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梅花喻人作文

2024-04-08

借梅花喻人作文(精选13篇)

篇1:借梅花喻人作文

我为牡丹的冠艳群芳、国色天香而痴迷;我为菊花的千姿百态、五颜六色而陶醉;我为海棠的艳美多娇、妩媚动人而沉沦…尽管如此,梅花仍是我的最爱。

梅花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没有菊花的尊贵典雅,没有海棠的婀娜多姿…可是梅花有着超凡脱俗的傲骨。它不开在阳春三月,而是开在寒冬腊月;迎接它的不是和煦、温暖的阳光,而是凛冽、刺骨的寒风;滋养它的不是和风细雨,而是冰天雪地。

梅花冷艳清绝,幽香浓烈。正如宋代诗人陆游所写:“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花不与百花争时光,不与群芳斗艳丽。每到严寒刺骨的冬天,便在鹅毛大雪中悄然开放。梅花盛开时,芬芳扑鼻,整个天地都盛满了满满的清香。仿佛亭亭玉立的仙女,开在山岭坡间,开在园林径旁,别有韵致。有的傲立寒霜,拒人千里之外;有的落落大方,满是乖巧懂事;有的热情活泼,如火一般耀眼。

梅花把美留给了大地,也留给了人们。梅花香,可谁知道“宝剑从锋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俏,可谁又知晓“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一抹余红换来春满天地。

我爱梅花的娇而不艳,我爱梅花的傲雪迎春,我爱美梅花的坚韧不拔,我爱…无数的爱构成了我对梅花的崇敬,我们应该向它学习!

篇2:借梅花喻人作文

盛开的梅不如牡丹的富贵,没有玫瑰的热情,也没有水仙的娇巧,有的只有那傲视一切,傲霜斗雪的铮铮铁骨的气概!衬托着褐色曲折的枝干,小小的花瓣托着花蕊,绽开了自己的灿烂美丽的笑颜。散发着幽香,她在对寒风微笑,是寒风教会了她坚忍;她在对寒霜微笑,是寒霜洗濯了她高洁的心灵。一切的娇弱的花儿在温暖的春天争红斗艳,这是梅所不屑的俗气,在她心中的舞台,是磨砺自己坚忍不拔意志力的冬季,她要成为最艰难环境中最灿烂的一朵花儿。这,就是梅。

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也不乏有如同梅一样铮铮铁骨的君子。王冕就是其中之一。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一首《墨梅》足以说明他如同梅一样光明磊落,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的品格。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更是体现出他梅般冰清玉洁的精神世界。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无论经历了多少磨难,受到了怎样的欺辱,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从不低头折节,因为我们民族拥有梅一样的秉性。

篇3:借梅花喻人作文

揭示人与树之间的内在联系, 体悟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是教学的难点。通常的做法是教师在揭示了樟树特点后, 先简介人物的生平事迹, 再追问“宋庆龄和樟树有什么相似之处”, 让学生将两者结合起来思考, 达到理解写樟树即是赞美宋庆龄的目的。这种做法人为地、生硬地将人和树捆绑到了一起, 即便学生领悟到了文章要旨, 也是教师施以外力的结果。有没有自然巧妙地直击要害的办法呢?笔者思考再三, 以为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 抓住文章的言语形式, 使学生发现其中的独特之处, 揣测其深意, 进而领悟“言语形式的精确妥帖”, 这或许是突破难点的好方法。

一、发现独特的言语形式

内容是文章所表现的思想和情感, 而形式则是情感和思想借以流露的语言组织。关注言语形式, 发现并欣赏其中的万千奥妙是语文教学的独当之任。

学生乍一读《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基于原有的认知水平, 大多认定它是一篇普通的写樟树的文章。教师可以顺势而导, 引领学生找到课文介绍樟树的第四、第五自然段并读熟读透, 使之对樟树的外形特点、内在精神有所把握。接着, 教师有意抛出疑问:“如果课文只是单纯写树, 那么只需第四、第五自然段就足够了。实际情况是课文共出现了六个自然段, 思考一下, 这篇文章和一般的状物文章相比较多出了哪些特别的内容?”此问题意在提示学生关注那些独特的、作者匠心独运的言语形式, 为实现由树及人的认知深化埋下伏笔。

