山中访友导学案

2022-06-21

第一篇:1山中访友导学案

《山中访友》导学案

1《山中访友》 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1.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

2.体会作者通过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

1.快速大声地朗读课文,独立解决生字词。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总结出课文的主旨。 ★方法步骤 (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同学加3颗星)。

1.快速大声地朗读课文,把生字词读两遍,将你认为难写的生字在田字格里工整地写一写,并用生字在横线上组词。

2.同伴互助。

(1)互相批改以上书写的内容,并改错。

(2)互查生字词: 邀请 俯身 瀑布 陡峭 身躯 津津乐道 蕴含 侠客

(3)互相检查朗读课文(可选一个小节),能读准字音,做到正确流利,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3.完成以上任务,请独立完成下面的练习题。

(1)正确、流利地选读自己喜欢的小节读一读,看谁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度过对岸,滚滚水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水中的那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就。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清脆,每棵树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胳膊变成树枝,我的血液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突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2)填空。

课文主要描写了作者到山中拜访了( )、( )、( )( )、( )等老朋友,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 )之情。

二、合作探究

▲学习目标:有感情地熟读课文,对重点的语句进行理解分析。

★方法步骤:(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小组每人加3颗星)。 ※先独立学习,然后小组交流。

1.默读课文,思考:

A仔细默读课文,说说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体验?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B 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并抄下来。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2.小组长安排组员按照由1号到4号的顺序,每人选择一处感受最深的句子先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3. 小组成员共同推选代表,进行汇报交流。

三、精讲点拨

1.老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进行适当地补充、点拨,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有感情地朗读。

四、巩固拓展 ▲学习目标:

1.检测对本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阅读有关描写大自然的文章,深切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多姿。 3.通过写话练习,进行生成性训练。 ★内容步骤: 1.巩固检测

1.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 (

)

②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

)

③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

)

④突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 (

)

2.作者所说的“山中访友”其实就是“进山看景”,那如果把题目改成“进山看景”或是“游山看景”一类的形式好不好?

3、仿写句子

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

★方法步骤:

(1)独立完成。(2)汇报交流。

2、阅读主题学习丛书第一册第一单元文章《山野里的故事》

划出优美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山雨的美妙。 3.拓展提升。

★方法步骤:(1)发挥想象,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几句话、一首诗歌,皆可)。(2)汇报交流。

五、课后提升

1、摘抄文中优美的句子。

2、继续搜集有关描写大自然的的诗词、歌曲、图片、文章、音像等资料,发到咱们群里,举办一次“亲近自然”专题活动。

3、阅读主题学习丛书第一册第一单元文章 教学反思:

一、美文美读,带学生走进美的世界。

《山中访友》这篇文章是一篇词美、句美、情美的佳作。为了让学生能从心灵上体会到自然界的美,首先,我在课件中或以优美的自然风光为背景,或用图片展示林中朋友的美丽形象,并伴以优美动听的音乐,让学生的视觉、听觉上充分得到美的享受。其次,美文美读。我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逐步深入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美。比如:在讲授第五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分角色、分小组反复朗读,体会作者与“朋友”之间的亲切与深厚的感情,学生的兴致很高,体会也很深。就这样学生通过朗读,认识了大自然的朋友;通过自由品读、研读分析,感受到了“我”对大自然的尊重、热爱、感激等,同时也把自己融入了自然,净化了心灵。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想象力是学生思维的翅膀,因此教学中,在强调打好基础的同时,应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伟大的爱因斯坦说得好:“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文章。在讲课过程中应着重调动起他们对于美好的自然景物、优美的语言的体验和感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让他们进入作者用文字营造的优美的自然世界中。在分析第四自然段的“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课树都在望着我”这两句时,我就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猜想它们当时可能在交流些什么内容呢?“朋友,你好!你最近好吗?”“见到你真高兴,谢谢你又来看我们了。”------老朋友见面后的亲切感学生们完全的体会到了;在讲授作者把自己与树相融的那一部分时,我来朗读,让学生们闭上眼睛,把自己当成作者然后谈感受。听完后,一位学生满脸兴奋的告诉我:“老师,我感觉我就是一棵树,我的脚正在向地下张,我的手臂上好像长出了许多枝叶,我都头发似乎也要竖起来了------真的,我真的感觉到了!”看着他们愉快的表情,我很欣慰。是的,学生的想象力真的很丰富,我们应该创设各种情境,让他们的想象力得以充分发挥。

