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内容

2024-05-14

实践内容(共9篇)

篇1:实践内容

· 本学期,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确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围绕主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综合实践总结。在活动中,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实践”、“考察”、“实验”、“探究”、“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活动中收获颇多:

一、· 体会到了种植的快乐。

学生在真实的种植活动充满了激动和喜悦,每一个新的发现都令他们欣喜若狂;每一次问题的解决都会让他们兴奋不已;收获的时刻更是让他们心潮澎湃。有的同学在日记里写道:收花生的时候我干了那么多,好累呀,实习总结《综合实践总结》。但是吃到那么好吃的花生,我觉得再累点我也高兴,我终于吃到自己辛辛苦苦种的花生了。还有的同学对我说:“老师,我特别喜欢参加这样的活动,同学们也都挺爱上这样的课的。”我的眼前再一次浮现出孩子们收获时的一张张热情洋溢的笑脸。孩子们的这些心声也提醒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方面应多注重实践和操作,尽量使学生们身临其境,激发他们的热情。

二、· 感受到了种植的艰辛。您现在阅览的是本网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种植也是艰苦的,播种、拔草,浇水,收获,每个环节都不轻松。在烈日下拔草,课余时间浇水,大汗淋漓地收获……,这些都使同学们真正体会到了种植的不易,农民的辛苦,感受到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有的学生说:“唉,不知道种花生这么累呀,今天我算了解到‘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了。还有的同学说:“我们干一会活就累,农民伯伯长年累月地劳作,我真是很佩服他们。”是的,每一项劳动都是艰辛的,我相信每个孩子都已体会到了这一点。

三、· 对劳动有了新的认识。

在体会了劳动的快乐与艰辛之后,学生们懂得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转变了对劳动的态度。他们在劳动中体会到了乐趣,就愿意参加到劳动中去;体会了劳动的艰辛,就会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在平时的各种劳动中,不见有的同学再畏畏缩缩了,更多的是同学们挽起袖子,在劳动中大显身手的情景。

四、· 能力得到提高。

在活动中,孩子们查资料,想对策,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动手实践。在不知不觉中,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孩子活泼可爱的天性在这块土地上得到了展示,他们从中收获了很多,我也深有感触。学生们的潜力是巨大的,要靠我们去挖掘。作为老师,我感到自身的知识是多么的匮乏。当有些同学问及有关农业种植方面的问题时我常常无以对答,只好说让我们一起去查查看,而内心的不平静只有我自己能体会。这次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我的一次尝试,在指导等环节上还存在许多欠缺,有待于我在今后的实践中逐步完善。

篇2:实践内容

安全,对于一个家庭,安全意味着幸福;对于一个企业,安全意味着发展;对于一个国家,安全意味着强大;而对于一个人,安全意味着健康,意味着生命。安全是父母宽慰的笑容、贤妻诚挚的心声、儿女绕膝的幸福。

安全,是堡垒,一个让我们生命的状态时刻保持宁静与平衡,让我们生存的环境时刻充满幸福与和谐的堡垒。

安全,是纽带,时刻维系着你和亲人的纽带。当你出门上班的时候,一双期盼的眼睛默默地为你祈祷:“一定要注意安全!”当你下班的回家的时,一桌可口的饭菜期待着你平安归来。也许你觉得这是再普通不过的事,可是,你想过没有,如果亲人们看不到你回家的身影,听不到你熟悉的声音,那么,他们所承受的将是多么大的打击?一切幸福和承诺都将在刹那间嘎然而止,再美好的未来都将灰飞烟灭。

交通安全关乎生命,生命没有彩排。全世界过6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车祸,全世界每一分钟就有人伤于车祸,全世界死于车祸比世界大战死的还要多,而我国交通死亡事故是全世界第一,每天,都会有人命丧于那无情的飞奔车轮底下,成为交通安全路上又一个警示灯。车祸,让许许多多温暖的家庭支离破碎,让幸福在车祸中断送。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车祸中转瞬即逝,许许多多肇事司机在一失足间铸就了千古恨。触目惊心的数字,成千上万的亲人就在车祸的转眼间中沉浸在悲痛之中。

当因超速超载而引出的惨重的车祸;当想象他们丧失亲人时那悲痛欲绝的情景,谁还会不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生命的可贵无处不在?违法超载(员),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和一时的方便便漠视了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超速行驶无视法律法规的要求结果酿成了大祸,酒后驾车,害人又害己,“杯中一滴酒,亲人两行泪”,连无辜的小学生都不能幸免遇难;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安全知识匮乏,无证驾车、违法超车会车、疲劳驾驶、操作不当、肇事逃逸等等交通违法行为导致的接二连三的交通事故一个个向我们涌来,一张张团圆的景象灰飞烟灭。

在血的教训的照映下,生命如此地脆弱,如此地不堪一击。多一份小心,多一份关心,就会少一份灾难,少一份失望。珍惜生命,从我做起,为不再让亲友生离死别的场面再一次出现,不让交通事故无情地吞噬我们无辜的生命。我一定严格遵守各项交通道路交通安全法规法律,时刻以清醒的头脑掌握好手中的方向盘,控制好脚下飞旋的车轮,守好道路交通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不开霸王车、不违规超车会车、不无证驾驶、不疲劳驾驶、不酒后驾驶,不超载、超速,避免心存侥幸而给自己和他人留下终生的痛苦和遗憾。

