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感恩节活动作文

2024-05-21

有趣的感恩节活动作文(通用10篇)

篇1:有趣的感恩节活动作文

一、活动主题词:

感恩在心 报恩在行

二、活动主旨:

在丰富多彩的感恩主题实践活动中,体验愉悦和幸福。以自己的行动使更多的人常怀感激之心。

三、活动时间:

四、活动准备:

(一)宣传发动:

1、各班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设计首届“感恩节”活动方案和主题词,学工部和团学联征集并评比最佳方案和最佳主题词。

2、各班在学校活动方案的基础上,准备、筹划适合自己班级特点的相应活动。

3、学生广播电台设计准备好每一天的主题音乐(与当天活动主题相关的乐曲)

(二)环境部署: 1、1号楼前展出XX年和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展板。

2、迎校门处设立九块大展板,上书:

(1)主题词:感恩在心,报恩在行

(2)活动内容:感恩祖国,感恩学校和老师

感恩大自然,感恩社会

感恩亲人,感恩生活

感恩同学

(3)代名花(每天一种):

祖国——牡丹 同学——兰花 学校和老师——蒲公英 大自然——芙蓉

生活——百合 社会——白玉兰 亲人——康乃馨。

3、彩旗分插

4、“感谢您——亲爱的老师”为主题的黑板报展评(高

一、高二年级每班一块)。

5、校园网:设立专页,收集精彩语句,学生活动花絮等。

五、活动内容:

(一)启动仪式:

时间:周一早上7:15——7:40

内容:

1、校长致词

2、学生代表发言

3、教师代表发言

4、家长代表发言

5、宣布启动

6、高三年级学生向学校赠送纪念花瓶。(剪彩)

(二)感恩祖国:(周一)

★“我心中的祖国”手绘小报设计大赛

各班以“我心中的祖国”为题,出份手绘小报。

要求:8k纸大小 图文并茂 横向设计

小报可以展现:伟大祖国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军事强大、文化繁荣等有关文字、图片资料,同时表达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感激之情。

★“祖国之最”收集活动。

每班收集在世界范围内我国的多项第一(至少3条),如“我国人口居世界第一位”等。要求各班写在16k铅画纸上,每张纸至多写五条,要求字迹清晰端正。将于当日中午粘贴至中央大厅指定处。(纸张各班按需要到学工部领取)

★ 校班会课,各班召开“立志报效祖国”的主题班会。

(三)感恩学校和老师:(周二)

★ 校友陈诉会:(团队课)

★ “校园美化献一计”活动

献计活动包罗校园标识创意、校园环境的打扫,也包罗言行举止、行为习惯、仪容仪表的优化。(好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汇总提交给学校有关部门)

★“为校园净化出一份力”活动。

各班每个学生都要有设想、有行动、有记录。如:在校园内认养“爱心树”,为认领的树取一个富有纪念意义的名字,认领后,该班要负责照料。

★ 每位同学在当天的作业本上写上给该任课老师最想说的一句话。

★ 各班根据班级情况,在课前、课中或课后向该科任课老师表达感谢之情(如:赠送贺卡、集体起立说出感恩的话等。)

(四)感谢同学:(周三)

★ 同学之间互相赠送心缘卡。

★ 为需要资助的学生做一件事。

★ 每班设立一棵“感恩树”,以感谢同学为主要内容写成小纸片贴在“树”上。

(五)感谢生活:(周四)

★ 观看电影《爱心》。

★ 互叙生活中对自己发展影响最大的事或人,各班级收集后书面推荐出3—5件。

★ 以寝室为单位为生辅老师送一份心意小礼物或写一封感谢信。

(六)感谢大自然:(周五)

★ “掩护环境,爱我家园”——现场签名作画活动: 地点:学子路。

由团学联生活部、“根与芽”协会、漫画社共同发起,并由漫画社现场做画(体现环保主题),“根与芽”协会现场分发宣传资料,过往的师生可以积极到场签名活动。(中午12:30——1:00)

★ 废电池、废墨盒换奖品活动 地点:教学底楼大厅

由团学联生活部,“根与芽”协会进行组织开展,学生凭一个空墨盒或6节废电池可到指定地点换取奖品。(中午12:30——1:00)。

★ 环保创意艺术品大赛:

各班同学利用可回收废弃质料,制作各类风格迥异的艺术作品。每班可以上交一至两个作品,团学联将组织评优,并在规定时间进行集中展出。

(七)感谢社会(周六)

★ 各班以敬老助残、智力帮教、交通助管、护绿保洁等各种形式到社区“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将自己感恩之情回报社会,在社会营造感恩氛围。每个学生至少到场一次志愿都行动,各班及时上报活动情况反馈表。

★ 给金寨县关庙乡和井冈山新城镇小学的结对学生写一封信。

(八)感谢亲人(周日)

