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说明

2024-04-10

方案说明(共6篇)

篇1:方案说明

板井围墙加固施工方案说明

工程现状

该围墙为天福号房区背后院墙。墙高2米,长约51米,为240mm厚砖混结构。该墙体一半以上向房区内倾斜,急需加固处理。

经现场勘查,造成该围墙倾斜的原因,除该围墙年久失修,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围墙内排水不畅。现场通道地面沉淀淤泥,杂草丛生,长期潮湿,围墙基础红砖浸泡在湿环境内,会出现致命的破坏。

加固方案说明

针对以上现场勘查情况做出如下加固施工方案1、2、3、沿院墙方向每隔四米砌筑一道加固墙跺,阻挡围墙继续倾斜。围墙内走道地面清理干净做硬化处理,打100mm厚水泥地坪。在走道中部做一个80cm*80cm*80cm集水坑,用以收集雨水,有利于水

泵抽水。

4、5、沿着围墙基础做200mm高水泥保护层。在集水坑旁安装一防水电箱,可在任何环境下随时为水泵供电抽水。施工难点

现场运料需要经过房子内走道,全部人工搬运进场,现场垃圾及余土都需要人工运输,搬运量很大。

工期要求

计划工期:14天

北京百中昌装饰装潢有限公司

2013年7月3日

篇2:方案说明

毕业设计成果-目录

设计说明

地理位置

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濒临长江,环抱巢湖。市域与合肥、南京、安庆、滁州市接壤,与铜陵、芜湖、马鞍山三市隔长江相望。全市拥有 182 公里长江岸线,是省会合肥市到南京、芜湖、马鞍山、铜陵等沿江城市的交通走廊。

历史沿革

巢湖市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共三千多年。历史上巢湖曾称南巢、居巢、襄安、巢州,至唐武德七年始称巢县,后县名又几经改变,到南宋景定二十八年定名巢县。1984 年巢湖撤县成立县级巢湖市,1999 年 7 月撤县级巢湖市成立地级巢湖市。

地形地貌

巢湖市地形南北高,中间低。市域中部被长江、巢湖两个冲积平原贯穿,南部和北部为山丘岗地。南北部分用地有东北至西南方向的山脉断续相连,形成了沿江水 网 圩、沿湖碟形圩、波状平原和低山丘陵四种地貌。

气象水文

巢湖地处地球中纬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市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热量丰富,无霜期较长。长江流经市域东南边缘,市域内河流主要属于长江流域的巢湖,巢湖是我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泊之一,多年平均水位 8.37 米,水面积 769.5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 2.89 米,容积 20.7 亿立方米,湖岸长 155.7 公里。

巢湖风景旅游资源

巢湖市风景旅游资源丰富,环境优势突出。

巢湖是安徽省重点风景名胜区和重点旅游开发区、著名的风景疗养区,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景观众多。市区及湖滨有姥山、中庙、巢湖夕照、巢湖月夜、银屏牡丹和仙人洞、散兵洞、楚歌岭、亚父山、亚父祠、王乔洞(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双井洞、半汤温泉、笑泉、卧牛山等,还有闻名国内外的李克农、冯玉祥、张治中等名人的故居。

上述景点主要分布在沿湖附近的忠庙、巢湖市区、银屏等地,靠近高速公路,与旅游客源城市联系便捷,有利于旅游事业的发展。

根据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全省共规划六大旅游区及一个旅游带。巢湖市位于安徽省皖中旅游区,与合肥市联手实施巢湖大旅游圈计划。建设形成以观光、商务、修闲度假等为主要特色的旅游区。其中巢湖市重点开发建设湖滨及周边自然与人文景区,结合休闲旅游和观光旅游,带动区域旅游资源的全面开发。

建筑与规划学院景观学系

2009届园林专业毕业设计成果-2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毕业设计成果-目录

巢湖市的其他物产资源也较为丰富。

巢湖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光照充足,素有鱼米之乡美誉。农副产品丰富,有粮、油、麻、猪、牛、羊、禽、鱼、虾、蟹、鳖等 200 多种农副产品和水产品,现代农业发展前景广阔。

已查明的矿藏有白云岩、石灰岩、煤、太湖石、粘土、铁、铜、矿泉水等 22 种。其中石灰石储量约 5 亿吨,为本市开采业、建材业与水泥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条件。

土地类型多样,山丘、岗圩、水面兼备。全市有耕地 76.8 万亩,园地 4.4 万亩,林地 37.5 万亩,可养水面 10 万亩以及可放养牧草场、滩地和林间草地约 26.9 万亩,为农业的综合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巢湖水面约有五分之三属本市,市内共有常年性较大河流 12 条,不仅为全市工农业生产提供了丰沛的水资源,而且也有利于水产养殖的发展。

现状存在的问题:城市景观质量较差 公共服务设施不足 社会活动类型单一 水质差

第二节 规划理念和规划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划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道路绿化与设计规范》 设计原则1 以人为本,创造舒适宜人的可人环境,体现人文生态

人是景观的使用者。因此首先考虑使用者的要求、做好总体布局,要有利于有人休闲娱乐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功能要求。

2、因地制宜是植物造景的根本 设计指导思想

1、以提高城市品位,满足市民生活需要为目的,使之成为市民休憩的场所、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场地。

2、与周边居住小区统一规划,自然协调的融合在一起。

3、在满足休闲活动需要的同时,还应考虑到水质的改善及生态的保护。

地块位于巢湖市老城区内,在团结路与耳池路交叉口的北侧,毗邻洗耳池水景公园。基地现状:

1、地块内有一条废弃的旧铁道,原是巢县火车站的旧址。为了保留老巢县站遗迹,上海市铁路局向巢湖市提供一老式火车头,放置于巢县站遗址上,极具历史文化内涵。

2、地块内有两座水闸,在设计中应该考虑移走或装饰美化。

3、基地河道内有一条约为8,90米长的河埂。

建筑与规划学院景观学系

2009届园林专业毕业设计成果-2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毕业设计成果-目录

4、周围居住的多是在巢湖居住多年,经济 收入不高的市民,在旧铁道的东侧环境较差,交通不便,在设计时应考虑整治。

5、基地内水系属于环城河水系,但是由于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落后,以及部分居民环卫意识淡薄,使基地内水质成为一条污水沟,环境卫生状况极差。

洗耳池由来:位于巢湖市东部。洗耳池的得名是有一个传说的典故,据《巢县志》记载,古巢城东城门有一方池叫“洗耳池”,池边有一条巷叫牵牛巷。相传5000年前,巢父在池边牵牛饮水时,批评一代圣贤许由“浮游于世,贪求圣名”,许由自惭不已,立即用池中清水洗耳、拭双目,表示愿听从巢父忠告。后人为颂扬许由知错就改的美德,遂将该方池取名为“洗耳池”,成语“洗耳恭听”的典故也由此产生。

洗耳池公园: 2006年1月开工建设的洗耳池公园注重挖掘巢湖市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是该市目前投资规模最大的绿化工程,总投资约2亿元,总面积11.19公顷,其中绿地面积6.88公顷,水面4.31公顷。公园风格以古韵淡雅为主,亭廊桥阁、清风竹影。在对洗耳池铁路桥改建时应考虑到洗耳池公园的景观风格。

巢县站位于巢城东部,朝阳路东端,建于民国24年(1935年)。巢县站和巢湖港为庐江、无为等地大批货物水运、铁路运输往来的中转联运处。经过70多年的历史变迁,历经民国和抗日战争,见证了铁路发展的变革和巢城的发展。

设计构思:

一、以火车文化为主题,以巢县铁路为线索的集娱乐、休闲、科普、教育、商业一体的综合滨水游园。

二、切入点:

