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国博感受范文

2022-05-24

第一篇:参观国博感受范文

参观国博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2周年,加强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同时提升同学们对祖国文化的了解,扩大国家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于2011年10月29日组织党员和积极分子一行17人,一起观看升国旗,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

当日早上06:28,我们汇聚在天安门广场。当五星红旗徐徐升起的时刻,同学们都受到了心灵的洗礼。随后,我们瞻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缅怀那些为新中国的成立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知道祖国的来之不易。9:00,我们重点参观了国家博物馆,切身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该馆是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以历史与艺术并重。我们分别参观了“复兴之路”、“意大利珠宝展”、“中国古代青铜艺术”、“中国古代玉器艺术”等,让我们切身体会到先辈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的贡献,他们的可贵精神将永存人们心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

整个活动,大家都充满激情,感受着祖国的文化和不同的艺术气息,同时也发现了历史文化知识的匮乏。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研究生党支部研究生会2011-10-29

*学院成功组织参观国家博物馆

第二篇:国博复兴之路参观心得

早十点在西门票务中心凭身份证排队领取免费参观券后,便进入了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人民大会堂相对称布局,是一座系统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的综合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国博藏品数量为100余万件,集收藏、研究、展览于一身。2011年3月1日国家博物馆新馆竣工。

中国国家博物馆丰富的收藏和陈列,展现了中华民族祖先开创至今的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明史诗,是一座以历史与艺术为主、系统展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该馆文物收藏极为丰富,陈列展出十分精彩,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堂。

展览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重任、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展览回顾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充分展示了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深刻地揭露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

观看复兴之路的历程,使我回顾了中华民族100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翔实的史料、恢弘的气势、深沉的语言、珍贵的历史图片,为世人展示了一幅民族复兴之画卷。100多年来,民族复兴成为中国人民的执著追求。

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遭受了难以细说的屈辱。尽管孙中山先生向国人发出了“振兴中华”的号召,并在1911年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但当时的中国并没有彻底消灭封建制度,也没使人民摆脱帝国主义的奴役。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仍是一片渺茫。多少志士仁人为此嗟叹!这种状况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后才得以根本改变。在一个积贫积弱的大国进行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建设,尽管付出了很多努力也没有使中国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于是,小平同志开创的改革开放新时期从1978年开始起步,中国人民从贫穷走向富裕,全国的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国力大为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巨大。民族复兴之路在人们眼中也开始逐渐明朗了起来,而当我们步入21世纪后,这条伟大的复兴之路更是清晰可见。

“一个有生命力的民族”,这也是复兴之路所给予人们的启示。复兴之路用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可见,复兴之路所证明的正是今天的中国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所面临的,而且必须作出正确回答和正确选择的根本问题,那就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这与党的十七大所确定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主题正好吻合,展览选取各个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历史重现,讲述了中国从民族觉醒、民族救亡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的历史进程。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

看完复兴之路,我有种说不出的感动和自豪!感动的,是那些为中国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人;自豪的,是为自己能够成为这个优秀民族的一份子。我们应该矢志不渝的追

寻先辈们的梦想,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用自己的努力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续写新的篇章。勿忘国耻,以史为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继续努力奋斗!

第三篇:参观国博新闻稿

回望历史畅想明天

2011年11月5日上午,人文经管学院全体大一学生怀着对历史的深刻缅怀和对中国共产党的崇高敬意来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回顾中华上下五千年来的悠久历史,参观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奋斗历程,畅想未来,在心中树立对未来的远大的理想。

天空中飘着丝丝细雨,但每位同学的参观热情没有丝毫减退。雄伟的国家博物馆犹如一本厚重的历史书,同学们徜徉其间,静静品读博大精深的中华历史。在古代中国展厅中,商周的青铜器、秦汉的瓦当、隋唐的三彩、明清的科学巨著,一件件珍贵的展品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而复兴之路展厅则为大家展示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的艰苦争斗史,从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中一步步走向复兴,同学们在品味其中的艰辛与痛苦的同时,也为新中国的伟大诞生由衷地感到自豪。

