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业务操作规则

2022-07-01

第一篇:公司业务操作规则

典当公司典当业务规则

根据《典当管理办法(商务部、公安部[2005]第8号令),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业务规则。

第一章 业务范围

一、本典当行经营下列业务:

1、动产质押典当;

2、房地产(外省、自治区、直辖市房地产或者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在建工程除外)抵押典当;

3、财产权利质押典当;

4、限额内绝当物品的变卖;

5、鉴定评估及咨询服务;

6、商务部依法批准的其他典当业务。

二、本典当行不能经营下列业务

1、非绝当物品的销售及旧物收购、寄售;

2、动产抵押业务;

3、集资、吸收存款或变相吸收存款;

4、发放信用贷款;

5、未经商务部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典当行不得有下列行为:

1、从商业银行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借款;

2、与其他典当行拆借或者变相拆借资金;

- 1(5)国家机关公文、印章及其管理的财物;

(6)国家机关核发的除物权证书以外的证照及有效身份证件;

(7)当户没有所有权或者未能依法取得处分权的财产; (8)法律、法规及国家有关规定禁止流通的自然资源或其他财产。

2、查验当物权属

(1)当户合法拥有所有权或处分权的才能收当; (2)共有财产的典当必须共有人一起办理;

(3)查验当物是否合法,防止收当赃物。发现有赃物嫌疑的,发现当户可疑或是公安机关通报协查人员的,应立即向公安要关报告。

七、当物为房地产的,应当和当户依法到有关部门先行办理抵押登记,再办理抵押典当手续。

当物为机动车的,应当到车辆管理部门办理质押登记手续,再办理质押典当手续。

其他典当业务,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登记的,应当依法办理登记手续。

八、在查验当户、当物符合以上规定的前提下,对当物进行鉴定评估。当物的估价金额及当金数额应当由双方协商确定。

房地产的当金数额协商不能达成一致的,双方可以委托有资质的房地产价格估计机构进行评估,估价金额可以作为确定当金数额的参考。

- 3致当物损毁的,典当行不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章 当期及续当、赎当

十三、典当期限双方约定,但最长不超过六个月。典当期内或典当期届满后5日内,经双方同意可以续当。当户需持原当票及第二章第四条办理典当所需证件重新办理续当手续。

十四、续当一次的期限最长为六个月。续当期自典当期限或前一次续当期限届满起计算。续当时,当户应当结清前期利息和当期费用,另换当票。

十五、典当行凭旧当票收取客户利息,凭新当票收取综合服务费。续当期利率以初当期利率为基础可以上浮,上浮幅度不超过国家有关规定。

十六、典当期内或典当期限届满后5日内,当户持当票及第二章第四条办理典当所需证件,结清当金本息和综合费用后办理续当。

十七、提前赎当的,利息不足5日的按5日计收,超过5日按日计收。超过内当期5日内赎当的为延期赎当,延期每日最高加收典当金额0.5%的服务费。

第五章 典当利率、费率

十八、典当当金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银行机

- 5或折价处理,损溢自负;

3、对国家限制流通的绝当物,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报有关管理部门批准后处理或交售指定单位;

4、典当行在营业场所以外设立绝当物品销售点应当报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备案,并自觉接受当地商务主管部门监督检查;

5、典当行处分绝当物品中的上市公司股份应当取得当户的同意和配合,典当行不得自行变卖、折价处理或者委托拍卖行公开拍卖。

第七章 资产比例管理

二十三、典当行自初始营业起至第一次向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及所在地商务主管部门报送财务会计报告的时期内从商业银行贷款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其注册资本。典当行第一次向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及所在地商务主管部门报送财务会计报告之后从商业银行贷款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上一向主管部门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中的所有者权益。典当行不得从本市(地、州)以外的商业银行贷款。典当行分支机构不得从商业银行贷款。

二十四、典当行对同一法人或者自然人的典当余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25%。

二十五、典当行对其股东的典当余额不得超过该股东入股金额,且典当条件不得优于普通当户。

- 78 -

第二篇:上市公司税务风险内控管理业务规则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制定依据】为了规范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及其涉税服务人员从事上市公司税务风险内控管理业务的执业行为,明确上市公司税务风险内控管理业务执业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和《涉税专业服务监管办法(试行)》、《涉税专业服务业务规范基本准则》、《税收策划业务准则》等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和业务规范的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适用范围】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及其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律师承接上市公司税务风险内控管理业务适用本规则。承接其他企业、单位税务风险内控管理业务参照适用。

第三条 【概念定义】本准则所称上市公司税务风险内控管理业务是指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接受委托,从事建立、完善上市公司税务风险内控管理制度的业务。其他涉税内控管理、咨询、评估等业务适用其他业务规则。

第四条【信息填报】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在纳税申报代理完成后应当向税务机关征管系统中涉税专业服务管理信息库填报《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实名信息采集表》、《从事涉税服务人员实名信息采集表》、《涉税专业服务协议信息采集表》、《涉税专业服务专项报告采集表》、《涉税专业服务机构报告表》等资料。 第五条【信任保护】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在执行业务时,应确立信任保护规则,对自身的合法执业权益加以保护。如委托人作出违反法律法规及其规定行为,提供不真实、不完整资料信息行为,不按业务结果进行申报事项行为,或存在其他限制业务实施的行为,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及其从事涉税服务人员有权终止业务,并就已经完成事项进行免责性声明,由委托人自行承担相应后果。

第二章 业务承接

第六条【承接规则】涉税专业服务机构承接上市公司税务风险内控管理服务业务,应当按照《涉税专业服务程序准则》的规定执行。

第七条【沟通调查】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及其专业服务人员应当与委托方进行沟通,确保其已经清楚理解上市公司税务风险内控管理业务执业程序和业务约定条款,并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评估,决定是否接受委托:

(一)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

(二)上市公司内部税收环境、内控管理建立情况以及公司外部环境;

