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趣味与数学同行

2024-04-12

让趣味与数学同行(共9篇)

篇1:让趣味与数学同行

让趣味与数学课堂同行

新县福和小学 吴玉林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主动积极、心情愉快的进行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愉快地探索。下面本人结合《三角形内角和》一课,谈几点体会。

一、开讲生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它却往往影响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头导语,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如“三角形内角和”的引入部分,我先要求学生拿出自己预先准备的三个不同的三角形(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各自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然后分别请几个学生报出不同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我当即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一开始,有几位同学还不服气,认为可能是巧合,又举例说了几个,都被我一一猜对了,这时学生都感到惊奇,教师的答案怎么和他们量出的答案会一致的。“探个究竟”的兴趣因此油然而生。

二、设疑引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中启动思维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善于提出具有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使学生见疑生趣,产生有趣解疑的求知欲和求成心。通过提出两个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层层设疑,使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波澜起伏,时刻处在紧张而又兴奋的学习状态中。

三、练中有趣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境。但也往往被呆板的练习形式、乏味的练习内容,把在学习新知识中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而无情淹没,使学生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受到严重的扼杀和抑制。因此课堂练习要设计得精彩有趣,教学中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

1、练习形式要注意层次性。

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示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降低习题的坡度,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通过有层次的练习,不断掀起学生认知活动的高潮,学生学起来饶有兴趣,没有枯燥乏味之感。

2、练习形式要注意科学性和趣味性。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学时可适当选编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有点情节又贴进学生生活经验以及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题目,通过少量的趣题和多种形式的题目,使学生变知之为乐知。

四、课尾留趣

一节课的前半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佳时刻,但一到后半节,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这时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游戏,不仅可以使大脑得到适当休息,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课业结束趣犹在”的效果。

五、“评”中增趣

这里的“评”是指教师对学生答问或作业的口头或书面评价。数学材料本身因其感情色彩较少,难以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如果数学教师能在教学语言、语速、语调和语气上风趣一些,幽默一些,对学生的答问、作业的评价上恰当地赋予一点情感味,那么,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可增添妙趣,乐学而不疲。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实际,灵活多变地采用多种做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的脑子积极转动起来,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篇2:让趣味与数学同行

桂林市临桂县六塘镇小江小学 蒋翠兰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主动积极、心情愉快的进行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愉快地探索。下面本人结合《三角形内角和》一课,谈几点体会。

一、有趣的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它却往往影响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头导语,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如“三角形内角和”的引入部分,我先要求学生拿出自己预先准备的三个不同的三角形(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各自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然后分别请几个学生报出不同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我当即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一开始,有几位同学还不服气,认为可能是巧合,又举例说了几个,都被我一一猜对了,这时学生都感到惊奇,教师的答案怎么和他们量出的答案会一致的。“探个究竟”的兴趣因此油然而生。

二、讲授中激发学生兴趣 有趣的导入仅作为导入新课的“引子”,那成功之路,至多只行了一半。还需要在讲授新课中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恰到好处地诱导,充分挖掘知识的内在魅力,以好奇心为先导,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比如上例新授部分,在板书课题后,接着又让全班学生动手做一个实验:分别把各自手里的三个三角形(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再分别把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并言之有趣地激励学生:看谁最先发现其中的“奥秘”;看谁能争取到向大家作“实验成功的报告”。这时,学生心中激起了层层思考的涟漪,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活跃,发言争先恐后。还有的学生通过把正方形的纸沿对角线对折,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因为正方形有4个直角,是360 °,所以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好方法。显然,此时不但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性质有了感性的基础,而且教师对这一性质的讲解也已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最佳时刻。

三、设置疑问引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中启动思维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善于提出具有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使学生见疑生趣,产生有趣解疑的求知欲和求成心。

比如“三角形内角和”在新授结束后

师:(出示一个大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180 °。师:(出示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180 °。

师:把大三角形平均分成两份。它的(指均分后的一个小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生有的答90 °,有的180 °。)

师:哪个对?为什么?