通过此次国家博物馆的参观活动,同学们深切感受到了伟大祖国的悠久与光辉历史。与此同时,也激励着同学们把用生命与鲜血换来新中国成立的烈士们铭记在心,立志做一位优秀的大学生,挑起新中国未来发展的重任,力争加入共产党,牢记党的使命,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光荣的追求,也为我人文经管学院党员的发展与党支部的建设添砖加瓦。

(撰稿/董天成)

第四篇:参观国博摄影展 有感纪实摄影【2018-9-8】

参观国博摄影大展 有感纪实摄影

祝大同

走进我国最高的艺术殿堂——中国国家博物馆 (祝大同 摄)

近日与亲弟、发小同去中国国家博物馆 参观“影像见证40年全国摄影大展”。在欣赏展示中国“素颜”的216幅作品中,我突出收获是在纪实摄影方面。

影像见证40年大展展区一角(祝大同 摄)

陈锦:《乐山茶铺》

2

上图:《乐山茶铺》的原作全部;

下图:《乐山茶铺》的局部 (祝大同在展会现场拍摄)

此片首先吸引了我的是它的特殊构图。贴有国画、题词的窗户h画面,占了此片很大的面积。但下方的人物却还是表现得非常的细腻。“摆龙门阵”的主角,周围的有专注者,有闲呆者,都表现得惟妙惟肖。甚至那耷拉着的旧电线,那刷得可照人的瓷缸茶碗,都表现突出,给欣赏者一个时代、环境的交待。

此作品的作者叫陈锦。它不仅荣获中国摄影艺术最高奖——中国摄影金像奖,还获得了巴蜀文艺奖、中国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等各种奖项,被看作是中国民俗摄影和纪实摄影的先驱之一。30年来,陈锦跑过四川上百个城镇大大小小数千家茶铺。我又收集了多张陈锦在90年代拍摄四川茶馆的照片,张张生动,很有独特的艺术性。

4

陈锦以茶馆为主题的其它几幅作品(创作于90年代)

陈锦认为:“茶馆是小成都,成都是大茶馆”川人爱茶,茶馆就像一个小社会,会友、打牌、溜鸟、听戏、掏耳朵、摆龙门阵 在茶馆从早泡到晚,安逸得到很。“拍茶馆不是为了拍川人怎么喝茶,而是拍川人如何生活。”。茶铺就像一个“窗口”,透过它,能看到世事万象。这些记录在陈锦底片上的成都景象有点“土、老、破”,虽然被拍摄的百姓生活没有那么光鲜和现代。但是陈锦觉得,他所拍摄的照片能传达“正能量的情绪”,能唤起人们对过去的美好记忆。

网上有篇对他的茶馆为主的摄影生涯作了一篇报道。这报道的题目也起的“高超”——“他用30年,将成都拍成"清明上河图"。”这也启发我一个新的行摄计划:我也背着相机,跑跑北京的大小街巷,也效仿陈锦老师,拍拍北京小吃的大小馆子不可?

5 焦波:《携手登长城》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邓勇曾在2011年发表过“纪实摄影的人文向度”为题的研究论文。论文中,他把陈锦的《茶馆》、焦波《俺爹俺娘》等摄影家的作品,被看作我国“纪实摄影的人文向度”的典范。

邓勇教授对这些作品给予高度的评价:“在我们今天的摄影界还是有很多摄影家,他们执着地记录下自己身边普通人的生活,把中国人的某种生存状况通过镜头记录下来,相信你看了这些照片,就会产生感慨,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生活。它不是一种假的、空的,似是而非的存在。它是真实的,有血有肉的现实生活。我相信所有老百姓都不会看不懂。不会因为看不懂而自卑。艺术看不懂,要它干什么?艺术绝对要在生活中产生。它是来源于生活的,它也要回馈生活,这才是艺术。”

