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放下手机陪孩子

2022-07-18

第一篇:我放下手机陪孩子

放下手机多陪孩子

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的用途早已超过了接听电话本身。现在的手机就是一个微型电脑。不仅可以上网、办公,还可以购物、作为交流平台,微博、微信、微视等应有尽有,甚至于各类银行卡的客户端都统统在小小的手机上安了家。手机成了我们生活的必需品。

但作为一名妈妈来说,比手机更重要的就是陪伴孩子!可悲的是,许多妈妈越来越离不开手机,稍有空隙就不由自主地摸起手机,这严重影响着正常的亲子关系。

正因为手机集各种功能于一体,所以才让大家越来越难放下手机。除了接听电话之外,手机的聊天功能、购物功能、支付功能„„轮流驰骋于这小小的方寸之间。每天去接孩子的时候,每次去陪孩子上声乐课、英语课的时候,在等待的期间,几乎所有的妈妈都在低头翻阅手机,而且阅得专注,阅得出神。当孩子下课出来找妈妈的时候,妈妈还徜徉在手机的世界里。

一天,和萌萌上完声乐课,回来的路上,萌萌就和我聊着天。随着她读的故事越来越多,她乐于把一些生活中的场景编入到她自己随口说来的故事中。萌萌和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猫和猫妈妈。小猫每天都很寂寞,她很渴望时时刻刻都能和妈妈玩。可是猫妈妈却有好多的事情要做。当她做完一堆一堆的事情后,还要上网去捉猫猫(她说的捉猫猫就是上网购物)。小猫就难过地来拽猫妈妈的胳膊。猫妈妈看见小猫伤心难过的快要哭了,就心疼了,猫妈妈只好关了手机和小猫玩。猫妈妈和小猫玩捉迷藏的游戏。轮到小猫去藏,小猫悄悄躲到一个柜子的后面满心欢喜地等着猫妈妈来找。可是左等不见妈妈来找,右等不见妈妈来找,就急了,从柜后跑出来一看,原来猫妈妈在小猫躲起来的那一小会儿又去玩手机去了。这下,小猫彻底哭开了,它生气地大声喊:“妈妈,你为什么就不能放下手机呢?手机比我还重要吗?”

萌萌的故事讲完了,然后她睁着大眼睛笑眯眯地看着我。她的意思我全懂了。是呀,这孩子真是长大了,学会了用借喻的手法来暗示我呀。

作为妈妈,我们不仅要忙工作,还要忙家务,除此之外还要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到孩子身上,和外界的联系也不太多,而手机恰恰是一个全能的工具,也是贴身的小秘书。但如果过于依赖手机,把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也用进去的话,就得不偿失了。放下手机,多陪陪孩子吧,哪怕是和孩子一起看看书,看看她喜欢的动画片,和孩子聊聊天,多好!如果对手机继续迷恋下去,失去的不仅是对孩子的陪伴,还有亲子交流,而这样的引导作用,也会让孩子迷恋上手机难以自拔。长此以往,亲子教育真的就变成了一个遥远的梦!

第二篇:如何让孩子放下手机

现在孩子吃完晚饭找手机,做完作业找手机,没事干也找手机。让他少玩一会儿,主动还手机,但是每次都是答应得很好最后还是要在骂声中放下手机。软硬都试过没什么作用,有没有可以制止的办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一下:

1.家长在孩子面前少玩手机。孩子对手机、对电子产品的了解,多半来自家长。有些家长为了哄孩子,主动拿出手机给孩子玩,孩子很容易就上瘾。因此,家长要尽量少在小朋友面前玩手机,做好榜样。 2.适当用玩具替换。如果宝宝已经迷上了手机,家长可以观察他是喜欢手机的哪一部分,比如他喜欢看手机鲜亮的颜色,那么适当用鲜亮颜色的玩具吸引他的注意。

3.约定玩手机时间,多参加户外活动。如果宝宝已经上瘾,建议可以跟孩子约定玩手机的时间,既可以培养他的时间观念,又可以减少玩手机时间。另外,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孩子的天性还是喜欢玩的,通过户外活动拓展孩子的视野和乐趣。

4.当孩子哭闹时,先找别的玩具吸引他,引开他的注意力,不能心软,不合理的要求,怎么哭闹都不能满足。 为什么孩子会不停的玩手机? 一:孩子没有获得足够的陪伴。

现在独生子女居多,因为缺少儿伴,在很多时候他们都是一个人玩,如果家长忽视了陪伴孩子玩乐、分享快乐与烦恼,从他们口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好无聊!”“ 没人陪我玩!” 于是他们需要通过借助其他事物来获得心灵补偿。零食、电视、网络便成了他们最好的陪伴者。 多倾听孩子心声、多疏导孩子情绪。亲子沟通不求时长但求方式方法和效果。

