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节能减排大赛

2022-08-07

第一篇:第十届节能减排大赛

节能减排大赛的说明

关于举办华北电力大学第五届大学生 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的通知

各院系:

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是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开展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通知》(教发[2007]19号)精神,加强对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自2008年以来,我校成功举办了四届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在学生中引起了很大反响,推选出的作品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学校行动”,并择优推选出参加教育部举办的2012年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的参赛队,学校决定举办华北电力大学第五届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主题

节能减排,绿色能源

二、竞赛内容

以“节能减排、绿色能源”为主题,体现新思维、新思想的实物制作(含模型)、软件、设计和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等作品。

三、竞赛规则

1、参赛对象:在校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本科大学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

2、参赛方式:参赛者必须以小组形式参赛,每组不得超过7人,可聘请指导教师1名。参赛作品必须是比赛当年完成的作品。参赛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计,准时上交作品,未按时上交者做自动放弃处理。

3、作品评审:竞赛组织、评审委员会由教务处、团委、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及其他相关单位的有关专家组成。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专家评审委员会根据作品的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和经济性等指标对作品进行评审,并提出获奖名单。

四、竞赛日程与报名方式:

1、2012.02.21——发布竞赛通知

2、2012.02.22——2012.03.10学生自由组队并报名,填写电子版报名表(见附件)并发送至竞赛电子信箱,并用“领队学生院系+班级+姓名”的方式命名报名表文件名,报名表中除“校专家评审意见”一栏暂不填写,其余均应要求填好电子表格

3、2012.05.15——学生上交作品的截止日期(一律上交到竞赛组委会)

4、2012.05.16——2012.05.25召开评审会,评审学生作品,根据学生答辩情况确定获奖名单并推荐出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的参赛队名单

五、大赛组织机构

大赛组委会:

主 任:梁光胜 赵 治

成 员:林长强 李惊涛 丁文俊 魏力文

大赛秘书处成员:武昌杰 许云燕 李志强

大赛评委会: 主 任:李惊涛 成 员:聘请的其他相关专家组成的评审专家组。

六、奖励

竞赛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获奖数目由竞赛组委会根据参赛规模的实际情况确定。

七、大赛秘书处联系方式

联系人:武昌杰 电话:61772277 地址:主楼F619 联系人:许云燕 电话:61772709 地址:主楼F607 联系人:李志强 电话:61772709 地址:主楼F607 大赛电子信箱:ncepujnjp2012@163.com

附件: 华北电力大学第五届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报名表

竞赛主办单位: 华北电力大学教务处

共青团华北电力大学委员会

竞赛承办单位: 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一日

第二篇:节能减排大赛设计说明书

房屋通风系统设计说明书

设计者:xxx,xxx,xxx,xxx,xxx 指导教师:陈威

(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 制冷及低温工程)

作品内容简介

通过实验设计了一套房屋通风系统,该房屋通风系统,包括太阳能烟囱、屋顶集热空间和多级蒸发冷却系统,太阳能烟囱设置于室外的Trombe墙上,室外的trombe墙的墙面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作为吸热材料层,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导线与风机相连接,室内Trombe墙墙面上设置绝热层,Trombe墙上部和下部各设置一个通风阀门,室内天花板上设置有多级蒸发冷却系统,多级蒸发冷却系统包括水箱、冷却层和热湿层,水箱上设置供水管,冷却层中设置有圆柱形吸湿材料插入水箱底部,在圆柱形吸湿材料上方冷却层顶部开有孔洞与热湿层相连接。该房屋通风系统解决建筑物室内通风问题,还可降低夏季室内温度、提高冬季室内温度,提高太阳能利用率。该房屋通风系统以太阳能烟囱的抽吸力为通风系统的驱动力,以太阳能电池板带动的风机转动作为辅助驱动力,在房屋顶部加装太阳能集热空间(夏季加热排风,冬季加热进风),驱动室内外空气循环流动,强化建筑物室内通风换气,同时系统在夏季有效的对室内实现降温过程,在冬季有效的对室内实现加热过程。该房屋通风系统整个运行过程中合理有效的利用了太阳能为驱动力,复合多级蒸发冷却系统,对建筑物室内进行通风和空气调节,不需要其他附加能源消耗,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联系人:xxx 联系电话:18201713508 EMALL:980639299@qq.com

1 研制背景及意义

随着人们对于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问题越来越重视,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的探索利用自然条件的冷却方法。所以,用一种有效而经济的被动式冷却通风系统来调剂室内环境,减少主动式空调使用,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就变的尤为重要。