篇3:高考内容创新的实践与反思

一、考试内容改革创新 的必要性

考试内容改革的核心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促进中学教学生态环境的改善。在高考升学率指标评价系统的督促下, 中学高三教学唯高考马首是瞻, 一切训练和模拟都围绕着高考进行, 但这样做存在很大的隐患。第一, 相对于教学, 高考命题考查范围小且限制过多。高考命题只是内容抽样, 它的考核范围小于教学范围, 它限定时间限定地点的考核特点使得很多对中学生终身发展很有用的内容无法纳入其中, 它既要引导教学又要发挥选拔功能、既要难度稳定又要考虑升学率、既要符合政策要求又要符合学科要求、 既要选拔优等生又要选拔中等甚至低水平的学生、既要适应中学教学又要有所创新等诸多因素制约着高考命题, 使得高考命题带着镣铐跳舞。第二, 高考在现实中被过度功利化使用。因为高考具有社会资源重新分配的属性, 学生非常重视 ;政府把高考成绩看作考核学校和教师的最重要指标 ;学校把高考升学率看作争取社会资源、发展壮大的最重要招牌。在这样的背景下, 高考被过度功利化使用, 使得学生在高三的复习备考脱离了高一、高二的轨道——重视短平快能提分的技巧, 忽视素养的养成。很多中学看不到高考命题背后的能力要素, 为了满足操作性的需要, 围绕考点和题型反复训练, 对高考试题不是整体全面分析、宏观把握, 而是立足一点、不计其余。只看一年或者两三年的高考试题, 不纵观十年的高考试题 ;只关心答题技巧, 却忽略学生的能力培养 ;只关注点的分析, 却忽略宏观的面。据此, 总结出很多未必符合学科规律, 未必对培养学生能力有帮助的各种训练方法, 让学生反复练习, 给学生上各种紧箍咒, 在高三整体压抑的氛围下, 一步步扼杀着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精神。

进行命题考试内容改革, 就是不断地纠偏, 不断地打破模式化、打破套路, 让中学的教学不仅仅围绕着高三的套路来进行, 让中学能够从学科规律的角度, 从学科整体宏观的角度审视教学, 不断改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真正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

二、如何进行考试内容 改革创新

1. 建构和完善学科能力结构体系。学科能力体系是考试测量目标的具体体现, 对它的描述不应是平面中的散点结构, 而是要使学科的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关系凸现出来, 使知识和能力等要素立体化、体系化, 形成能力层级结构。高考内容和命题应研究通过对各学科的能力结构体系的建构和完善, 使高考准确考查学生从一般到特殊的能力成为可能。例如, 语文从学科能力结构和认知层次的角度提出两条相互交叉的能力主线 :掌握和应用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鉴赏评价。两条主线从两个维度描述语文的学科能力结构, 共同构成了语文学科能力层级体系。数学学科的能力要求包括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与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调选择有效方法和手段对新颖的信息、情境和设问进行独立思考与探究, 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创造性解决问题。显示了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综合与融会贯通以及创新意识的重视。

2. 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实生活中, 大量问题都具有综合性, 需要跨学科地利用多种知识解决。但原来的考试过分强调了对学科或学科中某一部分知识内容本身的考查, 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科知识作为改造世界、解决实际问题工具的功能。对此, 高考命题应注重加强试题综合性的探索, 力求在情景和设问等方面保证题目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不仅题目给的材料涉及多个学科或某一学科内的多个内容, 而且提出的问题也同样需要综合多方面知识、多种能力才能解决。

3. 设计开放性试题, 考查创新能力。高考要适应时代发展, 为社会选拔创新型人才, 就需要在试卷中设计能够鼓励考生发散思维, 反映考生一定创新能力的试题。而开放性试题能够为考生创设一个思考、探究、发现、参与和创新的空间, 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高考应在设计开放性试题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比如设计 一个真实的, 或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问题情境, 目的不是要考生机械地复制课堂学习的结果, 而是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 大胆创新, 尽力拓展自己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去努力尝试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

4. 创新题型, 发挥试题对中学教学的引领作用, 改善学生复习方式, 促进学生发展。例如有的省份的高考语文学科研发了阅读延伸题。所谓阅读延伸题, 是指分别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板块中设置的分值为10分、作答量不少于200字、专门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的题目。个性化阅读要求学生调动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对文本的内容或者形式进行创造性、有个性的分析、评价和鉴赏 ;要求应用新情境中学习的知识、方法和思维方式, 解决新问题 ;要求学生拓展发散, 在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中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通过测试发现, 阅读延伸题对引导中学注重阅读教学发挥了积极作用。

5. 调整试卷结构。一份试卷的整体效应, 取决于试卷结构的规范与合理, 提高试卷测试效果的前提在于优化试卷结构。试卷的长度与考试信度有一定关系, 在一定的试卷长度范围内, 改变题量能够明显改变考试结果的信度, 当试卷长度达到一定程度后, 增加题量不会明显改变考试结果的信度。针对不同题型, 试题的搭配也会对考试信度和误差产生影响。

试卷的题目排序反映试卷结构, 题目排列组合不同, 其功能也会相应改变, 测试效果也不一样。高考应把试卷的整体优化作为追求重要目标, 争取得到最佳的测量效果。例如,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将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考查综合在一起, 与单科测试相比, 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从单科练习过渡到进行综合考试的过程中, 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将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经过较为得当的练习, 学生在逐渐适应综合考试的方式之后, 考试成绩会基本恢复正常。但在此过程中, 仍有少数学生因为各种原因, 成绩始终不能得到有效的恢复, 对这些学生而言, 综合测试的考试形式, 对其成绩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为此, 理科综合就应调整试卷结构和排序方式, 使得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 试卷的结构相对合理, 减少考生转换思维方式的频率, 有助于考生更加真实地发挥水平。

三、进行考试内容改革 创新面临的困难

1. 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考试内容的改革创新推动的主体在教育部考试中心和省市考试院命题部门的学科秘书, 在于学科秘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做学科秘书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就着中学套路出题, 不用太多思考学科发展, 省时省力, 但长远来看, 害处很大 ;另一种是付出精力和时间研究考试、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命题, 不断改革创新, 近期很难看出成效, 但长远有益于学生成长。很多学科秘书是朝着第二个方向发展的, 但是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付出很多, 默默坚守, 却不为人知。

