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复习建议

2022-07-28

第一篇:中考作文复习建议

英语中考复习建议

Lina

一、焦虑心态的调整:

第一个问题是对提前填报志愿以及中考不确定性的担忧。

这种对未来的担忧可以理解,但是对现实帮助不大。中考志愿选择众多,保底总是没问题的。而且,考试就只是考试而已,其他问题担忧也没有任何帮助,学生要尽量学会调整心态,按部就班安排自己的事物。在面临重大事件时,按部就班反而保证了稳定性。

第二个问题是好多同学说,一摸考砸了,或者说发挥失误。

考得不好确实影响心情,但是考得不好能找到原因,分析失误是提高成绩的一大法宝,尤其是临近考试了,又找到一个漏洞,有助于查漏补缺。我们都知道不可能把所有漏洞都弥补,所以一定要把自己的失误控制在最小。学生要做的是应该分析一下失误的原因,和老师认真的沟通一下,有意识地引导自己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做的好了,事半功倍。

二、复习建议:

英语科目作为文科,在短时间内提分是绝对要比数理化容易的。我们所做的,就是把一点点的漏洞补上,让词汇句型部分无懈可击。

第一,听力。必须保证听觉敏感性。在进入考场前,最好还能听一套听力,不要求做题,只为了把自己的耳朵调正为考试最佳状态。

第二,单选。尽量保证一个不错。中考单选13个题非常简单,全部是基础语法,考前注意加强基础练习。

第三,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完形填空已经不只考察英语语言能力,即单词和词组的搭配问题了,而更看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对作者意图的把握,学生要“善解人意”,善于理解作者的意图。完形填空有不确定的题目是正常现象,12个题中总有1-2个难度较高,同学们可以按照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结合前后文来作答。而阅读理解则要快速在文章中定位,不要被“耗死”,绝大多数题目都是可以通过首段和尾段判断出来的。快速定位,选出最佳选项即可。

第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一定要保证书写语法正确,这类题目考生容易失分的原因在于知道写什么,但是写不对,写不全。建议考生把做过的题目拿出来比对,类比类似题目,很容易发现自己容易在哪些方面出错,总结起来给自己提醒。

第五,五选四和完成句子。这要求同学们细心严谨。五选四要注意文章前后文搭配,而完成句子要求学生掌握考纲里的短语,考前重点记忆和练习有助于保证正确率。

第六,作文。首先要保证的是一定不要出现语法错误。试想一篇语文作文写出了病句是多么严重的事情,英语作文也是同样。保证通篇无单词拼写错误、无语法错误是得到基本分的基础。之后,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写出高级词汇和句型来获得高分。在后期我们可以做的是,

针对不同文体的中考作文,找到相应的范文,去学习其中的框架结构。例如,图表分析题的作文中必然要说到“由图可知”这类的话,像as can be seen in the chart/ graph 这类的句子就应该在考前好好总结。具体大家可以参照各区模拟题给出的参考答案去总结,范文也供大家参考。句式变换部分,希望同学们做到的是不要通篇主谓宾,“I”到底,而是适当的使用定语从句,宾语从句,被动语态,让句式丰富起来,多用连词,杜绝流水账,从而获得高分。

第七,其他注意事项。

(1)、做题注意质和量的平衡:

量变到一定程度才能质变,如果说一模后还可以要做题数量,二模后就必须要关注做题质量了。时间不多,重复类似的题就不做了,已经发生质变了再做多少就是浪费时间;不能发生质变的题(比如说偏题怪题),也不必要量的积累了。

(2)、用好“好题”:

“好题”是那些题型典型、极具代表性、再生力强的题。传统的好题不偏不怪,创新的好题有启发性和指导意义。好题,老师会重点练习,在各种试卷中出现频率高。有的学校有的老师还会重点指出。

这些好题,同学们一定要吃透了。这是低分学生提分的最大空间,中偏上学生争分的关键点,也是高分学生容易轻视导致失分的重点。

好题要让学生反复琢磨,从读题理解到解题思路到完整答题过程,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十拿十稳。

好题还要学会迁移应用、举一反三,很多大考题目都是由这些好题改编的。

除了以上的几点外,选做符合中考题型的练习,使自己了解题型种类、分数比例、掌握答题方法和熟练控制答题时间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最后冲刺时针对每个学生的最有效复习方法是不同的,但是上好学校的复习课、安排好自己的复习时间、针对自己的弱点进行各种渠道的补差,充分作好考前准备这个大原则是不变的。

