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船精神

2024-05-03

论红船精神(通用8篇)

篇1:论红船精神

论“红船精神”

2011年06月07日 10:59:18 来源: 红旗文稿

◎ 陈水林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8月初,在嘉兴南湖一条小船上闭幕,这条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红船见证了中国革命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因此,我们可以用“红船精神”的名义,来探讨和概括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

一、“红船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孕育了中国共产党,孕育了“红船精神”。

“红船精神”是中华民族忧患意识的升华。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80年里,国家沉沦,历史在黑暗中迂回,不甘的中国人民期盼破晓的曙光,仁人志士求索刺破暗夜的长剑。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以此为标志,一个以新的知识分子群体为主体的新文化运动兴起了。这是一场观念形态的革命,是对千百年来历史沉积而成的旧文化的扬弃和超越。它出现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之后,既是由前此70多年的历史呼啸而来,又是对这段曲折历史的深刻反思。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起点,苦寻解国家民族危难之途,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文化传统进行整体的理性批判。它有如狂飙巨澜般撕扯开捆绑了中国人身和心几千年的封建教条,有力地推动中国革命进入思想文化变革的深层次。

“红船精神”是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硕果。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引起有志于救世医国的知识分子的思考,李大钊连续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开始用无产阶级世界观思考中国革命问题。大批年轻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形成追求科学社会主义的热潮,走俄国人的道路成为共识。

中国共产党敢于用产生于西方国家的先进的科学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落后国家的革命,这是中华民族忧患意识在近代特殊历史背景下的升华。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因此选择了通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独特道路,这正是“红船精神”所包含的深刻的历史内涵。

二、“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源头

从时间上来说,“红船精神”诞生最早。一条小船诞生了一个大党,精神的力量很重要。一个政党没有先进文化,不可能成为一个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各国的政党不同,在坚持理论与实践创新、坚持与时俱进品质的同时,特别重视党的精神财富的积累。在90年征程所走过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形成了能代表时代精华的独特精神财富,从党的诞生所体现出来的“红船精神”到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和航天精神、改革开放精神、创业创新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等。所有这些精神都是我们党领导全体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应对当时的时代变化所带来的新挑战而形成的,它们既在斗争中形成又不断推动着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丰富光大着党的精神宝库。这些精神一脉相承,90年来穿越时空,始终鼓舞、激励着中国人民顽强拼搏、奋斗不息。

从功能上来说,“红船精神”是党的精神之源。党的精神作为一种文化,具有文化的普遍功能。生活在党的精神财富这一文化氛围中的中共党员,都会按照这种精神文化的指向去思考、去做事,社会和人民群众也会按照这种精神文化的指向对党员、党组织作出价值评判,党的精神成为推动党的建设的内生动力。每当我们党面临时代变化所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时,这种内在的冲劲和动力就必然不断地推动党进行先进性建设的创新,成为党成长壮大的精神之源。其表现主要有:

第一,弘扬党的精神作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目标,要求把全体党员的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深化对党的纲领的认识,坚定理想信念。

第二,弘扬党的精神作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表现,要求每一位党员以崇高的精神境界和过硬的实践本领来体现先进性。

第三,弘扬党的精神作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保证,要求发挥先进文化所具有的强大价值导向作用和辐射功能,不断鼓励、引导、调控和矫正党员行为,塑造更多的优秀党员。

三、“红船精神”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集中体现在永远走在时代前列。2005年6月21日,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了《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的文章,指出“红船精神”就是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具体表现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走在时代前列与首创、奋斗、奉献这三种精神具有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一个党特别是一个执政党怎样才能保持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要靠弘扬首创、奋斗、奉献这三种精神。其中,首创精神是核心,是动力之源;奋斗精神是支柱,是胜利之本;奉献精神是本质,是政德之基。

首创精神是核心,是动力之源。首创精神就是创新精神,创新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之源。而理论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先导,理论创新要着眼于探讨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回答新问题作为理论创新的着力点。紧密联系实际,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通过创造性的思维,不断摸索和总结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只有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精神创新发展理念,中国共产党才能时刻保持蓬勃生机和无限的创造活力,走在时代前列。

奋斗精神是支柱,是胜利之本。奋斗精神首先来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意志坚强,品节刚毅,无所畏惧,无论遭受多少挫折都不动摇、不退缩、不屈服,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只有弘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认定目标,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带领全国人民共创美好未来。

奉献精神是本质,是政德之基。奉献精神的关键在于党的一切决策和措施都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才能保持根本性质、恪守根本宗旨、牢记根本使命,才能巩固长期执政的地位。