二:家长为了省心,让孩子玩手机。

有的小升初家长在忙手上的活儿,没空搭理孩子,就把手机塞给孩子,让他自己玩,家长自己就可以安心做自己要做的事。这样的做法不但助长了孩子玩手机成瘾,还潜移默化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因为要忙所 以才给我手机玩,那下次他们再忙我就有理由要手机玩了。这样的做法不是爱,而是害,要不得。

小升初家长如果要做事,没有时间陪孩子,在孩子央求陪伴的时候,就应该和他说明情况,并告诉他可以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亦或者来做小帮手。从而让小升初孩子学会理解他人、体贴他人。这也是一种相互陪伴的需求。

三:孩子提出要手机时,家长没有正确回应。

给还是不给,决定权完全在于家长,如果考虑周全就应该坚决行动。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让孩子使用手机,什么样的情况下坚决不能给,这一点必须慎重。假如为了激励小升初孩子按时做完作业或者完成大人交给的任务而给孩子玩手机,也应该事先商议决定,避免孩子为了达到玩手机的任务而行动。最好别用玩手机游戏来奖励孩子写好作业。

四:孩子缺乏自控能力。 对于玩自己感兴趣的事,每个成年人都很难自控,何况一个孩子,当他们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家长喊停止,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痛苦的。很多时候你越催促他就越着急,一着急就玩不好,或者越着急就越想多玩一秒钟。

所以停止你的催促,用亲子约定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控制时间,增强时间观念。比如小升初家长可以这样问:你决定玩多长时间,10分钟还是15分钟?一般孩子都会选择 15分钟,那么你可以补充一句:“如果你能在计划的时间内结束游戏,我决定多加你一分钟,你觉得如何?”最后不忘加一句“妈妈相信你能做到”。当孩子能够 在约定的时间内离开手机,那么小升初家长就一定要兑现承诺,如果他没有做到,也不必凶神恶煞,直接说:“时间到,手机放回去。”如果孩子央求说再玩一会儿,你也 应该坚决,并明确能够守约才可以获得加一分钟。在这里,建议小升初家长教会孩子看时间,比如在手机上看,在闹钟上看,学习用时间约束法来调整自己的行动。 五:缺乏有秩序的作息安排。

小升初孩子在放学后到上床睡觉这段时间,没有 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加上家庭成员各做各的事,很容易产生某个时间段无事可做,此时孩子便会容易想到看电视、吃零食或者玩游戏。最好的办法就是为家庭成员 来个作息表。每个环节动静交替,紧凑进行,学习玩乐休息都不误。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作息表不只是针对孩子本人的,而是 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严格按照要求去做的,在相互提醒、督促、评价之后,增强每个人的时间观念,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这样一来孩子也不会总想着玩手机。 六:父母在家频繁使用手机。

我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你做什么他就学什么,这就是身传言教。如果小升初家长经常在家里打电话、发短信、玩微信,或者打游戏、看电影,那么多半孩子也会对手机产生兴趣并希望从手机中获得满足。

第三篇:放下手机,好好和孩子说说话!

家长在陪伴孩子的时候请用用心,不要孩子自己玩,你拿着手机玩,这不是陪伴只是看护!请和孩子认真说说话!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电脑、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在人们生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是,你知道吗?高科技在改变成年人阅读体验、生活习惯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甚至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下面几幅画面,是不是似曾相识?

根据美国儿科协会最新发布的参考报告,各个年龄段的孩子接触数码媒体的时间都应该受到限制。其中,婴儿对于电子屏幕是最脆弱的。他们不该接触到任何数码媒体,父母甚至不应该一边带孩子一边看电视。他们看着父母在玩移动设备,他们也想玩。

现在的孩子几乎从刚出生就开始接触各类电子设备,这种状况会让青少年儿童过早染上“科技瘾”,无法发展正常的社会人际关系。

怎样让孩子摆脱对电子产品的依赖

1、18个月以下的婴儿:禁止看电子屏幕

学龄前期(0-5岁)是儿童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小于18-24个月的儿童应避免使用数字媒体。

电视不该成为保姆。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家长应该“注重和婴幼儿一起度过充满创造性且没有电子产品的玩耍时光。”

2、2到5岁的孩子:每天一小时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接触屏幕,但是一天最多只能一个小时。在孩子玩电子产品时,家长要注意房间的光线,不能太暗也不能太亮,给宝宝提供一个良好的玩耍场所。父母最好多带孩子到户外亲近绿色,去野营、远足、游玩。