最后,心态问题。走过中考后,你会发现它只是人生中一个小小的涟漪,只是我们必经的一个过程。所以大家不必紧张,不必焦虑,每天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一切如往常,当你能把它当成“三模”的时候,你定能一马平川。考过之后,才发现,中考不过如此。希望初三的同学们认识时间的紧迫,合理、科学地做好中考前的复习,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示自己的能力,争取考入自己理想的高中。

第二篇:中考复习计划建议

关于中考英语复习的几点建议

浏览次数:11 日期:2011-4-3 20:4

5现在已进入四月份,大部分学生的中考复习已经进入了第二轮,也就是专项复习阶段。在第一轮复习----- 梳理教材,回忆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同学们对初中三年的课本知识,尤其是以话题为主线路的知识脉络有了一个清晰地轮廓。在接下来的中考冲刺阶段又该做些什么呢?针对同学们的实际情况浅谈几点个人看法。

1. 精选习题,提高效率。

有些同学和个别家长认为多做题,就能出成绩,于是就给学生配备了大量的综合练习题,青岛的,济南的甚至于全国各个地市的中考题都拿来,盲目的大量做题,搞题海战术,浪费了大量精力物力,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其实在这个阶段,课堂多听课是关键,课外做废题大可不必。复习中习题的选择,要突出典型性、通用性,能举一反三,不做重复训练。家长老师可帮助学生建立错题档案,一定要重视每次错题的反思,认真写明本题的考察内容,出错原因,便于查漏补缺,真正做到相同题目不错两次,使错误越变越少。

2. 找准薄弱环节,科学运用方法,重点突破。

二轮复习是以中考题型为依据的专项训练,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自己的薄弱题型入手,进行重点训练。同学中扣分较多的是听力和写作。针对这两个部分的训练,一定要持之以恒。注重平日的积累。以听力训练为例。大家一定要保证每天听力训练的质量,至少听15分钟的中考配套习题,要反复听三到四遍,并跟录音大声模仿,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听说一体,更深刻理解内容,培养语感。

很多同学特别头痛写作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首先一定得以一个积极的态度,在平日的阅读中善于积累和背诵一些精彩的句子或短文,为自己准备一个资料库。另外更重要的是要把老师指导的每一篇命题作文,都精心修改,使其成为上等作文。以便于在考场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迁移。千万不要到考场上去现想一篇作文,那种情况是不会写出好文章来的。其次,在写作文前,一定要仔细审题。看清楚题目要求,确定内容要点,中心思想,时态,人称,文体等等。写的时候尽可能用所学过自己熟悉的词汇和语法结构,遣词造句要符合英语思维习惯。切忌汉语式英语。写完之后,一定要对所写文章通读一遍,检查错误,加以改正。

青岛超银中学四方校区初三英语组 张凤仙

第三篇:初三语文中考复习建议

为能使同学们在2007年中考中取得更好成绩,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我们为初三学生提供一些复习指导。要记住:成功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

一、命题方向。近两年我市中考试题,在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没有变化。试卷分为“积累”、“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四大板块(还有附加题)。试题内容也保持相对的稳定,测试目的明确:从课内外名言名句的积累运用,到综合性学习的考查,到课内外文言文的阅读,再到课外现代文的阅读,最后是作文的写作(今年话题作文还是重点)。重视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近三年的中考试题,应该怎样分析?现仅就试卷的四大板块简单说明。

(一)、积累部分。考试的范围基本是初中教读篇目中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近年来,随着中考命题改革的不断深入,记诵名句名篇等文化材料对于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作用。背诵复习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一种考查综合性较强的命题越来越受命题者青睐。因此,我们在指导复习时不但要求学生能篇篇背诵,字字落实,还要“会理解、能运用、善归纳、懂迁移”。尤其是在平时默写中经常出错的字,更要时时“温故”,切记:一字出错,满“盘”皆输。

(二)、文言文部分。课内文言文考试的范围是初中教读篇目。复习时一要抓好重点,拨正方向。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取舍、侧重。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以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二要选好篇目。选取教读篇目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识的覆盖面最广的文章,这样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几年的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大多选择故事型的文段。内容比较浅显,考察内容基本与课内部分相似。做题时一定要注意与课内学过的课文或知识点相联系,注重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运用,答题时要大胆根据语感猜读理解文意,抓关键词句,凭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作答。

