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局与银行风险管理

2024-04-25

征信局与银行风险管理(通用8篇)

篇1:征信局与银行风险管理

个人征信局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案》将消费信用报告机构定义为:专门定期搜集和评估消费信用信息,汇编、制订并发放消费信用报告的公司。这类公司也时常被称为消费信用局或消费信用登记机构。

消费信用信息共享系统,是美国消费信用市场发达的一个主要原因。美国的这个系统较为完善,在一定法律框架内受市场力量驱动,贷款机构自愿参与。而消费信用报告机构是这个系统的核心。

和消费信用局相对应的是企业信用报告机构。美国最大的企业信用报告机构是Dun&Bradstreet(简称D&B)。

美国私立消费信用局与欧洲大陆公共信用等级机构存在明显区别。

出现消费信用局的原因,主要有:

一、借款人的消费行为和信用风险程度的不同以及人口的流动。二是科技发展和消费信用市场的规模。消费信用局一旦建立起来,贷款机构就可以依靠贷款申请人大量的信用历史纪录,运用现代统计分析方法,如信用评分等,在不增加贷款机构总体信用风险的前提下,段时间内有效评审贷款申请人的信用程度,并实现评审的标准化和自动化,减少评审时间,降低单笔贷款的经营成本。而且信用评分可以克服贷款评审人员的主观性,使贷款评审成为一个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客观的过程。三是,网络效应使得信用局越来越重要,并最终使得美国市场上只剩下几家规模较大的信用局。而且消费信用市场较发达的国家,往往都只有少数几家信用局,且规模巨大。当然,市场的力量和反垄断的需要,也是的市场呈现寡头而非单家垄断的局面。

零售信贷市场的差异化结构决定了贷款机构对信息共享的需求程度。即小机构有动力,而大机构反而不愿意,因为其内部已有足够的市场影响力,也有足够的市场数据。

在美国消费信用局的初期,消费信用的主要提供者是各类零售商、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及民间借贷人,而并非银行和其他金融公司。只是因为当时的高利贷法,导致银行和其他金融公司在零售贷款方面很难盈利,但零售商可以通过提高商品价格,再允许顾客分期从而规避利差限制。而废除高利贷法案后,银行和金融公司在消费信用市场所占的市场份额,由最初的不到20%逐步增加到将近80%。而在本世纪初,银行和金融公司甚至占到了95%以上。

美国消费信用局是在不断适应整个消费信用市场结构变化中发展起来的。随着零售商向全国范围的扩展,信用局也有分散、小型的地方性机构逐渐发展成为大型的全国性机构。在银行信用方面,即使在严格限制跨州经营的时代,随着信用卡的广泛推广,在打破银行经营地域限制的同时,也提出了信用信息的新要求,那就是全国范围内参与信息共享,并提高信息共享的快捷度。在20世纪中期,美国各地的消费信用局开始出现收购和兼并。联合信用局的成员机构从1960年代的2000多家减少到1990年代的500家。到1980年代,我们熟悉的三大信用局,TransUnion、Experian和Equifax分别建成了自己覆盖全国的信用信息网络。另外的信用局都很小,主要是为特定的市场提供信息服务,如牙医行业、人寿保险行业、电话电讯行业等等

私立机构与公共机构。

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等国的信用局都是私营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另一种是欧洲大陆普遍采用的,政府设立,强制银行和金融机构向其提供消费信用信息,由于带有强制性,也就不是一种契约关系。

为什么欧洲大陆没有形成美国这样的自愿共享系统? 1.欧洲大陆国家银行和美国的银行发展历史,以及社会特性不同。美国的银行跨州经营极少,相互间的竞争不足,同时人口流动性大。这样,人口流动使得贷款机构需要互通信息,以掌握因为人口流动而随时可能出现的新客户的具体信息,同时共享信息又不太会造成因竞争失去现有客户。因为都有促进征信局发展的动力。而且即使后来美国对银行跨州经营的放松,也始终没有形成一两家超级银行独霸的局面,社区银行的实力一直较为强大,使得银行整体都愿意维系和发展消费信息共享系统。

而欧洲方面,由于银行自由竞争的历史较长,金融市场基本由几个大型银行所控制。这些大型银行所占市场份额普遍较高,已经拥有较全面的信用消费者信息,因此对额外信息的需求并不强烈,而且更担心由于信息共享,造成自己现有客户被竞争对手抢走的局面。也就只能由政府出面干预和组建共享机构。

区别:

(一)美国的征信局搜集的信息比较完整,主要有五方面信息:1.消费者身份识别信息,2.每笔信用的纪录,3.消费者申请破产、欠税和法庭审判方面的记录,4.专业收账公司提供的收账信息,5.对消费者信息的查询纪录。

(二)私立机构受市场驱动,有动力不断发展新的有用的信息种类,更新已有信息,并提高信息准确度。也就是有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

(三)公共机构更注重隐私保护,从而更为限制共享的效力。

信用卡方面,分为个人消费信用卡、小企业卡和公司卡。小企业卡往往是小企业主以企业名义申请的信用卡,主要用来支付企业日常费用,也是重要的融资、信贷手段。发卡公司在发行、管理这类信用卡时,不仅依据企业本身的基本信息,比如企业规模、产值、负债及还款历史等,而且同样对企业主的个人信用信息进行分析。

美国个人征信局的数据并不依赖于社会保险号,有将近一半的数据不是靠社会保险号链接的。也就是说,其数据库中有一半的人的信用档案并没有社会保险号。个人征信局开发了特定的技术和检索系统,通过人名、地址和住址等信息,将同一个人的信息连接起来,形成美国个人征信局的核心技术之一。而且美国个人征信局除了搜集与借贷行为相关的数据外,并不能搜集医疗、税收和保险等方面的个人数据。

美国的个人征信机构收集各方面情况,将其汇总,经过加工处理,成为各类授信机构在发展新客户、管理现有客户,以及客户欺诈识别等各个方面所依赖的工具,而先进的信用风险评估系统又为授信机构进行决策提供了更科学、更量化的基础。

征信局不仅仅是收集数据,还要以价值(风险)为导向进行数据处理。风险控制的关键,在于收集消费者信息并进行准确和可靠的风险评估。

美国消费信用风险评估产业的中心力量,是拥有征信数据覆盖全国的三家个人征信机构(又称为征信局)。发放消费贷款的金融机构的信息都来源于这三家机构。也即是说,三大个人征信局提供的消费者信用记录是消费者信贷风险评估系统里不可缺少的部分。

个人征信局提供的征信产品由:1.记录消费者还款历史的信用报告,2.来自司法机关和其他方面的公共记录,3.按一定规则整理和组织的信贷数据,4.各类消费者信用评分,5.某些个人征信机构还能够提供诸如保险、就业等其他方面的个性化消费者信息。