★ “温馨亲情大行动”:

每位同学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或亲人的感激之情。如:做一顿早餐;送一份自制的心意礼物;一同翻阅自己儿时的照片,谈谈发展的酸甜;说一句感谢的话等。

★ “亲情飞跃”活动:

每一位学生给父母或亲人写封信,由班主任收齐,到期未家长会上统一送交家长。

★ “父母付出知多少”活动

算一算自出生至今,家长为自己的学费、生活费、交通费、零花钱等有多少付出。

★ 每一位学生做一份《童年的回忆》问卷。

(九)完善生命:人是生命世界的高级生存状态,但人也有不足,还有待提升,教育通过一些集体的、个人的实践,达到教化、转化、感化学生的目的,使学生幸福地从一个乐成走向另一个乐成,直至生命完善的境界。

(十)感恩节总结:

1、收集各种质料;

2、总结表彰,巩固教育效果。

篇2:有趣的感恩节活动作文

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参加“XXX”感恩节活动,我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X老师,很荣幸能以这样的身份跟大家交流。

孩子在一天天长大各位家长对他们所付出的点点滴滴,都如小小萌芽一样,悄悄地落在了他们心里,你们从他们呀呀学语,蹒跚走路时一路陪伴走来,到如今,她们会用那充满想象的小脑袋思考各种新奇又陌生的事物,而你们又总会被他们缠着问为什么,仔细想一下,这会是多么奇妙的一件事呀,他们的世界天马行空,眼神纯净,对世界没有丁点恶意,犹如坐在月亮上的小天使一样。他们的心那么柔软和敏感,那样渴望被温柔对待,所以,他们受委屈时,眼泪总是那样轻易的落下来。

每一个家长都曾经是一个孩子,当我们从父母的孩子成长为孩子的父母的时候,我们才深切体会到为人父母是何滋味。这时,我们才开始后悔当初自己年少时的任性。可是,时光永远不会倒流,每一天都无法复制。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在某一天醒悟过来的时候,好好珍惜当下,多陪陪父母和孩子,因为他们两代人最需要的都是我们。

感恩并不是一个多么宏大的话题,恰恰相反,我们在每一天都可以实现感恩。例如,我们可以给父母洗洗脚,听他们说说过去的往事,也别总是抱怨生活,因为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已经是多么好了,记住,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你们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让孩子学会感恩,首先你们要做一个良好的示范。希望我们幼儿园所举行的这次感恩节活动可以让各位家长们有所收益。

篇3:中班体育活动:有趣的脚印

1.走不同脚印的小路, 发展走、跑、跳的动作技能。

2.大胆探索不同脚印的不同走法, 培养肢体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增强规则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体验挑战成功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一盒, 规整排列的全掌脚印、不规整排列的全掌脚印、不同脚印 (前掌脚印和后掌脚印) 、组合脚印 (全掌脚印、前掌脚印和后掌脚印) 小路各一条, 鞋架两个, 泡沫垫若干, 戏水池, 毛巾等。游戏场地布置如图: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 师生共同赤脚自由站立在用泡沫板拼成的方形场地上, 复习小脚的结构, 激发活动的愿望。

2. 随背景音乐进行小脚热身运动:小脚走路好神气 (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 ;小脚跟儿抬起来, 脚尖轻轻来走路———长高了;脚尖儿累了歇一歇, 翘起脚尖脚跟走———变小丑;小脚小脚真能干 (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 。

(二) 基本部分

1.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 猜想出脚的不同部位能踩出的不同脚印。

师:用小脚的不同部位走路, 印在地上的小脚印就会不一样, 有的是整个小脚掌, 有的是前脚掌, 有的只是后脚掌。真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验证吧。

2. 出示不同的全掌脚印小路,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多种方法走过小路。

(1) 排列有序、规整的全掌脚印小路。

师总结:这就是全脚掌走路时印在地上的小脚印, 刚才小朋友们用不同的方法走过了这条全掌脚印小路, 有的大步走, 有的跳着走, 有的跑着走, 都很平稳。

(2) 排列无序、不规整的全掌脚印小路。

师总结:这条全脚掌脚印小路, 小脚印有的靠在一起, 有的距离较远。小朋友们用了单脚跳、双脚跳和小步走的方法走过了靠在一起的小脚印, 用大步跨和大步跑的方法走过了距离较远的小脚印。

3. 不同脚印 (前脚掌和后脚掌的脚印) 的小路。

师总结:这条小路上的小脚印, 有的是用前脚掌走路留下的, 有的是用后脚掌走路留下的, 小朋友们用高人走的方法走过前脚掌脚印, 用小丑走的方法走过后脚掌脚印。

4. 组合脚印 (全掌脚印、前脚掌脚印和后脚掌脚印) 的小路。

师总结:这条小路上有不同的小脚印, 小朋友们看着小脚印的模样变换不同的走路方法, 一会儿走, 一会儿跳, 一会儿高人走, 一会儿小丑走, 一会儿快, 一会儿慢。

5. 游戏:比一比, 看谁快。

教师展示四组由四条小路组合而成的长长的路, 幼儿站成四列纵队, 通过竞赛的方式巩固走、跑、跳的动作技能。

师小结:今天, 小朋友们用不同的方法、变换不同的动作, 快速走完了不同脚印的小路, 真是了不起!我们的小脚真的很能干!