2. 面临中学的质疑和诘问。创新肯定会打破既有模式, 影响一些中学教师的利益。而高考命题的评价权在中学老师, 往往是费尽心思出的一道好题, 却被一些老师因为利益或者情绪原因, 被批评得体无完肤。学科秘书本人面临着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刺激, 付出越多, 反弹越大, 痛苦也越大, 不断地忍受着戴着有色眼镜的部分中学人士的抨击。这时, 特别需要领导的支持和帮助, 给予当事人以精神上的支持。

篇4:发掘资源,拓展实践内容

一、设计实践主题,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课程没有学科的限制,也没有知识和技能的界定,它以学生的社会性发展需要为中心。在实践前设计好主题,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是确保实践顺利进行的首要步骤。可以让学生设计活动的主题,教师起引导作用,逐步形成学生参与、教师指导的主题设计局面。

(一)与学科相关,突出实践与学科的整合

由于初中综合实践课程没有统一的教材,所以需要教师深入发掘资源,由学生或教师确定活动主题。笔者认为,可以制定与学科相关的主题实践活动,突出实践活动与学科的整合,这样学科知识可以在实践活动中有效延伸和拓展。新课程标准中也曾提出要将学科知识与生活相融合。如酸雨正在不断危害人们的生活,等学生学完酸雨的相关知识后,可以设计“寻找酸雨形成的原因与酸雨对人类的危害”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主要是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具体的实施方案可以让学生拟定。学生分组合作,组内成员分头行动,各自负责其中一项内容,最后形成报告。

(二)与社会体验相关,突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其实,身边的一切就是实践资源。以笔者所在的江苏省徐州市为例,可以开展与社会体验相关的主题活动。如领略徐州的历史文化风情,调查徐州市的最新经济状况,调查徐州市有多少文化古迹和有什么文化传统,等等。这些活动简单易行,活动方式主要以考察、访问为主。在活动实施前阶段,需要确定具体的主题和需要达到什么目标,然后商讨具体的地点和所需的物品,最后形成报告总结。学生可以在访问过程中体验当地的历史,深刻地了解本地的风土人情,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发掘本地资源,开展特色实践活动

本地资源可以就近取用,方便快捷。因此,教师与学生应该深入发掘本地资源,开展特色实践活动,这对于学生加深对本地的了解也是大有裨益的。

(一)开展徐州诗词主题活动,传承地方文化

一般而言,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历史。因此,可以设计一些与文化相关的主题活动,让学生感受地方文化特色,更好地传承本地文化。以笔者所在的徐州市为例,由于很多诗词与徐州相关,因此可以开展徐州诗词主题活动。此类任务灵活性很大,可以以竞赛形式开展此次实践活动,比一比哪个小组搜集到的徐州诗词最多。有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收集到白居易的《燕子楼》、苏轼的《江城子·别徐州》、曾巩的《彭城道中》、张祜的《观徐州李司空猎》。以竞赛形式进行,学生会想办法搜集到更多的徐州诗词。与学科紧密联系的综合实践活动,体现了校本综合实践课程的构建特色,更拓展了学科知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二)拓展综合实践基地,丰富实践内容

学习与实践的目的是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做好充足准备。因此,可以将综合实践基地延伸到社会,以丰富实践内容,更让学生感受社会气息,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周边的社区服务活动,走进敬老院探望老人,参加学校的管理服务活动、手工制作活动等。如此一来,教师将综合实践基地从学校发散到周边,发散到社会,让学生有机会融入社会,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提升。

三、及时总结评价,突出实践活动价值

评价也具有教育功能。因此,教师应在每次综合实践课程完成后,进行评价总结,突出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我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发现,实施档案袋评定效果很好。每次综合实践课程结束后,学生自己填上在实践中的收获,在自我评定中发现不足并逐渐敢于肯定自我,学会分享成果。然后,教师收集档案袋,进行综合性评价。每一次评价都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也突出实践活动的价值。以“小小创造与发明”实践活动评价为例,教师可以表扬学生的创意和执着探索的精神。学生在进行档案袋记录时,也提出自己的创造将会对哪些方面有价值,自己的创造还需要在哪些地方进行改善等。评价,让学生感受温暖与关注,更让学生认清优势与不足。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应是学生施展才华的平台。教师在活动课中不是“教者”,而是“指导者”。学生每参加一次综合实践课,就会有所感悟,犹如得到一次人生的洗礼。因此,教师应不断努力发掘资源,拓展实践内容,为学生搭建走向社会、走向成功的平台。

篇5:实践内容简述

针对恩施地区留守儿童多的情况,我们在假期建立爱心辅导班,免费招收那些家庭贫困的留守儿童。对这些孩子的教育,我们将有针对性的开设基础课、艺术课、实践课等,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接受艺术文化的熏陶,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养成良好的心理品格。同时,我们还将与这些孩子建立长期的帮扶,促进其健康成长。

二、实践活动意义:

据调查,我国有近1.5亿的农民在外务工,打工者数量还在以每年超过500万的速度增长,他们的子女处在义务教育年龄段的约为2000万,其中超过1000万留在家乡,成为“留守儿童”。

而恩施作为西部崛起城市之一,此现象表现尤为突出:一方面,恩施每年都有大量农民工前往东部沿海较发达地区务工,将子女留给家中老人看管,或者托付给亲戚好友。另一方面,恩施近年经济发展迅速,吸纳了大批周边农民工进城务工。随之而来的是,农民工子女的数量与日俱增。父母忙于自己的工作,无力提供给孩子足够的关照,尤其是周末或假期,孩子多处于无人监护状态,孩子意外伤害事故频发。