5S和1C是消费信贷行业进行个人信贷风险评估最重要的指标:

1.特征(Character),即还贷意愿,2.能力(Capacity),还贷能力,3.资本(Capital),财务能力,4.抵押担保(Collateral)5.生活状况(Condition)6.稳定性(Stability)

其中,特征是最重要的因素,能力次之。

信用调查报告的种类:普通版报告、购房贷款征信报告(比前面更丰富)、商务征信报告(个体工商户等非有限责任小微企业)、人事报告(即雇主报告)。

三大局都提供建造信用风险分析模型的服务。

三、风险评估系统开发

尽管三大局都开发评估系统,但应用最广泛的是FICO开发的信用评分。而三大局对同一消费者的征信数据由微小差异,所以对同一FICO分值冠以不同名称。

消费者的信用评分分值是时时变化的。每个人的总分都是820,然后由模型根据个人信贷资料评价风险,减少分值,如开了过多的信用卡,暗示客户入不敷出的可能性增加。

四、风险评分的意义

评估信用申请者的还款能力。

引入数学模型的优势在于:1.决策速度提高到一个小时以内。2.客观性,避免评审人员的偏差和偏见。3.大规模处理数据成为可能。4.标准统一。避免不同评审人员的评审差异。

第三章 个人征信局的数据处理

个人征信局采集的部分数据是“公共记录”,即政府机构掌握的且对公众开放的政府数据或记录。即与个人经济行为相关的数据,均可以被个人征信局采用。但个人征信局不收集和储存任何消费者的犯罪记录,即使是经济犯罪,也不采集,因为这不属于征信局的处理范围。

三大征信局拥有的基础数据基本一致,但各个征信局对这些数据进行了系列的数据变换和加工。这种变换和加工时征信局的关键技术,也是各自的“黑匣子”。在“黑匣子”里面,他们进行了完整的数据处理、清洗、转换、加工,并据此产生了描述消费者支付行为、偿贷行为的数据,再根据浙西时间序列的数据产生数以千计的中间变量,最终产生供模型开发的特征变量。

二、征信局的数据处理系统

以益百利为例,第一步是过滤,将数据按照账户状态、贷款是一次性还是循环等特征分成不同类别。第二步是生成变量。

一个有效的评分来自于个人征信局对一个实际授信问题或信贷商业问题的精确定义和准确了解,帮助商业银行和其他类型的授信机构更好的决策。

对消费者进行信用评分是征信局的主要工作之一。通过一定的消费者行为目标函数,建立行为模型,以预测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某种行为的可能性,将这种预测的可能性数量化和标准化,就形成了个人征信局的信用评分产品。

征信局的评分特点:1.完整性。由于征信局搜集了各类授信机构的消费者数据,有条件将各种数据综合起来进行评估,从而对消费者的信用风险和信用价值进行了统一的综合性评估。2.客观性。不偏向任何一家授信机构的特殊的信用消费行为,或特定的信贷产品。3.一致性。不同时间段的征信数据,其数据的特征、数据各字段表达的意义、数据本身的可靠性是相当一致的,不因时间的不同而改变,不因特殊阶段的信贷行为和特殊的信用风险政策而发生大的变动。4.精细和准确。个人征信局的数据相当完整,能对消费者在某个局部的信用消费行为,或某个时点上的信用消费行为进行精细和准确的刻画。

个人征信局的信用评分也称为“通用评分”,即评分开发不依赖于个别金融机构和特殊产品,与商业银行开发的信用评分模型完全不同。但商业银行一般会结合个人征信局的数据和自己掌握的数据,来开发更具针对性的评分模型。

个人征信局不储存信用评分结果,而是根据商业机构、信贷机构和商业银行的要求,对某一时间或某一批客户进行信用评分。

有效的信用评分必须要有对实际问题或信贷商业问题的精确定义和准确了解。个人征信局的信用评分产品可能并不是其自己开发的,也可能是专业的模型公司提供技术支持。著名的开发公司有FICO等。FICO的评分在衡量一个金融机构的整体资产的风险和质量时,经常被用到。

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信贷机构,由于缺乏资源进行复杂的数量分析,也没有一支专门的开发队伍,会把从个人征信局订购的通用评分作为自己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数量分析手段。

那么问题来了,阿里巴巴、腾讯是否涉嫌垄断。在网络降低零售业务成本的情况下,地方中小银行是否还有机会?

篇2:征信局与银行风险管理

基层人民银行征信管理调研对策 随着人民银行职能的调整,征信管理成为国务院赋予人民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责。由于征信工作是一项新业务,受宏观环境和现实因素的制约,在实际开展中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国家征信体系建设投入大,收益小,成本效益不对称,没有充分发挥有效作用。

一、存在的问题

1、金融机构和企业认识不足,配合不力。一是金融机构认识存在 误差。在过去信贷征信管理检查中我们发现,部分金融机构认为信贷征信建设是人民银行提供的一项金融服务,既然是服务,就存在可搞可不搞的自愿性;有些金融机构甚至认为人民银行搞信贷

征信管理是为了约束和监督他们,心理存在抵触情绪。二是企业、个人认识不足。由于过去对信贷征信管理宣传不力,致使企业、个人对这项工程了解不够,有的甚至误认为参加信贷征信管理会将自己企业信息和商业机密泄露出去,从而导致企业和个人配合少,被动应付多。个别企业甚至拒绝办理贷款卡和参加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建设,导致了人行在征信管理中“热脸贴到了冷屁股”。

2、管理手段缺乏,职责履行难到位。目前人民银行对征信日常业务管理的主要手段是两个制度和两大系统。即《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管理办法》和《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两大系统分别对应《银行信贷咨询系统》和《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但仅凭这两个管理办法使人民银行在履行监管职责时明显感到管理手段缺乏而“心有余而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惩处手段缺失。在两个制度中的“罚则”中,只对金融机构法律责任进行限定,但对

征信管理的主要对象--企业和个人没有约束条款,导致企业和个人对贷款卡的管理不重视,贷款卡遗失、不参加年审的现象层出不穷。二是缺乏具体《实施细则》。上述的《两个办法》在各地方均没有结合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基层行在实际操作中感到无所适从。

3、系统功能缺陷,难以满足信贷业务运作需要。一是信贷咨询系统企业信息兼容性和交错性不强。由于系统以企业组织机构代码作为区分借款人的唯一标准,而技术监督局对同一企业的代码经常更换,导致部分企业在系统数据库拥有多个代码,而系统对此缺乏兼容性和交错性,无法把前一个代码下的信息转入新的代码中,造成同一企业的信息被分割。二是系统中没有票据贴现录入程序,不能满足目前信贷业务发展的需要。三是目前系统由于数据库质量的瓶颈制约,未能对重点行业、信贷大户、集团企业的信贷风险和贷款结构变化进行专