邓勇认为“纪实摄影师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 任感和使命感的摄影家们, 秉承人道主义精神和善良准则,以无比的坚毅力甚至 是献身精神,深入人类的生存实际,真正地了解和尊重被拍摄对象,不虚构、不 粉饰、不夸大,大多以抓拍的方式再现真实的情景。纪实摄影作品无论美好或是 丑陋,目的都在于表现一个真实的世界,引起人们的关注,唤起社会良知,同时 记录特有的文化,为后世留下宝贵的历史财富。 ”

上述文字中,邓勇提及到焦波及他的作品集《俺爹俺娘》。焦波曾任淄博日报摄影记者,人民日报海外版摄影记者,中华全国摄影工作者协会副主席等职。他出版的摄影集《俺爹俺娘》,是一本沉重的

6 书,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它是焦波从给爹娘拍摄的近万余张照片中精选出的这本作品集。这些照片真实地记录了两个世纪老人几十年间的生活片断,张张深情、段段精彩。这100多幅作品将读者带进了一个真、善、美的世界,编织出一个个游子想念爹娘、思念家乡的图片散文故事,让人们完全陷入了一种感动的浓情之中。

焦波编著的《俺爹俺娘》

在本届展会上,出展了《俺爹俺娘》中的一个作品——《携手登长城》。1996年10月28日,82岁的焦文崇和84岁的乔花桂携手登上北京八达岭长城,让来自加拿大的一对夫妇羡慕不已。

《携手登长城》 焦波摄于1996年10月28日

田鸣:《陪读》

著名摄影家、南京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田鸣,当过末代知青、工程师,报社记者、大学教授,几十年坚持“为人民留影,为时代写真”。《陪读》、《上海白领的早班地铁生活》等一张张有温度的照片、一幅幅发人深思的照片令现场观众在感受人性温暖的同时,也深深体会到艺术品的感人之处在乎动情,情之所之,魂之自来。此摄影大展上,展出了他曾获奖的杰作《陪读》。

《陪读》 田鸣摄于1991年夏,南京

9 著名摄影大师田鸣在1991年夏,于南京创作的《陪读》作品,享誉很高的名声。田鸣曾回忆:我和全国影展的第一次结缘是在1997年,在那年的第18届全国影展上,我有两幅作品入选,其中一幅也是我的成名作,后来在国家重大历程展览中展出,也是目前被大量盗版使用的《陪读》。虽然没拿奖牌,但在南京市当年只有6张照片入选的概率下,我也算小有得意。《陪读》中,陪孩子读书的母亲显得有些疲倦。中国城市里的年轻家长,在教育压力、就业压力下表现出极大的无奈和投入。

田鸣的作品,许多是揭露、反映当今社会的一种现象、潮流等,很尖锐、深刻,让人看后深思。例如,他的 《上海白领的早班地铁生活》(第23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纪录类金质收藏作品,摄于2010年3月22日早晨) 。

《上海白领的早班地铁生活》田鸣 摄于2010年3月22日

10 23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的评委陈小波在评述《上海白领的早班地铁生活》时说,在地震、雪灾、国庆大典、神舟飞船等宏大叙事的照片纷纷亮相、尘埃落定之后,这张不显山不露水的照片浮出来了。它的题材不重大,画面没有所谓的视觉冲击力,甚至光影也不突出,谁都不会想到这样一张照片会得到金奖。但到了最后,22个评委,无论是平日做纪实报道还是拍艺术照片、无论是做观念还是做时尚,无一例外被这幅照片吸引了。太普通不过的日常生活,恰恰能折射出大的历史烙印,时代变迁。

我也很喜欢,他的另外一作品《蓝与黑》(第23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纪录类优秀作品,2012年)

《蓝与黑》 ( 田鸣摄于 2012年)

如何拍好纪实摄影?田鸣提出了建立纪实摄影认知理念体系:

11 尊重人性 —— 以善与恶,喜怒哀乐,生老病死,人的情感为起点。

社会意义——事件或现象对社会进步的意义。价值取向——作者在照片中不可掩饰的世界观和选择与取舍的依据。

理念的具体化、技术化——视觉造型的表达。用影像捕捉到的情节,揭示个人和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有文评论田鸣是这样一种杰出的纪实摄影人:“大数据时代不缺少照片,也不缺少摄影者。但一定缺少那些执着、真诚的视觉纪录。缺少那些既温暖他人,又忠于内心的凝视者。而田鸣做到了。”

傅拥军:《宝贝不哭 明年再来》

傅拥军曾任《都市快报》摄影部主任,他在2006年拍摄的表现留守儿童《宝贝不哭 明年再来》记实照片,曾获得“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第52届)”大奖,以及在2007年获了中国摄影金像奖。

《宝贝不哭 明年再来》傅拥军摄2006年

据傅拥军介绍:2007年8月19日下午,杭州至重庆火车启动后,几乎所有车窗都露出了一张张小脸,很多小脸上挂满了泪花。他们大多是返乡的留守儿童。许多家长饱含热泪,不停地重复一句话:“不哭不哭,明年再来……”

我们把这张照片刊登在了都市快报的头版(2006年8月20日头版),登报启示,本来希望小女孩的妈妈能看到我拍的照片,跟我们联系,把照片寄给她留个纪念。一位读者在我的博客里留言,她说以前跟这位小女孩的父母住在杭州祥符镇庆隆村同一个房东家,常常看到小女孩在家照看小弟弟,很乖的。我根据这位读者提供的线索,终于找到了小女孩的妈妈。当我把扩印出来已快一年的照片递到她手上 13 时,她又惊又喜。小女孩的爸爸在杭州郊区一家工地做木工,每天早出晚归,很辛苦,妈妈因为要带15个月大的弟弟,暂时没有工作。

《宝贝不哭 明年再来》作品抓拍了孩子的一瞬间,而反映了当时社会关注的热点。

冯建新:《无名小站》

此届大展,展出的冯建新的《无名小站》作品,我首先赞叹的是:他的这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大雪、旧车、破窗、大而虚的近影军人,小而晰的远景挥手小孩。抓拍如此及时,对焦如此准确,色调如此强烈,虚实如此鲜明。

14 《 无名小站》 冯建新 摄1988年 (第十五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获奖作品)

15 2016年这幅照片还被美国的一本摄影图书收录,和布列松、卡帕、马克·吕布等的作品并列,来讲述纪实摄影,说明当代中国的纪实摄影师们在用更独特的角度在看世界。

此次大展《 无名小站》作品旁,附有这样一段解说词:解放军某部军营外,有个公共汽车的“招呼站”——不是正式车站,有人招手,车就停——来探亲的军属都在这里搭车。车停住后,小女孩抢先跑了上去,发现破窗能看到外面,便趴在窗口,冲着来送行的军人爸爸不舍地喊:“爸爸!爸爸!”希望她明白,聚少离多的爸爸,也是好爸爸。

作者冯建新曾对记者谈过他拍摄这张的情景与感受:“1988年,那时我才30多岁,能获得第15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国展)金奖,确实很意外。《无名小站》这幅照片是我到连队采访时拍到的,当时大雪封山,被困了两天以后,雪终于停了,也通了车。看见有人在路边招手,公共汽车就停了下來,我看见一个小孩和他妈妈先上了车,孩子冲在最前面,跑到车厢后部叫他的爸爸,这个时候我本能地作出反应,迅速跑去后边一看,原来窗户破了,小孩透过汽车破窗不断地喊着爸爸。这个时候我赶紧掏出相机,拍下了这个难忘的瞬间。因为是部队日常生活的照片,不可能作为新闻发表,于是我就把它投给了当年举行的第十五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没想到摘得了金奖。” 冯建新还对如何“镜头朝下”的拍好记实摄影,讲过一些体会:

用学习去丰富自己的思想,用学习去指导自己的“镜头朝下”,用学习去思考我的人生。在学习这条路上,你只要一懒惰,你就会成

16 为历史,就会被历史淘汰。要想在摄影事业上有所作为,就需要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具有新的眼光,去看待历史,看待我们当前的改革开放和迅猛发展的社会。