三、感悟语言,给学生灌输写作方法。

“山中访友”从题目开始,作者就一直把大自然中的万物当作人来写。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将静态的事物写活了。因此,这篇文章是学生学习描写大自然的最好例文。在讲课的过程中,我从始至终都注重写作方法的传授。如:分析“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这一句时,我问学生:“你觉得这句话写得好吗,好在什么地方?”学生能够知道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体现了瀑布流水所产生的声音浑厚、响亮的特点。以这句为例,我让学生明白了,描写事物不管运用什么修辞都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同时使用修辞也可以让文章生动、形象、有韵味。

这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很有收获,他们是快乐的。一节好的语文课,就应该把听、说、读、写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但要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还应该让学生能够身心愉悦。

但是每一节课都有不尽完美之处,比如课堂关节不够紧凑,有些环节间的过渡不自然,课堂评价激励性不强等。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取长补短,让自己不断的成长。

第二篇:1、山中访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俯身凝望、津津有味、别有深意”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感情。

4.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学习表达感情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等表达感情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制作简单的教学课件

五、课时安排:2节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进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大山,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一位怎样的朋友?

二、听老师范读课文,出示生字词,生读,正音。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题目叫《山中访友》,访,用课文的词来理解,──访问,拜访。自已找近义词,──探访。友,当然指的是朋友。作者到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访问了哪些朋友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填表:

我们首先来到(小河)拜访了(老桥),然后走进( 树林),访问了(鸟儿)(露珠)和(树);接着,我们在山中又热切地与(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 )打招呼。还( 捡起)落花──( 拾 )落叶──( 捧起 )石头──( 看 )雷雨(填上一个动词)。于是告别的时候,作者带回了满怀的( 好心情 )( 好记忆 )。

2、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想想作者在山中拜访的自然界的朋友还会有谁„„ 3.我们访问好朋友,会带着怎样的心情?你从文中感受到作者到山中拜访朋友的过程,心情是怎样的呢?从文中的哪些语句最能看出来呢?(相机出示第

一、二和最后一段有感情朗读)

4、小结: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相倾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朗读课文

1、如此的好风景,不要那么快地离开吧,让我们回过头去重游一遍。这一回,可要多长个心眼,细心观察,用心思考,耐心记忆。(再轻声读课文)

2、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五、作业:

1、读熟课文,思考课后问题。

2、抄写生字词。

3、背诵第

一、二和最后一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这节课,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山中访问他的朋友吧。

二、细读课文,欣赏体味: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细读第三自然段,第一个拜访的是谁?──老桥。“拜访”与“访问”有什么不同?──还有带着恭敬的心情。作者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2.老桥为什么让我恭敬?──德高望重。说说这个词的意思。

为什么说老桥德高望重?找出相关的句子品读。划出“站、渡、弓、俯身、凝望”等动词。

3.有感情朗读这段:体味老桥默默无闻服务大众、恒久不变的情怀,读出缓慢、平静的语气,以及恭敬的心情。

反复引读: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 4.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把(

)比作(

),突出了老桥(

)、(

)的精神。 (二)自读

四、五自然段。

过渡:学习第三自然段时用了什么方法?──下面我们就继续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去学习。

1.说说哪个句子让你最喜欢?为什么?

体会拟人、反问、设问、排比和联想几种修辞手法;有感情朗读与背诵。 2.让我们与山中的朋友热切地打招呼吧。──有感情朗读

四、五自然段。

3.假若你是清清的山泉,你听到了我亲切的问候: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会怎样回应我的问候呢?(指名说)

4.同位相互问答,清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

(三)(过渡)云雀在叽叽喳喳地谈论好风景,“我”当然也津津有味地欣赏好风景。除了“欣赏”,我还寻获了“趣味”。

引读:

1.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 拾起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 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

2.理解“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指的是什么。

3.口头填空:忽然,雷阵雨来了,像(

),又像(

),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

)。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

),谁能说这不是天地(

)?