题分析,系统效能发挥不高。

4、企业素质差,难以满足系统创建要求。目前尤其在落后地区,企业自身素质较差,很大部分是国家限制发展的“三高两低”式企业,享受不了银行信贷的支持,银企关系冷淡,对征信体系建设前景不看好,信心不足;有些企业虽然冠以“公司”之名,实为家庭式作坊,会计制度不健全,财务数据不全,满足不了系统信息建设的需要。

二、对策建议

1、健全机构、完善体制。一是基层建立专门征信机构,将征信管理从人行和各金融机构的相关部门独立出来,专职专人,明确责任。二是应建立与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之间协调机制。成立包括政府、工商、技术监督局和各金融机构的联合领导小组,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对辖内征信工作进行部署、指导、协调,实行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基层商业银行要在目前征信管理组织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内控制度,将征信工作落实到专

人。

2、配强队伍,提高素质。队伍建设是搞好征信业的保障。基层各金融机构要在现有的条件下,要整合人力资源,科学安排征信人员;同时通过举办培训班、知识竞赛、现场检查、以会代训等方式,积极开展各种征信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每年根据需要招聘一批品质好、能力强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征信队伍,提升征信管理水平。

3、强化手段,促进管理。一要完善管理制度。尽快建立《征信管理法》、《信息披露》等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完善《信贷咨询办法》和《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办法》,制定相应《实施细则》,增添对企业和个人违规的处罚办法,明确各职能部门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征信工作的顺利发展。二要创新管理手段。人民银行可通过整合内部行政许可职能,建立联合监督机制。如在贷款卡管理方面,可与银行帐户管理两项职能有机结合起来管理,既能提高人行工作效率,又能

促进和引导金融机构自律。三是加大检查力度。要灵活运用各种检查方法,增加现场检查频率,并把现场监督与非现场监督结合,减少检查成本,提高工作质量。四要加大处罚力度。定期对辖内金融机构征信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对违反管理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同时根据制度加大对企业和个人的处罚,促进规范管理,树立人民银行的权威。

4、优化系统,促进利用。首先,人民银行要根据目前征信系统管理软件使用情况,结合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特点,不 断更新系统,以适用业务的发展;其次,及时督促商业银行及时报送数据,确保银行咨询系统、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数据质量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提高银行咨询系统的使用率。再次,要清理各系统中过时数据、已经多年未用的死贷款卡户,优化系统,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减轻系统管理人员工作量。

5、加大宣传,提高认识。利用各种媒

篇3:征信局与银行风险管理

高收益总是伴随着高风险。银行在发放贷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不良资产的形成,每一笔贷款都可以说是对贷款方和借款方的敬业精神和诚信意识考验,而敬业程度和诚信意识的高低,既与授信方努力程度的收益与成本的比较关系密切相关,又与受信方失信行为的收益与成本的比较关系密切相关。

现在,我国商业银行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贷款。这些不良贷款其中一部分是由于银行放贷人员责任心不强,银行从业人员缺乏敬业精神,而银行由于成本的原因贷款审批制度不严格,监管机制不健全造成的。而对受贷者而言,在利益的驱使下,企业或者个人常常和心存侥幸,会甘愿冒险恶意拖欠贷款,并企图逃避惩罚。再加上示范效应的存在,失信行为会越来越多,失信程度越来越严重,从而形成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这就促进了我国银行业征信系统的建立和发展。

所谓征信管理体系,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机制,它是通过各种与信用相关的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共同促进信用的完善和发展,制约和惩罚失信行为,从而保障社会秩序和市场经济正常地运行和发展。征信系统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形成一个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他们有一个公共信息和征信数据开放的社会环境,有良好的全民信用教育和信用意识,有完善的管理信用立法和失信约束惩罚机制,有发达的商业化、社会化信用管理服务中介机构,市场化征信业十分发达。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贷款的对了解每一位受贷者信用情况需求的日益迫切和现代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我国征信系统正在逐步的发展完善。

目前,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信息来源主要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收录的信息包括企业和个人的基本信息、在金融机构的借款、担保等信贷信息,以及企业主要财务指标。自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以来,人民银行一直都在与相关部门积极协商,扩大数据采集范围,提升系统功能。为落实《国务院信息办关于落实<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2005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国信办[2005]13号)中关于人民银行牵头“以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为服务对象的有关企业和个人征信部门间信息共享和政务协同任务”的要求,2005年以来人民银行加大了与相关政府部门信息共享协调工作的力度。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除了主要收录企业和个人的信贷信息外,还将收录企业和个人基本身份信息、民事案件强制执行信息、缴纳各类社会保障费用和住房公积金信息、已公告的欠税信息、缴纳电信等公共事业费用信息、个人学历信息以及会计师(律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律师)等对公众利益有影响的特殊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信息。

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采集到上述信息后,按数据主体(即企业和个人)对数据进行匹配、整理和保存,即:将属于同一个企业和个人的所有信息整合在其名下,形成该企业或个人的信用档案,并在金融机构查询时生成信用报告。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对采集到的数据只是进行客观展示,不作任何修改。因此,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数据的准确性有赖于数据提供者数据的准确性。

征信体系在提高审贷效率,方便广大群众借贷,防止不良贷款,防止个人过度负债,以及根据信用风险确定利率水平方面开始发挥作用。从个人消费贷款方面来说,首先,对于房屋,汽车等金额较大的贷款,银行都要求客户提供大量的证明文件和相关担保,并在经过较长时间的办理过程才能发放,征信系统可以大大节约银行对受贷者信用情况调查的时间,提高银行工作效率,而受贷者也可以简化办理手续,即使方便的得到贷款。其次,对于信用卡等金额较小的信用透支,由于客户群太大,客户资料的真实性审批费时费力,再加上对客户资料变更情况掌握难度太大,就形成了在客户出现恶意透支后的追讨工作变得极为困难。随着征信工作的完善,信用数据库的建立,个人信用情况可以随时被银行所掌握,这样既防止了不良贷款的出现,也为银行对不良贷款的追讨提供的方便。除此之外,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在提高大学生信用意识,保证助学贷款政策顺利实施方面起到重大的作用。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一种资助,也是商业银行发放的一种信用贷款。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个人征信系统)正式运行后,为每一位贷款学生建立了信用档案,如实记录学生的借、还款等信息,通过制度约束提高了广大学生的信用意识,促使其诚实守信、按约还贷;通过制度创新帮助商业银行更有效地防范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中的信用风险,保障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顺利实施。

