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童年的作文500字 不一样的童年

2024-04-30

比童年的作文500字 不一样的童年(共18篇)

篇1:比童年的作文500字 不一样的童年

每个人所处环境不一样,童年也就不一样。

“唉呦,妈妈,今年优惠点吧,六门课怎么样?”“不行,你看看人家XXX,都报了九门呢!”“他是他,我是我呀!”“你知不知道,我办公室的吴阿姨,她儿子今年考上了杭外(杭州外国语学校),人家就是每星期十多节辅导课给练出来的,你十节都没有七八节总要的吧!你再看看楼上的XXX,楼下的XXX……”瞧!这就是典型的高压型。

大家再看看自由一族。“爸爸,暑假要报兴趣班吗?学校发通知了。”“报他个什么呀,暑假是给你们休息的,乱七八糟报一大堆学了也没用,还要我们顶着个大太阳接送,不报了。你只要把作业做完,看看书,玩玩电脑,踢踢足球就行了。”哇噻,cool,竟然可以这样放松,不愧为自由一族呀!

“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想要飞却怎么也飞不高……”这又是哪一类呢。听听歌词儿像被拘束似的,不知道是谁先看看。“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别出家门你就是不听,你今天竟然自己一个人跑到外面去,你不知道社会上有多少坏人,下次出门一定叫我一声知道没有。”“叮零零叮零零……”“喂,小明,出去踢足球?好啊,我马上就来。”“你干什么去,刚刚说过不许自己出去的。”“妈妈,我去踢足球,就在楼下。”“不行,踢足球多危险,万一摔一跤,被踢一下谁负责呀,再说……”这位仁兄真可怜哪。

篇2:比童年的作文500字 不一样的童年

奶奶的童年是灰色的,那时悲伤的颜色。奶奶从小就跟随曾祖父在地主家做活,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地里总有忙不完的活。特别是冬天的时候,外面雪花飞舞,寒风怒号。和奶奶年纪相似的地主儿子,一边烤着炉火,一边啃着美味的鸡腿,而奶奶却裹着破旧不堪的棉袄,拖着露着脚趾的布鞋,一道道寒风从她脸上划过,小手也冻得又红又肿。奶奶就这样拖着疲惫的身影穿梭在地主家与田地间……

爸爸的童年是棕黄色的,那是泥土的颜色。爸爸小时侯,在课余和周末,经常跟山坡上的泥土打交道。爷爷带着爸爸出没在山间小路上,即便是寒冷的冬天也不例外。

我的童年是彩色的,如同一道绚丽的彩虹,那是快乐的颜色。我每天穿着漂亮的衣服,让妈妈送我上学;放学后,一回到家就有香甜的点心等着我。冬天来临,外面纷纷扬扬地飘着雪花,我乐坏了。我戴着裹住耳朵的帽子,穿着厚厚的羽绒服,蹬着暖暖的雪地靴,冲出家门。和同学们在这铺着厚厚地毯的公园里奔跑嬉戏,欢快的笑声响彻公园。

篇3:童年作文的四真境界

“真我”:独特的个人经历和个性感受。“真我”之境是童年作文的生命力和个性标签。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百草园目之所及, 皆可赏之景;足之所到, 皆可玩之地;心之所骛, 皆可喜之意。百草园俨然是独一无二的“鲁氏乐园”;《捅马蜂窝》中的冒险之举、鲁莽之行、自省之思。憨态可掬、善意可嘉的淘气少年自然不乏“冯氏风彩”;沈复先生的《闲情记趣》用观察和想象构筑的幻梦国度, 俨然我的地盘我做主, 梦幻色彩是“沈氏旋律”。三篇文章, 都是写童年回忆, 但风格迥异, 个性十足, 皆7) “真我”之境, 因独特而可贵、因个性而耐读。由此可见, “真我”乃童年写作第一要义。

“真情”:写出真情, 以情动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的确, 文章不是无情物, 唯有真情可动人。只有充满真情实感, 文章才会获得生命和感染力, 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自己的童年的故事经历, 经过时间的积淀、回忆的发酵, 真情的酝酿, 早已成为一坛陈年佳酿。巴金先生也说:“我们写作, 只是因为我们有话要说, 有感情要倾吐, 我们用文字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作文无非是为表达自己的感情, 交流彼此的感情而记下来的话。情乃作文之生命, 作文之灵魂。无情, 则再美的文字也是苍白无力, 再严谨的结构也会不堪一击, 再丰富的内容也会索然无味。百草园的景物实际上很平凡, 极常见。甚至在成人的世界里, 那些景物实在不值得欣赏。但作者的真情介入, 就连破烂颓圮的泥墙根一带都有无限的乐趣。一个荒凉的普通园子,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幅美丽而立体的画面。

“真味”:《菜根谭》里有云:醴肥辛甘非真味, 真味只是淡。对童年作文而言就是生动和鲜活, 让读者身临其境, 故地重游, 旧梦重回。这其中细节就极为重要。不必说百草园里绚丽多彩的自然风物, 也不必说长妈妈神奇神秘的故事, 单是雪地捕鸟那一幕栩栩如生, 让我们身临其境, 沉浸其中。这都源于细节的神奇。雪地捕鸟的一连串动作细节“扫开”、“支起”、“撒”、“系”、“牵”、“看”、“拉”、“罩”准确而传神地写出捕鸟的过程。用词极其准确、层次尤为分明, 分明是捕鸟之教科书。还有《捅马蜂窝》中细腻多变的心理描写细节, 跌宕起伏的情感发展历程, 妙趣横生, 引人入胜。《闲情记趣》中的细节最传神, 写昂视夏蚊在蚊帐被烟熏时, 用“鹤唳云端”状其情态;写定神细看土墙凸凹处、花台草丛间用“以丛草为林, 以虫蚊为兽, 以土砾凸者为丘, 凹者为壑。”绘其形貌。细腻的描写让我们忘情其间, 神游其中, 得诸多物外之趣。

“真意”:陶渊明在“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用“真意”道出了他对人生真谛、自然本性的领悟。这也道出了童年作文的“真意”内涵。童年作文不应该是仅仅是一个静止的回忆, 而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思考。不仅仅是一次旧梦重回, 而应该是对生活的新体悟对人生的深思考。要从平常事中写不平常思, 得不寻常悟, 赋予它精神层面的内涵。童年是一面镜子, 折射出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影子, 还有自己的思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 无味的冬天也是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 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贯穿始终的是自由和快乐。“百草园”有乐, “三味书屋”有味, 文字里有情, 情感里更有意———所有的童年都值得珍视, 生活的一切都必须笑纳。这样的生活态度和人生信条自然值得深味。而捅马蜂窝的冒险之旅更是一个孩子的心灵的成长之旅, 它给予我们的启示不仅仅是所有的生命都要值得尊重和善待的生态文明, 还有难能可贵的自省自悟的人文思想。沈复先生于渺小微物之中, 得身处尘世而超然物外的闲情逸致。非富有生活情趣和淡泊超然者所难为矣。其中真意又岂是“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能涵盖, 物外之趣着实体味不尽。从中不难发现童年作文的“真意”是与自我、与生活、与人生进行的一次心灵对话, 是一种感悟、一种理解、一种精神的升华和皈依。

篇4:花一样的童年

爸爸,你已经很久没有跟我讲有关西游记的故事了。

那天,你又开始给我讲西游记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唐僧,猪八戒,孙悟空,沙师弟,一行四人来到一条大河前,过不去,唐僧正在愁眉苦臉,心烦意乱……

可是,我亲爱的爸爸,你不是说,孙悟空神通广大吗,变一条船就是了。

爸爸,这里的小城里,尽管一直阴雨绵绵,却弥漫着喜庆的节日气氛。

白天,大街上车水马龙,锣鼓喧天,好一派欢天喜地的龙年景象!