虽然父母外出打工,使得子女的生活在经济上有些许改善,但留守生活带给他们更多的是教育上的缺陷。“ 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的缺陷在学校表现不积极,性格孤僻成绩较差。又由于基础教育师资薄弱,教师大多身兼数职,没有专门的心理教师、生活指导教师,所以只能实行大众化教育,不能给“留守儿童”更悉心的关怀。

利用假期时间我们组成留守儿童爱心辅导班,一方面帮助留守辅导功课,使其学习成绩能够提高;另一方面,我们与村委会合作,将孩子集中起来,避免孩子受到意外伤害,使孩子在集体活动中感受到童年的快乐,促进其健康的心理品格。

三、实践活动的预期目标:

1、将耿家坪周边的留守儿童都集中到爱心学校,开设基础课,提高其学习

成绩;

2、开设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课,使孩子受到艺术熏陶,培养其广泛的兴趣爱好;

3、多于孩子谈心,使其不再有孤独感,促进其健康心理品格;

4、建立与孩子及家长的长期联系,在以后的时间里对孩子进行长期帮扶;

5、将实践经验和成果整理,向妇联、民政等政府部门提出建议。

四、实践活动的保障:

(一)可行性

1、本团队由我校各个学院的热爱公益事业的同学组成,大多数同学具有半年以上支教经历,且很多同学是学生干部,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2、团队人员组成合理,有艺术学院的美术、音乐专业学生,文传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通过国家心理咨询师的学生,也有业余的书法爱好者。使团队能够全面为留守儿童服务。

3、恩施公益网的大力支持。恩施公益网是恩施地区较大的一个公益性网站,该网站长期关注恩施地区的留守儿童,并长期帮扶了一批留守儿童。网站的提供教室等一系列资源,使我们团队在具体活动的开展,取得社会信任,与新闻媒体联系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4、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使我们能够准确联系到需要帮助的孩子,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

5、爱心辅导班距离我校不远,爱心老师可以在学校食宿,实践活动时间更长,效果更好。

(二)团队文化建设

1、制度建设。本团队设立了职位责任制度、财务制度、学生守则、老师行为规范、学生及老师安全责任书、奖惩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使团队工作有序运行。

2、团队原则:做实事,热心为孩子成长引路。

3、宣传口号:传递爱心,播撒良善。

4、工作理念:热情、专业、爱心、耐心。

五、实践活动的现有条件:

1、本团队有一批具有爱心、热爱公益、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队伍;

2、与恩施公益网、耿家坪居委会合作,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工作场地有了保障,能很好联系到需要帮扶的孩子;

3、爱心辅导班距离我校不远,爱心老师假期可以在我校解决食宿问题。

六、实践活动具体安排

(一)准备期(6月30日——7月3日)

购买文体用具、布置教室、联系留守儿童、制定课表、老师备课等准备工作。

(二)教学时期(7月4日——8月4日)

篇6:实践内容

今年暑假,我与同寝室的同学在安阳市好利来面包店工作了一个半月左右,这段日子里,我的收获很大。是好利来使我从一个没有什么工作经验的学生,慢慢成长为一名了解一些收银员知识和银行卡知识,并较好的掌握收银实操工作的实践生。

这一个月里我最大的体会就是做事都要谨小慎微,不要因为事情简单而掉以轻心。也明白了我们现在的处境并不是很理想,应该有危机感。常听别人说社会跟校园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当时不理解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经过这次亲身经历,的确明白了其中的差异。

刚刚到这个新的环境中的时候,真的很不适应,每天的工作,真的觉得很累而且很无趣。可随着时间慢慢的过去,我觉得如果要适应这个社会,必须要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而且要试着改变自己,使自己能够融入这个残酷的社会中去。而且我慢慢的发现其实收银工作也不是那么无聊的。来到这里的前几天,每次都会有一个师傅带我,也正因为这样我很快进入收银员这个角色中,同时发现要学习的知识太多了,怕自己学不过来,可慢慢的,我觉得只要把一些重要的知识记住,并时常的温习,经常的操作,并且好好的把理论的知识和实际的工作相互结合起来,其实也不算太难的。

虽然开始实操的时候会经常的出现一些错误,但师傅的细心教导使我慢慢的改正这些不正确的操作和一些错误的理解,我学会了很多知识,比如信用卡的识别与防伪,顾客使用不同的信用卡应如何操作,人民币的识别与防伪,会员卡的作用,退换货的一些相关知识,返券期间应如何操作,遇到问题之后该如何处理等等。其实我觉得我要学的东西远不指这些,我要学习的知识实在太多了,心里也有点儿着急了。感觉自己差的很远。

在局外人看来,收银员的工作很简单,就是把顾客所选物品的价款结清。实际上,虽然为顾客提供结账服务是收银员的基本工作,但这不是收银工作的全部,不能简单地把收银工作等同于结账工作。这是因为,顾客踏进超市,接触的第一个员工也许就是收银员,选好商品结账时,直接接触的还是收银员,收银员的一举一动、言谈举止都代表了超市的形象,所以收银员的素质和对顾客的服务很重要,超市也很注重这一点,从来到这里的第一天,企业精神和超市员工行为规范等一系列的制度就深深的印我在我的脑海中,师傅告诉我,要做一名称职的收银员,收银技巧的掌握固然重要,但对顾客的服务态度和自身的素质也也很重要的。“您好”,欢迎下次再来“这些最基本的礼貌用语是必不可少的的,虽然我不太爱说话,但我慢慢的克服这些毛病,也懂了我们过去花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都是父母辛辛苦苦用血汗钱赚来的。

