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复习资料

2022-07-22

第一篇:新闻写作复习资料

新闻写作复习资料

新闻写作

一、新闻报道样式

(一)常见的新闻报到样式:消息类(最常见)、通讯类、边缘文体、专访、其他样式。

(二)消息概述

消息的定义:以简明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是新闻报道中经常采用的体裁。完整的消息一般都标有“消息头”(“本报讯”或“电头”),结构上多采用由“导语”和“主体”组成的“倒金字塔式”。

1. 简讯定义: 以很简短的文字,尽快地对最新发生的事实或事实的最新状态作最概要报道的一种新闻体裁。它是消息中最简短的一种样式。

简讯也称为简明新闻、新闻摘要、新闻简报、短讯、快讯、短波、零讯。此外,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等也属简讯类。

例1. 中国银监会昨天发布:去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113万亿元,同比增长18.9%。

( 《参考消息》 2012年2月20日 )

简讯写作形式简单,但作为新闻写作的训练来说,是重要的基础,是消息写作的基本功:(1)训练要点把握能力和概括能力;

(2)训练新闻语言的表达能力——简练、准确、具体、清楚。

写好简讯也同时为消息导语写作打下基础。二者的写作思维类似,不少简讯与导语几乎完全一样。

2. 短消息定义:这是报纸和通讯社最主要的体裁形式,从两百到七百字左右的信息都可以称为短消息,一般为五六百字,多采用“倒金字塔结构”。

基本要求:(1)较完整报道事实的基本情况;(2)有具体的典型材料,但不加以详细描述; (3)一般要简明地交代背景;(4)尽可能不作议论,靠事实本身和运用一些“客观手法”来说明问题(解释因果、意义等)。

国内外重大事件、突发性事件、以及各种时效性要求较强的事实,首先大多用短消息的形式迅速及时进行报道。

实例:

法医生完成世界首例超远距离遥控手术

[ 据新华社今晨专电 ] 法国一医疗机构19日宣布,一名身在美国的法国医生日前通过遥控机器人为远在大西洋彼岸的一名法国妇女成功实施了胆囊手术。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进行的第一例超远距离遥控手术。

( 《成都商报》 2001年9月20日 )

上例是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可以发现,从最后一段开始删,报道可以再任何一段停下来,剩下的部分仍然是完整的报道,直到只剩下导语,形成一个简讯。 3. 长消息:八百到一千多字左右的消息。

要求: 较详细地报道事实的具体情况(包括事实的来龙去脉,或者事实发生场景的具体描

绘),背景材料较充分,有较多的解释。

注意:新闻写作中,“解释”一词的含义并不是指记者自己来说明事实原因或性质是什么、意味着什么,而是“用事实来解释事实”,是“客观的解释”,是运用各种其他的相关事实及背景来引导、启示读者的思维和判断。如纵横对比、借用他人的说法、一些专家及权威人士的评价等等。

长消息的题材内容主要涉及那些较重大、社会影响较大的新闻,包括那些重大事件、经验、问题的报道。

“短”到“长”的转换:概述—具体—进一步具体—详述(包括来龙去脉、典型情节、细节等);背景简明—背景充分。

(三)通讯概述

1、通讯的定义: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比消息更详细、深入、形象、生动地再现(报道)新闻事实和新闻人物的新闻体裁。

2、通讯与消息的主要区别:通讯在写作上的思维和表现方式与消息不同,通讯就是讲故事,讲一个人们感兴趣的故事,它与消息的主要区别是:

(1)、消息重在记事,主要目的是报道新近发生或多或少变动的事实,传递新信息;通讯不仅记事,也重于写人,要围绕多方面事实再现特定的人物形象。

(2)、消息内容概括、简明,多数是一事一报(单一事实);通讯内容详细、具体、深入,要充分展示事件或人物的全貌,有情节、细节,故事性强。

(3)、消息以叙述手法为主,语言简洁,直截了当,要点突出 ;通讯可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来写人记事,注重人和事的形象再现。 3.通讯分类

A、人物通讯: 是以人物的思想、言行、事迹和命运为报道内容的通讯。 B、事件通讯: 是以具典型意义的事件为报道对象的通讯。

C、工作通讯: 这是介绍某单位先进事迹,传播其典型经验和做法,以指导一般的通讯。 D、“风貌通讯”,这是记述某地区、部门、行业、工程的新面貌、新气象的通讯。报刊上常见的“见闻”、“纪行”、“巡礼”、“散记”均属此类。

此外,还有以写一段片断、一个场景、一场冲突为对象的“新闻故事”、“小通讯”之类,它们以生动、快捷的形式宣传新人新事新风尚,实为通讯家属中不可忽视的一员。

(四)边缘文体:特写、速写、新闻小故事(小通讯)、现场新闻、目击报道、暗访纪实等。

(五)专访定义:指对事先选定的专门的采访对象进行专题性访问的纪实报道。

专访的题材往往是较重大的、引人关注的或热点性的。成功的专访往往具有独家新闻性质。 专访的分类:(1)人物专访:对某新闻人物本身进行的专题性访问报道,它集中回答新闻人物当前某一方面活动所引起人们兴趣而产生的问题。

(2)事件专访:对新近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所引起的某方面问题的专题采访报道。

事件专访不同于事件通讯,事件专访不是对某一事件本身的发展过程的再现,而是集中针对该事件所引发的某方面问题,对最有权威回答这些问题的专门人士所作的专题采访报道。

(3)现象专访(4)科技专访

▲专访最早被归为通讯类,但由于其题材内容的专题性及写作上的现场回答纪实形式,现在新闻界大都把它看做一种相对独立的体裁,报上刊登它时也常特地表明“专访”字样。 专访的写法:

1.专访要“专”。专访的最大特色就是在于“专”。写人、写事、写问题,都要专一,不能散。倘若是“本报专访”,其内容还要适合本报读者的口味,例如运动会期间的专访,则要报道运动员和权威人士对运动会相关问题的评价等等。

2. 专访要“访”。访,是专访的又一特色,记者问,被访对象答,问答交谈,记录成文,构成专访的主要篇章。报刊上有些冠以“专访”的报道,只在开篇处交待记者就什么问题访问某某人,然后就通篇记录被访人的谈话,有如答记者问,虽然简洁,但形式呆板。这类作品叫做谈知记录更为确切。专访,就得有访的特色。

从叙述人称看,专访写作

一、

二、三人称均可采用。采用单纯记录式,则通篇是第三人称。如作者出场,采用问答交谈形式,则

一、

二、三人称都得运用。用第

一、二人称比第三人称更为亲切,更有现场感。

3.记言准确。专访,主要是记录被访者的谈话。记言要准确,这是最要紧的。不仅要准确表达概念、意义,还应当准确地体现被访者的性格、身份。就是说,要抓住被访者个性化语言和表达风格,再现于专访作品。被访者的话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转述,即间接引用。直接引用,显得更真实,有现场谈话感;间接引用,便于概括集中。具体写作应根据表达需要两种手法结合运用。

4.再现场景。这里的场景,是指访问现场。再现场景于作品,一是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一是以景写人,用场景衬托人物身份、性格、情趣和精神风貌。 5.新鲜活泼。新鲜是指内容而言,活泼就是形式而论。内容新鲜,一是要及时捕捉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新人新事;一是要选择好新闻的由头。另外,专访的结论结构应灵活、自然。写人物,可以按几个片段组织材料;写事件可以按几个侧面安排层次;无论写人、写事、写问题,都可以按访问谈话的自然次序写来。可以直接入题,也可以从环境写起,

6、透出时代气息。选择专访对象,要选具有先进思想、先进事迹或者掌握先进知识、先进文化的代表人物。

(六)其他报道形式:典型报道、深度报道、解释性报道、精确新闻报道、调查性报道、调查附记、采访札记、记者来信、记者述评

(七)软新闻和硬新闻

软新闻:主要指写法轻松人情味较浓的各种社会新闻或娱乐性的报道。读者阅读时能产生“即

时报酬效应”,即有较强的阅读兴趣,能立即获得新闻阅读的满足,效果是即时和短暂的。 硬新闻:主要指题材内容较严肃的政治、经济以及一些社会问题的报道,阅读时,主要产生“延缓报酬效应”,读后引人思索,给人以启发,报道效果是延缓和较长时期的。

二、新闻写作准则

(一)客观报道原则与真实性

1.写作观念转换:习惯的文章写作观念是“文以载道”,写文章时,写作者提笔往往自然有一种表达个人思想情感、发表见解的欲望。但这种写作观念在新闻写作中却必须放弃,特别在表达形式上放弃,因为它很可能偏离新闻事实,或丧失客观地“事实的雄辩力”,或误导受众,或描述不准确、可信性降低,甚至可能引起法律纠纷。因此,所谓“写作观念的转换”就是指写新闻是,你的注意力首先是在事实本身,你首先考虑的应当是“怎样把事实尽可能准确、清楚地告诉读者“,而不是怎样用漂亮的文词来抒发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情感。 2.客观报道原则(这是新闻报道最基本的原则。)

(1)事实第一。(2)核实。所使用的材料不能仅仅局限于任意的某种“消息来源”的说法或马马虎虎的传闻。(3)真相。挖掘事实真相是记者能动性的最重要表现。“只是如实地报道事实已经不够了,现在需要的是报道事实的真相„„花费时间研究他们技巧的新闻工作者懂得,他们能够把客观新闻具有的巨大力量应用到他们深入挖掘的新闻中去。由两种客观性:一种,把具有表面价值的说法当成新闻;另一种,深入挖掘这种说法的背景材料,并且用客观性检验这些发现。”“客观性,仍然是记者处理他们的报道时的基本指导思想„„当代记者更少作为记录者出现,而是更多地作为具有批评的理解力和全面能力的人出现。”([美]麦尔文·曼切尔:《新闻报道与写作》,艾菲等编译,广播出版社1981年2月版,第55~56页) (4)事实与意见分离。即:不在报道中直接和随意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评论,这是客观性原则的重要基础。(5)平衡与公正。(6)用事实解释事实。

A、客观性在写作上的三个最基本方面:(1)新闻基本要素的真实准确。(2)细节的真实准确。(3)禁止任何“合理想象”。 B、公正、全面C、说事实,少言论

把观点或意见寓于对事实的客观公正的叙述中,这就是所谓“用事实说话”。 3.避免材料的“非故意性失实”

我们可以简单地把来源不同的事实材料分为两类:第一手材料;第二手以上材料。 →一个相关概念“新闻过滤”:a.记者对事实及事实材料的主观选择;b.新闻报道所涉及的任何事实材料,如果不是通过记者的直接观察、参与,而是通过中转环节所获得,这种情况就称为新闻过滤。凡经过过滤的材料都有失实的可能性。因此,对任何消息来源提供的事实材料,记者的一个基本态度就是“存疑”,记者首先应当假设材料是不确定的,他可能符合事实也可能偏离事实,然后想法对其证实或证伪。有些材料被蓄意安排,如大跃进时的一些报道,至今一些当年报道过这些“新闻”的记者,回顾往事仍感羞愧。

→在世纪的新闻采访中,记者获得的材料更多、更经常是第二手以上材料,应尽可能从多方面进行核实,是之最大限度地接近事实的本来面目。写作中,运用第二手以上材料通常要交待来源,注明出处,使报道具有客观性和可信性。 →另一个相关概念:“新闻归属”

