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论文

2024-04-13

框架结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论文(精选14篇)

篇1:框架结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论文

框架结构建筑是一种在工程项目施工结构中占比较大的结构类型,框架结构建筑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能和整体性好、坚固耐用等的特点在各类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以钢筋混凝土来作为框架主体结构的建筑更是获得了良好的应用。在框架结构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框架结构建筑在竖向方面由于构件和构成方面对逐层带来了累积的重力以及载荷,而这些载荷需要采用较大尺寸的柱体及墙体来满足支撑力的需求,上述这些结构的存在不利于框架结构建筑的施工。此外,框架结构建筑中的构件还需要承受地震载荷以及风载荷等的外部荷载从而使得框架结构建筑的受力更加复杂,这些复杂的外部受力都将会沿着框架结构建筑的竖向进行载荷分布且载荷属于非线性的,框架结构建筑的高度越高则所受到的影响越严重。以地震载荷为例,如果建筑的层数较少,建筑的高度较低,在对建筑荷载进行考虑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只需考虑恒定载荷和部分动载荷,并且不会对建筑物的墙体、柱体以及楼梯等结构进行认真的掌控,在框架结构建筑中的其他部分构件满足设计要求后其与之相配合的构件则都应达到了相关设计规范要求。现代钢架结构支撑的框架结构建筑如无特殊要求并不会对框架结构建筑内的柱体、梁等的尺寸进行特意的加大,而是通过增加板的形式用以满足相应的结构强度要求,而对于一些高度较高的建筑需要对框架结构建筑的柱体、梁、墙体以及楼板的强度和结构布局等进行综合的考虑,用以确保框架结构建筑具有较强的抗侧向载荷的能力。在框架结构建筑施工中需要注意钢筋工程、模板工程以及混凝土工程等三大方面的问题,只有做好上述部分的技术管理与质量把控才能确保框架结构建筑的施工质量。

篇2:框架结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论文

钢筋工程是框架结构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点环节之一,在框架结构建筑钢筋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钢筋焊接接头出现偏心弯折;焊条规格、型号不符合设计要求;具体的箍筋尺寸不满足要求等方面的问题。在框架结构建筑钢筋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当注意做好上述问题的把控,提高施工质量。在框架结构建筑钢筋工程施工中,对加工完成的钢筋进行绑扎时,容易出现钢筋垫块不充分或是提前稳固不到位等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对后续工序的施工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在框架结构建筑钢筋工程的施工中,首先对所使用的钢筋进行检查确保钢筋的型号与强度符合设计规范。钢筋绑扎过程中要合理的选择施工技术,并对钢筋的绑扎效果进行检查,尤其是钢筋挂钩连接处更是需要做好绑扎施工。对于施工现场散乱堆积的材料在完成对于钢筋的绑扎固定之后需要将其转移到安全稳固的地方,或是将其保存在安装好的梁上,并将其固定在钢架之上。对于堆放在地面的材料则需要加强管理,通过表面覆盖油布并在其上放压重物的方式加强对于材料的固定,保障安全。在钢筋绑扎焊接前,对现场所使用的钢材需要积极做好焊接试验,通过自检的方式,对进场的每一批钢筋进行逐批次的检查;在焊接施工正式开始之前,按照操作规范做好焊接试验工作和力学试验工作,在加强自检的基础上,需要对焊接的质量加大抽查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存在疑问的钢筋做好重点抽查的工作,最大限度的提高框架结构建筑钢筋绑扎施工的施工质量。在完成了框架结构建筑钢筋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后需要进行钢筋的放样与下料施工。在放样与下料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预留足够的余量,采取这一措施的主要方式是由于焊接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而由于这一热量所产生的收缩热将会使得钢筋在焊缝处产生一定的线性收缩,如未能预留足够的余量将容易使得焊接后的钢筋在收缩力的情况下因弯矩作用而在框架结构中的架、梁等区域出现起拱现象,影响框架结构建筑的施工质量。在钢筋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焊缝的收缩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工程实践中,对于预留量所采取的一般预留为:长度在24m以上的钢筋其在放样时应当预留8mm左右的余量,对于长度在24m以内的钢筋其在放样时的预留量约为5mm,在实际施工中应当结合现场情况适当的选取预留量。

篇3: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

1 建筑工程框架施工的特点

当前建筑工程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朝着高层以及超高层的方向发展, 而高层建筑在竖向构件以及构成方面带来了逐层累积的重力以及载荷, 这就需要较大尺寸的柱体以及墙体来支撑, 给工程框架结构施工带来了新的技术要求。同时, 建筑的构件还需要承受地震载荷以及风载荷等荷载, 而且这些载荷都属于非线性的竖向分布载荷, 而且对建筑高度的敏感程度较高。另外, 对于现代化的钢架支撑系统, 在设计的过程中在没有提出特殊承载要求的时候, 不需要对柱体以及梁的尺寸加大, 只需要增加板就能达到对应的要求。但是, 对于高层建筑,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除了抗剪问题之外, 还需要考虑抵抗变形以及抵抗力矩的问题, 还要考虑到结构的具体布置、特殊材料的使用, 这样才能很好的抵抗较大的变形以及较大的侧向载荷。

2 钢筋工程施工技术问题

2.1 钢笳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实际的钢筋工程施工过程中, 存在的质量问题较多, 主要包括:选择的焊条规格、型号不对;钢筋焊接接头存在偏心弯折问题;箍筋具体尺寸不能满足要求等。而在钢筋加工完成之后, 在钢筋的板扎以及成品的保护过程中存在对应的质量问题, 诸如钢筋的类型和数量等没有达到要求、钢筋垫块不充分或者是没有提前稳固, 一旦在对钢筋验收通过之后将造成后续施工的质量问题, 诸如混凝土浇筑移位等, 将造成实际施工材料的尺寸与设计尺寸存在偏差的问题, 对建筑框架的整体结构安全性造成影响。同时, 在对钢筋结构进行再焊接的过程中, 对框架结构的整体形状等都会造成改变, 给框架整体施工质量造成影响。

2.2 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1) 充分的材料准备。对那些散乱的材料而言, 要在绑扎固定之后, 将之转移到那些安全稳固的地方;或者是将其保存在安装好的梁上, 并将之固定在钢架之上;对于在地面堆放的材料, 应该做好对应的安全管理工作, 防止其滑落造成伤害;在上面覆盖油布时还应该在油布上层压上重物, 并在端部加以固定。

(2) 做好焊接施工准备。在正式的焊接施工之前, 应该根据对应的操作规范走好焊接试验工作;对进场的每一批钢筋都应该进行逐批次的自检。同时做好取样力学试验工作, 在自检的基础之上还要对焊接的质量进行适当的抽查, 尤其要对那些由疑问的钢筋做重点抽查, 且需要对于各个试验和检查人员都应该进行专业技术的培养。

(3) 放样与下料施工。在进行实际施工过程中年的放样以及下料过程中, 都应该留有一定的余量, 这主要是考虑到焊接完成之后, 在焊缝处将出现线性的收缩, 且框架结构中的桁架、梁等在受到弯矩作用之后还将拱起。虽然其收缩和变形量将与其他各种因素相关, 但是结合施工实践以及具体的实验来讲, 通常需要考虑的收缩量一般是:当受弯构件的总长不超过24 m时, 放样余量在5 mm左右, 当总长在24 m以上时, 放样余量则取8 mm。

3 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3.1 多层模板支架体系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施工的过程中, 由于施工时间较短, 这些楼层的楼板依然处于养护期, 其承受载荷的能力有限, 导致施工载荷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 部分甚至将超过混凝土结构正常使用状态所承受的设计载荷。

3.2 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1) 基础模板安装。在完成垫层施工之后, 应该确保安装模板的过程中, 完全按照各个控制边线将材料支柱固定, 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模板的硬度以及稳固性, 可以提高模板承受在浇筑过程中产生的施工负载以及施工载荷。而在基础侧模的安装过程中, 还应该对垂直角度予以把握, 尽量将安装偏差控制在3 mm的范围之内。同时, 在垫层与模板的底部结合处应该用较细的水泥砂浆将缝隙嵌填严实, 保证不漏浆。最后, 应该在模板的上口拉通线进行校直, 保证边线顺直。

(2) 主体结构模板施工技术。立杆是整个结构的支撑体系, 施工过程中应该保证其立于坚实的平面之上, 保证在安装好上层模板与支架之后能够承受对应的载荷, 保证其不会被压垮。否则, 不仅下层楼板结构的支撑体系不能逐层拿掉, 而且一旦上下支柱在同一个垂线上时, 整个结构体系将不能正常施工。

(3) 模板的拆除。模板在拆除的过程中要保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 一般是在后续支立的先拆, 而最先支立的则最后拆;不承重、少承重的先拆, 承重、承重大的最后拆掉;支撑部分先拆, 方木模板最后拆。同时还应该将拆下的东西及时的运到安全场所, 防止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

4 混凝土工程技术

(1) 对于所有进场的材料都应该有材料的质量保证书, 混凝土材料的选择尤其重要。

(2) 通过合理的控制配合比可以达到提高提高水泥强度以及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目的。

(3) 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方案是需要通过审批的, 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有对应的解决方案及策略才能保证最佳的计算结果。同时, 在浇筑之前还应该对模板的位置、截面尺寸以及标高等来进行控制, 保证与设计相吻合, 且支撑足够牢固。

5 结语

总之,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建筑工程中比较常见的结构类型, 本文对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了介绍, 希望可以有效的提高建筑单位施工的水平。并且有着较多的优势, 其抗变形能力比较强, 而且稳定性更高, 在应用的过程中, 可以提高建筑的安全性。

摘要:本文在探讨当前建筑结构特点的基础上, 从钢筋工程、模板施工以及混凝土工程三个方面论述了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给提高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提供了一个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结构施工

参考文献

[1]栾嵩妍.浅谈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 2015, (2) .