文言文阅读题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翻译类。此类题解答思路是:

(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2)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3)还可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偏义复词等特殊现象及一些特殊的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5)若直译不通,则用意译。须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想。二是启示类。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

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

(三)、现代文阅读部分。要把握“考点”,掌握答题技巧。近几年的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大多是一篇偏重于抒情议论的散文(时文名文)、一篇自然科技类或生态环境的说明文和一篇散笔式的议论文。因此,在最后复习中,在“随堂练习”选文上应尽量多选取相关类型的文章进行练习。另外,在阅读题目的设置上,一般都是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进行考查。做题时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作答既要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又要较好地忠实于原文忠实于作者的主张。同时这也是我们检验解答效果的唯一标准。任何文段的考查都侧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筛选,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在阅读复习中,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写作意图,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两个问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靠船下篙”——在原文中找线索找答案。比如,整体感知类的题目,常常要求考生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或者“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等问题。做此类题,

答题时应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看标题,二看开头、结尾,三找议论、抒情的语句。这些常用的方法和思路一定要熟记于心。再比如,同学们认为最难回答的“理解句子含义及作用”这一类题目,我们可以这样作答:先观察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语境,抓住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意。此类题目考查的大多是那些在文章表达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或是一些运用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点是做好此类题目的要诀。凡述种种题型,都有一定的解答思路和方法,所以做阅读题切忌盲目。

上述所讲只是作答的一些思路及技巧,下面我们再来对2007年中考的命题方向做一些预测:

散文的命题方向:归纳中心思想;概括文意;理解关键语句、中心句在文中的作用;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深刻含义;五种表达方式的识别及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某句、段在结构或内容上的作用;描写的各种类型及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表现手法的区分及其作用;自选角度评说文章的表达技巧。

议论文的命题方向:找中心论点或用自己的话归纳中心论点;论证方法的识别及其作用;具体句中代词所指代的意思;用自己的话概括论据并指出论据的作用;理解文段中某一句子的特定深刻的含义;找出你认为富有哲理或教育意义的一句(段)话,并从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上分析你喜欢的原因;根据文意,自己设计命题自己作答。

说明文的命题方向: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能找出段或全文的中心句,并对其作用作出阐析;识别说明顺序(特别是逻辑顺序);判断文段中所用的说明方法并阐述其作用;阐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及判断说明某个词语能否删掉的理由;给文章拟出切合文意的小标题;培养科学精神、科学品质、科学思维和关注自然、关注生态、关注未来是说明

文考查的亮点;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是说明文阅读考查的重要方向(给事物下定义;用图表处理给出的文字;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谈文中某些情况对自己的启示;关注生态环境,拟写警示性标语或提出自己的对策)

(四)、作文部分。“话题”作文仍然是今年考查的主流。纵观几年中考作文命题变化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作文命题正朝着“命题生活化,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热爱读书,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理解他人”的角度发展,写作的内容在不断扩大,写作的题材从学校生活走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写作的形式由单一走向多元化。

因此,在最后阶段学生要自觉主动多读书看报,开拓自己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涉猎名家作品或课文中指定推荐的中外名著,并学习别人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为写作积累素材,补充新鲜血液。虽学习比较紧张,但仍要每天“挤”出十到二十分钟时间来看书读报(我们要最大限度发挥好《语文报》的效果)。在写作中,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大题化小,以小见大,学会“一滴水里见阳光”“半瓣花上说人情”;善于联想,张扬个性。让文章体现出你真挚的感情,丰厚的文学积淀,做到文质兼美,富有生活气息。

顺便提醒考生,要在考场上让你的作文取得高分,还是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那就是包装。

书写规范整洁,不用涂改液,不乱涂鸦,博得阅卷老师第一印象分。拿出浑身解数看家本领,开好头,结好尾,博得阅卷老师愉悦慷慨分。绞尽脑汁搜肠剐肚引用名言警句、睿智心语、时髦新词入文,博得阅卷老师耳目一新欣赏分。张扬个性,敢于冲破传统规则,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博得阅卷老师怦然心跳震撼分。

附:复习进度简单计划

第一轮复习:2月末——3月底,着重于从课本入手,依纲扣本,在字、词、句、篇中夯实基础,特别是古诗词和文言文全面铺开。

第二轮复习:(4月上旬—5月20日左右)应该进入专题复习阶段,即根据《考试说明》和中考命题规律,打破学科原有顺序,将知识结构分门分类地进行整理并强化训练。更注重现代文和作文的训练指导。