3、6岁及以上的孩子:合理分配时间

家长应该对六岁及以上的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候定下规矩。孩子们应该合理分配时间,优先安排学习时间,其次才是娱乐时间。

家长应该怎么做?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父母应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哺乳和用餐时间远离电视。

熄灯就寝后不玩手机

许多家长习惯睡觉前,玩一下手机,不经意间就会玩出大问题。在就寝关灯后,还在使用智能手机。手机强光直射眼睛30分钟以上,造成眼睛黄斑部病变,导致视力急速恶化,特别是不可逆的黄斑病。

参与孩子的多媒体互动

家长在引导孩子面对媒体环境方面扮演着重要作用。家长必须要和孩子、尤其是十几岁的青少年谈一谈数码媒体的风险——包括“遭遇网络霸凌、收到色情短信以及被网络上的坏人所利用等等”。

多给孩子补充营养

充足的营养可以缓解宝宝的视觉疲劳,保护宝宝眼睛。维生素A是维护正常视力的最重要营养素,维生素A的最好来源是动物肝脏、奶类和蛋类,以及富含胡萝卜素的红黄色和深绿色蔬菜和水果。

第四篇:孩子经常玩手机怎么办?3分钟教你怎么让孩子放下手机

孩子经常玩手机怎么办?3分钟教你怎么让孩子放下手机 我的孩子被第三者抢了

在我党很流行的一句话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们的主要矛盾;而亲子关系中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与亲情的矛盾表现在:有了手机,看都不看你一眼。

因为手机这个第三者,越来越多亲子关系走到了悬崖边上。看着那么多家长朋友因为这个而烦恼,小编今天先给大家讲两则故事,在故事背后给大家分享几招实用的技巧。(全文看完只需3分钟)

01躲在小吃店角落玩手机的儿子

小明今年8岁和很多同龄人一样,喜欢玩手机。虽然他也知道手机会影响学习,可是不玩的话,就和班上的同学合不来,没人和他玩了。刚开始他是很诚实地跟妈妈申请要玩手机,可是日子久了,玩手机影响到睡眠自然学习成绩也下降了,所以妈妈也没收了他玩手机的权利。

妈妈不给手机,但他又想玩只能去要别人的罗,一会是问这个同学借来玩玩,一会是拿劳动换取另外一个同学的手机玩上半个小时~最后发展为给小吃店的老板5块钱玩上半个小时。 事例分析:

我们不给孩子买手机,或者孩子没有手机玩,迟早有一天,孩子一定会从别的地方,用他的方式获得手机来玩的。

借他人的玩——耗费自己的时间、情感等,以讨好建立社交关系而换取; 偷他人的玩——趁他人不知情、不注意时,私自取走他人财物; 抢他人的玩——以损害德性和良知的方式,“霸凌”他人获取财物; 接受馈赠玩——接受他人馈赠,而导致“被爱”认知的重新定义。 02爸爸偷偷把孩子的游戏删了

李爸爸和很多家长一样,在孩子睡着的时候偷偷把孩子的游戏删除了。

小毅醒来发现手机上的游戏都没了,瞬间就火了,边哭着过去找妈妈问为什么手机这样了。妈妈没有理会他,他就发脾气,一怒之下把手机扔到楼下,砸到了楼下的路人。李爸爸因此陪了5000元,对于小毅玩手机这个事情全家上下可是烦心透了。 事例分析:

以孩子的认知能力,他不会认为爸爸这样做是为了他好,反而会因此而怨恨爸爸;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影响日后的亲子交流,到青春期会更叛逆无法交流沟通。 03医生说孩子导致脊椎变形了

小林今年10岁,玩手机的年龄已经有4个年头了。小林妈妈小时候家里穷没有什么玩具玩,所以她不想让自己的孩子的童年也无趣。所以当小林提出要拿手机看搞笑视频的时候她并没有拒绝,看搞笑视频开心一下是好事。可是小林每天需要看手机的时间太长了,不给玩就不做作业,发脾气。前天去检查,医生说:“孩子的脊椎已经中度变形了,再不控制一下,几个月后可能就要带辅助器在脖子上了~” 事例分析:

小林妈妈是典型的妥协型妈妈,可是一味地妥协并不能让孩子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无规矩不成方圆,家长可以做一回戏精。演一场戏,让孩子心疼父母,愿意听父母的话,这个时候需要做的就是“约法三章”。 为什么要约法三章呢:

当孩子心疼父母的时候,愿意听父母的话;约法三章让孩子参与到制度的制定中,提高参与感,自己制定的要违反的时候也少了很多借口。 注意四点:

1. 视情节轻重“定规矩”