龚建华:《七十二家房客》

摄影作品《七十二家房客》是龚建华于1990年摄于上海市贵州路。1992年,此摄影作品获得“日本Olympus国际摄影大赛”特别奖。

《72家房客》 龚建华摄于1990年,上海市贵州路

18

龚建华先生是中国著名摄影家,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上海摄影家协会理事。现旅居美国,“72家房客”是住房狭小的代名词。上海滑稽戏经典曲目《72家房客》曾轰动一时。半个世纪以来一直住房困难的上海人,对这个名词和这部戏都深有感触。生活远比戏剧精彩。2012年,摄影师龚建华故地重游。照片中的弄堂还在,只是里面的住户,他几乎全都不认识了。所幸,他遇到了照片中那位抱着孩子的女士,她已经成了一位阿婆。

刘占坤:《阅兵式》

《阅兵式》刘占坤摄于2015年,北京

中国青年报道摄影记者刘占坤,曾获全国十佳新闻摄影记者称

19 号、首届中国新联摄影"金眼奖"评比第一名、首届中国十大青年摄影家评比第一名等奖项。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隆重举行,坐在浮雕敞篷车上的老兵方阵首先出场。刘占坤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这一难忘的时刻。

从艺术性角度,我更欣赏此作品的独出心裁的构图:抗战英雄人物与汽车挂的浮雕的上下各二分之一。浮雕交代了人物的背景,更衬托出人物内心深处意境。

陈燮《吊瓶男孩》

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一场汶川大地震。当晚赶到现场的陈燮(新华社四川分社摄影采访室主任、四川新闻摄影学会副主席),在2018年5月13日继续遭受余震的清晨时分,在北川中学拍下了这张《吊瓶男孩》感动了所有人。

《吊瓶男孩》陈燮 2008年摄于5月,北川

陈燮《吊瓶男孩》拍摄当时,几成废墟的北川中学,男孩廖波被垮塌的水泥板死死压住,夹缝里他的脸上流露出顽强的求生表情;旁边,同学李阳左手高举着吊瓶为他输液,右手挥动着让武警战士快来救自己的同学。陈燮拍下了两位男孩的照片,这就是震撼所有人的“吊

21 瓶男孩”和“夹缝男孩”。从照片里,人们看到了恐惧,看到了悲伤,但更多看到的是对生的渴望,以及温暖的友爱与少年的坚强。

我在此届影展现场,看到一个手握五星红旗的儿童,听完他父亲给他讲述此作品反映的内容后,双眼凝视这个压水泥板下的与年岁相仿小孩,留步许久。这时我从中体会到:这就是纪实摄影作品的魅力所在。

在陈燮的《吊瓶男孩》作品前小观众(祝大同现场拍摄)

22 刘阳:《排演吉赛尔》

拍摄纪实性照片作品同样会给人以美的享受。此届大展上,展出了刘阳的作品《排演吉赛尔》。作品它记录了在2006年8月25日,中央芭蕾舞团的演员在排演古典芭蕾舞《吉赛尔》。作品利用简洁的线条、淡淡的色调、朦胧的美姿、独特的人物造型与构图,都感一种美的享受。

《排演吉赛尔》刘阳摄于2006年

23

现场拍摄)

被誉为“中国摄影界黄埔军校”的老校长、世界华人摄影联盟秘书长、《人民摄影》报原总编辑的刘阳曾经说过,摄影的理由以摄影者的态度为前提,而摄影者的态度,则使摄影的理由实践得更纯粹。不管是摄影者本人,还是其摄影作品,温暖、真诚是其传递的共性。他说,拍摄让他兴奋,不管是拍摄前、拍摄中还是拍摄后,都是不一样的兴奋体验,甚至等以后老去,走不动出不了门,再慢慢地静下心来看照片,在他看来,这又是一种兴奋的过程。

