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作文:我论屈原

2024-05-12

端午节作文:我论屈原(精选13篇)

篇1:端午节作文:我论屈原

关于端午节作文:我论屈原

关于端午节作文:我论屈原

屈原,千百年来,人们用包粽子,赛龙舟,等各种各样的方法来纪念他。可是,我却并不觉得他像人们想象得那么完美,可以说,我对他很不满意。人们,正是因为他的才学,他的许多对国家有益的意见而纪念他,可我,却不能忘记他的一个致命的缺点。

当年,屈原被放逐,因整日郁郁寡欢,才去跳江,使得他郁郁而终。虽说,他是为自己抱憾,为自己的才华无人应答而自尽,但是,我想问一句,他这种行为正确吗?“跳江”,这是一种正确的反抗方法吗?纵使他一心为国,才华横溢,可唯一的缺陷便是--他懦怯!也许你会说,既然他那么一心一意为了国家,大胆地提出了那么多建议以致被放逐,如何能说他无胆量?可是,懦怯,不在于他对于国家兴旺的勇敢,而在于他对于种种打击后的放弃。跳江代表着他对一切都放弃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已抛入九霄云外,他面对这个世界,只有逃避,那么,他的头脑、才华、忠诚,又有何用?他的这一举动,真是让人失望无比,一个人,如果对待事情只有绝望,没有任何的崛起之心,那他如何成就伟业?跌倒1次要从第2次爬来,跌倒2次要从第3次爬起来„„跌倒

100次要从101次爬起来。屈原虽然“跌倒”了很多次,也“爬起”了很多次,但他始终没能坚持下来,他没有坚信着自己总有一天不会再“跌倒”,会如山一般屹立,他干脆不再“爬起”了,就是这样,他失败了。仅仅留下了那样一篇《离骚》,绝唱千古,书写着他一生的遗憾。

篇2:端午节作文:我论屈原

端午传统习俗是吃粽子。快到端午了,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着包粽子活动,大人们先把两片竹叶叠在一起,然后放入糯米等各种调料,包成立体的三角形,再用细绳缠紧。

粽子的口味有非常多,如:加糖的,肉馅的,还有加蛋黄的等等

就连粽子的形状也是各种各样的,如:圆形,三角形……让我看的眼花缭乱。

过了一会儿,妈妈把包好的粽子拿来蒸,过上半个钟头,妈妈把粽子放到桌上,我看到粽子像一个小胖娃娃,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粽子,拨开它的竹叶,我又看到里面的糯米从肉色变到黄色,我情不自禁的尝了一口,啊!好吃的无法形容……

忽然,我听到外面传来了一阵阵“嘿哟”,“嘿哟”的呐喊声,我连忙从窗口望出去,只见湖里的龙舟上一个人在擂鼓,还有八个人在划浆,而且比赛队员都整齐有规律地呐喊着,划动着,个个都生龙活虎,并且精神抖擞。看那一艘艘龙舟就像一支支发射出去的利箭一样向前冲去。在岸上的啦啦队员们也都大声的喊着;“加油”,“加油”!龙舟听到大家为它喊“加油”似乎变得更快了。

啊!端午既能吃上美味的粽子,又能看上精彩的赛龙舟比赛,真是趣味无穷啊!我真希望每天都是端午那就好了!

端午节屈原有关作文3

随着夏季的热风,我们迎来了端午节。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大诗人屈原而流传下来的。相传在远古时期屈原对楚怀王忠心耿耿,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镶王因听信谗言将屈原流放,最后,自沉汨罗江。百姓们为了不让鱼虾吃他的尸体,所以,将饭团用叶子包起来扔进江里,演变成今日的吃粽子;百姓们还带着自家的小船在江中寻找,打捞他的尸体,变成里现在的划龙舟比赛。