(三) 结束部分

1. 在音乐的伴奏下, 教师和幼儿一起做放松活动 (播放背景乐) :一起背靠着戏水池坐下来, 伸直小腿———拍一拍;小手向后撑住地———动动小脚;小脚尖勾一勾, 脚背伸直绷一绷, 碰一碰;小脚一起向左转一转, 向右再来转一转;左摆右摆, 一前一后, 动一动, 点点头;慢慢收回小腿, 敲一敲, 捏一捏;摸摸小脚, 挠挠脚底心儿, 哈哈———小脚真可爱!

篇4: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对称》

在“风筝节”中,美丽的风筝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这些对称的、连续的图案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孩子们议论纷纷,在“动手区”开始尝试自己来做美丽的蝴蝶风筝。虽然孩子们对于对称的图案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可是,蝴蝶左右两边的翅膀总是很难剪得一模一样,看着孩子们想要得出结果的认真劲,我想,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为孩子创设适合学习和探索的环境,要善于等待孩子,相信孩子能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得成功。基于这种理念,我设计了这一活动,引导孩子们在有趣的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尝试和与同伴的交流,鼓励孩子能自己去发现存在于“对称”中的秘密。

活动目标:

1.尝试利用图形模板变出左右对称的图案,并积极运用对折的策略。

2.认真观察并探索连续图案,尝试发现其中多次对折的秘密。

3.乐意接受挑战,能大胆、主动运用自己的策略解决问题并与同伴积极交流。

活动准备:

半个图案的模板若干(每组4-5个)、剪刀、色纸、铅笔,连续图案多个,长条形纸每组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问题:怎样变出完整图案?

1.老师讲述《半个图案》的故事,请小朋友猜猜点点为什么会大哭?

2.我们看看点点收到了哪些礼物?

3.这些礼物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原来点点收到的礼物都只有半个。他好难过啊!点点多想把他们变成完整的礼物呀,谁有好办法呢?)

[思考:活動的第一个环节,通过半个图案的故事,让幼儿发现、认识这些图案,并激发幼儿变出完整图案的愿望。幼儿是受情境影响的,利用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内驱力,获得解决问题、帮助他人的美好感受。]

二、幼儿探索由半个图案变出完整图案

1.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半个图案的模板,还有彩纸、笔和剪刀。试试看,你能用自己的好办法把这些材料变成一个完整的礼物吗?快开始吧!

2.请幼儿进行探索、尝试用半个图案变出完整图案的方法,教师观察幼儿运用了哪些策略。(鼓励幼儿和边上的小朋友用不一样的办法,对个别的幼儿进行指导,引发他能想出更简便的方法)

3.谁来把你的好办法介绍给大家?(个别幼儿在投影仪上演示)。

(1)把你的材料带上来,边说边做给大家看看你的办法。(挖掘不同的、幼儿巧妙的策略)某某小朋友真聪明,想出了这样一个好办法!你觉得在用这个办法时,有没有什么困难的地方?

(2)谁还有不一样的办法呢?快来介绍给大家。某某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想到了可以把模板翻过来,再画一次。那用这个办法的时候有什么要特别注意的呢?

(3)请你来介绍你的好办法!(对折)你们喜欢这个办法吗?说说你的道理(简单、方便、又快又好、和原来的礼物一模一样)

[思考:教师为幼儿提供了纸、笔、半个花纹的图案模板。怎样用这些材料,来变出完整的图案呢?幼儿可能有各种方法:可能将半个图案在纸上左边一半右边一半画两次,拼凑成一个完整的图案;可能先画出半个图案,再用目测的办法画出另一半;也可能将纸对折后剪出完整图案等等。我不会告诉幼儿应该怎么做,对于幼儿的行为,我也不作直接的评价,而是引导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积极的探索,在充分地观察、欣赏同伴、老师的变化方法时,引导幼儿进行相互间的交流,从而调整自己的策略]。

三、进一步探索各种半个图案变成完整图案

1.请你用又快又好的办法,帮点点变出更多的完整的礼物,你可以用模板,也可以自己来画别的礼物。

2.展示幼儿成功的作品。小朋友真能干,帮点点变出了这么多完整的礼物。点点说要谢谢小朋友。老师也想送礼物给点点,看,是什么呢?(出示连续图案的纸条)