肖全:《雨林精灵》

24 站此展的照片前,给人以印象非常深刻,感受到一种美的享受的作品,还有就是肖全的纪实摄影力作——《雨林精灵》。挂在显著位置的这张作品,吸引了许多参观者的驻足欣赏。

作品传遍170多个联合国成员国的知名人像摄影师肖全,1959年生于四川成都,曾任深圳《街道》杂志摄影记者,被称为“中国最好的人像摄影师”。 “我们讲述生命,我们前行,同时告别它正在移栖的鸟群,我们属于美好的一代人(引自诗人奥得修斯.埃里蒂斯)”,生命一代又一代的更迭,总有一些面孔让我们过目不忘,这是一种延续更是一种轮回。肖全的一生愿望就是:“自己的图片可以供养众生,人们也朝着更幸福的生活迈进”

他镜头下的人物,虽在二维的照片中,却具有立体的个性。肖全喜欢探讨镜头下人物的鲜活性格,更善于用光影、构图来展现人物的多样性。

近年,肖全将镜头对准了两位穿梭于热带雨林的小姑娘。她们生活在最原始的森林里,守护者父母的希望与梦想。她们的生活简单、朴素,但却多姿多彩,只因机缘巧合,肖全就从此远离城市,来到了这片森林。三年多来,无数次日夜,肖全用相机陪着这两个孩子成长,用他的照片记录了她们这段看似平凡但却惊叹世间的时光。

25

肖全摄

林妲与宛妲是德国生态学家马悠博士(dr. josef margraf)与著名环保工作者、天籽生物多样性保护创始人李旻果的女儿。她们在父母所打造的热带雨林中自在成长,被称为“雨林精灵”。李旻果说,“爸爸是个只会送花的博士园丁,所以他们决定送一个无限成长的雨林给妲妲,让雨林成为她们的花园。” ……在父亲马悠博士离世后,母亲李旻果带着林妲、宛妲继承马悠博士的遗志,继续致力于推进西双版纳雨林的恢复与保护。

肖全感慨地说:“无论作为一名摄影师还是一个普通人,这一生能与林妲宛妲相遇,都是一件幸运的事。跟孩子在一起玩耍是快乐的事,跟极端漂亮聪明灵气十足的孩子一起生活,为她们拍照片,这需要福报。林妲宛妲跟父母生长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丛林中,她们

26 采天地之灵气,因此她们心明眼亮,绘画歌声和舞蹈,都是她们对这个世界给出的好奇,是她们心灵的投射。

“雨林精灵”——女儿林妲(左)、宛妲(中)与妈妈李旻果在一起(肖全摄于2016年11月,云南西双版纳) (祝大同在展会现场拍摄)

我很欣赏此作品,感到有一种宁静祥和之美。像是一张小家庭的合照,又像是一幅大自然风光背景的油画。作者带着敬佩之情,稍为仰视拍摄。一棵倒下的大树干,贯通画面的左右。一端坐着一对凝视镜头的纯真少女,另一端有双手放膝上的慈祥母亲。近景是从枯草间钻出的绿绿青草,挂在树杈上的随身携带的黄黄草帽;远处是郁郁葱 27 葱、富有层次的小树林。整图给我们带来对主人的生活、事业、环境产生很多的遐想,即那么的神秘、鲜活,又那么的亲情、平凡。

【本文,祝大同创作于2018年9月7日】

28

第五篇:参观万科感受

范文(仅供参考)

我们一行三人应万科物业邀请,来到深圳万科物业本部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学习。在指导老师的热情指导下,我们积极参加理论学习、实地参观和岗位实践。学习课程包括物业管理类、职能管理类、人力资源类、品质管理类和业务管理类等几个方面理论课,此外还进...