(三) 本涉税专业服务机构是否具有相应的专业服务能力;

(四) 本涉税专业服务机构是否可以承担相应的风险;

(五) 其他相关因素。

第八条 【签订协议】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决定承接上市公司税务风险内控管理服务业务的,应根据《涉税专业服务程序准则》的规定,与委托方书面签订业务委托协议。 第九条 【协议条款】上市公司税务风险内控管理服务业务委托协议应当对下列事项进行约定,包含但不限于:

(一)委托事项;

(二)具体服务内容;

(三)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四)委托服务费用的约定;

(五)保密条款;

(六)协议变更与违约责任;

(七)法律适用的争议解决;

(八)其他约定事项。

第十条 【风险控制】 涉税服务人员发现委托人提供的数据及信息严重偏离业务委托协议内容,对服务内容形成有重大影响时,专业服务人员应与委托人讨论修改业务委托协议的相关内容,如不能达成共识,则协商终止项目。

第三章 业务计划

第十一条【遵循规则】涉税专业服务机构承接业务后,应当按照《业务计划规则》的规定,合理制定工作计划,以有效执行上市公司税务风险内控管理业务。

第十二条 【胜任人员】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应当指派胜任上市公司税务风险内控管理业务的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具体承办。

第十三条 【了解情况】在制定工作计划前,项目负责人应当了解以下事项:

(一)委托目的及范围;

(二)委托人的基本概况、经营状况、行业涉税特点、执行会计政策和相关税收政策情况等;

(三)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包括委托人的财务风险、纳税风险、管理风险以及政策风险等;

(四)合理估计完成工作需要的时间;

(五)其他事项。

第十四条 【计划内容】上市公司税务风险内控管理业务工作计划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委托人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委托人所属行业及行业涉税特点、基本业务情况、内控管理建议及执行情况、执行的会计管理等;

(二)业务小组成员。在确定业务小组成员,特别是确定项目负责人时,应充分考虑其从业经验、专业素质等方面;

(三)建立税务风险内控管理工作进度及完成时间。项目负责人应对工作的进度及完成时间做出规划,明确各阶段的执行人及执行日期,资料的交接方式、时间、及预计服务完成时间等;

(四)其他相关内容。

第四章 业务实施

第一节 建立内控管理要求及实施程序

第十五条 【基本要求】 涉税服务人员建立税务风险内控管理时,应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内部和外部相关信息,了解公司内部环境,查找及评估公司经营活动及业务流程中的税务风险,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合理设计税务管理、信息沟通的流程及风险控制、监督以及改进方法。

第十六条 【内部信息采集】 充分收集、了解公司内部的各项管理管理、业务流程、组织架构、会计管理的选择和运用、纳税申报资料、财务信息、税务检查情况等资料。

第十七条 【外部信息采集】 充分收集、了解公司近年来的公告等披露信息、所属行业经营状况及特点、外部监督评价情况、法律环境、监管环境等资料。

第十八条 【整理分析】 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按照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管理的内容进行分类,制作工作底稿。

第十九条 【分析评估】通过现场核查、座谈或其他多种方式,对现有的与税收相关的内部控制管理进行实质性测试,通过数据比对以及测试指标情况,复查涉税异常事项,识别纳税风险点,对公司现有税务风险内控管理管理及情况进行评价。

第二十条 【建立控制模型】 根据公司的基本情况、业务流程、组织架构以及纳税风险点建立税务风险内控管理架构,梳理内控管理应包括的内容。

第二十一条 【信息化系统】 根据双方合同约定,提供税务风险控制信息系统的业务需求,通过信息化系统管控税务风险。

第二十二条 【具体内容】 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管理主要包括:税务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岗位和职责;日常业务税务管理;参与公司战略规划和重大经营决策管理;信息与沟通管理;监督和改进管理等。

第一节 税务风险管理组织机构

第二十三条 【机构设置内容】 综合考虑委托方管理架构、生产经营特点和内部税务风险管理的要求设立税务管理机构和岗位,明确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第二十四条 【资料收集重点】 信息资料的采集主要包括:董事会及管理层的决策文件、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图、岗(职)位说明书和权限指引等内部管理管理或相关文件。

第二十五条 【税务机构职责】 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确定税务管理机构职责,重点包含以下内容:

1.制订和完善公司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和其他涉税规章制度; 2.参与公司战略规划和重大经营决策的税务影响分析,提供税务风险管理建议;

3.组织实施公司税务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日常税务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

4.指导和监督有关职能部门、各业务单位以及全资、控股公司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工作;

5.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和沟通机制;

6.组织税务培训,并向本公司其他部门提供税务咨询; 7.承担或协助相关职能部门开展纳税申报、税款缴纳、账簿凭证和其他涉税资料的准备和保管工作;

8.其他税务风险管理职责。

第二十六条 【岗位设置要点】 岗位设置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1.岗位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胜任能力;

2.建立税务事项审批岗位,制定相应的审批流程;

3.建立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确保税务管理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税务管理的不相容职责包括:税务规划的起草与审批;税务资料的准备与审查;纳税申报表的填报与审批;税款缴纳划拨凭证的填报与审批;发票购买、保管与财务印章保管;税务风险事项的处置与事后检查;其他应分离的税务管理职责;

4、岗位设置应科学、适当,以简捷、高效为原则。

第二节 日常业务税务管理制度

第二十七条 【日常业务税务管理内容】 分析整理收集的资料,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上市公司监管要求,构建日常业务税务管理流程及控制制度。主要包括税务登记管理、涉税资格及资质申请或备案管理、发票管理、税收优惠管理、税款核算申报与缴纳管理、税务档案管理制度。

第二十八条 【税务登记事项管理制度】 税务登记事项管理制度主要规范以下事项:

1.设立分支机构税务登记;