生:180°,因为它还是一个三角形。

师:每个小三角形的度数是180°,那么这样的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

这时学生的答案又出现了180°和360°两种。

师:究竟谁对呢?

学生个个脸上露出疑问,经过一翻激烈的讨论探究后,学生开始举手回答。

生1:180 °,因为两个三角形拼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三角形了,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总是180 °。

生2 :我发现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拼接在一起的两条边上的两个角没有了,就比原来两个三角形少180 °,所以大三角形的内角和还是180°,不是360°。

师:表扬:你真聪明。演示 : 这里教师通过提出两个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层层设疑,使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波澜起伏,时刻处在紧张而又兴奋的学习状态中。

四、有趣练习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境。但也往往被呆板的练习形式、乏味的练习内容,把在学习新知识中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而无情淹没,使学生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受到严重的扼杀和抑制。因此课堂练习要设计得精彩有趣,教学中教师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

1、练习形式要注意层次性。

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示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降低习题的坡度,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比如“三角形内角和”中在运用规律解题时,先已知两角求第三角;再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锐角求另一角,感知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之和是90°;最后已知三角形的一角,且另两角相等,求另两角的度数,或已知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均相等,求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以上设计,通过有层次的练习,不断掀起学生认知活动的高潮,学生学起来饶有兴趣,没有枯燥乏味之感。

2、练习形式要注意科学性和趣味性。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学时可适当选编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有点情节又贴进学生生活经验以及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题目,通过少量的趣题和多种形式的题目,使学生变知之为乐知。比如,本课在完成基本题后,让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出一个三角形,要求其中两个内角都是直角。在学生画来画去都无从下手时,个个手抓脑袋,冥思苦想。这时教师说出“画不出来”的理由,学生们恍然大悟。

五、课尾留趣

一节课的前半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佳时刻,但一到后半节,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这时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游戏,不仅可以使大脑得到适当休息,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课业结束趣犹在”的效果。

在本课结束时,我设计了一道扩展题。

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个三角形,我一刀把它剪成两个图形,你猜这两个会是什么图形,它们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把刚才的四边形剪去一个角,得到一个五边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继续剪掉一个角,得到一个六边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吗?

(学生猜测→动手操作→计算内角和→归纳多边形内角和计算公式)学生以为是本节课内容,所以会很感兴趣的去寻找答案,后面却发现,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从三角形的内角和知道了多边形的内角和,这样练习,使学生在探索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

六、“评”中增趣 这里的“评”是指教师对学生答问或作业的口头或书面评价。数学材料本身因其感情色彩较少,难以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如果数学教师能在教学语言、语速、语调和语气上风趣一些,幽默一些,对学生的答问、作业的评价上恰当地赋予一点情感味,那么,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可增添妙趣,乐学而不疲。

例如在本课教学中,在学生发现了三角形内角和特征时,我立即表扬,“你真能干,你是咱班第一个发现真理的数学家”;又如学生发现了另外一种证明三角形的方法时,我对他说,“你真聪明。”;在学生解题终于成功时,我又说:“祝贺你,成功了”等等,用以激发学生的求成心。另外在对待学生作业中有困难的同学,我总是用一些深情地惋惜语。如“真遗憾”、“差一点就对了”、“想得不错,但说„„”、“没关系再说一次”、“下次肯定会更好”。„„这些尊重、企盼、惋惜的用语对中差生来说,其作用不仅是情感上的补偿而且是心理上的调整,可以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探索中,变无趣为有趣,变有趣为兴趣,变兴趣为乐趣。

七、课后练习

1、将一个大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这两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

2、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直角,结果会怎样?那么一个三角形最多有几个直角?

3、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是50°,另一个锐角是几度?