我们一行三人应万科物业邀请,来到深圳万科物业本部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学习。在指导老师的热情指导下,我们积极参加理论学习、实地参观和岗位实践。学习课程包括物业管理类、职能管理类、人力资源类、品质管理类和业务管理类等几个方面理论课,此外还进行了现场实践,并与万科的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简短的学习生活,紧张、快乐,收获良多。通过此次学习,我们对物业管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同时万科的物业管理水平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次培训虽然短暂,但有许多感想很想与大家分享:

一、万科印象:

走进万科物业,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醒目的“全心全意全为您”七个大字,进入办公区,看到的是干净、整洁的办公间和摆放整齐的桌椅。诺大的集体办公间,每个人都紧张有序而又不失稳重的工作着,看不到纷杂和懒散。在我们打开开关的那一瞬,我们看到开关上的标识醒目而明了;在培训室内,我们所能感受的是桌面上关于课堂纪律的“温馨提示”,以及准备好的水杯、水壶、茶叶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学员在下午上课免受瞌睡之苦,还特别准备了咖啡;在洗手间,你能看到长势郁郁葱葱的绿萝,铺在地板上的防滑板,闻到清新的香气,除了感受洁净、有序外,还能享受舒适和细致,让人颇受感动的是,万科的每个员工洗手后都会自觉地把面台擦干净,并将抹巾叠好放整齐。万科人身上的这种自觉自愿的自我管理意识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

在近一个月的学习中,让我们感受颇深的是万科人的那种自豪感、敬业心和专业精神。培训师贾烨,在提到筹备业主大会所经历的林林总总时,我们从她眼中读出的是自豪,虽然为工作付出了很多很多,但这一切是值得的、令人自豪的;培训师何艳苹,除了给人一种干练、专业的印象外,更让人感到一种很强的亲和力,这是她多年的专业素养所体现出来的一种魅力;培训主管杨慧麟,讲课声情并茂,课堂气氛活跃,讲课形式多样,使枯燥的BI课(员工行为规范)也因此而生动;班主任罗福映讲课幽默生动,通过一个巧妙而有趣的动漫场面描述,把客服沟通的金科玉律解读的淋漓尽致……

让人感触很深的还有万科物业的智能无纸化办公系统,在人事、物业、财务方面拥有专门的信息管理软件,在网络上实现了公开、快捷、透明的办公环境。打开万科物业内网,内部信息管理有条不紊,从文件审批、采购管理、会议预约、车辆预定、公告信息到邮件往来、人员去向、今日寿星等等在网上一目了然。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你可能忘记很多自己的事情,但当你生日那天,一定有人记得!打开电脑,你就能收到生日祝福和亲切的问候,这种温暖和幸福让我们深受感染。

万科的培训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都在努力营造一种充分挖掘人才的公平、公正的氛围。培训体系完善,设有培训组和开发组,负责日常培训、培训开发及培训讲师的培养。他们从新员工入手,设有入职引导、入职培训以及后继的在职培训、体系文献培训、进驻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特殊工作人员培训、升职培训、系列专题培训等;培训讲师分为一到五级,上到老总,下到普通员工,要成为讲师,都必须参加讲师考试,并通过专门的评审委员会认证后,定级上岗,优秀的讲师还可以参加地产和集团的讲师考核,当然作为鼓励,获得讲师资格会为员工绩效的添分加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管理完善的“培训五库”的设置,分讲师库、课程库、案例库、游戏库、试题库五库,每个项目都经过专门的认证,形成了一笔丰富的财产。还有员工的升级考核交流制度,可以充分地培养人才、挖掘人才。我们在学习期间恰逢万科物业在公开竞聘总经理助理,感受颇多。身在期间,我们充分领略到了万科浓厚的学习气氛。可以说是人人求上进,个个争先,每个人都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挖掘自己的潜能。这是万科在创建学习型企业方面的一个成功缩影。

万科物业的服务理念、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已经根植于每一个万科人心中,并把他变成一个行为,一种习惯。也正是这样一支有着企业责任感、使命感以及敬业精神的队伍,万科才有了今天如此骄人的业绩,如此强大蓬勃的生命力。

