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劣势为优势的名言

2024-05-03

变劣势为优势的名言(精选8篇)

篇1:变劣势为优势的名言

求职:变劣势为优势

自2006年11月开始历时3年,万学教育ACT职业能力研究院在全国抽样调查80000多应届毕业生和往届毕业生,对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进行了彻底的调查,总结出主要有八个方面的原因限制了很大一部分的求职者无法就业或者是无法找到比较满意的工作。其中部分原因是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也是大学生无能无力改变的,但是在某些方面比如大学生自身职业能力方面却是可以来大幅度提高,从而弥补某些原因所造成的困扰。

曾服务企业客户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移动、联想集团、奇瑞汽车、中石化、物美集团等众多国内知名企业,万学教育ACT职业能力授课老师崔方老师,对这个八个原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就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出了实质性的提高策略。

当前大学生求职受限原因分析:

原因一:人的样本高校扩招影响

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据调查就广东省来说,最近十年左右的时间,广东省内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首次突破45万人,加上来广东“淘金”的外省院校毕业生,仅2010年广东省省内求职谋业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就超过60万人。

再来看全国大学生待业的人数:2001年34万大学生待业,2002年37万,2003年52万,2004年69万,2005年达到79万,09年200万,2010年400多万,而2011年更是一个未知数。

原因二:学生就业渠道不畅

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万学教育职业能力专家经过调查发现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原因三: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

调查发现,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让大学生确实受不了。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原因四:高校专业设置错位

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

据北京现代管理大学就业处和招生处反映,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原因五: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

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大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

原因六:学生仍然期望过高

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06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原因七:学生缺乏求职技巧

万学教育职业能力培训老师们发现很多学生在校期间不会投入时间去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有,也是很少,并且学校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意识不足,最终导致普遍大学生职业能力不足,在学校和企业之间产生了各层现象,这也是中国存在的很严重的问题。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原因八:市场对白领需求不足

由于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新增加的劳动就业岗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就业岗位,使得中国就业上呈现“白领需求不足”的状况,这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岗位与扩招之后的庞大毕业生数量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而且还将因此降低大学生的谈判地位,引发其他严重问题。

提高职业能力是最便捷解困办法

对于上面几方面的原因,万学教育ACT崔方老师也指出,因为政策、社会、市场这些限制学生是无法改变的,但是要想脱颖而出实现终身职业梦想,还是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

一、培养一技之长

我们曾分析过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1、对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如除要求毕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外,还要求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博学多才等。

2、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用人单位的亲睐。如学文秘专业的,又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肯定大受欢迎。

3、有特长的毕业生比较受用人单位的关注和欢迎。如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能力等特长将为您在求职时增加一定的筹码。

5、有一定工作经验和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毕业生受用人单位垂青。为什么?

用人单位投入大量的成本招聘新员工,目的就在于让他们为企业创造财富,如果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形成直接为企业创造财富的能力,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职业能力,那么一旦进入企业,这些毕业生就能较快进入角色,适应能力较强,因此,深受当地知名企业欢迎。

二、先就业后择业

众多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往往存在这样一种心态:希望一步到位,一次定终身。在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这种想法是极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很多宝贵的就业机会会因此与你擦肩而过,会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将自己置于非常被动的境地。麦当劳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凡准备提拔当地区总裁的人员都要先扫一个月厕所,要先在基层干一段时间。到保险公司工作要先从业务员干起,才能一步一步走到相关管理岗位。到酒店工作,不管你是什么学历,也不管你是哪所名牌大学的高才生,都要从服务员干起。但很多大学毕业生,特别是一些重点大学的本科生、硕士生拿不下面子,放不下架子,总认为服务员这一工作委屈了自己,实在太屈才,不愿干这一工作,因而失去了宝贵的工作机会。

在求职过程中,我们奉劝大学生朋友们,要从实际出发,勇于面对现实:先求生存,再求发展,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要从长计议,不要鼠目寸光;要脚踏实地,不要好高骛远;要步步为营,不要幻想一步登天。

二、面试要技巧 随机应变

我们只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我国有位驻法国大使,曾应邀出席该国上流社会的一次交谊活动。在交谊活动中与一位巴黎漂亮女郎跳舞时,该女士突然问道:“请问先生,法国女士与中国女士,您更喜欢哪个国家的?”该大使机智地回答

道:“凡是喜欢我的女士,我都喜欢她。” 将问题抛给对方就是技巧。

以上就是万学教育ACT职业能力研究院崔方老师的对于大学生求职现状的分析和解困良策的建议,希望这些问题能够引起广大同学们的注意,以便自己的选择就业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采取适合自己的就业方案,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保障。

篇2:变劣势为优势的名言

如同河水,有笔直笔直的河道吗?

