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会议上的讲话

2023-03-22

第一篇:乡村振兴会议上的讲话

全市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和XX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和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精准脱贫攻坚作出全面部署。X月XX日,省委召开全省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会议,XX书记、XX省长作了重要讲话,用“六个突出”统领乡村振兴,用“六个进一步”深化脱贫攻坚,围绕“十项重点工作”打好攻坚战。X月XX日,XX市委召开全市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会议,XX书记、XX市长作了重大安排,用做好“五个统筹”、走好“六条路径”推进乡村振兴,用做到“五个转变”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市委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会前,我们认真学习了这些重要会议精神,开展了专题调研,常委会进行了专题研究;市委正在研究起草《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随后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将下发实施。

下面,我就一些重大问题讲几点意见。

一、如何理解乡村振兴战略

党的十九大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十九大报告用专门章节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章修正案把乡村振兴战略作 为新时代七大战略之一,写入党章总则,这是史无前例的。如何来理解这一重大战略部署?首先要在思想层面搞清楚几个问题:

1、用习近平“三农”思想指引乡村振兴战略。大家知道,习总书记曾经是下乡知青,在陕北当过7年农民,后来始终关心关注指导“三农”,对农村情况有深切感知,对农民群众有深厚感情,对“三农”问题有深刻思考。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思想。其中,最为系统和鲜明的是“八个坚持”: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三农”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习总书记强调,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坚持“重中之重”战略定位,切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习总书记强调,三农向好,全局主动。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习总书记指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坚持立足国内保证 自给的方针,牢牢把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习总书记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坚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习总书记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靠深化改革。不管怎么改,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习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农业发展不仅要杜绝生态环境欠新账,而且要逐步还旧账。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习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要是笑,就说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们就要调整完善。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习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要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系统全面、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意义深远,是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2、为什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九大提出,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 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转化,就是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我们基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目标导向。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给“三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从供给看,过去主要是关注数量,现在更加注重质量;过去主要是保供给,现在还要保安全。从发展看,过去主要是强调农业的生产和产业发展,现在是三产融合发展、提质增效。从生态看,过去主要是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民宜居、宜业,现在还要能够吸引城里人到农村休闲度假、投资兴业。另一方面,是问题导向。在新时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将进一步下降,但农业的基础地位不会改变,大量农民生活在广大农村的国情不会改变。当前,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重要的基础在农村,最突出的短板在农村,最主要的难点也在农村。

3、什么叫“乡村振兴战略”?看似简单的六个字,却意味深长。概括地讲,就是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通俗地讲,就是农业的希望来了,农村的春天来了,农民的盼头来了。我们从字面来理解:第一,“乡村”。它体现了调整现有城乡关系的指向。乡村不是城市的附属物,与城市相对应的是乡村,而不是农村。城市与乡村的关系,不仅仅是城市与农业的关系,乡村不仅是农业 发展的区域,也是重要的生存空间,与城市同样重要。未来的城乡关系是融合发展,乡村必将具有并且保持和城市不同的独特价值。城市是城市的感觉,乡村是乡村的味道。第二,“振兴”。它突出了完成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的历史任务。长期以来,城乡制度安排、政策设计基本上是服务于工业化、城市化,资源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乡村发展普遍滞后。“振兴”表明,“三农”工作的立足点将回到乡村自身,根本改变城乡二元体制下资源几乎是单向流向城市的状况,形成与城市平起平坐的地位。城市有城市的功能,乡村有乡村的功能。第三,“战略”。它界定和凸显了“乡村振兴”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主要是两个延伸:一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向乡村区域深度延伸。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20个字的总要求,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相互衔接的:产业兴旺、生活富裕对应的是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宜居对应的是生态文明建设;乡风文明对应的是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治理有效对应的是政治建设。二是现代化空间布局从城市向乡村延伸。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七大战略中,唯独“乡村振兴”是就现代化建设的空间布局而言的,标志着国家将在乡村开辟现代化建设的新战场,乡村将成为现代化建设新的重点区域。

4、什么样的乡村才算振兴?简单来说,就是回答好“三 个让”: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怎样才是有奔头?农业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农业的功能和价值得到拓展和掘深。越来越多的人在农业劳作中感受创造的价值,在农耕文化传承中获得情感熏陶,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中找到心灵归属。怎样才有吸引力?农民不仅工作选择多,且体面有尊严,能享受和城市一样的生活设施和社会福利,既能扎根乡村,也能融入城市,一年四季不再候鸟般往返城乡,一家老小都能团圆喜乐,在田园牧歌中实现“诗意地栖居”。美丽家园什么样?望得见星空,闻得见草香,听得见鸟鸣,自治有力,法治有序,德治有效,邻里和睦,民风淳朴,文化欣欣向荣。我们就是要建设这样的乡村,也一定能建成这样的乡村。

二、如何看待我市“三农”发展水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从方法上讲,我们必须要以乡村全面振兴的要求审视我市“三农”工作,才能知其所在、明其所往。

家底怎么样?总的来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XX有基础、有需求、有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是手上有一把政策好牌。相继成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和全省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全省出口食 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这些“金字招牌”,没有一定的基础是拿不来的。二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全市正在形成“生猪、蔬菜、黄梨、丝绸”四条产业链,共有千头以上规模猪场335个,规模养猪比重占到养猪总量的85%;设施蔬菜占地面积1.5万亩,占XX的60%以上;梨树种植面积2万亩,占XX的51.3%;以吉利尔为龙头的丝绸企业,在XX及全省排名第一,在全国市场占据高端档次位置。三是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常年粮食生产稳定在2.4亿公斤,是国家级商品粮生产基地、机械化旱作农业基地。XX年农业增加值15.3亿元,占GDP的7.3%,高于XX2.8个百分点。四是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连续5年跑赢了城镇居民收入增速。XX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069元,分别高于全省、XX市2281元、558元。五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迈出新的步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全市有104个农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农民合作社达到927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7.7万农户,占全市的60%。六是农民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已有10个村、2780户、7859人稳定脱贫,占贫困人口的82%,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36%;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突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效突出。七是农村基层基础进一步稳固。“三基建设”全面推进,“一梁两柱”强基路径深入开展,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 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不断夯实。以上这些,为XX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问题有哪些?最为典型和突出的,就是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从不平衡来看,有三个问题:第一,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不平衡。无论水、电、路、气,还是教育、文化、社保、医疗,城乡差距还是很大。第二,城乡的经济发展和收入差距不平衡。尽管连续5年跑赢了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但收入差五年分别是13797元、14420元、15365元、16067元、17171元,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是拉大。第三,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全市445个行政村,尽管统计上讲都实现了“破零”,但100万元以上的村32个,仅占7.2%,集体经济薄弱的村不在少数,特别是村级债务问题尤为突出。花的钱不少,由于统筹不够,方法不得力,事办得不好。从不充分来看,也有三个表现:第一,农业没有做强。虽然说我们正在形成“生猪、蔬菜、黄梨、丝绸”四条产业链,但这个链条还不粗不长,标准问题、品牌问题、平台问题、政策问题都还没有破题,实质上还是放大了的“小农经济”。第二,农民仍不富裕。现在主要还是靠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比重还很低,全市土地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面积比率仅为11.2%,分别低于XX、山西、全国1.4、5.

5、23.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收入 水平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仅增速持续放缓,而且只有城镇居民收入的43%。三是农村人居环境亟待改善。基础设施和环境治理的历史欠账仍然很多,农村垃圾、污水、厕所缺乏有效整治;乡土文化传承保护不够,一些农村公序良俗失效、陈规陋习抬头,乡村社会治理水平亟待提升。这些问题,充分说明在XX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格外必要,尤为紧迫。

大家看看农村现在垃圾、污水这些问题。河西有个支部书记跟我讲,原来村上搞路把污水管道都埋下去了,但是由于没有做污水处理,全部直排到丹河了。全市搞了污水收集的有多少个村?搞了污水治理的有多少个村?乡镇书记也很苦恼,垃圾往哪倒?不让往这倒就往那倒,白天不让倒就晚上倒。如果连垃圾、污水都解决不了,说让农村美起来,是不可能的。另外,我们一直在搞德行XX、德行乡村。我下乡访贫问寒时,问老百姓孩子孝顺不孝顺?哪个当家的愿意说孩子不孝顺,说孝顺心里亏得慌,说不孝顺又不想说,毕竟是自己的孩子,心里很酸楚。去年我下乡,问一个老大爷,今年玉米长势怎么样?他跟我说玉米还在地里,钱早没了。我问钱去哪了?说钱让孩子要走了。为什么要讲德行XX、德行乡村?不要说现在还不富裕,即使将来确实有钱了,基础设施改善了,如果德的水平上不来,也不能说生活很幸福,反而离幸福越来越远。我们抓德行乡村要从一点一滴开始。如果在农村“孝”的问题都解决不了,那还能说德行乡村有 多好?“强市”与“塑人”,离开哪一条都不行。

三、如何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一个全面的振兴工程,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不能单打独斗,需要全面把握、统筹谋划。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从现在起到2050年分“三步走”,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如何在XX破好题、起好步?这里,我强调几个需要解决好的关键问题:

1、路子怎么走?“中心城市+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城乡融合发展。就乡村说乡村,既说不成,也振兴不成。对于XX来说,是最有条件、最有基础、最适合走“中心城市+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为什么这么讲?首先,XX地域空间集中。全市总面积946平方公里,不适宜开发面积695平方公里,占全市的73%。就这么点地方,注定要集约发展、精明增长。其次,XX人口密度较大。全市人口密度为523人/平方公里,居全省第8位,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2倍。从XX年到XX年,10年时间全市人口仅增加8000人,总数稳定;而城镇化率从37.9%增至53.2%,10年时间增长了15.3个百分点。这说明,我们相对人多地少,并越来越向城镇集中。第三,XX交通基础良好。在现有的道路条件下,到最远的乡镇就半个小时车程,构成了以市区为中心的半小时“生活圈”。如果把外面的环路做好,把中心镇的 快速通道做好,将来可能就会出现十五分钟生活圈。第四,XX产业区、景区景点分散在乡村。亟需为这些产业区、景区景点确定生活服务的配套城镇或中心村,有针对性配建服务设施。所以,我们必须要将农业农村工作放在全市大局中来思考和把握,在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创新上想办法、求突破,才能走出一条具有XX特点的乡村振兴路子来。

这项工作由市农委牵头负责,在进一步修订完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围绕“中心城市+特色小镇+美丽乡村”思路,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设计和政策设计。

2、规划怎么做?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全域规划“一张图”。十九大报告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对做好乡村振兴规划至关重要。我们要在做好“多规合一”的基础上,再走深一步,把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规划融合进去,变成全域规划“一张图”。从目前“多规合一”规划来看,主要采取“一轴四走廊”结构和“1+5+13+N”模式。“一轴四走廊”:就是依托XXX国道、二广高速、太焦高铁贯穿南北走向,打造XX-XX-城区-河西这条主轴;“四走廊”就是依托XXX省道和XX铁路通往XX、依托XX公路和XX高速通往XX、依托XX公路和XX高速两条要道通往XX。“1+5+13+N”模式:“1”就是主城区为中心, 主要起到人口集聚和公共服务的作用;“5”就是高铁旅游休闲区、XX物流园区、XX工业园、XX工业园、XX工业园5个功能区,是市域产业集聚区,也是GDP的主要产出地;“13”就是鼓励13个乡镇特色化功能发展,比如:以XX、XX为重点的文旅休闲示范区;以XX、XX、XX、XX为重点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以XX、XX、XX、XX为重点的农旅康养示范区;“N”就是选择一批村庄作为中心村,建设成为能够辐射周边乡村地区的集聚点。这样的布局,不仅仅突出主城区,而是将市域中各个部分置于同样的地位,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目的是促进整体的协同。这里,要特别注意,推进乡村振兴,切不可乡自为战、村自为战,切不可急于求成,有钱的修房,没钱的刷墙,一定是要在全市“一张图”中行动,并且一张蓝图干到底。