3.尝试探究连续图案的秘密。

(1)请幼儿观察连续图案的特点。

师:哇,这么多小人连在一起,而且,每个小人都是一模一样的。你能发现它们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2)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许多连起来的图案,我们一起找找里面的秘密。给每组提供多个不同次数折叠形成的连续图案,鼓励幼儿尝试探索出其中的秘密,鼓励幼儿发现多次折叠形成多个连续图案的秘密。

(3)师: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原来,这些连起来的图案也是用又快又好的方法做出来的。那么,为什么有的纸条上有4个图案,有的纸条上8个图案呢?教师一边折叠,一边让幼儿观察其中的秘密。(原来,对折的次数不同,变出图案的个数就不同。)

(4)你们想不想也来用又快又好的方法来变出这些连起来的图案?幼儿探索,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

(5)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剪出的图案连起来了?有的却会断开来呢?我们到教室里再去帮点点研究吧。

[思考:当幼儿能利用模板变出左右对称的完整图案后,有趣的连续图案,又给幼儿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些连续的图案是怎么变出来的呢?教师给幼儿提供了充足的观察、思考、探究的空间,幼儿通过刚才获得的对折的经验迁移到连续图案中,去感受多次对折带来的神奇效果。在幼儿探索的过程中,也许有的方法更好,但我不会去把自己认为更好的方法强加给幼儿,而是让幼儿自己去感受、去选择。本次活动的目标不是追求幼儿能不能做出这个图案,而是让幼儿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去感受方法的多样性,知道方法需要不断修正,不断深入,对于幼儿来说,这种科学的态度和精神比能不能做出这个图案更重要。]

四、活动延伸:鼓励幼儿继续尝试用多次折叠的方法变出有趣的连续图案

[思考:我们期望幼儿可以通过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获得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和求同存异的科学品质。]

附:故事《半个图案》

今天是点点的生日,点点很早就起来了,因为,有好多朋友要来给他庆祝生日。

“笃笃笃”,有人敲门,点点连忙把门打开,原来是他的好朋友小猫咪来了,给他送来了香香的蛋糕。

“咚咚咚”有人在敲门,点点赶快去开门,原来是他的好朋友大狗熊来了,给他送来了漂亮的蝴蝶风筝。

“叮咚——”门铃响了,点点飞快地跑到门口,原来是小花狗来了,还送来了好看的新衣服。

接着,又来了好多好多的好朋友,点点收到了好多好多的礼物。生日宴会开始了,点点激动的拆开礼物,可是,看着看着,点点却“哇”的大哭了起来……

篇5:有趣有益的课前小组活动

推行之初, 考虑到学生刚刚来到新班级, 彼此之间并不熟悉, 因此最早提供给学生的是几个聊天式的话题。比如“introduce yourself using 5 sentences”“what did you do the day before the beginning of this term?”“what did you do in yesterday’s evening classes?”“talk about your learning goals this term”为了控制时间, 限定每个学生说的句子为3-5个, 不能太多, 同时鼓励学生哪怕是简单句, 也要勇敢说出来。学生的确经历了一个从不好意思到能开口说英语的过程。同组的同学既互相帮助又互相鼓励。英语基础好的同学能够起到带头作用, 做好示范之后, 其他同学会争相模仿。同时对于英语基础差的同学来说, 就一个话题造3个句子, 还是一个能够达成的目标。而从模仿到创造, 正是我们英语学习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

学生互相之间熟悉以后, 话题式的聊天就有些目标不明确了。为了实现有的放矢, 我开始进行另一种尝试。每天上课讲解一个小知识点, 之后由学生根据知识点造3个句子。知识点的选择是很重要的, 其实也是随手可得的。英语中零散的知识很多, 而学生多是一看就会, 一用就错, 所以要选择学生易错, 不理解以及常考的零碎知识点, 希望学生通过平时的积累, 每天掌握一个知识点并进行实践, 积少成多, 零存整取, 能逐渐完成对知识的原始积累。比如, except/besides用法区别;so…that/such…that用法区别;neither/nor引导的倒装句用法。这个阶段的学生对这一活动已经很熟悉了, 他们能尽快投入到组内活动中去。并且小组内成员之间也明显能够互相纠错, 无论是发现错误还是犯错误的人, 都能在听与说的过程中学到东西。

第三阶段, 课前小组活动采取了另一种形式。因为学生需要每天背诵中考200句, 是集合中考全部知识点于一身的200个经典句子。所以课前5分钟用于检查这每天5个句子的背诵情况。为发动学生的积极性, 要求学生以小组抢答的形式得分来完成背诵, 组内任何一个人不能背下来句子则小组不得分。这样要求学生课下互相监督句子背诵, 否则因为一个人小组丢分, 集体荣誉感很强的学生还是很不情愿的。因此课堂上前5分钟一度显得异常活跃, 各个小组争相站起来抢答, 甚至有十个小组全都想背诵的盛况。后期不得不增加了背错即扣分的政策来使学生更为慎重和准备更充分些。