1、随火车产生带来的火车文化,体现着大工业时代的到来带给人们心灵的震撼,从此蒸汽机车穿越两个世纪,以其庞大的身影,震耳欲隆的轰鸣声,划破大地的平静,回荡于崇山峻岭,绝谷深堑,最终融入人们的现在日常生活。

2、改革开放初期,我市居民出行的数量逐渐增加,但当时的公路运输还不是很发达,附近的中庙镇、林头镇、东关镇的居民到巢城,基本都乘坐火车,所以当时巢县站的旅客数量比较多。巢县站也从最初的草房,建设成为平房,再到后来的楼房,巢县站逐渐成为我市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它启迪今天,影响着我们的未来。

3、一个艺术品的诞生,最重要的就是他本身存在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历史与现代生活的结合,才能更切合这个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在景点设置主题纪念碑和茶坊等,将该景点与洗耳池水景公园融合在一块,美化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内涵。

建筑与规划学院景观学系

2009届园林专业毕业设计成果-2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毕业设计成果-目录

合肥华润幸福里

幸福里位于合作化路和望江西路交口。望江路一带曾经是老工业区,是火车频繁出没的地方。华润出于对土地和历史的尊重,把这列火车从遥远的东北搬到合肥幸福里。绿色车身整洁漂亮,车厢却已经变成了欧式风格咖啡馆。在小区中置入这样新颖的景观,极具创意。将历史与时尚结合,创造了一种独特景观,壮观、跳跃、个性化的设计,非一般园林所能达到,是在其他公园内所见不到的,给人们享受生活,怀念过去的幸福之旅。

总结:火车头在我国走过了五十多年的光辉历程。它那无坚不摧滚滚向前的形象影响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他的形象以各种形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里。

火车头的景观应用:(1)科普文化教育 ;

(2)休闲娱乐:利用火车厢可以开设咖啡厅,酒吧,餐厅,茶厅等休闲娱乐项目;

(3)历史纪念:保留蒸汽时代的历史,回顾工业革命的历史;

(4)观赏游览:发挥火车独特景观的作用,让游人领略和欣赏火车头雄伟气魄。

(5)儿童游戏场所。滨水景观设计

城市的滨水区是城市独特的资源,在一定的时期和条件下,它往往是城市活动空间的核心,也是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本案的基地条件,我认为在设计滨水应注意以下问题:

1、水质

巢湖市城区的河流水系污染严重,城区内的天然水塘污染严重,发黑发臭,严重影响城市环境卫生和景观面貌。因此需加大力度整治和清洁,才是创造出优美滨水景观的基础。

2、驳岸

基地内部部分驳岸已经做了硬质河岸,在破毁的河岸上结合景石、水生植物等景观元素做生态型驳岸。生态驳岸除具有护堤、防洪的基本功能外,对于改善滨水区景观、恢复生态平衡也有重要作用。沿商业街的驳岸要与整个公园设计相呼应。

3、绿地

滨水区绿地空间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地区生态系统的支持基础。因此绿地设计应在控制绿地比例的基础上,以高大乔木为主,根据巢湖气候、乡土树种等进行植物配置。

4、历史文脉要素 对历史文脉的把握主要表现在对历史构筑物及传统建筑与规划学院景观学系

2009届园林专业毕业设计成果-2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毕业设计成果-目录

空间尺度的维护上。在保护火车的外观和内部空间的基础上,增加现代的设计元素,以重新进行利用,创造商业价值。

初步设计概念巢湖边说巢湖旧事,讲述火车的故事。以“巢湖和火车文化”为核心,设计一条东西走向的景观轴线贯穿整个地块,以巢湖船坞码头为前奏,以巢县站遗址为高潮,似姥山岛的缩影的中心绿岛为结束,且与洗耳池公园相呼应。

参考文献:

《室外环境艺术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本书涉及室外环境艺术设计的建筑、绿化、水体、雕塑、铺地、设施等要素进行的空间组合设计部分。全书系统地阐述了室外景观设计的概念和发展简史、室外景观空间的构成和设计、室外景观设计的元素和应用、手法、基本程序和表达,并结合大量的优秀图例加以引导和剖析,具有基础理论性兼应用实践性,科学、实用、通俗易懂。引导我对室外景观环境设计正确理解。

《园林规划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园林设计的要素、方法、步骤等具体的内容。内容包括中外园林、园林设计的基本理论、园林设计的原则与依据、园林设计的依据,园林设计的依据、构成要素的规划与设计及各类绿地的规划设计。《园林树木学》中国林业出版社

本书详尽的介绍了各科各属的树种,为我提供了丰富的树木植物库,为小区景观环境绿化布置提供了基础材料。《花卉学》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花卉教研组

细致的花卉介绍,为小区的景观绿化工作的花卉选择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建筑与规划学院景观学系

篇3:毛刺打磨机方案说明

关键词:打磨机,方案,毛刺,气马达

文章所介绍的毛刺打磨机的使用, 是为了能够将CNC加工残留毛边有效去除。计算机数字控制机床的简称为数控机床, 也称为CNC, 控制系统能够对符号指令规程的程序或者控制编码进行逻辑性处理, 是一种程序控制的自动化机床, 机床规定是通过计算机译码程序方可执行。半成品或成品零件是通过刀具切削毛坯而成的。在此, 介绍打磨机方案及其主要零部件。

1 打磨机概述

打磨机又称锉磨机, 在模具行业表面剖光处理及精加工中广泛使用。打磨机的特点主要有:1) 用电源动力依靠电源提供, 可以有效为用户节约成本的同时, 还避免了因气源因素的困扰, 动力不需要气泵进行提供;2) 该打磨机具有环保、节能、效率高、行程长等特点, 该产品可达到一毫米的行程, 而同类其他产品只具有0.5毫米左右的行程。行程长是因为设计的结构更为优化, 因此, 便于携带、噪音低、重量轻, 仅仅有15W的最大功率;3) 该产品大打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经济而实用, 与进口气动产品相比较, 该产品价格只是它的几分之一;4) 维修方便, 配件充足。Φ3mm的最大修磨砂轮直径, 重量轻、噪声小、不需要对相关气源进行提供, 因该打磨机的动力为电源, 转速达到了每分钟15000R。最大金刚砂修正轮直径Φ3mm, 采用低压电源供电更加安全, 产品的转速分为4挡, 三档为12000转/分、二档为10000转/分、一档为9000转/分, 完全免去了气动修磨笔产生的巨大噪声。动力采用专用电源12伏, 实现了零排放, 5W为输入功率, 节省了建设气源的投入, 使用环保且极为方便, 不受场地的限制。电动直线抛光打磨机雕刻转速为每分钟15000R, 模具为其适用范围, 功率为18W。对于工艺品而言, 工艺品工厂在打磨时科进行精细雕刻抛光, 磨具的精巧打磨抛光是主要适用场合。

2 方案介绍

具体方案如下, 1) 毛刺打磨机外形尺寸为长 (620mm) 宽 (340mm) 高 (550mm) ;2) 在滑动板上固定了压块, 作用是为了压住产品, 当滑动板被气缸推动时, 压块工作;3) 相对于导向轴而言, 凸轴使刀具做往返运动, 其运动由气马达带动4) 刀具经过度砂, 在产品孔内上下位移, 就可去除毛刺;5) 限位柱科控制打磨机上下形成, 换言之, 打磨机上下行程是可调的;6) 对应不同产品以及不同孔位, 刀具固定板上能够安装不同的治具;7) 该设备能够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提高打磨效率, 具有高度自动化, 可实现多孔同时加工。

气马达是以压缩空气为工作介质的原动机, 它是采用压缩气体的膨胀作用, 把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动力装置。