如同高山,有平坦再平坦的山道吗?

如同苦瓜,苦才有味道,苦中的涩味让人难忘。

如同青竹,一节一节的递增,才有了“竹高千尺,一生努力”。

为人,应处事有道;解难,应坚持不懈;遇事,应冷静处理,才能使自己劣势转变为优势。正如世界著名超级军事家拿破仑所说:“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生活,需要克服一切阻力,变劣势为优势,只源自于生存,为生存将使自己的内部力量投入生活中来,便能成功。

记得在我刚上六年级时,语文成绩特别差,成为我学习上的阻力。我很想提高语文成绩,于是,我把自己的学习计划写在书本上,以时刻提醒我“不要掉队”,上课认真听讲,不懂时举手问老师,用心读记写古诗词,我当初的记忆力特别不好,别人读一遍的东西,我非要读三、四遍不可,不然我理解不了,别人在玩耍时,我努力回顾今天所学的知识,将今天学的和昨天学的知识混合一起,嘴里“叽叽”的说着,别人看见了还以为“神经病”,自言自语的。我一起谨记着:“如果自己现在不努力,那么在班上就没有名次,也想在小考之后,看看自己的真实成绩。”就这样的话,一直是我心中的黄金钻戒,用自己的努力把黄金钻戒驱回原来的光芒。

小考之后,成绩为班上25名,在校内占前50名,多亏了这次语文成绩的`增进。我很轻松的考了93分的成绩,我,心动不已。

只有坚韧,才能将劣势为优势。

其实,小鹰在刚刚成长时,不善于飞翔,这就成为小鹰的劣势了,自己得在自然界中生存,就必须要克服困难,才能在自然界存活,在思考后不久,小鹰每天早晨起来,从树下爬到树上,这是非常艰辛的,如有不甚就会摔落在地面,很痛的。由于每天的坚持、努力,终于在二、三个月后它飞翔在长空,享受成果的艰辛。

困难,不怕,因为我们是当代的青年,应像小鹰一样,勇敢面对,才能在社会中生存。

只有坚持,努力,才能将劣势为优势。

希腊著名的演说家克劳思费斯,在年幼时,说话都说不清楚,成为他奋斗目标的一大阻力,他说:“不管用什么方法,经历怎样的痛苦,他都会迎难而上,毫不退缩。”为了解决这个困难,他每天早上把石头放进自己的嘴里,不是吃,而是保留在嘴巴中,用劲地喊着,努力坚持了八年、九年,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一次大会上,以出色、有力的演说博得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只有视困难如风,才能使你在人生走得更稳,变劣势为优势。

篇3:变劣势为优势的名言

辽宁省的光照、温度、降水等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 比较适合马铃薯生产。露地早熟栽培6月上市;辽南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 4月中旬即可上市, 晚熟区可在9月中下旬收获。由于气候和土壤条件决定, 辽宁省马铃薯病害轻, 耐贮藏, 只要通过品种及栽培方式的调整, 我省马铃薯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同时, 我省地处东北三省最南, 做为鲜食用途, 生产早熟马铃薯最有优势, 作为蔬菜供应, 早熟栽培可获得高的经济效益, 且产品供不应求。

马铃薯主要是以块茎繁殖为主的作物, 在生长期易被病毒侵染造成病毒性退化, 且常受晚疫病、软腐病等多种病害威胁, 使本属于高产作物的马铃薯常常不能高产稳产, 所以必须种植脱除病毒的马铃薯, 才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脱毒马铃薯是对茎尖脱毒后用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脱毒马铃薯原原种是经诱导产生的试管薯或经扦插获得的马铃薯。