这项工作由市住建局牵头负责,在全面完成“多规合一”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规划,做到远谋近施,有序推进。

3、钱从哪里来?财政保障、农村发展、改革创新、金融倾斜、工商资本“上山下乡”、争取上级资金。这是一道最现实的问题,也是一道有难度的必答题。这一问题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乡村振兴就做不好。解决“钱”的问题,主要有六条途径:第一,靠财政投入的真金白银。乡村振兴要想真刀真枪地干,就得真金白银地投。今年财政已经列支1 亿元用于乡村振兴。这里,我做了一个统计,从XX年到XX年全市农村环境卫生治理费用,也就是解决“垃圾”问题,五年分别是2965万、2171万、1965万、3125万、2545万,累计1.27亿元。这意味着,全市每个村平均每年仅处理“垃圾”费用就要5.6万元。真金白银投入了,效果怎么样?还是垃圾遍地、垃圾围村。这说明,钱没有花在点子上。所以,今年我们要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横向上整合各职能部门涉农资金,纵向上整合市乡村三级资源,集中财力从最薄弱环节、最突出问题切入,从顶层设计上解决支农项目“撒胡椒面”的问题。第二,靠生态的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农村发展方式一变,生态可以生钱。乡村的山水风光、农耕文化和康养资源,必将成为农村建设的“聚宝盆”。更重要的是,这“聚宝盆”取之于农业,用之于农村。第三,靠改革创新激活要素。农村沉睡的土地、农民闲置的农房、村集体经济组织躺在账簿上的经营性资产,一经改革唤醒,变资源为资本,就能为农村建设注入大量资金。第四,靠金融倾斜注入活水。让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服务农村实体经济的本源,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引导农商银行、村镇银行真正成为农民身边的银行。第五,靠工商资本“上山下乡”。要在设置好保护农民权益的“防火墙”的前提下,搭建好桥梁和舞台,稳定政策预期,优化投资环境,遵循市场规律,让更多的工商资本“上山下乡”。第六,靠抢抓机遇争取上级 资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意味着公共财政投向“三农”的力度必将更大,同时也必将更加精准。上面有机遇,需要我们去抢抓;上面有资金,需要我们去争取。这既考验我们做好项目策划包装等前期工作,也考验我们干部的能力和水平。

这项工作由市财政局牵头负责,相关部门全员出动,认真研究制定《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意见》和《鼓励和支持工商资本“上山下乡”的意见》;积极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市支农资金的大盘子。这里,我强调一点,XX是全省唯一的“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试点,我们要在XX整市试点中找到并做好“农林文旅康”政策资金支持的“XX片区”。

4、产业怎么抓?四条产业链,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产业兴旺,要从农业内外、城乡两头共同发力。不是说村村要搞产业,产业发展一定要遵循市场规律,不能一哄而上。我们过去各种商品短缺的时候,种什么出来都是钱,现在种出来的不一定是钱。同样是种苹果,别人的苹果能卖了,我们的不一定就能卖了,别人苹果能卖个好价钱,我们的不一定就能卖个好价钱,切不可再用行政推动的办法去做应该市场做的事。从全市来说,我们农业无论是生产端、市场端,还是相关支持政策,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增产导向影响,质量发展不尽如人意。农产品品种丰富,却多而不优;农业品牌众 多,却杂而不亮;农业体量大,却大而不强。怎样依靠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业竞争力,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走出一条质量兴农之路?就是要全力打造“生猪、蔬菜、丝绸、黄梨”四条产业链,围绕链条推动产业集聚。大家要明白一条,产业兴旺,不等于狭隘的农业产业兴旺。下步的发展,可能有的是三产发展的好,带动一二产。比如说:良户、庄里,因为有了三产,游客去了,农产品就卖出去了,就把一产带动了;慢慢的,产品丰富了,就得有一些加工,就把二产也带动了。再比如,野川、原村,现在的一些现代农业片区,就是一产来带动二三产,不断往产业的高端走,现代物流、休闲观光发展起来了,就带动二三产了。我们有的乡镇可能是做龙头,有的主要是来搞基地的,大家都要围绕这个产业龙头,在产业链条上去找位置。如果脑子里还是计划经济的思路,就走不出市场经济的路来,首先要把脑子换成市场的脑子。今年,我们重点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四条产业链的深度研究,拿出一个专业的报告,给出一个清晰指向;二是下大力气解决好“标准、品牌、平台、政策”问题,使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这项工作由市农委牵头负责,在做好两件事的基础上,形成全市实施乡村振兴的“项目库”和“招商指导目录”。

5、基础设施怎么提档升级?三个革命,百村先行,五年攻坚。受历史欠账较多、资金投入不足等多种因素制约, 长期累积造成城乡基础设施总量不够、标准不高、配套不足、管理粗放、运行较差等诸多问题,污水问题、厕所问题、垃圾问题成为XX乡村振兴战略中基础设施建设的最突出短板,成为乡村生态环境的最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乡村永远美不起来。面对现状,如何精准发力?我们就是要补齐“基础设施”的短板,打一场“生态振兴”的五年攻坚战。具体做法是:三个革命,百村先行,五年攻坚。为什么叫“百村先行”,去年我们启动了100个村进行饮水改造,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有一定基础了,要先抓好这100个村,再抓100个村,一直抓下去。每年确定100个村,集中精力进行“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五年全面完成。我们要有这个决心和耐心,盯住问题,抓住要害,一个一个解决,一年接着一年干。抓“三个革命”,就是抓生态、抓民生、抓转型。这项工作由市水务局、住建局、爱卫办牵头负责,拿出五年行动计划,今年百村先行。

6、如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土地承包关系、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乡村振兴的制度基础,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落实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让农民吃上长效“定心丸”,确保农民享有更加稳定的土地权益。深化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更好地放活用活土地经营权。这里,我们要注意把握住一个大方向,就是将土地增值收益更多用于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破解“农村的地自己用不上、用不好”的困局。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重点抓好清产核资、身份确认、股份量化工作,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收益有分红,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处理好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生产的关系,推进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多种经营方式,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衔接。

这项工作由市农委牵头负责,市供销社要围绕创新农业经营方式继续往前走,继续往前探,形成有效做法。

7、如何推动农村“善治”?构建“一梁两柱”,搞好“三村建设”。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切实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是一项“衣领子”工程。农村基层党组织强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行不行,直接关系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的好与坏。去年以来,围绕落实省委“三基建设”要求,我们把农村“三基建设”作为切入点,在深入调研思考的基础上,探索推进“一梁两柱”的强基路径,涌现出一批有基层特色的有效做法,有力提升了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营造了农村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实践证明,我们的制度乡村、法治乡村、德行乡村“三村”建设与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要求是吻合的,是符合中央精神的,是切合XX实际的。我们要一以贯之,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在这,我还想和农村支部书记说一下,大家在农村,处在一个兵头将尾的位置,小村百把十号人,大村几千人,大家名上官不大,是支部书记,实际上,官不小,责任也不轻。去年换届,我们农村“两委”班子成员3072名,其中党组织班子成员1632名,村委班子成员1637名,交叉任职197名。我们看三个方面的数据,从构成来看:生产大户、致富带头人、务工返乡回来经商人员和农村合作社负责人占8.6%;退伍军人、乡村医生教师占13.5%;大学生村官、机关事业离退休人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占2.6%。我们的大头,剩下的75.3%,都是村里自己成长起来的。从年龄情况看:35岁以下占6.4%,36岁到45岁占31.3%。46到60岁以上是我们的大头,占62.3%。从学历情况看:大专以上占7.8%;高中、中专占32.4%;初中以下占59.8%,这也是大头。这就是我们乡村领头人的现状。所以,我们今天开会研究乡村振兴和扶贫攻坚,首先得高度重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任何事都是需要人干的。今年开春,我们就组织50名支部书记到河南濮阳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进行示范班学习培训。清明节后,我们还要给全市的支部书记进行精准培训。抓好人才 队伍建设至关重要,这个问题不解决好,我们乡村振兴就得打个问号。同时,我特别强调一点,我们搞乡村振兴,绝不能忘了农民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主体。乡村振兴干什么,怎么干,要让农民知晓、理解、支持。即使是办好事,也要让农民想得通。坚持多听农民呼声,多从农民角度思考,切实把农民群众唤起到这项事业中来。

这项工作由市委组织部、市纪委、市委政法委、市委宣传部牵头负责,按照全市“三大硬仗”“两项创建”2018年工作要点,推动乡村落细落小落实。

四、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摆脱不了贫困,振兴就无从谈起。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战役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当其冲的重大阶段性任务。那么,今年的脱贫工作,中央、省委、XX市委部署了,XX怎么抓?重点是三件事:

第一,聚焦深度贫困。2018年,我市脱贫任务为2个贫困村和635户1760人。重中之重是圪台、沟南2个深度贫困村的易地搬迁,共有363户986人,占全市未脱贫人数的56%,啃“硬骨头”的任务不轻,绝不能掉以轻心,必须不折不扣拿下来。既要包建设进度、工程质量,也要包搬迁入住、后续发展,不仅搬得出,还得有房住;不仅稳得住,还得有职业;不仅有收入,还得能致富。

第二,关注脱贫质量。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决打好精 准脱贫攻坚战。表述从“打赢”变成“打好”,一字之差,含金量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目前,全市已有10个村、2780户、7859人稳定脱贫,占贫困人口的82%。这背后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成绩固然值得肯定。但我们也要客观看待“脱了”的问题,脱的好不好,会不会再返贫。今年,我们要围绕“产业、就业、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低保兜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8个方面下足“绣花”功夫,切实巩固成果,提升质量。

第三,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扶德相结合。脱贫攻坚到了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面对的可能不仅是物质的贫困,还有精神的贫困、思想的贫困、志气的贫困、动力的贫困。对这样的“双重”贫困户,必须要有精准的识别、深刻的认识,采取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办法,补齐“精神短板”,树立脱贫典型,让贫困群众肯干愿干、敢想敢干、能干会干。今年,我们要把脱贫工作中一些好的典型,到乡村进行宣讲,像以XX好人XXX为原型,拍摄的《红萼纷纷》电影。

五、加强和改进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脱贫攻坚战涉及面广,涵盖部门多,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必须进一步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有力有效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一要强化领导、压实责任。建立健全党委全面统一领导、 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严格落实专项扶贫“双组长”制,逐级履行好“双签”责任,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从而把这一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好。

二要建强组织、配强班子。要想打好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就必须派最能打仗的人上,不然有钱也不能成事。要坚持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一线锻炼和检验干部,加强培训管理,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干部队伍。

三要搞好统筹、科学指导。要站在全市全局的高度搞好规划设计,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要大胆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创新,不断发现总结推广好的经验模式,讲好乡村振兴XX故事,提供脱贫攻坚XX范例。

四要从严问责、确保实效。要结合开展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继续深化专项治理,对“三农”和脱贫领域腐败问题,发现一个严查一个,决不姑息迁就,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覆盖到“最后一公里”。

同志们,实施乡村振兴,深化精准脱贫,既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不断开创新时代XX“三农” 工作新局面!

