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优质课反思

2024-05-02

听优质课反思(共14篇)

篇1:听优质课反思

听小学数学优质课的反思

通过观看优质课评选这个活动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无穷的艺术魅力。老师们的课以丰富的人生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向我们展示了课堂教学的崇高境界,使我在听课活动中可以说是如沐春风。这几节课表现了以下优点:

一、底蕴。我非常惊叹于这些老师课堂上能有如此严谨的思维,精练的谈吐,如果没有知识的积淀与认真的钻研则难以做到很好的把握课本,又很好的把握学生的。

二、亲和。坐在她们的课堂上,却发现她们的亲和力不仅是在脸上,更是在师生的心里,听这样的课想走神都很难。

三、三个转向。教师们做到了“三个转向”。即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向以学生资助学习为主;从以个体学习为主,转向以互助学习为主;从关注教师教,转向学生学和师生互动。

四、知识生成。课堂教学中做到体现自主、引导合作、推动探究、关注过程,尊重学生个性特征,重视学生的探究体验和感悟发现,培养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理论联系实际。教师们注重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让学生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及其中的重要性

总之,这几节课无一例外地体现着新课改的要求趋势,课堂生动、预设生成与动态生成相结合,目标达成度高。无一不渗透着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听了参赛教师的课后我有一种紧迫感,一种危机感,那么我就必须要树立一种观念:就是去学习,去长期的不断学习。要想当一名好老师,就必须不断的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文化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篇2:听优质课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诗歌,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2.尝试运用象声词,大胆想象.创编诗歌。

3.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有关声音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的小朋友,(出示小熊图片)请小朋友们观察图片中的小熊,小熊是什么表情呢?;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不开心)为什么不开心呢?那图片中小朋友们能看出是什么天气吗?(雨天)

二、观察PPT中图片理解诗歌。

(1)雨天,小朋友们都在生活中看到过下雨,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仔细观察过呢?今天啊,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个奇妙的声音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朋友们听出来是什么声音了吗?)(下雨了)下雨啦,下雨啦,闭上眼睛,静静听。滴滴答,滴滴答,小雨和窗玻璃打招呼。小朋友们图片中小雨拍打在什么地方,声音是什么样的呢?(滴滴答,滴滴答)。

(2)听了雨的声音,那大自然里还有哪些声音呢?出示图片风姐姐钻进了树林里。听听风的声音,风是怎样的声音呢?(呼呼,呼呼)

(3)在下大雨前天空变得暗起来,有一声声巨响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相应幻灯片)。

(4)池塘中这个声音又是那个小动物发出来的呢?(青蛙)播放现有幻灯片。并请幼儿模仿青蛙的叫声,呱呱,呱呱.......(5)最后啊还有一个小动物,它发出来的声音又是什么样的呢?它又是什么小动物呢?(小虫)(播放幻灯片,并点击播放小虫的声音。)

三、仿编。

上面老师播放了好几种声音有:雨,风,雷,嫩芽,青蛙,虫儿不同的东西都有自己特有的声音,那小朋友们在生活中还留意过那些声音吗?

教师示范:嗡嗡嗡,嗡嗡嗡,蜜蜂辛勤在做工。

(小猫,小羊,小狗.....)活动延伸:今天我们一起观察了这么多大自然的景物,以及很多声音,那我们下一次活动一起来画画这美丽的春天吧!

诗歌《听》

下雨啦,下雨啦,闭上眼睛,静静地听。

滴滴答,滴滴答,小雨和窗玻璃打招呼。

呼呼呼,呼呼呼,风儿钻进了树丛里,轰隆隆,轰隆隆,雷声打起了大花鼓,呱呱呱,呱呱呱,青蛙欢快地唱起歌,唧唧唧,唧唧唧,虫儿奏起催眠曲,滴滴答,呼呼呼,轰隆隆,沙沙沙,呱呱呱,唧唧唧,多么动听的一首歌!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篇3:听优质课反思

一、充分准备,确保交流实效

口语交际课效果的好坏必须建立在充分的准备基础之上。首先让学生读懂口语交际要求:自己经过很多的第一次,哪一个留给你的印象深刻,筛选出印象深刻的第一次。然后给它取一个好听的题目。接着组织好语言,要求把第一次的经过说清楚。最后反复自己说给自己听,要求语言通顺、流畅、吐字清楚明白。为自己在组内和班上交流做准备,保证活动课的实效性。

二、小组交流,人人参与促学习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小组人人参与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都进入到学习中,促进每个孩子学习。每个人做好充分的准备后,老师让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在小组内交流。(我们是四人小组),首先让成员明白在小组交流要求:(1)每个学生必须交流自己的作品。(2)记录好小组成员交流的题目。(3)选出最好的一篇,并说出选择的理由。(4)选出的同学充分做好准备,代表小组在班上交流。然后组长按照一定的顺序让每个成员交流。从小组交流中, 我发现学生参与度高,小组还是在认真选择组内最好的作品。评价学生的作品单一。只是感觉写得好,具体好在什么地方还需要老师点拨。