脱毒马铃薯与不脱毒马铃薯的区别是:脱毒马铃薯最大的特点是高产稳产, 每亩可产2000~2500千克, 最高产量可达到3500~4000千克, 而不脱毒马铃薯的亩产才500千克左右。科学证明:种植脱毒马铃薯种薯比不脱毒的可增产40%。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的块茎小 (1~10克) , 也称为微薯, 因为种子小, 农民购买后即可随身携带, 运输方便, 省下运费开支。用脱毒马铃薯生产的商品薯, 由于营养丰富, 含蛋白质、纤维素、脂肪、多种维生素等, 许多国家除了将它作为粮食作物外, 还把它当成健康食品。因此, 无论从农业生产的方向还是市场前景看, 种植脱毒马铃薯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种植脱毒马铃薯的弊端也有两点:一是前期投入较大;二是见效相对较慢, 这也是农民不太愿意接受的原因之一。目前, 我省马铃薯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生产、经营商品种薯企业少, 提供种薯数量小。我省每年种植马铃薯130万亩左右, 按每亩用种薯100千克, 每年需用种薯13万吨。目前, 我省制产种薯能力仅有少数的科研院所和种子企业, 每年产种薯大约5万吨, 其它缺口, 都是自留品种或从外地调动大量商品薯。二是商品种薯品种少。我省马铃薯品种较少, 大多为鲜食性品种, 且品种也较少, 用于加工型商品薯种甚少, 且种性退化快, 缺少竞争力, 虽然近年从国外引进一些加工品种, 但田间适应性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品种问题成为制约辽宁省马铃薯生产和加工第一大障碍。

应该说种植脱毒马铃薯的优势非常明显, 虽然马铃薯种薯要经过四代的繁育才能降低成本用做生产用种, 对农民来说似乎成本也太高, 时间又太长, 但它符合现代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势。如何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建立专业种薯生产基地, 脱毒繁育丰产性好、专用深加工特点突出、商品率高的脱毒优良种薯。 (2) 以技术优良、装备先进的科研院所、大中型集团公司为技术依托, 采用快速繁育等高新技术生产基础脱毒种, 在气候条件适宜地区增建原种基地。 (3) 以县、乡两级农技推广部门为依托, 种植户、技术员和行政部门三位一体, 协调组织, 对种薯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做到县有脱毒中心, 乡有良繁基地, 村有种植户, 逐步建立健全供种繁育体系, 扩大脱毒种薯普及率, 加快品种更新步伐, 提高马铃薯产量。解决农民用种难的问题。 (4) 把各地方县、乡级种子部门与可常年提供多种经济作物组培苗的专业性种子公司或研究所等单位挂钩, 引进好的品种, 共同合作建立区域性繁种基地, 减少调运, 降低生产成本。

篇4:变资源劣势为产业优势

乾安县地处松嫩平原腹地,因地处风沙干旱盐碱区,土壤普遍呈弱碱性,富含碳酸钙、氮、磷、钾等微量元素,全国少有。特有的土壤特点和土地全年冻化交替、干湿更迭,杜绝了黄曲霉毒素等多种霉菌的滋生,从源头上避免了土地污染,这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是很难实现的。经省质量监督检验院检测,乾安县大部分农作物所含的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等碱性氨基酸以及钾、镁、钙、铁、钠等碱性元素均高于省内其他地区,弱碱食品深度开发潜力很大。借助这一独特优势,乾安县致力于发展特色弱碱农业,着力开发绿色弱碱食品,鼓励发展地方经济特色品牌,于2012年相继成立了松粮集团乾安黄小米有限公司和乾安弱碱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把乾安黄小米、黏玉米、杂粮杂豆、红辣椒等特色农产品进行整合,打造弱碱品牌,通过公司化运作、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树立品牌优势塑造自身实力

品牌就是市场,品牌就是价值。松粮集团乾安黄小米有限公司成立之后与乾安县原有的黄小米生产加工企业进行联合,实行统一的生产标准,全力打造“查干湖”品牌。在2012年的农博会上,乾安县推出的“查干湖”、“泥林”两个品牌的黄小米,以良好的品质和独特的弱碱性深受各地客商好评,一举成为农博会的金奖产品。

乾安县与吉林省质量监督检验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已经制订了“弱碱食品”生产标准,全力打造“春捺钵”农产品品牌,以品牌优势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并利用这一优势,把全县六大特色农业资源和品牌进行整合,实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打造品牌、统一加工销售,进一步提升了乾安弱碱特色农产品知名度。