4.理解“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改为陈述句)

5.小结这部分内容:

(1)作者愿意离开这些朋友吗?你是否有过类似的体验?

(2)这部分内容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排比、比喻、拟人)你能背诵哪些优美的句子?

(四)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四、总结全文:

1.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其实写的是自己在山中看到的好风景给自己带来了好心情、好记忆。把自然景色看作朋友,作者全身心融入大自然之中,可见其对大自然无比热爱,当然也热爱生活。

2、课文结尾怎样与开关呼应? 3.作品“语言优美,情意深长,联想丰富,意境动人”,每个段落都有各自的修辞特色。

4.能仿照“一字诗”,写一首诗来概括本文的内容吗?

例1:一桥一树一溪流,一花一叶一石头。一访一望一阵笑,一风一雨一挥手。 例2:一桥一树一溪流,一眼山泉一瀑布。一花一叶一场雨,一轮明月一酒壶。 例3:一山一水一古桥,一石一树一鸣鸟。一吟一诵一唱和,一路月色一路笑。

五、作业:

1.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填空:

(

)的山泉 (

)的溪流 (

(

)的悬崖 (

)的白云 (

(

)的云雀 (

)的纹理 (

(

)的额头 (

)的身影 (

3.造句: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4.摘抄优美的句子。

板书设计: 1 山中访友

河 :古桥

树林:鸟儿 露珠 树

山中访友

山中:山泉 溪流 瀑布 悬崖 白云

落花 落叶 石头 雷阵雨

好风景 好心情 好记忆

)的瀑布

)的峡谷

)的气势

)的身躯

云雀 热爱大自然

第三篇:1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及反思

1、山中访友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学习运用。

教学准备: ①课前布置预习本课字词,熟读课文。②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学生可根据课题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语言流畅、完整即可)

师:让我们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去拜访作者“山中众朋友”。

二、自主学习 学路建议: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了解大概内容。

2、读完后回答: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

三、合作探究

1、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2、学路建议; 自读课文

1、2自然段,感受作者出门的心情。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与微风撞了个满怀”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路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1)两个“满怀”的意思相同吗?平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满怀的? (2)带着轻松愉快、满怀的好心情朗读这句话。

4、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出门访友。请同学们在自由地、放声地读读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看待这些朋友的?(交流讨论)

四、精讲点拨。

1、“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韵味。

2、随机指导学生朗读。

五、巩固拓展

继续读文,理解作者的情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自主学习 学路建议:

请同学们再一次跟随着作者去探访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到文章的最后,想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的旁边。先自学,再到小组内交流。

三、合作探究

1、第三自然段

(1)出示课件:古桥。想一想作者面对这样一座古桥的石桥他联想到了什么?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形象地写出石桥的古老沧桑,暗示了古桥发挥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对于古桥的一片深情。)

(2)读读句子,请想像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它驮过了哪些人,在它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了哪些事?

(3)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

(4)指名朗读,读出作者对古桥的赞美和敬佩之情。

2、第六自然段

(1)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

3、第七自然段

(1)雨大吗?下雨时的情景什么样子?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 (2)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3)齐读一遍。

4、最后一段,首尾呼应。

5、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全文。

四、精讲点拨 老师随机指导。

五、巩固拓展

1、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2、自己选择三个自然段背诵下来。 板书设计

1 山中访友

古桥 鸟儿 露珠 树

山泉 溪流 瀑布 悬崖

落花 落叶 石头 雷雨 热爱大自然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题目《山中访友》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寻访一位朋友,但读到文章的第3段时,读者便会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进到画面中,进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更加感到亲切。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还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

第四篇:山中访友

《山中访友》课程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教《五四》版)五年级上册《山中访友》第一课时。 【目标依据】 相关课标陈述: 总目标最接近表述:

课程课程是一门学习语文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第二学段最接近目标表述: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休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联系上下文化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悟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6、„„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相关学情简析:

五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一些散文,但对散文的特点还不能深入理解。不过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可以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善于模仿,通过阅读体验可以和作者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但是他们的阅历少、生活经验不丰富,无法更深层次的理解作者的情感,揣摩文章精彩的句段、词语也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1.会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评价活动设计】

1、通过朗读,能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并运用它们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基本标准:(1)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段;(2)能适当的运用这些积累的词句来描写眼中的大自然。(3)能够用文中优美句子的句式写句子。(4)交流时能认真倾听,并做出简单的点评。

3、结合交流所得,判定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 【教学过程预设】

一、导入:(3分钟)

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学生可根据课题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语言流畅、完整即可)

师:让我们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去拜访作者“山中众朋友”。

二、初读课文,学字词,有感悟。(8分钟)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要求:

①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②读完后回答: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 (2)读后交流:

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依次找出来)

(明确图示)依次是: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

①在依次找朋友的时候,对照相应的段落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内容,在读时纠正字音,强调重点易错字的书写,将重点字词读正确并理解词语意思。 读音:栀(zhī)子 湛(zhàn)蓝 书写指导:瀑、蕴、泽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声望卓著) 津津乐道(形容饶有兴味地谈论) 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

吟咏:“咏”的基本意思是指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吟”往往跟“咏”连在一起,含义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古人有一说,动声叫吟,长言叫咏。

(设计意图:在学这些词语意思的时候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积累和联系上下文说说是什么意思,然后教师再出示准确的意思,这样是一个尝试与感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尽可能放手给学生,在书写指导的时候师范写,强调结构、笔画、易错部分的正确写法,生学写) ②李汉荣先生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学生讨论后明确: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设计意图:题目即文眼,其实本课的题目很直观,一看就知道是写山中美景的,可是那文中的内容总是出乎意料的地方,而这些地方恰恰是作者的感情流露点,学生看题目,读课文,想问题,不难得这个问题的答案,而这个答案的本身便是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设计该问题,其目的是让学生初步通过阅读和简单的讨论感受文中作者的情感。)

(3)默读读文,找出描写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有关语句,读一读,组织交流。

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鸟儿──“呼唤我的名字”; 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 山泉──“要我重新梳妆”; 溪流──邀我“唱和”;

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悬崖──“挺拔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 白云──“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 云雀──谈“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小结: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五年级的学生默读能有一定的速度,而这个问题的答案需要从全文寻找,必须要达到一定的速度;其次,描写“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语句既是作者感情的依托也是学生积累的好机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明白原来写大自然还可以这样写,换句话说就是一种写作方法的学习。)

三、深入探究,反复品读 。(15--18分钟)

李汉荣先生是那么地热爱大自然,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和他一起会晤我们的好朋友。请你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用“我喜欢,是因为”的句式说一句话。

(要求学生先将有关的段落有感情的读一遍,然后再回答问题。) 结合学生的回答,逐一品读精彩句段,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精读段落:

1、古桥: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抓住“德高望重”一词)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自己意见。)

师:对古桥,作者在叙述时人称有无变化?如果有,请揣摩一下变化的原因,并思考变化时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师小结: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二人称,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2、树林里:作者不仅把林中的一切当做自己的朋友,当他进入树林,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他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一棵树,生根长枝。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的句子,体会当时作者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生自由读句体会)(抓住:“知己”“人树相融”来理解)

师小结: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了一体。这是多么美妙的一种情境啊!从这种奇特的想象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种“知己”情谊。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再来读一读。

3、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上面这句话中指的是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播放视频,通过声响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朗读感悟。)

(3)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

(4)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

(三)、分享快乐,快乐积累。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的背给同学们听。

2、你最喜欢文中的哪里一句话,你能仿照这句话也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吗?