三、班上展示,示范引航

这个班80多个人,四人小组,如果每一个组展示需要20人, 一节课是展示不完的,于是老师在组内学生展示时候巡视,尽量发现本次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的小组来展示,其目的是给学生示范,于是本次展示四个小组的作品分别是:《第一次坐船》《第一次挑战煮饭》《第一次当服务员》《第一次回答问题》,特别能打动学生的是 《第一次回答问题》和《第一次当服务员》,孩子们静心倾听,因为回答老师的问题是学生最怕的了,特别是第一次,更是胆小,学生把那种惧怕的心理和神态、表情写得淋漓尽致。当学生说出通过当服务员的辛苦劳动获得报酬的高兴心情,孩子们也是赞同的,老师明白这次交流达到展示的目的。

四、挑战交流,树自信突个性

除了班上展示交流,老师还增设一个挑战环节,就是给没有展示而作品确实好的学生机会,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同时也发展学生的个性。对学生来说:班上展示这么精彩,让老师特别开心,但四篇作品,并不能代表我们的全部,如果老师没发现,怪可惜的。谁觉得自己的作品还比前面的作品棒?就起来挑战,你敢挑战吗?一句话, 让学生立马安静了,我害怕没有学生站起来展示。终于有一个女孩站起来,她朗读的是《第一次走夜路》,她把晚上一只小狗跟着她, 她害怕狗伤害她的心理写得很好,突然一个大转弯原来小狗是陪伴她回家,表达人和动物美好相处的画面,真的是无话可说,挑战成功。老师在巡视的时候,发现与这个同题目的文章,有一个孩子还是可以,何不对比一下,于是老师把下一个机会交给陈×同学,其目的是让同学们能够对比,发现他们的异同。我觉得今天这次细小的改变,孩子还真有趣,听得比以往认真。我暗自窃喜。

五、师生评价,促进思考

从哪些方面评价,老师指导学生从交流的个人气质和文章内容来评价,要求他们学会对比,找出别人的优点,发现自己不足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本次的评价也有值得高兴的地方:

谭××:这次交流,我喜欢陈××的文章,她把这次煮饭的心情写得很生动,语言也很美。我也是写的这个内容,但我只写出了过程, 没有她的生动,我在修改了。好一个对比评价!

代××:我最喜欢陈××的《第一次当服务员》,赞成她劳动得的50元钱,真快乐!不过我想质疑陈××,你说你不杀生,你吃过鱼吗? 一句话引起同学们的争议……

学生有了自己的思考,也有了自己的评价,我相信学生长期这样,很多能力都能形成。

六、修改习作,心中有数

经过这些活动环节,老师让学生再次读自己的习作,结合刚才听和评价,修改自己的文章。学生拿起笔,在文章旁边圈点批注。或许修改的不是很多,学生心中有数,知道修改了,已经很不错了。

不是每一次的口语交际课都这样有收获,但只要坚持去做,总是有益的。

附学生作品:

第一次坐船

孙龙香

坐船既恐惧又开心,还带着点刺激。

第一次坐船是和家人一起去亲戚家。初来乍到的我对什么都不了解。我登上船,便看见有一些粗绳“缠”在一起,我便“大发慈悲”想去解开这些粗绳。我的手刚碰到绳子,便被一个高大而面容严肃的人叫住了,说:“喂!小孩儿干什么?”我愣住了。当我正想回答时,他抢先一步,严肃地说:“你想害死我们吗?”我有些不知所措,心想你误解我了。我红着脸,移道一边,我看见那人离开才带着堂姐到那里,看到上面还有一层,心里有点痒痒想去玩玩,可是看到刚才训斥我的人在那里守门,我不敢看他,更不敢上去。于是放弃了上去看的念头。

我和堂姐来到船边看着碧绿的江水,我们非常兴奋,移动的树移动的山,看着微波粼粼的江水,使我神清气爽,都忘了轮船刺耳的声音。堂姐说:“她一直盯着江水,盯着盯着就有些晕,不过她感觉到了刺激。”“我照着她的样子做,果不其然。多玩了几次就受不了了,有时还会眼冒金星。

篇4:新课标下语文优质课的反思

反思一:追求多媒体,喧宾夺主

多媒体成了如今的“示范课”、“优质课”的一道亮丽的标签。几乎形成了一种特性:优质课、示范课必须使用多媒体。似乎只有使用了多媒体,才能更好地体现新课改。于是,不管花费多少人力物力,都要保证多媒体的成功亮相。 

1、淡化思维,求图画。 

在许多优质课上,多媒体成了图解课文的工具。教师总是踌躇满志地点击一下鼠标,美丽的图像便展现眼前,学生情不自禁地惊叹“啊!”于是教师陶醉在这效果中,继续点击画面,学生继续惊叹。没有学生的思绪迸发,没有学生的心灵对话,没有学生的情感交流,多媒体这道亮丽的标签反而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原本快意驰骋的心灵囿于多媒体这几张漂亮的画面之中,用动感的画面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实践,语言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文本的平等对话;师生的情感交流、灵魂对话都化为空谈。 