从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来看,提高内部需求、刺激消费是带动生产力发展,稳定国民经济的主要途径。而为了降低消费信用贷款的风险,加强信用管理问题,建立符合我国社会实际情况的信用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第一,要积极宣传征信法规,使人们认识到不讲信用不光是一个道德问题,如果一个社会不讲信用的人和事多了,就是一件大事,它不仅是个道德问题,同时又是一个经济问题、法律问题。树立诚信光荣的社会风气,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失信成本和提高发现失信行为的能力,加强社会征信和信用制度建设,以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第二,要尽快的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了配合WTO对信息公开化的要求,以及建立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对公共信息和征信数据对全社会开放的要求,需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公共信息、征信数据的取得和使用程序。在信用管理方面法律比较健全的是美国,与信用相关的法律共有《公平信用报告法》、《平等信用机会法》、《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等十七项之多,其中约五分之三是消费者保护法律,由联邦交易委员会(FTC)负责执法和解释,而另外五分之二属于规范金融机构向市场投放信用类的法律,由联邦储备委员会(FRC)负责主要执法和解释。我国应该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出完备的法律规定。只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才能为银行业制造一个信息开放和公平享用、使用信息的环境。

第三,建立科学有效的个人信用制度是银行控制各类信用风险的前提保障。可以分两步进行:首先,在银行内部以信用卡个人信息资料为基础,将其他各职能部门的个人信息资料集中起来,建立内部的个人信用数据库;其次,由央行牵头建立股份制个人征信机构,联合其他各金融机构、政法部门、劳动力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等,搜集整理个人收入、信用、犯罪等记录,评估个人信用等级,而逐步建立起全社会范围的个人信用体系。由于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以及所拥有的信息生产优势,无疑在征信数据库建设上处于中心地位。征信和评级机构应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设立,具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和满足从事征信和评级业务的专业要求,拥有一定规模且不断更新的数据库系统,对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情况进行判断并给出相应的等级标准。应同时发挥商业银行和各类征信公司的专业优势,做到商业银行与征信公司的业务协作和配合,共同构建我国评价企业和个人信用的信息平台。

第四,政府在建立国家信用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应起到协助建立失信约束和惩罚机制并监督行业规范发展的作用。加强政府主管部门对征信和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发挥征信和信用评级行业协会的自律和协调作用,为征信和信用评级体系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针对我国目前个人征信缺乏管理的现状,建议成立一个专司个人征信管理的行政机构。新的信用管理机构可设在人民银行内部作为其一个独立的部门。其主要职能是确保征信公司信息产品的质量,而征信公司不管是国有、民营还是外资,都可以在规范有序的环境中进行良性竞争,优胜劣汰,通过竞争机制提升中国个人征信的效率和竞争力。由于我国的立法工作相对迟缓,在个人征信“无法可依”的情况下,信用管理机构的另一个职能是制定个人征信业的行政规章。随着个人征信市场和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信用管理机构可以进步一推动信用管理协会、信用报告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的建立,将部分管理职能下放给行业自律组织,最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完善的个人征信管理体系。

第五,增加银行信息系统建设的投入,大力开展信用管理教育,培养信用管理人材。在征信系统建立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科技手段,加快数据的收集速度,提高数据准确性,搭建开放、全面、安全的平台,是信用体系更好的服务于银行。

总之,在降低信用风险,完善信用制度方面,征信系统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为了建立和完善征信系统并进行有效的交流,信用信息系统的开发要具有前瞻性和连续性,信用管理体系要能够涵盖银行所有的业务活动,并具有准确性和一致性,充分满足银行风险管理的需求。

摘要:我国个人银行业务依赖于个人征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目前发展征信业面临的主要障碍是专门管理机构未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不健全和信用法规不完善。征信业的发展必须从建立管理机构、建立科学有效的运作机制、加快征信立法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银行业务,征信,征信管理

参考文献

[1]、林钧跃.美国信用管理的相关法律体系[J].世界经济,2000.(4)

[2]、纽行.美国的消费信贷报告机构简介[J].国际金融研究,1999,(7):37-42

[3]、王爱俭,孟昊.建立我国个人失信惩罚机制对策研究[J].金融与保险,2001,(6):90-93

[4]、陶茹丽.个人信用资信评定系统评价[J].浙江金融,2001,(3):8-9

[5]、胡昌苗.英国银行个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及对我们的启示[J].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02,(1)

[6]、谭绍臣.浅析银行卡对个银业务的整体带动作用[J].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02,(3):31-33

[7]、罗新宇.上海个人信用消费全面退出[N].中国青年报.2001-12-27

[8]、杨爽.消费信贷政策作用渐显[N].金融时报.2002-02-10(2)

[9]、李豫川.窥视银行卡:外资首轮攻击金融软肋[N].金周刊,2001-12- 20

[10]、胡锰.信用有价—北京拟建全国性资信公司[N].21世纪经济报道,2002-2-25(13)

[11]、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中国消费信贷发展报告[N].金融时报,2002- 2-22(2)

篇4: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征信管理的思考

关键词:征信管理 风险分析 探索与建议

随着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工作的加强,其工作的重点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逐步由原来的侧重服务,改变为服务和监管并重。但是商业银行在征信管理上仍停留在重使用、轻管理的状态,这就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本文就征信管理容易出现的问题、风险隐患和一些建议阐述如下。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内控制度不完善 目前许多商业银行还只停留在转发人民银行的相关制度层面,未对征信管理制度进行细化,未制定严密的管控措施。

1.2 用户管理不规范 基层机构由于信贷人员少,往往会出现管理员用户和普通查询用户由同一人兼任现象;有的行还会出现多人使用同一普通查询用户查询客户征信信息现象;有的行查询用户虽已调离工作岗位,然而并没有及时停用;还有的行管理员用户随意为本行增加或删除用户,不及时向上级行和人行备案等等情况。

1.3 密码修改不及时 用户密码设置过于简单或干脆就使用初始密码,不定期修改。检查人员在检查密码时,使用较为简单的阿拉伯数字组合,或初始密码就可以很轻易地登陆征信系统。

1.4 查询流程不严密 主要表现在查询人员未经客户书面授权,随意查询客户信息,或是先查询后授权。整个一张纸只签一个姓名,授权流于形式,没有起到监督的作用。有的客户经理在查询客户信用报告时,不按实际业务选择查询原因,造成查询原因与实际业务不符。有的在发放贷款时,不查询客户的信用报告,不查看客户的贷款卡是否有效。有的虽然查了借款人的贷款卡和信用报告,但忽视担保人的贷款卡和信用报告;还有的可能是查了借款人和担保人的贷款卡和信用报告,但没有留存贷款卡复印件,或留存的信用报告不完整等等。