四、“红船精神”的当代价值

“红船精神”的当代价值就在于用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来推动新时期党的建设,不断开拓弘扬“红船精神”的新境界,让“红船精神”成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具有永恒价值的教科书。

一是弘扬首创精神,与时俱进推进党建理论创新。90年来,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等不同的时期,党的建设的环境、党的历史使命、中心任务等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面对这些变化,只要党能够正确进行理论创新,党的事业就能成功;反之,则会遭受重大损失,党的建设也会发生失误。今天,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极大地丰富了党的建设的内涵,促进了党的建设的发展,也给党的建设带来许多新挑战。我们党在应对这些新挑战的实践中,提出了许多加强党的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为党建理论的创新孕育了深厚的基础。伟大的实践必将催生新的理论,而只有新的理论才能更好更快地引领党的建设的实践创新。比如,“两个先锋队”的理论解决了新社会阶层中的先进分子入党的问题,“依法治国”的理论正在推进党的活动方式的创新。我们要弘扬“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不断揭示党建活动的本质和规律,赋予党建理论以新的内涵、新的形态,把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不断推向前进。

二是弘扬奋斗精神,居安思危推进党建实践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在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比如,确立了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和两大主题;形成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总体布局;从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实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民主推荐、民主评议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到推行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发展党员公示制等组织制度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制定了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颁布了新党章,开展了“三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等集中教育和实践活动;以提高素质为重点,抓紧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创新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增强组织活动的吸引力。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注重加强党建网站的建设,开设“支部在线——网络组织生活”,为党员参加组织生活营造网络空间;持续开展反腐败斗争,严惩腐败分子,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我们要弘扬“红船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弘扬正气,抓紧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三是弘扬奉献精神,努力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我们党一成立就公开宣布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我们党诞生于血雨腥风的年代,长期处在艰苦的革命战争环境中,这一奉献精神坚持得非常好,尽管我们党经历过无数艰难曲折,但始终不变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矢志追求的是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

现在,我们党处于长期执政的地位,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环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突显出来。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造成脱离群众的根源在于权力的腐蚀。一些党员甚至党员领导干部经不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跌入违法犯罪的腐败泥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放松了对自己主观世界的改造,丢弃了党的精神财富,丧失了共产党人的党性。世界上一些执政多年的大党、老党丧失执政地位,特别是一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人亡政息的惨痛教训也表明:一个政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一个政党的先进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

执政党建设千头万绪,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根本。因此,要永远弘扬“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一以贯之地落实和体现到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中去。我们党只有保持根本性质、恪守根本宗旨、牢记根本使命,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才能巩固长期执政的地位。

(作者:嘉兴学院教授)

篇2:论红船精神

作者:赵建华 网站编辑:sxs29 来源:求是理论网 日期:2014-05-19

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光明日报》发表《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的署名文章,第一次系统概括了“红船精神”的内涵与实质,指出“红船精神”充分体现了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这也就集中体现了党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之源。回顾建党时期以及我们党九十多年光辉历程,更加诠释了“红船精神”是我们党的先进性之源。

一、保持我们党先进性的思想武器源于首创精神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核心。中国共产党从首创精神中走来。中国近代以来,围绕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个主题,各种阶级力量和政治派别先后提出过不同的救国方案,并为此做过各种途径的努力,但都没有得到成功。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但仍然没有现成道路可走,没有现成模式可循,需要开辟新路。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早期共产党人以“敢为人先”的气魄与胆识,既学习借鉴马克思经典理论如何建党,又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建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创建中国共产党创造了条件,为开创中国革命新篇章铺平了道

路。

首创精神实质就是一种创新精神。创新是任何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中国共产党秉承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创新,有力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建设尤其改革开放,同样也是弘扬首创精神的产物。面对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仿照,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敢为人先,摸着石头过河,开辟了一条又一条新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总之,如果没有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不可能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潮头,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不

断推向前进。

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历史表明,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考验,要始终保持和不断增强党的先进性,就必须按照建设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求,既要继承我们党优良传统,又要坚持从新的实际出发,大力弘扬首创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不断推进党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使我们党的各项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不断推进实现民族

复兴的伟大事业。

二、保持我们党先进性的精神力量源于奋斗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红船精神”的灵魂。党的“一大”会议在白色恐怖中的上海召开,由于反动派的干扰破坏,才移至嘉兴南湖红船上完成缔造中国共产党的使命。这反映了我们党是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下成立的,尤其是当时全国各地只有50多名党员,这么微弱的一支队伍,却要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社会旧制度做斗争,要同船坚炮利的西方列强各国做斗争,在中国建立美好的社会主义,这真正需要有非凡的胆识和勇气,靠的就是我们党这种与生俱来的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不懈奋斗精神是共产党人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经受住了枪林弹雨和无数艰难险阻的考验,推翻了三座大山,不仅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而且使自己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领导全国人民的执政党。这一切靠的是什么?靠的还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总之,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就不可能建立;没有百折不挠的精神,中国革命成功不可能从记不清的挫折、逆境、失败中走来。同样,如果没有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的坚定理想、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就没有中国灿烂的今天。