2、淡化传统,孤文本。 

语文的示范课、研讨课一般都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斥其间,犹如一场高科技产品展示会,兼声、形、画于一身的电脑课件美仑美奂,热闹非凡,授课者心满意足,听课者大饱眼福。一堂课下来,黑板上,有的一字没有;有的就是一个题目;有的就是一个词。似乎黑板上的字越少,这堂课就越精炼。黑板被冷落一旁,简直显得有点多余。分析课文时,教师将文中精彩的句子或语段制作于课件之中,再配上美仑美奂的图片,引导学生朗读、品味、感悟、体验。可怜的课文被弃之一旁,宝贵的时间在热热闹闹中被消磨。但殊不知,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章。精彩的句子一离开它的语言环境,就色彩顿失,语言魅力大打折扣。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完全游离于课文之外,如此怎能成功地实现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呢?多媒体的兼容性虽大,但又怎能“兼容”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独特体验呢? 

多媒体是教学的“辅助手段”, 它的魅力是无从抹杀的。使用得当,它能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能够使文字的变成画面,抽象的化为形象,复杂的变得简单,静态的变为动态,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但是,使用不当,会适得其反。杨再隋先生说过:“多媒体无论有多大作用,都无法取代老师的朗读,写字的示范作用,无法取代老师的个人魅力所产生的感染作用。”因此我们应该用一种清醒的态度来对待多媒体教学。提倡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进入课堂,但也不能一味否定传统的教学手段。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把多媒体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考虑使用何种教学手段更为有效,并加以整合运用,使之相互补充,才会体现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效能,才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

反思二:淡化工具,假人文 

新课标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强调语文教育是交际、学习、思维的工具,而人文性强调语文教育应以人为本,突出人的精神。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人文性是工具性的升华。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语言文字训练”似乎已成为一个禁区,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唯恐一不小心又步入“歧途”。靜观现在的语文课,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字——“悟”,一句出现频率很高的问句——“你悟到了什么?”于是,孩子们各抒己见,侃侃而谈;教师们晗首微笑,循循善诱。整个课堂和谐,开放,似乎充满着人文内涵。然而我们在陶醉自得时却分明忽略了,孩子们在动口的同时冷落了用笔,在动脑的同时冷落了用手。在许多公开课上(甚至是低年级的语文公开课),整节课孩子们只是读读、背背、想想、说说,却无情地将写写、练练、做做拒之于千里之外。如此本末倒置,失却了语文基础支撑的人文关怀无异于空中楼阁,只能是一句美丽的空话。没有量的积累,何谈质的升华?不训练,工具都没了,又哪来的人文?“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张志公先生说:“语文课,它的特定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工具的能力。不过这个基础工具身上背负的东西比较多:有发展思维能力,有陶冶思想情操,有七零八碎的各种常识等等……这里有一个处理好特定任务和连带功效的关系问题,不能喧宾夺主,热热闹闹地搞了好多名堂,却没有把语言文字训练搞好。”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让人痛心疾首,好端端的文章被肢解,被散装成“零件”,这是过度追求“工具性”的后果。而如今,我们强化了“人文的感悟”,却淡化了“语文的感悟”,于是又出现了忽略语言学习的倾向。教师应该使“语言文字训练”与“人文熏陶”并驾齐驱,准确地把握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尺度,才能让学生理解、积累、运用语言文字、练就扎实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语文素养,濡养深厚灵动的文化内涵。我们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培养上应该有针对性,有侧重点。不同年级的要求应不同,不同教学单位的要求也要有所不同。例如:小学中低年级是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时期,重点掌握听、说、读、写能力,此时“工具性”的比重应大于“人文性”。只有这个时期工具性的“厚积”,才有高年级人文感悟的“薄发”。又如,诗歌,散文或一些情感型课文的教学,“人文性”是重点,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涵咏体会;而在说明文等的教学时,应着重于一些技能的养成,而不必进行牵强的人文熏陶。总之,我们的教学要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嬉,化静为动,知与情合一,教与学统一。 

篇5:听优质课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理解词语“寂寞”、“孤零零”,学说短句:“我来陪陪你”。

2.运用探究、表演等方法,感受小动物与老公公之间的情感。

3.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最好听的声音》。

2.鸟、猫、蛙、狗、羊、公鸡、马等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引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1.教师:这个小院子里住着谁?找一找,有没有住着其他的人?。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老公公一个人住在院子里,他的心情怎么样?从哪里看出他不高兴?(丰富词汇:孤零零)

2.教师:老公公一个人孤零零地住在小院子里很不快乐,你有什么好办法使老公公快乐起来呢?

3.幼儿自由讲述。

教师:刚才,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使老公公快乐,下面我们来听听故事里的老公公是怎么快乐起来的?