第三轮复习:(5月21日—6月初),这一轮复习重在模拟训练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可帮助同学们在完成专题复习后,检测学习的成效,同时又能起到进行中考实战的演习,提高应试能力的作用。训练时选近三年的大连市各区中考模拟题或选难度、容量与近年中考题相近的题目练习,真正起到模拟的作用。

第四轮复习:(考前一星期)学生自主学习,查漏补缺。更多时间用来阅读自己一年来写的文章,整理消化“随堂练习”中老师评讲的知识点,梳理文体知识结构,更好地认识自我,找到自信,因为中考作文是以“我”为中心的。

200

7、

3、5

第四篇:2014年中考复习建议及考前必读

2014年广东省中考数学复习建议

一、对教师的建议

2013年的中考是新课标颁发后的第一次中考,这次中考的命题方向对今后的中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分析研究2013年中考试题对2014年的中考复习有几点很值得我们教师思考。

1、重视基础,回归课本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始终是中考试题考查的重点。从2013年的中考试题看,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占很大的比重,试卷以考查考生对四基的掌握情况为原则,重视基础,紧扣教材,回归课本,无偏题、怪题。整份试卷中有不少题目可以在教材上找到原型,很多题目考查的都是现行初中教材中最基本且重要的数学知识,所用到的方法也是通性通法,这样考查既体现了中考的公平、公正,也对中学数学教学和复习回归课本。

2、注重数学的实际应用

20123年试题利用贴近学生生活和本土的例子对数学知识应用进行考查,因此,复习备考时,将纯烽学知识融入生活的例子中,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如统计一些事项,运用三角形全等,相似等知识测量物体高度等,同时也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看问题,思考分析问题。

3、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从2013年试题中,考察基本知识的同时非常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考察,数学思想是数学科学发生、发展的根本,也是数学课程教学的精髓。在复习备考时,我们要让学生挖掘和体会。

4、加强数学能力的提高

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科学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优化数学结构体系,注重对学生数学能力的训练。

5、增强探索意积和精神

新课标的第四大部分为:《综合与实践》是为培养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这在2013年试题中有所体现,重视学生探索精神的考察,如第22题探索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关系,第23题探索是否存在,第25题在运动变化过程中探索角度面积。因此2014年的复习备考中要增强学生探索意识精神,设计问题或学生自找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二、对学生的建议

1、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近年来中考数学有许多新题型,多数试题取材于教科书,试题的构成是在教科书中的例题、练习题、习题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加工改造、加强条件或减弱条件、延伸或扩展而成的,也就是说,教科书中的例题、练习题、习题为编拟中考数学试题提供了丰富的题源.所以,学生的学习要回到教材,认真研究教材,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数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核心,也是各种能力的基础.因此,在新课学习阶段务必要把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思想方法牢固掌握,引导学生理请知识体系.在复习阶段把各个局部知识按照一定的观点和方法组织成一个整体,形成系统.

2、注重过程,发展能力

学习中,要将数学学习作为一种数学思维活动来进行,自己感受亲身经历数学问题的提出过程、解决方法的探索过程、问题结论的深化过程、方法能力的迁移过程.让自己在参与数学思维活动、经历知识产生发展过程,逐步提高数学能力.重视思维训练,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3、关注生活,加强应用

新课标特别强调数学背景的“现实性”和“数学化”,.能用数学眼光认识世界,并能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处理解决周围的实际问题.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强化应用,一定要联系生产、生活的实际,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学习中要时常关注社会生活实际,编拟一些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有着实际背景的数学应用性试题,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审题、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使学生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启迪学生平时关心生活,关注社会.特别要重视方程、函数、统计和解直角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4、科学训练,规范解题

运用变式训练,改变问题的呈现方式.克服熟能生笨的毛病.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善于将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养成多角度、多侧面分析问题的习惯,以培养思维的广阔性、缜密性和创新性.对例题、习题、练习题和复习题等,不能就题论题,要以题论法,以题为载体,变换试题,探究解法,研究与其他试题的联系与区别,挖掘出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等,将试题的知识价值、教育价值一一解析.规范解题步骤是提高成绩的利器.