奋斗是干事创业的动力。我们党90多年的发展史,处处铭刻着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奋斗足迹。今天,我们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环境都得到了极大改善,但“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一点不比不发展时少”,解决这些问题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丝毫不比过去轻。“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越是风急雨骤,越需坚定信念;越是坎坷多艰,越要勇往直前。在全面深化改革征途上,我们党更要大力弘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努力把奋斗精神转化为咬定青山的韧劲、审时度势的眼光、统筹兼顾的韬略、勇毅笃行的魄力,不断激起全体党员干部的奋斗热忱,汇聚起全体人民投身改革、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三、保持我们党先进性的道德要求源于奉献精神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本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生俱来的政治品质和最高从政道德,也是衡量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标尺。我们党一成立就公开宣布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指出:“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使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形成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使我们党不断地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汲取力量,与人民群众建立起血肉相连、鱼水相依、亲密无间的关系,才能使革命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战

胜一切貌似强大、欺压人民的反动势力,创建新中国。

为人民利益牺牲奉献是共产党人始终不变的追求。人生离不开奉献,奉献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理念。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战争年代有3000多万英雄儿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其中,毛泽东一家,就有6位亲人(妻子杨开慧、大弟毛泽民、二弟毛泽覃、堂妹毛泽健、长子毛岸英、侄子毛楚雄)相继为革命壮烈牺牲。和平建设时期为人民利益奉献的先进典型也不胜枚举。事实证明,如果没有立党为公之心、忠诚为民之志,中国共产党不可能从一个50多人的小党发展成为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核心;党的事业要前进,时代要发展,决定了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总是要为时代为社会做出更大的牺牲,更多的奉献,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永葆先进性,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篇3:论红船精神

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先进群体处处受着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吸引, 而作为颇具潜能的青年大学生群体, 已经成为党组织发展的重点。然而伴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 作为新鲜的社会人, 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不再如以往那么单纯, 各种媒体对大学生入党动机的现状和引导也存在很多讨论和争议。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应该怎样进行客观分析,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做为南湖畔、红船旁的高等学府, 在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的同时, 在整个国内经济迅速腾飞、各种思潮不断冲击的大环境下, 怎样理性解决大学生入党动机多样化这个新课题, 如何深刻认识“红船精神”的内涵, 并针对层层内涵对大学生进行分层引领, 这些都是党的先进性建设需要认真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本课题组从2013年10月起着手进行调研工作, 形式包括问卷调查、访谈、网上发帖等, 初探“红船精神”对学院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分层引领作用。

一、“红船精神”的核心特征

1921年8月初,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胜利闭幕, 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红船精神”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 共同构成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在纪念我们党成立84周年之际,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发表了《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文章。文章指出, “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 是党的先进性之源, 并把“红船精神”的内涵精辟地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是我们坚持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 办人民满意的大学的鲜明旗帜和精神动力。

二、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分析

(一) 大学生入党动机类型的研究

学者王利福将大学生入党动机类型划分为坚定型、成才型、功利型、荣誉型、从众型、退缩型。学者王厚生将大学生入党动机类型划分为追求信仰型、崇拜报恩型、盲目符合型、虚荣表现型、实用功利型。学者孙红将大学生入党动机类型划分为崇高信仰型、追求上进型、盲目从众型、择业砝码型、政治资本型、自我虚荣型、被动服从型、崇拜报恩型。

(二) 大学生入党不良动机成因分析研究

学者韩广梅将大学生入党不良动机成因归纳为大学生人生观不成熟性、学校思政党建工作的不到位、社会就业竞争压力的影响、干部腐败现象的影响。学者吕晓燕将大学生入党不良动机成因归纳为外部环境因素的负面效应、大学生自身党性修养的缺失、高校党建工作的偏差。学者王永将大学生入党不良动机成因归纳为大学生政治生活不成熟、市场经济变革的影响、社会价值失衡的折射、家庭教育缺失的反映、高校党建思政工作缺位、全球化形势的涤荡、网络文化的渗透。

(三) 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应对研究

著名学者齐卫平提出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应对研究:高度重视思想上先入党的理念、从重政治身份到重思想素质、创设入党动机考研模拟机制、创新入党教育模式、加强正确实现个人抱负的引导等。学者宋锦韬提出了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应对研究: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承担社会工作制度、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志愿服务制度、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帮困助学制度、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联系学生宿舍制度、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配合学生党员工作制度等。学者周少华提出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应对研究:充分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作用、搞好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进行党的历史知识和国情教育、树立典型示范引导、通过社会实践培养考察。