太阳能由于其清洁无污染和取用不尽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将太阳能作为通风系统的驱动力将有极大发展前景。

目前,有很多的利用自然条件的房屋通风系统,比如利用招风斗引进室外新风,单纯依靠太阳能烟囱的抽吸力作为动力等。这些房屋通风系统有着通风换气速率低、夏季制冷效果差、建筑物室内形成负压等不利因素,最终通风效果不尽如人意。 相比现有的太阳能烟囱技术,该房屋通风系统解决了建筑物室内夏季通风问题,减少室内污染物,同时降低了室内温度。

相比现有的蒸发冷却技术,该房屋通风系统采用多级蒸发冷却技术加强室内通风,同时降低送风湿度。

相比现有太阳能烟囱与蒸发冷却相结合技术,该房屋通风系统以太阳能电池板作为太阳能烟囱吸热材料层,在不影响吸热效果的同时产生电能,带动风机转动作为通风系统辅助驱动力,通风降温效果更好,建筑物室内不会形成负压区。

相比现有通风系统,该通风系统屋顶设置集热空间,在夏季加热排风,在冬季加热进风,有效的利用部分屋顶得热量,通风换气过程更加高效、合理。

故该房屋通风系统(以太阳能烟囱抽吸力作为驱动力,以太阳能电池板带动风机转动为辅助驱动力,复合多级蒸发冷却通风系统和屋顶集热空间),整个系统运行过程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了太阳能和水的蒸发冷却效应,通风换气效果更好,夏季制供冷、冬季供热效果更明显,运行过程不需其他附加能源消耗,非常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战略方向。 2 设计方案

该房屋通风系统,其结构如图I(房屋主视图)和图2(冷却层平面图)所示,包括有太阳能烟囱(1)、屋顶集热空间(2)和多级蒸发冷却系统(3),太阳能烟囱(I)设置于室外Trombe墙(4)的墙面上,太阳能烟囱(I)为透明玻璃板(5)和室外Trombe墙(4)的墙面围成的通道,室外的Trombe墙(4)墙面上设置太阳能电池板(6),室内的Trombe墙(4)墙面上设置有绝热材料层(7),Trombe墙(4)上部设置一个通风阀门(8),Trombe墙(4)下部设置一个通风阀门(9),屋顶集热空间(2)与太阳能烟囱(1)相连接,屋顶集热空间(2)为通明玻璃板(10)和屋面(11)及太阳能烟囱(1)围成空间,屋面(11)上铺设吸热材料层(12),多级蒸发冷却系统在屋面(11)和天花板(13)之间,多级蒸发冷却系统(3)包括冷却层(14)和热湿层(15),冷却层(14)设置于天花板(13)之上,冷却层设置水箱(16)、多孔遮盖钢板(17)、插入水箱(16)中圆柱形吸湿材料(18)和进风通道(19),进风通道(19)外部连接进风机(20),冷却层(14)中圆柱形吸湿材料(18)上部对应开有风口(21),冷却层(14)通过风口(21)与热湿层(15)相连接,天花板(13)上设置进风阀门(22),进风阀门(22)下方墙面设置有风机(23)。

图1

图2

3理论设计计算

100 平方米家庭住宅

夏季大约需要冷负荷15800w

使用主动式空调系统一天工作10小时

一天大约消耗25度电能

一天碳排放量大约

24kg(火力发电)

冬季大约需要热负荷13000w

使用主动式空调系统一天工作7小时

一天大约消耗30度电能

一天碳排放量大约

28.8kg(火力发电)

上海家用空调数量大约 800万台

夏季(7-10)耗能240亿度电能

碳排放量大约230.4亿kg

冬季(11-3)耗能360亿度电能

碳排放量大约345亿kg 假设该房屋通风系统经过大力推广,取代上海地区20%的家用空调使用,每年在夏季将节省大约48亿度电能,减少碳排放量大约46亿kg,冬季节约大约72亿度电能,减少碳排放量大约69kg。