而到了晚上,街头巷尾到处张灯结彩,烟花绽放,喜气洋洋。城市高高耸立的楼房,更是一片灯火璀璨!

在朦胧的夜色中,我和你沿着江边缓缓而行,江边的柳树在晚风中向我们不停地招手致意,晚风阵阵,暗香浮动。

举目望去,江水微澜,两岸的灯火闪烁其中,十分迷人。

你微微露出笑意,发出一声由衷的赞叹:“这城市真美!”

“美啊!你看那灯火,就像天上掉下的星星一样!”我好奇地说。

“啊。真的很像哦!”

“快看!那里有龙!”我眼尖,立刻叫了起来。

“哦!是的。”

“你说,我们叫龙的传人,那外国人叫什么传人?”

“外国人叫猫的传人,狗的传人,兔的传人……”

“那日本人是什么传人?”

“兔的传人。小兔崽子的传人。”

呵呵,我看你的眼角眉梢都笑了起来。可我还是不明白,不理解地球人为什么都是动物的传人。

那天下午,我和邻居家的小男孩一起去爬山。回来时,我告诉你,那山很陡,我和弟弟都摔了好几次跤。弟弟没有哭,他紧紧地拉住他妈妈的手,你知道我拉住谁的手吗?你摇了摇头说,不知道。我说,我拉住的是小树的手。你就哈哈大笑起来了。

一天,我在书桌上看到一本《读者》杂志的封面照片,几匹黑斑马展现在眼前,更令我惊奇地是,斑马的黑白条纹到了下半身就成了一架钢琴,我随口说出,这幅画很有创意,你竟然觉得有点出乎意外,“创意”两个字是出自我的嘴里。

篇5:我和妈妈的比童年作文500字

我经常问妈妈一些问题,但是我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呢?

你们听,我又开始问妈妈了:“妈妈,您小时候都玩什么玩具呀?我的意思是买来的玩具。”我问的是她一件小时候的事情,但妈妈总是一口气把她所有的小时候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讲出来,我想她可能是不想把时间浪费掉。妈妈回答我:“哦,我小时候可不买玩具。但是我小时候都和伙伴们做跳绳、跳皮筋等玩儿。还有,我小时候家里都没有电视,每次想看电视时都跑到有电视的人家里看电视。你都不知道啊,我们看电视的时候不像你,坐在沙发上还没有人挡住你的视线。但是我们却有好多个孩子看,所以有的爬到树上,有的干脆就坐在墙头上……现在的条件现在可比我们小的时候好多啦。我非常羡慕现在的孩子有那么好的条件,可以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可以买玩具……”我听了妈妈的回答,心想:“呀,妈妈小时候没有买来的玩具,竟然家里还没有个电视!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有玩不完的玩具,有看不完的电视……哎呀,现在的条件真是太好了!哦!我明白了!原来妈妈……”我终于明白了妈妈的话,说:“妈妈,我明白了。我们现在是多么幸福啊,什么都不用愁。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妈妈说:“你终于明白了。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因为这个好的条件来之不易。”

通过这次和妈妈比童年,我明白了:我们的生活非常幸福。所以我们必须珍惜现在的生活,因为这个好的条件来之不易。

篇6:我和妈妈比童年作文500字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不一样的,正是因为党,正因为它的存在,帮助了我们赶走了侵略我们祖国的恶毒侵略者,它使人民安居乐业,生活一天比一天美满、幸福,而每个人拥有的童年也就肯定也是不同的。这点在我和妈妈的身上就能看得出来。

换季了,妈妈就会帮我把冬天的衣服收进去,把春夏季穿的衣服拿出来。妈妈一边整理一边说:“现在的孩子可真是幸福呀!衣服多得连衣柜都快放不下了!” 我走去一瞧,嘻嘻,衣服果真不少,把衣柜塞得满满的。

这是,我听到妈妈小声的说着她的童年:“记得在我小时候,尽管你的外公是在公安局上班的,外婆也在经营一家药店,但尽管如此,就连我们兄弟姐妹三个的衣服全部加起来也不一定有你这么多呀!那时,我不仅要在早上五点多时起床为家人们做早饭,还要帮妹妹梳头最后我才能去上学。每天放学后我又得做晚饭、喂小猪„„哪能像你一样幸福,每天回家就吃晚饭,根本用不着劳动,而且一做完作业就可以开开心心的去玩了呢?”听了妈妈小时候的故事,真为我之前因为报的兴趣小组太多而生气感到惭愧,我以前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可以在爸爸妈妈的资助下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拥有自己的特长难道还不算幸福吗?当然,这也全都是共产党的功劳,要是没有这些为了人民不顾一切牺牲自己也不愿让百姓受伤的革命战士,又哪来今天繁荣的新中国呢?又哪来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呢?

篇7:比童年的作文500字 不一样的童年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中,中华大地上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如家喻户晓的张嘎、海娃、雨来和王二小,他们在国家遭受侵略,民族处于危亡的时刻,他们和大人们一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抵抗日寇的责任。从电影、小说中,我知道他们虽然都是出生在农村,过着十分艰苦的生活,但他们却有坚强的意志,以自己的`英雄事迹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

现在,我在父母的呵护下,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每天都变着花样吃着各种各样的零食,可是那些抗日小英雄们却没有如此逍遥的生活,他们挖草根吃,剥树皮啃,只要能吃的都吃,不像我吃饭很挑剔,不懂得那时生活的艰苦。我绝不吃剩菜剩饭,可抗日小英雄们能吃到地主富人吃剩下的东西就十分高兴了。

我有着良好的学习环境,可那些小英雄们连书都没有摸过,更不谈识字了,他们渴望学习,渴望认字,渴望知识,而我们却厌倦学习,不珍惜美好的学习时光,常把美好的学习时光浪费在玩电脑游戏中。

我的衣服都是一些名牌,价格很贵,穿一年半载就不喜欢了。但是那些抗日小英雄们都是穿着不合身的破衣服,都是哥哥们穿过甚至是大人们穿过的旧衣服,他们认为有一件御寒的衣服就行了,如果衣服没有破洞,他们感觉就比过年还要高兴。

篇8:比童年的作文500字 不一样的童年

一、接力日记:作文形式的活动化,点燃乐于表达的欲望

日记是第二学段三、四年级的作文教学内容,一直以来被广大语文教师作为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积累素材、提高习作能力的有效载体。 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总是遭遇窘境,主要表现为教学模式僵化,学生学业负担增加,缺失兴趣难以坚持,敷衍了事、内容单调,等等。 为此,我校中年级对语文教材中传统的日记教学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尝试,提出了“接力日记”的活动教学设想。

1.目标引领,健全竞争机制

接力日记,顾名思义,就像运动场上的接力赛一样一人记一天,轮流往下写。 一轮比赛结束后,按照日记的篇数和所得星数综合评选出 “最佳小队”“最佳日记”和 “写作小能手”, 以及单项个人 “最佳创意奖”“最富情感奖”“最具文采奖”“超级进步奖”等。 我们将班级学生按习作的基础水平加以均衡,分为八个小队,每队大约七到八人,每队自主推荐队长,负责督促协调本小队的日记写作工作;再由全体队员共同讨论,确立队名。 大家兴趣盎然纷纷为自己的小队谏言献策,“花语社”“春雨社”“风帆队”“梦之队”“春笋队”“太阳花队”“文墨潜龙队” ……一个个新颖有趣而不失意蕴的队名充分彰显了学生创作的热情与智慧。