第二篇:2020年乡村振兴推进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刚才,X同志传达了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X同志就我县今年的农业农村、森林防火、安全生产等项工作做了详细的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会后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乡镇一线和农业部门干部要根据会议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和承担的任务,对标对表研究落实措施,确保县委、县政府的各项部署落实见效。下面,就做好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乡村振兴工作,我再讲几点意见。

过去一年,全县各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地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目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有力推进“强基、壮骨、塑型、铸魂”四项工程,“X农业”持续进步,已成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响亮名片。

农村基层党组织有力强化,村书记“一肩挑”和软弱涣散党组织转化提升全面实现,兴边富民深入落实,扶贫成果不断巩固,村集体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农民文化活动亮点突出,自编歌舞喜获省级奖项,幸福大院养老模式更加成熟,农村社区建设日益完善。这些成绩的取得,更加坚定了发展现代农业的决心和信心,为我们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X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与省内其他农业强县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是结构调整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大豆、小麦等传统作物种植仍然占据我县农业生产主导地位,农民增产不增收、种地收入靠补贴的问题比较突出。X、X等经济作物种植规模较小,引领示范作用不强,农民参与结构调整的意愿不高。此外,猪牛羊养殖不具规模,生产收益受市场影响较大,优质肉类生产刚刚起步,种养殖结构调整任务依然艰巨。二是党的领导作用还需进一步强化。村级党组织凝聚力、执行力、号召力还有欠缺,特别是有的基层党员干部、第一书记等“带头干、领着干”的表率作用发挥不够,工作务虚、摆拍情况比较普遍。相当一部分村干部常年不在村内居住和工作,“缺员漏岗”、“选前为大家,选上顾小家”的情况比较突出。对村干部的能力培训、扩大农民党员队伍、挖掘村民优秀典型等工作推进不够。三是农民传统观念还需进一步转变。当前,一部分农民通过参与合作社、土地集约经营、从事农产品加工、药材种植等方式实现了收入增长。但大部分农民思想观念转换较慢,利益心态较重,凡事要好处讲条件,见到兔子也不撒鹰,观望和守旧思维是制约我县农业快速发展的突出问题。此外,个别农民还存在攀比心理,过度消费、寅吃卯粮等现象比较普遍。四是涉农产业项目还需进一步培育。农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高效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农业产业链短,与工业、旅游服务业等融合不够,还处于产业链的最末端。“源”字号偏重、“老”字号低效、“新”字号不强的情况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农业发展缺少强有力的项目支撑,使我们在壮大集体经济、支持扶贫项目等工作中缺少抓手。五是基层综治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存在基层弱化现象,农村普法不实,违边越界、遭遇诈骗、私接乱建等问题屡禁不止。信访矛盾比较突出,集体上访呈现多易态势,信访化解能力还待提升。此外,村级精神文明建设还需加强,多数村没有自己的村级文化,群众性文化场所利用不高,设施设备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村级自治类和村民娱乐类群众活动不够丰富。此外,我们还存在基层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落后,乡村管理不完善,“三治”成效不理想、农民法律思维有待提升等问题。这些问题要立即制定问题台账,明确整改措施,落实具体责任,通过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为全面抓好今年“三农”工作打开良好局面。

从全国看,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立足“三农”发展新形势,对全面抓好乡村振兴和扶贫攻坚两大工作任务,破解农业效益低、农村基础差、农民收入少等瓶颈问题提出了全面系统的指导意见,含金量大、指导性强、操作度高,为我们抓好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拓宽了思路,坚定了信心。

从全省看,省委相继召开了农业农村会议、脱贫攻坚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会议,就发展壮大龙江“三农”工作,提出了“五项重点工作”和“六个硬仗”的工作目标,各项责任、制度以及政策、支持等将逐步下沉落靠,使我们在推进农业建设上有了更多更有力的抓手。

从全市看,国有林改革任务基本完成,X作为资源限制开发区,商业林采伐停止以来,市委有意将农业和旅游打造成为全市转型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农业和旅游必将成为我区各项政策倾斜和汇聚的洼地,为我县推动农旅融合、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助力。

从全县看,我县农业历史悠久、经验厚积,在全市具有体量大、从业多、技术强等优势,特别是经过多年在种养殖结构调整、农业链条延伸、致富带头人培养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实践,使我县农业发展的根基更加坚实,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基本条件。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我县同时承担着基层组织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四清理一绿化”、边境村建设等全市重点工作任务。我们要坚定发展信心,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地决策部署,开拓创新想办法、脚踏实地抓落实,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与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小康社会。

(一)突出“前哨堡垒”,在“强基”上再下功夫。一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以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执行力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培养优秀村干部和带头人,构建起“一肩挑”书记挑大梁、班子成员带头干和普通党员做表率组织格局,强化党组织在基层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要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四议两公开”“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建立村“两委”成员县级联审常态化机制,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再提升、不反弹。

二要全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深入推动党的建设与经济发展相融合,加大集体经济服务力度,创新推进办法,开拓发展思路,组织群众发展乡村产业,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要全力推进集体经济建设提质增效,加大已成型项目帮扶力度,推促尽快投产收益。鼓励基层因地制宜、因“市”利导发展各具特色的集体经济,大力支持农民发展庭院经济和北药种植。要科学分配集体收益,避免收益闲置和积压,推动基层经济建设有实绩、见实效。要进一步完善村级工作运行和管理机制,加强村级财务培训指导,防止资金违规使用,推进基层依法行政。

三要厚积党的基层组织力量。推动人财物向基层一线流动,着力缓解乡镇(场)村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人员不足等实际困难。要切实发挥好包片领导、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作用,把下派干部工作实绩作为检验干部素质能力的依据,实实在在为基层工作提供有效助力。要提升乡镇领导班子的统筹能力,针对贫困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以及信访矛盾突出村配强配优第一书记和包村干部,注重发展青年农民党员,着力补齐村级“两委”班子后备不足、基层党员相对较少的短板。

(二)突出“四化四链”,在“壮骨”上再求突破。一要调优农业种养殖结构。全力抓好春耕生产,通过土地集约经营、托管、入股、订单等方式,以示范效益引导农民种植高效作物,在技术成熟的乡镇(场)优先推广北药、水飞蓟种植,利用国家恢复生猪生产放口政策,全力稳定肉猪生产。要进一步加强市场引导和政策支持,鼓励合作社、私营企业和农户利用天然草场和作物秸秆扩大优质肉牛、肉马养殖,积极发展冷水鱼养殖合作,加快建成北药种植基地,着力构建更加合理高效的种养殖结构体系。

二要充实乡村发展项目库。认真抓好农业领域“项目年建设”工作,保质保时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任务,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完善秸秆还田办法,大力争取水土流失保护和护岸工程,有计划完善农田水利设施。要科学论证,有效充实农业农村建设项目库,把X未来几年农业基础设施、产业项目、公共服务等工作谋划好,抢前抓好要件办结,做到应纳尽纳。做到条件允许,能够立即启动建设,决不能因为准备不足而错失良机。

三要延伸农业发展产业链。按照“两头两尾”、“四化四链”等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着力抓好“老、新、原”三字品牌培育。积极推动“农业+”发展模式,引导农业与项目建设、旅游开发等融合发展,鼓励农民发展“农渔采摘”和特色民宿等服务业。要有效利用农业资源,延伸山特药材、绿色食品等产业链,深挖电商平台潜力,推广做大“X河”品牌,实行“X”“X河”双商标。发挥大豆种植优势,引进精深加工项目,抚育壮大水飞蓟产业,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农林龙头企业。

(三)

突出“清理绿化”,在“塑型”上再攻难关。一要在“管”上下功夫。转变“重建轻管”的错误思想,深入推进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执行好垃圾干湿分离、统一清运和农药瓶回收机制,结合河长制,加强沿江沿河乡镇垃圾处理管控,坚决打击向江河倾倒垃圾行为。加快制定村级公共资源、设施、绿化等维护管理办法,坚决整治新建设施人为损坏过多的问题。要推进住建、国土、水务等职能部门工作下移,充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力量,重点选取X-X个乡镇(场)的X-X个村作为宅基地清理、整村环境治理工作试点,推进以点促面,增强农村人居环境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二要在“建”上下功夫。按照地区下达的目标任务,选择适宜的技术和改厕模式,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提高改厕成功率,坚决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投入。要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不减,以公路沿线村、旅游节点村、城关村为重点,扎实推进村级栅栏改建、边沟清理和立面美化,完善村内垃圾存放点和村外垃圾填埋点设置,提高农机大院使用效率,制定村屯破损路面修复计划,最大限度建好美丽乡场的基本面。

三要在“治”上下功夫。以“四清理一绿化”为抓手,继续抓好乡村断壁残垣、破旧危房等拆除改造,依法依规确保“宜拆则拆、宜改则改”。要完善乡村绿化设计,加强日常管护,鼓励有条件乡镇结合旅游发展打造绿化小品。要着力解决基层清雪设备不足问题,保障乡村清运和保洁基本需求,鼓励群众利用防疫居家期间,主动抓好庭院和室内卫生,实施清雪出村行动,特别是养殖密集的场村要在春播前完成生活区牲畜粪污清理,努力实现乡(场)、村环境整体提升。

(四)突出“三治结合”,在“铸魂”上再花气力。一要提升文明建设水平。推动基层“软实力”建设,着力完善村规民约和家教家风,不断教育引导群众革除陈规陋习,弘扬公序良俗,构建淳朴民俗,培育文明乡风。要努力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向乡村延伸,利用好基层文化活动场所,着力培养群众性文化团体,加大城乡间、乡场间、村村间文化交流。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以“庆丰收、迎小康”为主题办好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

二要加强基层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强效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落靠基层、融入群众,严厉排查和打击非法侵占集体资产和各类“村霸”行为。对基层易发多发违法违规案件、群众重点关注和认知盲区,开展“正反警示”和“按需普法”,提高乡村法治水平。要依法管理农村宗教事务,规范宗教活动、严防邪教扩散和迷信蔓延,积极化解乡村矛盾纠纷,学好用好“枫桥经验”,及时妥善处理农民群众合理诉求,切实维护农村和谐稳定。落实乡村振兴规划。

三要培育乡村特色文化。把打造和培育乡(场)、村文化作为展现人文内涵、延续历史传承、凝聚党心民心的永久标识,循序渐进实现“一村一品”、各有差异的村特文化,潜移默化提升文化自豪感、认同感和归属感。要在文化品牌创建上实现新突破,丰富村级文化类地理标识,年内至少建成X个红色村和X个民族村,因地制宜为X-X个空白村设定特色文化,并长期坚持,固化品牌,努力构建“整体协调统一、区域各具特色”的城乡文化格局。

同志们,目标已确定,起航正当时。抓好今年工作责任重大、不容有失,让我们深入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省地“三农”工作部署,全面抓好我县疫情防控、农业农村、扶贫攻坚、森林防火和项目建设各项工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X现代农业建设步伐,保护森林资源和群众安康做出更加卓越的贡献!