4 工作原理及性能分析

在夏季,打开通风阀门(8),太阳光透过透明玻璃板(5)在太阳能电池板(6)上产生热能和电能,热能加热太阳能烟囱(1)内的空气,烟囱内外的温度差形成密度差,热压转化为动压,从而将太阳能烟囱(1)内空气热能转化为动能,驱动太阳能烟囱(1)中空气向上运动,这种抽吸力使得室内空气和热湿层(15)中空气不断经由太阳能烟囱(1)进入屋面集热空间(2),加热后排除到室外。太阳能电池板(6)产生的电能带动室外风机(20)和室内风机(23)转动,引入室外新风,室外新风通过进风通道(19)进入冷却层(14),冷却层(14)中圆柱形吸湿材料(18)吸取水箱(16)中水,水在圆柱形吸湿材料(18)表面蒸发吸收大量空气的热量,由于太阳能烟囱(1)的抽吸力,冷却层(14)中的热湿蒸汽与冷却后空气分离,经由上方风口(21)进入热湿层(15),热湿层(15)中的热湿蒸汽进入太阳能烟囱(1),分离后剩下的冷空气在室内风机(23)的作用下进入室内。

在冬季,关闭通风阀门(8),打开通风阀门(9),关闭进风通道(19),利用太阳能加热太阳能烟囱(1)和屋顶集热空间(2)内的空气,加热后的空气在室内风机(23)作用下进入室内。 5 创新点及应用

创新点之一:在南墙的太阳能烟囱中添加太阳能电池板作为太阳能烟囱的吸热层,阳光照射时,既可以有效吸收热量加热内部空气,又可产生电能带动风机转动为通风系统提供辅助驱动力,达到更加高效利用太阳能的目的。

创新点之二:将水箱布置于天花板和屋顶空间中,可以保证水箱中的水不受室外环境影响,减少环境对水箱中水的污染。

创新点之三:采用多级蒸发冷却系统。在多级蒸发冷却系统中,利用毛细力吸取水箱中的水润湿圆柱状吸湿材料,通道中的送风不与水面直接接触,隔着钢板与水箱中水换热,同时与吸湿材料表面进行蒸发式换热,蒸发的水蒸气和部分热空气经过通道上方孔洞与送风分离。达到降低送风的温度,减少送风所含湿度目的。

创新点之四:屋顶上方设置集热空间,夏季时加热排风,促进排风效果;冬季时作为进风口,加热进风,达到更加合理利用部分屋顶得热量的目的。

该房屋通风系统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通风效果好,初投资花费较小,运行成本低、后期维护花费小,将该房屋通风系统进行推广替换部分主动式空调系统,每年可节省大量能耗,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参考文献

[1] 黄翔,空调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75-79 [2] 卢诗奎,姚寿光,空调制冷专业设计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9-42 [3] Takahiko,Miyazakia, Atsushi,Akisawaa,Isao Nikaib. The cooling performance of a building integrated evaporative cooling system driven by solar energy[J]

Energy and Buildings 43 (2011) 2211–2218

第三篇:大学校园节能减排环保创意及设计大赛

【活动策划案】

黑龙江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

2011.10.13 一. 活动背景: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大规模展开重工业的迅猛发展,世界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日趋严重。以我国为例,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空气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在3-248微克/平方米范围间仍处于较重的污染水平致使我国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其疾病负担是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两倍!全国七大水系的水质继续恶化,年平均约有416亿吨的污水排入江河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渔业和农业生产。我国传统的垃圾消纳倾倒方式是一种“污染物转移”方式。而现有的垃圾处理场的数量和规模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垃圾增长的要求,大部分垃圾仍呈露天集中堆放状态,对环境的即时和潜在危害很大,污染事故频出,问题日趋严重!

现今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大学生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激发大学生自我创新意识并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之中。黑龙江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现今将面向全校在校本科生与研究生举办一场以大学校园为对象以节能减排为主题的创意设计大赛。凭借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全校社团与广大师生间的重大影响力向同学们传播节能减排的环保意识,并让更多的同学能有机会投身到公益环保事业当中,为共建生态文明出谋划策。

二. 活动目的及意义:

鼓励大学生自我创新意识和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当中。利用青协的广大号召力向大众传播节能减排的环保意识使更多人加入到环保的公益事业中并征集能切实应用到大学校园中的创意环保设计实现节能减排。

三. 活动口号

投身节能减排,共创绿色生活。

四. 活动承办单位:

黑龙江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

五. 参赛对象:

黑龙江大学全体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

六. 活动地点:

黑龙江大学B区食堂3楼多功能厅

七. 活动时间:

创意设计征集11月1日~11月15日 初赛11月16日 复赛11月18日 获奖作品展示11月19日

八. 大赛须知:

参赛方式

本次大赛接受个人或团体的形式报名参加,参赛者可到青协人人主页下载报名表并填写好个人信息与参赛作品简介发送到青协的公共邮箱即可完成报名。本次大赛只接受网络在线报名其他方式无效。报名截止日期2011年11月15日,详情请见青协人人主页通知。

大赛形式

本次大赛分创意设计征集、初赛、复赛及获奖作品展示四个活动阶段。大赛前期将面向全校学生征集以大学校园为对象(如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学生寝室等基础设施)以节能减排为主题的创意设计作品。

初赛:参赛者可针对自己的参赛作品从设计理念,作品介绍,作品在环保方面的实际应用与发展前景等多方位展示自己的参赛设计最终由校评审老师逐一审核并挑选晋级作品。

复赛:1.邀请部分老师与100名学生代表作为评审。

2.晋级的个人或团体在复赛阶段将获得最长20分钟的设计创意介绍时间,参赛者需借助PPT、DV、DC等方式对自己的创意设计进行阐述。最好可进行作品的现场实际操作。

3.由评审老师与学生评审代表向参赛者提问。选手应答。 4.评审老师对选手作品进行点评

5.由评审老师与学生代表进行投票(学生代表投票分值1分评审老师投票分值10分)根据分值决出一二三名各一名与优秀奖3名

6.一二三等奖经学校批准后将设为院校级奖励,优秀奖将可获院级奖励。 获奖作品展示:大赛结束后将在学校博物馆进行为期一天的作品展示供同学们参观学习。

备注:获奖作品展示结束后将由青协统一负责将创意设计切实应用到校园中。实现校园节能减排的目的。具体事宜请见大赛“后期安排”

九. 人员安排:

1. 前期准备:

宣传部设计制作活动前期宣传所需的传单,海报,展板,横幅与活动网络报名表。

秘书处联系好校园广播站并写好广播稿负责创意设计征集阶段的广播宣传,并通过青协的人人网与新浪微博向全校发起创意征集。

组织部以飞信与短信的形式通知全校五千多名会员鼓励会员积极参加活动。

活动部负责活动期间初赛,复赛与获奖作品展示的会场布置与人员调配。 2. 活动期间:

11月1日~11月15日由宣传部全权负责通过传单,海报,展板,横幅,校广播站,校刊与人人网,微博等形式向全校发起创意设计征集。

秘书处负责收集与整理网络报名表为初赛的组织做好准备。 爱心文艺部与外联部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11月16日初赛,邀请林显东,吴珩,孙丽娜三位校团委领导做为本次大赛评委以面试的形式对征集来的进行初审并筛选出晋级作品

11月18日进行复赛并决出一二三等奖与优秀奖具体流程请参考大赛须知。

3. 后期安排:

由青协负责联系有关厂家将优秀的设计作品投如生产,其中初期经费将由青协支出。根据实际请况统一对优胜的设计作品申请专利,以黑龙江大学为第一个实验点以一年时间检验环保设计作品的实际应用能力与可能出现的问题,若反应良好我们将向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等周边各大高校推广我们的创意设计,让更多高校加入到我们节能减排的环保活动中。并伺时规划下一届的环保创意大赛。征集更多环保创意设计作品。

经费预算

支出详情:

1. 宣传所用宣传单:A4×10000。约1000元。 2. 宣传用彩笔.碳素笔.胶带等。约100元

3. 活动宣传用的展板海报制作,场地宣传。约200元

4. 在A,B,C区悬挂条幅3条,(校内官方价格200元/条)约600元

5. 初赛复赛期间时在场工作人员的餐补.水等各项支出杂费。约300元。

6. 场地占用,场地布置,工作人员的各项杂费。约150元。 7. 后期环保作品的生产,推广所需费用。约1500元 上述经费合计3850元

活动负责人: XX 联系电话XXXXXXXXXXX

第四篇:关于举办第六届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活动之广东大学生节能减排工业设计大赛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六届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活动之广东大学生

节能减排工业设计大赛的通知

各高等学校团委:

节能减排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是“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开展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通知》(教发[2007]19号)精神,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科协、广东省学生联合会主办,共青团华南理工大学委员会承办的第六届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之大学生“节能减排”设计大赛即将启动。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科协、广东省学生联合会承办单位:共青团华南理工大学委员会、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

二、竞赛主题

节能减排 绿色校园

三、比赛时间

2012年4月中旬至6月上旬

四、参赛对象

全省大专以上院校全日制在校学生

五、竞赛内容

竞赛内容以体现“节能减排”新思维、新思想的实物产品制作(含模型)、软件、方案设计“节能减排”方案设计(包括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作品。