2.激励导向,加强过程指导

为了不让学生竞写日记的热情冷却, 我们加强过程指导,坚持每日一聊、每周一评,以此不断调动、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一是加强队长的工作指导,引导他们每天主动安排,妥善协调,保持“接力棒”不断;二是每天的语文课进行三到五分钟的“课前赏读”,每天推荐欣赏一篇日记,可以各小队自荐,也可以按小队轮流展示; 三是每周一, 语文老师将对上周的每篇日记进行星级评定,并公布各小队获得的星数,同时对上周的三星日记当众范读,或张贴在教室的“佳作园地”栏中,以激励学生始终将参与活动的兴趣保持在一个制高点。

3.分享智慧,共品成功的喜悦

接力日记比赛以一个月为周期,一轮比赛结束后,各班开展交流展示活动,各小队之间交换阅读欣赏,共同品尝成功的喜悦。 在交流活动中,我们发现很多小队都对日记本进行了装帧美化, 有的甚至给每篇日记都配上了简笔画或心情脸谱,可见学生有多喜爱这样的活动。 交流展示之后,班级学生全体参与,共同评议,按照活动的奖项设置评选出团体奖和个人奖,参与年级部的评选,年级部评选后予以表彰。 学期末,学校将一学期的优秀日记汇编成《学生优秀日记集锦》,形成全校师生的共享读本,并择优在校刊上发表。

苏格拉底曾说:“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 主要是让它如何发光。 ”经过几轮的尝试,我们深深感到“接力日记” 活动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光芒四射,它如同一个强大的磁场吸引着学生主动留心生活、观察世界,吸引着学生争先恐后地将自己的真情实感用最灵动的文字记载下来。

二、微型活动:作文内容的活动化,开拓言语智慧的空间

从杜威的“儿童中心说”到新课程的“生本”理念,关注儿童、守护童年生态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广泛共识。 为了纠偏长期以来小学习作教学“内容狭隘、指导空洞、形式单一、缺失童心”的高耗低效现象,我们认真审视儿童的真实世界,立足作文课堂教学,针对县城和农村儿童生活空间相对狭隘的弱点,探寻适切的“微型活动”作文教学内容和指导模式,最大限度地促进儿童言语的灵性生长。

1.微型体验活动

课堂上,我们通过开展一些简单有趣、操作性强的微型活动,营造快乐的教学氛围,拓宽写作空间,激发写作的内驱力。 “吹泡泡”“斗蛋”“奇妙的魔袋”“传话不走样” 等微型游戏活动,趣味盎然,学生玩得有趣,写得有趣; “盲人画画”“哑剧表演对对碰”“左手运动会”等微型实践活动,引起了内心的震撼,学生玩得专注,写得动情;为 “我们班的达人秀”“快乐猜猜猜”“我演我写, 快乐体验” 等微型表演活动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演得快乐, 写得传神;“一次特殊的默写”“时间变奏曲”“神秘的礼物”等情感体验活动,不仅让学生经历了别样的体验,而且收获了深刻的人生感悟……

2.微型指导活动

“微型指导”是指在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或者学生写作后,教师组织开展的目标鲜明、有的放矢的写作方法专项指导活动。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在全校形成了由低到高、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微型指导训练序列体系。 一年级重点指导围绕活动说一句话到几句话;二年级着重训练按一定顺序说、写一段话,以及口头创编一个小故事; 三年级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活动过程写清楚,以及学写对话;四年级指导观察、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五年级训练如何进行细节描写,表达真情实感,初步学习环境描写;六年级训练点面结合的写法,尝试巧妙运用环境烘托、首尾呼应、设置悬念、表达人生感悟等写作技巧。

“作文是一种心灵的舞蹈。 只有内心有了独特体验后,才能舞得婆娑,舞得翩跹。 ”微型活动作文教学以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为理论基础,创设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的作文教学情境,为学生的写作注入了源头活水, 学生的作文也就充满了活力, 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就有了成效。

三、菜单评价:评改体制的活动化,助推写作能力的再生长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强调习作教学要 “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可见,修改习作是学生写作,也是教师习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写完初稿后,引领他们再次走进作文,欣赏、推敲、修改、评价、完善,直至满意,这样整个习作过程才算完整。 可是,长期以来,学生习作总是 “学生写,教师改”,收效甚微,如何把 “改”的优先权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呢? 我校高年级在习作修改教学领域也进行了活动化教学模式的探究。

1.师生共研,制订 “评价菜单”

九月份开学初, 高年级的每位语文教师都上了一堂特别的作文评讲课, 课堂重点是与学生一起讨论我们的习作在语言、内容、情感、书写等方面应该达到怎样的目标要求。 所有语文教师再一起将各班的研讨结果加以分析、综合,最终形成了这样一份“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评价菜单”。

2.由 “扶”到 “放”,指导修改方法

“评价菜单”的制订给学生评改作文提供了依据。 但我们发现最初尝试时,学生评得多,改得少,甚至只评不改。 究其原因,菜单评价是站在全篇的高度,目标较为笼统,当要求他们逐字逐句逐段修改完善时,他们仍感到束手无策,无从下手。 为此,我们先选择了一两篇具有共性的例文,在课堂上集体评改,让学生学会“四读修改法”: 一读,通读全文,了解作文主要内容,看看选材是否符合习作要求;二读,默读习作,删去与中心无关的内容,补充描写欠具体的内容;三读,逐句逐段细读修改,从字、词、 句、标点等方面精雕细刻;四读,感情朗读,全面检查润色。 如此反复练习,经过3~4次的集体修改到自主尝试修改的实践后,学生基本掌握了修改方法,教师也实现了由 “扶”到 “放”的美丽转身。

3.多元评改,促进共同提高

现代教育理念倡导作文评价的主体应多元化。 学生掌握了习作评改方法后,我们放手让学生人人参与到“菜单评价”活动中,教师、父母、同伴都是评改的主体。 形式上,我们有同学互改、小组合作评改、师生共批、教师点拨、家长点评等等;内容上,我们要求既要“评”也要 “改”,或者评后指导作者本人修改。 并且,我们鼓励有创意地修改、点评,鼓励发现他人和自己习作中的闪光点。

篇9:不一样的童年

我20世纪80年代生人,出生于马来西亚,在新加坡长大。我的童年非常简单,成长的过程中身边的环境也没有什么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我是第四代海外华侨,对于生命中的种种际遇我总是心存感激。2013年的时候我成为一名父亲,感谢上天的眷顾,让我拥有了一个漂亮的女儿。她充满好奇心、友善、精力充沛,对身边的事物总是跃跃欲试。我用影像记录她成长过程的动机其实非常简单:这难道不是一位职业摄影师父亲应该做的吗?我想所有的父母和我一样感同身受,看着孩子从一个脆弱的每天哭闹的小精灵成长为一个蹒跚学步、开始用语言表达自己赞同或反对的意见,用小脑袋为自己做决定的小孩子,简直好像是在眨眼之间就发生了。