气马达所具有的特点为:第一, 维修、维护较为便捷、操纵也较为方便, 因此, 其具有维修方便、操纵容易、马力强、重量轻、体积小、结构简单等特点。第二, 不存在供应的难度, 其介质3为空气, 因此, 不需要处理使用过的空气, 且气体在大气中不存在污染, 可以进行远距离传送或者集中供应压缩空气。第三, 可以直接负载荷进行启动, 具有很高启动力矩。停止和启动都十分迅速。甚至可以轻松实现带负荷启动的功能。停止、启动较为迅速。第四, 转速范围以及功率范围较宽, 功率大至几万瓦, 小功率也在几百瓦, 而转速每分钟由零至万转。第五, 不会因过载产生故障, 因为具有过载保护的作用。当出现过载是时, 立即停止或者降低马达的转速。若解除过载时, 则实现立即重新启动, 并进行正常运转。而且不会对机件产生故障或者损害。并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连续、满载运行, 且温度的上升幅度小。第六, 不会受倒辐射、电磁、高温、振动等的影响, 工作性质安全, 在粉尘、潮湿、振动、高温、易爆、易燃等恶劣环境下易燃能够正常进行工作, 比较适用于工作环境恶劣的条件。第七, 多数的气马达要想改变马达排、进气的方向, 仅需要对操纵阀进行简单操作即可实现, 能够实现双向旋转, 换言之, 就是能够实现反转或者正转的气马达输出轴, 并进行有效的瞬时换向。因为转换正反向时的冲击力较小。瞬时就能够升到全速是气马达换向工作的一个主要的有点。利用操纵阀来将进气的方向改变, 实现正反转的冲击性小、速度快、时间短等, 且不需要将负荷卸载。例如:活塞式马达能够在不足一秒的短时间内实现升速;而叶片式马达能够在一转半的时间里将速度提至全速。第八, 为了达到调节功率和调节转速的目的, 气马达可以进行无极调速, 要想调节马达输出转速和功率, 就要对压缩空气的流量进行控制, 也就是说, 仅要控制排气阀或者进气阀的开度即可实现。

3 打磨机操作注意事项

在使用打磨机时, 应注意安全。现将操作事项作一归纳。1) 在使用打磨机的过程中, 为了确保安全性, 应由能够熟练使用人员进行操作;2) 在使用打磨机前, 应对各部件进行仔细检查, 完好无松动后方可使用;3) 检查打磨工具安装是否牢靠, 是否出现受潮现象;4) 使用前必须检查电源线有无破损现象, 所使用的电源插座须安装有漏电开关装置;5) 检查对碳刷的磨损程度, 在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

4 结论

为了能够有效去除产品孔内CNC加工残留毛边, 提高生产效率, 可采用毛刺打磨机。该毛刺打磨机主要由气马达、凸轴、限位器等组合而成。文章介绍了毛刺打磨机方案, 同时阐述了打磨机主要零部件以及其操作注意事项。望给相关行业操作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解本铭, 张新, 王伟.基于PMAC的打磨机器人模糊PID算法研究[J].机械传动, 2012 (11) .

[2]解本铭, 孔维定.基于ADAMS的三自由度平动并联打磨机构的轨迹规划与仿真[J].机械传动, 2012 (5) .

篇4:评选方案说明

评选原则:创新性,客观性,公正性,互动性,透明度,定性定量指标结合。

评选范围:在中国境内所有正式运作一年以上的基金产品,划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两大类,封闭式又分为大盘和中小盘两类(以15亿规模为界限),开放式基金分为股票型、偏股型、平衡型、偏债型、债券型和货币市场基金;旗下拥有两只以上运作满一个财务年度的基金产品的基金管理公司和员工团队,其2005年度旗下基金产品或团队在业绩、营销、品牌等方面有突出表现,同时配合参与《新财经》基金评选,并按照我刊要求提供充分、翔实的参评文字材料。

奖项类别:分为基金,团队和基金管理公司三大类奖项,分别评选2005年度运作业绩优异的基金产品、基金公司员工团队和基金管理公司。其中,基金类奖项包括“业绩持续稳定奖”、“年度绩效优异奖”、“年度业绩飞跃奖”和“年度持续营销奖”四项;团队类奖项包括“最佳投研团队奖”、“最佳营销实力奖”两项,分别评选2005年度基金管理公司最佳投研团队、最佳市场营销团队;基金管理公司奖则包括“综合实力奖”、“新锐奖”、“营销创新奖”、“最佳风险控制奖”、“品牌建设奖”和“最佳投资者服务奖”六项。

考察时段:自2005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的整个会计年度(营销实力奖、业绩稳定奖除外);业绩稳定奖考察时段为2003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的三个会计年度。

评选标准:定量评价部分(净值增长率、标准差、规模变动量、排名提升)和定性评价部分(专家评价)相结合评选基金类奖项——详见“中国优秀基金名录”的评选标准,获奖者为入选名录中各类别年度业绩表现最好的基金产品;定量评价部分(客户数量、规模增长率、首发营销数量、团队员工变动率、团队员工学历)和定性评价部分(2005年在投研、销售方面突出表现和创新行为——根据各基金公司报选材料评定)相结合评选团队类奖项;定量评价部分(管理规模、旗下基金业绩、业绩波动率)和定性评价部分(2005年度营销创新举措、产品线、公司品牌美誉度、风险管理水平)相结合评选公司类奖项。

篇5:厂房方案文本说明

设计方案说明

建筑篇

一、概述

1.自然条件

松江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内上海市西南部,北纬31度,东径121度45分,扼守黄浦江中上游,距上海市中心30公里,虹桥综合交通枢纽15公里,浦东国际机场50公里,洋山深水港55公里,长江口45公里,杭州湾35公里,沪杭铁路、沪杭高速铁路、沪杭磁悬浮、沪杭高速公路、沪青平高速公路、浦东机场高速公路、嘉金高速公路、西郊高速公路、同三国道等干线,形成纵横交错的道路交通网,是沪杭发展轴上重要结点,上海的西南门户,也是上海连接整个长三角、辐射长江流域的桥头堡和核心区域,地理位置特殊而重要。松江区地处太湖流域碟形洼地的底部,地势异常低平,有2.7万公顷耕地的地表高程在△3.2m以下。松江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2006年,全年平均气温17.9℃,日照1690.3小时,降雨量939.2毫米。极端最高温度38.4℃,极端最低温度-4.3℃。松江区水源属黄浦江水系,上受淀山湖、太湖、浙北天目山等处来水,经黄浦江下泄入江海。

2.项目地块情况

松江工业区分为工业区一期、东部新区、西部新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四大区域。

科比传动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比上海公司)二期(1)扩建工程位于上海市松江区工业区(东区)茜浦路 435号科比传动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厂区西部地块。总用地面积为27162.31平方米, 建筑面积约30925.68平方米,科比上海公司总共由一期,二期(1),二期(2)三部分组成,包括生产车间、生产管理用房(位于生产车间内)、办公楼、餐厅等。本次规划占地面积约4320平方米。

3.规划内容

根据规划要求,该地块为工业用地,本次规划的内容主要为生产用房A。

二、设计依据

1、规划局、土地局核准红线图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4、《生产管理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5、《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

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7、《工业企业噪声测量规范》GBJ122-88

8、《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91

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50189-2005

10、《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207-94

11、国家及地方颁布有关设计规划标准

12、上海市相关法律、法规、规范

13、甲方提供条件资料

三、规划设计原则

根据地块周边现状以及整个松江工业区的房产市场,在设计时我们提出以下几点:

1.以人为本——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设计以满足人们对现代生产,工作环境所要求的舒适性,健康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为出发点,传造出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环境优美,节能化的示范现代工业区,充分考虑现代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一种绿意盎然,自然和谐,高尚的生产,办公环境。2.注重品质——追求“新建筑主义”的主题风格