2.公司登记内容变更、发生解散、撤销或其他情形的税务登记; 3.税务登记证件及代扣代缴或代收代缴税款凭证的管理; 4.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的管理; 5.其他税务登记方面内容。 第二十九条 【涉税资格、资质申请或备案管理制度】 涉税资格、资质申请或备案管理制度主要规范以下事项:

1.增值税资格申请、办理管理制度; 2.出口退(免)申请备案管理制度; 3.其他资格、资质申请或备案管理制度。

第三十条 【发票管理制度】发票管理制度主要规范以下事项: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和当地税务机关的相关规定以及公司的具体情况制定发票的购买、领用、开具、保管流程;

2.根据岗位职责分离的原则,设置发票管理相关岗位。 第三十一条 【税收优惠管理制度】税收优惠管理制度主要规范以下事项:

1.明确专人负责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制定税收优惠方案; 2.税收优惠方案审批权限及流程。 3.税收优惠方案实施过程的管理控制。

第三十二条 【税款核算申报与缴纳制度】 税款核算申报与缴纳涉税资格、资质申请或备案管理制度主要规范以下事项:

1.制定各项涉税会计事务的处理流程,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 2.分析采购、生产、销售、工资方法、费用报销、资产处理、利润分配等环节存在(或潜在)的纳税风险点,制定控制制度;

3.制定各类资产损失(坏帐损失、投资损失、存货跌价损失、固定资产处理损失)的收集、核销、审批程序;

4.制定税金的计提和缴纳应履行的审批程序; 5.完善纳税申报表编制、复核和审批以及税款缴纳的程序。 第三十三条 【税务档案管理制度】 税务档案管理制度主要规范以下事项:建立涉税档案制度,保管好各类涉税资料、凭证,并按相关规定进行报备。

第三十四条 【日常业务税务管理制度要点】 建立日常业务税务风险内控制度,重点关注:

1.内控制度的设计应当涵盖公司日常业务的决策、审批、执行、结果的各个税务风险点,明确各部门、环节的协作机制;

2.合理权衡成本和效益的关系,制度的设计应讲求控制效率和效果;

3.内控制度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经营业务的调整和创新、管理要求的提高而改进和完善。

4.内控制度应与公司信息管理系统匹配。

第三节 重大经营事项税务管理

第三十五条 【基本内容】 制定税务风险管理机构参与公司战略规划、重大经营决策、重大经营活动(以下简称重大经营事项)制度,赋予税务风险管理机构参与前述重大事项相关权限、制度相关程序跟踪和监控重大事项决策中的相关税务风险的。

公司战略规划包括全局性组织结构规划、产品和市场战略规划、竞争和发展战略规划等。

公司重大经营决策包括重大对外投资、重大并购或重组、经营模式的改变以及重要合同或协议的签订等。 公司重要经营活动包括关联交易价格的制定、跨国经营业务的策略制定和执行等。

第三十六条 【资料收集】税务风险管理机构在参与重大事项过程中应当收集以下资料及信息:

1.公司管理机构的设置情况;

2.董事会、监事会等企业治理层以及管理层的税收遵从意识和对待税务风险的态度;

3.公司重大事项研究决策制度;

4.经济形势、产业政策、市场竞争及行业惯例可能产生的重大涉税事项;

5.根据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要求,公司重大事项披露情况; 6.其他有关资料

第三十七条 【制定要点】税务风险管理机构参与重大经营事项的制度要点主要包括:

1.明确税务风险管理机构参与的重大事项范围、权限与流程; 2.重大事项涉税方案的研究、拟定等权利及责任; 3.重大事项涉税方案的审批及执行流程; 4.负责重大事项实施过程的涉税风险控制。

第四节 信息与沟通

第三十八条 【基本要求】 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税务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税务信息在公司内部顺畅沟通、及时反馈,以确保涉税问题及时发现并采取应对措施。 第三十九条 【制定要点】 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机制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内部控制信息在公司内部各管理级次、责任单位、业务环节之间传递的程序及责任。

2.公司涉税信息与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客户、供应商、中介机构和监管部门等有关方面之间沟通和反馈的责任人、流程、渠道。

3.重要涉税信息的处理流程及信息披露流程; 4.涉税信息与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之间的协调机制。

第五节 监督和改进

第四十条 【监督和改进制度内容】 制定监督和改进制度,明确内部监督机构的职责权限以及风险管理改进的控制程序。监督和改进制度包括:税务自查、税务风险评估、税务风险管理评价、绩效评价制度等。

第四十一条 【监督和改进制度制定要点】 监督和改进制度的建立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明确应委托中介机构或者内部税务机构定期进行税务自查及税务风险评估,并形成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2.对内部监督的方式、范围、程序和频率进行确定,并可根据经营业务调整、经营环境变化、业务发展状况、实际风险水平进行调整。

3.制定税务风险管理评价结果的审批、报告、改正流程,建立绩效评价制度。

第四章 报告及说明

第四十二条 【质量控制】涉税专业服务机构为保证上市公司税务风险内控制度业务质量,应当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程序,建立分级复核制度。

第四十三条 【遵循规则】 完成约定服务业务事项后,需要出具报告的由项目负责人按照《涉税专业服务程序准则》的要求,编制上市公司税务风险内控制度业务报告。

第四十四条【报告内容】 涉税服务业务报告应包含:

(一)报告背景及目的

专业服务人员承接本次业务的具体背景和委托人所要达到的具体目的。

(二)责任说明

(1)资料责任:详细列明委托人所提供的具体资料,并应注明专业服务人员将根据委托人所提供的资料发表结论分析。

(2)报告使用及局限性:告知委托人应注意的报告使用方式、以及出具报告的目的和责任。

(3)报告的更新:列明本次委托所执行的工作程序并应根据委托范围注明在报告出具后税收法律、法规出现变化更新报告的责任与义务。

(三)执行程序:应列明本项目过程中具体的所操作的执行程序过程等。

(四)对委托业务的理解、业务分析及结论、相关建议等内容。 专业服务人员应列明对委托事项的理解以及围绕实现委托目标,税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条件,并提出明确的结论及建议

