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经济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基于社会经济和水资源耦合模型的地下水应急供水研究 ——以南昌市为例

摘要: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南方湿润区地表水资源年内分配不均,加之过度依赖地表水供水,导致该区域极易发生季节性水资源短缺问题。地下水资源相对稳定,具有动态调节功能,地下水应急供水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在进行地下水应急供水时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水资源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实现城市各系统的长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南昌市为例,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提出了社会经济-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概念模型,并在前人的基础上开发了SD-SWAT-MODFLOW耦合程序,实现了社会经济和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耦合计算,分析了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情景下的水资源供需状况,进而提出地下水应急供水方案,最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地下水应急供水进行了评价。本文主要取得了以下认识与结论:(1)社会经济和水资源之间联系密切,主要表现为水资源对社会经济的支撑作用和约束作用,以及社会经济对水资源的胁迫作用和促进作用;社会经济-地表水-地下水耦合系统主要包括水资源供需平衡子系统和地下水应急供水子系统,通过地表水取水量、地下水开采量、可利用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应急开采量等交互变量可以实现社会经济、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耦合模拟。(2)基于社会经济-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概念模型,利用Vensim和SWAT-MODFLOW耦合模拟程序构建了社会经济模型和水文模型,并采用Fortran编程语言编写了SD-SWAT-MODFLOW耦合计算程序,实现了社会经济和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耦合模拟,耦合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社会经济-地表水-地下水耦合系统的时空演化过程。(3)利用耦合模型分别对现状型、发展型和节水型等情景下未来12年的水资源供需状态进行预测,发现所有情景下均存在水资源供需失衡问题,2030年水资源短缺最严重,地下水应急供水最大需求量分别为48.73、72.63和27.33万m~3/天;地下水应急供水会导致地下水位降深达到含水层厚度的24%~94%,可能对水资源及周边地质和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4)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地下水应急供水综合动态评价,主要考虑了水资源、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等方面,评价结果表明故尤口水源地最适宜进行地下水应急供水,但同样需要实施节水措施减少地下水应急开采量,从而降低对周边地质和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应急供水;社会经济;水资源;耦合模型;系统动力学

学科专业:水文地质学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下水应急供水研究

1.2.2 水文模型研究

1.2.3 社会经济-水资源耦合模拟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社会经济

2.1.3 地形地貌

2.1.4 气象水文

2.1.5 水资源概况

2.2 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2.2.1 地质概况

2.2.2 水文地质条件

2.3 小结

3 社会经济-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概念模型

3.1 社会经济-地表水-地下水耦合关系分析

3.1.1 社会经济-地表水-地下水耦合的基本概念

3.1.2 社会经济-水资源的相互作用关系

3.1.3 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关系

3.1.4 社会经济-地表水-地下水耦合原理框架

3.2 社会经济-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概念模型

3.2.1 社会经济子系统概念模型

3.2.2 地表水子系统概念模型

3.2.3 地下水子系统概念模型

3.3 小结

4 社会经济-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数值模型

4.1 社会经济-地表水-地下水模型建立

4.1.1 社会经济系统动力学模型

4.1.2 SWAT流域水文模型

4.1.3 MODFLOW地下水流模型

4.2 社会经济-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拟

4.2.1 SWAT-MODFLOW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

4.2.2 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拟改进

4.2.3 社会经济-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拟程序

4.2.4 社会经济-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运行

4.3 社会经济-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识别检验

4.3.1 社会经济模型识别检验

4.3.2 地表水模型识别检验

4.3.3 地下水模型识别检验

4.4 小结

5 地下水应急供水分析及水源地综合评价

5.1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5.1.1 情景设定

5.1.2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5.1.3 地下水应急供水量分析

5.2 地下水应急供水分析

5.2.1 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介绍

5.2.2 地下水应急供水效果分析

5.3 地下水应急水源地综合评价分析

5.3.1 地下水应急水源地综合评价方法

5.3.2 地下水应急水源地综合评价过程

5.3.3 地下水应急水源地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上一篇:基层医院心电网络信息论文提纲下一篇:行政强制的程序研究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