六、竞赛规则

1、参赛对象:全日制学生(含研究生),参赛者必须以小组形式参赛,每组不得超过7人,可聘请指导教师l名;

2、参赛单位:以学校为参赛单位,每个学校申报的竞赛作品不限,但申报作品时需对所有作品进行排序;

3、作品申报:参赛作品必须是比赛当年完成的作品。参赛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计,准时上交参赛作品,未按时上交者作自动放弃处理;

4、作品评审:比赛将分成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两个小组进行评比。评审委员会由广东省各高校专家组成,设初赛作品函审专家组和决赛作品现场评审专家组。评审委员会根据作品的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和经济性等标准对作品进行初审和终审,并提出获奖名单。

七、竞赛日程与安排

1、竞赛报名:各参赛单位在2012年4月30日之前提交报名表(附表1),以电子版的形式上传到本次活动的邮箱jnjpnanwang@163.com,以收到承办单位确认函件为报名成功;

2、作品申报:各参赛单位在2012年5月20日前,将本单位申报书(见附件

三、附件四)及参赛作品以电子版的形式上传到本次活动的邮箱jnjpnanwang@163.com,并将打印版一式五份邮寄到大赛组委会(递交日期以寄出邮戳为准)。

3、作品初审:初赛作品以函审形式进行评审。评委以参赛队伍上交的电子版作品为准,按大赛评审委会制定的评分标准对作品进行量化评分。作品按分数高低依次排名,本科和专科组根据当年评审情况各选若干支队伍晋级决赛。决赛以作品答辩形式进行评审。

4、作品终审、决赛:作品终审及决赛初定于2012年6月10日进行。

八、表彰及奖励

本科及专科院校竞赛奖项均设立金奖、银奖、铜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展示奖、最佳团队奖、最佳组织奖。

九、联系方式

华南理工大学团委

联 系 人: 袁卫根

联系方式:020-87110458

联 系 人:邹 敏

联系方式:020-87113233

E-mail:jnjpnanwang@163.com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团委办公室(邮编: 510640)

第六届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组委会办公室

二零一二年四月六日

第五篇:化工企业节能减排论文化工节能减排论文

基于循环经济的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的研究

[摘要] 循环经济是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发展模式。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理论,正处在逐步发展和完善阶段。本文以化工企业为研究对象,以循环经济理论和思想为指导,重点探讨如何在化工企业这一层面发展循环经济即节能减排问题。重点论述了化工企业的工作与循环经济的联系,明确指出了化工企业作为我国企业中的环保隐患大户和资源消耗大户,应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自己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发展循环经济和建立节约型社会中,化工企业可以做出突出的贡献。总结了大型化工企业在建立节约型社会方面的经验教训,以供有关企业和人员借鉴。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化工企业 节能减排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正在大力倡导,专家和学者在强烈呼吁,媒体在积极宣传,民众在热切期盼着发展循环经济和建立节约型社会,这是时代和社会进步到一定程度的必然反映和要求,也是今后一段时间里世界各国, 尤其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非常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同时,它也是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一个永恒的重要课题。说这一任务非常重要而紧迫,是因为当前全球所面临着资源利用过度和资源的极度贫乏,地球已经难以承担起人类的资源需求。根据联合国《2002年生命地球》报告,人类目前对地球资源的掠夺性使用,已经超过了地球承受能力的20%,并且这个数字每年还在不断增加。全球森林以每年1400万公顷的速度在减少,土地荒漠化以每年600万公顷的速度在增加,石油、煤炭、金属等不可再生矿产资源的储量在锐减。根据国际石油组织报道:目前人类已探明的石油储量,按现在的开采速度,还

不够人类使用40年;根据国际煤炭组织报道:目前人类已探明的煤炭储量,按现在的开采速度,只能够人类使用200余年,这引起了全人类对石油和煤炭资源的极度担忧。其资源维持现有人口的消耗已十分困难,何况世界上人口、物资生产还在不断增长,地球资源已经不堪重负。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尤其是石油等关系到国计民生重要物资的资源十分短缺,产量远远低于消费量。从1993年开始,我国已由石油输出国变为进口国;2003年已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耗国;2004年进口量已经突破了1亿吨。不但自然资源严重不足,而且我国经济的发展模式相对国外先进水平,甚至世界平均水平都显得比较落后,资源利用率也十分低下。从工业的两大重要战略资源来看,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3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近20倍;在石油资源短缺的同时,我国石油有效利用率只有10%,而90%的石油资源在开采、加工、转换、储运和终端利用中损失浪费掉了。自然资源的极其匮乏和经济发展模式的相对落后,成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强大动力。