第四十五条 【报告确认】对上市公司税务风险内控管理业务报告应当取得纳税人或委托方的确认。

第四十六条 【保密要求】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及其从事代理办税人员应对国家秘密、委托方的商业秘密、不宜公开的情况及个人隐私予以保密。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七条 【解释权限】本规则由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负责解释

第四十八条 【执行日期】本规则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1:

上市公司税务风险内控管理业务委托协议(参考文本)

编号:

甲方(委托方): 税务登记号:

乙方(受托方): 税务师事务所执业证编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涉税专业服务业务规范基本准则》、《税收策划业务准则》、《上市公司税务风险内控管理业务规则》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就“XXXXXXXXXX事项”涉税事宜,经协商一致,订立本服务协议。

一、服务范围 (一)事项背景 (二)委托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委托服务内容、服务成果(体现方式、提交时间、提交方式)等

二、双方的责任及义务

(一) 甲方的责任及义务

1.甲方对乙方开展专项服务工作应给予充分的合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并按乙方的要求,提供相关协议、账册、凭证、报表以及其他需要查看的各种文件资料。

2.甲方应对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保证会计报表及账册、凭证充分披露有关信息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承担全部责任。

3.甲方应按照约定的条件,及时、足额的支付服务费。

(二)乙方的责任及义务

1.乙方接受委托后,应及时委派专业人员为甲方提供约定的服务。

2.按照国家有关税收法规的要求,对甲方提供的相关资料信息,实施必要的程序以确保工作结果与项目目标保持一致。

3.乙方对在执行业务过程中知悉的甲方信息负有保密责任,保密协议详见附件。除法律另有规定者外,未经甲方同意,乙方不得将甲方提供的资料及信息对外泄漏。

三、服务费用及支付方式

(一)按照甲乙双方约定,完成本次“XXXXXXX委托事项”专项报告费用为人民币(大写)XXXXXX万元整(¥XXXXXXXXXX元)。

(二)上述费用自本约定书签订之日后甲方应分二期支付乙方,即:

(1)甲方应予本约定书签订之日起5日内,支付乙方组织调查、分析资料所需咨询费用XXXXXXXXXXX元整;

(2)甲方应于乙方《税务风险内控管理咨询报告》提交后5日内,支付乙方咨询费用XXXXXXXXXX元整;

(三)发生的与本次委托事项有关的其他费用(包括差旅、食宿费等),由甲方据实承担。

四、违约责任

(一)如乙方未按期提供本协议项下服务,则甲方有权要求乙方在合理期限内改正。乙方未按期改正的,甲方有权拒绝支付相应费用,并扣除本协议项下费用的5%作为违约金;如乙方发生三次以上(含本数)上述未按期改正的违约行为的,甲方有权解除本合同,乙方应在收到甲方书面解除通知之日起5日内将甲方已付款项退还。

(二)由于甲方责任导致乙方未能按期完成本协议规定,给甲方造成损失的,应由甲方承担全部责任。

(三)如因乙方原因造成甲方的经济损失,乙方应给予赔偿。

五、其他事项

(一)协议书签定后,双方应积极按约履行,不得无故终止。如有法定情形或特殊原因确需终止的,提出终止的一方应及时通知另一方,并给对方以必要的准备时间。

(二)协议书履行中如有争议,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向本协议签订地( )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三)本协议书未尽事宜,经双方协商同意后,可另行签订补充协议。

本协议书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

(盖章) 法人代表(授权人)签字:签字:

地址: 20XX年XX月XX日 20XX

: (盖章) 法人代表(授权人)

年 XX月XX日 乙方 地址: 附件2:

税务风险内控管理业务报告(参考文本)

报告号: 备案号:

致:XXXXX有限公司

我们接受委托,对XXXXXXXXXXXX公司(以下简称“贵公司”)将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提供税务风险内控管理咨询。

在咨询过程中,我们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国税发[2009]60号)》、《中国人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等税收法律、法规文件的规定,对贵公司提供的合同(协议)、凭证、账册、会计报告等有关会计及税务资料实施我们认为必要的程序,形成了适用于贵公司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

本咨询意见书仅提供给贵公司管理层内部参考使用,并不为其他任何目的。未经我们事先书面同意之前,贵公司不得在向公众或任何第三方披露的任何文件中使用或引述本意见书。在编写任何引述我们或本意见书内容的文件时,贵公司应事先征得我们对于相关被引用内容的同意,我们保留拒绝的权利。

XXXXXX涉税专业服务机构 20XX年XX月XX日

XXXXXXXXXXXXXXXXXXXXXX公司

税务风险内控管理业务报告说明(参考文本)

一、报告背景及目的

二、责任说明

(一)资料责任

本报告所依赖的数据、信息等相关资料全部由贵公司提供。保证相关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全面性是贵公司的责任。本次“XXXXXXXXX”X项目贵公司所提供的财税资料具体包括:

1. 2. 3. 4. …… …… ……

(二)报告使用及局限性

本报告仅供贵公司内部参考和使用。在任何情况下,未经我们的书面同意,请勿将本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在其他场合使用、或以任何方式复制、提供给第三方使用。

我们的服务不同于审计(鉴证)服务,不对报告中所含的信息发表审计(鉴证)意见。

我们的服务仅是对贵公司税务风险方面拟定内部控制制度,并不构成全面的税务复核或纳税审查。因此,对于本报告未涉及到的税务风险和其它经营管理风险,以及这些风险所带来的影响,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

(三)报告的更新

本报告的专业意见,是我们对现行的中国税收法律法规及税务实务的理解和贵公司提供的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而形成的。如果这些基础以后发生变化,有可能影响我们的专业意见。在我们正式向贵公司递交本报告之后,因以上基础的变更导致影响本报告专业意见,我们不负主动更新和修正的责任。