第三篇:市委书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会议上的讲话材料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的“三农”工作,安排部署下阶段工作,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施,不断开创我市“三农”工作新局面。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动员令。前不久,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总结了五年来全省“三农”工作,对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具体安排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走好xx乡村振兴之路。下面,就做好我市201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第一,要深刻认识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定位

。就是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稳安天下。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中,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么建设乡村,始终是一个历史性课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带领亿万农民求解放,紧紧地把广大农民团结在党的周围,为革命胜利提供了重要力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发展集体经济,努力改变农村贫困落后面貌,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改革率先在农村拉开序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响了第一枪,由此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农业农村、城乡社会结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推动“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从“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的重要论断,到强调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从告诫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到坚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从划定农村改革的方向和底线,到强调让广大农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等等,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并将其确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农”工作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准确把握“三农”工作新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把我们党对“三农”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新境界,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被庄严写入党章,成为新时代全党共同意志、共同行动。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进一步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

第二,要深刻认识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蓝图

。就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乡村振兴是一次战略上的转型和升级,它比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更加丰富,不仅包括经济、社会转型,还包括科技、教育和文化复兴,是一次农业的全面转型、农村的全面发展、农民的全面进步。要认识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有着比较扎实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着力发挥xx优势打好“四张牌”,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推动全市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为我市各项事业又好又快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常年粮食产量达到xx亿斤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xx以上,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目前全市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xx万亩,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xx个,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xx家,年实现总产值xx亿元,“三品一标”产品达到xx个,居全省第一位。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迈出新的步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xx万个,供销、农垦、林场改革稳步推进。农民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xx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农民收入增速连年高于城镇居民,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得到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基层基础进一步稳固。创新实施“三?五”基层工作日制度,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夯实。这些成绩来之不易,为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良好基础、积累了有益经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还任重道远。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最大的不平衡就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就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不充分问题。

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就必须更加重视“三农”工作和乡村发展。以乡村全面振兴的要求审视我市“三农”工作,我们和全省一样也面临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业体量大但没有做强。虽然说xx是农业大市,但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农业结构不优,农产品产量大但优质产品少,农产品加工业体量大但精深加工少,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不强;

传统农业的粗放生产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

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程度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由农业大市转变为农业强市还任重道远。二是农民持续增收但仍不富裕。尽管近年来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都在以接近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但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而且农民收入只有城镇居民收入的xx,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xx、xx个百分点,位居全省倒数第二,城乡二元结构还比较明显;

农民务工环境趋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不足,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后劲不足。全市还有xx万贫困人口尚未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还很重。三是农村环境不断改善但仍然不美。农村基础设施的历史欠账仍然很多,公共服务水平仍然有待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与城市反差比较大,农村垃圾、污水缺乏有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亟待改善。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下大力气解决,推动我市“三农”工作平稳健康发展。

第三,要深刻认识乡村振兴战略的新目标

。就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围绕这一新目标和时间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马上办抓落实,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是:一是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的原则。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二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原则。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把乡村振兴作为全市上下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三是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是坚持乡村全面振兴的原则。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

五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的原则。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补、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六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解决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七是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的特征,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典型引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层层加码,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梯次推进,久久为功。

第四,要深刻认识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形势

。就是随着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三农”工作、乡村振兴面临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呈现许多新情况新特点。

一是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农产品消费需求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再是满足吃饱饭,而是要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安全,造成部分农产品库存大幅增加而优质产品需求得不到满足,调优农业结构迫在眉睫。

二是农业发展导向发生了变化,已由增产导向转变为提质导向。一方面,我国粮食连年增产,库存压力加大,同时国际市场大宗农产品价格较低,形成国际国内农产品价格倒挂;

另一方面,在一系列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农业生产经营成本总体呈上涨趋势,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三是科技兴农着力点发生了变化,已由主要推动高产转变为带动农业革命性突破和产业格局重大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尤其是生物育种技术快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催生智慧农业、智能装备等产业异军突起,正在深刻改变农业生产、经营、流通和产业组织形式。

四是城乡关系发生了变化,已由二元结构转变为加快融合发展。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能力不断增强,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和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条件逐步具备;

同时,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阻碍城乡之间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

五是农业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已由大量富余转变为总量过剩与结构性、区域性短缺并存。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既为推动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也带来农业生产者素质结构性下降,呈现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的趋势,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农村建设缺人力问题比较普遍。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传统的“三农”工作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形势需要,必须用新的思维和方式去谋划推动农业农村发展。

第五,要深刻认识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道路

。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主要包括七项内容:一是重塑城乡关系,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使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形成,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二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走共同富裕之路;

三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走质量兴农之路;

四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五是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文明新气象,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六是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

七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把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增强发展能力作为根本举措,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这“七条道路”,不仅引领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也为乡村振兴赋予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深厚内涵。只有把这些具体部署落到实处,才能激发振兴乡村的强大推动力。

第六,要深刻认识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政策

。就是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放管服”改革,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强化人才支撑,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农村振兴。开拓投融资渠道,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振兴乡村离不开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效支持,更离不开行之有效的机制保障、健全的制度保障。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制度,要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机遇,通过有效的制度供给和体制机制创新畅通瘀堵、破除壁垒、理顺关系、打通经络,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的动力支撑和制度保障。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同时,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日益健全,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更加完善;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生活条件将加快改善,乡村振兴有比较好的物质条件。此外,我们有独特的优势条件,除区位交通优势之外,我市人口较多,收入不断增长,消费空间巨大,农村投资需求旺盛,随着农村丰富资源要素和现代科技的结合,必将催生新的增长点,乡村振兴的市场潜力将不断释放。总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xx有基础、有优势、有需求、有条件,我们要进一步坚定信心、下定决心,牢牢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坚定贯彻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奋力书写新时代我市“三农”工作新篇章。

二、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抓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问题

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我就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强调几个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一,什么样的乡村才算振兴

?

乡村振兴的标志:一是在农业绿色发展的基础上,乡村产业向多样化发展,乡村经济向多元化发展,乡村就业创业机会增多;

二是乡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城乡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三是乡村的功能价值日益凸显,吸引力显著增强,人口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局面缓解。

首先,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摆脱不了贫困,振兴就无从谈起。我市是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省辖市,所辖六个县都是贫困县,精准脱贫已经到了大规模攻城拔寨的时候。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坚决克服厌战情绪、畏难情绪、松懈情绪,一鼓作气、马不停蹄向前推进,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把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增强发展能力作为根本举措,持续在精准识别、精准扶持、精准退出上下功夫,以狠抓作风转变促脱贫攻坚,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确保今年六个县全部按照原定计划达到脱贫摘帽标准,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突出抓好产业扶贫,重点实施好特色产业带动,建立好贫困户与带贫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统筹推进好扶贫车间和光伏电站建设,为贫困村建立稳定的集体收入。要以“九大工程”和“六改工程”为载体,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变贫困村和贫困户面貌。

其次,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兴,百业兴。要把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突出位置,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始终坚持“质量兴农、效益优先、绿色导向”三原则,按照“提质增效转方式、稳夏调秋促增收”的基本思路,重点推进“四优四化”,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让农村呈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三产深度融合的新景象。要在稳定粮食产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快高标准粮田建设。要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实施品牌提升行动,加大对夏邑食用菌、柘城三樱椒、宁陵金顶谢花酥梨、民权河蟹、梁园代庄草莓等知名公用农产品品牌扶持力度,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把优质农产品产出来,把知名品牌树起来。要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将农业培育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要促进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林牧渔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业产业全面转型升级。要推动农业生产向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聚集,推动先进要素向产业园聚集,让农业有文化说头、景观看头、休闲玩头,让农民有更多赚头。

其三,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生态宜居是乡村建设理念的升华,蕴含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乡村建设中的具体体现。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意味着农村不能再延续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的状况。要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就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注重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把农耕文明的精华和现代文明的精华有机结合起来,使传统村落、自然风貌、文化保护和生态宜居诸多因素有机结合在一起。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其四,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农耕文明是华夏历史文明的血脉,是乡风文明的根和魂。吃苦耐劳、勤俭朴实、邻里守望、诚信重礼、父慈子孝、耕读传家、守土敬业等等,成为广泛久远的文化集成和中原文化的核心内涵,也是xx“重厚多君子”优秀古都城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是“xx好人”文化不断生发壮大的深厚土壤。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传承好、创新好这些优秀文化,推动乡风文明、家风良好、民风淳朴,让广大农村焕发文明新气象。要充分发挥xx传统文化在农村底蕴深厚、流传久远的优势,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注重培育良好生活习惯和文明乡风,持续推进移风易俗,不断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使农民综合素质和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其五,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层基础,是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有效治理,需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其中,自治为本、德治为基、法治为要,只有“三治并举”、有机结合,才能让自治运行更加高效、法治建设在村庄落地生根、道德建设真正融入村民日常生活,农村才会更加和谐、安定有序。要把加强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推动农村和谐发展。要推进乡村平安建设,加快完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尤其是春节临近,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农村不安全稳定因素凸显。我们要结合落实“三?五”基层工作日,全面开展排查化解治理,避免家庭暴力和民转刑案件发生,建设平安乡村,提升群众安全感。对因工作失职失责导致安全稳定案事件发生的,市委将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坚决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其六,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生活富裕就是要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济宽裕,衣食无忧,生活便利,共同富裕。近年来,我市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城乡收入差距总体缩小,但农民增收基础还比较脆弱,农村民生短板还很突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顺应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民持续增收好势头;

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强化人、地、钱要素供给,处理好走出去、留下来和引回来的关系,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让农村的产业、环境留住人;

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织密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全面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全方位缩小城乡差距,让广大农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第二,怎样推动乡村振兴

?一要规划先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村建设发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乡村居民住房条件极大改善,生活品质极大提升。农村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和居住环境发生了一系列改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规划先行,针对乡村资源要素的配置、土地开发利用、耕地保护及经济、生态、社会的发展,制定好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规划,既突出功能统筹、产业融合,又强调生态文明和城乡共融发展,做好人与自然、资源与生态、发展与环境的融合,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和长远性,让规划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为乡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打下基础。二要激活主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解决好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必须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为了农民、依靠农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只有尊重农民的意愿、维护农民的利益、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才能激发广大农民振兴乡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才能真正达成。三要循序渐进。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乡村振兴按“三步走”战略部署,2050年全面建成,这一战略设计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视为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在推进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我们的城镇化进程还没有结束,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趋势并没有发生转变。要按照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和阶段划分,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避免一哄而上,要有战略定力,有历史耐心。

第三,推动乡村振兴的钱从哪来

?一要整合财政资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理念,使公共资源配置优先向“三农”倾斜。要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意见》,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作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优化财政支农投入供给,加强财政支农政策顶层设计,理顺涉农资金管理体系,创新涉农资金使用管理机制,改革和完善农村投融资体制,切实提升国家支农政策效果和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二要创新农村金融。金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要完善我市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要坚持农村金融改革正确方向,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需求,逐步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规模和覆盖面,加快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竞争适度、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三要吸引工商资本下乡。工商资本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他们中的大部分从农村走出来,天然的熟悉农业、亲近农民,是乡村振兴的资源和机遇。同时,乡村振兴战略也为他们返乡干事创业带来了机会。过去,工商资本下乡面临的条条框框多,参与度不高,农村建设更多依靠财政投入和集体经济内部积累。如今,中央鼓励工商资本下乡,我们在设置好保护农民权益的防火墙的前提下,搭建好桥梁和舞台,稳定政策预期,优化投资环境,遵循市场规律,让更多的工商资本在乡村振兴中大有作为。四要汇集全社会力量。要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技能人才等,通过各种方式回馈故里建设乡村。