如果孩子之前每天是要玩手机一个小时的,定规矩为每天30分钟,而且是明确每天那个时间段能玩,最好是等吃饭的时间。时间一到立刻收。 2. 明确奖罚

在奖罚栏可以让孩子畅所欲言,尽量满足他的想法;让奖品激励他努力改正自己的行为习惯。 3. 实物化

把约定的内容打印出来贴在日历旁边,也可以专门给制约做一个专属日历,每天在上面打钩或者打叉,每周或者每两周清点一次表现。 寄语:

任何时候,我们的家庭教育要想取得真正的成就,都必须建立在无条件的爱孩子、尊重孩子和信任孩子的基础上。

否则,无论我们的教育方法或教育内容是多么的正确,对孩子的未来是多么的有价值,都难以最后实现我们教育的期望,对我们的孩子成长构成真正的意义。

第五篇:人民时评:放下手机,给孩子最好的陪伴(申论写作)

人民时评:放下手机,给孩子最好的陪伴(申论写作推荐阅读)

6月1日公务员考试申论时评阅读推荐: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放下手机,给孩子最好的陪伴”的评论文章,阅读本文对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能力培养和申论热点把握有一定的帮助。

放下手机,给孩子最好的陪伴

“放下手机,让我们在一起!”“六一”前夕,北京东城区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发起这样一个项目:每天回家,记录家长放下手机陪伴孩子的时长。这份记录让很多家长汗颜,与孩子在一起的欢乐时光,竟在不知不觉之间被手机挤占去了那么多。

前不久,青少年教育学家“知心姐姐”卢勤,讲了这样一个例子。在“给联合国秘书长写封信”的少年写作比赛上,不少中国孩子表达了这样的内容:我妈妈是“手机控”,回家不理我,就抱着手机看,我妈妈变成手机妈妈了,希望联合国帮着想想办法,把妈妈还给我!

从“时间争夺战”到“母亲争夺战”,或许是时候放下手机,听听孩子们的心声了。

的确,手机可以随时拿起,孩子却不能随意放下。父母的陪伴,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家长陪伴孩子的有效时间,及格线应为每周21.2小时。但这样的陪伴,并非简单的“在一起”,更非自顾自玩手机。有人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在你旁边,你却在看手机。如果心不在、情不在、注意力不在,真不知说是你陪着孩子成长,还是孩子陪着你看手机。

算起来,中国家长对孩子的付出不可谓不大,从补习班到学区房,从中考到高考,丝毫不敢松懈。然而,付出并不意味着陪伴。陪伴,是触碰孩子的心灵、引领孩子的脚步,是郑重的心态、尊重的姿态,是情感的交流、情绪的分担„„这样的陪伴,让我们跟孩子一起度过的时间,变成了有价值的时间,而不是在消磨时间、打发时间。更重要的是,忙着看手机,你可能错过了孩子的开怀、忽略了孩子的难过,缺席了孩子在点滴中的成长。当目送孩子离开背影的那一刻,你才会发现,这些都是如此珍贵。

陪伴是最有效的教育。波士顿医疗中心的行为儿科专家提醒家长,一边刷手机一边陪孩子的行为,很可能让孩子对正常的交流等失去耐心。发展心理学认为,父母的陪伴能够让孩子更好地与人建立亲密关系。这正是因为,有效陪伴能减少孤独感、增加安全感,从而形成稳定、积极的心态,更勇敢也更从容地面对他人、面对人生、面对世界。

毋庸置疑,手机的普及是科技的进步,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改造甚至重塑了生活与社会。然而,当手机越来越多地进入我们的生活场景,也不能不对其带来的问题加以更认真的审视。或许,技术的进步总会带来焦虑,尼采曾对“短暂之物”报纸的出现怒不可遏。后来,“热闹”的电视取代了“冷静”的报纸;今天,“孤独”的网络又取代了“群聚”的电视。然而,恰如人工智能终究迈不过产生情感这一步,技术的更新迭代可以改变我们的相处方式,情感的交互却从来不是技术可以替代的。

在一组照片中,摄影师把各种场景中的手机都去掉了,原本熟悉的生活,立即变得有些荒诞。聚会中的家庭、相互依偎的情侣、一张桌边的同事„„每个人都把目光投注到眼前的一小片空茫,孤独地活在自己的世界。再设想一下,把花在手机上的时间都去掉,我们的生活将会出现多大的空闲?“六一”之际,让我们放下手机,听孩子说说话,一起闻一闻花香、看一看蓝天,给身边的人最好的陪伴。

以上就是这篇时评的完整内容,华公公考希望这篇时评对考生把握申论热点问题,提升申论写作的语言表达能有所帮助。

上一篇:我的天朝上国之梦下一篇:我国的立法体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