篇7:德育实践发言内容

3月18日,我们来到了这里,一个大家都陌生却又好奇的地方,对于新鲜的事物,每个人都会有好奇,不错,当我们得知要去学农时,我们心中充满了期待,恨不得立刻投身于那种新环境中玩个痛快,同学们都欢快的互相讨论着,好似不是去学农而去郊游,可往往事与愿违,当我们踏入寝室第一步时,我们就知道,我们就明白,我们就清楚---牢狱生活开始了。

可当我们又快回到学校,回到自己生活的环境中去,仔细想想,其实这也不能说是牢狱生活,未免太过可怕。与我们平时锦衣玉食的生活,自是不好比的。但是心灵却比以往充实。日子苦,心不苦,这次学农锻炼了我们的身体,洗净来我们身上的城市的喧嚣,洗净了我们灵魂中的骄奢。我们可以说,我们很充实,我们不再浮躁。在这里很平静,不因为你是所谓的城里人就和农民有什么区别。该干的活大家都要干,该吃的苦大家都要吃。从未近距离见过农具的我们第一次拿起了农具,第一次干起了农活!以往我们把旅游划归为亲近大自然的有效途径,其实现在我并不赞成。我认为吃在农家,劳在农田才可谓真真切切地亲吻了大自然。带着一身一脚的泥,带着风尘仆仆的劳累,带着倦意的微笑回到宿舍,躺在那木板床上,才感到我们每日温饱的来之不易——这全是农民们在烈日下面朝黄土背朝天,为我们所生产出来的!短暂的学农生活在指隙悄然滑过,留在耳畔的,仍是那依旧轻快的笑声,忆起的也总是漾在面颊上的纯真笑靥。集体生活的瞬间在我们记忆的黑白底片上交织成了永恒。蓦然回首,收获的是点滴的记忆与受益终生的感悟。这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目的是通过学军学农的实践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团队合作精神,锻炼良好的身体素质,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行为素质,发扬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进一步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班级文化氛围。

在我们十几年的学生生涯中,这次学农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在我的人生乐章中增添了一段新的旋律!

篇8:统一内容共享应用平台建设实践

关键词:内容检索门户,检索引擎,数据挖掘

1 业务需求背景

深圳广电集团于2005年在全国率先完成全台网络建设, 受制于当时的技术, 全台生产系统互联采用以媒资为中心的星形交换模式, 子系统间内容交换通过媒资中转进行, 效率较低, 在2009年完成了以主干平台为核心的全台生产网络互联互通改造, 主干平台上线后互联互通的效率大幅提高, 如收录素材可通过主干平台直接进入各个新闻系统, 播缓通过媒资系统调用回迁电视剧用于播出等等。经过半年的使用, 我们也发现了其中的一些问题, 如必须知道使用资料的具体位置, 交互链路受限, 有时候还需要从媒资中转等等, 对于用户操作来说面临着需要使用不同子系统的UI, 甚至技术管理部门还需要分析具体业务设计资料推、拉的细节, 故提供统一的资源共享应用方案, 改善终端用户的实际操作体验, 提高生产效率是我们进一步的目标。

1.1 子系统间业务交互日益紧密, 共享需求不断提出

随着制作域子系统增加, 不同的子系统之间共享需求不断提出, 特别是不同的制作子系统中运行的新闻资讯类节目。比如说, 集团现有3、5、8楼新闻制作系统, 同时面向多个频道的新闻栏目提供制作服务, 很多新闻在一个栏目首播后需要在另外系统承担的栏目进行重播, 利用首播制作成果进行简单改版重播是较普遍的需求。

另外资料共享过程中, 对涉及密级的素材需要做到适当的权限管理, 另外原创新闻未播出前, 也需要做资料共享使用的限制, 这些当前只能通过管理手段解决。

1.2 主干平台如何面向用户服务的探索

随着主干平台系统的建设和完善, 需要一种面向用户的服务来体现主干平台的作用。使主干平台真正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了能使用户能在不同系统间内容共享应用方面获得获得良好的体验, 为此, 我们走访了多个业务部门和栏目包括体育频道、第一现场、新闻630等等, 调研到一些反馈, 见图1。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 即便在全国最早实现全台数字化、网络化的电视台, 统一的内容共享服务仍面临窘境。

1.3 大运会前台内新闻系统互通需求推动力内容共享平台的建设

2010年, 深圳广电集团承建深圳大运会IBC系统, 深圳大运会IBC位于龙岗区, 距离集团所在地约40公里, 按大运会的业务要求, 体育频道18小时飞行箱系统播出, 6小时台内新闻系统播出, 体育频道新闻和台内其它频道新闻需要做到文稿、串联单、素材及半成品节目共享, 台内系统需要使用IBC收录和制作发布内容。

以上这些共享需求加大了现有系统的处理难度, 为了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 我们下决心在IBC系统建设之初同步建设集团统一资料共享应用平台, 前期建设主要满足大运会期间前台内新闻系统资料共享应用的需求, 大运会后满足台内各个新闻系统内容共享应用需求, 最后建成包括中国时刻新媒体系统在内的集团各个生产系统统一内容共享应用平台。

2 架构及技术实现

经过系统性的调研, 和结合大运会IBC系统建设需求, 我们总结了子系统间资料共享应用需求的三个要点, 包括需要统一的内容检索门户、优化的检索体验和跨系统的直接回调, 利用此次大运会系统前台内新闻系统互通建设的契机, 依托集团已建成的主干平台, 建设集团级内容共享应用平台, 业务抽象为如下内容共享应用模型, 见图2。