第四,靠什么来推动乡村振兴

?一要落实党管农村的基本原则。党在农村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地位不能动摇,党管农村的原则不能放松、力度不能削弱,党领导“三农”工作的干部队伍要配优配强。党委、政府一把手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责任人,要按照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来抓“三农”工作。要切实加强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部门建设,做好党的农村工作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工作,充分发挥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导检查等职能。二要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要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作为基本要求,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和使用,把到农村一线工作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拓宽县级“三农”工作部门和乡镇干部的来源渠道,注重提拔使用实绩优秀干部,形成人才向农村一线倾斜流动的用人导向。三要培养“三农”人才队伍。要加快培育新型农民,以提高农民、扶持农民、富裕农民为方向,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养职业农民为重点,通过培训提高、发展培育,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要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提升自主研发、成果转化、农技服务能力,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强大而持久的驱动力。要巩固、壮大、提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职业农民培训力度,推进农民创业创新,确保农业“后继有人”。四要引导返乡农民工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等人才到农村创业。农民工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有着农村生长的背景,有着城市生活的经历,我们要用宽松的政策、良好的环境,吸引他们返乡创业,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从资金支持、政策保障、财政优惠、公共服务、投资环境等各个方面,为乡村人才引进建立全面的保障体系,充分调动人才投身乡村建设的积极性。

第五,如何建立推动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一要落实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处理好农民和土地之间的关系,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做好相关政策和法律宣传工作,完善配套措施,把这一政策落实好,确保农民享有更加稳定有保障的土地权益。二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实施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的基础上,持续深化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依法赋予农民对承包地的占有、使用、收益、流转权能,更好地用活土地经营权。中央提出,要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的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这对于我们来讲是个难得的机遇和契机,我们一定要搞好谋划。在征地制度改革方面,中央强调现在到了该把土地增值收益更多用于“三农”的时候了,要解决土地增值收益长期“取之于农,用之于城”的问题,破解“农村的地自己用不上、用不好”的困局。我们在做盘活农村土地这篇文章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住这个大方向,将土地增值收益更多用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三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持续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按照中央部署适时在全市推开,重点抓好清产核资、身份确认、股份量化工作,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农民收益。四要创新农业经营方式。要处理好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生产的关系,立足资源禀赋,在农业生产经营规模上坚持宜大则大、宜小则小。要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上的引领作用,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推进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多种经营方式,适度扩大规模经营。要保护好小农户利益,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让小农户在进入规模经营、现代生产中更好分享成果。要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建设覆盖农业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衔接。

第六,如何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首先,观念上要重视。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坚持城市农村一起抓,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其次,行动上要参与。要发挥党政机关、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组织的优势和力量,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的积极作用,吸引各行各业人士投身乡村振兴运动。要研究制定管理办法,鼓励或支持各方人士回乡下乡任职、创业,投身乡村振兴运动,确保对乡村振兴敢于建言、勇于投身、乐于奉献的各行各业人士在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不吃亏,形成以参与乡村振兴实践为荣的社会风尚。其三,理论上要指导。要建立乡村振兴专家决策咨询制度,组织专门人员加强乡村振兴理论研究,不断提升乡村振兴的理论水平。要充分发挥专家智库作为“智力池”和“思想工厂”的作用。积极鼓励专家智库在“三农”理论与政策、城乡融合与减贫、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建言献策,为各地各部门提供决策建议和智力支持。其四,舆论上要引导。加大乡村振兴战略宣传报道力度,充分运用广播、电视、微信、微博等各类媒体,全面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政策举措。要及时总结提炼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好的经验做法,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载体,引导主流媒体深度、广泛报道,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良好氛围。

三、切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保证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各级党委、政府要真正把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三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第一,要完善党委领导“三农”工作的体制机制

。要坚持党委把方向、出主意,政府做规划、抓落实,健全党委全面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压实党委政府一把手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格局。特别是县委书记要下大力气抓好“三农”工作,当好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要建立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第二,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持续推动工作中心向基层转移、工作力量向基层下沉、政策资源向基层倾斜,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利用村“两委”班子换届的机会,选出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社会认可的村“两委”班子,坚定不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要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加大基层基础保障力度,确保基层党组织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有制度理事。

第三,要持续践行“马上办抓落实”

。要坚持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四个总”工作要求,以落实“三?五”基层工作日为载体,大力践行“马上办抓落实”推进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农村基层存在的农民增收脱贫、基层矛盾化解、班子建设、群众办事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法治建设薄弱等问题,做到矛盾在基层化解、问题在基层解决、工作在基层推进,实现全市4052个村(社区)支部联系干部全覆盖,实现全市9954个基层支部作用发挥全覆盖。要以狠抓项目引进和建设为总抓手,围绕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等“1+n”行动计划,实行项目化管理。目前,各县(区)、各乡镇要着力抓好的事情,主要包括: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优四化”行动、扶贫车间、无害化厕所建设、镇(区)卫生整治、农村土地空闲地整治、“四好”农村公路建设、脱贫攻坚“六改一增”和“九大工程”以及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等。同时,要将乡村振兴每项工作都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项目,使每项工作任务更加清晰、责任更加明确、要求更加具体。要提高领导农村工作的本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农村走一走,多到农家看一看,了解民情、汇集民智,做到懂“三农”工作、会抓“三农”工作,成为“三农”工作的行家里手。要加大对农业农村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既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又查认识、查责任、查作风,努力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同志们,做好“三农”工作,推动乡村振兴,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扎实做好新时代我市“三农”工作,让广大农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赶上来,让美丽乡村成为美丽xx的鲜明底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xx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四篇: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仅供学习)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的三农工作,安排部署下阶段工作,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施,不断开创我市三农工作新局面。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动员令。前不久,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省委书记XX、省长XX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总结了五年来全省三农工作,对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具体安排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走好xx乡村振兴之路。前天,中央农办主任xx等一行七人,就中央制定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指导意见来我市调研时,也就乡村振兴工作提出重要指导意见,建议我们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形成乡村振兴方方面面的合力。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定方向、定思路、定目标、定任务、定要求,形成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和实现途径,意义十分重大,影响十分深远。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一并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就做好我市xxxx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第一,要深刻认识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定位。就是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稳安天下。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中,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么建设乡村,始终是一个历史性课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带领亿万农民求解放,紧紧地把广大农民团结在党的周围,为革命胜利提供了重要力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发展集体经济,努力改变农村贫困落后面貌,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改革率先在农村拉开序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响了第一枪,由此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农业农村、城乡社会结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推动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总书记就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从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的重要论断,到强调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告诫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到坚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从划定农村改革的方向和底线,到强调让广大农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等等,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并将其确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农工作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准确把握三农工作新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把我们党对三农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新境界,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被庄严写入党章,成为新时代全党共同意志、共同行动。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进一步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

第二,要深刻认识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蓝图。就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乡村振兴是一次战略上的转型和升级,它比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更加丰富,不仅包括经济、社会转型,还包括科技、教育和文化复兴,是一次农业的全面转型、农村的全面发展、农民的全面进步。要认识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有着比较扎实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着力发挥xx优势打好四张牌,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推动全市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为我市各项事业又好又快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常年粮食产量达到120亿斤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目前全市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65万亩,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39个,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86家,年实现总产值1500亿元,三品一标产品达到221个,居全省第一位。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迈出新的步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1.13万个,供销、农垦、林场改革稳步推进。农民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67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农民收入增速连年高于城镇居民,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得到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基层基础进一步稳固。创新实施三·五基层工作日制度,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夯实。这些成绩来之不易,为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良好基础、积累了有益经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还任重道远。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最大的不平衡就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就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不充分问题。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就必须更加重视三农工作和乡村发展。以乡村全面振兴的要求审视我市三农工作,我们和全省一样也面临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业体量大但没有做强。虽然说xx是农业大市,但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农业结构不优,农产品产量大但优质产品少,农产品加工业体量大但精深加工少,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不强;传统农业的粗放生产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程度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由农业大市转变为农业强市还任重道远。二是农民持续增收但仍不富裕。尽管近年来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都在以接近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但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而且农民收入只有城镇居民收入的38%,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3、18个百分点,位居全省倒数第二,城乡二元结构还比较明显;农民务工环境趋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不足,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后劲不足。全市还有23.9万贫困人口尚未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还很重。三是农村环境不断改善但仍然不美。农村基础设施的历史欠账仍然很多,公共服务水平仍然有待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与城市反差比较大,农村垃圾、污水缺乏有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亟待改善。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下大力气解决,推动我市三农工作平稳健康发展。

第三,要深刻认识乡村振兴战略的新目标。就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到xxxx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xxxx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xxxx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围绕这一新目标和时间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马上办抓落实,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是。一是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的原则。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二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原则。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把乡村振兴作为全市上下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三是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四是坚持乡村全面振兴的原则。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五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的原则。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补、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六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解决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七是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的特征,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典型引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层层加码,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梯次推进,久久为功。

第四,要深刻认识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形势。就是随着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三农工作、乡村振兴面临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呈现许多新情况新特点。一是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农产品消费需求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再是满足吃饱饭,而是要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安全,造成部分农产品库存大幅增加而优质产品需求得不到满足,调优农业结构迫在眉睫。二是农业发展导向发生了变化,已由增产导向转变为提质导向。一方面,我国粮食连年增产,库存压力加大,同时国际市场大宗农产品价格较低,形成国际国内农产品价格倒挂;另一方面,在一系列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农业生产经营成本总体呈上涨趋势,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三是科技兴农着力点发生了变化,已由主要推动高产转变为带动农业革命性突破和产业格局重大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尤其是生物育种技术快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催生智慧农业、智能装备等产业异军突起,正在深刻改变农业生产、经营、流通和产业组织形式。四是城乡关系发生了变化,已由二元结构转变为加快融合发展。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能力不断增强,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和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条件逐步具备;同时,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阻碍城乡之间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五是农业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已由大量富余转变为总量过剩与结构性、区域性短缺并存。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既为推动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也带来农业生产者素质结构性下降,呈现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的趋势,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农村建设缺人力问题比较普遍。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传统的三农工作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形势需要,必须用新的思维和方式去谋划推动农业农村发展。

第五,要深刻认识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道路。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主要包括七项内容:一是重塑城乡关系,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使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形成,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二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走共同富裕之路;三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走质量兴农之路;四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五是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文明新气象,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六是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七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把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增强发展能力作为根本举措,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这七条道路,不仅引领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也为乡村振兴赋予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深厚内涵。只有把这些具体部署落到实处,才能激发振兴乡村的强大推动力。

第六,要深刻认识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政策。就是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放管服改革,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强化人才支撑,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农村振兴。开拓投融资渠道,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振兴乡村离不开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效支持,更离不开行之有效的机制保障、健全的制度保障。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制度,要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机遇,通过有效的制度供给和体制机制创新畅通瘀堵、破除壁垒、理顺关系、打通经络,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的动力支撑和制度保障。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同时,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日益健全,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更加完善;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生活条件将加快改善,乡村振兴有比较好的物质条件。此外,我们有独特的优势条件,除区位交通优势之外,我市人口较多,收入不断增长,消费空间巨大,农村投资需求旺盛,随着农村丰富资源要素和现代科技的结合,必将催生新的增长点,乡村振兴的市场潜力将不断释放。总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xx有基础、有优势、有需求、有条件,我们要进一步坚定信心、下定决心,牢牢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坚定贯彻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奋力书写新时代我市三农工作新篇章。