篇3:让趣味与数学课堂同行

1. 巧设情境,引起兴趣

新课程倡导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情境。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巧妙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

例如在教学《砌砖墙》一课时,因为是习题中碰到的问题,虽不是重点但却是学生不易掌握的一个难点。如何化解呢?我灵机一动采用了讲故事的方法创设了一个情境,美丽的青青草原上生活着一群快乐的羊,因为有了灰太狼的攻击,羊村的墙上被掏了一个大洞,孩子们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显然他们已经被故事吸引了。就这样,我们一起编故事,一起为修补这个大洞而出主意想办法。当每个孩子都想成为聪明机智的喜羊羊时,我们的墙很快就修好了。我们的课堂也变得趣味十足。

2. 表扬鼓励,调动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作出肯定。当学生成功完成学习任务后,应加以鼓励;对于数学学习中常出现错误的学生, 要善于发现错误中潜在的闪光点加以引导、帮助、鼓励和激发,让学生在教师的爱心中良性发展,逐步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印象深刻的是班里的一个小男孩, 由于家庭原因使得本该快乐的童年蒙上了阴影,整个人每天总是沉默寡言,其实他还是很不错的学生的。一次的数学课上,当大家都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 他突然的一句话使得大家茅塞顿开,我当时很惊讶,几乎睁大眼睛看着他,但我很快意识到,于是微笑地冲他竖起大拇指说:你真棒,相信自己,你依然是咱们班的小诸葛。也许是我的话语中带有了坚定与信任,他也笑了。此后的数学课上又能经常听到他的声音了。

3. 动手动脑,增进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小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他们的情感来支配的,教师应根据这一心理特点, 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让学生产生热爱学习的情感。

例如,在讲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为了让学生区分面积和周长,我让学生先剪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和周长各指的是什么。为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先让学生用纸剪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用它量一量长方形、正方形图形的面积有多大,量一量数学书的书面有多大。由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加实践,所以,学习兴趣很浓, 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理解深刻,记忆牢固。

4. 现代科技,指引兴趣

现在的科技发展迅速,在课堂上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增加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迅速、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知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各种办法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在“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中,我巧妙地出示了四幅课件:八戒见猴哥带来了四个西瓜,猴哥打算每人分一个,而八戒不同意,“小朋友,你们同意吗?”“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顿时活了起来,同学之间纷纷合作、交流、探究,师生畅所欲言,学习效果很好。这时,我及时用课件演示了分瓜的过程, 学生们灵机一动,分析讨论后得出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结论。没有口干舌燥的讲解,铺天盖地的说教, 设计一个巧妙的问题就能让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5. 走进生活,服务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又广泛用于生活。例如,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今年几岁啦?多高呀?身体有多重?比一比你和你的同桌谁重?……这些都是小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而要准确地说出结果,就需要我们量一量、称一称、算一算,这些都离不开数学。再如,像水电费收取、储蓄利息的计算、日常购物等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均发生在身边,我们买东西、做衣服、外出旅游,也离不开数学。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 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要使课堂气氛活跃焕发生机,就要科学地设计学习活动,不断增加课堂趣味性,使学生不仅爱学、会学,而且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活泼, 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让数学成为孩子们自觉追求的梦想。

摘要:数学,是一种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从本质上反映了客观自然的纷繁复杂和多姿多彩;但大部分内容却表现为抽象和乏味。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在课堂上,通过巧设情境、表扬鼓励、动手动脑、多媒体运用等多种方式,可以让数学课堂变得趣味十足。

篇4:让数学与趣味同行

关键词:兴趣 效率 数学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就会主动积极、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愉快地探索。

一、开讲生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它却往往能影响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头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

例如,“三角形内角和”的引入部分,我先要求学生拿出自己预先准备的三个不同的三角形(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各自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然后分别请几个学生报出不同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我当即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一开始,有几位学生还不服气,认为可能是巧合,又举例说了几个,都被我一一猜对了,这时学生都感到惊奇,教师的答案怎么和他们量出的答案会一致的,学生的探究欲因此油然而生。