“凡不是你亲眼看到的,一定要指出消息来源,除非是最起码的常识。”—麦尔文·曼切尔

(二)新鲜与压缩原则

1、时效:主要指时间上的新鲜性——及时报道。也有报道的时机和时宜。

2、题材内容(选题角度):题材内容新体现的是记者的新闻敏感问题,也是新闻角度中的“选题角度”问题。

→记者要善于在平常生活中抓不寻常之事,发现新问题、新动向,在“冰点”中挖掘新闻。 →在相关的一系列事实中,突出具有最高新闻价值的事实,或单独成篇。 会议报道是最容易发生淹没真正新闻的现象。

对一个记者来说,培养新闻敏感的基础是共同的。一方面要“吃透上头”,对有关宣传政治、方针、思想和重点要熟悉和理解。另一方面要“吃透下头”,即对所报道领域的情况熟悉。

3、表现角度

4、压缩——简化信息 四个基本途径:

a、主题单一集中,即明确报道的中心;b、精选典型材料,删除重复性材料;

c、尽量减少作者主管附加的话语,即时必要,也要点到为止;d、语言简练、具体、实在。 语录:“所有创造性的活动都是建立在删节艺术之上的。”

“少些就是多些。表达得经济,是艺术家的标志。”

“干报纸就是要懂得省略、善于压缩。”

——麦尔文·曼切尔(美)

(三)充分揭示新闻价值的原则:新闻价值要回答的具体问题就是:事实的一些什么素质能使受众产生兴趣?这就是所谓新闻价值要素。

(四)新闻背景——用事实解释事实:在新闻报道中,有时需向读者特别交待他并不知道的“寻常”事实,与新闻事实形成比较、烘托,由此读者才能真正理解新闻事实的“不寻常”,这就是所谓“用背景材料充分揭示事实的新闻价值”的含义。

三、新闻报到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

(一)新闻语言特点

a、确切。要特别注意不要轻易使用批判性的、定性的词语。多用中性的词语应当成为记者写作的基本意识。如:“老人们一个个脸笑得像盛开的菊花。”真是妙语,但用在新闻报道中它显得调侃味太随意,易于使读者对报道产生不信任感。

b、具体。“说事实”也同时要求要让每一句话都有具体明确的事实,尽可能不要使用那些抽象的、通用性的词语。如:不要说“这声音像山崩、像海啸、震颤大地”,而要告诉读者,这声音大得“连自个儿的尖叫声都听不见了”。让人有身临其境感。

c、简练。以最干净利落的语句提供最实在的信息。多用短句子、简单句,少用长句子、复合句。

最易读的句子——8个词一下; 易读的句子——11个词; 较易读的句子——14个词;标准句子——17个词; 较难读的句子——21个词; 难度的句子——25个词;很难读的句子——29个词以上。一般读者在阅读17个词左右的普通句子时将没有什么困难。多用短句子并非只用短句子,长短句自然配合能使句子富有节奏感,增加可读性。

d、通俗。尽可能多用大众化的语言,减少专业性、技术性和理论性的叙述,使之易读易懂。 e、朴实。不要追求文章表面的文采,写“具体”的事实。

(二)新闻写作的基本表现手法

1、叙述:注意“具体、真实、客观、叙述语言简练”。

2、描写:新闻报道中,描写是经常使用的手法,尤其在特写、通讯类写作中。新闻的描写重于“白描”,即“细节的叙述”。

3、议论:一般而言,记者常用如下一些方法来处理事实与意见的关系:

a、对事实及事实材料的选择和组合安排。根据“顺序”效应,如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把最重要的放在开头或结尾,一般注重首因效应。

b、通过事实的比较来揭示事实问题和矛盾,引导读者的判断。记者还常常通过下面的手法来间接地评价事实:通过背景材料的印证按时问题。用背景事实深化因果解释。 c、引用他人的看法来间接表达意见。

4、抒情:只用于一些特殊的、能引起读者较强情感共鸣的情感中。但只需要“点到为止”,一定不可过度渲染。

四、消息导语写作注意事项

(一)有关概念

导语:消息中有一定独立性和统领性的开头部分。它要求简明扼要地表现出消息中最重要、最新鲜的内容,充分揭示新闻价值,同时唤起读者的注意。

消息导语具有提纲挈领、概况要点、引导全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重要作用,被看成是记者的“硬功夫”,故有“导语写好,消息就至少写好一半”之说。

导语可能是开头的一句话,或一两段文字,有的复合性多元素导语可以达到四段(不要超过四段)。

导语写作基本要求:

1、突出显示核心要点,告诉读者一个简明又相对完整的基本信息:发生了何事。

2、充分揭示事实的新闻价值,向读者表面这一新闻事实究竟“新”在何处。

3、吸引读者。

4、简练。

(二)新闻要素在导语中的表达

总体而言,6个新闻要素中(5W+H),“何事“和“何时”两个要素是不可省略的。

(三)直接性导语样式:直接写出事实的核心的导语。多是陈述性的像速记一样地反映事实。 实例:以上导语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不事渲染,不设悬念,简洁明了,不予铺垫,完全靠新闻事实本身来吸引读者,这就是直接性导语的特点和风格。

1、直叙性

“直叙”是最有效的方式,而这正是受众对新闻的最基本需求,所以任何消息使用它首先是正确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好的。直叙性导语是一切导语样式的基础,任何其他样式的导语不外都是在此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因此,它是记者首先应当熟练掌握的写法。直叙性导语有相当部分是引述某人的话构成的。注意:事实要点与特点结合,避免使导语一般化,埋没新闻性。因此,动笔时思考清楚下面两个关联的问题是很有帮助的:

a、报道的中心事实是什么?b、事实最能引起读者兴趣,最不寻常之处是什么?