二、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抓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问题

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一会建慧市长还要作具体部署,我就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强调几个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一,什么样的乡村才算振兴。乡村振兴的标志。一是在农业绿色发展的基础上,乡村产业向多样化发展,乡村经济向多元化发展,乡村就业创业机会增多;二是乡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城乡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三是乡村的功能价值日益凸显,吸引力显著增强,人口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局面缓解。首先,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摆脱不了贫困,振兴就无从谈起。我市是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省辖市,所辖六个县都是贫困县,精准脱贫已经到了大规模攻城拔寨的时候。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坚决克服厌战情绪、畏难情绪、松懈情绪,一鼓作气、马不停蹄向前推进,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把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增强发展能力作为根本举措,持续在精准识别、精准扶持、精准退出上下功夫,以狠抓作风转变促脱贫攻坚,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确保今年六个县全部按照原定计划达到脱贫摘帽标准,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突出抓好产业扶贫,重点实施好特色产业带动,建立好贫困户与带贫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统筹推进好扶贫车间和光伏电站建设,为贫困村建立稳定的集体收入。要以九大工程和六改工程为载体,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变贫困村和贫困户面貌。其次,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兴,百业兴。要把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突出位置,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始终坚持质量兴农、效益优先、绿色导向三原则,按照提质增效转方式、稳夏调秋促增收的基本思路,重点推进四优四化,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让农村呈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三产深度融合的新景象。要在稳定粮食产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快高标准粮田建设。要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实施品牌提升行动,加大对XXXXXXX等知名公用农产品品牌扶持力度,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把优质农产品产出来,把知名品牌树起来。要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将农业培育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要促进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林牧渔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业产业全面转型升级。要推动农业生产向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聚集,推动先进要素向产业园聚集,让农业有文化说头、景观看头、休闲玩头,让农民有更多赚头。其三,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生态宜居是乡村建设理念的升华,蕴含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乡村建设中的具体体现。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意味着农村不能再延续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的状况。要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就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注重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把农耕文明的精华和现代文明的精华有机结合起来,使传统村落、自然风貌、文化保护和生态宜居诸多因素有机结合在一起。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其四,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农耕文明是华夏历史文明的血脉,是乡风文明的根和魂。吃苦耐劳、勤俭朴实、邻里守望、诚信重礼、父慈子孝、耕读传家、守土敬业等等,成为广泛久远的文化集成和中原文化的核心内涵,也是xx重厚多君子优秀古都城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是xx好人文化不断生发壮大的深厚土壤。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传承好、创新好这些优秀文化,推动乡风文明、家风良好、民风淳朴,让广大农村焕发文明新气象。要充分发挥xx传统文化在农村底蕴深厚、流传久远的优势,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注重培育良好生活习惯和文明乡风,持续推进移风易俗,不断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使农民综合素质和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其五,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层基础,是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有效治理,需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其中,自治为本、德治为基、法治为要,只有三治并举、有机结合,才能让自治运行更加高效、法治建设在村庄落地生根、道德建设真正融入村民日常生活,农村才会更加和谐、安定有序。要把加强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推动农村和谐发展。要推进乡村平安建设,加快完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尤其是春节临近,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农村不安全稳定因素凸显。我们要结合落实三·五基层工作日,全面开展排查化解治理,避免家庭暴力和民转刑案件发生,建设平安乡村,提升群众安全感。对因工作失职失责导致安全稳定案事件发生的,市委将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坚决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其六,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生活富裕就是要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济宽裕,衣食无忧,生活便利,共同富裕。近年来,我市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城乡收入差距总体缩小,但农民增收基础还比较脆弱,农村民生短板还很突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顺应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民持续增收好势头;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强化人、地、钱要素供给,处理好走出去、留下来和引回来的关系,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让农村的产业、环境留住人;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织密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全面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全方位缩小城乡差距,让广大农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第二,怎样推动乡村振兴。一要规划先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村建设发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乡村居民住房条件极大改善,生活品质极大提升。农村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和居住环境发生了一系列改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规划先行,针对乡村资源要素的配置、土地开发利用、耕地保护及经济、生态、社会的发展,制定好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规划,既突出功能统筹、产业融合,又强调生态文明和城乡共融发展,做好人与自然、资源与生态、发展与环境的融合,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和长远性,让规划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为乡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打下基础。二要激活主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解决好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必须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为了农民、依靠农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只有尊重农民的意愿、维护农民的利益、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才能激发广大农民振兴乡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才能真正达成。三要循序渐进。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乡村振兴按三步走战略部署,2050年全面建成,这一战略设计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视为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在推进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我们的城镇化进程还没有结束,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趋势并没有发生转变。要按照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和阶段划分,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避免一哄而上,要有战略定力,有历史耐心。

第三,推动乡村振兴的钱从哪来。一要整合财政资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理念,使公共资源配置优先向三农倾斜。要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意见》,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作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优化财政支农投入供给,加强财政支农政策顶层设计,理顺涉农资金管理体系,创新涉农资金使用管理机制,改革和完善农村投融资体制,切实提升国家支农政策效果和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二要创新农村金融。金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要完善我市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要坚持农村金融改革正确方向,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需求,逐步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规模和覆盖面,加快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竞争适度、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三要吸引工商资本下乡。工商资本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他们中的大部分从农村走出来,天然的熟悉农业、亲近农民,是乡村振兴的资源和机遇。同时,乡村振兴战略也为他们返乡干事创业带来了机会。过去,工商资本下乡面临的条条框框多,参与度不高,农村建设更多依靠财政投入和集体经济内部积累。如今,中央鼓励工商资本下乡,我们在设置好保护农民权益的防火墙的前提下,搭建好桥梁和舞台,稳定政策预期,优化投资环境,遵循市场规律,让更多的工商资本在乡村振兴中大有作为。四要汇集全社会力量。要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技能人才等,通过各种方式回馈故里建设乡村。

第四,靠什么来推动乡村振兴。一要落实党管农村的基本原则。党在农村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地位不能动摇,党管农村的原则不能放松、力度不能削弱,党领导三农工作的干部队伍要配优配强。党委、政府一把手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责任人,要按照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来抓三农工作。要切实加强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部门建设,做好党的农村工作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工作,充分发挥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导检查等职能。二要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要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作为基本要求,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和使用,把到农村一线工作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拓宽县级三农工作部门和乡镇干部的来源渠道,注重提拔使用实绩优秀干部,形成人才向农村一线倾斜流动的用人导向。三要培养三农人才队伍。要加快培育新型农民,以提高农民、扶持农民、富裕农民为方向,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养职业农民为重点,通过培训提高、发展培育,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要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提升自主研发、成果转化、农技服务能力,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强大而持久的驱动力。要巩固、壮大、提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职业农民培训力度,推进农民创业创新,确保农业后继有人。四要引导返乡农民工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等人才到农村创业。农民工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有着农村生长的背景,有着城市生活的经历,我们要用宽松的政策、良好的环境,吸引他们返乡创业,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从资金支持、政策保障、财政优惠、公共服务、投资环境等各个方面,为乡村人才引进建立全面的保障体系,充分调动人才投身乡村建设的积极性。

第五,如何建立推动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一要落实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处理好农民和土地之间的关系,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做好相关政策和法律宣传工作,完善配套措施,把这一政策落实好,确保农民享有更加稳定有保障的土地权益。二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实施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的基础上,持续深化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依法赋予农民对承包地的占有、使用、收益、流转权能,更好地用活土地经营权。中央提出,要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的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这对于我们来讲是个难得的机遇和契机,我们一定要搞好谋划。在征地制度改革方面,中央强调现在到了该把土地增值收益更多用于三农的时候了,要解决土地增值收益长期取之于农,用之于城的问题,破解农村的地自己用不上、用不好的困局。我们在做盘活农村土地这篇文章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住这个大方向,将土地增值收益更多用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三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持续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按照中央部署适时在全市推开,重点抓好清产核资、身份确认、股份量化工作,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农民收益。四要创新农业经营方式。要处理好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生产的关系,立足资源禀赋,在农业生产经营规模上坚持宜大则大、宜小则小。要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上的引领作用,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推进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多种经营方式,适度扩大规模经营。要保护好小农户利益,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让小农户在进入规模经营、现代生产中更好分享成果。要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建设覆盖农业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衔接。

第六,如何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首先,观念上要重视。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坚持城市农村一起抓,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其次,行动上要参与。要发挥党政机关、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组织的优势和力量,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的积极作用,吸引各行各业人士投身乡村振兴运动。要研究制定管理办法,鼓励或支持各方人士回乡下乡任职、创业,投身乡村振兴运动,确保对乡村振兴敢于建言、勇于投身、乐于奉献的各行各业人士在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不吃亏,形成以参与乡村振兴实践为荣的社会风尚。其三,理论上要指导。要建立乡村振兴专家决策咨询制度,组织专门人员加强乡村振兴理论研究,不断提升乡村振兴的理论水平。要充分发挥专家智库作为智力池和思想工厂的作用。积极鼓励专家智库在三农理论与政策、城乡融合与减贫、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建言献策,为各地各部门提供决策建议和智力支持。其四,舆论上要引导。加大乡村振兴战略宣传报道力度,充分运用广播、电视、微信、微博等各类媒体,全面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政策举措。要及时总结提炼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好的经验做法,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载体,引导主流媒体深度、广泛报道,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良好氛围。

三、切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保证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各级党委、政府要真正把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三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第一,要完善党委领导三农工作的体制机制。要坚持党委把方向、出主意,政府做规划、抓落实,健全党委全面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压实党委政府一把手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格局。特别是县委书记要下大力气抓好三农工作,当好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要建立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第二,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持续推动工作中心向基层转移、工作力量向基层下沉、政策资源向基层倾斜,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利用村两委班子换届的机会,选出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社会认可的村两委班子,坚定不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要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加大基层基础保障力度,确保基层党组织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有制度理事。

第三,要持续践行马上办抓落实。要坚持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四个总工作要求,以落实三·五基层工作日为载体,大力践行马上办抓落实推进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农村基层存在的农民增收脱贫、基层矛盾化解、班子建设、群众办事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法治建设薄弱等问题,做到矛盾在基层化解、问题在基层解决、工作在基层推进,实现全市xxxx个村(社区)支部联系干部全覆盖,实现全市xxxx个基层支部作用发挥全覆盖。要以狠抓项目引进和建设为总抓手,围绕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等1+n行动计划,实行项目化管理。目前,各县(区)、各乡镇要着力抓好的事情,主要包括: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优四化行动、扶贫车间、无害化厕所建设、镇(区)卫生整治、农村土地空闲地整治、四好农村公路建设、脱贫攻坚六改一增和九大工程以及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等。同时,要将乡村振兴每项工作都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项目,使每项工作任务更加清晰、责任更加明确、要求更加具体。要提高领导农村工作的本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农村走一走,多到农家看一看,了解民情、汇集民智,做到懂三农工作、会抓三农工作,成为三农工作的行家里手。要加大对农业农村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既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又查认识、查责任、查作风,努力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同志们,做好三农工作,推动乡村振兴,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扎实做好新时代我市三农工作,让广大农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赶上来,让美丽乡村成为美丽xx的鲜明底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xx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五篇:乡村振兴会议讲话稿(