二、授中激趣

开讲生趣仅作为导入新课的“引子”,教师还需要在讲授新课中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挖掘知识的内在魅力,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例如,上例新授部分,在板书课题后,接着又让全班学生动手做一个实验:分别把各自手里的三个三角形(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再分别把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并激励学生:看谁最先发现其中的“奥秘”;看谁能争取到向大家作“实验成功的报告”。这时,学生心中激起了层层思考的涟漪,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活跃,发言争先恐后。还有的学生把正方形的纸沿对角线对折,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得出因为正方形有4个直角,是360°,所以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显然,此时不但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性质有了感性的基础,而且教师对这一性质的讲解也已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最佳时刻。

三、设疑引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中启动思维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善于提出具有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使学生见疑生趣,产生有趣解疑的求知欲和求成心。

例如,三角形内角和”在新授结束后。

师:(出示一个大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180°。

师:(出示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180°。

师:把大三角形平均分成两份。它的(指均分后的一个小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生有的答90°,有的180°。)

师:哪个对?为什么?

生:180°,因为它还是一个三角形。

师:每个小三角形的度数是180°,那么这样的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

这时学生的答案又出现了180°和360°两种。究竟谁对呢?学生个个脸上露出疑问,经过一翻激烈的讨论探究后,学生开始举手回答。

生1:180°,因为两个三角形拼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三角形了,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总是180°。

生2:我发现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拼接在一起的两条边上的两个角没有了,就比原来两个三角形少180°,所以大三角形的内角和还是180°,不是360°。

师表扬:你真聪明。

这里教师通过提出两个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层层设疑,使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波澜起伏,时刻处在紧张而又兴奋的学习状态中。

四、练中有趣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境。但也往往被呆板的练习形式、乏味的练习内容,把在学习新知识中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无情淹没,使学生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受到严重的扼杀和抑制。因此,课堂练习要设计得精彩有趣,教学中教师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

(一)练习形式要注意层次性

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示性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降低习题的坡度,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例如,“三角形内角和”中在运用规律解题时,先已知两角求第三角;再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锐角求另一角,感知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之和是90°;最后已知三角形的一角,且另两角相等,求另两角的度数,或已知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均相等,求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

以上设计,通过有层次的练习,不断掀起学生认知活动的高潮,学生学起来饶有兴趣,没有枯燥乏味之感。

(二)练习形式要注意科学性和趣味性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学时教师可适当选编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有点情节又贴进学生生活经验以及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题目,通过少量的趣题和多种形式的题目,使学生变知之为乐知。

例如,本课在完成基本题后,让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出一个三角形,要求其中两个内角都是直角。在学生画来画去都无从下手时,个个手抓脑袋,冥思苦想。这时教师说出“画不出来”的理由,学生恍然大悟。

五、“评”中增趣

这里的“评”是指教师对学生答问或作业的口头或书面评价。数学材料本身因其感情色彩较少,难以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如果数学教师能在教学语言、语速、语调和语气上风趣一些,幽默一些,对学生的答问、作业的评价恰当地赋予一点情感味,那么,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可增添妙趣,乐学而不疲。

例如,在本课教学中,在学生发现了三角形内角和特征时,我立即表扬:“你真能干,你是咱班第一个发现真理的数学家。”又如学生发现了另外一种证明三角形的方法时,我对他说:“你真聪明。”在学生解题终于成功时,我又说:“祝贺你。”等等,用以激发学生的求成心。另外在对待学生作业中有困难的同学,我总是用一些深情的语言。如“真遗憾”“想得不错,但说……”“下次肯定会更好”等,这些尊重、企盼、惋惜的用语对中差生来说,其作用不仅是情感上的补偿而且是心理上的调整,可以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探索中,变无趣为有趣,变有趣为兴趣,变兴趣为乐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实际,灵活多变地采用多种做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的脑子积极转动起来,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篇5: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