创新经营模式促进自身发展

篇5:变劣势为优势的名言

【基本情况】

龙冠小小园的前身是红黄蓝亲子园,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龙冠大厦院内。幼儿园的位置在写字楼的后面,距离繁华地带只有200-300米,南面和东面是人口密集的小区,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室内有淘气堡、音乐教室,但光线不好,并且没有户外活动场地。由于红黄蓝亲子园在招生、收费等方面情况不理想,运营艰难,开始寻找与博苑合作。【诊断与分析】

博苑资源分析小组认为小小园存在几个严重问题:

○ 最大的问题是位置闭塞,虽然距离主干道的绝对距离并不远,但不论坐车、还是开车,进出都不是很方便。因此,虽然在主干道上有广告,上门咨询量其实很少。

○ 没有户外场地是硬伤;

○ 主推各种亲子课程,同时也开设有托班,定位不清晰。

○ 室内淘气堡占据很大面积,对于亲子课有一定吸引力,但如果仅仅是作为一个游乐区域,对于幼儿园来说,它并不是关键设施。

【资源点评】

怎样弥补不足,设计符合小园发展的市场定位和营销思路,是盘活该项目的重点。【解决之道】

1.弥补不足,变劣势为优势:

博苑对小小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建:2008年,与物业协商,利用大院内空闲的一片荒地,建设了2700平米超大型户外活动场地,全部铺设草坪,场地内增加大型木制攀爬设施、吊桥、沙坑、水池、迷宫、大型

本文转自北京博苑教育网站

儿童组合玩具,同时开辟农业种植区域,把户外活动场地变成小小园的最大优势之一。

之后,又完成了室内装修的改善,室内教室宽敞、明亮、美观;

2.重新定位:

全面分析之后,对幼儿园进行了重新定位。首先,放弃亲子课程业务,明确主推幼儿园。从短期效应的亲子园,转变为长期效应的幼儿园之后,小园拥有的硬件资源,包括户外、淘气堡等设施,得以更好的发挥;其次,由于空间较小,不适合发展低价大规模幼儿园,而应该走特色鲜明的精品园路线。幼儿园命名为“博苑小小园”,宣传口号是“小小园,大空间”,营销策略是家庭园的精细照顾+大园的丰富资源,价格定位于高于家庭园,略低于博苑总园,约在1200-1400元/月水平。

3.教学主线的确立:

将室内淘气堡与购买的感觉统合教具统一整合,发展感统训练特色课程。将蒙式教学、感觉统合课程、奥尔夫音乐、情境舞蹈、游泳等课程融入日常教学,为孩子搭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舞台。

4.以体验式活动为纽带,开展营销活动设计

(1)“让客户看得见”:利用多种媒体,开展多种展示活动,包括:硬件、伙食、生活照顾、教学展示等。

(2)“网络营销”:利用回龙观网络,进行活动宣传,突破距离瓶颈,如:网友宝宝运动会、跳蚤市场、免费亲子体验活动、文艺演出等。

(3)“走进社区”:带领老师孩子走出去,组织各种社区共建、展示活动。【实施结果】

如今,博苑小小园有稳定的教师队伍,在册孩子35人,目标为60名。

本文转自北京博苑教育网站

篇6:劳务派遣用工制度的优势与劣势

一、劳务派遣用工制度的优势

1.从用工方需求来看。劳务派遣用工制度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人事管理成本, 为企业提供弹性用人制度。通过劳务派遣, 理论上, 企业可以做到信息搜索成本、招聘成本和培训成本降低为零。企业只需向派遣机构提出条件即可, 具体的招聘、管理和培训工作都由派遣机构负责完成。为用人单位提供专业化的劳动管理服务, 使用人单位的内部劳动管理转化为社会化劳动管理。用人成本在一定程度变得固定和可预见。不确定性导致的各种风险, 如跳槽、招工容易辞退难、违约金等将会得到有效控制和转移, 企业的用工制度更加灵活, 使企业的人员安排能够根据运营情况进行及时调整, 提高了雇工效率。

