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京津冀人力资源一体化的保定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与创新途径探索

2022-09-12

保定市面积约为22190平方公里, 截止2017年常住人口约为1034.9万。保定市地理位置优越, 自古就与北平、正定并称“北方三雄镇”。2017年4月雄安新区正式成立, 保定市的雄县、安新以及容城等地被划拨至雄安新区管辖。随着雄安新区的进一步发展, 保定市的作用将更加重要。我国政府最新制定的交通规划, 已将保定市与北京、雄安以及天津市更紧密地连接, 保定市将在未来获得快速的发展。

一、京津冀一体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意义

(一)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发展

工业化前的人类社会中, 农民的迁移往往带来巨大的社会变革, 同时这一时期的农业人口在我国占有极高的比例, 截止1981年, 城乡人口的比例仍为2:8。工业革命后, 规模化生产摧毁了小农经济模式, 失业农民逐渐转变为产业工人, 同时随着工业产品种类的日趋丰富, 产业工人群体逐渐壮大, 并逐渐形成了现代意义的市民阶层。这一趋势主导了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发展。截止2017年, 我国城乡居民比例已达到了6:4。但我国人口基数庞大, 经济发展极不均衡, 继续推动城市化建设, 仍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1]。

(二)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 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已远低于工业生产, 加之我国农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仅为3.6亩, 因此我国农民的经济收入普遍不高。通过城市化建设, 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将会提升我国农民的人均耕地面积, 从而使农民的收入得到提高。其次, 乡村地区的人口密度小, 资源利用率低。例如, 城市的路灯可惠及周边几千名居民, 而乡村的路灯往往只服务于几户村民, 平摊建设成本以及使用成本, 乡村的生活方式更加耗能, 因此通过城市的公共服务, 可降低我国社会运行的能耗。此外, 城市为居民提供的服务往往更好。城市的交通通常较为便捷, 加之人口集中, 使得城市易于获取更加优质的资源, 因此城市居民获得的社会服务往往优于乡村居民。在我国当前的社会条件下, 通过推动城镇化建设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 是快速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的最佳途径。

(三) 京津冀一体化带来的机遇

京津冀地区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诸多矛盾。首先, 京津冀地区的发展极不均衡, 北京、天津等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保定、石家庄等地区的发展与我国平均发展水平接近, 可体现出我国主流居民的生活状态。

河北省部分贫困地区的发展极为落后, 其中太行山区的居民是我国最为贫困的群体。其次, 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也与我国的产业结构类似, 核心城市占据了主要产业资源, 中小城市的产业发展较为落后, 部分地区迫于无奈, 引进了高污染高耗能的重化工业, 使得当地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损害。河北省的农村地区较为落后, 农业生产效率极低, 基本反映了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生活现状。再有, 京津冀地区也暴露了我国户籍制度、地方保护主义、权利意识以及资源分配不均匀等诸多问题。十八大后,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推出了一系列促进协调发展的措施, 并通过京津冀一体化建设将有关政策集中体现。

二、保定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一) 迁居目的地较为单一

保定市农业户籍人口约520万, 人均可耕地面积较少, 改革开放后, 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前往其他地区工作生活。

但受到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 多数的保定农民选择迁往北京开展工作生活。但这一问题带来了诸多负面效应, 首先, 北京市的发展规划中, 对人口做出了严格的限制, 大量人口迁往北京, 会造成北京公共资源紧张的问题。其次, 北京的交通拥堵现象严重, 人口高度集中会加剧城市的拥堵, 使城市的运行效率大幅降低[2]。

(二) 外迁就业人口生活质量不高

保定市外迁就业人口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几个方面。首先保定市下辖乡镇的土地与住房价格普遍不高, 外迁农民无法享受到固定资产升值带来的收益。

其次外迁就业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 难以参与高附加值的生产劳动, 因此这一群体的总体收入略低于当地平均薪资。同时, 在我国部分城市中, 仍然存在较为严重地域歧视, 保定市农民较为纯朴, 在受到不公正对待后, 往往选择忍让, 使得群体性歧视现象愈发严重。