我们大家都知道,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人的终身教育的起始站。尤其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学习数学不再仅仅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我们的教学更为关注的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方式方法、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数学是否有趣、它能解决什么实际生活问题等等。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也在思考,我也在摸索,我也在不断地提升着自己的认识,我也在不断地改进着自己的教学。通过学习实践,我认为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应用性非常重要。因为,只有有趣的东西,它才是有生命力的;只有有用的东西,才是学生真正想学的。

一、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并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方面,我们的许多教师一直在不断努力。这次我县开展的优质课、展示交流课中就有许多这方面的例子。如蒋晓燕老师执教的“观察物体”、程黎梅老师执教的“长方体的认识”、章平老师执教的“生肖里的数学”在这方面都有很好的体现。在教学中,教师立足教材,开发了教材的趣味性。在知识的形成中,注重了学生积极乐观的情感体验。

再如,从美丽的西子湖畔来我们常山送教的陶敏青老师,在这方面的表现就更优秀了。由陶老师执教的“找规律”,充分地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整节课由“幸运串串烧”引入,以让学生猜猜第2串“幸运串串烧”下一朵花的颜色来引出规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然后用一句话:“同学们喜欢规律吗?”组织学生进入了挂满灯笼、彩旗飘扬、小朋友在开心地做游戏的活动场面。那么美的地方,那么好玩的游戏,哪个小朋友不觉得有趣那真叫怪了!学生们找啊找,找得很开心,学得很投入。在陶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还创造了有规律的掌声,摆出了有规律的学具,展示了有规律的动作,最后师生一同观看欣赏了生活中时时处处可见的规律:不同颜色的五角星,不同形状的图形,街道两道的绿化带,精心编织的手镯,小朋友衣服的条纹„„真是太棒太精彩了!可以说,陶老师这节课不仅是在引导学生找规律、发现规律、创造规律,更是在教会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善于发现身边的数学、要从小培养自己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不仅感叹:人生能遇一位好老师,足矣!通过向别人学习,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感到了作为一名教师,没有源源流动的活水的危机。

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性

教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学会灵活运用教材,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记得我在执教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学第六册应用题——“移多补少使两部分同样多”时,就比较注重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我是这样设计得:

1、创设生活情境,唤起学生的内需。

师:谢洋(班里学生)过生日那天,在饭店里请了两桌酒席。当时一张桌子坐了12个客人,另一张桌子坐了8个客人。(听到这儿,同学们有的惊奇、有的怀疑、有的笑起来、有的已经在思考)

2、针对生活情境,提出需解决的问题。

师:怎么啦?这样坐有什么不对吗?

生1:坐12个客人的那张桌子太挤了。

生2:为什么不从人多的那一桌请几个坐到人少的那一桌呢?

3、运用已有经验,主动解决问题。

师:是啊,谁有好办法呢?

生:请2个客人坐到人少的那一桌。(全体学生一致同意)

师:你是怎么知道要请2位客人坐到人少的那一桌呢?

生1:请2个客人坐到人少的那一张桌,刚好两桌人数同样多。

4、发挥学生潜能,探究数学方法。

(1)明确要求。

师:刚才那位同学提到“两桌人数同样多”提得真好!同学们也都学得挺棒。不过老师想知道你们是采用什么办法使两桌人数同样多的?请你们独立思考或找你要好的同学商量一下,看看有哪些方法。

(2)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

(3)方法交流。

一样多

1次请1位客人,连续请2次两桌人数同样多。

1次请2位客人,只要请1次两桌人数同样多。

12+8=20(人)

20÷2=10(人)

12-10=2(人)

12+8=20(人)

20÷2=10(人)

10―8=2(人)

12―8=4(人)

4÷2=2(人)

12―8=4(人)

4―2=2(人)

5、合理设计练习,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①一种游戏卡片,明明有20张,扬扬有12张,明明借给扬扬几张,两人的张数同样多?