2、说明与解释性导语:这种定语方式的简练说明较常见,它能以最少的文字突出显示事实的某种独特点,增强新闻感。

3、议论式:涉及有关政治、经济或其他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报道,在于让事实显得更有力。

(四)延缓性导语样式:多用于“软”消息。即所报道的不是正在发展中的、变化中的或突发性的事件。它通常用来设置一种现场或创造某种气氛。多是解释性、说明性的。 九种常见延缓性导语:描写式、特写式、悬念式、引导式、引喻式、对比式、假设式、情感式、故事体。

延缓性导语一般用于故事性、趣味性较强的新闻导语写作。其最为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的趣味性、故事性、可读性。

导语禁忌——导语写作中力求避免的几个主要毛病

1、避免写“瞎导语”:指缺乏核心要点的导语,它没有告诉读者“真正的新闻事实”,国外称“埋没了导语”。会议新闻报道及记者采访某人的“谈话”类报道最容易出现“瞎导语”。

2、避免写“臃肿导语”:当代导语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简明地突出显示具有最高新闻价值的核心要点。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善于“简化信息”。

3、避免写“模糊导语”:导语模糊有多种情况,如时间模糊、新闻来源模糊、必要的因素脱漏等,但最主要的是核心要点模糊,,关键的实质性信息不具体、不清楚,显得较抽象笼统。

4、在多元素导语中,注意重要性顺序的正确安排,否则可能淡化最重要的内容。

5、避免导语与标题的简单重复

五、新闻写作的结构

(一)倒金字塔结构:定义:按重要性递减的方式来安排报道内容层次和各项事实材料的一种消息结构方式。它以最重要的事实开头,依次递减,以最不重要的事实结尾。从消息的总量上说,迄今为止,倒金字塔结构运用最多,成为消息写作的标准样式。

结构详解:倒金字塔结构主要由导语和主题两部分组成。导语过后就是主体。消息主体是消息中跟着导语之后的、包含有完整和具体的事实材料的主干部分。

它的基本功能是:

1、展开。对要点进行展开叙述使报道完整、充实。

2、主题。通过事实的开展,充分表现报道主题。

3、补充。用附加的相关次要材料,对事实进行补充介绍或说明。 主体写作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善于运用短段落。

2、尽量少用关联词句。

3、尽量避免材料、语句、概念的简单重复。 倒金字塔结构消息的结尾问题

1、自然结尾。大多数动态性、事件性报道不特别考虑专门的结尾方式和内容,事实交待清楚报道即结束,或者说,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结尾“

2、安排结尾。涉及问题、矛盾、争议等事实的报道,其主体常为逻辑结构、对比结构、时序结构,通常会有特别安排的结尾。常见的主要是对事实做出某种总结、评价,或提出问题。这种结尾方式最好是“引述”他人的话,如权威人士的评价,以使“近因效应”发挥得更好。

(二)非倒金字塔结构:类型:时间顺序结构、悬念式结构、散文式结构。

六、通讯写作

(一)定义:一种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比消息更详细、深入和形象地报道新闻事物和新闻人物的新闻体裁。与消息这样的狭义上的新闻简单比较,可以说消息是传递简明信息的新闻,而通讯是把简明信息写成故事的新闻。通俗点,消息就是快速简明地“告诉你一件新鲜事”,,而通讯是耐心地“给你讲一个新闻故事”。西方新闻概念中没有“通讯”这一体裁名称。西方新闻界习用的“特稿”或“特写”这一含义广泛的词,即包含我们所说的“通讯”。 代表当代中国长篇通讯类新闻报道水准的是1995年《中国青年报》推出的每周一次的《冰点》专版的报道。此外,《南方周末》有关社会“时事、现象”的报道也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报纸深度报道的代表。

(二)通讯的基本特征

1、故事性:重于展示事物发展的过程,把它的典型情节和细节再现出来。写通讯与写消息在观念上的最大差异就是要有“讲故事”的意识和感觉。如你不是只记一个人获了奖,而要给读者讲述他所经历的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恼。

2、注重“再现”形象。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关键是细节描绘,要求特色、具体、清晰、生动,让读者透过你的文字,“看到”当时的情景画面和状态,感受到气氛和人物个性。

3、注重写人。事因人生,人以事观。无论是何种通讯,,一些事情总是人的行为构成的,没有人,就没有故事。在事件通讯中,记者一般很注意情节和细节,但“人”却常常被表现得很弱,缺乏个性显现。

情节、细节、人,这三个要素是讲故事的基础,是通讯的“血肉”。

(三)通讯常用的结构:纵式”和“横式”是两种最基本的结构思路。

一般来说,纵式写作因为符合事物发生发展的自然状态,有助于清楚表现事物进程的脉络;横式写作由于能更自主地安排材料,有利于体现记者的报道意图和思想。

(四)通讯的开头和结尾:写通讯对开头和结尾均重视,与其他文章的写作一样,要求善始

善终,但它却没有严格的限制性规则。它以所描述事物本身的特性和对结构的整体构思而定,也往往带有个人写作的习惯和风格。著名的写作大师常常都给人留下回味的开头和结尾。 关于结尾,提出以下几点作为参考:

1、结尾思考的基点——与全文连贯,留住读者阅读时的心情;

2、精彩的引语常常是结尾的好材料;

3、不要再结尾作套话式的抒情和空论,读者会窃笑你;

4、如果你的整个写作顺当,结尾也会顺利产生。

有人喜欢在结尾处生发开去,表现一种希望和趋势。但要警惕:这种方式容易使作者自我感动太过,忘记了事实本身的现实条件和逻辑性,被导入一种不切实际的忘形想象中。

(五)事件通讯写作的基本方法

1、以几个骨干情节及情景来展示时间的全貌。

有时为了更简练,文中常常用小标题直接对不同的情节内容进行划分,而小标题同时也是内容的简要提示,这样既便于写作,也便于读者理解,还能缩减一些过渡性的描写。

2、在事件的描绘中,突出几个主要人物的个性形象。事件通讯写作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就是人物个性形象的显现。记者常常把思维单纯集中在事件本身的情节过程上,忽视了恰恰在“事件”这个“非常状态”中,正是身处其中的人物其个性集中和突出显现之环境。