1.5 录入信息不认真 各行信贷人员录入信贷系统中的关键信息最终是要传入征信系统的,但有的行录入人员不认真。如:把客户贷款卡号输入错误,将最终导致传入征信系统的信贷信息串户;客户贷款在银行已经结清,但由于录入人员未及时在系统中处理,将导致征信系统中显示客户贷款或担保信息不能未及时结清等等,严重影响征信信息的真实性。

1.6 异议处理不主动 有的行在接到客户提出的异议后不积极、不主动处理、而是互相推脱,不能有效与客户沟通,最终本应在内部能够解决的问题,被客户投诉或诉诸于法律,造成银行经济损失和声誉受损。

2 征信管理问题风险分析

由于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不到位,极易引起各种风险。如:用户管理不到位,密码设置过于简单,授权查询执行不严格,很容易造成客户信息被泄露。信贷审批制度执行不严,不认真审查客户的贷款卡和征信报告,就很容易导致银行信贷资金被诈骗。信贷人员不能认真录入客户的信息,反映到征信系统,就会造成严重的信息失真,因此就会遭到人民银行的处罚。不按实际查询原因查询客户信用报告,就容易导致其他银行怀疑客户多头贷款,客户贷款申请遭拒,因而引起客户强烈不满,导致投诉事件的发生。同样异议处理不规范,也有可能被客户投诉,甚至引起法律诉讼。

3 加强征信管理的探索及建议

3.1 增强信贷部门对征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各金融机构信贷部门是征信信息的产生和使用主体,信贷部门对征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将最终决定征信管理的好与坏。因此各行信贷部门应转变过去那种仅把征信作为信贷服务方式的错误认识,把使用与管理征信系统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做到既保证信息使用的安全,又保证上报信息的真实准确,不遗不漏。

3.2 完善征信内控制度 梳理征信管理流程,按照人民银行的相关制度和管理要求,进一步完善征信细节管理,使得基层机构执行起来既方便可行,又能做到内部的相互监督。

3.3 加强系统自动控制 利用现代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加强系统自动控制。例如:登陆系统的密码,由系統强制定期修改;当密码设置过于简单时,系统自动控制不让通过;也可以使用指纹控制的方式。又如:对于选择贷后管理查询的,在系统中增加主管授权控制环节;对于客户贷款还款即将到期时,系统自动发短信提醒客户;遇利率调整时,系统自动提醒客户还款金额的变动情况,避免客户形成无意识逾期,以减少客户与银行产生纠纷的概率,提高银行人性化服务水平。

3.4 加强征信人员培训,要求征信人员持证上岗 凡从事征信岗位的人员,都要进行培训和考试,取得资格后方可上岗,以提高征信人员的履岗水平。在对征信人员进行培训时,可从人民银行聘请专业人士,对有关征信制度进行讲解,以避免与人行理解偏差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3.5 加强多方面的沟通 加强与人行的日常沟通,及时了解人行的最新政策,并将平时遇到的难题及时向人行反馈,寻求解决,无法解决时,也可寻求人行的理解。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对于客户提出的异议,要积极向客户解释,积极解决,尽量不要把事态扩大,争取内部解决,以减少被投诉或诉讼,减少社会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征信理论与实务》ISBN978-7-5049-4992-9/F.4552.中国金融出版社.

[2]《中国征信》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主办.

篇5:银行征信活动总结

为进一步拓宽征信知识宣传的深度和广度,提高社会公众的信用意识和维权意识,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邮储银行**县支行积极响应县人民银行的安排和部署于9月11日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征信专题宣传活动。通过本次征信宣传活动,企业和个人诚实守信的意识大大增强,征信宣传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一、周密组织、高度重视

本次征信宣传活动,我行高度重视,在“宣传月”前期准备阶段,成立由行长任组长,分管行长任副组长,综合管理部、信贷业务部、综合业务部、会计核算部、公司业务部等部门经理牵头实施,具体负责征信宣传月的组织协调工作,明确责任,分配到人,确保本次活动扎实开展。

二、广泛参与,成效突出

经过精心筹划和部署,9月11日,我行按照县人民银行的统一要求,积极的开展了征信知识宣传月活动。本次活动,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宣传当天我行在营业网点外摆放宣传展台2个,张贴宣传海报4幅,配备员工近20名向广大居民和企业主宣传普及征信基本知识,累计发放宣传折页近300份,接受现场咨询100人次,同时在我行电子滚动屏不间断播放“珍爱信用记录,享受幸福人生”的宣传口号,通建立丰富的宣传活动形式、创新的活动载体,引起了居民的极大关注,在全县范围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效应,宣传活动圆满成功。

三、抓住重点,彰显特色

由于具有我行点多面广,深入基层的优势,本次征信活动,我行抓住重点,彰显特色,侧重向即将入学的大学生和已经开学的高中生散发征信宣传折页讲解个人信用的重要性并耐心的解答他们所关心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和信用卡的情况;对于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我行借助信贷员下乡调查的机会,深入社区、村委会田间地头,千方百计把征信知识送入千家万户,切实提升征信知识的社会认知率。

通过本次征信宣传活动进一步普及了征信知识,营造了诚实守信的社会信用氛围,进一步培育了广大公众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道德,有效地改善了我县金融生态环境。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县支行 信贷部

篇6:银行个人征信试题

1、《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自()起施行。

2、商业银行应当经常对个人信用数据库的查询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所有查询符合本办法的规定,并定期向()报告查询检查结果。

3、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异议申请的()个工作日内将异议申请转交征信服务中心。

4、征信服务中心对处于异议处理期的信息,予以()。

5、除对已发放的个人信贷进行贷后风险管理,商业银行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时应当取得被查询人的()

二、单选题

1、()承担个人信用数据库的日常运行和管理的部门是。

A.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 B.征信服务中心 C.各商业银行 D、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

2、个人信用数据库采集、整理、保存个人信用信息,为()和个人提供信用报告查询服务,为货币政策制定、金融监管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用途提供有关信息服务。A.人民银行 B.银监局 C.商业银行 D.借款人

3、商业银行应当遵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个人信用数据库标准及其有关要求,准确、完整、及时地向()报送个人信用信息。

A.人民银行征信中心 B.人民银行分支机构 C.个人信用数据库 D.企业信用数据库

4、查询用户工作人员调离,该用户应当立即予以()。A、停用 B、注销 C、删除 D、备案

5、各用户必须妥善保管自己的密码,第一次登录系统后必须立即更改密码;以后至少()更改一次自己的密码。

A、7天 B、半个月 C、一个月 D、二个月

三、多选题

1、关于用户密码管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第一次登录系统后必须立即更改密码 B.以后至少一个月更改一次自己的密码 C.以后至少两个月更改一次自己的密码