②三(1)班有48人,三(2)班有54人,要使两个班的人数相等,三(2)班有几个同学要转到三(1)班?

③妈妈有2包糖果,一包有88颗,一包有24颗,妈妈每次从多的那包拿4颗放到少的那包,拿几次后两包的糖果颗数相等?

篇6:让安全与我们同行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安全与我们同行》

又是一个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的季节;又到了我们郊外踏青的好时节.在愉快的活动中,你想到安全问题了吗?你的安全意识增强了吗?同学们,每年三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被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今天是第十七个 “安全教育日”。

我们学校历来非常重视安全工作,无论刮风下雨,每天都有老师值勤。但是要维护校园安全,更需要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

同学们,你可曾知道,也许因为你课间随意在走道中奔跑,也许因为你把楼梯的扶手当成滑滑梯,也许因为你做运动时的不留神,也许你随手扔出的一个小石子、一个饮料瓶,也许你把小商贩出售的不合格食品带进了校园,我们的校园就多了一份危险,少一份安全。“安全关系你我他,校园安全靠大家”。

安全第一,警钟常鸣,在此,我真诚地提醒每一位同学能够努力做到:

1、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

2、课间不追逐、不打闹。

3、运动时,遵守运动规则,注意自我保护。

4、不吃路边摊点上的不卫生食品。

5、不在放学的路上和同学们追逐打闹。

6、加强自我防范,不轻信陌生人。

7、独自在家还需注意用电和用火安全。

同学们,安全工作重如泰山,安全工作人人有责,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去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共建我们和谐美好的校园吧!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十里堡小学

篇7:让思考与实践同行

无论是做一名普通教师,还是走上领导岗位,我时常提醒自己要思考:自身存在哪些优势,还有哪些不足;取得了哪些成绩,还有哪些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思考并找寻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样,渐渐地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更深刻了,对一些事情的把握更准确,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思路更清晰、更开阔了。

列宁曾说过:学习、学习、再学习。善于、勤于学习,同样是锻炼和提高自身素养的重要环节。刚开始工作时,我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以借鉴的眼光学习别人的工作和精神,力戒教师身上容易出现的“文人相轻”的毛病;以谦逊的态度对待领导、同事的要求和批评,力戒新教师自身容易出现的“别人挑刺”、“领导欺新”的想法,这样,我很快融入到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在工作中走了不少捷径而少走了弯路。

工作几年以后,我愈来愈发现自己的知识不够用,就有意识地坐下来看些书,重温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学、心理学、哲学,学习一些管理学的基本原理,读朱永新、魏书生、李镇西、王生的书和文章,一有机会就接近大师、与大师们对话、交流,在一次次的对话交流中我获得了无穷的力量和启迪。无论是教师工作,还是现在的校长工作,时间再忙,也要挤点时间学习,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实践是个大学堂、大熔炉。刚走出高校校门,我便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身于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工作实践,注意在实践中学习、积累和总结,乐于创新和开拓,勇于挑战和承担风险。走上领导岗位后,更是积极深入到教学实践和服务实践的活动中去,在具体的学校工作实践中做好协调、服务工作,也越来越发现校长要勇于实践。勇于实践就能够准确把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保证决策的科学性。看过很多名人传记,深深懂得在实践中摸爬滚打、打磨厉炼、霜打雨淋,是不断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在每个人成长和发展道路上,总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鞭策同在。让思考与实践同行,那么,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有丰实的收获。

篇8:让趣味与小学数学教学同行

一、趣味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的开端也就是导入环节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它所起的作用却是非常大的。特级教师于漪说过: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起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学生就不以为苦,反而能从中获得乐趣。导入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好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知识表现出强烈的渴望,让学生对学习充满激情,这样学生自然会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来。相反,导入不成功,已经让学生产生厌恶感,那么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更是没有兴趣。这正如一本好书,开头精彩动人,就会吸引学生读下去,但是如果开头一般,那么学生也会失去读下去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导入环节,用多样的导入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