端午节还有许多习俗,比如:绑五彩绳,插艾草,喝雄黄酒……而我,最喜欢吃粽子这个习俗了。

每到端午节这一天,妈妈总会用糯米包我最喜欢的粽子。妈妈先用两片粽叶卷成一个漏勺形状,再放一些糯米进去,因为我喜欢吃蜜枣粽子,所以,叫妈妈放进去一颗蜜枣在中间,然后,再用糯米盖上,最后,在用粽叶的另一端封口,然后,用绳子绑好。好啦,一个粽子就包好了,现在,只需要放进锅里煮一会儿就好了。可是,看着容易做着难,在妈妈手中那么听话的粽叶和糯米在我手中忽然就变的不听话了。我无论怎么卷都卷不成漏勺那种形状,最后,在妈妈的帮助下卷了一个漏勺,开始放米了,本以为会简单的一件事,但是,却那么难。要不就是米从下面漏了,要不就是米放多了罩不住,过了好一会儿我才包了一个似粽非粽的粽子。当最后吃着自己的胜利品时,心里那才叫一个开心。

篇3:端午华夏争吟屈原诗

又是一年端午时节。

在中国,端午节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其原始的意义是辟邪驱疫,六朝开始加入祭祀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内容,唐宋之后逐渐升华成一个全国性的民俗大节。

作为夏季中最重要的节日,端午本身就包含着浓浓的古老习俗,沉淀了丰富的文化记忆,承载着华夏儿女的民族情感。

适应节令的驱疫避害

中国的传统节日都产生于农耕社会,与农业生产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农历五月初五也不例外。五月五,正是到了夏季中最重要的农忙时节。

“端”与“初”同义,“五”与“午”音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亦为“午月”,所以初五也作“端午”。又因“午时”为“阳辰”,故也称“端阳”。可见,“端午”的起源最早与农业生产有关。

端午正是仲夏时节,气温骤然上升,蛇虫繁殖,疾病瘟疫容易流行,人们从生理与心理上都强烈地感受到外在的威胁。古人虽然没有现代医学知识,但是生活的经验足以使他们认识到这是一个疾病高发期,故称之“恶月”。于是,人们选定五月“重五”之日作为节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健康。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民俗专家萧放认为,从端午依傍的夏至节令习俗看,早期的月令时代,人们认为自然节令日是阴阳变动的关键日,也是人们精神紧张的时日,因此小心避忌,谨慎过关,是当时人的节日心态。人们以静态保护为主。《礼记·月令》记载:“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处必掩身。”

汉魏时期,人们关于夏季卫生习俗移到了端午,以水上竞技、山头采药等户外活动激扬生命、保障身体健康。悬挂艾草,佩戴彩丝,饮菖蒲雄黄酒……都是端午辟邪解毒的主要保健习俗。

为了“驱邪”,端午又引申出了采百药、踏百草等活动。民俗认为午日午时,太阳最烈,此时百草都是药。端午采药的传统在民间历代相传,近代湖北英山还有:“日午,採百草以为药物。”

可见,端午节最原始的意义就是驱邪避害,其实就是卫生防疫。人们通过生活经验,形成了一套防疫病、祛瘟毒的生存智慧。

爱国主义情怀的释放

求吉、纳祥、辟邪,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普遍主题。在这些节日中,唯有端午节注入了爱国主义精神,反映了民众自古就有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这是端午节的独特内涵。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纪念屈原之说却成为流传最广、最为认同的一个。从最初民族情感的寄托,到绵延千年形成的民族节日,每每端午之际,华夏儿女用各种形式表达着对屈原的敬仰和爱戴。

吃粽子、划龙舟……人们把很多端午习俗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甚至不惜把一些神话的情节附着在他身上。将端午节与屈原联系起来,正是老百姓爱国主义情怀的释放,也反映了老百姓普遍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纵观历史,历史上能够被人们如此珍重并纪念的人物实在不多。“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名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浩浩,不能洗得直臣冤。”(文秀:《端午》)“竞渡相传为汨罗,不能止遏意无他。自经放逐来憔悴,能校灵均死几多。”(白居易:《竞渡》)“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刘禹锡:《竞渡曲》)

先祖们之所以选择屈原作为端午节的精神坐标,或许就是因为他的身上折射出了华夏民族最美好的精神诉求。这种精神诉求包含了正直清明、爱国磊落。在历史的演变中,这种精神不断升华,并最终成为了中国集体人格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了中国人最坚定的意志和一种无法打破的文化传统。

时至今日,端午节的内涵还在不断延伸,其承载的爱国精神却始终不变。爱国仍然是端午节最重要的精神诉求,催生了社会成员巨大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关怀年轻女子的节日人伦