通过记录她人生起步的时刻,我也发现其实我们的童年是完全不一样的。她大部分时间都在北京度过,而与她最亲的亲戚分别住在另外两个遥远的国家。现代科技诸如Facetime为她提供了与亲人沟通交流的便捷,但似乎也成了亲人们理所当然分别四海的借口。想让我们孩子的童年像我们小时候一样,简直如同想要将自然和人类的命运掌控在自己手中般痴人说梦。我想我记录的这些点滴至少会在她长大之后能够联想起自己长大成人过程中间的点点回忆。

nlc202309021132

篇10:我比父母童年强多了作文500字

说起童年,大家一定是非常熟悉的,也可以说童年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最快乐的时光,在这生机勃勃的童年里发生着许许多多的故事,今天我就爸爸妈妈来了个《我与爸爸妈妈比童年》的节目。

我的童年和妈妈的童年是不可同日而语了。翻开妈妈童年时那些黑白照片,我看到的是她那洗得发白的蓝色上衣,皱巴巴的灰色长裤。可想而知,平时的她会是怎样穿着,恐怕只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了。而现在的我,服装款式多样,色彩缤纷,连大衣柜也快要超负荷了!再拿一日三餐来比较。听妈妈说,那时经济条件有限,她每天吃的大多是素菜,每逢过节才吃上少量的.荤菜,权当打牙祭,可我,每顿荤菜不断,大鱼大肉都吃腻了,面对菜场上品种繁多,新鲜可口的菜肴,有时真不知买什么好。

再看看住的吧,妈妈童年时全家五口才信一间房,姐弟三人,只能共用一张写字台,家里只有一台收音机。可现在我们家住得宽敞多了,连我也有了自己的书房,家电用器就更不用说了,空调、冰箱、洗衣机、电脑,样样俱全,光彩电就有两台,而且是大屏幕、纯平的呢!

现在,通讯便利,爸爸妈妈都有了手机,我也随身带着IC卡,随时随地都可以同爸爸妈妈保持联系。妈妈童年时出门很不方便,更别说旅游了。而我虽然现在是小学生,却已乘飞机,搭火车,坐轮船,浏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上海、苏州、无锡……我还盼望着早日出国旅游呢!

篇11:比童年的作文500字 不一样的童年

小时候,父母外出打工常不在家,我就时常与爷爷粘在一起。那时同村的孩子人手都有一把弹弓,几个孩子就常约出来,找个宽敞的地方,用随手拔的狗尾巴草卷在一团,当成子弹,开始一场激烈的“枪战”。一看到那“枪战”的刺激场面,我也忍不住想去玩,可是没弹弓啊!怎么办?那买一把吧。我那时身上没有什么钱,毕竟父母都不在家,仅靠爷爷的退休金糊口,谈不上什么零花钱,因此买弹弓的想法便落空了。自己做弹弓?也不会啊!而且制弹弓的材料也没有。于是我便萌生了一个想法:自己挣钱买弹弓!对,马上行动。

那会儿我常常低头走路,为的是看看地上有没有别人丢弃的空瓶子,村口的一所高中旁有个小垃圾场,我便过去拾废瓶子,一个能卖两毛钱。辛苦奔波了几个月,挣了几十元钱,我立马揣着这热乎乎的钱买了一把新弹弓。回家后,我还特意拿刀子在弹弓柄上刻了一只大老虎,因为这可以显出我的与众不同,并且我希望这弹弓能像老虎一样威力无穷。

童年是多么天真呵!现在的我还会为了一把弹弓而不嫌脏苦地奔波吗?还会希望拥有老虎一般的凶猛吗?

可惜我忘记了那把弹弓在后来怎样助我“大显神威”,怎样陪伴我度过一个又一个日月,甚至我连这把弹弓带给我的欢乐都遗忘干净了。

一切都在改变。不仅是我,老家院中的大橡树,池塘边的干泥,路边的狗尾巴草也都消失不见。连爷爷都已步入了风烛残年……

篇12:不一样的童年作文

今天,妈妈一边开车一边描述着她的童年。听着,听着,我似乎看见妈妈每天放学一回家,就抱起才两岁的弟弟,一边逗她开心一边烧饭,等奶奶爷爷回来才放下手中的活去写作业。

比起奶奶和妈妈,我的童年过得够“奢侈”了。我读的是最好的学校,有美丽的校园,有孜孜不倦的老师带给我最好的教育。在家里,我有一个漂亮的房间。书柜里的世界十大名著、百科全书等,这些书籍润泽着我的心灵。还有许多许多文具、一台昂贵的钢琴,一支巴松,在疲劳时,可以演奏一首美妙的乐曲,放松自己的心情……周末的课外培训让我忙得不亦乐乎,钢琴、作文、English、奥数等都是我喜欢的科目。

我还与山区小朋友结了对。那里的环境让我大吃一惊:长满杂草的操场,破烂不堪的篮球架,乒乓球桌上的网用一块跟网一样大的石头代替,掉了漆的教学楼,整所学校只有二十几人!我跟他们讲了我的学校的情况,他们也大吃一惊。我们捐了钱,多么希望他们能跟我们一样在优雅的环境中学习呀!我和他们在操场上玩,微风吹动他们脖子上咸菜干形的红领巾,特别显眼。在操场上奔跑时,我发现他们的鞋子破了大洞,脚趾都露出来了。但他们还是那么开心,脸上挂着微笑,他们震撼了我的心灵。

篇13:比童年的作文500字 不一样的童年

一、文化观:契合“儿童哲学”的意义前提

童年是一个人独特的生命阶段, 在这个阶段, 儿童具有独特的行为活动和认知方式。“童化作文”教学认为:习作教学要走进儿童世界, 就得营造契合儿童精神的教学方式和生活。

1.“童话生活”。

童话是儿童世界的言语密码, 童话是儿童理解世界的一种路径和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童话, 没有活跃的想象, 孩子就无法生活。”“童化作文”将“童话”哲学构筑在习作教学之中, 使其内在品质发生明显的变化:一方面生成润泽的“习作场域”。自然生活的宽广与丰富、儿童世界的梦想与情趣、教学场域的规范与引领有机地融会在一起, 改善了儿童步入习作教学的姿态, 激活了儿童潜在的灵性语言。另一方面生成鲜活的“角色情境”。“童话生活”的构建总是基于一定的角色情境中。写作就是儿童之间的角色体验, 就是角色之间言语的交往。让儿童成为童话故事中的角色, 不仅可以给儿童找到一个鲜明的表达对象, 还可以激荡起儿童的言语源泉, 写作的生涩就会自然转化为交往的自如。

2.“游戏生活”。

游戏是儿童最适宜的存在方式, 也是儿童最本真的精神源泉。弗洛伊德说过“:每一个儿童正在做游戏的行为, 看上去都像一个正在展开想象的诗人, 你看, 他们不是在重新安排周围的世界, 使它以一种自己更喜欢的新的面貌呈现出来吗?”由此可见, 游戏是儿童自由的个性得以显现的重要途径, 更是儿童深入生活的一种精神体现。其次, 游戏是儿童当下“即时性”的生活, 游戏是天然的习作教学资源, 它饱含儿童的快乐情感, 寄予着儿童鲜活的体验, 是习作教学不可或缺的“源头活水”。儿童的游戏在不断生成, 习作教学的资源也在不断拓展。可以这样说, 游戏的精神与儿童写作的内涵相互包容, 游戏的内容与“童化作文”的外延相互交叉。“童化作文”一直坚守着这样的理念:一堂好的习作课应当与儿童的“游戏”一起发生, 一堂好的习作课就是一场让儿童精神恣肆的“游戏”。