课前5分钟进入第四阶段。学生开始了一轮复习, 每天复习一个单元课文, 上课听写重点单词和句子。同样是以小组的形式。每次听写之后, 统计各个小组满分的人数。 (以必修课文的知识难度, 学生听写全对还是很有可能的) 。这种形式下的学生, 不像之前的明争, 但都暗暗使劲。每次上课都有人跃跃欲试, 憋了一口气想要上黑板听写, 一展身手。以前枯燥乏味无趣的听写活动好像没有那么干巴巴的了, 学生们自己想学好, 看着别人进步就更想学好, 英语学习的氛围就这样一直很热烈。

篇6:小班美术活动:有趣的饼干

1.欣赏饼干,知道饼干有各种各样的造型。

2.尝试用捏、搓、压、印的方法,学做饼干。

3.积极参加操作活动,体验创造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PPT,卡通饼干若干。

2.刻印模型若干,餐盘、桌布、烤箱。

3.幼儿每人一份面团,干湿毛巾各一块。

【活动过程】

一、欣赏饼干,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教师扮演厨师)宝贝儿们,你们好!我是“宝贝厨房”的厨师,欢迎来到“宝贝厨房”作客。

宝贝厨房有各种各样的饼干,看看都有些什么饼干?(幼儿边看边自由说。)

我从厨房里拿出了一些饼干,我们坐下来慢慢看吧。

(请幼儿说一说看到的饼干)

这些饼干的样子真有趣,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用面粉、搅拌、用水、用模型等)

二、借助儿歌,示范刻印饼干的技能

今天,厨师我想邀请你们当一回“小小厨师”,做好吃的饼干。

教师示范:

小毛巾,变变变,变成长方形,变成正方形,放在我的旁边。

哇,这里面有好多宝贝呢,有小面团,有树的模型、人的模型,还有叮当猫的模型呢。

拿起一个小面团,捏一捏,捏一捏,软软的。

搓一搓,搓一搓,圆圆的。放在小盘子上。

“压一压,压一压”扁扁的。

想一想,做个什么样子的饼干呢?我要做一块叮当猫的饼干,就选叮当猫的模具在面饼上刻印,把有宽宽边的朝上,薄薄边的向下压。

“印一印,印一印,变、变、变。一个叮当猫的头就出来拉,不漂亮的地方,我来帮助你,捏一捏,变成小汤圆,轻轻放在我的盘子里。怎样让我的小叮当变得更漂亮呢?拿起叮当猫的小印章,抓住小尾巴,拿着向下按,轻轻按,叮当猫饼干出来拉,(前后左右都要看到)放在我的烤盘里。盘子里还有面团哦,小厨师们可以做许多饼干,放进烤箱烤一烤。

三、幼儿操作,尝试制作各种造型的饼干

1.徒手练习做饼干的技能

刚才厨师我是怎么做饼干的?

边说饼干儿歌边练习:揉一揉,揉一揉,软软的;搓一搓,搓一搓,圆圆的;压一压,压一压,扁扁的;选模型,印一印,印一印,变、变、变,有趣的饼干出来了!

把不漂亮的面团揉一揉,变成小汤圆放在我的盘子里。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小厨师你们也来试一试吧。

3.幼儿做饼干,教师指导,老师及时把幼儿做好的饼干放烤箱

提醒幼儿尝试各种模具来制作,并且把面团压得大大的,做出来的饼干才好看。

四、快乐分享,和同伴、老师一起品尝饼干

饼干烤好了,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我做了一块叮当猫的饼干,送给我的好朋友。你可以把你的饼干和好朋友分享,也可以和后面的客人老师去分享。

参考文献:

王梅香.游戏活动中幼儿协作行为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3(15).

篇7:活动“有趣”, 未必有效

第一环节:数扑克牌游戏。教师T准备了有1~10数字的10张扑克牌, 他任意抽取其中的一张, 让幼儿从牌上显示的数字起一直数到10。比如, 教师若抽出的扑克牌上的数字为5, 则幼儿应从5开始数到10为止。

第二环节:幼儿自主探索“接着数”的方法。教师T提供了许多新的材料, 让幼儿运用这些材料自主探索“接着数”的方法。

第三环节:学习新的“接着数”的方法。教师T出示“蘑菇”教具, 引导幼儿根据“蘑菇”上的圆点学习“接着数”。具体地说, 教师T发给每个幼儿一个小“蘑菇”, 每个“蘑菇”上有不同的圆点数, 让幼儿先目测出自己“蘑菇”上的圆点数, 再用“接着数”的方法数数, 接着再与同伴互换“蘑菇”数一数。