充分满足工人员工的归属感与舒适感,全方位营造高品质生产,办公空间,妥善处理建筑与生产,办公环境之间的关系,让建筑融于环境,使景观衬托建筑,满足人们的可参与性的要求。

3.环保健康——以创造安全,健康厂房为目的以前期策划、地块选择、规划设计、建设设施、管理等一系列环节进行全过程、多环节、多方面的科学开发,以创造出新世纪的健康生产办公建筑。4.人文融合——体现“融合自然生命,倾注人文关怀”的开发理念

讲求人与环境的融合,建筑与整体规划布局的融合,生产行为与办公行为的融合,建筑与绿化、水环境的融合,并充分考虑城市的地标,使此地的人们有强烈的归属感与自豪感,建设出具有优雅环境、文化内涵、有品位的厂区亮点。

5.经济节能——体现“合理利用资源、地势、节约资源”的理念

本项目地块内地势平坦,在设计中结合场地原有的地势在创造,减少开发建设的前期工程量,同时运用新技术达到节约开发成本,合理利用资源及节约资源的目的。

6.可持续发展——实现生产厂房的可持续发展

厂区应该是一个人和自然有机协和的统一体,实现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在更高的水平上的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共生共息,生态与经济共繁荣的持续发展的文明关系,把生态环境保护、建筑持续发展作为必须具有意识和行为准则。

7.安全智能——实现厂区“安全性、智智能化”的要求

合理的人车相对分流,避免早曾时段性消极空间,确保车行系统与步行系统的利用率,针对不同出行设置道路及出入口,避免交叉干扰。

四、建筑设计

1.单体设计

根据规划布局,本生产用房直接对着入口,考虑从入口进入厂区的视觉效应,在入口处做成玻璃幕墙,把直角虚化,给人舒心视线。同时,玻璃幕墙做出四层屋面,给人视线引导作用,成为核心体。整体的立面清爽整洁,避免繁琐,做到经济,安全。2.平面功能

满足轴承的生产工艺要求,注重流线,管理用房和生产用房分开,同时又紧密联系在一起,方便管理,生活用房在管理用房和生产用房的夹角部位,充分

考虑到“以人为本”,环保健康的生产车间。3.建筑造型与材料、色彩

本厂区建筑风格简洁庄重,用现代建筑板、玻璃及金属栏杆等元素进行重组与穿插,以现代建筑简洁线条组合,设计强调平面的简洁和立面的丰富。简洁明快的风格与精巧、细致的细部设计,摆脱了乏味感,也体现了对新世纪的厂房建筑的展望。色彩与材质上弃轻浮争取活跃,水平与垂直穿插,玻璃、彩铝等建材来体现其新兴化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风貌。

外墙立面采用外墙体为80MM厚岩棉夹芯钢板,颜色见立面效果图。

五、景观环境规划景

以“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作为景观环境的真题宗旨,充分融洽到厂区的环境中,继而营造出一个整体和谐可亲,充满诗意的工作环境。

六、交通组织

厂房道路系统规划以加强内部功能组织和便利内快交通为原则,强调对景与转折,以形成移步换景的空间变化,工程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空间景观。

办公楼及厂房室外道路环通,办公楼及厂房室外道路满足消防要求。同时厂房道路又满足工厂运输要求。

七、消防专篇

1.总体消防设计

消防通道结合厂区道路网设计,车道四周环通,车道可深入厂房内部,主要道路为6米,厂房建筑对于较长沿路面做消防规范,设置了消防通道。沿消防通道设室外消防栓。

厂房为丁类厂房,因此工厂设计满足如下消防要求:

(1)、总体布置道路环通,满足消防要求。(2)、厂房及办公楼消防防火分区满足消防要求。(3)、厂房及办公楼疏散间距满足消防要求。(4)、在各建筑物配置必要消防灭火设置。

本工程外墙立面多彩钢板,局部采用玻璃幕墙(颜色均见个立面效果图)

八、主要建筑工程材料

(1)、屋面板:屋面外板板型:采用360度卷边板型或暗扣板型,内板采用900型内层彩钢板,保温棉为50mm厚玻璃保温棉

(2)、墙面板:外墙1.0m以下为200mm厚砖墙,1.0m以上外墙外板为820型彩钢板,内墙为900型内层板,保温棉为50mm厚玻璃保温棉。

(3)、天沟:天沟采用不锈钢板天沟,天沟厚度为1.0mm,并采用天沟托架。

车间采用大跨度轻钢结构,不仅使空间宽敞明亮,在色彩处理上既活泼又大方,立面线条简洁而不失协调。立面造型力求简洁、明快、协调,以体现现代化厂区风格。

九、技术经济指标:

基地总用地面积:27162.31m2总建筑面积:30925.68m2容积率:1.21建筑密度:44% 绿地率:28.6%

结 构 设 计 篇

一、设计依据

1、建筑专业提供的有关各单体、建筑图

2、业主提供的有关文件

3、本工程采用的主要规范、规程

1)、《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GB50009-2006。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4)、《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2002。5)、《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2002。

6)、《钢结构高强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JGJ82-91。7)、《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2001。8)、《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

4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1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14)、《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2003 15)、《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 16)、《轻型钢结构设计规程》上海市标准DBJ08-68-97 17)、《钢结构防火涂料应用技术规范》 CECS2

4二、本工程主要使用荷载(标准值):

1、屋面雪荷载:0.30 KN/M22、风荷载:在10 米高处之基本风压为0.55 KN/M2;

3、楼面活荷载:车间区域-1吨/ M2;办公区域-2.5 KN/M2

4、屋面活荷载:0.5 KN/M

2三、抗震设防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按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土类别Ⅳ类。

四、本工程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均为二级。

五、结构构件设计:

1、结构概述:

本工程的设计依据为现行国家规范、规程及相关技术标准。设计的原则在建筑物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到建筑功能的经济、实用。结构体系的选择、竖向承重构件、水平抗侧力构件的布置及材料选择和构造措施,充分考虑到建筑功能的需要。

2、本工程结构形式为钢框架结构。

3、框架梁采用H型钢组合梁,次梁为H型钢简支梁,主钢架及吊车梁材质为Q345B钢材,次钢构及檩条采用Q235B钢材。钢筋为Ⅰ、Ⅱ级钢,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填充墙为蒸压加气砼砌块。

六、地基基础:

本工程根据业主提供地质勘察报告进行设计。

七、计算软件:

采用现行PKPM-STS结构软件进行计算。

给 排 水 设 计 篇

一、设计依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

3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006年版)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2001(2005版)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二、设计范围

建筑红线内的室内外给排水、消防系统、包括雨水系统设计。

三、给水系统

水源

由市政引入给水管,使厂区给水和市政管网形成环通,水压按不低于0.15Mpa考虑.四、消防设计

1.消防水量

室内消火栓用水量(10 L/S)

室外消火栓用水量(15L/S)消防用水量按火灾用水量最大一处进行计算。10+15=25L/S

2.消防给水系统

整个厂区按消防要求布置室内消火栓。室外由厂区给水和市政管网形成环通。厂区由于市政压力能够满足消防压力要求,厂区室内消火栓直接由市政供给。办公消火栓用水由办公检测楼内消防泵供给。

五、排水系统

室外采用雨水、污水分流 1.污水系统

室内污水与废水分流。室外污水废水合流,先进入化粪池再排至市政污水管网。室内污废水管采用UPVC管,室外埋地采用UPVC加筋管。2.雨水系统

雨水系统设计以当地的暴雨强度,重现期P=1,地面集流时间为10分钟

进行流量设计。电气设计

一、设计采用的标准规范 本工程电力设计使用的规范有: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BJ16-2008

2、《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92

3、《生产管理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06

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

5、《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7、《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9、《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95