2.从供给方来看。一方面, 劳务派遣变零散、无序的外出务工为有序、有组织的行为。劳务派遣机构的出现, 将原有零散的外出务工形式变成有组织成规模的派遣形式, 形成职业介绍、岗前培训、输出安置的用工流程, 并负责社会保险的缴纳、工资支付、权益维护等事宜, 这样, 减少了外出务工的盲目性, 降低了受雇风险和成本。另一方面, 劳务派遣满足了劳动者对灵活多样化就业方式的需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体制的转化, 就业人口的高学历比例大幅提高。这意味着想发挥自己专业技术的人增多起来。这些人的适应能力大多都比较强, 不愿意被特定的岗位或单位所束缚, 希望拥有更多的自由空间, 到适合发挥自己技术特长的企业就职, 以获得丰富的阅历、更好的收入, 提高生活质量, 他们成为劳务派遣方式的又一供给者。

二、劳务派遣用工制度的劣势

1.达不到企业提高绩效的预期。劳务派遣的低成本优势是企业对其青睐的重要原因。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许多企业发现“被派遣劳动者的实际工作绩效与当初的设想相差较大”。与企业正式员工相比, 派遣员工往往表现出较低的忠诚度和组织承诺度, 缺乏归属感、工作积极性较低、易产生职业倦怠及有较高的离职倾向等, 这些都会导致工作绩效降低, 严重削弱了劳务派遣在成本方面的优势, 进而对企业绩效产生负面效应。

2.给企业管理带来新问题。有调查显示, 36%的派遣员工都有中途离职的经历, 人员频繁流动, 导致企业很难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性, 从而给企业管理带来难度。其次, 派遣员工在企业中所感知的不公平, 也使其与企业间本就不算牢固的心理纽带更加脆弱。加之其通常是在不同企业的同类岗位上工作, 容易导致企业的涉密信息外泄。此外, 由于企业与派遣员工不存在劳动关系, 使得企业要求其遵守本单位规章制度缺乏有力的法律支持, 当企业以其违反本单位规章制度进行处理时, 往往会引起争议。

3.加大企业经营风险。一方面, 企业可能面临派遣员工集体罢工的风险。因其与企业无劳动关系, 双方一旦发生纠纷, 若不及时解决很容易导致其集体罢工, 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另一方面, 企业可能成为其诉讼请求对象。虽然两者间不存在劳动关系, 但企业毕竟是用工方, 一旦出现某些派遣机构受逐利心理损害派遣员工利益, 企业也很容易因连带责任被卷入劳资纠纷。

篇7:女大学生就业的优势与劣势探析

一、女大学生就业的优势

在激烈的竞争中, 女性求职者应该尽可能地展示自己作为新一代女性的良好风范, 增加求职的自信心。

(一) 语言表达能力更出色

一般来讲, 女性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比大多数男性要强, 在表达、阅读方面更为出色, 她们更能全面真实地展现自己的精神风貌。因此, 从事翻译、播音等方面的工作, 女性比男性更有优势, 也更出色。

(二) 考虑问题更周全细致

由于女生对问题考虑得更多, 因此, 她们在面试时一般会先考虑也更关心别人的感受, 不会出语伤人。在回答问题时, 女生一般也会回答得比较全面, 很少出现那种想到哪说哪儿, 或说话漫无边际, 甚至跑题的情况。

(三) 形象打扮更加得体

女大学生如果衣着打扮得当, 那么在外形方面给招聘方留下的好印象是大多数男生都无法比拟的。

(四) 礼仪方面更周全

一般来说, 女生在礼仪方面比男生更周全, 她们在待人接物方面更加得体, 她们也更懂得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人而选择最适宜的交流手段和交流技巧进行交际。

(五) 忍耐力更强

女性的忍耐力明显比男性高, 这个优势使得女性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不停地工作, 也能在各种单调乏味的工作中孜孜不倦, 具有敬业精神。并且, 在多数情况下, 女性比男性更能承受生活和工作上的压力。

(六) 形象思维更出色

女性在形象思维方面一般比男性细致, 且考虑也更为全面, 这种特点使得女性在竞聘形象设计、文学创作及文艺表演方面的职位时优势更加明显。

(七) 性格温和, 更加善解人意

多数女生性格都比较温顺、柔和, 容易与人相处。而且她们善于察言观色, 在交际时很注意对方的感受, 并时时为对方着想。她们的这些特征使她们在面试时显示出女性的知性美, 并赢得招聘方的好评。