(四) 大学生入党动机深层次研究

学者张雷提出了从历史维度、思想维度、教育维度来消除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负面影响。学者高明提出了学生党建与学生工作主体互动、主题互动、内容互动。学者王伟提出传统美德教育对于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正面效应。

三、“红船精神”在大学生入党教育中的分层引领作用

(一)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 端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 激励大学生奉献精神

1. 以嘉职院农建分院创先争优学习实践研究会平台, 研究高职学生的入党的动机

分院首先把学生党支部建在专业群上, 以专业为依托的基层党支部开展深入的创先争优学习实践研讨活动, 调动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在学习、服务、管理、创新创强上带头起到引领作用和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然而, 高职院校在党组织建设与创先争优目标要求存在差距。在此背景下, 农建分院针对当前学生党支部建在专业群上的特点, 成立了“创先争优”学习实践研讨会。确定了发挥地域优势“红船精神“在创先争优中传承和实践, 学习实践研讨会的管理方式方法, 开展活动的途径和载体, 创新考评价机制, 通过双因素理论和标杆管理模式对学习实践研计会会员进行考评和培养, 从而推动学生党支部建设和学风建设。

根据农建分院“创先争优”学习实践研讨会的创会思想和研讨会章程, 分院学生的入党要经历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成为入党申请人→成为“创先争优”实践研讨会会员→入党申请人培训→成为“创先争优”实践研讨会优秀会员→成为入党积极分子→成为优秀积极分子→成为发展对象→考察期结束, 成为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同时研讨会按照月份充分开展理论、实践、研讨相结合的活动。

2. 激励大学生甘于服务基层和社会实践的奉献精神

社会实践是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体现“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的重要途径, 是增进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感情, 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重要手段。“红船精神”孕育和熏陶了学院大批学子投身社会实践服务。各种服务社区、服务老年公寓、警民联合社区服务活动等等, 服务基层、扎根西部的西部志愿者等等, 学院大学生用他们的知识、青春和奉献精神, 受到了社区、当地群众的好评, 成为践行“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的生动课堂。

(二)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激发创新创业热情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首创精神的第一要义就是要勇于打破条条框框, 大胆尝试以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方法开展工作。“创业创新”是嘉兴人对“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开展创业示范点观摩、创业头脑风暴, 培养大学生艰苦创业的志气和攻坚克难的韧劲, 树立创业理想;邀请创业企业家、近几年创业成功的校友进行创业访谈, 介绍创业立业的经验, 激发学生创业的渴望, 积极正向理智的引导学生创业, 把创业作为未来择业的选择, 实现人生价值;学校开设创业课程, 积极举办和参与各种级别的创业大赛, 激发创业欲望, 感受创业环境, 增强创业分析能力, 培养良好的自主创业和就业能力。

(三)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 培养大学生学习刻苦钻研、勇攀学科高峰精神

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推进大学生创新创强, 先后获得专业学科技能竞赛国家级奖项31项, 省部级奖项235项。重视学生科研工作, 大学生科研 (新苗人才计划) 立项21项, 学生获得授权专利多项。积极探索和实践“产学全程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

坚持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道路, 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 职业教育集团目前有成员单位百余家家, 与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联合组建长三角区域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中心;“利益共享、责任同担——集团化管理模式创新”案例入选教育部《职业学校管理工作经验交流汇编》;“集群对接”的区域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被称为“嘉兴模式”在全国推广, 并多次应邀在全国集团化办学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目前已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的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与台湾南台科技大学开展学生互换与交流。

作为培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发展, 深入开展基层学生党支部“红船精神”对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塑造教育。当前大学生面临的是一个新的环境,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 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 我们应当延续革命年代“红船精神”散发出的“以党的利益和国家民族利益为重, 忠于人民, 坚持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前途命运高度统一”的精神, 培养当代大学生关心国家命脉、致力民族兴旺和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塑造和教育应当运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应当努力汲取“红船精神”中的创新因子, 适应时代发展。

四、结论

在学生党员中倡导首创、奋斗、奉献, 充分调动学生党员干部的工作思路, 在学习、全国各级技能竞赛、大学生科技创新、专利发明、论文写作、社会服务实践能各方面渗透正能量;非学生党员的价值引领, 端正入党动机, 对学生群体的学习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人生目标定位等多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我们要根据现实情况, 区分层次和对象, 不断研究探索有效途径, 实现“红船精神”在大学生入党动机建设中的分层引领。我们需要把这些大学生党员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指引后进学生紧跟学生党员的步伐, 开展帮学助学乐学活动, 这样既可以帮助后进同学, 同时又给学生党员的入党后再教育提供了一个有效平台。对于学习、思想、工作各方面比较落后的同学, 尤其是考试有多门不及格现象的同学, 在同班同学的带领下, 这一对对结对的同学运用“红船精神”可以培养学生勤于学习、敢于创新的优良学德。