学生细读了课文另外几个自然段后会发现, 课文共有三处不同寻常的安排:其一, 开头部分分别用第一、第三两个自然段的篇幅交代树的位置及名称;其二, 第二自然段插入了周恩来劝宋庆龄搬家, 她表示不舍两棵树的情节;其三, 篇末点明参观故居者的习惯做法——总爱在樟树前留影以示纪念。这三处中, 第一处的交代对状物文章而言并不多余, 只是将树的位置与名称分开介绍显得有些特别;第二、三处似乎都与状物文章无甚关联。

二、揣摩形式的潜在意图

学生发现了课文中异乎于寻常状物文章的言语形式后, 教师可以启发他们思考:作者这样表达用意何在?

先说说文中关于树的位置及名称的交代。作者在第一、第三自然段分别这样写道:“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树。”“这是两棵樟树。”读了这两个自然段,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将其与常见的表达方式进行比较, 然后提出一个颇具价值的问题:“为什么一句话可以说清楚意思作者要用两个并不连续的自然段来写?”经过斟酌与讨论, 学生会获得这一认识:这两句话各自成段显得言简意明, 开场并不说出树名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为下文樟树的“出场”渲染了一丝别样的气息。

再来说宋庆龄不舍樟树的情节。宋庆龄不肯搬家的理由出人意料, 竟然是为了那两棵树。人与人之间日久生情, 会有不忍、不舍, 这可以理解, 但宋庆龄为什么会对树如此放不下呢?教师可以在学生大胆猜测原因的基础上对人物不凡的经历加以介绍, 特别是对其中表现她一身正气、勇于斗争和年事已高仍为妇女儿童事业竭尽心力的内容更要讲述到位。介绍过后, 再次提问:“作者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插入不肯搬家的情节?”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最后来看参观者在树前拍照留念的内容安排。参观者瞻仰宋庆龄故居留影纪念本是司空见惯的做法, 但不寻常之处在于人们选择地点时“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教师此时有必要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风景名胜拍照时会在何处取景, 答案无非是景色优美处或标志性景物处。教师随即点拨并再作探究:“既然如此, 那么樟树就成了故居最美的风景, 成了故居的标志。这是为什么呢?现在你还认为课文只是在写樟树吗?”结论不言自明。此问打通了人与树的联系, 在两者之间架设了一座互通的桥梁, 随后教师指出这种借写树来赞美人的方法就叫做“借物喻人”。

三、体味作者的精妙表达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怎样才能将“例子”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统一起来, 通过言语形式理解言语内容, 进而凭借对言语内容的把握, 再去品味言语形式的妙处, 从而提高运用言语形式表达言语内容的能力, 最终让学生“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关于本课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至少有两点值得学生借鉴:

第一, 作者对所借之物特征的介绍较为细致, 且该特征与所喻之人的品性高度相似。樟树的特点可能有诸多方面, 而作者仅选取了其中勃发的生机与能永久保持拒虫之气两个方面, 体现在课文第三、第四两个自然段。树的这两个特征, 学生恰恰又能从宋庆龄身上找到与之契合的精神气质。所以在捕捉住课文独特的言语形式, 并潜心体察其中的深意之后, 学生能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体悟到人与树的共通之处就在于:树蓬蓬勃勃, 四季绿意盎然, 人青春不老, 一生为正义而战;树有香气, 使虫类不敢近前, 人有正气, 令敌人退避三舍。人如树, 树如人, 人与树早已合二为一。这一切得益于作者对树的特征的精心选择和浓墨重彩的描画。