第四环节:“捉害虫”游戏。教师T将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比赛, 请幼儿捉大树上的害虫 (多点瓢虫) 。在辨别害虫时, 教师T要求幼儿用“接着数”的方法快速捉虫。

【镜头评析】在第一环节中, 教师T以“数扑克牌”游戏导入“接着数”这一新的学习活动, 既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又使抽象的“接着数”概念变得浅显易懂。但是, 在第二环节中教师T提供了过多的新材料, 致使幼儿过度地关注材料的新颖性。他们大多只是兴奋地玩着材料, 并没有运用材料去探索“接着数”的方法。在第三环节中, 教师T提供了自认为有趣的小“蘑菇”操作材料, 让幼儿先目测“蘑菇”上的圆点, 再接着数数。但是幼儿由于缺乏目测的经验和能力, 难以目测出“蘑菇”上的圆点数。因而, 这一新的“接着数”的方法对幼儿是无效的。在第四环节中, 幼儿在比赛中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 他们只顾自己忙着“捉害虫”, 却忘了要用“接着数”的方法去“捉害虫”。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无论运用什么有趣的教学方式, 还是采用什么新颖的教学材料, 目的都是为了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但从上述教学活动来看, 教师虽然运用了许多“花样”, 却没有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那么, 教师怎样才能使教学活动既有趣又有效呢?

1. 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时应立足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 并在此基础上适当提升活动的难度和高度。但绝不能超出幼儿的认知水平, 使幼儿难以跟进教学活动。比如, 在第三环节中, 教师T提供了操作材料“蘑菇”, 让幼儿先目测蘑菇上的圆点数, 再从圆点数开始接着数10以内的数。由于幼儿缺乏目测的经验和能力, 不能目测出蘑菇上的圆点数。因而, 这一教学环节看似有趣, 其实无效。

2. 探索是幼儿自主、主动的活动, 是幼儿在自己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的建构活动。但是在第二环节中, 教师T却主导了幼儿的探索活动。对于幼儿而言, 探索活动在本质上强调的是过程, 是体验和经验, 而不是同一的结果。而且,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T为了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为幼儿提供了很多新的材料, 致使幼儿过度地关注材料的新颖性, 而没有运用这些材料去探索“接着数”的方法。

3.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运用游戏法的目的是激发幼儿的兴趣, 实现或巩固教学目标, 而不是追求形式上的热闹, 或者输赢的争夺。在第四环节中, 教师T设计了“捉害虫”游戏作为本次教学活动的延伸活动, 旨在帮助幼儿运用和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虽然游戏富有趣味, 但由于一些幼儿还不明白游戏要求, 甚至还未掌握“接着数”的方法, 所以不少幼儿显得迷茫而被动, 或犹豫着不知道哪一个瓢虫是“害虫”, 或来不及数清楚瓢虫背上的圆点就匆忙取下。在看似有趣、热闹的游戏环节, 却难以达成游戏目标。

篇8: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数字

1.能够按规则游戏,感知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2.会综合运用已有经验解决游戏中的数学问题。

3.初步尝试推理游戏,发展思维结构。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已掌握“8”以内数的实际意义及其字形,单双数、相邻数,“6”以内的加减。

2.材料准备:课件,幼儿用数卡,幼儿、教师用车牌照插袋。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营造数字游戏氛围

Flash动画“舞动的数字”,伴随歌曲《铃儿响叮当》,律动入场,做数字手指操,营造数字游戏氛围。

二、数字游戏,解决情境中的数学问题

情境一:“请上来”,根据数字的部分字形猜数字。

1.根据已有数字字形经验,比对相像部分,快速判断,猜数字。

2.通过交流,感受“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字,到处都用到数字”。

情境二:“设计车牌号”,运用单双数、数序等经验设计车牌号码。

1.认识车牌号的含义。

出示当地车牌(皖C21753),集体读一读,认识车牌号结构。

2.第一轮设计车牌号。

用5个数(2、1、7、5、3)自由设计车牌号(120种),感受数字的神奇。

3.第二轮设计车牌号。

用4个双数设计车牌号,要求从数字8开始,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然后,插入一个单数(7、5、3、1),确定其位置(从大到小),感受数的相邻关系,发展思维结构。

4.第三轮设计车牌号。

自选数字设计车牌号(可以选单数或双数;可以从小到大,也可以从大到小),感受数的序列和相邻关系。

情境三:“我说你猜”,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经验获得礼物。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看商品,猜价格。如:

(1)是个单数,比8小、比6大。(7元)(单双数、比大小)

(2)“5”和“7”的相邻数。(6元)(相邻数)

(3)2+3的和。(5元)(加减法)

三、总结提升,感受数字的有趣和有用

师:数字游戏真是太好玩了!刚才我们猜中的这些东西,它们的价格都是用数字表示的。其实,生活中还藏着许多的数字,它们能千变万化、各显神通,为我们带来了方便和快乐。小朋友们,让我们开车去外面找找它们吧!