内容检索平台对于业务部门的作用就是实现用户不关心资料的具体位置, 能通过统一内容门户方便的找到各种关联 (或近似相关) 资源, 迁移到本地系统使用。检索引擎能支撑海量多目标数据的快速检索, 并可支持相似度匹配检索。如果资料在线, 相关生产系统可以直接拖拽使用, 如果资料不在线, 系统通过后台媒体处理自动转换迁移到相关工具的在线使用。

按此模型, 内容检索平台需要新建, 其它子系统为现有子系统。经过技术团队的进一步讨论, 统一内容共享应用平台业务逻辑实现如图3。

1.索引构建阶段由内容库索引生成器按统一规则生成索引数据。

2.检索模块提供门户检索调用, 统一认证模块负责权限控制。

3.检索呈现根据业务数据、编目数据、智能知识库、表达内容之间复杂的关联关系。

4.如果需要, 媒体处理负责完成内容库之间的迁移转换入库。

按此处理逻辑, 统一内容共享应用平台主要由内容汇聚检索系统和主干平台组成, 主要模块细分功能见表1。

3 系统设计要点

3.1 面向业务实际的多种方式的检索和调用

1. 单调用新闻完成版

在节目编辑合成完毕存在媒体文件的情况下, 在索引数据关联关系中建立文稿与半成品节目关联关系, 在统一内容共享平台里, 查询到串联单, 可以查看到其下所有的文稿 (每一条文稿即为一条新闻节目) , 通过接口调用主干平台, 下载该节目关联的完成版新闻条目到其他子系统, 流程实现自动入库, 执行完毕的条目各子系统直接在目标非编系统里就可使用。

2. 通过串联单调用相关全部索材

在节目制作过程中, 会用到多个原始素材, 为了实现节目共享后的多样化编辑, 需要实现对原始素材的共享调用。如果相关节目已经开始时间线编辑, 在索引数据关联关系中建立文稿与非编时间线EDL的关联关系, 在统一内容共享平台里, 可通过串联单及文稿查看该节目时间线使用过的原始素材, 以素材为单位, 通过接口调用主干平台, 下载原始素材到目标系统。流程实现自动入库, 执行完毕的条目各子系统直接在目标非编系统里就可使用。

3. 通过驱动本地工程文件再合成支持无字幕版或国际声版调用

在统一内容共享平台里, 查询到新闻完成版节目后, 可以发起无字幕版本的调用流程, 统一内容共享平台通过各个子系统的接口服务, 直接驱动子系统合成所选节目的无字幕版媒体文件, 合成完毕后的文件后台自动迁移到目标系统供节目部门使用。

4. 在配置了索引服务的子系统中可支持被其他系统打点回迁和调用

每一个子系统配置专用的索引服务, 以满足资源的本地汇聚和快速检索业务。检索到的资源可以通过主干平台在不同系统间自动化迁移共享使用。在每个子系统配备流媒体服务的前提下, 可以通过流媒体预览实现打点回迁功能, 节约带宽, 提升迁移速度, 提高节目制作效率。

3.2 媒体数据和元数据分离

不同子系统的数据结构和管理方式不尽相同, 按照过去的媒资系统思路, 采用同一媒体统一内容共享应用平台不仅难于应付, 用户体验也并不够有效。最重要的是, 随着未来新工具的不断增长, 统一内容共享应用平台需要不断的更新数据库表结构。这对于系统的稳定性显然会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 本次内容服务平台设计我们采用了媒体数据和元数据分离的方式, 检索引擎需要完成媒体数据的浏览, 这部分由各个生产系统提供服务, 同时将各个生产系统各种复杂元数据, 各子系统在节目生产中的复杂关联关系, 以及这些内容数据关联的编目数据都汇聚到统一检索服务所关联的独立存储中;统一检索模块同时提供非关系型的全文检索和有效反映素材、系统、任务关联关系的关系型数据检索, 专注于提高用户检索体验并支持引入第三方资料库的索引 (图4) 。

采用媒体数据存储和元数据融合分离架构有以下优势:

1.媒体数据存储采用成熟产品, 提高内容管理软件成熟度, 保证稳定性。

2.元数据融合层统一检索模块可对接各个内容库, 通过连接各个内容孤岛, 构建分布式内容体系, 以统一检索门户一站式解决检索问题, 提升用户检索体验。

3.存储与检索分离架构, 使得新工具/资料库系统在接入统一内容共享应用平台时, 双方的接口定制开发都局限于相对可控的范围以内, 降低任一单方面的开发难度。

3.3 检索引擎技术

按照前述媒体数据管理与检索分离的架构, 统一检索的效果和用户体验就变得非常重要, 而统一检索的实现首先得益于检索技术的提升。

全媒体环境下, 资料的多格式、元数据的复杂性都对内容服务平台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存储和检索是内容服务平台最基本但是却是最重要的两个功能, 目前各厂商都有成熟的媒资存储方案和存储管理, 但是却很少有强大、高效、智能的检索系统。在集团的实际环境下, 不仅要考虑生产媒资自身的检索能力, 还要考虑到, 如何与台内其他生产系统、甚至与互联网的内容检索进行整合, 提升用户检索的体验效果, 实现一次检索即可找到相关资料而避免用户在多个不同门户间反复搜索过滤的过程。可以说, 本次内容服务平台设计中, 存储与检索的分离架构是内容服务平台得以成功的基础;而检索系统的有效和迅速, 是内容服务平台得以成功应用的技术关键点。

在全媒体环境下, 内容管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媒体、内容的快速准确检索, 更重要的是, 在多线程并行、多渠道并发的复杂生产过程中, 统一内容共享应用平台必须有效的管理和反映出媒体数据与各个业务、工具间的关联关系, 并且从这种多视角、多关联的关系中发掘再利用和资产再升值, 否则就失去了内容管理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检索引擎必须综合考虑关系型和非关系型检索, 并且为用户对于关系型数据的数据挖掘提供底层支撑。