(三) 户籍与居住问题难以解决

我国的户籍制度较为严格, 在京津冀地区体现的更为明显。在我国户口的意义与护照接近, 决定了持有者享受社会服务的权限。保定市外迁农民, 多数无法全面享受到所在城市的社会福利, 在子女入学、医疗保障、养老服务等领域均受到严格的限制。同时受到高房价因素的影响, 外迁农民难以在工作城市购买房屋, 使得该群体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四) 保定市的发展受到影响

大量的劳动力外迁会给保定市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首先, 人力资源是创造财务的动力来源, 农村劳动力的流失会降低保定市的人口基数, 使保定市的总需求下降。同时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 会降低企业投资的意愿, 使得保定市的招商引资工作受到影响。最后, 人口流失会引发财富流失, 保定市的税收以及资产价值都将受到影响。

三、完善保定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措施

(一) 调整京津冀产业结构

引起保定市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 是产业配置不够合理。部分城市占据了过多的资源, 使得保定市难以为当地农民提供足够的工业就业岗位。京津冀人力资源一体化实施, 需要产业资源相应的配套。雄安新区建成后, 河北省的高新产业将获得发展的着力点。在产业调整的大背景下, 保定市的农民将在当地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3]。

(二) 改善外迁就业人口的生活质量

保定市外迁就业人口的生活质量普遍不高, 对我国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规划造成了影响。针对这一问题, 保定市政府的有关部门, 应当针对这一群体的权益开展相关工作。首先, 可在北京市等地区建立外迁就业指挥部, 使新加入的农民可获得更好的安置。其次保定市可在价格合适的地段建设设施完善小户型廉租房, 并出租给符合一定条件的保定农民。

针对保定农民在外地无法享受优质社会服务的问题, 保定市政府可在临近北京地区, 集中修建教育以及医疗设施, 通过这样的方式, 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保定农民的社会服务需求。

(三) 提升转移人口的职业能力

由于职业技能的缺乏, 保定市外迁就业农民的收入水平, 略低于当地平均薪资。针对这一问题, 保定市教育部门, 应当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

首先, 京津冀地区的产业较为多元, 具备一定技术的农民工通常可获得相应的就业岗位。因此保定市教委可在现有职业学校的基础上扩增课程, 使当地农民的就业渠道得到扩展。其次, 保定市应当在较为贫困的乡镇, 开办职业教育培训, 以方便当地居民就学。

(四) 优化保定市产业结构

劳动力外迁就业的现象, 会对保定市的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在京津冀人力资源一体化的背景下, 保定市应当发挥自身优势, 积极吸引新兴产业, 以促进本地居民的就业。首先, 保定当前拥有16所大专院校, 可运用高校扩招政策以及雄安新区的带动作用, 做大本市的教育产业, 并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参与就业。其次, 保定市可发挥自身的地缘优势, 建设高新产业园区, 并以此带动周边农民就业。此外, 在未来的发展中, 保定的建设资金将更加充裕, 政府可运用这些资金, 在农村当地发展配套工业与服务业, 以便就近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

总之, 保定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过程, 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就业地点过于集中, 生活水平提高幅度小, 薪酬低于当地平均薪资以及居住困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保定市政府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合理利用京津冀一体化带来的企业流动潮, 通过发展当地经济, 解决当地农民就业问题。

摘要:保定素有首都南大门的称谓, 与北京市关联较为紧密。随着雄安新区的进一步发展, 保定市的作用将更加重要。保定市约有520万农业户籍人口, 通过京津冀人力资源一体化政策的落实, 保定农民的生活水平将得到提高。本文将对保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进行分析, 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保定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创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玉荣, 郑超, 刘光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保定市经济发展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09, (10) :111-112.

[2] 张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以保定市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0, 9 (07) :23-24+42.

[3] 米明珠, 许月明.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规模经营关系分析——以河北省保定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 2013, 41 (06) :2758-2759.

上一篇: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和创新策略探析下一篇:例谈高职数学中关于平面几何题的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