我们还参观了万科集团、万科地产及万科产品研发中心,对其创新精神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他们提出了“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的口号,于2005年开始了住宅产业化进程的实验室研发,2007年在上海浦东的新里程项目拉开了工厂化住宅的生产序幕。万科研发的“情景花园洋房”是中国住宅业第一个专利产品和第一项发明专利,而近年来更多专注于健康环保、人性化设计、合理空间布局的创新理念。正是源于这样的动力,万科才能持续推进更专业、更实在且更富人性化的高品质产品。

二、现场实践:

学习期间,我们参观了万科旗下的几乎所有项目,有四季花城、金色家园、金域蓝湾、第五园、温馨家园、十七英里等楼盘,现场体验了万科物业在安全管理、环境管理、设备设施管理、客服与商铺管理以及业务督导方面的管理服务水平,同时也与相关对口管理人员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学习,体会了万科员工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BI管理。我们每走到一个小区,都能看到员工彬彬有礼,环境干净、整洁,园林修剪养护有序,员工和业主关系融洽,处处都能看到管理的痕迹。在金域蓝湾,我看到有一片长势不好的草坪,而草丛间插着“修剪养护中”的标识,在电梯间我们碰到一位业主老大娘,接待我们的负责人热情地告诉她外面起风了,注意别感冒了,这可是出自一个二十刚出头的小伙子之口……。万科人是在用心做事,他们关注每一个细节,并把每一个细节力求做到最好,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和修正,在不断追求中寻求完美。值得一提还有安全防范方面,万科做到了人防、物防和技防的有机结合,同时特别注重技防方面的提高,还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专项负责智能化技防系统研发,近期针对深圳的治安现状,他们还开发了一套防尾随系统,正在各个项目进行补充安装。

三、面对面交流

在我们的要求下,万科物业的总办、人力资源部、品质管理部、安全管理部、房管后勤部及财务部负责人与我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通过交流和请教,我们了解了万科的组织构架、各职能部门的的工作流程和分工。如总办分运营组、品牌组、IT中心,运营组负责信息管理、运营管理和资质管理;品牌组负责社区文化、CI推广和公共关系;IT中心负责内网维护和信息化建设;其中社区文化类,与万客会分工协作开展社区活动,有三月的客户关怀月、五月的荔枝节、八月的夏令营、年底的嘉年华、以及声势浩大的每两年一届的万科社区业主运动会等等,其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层次多,所有的活动都力求专业化、精品化。人力资源部分开发组(负责招聘、考核、人才引进)、培训组(负责课程开发和人才培养)、运营组(实务工作);品质部分客服组、业务组和法律事务组,和安全管理部一样,都是监督检查部门,维护体系的正常运转。与财务部交流了成本核算、预算和监控以及资产管理方面的内容。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学习,收获很大,深受启发。

四、培训总结及今后工作思路

1、培训总结:回来后,我们将培训心得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开了三场部门座谈会,将心得与员工进行了分享,并将拍摄回来的图片资料进行了归类整理,以备后续培训参考。

2、今后工作思路:

(1)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结合郑州的实际情况,明确定位,确定企业的远景和核心价值观。

(2)根据企业的战略方针,制定企业的发展目标,借助目标,提供参与管理的基点,然后层层分解,借助目标分解使各级人员负起责任,加强组织成员的开发,提高工作士气,提升团队绩效。

(3)建立一套完善的薪酬制度和推行相对应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各岗位的工作流程,使员工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做到哪种程度,而且还要加强监督考核和适时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在做对的基础上做到更好。

(4)严把招聘关,建立完善的培训和人才选拔制度。招聘人员要以德为先,把注重团队合作作为重点考量,然后加强培训以适应岗位,使每个人能做到各尽所能,并通过人才选拔机制,挖掘潜能,加快成才速率。

(5)优化管理机制,提高管理人员的的素质。在实际的工作中,本着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加强品质管理,同时要对管理人员在基本素质,职业操守、管理服务技巧上下功夫,为企业打造一支有战斗力和活力的团队。

上一篇:处长岗位职责范文下一篇:村官个人鉴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