总之, 把优秀的青年大学生吸收到党组织中来, 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作为培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 更应该结合自身重实践、讲应用的特点, “红船精神”中的首创精神对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有激励效应;奋斗精神对大学生学习钻研精神有激励效应;奉献精神对大学生勇于基层实践精神有激励效应。因此, 应加强“红船精神”对大学生入党动机的正塑教育和分层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利福.加强入党动机教育是提高学生党员质量的关键[J].辽宁工学院学报, 2001 (3) .

[2]王厚生.大学生入党动机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政教育, 2002 (9) .

[3]孙红.大学生入党动机研究综述[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5) .

[4]韩广梅.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取向的调查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4 (11) .

[5]吕晓燕.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分析与教育引导[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08 (3) .

[6]王永.大学生入党动机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对策[J].湘潮 (下半月) , 2010 (3) .

[7]齐卫平.将动机教育纳入高校大学生积极分子入党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7 (2) .

[8]宋锦韬.加强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的研究[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4) .

[9]周少华.大学生入党动机培养的主要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21) .

[10]张雷.当前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多维度探析[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4) .

[11]高明.高校学生党建与学生工作的互动机制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 2011 (12) .

篇4:“红船精神”的三大特性

关键词:红船精神;历史性;先进性;与时俱进性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9-0079-01

一、“红船精神”的历史性

“红船精神”是历史的见证。如果没有早期共产党人为救国救民对中国革命进行探索实践,就不会有“红船精神”。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早期共产党人没有提出过“红船精神”,更不能说解释“红船精神”的具体含义。“红船精神”是后人在总结革命先烈创建党的历程与探索革命道路的历史经验、英勇事迹中提炼升华而来的。

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四分五裂、人民受尽欺辱,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从鸦片战争到俄国十月革命,历代志士仁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终于找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建党立业,开辟革命新道路。面对国内外凶残的敌人,早期共产党人走去书斋,走向工人群众,克服重重困难开展工人运动。在面临严酷的军事“围剿”,经济封锁以及物质条件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人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以百折不饶的奋斗精神战胜各种困难。在任何艰苦条件下,共产党人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为劳苦工农阶级谋利益,真正关心群众疾苦,维护和实践群众切身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革命实践中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追求,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通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在战火中不退缩、不放弃,在危难中仍旧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不畏艰险,艰苦奋斗,依旧坚定理想信念。“红船精神”是那个时代最闪亮的精神品质,也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最重要因素,“红船精神”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以“红船精神”为源头,开启中国革命新篇章;在“红船精神”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雪洗百年耻辱,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由“红船精神”为起点,党在领导的革命实践中,先后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系列精神,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文化。因此,“红船精神”具有夸时空的历史性。

二、“红船精神”的先进性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也是中国系列革命精神的之源,本身就体现了其先进性的特点,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和先进分子相结合的产物。如果“红船精神”没有先进性就不能推动党的创立,更不能引领其他革命精神的产生。

“红船精神”的先进性表现在推动革命事业的发展。在革命斗争中,共产党人面对“苦”与“死”交织战乱环境中,依旧表现出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开辟革命根据地,工农红军团结一致,经历千辛万苦,驱赶帝国主义侵略者,战胜国内反动分子,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红船精神”的先进性还表现在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快速发展。进入和平年代,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继续传承“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把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推向高潮。新时代,“红船精神”的先进性不断推动党的理论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促使党契合时代需要,不断向前发展。同时,“红船精神”的先进性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在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建与发展中,发挥无穷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助推中国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三、“红船精神”的与时俱进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最大的品质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这就意味着随着时代与进步,马克思主义得到不断的丰富与发展,表现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特性。而早期共产党人汲取马克思主义精髓,在革命运动与实践中形成了“红船精神”,这就说明了“红船精神”的基础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因此,随着时代发展和前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得以丰富与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精髓部分的“红船精神”,也必将随之不断发展,也就意味着“红船精神”具有鲜明的与时俱进性。事实也恰好证明了“红船精神”的与时俱进性。“红船精神”开启革命新篇章,在革命不断发展中,先后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在新中国建设时期先后形成了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在改革开放时期又先后形成了改革开放精神、创新创业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精神都是源于“红船精神”,在时代发展中,得到不断的丰富,赋予时代的意义。实践证明,无论社会环境如何变化、时代如何变迁,“红船精神”以其坚定的首创精神、艰苦的奋斗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向,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赢得了世人的高度礼赞,赢得了历史的长久景仰。虽然今天我们所处的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而快速的变化,但是“红船精神”有穿越时空的恒久生命力和激励社会的永恒魅力,我们仍坚持重点学习与践行“红船精神”。

参考文献:

[1]杨晓伟.“红船精神”研究综述[J].嘉兴学院学报,2014(2).