聚合家庭情感,强化家庭血缘伦理意识是中国传统节日的要素之一,端午节自不例外。因为节日属性的差异,在体现家庭人伦的方式上,端午也有自己的特色。除了祭祀祖先等传统节日习见内容外,端午节还特别重视未成年的女性。萧放认为,对年轻女性的关怀是端午节日人伦的重要表现。

明代北京的端午期间,家家妍饰小闺女,簪以石榴花,称为“女儿节”。明人沈榜《宛署杂记》记载:“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躲端午”的习俗也与年轻女子有关。“躲端午”是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此习俗似在宋代已形成。陆游《丰岁》诗有“羊腔酒担争迎妇,鼍鼓龙船共赛神”。《嘉靖隆庆志》亦记:“已嫁之女召还过节。”又有《滦州志》云:“女之新嫁者,于是月俱迎以归,谓之‘躲端午。”直到近代,在江苏、湖北、陕西一些地方,新嫁女在端午节也要回娘家省亲,她们带着幼儿回娘家。

萧放表示,东亚其他国家的端午也有类似习俗。日本鹿儿岛在五月五日这天,母亲背着不到一岁的小女孩在外面跳圆圈舞,称为“幼女祭”。朝鲜称五月五日为“女儿节”,出嫁的女儿都回娘家,男女儿童用菖蒲汤洗脸,脸上涂胭脂,削菖蒲根作簪,“遍插头髻以避瘟”朝鲜小儿的这种打扮,称作“端午粧”。由此可知,端午作为女性节日,特别是小儿的避忌日,是整个东亚地区的通俗。

唤醒更多的端午记忆

端午还在继续。

从起源和习俗来看,端午有其独特的文化空间和艺术形式,所包含的礼俗和视觉元素也非常丰富。这些正是端午千年传承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传统节日是在数千年的文明传承中形成的时间生活传统,它不仅是一个时间段落标志,在节日之上,人们赋予了丰富的文化意义,节日表达着中国人的情感与信仰。它与中国人的精神联系紧密而强烈。”萧放认为,避瘟保健与追念先贤的节俗传统,是端午节的精神核心,也是端午节历久弥新的内在动力。

然而,眼下随着商业化的泛滥、西方文化的侵蚀,加上对民俗文化的忽视,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元素却难以得到充分的阐释。一些人对“洋节”追捧有加,却对民族节日不感兴趣。

2008年,端午节被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意味着中华民族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和传承。那么当下,我们要过怎样的端午节呢?

“我们需要既传统又现代的端午节。”萧放表示,传统是我们民族的重要时间记忆,它是保障民族绵延的文化资源与前进动力。同时,当代社会的变化又给民族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要重视当下民众的精神与社会生活需要,只有将当代人们的情感、欲求融进当代传统节日之中,传统节日才能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之中。”

篇4:端午节纪念屈原作文

端午节其实还有一个故事呢!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晚期,楚国有一个大臣叫屈原,他去齐国想让齐国和楚国交为盟友,在这期间,楚国和秦国发生了一件大事,秦国想和楚国联盟打齐国,还让楚国的君主一起吃饭,这件事传到了屈原的耳朵里,屈原就不在齐国住了,连夜跑回楚国,到了楚国以后,屈原就强烈劝阻楚王不要去,可是楚王根本听不进去,还是要去秦国,屈原见楚王非要去,就不劝阻他了,结果,楚王去了以后,就被秦王杀了,楚国就灭亡了。屈原大哭一场,投汨罗江自杀了。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屈原,不让鱼吃掉屈原的身体,便往江里扔粽子,也就有了吃粽子的习俗,除了吃粽子,还有赛龙舟,挂艾蒿等习俗。

粽子有红枣、豆沙馅的等等等等,有很多,但是我最喜欢豆沙馅的。我过节的时候豆沙馅是吃的最多的。但是我也会偶尔吃一些别的馅,但是遗憾的是,这里湖很少,所以赛不成龙舟。但是我也可以看一些赛龙舟的视频。

篇5:端午节作文读《屈原》有感

《屈原》有感

你最终还是来到了汨罗江岸,颜色憔悴,面容枯槁。

你的心在滴血,不平的遭遇,不公平的议论,不同的人生价值观,你最终选择了与日月争辉,和天地共存。

用尽力气,抹不去你悲伤的回忆。你—屈原,楚怀王的左膀,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想当年,你是多么的精明强干。你是多么的能言善辩,你又是多么的明子制乱。现在你却安静了。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他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们以小人之语旁君子之为,他们以小人之语妒君子之才,于是你,被疏远了。

在寂寞的风中,你在行走,伴随着夜的精魂。你赋《离骚》,写下了内心的困苦和悲愤;亦余心之所善兮,谣琢谓余以善淫。是的,没想到当年大名鼎鼎的楚国大夫,却一败涂地。

风,还是很寂寞,在云中翻过的是月的清波。

你正直前行,你竭尽忠智!但你终日被诽,你心里怎能无怨无悔呢?