在新课标下,一对一辅导比在校有很大的优势,在新课标下,中考的题目发生改变时不可避免的,中考题将由原来的考知识点变为考能力,考解题思路,考运用知识,所以在教学中,针对原来这三点,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教法,要创设不同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而一对一辅导相比较大班教学更能针对学生因材施教,更能围绕这三点进行教学,使学生在中考中能发挥出更好的成绩。

三、考前必读--中考数学答题技巧及注意事项

一、做好心理准备

1.中考是人生旅程中的一次小战役,不必过度紧张;

2.适度紧张是追求上进同学的正常心态,有助于提高注意力,有利于提高思维速度;

3.中考是模拟考试的一次延续,总结经验,正常发挥.二、中考考什么

1、考心态

2、考基础 :基础题占80﹪、答题要准确、规范、保持速度

3、考能力:能力20﹪、要挖掘充分、推理正确、演算精准、表达简明其中代数约占60分,几何约占50分,统计概率约占10分。

4、考考埸策略

三、常犯错误归类

1、单位----不漏写、不错写

2、检验----分式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 函数自变量范围的考虑、韦达定理

3、答---作图题、应用性问题、综合题一定要写答

4、分类讨论

5、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中二次项系数能否为0的问题

6、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7、最后结果的化简

8、点的坐标的符号问题

四、重要解题方法和技巧

1、问题的简化、具体化、特殊化

2、有效利用数字信息

3、四大法宝---勾股定理、相似形、解直角三角形、二次函数的性质

4、最容易捕捉的5个知识点---人人过关

无论表面多么简单的问题,在“粗心大意”面前都是“温柔陷阱”;

无论表面多么复杂的问题,在“深入细致”面前都是“虚张声势”!

五、掌握应试技巧与注意事项

⑪审题和解题的关系:克服对审题重视不够,匆匆一看急于下笔的不严谨的做法,要吃透题目的条件与要求,更要挖掘题目中隐含条件,达到启发解题思路。只有耐心仔细地审题,准确地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才能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才能迅速找准解题方向。

⑫“会做”与“得分”的关系:要将你的解题思路转化为得分点,主要靠准确、完整的推理和精确、严密的计算,要克服卷面上大量出现的“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只有重视解题过程的严密推理和精确计算,“会做”的题才能“得分”。

⑬快与准的关系:在目前题量大,时间紧的情况下,“准”字则尤为重要。只有“准”才能得分,只有“准”才可不必考虑再花时间检查,而“快”是平时训练的结果,不是考场上所能解决的问题,一味求快,只会落得错误百出。适当地慢一点,准一点,可多得一点分;相反,快一点,错一片,花了时间还得不到分。⑭难题与容易题的关系:做中考试题要按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顺序作答,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在某个卡住的题上打“持久战”,这样会造成既耗费时间又拿不到分,会做的题目又被耽误了的严重后果。把会做的题目先做完,再去攻不会做的题,这样既能得分,又能产生心理上的胜利效果,平静下来再做难题可能就迎刃而解了。

⑮怎样做选择题:要看完所有选项,解完后不要立即检查。第一个选择题一定要做两遍,这样有利于保证正确率。常用的方法有观察、计算、淘汰、看图形、特殊值法。采用淘汰法和代入检验法可节省时间。

⑯怎样做填空题:注意题目的隐含条件,比如二次项系数不为0,实际问题中的整数等;要注意是否带单位,表达式一定是最终化简结果;

⑰怎样做解答题:

①做题顺序:先易后难,一般按照试题顺序做,实在做不出来,可先放一放,先做别的题目,不在一道题上花费太多的时间,而影响其他题目;做题慢的同学,要掌握好时间,力争一遍净;做题速度快的同学要注意做题的质量,要细心,不要马虎(提议:每位同学都要准备手表,确保时间). 纯二次式题考虑会用到一元一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或二次函数的性质;最后一大题最后一大题为代数几何综合题,第1小题中下等水平的学生都会做,不要被大题吓着了。

②解答题中的较容易题,要认真细致,如第1小题你一定会做,要做两遍,做完就检查,确保会做的题一定得满分。分式方程要检验,判别式与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解答题中,要注意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a不为0,作图题要用铅笔,因为用电脑改卷,用铅笔作图的痕迹一定要深,否则在电脑上看不到。解题过程要规范.设置一定区域,不可超出答题区域。

③求点的坐标;作垂线段,求垂线段的长,再根据所在象限决定其符号.注意用坐标表示线段的长度时,要注意长度是正值,在负坐标前加负号.