内部索引重建适用于台内存在多个资料库的情况, 各个资料库均具备独立的搜索引擎和数据索引, 引入内容共享门户之后, 可以将各个系统的数据进行整合, 重建统一的索引数据库, 用户只需在门户上进行查询, 系统对查询的关键字进行语义分析, 搜索出最可能和近似的匹配结果, 由于以重建索引的方式建立检索库, 将比关系型数据库的检索效率大大提高, 对各个资料的回迁和流媒体服务由各个资料库分布完成, 这样保证了资料库查询的效率, 同时通过分布式服务降低了门户的工作负荷。在门户进行查询时, 门户还可以对各资料库中的重复项进行过滤和优化, 给用户最优的搜索体验。

3.4 数据挖掘

集团生产业务包含传统业务生产也包括如中国时刻能新媒体业务生产, 在全媒体的背景下, 如果在设计上对数据挖掘和增值应用上缺乏思考, 各种纷杂的内容和数据结构导致的内容展现将杂乱无章, 也难以发挥资料充分利用的价值。

3.4.1 智能检索和词库关联

目前内容服务平台建设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找到有效的资料, 检索准确和智能分类及推荐技术异常重要, 比如一个电视剧预告片素材有可能入库成回放预告, 节目使用人员可能检索成下集预告, 这样如果没有智能分析及处理是很难找到具体的资料的。

入库编目关键字有可能和检索使用关键字不对等, 造成了检索使用困难, 因此内容存储和加工过程 (索引建立和智能抽取分析) 需要持续不断的内容加工修正编目用词并对元数据进行精化。第二个方面就是需要建立词库, 打通桥梁, 如对于新闻的检索, 需要建立“深视新闻”=“深视”+“新闻”的词条对应关系。如图5, 搜索深视新闻, 可检索到“深视:新闻半空中的小女孩“的新闻词条。

3.4.2 资料分类组织

随着系统的正式应用, 资料内容会极大丰富, 这给未来节目创作质量和效率提升创造了必要条件, 但内容门户如果检索出来的内容杂乱无章, 一样不能获得良好的体验。

为了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 检索平台的智能分类处理非常重要, 这样才可能让内容服务平台变成一个有序的、有内容关联关系的展示窗口。

4 业务应用实例

1. 中国时刻与5楼新闻系统第一现场资料共享

中国时刻是CUTV联盟网络台的深圳分台, 包括新媒体UGC汇聚和基于xcut生产工具的新媒体生产。中国时刻UGC资源按类别分为视频、图片、文字、音频等, 根据用户要求, 需要提供给5楼第一现场栏目使用。同时, 中国时刻需要使用集团3、5、8楼生产网文稿、素材等资源。

1) 新闻系统使用中国时刻UGC资源

中国时刻UGC资源接入媒资统一内容共享应用平台, 5楼新闻网用户通过登陆统一内容共享应用平台, 检索中国时刻UGC资源, 获取资源列表及详细信息。文字可以直接从页面上复制, 音视频图片等可以下载到本机, 再由专用工作站入库到E1非编素材库, 视音频媒体直接通过主干媒体处理中心迁移、转换后自动入E1非编素材库。

实现流程如下:

(1) 中国时刻软件提供商圣凯尔开发查询接口 (Web Service) , 媒资统一内容共享应用平台调用该查询接口获取UGC资源数据, 结果显示到统一检索页面, 并提供文字复制、音视频图片预览和下载等功能。

(2) 链路使用中国时刻到集团专线, 透过网闸访问中国时刻UGC资源。

(3) UGC资源视音频编码格式复杂多样, 中国时刻将素材统一转码成H.264格式的素材, 并保持幅面、码率不变。

(4) 用户在媒资统一内容共享应用平台上, 选中资源点回迁, 程序自动将素材通过媒体处理中心回迁到5楼, 并且入E1非编素材库。

(5) 媒资统一检索做相关开发, 在用户点回迁时, 将任务回迁任务发送到主干平台, 主干平台配置转码、迁移、入库等流程。

2) 中国时刻使用集团新闻网、制作网资源

中国时刻可以使用深圳台3、5、8楼文稿、串联单、素材, 文稿可以复制, 素材可以回迁到中国时刻系统。

实现流程如下:

(1) 配置中国时刻与集团生产网互通网闸, 使中国时刻可以通过专线访问深圳台统一内容共享应用平台。

(2) 中国时刻使用专用帐号登陆统一内容共享应用平台, 回迁目标系统锁定中国时刻。

(3) 当用户发起回迁时, 素材的物理文件复制到中国时刻指定目录, 由XCut系统扫描入库。

在UGC线索库检索到的张家界相关图片及文字、视频资料, 图片及文字可以直接通过拷贝粘贴使用, 视音频通过后台主干媒体处理中心迁移到5楼新闻系统在线库使用。

图6是5楼制作系统利用检索门户检索到中国时刻UGC一张张家界图片的样例。

2. 外场系统与台内新闻中心的文件共享

深圳台新闻中心在2010年建设了外场飞行箱系统, 此系统具备12个站点的业务制作能力、全流程采编播功能, 外场生产的典型业务场景是两会报道, 一般在深视午新闻和新闻630栏目中前台内新闻系统协同播出, 飞行箱系统负责两会相关板块的新闻制播, 前台内新闻系统互通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飞行箱系统需要调用媒资历史资料完成制作;

2) 需要在台内新闻系统板块播出的内容, 如果需要在飞行箱系统制作, 制作的节目需要传回台内新闻系统播出;