篇4:探析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

关键词 建筑工程 框架结构 结构施工

一、建筑工程框架施工的特点

当前建筑工程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朝着高层以及超高层的方向发展,而这个趋势给建筑工程的框架结构特点带来了新的特点。高层建筑在竖向构件以及构成方面带来了逐层累积的重力以及载荷,这就需要较大尺寸的柱体以及墙体来支撑,给工程框架结构施工带来了新的技术要求。

与此同时,建筑的构件还需要承受地震载荷以及风载荷等载荷,而且这些载荷都属于非线性的竖向分布载荷,对建筑高度的敏感程度较高。以地震载荷为例,就层数较低的建筑而言,考虑这些建筑的荷载时一般只需要考虑恒定载荷以及部分动载荷,而对于建筑物的墙体、柱体以及楼梯等结构,一般不会予以严格控制,其他构件满足设计要求之后,对应的这些构件也都达到了设计要求。同时,对于现代化的钢架支撑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在没有提出特殊承载要求的时候,不需要对柱体以及梁的尺寸加大,只需要增加板就能达到对应的要求。但是,对于高层建筑,解决上述问题还不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除了抗剪问题之外,还需要考虑抵抗变形以及抵抗力矩的问题。部分高层建筑的柱体、梁、墙体以及楼板在设计过程中经常需要考虑到结构的具体布置、特殊材料的使用,这样才能很好的抵抗较大的变形以及较大的侧向载荷。

二、钢筋工程施工技术问题

1.钢筋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实际的钢筋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较多,主要包括:选择的焊条规格、型号不对;钢筋焊接接头存在偏心弯折问题;箍筋具体尺寸不能满足要求等。在框架施工的过程中,这些问题都需要予以妥善解决,否则将对框架整体质量造成影响。而在钢筋加工完成之后,在钢筋的板扎以及成品的保护过程中存在对应的质量问题,诸如钢筋的类型和数量等没有达到要求、钢筋垫块不充分或者是没有提前稳固,一旦在对钢筋验收通过之后将造成后续施工的质量问题,诸如混凝土浇筑移位等,将造成实际施工材料的尺寸与设计尺寸存在偏差的问题,对建筑框架的整体结构安全性造成影响。同时,在对钢筋结构进行再焊接的过程中,对框架结构的整体形状等都会造成改变,给框架整体施工质量造成影响。

2.钢筋工程施工技术。(1)充分的材料准备。对那些散乱的材料而言,要在绑扎固定之后,将之转移到那些安全稳固的地方;或者是将其保存在安装好的梁上,并将之固定在钢架之上;对于在地面堆放的材料,应该做好对应的安全管理工作,防止其滑落造成伤害;在上面覆盖油布时还应该在油布上层压上重物,并在端部加以固定。

(2)做好焊接施工准备。在正式的焊接施工之前,应该根据对应的操作规范走好焊接试验工作;对进场的每一批钢筋都应该进行逐批次的自检。同时做好取样力学试验工作,在自检的基础之上还要对焊接的质量进行适当的抽查,尤其要对那些由疑问的钢筋做重点抽查,且需要对于各个试验和检查人员进行专业技术的培养。

(3)放样与下料施工。在进行实际施工过程中年的放样以及下料过程中,都应该留有一定的余量,这主要是考虑到焊接完成之后,在焊缝处将出现线性的收缩,且框架结构中的桁架、梁等在受到弯矩作用之后还将拱起。虽然其收缩和变形量将与其他各种因素相关,但是结合施工实践以及具体的实验来讲,通常需要考虑的收缩量一般是:当受弯构件的总长不超过24 m时,放样余量在5 mm左右,当总长在24 m以上时,放样余量则取8 mm。

三、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1.多层模板支架体系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现浇混凝土结构,新浇筑的楼层重力载荷以及施工载荷都是由多层模板支架体系来承担的,然后再由模板支架体系将载荷传递给楼层的楼板。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施工时间较短,这些楼层的楼板依然处于养护期,其承受载荷的能力有限。这就导致施工载荷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部分甚至将超过混凝土结构正常使用状态所承受的设计载荷。

2.模板工程施工技术。(1)基础模板安装。在完成垫层施工之后,应该每天定时的对水平基础依照轴线进行测量,利用基础平面尺量好各个需要的边线,并在各个暗柱角用油漆做好对应的标记,确保安装模板的过程中,完全按照各个控制边线将材料支柱固定,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模板的硬度以及稳固性,提高模板承受在浇筑过程中产生的施工负载以及施工载荷。而在基础侧模的安装过程中,还应该对垂直角度予以把握,尽量将安装偏差控制在3 mm的范围之内。同时,在垫层与模板的底部结合处应该用较细的水泥砂浆将缝隙嵌填严实,保证不漏浆。最后,应该在模板的上口拉通线进行校直,保证边线顺直。

(2)主体结构模板施工技术。立杆是整个结构的支撑体系,施工过程中应该保证其立于坚实的平面之上,保证在安装好上层模板与支架之后能够承受对应的载荷,保证其不会被压垮。否则,不仅下层楼板结构的支撑体系不能逐层拿掉,而且一旦上下支柱在同一个垂线上时,整个结构体系将不能正常施工。加之整个支模工序都是按照对应的程序进行的,在没有对之进行完全固定之前,下一道工序是不能进行的。同时,在脚手架使用的时候,不能够将主节点的横、纵向水平杆;横、纵向扫地杆以及连墙件拆除。

(3)模板的拆除。模板在拆除的过程中要保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一般是在后续支立的先拆,而最先支立的则最后拆;不承重、少承重的先拆,承重、承重大的最后拆掉;支撑部分先拆,方木模板最后拆。同时还应该将拆下的东西及时的运到安全场所,防止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

四、混凝土工程技术

(1)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对于所有进场的材料都应该有材料的质量保证书,混凝土尤其重要。同时,混凝土还需要包括各个不同类型的具体强度级别、包装以及出厂日期等,这些项目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查。

(2)配合比和合理控制。通过合理的控制配合比可以达到提高水泥强度以及提高混凝土和易性目的。但是,对应的造价自然会增加,且会造成混凝土体积的变化率以及用水量发生变化。所以,还应该对掺入的水泥量进行控制,水泥用量应该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3)混凝土浇筑过程。通常而言,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方案是需要通过审批的,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有对应的解决方案及策略才能保证最佳的计算结果。同时,在浇筑之前还应该对模板的位置、截面尺寸以及标高等来进行控制,保证与设计相吻合,且支撑足够牢固。

参考文献

[1]勾向海.房地产建筑框架结构施工质量的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183.

[2]杨勇钢,黄颜辉.建筑框架结构在施工中产生的问题浅析[J].南北桥,2009(10):161-162.