篇4:梅花借物喻人作文

我自从呱呱落地那天起,就跟大家一样,承受着各种压力。上了小学以后,压力更是一直在我左右,使我几乎天天喘不过气起来。周一到周五在各种作业的压迫下度过,即使到了双休日,压力也不放过我,还要去补习班,要写一篇周记和一篇日记,要记下英语单词,还有什么数学公式之类的。

记得一次期末考试的时候,我看了一下黑板,oh my god,作业也忒多了吧!那天放学后一直写到八点钟还没写好。一阵阵睡意朝我袭来,我只好喝了一瓶红牛,强打精神,九点多了,我才写好,没想到还要做妈妈给我买的练习本上的习题,我暗暗叫苦:老天啊,我咋么这么惨呢?

不过我也要感谢压力,才使我不至于荒废了学习,让我取得一点小小的成功。我要感谢压力,使我变得更优秀,我要面对压力,做出更大的成绩。

篇5:梅花借物喻人作文

有一次,我与家人去游永福寺,走到了一条不起眼儿的小路上,远远望去,在树林的这当下,那金碧辉煌的永福寺,那招展的大旗,那人声、笑声,似乎已经离我们很远了。转眼看,这条小路的石板已经残缺不全,路边只有稀稀拉拉的一些残碑,时不时才可以看见一些草木。走过一个破旧的山门,转一个弯,再走一走,突然,一两株腊梅出现在眼前。只见梅花星星点点地长在枝头上,不管风吹雨打,它仍然饱满,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用它的清香打扮了冷清的山路,为它带来一丝生机。

梅花甘于寂寞,妩媚脱俗,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它无私、无怨、无悔地默默绽放在寒冬之中。交警叔叔也是这样,不论严寒酷暑他们都会按时上岗,指挥交通。环卫工人不论在什么时间,什么样的地方,不论是顶着烈日,还是扛着风雪,都会出现,美化我们的城市。外卖小哥每一天从清晨太阳刚刚升起,到夜晚月亮升起,披星戴月地工作,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这些人像梅花一样,默默值守在某个不起眼的地方,用一己之力来创建让我们更舒服和安心的生活环境,他们无私奉献,不求回报……

篇6:借梅花喻人的作文600字

“无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这是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的梅花。我爱梅花的外表,我外婆家的.附近有两棵梅花树,到了冬天,那两棵梅花树开出淡淡的鹅黄色的梅花。梅花是有五瓣的,还散发出一种幽幽的芬芳。我虽然爱梅花的外表,但是,更令人我敬佩的是梅花的精神。是那么清高,是那么坚强,是那么倔强。梅花,愈是寒冷,花开的愈是美丽,愈是秀气。它不同於別的花,总是在春暖时节开放,而梅花却不同,总是在寒冷的冬天,为大地,抹上一笔艷丽的色彩。我爱在冬天,看这个梅花开放。

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习梅花的品质。坚韧不拔,娇而不艷,不畏严寒。平时在生活中梅花的品质也一直激励着我。每次当我有数学题解不出来的时候,正想放弃时。我便会想起梅花的精神,在严寒中绽放,不怕风欺雪压,是那么坚强。我便又开始努力,经过一番努力,我终於解答出来了。梅花为什么能够在严寒中散发出花香,这是因为她顽强的和严寒做抗爭,是在磨礪出。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做人也一样,只有经过挫折,经过磨礪,才能够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

篇7:梅花借物喻人作文450字

作者出生在东南亚岛,从小就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有一次,“我”在外祖父的书房玩耍,一不小心把外祖父收藏的墨梅图给弄脏了,外祖父火冒三丈,骂了我妈,说梅花是不可以玷污的,不可以糟蹋的。因为梅花是我们祖国的名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它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花。而在“我”和妈妈回国的那一天,由于外祖父年纪太大了,不能够回国,却是那样的伤心、痛楚。但是在临走时,外祖父送给作者他那一幅格外珍贵的梅花图和一条绣着梅花的手绢,告诫他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要牢记梅花的品性和精神。在那悲凉的情中,外祖父显得那么苍老。每当作者看到梅花图和手绢时,便想起身在岛乡的外祖父和他那颗炽热、眷恋祖国的心。

我感受到一位身在岛乡的华侨老人,却不能回到祖国感受祖国美好的大好河山,不能体验那拥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的自豪,不能亲自走一下蕴含着浓浓乡情的国土,对他来说是多么的遗憾!