理智是冰冷的慰藉。你最终选择了与汨罗江为伴。这一天你站在汨罗江口,颜色憔悴,面容枯槁。就连渔夫也能看出你心中的那股不平之气。当他问你为何出现在此时,你终于道出了心中的不快:举世浑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你宁愿“赴长流而莽于江鱼腹中”,也不愿以皓皓白云,而蒙世之温。

这就是你,今大地为之自豪的脊梁。

你,就在这一年,纵身一跃,以转瞬即逝的生命表达你对朝廷的怨恨,既然匆匆地来,为何不匆匆地去?

篇6:端午节纪念屈原话题作文

战国时期,在那个饱经沧桑、战火纷飞的年代,烽火连连、小人当道、君王昏庸无能。在同恶霸与权贵斗争中你卷入了宫斗权争,家国情仇的漩涡等一系列不幸发生在弱小的楚国时,你却用高洁的品德照耀着这个战乱时代,身负宏才伟略的你自此便踏上了拯危救国、九死不悔的征程。

你心系祖国,不与小人同流合污;在乱世中,你却保持着高洁的情操与品性,宛如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莲散发着阵阵馨香、流芳百世。白驹驰骋,你上下求索只为国家安好,你的精神是那个年代里不可磨灭的岁月精华,你的历程连同着那份精神将被永载史册、世代相传。

“思美人兮心若香,思美人兮月苍凉。”你对百姓终日劳作的怜悯以感叹一句“哀民生之多艰”。你用“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作为你处人行事的准则;你用“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恁”作为你的底线。你的性格孤傲不迁,遗世独立的你却从未想过改变初心。你用《离骚》诉说着你耿耿衷肠。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军白起带兵南下攻郢都。此时的你,正站在滚滚东流的汩罗江旁凝望,衣袂翻飞的你望着江水,心中是否感叹着世俗无常?从小传韵拨琴吟九章的你又是否感到有心无力?最终,你纵身跃进寒骨的江水,用你的身躯再次诠释了你的爱国情长,并告诉了世人你的最终答案。你自始至终都相信你自己的理想和主张能够把楚国引向康庄大道。“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便是你对初心最好的阐述。

“思美人兮心自香,思美人兮梦芬芳。”来自千百年前的那份馨香传至今世,现在的屈原已经成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全世界人们的隆重纪念,你那高尚的品德与高洁的情操已变成了现代人的道德准则。汩罗江水依旧在流淌着,像是在诉说着关于千百年前你的故事,任它物是人非,任它斗转星移。繁华开,阴云散,你的精神依旧与世长存。

篇7: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作文

我合上书,眼前仿佛出现了屈原那瘦长的个子、清癯的脸庞和眼神中呈现出庄严的沉思,他正头戴高高的帽子,身着齐脚的长袍,穿过齐腰深的白艾,踏着岸边的兰草。他明亮的目光扫过天边的白云,扫过江面远处的烟波,在洞庭湖畔吟诵《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只有寥寥数语却道出了古人对天地、自然、万物的思考,我不禁想问屈原:“究竟是怎样的动力促使您对天地乾坤进行如此深入的思考,以至于对后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冥冥之中,屈原似乎听到了我的提问,他那带着楚辞特有的语调悠悠响起:“天地如此神奇,世界变化无穷,我们身边每一个平凡的事物都蕴藏着神秘的信息和力量。一朵白云、一条溪流,一棵花草树木,一座高山,都值得我们去仔细观察、思考、探究,我们不但要问天、问地,还要问世间万物,甚至问你、问我、问他,身边的任何人、事、物都值得一问,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多问,多问才能多知。”