篇5:论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专业论文

论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论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摘要:建筑框架是建筑施工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本文从几个方面论述了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给提高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提供了一个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一、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概念

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是一种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要原料,制成承重梁柱,预制加气混凝土、浮石、蛭石等原料制成轻质隔墙的施工技术。这种施工技术主要适用于高层和大面积结构的楼层施工,其原因有两点:其一是因为高层和大面积楼层施工所用的施工混凝土工程要求具有浇注量大、强度高、配筋量大等特点。其二是其技术是要先浇筑房梁、楼板,然后再做填充墙体的施工,这样就让填充墙的堆砌、拆卸变得简单了,并且这样对于用户来讲也是比较实用的,因为他们可以灵活的支配空间。

二、钢筋工程施工技术问题2.1 钢笳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实际的钢筋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较多,主要包括:选择的焊条规格、型号不对;钢筋焊接接头存在偏心弯折问题;箍筋具体尺寸不能满足要求等。在框架施工的过程中,这些问题都需要予以妥善解决,否则将对框架整体质量造成影响。而在钢筋加工完成之后,在钢筋的板扎以及成品的保护过程中存在对应的质量问题,诸如钢筋的类型和数量等没有达到要求、钢筋垫块不充分或者是没有提前稳固,一旦在对钢筋验收通过之后将造成后续施工的质量问题,诸如混凝土浇筑移位等,将造成实际施工材料的尺寸与设计尺寸存在偏差的问题,对建筑框架的整体结构安全性造成影响。同时,在对钢筋结构进行再焊接的过程中,对框架结构的整体形状等都会造成改变,给框架整体施工质量造成影响。2.2 钢筋工程施工技术(1)充分的材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料准备。对那些散乱的材料而言,要在绑扎固定之后,将之转移到那些安全稳固的地方;或者是将其保存在安装好的梁上,并将之固定在钢架之上;对于在地面堆放的材料,应该做好对应的安全管理工作,防止其滑落造成伤害;在上面覆盖油布时还应该在油布上层压上重物,并在端部加以固定。(2)做好焊接施工准备。在正式的焊接施工之前,应该根据对应的操作规范走好焊接试验工作;对进场的每一批钢筋都应该进行逐批次的自检。同时做好取样力学试验工作,在自检的基础之上还要对焊接的质量进行适当的抽查,尤其要对那些由疑问的钢筋做重点抽查,且需要对于各个试验和检查人员都应该进行专业技术的培养。(3)放样与下料施工。在进行实际施工过程中年的放样以及下料过程中,都应该留有一定的余量,这主要是考虑到焊接完成之后,在焊缝处将出现线性的收缩,且框架结构中的桁架、梁等在受到弯矩作用之后还将拱起。虽然其收缩和变形量将与其他各种因素相关,但是结合施工实践以及具体的实验来讲,通常需要考虑的收缩量一般是:当受弯构件的总长不超过24m时,放样余量在5mm左右,当总长在24m以上时,放样余量则取8mm。

三、模板工程施工技术3.1 多层模板支架体系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现浇混凝土结构,新浇筑的楼层重力载荷以及施工载荷都是由多层模板支架体系来承担的,然后再由模板支架体系将载荷传递给楼层的楼板。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施工时间爱你较短,这些楼层的楼板依然处于养护期,其承受载荷的能力有限。这就导致施工载荷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部分甚至将超过混凝土结构正常使用状态所承受的设计载荷。3.2 模板工程施工技术(1)基础模板安装。在完成垫层施工之后,应该每天定时的对水平基础依照轴线进行测量,利用基础平面尺量好各个需要的边线,并在各个暗柱角用油漆做好对应的标记,确保安装模板的过程中,完全按照各个控制边线将材料支柱固定,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模板的硬度以及稳固性,可以提高模板承受在浇筑过程中产生的施工负载以及施工载荷。而在基础侧模的安装过程中,还应该对垂直角度予以把握,尽量将安装偏差控制在3mm的范围之内。同时,在垫层与模板的底部结合处应该用较细的水泥砂浆将缝隙嵌填严实,保证不漏浆。最后,应该在模板的上口拉通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线进行校直,保证边线顺直。(2)主体结构模板施工技术。立杆是整个结构的支撑体系,施工过程中应该保证其立于坚实的平面之上,保证在安装好上层模板与支架之后能够承受对应的载荷,保证其不会被压垮。否则,不仅下层楼板结构的支撑体系不能逐层拿掉,而且一旦上下支柱在同一个垂线上时,整个结构体系将不能正常施工。加之整个支模工序都是按照对应的程序进行的,在没有对之进行完全固定之前,下一道工序是不能进行的。同时,在脚手架使用的时候,不能够将主节点的横、纵向水平杆;横、纵向扫地杆以及连墙件拆除。(3)模板的拆除。模板在拆除的过程中要保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一般是在后续支立的先拆,而最先支立的则最后拆;不承重、少承重的先拆,承重、承重大的最后拆掉;支撑部分先拆,方木模板最后拆。同时还应该将拆下的东西及时的运到安全场所,防止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四 混凝土工程技术(1)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对于所有进场的材料都应该有材料的质量保证书,混凝土尤其重要。同时,混凝土还需要包括各个不同类型的具体强度级别、包装以及出厂日期等,这些项目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查。(2)配合比和合理控制。通过合理的控制配合比可以达到提高水泥强度以及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目的。但是,对应的造价自然会增加,且会造成混凝土体积的变化率以及用水量发生变化。所以,还应该对掺入的水泥量进行控制,水泥用量应该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3)混凝土浇筑过程。通常而言,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方案是需要通过审批的,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有对应的解决方案及策略才能保证最佳的计算结果。同时,在浇筑之前还应该对模板的位置、截面尺寸以及标高等来进行控制,保证与设计相吻合,且支撑足够牢固。参考文献[1] 勾向海.房地产建筑框架结构施工质量的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183.[2] 杨勇钢,黄颜辉.建筑框架结构在施工中产生的问题浅析[J].南北桥,2009(10):161-162.[3] 秦德广.探析建筑框架结构在施工中产生的问题[J].民营科技,2011(3):293

------------最新【精品】范文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篇6:框架结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论文

第一,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在建筑上添加抱柱等结构。众所周知,建筑抗震性能较差的是墙角、墙端或者交叉的位置,同时这些位置发生开裂的可能性较高,对其增加适当的构造柱会将其抗震以及稳定性能大大提高。抱柱一般设置在含有洞口的地方,比如说门框或者窗户框,抱柱能够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增强其抗震性能。

第二,增加拉结筋现浇带或者混凝土的现浇带。建筑层数过高的情况下,在建筑的高层往往会发生裂缝等相关问题,处理类似问题,可以在容易发生裂缝的部位安设拉结筋抑或钢筋混凝土的现浇带,这样使得工程的混凝土成为一个相对牢固的整体,其密度也能够有所提高,裂缝现象不再容易产生,同时大大提升了混凝土的刚度,提高了建筑的抗震性能,延长了建筑的使用寿命。

第三,提前留出洞口。施工过程中,在空心砖放置的部位,工人要预先留出一定的洞口,以免在工程结束之后还要在进行剔凿。此项施工技术既可以有效提升施工效率,加快施工进度,还可以将施工的精细程度合理提升。

2.2模板工程施工技术。模板工程的施工有以下几个技术要点:

第一,固定模板。在进行模板浇筑的过程中,内侧模板或内侧模板墙根往往会出现问题,比如向外或者向内发生平移,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模板的准确性。所以,在进行模板设计的时候,相关设计人员会在模板的内侧放置一枚钢筋头,以达到固定模板的作用,从而增强其稳定性能。

第二,将模板和墙模二者的密度提升。在进行模板浇筑时,漏浆现象时有发生,这种情况对模板的.稳定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在模板的缝隙之间塞满水泥或者砂浆,在模板内部注满砂浆。

第三,吊装墙模。在进行墙模吊装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谨慎施工,因为该工序对于施工技术要求较高,需要技术具有较高的精准以及稳定性,因此施工的位置必须光线良好,同时在进行墙模吊装的时候,必须切实保障钢筋不会受到破坏[3]。另外,墙模关系着楼板的稳定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所以注意控制好吊装墙模的位置。

2.3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此项工程的质量很大程度影响着框架剪力墙结构,与其抗震性能以及刚度之间的联系很大,因此对于剪力墙结构来讲,该项技术运用情况至关重要。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才能更好地提高施工质量:第一混凝土的调配水平的提升。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施工人员首先要做的是,调配混凝土。在进行调配的过程中,要遵照一定的调配比例进行,比例一旦出现问题,该剪力墙结构的性能就会降低,严重的建筑物整个会塌掉。第三,切实关注混凝土的浇筑顺序,现在,混凝土的浇筑使用较多的是退浇筑法。在应用过程中,先针对强度较高的柱头混凝土进行浇筑,再对等级较低的位置实施浇筑,这样可以切实保障浇筑质量。

2.4钢筋工程施工技术。在进行此项工程施工时,使用的钢筋具有规格形状存在诸多不同,剪力墙结构是以钢筋工程为基础的,因此此项工程的施工必须谨慎,其中相对关键的施工技术有以下几种:第一,固定箍筋框。在进行钢筋安装的时候,根据建筑具体的形状和大小,施工人员实施放样,在进行加工模具的制作,或者充分利用梯形的格筋控制钢筋位置,以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位移的情况。第二,掌握梁柱节点。一般大型的建筑,工程会使用较多钢筋,因此钢筋梁柱节点也会很多。在进行施工时,为确保每个节点的施工稳定有序,预选对梁柱节点进行详细了解,然后进行计算机放样,制作1:1的模拟样板,方便指导现场施工。

3结语

在现代施工过程中,框架剪力墙结构得到了广泛应用。根据实践结构得出,该结构的应用可以很好地保障建筑的安全,同时也有效保障了建筑的稳定性。应用该项技术,可以有效预防发生变形的情况,很好地节省了施工材料,减少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浪费现象[4]。但是,我们必须了解该项技术并非完美无缺,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改善,提升技术水平,提高工程质量,进而优化建筑项目。

参考文献

[1]蔡建荣.对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的探讨[J].门窗,,11:141.