10、《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 11《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

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三、电源状况:

在厂区东面设一变电所,电源引自场地南面外的高压线路引入,采用单回路三相四线供电,进线方式由供电部门确定。

四、用电负荷及变压器选择:

本工程用电负荷均为380/220V低压用电负荷,除疏散照明、应急照明为二级负荷外,其余用电设备在短时间的停电时不会对生产及设备安全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其用电负荷等级为三级。工程办公检测楼民用用电为办公照明用电300kw,设备用电100kw,车间照明及常规设备200kw,其余专用设备用电量待定。因此初定1000KVA变压器二台。

五、供配电系统的主要设备选择及线路敷设。本工程供配电系统的电压等级为:

0.4.23KV 50HZ三相五线制,中性点接地系统低压配电间的低压开关柜选用XL-21开关柜,从低压配电间的低压配电屏引至各单体建筑物的线路采用放射式供电,低压配电电缆线路采用YJV22-1KV型交联铠装电力电缆暗敷至各单体照明配电箱,正常环境照明配电线路采用铜芯导线穿阻燃PVC管暗敷。

六、防雷接地及安全:

篇6:建筑方案说明

第一节 规划设计说明

一、概况1.工程简况

工程名称:舟山市定海区定马复线安置小区 建设单位:舟山市定海区城市建设投资开发公司 设计单位:浙江华洲国际设计有限公司

用地面积:57232平方米 适建用地面积:53704平方米 建筑层数:多层住宅为6层,联排为2-3层2.场地简况

本地块位于舟山市定海区,东面,南面,西面均为规划道路,北面为田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规划建设村民安置房。

建设用地为较为规则的方形地块,中间有一条河流通过,将小区分成两个区域。场地东西向面宽约为450米,南北面宽约180米,地块现状为空地,地势平坦,环境较好,交通便捷。

二、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1.业主提供的建设地块规划设计条件及设计要求 2.《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3.《宁波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4.现行的建筑设计规范、规定和标准

三、规划设计目标 1.协调好本地块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使本安置小区成为城市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 2.充分利用地块及周围环境特点创造优美宜人的高品味人居环境; 3.功能分区合理,道路交通便捷,设施配套齐全; 4.创造出富有特色的建筑造型,丰富城市形象; 5.根据村民安置房的特点,注重地块开发的经济性。

四、规划设计思想 1.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满足住宅的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现代住宅区。2.经济可行及适度性的原则

住宅设计充分利用周边环境,积极营造人、建筑与自然和谐的户外空间,又要尽力挖掘空间潜力,发挥土地的最大经济效益.3.重视城市景观原则

针对项目所处地块的要求、规划的用地布局及空间组织,以人的需求为依据,充分考虑人的可达性、便捷性和舒适性,同时非常注重建筑物形体和立面处理,使建筑物展现建筑的简洁和大气,注重建筑物整体比例和材料组合以及主要细部的刻画。

五、地块总指标

总用地面积:57232平方米 适建用地面积:53704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80093平方米(包括车库层建筑面积:8571平方米)其中: 多层住宅建筑面积: 60259平方米 低层联排建筑面积:7760平方米

物业经营及管理用房建筑面积:3660平方米 设备用房等配套用房建筑面积:250平方米 建筑占地面积:15900平方米 建筑密度:28.1% 绿地率:30% 容积率:1.33 汽车停车位:362个 其中:室内车位63个 室外车位299个 总户数:718户

各户型面积及套数下表: 第二节 建筑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2-2005 2.《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1999(2003版)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版)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二、建筑标准 1.建筑耐久年限:二级 2.建筑物耐火年限:二级

三、总平面设计 1.规划结构:

小区北边为田地,其余三面均是规划道路,规划以东边为主入口,南边为次入口。小区通过中间的河流分东西二个居住组团,小区主干道的两座桥梁把东西二个组团有机联系在一起。沿河设置小型活动广场,中心绿地镶嵌其中,即方便交通,又使中心景观得到共享。

小区东面组团设计的住宅,除多层的住宅外,在南边集中安置了2-3层的低层联排,便于物业的管理。新村西面组团设计的住宅均为多层。沿道路的东边及南边,在底层设置了部分物业管理级经营用房。新村规划结构清晰合理,设施配套齐全。2.建筑布局

建筑的规划充分尊重地形地貌的特点,力争使每一个住户均有良好的朝向,住宅整体朝向均十分良好。其中沿路建筑在不影响建筑朝向的前提下作垂直于道路或

平行道路布局,即同城市环境相协调又充分体现了建筑的合理性和经济性。沿路建筑尽量后退建筑红线布局,使裙房和主体建筑的关系更加明确,同时也尽量防止建筑高空坠物对路上行人造成的伤害。3.道路结构及交通组织

小区主入口设于地块东边的城市规划道路,尽量减少住户进出对城市主道路交通的影响,次入口设于地块南侧的规划路。从主入口由东向西引入6米宽的主路,并与次入口引入的贯穿小区南北方向的主路交叉,形成环形道路骨架。沿主路两侧布置居住建筑,并规划3.5~4米宽宅前路和主路相交。小区形成主路、宅前路二级道路系统。小区用地中心规划小型广场,提供住户的交流、集会场所。

小区停车采用车棚层停车和室外地面停车二种方式。针对项目住户安置用房的性质,规划在满足停车率的要求下未设计地下停车库,以减少项目的投资。小区室外停车较多采用集中布置的方式,便于管理。

小区以人为本,规划设计步行系统,规划在主入口两侧车道设2米宽人行道,沿南北向主路单侧设1.5米宽人行道,人行道通过宅前路与沿河休闲步行道相连,形成相对完整的步行系统,也为住户跑步锻炼提供了很好的运动路线。

新村内道路及铺装根据不同功能选取不同的材质,如新村内主要车行道为沥青路面;人行道,住宅院落内的车行道采用彩色混凝土地砖,室外停车场采用植草砖,以丰富新村景观。4.绿化设计

绿化设计以点、线结合为主,小区中心设小型广场和中心绿地,并由此渗透至组团绿地和宅间绿地,使各绿地相互联系,增强户外空间的连续性,使之形成良好的绿化系统。绿化环境设计在强调步行空间与各组团空间整体意境的同时,注意各组团绿地的个性化塑造,将小区户外环境书写成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诗篇,充分体 现规划设计“以人为本“的宗旨。

景观中心绿地:以色彩和图案不同的铺地,辅以景观雕塑,既丰富环境景观,又对景观轴线做了适当的收头,同时景观轴线两侧,配以适量名贵树木,使中心绿地自然地过渡到沿河绿地。

中心绿地:既是小区的“绿肺“,又是休憩、养生的绝佳去处,同时还规划亲水平台和户外健身设施;

组团绿地:布置草坪、灌木、少量造型优美的乔木,同时规划一定的硬地和建筑小品,作为老人小孩休憩游玩的场所,也是村民交流的好去处。

宅间绿地:以草坪为主,配以灌木、少量造型优美的乔木。5.景观设计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区环境质量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单纯追求一套舒适的住房,转向对生态环境质量更高的要求。小区园林化则能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生理和心里的需要。规划尊重城市和人文环境特点,力图体现小区和环境的密切关系。运用城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对小区室外环境进行研究和处理。

小区的景观中心绿地通过绿化、小品、铺砌和花木合理组织搭配,形成开阔、明快、活泼的公共空间,吸引居民前来休憩娱乐,成为整个小区景观的高潮点,组团绿地由建筑围合成,布置草坪、灌木、柱廊、花坛等,令住户享有平和、高雅的休闲环境。

小区环境内容广泛,从指示标牌、休息亭廊、雕塑、灯柱、灯具、围墙、花坛、座椅、儿童游戏器械到一些市政设施等,它们的设计应融功能性、装饰性、趣味性为一体,对小区景观的形成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建筑单体设计 1.住宅设计