篇8:端午节怀念屈原的作文

乱世

天地不仁。当春秋战国天下大乱之时,才人辈出,百家争鸣。而屈原,就在这么一个战争纷纷的年代出生。是上天设计好的命运?还是他自己注定得承受这痛苦:空有一身的理想,却不能得到施展;一身正直,却被小人陷害;一颗爱国之心,却最终只能看着国家灭亡……然而他在不断奋斗,奋斗,他坚信自己一定能够帮助国家兴旺起来……

一句离骚,让天下人知道了帝王权贵的丑陋;一句天问,唤醒了天下人沉睡的良知;一曲九歌,传唱了世间一切可传唱之事。他的诗词,没有李白的洒脱,没有李清照的婉约,没有辛弃疾的豪放,但正是他那脱俗的诗词,让人领略到了语言的精妙。“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土争先。”我仿佛感受到身穿战甲手拿武器的战士,抖落厚重的征尘,把战友的头颅搁置颈项的惨烈。这是屈原在悲歌,在祈祷。

爱国英雄

他,怀着报国的理想,带着满腹经纶来到政治舞台。这是英雄展示自己的舞台。他励精图治,大整朝纲,然而,正是他的正直,也给他带来了灾祸:蒙受小人祸害,被2次流放,亲友相继被迫害……但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才造就了这么一位举世无双的英雄。

然而,他也是人,即使他有卓越的贡献,脱俗的才华,还是摆脱不了世俗的结局:他走到汨罗河边,望着那滔滔的`江水,“举世浑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苍凉的声音刺破了黑夜,弥散在风雨中。万声寂静,星光早已隐藏起来。夜,更加幽寂;风,更加放肆;雨,更加张狂。屈原抱着一块石头,纵然跳到水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声音,在大地上空,久久盘旋。

这难道就是英雄的结局。

日月轮回,斗转星移。

篇9:端午节作文屈原诗人的故事

端午节是春末夏初最盛大的一个节日。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

五、重午、午日、夏节。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习俗的起源。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如果这时你来到中国,会发现满街都在出售一种奇特的食品,这种食品呈圆锥体,里面是糯米、红枣等,外面由一张深绿色宽边植物叶包扎而成,人们都叫它粽子。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因为他受到楚怀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及及令尹子兰的嫉妒,就在楚怀王及继位的顷襄王之前,谤屈原。楚王继而逐渐疏远屈原,也不采纳他的谏言,最后甚至将屈原放逐。屈原满怀悲愤,落拓江湖,怀石投汨罗江自尽。屈原死后数十年,楚国终因谗臣误国而为秦所灭。但是屈原这位忠而见疑的悲剧英雄还活在楚国百姓的心中。

据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撑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鸡蛋等食物,扑通的往江里面丢。说是让鱼虾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一老医师则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了蛟龙,使它不能伤害屈大夫。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着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

旧日的端午节还有两种非常独特的习俗。一是插艾蒿。据说满城人一大早就奔赴四周的郊野采摘艾蒿。这种植物有驱温解毒的作用,因此人们把它们挂在门口、插在头上。二是喝雄黄酒。雄黄是一种红黄色的粉状物,也有驱毒的作用。成年人和酒吃下,儿童则涂在额头上,有的还写上一个“王”字,这样,夏日的署毒便不能为害了。据说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从此以后,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们都要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有些地区,则在端什节插菖蒲或艾草于门上。