另外, 随着非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女生就业提供了优势, 使她们在职业选择和就业竞争中更能发挥自己的优点, 进而获得更多的机会。

二、女大学生就业的劣势

由于女生性格、心理、生理及家庭角色等方面的因素与用人单位的发展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有矛盾, 这些客观存在的因素造成了女生求职较难的不利局面。

(一) 社会偏见

由于女性生理因素的原因, 比如生孩子、家务活的拖累等这些原因让某些用人单位对女性产生偏见, 而忽略她们其他方面的长处。还有的单位甚至认为女生高分低能, 缺乏创新意识, 实际工作能力差。这些严重带有偏见的思想严重影响了女生在求职竞争中的公平性。

(二) 自身原因

1、依赖心理

依赖于人、缺乏主见是许多女生的通病, 正是由于她们长期形成的依赖心理, 使她们对自己的能力和优势认识不够, 也缺乏吃苦的心理准备。

2、优柔寡断, 过于娇气

犹豫不决、拖泥带水是大多数女生的通病, 只是在程度上有所差别。然而, 这并不是考虑周全的表现, 反而使她们由于缺乏当机立断的决心而坐失许多机会。另一方面, 现在家庭都是独生子女, 娇气是独生子女的天性, 这给女生求职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3、自负和自卑两极分化

长相出众、学习成绩较好、家庭条件较优越或某方面能力较强的女生容易自恃清高, 对用人单位和职位百般挑剔, 而相貌平平、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家庭环境不太好或能力平庸的女生又容易妄自菲薄, 在面试中缺乏应有的信心和勇气, 阻碍自己的发展。

4、求稳心态, 怯于挑战

有的女生在求职时, 过分强调安稳, 而对于那些充满竞争和挑战、有一定风险、条件艰苦的工作往往望而止步。这种只求自身稳定、缺乏承担风险的勇气、又不喜欢挑战的心态使许多用人单位将其拒之门外。

5、好面子, 爱攀比

几乎所有的女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爱慕虚荣的毛病, 因此, 她们在求职过程中也会不自觉地出现攀比心理, 盲目地与他人争所谓“体面”、“光彩”的“好职业”, 或者热门职业, 全然不顾这种体面的职业是否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自己能否胜任。

(三) 其他原因

1、有些工作确实是女生无法胜任的, 如电工、井下作业的煤矿工作、野外作业等。

2、女生由于生理原因和家庭琐事的拖累, 不便时常参加值夜班、加班、出差等突发性的工作。

3、女生不可避免地要结婚生子、哺育小孩, 这无疑会耽误工作, 分散精力和时间, 打乱单位的正常人事安排, 影响工作效益和经济效益。

4、有些女生心思过于细密, 喜欢背后议论, 因此在女生较多的环境中, 人际关系容易变得复杂, 甚至难以调适。

5、相对于男性而言, 女生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较差,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较差, 且吃舌精神不够, 创新能力也不如男生。

6、大多数女生在学生时代还有较强的进取心, 但毕业参加工作后, 尤其是结婚生子以后, 将注意力和重心转移, 对工作和自身事业发展的关注程度大大降低, 投入精力也相应减少, 影响了自身和单位的发展。

三、对女大学生就业的一点建议

(一) 政府干预, 营造有利于女大学生就业的社会、经济和法律环境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我国政府在高度重视就业的前提下, 应制订与市场经济相协调的女大学生就业干预机制:修正和完善原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完善保障平等就业的法律体系;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的权益;适时为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提供法律上的援助。其次, 分担企业录用女职工时所需的“自然附着成本”, 完善支持女性就业的生育保障制度, 保障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的权利。第三,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通过各大媒体和社会团体的宣传和监督, 倡导男女平等的性别文化, 为女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第四,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为女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二) 学校配合, 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女大学生从学校走上社会, 在校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首先在学科规划、专业和课程设计上要以市场为导向, 以社会需求为契合, 同时针对女大学生的身心特点, 构建科学培养方案, 通过夯实专业基础等途径, 提高女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其次, 各大高校应加强对女大学生就业的个性化辅导, 帮助女大学生认清现实, 适时调整个人的职业定位, 同时通过就业技巧、权益保护等内容的讲座, 增强求职的信心。