【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

1.数学角——投放数卡,玩猜数、比大小、翻数牌、排列组合等。

2.科学区——提供电话、遥控器、日历等带有数字的物品,供幼儿观察,进一步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3.设置小超市、小银行等角色表演区域,模拟购物和存款,练习加减计算。

生活活动:

1.寻找生活中不同地方的数字,了解其作用。

2.运用已有数学经验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附:设计思路

在数学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思维品质

皮亚杰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和掌握抽象复杂概念能力的人。思维品质的培养对幼儿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独立性。

1.扩展思维方向,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打破陈规,按不同的条件,不断调整思维的方法,灵活运用一般的原则和原理。要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主要是锻炼幼儿根据不同的条件灵活改变策略。大班幼儿原本只有等量递增的正排序经验, 情境二“设计车牌号”,幼儿先做5个数字的正、逆排序,再将双数“2、4、6、8”进行逆排序,最后在数差为2的数列中任意插入一个单数(不同数差逆排序)。这些操作过程都需要幼儿用逆向思维来思考,根据教师的不同要求幼儿及时灵活改变策略,变通思维,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扩展了思维方向,提高了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2.注重归纳推理,培养幼儿思维的逻辑性。

对幼儿思维的逻辑性培养,主要是在活动中不断引导幼儿通过推理、归纳、判断解决问题。情境一“请出来”中,幼儿通过观察部分字形,猜想数字,并通过推理进一步寻求证据,准确猜出数字;在三轮“设计车牌号”的数序排列活动中,从认识车牌号→用5个数自由设计→从数字8开始,用4个双数设计,层层递进,逐步引导幼儿发现、归纳车牌号的排列方法;在“我说你猜”的环节中,幼儿根据生活经验,不断运用单双数、比大小等数学经验,判断出商品的价格,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创造思考空间,培养幼儿思维的独立性。

思维活动的创新程度,主要表现在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方面。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首先应当使幼儿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活动中教师的提问多以开放式提问为主,如:“为什么你觉得这个数字是8呢?你为什么要把6排在这儿呢?”都是启发幼儿积极思考,多思善问。

“设计车牌号”需要从“1、3、5、7”里选一个单数插入到“8、6、4、2”的数字序列中,还要保持数字按照从大到小排列。幼儿要独立思考:“选几?”“它该放在哪儿?”“比几大、比几小?”幼儿只有在真正理解数的概念,而不是记住这个概念后才能独立做出正确的判断。

篇9:有趣的感恩节活动作文

首先,教师的语言对幼儿来说至关重要,它是我们交流思想的工具,能给幼儿带来最美的教育享受。语言作为一种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的语言对幼儿的成长和心智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充分发挥自己特有的语言艺术,感染幼儿。语言不单单只是我们的口头语言,更包含了肢体语言,通过表情、手势、姿态、眼神等不同变化来传达情意,以此来渲染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

1.丰富、生动的表情语言是前提。不仅在幼儿语言活动中很重要,需要教师形象地将故事中的动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再现在我们的表情、动作上。另外在小班的音乐活动中,更需要如此。我们提倡微笑教学,微笑是快乐的催化剂,让孩子们的快乐叠加,微笑是温暖的色彩,把孩子的心情调和成彩虹的光芒,照耀他们的心田,我们不仅仅是一位微笑家,更是一位艺术家,将情节、人物深刻地理解,并以艺术加工的形式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就仿佛一幕幕地动画画面让我们身临其境。

2.适度的手势语言营造氛围。手势的运用不仅能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吸引幼儿的注意,同时,也是对孩子的预示。预示对幼儿来说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小班小朋友,教学音乐活动时,随着动作音乐的变化,幼儿可能来不及反应,那这时预示就起到了作用,比如:《早上好》,唱完两句乐句后有一个休止符的时值,利用拍两拍手让幼儿感受它的存在,这时需要老师利用身势,即动作表情及双手的动作提醒幼儿接下去该做什么了。同样地,在其他活动中,也需要我们老师利用我们的身体各方面去开发,提醒幼儿。

3.合理的眼神“对话”促进活动开展。人与人之间的眼神交流也是传达信息的一个渠道,有时会给我们带来微妙的感情变化。可以通过与幼儿的眼神交流与幼儿对话。当孩子们唱出悦耳的歌声时,我们一个肯定的眼神就像一缕春风给孩子们带来徐徐暖意;当孩子们思绪游于他们的世界时,我们一个疑问的眼神就像一座古钟敲响他们的心灵;当孩子们迟疑地回答时,我们一个鼓励的眼神就像妈妈的臂膀拂暖他们的心田。