1.游戏导入。

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与学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师生对抗赛,一起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学生纷纷出数来考我,我当即就说出对与否。学生又接着报出几个比较大的数,我也能及时答对。但是当我考学生时,对于简单的,他们还可以回答及时,但是遇到较大的数时,就不得不埋头苦算,很明显速度与准确率都不如我。这样学生自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为什么教师就可以又快又准确地判断出来,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方法。此时正是学生好奇心最强、求知欲最旺的时刻,进入学习,自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故事导入。

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为学生讲述这样的故事:羊村正在举行盛大的宴会,喜羊羊负责分西瓜分给四只羊,喜羊羊给每只羊分四分之一,贪吃的懒羊羊非常不情愿,想要多吃一块,此时喜羊羊说:好吧,那就分给你八分之二。懒羊羊一听高兴极了,想可以分到两块西瓜。小朋友们,你们说懒羊羊是否吃得比其他羊多呢?这样的故事趣味横生,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接下来的教学更为关注。

二、趣味授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只是教学的一个引子,教师在导入阶段激起了学生参与的激情,在后面的授课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还要不断使学生产生兴奋点,引导学生的主体参与,使学生积极而主动地投入到教学中来。

1.让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有着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亲自动手,在做中求知,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也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来求证三角形内角和。有的学生剪出各种三角形,将这些角剪下来拼成一个平角,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有的学生通过将长方形或正方形沿对角线进行对折,得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长方形四个是直角,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样的动手操作,学生热情高涨,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形象的图片、直观的图像、悦耳的声音与精彩的视频来展现,给予学生多种感官刺激,这样的教学模式比起黑板加粉笔加教材的传统教学模式更具吸引力与趣味性,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刺激学生大脑皮层产生兴奋点。如在学习分数时,我们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形象地展示将长方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出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这样的表现方式更加立体化、形象化,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于多媒体所呈现的数学知识上。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积极的交流与讨论,让学生有更多独立思考与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让学生的思想得以交汇、意见得以交流、创新的火花得以闪现。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当学生通过操作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后,我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这个大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将一个大三角形从中间分成两个小三角形,这两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对于这两个问题学生都有不同的答案,有的学生认为第一个问题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和360度,第二个问题的小三角形内角和是90度和180度。针对学生的不同意见,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合作学习,在激烈的交流与讨论中达到一致见解,既让学生享受到了合作的乐趣,同时又加深了学生的知识的理解。

三、趣味练习,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练习是巩固所学,延伸认知的重要手段,但是以往的练习内容枯燥、形式呆板,学生完成的积极性不高,机械被动地进行练习,这抹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激情,而且并没达到巩固学生所学的目的。因此我们要对传统的练习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全面改革,设计出趣味性练习,以此来提升学生学习动力,做到当堂训练当堂达标。作业不要只限于教材与练习册上的习题,我们要学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连的趣味作业,让学生积极完成,使作业成为提升学生学习动力的杠杆,达到巩固知识、强化理解与记忆的作用。如学完分数这一节后,为了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记忆,我让学生采用画一画的方式来表示各个分数,并由此来判断大小。这样的作业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学生完成的积极性非常高,在娱乐的氛围中顺利地达到了练习目标。对于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教师可让学生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结组,以小组为单位来集体完成。不管什么内容、什么形式的作业,只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能够激起学生完成作业的激情,让学生轻松而愉悦地完成,达到巩固所学、提升兴趣的目的就是好的练习。

篇9:让趣味与数学课堂同行

关键词:趣味教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392-01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主动积极、心情愉快的进行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愉快地探索。下面本人结合《三角形内角和》一课,谈几点体会。