[2]刘青.试论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04:103+105.

[3]曹明丽.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15,09:109+112.

篇7:框架结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论文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受力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①独立的剪力墙结构,我们可以将这种结构看作为垂直于地面的悬臂梁,这种结构的变形曲线为弯曲型,层间变形的主要特征为上大下小;②纯框架结构,我们可以将这种结构看作为空腹的悬臂梁,这种结构的变形主要是由于剪力所导致的,因此,其变形曲线为剪切型,层间变形的主要特征为上小下大;③框架剪力墙结构,这种结构的变形曲线为弯剪型[1]。

1.2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刚度特征

通常情况下,当剪力墙基底的弯矩达到总弯矩的23%左右,我们就可以认为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受力性能已经近似与纯框架结构了,这个时候,就应当要按照框架结构来对抗震等级进行划分,并采取相应的结构措施。而当剪力墙基底的弯矩达到总弯矩的80%左右,也就是当框架部分承担总弯矩的20%左右时,其框架自身所具备的刚性也会不断的缩小,这时则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结构进行强化,从而达到抗震、减震的目的。

1.3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特征

篇8:探析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

当前建筑工程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朝着高层以及超高层的方向发展, 而这个趋势给建筑工程的框架结构特点带来了新的特点。高层建筑在竖向构件以及构成方面带来了逐层累积的重力以及载荷, 这就需要较大尺寸的柱体以及墙体来支撑, 给工程框架结构施工带来了新的技术要求。

与此同时, 建筑的构件还需要承受地震载荷以及风载荷等荷载, 而且这些载荷都属于非线性的竖向分布载荷, 而且对建筑高度的敏感程度较高。以地震载荷为例, 就层数较低的建筑而言, 考虑这些建筑的荷载时一般只需要考虑恒定载荷以及部分动载荷, 而对于建筑物的墙体、柱体以及楼梯等结构, 一般不会予以严格控制, 其他构件满足设计要求之后, 对应的这些构件也都达到了设计要求。同时, 对于现代化的钢架支撑系统, 在设计的过程中在没有提出特殊承载要求的时候, 不需要对柱体以及梁的尺寸加大, 只需要增加板就能达到对应的要求。但是, 对于高层建筑, 解决上述问题还不够,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除了抗剪问题之外, 还需要考虑抵抗变形以及抵抗力矩的问题。部分高层建筑的柱体、梁、墙体以及楼板在设计过程中经常需要考虑到结构的具体布置、特殊材料的使用, 这样才能很好的抵抗较大的变形以及较大的侧向载荷。

2 钢筋工程施工技术问题

2.1 钢笳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实际的钢筋工程施工过程中, 存在的质量问题较多, 主要包括:选择的焊条规格、型号不对;钢筋焊接接头存在偏心弯折问题;箍筋具体尺寸不能满足要求等。在框架施工的过程中, 这些问题都需要予以妥善解决, 否则将对框架整体质量造成影响。而在钢筋加工完成之后, 在钢筋的板扎以及成品的保护过程中存在对应的质量问题, 诸如钢筋的类型和数量等没有达到要求、钢筋垫块不充分或者是没有提前稳固, 一旦在对钢筋验收通过之后将造成后续施工的质量问题, 诸如混凝土浇筑移位等, 将造成实际施工材料的尺寸与设计尺寸存在偏差的问题, 对建筑框架的整体结构安全性造成影响。同时, 在对钢筋结构进行再焊接的过程中, 对框架结构的整体形状等都会造成改变, 给框架整体施工质量造成影响。

2.2 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1) 充分的材料准备。对那些散乱的材料而言, 要在绑扎固定之后, 将之转移到那些安全稳固的地方;或者是将其保存在安装好的梁上, 并将之固定在钢架之上;对于在地面堆放的材料, 应该做好对应的安全管理工作, 防止其滑落造成伤害;在上面覆盖油布时还应该在油布上层压上重物, 并在端部加以固定。

(2) 做好焊接施工准备。在正式的焊接施工之前, 应该根据对应的操作规范走好焊接试验工作;对进场的每一批钢筋都应该进行逐批次的自检。同时做好取样力学试验工作, 在自检的基础之上还要对焊接的质量进行适当的抽查, 尤其要对那些由疑问的钢筋做重点抽查, 且需要对于各个试验和检查人员都应该进行专业技术的培养。

(3) 放样与下料施工。在进行实际施工过程中年的放样以及下料过程中, 都应该留有一定的余量, 这主要是考虑到焊接完成之后, 在焊缝处将出现线性的收缩, 且框架结构中的桁架、梁等在受到弯矩作用之后还将拱起。虽然其收缩和变形量将与其他各种因素相关, 但是结合施工实践以及具体的实验来讲, 通常需要考虑的收缩量一般是:当受弯构件的总长不超过24m时, 放样余量在5mm左右, 当总长在24m以上时, 放样余量则取8mm。

3 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3.1 多层模板支架体系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于现浇混凝土结构, 新浇筑的楼层重力载荷以及施工载荷都是由多层模板支架体系来承担的, 然后再由模板支架体系将载荷传递给楼层的楼板。但是, 在施工的过程中, 由于施工时间爱你较短, 这些楼层的楼板依然处于养护期, 其承受载荷的能力有限。这就导致施工载荷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 部分甚至将超过混凝土结构正常使用状态所承受的设计载荷。

3.2 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1) 基础模板安装。在完成垫层施工之后, 应该每天定时的对水平基础依照轴线进行测量, 利用基础平面尺量好各个需要的边线, 并在各个暗柱角用油漆做好对应的标记, 确保安装模板的过程中, 完全按照各个控制边线将材料支柱固定, 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模板的硬度以及稳固性, 可以提高模板承受在浇筑过程中产生的施工负载以及施工载荷。而在基础侧模的安装过程中, 还应该对垂直角度予以把握, 尽量将安装偏差控制在3mm的范围之内。同时, 在垫层与模板的底部结合处应该用较细的水泥砂浆将缝隙嵌填严实, 保证不漏浆。最后, 应该在模板的上口拉通线进行校直, 保证边线顺直。

(2) 主体结构模板施工技术。立杆是整个结构的支撑体系, 施工过程中应该保证其立于坚实的平面之上, 保证在安装好上层模板与支架之后能够承受对应的载荷, 保证其不会被压垮。否则, 不仅下层楼板结构的支撑体系不能逐层拿掉, 而且一旦上下支柱在同一个垂线上时, 整个结构体系将不能正常施工。加之整个支模工序都是按照对应的程序进行的, 在没有对之进行完全固定之前, 下一道工序是不能进行的。同时, 在脚手架使用的时候, 不能够将主节点的横、纵向水平杆;横、纵向扫地杆以及连墙件拆除。

(3) 模板的拆除。模板在拆除的过程中要保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 一般是在后续支立的先拆, 而最先支立的则最后拆;不承重、少承重的先拆, 承重、承重大的最后拆掉;支撑部分先拆, 方木模板最后拆。同时还应该将拆下的东西及时的运到安全场所, 防止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

4 混凝土工程技术

4.1 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

对于所有进场的材料都应该有材料的质量保证书, 混凝土尤其重要。同时, 混凝土还需要包括各个不同类型的具体强度级别、包装以及出厂日期等, 这些项目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查。

4.2 配合比和合理控制

通过合理的控制配合比可以达到提高提高水泥强度以及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目的。但是, 对应的造价自然会增加, 且会造成混凝土体积的变化率以及用水量发生变化。所以, 还应该对掺入的水泥量进行控制, 水泥用量应该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4.3 混凝土浇筑过程

通常而言, 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方案是需要通过审批的, 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有对应的解决方案及策略才能保证最佳的计算结果。同时, 在浇筑之前还应该对模板的位置、截面尺寸以及标高等来进行控制, 保证与设计相吻合, 且支撑足够牢固。

参考文献

[1]勾向海.房地产建筑框架结构施工质量的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3) :183.[1]勾向海.房地产建筑框架结构施工质量的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3) :183.