篇10:关于端午节作文:屈原湘妃祠

关于端午节作文:屈原湘妃祠

关于端午节作文:屈原湘妃祠

九派会君山,刚才向汉沔荡胸,沧浪濯足。直江滚滚奔腾到,星沉龛赭,潮射钱塘,乱入海口间。把眼界洗宽,无边空阔。只见那庙唤鹧鸪,乱花满地,洲邻鹦鹉,芳草连天;只见那峰回鸿雁,智鸟惊寒,湖泛鸳鸯,文禽戢翼。恰点染得翠霭苍烟,绛霞绿树。敞开着万顷水光,有几多奇奇幻幻,淡淡浓浓,铺成画景。焉知他是雾锁吴樯,焉知他是雪消蜀舵?焉知他是益州雀舫,是彭蠡渔艘?一个个头顶竹蓑笠,浮巨艇南来。叹当日靳尚何奸,张仪何诈,怀王何暗,宋玉何悲,贾生何太息。至今破八百里浊浪洪涛,同读招魂呼屈子。三终聆帝乐,纵亲觅伶伦截管,荣猿敲钟。竞响飒飒随引去,潭作龙吟,孔闻鼋吼,静坐波心里。将耳根贯彻,别样清虚。试听这仙源渔棹,歌散桃林,楚客洞箫,悲含芦叶;试听这岳阳铁笛,曲折柳枝,俞伯瑶琴,丝弹桐柏。将又添些帆风橹雨,荻露葭霜。凑合了千秋韵事,偏如许淋淋漓漓,洋洋洒洒,惹动诗情。也任你说拳椎黄鹤,也任你说盘贮青螺;也任你说艳摘澧兰,说香分沅芷。数声声手拨铜琵琶,唱大江东去。忆此祠神尧阿父,傲朱阿兄,监明阿弟,宵烛阿女,敤首阿小姑。亘古望卅六湾白云皎日,还思鼓瑟吊湘灵

篇11:端午与屈原作文

端午与屈原

今天就是端午节了,爸爸妈妈都在包粽子,我默默的上楼,翻开屈原写的《离骚》,我似乎看到了许多,我看到了一位满腔热忱的爱国诗人――屈原他跳下了河,他不愿看到国破家亡的场面,他不愿看到百姓怨声载道。他要解脱自己,他跳下了汨罗江。

吃着粽子,看着《离骚》,我又看到了许多。屈原跳下了河,百姓们纷纷不由自主的`出来,他们一个个拿着粽子,划着船,把粽子撒到汨罗江的各处,不让鱼虾吃了屈原的尸体,他们对这个满腔热忱的爱国诗人是多么的尊敬啊!

篇12:屈原与端午作文

想必是屈原的冤魂久留不散吧,我挪到冰凉一些的席子上,想道。现在的人都很喜欢端午节:龙舟上急促的鼓点,打着振奋人心的节奏;荷叶里喷香的粽子,飘散着一种沁人的糯米香;颈项上精美的香囊,一针一线精湛的绣工,沉淀了古韵遗风的沉香。人们总是沉浸在这个节日欢乐祥和的气氛中,有多少人记得这个源远流长的节日的始祖——屈原。

当年,屈原两次被顷襄王流放。他自叹满腹诗书经纶,胸怀雄韬伟略,心中爱国深切,却遭奸佞恶毒陷害,以致落得如此下场,心中不甘。于是纵身一跃,径向汩罗江的深处走去,悲壮的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那样污秽浑浊的社会下,屈原不受其感染,而同流合污,而是选择了用这样一种极端的方式来控诉这个社会,证明自己的两袖清风。他的壮举被后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文章《渔父》中,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世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醴?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尘俗之尘埃乎?”渔父是一个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人,虽然他与屈原同处于一个黑暗的社会,但却在随性自适中保持自己的节操;而屈原则是一个“性情中人”,他始终追求着清白高尚的人格,宁愿舍弃生命也不愿与奸佞同流合污,至死不渝。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都表现了崇高的人格精神。

篇13:端午忆屈原作文

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被流放在汨罗江畔的爱国诗人屈原,听说楚国被征服,悲愤交加地沉入汨罗江。沿海的人带领船只营救他们,并投掷食物以防止鱼虾伤害屈原的身体。从那以后,每年的这一天,当地人都会举行这样的活动来表达对他的怀念。此后,划龙舟、包饺子成为端午节习俗的`主要内容,逐渐被称为端午节的起源。

屈原充满爱国主义精神和“路漫漫其修远兮,修远繁忙,吾将上下”的理想主义精神和忧患精神,是一个超越时空、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典范。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伟大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无法在世界各民族中自立。屈原在执着追求生命的永恒、价值和理想的同时,始终关注着国家的兴亡。然而屈原的命运却是悲剧。如果忧国忧民的屈原,活在今天,看到中国今天如此强大,看到中国人民在为奥运加油,看到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为抗震救灾,屈原还有时间去河边吗?

今天,我们真幸运。作为中国人,我们继承了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修远繁华似锦,我自上而下探求真理”的光荣传统。我们和四川的孩子们一起流泪,分担失去亲人的痛苦。今天,我们懂得珍惜,爱身边的老师,家人,朋友!

上一篇:工业自有品牌营销策略下一篇:韩国留学:社交礼仪以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