(三) 女大学生要认清形势, 端正转择业心态, 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

作为女大学生, 既不可能坐等用人单位改变用人思路, 也不能因此就不就业。尽可能地改变一下心态, 不要一味地在“档次较高”的就业岗位氛围里死缠烂打, 要选择到需要女大学生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另一方面, 随着与社会接触面的逐渐变宽, 在自身不断提高的基础上, 更加利于选择到理想的职业。

(四) 合理定位

第一, 根据自己的性别优势定位, 选择自身具有优势的职业岗位, 如公关、旅游等。第二, 每一个人, 无论男生还是女生, 都有自身突出的一面。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定位, 不妄自菲薄, 也不好高骛远, 狂妄自大。第三, 根据自己的专业定位, 尽量努力争取职业选择与所学专业对口, 这样更利于施展自己的才华。第四, 根据社会需要定位, 克服自身生理、心理的弱点, 到社会需要的岗位工作。

(五) 发挥优势, 把握机遇

女大学生应善于发挥自身优势, 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行业单位。应用好女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优势、思维能力的优势、交往能力的优势、管理能力的优势和忍耐力的优势。

(六) 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训练与培养

女性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应该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综合知识水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七) 克服自身心里障碍, 保持良好择业心态

首先要摆脱择业中的心理障碍, 正确地面对现代社会对女性、对女大学生近乎苛刻的要求, 要有竞争的勇气与必胜的信心, 即要有一个良好的择业心态。从就业角度来讲, 女大学生应该注意克服自卑心理、依赖心理等方面的心理障碍, 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的能力或地位。

(八) 自尊、自强、自信、自立

女生在求职和工作中都要坚持自尊、自强、自信和自立的原则, 在迎接就业市场的挑战时, 要有人格上的自尊, 能力上的自立, 专业上的自信以及敢于竞争奋斗的自强。

(九) 警惕求职陷阱

女生在求职过程中尤其要提高警惕, 谨防各种求职陷阱。尤其当用人单位在与你没有过多接触且并不了解你的情况下, 却对你异常热情, 尤其当约你在奇怪的地点见面时, 一定要特别小心, 多方打听探明情况, 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吕东伟.从深层次新视角思考大学生就业问题——与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博士的对话之二.中国高等教育, 2003 (06) .

[2]、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经济研究.2004 (06) .

[3]、冯皓.当前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6年11月

篇8:变劣势为优势的名言

1 高校校报在新媒体环境下具备的优势

1.1 信息优势

传播信息是报纸的重要功能之一,高校校报与社会报纸一样,都承担着这一重要功能。校报将学校的方针政策、路线、发展理念等信息传递给广大师生员工,同时将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工作状况等通过新闻报道的形式体现出来,实现了信息的上下传播。除此之外,高校校报也是加强学校与兄弟院校、政府单位、家长、校友联系的重要桥梁,实现了这些单位、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

高校校报在传播信息方面还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和方式尽可能多地传递新闻信息。近年来,《安阳师院报》在头版压缩会议新闻等硬新闻的篇幅,尽可能多地报道学校各方面的动态;二版将一些新闻用一句话或简讯的形式简要进行概括,为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腾出更多的空间。另外,在一些重大活动和时间发生时,高校校报还可以以号外、增刊的形式及时向广大师生传递信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束时,《安阳师院报》专门刊发了一期四版安阳师范学院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做法、成果,让广大师生更好地了解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给学校带来的变化。

1.2 育人优势

高校校报既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坚强阵地,更是新闻宣传人才培养的摇篮。在高校校报编辑部,常常聚集着一批充满新闻理想、充满青春活力的大学生记者,这些少则数十人、多则百余人的学生记者团是高校校报编辑老师的得力助手,是办好校报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现在大多数的高校校报大学生记者团实行老带新政策,即由上一届学生记者带新来的学生记者进行采访、写稿。高校校报编辑部老师对稿件进行评点、修改。此外,校报编辑部还会邀请相关专业老师对学生记者进行培训。学生记者积极参与办报实践,采访过程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交际能力,写作过程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校报大小活动的组织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在安阳师范学院校报编辑部,很多学生记者由最开始的不知道什么是新闻,到一篇篇有分量的报道变成签字出现在报纸上,很多同学的作品还获得了河南省高校校报好新闻奖,一些同学的作品被《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等知名媒体采用,一些同学毕业后到知名媒体、企事业单位任职。高校校报编辑部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成长成才的平台。