[2]杨勇钢, 黄颜辉.建筑框架结构在施工中产生的问题浅析[J].南北桥, 2009 (10) :161-162.[2]杨勇钢, 黄颜辉.建筑框架结构在施工中产生的问题浅析[J].南北桥, 2009 (10) :161-162.

篇9:探析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结构施工

1.建筑工程框架施工的特点

当前建筑工程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朝着高层以及超高层的方向发展,而这个趋势给建筑工程的框架结构特点带来了新的特点。高层建筑在竖向构件以及构成方面带来了逐层累积的重力以及载荷,这就需要较大尺寸的柱体以及墙体来支撑,给工程框架结构施工带来了新的技术要求。

与此同时,建筑的构件还需要承受地震载荷以及风载荷等荷载,而且这些载荷都属于非线性的竖向分布载荷,而且对建筑高度的敏感程度较高。以地震载荷为例,就层数较低的建筑而言,考虑这些建筑的荷载时一般只需要考虑恒定载荷以及部分动载荷,而对于建筑物的墙体、柱体以及楼梯等结构,一般不会予以严格控制,其他构件满足设计要求之后,对应的这些构件也都达到了设计要求。同时,对于现代化的钢架支撑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在没有提出特殊承载要求的时候,不需要对柱体以及梁的尺寸加大,只需要增加板就能达到对应的要求。但是,对于高层建筑,解决上述问题还不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除了抗剪问题之外,还需要考虑抵抗变形以及抵抗力矩的问题。部分高层建筑的柱体、梁、墙体以及楼板在设计过程中经常需要考虑到结构的具体布置、特殊材料的使用,这样才能很好的抵抗较大的变形以及较大的侧向载荷。

2.钢筋工程施工技术问题

2.1钢笳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实际的钢筋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较多,主要包括:选择的焊条规格、型号不对;钢筋焊接接头存在偏心弯折问题;箍筋具体尺寸不能满足要求等。在框架施工的过程中,这些问题都需要予以妥善解决,否则将对框架整体质量造成影响。而在钢筋加工完成之后,在钢筋的板扎以及成品的保护过程中存在对应的质量问题,诸如钢筋的类型和数量等没有达到要求、钢筋垫块不充分或者是没有提前稳固,一旦在对钢筋验收通过之后将造成后续施工的质量问题,诸如混凝土浇筑移位等,将造成实际施工材料的尺寸与设计尺寸存在偏差的问题,对建筑框架的整体结构安全性造成影响。同时,在对钢筋结构进行再焊接的过程中,对框架结构的整体形状等都会造成改变,给框架整体施工质量造成影响。

2.2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1)充分的材料准备。对那些散乱的材料而言,要在绑扎固定之后,将之转移到那些安全稳固的地方;或者是将其保存在安装好的梁上,并将之固定在钢架之上;对于在地面堆放的材料,应该做好对应的安全管理工作,防止其滑落造成伤害;在上面覆盖油布时还应该在油布上层压上重物,并在端部加以固定。

(2)做好焊接施工准备。在正式的焊接施工之前,应该根据对应的操作规范走好焊接试验工作;对进场的每一批钢筋都应该进行逐批次的自检。同时做好取样力学试验工作,在自检的基础之上还要对焊接的质量进行适当的抽查,尤其要对那些由疑问的钢筋做重点抽查,且需要对于各个试验和检查人员都应该进行专业技术的培养。

(3)放样与下料施工。在进行实际施工过程中年的放样以及下料过程中,都应该留有一定的余量,这主要是考虑到焊接完成之后,在焊缝处将出现线性的收缩,且框架结构中的桁架、梁等在受到弯矩作用之后还将拱起。虽然其收缩和变形量将与其他各种因素相关,但是结合施工实践以及具体的实验来讲,通常需要考虑的收缩量一般是:当受弯构件的总长不超过24m时,放样余量在5mm左右,当总长在24m以上时,放样余量则取8mm。

3.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3.1多层模板支架体系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于现浇混凝土结构,新浇筑的楼层重力载荷以及施工载荷都是由多层模板支架体系来承担的,然后再由模板支架体系将载荷传递给楼层的楼板。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施工时间爱你较短,这些楼层的楼板依然处于养护期,其承受载荷的能力有限。这就导致施工载荷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部分甚至将超过混凝土结构正常使用状态所承受的设计载荷。

3.2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1)基础模板安装。在完成垫层施工之后,应该每天定时的对水平基础依照轴线进行测量,利用基础平面尺量好各个需要的边线,并在各个暗柱角用油漆做好对应的标记,确保安装模板的过程中,完全按照各个控制边线将材料支柱固定,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模板的硬度以及稳固性,可以提高模板承受在浇筑过程中产生的施工负载以及施工载荷。而在基础侧模的安装过程中,还应该对垂直角度予以把握,尽量将安装偏差控制在3mm的范围之内。同时,在垫层与模板的底部结合处应该用较细的水泥砂浆将缝隙嵌填严实,保证不漏浆。最后,应该在模板的上口拉通线进行校直,保证边线顺直。

(2)主体结构模板施工技术。立杆是整个结构的支撑体系,施工过程中应该保证其立于坚实的平面之上,保证在安装好上层模板与支架之后能够承受对应的载荷,保证其不会被压垮。否则,不仅下层楼板结构的支撑体系不能逐层拿掉,而且一旦上下支柱在同一个垂线上时,整个结构体系将不能正常施工。加之整个支模工序都是按照对应的程序进行的,在没有对之进行完全固定之前,下一道工序是不能进行的。同时,在脚手架使用的时候,不能够将主节点的横、纵向水平杆;横、纵向扫地杆以及连墙件拆除。

(3)模板的拆除。模板在拆除的过程中要保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一般是在后续支立的先拆,而最先支立的则最后拆;不承重、少承重的先拆,承重、承重大的最后拆掉;支撐部分先拆,方木模板最后拆。同时还应该将拆下的东西及时的运到安全场所,防止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

4.混凝土工程技术

(1)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对于所有进场的材料都应该有材料的质量保证书,混凝土尤其重要。同时,混凝土还需要包括各个不同类型的具体强度级别、包装以及出厂日期等,这些项目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查。

(2)配合比和合理控制。通过合理的控制配合比可以达到提高提高水泥强度以及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目的。但是,对应的造价自然会增加,且会造成混凝土体积的变化率以及用水量发生变化。所以,还应该对掺入的水泥量进行控制,水泥用量应该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3)混凝土浇筑过程。通常而言,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方案是需要通过审批的,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有对应的解决方案及策略才能保证最佳的计算结果。同时,在浇筑之前还应该对模板的位置、截面尺寸以及标高等来进行控制,保证与设计相吻合,且支撑足够牢固。

参考文献:

[1]勾向海.房地产建筑框架结构施工质量的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183.

[2]杨勇钢,黄颜辉.建筑框架结构在施工中产生的问题浅析[J].南北桥,2009(10):161-162.

篇10:框架结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论文

1、钢筋进场后应检查是否有产品合格证、出厂检测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并按施工平面图中指定的位置,按规格、使用部位、编号分别加垫木堆放。

2、钢筋绑扎前,应检查有无锈蚀,除锈之后再运至绑扎部位。

3、熟悉图纸、按设计要求检查已加工好的钢筋规格、形状、数量是否正确。

4、做好抄平放线工作,弹好水平标高线,柱、墙外皮尺寸线。

5、根据弹好的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如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绑扎前先整理调直下层伸出的搭接筋,并将浮锈、水泥砂浆等污垢清除干

净。

6、根据标高检查下层伸出搭接筋处的混凝土表面标高(柱顶、墙顶是否符合图纸要求,混凝土施工缝处要剔凿到露石子并清理干净。

7、按要求搭好脚手架。

8、根据设计图纸及工艺标准要求,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二 材料要求

1、钢筋原材:应有供应单位或加工单位资格证书,钢筋出厂质量证明书、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和见证敢样试验。当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钢筋应

无老锈及油污。

2、成型钢筋:必须符合配料单的规格、型号、尺寸、形状、数量,并应进行标识。成型

钢筋必须进行覆盖,防止雨淋生锈。

3、铁丝:可采用20~22#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铁丝切断长度要满足使用要

求。

4、垫块:用水泥砂浆制成50mm见方,厚度同保护层,垫块内预埋20~22﹟火烧丝,或

用塑料卡、拉筋、支撑筋。

(三 施工机具

钢筋钩子、撬棍、扳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

二、质量要求

具体要求请参照本书“箱型基础工程”章节中“钢筋工程”的相应部分。

三、工艺流程

(一 柱钢筋绑扎

套柱箍筋→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画箍筋间距线→绑箍筋

(二 剪力墙钢筋绑扎

立2~4根竖筋→画水平筋间距→绑定位横筋→绑其余横竖筋

(三 梁钢筋绑扎

1、模内绑扎:

画主次梁箍筋间距→放主梁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层纵筋及弯起筋→穿次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层纵向架立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向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

2、模外绑扎(先在粱模板上口绑扎成型后再入模内:

画箍筋间距→在主次梁模板上口铺横杆数根→在横杆上面放箍筋→穿主梁下层纵筋一穿次梁下层钢筋→穿主梁上层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筋→按箍筋间距绑扎→抽出横杆落骨架于模板内(四 板钢筋绑扎

清理模板→模板上画线→绑板下受力筋→绑负弯矩钢筋(五 楼梯钢筋绑扎

划位置线→绑主筋→绑分布筋→绑踏步筋

四、操作工艺

(一 柱钢筋绑扎

1、套柱箍筋: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在搭接长度内绑扣不少于3个,绑扣要向柱中心。如果柱子主筋采用光圆钢筋搭接时,角部弯钩应

与模板成45°,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90°。

2、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柱子主筋立起之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应

按表2-13采用。

表2-13 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表

钢筋类型 混凝土强度等级

C15 C20~C25

C30~C35

≥C40

光圆钢筋 HPB235级 45d 35d 30d 25d

带肋钢筋 HRB335级 55d 45d 35d 30d HRB400级、RRB400级 — 55d 40d 35d

注:两根直径不同钢筋的搭接长度,以较细钢筋的直径计算。

3、柱竖向筋采用机械或焊接连接时,按规范要求同一段面50%接头位置。第一步接头距楼板面大于

500mm且大于H/6,不在箍筋加密区。

4、画箍筋间距线: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划箍筋间距线。

5、柱箍筋绑扎:

(1)

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宜采用缠扣绑扎,如图2-15。

按已划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2)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交错绑扎。

(3)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拄子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见图2-16。

(4)有抗震要求的地区,柱箍筋端头应弯成135°,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见图2-17。

(5)柱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长度及加密区内箍筋问距应符合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不大于100mm且不大于5d的要求(d为主筋直径。如设计要求箍筋设拉筋时,拉筋应钩住箍筋,见图2-18。

(6)柱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如主筋外皮为25mm,垫块应绑在柱竖筋外皮上,间距一般1000mm,(或用塑料卡卡在外竖筋上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准确。同时,可采用钢筋定距框来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性。当柱截面尺寸有变化时,柱应在板内弯折,弯后的尺寸要符合设计要求。

(7)墙体拉接筋或埋件,根据墙体所用材料,按有关图集留置。

(8)柱筋到结构封顶时,要持别注意边柱外侧柱筋的锚固长度为1.7Lae,具体参见《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03G329—1(民用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部分框支剪力墙中的有关作法。同时在钢筋连接时要注意柱筋的锚固方向,保证柱筋正确锚人梁和板内。(二 剪力墙钢筋绑扎

1、立2~4根竖筋:将竖筋与下层伸出的搭接筋绑扎,在竖筋上画好水平筋分档标志,在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位,并在横筋上画好竖筋分档标志,接着绑其余竖筋,最后再绑其余横筋。横筋在竖筋里面或

外面应符合设计要求。

2、竖筋与伸出搭接筋的搭接处需绑3根水平筋,其搭接长度及位置均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本书中“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表”。

3、剪力墙筋应逐点绑扎,双排钢筋之间应绑拉筋或支撑筋,其纵横间距不大于600mm,钢筋外皮绑扎垫

块或用塑料卡。

4、剪力墙与框架柱连接处,剪力墙的水平横筋应锚固到框架柱内,其锚固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如先浇筑柱混凝土后绑剪力墙筋时,柱内要预留连接筋或柱内预埋铁件,待柱拆模绑墙筋时作为连接用。其预留

长度应符合设计或规范的规定.5、剪力墙水平筋在两端头、转角、十字节点、连梁等部位的锚固长度以及洞口周围加固筋等,均应符

合设计、抗震要求。

6、合模后对伸出的竖向钢筋应进行修整,在模板上口加角铁或用梯子筋将伸出的竖向钢筋加以固定,浇筑混凝土时应有专人看护,浇筑后再次调整以保证钢筋位置的准确。

(三 梁钢筋绑扎

1、在梁侧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

2、先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与箍筋绑扎牢固;调整箍筋间距使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绑架立筋,再绑主筋,主次同时配合进行。次梁上部纵向钢筋应放在主梁上部纵向钢筋之上,为了保证次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将主梁上部钢鞘降低一个次粱上部主筋直径的距离

加以解决。

3、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框架梁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内的锚固长度也要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大于45d。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绑扎,如图2-19。

4、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布置,箍筋弯钩采用135°,平直部分长度为10d。

5、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处。梁与柱交接处箍筋应加密,其间距与加密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梁柱节点处,由于梁筋穿在柱筋内侧,导致梁筋保护层加大,应采用渐变箍筋,渐变长度一般为600mm,以保证箍筋与梁筋紧密绑扎到位。

6、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应垫垫块(或塑料卡,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受力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7、梁筋的搭接:梁的受力钢筋直径等于或大于22mm时,宜采用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接头,小于22mm时,可采用绑扎接头,搭接长度要符合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末端与钢筋弯折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受拉区域内I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Ⅱ级钢筋可不做弯钩,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在规定搭接长度的任一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大于50%。(四 楼板钢筋绑扎

1、清理模板上面的杂物,用墨斗在模板上弹好主筋、分布筋间距线。

2、按划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

3、在现浇板中有板带梁时,应先绑板带梁钢筋,再摆放板钢筋。绑扎板筋时一般用顺扣(图2-20或八字扣,除外围两根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双向板相交点须全部绑扎。

4、如板为双层钢筋,两层筋之间须加钢筋马凳,以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负弯矩钢筋每个相交点均要绑扎。

5、在钢筋的下面垫好砂浆垫块,间距1.5m。垫块的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板的保护层厚度应为15mm。盖铁下部安装马凳,位置同垫块。(五 楼梯钢筋绑扎

1、在楼梯底板上划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

2、根据设计图纸中主筋、分布筋的方向,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应绑扎。如有楼梯梁时,先绑梁筋后绑板筋。板筋要锚固到梁内。

3、底板筋绑完,待踏步模板支好后,再绑扎踏步钢筋。主筋接头数量和位置均要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五、成品保护

1、楼板的弯起钢筋、负弯矩钢筋绑好后,不准在上面踩踏行走。浇筑混凝土时派钢筋工专门负责修理,保证负弯矩筋位置的正确性。

2、绑扎钢筋时禁止碰动预埋件及洞口模板。

3、钢模板内面涂隔离剂时不要污染钢筋。

4、安装电线管、暖卫管线或其他设施时,不得任意切断和移动钢筋。

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浇筑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是否正确,振捣混凝土时防止碰动钢筋,浇筑混凝土后立即修整甩筋的位置,防止拄筋、墙筋位移。

2、梁钢筋骨架尺寸小于设计尺寸:配制箍筋时应按内皮尺寸计算。

3、梁、柱核心区箍筋应加密,熟悉图纸按要求施工。

4、箍筋末端应弯成135°,平直部分长度为10d。

5、梁主筋进支座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弯起钢筋位置准确。

6、板的弯起钢筋和负弯矩钢筋位置应准确,施工时不应踩倒。

7、绑板的盖铁钢筋应拉通线,绑扎时随时找正调直,防止板筋不顺直,位置不准,观感不好。

8、绑竖向受力筋时要吊正,搭接部位绑3个扣,绑扣不能用同一方向的顺扣。层高超过4m时,搭架子进行绑扎,并采取揩施固定钢筋,防止柱、墙钢筋骨架不垂直。

篇11:框架结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论文

1 房屋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内涵

房屋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施工是立足建筑体框架的基础,进行承重优化的一项施工工程。一般的建筑框架由于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所以其侧向的刚度相对较小,特别是在高层建筑中,虽然整体的稳定性由框架决定,但房屋的使用安全性会因侧向刚度小而大大降低。剪力墙是为弥补框架结构侧向刚度不足而进行设计的,通过设置剪力墙,房屋整体竖向和横向的部分负荷被分担到剪力墙结构上。除了分担负荷外,剪力墙还可以扩宽建筑空间的视野。但是,剪力墙结构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墙体设置灵活度差,一旦设置难以拆除。剪力墙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房屋施工技术,与框架结构之间可优势互补,提高建筑施工整体的稳定性,提高房屋使用的灵活性,同时提高施工环境的安全性。