在此,我们建议贵公司能够定期与我们联系,以征询以上基础的变更是否影响到本报告专业意见。

三、执行程序 1. 2. 3. 4. …… …… ……

四、对本次涉税业务的理解

五、本次涉税服务业务分析

六、我们的建议 附件:贵公司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

第三篇: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管理规则(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推进和规范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开展,保护客户合法权益,根据《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中国期货业协会章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期货公司及其依法设立的专门从事资产管理业务的子公司(以下简称子公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非公开募集资金或者接受财产委托设立资产管理计划并担任资产管理人,根据资产管理合同的约定,为资产委托人的利益进行投资活动,适用本规则。

第三条

期货公司及子公司从事资产管理业务包括为单一客户办理资产管理业务和为特定多个客户办理资产管理业务。

第四条

从事资产管理业务,应当遵循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原则,维护正常市场秩序,恪守职责,履行谨慎勤勉的义务,保护资产委托人的合法权益。

资产委托人应当独立承担投资风险,确保投资资金来源合法,不得非法汇集他人资金。

第五条

中国期货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依据法律、行政法规、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和协会的自律规则,对期货公司及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进行自律管理。

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设立的资产管理计划应当通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系统进行备案。

第六条

协会对期货公司及子公司的自律管理接受中国证监会的指导和监督,并与相关监管机构和自律组织建立监管协作和信息共享机制。

第二章 登记备案

第七条

期货公司或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应当向协会履行登记手续。

第八条

期货公司申请登记期货资产管理业务,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申请登记时期货公司净资本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

(二)申请日前6个月的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持续符合监管要求;

(三)最近一次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评级不低于C类C级;

(四)近1年期货公司未因违法违规经营受到行政、刑事处罚、被采取监管措施或自律处分措施,且不存在因涉嫌违法违规经营正在被有权机关调查的情形;

(五)取得期货或证券、基金等从业资格的业务人员不得少于5人,高级管理人员具备相应的任职条件;前述高级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最近3年无不良诚信记录,未受到行政、刑事处罚、被采取监管措施或自律处分措施,且不存在因涉嫌违法违规正在被有权机关调查的情形;

(六)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具有从事资产管理业务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和运营能力;

(七)有良好的内部治理结构、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

(八)中国证监会或协会根据审慎原则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 期货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应当向协会提交以下登记材料:

(一)资产管理业务登记申报表;

(二)期货公司股东会或者董事会同意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决议(按照公司章程规定出具);

(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经营期货业务许可证》复印件;

(四)期货公司最近6个月《风险监管指标汇总表(SR-1表)》;

(五)期货公司最近1年的合规经营情况说明;

(六)拟从事资产管理业务的高级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名单、简历、相关任职资格和从业资格证明,以及公司出具的诚信合规证明材料;

(七)有关经营场地和设施的情况说明;

(八)中国证监会或协会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条

符合第八条规定的期货公司可以设立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期货公司进行登记时,除应提交第九条第

(一)项、第

(三)至第

(八)项规定的材料外,还应提交期货公司股东会或者董事会同意设立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决议(按照公司章程规定出具)。

第十一条

期货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应当于工商登记完成后5个工作日内向协会提交以下登记材料:

(一)自律承诺书;

(二)资产管理子公司信息登记表;

(三)公司章程;

(四)《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五)协会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二条

期货公司与其专门从事资产管理业务的子公司不得同时经营资产管理业务。

第十三条

协会对期货公司及子公司登记材料的完备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查。

登记材料不完备或不符合规定的,协会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期货公司或资产管理子公司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登记材料完备并符合规定的,协会自受理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登记(补正时间不计算在内)。

期货公司不符合第八条规定的条件,或者登记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协会不予登记。

第十四条

期货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分管资产管理业务的高级管理人员、合规负责人、投资经理等工作人员应当报协会备案。

期货公司设立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子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合规负责人、投资经理等工作人员,应当报协会备案。

子公司从事资产管理业务活动的工作人员参照适用期货从业人员管理的有关规定。

上述人员发生变更的,期货公司或子公司应当于变更发生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协会备案。

第十五条

期货公司或子公司设立资产管理计划应当至少指定一名投资经理。投资经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已取得期货或证券、基金等从业资格;

(二)具有3年以上期货从业或其他资产管理业务相关经验;

(三)具有良好的诚信记录及职业操守,且最近3年没有受到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和自律处分;

(四)协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章 业务规范

第十六条

期货公司或子公司应当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 募集资金,设立资产管理计划,办理计划份额的销售和登记事宜;

(二) 办理资产管理计划备案手续;

(三) 对所管理的不同资产管理计划财产分别管理、分别记账,进行投资;

(四) 按照资产管理合同的约定确定资产管理计划收益分配方案,及时向客户分配收益;

(五) 按照资产管理合同约定向客户提供资产管理计划有关信息;

(六) 以资产管理人名义,代表资产委托人利益行使诉讼权利或者实施其他法律行为;

(七) 中国证监会或协会规定以及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七条

期货公司或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应当设立资产管理计划,签订资产管理合同,明确相关各方权利义务。

第十八条

资产管理合同应当包括但不限于资产管理计划基本情况、当事人权利义务、募集销售、风险级别及适用人群、投资范围及投资策略、投资经理、收益分配、承担的费用、信息披露内容和方式、计划份额认购赎回或者转让的程序和方式、估值和会计核算、风险揭示、合同变更或终止的事由及程序等内容。

期货公司或子公司使用的客户承诺书、风险揭示书、资产管理合同文本应当包括协会制定的合同必备条款。

第十九条

资产管理计划的资产委托人应当为合格投资者,单只资产管理计划的投资者人数不得超过200人。

合格投资者应当符合《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依法设立并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资产管理计划视为单一合格投资者。