(1)平面布局:根据本地气候特点,小区内的住宅建筑布局采用南北向的行列式布置方式,并结合地形和道路走向布置。住宅南北向间距均大于《舟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要求,使每户均有良好的日照和采光。

(2)套型设计:套型平面设计集中突出合理性,舒适性。合理性表现为内外,动静分区明确,厨房,卫生间合理使用,各种管线集中;舒适性着重研究朝向,穿堂风,直接采光,争取一定面宽,保证每一户均有较好朝向。

(3)立面设计:在建筑造型设计中,集中体现了现代建筑的美,以现代,简约,充满动感的风格形成了清新鲜明的个性。同时立面造型力图清新淡雅又稳重大方,烘托住宅区内安逸恬静的生活气氛。在形体处理上注重高低错落与体形变化,材料以面砖为主,局部配以涂料及玻璃,既表现了建筑体块的变化,又体现建筑节奏与韵律之美。

五、建筑消防设计 1.总平面消防设计

基地内设计主次入口各一个,小区道路宽度和转弯半径满足消防车通行要求,院落道路保持通畅。2.单体建筑消防设计

住宅间距除满足日照间距外,还必须满足消防规范要求,住宅与住宅山墙之间间距均大于6米。

第三节:结构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主要设计标准及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2.工程地质条件 见地勘单位提供详细报告 3.设计荷载

风荷载(基本风压):0.65kn/m2 雪荷载(基本雪压):0.3kn/m2 设计主要楼面活载: 楼面:2.0kn/m2

二、结构设计说明 1.设计要求

本工程结构形式均为钢筋砼全框架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本工程结构安全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本工程场地类别ⅳ类,抗震设防类别丙类,抗震设防裂度七度,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2.基础设计 本工程均采用桩基础 3.主要结构材料 混凝土:上部结构采用c25,基础采用c30 钢筋:采用热轧钢筋hpb300及热轧钢筋hrb335 ±0.000以上部分砌体均采用mu10多孔混凝土砖,m7.5混合砂浆砌筑,±0.000以下砌体采用mu10实心混凝土砖,m10水泥砂浆灌浆砌筑。4.结构计算

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m《结构平面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和sts《钢结构设计软件》进行数据准备和导荷,采用satwe《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进行分析计算,tat《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三维分析与设计软件》进行校核。

第四节:给排水设计

一、给排水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

本工程采用的主要标准及法规:

?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2009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修订版)2.概况: 本项目总建筑面积约83930m2的小区,为多层住宅及少量公建,住宅及民居房总户数为718户。设计范围为室内外生活给排水系统和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

3、给水系统(1)水量估算及水源

按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年版)进行估算,整个小区建成后,最大日用水量约为760m3 /天,最大小时用水量约为80m3 /h。

(2)供水方案

初步考虑给水采用市政管网直供。建筑给水均采用下行上给式,给水水源从小区东、西面的市政道路引入,引入总管管径为dn150,给水管在小区内连成环状。室外给水管采用给水球墨铸铁管,室内生活给水管采用内衬pe钢塑给水管。

(3)其他绿地浇洒用水及其他零星用水均由区内给水管道直供。4.消防系统(详见消防篇)5.排水系统(1)排水体制

室内雨水、污废水分流排出。生

经室外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雨水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管道。最大日污废排水量约为760m3/天。(2)排水管网

雨水:屋顶雨水采用天沟汇集,沿雨水专用立管排至室外雨水管网。阳台雨水与屋顶雨水立管分开设置。

生活污水:采用独立的排水立管,伸顶通气。系统由卫生洁具、排水管道、通气管、检查口、清扫口、室外排水管道、检查井、化粪池等组成。

生活废水:经独立的排水立管进入小区污水管网,最后统一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3)室外排水

室外雨、污水分流。室外排水采用u-pvc加筋管。篇二:建筑方案设计说明(完整)打铁关地块拆迁安置用房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章 建筑设计

一、设计依据

1. 杭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的立项文件 2.杭州市规划局提供的数字化四线座标及现状地形图 3.杭州市规划局批复的建设项目意见书和勘设红线图 4.杭州市城市建设前期办公室提供的设计招标任务书 5.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书面意见

6.杭州市现行的《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2005版)、《杭州市建设项目日照分析技术管理规则(试行)》(2005版)及国家制定的有关规范

二、概述及现状分析

为响应杭州市政府要求三年建设三百万平方米拆迁安置房的目标,根据统一规划,分批实施,确定一批,实施一批的思路,拆迁的居民需要更快更好的被安置已成为急待解决的大事,打铁关地块拆迁安置用房规划设计正是顺应这一趋势而展开的。

本地块位于杭州市下城区打铁关,东至建国北路,南至规划二号路,西至规划中学,北至市电力局110kv东新变电所,现状地址即东新路与

绍兴路交叉口西南角。本地块地理位置优越,周边配套完善,文化气息浓郁,商业发展成熟,这充分体现出市政府对拆迁市民的人文关怀。

本地块交通便捷,紧临两条双向八车道的市级道路,远期还将有地

铁一号线艮山门出站口在地块东侧。周边配套完善,地块北侧为易初莲花、和平家私等商业中心,西北侧为朝晖现代城等成熟社区,根据详规,地块西侧将建设为中学和幼儿园,南侧将建设配套公建和农贸市场。四周自然环境优美,东西南侧均有河流分布。总用地面积22698m2,根据总体规划要求进行设计,该区块以小高层与高层相结合,辅以沿街商业用房及配套用房及地下停车库,容积率为1.94,绿化率为43%,建筑密度为23.2%,区块总建筑面积为53235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3970 m2,地下建筑面积9265m2。

三、设计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即以公众需要为本

人本主义是我们始终坚持的建设准则。体现一切以公众需要为本的原则,突出人文关怀的规划设计思想,以建设生态型居住环境为规划目标,努力创造一个经济适用、设施完善、交通便捷、布局合理、环境优雅、生活便利的现代化小区。

2、经济性与高品质,现实性与超前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统一 努力营造出一个低成本、高品位的地铁旁的精致家园!

建筑艺术是时代意识的浓缩。本方案无论是总体布局、环境布置、还是单体建筑设计,都既考虑了经济的合理性,现实的可操作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充分考虑未来城市的发展,地铁1#线的建造,周边配套的完善,以满足人们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努力营造出一个低成本、高品位的地铁旁的精致家园。

四、总平面设计

(一)规划设计构思

总体定位于在经济适用前提下,创造适合未来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优良住区。在充满绿树、鲜花和欢笑的生活社区中,布置功能合理、面积紧凑精致的中小户型住宅。本着以人为本的开发理念,以舒适和亲情的生活方式,构筑整个社区。

(二)总体布局及功能分区

1、一条线两个围合的设计特点

根据地块的地理位置与周边道路和配套公建的相对关系,和自

身a、b两地块的形状特点,用一条具有场所感的住区开放对外

空间,即一条开放的商业街,串联起南北两个地块。同时为激发住区活力,创造邻里交往的良好空间,在南北两地块内由住宅形成尺度适宜的围合空间,从而形成小区的总体布局。

2、功能分区

由总体布局出发,功能分区自然形成一条沿东新路及远期地铁出入口一侧的商业街区——对外开放区域;和小区内部相对安静舒适、惬意的居住空间——封闭围合区域;在这两个区域之间地块东南角由于地铁建造的需要,自然形成的内凹构成了人行主

要入口,在此设置半开放区域——集物业、休闲、办公于一体的泛会所。

3、向空间要面积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扩张,建设用地越来越稀缺,既为了满足经济发展,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又要能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市领导提出了“向空间要面积”恰到好处。本着这个号召,本地块全部由小高层、高层住宅组成,从而形成低密度、高绿化率、高容积率这一特点,在为市民提供了更大面积的住房外,更为市民创造了更多的绿色生态环境!