3.“活动生活”。

因为儿童自觉的理性意识不发达或不成熟, 相应地, 感觉投入、动作参与、身体的直接体验则是他们联结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基本方式。走向儿童的习作教学, 就是要营造适合儿童的“活动本性”的教学生活, 通过具体的“活动”让儿童的感官回归到生活状态, 通过活动来丰盈儿童的习作体验, 通过活动为习作教学搭建起一个动感开阔的平台, 通过活动在师生之间构筑起共同的言语世界。走向“童化”的习作教学就是以儿童“活动”为主线的教学, 寓习作兴趣激发于活动中, 寓习作知识传授于活动中, 寓习作技能训练于活动中, 寓习作交流于活动中, 让儿童在充分的“活动”中历练言语。需要强调的是, “活动”是内在于习作教学之中、基于教师引领之下的, 是以言语为载体的, 是与习作教学过程同构共生的。

“活动生活”解放了儿童的肢体, “游戏生活”解放了儿童的精神, “童话生活”则给儿童营造了一个鲜活的表达情境。这三种生活互融互渗、相辅相成, 构成了“童化作文”教学丰盈而温润的文化“母体”。

二、故事观:展现“童年历史”的内容取向

儿童是天生有故事的人, 他们就是故事的发生者、创造者。在儿童眼里, 周围的世界充满着故事的“窖藏”;在儿童心里, 一切客观现实都可以发酵为奇幻的童话故事。

1.儿童的“故事属性”。

“童化作文”认为:故事是儿童的天然属性。儿童具有“故事眼睛”, 同样一种景物, 同样一件事情, 在成人和儿童的眼里, 存在着巨大的落差。儿童能及时将自己看到的一切纳入自身的故事系统, 并不断演绎, 不断丰富, 朝着自我“童话”构建的方向发展。儿童具有“故事嘴巴”“, 分享故事”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 他们只要遇到开心、难受、气愤、害怕的事情, 就会忍不住去寻找“听众”———可以是亲近的人, 可以是熟悉的人, 可以是陌路的人, 可以是狗鸟虫鱼, 可以是花草树木———他们的故事匣子就会打开, 滔滔不绝, 津津有味。儿童具有“故事思维”, 只要儿童一出口讲述, 一动笔绘画, 故事的元素就充分饱满, 他们常常将生活放置在故事之中, 将故事当成自己的真实生活。儿童具有“故事动作”, 儿童的故事常常借助动作来演绎, 手脚并用, 感官互动, 因此有儿童的地方常常“鸡犬不宁”“鸡飞狗跳”。儿童的故事属性是他们的天性, 更是一个构筑在儿童精神之中的神性。正因为故事属性的存在, 儿童才像一个真正的孩子。

2.教师的“故事在意”。

表现在儿童行为之上、蛰伏于儿童精神之内的“故事属性”, 在成人的眼里并没有得到足够理解, 即便在小学教育体制中也没有充分予以确认。特别是习作教学, 这么鲜活而丰富的教学富矿, 被置于课程之外, 却建立起另外一套游离于儿童身体和精神之外的训练系统。为每一个童年故事拂去“原罪”, 除去道德的审视, 为每个儿童提供安全自在的讲述情境, 让每个儿童的“故事属性”回归自我, 这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职责。只要教师“在意”, 课堂、操场、走廊、食堂、厕所、宿舍, 都是孕育故事的最佳所在;只要教师“有意”, 听到的、看到的、闻到的、摸到的都是故事;只要教师“故意”, 时时都有习作课, 处处可上习作课。此时此刻, 教师就会发现, 儿童的一切都浸润在故事之中, 他们的一言一行、一颦一蹙都是构成故事的元素, 他们所到之处、所见之人、所观之物、所想之事, 都是生长故事的情境。

3.习作的“故事课程”。

“童化作文”教学针对每个儿童的“故事属性”, 提出了“我就是故事”“我的一切都在故事中”“我的故事只是故事”“把我的故事进行到底”等鲜明的儿童故事性写作教学主张, 让每个儿童自身成为一座色彩斑斓的写作资源库。同时构建摸索出了儿童“故事性写作”教学的五大方式———“图画书唤醒”“儿童文学唤醒“”同伴习作唤醒“”比较式唤醒”“教师讲述唤醒”, 并构建出“童年的风景”“童年的秘密”“我的童年传奇“”我的童年游戏“”童年的梦想”“我的童年主张”等六大故事写作单元。让故事成为习作教学的主要内容, 用故事为每个儿童铺设一条通往写作大门的美丽通道, 让故事成为童年写作的色彩斑斓的绚丽之旅。

“童化作文”认为:每个家庭、每间教室都是一座“故事城堡”, 每位儿童都是一个极具开采价值的“故事富矿”。我们的习作教学应当尊重儿童的故事属性, 把握儿童的故事状态, “故事性习作课程”就会自然生成, 儿童的写作生态就会发生实质性的变革。

三、融合观:直面“儿童生态”的教学策略

“童化作文”教学不是儿童与习作的简单叠加, 而是在意义层面的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其基本策略就是一个“化”字———化习作于儿童的阅读、化习作于儿童的想象、化习作于儿童的体验、化习作于儿童的时尚、化习作于儿童的实践。它让儿童生活、儿童文化、儿童情趣不断打破原本僵化的教材习作教学系统, 给习作内容、习作目标、习作指导带来更多的活性元素, 让习作教学变得更丰润、更人性。而这一切是依靠“主题性写作单元”来实现的。 (如图)

1.主题统整。

“童化作文”将习作教学与儿童的当下生活进行有机整合, 形成“习作主题”。譬如在“我们班的卡通节”主题单元中, 笔者就将写作潜藏在卡通文化的纽带中, 使儿童在以卡通为主题的活动中“无痕”地达成写作目标。教学分四个活动板块展开: (1) “亲亲卡通”———介绍最喜欢的一个卡通人物; (2) “画画卡通”———举行卡通设计大赛, 让每个孩子为自己的卡通人物起名字, 写解说词; (3) “联联卡通”———将自己设计的卡通和一些熟悉的卡通人物放在一起, 想想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4) “写写卡通”———以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为主角, 创作一个精彩有趣的故事。这四个活动板块从儿童写作的情趣出发, 以儿童的文化为内容, 以儿童的活动为路径, 将习作内容、习作活动和指导过程结构化、课程化、教学化。

2.异质同构。

每一个系列其实就是一个完整的写作主题单元, 不同的类型和文体的习作在一个主题的统整下, 有机融合在系统之中, 相互补充, 相得益彰。如在“今年中秋月更圆”的主题习作中, 笔者就设计了这样几个习作训练: (1) 为长辈和老师、同伴设计中秋祝福短信; (2)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月饼, 写一则商品说明书; (3) 搜集中秋习俗, 为外国友人写一份推介语; (4) 针对市场上的“天价月饼”, 你怎么看?把你的真实想法写下来; (5) 中秋的夜晚, 你家是怎么度过的, 以《我家的中秋夜》为题, 再现当时的情景。在这个写作主题中, 从文体上看, 有记叙, 有说明, 有议论, 有推介;从篇章结构上看, 有整篇的叙述, 有片段的展现;从交往角度来看, 有祝福, 有推介, 有辩论。它们纵横交错, 点点相连, 最后交汇成一个整体的训练“面”。让每个儿童成为“在场”的言语个体, 让每个年段的儿童找到适合自己的话语方式, 使儿童的表达体验、言语交往体验被主动唤醒, 让教学的指导机制、活动机制、表达机制、交往机制应运而生。