(二)讲述故事,并通过提问鼓励幼儿讲述。

1.教师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

教师:小鸟和小猫是怎样关心老公公的?它们对老公公说了些什么?(学说短句“我来陪陪你”)老公公怎么会快乐起来的?可是,天天听小鸟、小猫叫声,日子久了也会听腻的,这怎么办呢?

2.幼儿自由讲述,教师对回答正确的幼儿给予表扬和鼓励。

教师:小鸟想出什么办法使老公公更加快乐了呢?

(三)教师讲述故事后半部分。

1.教师:图上有哪些小动物?是怎么唱歌的?

2.教师:从故事中的哪些话可以听出来老公公很快乐?小鸟和其他小动物看到老公公很高兴,它们自己觉得快乐吗?为什么它们也会觉得很快乐呢?

3.教师:帮助和关心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谁来说一说?

(四)集体完整欣赏故事。

教师边出示图边完整地讲述故事。

(五)表演故事。

教师扮演老公公,幼儿自选角色,创造性的进行故事表演游戏。

活动延伸:

语言区活动:引导幼儿进行故事的复述,进一步了解故事情节。

家园共育:请幼儿回家后,把故事表演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从幼儿生活背景入手,让幼儿听辨生活中不同的声音,从而引发对声音的兴趣。中班幼儿不善于集中注意力“听讲”,本活动采取让幼儿自己操作,自己探索,了解了声音轻重。

篇6:听优质课有感

南京四方小学廖建洲

2013年10月22日上午在五老村小学了陈微老师的《认识线段》、沈科教研员微型讲座《我就是一名教师》和杨梅芳老师的《认识比》。课和讲座都很精彩,让我收获很多。现在谈谈听后的感想。

一、陈微老师的《认识线段》,老师首先给学生们准备了感兴趣的积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学生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他们才能主动探索,进而获得知识。有了上面的基础,教师通过猜一猜、画一画、折一折、数一数、找一找等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最后教师还通过点的故事巩固,再一次揭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中敢于放手,充分的把握教材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学习的。

二、沈科《我是一名老师》的微型讲座,从有趣的青蛙的反思入手,让我身受启发,他的“青蛙”请不要把“蝌蚪”赶到岸上,让我明白了,要多给孩子一点自由,多给孩子一点思考的空间,并且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常给孩子讲:“别急,慢慢来”;“青蛙”不要忘记你曾经也是“蝌蚪”让我看到了,他的谦虚,多老师的包容。不做“井底之蛙”告诉我们老师要多学习,多读书,新课改需要爱读书的教师,同时也让我们时刻准备着,多把握机会。

篇7:听数学优质课感想

临漳第一幼儿园

中三班

杨菲菲 作为一名刚刚转岗成为幼儿教师的我,这次听课对我的灵魂是一次很大的冲击,同时也为我以后的课堂指明了努力的方向,现就我听课中感悟最多、最深的地方与大家分享如下:

一、教学智慧突出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无论是教学手段的运用还是教学过程的组织,无不体现出教师灵动的智慧,使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丰富的材料中、智慧的互动中学习,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教学方法多样

教师灵活多样的方法在各个课堂上充分体现了出来,李老师的“魔法棒”、郜老师的“熊宝宝”“熊妈妈”这些活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每个孩子都能紧紧地跟着老师的步调,一步步的走下来,完成课程的目标。

三、童趣的语言

要想别人接受你的话,那就要和他们一样高,同样要想和幼儿站在一起,那你就要使用他们的语言,这两节课在这方面给我很大的教育,同样也是我以后要努力的地方。

篇8:一堂优质课的反思

我感触最深的第一点是:无论是什么级别的优质课或公开课, 以及什么形式的比赛, 只要有机会, 一定要参加。参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得奖, 而主要是为了历练自己。就我自身而言, 在2005年到2012年的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中都获得了奖项, 从区级二等奖到区级一等奖、市级一等奖、省级一等奖, 在这整个过程中, 无论是我帮别人设计, 还是我自己讲课, 都得出了很多的感悟。我当时觉得课的设计整体上是令人满意的, 环节完整, 语言简练精确, 但是在具体实施之后, 总有许多不如意的地方, 有很多需要加强和值得注意的地方。特别是有优质课评比时, 英语组的教师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 作为组长, 我希望出现这种局面, 一来可整体提升学科组的课堂教学水平, 二来也可减轻我的压力。现在回想起来, 虽然当时是省事了, 可长时间没有正儿八经地讲一节公开课, 所以有时候教师听我的课, 我不知道大家什么感想, 反正我自己觉得语言有点啰嗦, 表达也不是很准确, 设计得也很粗糙, 老套没新意, 学生积极性不高, 课堂沉闷, 连我自己都很不满意。讲完之后, 我回去以后再作修改, 第二天一早再讲一节, 听取他人建议, 弥补不足, 基本上对自己的课就比较满意了, 讲的效果也比较好。从我自身的感受,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 每经过一次正式的讲课, 对于我们每个人讲课的素质就是一种提高, 无论从教材的挖掘, 还是对课型的设计, 对自己心理的培养, 对自己的自我认识, 甚至是对课堂的认识, 对学生的认识, 都是一次在心理上的洗礼和革新。所以, 想要成为优秀的教师, 我建议大家抓住每一次机会。