二、循环经济简介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它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其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保证。

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消耗——产品——废物排放”的单项式(线性)流程,其特征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以不断加重生态环境的负荷来实现经济的增长。在这种经济模式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开发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

也就是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它导致了自然资源的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的环境污染后果。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强调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它能有效地解决可持续发展的两大障碍——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

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充分考虑自然界的净化能力和承载能力,模拟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路径和食物链网,将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封闭式流程。循环经济倡导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循环经济强调构筑“工业食物链”,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无害化及再生处理的方式,达到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表现出“低开发→高利用→低排放”的特征。使所有的资源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充分和最合理的利用,同时使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至最小化程度。

对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是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作为一种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强调的是在生产活动之初尽可能少的投入自然资源,生产活动之中尽可能少地消耗自然资源,生产活动之末尽可能少地排放生产废弃物;并要求其废弃物不断重复、不断循环地被再利用。

循环经济具有三个重要特点和优势:

第一,循环经济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传统工业经济是由“资源消耗——产品——废物和污染排放”所构成的单向物质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

度把自然资源和能源开采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一次性的。循环经济倡导建立在物质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模式,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使废物再生资源化等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消耗——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流动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少产生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末端处理。第二,循环经济可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共赢。传统工业经济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增长,忽视了经济结构内部各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共生关系,忽视了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迁移、循环等规律,形成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三高一低”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导致许多自然资源短缺与枯竭,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了对经济、社会及人体健康的重大损害。循环经济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方式和规律,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社会生产从数量型的物质增长转变为质量型的服务增长。同时,循环经济还拉长了生产链,推动环保产业和其他新型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

第三,循环经济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入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中。传统工业经济的发展模式是将物质生产和消费割裂开来,形成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恶性循环。目前,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实践已在以下三个层面上将生产(包括资源消耗)和消费(包括废物排放)这两个最重要的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一是企业内部的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二是共生企业间或产业间的生态工业网络;三是区域和整个社会的废物回收和再利用体系。

三、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的研究

1.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的迫切性。随着化工工业的发展,人类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工业“三废”问题日渐突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已出现了不可再生资源的日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口急剧增加等问题。

当前我国化工企业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石油的对外依存度打到40%,天然橡胶的对外依存度超过70%,主要化学矿种资源不足,尤其是钾、磷、硫和硼等严重不足,已威胁到化工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全行业保持可持续发展、寻求新的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

2.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的途径。大型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煤炭和化工原材料,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渣、废气,只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才能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化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节能减排目的的途径有:加大污染治理的科技、资金投入,全过程控制污染;建立项目选用先进、清洁的工艺,从源头消除污染;实施技术集成创新,创建绿色生态产业链;广泛提高职工循环经济意识并从自身做起;加大技改力度,实现规模经营;在企业内部构建“三废”小循环,减少资源浪费;开发“三废”再生资源项目,构建废物多级小循环或大循环;提高废旧物资再利用率;实施ISO14000标准,开展持续清洁生产等途径。

循环经济要求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而节能降耗是资源利用最大化的最直接和最根本的途径。除了搞好安全、环保、质量管理,不出现资源的无效利用外,化工企业还应该在多方面,如生产的负荷、周期、工艺指标等多方面着手,尽可能使其生产经济合理运行;又如既要抓好节油、节煤、节电等能耗,也要抓

好节水、节汽、节氨、节盐等物耗,真正做到能耗和物耗都最低,以实现循环经济的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1]谢军安贺长年:论循环经济发展观[J].当代经济管理,2006,28(4):27~30

[2]孟赤兵在坪:循环经济要览[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5,8

[3]黄永辉:国外发展循环经济概况[J].上海建设科技,2004(3):19~21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第十届节能减排大赛】相关文章:

第八届节能减排大赛08-06

第九届节能减排大赛08-06

节能减排活动05-11

节能减排资料05-16

节能减排方案05-16

节能减排免费05-23

港口节能减排05-27

节能减排风暴05-31

节能减排作用04-29

节能减排妙招04-29

上一篇:读书人是幸福人答案下一篇:东莞市集中拍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