篇12:框架结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论文

钢筋时骨架,是建筑的最重要的构建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框架结构的稳定性能。钢筋在施工中主要控制两个环节,下料和接头控制。(一)下料。钢筋在下料之前,必须先放出大样,并依据大样下料,下料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要把长的钢筋料下短了,因为这样就会增加钢筋的接头数量,而钢筋接头数量的增多会直接影响到钢筋的受力性能;二是尽量不要利用短的钢筋料加工较长或较大的钢筋半成品。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应尽量一次成型或一次成活,不得在一根钢筋的同一部位反复加工,因为这样容易造成钢筋的疲劳破坏。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如发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尚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它专项检验[2]。(二)接头控制。钢筋连接主要靠机械连接和焊接连接。前者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街头,如筒冷挤压连接、锥罗纹连接、直罗纹连接等。相对而言,焊接的质量的`可控性要差很多,但其十分重要。

3.2混凝土质量控制

保证水泥,细骨料,粗骨料,水,外加剂质量的前提下,混凝土工程质量的浇筑就成为框架结构工程的关键因素。混凝土在拌制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有:水灰比失控,计量不准确甚至不计量,施工配合比不根据砂、石料的含水率变化及时调整,偷工减料,振捣过程中出现漏振、过振、漏浆等导致混凝土出现蜂窝、孔洞、离析等现象。所有这些都会直接对混凝土强度产生不利影响[3]。因此施工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环节:(一)对原料的结构控制。水泥,粗细骨料,水,外加剂应该根据施工的环境,如温度,潮湿度进行合理的计算。首先要准确调整水灰比,在现场施工时根据试验室出具的理论配合比,实测砂、石的实际含水量,准确计算用水量;水的计量采用电子装置自动计量,计量设备定期检定合格。其次要确定水泥浆的用量、砂率及坍落度。(二)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注、振捣。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当,时间过短、过长都会造成拌合物均匀性变坏而增大沉陷。

3.3混凝土中配筋和配箍质量控制

墙体结构式简而言之就是钢筋和混凝土,在满足计算要求和构造要求的前提下,配筋率、和配箍应该是以经济原则为前提。(一)配筋率和配箍率。以框架结构梁柱节点部位为例,其钢筋数量和截面面积越小越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钢筋的间距和锚固长度,而且也便于施工,因为在混凝土的浇注过程中,一是在梁柱节点部位钢筋的数量少则混凝土拌合物容易流动到边边角角和下层混凝土表面,而且粗骨料也不会被钢筋从半空中卡住,从而造成拌合物离析现象;二是钢筋的配筋率和配箍率少则钢筋间的净距就相对大一些,在进行振捣的时候振捣棒就容易插入混凝土内部进行充分的振捣[4]。(二)长度控制。首先是边柱和角柱柱顶纵向钢筋锚固长度控制。框架边柱和角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分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柱筋锚入梁中,另一种类型是梁筋锚入柱中。

结束语

框架结构施工质量的控制点非常多,如原料质量的甄别,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各项原料配比,搅拌程度,以及后期浇筑和维护。在实际施工总,应积极提高施工人员的工程理解水平和各项素质,如管理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尽管建筑工作总体上知识含量不高,但是如果从质量意识角度入手,从关注细节入手,对于提高框架结构施工质量应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杨晓红.框架结构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问题[J].煤炭技术.(6).

[2]叶华勇.抗震框架结构施工质量通病成因及对策[J].福建建筑.(4).

[3]刘齐茂.强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J].西北地震学报.2008(2).

篇13:探析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当前建筑工程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朝着高层以及超高层的方向发展, 而这个趋势给建筑工程的框架结构特点带来了新的特点。高层建筑在竖向构件以及构成方面带来了逐层累积的重力以及载荷, 这就需要较大尺寸的柱体以及墙体来支撑, 给工程框架结构施工带来了新的技术要求。

与此同时, 建筑的构件还需要承受地震载荷以及风载荷等荷载, 而且这些载荷都属于非线性的竖向分布载荷, 而且对建筑高度的敏感程度较高。以地震载荷为例, 就层数较低的建筑而言, 考虑这些建筑的荷载时一般只需要考虑恒定载荷以及部分动载荷, 而对于建筑物的墙体、柱体以及楼梯等结构, 一般不会予以严格控制, 其他构件满足设计要求之后, 对应的这些构件也都达到了设计要求。同时, 对于现代化的钢架支撑系统, 在设计的过程中在没有提出特殊承载要求的时候, 不需要对柱体以及梁的尺寸加大, 只需要增加板就能达到对应的要求。但是, 对于高层建筑, 解决上述问题还不够,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除了抗剪问题之外, 还需要考虑抵抗变形以及抵抗力矩的问题。部分高层建筑的柱体、梁、墙体以及楼板在设计过程中经常需要考虑到结构的具体布置、特殊材料的使用, 这样才能很好的抵抗较大的变形以及较大的侧向载荷。

2 钢筋工程施工技术问题

2.1 钢筋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实际的钢筋工程施工过程中, 存在的质量问题较多, 主要包括:选择的焊条规格、型号不对;钢筋焊接接头存在偏心弯折问题;箍筋具体尺寸不能满足要求等。在框架施工的过程中, 这些问题都需要予以妥善解决, 否则将对框架整体质量造成影响。而在钢筋加工完成之后, 在钢筋的板扎以及成品的保护过程中存在对应的质量问题, 诸如钢筋的类型和数量等没有达到要求、钢筋垫块不充分或者是没有提前稳固, 一旦在对钢筋验收通过之后将造成后续施工的质量问题, 诸如混凝土浇筑移位等, 将造成实际施工材料的尺寸与设计尺寸存在偏差的问题, 对建筑框架的整体结构安全性造成影响。同时, 在对钢筋结构进行再焊接的过程中, 对框架结构的整体形状等都会造成改变, 给框架整体施工质量造成影响。

2.2 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1) 充分的材料准备。对那些散乱的材料而言, 要在绑扎固定之后, 将之转移到那些安全稳固的地方;或者是将其保存在安装好的梁上, 并将之固定在钢架之上;对于在地面堆放的材料, 应该做好对应的安全管理工作, 防止其滑落造成伤害;在上面覆盖油布时还应该在油布上层压上重物, 并在端部加以固定。

(2) 做好焊接施工准备。在正式的焊接施工之前, 应该根据对应的操作规范走好焊接试验工作;对进场的每一批钢筋都应该进行逐批次的自检。同时做好取样力学试验工作, 在自检的基础之上还要对焊接的质量进行适当的抽查, 尤其要对那些由疑问的钢筋做重点抽查, 且需要对于各个试验和检查人员都应该进行专业技术的培养。

(3) 放样与下料施工。在进行实际施工过程中年的放样以及下料过程中, 都应该留有一定的余量, 这主要是考虑到焊接完成之后, 在焊缝处将出现线性的收缩, 且框架结构中的桁架、梁等在受到弯矩作用之后还将拱起。虽然其收缩和变形量将与其他各种因素相关, 但是结合施工实践以及具体的实验来讲, 通常需要考虑的收缩量一般是:当受弯构件的总长不超过24m时, 放样余量在5mm左右, 当总长在24m以上时, 放样余量则取8mm。

3 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3.1 多层模板支架体系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于现浇混凝土结构, 新浇筑的楼层重力载荷以及施工载荷都是由多层模板支架体系来承担的, 然后再由模板支架体系将载荷传递给楼层的楼板。但是, 在施工的过程中, 由于施工时间爱你较短, 这些楼层的楼板依然处于养护期, 其承受载荷的能力有限。这就导致施工载荷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 部分甚至将超过混凝土结构正常使用状态所承受的设计载荷。

3.2 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3.2.1 基础模板安装。

在完成垫层施工之后, 应该每天定时的对水平基础依照轴线进行测量, 利用基础平面尺量好各个需要的边线, 并在各个暗柱角用油漆做好对应的标记, 确保安装模板的过程中, 完全按照各个控制边线将材料支柱固定, 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模板的硬度以及稳固性, 可以提高模板承受在浇筑过程中产生的施工负载以及施工载荷。而在基础侧模的安装过程中, 还应该对垂直角度予以把握, 尽量将安装偏差控制在3mm的范围之内。同时, 在垫层与模板的底部结合处应该用较细的水泥砂浆将缝隙嵌填严实, 保证不漏浆。最后, 应该在模板的上口拉通线进行校直, 保证边线顺直。

3.2.2 主体结构模板施工技术。

立杆是整个结构的支撑体系, 施工过程中应该保证其立于坚实的平面之上, 保证在安装好上层模板与支架之后能够承受对应的载荷, 保证其不会被压垮。否则, 不仅下层楼板结构的支撑体系不能逐层拿掉, 而且一旦上下支柱在同一个垂线上时, 整个结构体系将不能正常施工。加之整个支模工序都是按照对应的程序进行的, 在没有对之进行完全固定之前, 下一道工序是不能进行的。同时, 在脚手架使用的时候, 不能够将主节点的横、纵向水平杆;横、纵向扫地杆以及连墙件拆除。