3、着力写好事件的高潮。事件高潮是事件发展过程中具有转折性意义的阶段,是故事最吸引人的部分,也是全篇报道的着力点。没有高潮的描绘,整个报道就会显得平淡、机械和零散。高潮的细致描绘实际上同文学或影视故事的表现道理是完全一样的。

▲以上三方面的思考,能帮助我们在写作构思时,整体地安排好文章的层次和节奏,避免报道的平面感和零散感。

(六)风貌通讯写作

定义:风貌通讯是反映国内外各地的发展状况、社会生活、风土人情等方面新变化的通讯体裁。也常被称为概貌通讯、旅游通讯。

风貌通讯不是游玩后的消遣闲笔,而是有心观察后的时代记录——以社会学的目光透视人的生存现状,以历史学的视野穿越人的今昔,以美学批评的心灵感悟人生活的神韵。你会有常人的激情,也有观察家的冷静。 风貌通讯写作要领:

1、新奇与时代动感。记者采写风貌通讯时,自己首先要对这种“日常性”有背景感:纵向的“过去”情况,横向的其他同类事物的情况。

2、展示人与环境共存的具体状态。

3、趣味和知识。

第二篇:新闻写作复习提纲

要会写:通讯稿子、深度报道的稿子,大特写的新闻稿子,人物通讯/风貌通讯

倒金字塔式结构特点:

1、过程要叙述简略

2、要打破记叙的常规

3、要精彩于导语,可以用部分要素导语

4、段间的逻辑方式是二段补充一段

集纳: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因为由几个单独的小故事组成),小故事不限于同一个时间、同一个行业、同一个单位,可以分段编组。

评述新闻:一方面趋向于评论为主,另一方面趋向于叙述新闻事实为主。

集合式的深度报道包括的种类:连续报道、系列报道、组合报道;

连续报道三种常见的种类:进行式、反应式、追溯式;

系列报道两种常见的种类:纵深式、并列式

综合报道常见的种类:(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各选一个组合)

新闻语言的特点:准确清晰、清新新颖、时尚

风貌通讯创作要点:

1、善于观察突出所见所闻

2、抓住特征着力写“变”

3、缘物寄情感同身受

4、知识丰富文笔增趣

新闻结尾应注意:切忌空谈、紧扣主题、顺势而行、要令人留恋

深度报道的特征:(题材、材料、内涵、体裁)

体裁的综合性、材料的详尽性、题材的重要性、内涵的深刻性

事件新闻中的突发事件:重大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爆发的流行病,重大刑事案件,政治突变,新发现和新成就。

通讯常见类型:散文体、访问记、一般纪实性、(?)

风貌通讯:散记、巡礼、纪行、见闻录、旅行记闻

背景材料常见类型:衬托对比、注释说明、分析解释

通讯中的议论抒情常见形式:(开头、关节、衔接、结尾)

开头的诱导性、衔接的粘合性

关节的渲染性、结尾的抒发性

特写:再现新闻事件人物场景形象化报道;强调视觉印象;注重手法描绘;截取某个画面片段给人绘声绘色的报道。

第三篇:新闻写作复习重点

1.简述新闻事实的选择标准

(1)要真实的、最重要的、有政治价值的事实。

(2)最新鲜的,昨天或者今天发生的事实,不能是陈旧的事实。 (3)最有代表性,具有典型意义的事实。 (4)最精炼的,本质的而不是表面的现场。

(5)富有形象的,生动有趣的,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事实。

2.提炼主题的一般原则

(1)选择政治上重要的问题 (2)选择为受众所注意的问题

(3)选择涉及最迫切的问题

***什么是新闻主题?如何表现好新闻主题

新闻主题是指新闻事实所体现的基本观点和中心思想,是贯穿一篇新闻作品的主导思想,是新闻作品的统帅和灵魂,

表现的方法有:

1.选择提炼好的主题:(选择政治上重要的问题,为受众所注意的问题,涉及最迫切的问题)

2.选取巧妙的角度展现主题:(1)对某方面工作具有全面性影响的或者有重要意义的角度 (2)选择能够揭示事物本质和人物精神面貌的角度 (3)选择适应读者心理的角度。

同时,还要在变化中寻找新角度,要从比较中发现新角度,要从人们的思想动向中发觉新角度,要从相同中寻找不同,抓住有个性特点的新角度。 3.围绕主题,展开新闻传播的组织和策划。

3.消息写作的两个结构形式

(1)倒金字塔式:是把最重要、最新鲜、最精彩的新闻事实放在最前面,然后依次后推,形成“虎头蛇尾”状,又犹如倒放着的古埃及“金字塔”,因此,称作倒金字塔行。这是最常见的传统新闻结构形式,常用于事实性消息写作,其好处在于写作模块化,便与操作,便与记者组织材料,也给编辑和读者提供方便。

(2)华尔街体结构:由一具体事例写起,然后通过过度段落,进入新闻的主题部分,叙写完毕后又回到开头的视窗。此种写法从小处落笔,向大处开拓,即在枯燥的事实前,加入一段具体的新闻故事(或是新闻现场,或者一小视窗,使新闻由死变活吸引读者,因华尔街日报惯用而得名。多用于非事件性消息写作。 ***简述消息的构成要素与分类

构成:标题 消息头 导语 主题 结尾 新闻背景。

分类:事实性消息:动态消息 非事实性消息:结构消息、经验消息、述评消息

4.新闻如何做到真实性?

