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机械教案范文

2022-05-28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简单机械教案范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简单机械教案范文

认识简单机械教案

《认识简单机械》(第1课时)

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3节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及发展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能找出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3.了解人体的运动也运用了不少杠杆

二、教学重点

杠杆的五要素

三、教学难点

力臂概念的建立

四、教法选择学法引导

采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问题解决式进行图像分析的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发布信息,交流学习结果;利用课件,指导学生分析图像并学会运用,培养实践能力。

五、教学器材准备

木块、长尺和橡皮,羊角锤等

六、教学设计

杠杆是发明最早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简单机械,是其他简单机械的基础。因此杠杆这节内容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内容上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教学中可以创造一个环境,通过“做”来体验杠杆、认识杠杆,如做一个拔钉子的小实验,另外,本节课中涉及到了概念的建立,规律的认识以及概念规律的应用这样三个学习过程,贯穿着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再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中还突出科学方法的教育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总之,教学要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理知识,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本节课我以“找杠杆共性—感知动力和阻力—确定力臂—激发后续学习”为设计主线,把各个知识点连贯起来。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兴趣—探究—发现—归纳—应用”的过程中探索发现知识和规律,并内化为能力。实现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到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兴趣的激发者的角色转化。充分体现将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PPT

1、2:展示集装箱码头情景,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1 PPT3:对情景问题的描述中引出课题。

师:1)轮船上的集装箱是怎样被搬上岸的?2)这样的机械的作用是什么? 3)这样的机械结构怎样?

那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简单机械——杠杆

(二)探究新知

PPT

4、

5、6:展示中国古代历史上使用的各类杠杆:舂、桔槔,和古埃及的金字塔古代建筑大型工程时的劳动场景,并请学生找出其中所使用的杠杆。从而来激发学生想急迫了解杠杆知识的欲望。

师:什么是杠杆?

PPT

7、

8、9展示三幅活动场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这三个用具有什么共同特点? PPT

10、11:四人小组讨论,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小结。 上几例中的共同点:

① 都是硬棒.(软的不行,但是直的弯的都可以)。

② 工作过程中都在转动,转动过程中有一点是固定不动的。 ③ 除固定不动的点外,还要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总结杠杆的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PPT12:将知识生活化

师:在现实生活中,你还能举出哪些杠杆的实例呢?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使学生头脑中基本形成杠杆的定义。

PPT13:学生实验模拟撬石块来感知动力和阻力的存在以及动力和阻力方向的判断。 PPT14:学生上讲台说出三幅场景的动力和阻力以及它们的方向

教师进行小结: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方向跟杆杠转动方向一致)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 (方向跟杆杠转动方向相反) PPT15:展示探索活动三

师:我们学了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那么我们如何来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呢? PPT16:教师对确定力臂方法的说明:画力臂的方法是:一找支点,二找力,三画力的作用线;支点到作用线引垂线;垂线长度即力臂。(

1、动力和阻力可以在支点两侧,也可在支点同侧;

2、当力作用在支点时力臂为零。)

PPT

17、

18、19让学生练习巩固画力臂

PPT20、21针对上述探索的新知识让学生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 PPT

22、

23、24学生实验引出人体中的许多的杠杆,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

(三)巩固练习:PPT

25、

26、27

(四)课堂小结并激发课后探索欲(PPT

28、29)

(五)板书

第三节 简单机械—杠杆

1.杠杆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2.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人体中的杠杆

八、教学反思

2 “情境”是生成“问题”和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和支撑。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一系列“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搭建了思维平台,让学生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了学习经历,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智力。从教师的角度而言,应用“情境——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以单一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情境创设——激发问题——引导探究”上,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本节教学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但是课堂中也存在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如只有个别学生上台动手操作,大部分学生还不能亲自探究,如果把这个实验搬到实验室中我想课堂效果应该更好,但是由于受其他因素的限制,没有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实验,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第二篇:简单电路教案(简单)