第二十条

期货公司或子公司和资产管理计划销售机构在推介、销售资产管理计划时,应当向客户充分披露资产

管理计划的交易结构、杠杆水平、资金投向、费用安排、收益分配、投资风险、利益冲突情况以及可能影响客户合法权益的其他重要信息,不得明示或暗示刚性兑付。

第二十一条

期货公司或子公司应当根据资产管理计划的特点在资产管理合同中约定相应的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以及其他合理费用费率,也可以约定提取适当的业绩报酬。

第二十二条

期货公司或子公司应当按照资产管理合同约定进行投资运作。投资范围包括:

(一)期货、期权及其他金融衍生产品;

(二)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集合资产管理计划、 央行票据、短期融资券、资产支持证券等;

(三)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投资品种。

第二十三条

期货公司或子公司的资产管理计划资产与其自有资产、不同资产管理计划的资产,应当相互独立,单独设置账户、独立核算、分账管理。

第二十四条

期货公司或子公司应当按照规定为资产管理计划开立专门用于投资管理的证券账户、期货账户和资金账户等相关账户,以办理相关业务的登记、结算事宜。

第二十五条

期货公司或子公司应当将资产管理计划财产交由具有基金托管业务资格或私募基金综合托管业务资格的机构进行托管。

为单一客户办理资产管理业务,资产管理合同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但应在资产管理合同中明确保障资产管理计划财产安全的制度措施和纠纷解决机制。

期货公司或子公司应当提示托管机构可以通过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公司(以下简称监控中心)投资者查询服务系统查询资产管理计划的期货交易结算结果。

第二十六条

期货公司或子公司应当确保每只资产管理计划与所投资产相对应,资金来源与项目投资相对应,确保投资资产逐项清晰明确,并定期向客户充分披露投资组合情况。

第二十七条

聘用第三方机构为资产管理计划提供投资策略、资产配置、研究咨询和投资建议等专业服务的,期货公司或子公司应当建立第三方机构管理制度,对第三方机构的资质条件、专业服务能力和风险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尽职调查,以书面形式明确第三方机构的权利义务。

期货公司或子公司应当对第三方机构提供的专业服务行为进行合规监控和风险监测,发现第三方机构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向中国证监会相关派出机构和协会报告。

第二十八条

期货公司或子公司应当根据资产管理计划的估值和流动性等因素,审慎确定申购赎回开放期。资产管理合同应当对客户参与、退出资产管理计划的时间、次数、

程序及其限制等事项作出明确约定。开放后,持有资产管理计划份额的合格投资者合计不得超过200人。

第二十九条

客户可以按照规定通过证券期货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证券公司柜台市场以及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交易场所或协议转让等方式,向合格投资者转让其持有的资产管理计划份额。转让后,持有资产管理计划份额的合格投资者合计不得超过200人。

第三十条

期货公司或子公司应当按照资产管理合同约定,如实向客户披露资产管理计划投资、资产负债、投资收益分配、资产管理计划承担的费用和业绩报酬、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情况以及可能影响客户合法权益的其他重大信息,不得隐瞒或者提供虚假信息。

期货公司或子公司应当保证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确保客户可以按照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时间和方式查阅或者复制披露的信息。

第四章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第三十一条

期货公司或子公司应当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合理性以及成本效益原则,建立和实施内部控

- 10

第三十六条

期货公司或子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客户适当性制度,对客户和资产管理计划进行分级分类,根据客户的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销售适当的资产管理计划,提供适当的资产管理服务。销售适当性最终责任由期货公司或子公司和销售机构在销售合同中约定。

第三十七条

期货公司或子公司应当建立健全投资决策管理体系,加强对交易执行环节的控制,保证其管理的不同投资组合在投资研究、投资决策、交易执行等各环节得到公平对待。

期货公司或子公司应当建立有效的异常交易日常监控与报告制度,对同一投资组合的同向与反向交易、不同投资组合的同向与反向交易(包括交易时间、交易价格、交易数量、交易理由等)进行监控,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向中国证监会相关派出机构和协会报告。

第三十八条

期货公司或子公司将其管理的委托财产投资于本公司及与本公司有关联关系的公司发行的证券或承销期内承销的证券,或者从事其他可能存在利益冲突的重大关联交易的,应当遵循客户利益优先原则。

第三十九条

期货公司或子公司的关联方自有资金参与其设立的单只资产管理计划的份额合计超过该资产管理计划总份额50%的,期货公司或子公司应当对上述资产账户进行监控。

- 12

第四十二条 期货公司或子公司应当建立健全资产管理业务人员管理制度,加强合规培训和职业操守培训,规范员工行为,强化内部监督制约。

资产管理业务人员应当诚实守信,勤勉尽责,恪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遇到自身利益或相关方利益与客户利益发生冲突或可能发生冲突时,应当遵循客户利益优先原则。

第四十三条 期货公司或子公司应当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和问责机制,防止片面追求项目数量及管理规模而忽视风险的短期激励行为。对于资产管理计划运作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规或玩忽职守行为,期货公司或子公司应当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员和相关高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及时向中国证监会相关派出机构和协会报告。

第四十四条 期货公司或子公司应当建立健全资产管理业务日常风险监测、监控机制,对资产管理账户日常交易情况进行风险识别、监测,严格执行风险控制措施,出现重大风险事件的,应及时向中国证监会相关派出机构和协会报告。

第四十五条 期货公司或子公司应当为资产管理计划建立独立完整的账户、核算、报告、审计和档案管理制度,实现资产管理计划设立、销售、运作、终止全过程的重要信息留痕,妥善保存备查。

- 14

期货公司或子公司应当在每年结束之日起4个月内,编制资产管理业务年度报告,向协会报告资产管理计划运行信息、风险信息、违规信息等。

第五十条 发生对资产管理计划有重大影响事件的,期货公司或子公司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向协会报告。

第五十一条 协会对期货公司或子公司从事资产管理业务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现场和非现场自律检查,期货公司或子公司应当予以配合。