我感触最深的第二点是:在讲优质课时, 首先要对教材十分熟悉。对一堂课的理解不仅仅是一节课, 而是整个单元或是一册书, 教材前后都是有联系的, 所以景点平时就应该善于总结、联系、整合, 多做课后反思。由于我一直跨课头, 所以对教材相对熟悉, 当课抽好后, 心里马上有了思路, 当即就和大家商讨更好的思路, 一起研讨一起交流, 前后联系, 合理处理, 详略得当, 前思后虑, 精雕细琢。

其次, 一定要先找好思路, 把课设计好, 然后再去做课件。现在上公开课, 一般都需要课件, 而大多数人都觉得课件难做, 不抓紧时间做, 只是下载模仿, 反正课也很熟了, 用不着费什么劲。可我完全不赞同这种观点。讲优质课时, 尽管有半天的准备时间, 有思路, 课件也只是辅助课堂需要的, 而不是课件引导整个课堂的, 但是教师也要自己进行设计、思考。现在有很多教师觉得只要有课件, 顺着课件也能完成课堂, 虽然自己轻松, 但是没有自己的思想, 知识得不到升化和灵活应用, 学生的技能得不到培养和提高, 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结果上课时没有明确的思路, 语言也很啰唆。我听过很多这样的课, 我们组的教师也走过这样的弯路。所以这次讲课, 上午抽签之后, 我先查阅了相关的资料, 然后理清自己的思路, 用一晚上的时间, 写出了详细的思路和讲稿, 甚至在每一个环节, 该用什么样的语言过渡, 都设计好了。我也在反问自己是不是用得着这样, 可是我自己的水平还没有达到挥洒自如的地步, 而出去讲课, 要求又比较高, 所以设计得严密一些, 对于讲课还是有好处的。

当然, 教师还应该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问题的设计、学生的思维、师生的适应过程等等我都一一考虑, 在自己的头脑中一遍一遍地预演。虽然我们平时讲课没有这么高的要求, 但是也应该精心设计, 很多东西是需要我们日积月累的, 不可能指望着一蹴而就。

我感触最深的第三点是:集体的力量, 团结的力量。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的智慧总是有限的, 我们在备课时也是这样。我们英语组是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 每一位教师都有很强的业务素质, 每一位教师也都很积极向上, 尤其可贵的是, 多年来, 我们始终团结在一起, 坚持不管谁出去讲课, 都是大家一起备课、试讲、点评, 集中大家的智慧, 来实现我们英语组的共同提高, 这充分说明了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今年, 我们对于集体备课又有了新的理解, 就是麻烦不同学科的教师, 来为我们听试讲、提意见, 我们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多侧面地改进自己的教学。像这一次我讲课准备时, 就麻烦我们组的好几位教师为我指导, 帮助我理清思路, 设计课型, 修改教案, 制作课件, 准备教具, 来为我提意见。领导的支持, 同事的鼓励, 使我得到了全方位的指导, 正是这团结的力量, 集团的力量, 使我不断地进步和完善, 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篇9:“关注学生发展”的优质课反思

一、导入——引人入胜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授课都有一个导入的教学环节,而且导入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目的都是吸引学生集中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热身活动.这次课采用的是情境导入.教师的第一句话是:“同学们,大家近来最关注的国际大事是什么?”学生立即回答:“马航.”教师就势创设第一个情境:马航失联客机可能飞行路线.并给学生观看了46秒的视频,由位移的合成引导学生归纳出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在学生兴趣正浓之时,接着创设第二个情境:中国搜救船——雪龙号在搜救中的行驶速度.由速度的合成引导学生归纳出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利用近期发生的国内外大事导入,能激发学生情感和探究的欲望.这样的导入真实而又新鲜,感染力比较强,可以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关心国家大事,而不再是以前的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这也符合了新课程倡导的“关注学生发展”的理念.