简单电路

闸北区中山北路小学 骆奕雯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手电筒里有一个简单电路。

知道让小灯泡发光的电路连接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通过小组讨论绘制简单的电路图,并动手连接简单电路。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讨论交流学习连接电路的方法,在操作实践中相互学习,

增强合作意识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给予灯泡、电池和导线,让学生初步学会让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法。 教学难点:绘制简单的电路图,并实验验证准确性。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电池、导线、灯泡、玻璃胶、回形针、手电筒、电动玩具、媒体。 学生准备:剪刀。

四、教学过程

(一)拆装手电筒,探秘手电筒内部构造

1、出示玩具:春天到了是个旅游的好季节,很多小朋友双休日都和爸爸妈妈出去玩了吧?今天小狗也要坐着火车出去旅行了,有谁玩过这个玩具吗?谁来玩一下?其他小朋友也要仔细观察奥,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火车动了,灯亮了)为什么会这样呢?(电池)打开看一下,真的有电池。

2、小组活动:让手电筒亮。

(1)装电池:电池会让这个火车发光、动起来,那这里有个手电筒,电池是不是也能让它亮起来?你们想试一试吗?老师为每一组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手电筒,请你们把电池放进去,看能让手电筒亮起来吗?(每组一个手电筒,放电池) (2)归纳:电池为手电筒提供了电能。

3、小组活动:拆手电筒,观察内部结构。

(1)提问:是不是里面有电池,手电筒就一定会亮?除了电池,里面还有什么秘密呢?你们可以打开手电筒看一看里面有什么?(弹簧夹是导线的一部分) (2)学生开展活动:拆手电筒,探究手电筒内的基本组成材料。 (3)出示解剖图:你找到了哪些部分?

4、揭题:电池、导线、小灯泡是手电筒的基本组成部件,它们组成了一个简单电路,让手电筒亮了。(出示课题)

(二)小组实验,探究电路连接方法

1、提问:手电筒必须有灯泡、导线、电池这些部件组成一个电路才能亮起来。有了这些部件,小灯泡真的会亮吗?今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试试看你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吗?

2、实验设计:电池、导线、灯泡的电路连接。

(1)画连接方式: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这些材料,大家先不用连接,我们可以在桌子上摆一摆它们的位置,把你认为能让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画在学习单上。这些材料都藏在1号材料包里,小朋友们可以拿出来进行摆放。 (2)上台交流:你们准备怎样连接?

3、小组实验:小朋友的连接方法各不相同,到底哪种方法能让小灯泡亮呢?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好吗?实验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轻拿轻放,用电安全)

4、汇报展示:有小组成功了吗?

5、实验设计:加回形针连接电路。

(1)提问:小朋友你们刚才连接的时候有什么问题吗?有什么特别不方便的地方呢?原来这两头要用手按着,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呢?

(2)出示回形针:老师为大家提供了2个回形针,还有胶带,看看是否能解决这个问题呢?你们觉得把回形针加在哪儿比较好?(电池两端)请你把它画到电路图中。

(3)上台交流:你们把回形针加在哪儿?

6、小组实验:这样就能让小灯泡亮吗?请小朋友把2号材料包拆开,用里面的玻璃胶和回形针做个实验验证一下。

7、汇报展示:你们的灯泡亮了吗?

(1)思考:为什么他们小组连接的灯泡不亮?

(2)提问:哪种方式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哪种连接方式是正确的,科学的?

8、小结:只有导线紧密连接到灯泡的两端,电池的两端——电池的正负极,电流才能通过电池、导线、灯泡形成一个简单电路。

(三)小结巩固,拓展新知

1、提问:在刚才的实验中小朋友们让小灯泡亮起来了,你们能说说是怎样做的吗?用到了哪些材料?怎样连接的?连接的时候要注意一些什么?