D.用户管理员的密码必须封存,并加盖骑缝章,自行保存 E.除特殊情况外,用户管理员不得随意重置其管辖用户的密码

2、个人信贷交易信息是指商业银行提供的自然人在个人()等信用活动中形成的交易记录。

A.贷款 B.贷记卡 C.借记卡 D.准贷记卡 E.担保

3、根据《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金融机构用户管理办法(暂行)》规定,属于用户管理员权限的有()。

A.修改用户资料和权限 B.查询用户信息

C.修改登录密码 D.查看自己的基本资料和权限

4、个人认为本人信用报告中的信用信息存在错误时,()提出书面异议申请。A.可以通过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 B.可以直接向征信服务中心 C.不得直接向征信服务中心 D.以上都不正确

5、商业银行应当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制定相关信用信息()等方面的内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

A.报送 B.查询 C.使用 D.异议处理 E.安全管理

四、判断题

1、商业银行管理员用户、数据上报用户和查询用户可以互相兼职。()

2、征信服务中心根据生成信用报告的需要,可以对商业银行报送的个人信用信息进行整理、保存和更改。()

3、征信服务中心可以根据个人申请有偿提供其本人信用报告。()

4、商业银行审查个人贷款申请时,查询借款人及其配偶的个人信用报告,只需借款人的书面授权即可。()

5、无法确认异议信息存在错误的,征信服务中心可以按照异议申请人要求更改相关个人信用信息。()

五、简答题

1、《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所称个人信用信息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商业银行向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的用途有哪几种?

3、商业银行接到征信服务中心的异议核查通知应如何处理?异议信息确实有误的应采取什么措施?

4、用户的密码管理是如何规定的?

5、金融机构的用户角色是如何划分的?

答案:

一、填空题1、2005年10月1日

2、中国人民银行及征信服务中心3、2

4、标注

5、书面授权

二、单选题

1-5 ACCAD

三、多选题

1、ACE

2、ABDE

3、ABC

4、AB

5、ABCDE

四、判断题

1-5 ××√××

五、简答题

1、个人信用信息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个人信贷交易信息以及反映个人信用状况的其他信息。

2、(一)审核个人贷款申请的;

(二)审核个人贷记卡、准贷记卡申请的;

(三)审核个人作为担保人的;

(四)对已发放的个人信贷进行贷后风险管理的;

(五)受理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贷款申请或其作为担保人,需要查询其法定代表人及出资人信用状况的。

3、商业银行应当在接到核查通知的10个工作日内向征信服务中心作出核查情况的书面答复。异议信息确实有误的,商业银行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一)应当向征信服务中心报送更正信息;

(二)检查个人信用信息报送的程序;

(三)对后续报送的其他个人信用信息进行检查,发现错误的,应当重新报送。

4、各用户必须妥善保管自己的密码,第一次登录系统后必须立即更改密码;以后至少两个月更改一次自己的密码。

用户管理员的密码必须封存,并加盖骑缝章,交由部门负责人保存。部门负责人接到新密码后必须同时将原密码销毁。除特殊情况外,用户管理员不得随意重置其管辖用户的密码。

用户离开操作台时,必须退出系统。

5、(一)用户管理员:负责管理同级普通用户和下一级用户管理员,具体是:新建用户、修改用户资料和权限、查询用户信息、停用/启用用户、重置用户密码、下级机构权限维护。

(二)普通用户:分为信息查询员和数据上报员,分别负责个人信用信息查询和对人民银行的数据上报。

1.信息查询员:单笔信用报告查询;修改登录密码;查看自己的基本资料和权限。

篇7:银行企业征信自查报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银行企业征信自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银行企业征信自查报告1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关于印发<安徽省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使用管理工作指引(暂行)>的通知》,为规范个人征信系统的正确使用,提高个人征信系统使用管理工作的制度化水平,有效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切实改进个人征信系统服务质量,现对本人在个人征信系统使用以来进行了自查,现对自查做以下汇报:

一、本人在使用个人征信系统时,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管理办法,遵循合规、审慎、保密、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原则,对自己的查询帐号严格保密,密码定期修改。

二、在查询过程中,按照审慎和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原则,对每一笔被查询者,由被查询者当面签订查询授权书,按照被查询者的授权的查询原因,进行授权内查询,做到无无权查询和越权查询。并且对每一笔查询结果,做到保密制度,切实维护被查询者的个人隐私。

三、对每一笔查询者,在查询之前,做好查询登记制度,登记被查询者的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联系号码、查询原因进行详细登记,对每笔查询记录逐笔登记,并按季度对其登记簿进行装订保存。

四、现我社被查询者为借款人,对其符合发放贷款的被查询者,查询报告都做为贷款资料保存,对不符合贷款条件的贷户,我社对其查询报告进行专夹保管,查询者对其信息绝不对外宣传,保证其查询信息不泄漏,影响个人信誉。

五、对其查询的个人征信,本着全面、客观、合理的原则对客户进行综合评价,征信信息仅供参考,不应简单以个人征信系统存在负面数据为由,正确使用个人征信系统。

六、对个人贷款户进行贷款后管理查询,严格按照主管授权制度,对每笔需要贷后检查的个人征信查询,按照先登记授权,后查询的原则办理查询业务。

自查人:周涛

二零**年七月三十日

银行企业征信自查报告2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开展《征信业管理条例》,贯彻落实情况自查工作的通知;为贯彻《征信业务管理条例》规范本行征信业务的合规开展,提高征信业务管理工作的制度化水平,有效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切实改进征信系统服务质量,现结合本支行在办理征信业务工作实际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对自查做以下汇报:

一、本行相关征信工作人员在使用办理征信业务时,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业管理条例》执行,遵循合规、审慎、保密、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原则,对自己的.查询帐号严格保密,密码定期修改。

二、在查询过程中,按照审慎和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原则,对每一笔被查询者,由被查询者当面签订查询授权书,按照被查询者的授权的查询原因,进行授权内查询,做到无无权查询和越权查询。并且对每一笔查询结果,做到保密制度,切实维护被查询者的个人隐私。

三、对每一笔查询者,在查询之前,做好查询登记制度,登记被查询者的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联系号码、查询原因进行详细登记,对每笔查询记录逐笔登记,并按季度对其登记簿进行装订保存。

四、现我行被查询者为借款人,对其符合发放贷款的被查询者,查询报告都做为贷款资料保存,对不符合贷款条件的贷户,我行对其查询报告进行专夹保管,查询者对其信息绝不对外宣传,保证其查询信息不泄漏,影响个人信誉。

五、对其查询的个人与单位征信,本着全面、客观、合理的原则对客户进行综合评价,征信信息仅供参考,不应简单以个人与单位征信系统存在负面数据为由,正确使用征信系统,合规开展征信业务。