二、过程——精导妙引

课堂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的精导妙引,就是要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引导、启发.其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更高层次的思维发展.在这节“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优质课中,强调的是学生对新知识建构,以及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教师通过启发式问题、比较教学和梯度性强的练习设置,引导学生去发现新知识,体验知识的应用过程.从情境启发得到向量加法的两个法则,进而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个法则的异同.从两个不共线向量的加法到两个共线向量的加法;从两个向量的加法到多个向量的加法.从有图的向量加法到没图的向量加法,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在知识的比较中构建新知识.在随堂检测中,设置了有层次的课堂练习,依次为巩固训练、强化提升、拓展迁移和挑战高考,这样有效贯彻“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三、结尾——情感升华,师生共鸣

新课的导入是为了把学生更好地引到课堂教学的情境之中,以达到最好的效果.而结尾的艺术,则是要让学生将教学的小课堂带入到人生的大课堂,将最好的效果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所以,结尾也是一节课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这节“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优质课的结尾,教师设置了三个逐渐递进的小问题.第一个小问题是: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点?由学生自己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概括和提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第二个小问题是:在生活中,你遇到哪些可以用向量求和来解释的问题吗?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生活中的实例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这个问题上,由于有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学生非常踊跃的发言,紧接着教师展现一组图片,“合力提水浇花”,“齐力推车助人”,特别是具有本市特色的图片“端午节龙舟赛”“金滩海边拉大网”,这使得学生加深了对本课知识点的理解.最后,教师抛出了第三个小问题: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感悟?当时有一个学生立即说到:“人多力量大.”教师反问:“人多,真的会力量大吗?”又有学生答:“不是.我们刚刚学了向量的合成,只有当向量的方向相同时,合向量的大小才是最大的!”教师接着问:“那我们怎么说才更合适呢?”此时,部分学生齐声说:“团结就是力量.”教师趁热打铁:“是的,小到一个班级,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那么就能使我们的班级团结,民族昌盛,国家富强!”伴随着教师激昂的语调,教室里沸腾了起来,学生都使劲鼓掌!此时,整节课达到了高潮,师生达成了共鸣.

一堂课的结尾通常都是课堂小结这一个环节,课堂小结同其他教学环节一样,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一个精彩的课堂小结,能有画龙点睛之妙用,能促使学生的智能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养成,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小结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的概括能力,有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新的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所以,无论是常态课,还是优质课,教师都需要关注学生发展,以此来设计教学.

篇10:听优质课心得2

益民学校

廖志勇

这两天,我观看光盘欣赏了几位教师的优质课,真是受益匪浅。每位教师的课堂,都精彩纷呈,充满灵性、智慧与激情。他们的教学设计起点高、大气,有深层次的思维,教学语言如高山流水般流畅,让我大为惊叹。这几节课听下来,如沐春风!

一、教学设计新颖,有创意:如鞠晓霞老师用奇妙的动物世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还有“猜一猜的游戏”老师先出谜语,学生来猜;然后学生自己出谜语让其他学生来猜,孩子们在边玩边学中潜移默化的就掌握了介绍小动物的方法;“摸一摸,猜一猜”更是将课堂推向了高潮,所有的孩子都争抢着要上台亲自触摸老师带来的小嘉宾。整节课孩子们的热情不减,没有丝毫的倦怠。

二、教师素质高: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备有常流水,而不再是过去说的一桶水。这两位老师的教学艺术,炉火纯青,令人叹为观止。他们有着诗一般的语言,出口成章。或铿锵有力,或温柔委婉,自由的引领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的遨游。他们以丰富的人生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向我们展示了课堂教学的崇高境界,一石激起千层浪。“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就必须依赖于读书和学习!

三、习惯培养到位:纵观所有的课堂,老师上课始终是亲切地和学生交谈,对学生的发言总是给予及时的激励与表扬。如 “你真会听”、“你太棒了,说的多完整啊”、“你听的那么入迷,一定会说的很精彩”、“老师发现你们有很多好习惯,相信带着这些好习惯你们一定能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多么勇敢的小勇士啊”。这样的激励性语言表现出的是教师对学生言行的关注,以身示范地倾听学生的繁衍,对学生的表现发自内心的欣赏。虽然是这评价简短,它却使发言者在全班学生前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更体会到了老师的爱。

四、积极培养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一、平等交流,鼓励学生“敢说”。鞠老师在课堂上跟学生就像聊天一样,师生相处协调、融洽,感觉特别自然,一点都不觉得紧张。我想关键应该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化吧。她能够放下教师的架子,而不是觉得高高在上,学生必须听我的指挥。

第二、联系生活,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能说”。王小洁老师执教的《画家乡》,课末让孩子用“那么„那么”练说句子,刘彩虹老师边教识字,边让孩子联系实际用“整天”说一句话,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尽情地去说。

第三、创设语境,引导学生“会说”。如刘老师在课堂上设计的“这两只小狮子有什么不同,告诉幼儿园的小弟弟小妹妹”“敬老院的老奶奶也想知道”“谁来做一位慈爱的狮子妈妈?”„„

篇11:听优质课心得体会

在平时的上课中我的语言一直不太精练,缺乏感染力,重要环节的问题引导不是很到位,所以每次听课我都很重视听讲课老师的语言,希望从他们身上汲取自己成长的营养。本次讲课的几位老师的语言都很精练,提出的问题简洁明了,无需过多解释,引导非常到位。有几位老师的语言还很具特色,比如赵晓燕老师的语言抑扬顿挫,语速和缓,能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王金刚老师的语言铿锵有力,震撼人心,给人激情,让我们感受到年轻老师心中的自信;李贵道老师的语言幽默风趣,但不失数学的严谨,给学生很强的感染力和亲和力。课堂语言是一门艺术,掌握这门艺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也决不是一件“高不可攀”不能办到的事,追求掌握这门艺术需要不懈的努力,今后我将在备课时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平时通过阅读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形成自己的风格。