2、小结:灯泡、电池、导线要连接得紧,不能断开,而且连接的位置要正确。

3、交流:开关。

(1)出示小狗玩具:小狗出去旅游累了想要休息了,小火车要进站啦,谁能让它停下来呢?(请一个同学)你们发现他做了个什么动作让他停下来的? (2)提问:我们教室里有没有这样类似的东西呢?谁来找找看。

4、小结:开关有什么作用?它还有什么有趣的小秘密吗?下节课我们一起揭开开关的小秘密。

第三篇:《其他简单机械》参考教案2

《第五节 其他简单机械》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本质及其作用。 2 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3 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4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 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学习 重点: 定滑轮、动滑轮的本质及其作用是重点。 学习难点: 滑轮组的装配及省力情况是难点。 学习疑点 :斜面可以省力是疑点。 2 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本节课内容为新授课。采用以直观式为主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渗透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三、教具学具

滑轮、细线、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长木板、长方体木块。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步骤 (一)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杠杆,认识到了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其实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还有其他的一些机械对我们还有帮助。如升旗时,我们站在地面上就能把五星红旗升到高高的旗杆上,这里就应用到了滑轮,今天我们一起讨论“其他简单机械”(板书)。

2.课前热身

到建筑工地上去观察大吊塔的工作,组织学生热烈讨论,那么笨重的水泥板等重物怎么一下子就吊起来的呢?

3.解读探究

1 / 7

(1)整体感知

在研究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原理时,应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进行:首先,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这是研究问题的主线。然后,将滑轮作为变形杠杆看待,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其中动滑轮可以看成变形杠杆是教学的难点,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启发学生自己通过探索研究来解决。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及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应用探究的方法进行教与学。

(2)四边互动 互动1 教科书中图12.5-1所示的科学漫画说明什么科学道理?

明确 图中的滑轮是一个定滑轮,左图说的是一个瘦子,看到一个胖子正在用定滑轮把重物拉上去;中图表示胖子让瘦子替自己拉着重物,自己上楼去取重物;右图表示胖子到了楼上,看到瘦子没有拉住重物,反而被重物拉上去。这个故事是讽刺一个不懂得定滑轮作用的人在使用定滑轮时闹出的笑话。这则科学漫画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知道定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带着这样的兴趣开始学习滑轮。

互动2 定滑轮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 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理论和实验都证明了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是能改变力的方向。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应先引导学生认识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再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出假设,然后由学生分组实验来检验这个假设,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论证所提出的假设时,教师要为学生自己分析、总结实验结果铺平道路。实验中应要求学生注意:(1)拉力的大小跟钩码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而拉力的方向的钩码的运动方向并不相同;(2)为了减小实验中的误差,在弹簧测力计的称量限度内尽可能选用重的钩码,使弹簧测力计本身受到的重力和定滑轮的轮与轴之间的摩擦的影响相对减小。

互动3 动滑轮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 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省力杠杆,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使用动

2 / 7

滑轮可以省一半力。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必涉及动滑轮使用时支点随时间变化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初中不宜展开,若学生问到,可告诉他们支点是随时变化的,而我们这里研究的是某一时刻的情况。在探究动滑轮的省力情况时,要注意的是:(1)跨过动滑轮的两段绳子一定要平行(初中不要涉及两段绳不平行的情况);(2)当钩码重远大于动滑轮重时,动滑轮的重力可忽略不计。因此,在实验时,在不超过弹簧测力计的称量限度的前提下,钩码应尽量重些,这样可以更方便地归纳出使用动滑轮的作用。

互动4 定滑轮和动滑轮可以组成滑轮组,滑轮组有什么作用?

明确 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滑轮组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对于滑轮组的实验,学生第一次接触时,往往不易做好,建议以教师演示、学生观察为主进行。让学生将教师多次演示实验的数据填写在教科书的表格内,以便师生共同分析、归结总结出滑轮组省力的规律。学生在判断滑轮组“由几股绳子承担物重”时,往往会感到困惑,这里不妨做一个破坏性实验,即剪断其中一股,让学生观察所发生的现象。以加深印象,并明确其余几股绳都是承担重力的。至于手拉的那股绳如果直接由定滑轮拉出,所承担的重力已记入跨接定滑轮的另一端的绳重,不应重复考虑。在做滑轮组的演示实验中,常易出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偏大的情况,为此建议采取分步处理的方法来解决,即实验时适当增加钩码的数目,以便相对地减小动滑轮的自重和摩擦带来的影响;从而较顺利地得出正确的结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是物体移动距离h的几倍,即s=nh;绳子移动的速度v绳是物体移动速度v物的几倍,即v绳=n·v物;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与动滑轮的重量G动和重物的重量G之间的数量关系为F摩擦)。

互动5 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简单机械?