篇8:梅花借物喻人的作文400字

我第一眼看到的是一朵淡粉色的梅。它很大,从侧面看有很多层,最上面一层向外翘着,看上去像一弯薄薄的、粉色的彩月亮。下面几层都很平,像一张张轻盈的粉色彩纸。另外,花瓣上面还伸出了一片白色的花蕊,顶端有一颗鹅黄的花粉。

我走近从正面看,它差不多有我的大拇指第一个指节那么大,我觉得,它可能是这棵树上最大的一朵花了吧!这个时候看它的花蕊就不一样了,花蕊是从一个发源点向外四散开来的,好像一个三角形。厄,如果花蕊还有一条线的话。花蕊伸出来的地方是不深也不淡的黄色,再向里看就是黑色了,我觉得很像一个外面是黄色,里面是黑色的黑洞。

我的视线向左移了些,停在一个玫红的花苞上,它很小,差不多比我的小拇指指甲还小一些。它外面的花瓣紧紧包住里面的花瓣,似乎不打算开放。

梅花这么美,一定也很香吧?我闻了一下,果然,淡淡的幽香慢慢飘入我的鼻子,香得无法形容。

梅花真美。

★ 借物喻人梅花450字作文

★ 梅花作文借物喻人优秀

★ 借物喻人作文

★ 借物喻人作文如何写

★ 写梅花的借物喻人作文

★ 梅花的借物喻人作文600字

★ 竹子作文400字借物喻人

★ 小学借物喻人作文400字

★ 借物喻人的作文400字

篇9:作文借物喻人

柳树教会了我如何奋斗,如何面对困难。

这两周以来柳树长得可快了,叶子一天比一天大,柳枝间的空隙也变得越来越稠密。翠绿的柳树迸发出了旺盛的生命力,不久柳树将绿意葱茏,那时候人们可以在它的下面乘凉,感受清凉和爽意。看到这生机盎然的柳树,我知道如何把握现在的时光,努力学习,到时候收获骄阳中的阴凉。感受柳树的内涵,给了我巨大的力量,推着我向理想逼近。

我几乎都忘记了,上个学期,我的心境是那样的糟糕:中考的失意,。复读的困难。前途的渺茫……很多很多,都让我无所适从,如今,看着眼前的柳树,娇翠欲滴,我仿佛看到了,经过风雨磨砺,成熟了的柳树向我招枝微笑。

篇10:竹子作文借物喻人

竹子挺直刚正,绿叶婆娑,蓬勃洒脱,高雅清幽,冬不凋落。它坦诚无私,不苟求环境,不炫耀自己,默默无闻地把绿荫奉献给大地。“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一轮红日起,依旧与天齐。”春风一吹,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泥土,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冲云霄。

它“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未出土时便有节,已到凌云仍虚心”。竹子虚心骨坚,竿身挺拔,长势蓬勃,生命力极强,它虚心根底固,经霜不变色,坚节不挠物,竿直志不屈,具有不畏风寒强暴的品格和坚韧挺拔的精神。

所以,我们应该向竹子学习以下几点精神:

1、自我超越。每天至少要比前一天进步一点,这样一天天地自我超越下去,我们就越来越完美。从现在起,我要学习竹子自我超越的精神,每天都要超越昨天的自己,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2、心虚骨坚。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该虚心地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篇11:蜜蜂作文借物喻人