一、开讲生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它却往往影响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头导语,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如“三角形内角和”的引入部分,我先要求学生拿出自己预先准备的三个不同的三角形(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各自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然后分别请几个学生报出不同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我当即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一开始,有几位同学还不服气,认为可能是巧合,又举例说了几个,都被我一一猜对了,这时学生都感到惊奇,教师的答案怎么和他们量出的答案会一致的。“探个究竟”的兴趣因此油然而生。

二、授中激趣

开讲生趣仅作为导入新课的“引子”,那成功之路,至多只行了一半。还需要在讲授新课中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恰到好处地诱导,充分挖掘知识的内在魅力,以好奇心为先导,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比如上例新授部分,在板书课题后,接着又让全班学生动手做一个实验:分别把各自手里的三个三角形(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再分别把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并言之有趣地激励学生:看谁最先发现其中的“奥秘”;看谁能争取到向大家作“实验成功的报告”。这时,学生心中激起了层层思考的涟漪,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活跃,发言争先恐后。还有的学生通过把正方形的纸沿对角线对折,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因为正方形有4个直角,是360°,所以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好方法。显然,此时不但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性质有了感性的基础,而且教师对这一性质的讲解也已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最佳时刻。

三、设疑引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中启动思维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善于提出具有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使学生见疑生趣,产生有趣解疑的求知欲和求成心。

教师通过提出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层层设疑,使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波澜起伏,时刻处在紧张而又兴奋的学习状态中。

四、练中有趣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境。但也往往被呆板的练习形式、乏味的练习内容,把在学习新知识中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而无情淹没,使学生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受到严重的扼杀和抑制。因此课堂练习要设计得精彩有趣,教学中教师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

1、练习形式要注意层次性。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示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降低习题的坡度,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比如“三角形内角和”中在运用规律解题时,先已知两角求第三角;再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锐角求另一角,感知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之和是90°;最后已知三角形的一角,且另两角相等,求另两角的度数,或已知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均相等,求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以上设计,通过有层次的练习,不断掀起学生认知活动的高潮,学生学起来饶有兴趣,没有枯燥乏味之感。

2、练习形式要注意科学性和趣味性。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学时可适当选编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有点情节又贴进学生生活经验以及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题目,通过少量的趣题和多种形式的题目,使学生变知之为乐知。比如,本课在完成基本题后,让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出一个三角形,要求其中两个内角都是直角。在学生画来画去都无从下手时,个个手抓脑袋,冥思苦想。这时教师说出“画不出来”的理由,学生们恍然大悟。

五、课尾留趣

一节课的前半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佳时刻,但一到后半节,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这时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游戏,不仅可以使大脑得到适当休息,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课业结束趣犹在”的效果。

六、“评”中增趣

这里的“评”是指教师对学生答问或作业的口头或书面评价。数学材料本身因其感情色彩较少,难以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如果数学教师能在教学语言、语速、语调和语气上风趣一些,幽默一些,对学生的答问、作业的评价上恰当地赋予一点情感味,那么,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可增添妙趣,乐学而不疲。例如在本课教学中,在学生发现了三角形内角和特征时,我立即表扬,“你真能干,你是咱班第一个发现真理的数学家”;又如学生发现了另外一种证明三角形的方法时,我对他说,“你真聪明。”;在学生解题终于成功时,我又说:“祝贺你,成功了”等等,用以激发学生的求成心。另外在对待学生作业中有困难的同学,我总是用一些深情地惋惜语。如“真遗憾”、“差一点就对了”、“想得不错,但说……”、“没关系再说一次”、“下次肯定会更好”。……这些尊重、企盼、惋惜的用语对中差生来说,其作用不仅是情感上的补偿而且是心理上的调整,可以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探索中,变无趣为有趣,变有趣为兴趣,变兴趣为乐趣。

上一篇:假如我是一名办事群众下一篇:新培训师训练营t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