六、对个人贷款户进行贷款后管理查询,严格按照主管授权制度,对每笔需要贷后检查的个人征信查询,按照先登记授权,后查询的原则办理查询业务。

自查人:田营支行

20xx-8-9

银行企业征信自查报告3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开展《征信业管理条例》,贯彻落实情况自查工作的通知;为贯彻《征信业务管理条例》规范本行征信业务的合规开展,提高征信业务管理工作的制度化水平,有效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切实改进征信系统服务质量,现结合本支行在办理征信业务工作实际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对自查做以下汇报:

一、本行相关征信工作人员在使用办理征信业务时,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业管理条例》执行,遵循合规、范文素材网审慎、保密、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原则,对自己的查询帐号严格保密,密码定期修改。

二、在查询过程中,按照审慎和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原则,对每一笔被查询者,由被查询者当面签订查询授权书,按照被查询者的授权的查询原因,进行授权内查询,做到无无权查询和越权查询。并且对每一笔查询结果,做到保密制度,切实维护被查询者的个人隐私。

三、对每一笔查询者,在查询之前,做好查询登记制度,登记被查询者的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联系号码、查询原因进行详细登记,对每笔查询记录逐笔登记,并按季度对其登记簿进行装订保存。

四、现我行被查询者为借款人,对其符合发放贷款的被查询者,查询报告都做为贷款资料保存,对不符合贷款条件的贷户,我行对其查询报告进行专夹保管,查询者对其信息绝不对外宣传,保证其查询信息不泄漏,影响个人信誉。

五、对其查询的个人与单位征信,本着全面、客观、合理的原则对客户进行综合评价,征信信息仅供参考,不应简单以个人与单位征信系统存在负面数据为由,正确使用征信系统,合规开展征信业务。

六、对个人贷款户进行贷款后管理查询,工作总结严格按照主管授权制度,对每笔需要贷后检查的个人征信查询,按照先登记授权,后查询的原则办理查询业务。

自查人:xx支行

20xx年xx月xx日

银行企业征信自查报告4

XXXXXXXXXXX支行

一、自查时间:20xx年12月31日

二、自查人员:XXX XX XXXXX

三、自查情况:

(一)授权管理自查情况

1.我行征信查询人员因办理业务需要查询客户征信信息的,均严格按照“先授权,后查询”的原则进行,是在授权书范围内对个人信用信息进行查询;

2.因贷款审批进行查询的,授权书、信用报告入信贷档案资料一并管理;查询后贷款未发放的,授权书专夹保管;

3.以“贷后管理”事由查询个人信用数据库均经相关负责人在个人信用数据库查询登记表上签字授权;

(二)登记管理自查情况

1.登记薄记载的查询事由与真正的查询事由相吻合;

2.建立有专用登记薄,完善相关征信查询登记簿要素,查询后及时登记,避免漏登或错登。

(三)操作管理自查情况

1.我行征信查询用户是由专人使用,并由其本人保管自己的密码,无“公共用户”;

2.无未经授权,私查他人信用报告的情况;

3.无查询授权范围之外的信用报告的情况;

4.是定期更改查询员密码。

主查人签字:

篇8:征信局与银行风险管理

目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在此背景下, 社会信用缺失问题层出不穷。因此个人征信法律制度应运而生。《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 (下文简称《办法》) 的相关规定以及征信行业的发展实践表明, 目前商业银行在个人征信制度中处于重要地位, 它既是个人征信信息的采集者, 同时又是主要的提供者和使用者。然而, 从传统隐私权延伸出的金融隐私权在金融实践中具有易碎性。因此, 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处于社会公正天平的两端, 相互博弈。立法如何使商业银行在征信业务中最大限度地保护金融隐私权, 是目前金融立法的难题之一。

2个人征信制度和金融隐私权的冲突本质

金融隐私权是指“一种信息持有者对与其信用和交易相关的、以及其他与其财产状况和财产流转相关的信息所享有的支配性权利。”自然人客户的财产信息和信用信息涉及到其个人自由和人格尊严。同时, 这些信息完全具备波斯纳提出的财产权所应有的普遍性、排他性和可转让性, 因此其具有财产权的性质。若遭受非法扩散, 会造成客户的财产损失。然而, 商业银行完全有可能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保护客户信息的默示条款而谋取自身利益。因此, 保护金融隐私权的重要意义便不言而喻, 这是私权神圣原则的重要体现。

个人征信制度要求将个人的信用信息加以采集、加工处理和披露利用, 最终达到维护金融秩序、经济秩序的稳定以及实现正义等价值目标。然而达到这些价值目标需要公权力的介入。公权力在承认金融隐私权的基础上, 须对其加以适当的限制, 并以法律的形式作出, 从而维护金融和经济秩序, 进一步实现社会经济的自由。而金融隐私权则是强调个人对信用信息的完全的隐瞒和支配等权利。基于此, 个人征信制度与金融隐私权冲突的本质是公权与私权的冲突。而这种冲突“是一个权利控制与权利让渡、权利主张和权利限制彼此妥协的漫长过程。”

3我国个人征信管理中金融隐私权保护的立法缺陷

首先, 商业银行通过金融业务必然会获取大量的个人信用信息, 而对这些信用信息的保密则至关重要。然而, 我国现行立法将个人信用信息的保密局限于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 且皆为原则性规定。

其次, 商业银行向征信机构报送个人信贷信息的范围, 《办法》规定为个人贷款、贷记卡、准贷记卡、担保等信用活动中形成的交易记录。而关于征信管理的地方性政府规章则缺乏明确的界定。这是地方政府规章与部门规章不一致之处。其次, 地方政府规章对信息采集范围作了兜底性规定, 即其他与个人信用有关的信息。但是反观这些兜底性的规定, 不得不让人产生疑问:商业银行所掌握的自然人客户的其他业务信息, 是否也包含在“其他信息”之中?另外, 关于禁止采集的规定, 《办法》并没有作出相关规定。

再次, 关于征信管理中信息的报送和整理, 现行立法都规定征信机构所收集的信息应当准确、客观, 但这仅仅是原则性的, 并没有具体条文加以规定。同时立法也赋予了信息主体的异议信息提出权。但此权利更倾向于救济性而缺乏防控性。其次, 关于商业银行向征信机构报送个人信用信息, 是否需要经信息主体的事前同意, 《办法》并没有作出相关规定。

最后, 关于征信管理中个人信用信息的使用, 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 关于征信机构向商业银行提供个人信用信息是否要经过信息主体授权的规定不一。第二, 信息使用者违反了保密义务而对信息主体造成损害的, 应当承担何种法律责任?对于这个问题, 《办法》没有规定。第三, 《办法》也缺乏信用信息使用人违法使用信用信息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的规定, 这也不利于金融隐私权的保护。