一个圆柱体,披上一件五颜六色的外衣,头上长着一个“天线”,这就是蜡烛。蜡烛外衣的颜色代表的意义可不同哦!红色象征着喜庆;白色寄予着哀思;彩色则给人们带来欢乐和祝福。

在许多人眼里,蜡烛是微不足道的。光明时,人们不会想到它;黑暗来临,突然停电时,人们才会四处寻找它,哪怕找到一小截蜡烛头,它也能用微弱的光驱散黑暗。尽管它很渺小,但是却集聚全身的能量充分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它这种默默为他人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让我不禁想起了默默为我们奉献的老师们。老师是每天最早到学校,最晚回到家的人,她教我们做人的道理,授予我们丰富的知识。有人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茫茫人海中的指明灯。而我想说,老师是蜡烛,用光芒点亮了我们的人生。正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所说的一样。

蜡烛是渺小的,也是伟大的。我长大后要做一个像蜡烛一样无私奉献的人。

篇12:粉笔作文借物喻人

粉笔,由石灰做成,它的长短约五厘米,一旦用完了这五厘米,它的生命就结束了。粉笔常常穿着洁白的衣裳,有时还挺爱打扮的,一会儿穿着绿色的连衣裙,一会儿穿着黄色的背心,一会儿穿着蓝色的皮衣……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粉笔静静地躺在讲台上,当老师拿起它在黑板上写满知识点时,空中飘落的白粉,也就是它的生命,也随着慢慢磨灭,但它从不抱怨,只是默默地付出,直到用到最后短短的一小截,被抛弃在讲台上。

当我看到那粉笔,就仿佛看到了我的老师。老师她每天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说着道理,苦口婆心地教导我,用她那一双可贵的手,用力地在黑板下写下知识点,任由粉笔侵蚀她的手指,课余时间还要为我们批改作业。老师把他的青春都挥洒在讲台上,只为了培育一代代祖国的花朵。老师不正是像粉笔那样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吗?

老师的粉笔包含了丰富的知识,包含了她对学生的关心,还包含了她那无私奉献的精神。

篇13:路灯作文借物喻人

在你眼前是川流不息的马路,一辆辆车是那么整洁、光鲜,把路灯的光不遗余力地反射到两边。再看看你自己,原本光亮的边框上尽是黑斑与污渍,原本黑亮的外壳也沾满了赃物。车里的人虽然看见了你,但他们仅仅是欣赏你背后的霓虹灯与风景。漠不关心的眼神里,有多少对你的不屑与嗤之以鼻?你的寒酸,你的孤独,都成为了他们冷嘲热讽的对象。

不仅如此,需要你帮助的人却不在乎你的帮助。餐馆的老板轻松地把一桶桶泔水倒入下水沟,他们似乎只会沿着那条垂线段走,哪怕只需多走四五步;过路的行人随意地把一块块纸片丢到路边,他们似乎只能沿着那条笔直的线走,哪怕只偏折几度;来往的司机大方地把一口口痰吐到街上,他们似乎只会这一个动作,哪怕只需掏出一块纸巾。

你就这样伫立在路边,忍受着人们对你的漠视,忍受着自己的悲惨命运。

可是,你毕竟是有功的啊。多少日日夜夜,你就在那里接收四面八方涌来的垃圾;多少日日夜夜,你就在那里默默等着需要你帮助的人;多少日日夜夜,你就在那里无声地告诫人们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放垃圾?

我默默看着你那低矮的身躯―其貌不扬,孤苦伶仃,但是无怨无悔,乐于助人。我为你所折服。上下数千年,哪个人敢说比你更加伟大?莫说:“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对你来说,实在是太小儿科了。我被你所感动,感动的不是你那破败的衣裳,而是你体内的那份不倔、那份无私。

上一篇:蜂巢谜题第90-121关攻略下一篇:吃香蕉小班语言教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