(三)道路交通

交通规划以方便居民使用和人车适当分离为原则。

相关,是中国人几千年的生活方式的载体。

小区道路分为3个等级,主干道7m,组团路为4m,宅间入户道为2.5m,主要车行入口设在地块中间及西侧规划道路上,人行入口放在地块东南角。沿东新路紧临地铁一号线出入口,方便居民出行。

在车行入口附近设置地下汽车库入口,原则上车辆不进入住区内部,地上以人行为主。形成不受车辆干扰,安静、舒适的市民生活、娱乐、休闲的优美空间。

小区按要求布置停车场地,按规定要求,住宅面积100-149 m2:0.7车位/户,住宅面积80-100 m2:0.5车位/户标准设置停车位。地下室设置186个车位,地面停车位18个,共计204个车位。自行车位均设置在每栋底层半地下自行车库,层高小于2.2 m,为2.19m,面积3452 m2(不计入容积率),大于3-3.26m2/户标准。

(四)景观绿化

1、传承居住文化,尊重自然与人文。环境的自然特质和文化品位越来越成为住区营造的重点,身处高楼林立包围中的人们开始梦想本源的回归,回归绿水青山的朴素自然,追溯地域文化的历史渊源。

庭院是中国人传统住宅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江南,庭院接着地气,有季节变化,充满生机,自古以来,庭院就是和中国的文化密切

落小区的景观设计主要着眼于这一历史文脉,希望创造出充满西湖文化品位的住区庭院,满足拆迁户及开发商的要求,营造一种“家园”的归属感给予整个小区用户。使住区作为这座城市的实体细胞,在建筑环境、居住环境、山水景观资源的合理利用上发挥独特的作用,推动杭州城市运营之路的品位与地位。

2、一个中心广场绿化,两个组团绿地,把生态绿化渗透到每个角小区在中部设置中心广场绿地,中心广场绿地与泛会所外的人行入口广场绿地,互相映衬,相得益彰,体现出小区开放大气的风格。

对于整个小区的内部景观生态策略,优先考虑了景观的美化、亮化,通过景观规划设计,增强小区风景和文化并与周边环境的协调,融合整个城区的环境。

在绿化上分为“沿水绿化”,“活动区绿化”和“城市绿化”三个层次。

小区努力营造水景“居住公园”理念,水景星罗棋布,泉水叮

在景观处理上,将整个景观空间关系抬升到三维的空间序列 咚,清水步道,小桥流水,使人们有回归自然的感觉。

中,具体到建筑小品、道路景观,设计诸如块石、假山、堆土形成地面起伏的建筑小品,亭、台、水、榭、框景墙、围廊、青石板路,营造包括地形、气候、光照等自然资源在内的形态各异的景观空间,是项目景观创新的精华所在。

总绿化率达到43%

五、建筑单体设计

1、户型设计

根据本地块特点和环境,以及回迁安置用房的特点,设计以小高层、高层板楼为主,并对不同户型进行特定的设计,使每户均有良好的采光,通风和景观,户型结构经济、合理、实用,以及尽可能减少公摊面积。

以起居厅为中心,家庭内部动静分区,居寝分离,洁污分离。减少走道面积,提高面积的使用率和舒适程度; 主卧朝南,保证两居室以上南向;

户内空间舒适合理,做到三明(明卧、明厅、明厨);

边套均在山墙侧开设大窗或阳台,以期形成良好的内外景观和视野; 空调室外机搁板结合立面设计,清爽美观。

2、造型设计

考虑回迁安置用房的经济性,我们采用了不同于商品房的设计思路。减少装饰带来的浪费和浮华,充分体现人文主义精神。希望通过朴实无

华的外形设计,带给居民一种人本的舒适,高档的居住感受。

住宅立面摒弃传统的对称构图,大胆采用非对称的建筑语言,风格更加突破传统,注重建筑回归自然状态。通过“盒子”这种最基本的形式元素的简单组合,创造出一种象征性的略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立体空间感受,体现出地铁精致生活的时代感。从而建立一种本小区特有的区域感和归属感,给人易于认知的建筑符号。

整体住区通过建筑形体高低错落、丰富小区天际轮廓线,简洁明朗的形体穿插,配以柔和的色彩,形成现代清新的建筑形象与绿色环境融为一体。沿街商铺,由于紧邻地铁出入口这一现代元素,力图表现地铁生活时尚的风格,通过与底层商铺形成叠合扭转的二层转角部分的玻璃盒子,二层水平向金属百叶以及厚实的墙体,共同形成反射、透明、半透明、不透明、闪光等不同得建筑属性及虚实结合,若隐若现的光线视觉效果,实与虚、厚与薄、光与影,在建筑的合弦中尽情演绎,这一手法在泛会所处达到了极致!

3、建筑剖面

住宅层高2.8m;商铺层高4.5m;半地下自行车库层高2.19m;地下汽车库层高3.6m,覆土厚度1.5m。

五、主要装饰材料 1.外墙

住宅外墙做外墙内保温处理。外饰面大部分采用涂料,局部采用面砖。

商铺部分用青灰色面砖,局部用涂料。2.内墙

涂料内墙用于除卫生间、厨房间外的房间;

水泥粉刷内墙用于卫生间、厨房,便于住户二次装修。

3.楼地面:一般采用水泥地面,楼梯间、采用高级地砖,并做踢脚。4.顶 棚:涂料顶棚,电梯厅、门厅等公共部位:采用轻钢龙骨,矿棉板 5.屋面

(1)平屋面(自下而上)现浇钢筋砼屋面板 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

微孔硅酸钙保温层,2%找坡最薄处40厚 10厚保温抹面层 铺贴sbs防水卷材 40厚c20细石砼内配? 10厚250x250广场砖(10厚1:3水泥砂浆粘结)7.栏杆

各住宅阳台等处主要采用钢管栏杆。8.门窗

门窗均采用灰色塑钢门窗,双层中空玻璃,窗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ii级。

六、经济技术指标篇三:建筑方案设计说明范本

第一章 规划总说明

一 概述

1.区位:桐乡市振东新区(中心区2-5-2地块部分

2、部分3)项目位于桐乡环城东(9)《桐乡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技术规定》(10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条文 jgj37-87(11)地块地质勘察报告

(12)国家及浙江省有关城市建设管理法规、规划及建筑、结构、设备等设计规范路东侧、振兴东路南侧。东、南两侧均为规划城市次干道。

2.用地范围:本案地块大致为缺东北角的矩形,南北长约250米,东西长约260米,地块沿城市干道。该地块占地55095.74平米,用地性质为商住用地。

3.设计范围:红线范围内的规划、建筑、结构、给排水、强电、弱电、燃气、管线综合等和总图专业设计。

二 设计依据

1.桐乡市规划建设局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村)规条字:xzgt2006179(改); 2.有关国家及地方的设计规范和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3)《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006年版)(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6)《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7)《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8)《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03 及相关文件。

3.当地有关气象资料(参照杭嘉湖地区)大气压力冬季 夏季 最多风向冬季 夏季 冬季 采暖 空调 最冷月平均 夏季 空调 最热月平均 温球 通风 室外相对温度 最冷月平均 最热月平均 最热月14时平均通风 1025.1mbar 1005.3mbar 西北 东南-1。c-4。c 3.8。c 34。c 28.6。c 28.2。c 33。c 77% 80% 42% 33。c 室外风速冬季2.3m/s 夏季2.2m/s 4.场地地理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