1.3 文化建设优势

校园文化是校园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它是以校园内生活成员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校校报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载体,是学校联系师生员工、海内外校友、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要纽带,是展示高校对外形象和塑造学校品牌的重要窗口”(2)。

高校校报是校园文化依托的重要的载体之一,是校园文化的重要传播者。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校报以“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内聚人心,外树形象。首先,高校校报所反映的广大师生开拓进取奋力拼搏的精神、学校发展的精神风貌等都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高校校报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和话语优势,利用弘扬真善美,宣传正能量,讲好高校故事,传播好高校声音,阐释好高校特色,提高广大师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这为建立校园文化的宣传体系奠定了基础。再次,高校校报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内容和多样的实践形式,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了思想引领、精神引领、知识引领和服务成长的作用,也为校园文化的建设创新了组织形式,增强了校园文化的吸引力。

2 高校校报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劣势

2.1 发行渠道相对固定,受众面相对较窄

高校校报是高校的主流媒体之一,其发行渠道相对固定,当前校报的主要发行渠道一是由学生记者等发放到学校各部门、广大师生中,另一个渠道是通过邮局和兄弟院校间进行交流或者是邮寄到部分校友和学生家长受众。在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主动寻求阅读校报获取信息的读者很少,高校校报在广大师生中可谓“不受待见”。在遇冷的情况下,高校校报很难发挥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作用。

2.2 版式版面相对固定,缺乏创新

现在大多高校校报开版的形式多是四开四版或者对开四版,版式相对比较固定。第一版为要闻版,一般为学校的重大活动或重要事件。二版为综合新闻,三版为大学生活版,四版副刊版。以安阳师范学院校报为例,近十年的校报除了校庆、第三党代会等重大活动外,校报对开四版的布局没有改变过。版面设计上一些校报还停留在上世纪的编排理念,没有充分运用图片、线条、色彩、留白等版面元素,版面设计相对呆板。

2.3 发行周期长,时效性不强

据王世华的《中国高校校报及从业人员调查研究报告》中资料显示376家高校样本校报周期:半月报184家,48.93%;月报有92家,占24.7%;旬报有62家,占6.49%;周报有38家,占10.11%;半月报最多接近一半;周报很少,仅为一成。由此可见,高校校报普遍存在着发行周期过长的问题。对以“新鲜”为重要标志的新闻报道来说,过长的发行周期使得高校校报的新闻价值被大大削弱了。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2015年5月20日,河南省委对学校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安阳师范学院新闻网当天就对新闻事件进行了报道,文章阅读数达6 000余人,而《安阳师院报》(半月刊)在5月31日的报纸头版才刊发此消息,等报纸与读者见面的时候,“新闻”早就成了“旧闻”了。

2.4 互动性差,反馈不畅通

信息的传播方式分为单向传递和双向传递两种形式。高校校报信息的传播主要是由传播者到受众的单向传递形式,高校校报的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校报所传递的信息。虽然偶尔有受众给高校校报反馈信息,但这种反馈相对少、不及时,被重视的程度也较低。传授双方缺乏及时互动的交流。新媒体的互动性较强,反馈及时,传授双方可以进行及时的互动交流,这给高校校报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挑战,高校的广大师生作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较强的群体,往往更会倾向选择互动性强反馈及时的新媒体。

摘要: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得高校校报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新媒体环境下,进一步认清高校校报的优势与劣势,才能更好地发挥高校校报的作用。文章从信息、育人、文化建设三个方面分析了高校校报的发展优势,从发行渠道相对固定,受众面相对较窄;版式版面相对固定,缺乏创新;发行周期长,时效性不强;互动性差,反馈不畅通等方面分析了高校校报的发展劣势。

关键词:高校校报,优势,劣势

参考文献

[1]孔德静.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报转型路径分析[J].中国报业,2014(20):30-31.

[2]王淑莲.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报的创新发展[J].科技信息,2012(18):65.

[3]赵海霞.新媒体时代高校校报的生存发展探析[J].新闻知识,2014(6):92-93.

[4]沈春娥.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校报的发展困境及对策[J].传播与版权,2013(4):50-51.

上一篇:致那段逝去的时光作文下一篇:2016最新暑假发传单的社会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