明确 轮轴和斜面也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简单机械,螺丝钉和盘山公路也是斜面的变形。用扳子拧螺母时螺丝部分相当于轮,手柄部分相当于轴,自行车的车闸、车把、脚蹬子和飞轮等都是简单机械。利用斜面可以省力,斜面的坡度越

3 / 7

GG动n(不计绳重和

小,越省力。找一块木板,用书把木板的一端垫高,木板就构成了一个斜面。把一个木块放在斜面底端,用测力计沿斜面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用书把斜面加高,重新测出拉木块所需的拉力,就会发现,斜面越陡所需拉力就越大。

互动6 人类为了方便而使用简单机械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 人类为了方便而使用了简单机械。如旗杆上端的定滑轮改变了力的方向,方便了升旗。不管使用何种简单机械,在省力的同时一定费了距离;在省距离的同时一定费了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不存在的。其中原因,我们将在今后的物理学中学到。

5.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

这节课大家学习了一些杠杆以外的其他简单机械,如滑轮、滑轮组、轮轴和斜面等,主要学习了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都是变形了的杠杆,初步研究了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

(2)方法归纳

本课运用了以观察、实验操作为主的教学方法,运用了探究的学习方法。 (二)延伸拓展 1.链接生活

当把一个很重的物体搬运到高处去时,我们经常会看到工人师傅找来一块结实的木板,在地面和高处架一起一道斜坡充作“桥梁”,通过这座“桥梁”就能把物体比较容易地搬运到高处去了,你能解释清楚这样做的道理吗?

2.实践探索 (1)实践活动

用同一辆自行车爬上同一座高桥,第一次按直线爬上桥,第二次按“S”型路线爬上桥,比较哪一次要省力些?

(2)巩固练习

①如果12-5-10所示,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100 N,动滑轮重40 N,那么此滑轮组最多能吊起 260 N的重物。

4 / 7

②如图12-5-11所示,物重G=20 N,动滑轮自重不计时F= 40 N。若动滑轮重为10 N时,拉力F= 50 N。

③如图12-5-12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重100 N的物体匀速前进了6 cm,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 N,不计滑轮重及滑轮间的摩擦,则拉力F为 10 N,绳子自由端通过的距离为 0.18 m,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 30 N。

④如图12-5-13所示,在两堵墙之间用一水平面上的P、Q两点用弹簧测力计和滑轮相连,不计摩擦和绳、滑轮、弹簧测力计的质量。若拉力F=5 N,则P点处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 15 N,Q点处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 10 N。

5 / 7

⑤如图12-5-14所示的装置中,物体B和动滑轮总重为10 N,且恰好匀速下滑。若用一个水平向左的力拉物体A,使其向左匀速运动,则这个拉力的大小为F= 10 N。

⑥如图12-5-15所示,物体重量为G,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匀速前进,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等于 2F 。

(三)板书设计

五 其他简单机械

一、定滑轮的实质和作用 1.实质:等臂杠杆 2.作用:改变力的方向

二、动滑轮的实质和作用 1.实质:省力杠杆 2.作用:省一半的力

6 / 7

三、滑轮组的作用 1.F=G+G动n(不计绳重和摩擦) 2.s=n v绳=nv物

四、其他简单机械——省力的机械费距离,省距离的机械费力 轮轴:F1r2F= 2r1斜面:FG=hL

7 / 7

第四篇: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倪淑敏 【教学目标】

1.自行车运用了轮轴、斜面、杠杆等简单机械的原理,是应用广泛的交通工具。

2.发现并分析自行车上更多的机械种类和作用

3.通过整理已认识的各类机械和机械的作用,意识到机械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对链条和齿轮的研究 【教学难点】对其他简单机械的原理解释

【教学准备】一辆变速自行车,多媒体课件,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前面我们学过哪些简单机械? (轮轴

滑轮

斜面……)

2、师出示自己骑自行车的图片 骑自行车好处很多谁能说说?