显然, 上述不足和缺陷对于保护商业银行自然人客户的金融隐私权是不利的。

4对征信管理中金融隐私权的保护的立法完善

从金融实践来看, 银行业是金融隐私权非常容易受到侵害的领域。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办法》主要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出发, 规定商业银行在个人征信管理中的职责。其立法宗旨兼顾征信制度的发展和金融隐私权的保护。然而, 其中关于金融隐私权保护的条文数量少且不全面, 且制定办法的时间距今已有7年, 难以全面适应现行银行业保护金融隐私权的需要。因此, 笔者认为可以对《办法》进行修改, 充实其中保护金融隐私权的条文, 使其与立法宗旨相符合。

4.1修订《办法》的总体思路

金融隐私权的保护依赖于传统隐私权的保护, 因此在法律上应先确认隐私权的独立地位, 在此基础上将独立的隐私权延伸至金融领域, 在金融业法上确立金融隐私权的独立地位。然而, 鉴于我国目前金融业保护隐私权的立法和实践现状, 笔者认为可以先在银行业中确立其独立地位, 然后再逐步扩展至其他金融领域。因此, 可以在《办法》的第五章和第六章之间新增一章“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在此章中, 确定银行自然人客户的金融隐私权的独立地位, 并应当将其主旨确定为侧重保护自然人客户的金融隐私权。

4.2修订《办法》的具体设想

民事权利保护的范围包含主体、对象、内容三个方面。金融隐私权也不例外。因此, 在新增专章中, 必须对商业银行自然人客户金融隐私权的三个要素加以规定, 同时又要注意与其他条文相链接, 做到既不冲突又不重复规定。

首先, 在新增专章条文中, 应当将商业银行自然人客户金融隐私权的权利主体扩大为磋商咨询阶段、尚未和银行正式建立业务关系的潜在自然人客户、与银行存在金融服务关系的自然人以及与商业银行已经不存在业务关系, 但其个人信息仍然为商业银行所掌握的自然人享有金融隐私权。

其次, 在该章中, 应当明确界定权利保护对象。具体来说, “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消费者的账户信息, 包括账户金额、收支情况、资金来源和去向、账户记录等;二是消费者的交易信息, 包括交易标的、种类、性质、内容、价格、当事人和时间等;三是银行因消费者账户、消费者从事的金融交易与活动而获得的与消费者有关的任何其他信息。”因此, 在该章中可以将保护对象的三个方面作为征信中心向商业银行禁止采集的信息作为明文一款单独规定。但是, 为了促进个人征信管理的发展和前面条文无缝对接, 应当增加一款为“本《办法》第四条所规定的内容为例外情形。”

再次, 金融隐私权的权能包括了四个方面:隐瞒权能、知情权能、修正权能、支配权能。第一, 隐瞒权能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建立一定的制度政策、使用一定的技术手段确保客户信息载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除开法律允许的例外情形, 不得把客户的信息披露给第三方, 也不得在与客户利益相冲突的地位上使用信息, 即使是法律允许披露的情况下, 第三方亦需对信息予以保密。《办法》第二章第七条对此作了规定, 但仅仅局限于报送环节。因此, 笔者认为, 应当在第三章“查询”中增加规定商业银行对通过向征信服务中心查询而获取的个人信用信息负有保密的义务。第二, 商业银行在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保护中承担了主要的义务。因此, 在新增专章中应当规定银行在双方建立业务关系后应当首次告知客户其当前掌握的客户信息, 并且在客户信息有重大变更时再行告知。另外, 上文提到《办法》中并没有规定商业银行向征信中心报送个人信用信息时是采取“信息主体事前同意”抑或“事后告知”。因此, 为了平衡征信业的发展和隐私权的保护, 在新增专章中应当赋予信息主体在商业银行报送之前的“知情权”, 即规定商业银行在报送信息前应事先告知信息主体, 给予其提出异议的权利。第三, 修正权是在征信制度下维护个人金融隐私权不可缺少的一项权能。《办法》第四章规定了信息主体的异议提出权以及征信服务中心和商业银行对异议处理程序。笔者认为, 还应当在第四章中补充规定商业银行在异议信息复核期间, 应当对该信息进行封锁, 不能继续与联网的其他商业银行继续共享和使用。除此之外, 第六章《罚则》中补充规定商业银行未在规定的期限内向征信中心提供复核情况书面答复应当担承的行政责任。另外, 上文中还提到了有关征信的法规或规章仅仅将信息准确作为原则性的规定而缺乏防控性的规定。针对目前出现的个人信用信息记录错误的原因, 笔者认为在第二章中可以补充规定银行系统升级或者其他出现其他系统问题修复后, 有重新核查自然人客户信用信息的义务, 以确保客户信用信息的准确性。这就弥补了《办法》在确保客户信息准确方面无防控性规定的空白。同时在第六章《罚则》中补充一款规定商业银行工作人员由于过错导致个人信用信息错误而造成损失时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而责任形式包括停止侵害、赔偿损失 (包括精神损害赔偿) 、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第四, 支配权是金融隐私权的核心权能。它赋予信息主体决定是否公开信息, 向谁公开信息, 公开什么信息, 允许或不允许他人利用自己个人信用信息的权利。然而为了兼顾个人征信制度的效率, 支配权必须有所让渡。上文提到, 《办法》中没有规定征信中心向商业银行提供个人信用信息是否要经过信息主体授权或同意。因此, 笔者认为, 在《办法》的第三章中可以增加一款规定征信中心向商业银行提供个人信用信息, 无需经信息主体同意或授权, 但是信息主体有权就征信中心提供的信用信息提出异议。这样, 既协调了征信业和隐私权两者的关系, 又与第四章相衔接。另外, 商业银行超出使用范围使用个人信用信息是否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以及承担何种民事责任。因此, 笔者认为, 应当在第六章“罚则”中增设一款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使用个人信用信息超出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业务范围的, 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责任形式包括停止侵害、赔偿损失 (包括精神损害赔偿) 、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这样的补充规定, 使得该办法与即将出台的《征信管理条例》中第八章第六十条相衔接。

摘要:个人征信制度与金融隐私权二者处于社会公正天平的两端, 相互博弈。而我国目前关于征信制度下规制商业银行行为以保护自然人客户金融隐私权的法律法规存在诸多不足, 应通过修改《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来实现征信管理中商业银行对其自然人客户的金融隐私权的充分保护。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征信法律制度,金融隐私权

参考文献

[1]刘沛佩.论金融生态观下金融隐私权的提出与保护——关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考察[J].金融与经济, 2010年, (10) .

[2]叶世清.征信的法理与实践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0.

上一篇:饭堂管理方案示例下一篇:下官乐沟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