本工程现有场地经地质勘察分析,认为场地稳定,适宜建设本工程项目,地层分布较为复杂,地基等级为二级,场地土类别为三类。

三 总体规划 1.工程设计规模

(1)本案工程由2栋26层的写字楼,沿振兴东路和环城东路北部的3层商业,以及43栋低层住宅组成,设计总建筑面积104716平方米。(2)物业形态包括办公建筑、商业和住宅。2.设计特点

(1)指导思想:本案位于桐乡市城区东侧,西北两侧均临城市主干道,东北隔街相望为规划中的大型公园,交通条件与商业气氛以及居住环境十分成熟。在此区位分析基础上,设计致力于创造出一种富有人文气息,平面形态流畅,适宜于居住、商业的现代化高品质商住小区和现代写字楼,为城市桐乡市发展创造一个新的活力辐射点。(2)新建建筑物后退周边用地的最小距离:

部分2:后退振兴路16m,后退环城东路2.5m,后退东侧界限10m,后退道路交叉口2.5m。

部分3:后退环城东路12m,后退南侧界限8m,后退东侧界限12m。住宅建筑间距按照1:1.3h控制。

(3)总体规划布局:

本案用地范围相对规整,横贯基地东西的滨水风貌带把基地分为北面的商业办公区和南面的住宅区。基地北侧和西侧沿2条主干道沿街布置办公楼的商业裙房,在西北角区域形成一个市民小广场,可以很好的起到集聚人流提升人气的作用。其上是两栋26层的办公楼。商业裙房一层南边局部设置有一层开放式的地上车库,并留有消防通道。上面设置屋顶花园,是二楼商业空间向户外的延伸空间。靠近环城东路的商业裙房布置有小区会所,里面配置有丰富多彩的娱乐、餐饮和健身等功能。会所通过一座造型新颖得的桥梁与公寓区交通。商业裙房地下一层、二层设置有地下车库,满足商业办公大量停车的需求,其中在地下二层结合停车库布置两个防护单元的人防设施。(4)住宅区的规划我们引入“岛居”的概念,每个岛屿自成组团,四周均通过水与外界隔离开来。该布局结合了中国传统的风水理念,这种聚落的形态正是自古以来最适合居住的藏风水的布局,并且在景观上也作出了呼应和增强。岛上户户濒水,保证每户至少有一个面临水,且都能享有一个良好的景观视角。住宅区道路采用内环的车行道路,将各个岛屿连接在一起,尤其中央的岛屿,私密性得到很好的保护。这样的布局让居住区更加安静,相互之间的影响降到最低。大面积的水体绿化大大提升了该居住区环境品质。(环境水处理见彩图篇水处理模式图)(5)交通流线:

商办区:办公写字楼主要入口分别放在两塔楼相对应的沿街处,西北角的弧形入口作为商业的主要入口。地下车库出入口分别放在商业裙房的西边和东边。一层地上车库入口布置在裙房东边,通过屋顶花园下面的通道和南边小广场形成交通环路,满足消防车通行的要求。

住宅区:小区主要入口放在基地西边,通过一个景观广场强化其导向作用。内部道路呈环形,与每个组团道路交通,交通层次清晰。南边为次要出入口。

四.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建设用地面积:55095.74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104716平方米 其中:

住宅区:27491平方米 住宅:27147平方米 物业用房:344平方米 商办区:77225平方米 其中:

办公楼:58080平方米

商业裙房:17438平方米(含物业配套540平方米)车库:1167平方米 地下建筑面积:10620平方米(含人防3824.97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17870平方米 建筑密度:32.4% 容积率:1.90 绿地率:43.6% 停车位:577辆

第二章 建筑设计说明

一.本工程建筑类别:

商业办公为一类,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一级,设计安全使用年限为50年。低层住宅区为二类,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设计安全使用年限为50年。

二.建筑设计: 1.本案建筑单体分布:

沿街商办综合建筑群布置如下:商业裙房一层为层高7米的商铺,商铺店面基本单元面宽4-6米,每个商铺可由1-2个面宽组成。二层、三层为大型商业空间。两栋塔楼为26层的现代风格的办公写字楼。

2.沿街的商业均为3层营业空间布局,单户开间也均为4-6米不等,底层商铺层高达7米,可方便商户内部装修为两层空间使用,上层可作仓储等多用途空间,非常适合桐乡当地的市场。二楼和三楼为非常适合健身俱乐部等业态的大型商业空间,也餐饮休闲、ktv等的理想商业空间。上层大型商业空间的垂直交通过电梯、楼梯解决,楼梯出口直接通向室外,满足消防要求。办公楼层高为3.6米。

3.整个建筑群体考虑到现代化商业和办公楼的要求,在立面造型上,上层的写字楼相对于下层的商铺统一进行立面设计处理,追求一种浑然一体、气势磅礴的立面效果。在材料的选用上,立面主要选用米灰色色调石材干挂和深灰色金属框架的玻璃幕墙为主要材质,3层裙房的商业则采用深褐色的较为厚重的干挂石材,以一种较好整体感表现出现代材料为主的现代建筑的精神面貌。结合细腻凝炼的细部处理很好的提升商铺和办公楼的档次和商业价值。4.低层住宅立面采用砂岩、砖红色的陶土面砖和局部浅米黄色色调的高级外墙涂料相结合的方式,色调搭配典雅而富有品质感。屋面采用坡屋顶,青瓦屋面,精致的细部处理,变化丰富的材料处理手段,彰显住宅的高贵品质。

5.本工程办公建筑、住宅、小型商业单元按照单元均采用分体式多联机空调。商业大空间内采用多台中央空调。

三.建筑材料及装修标准

办公楼和商业采用石材干挂,结合选用玻璃幕墙。玻璃幕墙建议采用隔热性能较好的中空隔热玻璃。外墙及内墙均采用轻质砌块,内管井壁选用grc板材。2 办公楼楼梯间采用水泥楼面,水泥墙裙,乳胶漆饰面顶棚。3 商铺的卫生间水泥墙裙,其余仅作初装修,洁具暂不安装。

住宅建筑外墙立面采用优质的砂岩、外墙陶土面砖和外墙涂料。5 住宅纸筋灰墙面,平顶刮糙,水泥地坪。

住宅门窗采用断热铝合金玻璃窗,窗户玻璃建议采用透明度较高的清玻璃。7 外墙落水管选用截面为矩形的落水管,色彩根据外墙色调。

第三章 结构设计说明

本工程建于桐乡市振东新区(中心区2-5-2地块部分

2、部分3)项目位于桐

乡环城东路东侧、振兴东路南侧。东、南两侧均为规划城市次干道。拟建建筑物详见总图和建筑专业设计说明。

1、有关批文等详见建筑专业

2、设计规程、规范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一)工程概述

(二)设计依据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技术规程》(jgj3-2002)《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38-2005)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95)

《建筑软土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 33/1001-2003)《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

(三)、设计说明

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由浙江轻纺建筑设计院岩土工程勘察公司提供地质勘察详细勘察报告(wkc8015), 报告中揭示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分组为第一组,场地ⅲ类,环境类别:±0.000以下,按二a类,±0.000以上,按一类;地表下4-2层、6-1~6-3层土、8层和10-1~10-3层,土层比较平缓,厚度较大,可作为桩端持力层。

2、设计荷载

基本风压 : 0.45kn/m2 雪荷载: 0.40kn/㎡ 办 公: 2.0kn/㎡ 商 店: 3.5kn/㎡ 卫生间: 2.0kn/㎡

楼梯(多层住宅): 3.5(2.0)kn/㎡ 阳台、走道:2.5kn/㎡ 上人屋面: 2.0kn/㎡ 不上人屋面:0.5kn/㎡

3、材料

4、结构选型 商会大厦 a、上部结构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培训进修计划下一篇:新微波食品包装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