第五十二条 期货公司或子公司违反本规则及其他法律法规或自律规则的,协会要求限期整改,并视情节轻重对其采取书面警示、约见高管谈话、训诫、公开谴责、暂停业务、撤销登记、暂停会员部分权利、暂停或取消会员资格等自律措施,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采取训诫、公开谴责、暂停从业资格、撤销从业资格并拒绝受理其从业资格申请等。情节严重的,移交中国证监会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三条 本规则由协会负责解释,自2014年12月15日起施行。

自己摘录了两首诗歌 想看的就看 不想看下载完成后

删除就可以

- 16

一梦江湖归去,灯火夜微明 听你授书讲学,看你著诗立传 在漂白的时空里,呼吸书香满襟

风云聚散缘深缘浅

风云聚散缘深缘浅 匆匆的脚步,忙忙碌碌 惊扰休憩的蝴蝶,翩翩起舞

不远处那车水川流 激起一团团的风雾 风起四海流 辗转逐云秀 风聚云拢共一画轴 电闪雷鸣声光伴奏 风得过,云且过 岁月就这样任风云蹉跎

风不休,云停留 离别亦是一场悲与愁 匆匆的脚步,来来回回 恍如跨进那青葱岁月的时空

一步深,一步浅

- 18

第四篇:物流公司业务操作流程

物流公司业务操作流程你知道多少?

中国的物流行业还不是很规范,物流公司的操作流程也并不是完全统一,下面是物流公司的大体流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流公司的大体流程是:起运地收货——提货——装车——运输——到达集散地——进行货物的分配——派送——客户收货——反馈。

具体步骤/方法:

1、收货:按客户要求进行收货或者是公司的业务员联系的业务。

2、提货:按客户要求,大宗货物一般都会要求物流公司上门提货。

3、装车:按照客户要求的时效进行相应的安排,装车的原则就是车辆空间运用的最大化。

4、运输:主要是司机开始走车了,这个应该不用解释吧。

5、到达集散地:到达后就要卸货了,卸货的速度一定要快。最好有自己的搬运工,随到随卸。卸载的时候可以按照不同地方的货物放在一起,有些货物也可以直接装车。

6、进行货物的分配:按照到达地以及时效什么的进行具体的安排然后装车,先送的货物后装。

7、派送:到达地的操作人员要根据具体的到达货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有些需要中转的货物要及时得中转,自己派送的货物要及时的按时效派送,如果不能及时派送的话要及时和收货方和发货方进行沟通。

8、客户收货:送货之前客服或者送货司机要及时和客户联系,沟通送货时间和到达后是否有人卸货或者是有无卸货的工具等等,甚至是路线方面的事情。还有客户的签收也很重要,要看清客户在签收单上面有没有写其他的什么情况,以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第五篇: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公司定向增资业务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上海股交中心”)挂牌公司开展定向增资业务,明确推荐机构会员及相关各方职责,根据《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业务暂行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挂牌公司拟进行定向增资的,应与推荐机构会员协商后,聘请经上海股交中心认定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必要时)、资产评估事务所(必要时)等专业服务机构为其定向增资提供有关专业服务。

第三条 推荐机构会员应对拟进行定向增资的挂牌公司开展尽职调查,同意定向增资的,应出具尽职调查报告,并向上海股交中心报送定向增资申请文件(以下简称“申请文件”)。

第四条 上海股交中心对推荐机构会员报送的申请文件进行审核,审核同意后报送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以下简称“上海市金融办”)备案。

第五条 推荐机构会员、有关专业服务机构及相关人员不得利用在定向增资业务中获取的尚未披露信息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

第二章 定向增资业务人员设置

第六条 推荐机构会员应针对每家拟定向增资的挂牌公司成立

专门项目小组,负责尽职调查,起草尽职调查报告,制作申请文件等材料。

第七条 项目小组应由推荐机构会员至少两名内部人员组成,其中一人为项目负责人,对项目负全面责任。项目负责人应具有两年以上(含两年)证券业相关工作经验,或者参与并成功完成两个以上(含两个)定向增资或挂牌项目。

第八条 最近三年内有违法、违规记录的人员,不得参与定向增资业务。

第九条 持有拟定向增资挂牌公司股份、在拟定向增资挂牌公司中任职或存在其他可能影响其公正履行职责情形的人员,不得参与该挂牌公司定向增资业务。

第三章 项目预审核

第十条 推荐机构会员开展定向增资业务前,应向上海股交中心报送预审材料,包括:

(一)定向增资方案(草案);

(二)推荐机构会员立项报告;

(三)推荐机构会员项目小组成员;

(四)会计师事务所及其项目成员;

(五)资产评估事务所及其项目成员(必要时);

(六)律师事务所及其项目成员(必要时);

(七)上海股交中心要求的其他文件。

上述机构或人员发生变动的,推荐机构会员应及时报告上海股交

中心并说明原因。

第十一条 上海股交中心收到预审材料五个工作内进行审核,并向推荐机构会员反馈预审核意见。推荐机构会员收到上海股交中心无异议意见后,方可启动后续工作。

第十二条

为防范业务风险,提高审核工作质量,上海股交中心可指派人员对推荐机构会员尽职调查、申请文件制作等定向增资工作进行指导。

第四章 尽职调查

第十三条 推荐机构会员应对定向增资的必要性,增资价格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公允性,募投项目资金需求量、可行性和收益前景等事项勤勉尽责地开展尽职调查工作,督促拟定向增资的挂牌公司及时披露信息并保证披露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第十四条 推荐机构会员完成尽职调查工作后,应出具尽职调查报告,推荐机构会员项目小组各成员应在尽职调查报告上签名,并声明对其负责。

第五章 申请文件的报送与审核

第十五条 推荐机构会员经内部审核后向上海股交中心报送如下申请文件(包括但不限于):

(一) 定向增资方案;

(二) 董事会、股东大会有关定向增资事项的决议及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处理有关事宜的决议;

(三) 推荐机构会员与挂牌公司就定向增资事宜签订的协议;