1.要准确

(1)构成新闻要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必须是真实可靠,准确无误的。(2)引用的各种资料,包括背景资料、数字、史实、引语典故等必须是无讹的。 (3)新闻中引用的人物语言、心理活动、环境细节、思想认识也必须要准确 2.要客观

用事实说话,对事实的分析、解释必须是科学的,更没有任何曲解、夸张或缩小。 3.要全面

(1)要树立两点论,反对片面化。

(2)在分析问题时,不要形而上学与绝对化 (3)注意具体事实真实和整体事实真实的统一。 4.在形式上要做到

(1)少用形容词、副词

(2)同一新闻事实要有多方材料论证

(3)要有明确的新闻源,站在客观的立场

(4)少出现“可能”“大概”“差不多”之类的词。

5.专访写作的特点以及应注意哪些问题

特点:1.采访内容、对象的单一性

2.强烈的新闻性和时效性

3.写作手法自由,灵活多变,现场气氛较浓

应注意的问题:1.确立专访主题,注重报道时机 2.熟悉采访对象,拟制访问提纲(对象的确定、访问前的准备、拟制访问提纲) 3.有访有问,突出现场

6.消息导语的写作方法、内涵、应注意的问题

写作方法:注意三要素(开头、消息的开头、事件的结果、提要、高潮)

定义:导语即消息的开头,它用极其简洁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提纲挈领,牵领全文,吸引读者。

内涵:在消息开头中用来提示新闻要点和精华,发挥导读作用的段落。导语一般在第一段,一般不超过35个字;非事件新闻,由新闻由头与核心段一起构成导语。 注意的问题:1.导语中必须突出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 2.导语内容要具体、实在、不能空对空 3.导语中应突出最能引起读者兴趣的内容 4.导语要有针对性

5.导语中背景材料不宜过多 6.导语句子要简洁 7.导语不要重复标题

7.通讯写作的主要特点和要求

特点

从与消息的区别上来说: 1.外在表现形式不同 2.写作内容的侧重点不同 3.表现手法不同 4.结构形式不同 5.篇幅长短不同

6.时间性上的要求不同

从体裁上说:1.深刻性

2.生动性 3.灵活性 4.评论性

要求:1.一个聚焦的主题.主题要正确、深刻、鲜明。

2.围绕主题选材,材料要真实、典型、新鲜。

3.有一个合理的结构,结构安排要完整,严谨,精致巧妙,自然和谐,服从通讯主题表达的需要。

人物通讯的要求:1.要注意正确处理人物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关系2.避免人物塑造脸谱化 3.杜绝程式化人物形象处理

事件通讯的要求:1.处理“大”和“小”,把事件放在广阔的背景上2.主要线索突出,写好典型情节3.以事带人4.多种技巧添“色”

工作通讯的要求:1.提出问题要具有普遍意义和紧迫感

2.从全局角度反映典型问题

3.善于分析,展示和评述结合 4.进入工作现场,具有现实感 5.抓住火候,从群众生活的角度切入 6.虚实结合,追求生动活泼

风貌通讯的要求: 1.抓特点,突出见闻(以今为主)

2.旅游者的角度,新鲜与好奇

3.衬托对比,着力写变 4.缘物寄情,传播知识, 5.提炼和聚焦主题

新闻发布名词解释

媒介素质:

所谓媒介素质,是指人们对于各种媒介所传播信息的选择、诠释、认识、利用、质疑和评估的能力。 公关素质:

所谓公关素质,是指一个人具有的良好个人品质、较强的公关能力、严谨的工作作风等思想道德修养、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科学素质:

所谓科学素质,是指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具备科学精神和科学世界观,用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判断和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以及理解包含科学技术以及技术内容的公共政策议题的能力。

“嵌入式”引导:

把记者直接嵌入一个或大或小的战争单元里,让其随作战部队一起行动,随时报道战争的进程。(在舆论上可以显示自由和客观公正,树立文明战争的形象。通过“嵌入”限制记者报道新闻的范围和领域,影响随行记者的判断,达到潜在的控制目的。)

反面报道:

立场完全相反,不利于新闻发布机构的报道,称作反面报道。包括媒体发布内容批评对抗的态度,或歪曲事实达到彻底否定发言人观点的目的,表现出强烈抵制的立场。 负面报道:

反面报道的一种。歪曲发言人讲话,或故意渲染发布内容中提到的不良倾向或天灾人祸,以求煽动公众不满的报道,称作负面报道。

新闻发言人传播效果定义:

新闻发言人的传播效果特指新闻发言人经过不同形式的新闻发布活动,使新闻发言人代表部门所关注的受众,以及这些受众所代表的社会群体发生预期的变化,而这些变化要尽量符合传播者的要求。

危机传播:

是在危机前后以及发生过程中,在政府部门、组织、媒体、公众之间和彼此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过程。

重要新闻通报会:是国家、政党、机关、团体、企业举行的向新闻界介绍情况、发布信息的会议。

媒体座谈会:用于主办方邀请媒体代表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本着同一主题进行座谈。主办方听取媒体代表的意见,并且双方交流各自的看法。

记者招待会:常常是一些官方机构、各种团体代表或知名人士等向新闻媒体提供情况时使用。 (记者招待会与新闻发布会之区别另见大题)

宣告性新闻发布会:是指社会组织做出重大决定,重大人事变动以及举行重要会议,制订重要计划或即将发生其他重大变革,临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外界公布,具有庄严声明,通告世界的性质。

第四篇:新闻写作复习要点

新闻写作答疑

 新闻的定义:陆定一 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王中 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播。(1981年《辞海》) 范长江 读者欲知未知而应知的重要事实报道。