(篇一)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今年全区乡村振兴工作任务,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重点,强化措施,全面提升乡村振兴工作水平。通过实地查看5个乡村振兴项目现场、听取有关街道镇的现场工作汇报,王部长通报了省市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情况,总的感到,今年的乡村振兴工作,各级要求比较严,工作标准比较高,各有关街道镇、部门和单位的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措施有力,希望在今后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认真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去年以来,全区上下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精准施策,拼搏实干,农业农村工作保持了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年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我区获第二名,工作中呈现出几个鲜明特点:一是乡村振兴树起了泰山样板。重点打造了3个示范区、14个示范村、20多个示范点,在全市两次示范区观摩考核中,均列第二名,争取奖补资金1275万元;

培树“五社同行”“乡村记忆馆”“文化讲习所”等振兴样板,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树立了全市的样板。二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了全国标杆。总投资26亿元,争取中央财政奖补资金1亿元,建设完成9大项目,以全国第二名的成绩通过国家认定,成为全省**年唯一、历史第四个创建成功的县市区。三是文明乡村建设迈上了新台阶。农村改水、改厕、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有序推进,美丽庭院覆盖率达到13%、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87%、文明乡村覆盖率达到95%,均居全市前列。可以说,在农业经济占比较小,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农业农村工作特别是乡村振兴工作取得这些成绩,完成了区委、区政府确定的任务目标,非常难得,实属不易,是大家共同努力、辛勤付出的结果。区委、区政府对大家的工作是满意的、肯定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区“三农”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和问题。一是主观方面,发展的主动性、创新性、均衡性不强。有的街道镇、部门重视程度不够、思想解放不够、用心用力不够,对乡村振兴工作把握不透、理解不深、研究不足,思路不清晰、重点不突出、亮点不明显。个别村动员发动不深入,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现象,主动破解难题勇气不足、招数不多,缺乏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比如,在农村闲置资产、土地流转、资金投入等方面,思路不宽,以地生财、招财引财的能力不强,“等靠要”思想仍然存在。二是客观方面,考核成绩和重点指标优势不足。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从考核成绩看,我们在全市考核中是第二名,但与第一名新泰市相差了13.25分,比第三名肥城市只高出0.5分,差距非常小。从加分项上看:我区举办的省级以上现场会只有2个,全省推广的特色亮点工作只有1个,省以上宣传报道只有5篇,在各县市区中排名靠后。从重点指标看,今年市级重点调度两项指标:“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及增长率”和“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之比及提高幅度”,我区农业大企业少,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仅有6家,纳统企业仅有14家,在6个县市区中排最后。从重点工作看,人居环境治理方面的群众满意度有待提高,存在垃圾收集收运设施落后、更换不及时、使用地埋式垃圾中转箱等问题,道路两侧环境差,去年观摩时很难确定道路环境比较好的路线;

农村改厕普及率92.21%,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市级已经通报了全省考核情况,泰安市在全省考核成绩不理想,明确要求今年要打翻身仗,对各级、各部门和各项工作的标准更高、要求更严,要求每个县市区必须要全力以赴、奋起直追。对此,大家务必要高度重视,聚焦“五大振兴”任务目标,认真分析,横向比较,纵向赶超,确保乡村振兴工作在全市继续保持领先。

一、合力共为,再创佳绩

今年的时间已经过去近三分之一,受疫情影响,全面铺开乡村振兴工作推后了两个月,但是对今年的工作,还是要坚持目标不变、任务不减、标准不降,以更强力度、更实举措、更快节奏推进落实,确保取得更好的成绩。各级各相关单位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工作合力,在任务落实和人员配备、资金使用、项目安排、用地指标等要素保障方面大力支持乡村振兴。区委组织部要统筹做好组织振兴有关工作,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持续开展软弱涣散班子整顿,大力提升村级保障能力,领办创办100家专业合作社,年底集体收入30万元以上村达到**%,过百万元以上村达到30%;

要制定人才回引办法,积极引进大型社会资金和先进管理经验,培育一支懂农业、爱农村、为农民的“三农”干部队伍。区委宣传部要进一步牵头抓细抓实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工作,不断推出宣传乡村文化振兴经验。区人社局要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0人以上,新建1处省级服务乡村振兴继续教育基地。区农业农村局要发挥好牵头作用,继续开展村级“三资”清理清查活动,摸清底数,管护运营好村级资产资源,10月底前全面完成村改居产权制度改革。区农办、财政局要抓紧编制资金整合方案,加快项目实施,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

包保部门、街道镇、第一书记要盯紧靠实,帮助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实际问题。各项工作要责任到单位、到人头,哪一项拖了全区后腿,省、市考核细则都能倒追到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区委、区政府将严肃追究责任。

二、突出重点,打造亮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习总书记、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打造“齐鲁样板”是习总书记对山东的政治嘱托,是市委、市政府18项重点任务公开承诺事项之一。打造片区亮点依然是今年乡村振兴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做到因村制宜、精准施策、各具特色、亮点成片。

一要提高创建标准,抓好示范创建。对标全省一流、全市最优,打造全市领先水平的示范区和示范村。对工作重点和项目要再细化、再明确,继续实行领导包保,把任务落实到人、确定到天、压实到位。重点抓好王林坡、北部山区、花样年华三大片区中的示范村、示范点建设。邱家店镇要争创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4月底要拿出申报书,确保创建成功。王林坡片区要积极创建市级乡村振兴先行区。近期,区级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外出学习,主要到去年迎接全省现场会的地市认真学习经验,大家要把真经取回来,对照自身工作查不足、补短板,确保各项工作有新的提升。

二要突出产业支撑,彰显休闲游特色。要充分发挥好农高区作用,做好科技孵化、成果转化,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构建互联全国的农业农村云平台、大数据平台,全面启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数字乡村。要建设高质量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全国现代农业产业园标杆,持续巩固提升原有项目建设,认真抓好新项目策划实施,再创亮点,再提成绩。要举办好泰山茶炒茶比赛、泰山茶博会等活动,持续推动泰山茶产业不断壮大。要提升泰山国际花木城影响力,举办好第16届苗交会,高标准建设苗交会配套设施和中转、展示、交易、信息四大中心,打造中国江北最大的花卉苗木交易基地。各街道镇要围绕“环泰城都市农业圈”“大泰山休闲旅游圈”,以休闲农业、生态颐养为主导,重点培植小津口、王林坡等特色村;

培育大河峪猕猴桃、魏家庄草莓等6个采摘休闲游项目;

建成曳尾园、泰山净舍等5处高端民宿,建设完善养心谷、上高庄园2个颐养中心。

三要注重细节打造,认真准备现场。精心做好省、市现场考核准备工作。从去年经验看,乡村振兴片区考核打分成绩,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全年考核排名,区乡村振兴工作小组办公室要与各部门、街道镇密切配合、抓紧研究,4月底前拟定观摩路线和观摩点,各个环节的准备工作要有的放矢,精益求精,一些成熟的大项目,比如茶旅小镇、现代农业科技孵化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都要巧妙设计、嫁接进来。同时,省级要求好村、差村都看,这就需要我们在点上、面上进行充分准备、整体推进。

四要加压奋进赶超,夯实重点指标。去年全省考核的两项指标:“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及增长率”和“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之比及提高幅度”,泰安市在全省排名靠后,市领导高度重视,对市农业农村局进行了约谈,明确将这两项指标作为今年泰安市对县市区考核的否决项。4月17日,市工作组到我区对这两项指标落实工作进行了督导。我区农业体量小,但是现代高效农业还有很大潜力,花样年华智能温室、魏家庄采摘园、花木城桂花园、苗木花卉市场、山农大实验基地、万亩茶园,都可以包装纳统。农业企业方面,虽然我们去年纳统14个,个数较少,但今年已经摸排出有增长潜力企业10家,重点培植康平纳智能染色、超泰宠物食品、世初食品、大江食品、新农方舟饲料、乐林饲料6家企业,要确保升规纳统3家以上。立勇同志、吴杰同志已经召开专门会议安排两项指标工作,农业农村局要牵好头,统计局、生态林业发展中心、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紧密配合,各街道镇明确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做到应报尽报,应纳尽纳,确保年底这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三、攻坚克难,齐头并进

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成果和最大优势,也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难点之一,要一体推进、统筹兼顾,在振兴中保护好绿水青山。

一要实施人居环境整治。要突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抓好农村垃圾、生活污水处理,持续实施农村“厕所革命”、道路“三通”等工作,年底确保生活污水治理村达到50%以上,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村道路“三通”率达到100%。要大力开展“美丽庭院”建设,年内“美丽庭院”示范户建成数达到15%、全区每个村庄都要建有“美丽庭院”示范户。今年市级每季度将对各县市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暗查暗访和电视问政,对暗访发现问题整改不到位或连续两次暗访排名最后的县市区进行通报、约谈,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进行问责。区住建局、生态环境分局、农业农村局、交运局、综合行政执法局、妇联和各街道镇等相关单位,要立足各自职能,对照市里要求,抓紧落实任务,确保不出问题。

二要深度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当前,全区“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早已形成,村庄覆盖率连续多年达到100%,但是由于宣传工作力度不够,考核力度不足,还存有死角盲区,群众还有不满意的地方。对此,要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环境卫生死角盲区清理整治,努力提升城乡环境质量和水平。

三要大力推动移风易俗。强化制度建设,实行零缝隙、全覆盖走访,将移风易俗宣传到每家每户,确保村规民约落实落地、落在群众心里。区级将委托第三方,每季度对各街道镇开展一次移风易俗和城乡环卫一体化民调,打分排名通报,及时掌握不足、改进工作,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

同志们,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年,抓好乡村振兴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希望大家担当作为,拼搏实干,创新争先,狠抓落实,推动“三农”工作提质增效,确保乡村振兴工作继续在全市领先,为加快建设“富强和美泰山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篇二)

(一)生态文明自然美。

建设美丽乡村,生态环境优美宜居是显著的标志。

要坚持生态环境优先,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让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鸟更多,花更美,空气更清新,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家园、市民休闲旅游乐园的美丽乡村。

(二)科学规划布局美。

一是要根据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进行扩镇、并乡并村,使乡村设置更加科学合理。

坚决处理农村违法用地、违章建设。

二是以优化村庄和农村人口布局为导向,修编完善以中心村为重点的村庄建设规划,通过村庄整理、经济补偿、异地搬迁等途径,推动自然村落整合和农居点缩减,引导农村人口集中居住。

三是全面开展“强塘固房”工程建设,推进农村屋顶山塘和饮用水源山塘综合整治、水库除险加固、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四是深入实施农村联网公路、农民饮水安全、农村电气化等工程建设,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等化。

(三)生产发展殷实美。

一是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强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发展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经营,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森林食品生产。

切实保护耕地,力争粮食丰收。

二是利用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加快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

三是按照生态功能区规划的要求,严格产业准入门槛。

鼓励有条件的村建设标准厂房、民工公寓,发展农民技能培训服务中心、来料加工服务点和村级物业等,不断壮大村域经济实力。

(四)创业增收生活美。

一是继续深化、完善林权制度改革,真正让生态得到保护,农民得到实惠。

二是积极落实国家扶持家庭服务业发展税收优惠等政策,深入开展家庭服务、企业(单位)和优秀品牌创建活动,促进农民工等各类劳动者在家庭服务业就业。

三是多渠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使村民逐渐富裕起来,为农民上学、医疗、养老、安居等民生需求提供物质保障,为幸福生活提供物质基础。