二、 寻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1、首先来认识自行车由哪些部分组成?谁来自行车上指出来。

2、自行车上应用了许许多多的机械原理,找找看,我们能在自行车上发现哪些简单的机械的应用。(板书课题)

3、 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关于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问题 小组同学一起制定一个研究计划,然后开展研究。

4、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把大家的发现记录下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自行车部件

简单机械的类型

所起到的作用

5、抽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结果

三、对链条和齿轮的研究

1、在自行车上的各个部分中,还有哪个部分是我们没有研究到的?(链条和齿轮)

2、 观察前后2个齿轮,你发现了什么?

3、各小组深入研究并填写记录表。

大齿轮有( )个齿,小齿轮有( )个齿,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时,大齿轮转一圈( )齿,小齿轮转( )圈( )个齿。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时,小齿轮转一圈( )个齿。大齿轮转( )圈( )个齿。

4、汇报发现和研究成果

5、思考: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能起到什么作用?(传动作用)

6、齿轮的大小对自行车速度有什么影响?

3、小组内进行探究讨论,发现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总结 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 ), 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速度变( )。

四、总结

1、回顾本节课研究内容,把自行车上各部位所运用的简单机械的名称贴在相应部位。

2、我们国家规定凡年纪未满12周岁不得骑自行车上路,你满12周岁了吗?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第五篇:初三物理家教教案_简单机械

[键入文字]

初三年级物理----简单机械

一. 考点热点回顾.

1、

功:W= 。功率:P= = 。

2、 杠杆定律: = 。

3、 滑轮:定滑轮特点: 。动滑轮特点: 。

二.典型例题+拓展训练

一)、典型例题

一、功和功率

例1 如图所示,用10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为60N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若推力对物体做了60J的功,则在这一过程中(

) A.物体一定受到10N的摩擦力 B.重力做的功一定为360J C.物体一定运动了1m D.物体一定运动了6m 答案:D 课堂练习:

1、一个重为100N的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匀速前进了20m,拉力撤消后,物体由于惯性又前进了5m,若拉力做的功为500J,则拉力的大小为 N。

2、一辆汽车和货物的总重为4.5×104N,当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前进时受到的阻力是车总重的0.2倍,若汽车的功率为7.2×104W,则汽车在5s内通过的距离为 m.

3、甲乙功率相同汽车,如果在相同时间内匀速通过距离之比为s甲:s乙=3:2,那么两辆汽车的牵引力之比 ,两辆汽车做的功之比 .

4、一列时速为200km/h的列车从荆门站驶出,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100km,在运行过程中的机车牵引功率为4800kW.则该列火车在这段时间内所做的功、机车受到的阻力分别是(

) A.8.64×109J 4.8×104N B.8.64×109J 8.64×104N C.4.8×109J 4.8×104N D.4.8×109J 8.64×104N 答案:B

[键入文字]

5、北京奥运比赛游泳池,水深3m,池底面积为1250m2,池底受到水的压强是 Pa,体重为700N的运动员在比赛中受到水的平均推力是200N,在6秒内游动了12m,则运动员功率是 .(g取10N/㎏)

二、杠杆

例2 如图所示,OA=AB=10cm,重物G=20N.要使杠杆平衡,FN= N.此杠杆属于 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若将重物向O点移动,要使杠杆仍然保持平衡,则FB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课堂练习:

如图所示,一根粗细均匀的杠杆,等距标注了刻度,可绕A端转动,当在B处施加30N竖直向上的拉力F时,杠杆刚好平衡,则杠杆自重为 N.

2、如图所示,物体甲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是5.4×105Pa.有一重力可忽略不计杠杆AB,支点为0,且OA:0B=2:1.将甲挂在杠杆的B端,在A端施50N竖直向下的拉力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物体甲对地面的压强变为1.8×105Pa.当物体甲对地面的压力刚好为零时,在杠杆A端应施 N竖直向下的拉力.