    新闻5要素:5W: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 西方新闻要素:5w+h: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为何 新闻的地位:报纸上主要的文字体裁,在舆论导向中占主导位 写作的基本要求:真、短、快、活、强

a) 真:所谓真就是新闻必须真实、准确。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b) 短:新闻必须简短,要短些,短些再短些; c) 快:新闻必须迅速及时,在时间上应力求新,快; d) 活:新闻要写得生动、活泼、形象 e) 强:是思想性要强,主题要深刻

 导语的定义:是新闻的眼睛、灵魂、开头第一句话、第一层次,引导读者阅读新闻之语。①.导语是放在开头的文本②文本要简要③.把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放在前面来全文的目的、中心、主题或结论。

 第一代导语,第二代导语,两者的区别。

 第一代导语,即产生于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这一代导语,我们也称为五要素俱全(即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因)或六要素俱全(五个W+H)的导语。因为此时的导语要求片言片语里涵盖五个或六个事实要素。它的长处是交代事实具体、完整,看了导语,对整篇新闻主要内容大体有了了解,但缺点也明显:内容太多、主次不清、重点不突出,给读者第一印象不那么深刻。所以第一代导语也被人谑称为“晒衣绳式导语”。  任何主体,包括写作形式与方法都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既然第一代 导语的产生有此类得失,随着时间长河的磨砺,又出现了一种新型的 导语,我们称之为部分要素式导语,它诞生于20世纪

三、四十年代, 也可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们称之为第二代导语。这种导语, 只要求突出

一、二个或

二、三个新闻要素,其余的要素放到后面,放 在新闻的主体或结尾处交代。这种导语的基本要求有二条:“一是要 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优点是:把最重要、最新鲜、 最能引起读者兴趣的事实,点缀在导语中,使导语先声夺人的魅力。

 消息头的定义:消息头又称为电头,是消息的开头,置于导语的前列,是消息用来区别于其他文体,特别是区别于通讯的重要标记,用来交代新闻发出的时间、地点、记者姓名与社别。

 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注意要点):

1. 用事实说话,用事实概括新闻的要点与轮廓 2. 用简洁、精练的话语来表述

3. 将说明主题的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放在导语中,写出新闻的极致。

 主体定义:主体是指围绕导语而展开的中心内容,对新闻事实作近一步的解释、分析与介绍  主体写作要注意:

1. 注意分层次、分观点交代事实,忌流水帐 2. 着重回答为什么与怎么样

 新闻背景的定义:新闻背景就是指与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有机联系的条件与环境。有的新闻事实本身简洁明了、一清二楚,就不必再加背景材料,而有的新闻事实较为复杂,必须讲清人物关系与事物关系,就一定要有背景材料。  背景的类型:历史背景、人物背景、地理背景、事物背景、

 背景的作用:

1. 点缀事实,突出事实,增强新闻的显著性 2. 揭示主题,深化主题

3. 增加知识,增强文采,写出特色 4. 分析事实,找出原因

5. 使事实通俗化、形象化。

6. 背景运用的基本要求(注意点):

(1)总则:灵活运用、因文而异、密附其间、渗透其中、得体为止,避免模式化。 (2)注意以下几点:

A、一定要紧扣主题,注意背景材料和新闻主体材料配合得当。

B、要求简明扼要,突出重点,详略适宜,不喧宾夺主。

C、新闻背景材料要灵活穿插,力求生动活泼。

 结尾的方法:自然结尾法、卒章见义法、拾遗补缺法、别开生面法

 新闻结构的定义:即指消息的内部构造成分(导语、主体、背景、结尾)它们不同的排列、组合就组成各种不同的结构方式。

 新闻结构的类型:倒金字塔结构、金字塔结构、倒顺相结合的结构、悬念式结构、散文式结构、并列式结构

 倒金字塔结构:也称为倒三角,它的特点是:头重脚轻地安排组织材料,把新闻的高潮或结论放在最前面,然后以事实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从大到小突出最重要、最新鲜的内容,即按事实或材料的重轻、急缓、主次来谋篇布局的结构方式。

 优点:

1. 首先是快,使用这种结构很快能组成一篇新闻 2. 使新闻的“新”得到体现 3. 使新闻容易写短

4. 切合读者的阅读习惯与心理 5. 便于编辑作及时而有效的删节

 缺点:

1. 如果都是一种结构,报上的报道会流于单调、老一套 2. 导语与主体、标题易重复。 3. 文句和段落之间连贯性差。

4. 对非事件性新闻、故事性强人情味浓的新闻不太适合

 新闻注意类别: 1. 动态消息:一般是以一人一事的信息为主的新闻,比较简洁,包括简讯、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动态感强,稍纵即逝,是报上最大量的新闻。

2.综合新闻:多数是综合报道一段时期内工作情况的消息,带有回顾性、总结性,报道面广、声势大,适合于一段工作或一个宣传战役结束后的回顾、总结与报道。

 新闻语言的特点:具体、简练、准确、通俗

 准确是新闻语言的核心、灵魂所在,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1. 观点的正确; 2. 事实表术的准确;

3. 力戒笼流、含混、模糊的语言; 4. 注意词性、词义与词序

 外国新闻写作技巧中注重客观方法包括:

1. 善于“用事实说话” 2. 到现场去,多写目击式新闻 3. 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 4. 注重信息,注重新闻根据

 通讯发展概况:早期通讯阶段,分三个层次

1. “新闻记事”又称“概要记事” 2. 长篇记事”,又称“详记”、“委曲” 3. 印象派记事

 通讯的定义:通讯是一种比消息详细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和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  通讯写作的特点包含两个层次:

1) 通讯与消息的共同点:

1. 都强调要有新闻性。

2. 都力求用真实、准确的事实说话。

3. 都力求选择鲜明、有意义的主题和题材。 2)

通讯与消息不同点:

(1)文字上:通讯力求详尽、仔细地描述。

消息力求简洁、明快地概述。

(2)形式上:通讯往往高潮在后,读到最后,读完全文,对人对事对主题才有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