④求最值问题要注意利用函数,没有函数关系的,自己构造函数,要注意数学问题的最值不一定是实际问题的最值,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⑤概率题;若是二步事件,或放回事件,一般用列表法;若是三步事件,或不放回事件,一般用树状图。如无要求一定用列表法建议用树状图,不易出错。 ⑥折叠问题:A 要注意折叠前后线段、角的变化;B 通常要设未知数,C 利用勾股定理构造方程

⑦分类讨论思想的使用:未给出图形的题目要注意是否会有不同情况,画出不同的图形

⑧应用题:找等量关系,是为了构造方程,不等关系是列不等式,求解后,要注意验根,是否符合实际问题,要记着取舍

⑨动态问题,要注意点线的对应关系,用局部的变化来反映整体变化,通常利用平行得相似,注意临界状态,临界状态往往是自变量取值的分界线.注意特殊量的使用,如等腰三等形中的三线合一,正方形中的45度角,都是做题的关键; ⑩综合题:例如广东省2013年的解答题

(二)包括:纯二次式题、纯平面几何题和代数几何综合题各一道,每题9分。最后一大题为代数几何综合题一般分为好几步,逐步递进;注意大前提和各小题的小前提,不要弄混;注意前后问题的联系,前面得出的结论后面往往要用到;若第一小题不会做,可直接利用第1小题的结论作为解第2或3小题的条件。大题可条件入手,可以多写一些结论,看哪个结论对作题有帮助,实在做不下去时,再审题,看看是否还有条件没有用到,需不需要做辅助线;从结论入手,逆向思维,正着答题。

六、中考前最后一周做什么

有的同学觉得学习的差不多了,平时太苦太累了,好好放松一下,然后再考试,甚至有的学校,老师,家长也让学生放松,娱乐一下,再考试,认为这样能考出好成绩,但经验告诉我们,这样做前功尽弃,多数同学根本考不出好成绩!那么临考前一周如何复习数学呢?

⑪要将以前做过的试卷,整理一下,选择以前做错的题,不会做的习题要重作一遍。

⑫看看课本上的定义、公式、定理,例题,做一些你自己感觉掌握地不太好的课本的习题。

⑬总结一下以前考试失败的经验和教训。

⑭选择一些考过的中考试卷和模拟试卷,进行模拟训练,做好临战前的热身,保持一种随时投入战斗的态势!

特别注意:考前不要过度放松自己!不要做过量的运动!因为以前我们有过这样的教训,有的考生平时学习很好,有人建议他考前唱歌,爬山,跑步,听音乐,说这样能考出好成绩,他按别人的建议做了.结果,考试失败,后悔莫及。

七、考前一晚做什么?做好物质准备

⑪.清点一下用具是否带全(整理袋、黑色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橡皮、圆规、直尺、三角板、普通铅笔。)

⑫把一些常用公式、重要定理“过过电影”。

⑬ 难记易忘的公式开考后事先写在草稿纸上。

八、上考埸了,考埸上的策略:

①开考前不要浪费阅卷的十五分钟,十五分钟可动脑不动笔地尽量多做选择题 。

②仔细审题,重点标注,不要丢三落四;

③顺序答题,遇难则弃,确保会而不失;

④放松心情,回而攻坚,往往柳暗花明;

⑤预留时间,回头检查,批判性地审视。

⑥同一题中前问不会可做后问,分分必争。

第五篇:2014年化学中考预测及复习建议

黑石渡中学悠悠闲鹤

2014年化学中考预测及复习建议

一、近几年我省中考试题的特点

1.原创性和方向性(总体原则)

命题体现以水平性考试为主,选拔性考试为辅的要求。全部试题均为原创,即使是传统题,也从情境素材的选择、选项的设置、题型变化和问题的设计等方面做出变化;命题中特别关注学生化学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水平,注重在具体情境中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减少记忆性试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对于扼制以题海战术、加班加点、机械训练的不良学习方式,引导我省初中化学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同时也引导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中认真钻研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2.基础性和稳定性(知识和技能的考查上保持稳定)

试题注重考查初中化学的主干知识和核心观念(元素观、微粒观、分类观、化学反应与能量观),重视化学基础知识的积累,基本技能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感悟。知识覆盖面广。知识与技能方面,突出在具体的情景中考查初中化学核心知识,如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合价、化学方程式)、身边常见的化学物质(水、氧气、化学肥料、常见材料、酸碱盐等)和化学观点(元素观、微粒观、分类观和变化观等)。