3.做写并行。

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儿童对于活动的需要几乎比食物的需要更强烈。”“童化作文”就是要营造“做中写”的教学场域, 通过“做”让儿童的感官回归到生活状态, 通过“做”以丰盈儿童的习作体验, 通过“做”为习作教学搭建起一个动感开阔的平台。在“亲亲红草莓”这个习作单元中, 笔者就是以儿童活动作为主体来构建的。板块一“, 草莓的春天约会”———摘草莓、评草莓、尝草莓;板块二, “草莓拼盘展示会”———说拼盘、做拼盘、比拼盘;板块三, “草莓行动发布会”———言语交往、分享快乐。在“做写并行”教学模块中, 寓习作兴趣激发于活动中, 寓习作知识传授于活动中, 寓习作技能训练于活动中, 寓习作交流于活动中, 让儿童在充分的“做”中历练言语。

四、知识观:促进“儿童言语”的序列训练

“写作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的主要落点, 应该是真实而具体的文体写作知识。” (叶黎明《写作教学内容新论》) 遗憾的是“, 写作知识精要有用”这样的当下习作教学的核心, 也是习作教学最基础的工程, 在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被删去了。

1.确定“知识类型”。

“童化作文”结合新课标中“学段目标与内容”中的叙述, 结合当下使用的习作教材, 以“兴趣优先、按需择用、触类旁通”的原则, 在小学阶段规划了十项写作知识:“观察”知识、“具体”知识“、条理”知识“、过渡”知识“、想象”知识、“抒情”知识、“分段”知识、“修改”知识、“标点”知识等, 以弥补小学习作教学知识内容的空白。

2.搭建“知识阶梯”。

“童化作文”在每一堂习作课教学设计中, 首先提出的问题就是“从何教起”。我们认为, 每一堂习作课都应该有起点, 即和前面同文体的训练在知识上有承接, 与后面同类的训练有连贯。这样让每一次“教”的发生有根源, 并预示着后面的“教”有衔接。“童化作文”当下一个最核心的任务就是为各种知识类型在各年级、各学期建立一个知识阶梯, 让每一项知识教学拾级而上, 让每一类知识前后贯通。譬如说, 人教版小语教材“三下习作四”的习作内容是“我学会……”, “童化作文”就将此次习作知识定位为“用连续动作描述所学技能的过程”;人教版小语教材“六下习作四”的习作内容是“学会生存”, “童化作文”就将本次习作知识定位为“将学会的过程写得一波三折”。前者是三年级, 主要教学落脚点在于“写清楚”, 而到了六年级, 就将教学指向“写生动”。不同的习作目标对应着不同的习作知识, 目标提升了, 习作知识也应当晋级。

3.创造“知识生命”。

习作教学因为教写作知识和技能而充满“技术”。但是怎样来教知识, 这可是一门“艺术”。“童化作文”倡导的是让习作教学成为有技术含量、富有艺术魅力的教学活动, 使所教的写作知识成为“带得走“”搬得动”的生命体。譬如人教版教材“五下习作四”的习作内容是“一件感动的事情”, 而笔者自主开发的六年级习作课“书包里的秘密”, 无论是写“感动”还是写“秘密”都涉及抓住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如何让“教”显得有针对性, 有生长力, 笔者在前者的教学中扣住“贴心”———只有别人“贴心的动作“”贴心的语言”“贴心的神情”才会令人感动;而在后者的教学中, 笔者扣住了“变化”———书包里一旦有了秘密, 人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都会发生变化。这时, 知识让习作教学豁然开朗, 知识让儿童写作有了鲜明指向。

“童化作文”倡导以习作内容定位写作知识, 根据表达需要渗透写作知识, 利用例文鲜活呈现写作知识, 通过对话理解应用写作知识, 让习作教学成为儿童写作兴趣的“激发之教”、写作动力的“蓄积之教”、写作意识的“养成之教”。

五、交往观:实现“言语分享”的动力支持

儿童为什么畏惧写作,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缺乏真实的动力:写作前, 没有明确的指向, 儿童不知道为何而“作”, 没有鲜明的对象, 儿童不清楚为谁而“作”;写作时, 没有言语状态, 儿童不清楚该选择怎样的话语方式;写作后, 没有交流的机制, 儿童无法体验到写作后的成就感。走向儿童的“童化作文”教学, 引领儿童回归到写作的原点———言语交往, 不仅是应实际生活之需, 作为自然人、社会人、物质人“生存着”, 而且积极能动地表达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 作为心灵丰盈、思想自由的言语人、精神人, 诗意地创造着, 自由地有意识地“存在着”。

1.“基于交往”。

将写作融贯在儿童的交往需要中, 习作教学就会应运而生, 成为儿童心灵的生长。如在“童化作文”案例“欢乐端午节”中, 第一板块让儿童当“形象大使”, 用解说词、广告语推介祖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主人翁的角色让他们对工作充满了荣誉和责任;第二板块让儿童当“创造大使”, 创造的成功让他们充满愉悦, 用文字与同伴和亲人分享自己的荣耀已经水到渠成;第三板块里, 儿童又成了“欢乐大使”, 为自己家的粽子撰写“说明书”, 为“粽子展评会”写新闻报道, 这是与其他年级、班级分享自己的快乐和集体的快乐。构建以“交往”为动力的写作教学, 让儿童写作有所为:有真实的写作任务, 有真实的写作对象, 有真实的写作环境, 有真实的成果;让写作成为儿童的成长方式: 以言立人———在写作中“实现自我, 完善自我, 创造自我”。

2.“为了交往”。

真正的写作从来就不是空穴来风, 而是为了应时应事、沟通交往。如在“童化作文”案例“鸡毛毽飞起来”中, 笔者由在教室里踢鸡毛毽引发习作话题, 以教室里能否踢鸡毛毽为题进行辩论活动, 因为辩论活动精彩又举行了鸡毛毽对抗赛。教学中进行了两次写作:一是辩论活动, 这事关着“鸡毛毽”的命运———能否在教室里存在, 能否延续男同学曾经拥有的快乐。因此写作辩论稿已经真正回归到写作的本意———为了交往:话语对象是观点对立的同学, 话语目的是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 话语方式是讲述、辩解。二是鸡毛毽对抗赛, 活动的精彩和欢愉激发了儿童交往的欲求, 使其迫不及待地要将亲历与伙伴和亲人分享, 这时写作就成了儿童交往欲求的即时性应答。习作教学的本质就是在儿童心灵和周围世界之间建立一个言语的应答机制, 一旦确立, 儿童写作就会应时而生、应事而为, 变得自然贴切;作为一种言语应对, 涉及“角度、基调、人称、语气、视点、语感”等一些策略性知识的选择, 于是写作智慧也在悄然孕育。