都知道复习课不好上,我感觉自己复习课不会上。可是这次听课让我体会到复习课的教学有标准可依,有方法可循,让我看到复习课可以上的和新授课一样精彩。从六节复习课中似乎找到了一点上复习课的门道是我这次听课最大的收获。

听复习课时,我不时地将我自己上的复习课和他们的比较。我在上复习课时往往是先和同学们一起回顾总结一个单元的知识点,怕耽误过多时间有时甚至让学生直接分享老师整理的知识点,然后练习巩固,这样一节复习课就结束了。而参与展示的课恰恰相反,他们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明确的整理提示放手让学生自己整理知识结构。另外,这几位老师不仅重视知识点的回顾整理复习,而且更重视复习方法的传授,不仅仅是在复习一个单元的内容,更是在教学生一种复习的方法,比如李贵道老师的课,他的课让学生经历整理的过程从而掌握整理的一般方法,即先整体看再部分看最后再找各知识之间的联系。胡雪飞老师的课让学生经历阅读课本找要点,概括提炼理脉络,然后聚焦突破重难点的过程,让学生学会了一种把书读薄的方法。三节计算类的复习课更是彰显方法重于知识,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根据具体的情境选择口算、估算和笔算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在解决问题中总结提炼方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做题步骤,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这些在解老师和胡老师课中有充分体现。

另外,这六节课给人很全面很丰富的感觉。原因如下:有回顾有前瞻,呈现所复习内容在整个数学学习中的位置,让学生认识到所学内容的地位和前后联系;注重探究知识点间的联系,将孤立的知识点串起来形成知识结构;注重回顾总结,回头看使认识升华,每学一点都很扎实;渗透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教育,比如王老师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求真求实求简的追求,胡老师让学生明白了书要越读越薄的道理,等等这些让课堂显得有血有肉。

篇12:听优质课心得体会

(一)还数学课堂安静

听完这次竞赛课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次竞赛课跟以往不同,以前的大型公开课在我眼里是热闹有加,整堂课如雷贯耳的掌声、赞扬声、小组合作讨论声,游戏高兴地叫喊声,真的声声入耳,还有那变幻莫测能刺激视觉的课件,一个比一个美,让我们可望不可及。而这次的课堂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东西。课堂返璞归真,已经安静了很多,留给学生安静思考时间,回归数学课堂抽象性或逻辑性。课堂变成了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传递信息的空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

(二)课堂教学体现数学应有的味道

我们都知道,为了迎合课改的精神,一些公开课,老师为了让数学课堂更加充实生动,更加吸引学生,老师在教学中加入大量生活方面知识;为了扩展学生知识面,老师又加入了相关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为了丰富课堂语言,有感情,用着诗意一般语调讲课;为了节省时间,用了大量画面精致的课件。一节课下来,涉及的科目很多。学生不知这节课到底是什么课,数学课也像,自然科学也像,综合课也像,最终成了“四不像”。但这次的课堂却体现了数学应有的味道,在这次高段的十一节优质课中有六节是讲“众数”这个内容,这是一节概念课,也是一节体会统计思想的活动课,如果只是将教什么定位于会求众数,那这节课可能

只需要十分钟学生也会找众数。而这次参赛的六节课可以概括的说,每一节课只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在层层递进的过程中,逐步丰富和建构对概念(众数)本质含义的理解,即将“促进学生理解”始终贯穿在整个课堂中,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具体的讲,这几节课围绕概念理解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亮点:

1、在具体情境中丰富概念认识

从本质上来看,儿童的社会与文化生活是与他们数学理解能力的发展交织在一起的,所以数学教学应该尽量的与学生的生活现实和经验关联起来。例如黄梅的童老师在开课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王阿姨到超市应聘,招聘启事显示员工月平均工资1200元。王阿姨进超市上班一个月后,才领到工资800元。教师提出问题:公司欺骗王阿姨了吗?学生激烈讨论,通过观察招聘启事和员工工资表,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只靠平均数不能判断整组数据的实际情况,从而产生寻找其他方法了解整组数据特征的需要。

2、在对比中深化概念理解。

对比是理解概念的一种重要方式。六节课中运用了很多的对比:

例如孟卡老师执教“众数”一课,由浅入深,先是在计算方法中比较三个统计量的联系与区别,这只是表层的,然后过渡到具体情境中来比较,在比较中加深对众数的认识;黄州区实小的杜老师通过具体的情境,比较两个空调厂家空调质量的情况,大家畅所欲言,谈自己的选择标准和理由,也就是通过对比分析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与联系,建立众数的概念。这些对比,均对促进学生理解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找寻和设计这些对比的过程,应该说是一个极富创造性的过程。