[2]姚炎鑫.“红船精神”形成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J].浙江档案,2011(6).

[3]蓝蔚青.“红船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3(1).

篇5:红船精神

90年前,中国共产党在嘉兴南湖一条游船上庄严宣告诞生,这条游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水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它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因此,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被誉为“红船精神”。从此,中国共产党引领革命的航船,劈波斩浪,开天辟地,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了伟大的革命精神。为继承和发扬它,2005年6月,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发表署名文章,将“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的红船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然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红船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道,共同构成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走在时代前列与首创、奋斗、奉献这三种精神具有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一个党特别是一个执政党怎样才能保持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要靠弘扬首创、奋斗、奉献这三种精神。其中,首创精神是核心,是动力之源;奋斗精神是支柱,是胜利之本;奉献精神是本质,是政德之基。

首创精神是核心,是动力之源。首创精神就是创新精神,创新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之源。而理论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先导,理论创新要着眼于探讨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回答新问题作为理论创新的着力点。紧密联系实际,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通过创造性的思维,不断摸索和总结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只有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精神创新发展理念,中国共产党才能时刻保持蓬勃生机和无限的创造活力,走在时代前列。

奋斗精神是支柱,是胜利之本。奋斗精神首先来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意志坚强,品节刚毅,无所畏惧,无论遭受多少挫折都不动摇、不退缩、不屈服,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只有弘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认定目标,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带领全国人民共创美好未来。

奉献精神是本质,是政德之基。奉献精神的关键在于党的一切决策和措施都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才能保持根本性质、恪守根本宗旨、牢记根本使命,才能巩固长期执政的地位。

11月8日,十八大胜利召开,14日圆满闭幕。党的十八大总结了党的十七大以来5年的工作,回顾总结了34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出发,科学地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基本经验,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小时候记得最清晰一句话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因为这是爷爷最常说的一句话。爷爷参加过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一直念叨着共产党对他的好,经常给我讲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新中国的道路。爷爷的话语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崇尚共产党的种子,只是这粒种子还没有萌发。后来上了初中,开始入团,加入中国共青团,以及学了历史和政治课,才渐渐对中国的历史理解深刻了,当然中国共产党这几个字眼一直出现在我的眼前,也自然加深了我对它的理解与体会。

如今我身在大学,而我们的学校——嘉兴学院正好坐落在革命诞生的红船之地——嘉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肩负起国家、社会给予我们的历史责任,因为我们已经具备公民权利,公民意识,也必须具备责任意识,正确认识权利和责任的关系。现在,大学生强调权利的多,强调责任的少。其实,权利和责任是相互的。有权利就有义务,有义务就有责任。你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责任和义务。歌德有一句名言:责任就是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一种爱。因为有爱,所以给予;因为给予,所以快乐。而索取的人是不会快乐的,欲望无止境,永远都不会满足的。

曾观看大型纪录片《邓小平》时,我们无不被一代伟人邓小平的人格魅力所打动,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的心声更是激起我们的共鸣。“身无分文,心系天下”的毛泽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忍着疼痛走访贫苦百姓的焦裕禄,为救老农而献出青春年华的大学生张华,“非典”肆虐期间挺身而出的白衣天使······从普通大学生到领袖伟人,从平凡个人到英雄群体,他们之所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赢得了历史和人民的敬重,无不源于深沉的自觉的责任感。如今正值我们党十八大刚召开的日子,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认真的学习和思考革命前辈的关于责任的诠释。这个社会呼唤着责任,呼唤着每一个大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去建设社会。我们相信,我们九零后的大学生也能扛起革命前辈的大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数学112 刘晓宁

篇6:红船精神

一、“红船精神”是嘉兴红色文化的根基和灵魂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中国共产党在嘉兴诞生,嘉兴南湖的“一大”纪念船,承载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见证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史实,这条船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南湖红船”,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嘉兴红色文化的集中体现就是“红船精神”。所谓“红船精神”,概括地说,就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二、红色文化是嘉兴发展的重要软实力