3、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A中点悬挂重为60N的物体,在A端施加一竖直向上的力F,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力F的大小是 ,保持F的方向不变,将杠杆从A位置匀速提升到B位置的过程中,力F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图所示,质量不计的轻杆OA长1m,B点挂有重力为10N的重物,A点的动力F为5N,方向与轻杆垂直,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则该装置的阻力臂L2= m. 请画出物体所受重力的图示和阻力臂L2.

[键入文字]

三、滑轮

例3 如图所示的滑轮是动滑轮,如果要提起50牛的物体(不计滑轮的重力),至少要用 牛的拉力,若要使物体匀速上升2米,则拉力所做的功为 焦.

课堂练习:

1、用如图所示装置拉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重40N,摩擦力为10N,则F1= N;F2= N.

2、如图所示,用F=50N的水平拉力,通过一个动滑轮,使重为200N的物体A水平向右匀速移动了2m,在这个过程中拉力F做功为 J,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为 N.

3、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起货物,已知货物重G=400N,滑轮质量和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忽略不计,要把货物升高2m,F做的功是 J,拉力F是 N.

4、如图所示,物体A重100N,在拉力F作用下物体A以1m/s的速度匀速前进5m,拉力F为5N.不计滑轮摩擦及自重,物体A和地面间的摩擦力是 N.

二)拓展训练:

1、一人利用图示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450N的物体,若每个滑轮重50N,人重600N,人对地面的压力是 N,若物体上升的速度为0.1m/s,则人在2s内做的功为 J.(本题不考虑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以及绳重)

2、如上中图所示,物重G=20牛,当滑轮在力F的作用下匀速上升时,不计摩擦和绳重,F的大小是

N.

3、如上右图所示,重为500N的某人站在重为350N的木板上,木板成水平状态,整个装置在空中保持静止,每个滑轮自重为50N,不计摩擦和绳重,则人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 N.

4、如下右图所示,是一套简易升降装置示意图,其上端固定在楼顶,工人用力拉绳子,装置可使人与工作台升至所需高度,装置中滑轮A、B、C的重力分别为100N、50N、40N,人的重力为600N,当

[键入文字]

人用100N的拉力向下拉绳子时,地面对工作台的支持力为450N,则工作台的重力为 N.(不计绳重和摩擦)

5、用上左图所示的三种装置拉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重40N,摩擦力为10N,不计轮重及轮间摩擦,则F1= N;F2= N;F3= N.

三.总结:

四.课后练习:

1、如图所示,斜面长6m,高3m,用沿斜面向上、大小为100N的拉力F使物体在5s内沿斜面移动了2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40% B.物体重300N C.拉力F做的功是600J D.拉力F的功率是40W 答案:C

2、利用如图所示的杠杆将重为3N的物体缓慢匀速提高10cm,手的拉力F为2N,手移动的距离s为30cm.则杠杆的机械效率为(

) A.22% B.33% 答案:C

3、某同学用50N的动力往下按杠杆,将重90N的物体提高了1m,若动力作用点下降了2m,则动力做功是 ,杠杆的机械效率是 .

4、用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将重400N的货物抬高20cm,手向下压杠杆的力是220N.则手向下降得高度是 cm,这根杠杆的机械效率是 .

5、用一个杠杆来提升重物.已知动力臂是阻力臂的3倍,物体重600N,手向下压杠杆的动力是210N,物体被提升20cm.求:

C.50% D.67%

[键入文字]

(l)手压杠杆下降的高度; (2)人做了多少总功;

(3)人做了多少额外功; (4)杠杆的机械效率是多大.

6、如图所示,重50N的物体M,在力F作用下以0.5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上示数是12N,则物体M运动时受到地面摩擦力大小是 N,8s内拉力F所做的功是 J,功率是 W.(不计滑轮重及摩擦)

7、图是用杠杆装置提起重物的示意图.请画出拉力F对转轴0的力臂;并画出重物重力的示意图.

上一篇:经典诵读脚本范文下一篇:解读观书有感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