3.2.3 模板的拆除。

模板在拆除的过程中要保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 一般是在后续支立的先拆, 而最先支立的则最后拆;不承重、少承重的先拆, 承重、承重大的最后拆掉;支撑部分先拆, 方木模板最后拆。同时还应该将拆下的东西及时的运到安全场所, 防止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

4 混凝土工程技术

4.1 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

对于所有进场的材料都应该有材料的质量保证书, 混凝土尤其重要。同时, 混凝土还需要包括各个不同类型的具体强度级别、包装以及出厂日期等, 这些项目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查。

4.2 配合比和合理控制。

通过合理的控制配合比可以达到提高提高水泥强度以及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目的。但是, 对应的造价自然会增加, 且会造成混凝土体积的变化率以及用水量发生变化。所以, 还应该对掺入的水泥量进行控制, 水泥用量应该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4.3 混凝土浇筑过程。

通常而言, 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方案是需要通过审批的, 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有对应的解决方案及策略才能保证最佳的计算结果。同时, 在浇筑之前还应该对模板的位置、截面尺寸以及标高等来进行控制, 保证与设计相吻合, 且支撑足够牢固。

参考文献

[1]勾向海.房地产建筑框架结构施工质量的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3) :183.[1]勾向海.房地产建筑框架结构施工质量的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3) :183.

[2]杨勇钢, 黄颜辉.建筑框架结构在施工中产生的问题浅析[J].南北桥, 2009 (10) :161-162.[2]杨勇钢, 黄颜辉.建筑框架结构在施工中产生的问题浅析[J].南北桥, 2009 (10) :161-162.

篇14:框架结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论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前言

框架结构在现代的技术中应用非常的普遍,无论是在建筑领域还是在很多技术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比如混凝土框架结构、剪力墙框架结构、平面框架结构分析系统、计算机网络框架结构等。总的来说,框架在施工技术方面应用的相对较多,下面着重探讨它在施工技术中应注意的问题,以保证施工的工程质量。

1 建筑工程框架施工的特点

当前建筑工程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朝着高层以及超高层的方向发展,而这个趋势给建筑工程的框架结构特点带来了新的特点。高层建筑在竖向构件以及构成方面带来了逐层累积的重力以及载荷,这就需要较大尺寸的柱体以及墙体来支撑,给工程框架结构施工带来了新的技术要求。与此同时,建筑的构件还需要承受地震载荷以及风载荷等荷载,而且这些载荷都属于非线性的竖向分布载荷,而且对建筑高度的敏感程度较高。

2 框架结构的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要求

2.1 框架结构的施工工艺过程

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严格实行过程质量控制,严把工序质量关,执行“三检制”隐蔽前的工序内容按照程序检查报验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及按照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施工并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有关要求后方可进入下一工序。

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包括以下工序:轴线放样定位——柱钢筋对焊绑扎及预埋件、管线埋设——柱模板安装——柱混凝土浇筑——梁板模板安装——梁板钢筋绑扎及预埋件、管线埋设——梁板混凝土——淋水养护拆模——填充墙砌筑。重要步骤如下:轴线定位,即确定整个轴网的控制线.用普通经纬仪定出这些控制轴线,其它轴线以这些主轴线为基准用钢尺量测轴线间距离得出;柱筋绑扎及支模架搭设,根据柱边框线校正楼面上柱插筋位置后采取焊接、搭接或机械连接等方式将柱纵筋接长后再绑扎箍筋。

2.2 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要求

在上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主要施工工艺过程中,关键性的重要工艺过程及其相应的施工技术要求是:

①轴线定位放线和确定标高,就是用经纬仪确定建筑设计图中框架结构建筑的纵、横轴线网在地面上的控制线,然后,再用水准仪将根据建设地点周围原有建筑和道路的相对标高及与拟建建筑的关系,确定拟建建筑室内地平的相对标高(俗称建筑的正负零标高,用±0.000M 表示),其施工技术要求是:轴线定位放线和确定标高时,务必认真、细致、准确读数并记录,施工员放线、定标高后,由质检员或技术负责人复测,再由现场监理工程师复核,确保准确无误。

②框架柱模板安装。柱模板安装时的技术要求是:不仅要对每个框架柱模从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吊垂线,确保柱模本身垂直,还要在框架柱网纵、横两个方向拉通线,以确保柱网纵、横轴线及柱边线的准确无误。

③框架柱混凝土浇筑和振捣。其施工技术要求是:施工员务必向掌控振动棒的操作工人严肃地交待清楚以下事项:柱高大于3m 时,必须分两次浇筑和振捣;第一次浇筑时应使用串桶伸入柱模内,振捣至柱底开始出浆即止,不得过振和欠振,第二次浇筑完振捣时,振动棒必须伸入第一层约100mm,以利于层间咬接牢固,振捣时不得过振或欠振,严禁振动棒长时间在柱模内无人掌控,任其无休止的振动,因为那样做极易导致局部严重离析甚至胀爆柱模板等质量事故。

④框架梁和楼(屋)面板模板安装,其施工技术要求是:模板及其支撑系统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所浇筑的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立柱应选用ф48×3.5 钢管或梢径不小于100mm 的笔直圆木(或50mm×100mm方木);支设立柱时,务必保持立柱垂直,立柱下端设垫板、上端有可升降的托架;立柱沿纵、横方向应设水平拉杆拉结,当房间平面尺寸大于6m×6m 时,还应按规定设剪刀撑,以确保支撑系统整体稳定;支设框架梁和楼(屋)面板模板时,应按规范规定起拱,板缝拼接要严密、平顺,并用100mm 宽胶带贴缝,确保不会漏浆。

⑤框架梁、楼(屋)面板钢筋绑扎及预埋件、管线埋设,其施工技术要求是: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制作和绑扎或机械连接(或焊接)钢筋,以及作预埋件和水暖、电气管线埋设,尤其是在楼(屋)面板上预埋管线时,应尽量避免两根以上管子重叠,当无法避免时,应沿管子上表面铺设宽度为300mm 的钢板(丝)网带,以防板面出现裂缝。

⑥梁、板混凝土浇筑和振捣,其施工技术要求是:当梁高大于500mm 时,应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大于300mm;泵送商品混凝土浇筑梁、板时,布料杆应均匀布料浇筑,严禁集中布料、用振捣棒赶料摊铺的错误做法。由于商品混凝土水灰比较大,浇筑后必须采取二次振捣、2~3 次抹压;第一次是在浇筑完混凝土、用木杠大致摊平后,用振动棒和平板振捣器分别对梁、板进行振捣,切忌过振、欠振和漏振,振后用大拉板拍平;待表面收水后作第二次振捣,同样要避免过振、欠振和漏振,振后用大拉板拍平、用铁抹子作第一次抹压;约30 分钟后第二次用铁抹子抹压,抹压比第一次力度稍大些;初凝后、终凝前(用手指摁时有指印但不会下陷)作第三次抹压,抹压力度比第二次再大些,此时若个别部位有细小裂缝,抹压后即会闭合。

⑦浇水养护和拆模。框架柱在浇捣后至少十小时后方可拆侧模,随拆随用塑料薄膜包裹起来作保湿养护;而框架梁和现浇板则必须根据气温条件按规范规定的强度要求拆除底模,严禁为加快模板周转而提早拆模。

⑧填充墙砌筑,其施工技术要求是:砌筑前施工员必须按施工方案向操作工人作技术交底,同时,按《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向操作工人提出具体要求,如:砂浆灰缝应控制在8~12mm,砂浆饱满度不少于80%等。需要特别强调指出的是:填充墙与框架柱、剪力墙交接处必须按规定间距在框架柱、剪力墙上打入膨胀螺栓,然后焊接符合规范要求直径和长度的拉结钢筋并埋设在砌体灰缝中;砌至距框架梁或现浇板板底约200mm 处时,应静置至少一周,然后用粘土砖或砌块斜砌至梁(或板)底。

3 结束语

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中是主流的施工方式,它的抗震强优点是相当明显的,并且以它为技术中心建成的建筑能更好的满足现代化建筑的要求。虽然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和钢结构施工技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我们的施工加强平时的管理,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予以重视,用科学的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可以让框架结构施工技术为我们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红兵. 框架结构建筑梁柱节点的施工探析[J]. 福建建材, 2010,(03) .

[2]刘江海. 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和控制[J]. 广东建材, 2010,(05) . [本文转自:lunwen.1kejian.com]

上一篇:兔年新婚庆典仪式主持稿下一篇:哈达小学论语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