试题的稳定性体现在考查内容及比例(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内容所占比例)、题型、题量、难度等与往年相比保持基本稳定,甚至在阅读量上也保持稳定。如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反应、化学与社会发展为20:12:20:8,其中科学探究20分;认知目标水平的层次比例A、B、C分别为

15、30、20;

3.探究性和开放性(方法和过程上侧重学科特点,体现能力立意)

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化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近年对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均保持在约25分(占40 %),充分体现了化学的学科特点。试题以层层递进的方式揭示在科学探究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逐步接近真理的过程,除了解决具体问题,考查学生知识应用以外,还考查了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定性和定量研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思想等。这使得经常开展化学实验、经历科学探究的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个别试题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既考查了考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为考生回答问题提供了较大的空间,起到扼制应试的作用。

此外通过加分题呈现方式和对解答要求形式的变化考查学生的批判意识和创新能力。

4.时代性和教育性(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体现学科教育价值)

试题突出化学与生活、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密切联系,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现象、社会热点、新材料等科技成果中选择试题素材,设计问题情境,通过设置大量化学与生产、生活、环保、健康、安全等实际相联系的试题,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的基本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关心人类面临的与化学有关的重大社会问题,体现化学教育的人文价值。如新材料、新科技、新能源,以及低碳生活等素材设计的试题所占比例近一半,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突出化学学科的积极意义和作用。同时注意结合我省地域和发展特点,挖掘试题素材,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二、2014中考命题趋势

“重视基础、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是我省中考命题的基本思路。最近几年的中考化学试都能严格按照这一思想命题,2014中考试题也一定会按照这上思想设计试题。对近年来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的分析,我的评价是:知识覆盖面大,注重基础又兼顾层次区分,考死记硬背的少,考灵活运用的多,没有出现偏题、怪题和过难题,完全按照《中考化学考试纲要》进行命题,《考纲》中的微小的变化点都能很好地在试题中体现。基于以上的分析,可以预测2014年的中考命题的趋势。

(一)命题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以“新课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为根本原则,基于《化学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从多方面、多角度选择主干知识,对化学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进行全面考核。

2、基础性原则。考查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观念(微粒观、元素观、分类观和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观等),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探究性原则。以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为原则,结合化学学科实验性的特点,设计开放探究性实验,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和开展科学探究的能力,考查学生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

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的基本理念,突出试题情境的真实性,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原创性原则。试题以原创为主,突出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有效遏制题海战术、机械训练和加班加事业的应试教育倾向,引领初中化学课程改革。

(二)命题的关注点

1.立足于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态度的考查,突出“稳中求变,变中出新”,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2014年中考将会把“学生终身学习和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所必须的化学基础”作为命题的基点,考查对学生今后学习和发展有利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确保“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稳”字主要体现在试卷的结构、内容、题型、题量等保持基本不变,重要的知识点还会被覆盖,考查方式仍然是以基础为载体,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的情景仍是学生接触或通晓的社会实际和生活实际,不会出现偏题和难题。“变”字主要体现在继续转变死记硬背就能得高分的局面;“新”字主要体现在题目新、考查方式新、综合方式新三个方面。

2.立足于学生发展和实际生活需要,突出试题的教育性、时代性、应用性和实践性。

2014年中考化学命题将会继续紧密联系实际,运用各种资料(包括最新资料)来体现化学学科的实际应用价值,让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注社会的情感和态度,突出试题的教育性、时代性、应用性和实践性。这就要求学生要留意身边的化学。从小处着手,厨房中的炊具、学习中的文具、喝的饮料都有可能成为试题的素材。

3.立足于能力的考查,突出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表现为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2014年中考化学命题将会继续以实验探究为主,通过明确问题、设计实验、观察解释等环节设计问题,围绕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进行考查,特别强调“做科学”的理念,把知识技能融入到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的背景中。主要呈现方式是:让学生从日常现象和化学学习中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和假设,自主设计实验和有关活动方案,寻求解决问题的依据和证据,定性或定量处理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在探究中学会表达和交流,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三、中考复习思路与方法

1、重视基础

考查基础化学知识和技能是学业考试的特点和要求。考纲在四个一级主题下列出了98个三级目标(包括7个技能目标),涵盖了初中化学的全部内容,每个目标都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具体明确。要对照考纲的要求,将课本地毯式的、系统地读一遍,一边阅读一边检查目标达成