3.“在交往中”。

“童化作文”认为, 儿童习作走向教师之前, 应当有一个重要的环节———“交往”。首先是大声“诵读”, 当习作完成后, 要让儿童对着同伴、对着父母、对着教师像诵读课文一样展示自己的作品, 诵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儿童对自己的习作诊断和修改的过程;其次是及时“发表”, 这里的“发表”可以是儿童报刊上的刊登, 但更多的是群体性展示:教师在班上朗读, 在班级、年级的板报上登载, 在班级的习作墙上张贴, 在校园BBS上发布, 在儿童的个人博客上粘贴, 让每个儿童在交往中都能感受到“我写故我在”, 充分享受到写作带来的尊严;最后是互动“评点”, 利用教室的空白墙壁, 让儿童将习作张贴其上, 让班级的所有孩子动眼、动嘴、动脑、动笔, 充分浏览、赏读、品评、修改。

因为交往, 写作成为儿童真切的需要, 成了一种真实的生活存在;因为交往, 儿童获得了真实的写作资源, 从内心迸发出一股表达的力量;因为交往, 儿童从写作过程中体悟到精神的丰盈和成长的愉悦。

六、适宜观:改造“习作教材”的建设主张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内容是一份重要的习作课程资源, 但是, 仅仅靠这些“计划粮”, 是无法构建适宜儿童的习作教学的。“童化教学”提出面向儿童的习作教学应当“用教材教”———从教材出发, 以儿童的文化视角理解教材, 以儿童的交往取向建设教材, 以儿童的多彩生活丰盈教材, 逐步构建以习作教材为支撑点的“童化作文”课程。

1.“换位”。

教材中看似容易写作的内容, 一旦进入教学视野, 往往会产生超乎寻常的艰难。这时“童化作文”倡导:如果我是编者, 我会怎么编这样的习作题材;如果我是儿童, 我喜欢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写这样的内容。这样, 教学的“难题”一下子变成教学的“话题”。如在苏教版“五上习作1”的教学中, 笔者将学生感到无从下手的“写老师”的话题巧妙地转化成这样四个话题: (1) 我最喜欢的一位老师; (2) 假如我来当老师; (3) 我当了一次“小老师”; (4) 我和老师。孩子的眼睛立即变亮了, 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教材习作经过这魔术般的“变形”, 让每个孩子都能从这组题目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言语“尺码”, 从而给他们带来了更大的写作空间。“话题”离儿童的生活更亲近了, 与儿童的心灵贴得更紧了。

2.“放大”。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有不少让孩子们欲罢不能的习作内容。譬如苏教版“四上习作6”———“你喜欢哪些卡通人物?请展开想象的翅膀, 从中挑选出一两位, 重新编个故事……”遇到这样的习作训练, “童化作文”常常放慢脚步, 让适合儿童的优质的写作资源不断放大, 不断生成, 原本单个的习作“训练点”被拓展成一条连贯的“训练链”: (1) “说说卡通”———介绍最喜欢的一个卡通明星, 搜集与之相关的资料, 撰写一份“人物谱”; (2) “画画卡通”———举行卡通设计大赛, 展开想象的翅膀, 设计一个卡通人物形象, 给它起名字, 并为自己的创意写一份解说词; (3) “联联卡通”———将自己设计的卡通人物与自己熟悉的卡通明星放在一起, 想想它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再试着将这个故事写下来; (4) “写写卡通”———假如自己设计的卡通人物活了, 来到你的生活中, 你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试着写下来。就这样, 单篇的习作教材被建构为一个完整的写作单元, 让儿童用梦想为自己的童年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3.“统整”。

日常的习作教学中, 学生经常会遭遇到一些不速之客———“按照写‘新闻报道’的方法, 写一次体育比赛或学习竞赛” (苏教版“五下习作3”) 。要进行这样的习作训练, 必须当场举行一场体育比赛或学习竞赛。怎样让习作教学顺势而为、自然发生?我决定“借船出海”。本册教材的“习作4”是写一篇参观记, 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快活林山庄一日游”, 笔者就将“新闻报道”训练有机地搭载其中。经过反复谋划, 一个清晰的教学路线图便呈现在眼前:第一步, 学习课文《秦兵马俑》的叙述结构, 用片段描写快活林山庄“十八高僧”塑像群, 为下面“写参观记”中的“选择代表性的景物重点写”这一要求做好知识铺垫;第二步, 提供路线图, 游览快活林山庄, 将游览经过写下来;第三步, 举行“快活林山庄之旅新闻发布会”, 为“新闻报道”教学提供鲜活动感的教学场景。利用同一“经度”的儿童活动将不同“纬度”的习作训练巧妙糅合在一起, 不仅有效, 而且事半功倍。

“童化作文”认为, 用儿童立场观照教材, 就会在教材中发现一片广阔的教学天地;只要将儿童生活引入教材, 就会获得一股不竭的源头活水;只要我们用儿童文化丰富教材, 就会给童年留下一串清晰的言语足迹;只要我们用儿童活动重构教材, 就会生成一张快乐的写作地图。

篇14:那些年,我们一样和不一样的童年

童年,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

那些凝聚了所有温馨、青涩、靓丽、胆大妄为和桀骜不驯的日子,那些曾经令我们哭泣过、微笑过、后悔过、迷惘过的曼妙时光,来不及悉心沉淀和低头拾掇,就已然在白色的野百合开了又败,墙头的藤蔓枯了又绿的匆匆时光中远去了。我们无法留住随风而逝的青春,更无法复制和更改自己的童年,我们在追忆、缅怀、想象那些微妙童年时光的时候,有时还想在脑海中神思游走一下,幻想着其他人不一样的童年。捧着《叮当响的花衣裳》一口气读完的那个下午,这些看似不切实际的梦想似乎在一瞬间就成为现实。

跳皮筋,一二三四五六七,马兰开花二十一;唱童谣,城门城门有多高,八十八丈高;男生们拿着诸如毛毛虫之类的吓唬女生们;神气活现地给人起外号,结果被对方厌恶地丢了一脸泥;今天还在被哪个男生欺负,过几天就会有小朋友悄悄告诉你,其实那个男生是喜欢你的;看见一件好看而精致的花衣裙,死乞白赖地整晚整晚念念不忘……这些似曾相识的童年旧事,这样鲜活四射地跃然纸上,看着看着,总会无缘无故地在许多地方蹦出一两声儿会心的笑——有时候,其实并不是真的觉得那件事有多搞笑,而只是单纯地觉得开心,想笑一下。

童年,就是如此纯净,如此单纯。那年的心情,那年的梦想,每个人都有,和阅历无关,和岁月无关。这些曾经与我们擦肩而過的,最初最美好最难忘的记忆会一一唤回。童年的小伙伴,一起上学,一起逃课,哄抢零食,一起罚站,一起谈天说地;那条路,那所学校,那间教室,那些同学……《叮当响的花衣裳》实现一次梦幻柔美的穿越,寻找和重拾了那一段珍藏在心底最珍贵最难忘的回忆。

然而,并不仅仅如此而已。《叮当响的花衣裳》宛如一只美丽的万花筒,带你去不同地区,不同风情的地方冒险,探寻色彩斑斓的大千世界,在时间穿越的间隙,带你去领略一下同龄的孩子,不一样的童年——南洋茫远,隔岸海边的庭院深处,姨婆带着小孙女在廊下娓娓地念着诗词,岁月的长发在宝石般的牛骨梳下滑过,白发苍苍;黑龙江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牧马的少年彻夜守护妊娠的母马,提防着虎视眈眈的豺狼;苗疆边陲,小女孩烟子一身月光如水的银铃小褂,如山野的清泉一般叮咚作响;大兴安岭的白雪丛林中,愈演愈烈的大火席卷着伊图里河边的雪野丛林;呢喃温婉的南方水乡,在牛背上听一首心旷神怡的牧笛,看一地绚丽粉紫的荞麦花开……