多年来,嘉兴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打造红色文化,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红船精神”和红色文化,成为嘉兴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红色讲坛:以科学理论引领人。开设“红船论坛”,成为全市领导干部理论学习主要载体;举办“党员读书周”,组织“红色宣讲”,开展“弘扬红船精神、为红船争辉”系列学习交流活动。

红色节庆:以特色活动感召人。着力打造“七一”红船节系列活动品牌,营造“七一”南湖中国红的浓厚氛围。红色旅游:以做大品牌吸引人。把嘉兴打造成为独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休闲旅游胜地

红色文化进基层:以大众文化凝聚人。统筹城乡文化资源,建立起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用红色文化汇聚发展力量推动科学发展

凸显嘉兴红色文化中的民生因素,进一步体现执政为民的宗旨观念。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发展成果共享,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满意度。坚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加快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一体、区域联动发展新格局。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篇7:红船精神

1921年7月23日,在南湖的一艘小船上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大会,这条船被后人称为“红船”。之所以被称颂为“红船”,因为它象征着革命、象征着奋斗、象征着它驶过的奇驱激流。为此当代散文家梁衡在《嘉兴南湖红船之铭》一文中,相当传神地揭示了其精神内涵,他写道:“船之名红,不在其色而在其意,借物言志,别有期盼。”当年长夜如磐,红烛此处破黑暗,更燃火炬上井冈。从此,红色象征革命、象征进步,代表民心、代表希望。

那么“红船精神”该如何弘扬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第一、牢牢把握坚定的理想信念,切实把“红船精神”融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

第二,坚持以“红船精神”为思想引领。

第三,继承和弘扬奋斗精神,不断谱写走在前列的新篇章。

第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如何将“红船精神”与本职工作联系起来呢?

首先应发扬“红船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无私的奋斗精神。经过艰苦奋斗流血牺牲打下的江山,前辈们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有什么理由和借口不好好工作,不仅要好好工作,还要想好怎么干工作,又如何将工作干在前面。

其次立足实际,做好各项基础工作。“红船精神”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序发展是对“红船精神”的最好传承,因此应做好各项基础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每一位员工,让他们安心工作,高兴回家,真真正正的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

篇8:论红歌的艺术特征

那么是什么使得红歌这样的历久弥新、百听不厌呢?我想, 应该要从红歌本身的艺术特征上来分析了。

红色歌谣, 从素材上看大多取自于民歌。这里的取分为两类:一类, 直接由最原始的民歌改填词而成;另一类, 由民歌为素材, 经过改编或编写而成。但是不管哪一类, 其根源都来自于民歌。所以, 红色歌谣的性格还是带有鲜明的民歌风格的。在整体上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第一, 历史悠久, 蕴藏丰厚。文献表明, 原始民歌发展到到今天, 几千余年间, 作为社会大众最熟悉最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 民间歌唱从未中断, 而且每个时代都留下了优秀的篇章。但限于历史条件, 20世纪以前的民歌文献几乎全部是歌词集。从本世纪开始,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采录活动, 音乐家们记下了数以万计的民歌作品。据1979年以来开展的“中国民歌集成”编撰工作统计, 每个省区在普查中记录的曲目, 平均约在15000首左右。而实际收入正式出版的曲目, 一般在800-1500首之间。这样, 三十巨册《中国民歌集成》将会收入30000余件民歌。这可以说是中国民歌蕴藏的一个直接体现。尽管它们是从生活于20世纪的歌手口中采录的, 但我们深信它们之中有不少是明清之际或更为久远的年代流传下来的。作为红歌的基础的民歌是中华民族歌曲的精髓, 也是红歌拥有深厚传统底蕴的原因。

第二, 红歌的体裁丰富, 风格多样。中国幅员广大, 地理地貌复杂, 由此形成了各地各族人民多种多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 在这一背景下, 为适应上述生产、生活方式而逐渐形成的民歌体裁也就十分丰富。除了以上介绍的号子、田歌、山歌、小调、多声部民歌之外, 实际上还有儿歌、摇儿歌、风俗歌、秧歌、灯调、牧歌、船歌、渔歌、叫卖调、等。很多红歌也沿用了这些体裁, 并将宣传革命的内容与民歌的曲调结合。这些歌曲作为地域文化的直接产物, 不仅受地貌条件的影响, 更与不同的语言、方言音调相融合, 因此, 其民族的、地域的特征和风格几乎与生俱来, 异常突出。如以江南小调为代表的“江南水乡风格”, 以“信天游”“花儿”为代表的“西北高原风格”, 以云、贵、川山歌为代表的“西南高原风格”以及“东北平原风格”“华北平原风格”等。这只是就大的方面而言, 如作深入分析, 则每个民族的不同聚居区, 每一个处于不同生活方式下面的社区, 几乎都有自己特定的风格。而红歌就遍及了每一个区域每一种风格, 这样多样的风格可以使得各地域、各民族的人民都能在红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音调。