四是倡导低碳生活,引导村民生态消费、理性消费、文明消费。

(五)乡风文明身心美。

一是重视村民道德建设,教育他们树立和践行“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努力做到不迷信、酗酒、赌博、偷窃、诈骗、打骂、嫖娼、虐老、欺小。

二是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

二是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重要创建内容。

开辟生态文化阵地,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

坚持文化富民,科教强村。

三是结合农村乡风文明评议,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

提倡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

倡导生态殡葬文化,全面推行生态葬法。

四是积极推行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和民主选举法制化、民主决策程序化、民主管理规范化、民主监督制度化为内容的工作机制,实行民主理村,依法治村。

(六)村容整洁环境美。

一是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建设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等环保设施项目。

二是深入实施污水净化沼气工程,畜禽养殖场(户)沼气利用技术普遍应用,努力推进农村沼气集中供气。

三是编制农村区域性路网、管网、林网、河网、垃圾处理网、污水治理网一体化建设规划,开展沿路、沿河、沿线、沿景区的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万里清水河道建设。

四是以增加绿量为重点,大力发展乔木和乡土、珍贵树种,形成道路河道乔木林、房前屋后果木林、公园绿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的村庄绿化格局。

五是建立农村卫生长效管护制度,加强村庄卫生保洁、设施维护和绿化养护等工作。

(七)民生保障和谐美。

一是既要结合乡镇、农村行政区划调整,合理布局,加强农村学校建设,又要完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读相关政策,让广大农村孩子和农民工子女尽可能就近就读,享受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

二是大力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创业,加强外出劳动力的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和就业信息服务。

加强农村劳动力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服务和创业服务,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

三是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残疾人保障、农村五保户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要尽最大可能为农民提供方便廉价的医疗,千方百计降低老百姓的医疗负担,实现“病有所医”。

四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和改进信访制度,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及时调处民事纠纷,尽可能在源头上解决与老百姓利益最相关的事,使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和谐的生活。

(篇三)

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齐聚北京举办这次座谈会,目的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共商推进农村创业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大计,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把农村双创推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持续推动农村双创掀起新浪潮,保持好态势,为农业农村发展增添新动能。首先,我代表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局、农村创业创新推进协调机制办公室,对座谈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出席本次论坛的各位来宾表示诚挚欢迎!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双创风生水起、蓬勃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亲切关怀、赋予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李克强总理强调,健全农村双创促进机制,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创业创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22)》和**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等,都为农村双创送出了政策大礼包,为农村双创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下面,结合学习中央精神,我讲五点意见,跟大家分享交流。

一、准确把握农村双创形势特点

我国农村是广阔舞台,农民群体人多力量大,农业农村蕴含巨大的创造活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一波又一波创业热潮,大体上分三次。第一次是乡村集体和能人创业。上世纪80年代初,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亿万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村大举发展工商建运服等二三产业,乡村集体经济多点开花,农村能人纷纷加入创业队伍,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这是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乡镇企业的本质就是农民创办企业,在农村创办了各类产业的过程,曾经一度形成了国民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第二次农村青壮年就近创业和进城务工经商创业。1992年邓小平同志考察南方讲话之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转型,大量青壮农民工就地就近或到城里务工经商创业,同时大量城镇体制内人员“下海”到农村创业,带来了新一轮农村创业浪潮。第三次是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创业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三农”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城乡交流日益密切,为农村双创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更好的要素和更大的舞台,推动形成了农村双创新热潮。

(一)农村双创人数不断增多。主要是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企业主、城镇和“海归”等返乡下乡人员,统称为“雁归”,近5年增幅均保持在两位数左右。目前,返乡下乡农村双创人员达740万人,其中农民工约占7成,平均年龄44.3岁,高中和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占40.7%。他们与本乡非农创业的3140万人一道,共同形成磅礴的农村双创主体力量。

(二)农村双创领域不断拓宽。据调查,82%的返乡下乡双创项目属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领域,广泛覆盖特色种养、加工流通、休闲旅游、信息服务、电子商务、工艺制造等特色化、小众类、中高端、高附加值产业,并且融入到当地的现代农业和特色经济中。

(三)农村双创水平不断提高。54.3%的返乡下乡双创主体通过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创业创新,创办的大多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动能产业,现代要素投入增加,89.3%是多人联合创业、合作创业、抱团创业,管理方式更新。

如今,全国广袤的农村大地上,从一条条创业大街的创业者,到农村企业“内部双创”的大工匠,再到投身“互联网+农业+扶贫”的“农创客”,越来越多来自农村双创、涵盖一二三产业的人们投身其中,被中央领导热情地赞扬为中国乡镇企业的2.0升级版。

二、深刻认识农村双创重要意义

从各地实践看,农村双创是一支庞大力量,是巨大的人口红利和发展红利,已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强大动力,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为解决当前矛盾提供了新办法,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一是为现代农业建设增添了新要素。农村双创人员带着深厚的农业情怀,利用多年打拼积累的技术、资金、经验和市场渠道开展双创,实现理念回农、人才回归、技术回乡和资金回流,带动能人返乡、企业兴乡和市民下乡,他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将现代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引入农业,有效提高了创新效率、缩短了创新路径,提升了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水平。

二是为农村经济发展增强了新动能。农村双创人员开办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成为产业发展的带动者、城市文明的传播者和美丽乡村的建设者,给农村留下了资源要素、资金技术、产业体系、经营理念、营收模式,为乡村产业兴旺提供强大的引擎,成为乡村振兴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是为农民就业增收增加了新渠道。农村双创人员爱农业、懂技术、会经营,他们以创意为源带动创新,以创新为魂带动创业,以创业为根带动就业,形成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带动就业者的良性互动格局,平均每个经济实体可带动8个农民就业,他们在自己成为财富的创造者和拥有者的同时,也使农民分享到双创带来的红利,带动小农户一起奔小康。

四是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城乡融合发展增补了新力量。农村双创人员大多既懂城市、又懂农村,他们以工业化理念搞生产、以市场化理念搞营销、以城镇化理念搞融合,增强了供给侧对需求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架起了城乡互动融合的桥梁,探索出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新模式。

总的看,农村双创激发出了亿万农民的想象力、创新力、创造力,农村广阔天地任他们挥洒豪情、施展才干,广大农村真正成为他们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三、紧紧抓住农村双创良好机遇

党的十九大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重大政策导向。我们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再造农村创业创新新辉煌。

首先是政策推动机遇。国家扶持力度越来越大,政策环境越来越优,给农村双创带来更大空间、更好机遇。我们要看到这一点,把握好难得的历史机遇。

其次是基础条件机遇。农村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和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条件逐步改善,以全程冷链为代表的现代物流向农村加快延伸,改善了农村设施条件,提升了流通效率。

第三是对接主体机遇。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加工企业、休闲农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越来越成熟,总量已达到400万家,农村的经纪人、供货商、分销商、共享农庄等大量涌现,为农村双创提供了更多平台载体。

第四是消费升级机遇。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人们对绿色优质农产品、休闲旅游观光、农耕文化体验等需求越来越旺盛,为农村双创带来了无限商机。现在到农村吃喝玩住、赏花摘果、农事体验、养眼养胃养肺养心养脑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农产品加工业成为22万亿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为7400亿元、农村电子商务成为1.25万亿元营业收入的巨大产业。所有这些,都为农村双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四、牢固树立农村双创新的理念

新时代,农村双创不能再沿用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老办法,不能搞坐等上门、一成不变的旧模式,要特别注意以创意促创新、以创新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

一要树立大农业融合双创理念。现在人们对农业的功能要求发生了明显变化,不再满足于提供吃饱喝足穿暖的原料,更需要一些文化体验、休闲娱乐、教育科普、健康养生等生态文化功能,发展“农业+”工业、商业、休闲旅游、康养、文化、教育等多种模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广大农民能够实实在在分享到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二要树立大市场抱团双创理念。现在的市场是买全国卖全国、买全球卖全球的大市场,要搞出名堂、树立品牌,仅靠单个主体“唱独角戏”“跑单帮”已很难实现,尤其很多新主体是搞农业的新生力量,经验不足,难以抵御农业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质量安全风险。这就需要通过联合与合作模式开展双创,组建合作制、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等形式的双创联盟,抱团闯市场。

三要树立大生态绿色双创理念。绿色是农业的本色,稻田就是湿地,麦田就是绿地,油菜田就是花海,草原就是屏障,森林就是碳汇。农业本身就是生态产业,能够给人们提供清心养眼洗肺的好去处。搞双创,要把农业的绿色价值挖掘出来,不仅生产各种绿色优质安全的农产品,还要提供更多清新的空气、洁净的田园,打造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稻花麦浪、绿草牛羊、荷花锦鲤、鸡鸭成群相映成趣的生产生态新景观。

四要树立大网络联通双创理念。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农村双创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现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腾笼换鸟”“鸟枪换炮”“机器换人”“电商换市”等一系列新变革,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农村双创要树立互联网思维、用好信息化手段,把小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与生产、加工、流通、管理、服务和消费等各环节连在一起,实现产品相通、信息相通、服务相通、利益共享,打造“互联网+”农村双创新模式,发展电子商务、众筹农业、网上农场、网上农家乐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把藏在深山无人知的优质土特产品更多地摆到城里人的家中。

五、积极推动农村双创政策措施落地生效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发挥牵头作用,抓政策、建机制、育主体、树典型、搭平台,推动农村双创取得了一定成效。发布了1096个农村双创园区,印发了指导园区(基地)建设的意见,遴选推介了200个农村双创带头人和100个典型县,组织了3万多人参加农村双创项目创意大赛,近期印发了《农业农村部关于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的通知》。但也要看到,农村双创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支持政策散、服务指导缺、创业融资难、人才留不住等问题。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转变观念、创新思路,为农村双创主体清障搭台、营造环境。要在政策、产业、人才、服务等方面下功夫,构建起相互协同的支撑体系,将农村双创引向深入。

第一,健全政策体系。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双创的系列政策特别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加大督导力度,推动落实财政税收、金融服务、用地用电等“八大政策礼包”,实施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构建全链条优惠政策体系,尽快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农民勇于创业、各方参加创业的新机制。

第二,打造平台载体。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和当地资源禀赋,联合相关部门培育一批国家农村双创园区(基地)。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鼓励在规模种养、采摘分拣、物流保鲜、加工流通、休闲旅游、健康养生和电商营销等环节开展创业创新,打造从低端到高端梯次发展的产业链条。

第三,培育人才队伍。抓住农村双创主体培育这个“牛鼻子”,把支持农村双创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结合起来,完善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通过开展“百县千乡万名带头人”培育和百万人才培训活动,到2020年培育40万人次农村双创人才。

第四,完善公共服务。打造一批标准高、服务优、带动作用强的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市县政府设立农村双创联合服务窗口,建立健全农村双创协调推进机制,讲好双创故事,宣传好模式好经验,营造创业创新良好氛围。

同志们、朋友们!

当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发扬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受尽千辛万苦、走尽千山万水的“四千”精神,为改变农村贫困落后面貌发挥了历史性作用;

如今,农村双创风生水起,一定能为农业农村发展再造新的辉煌。我们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深入推进农村双创,迅速在全国农村掀起双创热潮,不断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

我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各地区、各部门、各机构和广大农村双创主体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双创必将创出新天地,乡村振兴必将给农业农村带来翻天覆地的新变化,农业一定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村一定会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农民一定会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上一篇:兄弟结婚送什么礼物好下一篇:信贷文化建设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