翠色的麦田,青色的铁塔,湛蓝的海,红色的风筝。无数温婉的忧伤的多彩的粗犷的童年扑面而来,令人应接不暇。中国地大物博的人情风貌,五彩斑斓,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孩子们,有着属于自己各自的乡土童年。让我们用一样的童年,和书中不一样的童年交换着,一同开心,一同忧伤,一同欣喜,一同感怀。《叮当响的花衣裳》宛如一枚犀利柔美的棱镜,折射出不一样的异彩。童年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回忆,还有成长的启迪。

调皮捣蛋的男孩子赵渊谙识了生命的美丽和珍贵,将一个关于天眼蝶的故事,送给了心爱的老师;德国的女孩子美拉妮和小伙伴们为“肥胖”的问题而烦恼,她告诉你,要做个“快乐的胖子”“自信的胖子”;盲女兰花灵巧的双手宛如一双明亮的眼睛,带给她灵魂的升华和内心的宁静;一件错拿的旧衣服,一叠新崭崭的百元大钞,让矮个儿男孩姚小明懂得了真实、诚信和可贵的友谊……通往成长的路上,不一样的童年总有着似曾相识的经历,曾几何时,美好的愿望与这个世界的现实如此格格不入;曾几何时,由于孩子的世界太小,一点点的颤动就足以带来天翻地覆的震撼;曾几何时,稚气未脱的我,梦想着这个世界上肯定还有另一个“我”,做着我不敢做的事,过着我想象不到的另一种奇幻生活。

篇15:不一样的童年作文

我们现在可以吃到许多好吃的。听爸爸妈妈说,他们小时候能够吃到烤红薯、馒头、鸡蛋就觉得心满意足了!而且也只有在过年过节或者走亲戚的时候才能吃到。有一次听爸爸说,他用5分钱买了一只大雪糕,都不舍得大口咬,而是一小口一小口舔着吃完的。当时他觉得那是世界上最好的美味!我心里想:爸爸好可怜啊,要是奶奶晚点生他就好了,因为现在有这么多各式各样的冰激凌,我要用我的压岁钱请他吃个够!

我们现在过节或过生日的时候都能收到许多的礼物和红包。我收到的礼物通常是一套漂亮的衣服、一件漂亮的玩具、还有我最爱看的书,而爸爸那时候能收到的最好的礼物就是美美地吃一顿饱饭了。

我和爸爸一样,非常喜欢看书,读报。听爸爸说,他们小时候没有钱去买课外书,通常只能去同学家里借书看。有时候一本书会转借好多人呢。那时候家里没有钱,爸爸每天放学回家不能马上做功课,必须要帮奶奶把家里的活干完了,才能写作业。晚上也不能在家里安安稳稳的睡觉,要出去挣钱补贴家用。放暑假的时候,爸爸就去城里的工地打工,因为没有面粉,爸爸一个星期都是借一点饭来充饥。而我,从小就没有干过重活,每天回到家,饭菜都已经做好了,都是我最爱吃的。暑假里还报名参加游泳班,别提多幸福了!

篇16:不一样的童年作文

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仍行走在街头,卖着没有人需要的火柴。只一身薄衣,赤着小脚,没有温暖的家,只有一身的痛苦、饥饿、孤独、寒冷。凄惨的童年使她没有熬到过年,在大年夜就冻死在街头。她的人生,没有欢乐,没有关爱,也没有幸福。人生之路还刚开始,就已到尽头。

而我却是个生活在温暖家庭的小女孩,每天都生活在幸福中;每天的三餐都足以让我温饱;我的家很温暖,每个人都疼我,爱我,我的心装的满满的,因为有大家对我的关爱,我才可以像小鸟般快活,能够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而你,却什么都没有。

卖火柴的小女孩,你的凄惨与我的幸福,这两者有着天壤之别的命运,让我更懂得了身边的事物的美好。火炉,能给我们带来温暖,它可以让你——一个饱受寒冷的小女孩得到极大的安慰;食物,能让我们不会再饥饿,它可以让你——一个饱受饥饿的小女孩不会因为饥饿而死去。礼物,能让人生充满快乐,它可以让你——一个充满孤独的小女孩得到快乐:亲情,能让人生充满幸福,它也可以抚平你——-一个没有人疼爱的小女孩心灵的创伤……你我的命运更让我懂得要珍惜美好的生活。

篇17:不一样的童年作文

记得那是我6岁的时候,头发长长的,可我总认为有刘海头才是最好看的,于是我起了一个歪想法:拿着剪刀把自己的发型改造一番。yes,看准时机,爸爸睡觉,妈妈买饭。我小心翼翼的拿着剪刀进了厕所,开始我的理发师之旅。我拿着剪刀东边剪一会儿,西边再剪一会儿,就这样不知不觉的剪完了,我照了照镜子。不照不知道,一照吓一跳。我的天呀,我原本飘逸的长发,现如今怎能沦落到如此地步呢!我不服,我一定要再试一次!

第二次剪头发之旅开始!有了第一次的教训,我渐渐的有了自信。我是小小理发师,理发本领强,我要把这头发呀,理呀理得好第二次完成,看看镜子,还不错!

于是我穿着妈妈的高跟鞋,摆好造型,准备迎接妈妈的到来。来了,一开门我就冲着妈妈去妈妈,看看我的新造型,怎么样好看吧!妈妈看后不但没说好看,反而把我说了一顿。然后就带我去理发店重新剪了剪头发。

篇18:比童年的作文500字 不一样的童年

有的人怀疑是不是基础代谢提高了。所谓基础代谢,就是你啥也不干时,身体为了维持呼吸、心跳、体温等生理特征而消耗掉的能量,可千万别小看了这部分能量,一般成年人的基础代谢在1200 千卡左右,你少吃一顿饭也就能省下约600 千卡的热量,在跑步机上哼哧哼哧一个小时也才消耗不到500 千卡。一般来说,稳定的基础代谢提高预示着你不再是易胖体质,不会多吃几口第二天体重就有明显的波动。

然而,仅凭“饿得快”这一条症状并不等于判断你的基础代谢提高了,其他原因也会导致你总是感到饥饿。

饥饿有很多种类型,常见的有胃排空了或者血糖变低了或者二者兼有。很多糖尿病人或者血糖控制机制有问题的人比健康人容易感到饥饿,因为它们的胰岛素分泌紊乱,过多的胰岛素分泌会导致血糖迅速降下来,尽管你已经吃了很多食物,然而还是会感觉饿。

还有,如果你喜欢甜食、饼干、蛋糕、巧克力等高脂肪、高能量密度的食物,你也会饿得很快。尽管它们给你短暂的满足感,但是口舌享受之后又会迎来新一轮的血糖低谷,于是你又感觉饿了,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吃甜食是会上瘾的。

那怎么吃不会“饿得快”呢?

首先,优先选择饱腹感强的食物,蔬菜、豆制品、粗粮、薯类是每天的主要食物,再搭配少量鱼肉、适量奶制品和坚果。主食不要单独吃,最好搭配蛋白质或者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也就是说米饭配鱼肉,或者米饭配蔬菜吃,而不是大米粥配包子馒头之类的主食配主食。而且,主食要均衡分布于三餐。另外,适当多喝水或者清汤,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觉饥饿,实际上只是口渴了,身体需要喝水。

上一篇:虔诚的祈祷作文下一篇:读虎门销烟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