度。重点是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比较,了解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理解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尝试解释、说明、区分一些事物。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还要识记重要的概念、原理、定律、规律,说出重要物质的名称、组成、性质、用途、制取方法,看懂一些图示、图表、图像表示的意义。总之要向考纲要范围,向课本要知识,向思考要效益。

2、强化应用

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是我省中考命题理念。灵活性、新情境,从生活中选材,让学生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化学知识、技能解释现象,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从化学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体会和感悟学习化学的价值已成为主流。学习物质性质时应该联想体现物质性质的实际问题或应用情境,注意挖掘和发现,在实例中学习,久之便可掌握结合或迁移的方法。要多分析、多思考、多应用。遇到应用性问题,可从物质性质着手,从老师的分析中体会,从试题的答案中领悟,再及时总结和反思,形成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应用性问题常以信息题的形式出现,要仔细区分有价值信息和干扰信息,并利用已有知识,结合生活经验综合解决。复习时,要训练阅读能力,克服心理障碍,抓住主要矛盾,排除无关信息的干扰,合理地利用信息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有的同学害怕做应用性试题,发怵于阅读量大、情境新、陌生感,实际上试题涉及的知识仍是能够触及到的,要消除顾虑。建议同学们适当关注热点问题:环境保护与水污染、大气污染、臭氧空洞、酸雨、温室效应、白色污染、土地沙漠化等问题;燃烧与防火防爆安全;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新技术新发现等。

3、培养能力

(1)注重培养实验操作和设计能力

创设情境、展示多样化的实验内容、规定实验课题,提供主动体验和探究的机会,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和设计,考查学生的参与和实验问题的解决的综合过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当今中考的重中之重。因此,复习时加强对实验方案评价和方案设计方面的训练。一要整理和回忆平时参与探究活动过程的记录和体会;二要明确科学探究思路、方法和步骤。解题时要求审清题意、明确目的、确定原理、选择仪器、规范操作、观察现象、记录结果、准确表达,并体现最优化原则(可行性、经济性、安全性等)。

(2)注重培养归纳和总结能力

注意总结归纳,既要分析一般性,又要研究特殊性。复习时点面结合,各个击破。既整

理常见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又分别对具体物质的相关知识链接进行剖析。要比较不同物质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和用途等方面的异同,揭示蕴含在物质内部的规律,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如可以对H

2、CO、CH

4、CO2等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制备、用途进行对比;对大气污染、水源污染、白色污染的形成、危害、治理方法进行对比等。

(3)注重培养信息加工和处理能力

信息题通常以现实问题、重大事件、有趣的应用为背景展开,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结合生活经验解决新情境问题,培养积极主动的解释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时,要训练阅读能力,克服心理障碍,抓住主要矛盾,分清主次,排除无关信息的干扰,合理地利用信息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4)注重培养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

综合和创新是中考的最高要求。每年的第15题,以“科学探究”的形式,考查学生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了试题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创新,有助于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构建问题的模型,对教学起着导向作用。要多接触此类案例,体会探究过程,学习探究方法和策略。

4、突出探究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的灵魂,考纲目标中科学探究占30%左右。侧重考查提出问题、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等过程。在“设计实验”环节,要扣住探究目的,用好背景信息,调动生活经验,灵活运用基础知识、技能,设计出科学、安全、环保、简便的实验方案。要特别注意比较和变量控制两种实验方法的应用。通过模拟练习探究的过程,掌握探究的方法,解决容易疏忽的细枝末节。要借鉴课本经典探究实验和平常学习中遇到的探究课题的探究方法,翻阅近年中考题的参考答案体会探究过程。学习中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亲历探究过程。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实验、观察、阅读等途径引导学生自觉的在自己平时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探究,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中,使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5、规范训练

要精选、精析试题,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专项训练。做题时忌敷衍、随意或想当然,难题应独立思考,要在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上有收获,容易题也要认真地选做,减少失误。着眼点放在多接触题型、多掌握方法、多总结经验上,不要只关心分数,更重要

的是进行分析和总结。重视与同学、老师间的交流,想想你在哪里有疏忽,哪个环节你出了差错,为什么你与老师之间有认识上的区别等。

要适时检查复习效果。每次考试后应及时把试卷上的错误记录下来,仔细分析错误原因,认真听取讲评,及时总结,重点记忆,反复练习,扫除“盲点”。特别注意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失误,回避审题不细、惯性思维、心浮气燥、眼高手低、偷工减料、钻牛角尖、解题不规范等问题,获取理想的成绩。

上一篇:质量安全自查报告下一篇:中考专题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