第三, 红歌的创作手法简洁, 语言精炼。歌曲是一种传唱的艺术。每一首流传至今的曲目, 都经过了千人唱、万人传, 并在即兴的不自觉的磨研、锤炼中, 日益精炼、成熟。但即使如此, 它仍然要继续经受歌者们口传的反复推敲。这是一个永远不结束的创作过程。在这样一个永不结束的过程中, 歌手们所遵从的最重要的美学原则就是简洁、精炼。即无论词曲, 都应以最简单、明畅、质朴的语汇、技法表达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凡是达到这个要求的, 就会成为一首优秀之作被保留、传唱;凡是不能达到这个要求的, 或被淘汰, 或被继续打磨。事实上, 所谓简洁、单纯、明畅, 也是自然存在的一个法则。红歌是大众创造的艺术, 向来以“返朴归真”为宗, 以便与自然法则保持一致。从曲体结构上看, 大多数红歌都是由两句或四句组成的乐段结构。但正是运用这种前后重复、呼应、对比的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两句体或建立在“起、承、转、合”逻辑关系上的“四句头”, 千千万万首山歌、小调不知咏唱了多少人间真情, 并一次不同于一次地揭示了这种结构的形式美。

第四, 红歌具有时代性。红歌创作的源泉是民歌。无论从旋律还是歌词以及演唱形式都非常贴近生活, 所以它在不同社会与历史背景的情况下, 所表现的时代性也有所不同。到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由于长期的战乱增加了人民现实生活中的痛苦。这一时期的民歌大多表现劳动人民反对内战, 反对民族压迫的抗日作品。特别是五四运动前后, 不少反映现实生活的小调性的填词歌曲在民间流传。如:《小放牛》、《五更调》、《孟姜女》、《凤阳花鼓》。反映抗日题材的作品有《王老五》、《游击队歌》等优秀作品。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 红歌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使中国民歌艺术不但在作品上, 而且在教育与教学体系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涌现出吴雁泽、李双江、郭颂、阎维文、彭丽媛等一大批歌唱家。在作品上如《赞歌》、《十五的月亮》、《春天的故事》、《祝福祖国》等。

第五, 红歌具有很强的群众性。

红歌是革命前辈、人民群众自改、自编、或是曲作者为群众编写.他们为表达自己的意志、愿望而创作, 其创作、加工、流传都是由人民群众在革命的生产生活中自然地产生的, 他植根于民间, 植根于普通百姓的生活, 是平民百姓真实情感的表达。它产生于人民群众的劳动、斗争、生活、娱乐之中, 真实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 所以历来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 是人民群众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之一。这种民歌多为集体创作, 民歌手人人都可以加工润色, 而其口头即兴创作方式有很大的灵活性, 甚至不受定稿限制, 众多歌手的创造, 体现为民歌中集体智慧的融合, 而且这种融合几近天衣无缝。这些特征使民歌的旋律呈现一种大众化色彩, 并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是民歌的重要特点。音域和音区上大都属于群众歌曲写作范围, 歌词及曲调都可由群众集体改编, 可以非常的口语话、生活化。这样产生的红歌就有了很好的群众基础, 并且一定是最适合群众传唱的歌。如《东方红》、《映山红》、《十送红军》等。

第六, 红歌有生动的革命历史记忆, 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途径。“吃水不忘挖井人”“军民鱼水一家亲”……红色歌谣中记忆了太多的革命的历史, 激励了多少群众人民, 在那个浴血奋战的年代, 战士是唱着这样的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 妇女的冤仇深…”。在新中国成立后, 又涌现出一批宣导建设祖国的红歌, 如:《我为祖国现石油》《假如你要认识我》等。再从改革开放到如今, 出现的励志红歌不胜枚举, 浸润过多少心灵。所以说, 红歌不但有着红色记忆, 也在开创历史, 对于人民群众、青年一辈有着实实在在的教育意义。

红色歌谣真实、生动、感人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 于战争年代犹如铁壁铜墙, 于和平时期势如移山填海, 体现着中华民族渴望复兴的不懈追求和万众一心的钢铁意志。

摘要:红色经典歌曲真实、生动、感人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 在战争年代犹如铜墙铁壁, 在和平时期势如移山填海, 体现着中华民族渴望复兴的不懈追求和万众一心的钢铁意志。本文对红歌的艺术特征作了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红歌,艺术特征

参考文献

[1]尹晓星.极富艺术表现力的“现代红歌”.理论与创作, 2008/02

上一篇:农民工兄弟下一篇:经典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