4.艺术化的教学语言是关键。整个活动中都离不开我们的教学语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讲的话带有美的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如果教师的语言具有美感,会让幼儿得到美的享受,从而丰富幼儿的情趣,进而激发幼儿的无限遐想,使孩子们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虽不是演说家,需要气势磅礴地当众演讲,但更需要我们具备这样的素质,将教学内容内化、理解,融入自己的风格,若一味地平铺直叙,是无法唤起幼儿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就像一位表演家,将音乐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语言组织自然、和谐,富有感情,具有感染力,贴近幼儿生活的语言,并在情感突出的地方起伏跌宕,更易于幼儿理解,学唱歌曲。

其次,游戏时幼儿组织的基本活动,游戏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活动,孩子们能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下学习,学习成果也能大大提高。纲要也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应根据幼儿年龄特征选择和指导游戏,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保护愉快情绪,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因此在音乐活动中组织游戏是很有必要的,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增长知识,就好像春风时雨般使草木生机盎然。那么,创设游戏情境是让孩子们尽快投入游戏的捷径。

1.创设故事情境。小班的很多音乐歌曲都是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的,根据幼儿喜欢听故事,趣味性强的优势,符合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因此在音乐活动中适当地创设故事情境,让幼儿能尽快投入到愉快的气氛中,纵情地游玩。比如《大树妈妈》活动,歌曲分为两段,我将大树妈妈和小鸟这两个形象编进我的故事里,并用形象化地动作与充满感染力的语言组织,吸引幼儿的目光,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它也被誉为“心灵的唯一门户”,也只有充分激发孩子学习的欲望,才能让孩子充沛地与音乐交流,插上想象的翅膀,挥动思维的火花,才能学得快、记得牢。

2.创设开放性情境。教师应充分创设丰富多彩的游戏环境,并不单单止活动室的墙面、地面、空间,而是可以利用我们生活的整个空间、社区、自然,充分整合利用,不止让孩子们感受家乡的特点,更能促进孩子们的情感教育,一举两得,所以,在创设时,我们不仅考虑到让孩子参与,而且应大胆地把“民俗文化”、“地方特色”、“现代气息”相融合。

篇10:有趣的数学活动课

一、课前准备

课前让学生准备若干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

二、教学过程

(课上每4~6位学生分为一个学习小组)

活动一:把一个表面涂色的正方体的棱二等分,然后沿二等分线把正方体切开(如图1)

(通过操作,进行方法引领)

问题1:观察其中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

学生1:8个。

问题2:其中二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

学生2:0个。

问题3:其中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

学生3:0个。

问题4:其中各面都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

学生4:0个。

活动二:把一个表面涂色的正方体的棱三等分,然后沿三等分线把正方体切开,(如图2)

(通过操作,继续让学生回答)

问题5:观察其中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

学生5:8个

问题6:其中二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

学生6:12个。

问题7:其中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

学生7:6个。

问题8:其中各个面都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

学生8:1 个。

三、得出规律

同样地,如果把一个表面涂色的正方体的棱分别进行四等分、五等分、……n等分呢?所得小正方体表面的涂色情况如何?

(小组合作操作,交流探索)

学生9:因为一个正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所以将正方体的棱进行等分后切开,所切得的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只能是8个顶点处的小正方体,所以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是8个,而将正方体的棱n等分后,每条棱上就有(n-2)个小正方体二面涂色,共12条棱就有12(n-2)个,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每个面上有(n-2)2个,共6个面,共有6(n-2)2个,各面都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有(n-2)3个。各种情况的小正方体个数可列表为:

教师:很好!结合正方体顶点数、棱数和面数,得出各面涂色不同的小正方体的个数。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正是我们研究数学常用的归纳法。

四、问题拓展

如图,若干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按一定规律在地面上摆成一个大正方体,若将露出的表面都涂上颜色(底面不涂色),则第n个正方体中,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二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各面都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

(通过学习小组操作、合作交流,可用类比的方法去研究分析)

学生10:第一个图形可以看成是将一个大的正方体的棱长二等分;第二个图形可以看成是将一个大的正方体的棱长三等分。类推,第n个图形可以看成是将一个正方体的棱长(n+1)等分。因为底面不涂色,所以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只剩下4个,而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为每条棱上的(n+1-2)个共8条棱,再加上底面上四个顶点处的4个小正方体共[8(n+1-2)+4=8n-4]个,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是每个面上有(n+1-2)2个,共5个面,有5(n-1)2个,再加上底面四条棱上的4(n+1-2)个,共5(n-1)2+4(n-1)个。各面都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有每层有(n+1-22个。共有(n+1-2)层,再加上底面上有(n+1-2)2个,所以共有(n-1)3+(n-1)2个。

可列表为:

教师:太捧了!用类比的方法得出了解这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

上一篇:创新工作机制 加强组织建设 曾书记讲话材料下一篇:加油站安全评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