(四) 挂牌公司定向增资申请;

(五) 挂牌公司定向增资涉及国有资产管理、外资管理、环境保护、土地管理等事项,取得的有关部门批准文件;

(六) 新增认购人与挂牌公司签订的以挂牌公司获得上海股交中心同意其定向增资为生效条件的认购协议;

(七) 新增认购人遵守认购协议条款,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不损害所增资挂牌公司利益和该挂牌公司其他认购人利益的声明;

(八) 最近一年经审计的财务报告;

(九) 尽职调查报告;

(十) 盈利预测审核报告,盈利预测期间为定向增资完成当年及下一个会计;

(十一) 上海股交中心要求的其他文件。

第十六条 上海股交中心收到推荐机构会员报送的申请文件后,同意受理的,出具受理函。申请文件一经受理,未经上海股交中心同意不得增加、撤回或更换。

第十七条 上海股交中心对包括但不限于下列事项进行审核:

(一)申请文件是否齐备;

(二)推荐机构会员是否已对拟定向增资的挂牌公司进行了勤勉尽责尽职调查;

(三)拟定向增资的挂牌公司披露的信息是否符合信息披露规则

的要求;

(四)拟定向增资的挂牌公司是否符合基本定向增资条件;

(五)上海股交中心认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八条 上海股交中心对审核同意的定向增资申请,自受理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文件报送上海市金融办备案。上海股交中心要求推荐机构会员对申请文件予以补充或修改的,受理申请文件的时间自上海股交中心收到推荐机构会员补充或修改材料的下一工作日起重新计算。

第六章 股份托管登记

第十九条 上海股交中心出具同意挂牌公司定向增资的通知后,挂牌公司可实施定向增资,完成验资后,推荐机构会员应向上海股交中心报送下列文件:

(一) 定向增资结果报告书;

(二) 验资报告;

(三) 挂牌公司与认购人签署的认购协议;

(四) 新增股东名单及股东身份证明文件;

(五) 推荐机构会员对挂牌公司定向增资出具的专项意见;

(六) 挂牌公司向上海股交中心申请股份登记的文件;

(七) 上海股交中心要求的其他文件。

第二十条 上海股交中心审核同意后,三个工作日内出具新增股份登记函。

第二十一条

挂牌公司应自新增股份登记函出具之日起五个工

作日内完成新增股份在上海股交中心的托管登记工作。

第七章 信息披露

第二十二条 挂牌公司应在董事会通过本次定向增资决议之日起两个转让日内,披露董事会决议和定向增资方案。定向增资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一)增资的股份种类及数量;

(二)增资价格或价格区间及定价依据;

(三)向本次定向增资前股权登记日在册股东优先配售增资股份的方案;

(四)定向增资新增意向认购人名单、基本情况、与挂牌公司及主要股东的关联关系;

(五)意向认购人出资方式。以非货币资产出资的,说明该资产的基本情况、评估情况、交易价格、定价依据以及该资产对挂牌公司的必要性;

(六)本次募集资金用途及募投项目是否有利于挂牌公司长远发展,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有关国有资产管理、外资管理、环境保护、土地管理等法律法规,是否获得相关部门批准;

(七)前次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如有);

(八)防止增资后股东累计超过二百人的措施;

(九)新增股份的登记及限售安排;

(十)本次增资前滚存未分配利润的处置方案。

董事会决议公告中应注明:定向增资方案需经股东大会通过并获得上海股交中心同意后生效。

第二十三条 挂牌公司应在股东大会通过本次定向增资决议之日起两个转让日内披露股东大会决议。

第二十四条 挂牌公司应自收到上海股交中心同意或不同意定向增资的通知之日起两个转让日内予以公告。

第二十五条 挂牌公司应在公告同意定向增资通知时同时公告定向增资股份认购办法。

第二十六条 挂牌公司应在完成定向增资股份登记之日起两个转让日内,披露定向增资结果报告书,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一)定向增资履行的相关程序;

(二)定向增资股份的种类和数量;

(三)定向增资价格及定价依据;

(四)定向增资前挂牌公司原有股东优先认购的情况;

(五)募集资金情况、用途及相关管理措施;

(六)认购人情况及认购股份数量;

(七)定向增资后股东人数;

(八)定向增资后股本变动情况;

(九)定向增资后主要财务指标变化及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十)定向增资股份的登记限售情况。

第二十七条

挂牌公司披露定向增资结果报告书的同时,推荐机构会员应披露关于挂牌公司定向增资的专项意见,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一)定向增资过程的合法、合规性;

(二)挂牌公司是否符合定向增资条件;

(三)定向增资对象的合规性;

(四)定向增资价格是否显失公允;

(五)定向增资结果是否公平、公正,是否符合定向增资的有关规定;

(六)募集资金投向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有利于挂牌公司长远发展;

(七)定向增资对挂牌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

(八)定向增资过程中挂牌公司是否规范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九)推荐机构会员认为需说明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八条 挂牌公司应在报告中披露定向增资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

第八章 违规处理

第二十九条 推荐机构会员、有关专业服务机构违反本规则规定的,上海股交中心责令其改正,视情节轻重给予其如下处理,并记入会员诚信档案:

(一) 谈话提醒;

(二) 警告;

(三) 通报批评;

(四) 谴责;

(五) 暂停受理其报送的申请文件或出具的相关报告;

(六) 取消会员资格。

第三十条 推荐机构会员、有关专业服务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则规定的,上海股交中心责令其改正,视情节轻重给予其如下

处理,并记入从业人员诚信档案:

(一) 谈话提醒;

(二) 警告;

(三) 通报批评;

(四) 谴责;

(五) 暂停其从事相关业务的资格;

(六) 认定其不适合任职;

(七) 责令所在机构给予处分。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规则由上海股交中心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规则经上海市金融办批准后实施。

上一篇:工商银行分行电话下一篇:各省遴选真题集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