消息高潮在前,导语开门见山,将最重要、最新鲜的内容公之于众。 (3)内容上:

A、通讯以报道人以中心,

消息以报道事情为主。

B、通讯不仅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着重要回答为什么与怎么样。消息往往主要是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是什么。

C、通讯,特别是一些较大的通讯,强调以情感人,而消息寥寥几百个字,很难要求它以情感人。 (4)篇幅、容量上:

通讯的篇幅可长一些,容量大一些;而消息篇幅短,文字简要,容量大一些。 (5)时效上:在强调快与及时的前提上,通讯晚

一、二天发表五方,消息要求争分夺秒,力求快。

 通讯的表现手法三个特点:

1. 强调叙述的直接性 2. 描写的直观性 3. 抒情议论的实在性

叙述(最基本)(直接性)、描写(最重要)(直观性)、议论和抒情(实在性)  叙述包括:顺叙、插叙、倒叙、夹叙夹议  插叙的作用:

1. 有助于读者对故事情节、人物身份有更详尽的了解; 2. 有助于叙述上的生动活泼、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3. 还有助于主题的深化

 对话描写,在通讯中起着重要作用:

A、再现人物声调语气。

B、反映人物的性格、思想与气质。 C、交代内容、展开情节、表述过程。

 人物通讯写作的基本要求:

1. 着重写人,写人物思想,揭示人物的心灵美

①按人物思想线布局。 ②思想基础要写扎实。 ③思想活动要写真切。

2. 写矛盾,将人物放在矛盾斗争中写,放在风口浪尖上写

①放在矛盾斗争的焦点上刻划人物,在典型环境中刻划典型人物。

②通过多侧面矛盾写人。 ③矛盾的两方面要充分展开。

3. 抓情节,抓细节,抓特点

A、抓情节:情节即通讯中矛盾的进行过程。 B、抓细节:细节是通讯的细胞。 4. 正确反映先进人物与党群的关系

A采用相互辉映的写法,把握“水涨船高”的原则,忌“水落石出”。 B在突出一面时,防止暴露另一面,注意写作上的辩证法。 5. 写出特定的时代精神,环境气氛与生活气息。

A 将人物放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写,写出时代精神。 B 将人物放在一定的家庭生活中写,写出生活气息。 C 将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写,写出一定的意境。

 为什么人物通讯要强调揭示人物思想:

1. 先进人物的先进行为和事迹,是在某种思想支配下进行的,没思想人物行为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 不同先进人物有不同的先进事迹,学习先进人物很难从具体行为去模仿而先进人物的思想却有普遍的教肓意义。

3. 俗话说“画龙画虎难画骨”,好的人物通讯形象丰满、栩栩如生,其原因是“形神兼备”,此神或神韵就是人物的思想与情感。

 工作通讯写作要求中怎样揭示事物的规律和本质:

a.由现象到本质。

b.由点到面。由点上提出问题,对面上进行指导。

c.还要善于抓取有表现力、说服力的材料。如:典型性材料,对比性强的材料等。 d.要作连续报道,旧矛盾解决了,新矛盾又产生。

题型:填空,名解,问答,改写,鉴别,评析。

第五篇:《新闻写作》复习概要

名词解释:

1、再现场景:就是把新闻事实的某些现场情景具体地描述出来。

2、通讯:通讯是一种详细的、生动的新闻报道体裁。

3、新闻背景:一般消息写作中所说的新闻背景,是指在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烘托的材料。

4、新闻角度: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或入手处。

5、新闻语言: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文字语言就叫做新闻语言。

6、新闻特写: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应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剖面”或者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

7、导语:导语是消息开头用来提示新闻要点与精华、发挥导读作用的段落。

8新闻跳笔:是指在新闻写作中,对新闻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不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和逻辑次序对事件进行详尽、面面俱到的叙述和描写,而是把不太重要的情节、片断和段落省略掉,简练概括地勾勒出新闻事件,从而达到特定的艺术效果。(新闻跳笔特点——一是文体结构上的多段落;二是主张“跳”)

9、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是消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它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各项事实内容,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它多用于事件性新闻。

10、华尔街日报体:“华尔街日报体”是美国《华尔街日报》惯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主要适用于非事件类题材的叙述。其基本特征是,首先以一个具体的事例(小故事、小人物、小场景、小细节)开头,然后再自然过渡,进入新闻主体部分,接下来将所要传递的新闻大主题、大背景和盘托出,集中力量深化主题,结尾再呼应开头,回归到开头的人物身上,进行主题升华,意味深长。这种写法从小处落笔、向大处扩展,感性、生动,符合读者认识事物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颇受读者青睐。

简答题:

1、 怎样做到新闻报道写得简短?(P64)

2、 通讯与消息文体特征的区别?(P317)

3、 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P155)

4、 新闻语言的特征。(P127)

5、 如何寻找最佳新闻角度?(P96)

6、 选择新闻角度的几种方法。(P100)

7、 特写与消息的共同点和区别(P516)

8、 特写与通讯的共同点和差异。(P517)

9、 新闻写作如何避免失实?(P26)

10、 新闻背景的任务、作用。(P198)

11、 如何运用背景材料说话?(P45)

12、 如何做到新闻时效中的“新鲜”?(P59)

13、 新闻跳笔的写作方法:

一、断裂行文——不按照时间、空间、逻辑顺序,而是用跳跃的方式组织文字;

二、短段落,多分段;

三、加大跨度——加大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跨度,采取大跨度、大跨越的手法;

PS:这些都是我自己整理的,内容肯定不是很完善,顺序也比较混乱,大家仅作参考~。希望其他同学能进一步补充、完善,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然后给全班同学共享一下,呵呵

上一篇:学校班长培训材料下一篇:心系百姓造福于民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