3、大自然是美丽的,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你眼中的大自然吗?(生说师在黑板上记录,共同完成积累的过程)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指出: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情趣。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以学生的交流讨论为主,这不仅关注了学生的个体,也关注了全体,使每个学生都参与阅读思维活动,都得到学习需求的满足,都获得阅读活动的收获,都得到发展。)

四、走进大自然,感受祖国优秀文化。(10分钟) 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不仅仅是我们现代人,古人对大自然也情有独钟,你都知道哪些描写大自然的古诗佳句呢?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学生交流)

同学们积累的可真多,今天老师也为同学们带来了几句与大自然相关的古诗句,让我们来读一读,然后选出你喜欢的3-5句背一背。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朱熹《春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曲》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设计意图:《新课标》:“„„语文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为此,我设计了这一环节,让学生知道古人在表达情感的时候是如此唯美,简短的几个字就能把美景的意韵表达的淋漓尽致。)

五、拓展作业,阅读走进大自然。(1分钟)

《荷塘月色》、《花之歌》从滴翠的绿和娇艳的红中体会大自然的多姿多彩。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课内外相结合,使课内知识得以拓展,课内体验得以提升。同时,也让学生再度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第五篇:山中访友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 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六上的语文内容。打开第一页,来了解一下第一组课文的学习导语。第一组课文主题是——请一位同学读第一节;学习本组课文,要注意——请一位同学来读读第二节。

接着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板书:题目、作者、“友”字用红笔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正音:检查预习,读准字音。(课件)

幽径(jìng) 唱和(hâ) 湛(zhàn )蓝

栀(zhī )子花

津津(jīn)乐道 玄(xuán )奥

清澈(châ ) 禅(chán)心

犬吠(fâi)

吟(yín)咏 憔(qiáo )悴( cuì )树冠(guān ) 凝(níng )静

2. 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课后作业一: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怎么称呼他们?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 (边读边在书中圈中作者的“朋友”)

3.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疑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1)交流明确: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2)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4.快速浏览说话: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朋友”?用“我喜欢„„因为”同桌说话。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一)精读第三段。

A: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生齐读第3自然段。)

B: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C: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的具体体现:(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服务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D: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F:小结: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二)体会

四、五两段

1、人树融为一体的境界

2、将文中句子改为诗行,朗读 你好,清凉的山泉! 你捧出一面明镜, 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你好,汩汩的溪流! 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 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你好,飞流的瀑布, 你天生的金嗓子,

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你好,陡峭的悬崖!

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 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

你好,悠悠的白云! 你洁白的身影, 让天空充满宁静, 变得更加湛蓝。

喂,淘气的云雀,

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 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 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3、小练笔

你好,可爱的蝴蝶! 你扇动着漂亮的衣裙,

是(

)

你好,漂亮的野花! 你露出动人的微笑,

是 (

) 你好,(

)

(

), (

)

3、说说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结合语文课堂作业本)

4、你还从哪些地方也体会到了作者和山里的朋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联系六七段来说)

(三)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和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就成了“山中访友”。表达了作者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四)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五)诵读课文,再次感受自然之美和课文的语言之美。

第二课时

一、欣赏佳句,积累语言 回忆课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带着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引导学生积累、交流朗读以下的精彩句子: ① 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形象地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那种感觉。因为有露水,所以特别滋润;因为有气息,所以在滋润中还带着一丝甜蜜。这“走出门后给作者的第一感受就不同寻常,充满了好心情。

②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比喻 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③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 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④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联想 作者把自己想象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⑤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排比,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诗一样的韵律和情怀,你会时时为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所打动。

⑥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二、体验情感,反思言行

1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探究后教师小结:

2 美读课文,把作者描写的景物和他丰富的联想、精美的语言印在脑海里。

三、拓展对话,发展语言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学习小组合作,进行创造性对话。

──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对话式描写(充满深情),在写作中要注意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掌握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 自选作业:

1、给本文作者李汉荣写一封信。

2、模仿文中

3、

4、5段中任意一段,写一段话。

3、摘抄并背诵文中喜欢的段落。

上一篇:项目计划及控制下一篇:600字想象作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