3) 同理, 台内新闻系统制作的节目如果需要在飞行箱系统板块播出也需要传到飞行箱系统。

由于外场系统与台内链接链路是远距离 (北京到深圳) 高延时链路, 而且带宽较小 (100Mbps) , 我们采用标准方法得到的实际测试带宽只有11Mbps约为理论带宽的9%, 效率非常低, 而采用集成商UFTP传输模块测试后取得了较高的传输效率, 理论带宽利用率可以达到90%, 所以需要对主干平台加以改造集成UFTP模块才能满足此业务需求。

另外集团新闻ENG设备为蓝光, 素材的片段会非常多和零散, 直接传输会导致反复发起大量片段文件迁移流程问题, 影响整体传输效率, 因此采用本地打包再传输的模式。经过改造后的前台内新闻系统互通流程实现逻辑如图7所示。

为实现前台内新闻系统业务交互需求, 技术部门为业务团队准备了两条链路, 一条是SDI方式信号回传, 另外一种方式是通过统一内容共享平台直接交互, 两条链路互为备份, 保障前台内新闻系统互通的安全性, 实际应用中, 由于统一内容共享平台方式相对于SDI方式简单高效的多, 承担了大量互通业务。

表2为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深圳广电集团北京外场飞行箱系统与台内系统交互业务量统计。

从表2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业务数据交互是双向的, 通过统一资源共享平台交互的数据总计168条共657分钟, 超过了总体业务量的97%, 而SDI回传的业务量非常少, 不足3%。

5 结束语

统一内容共享应用平台在2010年7月完成在深圳大学生运动会开始前完成第一版设计开发并部署上线使用, 支持了前台内新闻系统生产系统对内容的共享使用, 后续的2年中, 完善了内容的检索、展现方式, 优化了检索引擎, 并优化主干平台, 通过UFTP模块对传输链路的优化集成取得了较好的外场系统接入性能, 完成了外场飞行箱系统、中国时刻新媒体系统等周边系统的接入, 真正实现了全集团的统一内容共享服务。

篇9:实践内容

一、 应用类主题——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数学知识源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是数学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源泉。数学“综合与实践”的开发应该立足生活、高于生活、服务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生活现象,关注源自生活实践的真实问题。例如,学校组织秋游活动后,一位教师开展了“秋游归来话数学”的主题活动。本课以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提出并解决秋游活动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本课分为三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话“行程”。课件出示秋游出发时间和到达时间,让学生提出行驶时间的问题。教师又出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总路程,引导学生计算汽车的行驶速度。第二环节,话“购物”。教师出示学生课前统计的全班学生购物开支情况,引导学生分小组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第三环节,话“思考”。课件出示一组同学浪费食品的图片,让学生估计全班、全年级、全校的浪费总量。教师提问:如何处理这些垃圾?学生通过交流,想出了不少好的办法。很多学生还提出了加强环保的建议。这样的主题活动,源自学生生活,鲜活而又贴近学生的现实,不仅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还加强了环保意识的教育。教师还可以围绕学生的个人成长、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挖掘生活性的活动主题。

二、 游艺类主题——从快乐中来,到快乐中去

学习与玩结合起来就是一件快乐的事。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可以保持一种轻松、自然、快乐的学习状态。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是一种值得倡导的数学教学理念。针对孩子的这一天性,我们可以开发游艺类数学活动课程,让学生在玩中发展数学思维,形成综合素养。例如,一位教师以一副三角板为教学素材,开发了“玩玩三角板”这一主题,试图让学生了解三角板中边和角蕴藏的奥秘,进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他们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拼一拼”是本课的重点环节。在这一环节中,组织了三次“拼”的活动。第一次用一副三角板拼四边形;第二次用两块同样的三角板拼成不同的四边形;第三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用四块同样的三角板拼成不同的图案。这样的游艺活动,学生学到的不仅是数学知识,还有数学思考,更有数学智慧。

三、 操作类主题——从活动中来,到活动中去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学生的数学学习往往不是靠教师讲授的,而是靠学生自身实践获取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跳跃。”操作过程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动眼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动嘴表达和动脑思考的能力。例如,一位教师以一张普通的A4纸为研究素材,开发了“一张A4纸中的数学”一课。围绕“一张A4纸最多可以对折多少次”这个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教师首先让学生猜测对折的次数,然后分组操作。通过计算发现,纸的张数与对折次数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折1次2张,2次4张,3次8张,4次16张……当对折6次后就不太容易对折了。这样的操作活动,集数学知识、数学思考、数学趣味和数学文化于一体,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 思考类主题——从思考中来,到思考中去

《新课标》指出:“‘综合与实践’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因此,设计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时,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现、提出问题也好,分析、解决问题也罢,都离不开学生的思维意识。正如保罗·弗莱雷说:“真正的教学是打开思维。”开发富有思考价值的“综合与实践”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很有好处。例如,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去台湾访问前,读到《畅游台湾》一书中有这样一段介绍台湾地理位置的文字,内容如下:“台湾本岛南北纵长约395千米,东西宽度最大约144千米,海岸线长约1139千米,面积约为3.6万平方千米。”习惯于研究数学问题的华老师写出了两道数学算式:(400+150)×2=1100(千米),400×150=60000(平方千米)=6(万平方千米)。他惊讶地发现这里求到的周长和面积与实际结果相差很大。于是,他自主开发出以“台湾长什么样子”为课题的“综合与实践”课,在全国赢得一片赞誉。思考是痛苦的,也是精彩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恰恰是这份思考的痛苦带给学生思维的快乐。教师开发思考类主题活动,数量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切入口不在于大,而在于小。

课程内容开发无止境,但课程内涵有界限。那就是始终围绕数学本质,始终凸显三大特质,这样的课程内容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综合与实践”。教学实践表明,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可以给予学生广阔的视野、综合的思维、实践的智慧和活动的能力。

上一篇:房屋租赁变更协议书下一篇:室内设计说明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