3、在整体中把握概念本质。

数学教学不应该是孤立的片断或者知识点,而应该是连贯的。在连贯的题材当中,孩子们更容易把握知识的本质,这种联系也使得孩子们学得快,记得牢。这些课的教学内容是“众数”,是统计量的一种,应该放到统计量中系统来学习,目光不能仅仅局限于众数。所以过程中运用与平均数.中位数的对比,使之更能体现各自量的意义,以及量与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培养孩子们比较理性的看待数据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是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间变化的关系

这次听课另外一个感受是:一走进教室,我们发现学生的课桌的摆放跟我们平常教室一样,一排八人,五排,共四十人。不再是五六个学生围坐在一起,以前一见到这样的大型公开课,为了方便小组间合作、交流。往往是五六张课桌拼在一起。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为了迎合课改的精神,一些老师把合作学习看成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认为课堂上有了小组合作就有了课改意识,就是一种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把学生独立思考说成是一种封闭的弧军备战,是一种传统的学习方式。于是在课堂上,特别是公开课,任课教师把合作学习到了“随手拈来”,“动辙合作”的地步,从而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这次竞赛课上很好的处理了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间的关系。就是需要讨论的地方采取了同桌间互相讨论。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一律强调学生独立思考。不像以前一节课闹哄哄地多次合作、讨论。事实上,新课改所倡导的小组合作与学生独立思考并不是相排斥的,而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灵活运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我们不能因为盲从合作学习而丢弃独立思考,首先应该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独立思考,他还有什么创新呢?

篇13:一次市实验优质课的课后反思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新颖、精致的开头, 能吸引学生迅速进入课堂的情景之中, 从而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在本次优质课评比中, 各位老师可谓是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根据不同形式, 笔者将其分成三种类型。

在这里, 笔者认为, 还可以将这堂课定为一个十分响亮的主题, 比如喷泉实验可设计为“制作美丽的喷泉”, 这种主题不仅切合课题中心, 更在无形中密切了师生的关系。个中原因, 可以从优质课的特点一窥全豹。

关于优质课的评比, 目前各有说法。那么优质课的特点是什么?或者说优质课的“优”究竟是什么?

1.富有激情——一节好课的基石

一节好课, 首先应该是富有激情的课。教师完全进入角色是重要的前提, 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 充分启发学生的情商, 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 摒弃那种表面的热闹和做作, 让学生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与氛围中得到全方位的渲染和升华。

2.实现互动——一节好课的关键

一节好课, 应该是实现师生互动的好课。有效互动, 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之下, 全员共同参与, 积极互动。整个教学过程, 应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而不是学生跟着老师模仿。

3.具有层次——一节好课的灵魂

一堂好课, 应该是具有层次性的课。教师应将这些新知识, 纳入学生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融会贯通。同时, 关注每一个同学的学习达成状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是否积极主动的跟进、共鸣、投入;每个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之上, 得到不断发展和提高。

4.学生难忘——一节好课的目标

一堂好课, 应该是学生难忘的课。一堂真正的好课, 一定是在学生的某种情感、某种兴趣、某种价值观中, 播下了能够发芽的种子, 使学生的某种思想得到了提升, 让每一位教师、学生都拥有一片自由发展的蓝天绿地。

篇14:听公开课的门道

学习教者的闪光之处

准备一堂公开课,教者往往费尽心血。为了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常常要预演几遍。公开课无形中就有了“作秀”的色彩。虽有“作秀”之嫌,但教者的闪光之处是存在的,应该学习与借鉴。

例如:听了一节《混连电路》,教者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演示电流方向时,用圣诞老人的走动来表示电流的方向。一下子吸引了在座各位的眼球。在此,我们就可以学习其别开生面的教学设计方法。

力戒教者的失误之处

在听公开课时,教者处在一种特殊的授课状态。由于许多同行在场听课,教者的精神状态将比较紧张,难免思虑不周,忙中出错。

例如:在听一位教师讲《点向式方程》时,开头他讲了一些宏篇大论,但却少了一些应有的铺垫,以致后来有点手忙脚乱。等到这节课结束时,他竟然忘了写课题,所以我们在听完一节课后,应当力戒教者失误之处,应该反思:自己上这节课,是否有类似的失误之处?自己在上课中,能否避免类似的失误?如何避免呢?

及时写下灵感

我们听公开课,会杂着些挑剔的目光,故而,极易发现教者的不足之处,也极易产生一些灵感。此时就应该及时记下来,积累评课时的素材,也积累自己成功的素材。

例如:听一位教师讲证明三角恒等式时,发现其方法因循守旧,无新意可言,而此时自己却产生了“分析差异,消除差异”的证明思路。及时记下后,用在以后的教学中,实践证明,效果还是不错的。

及时整理成文

上一篇:[领导发言材料]××市工商局窗口服务工作发言材料下一篇:寺滩学区“创建高效课堂”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