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写作素材

2024-05-20

中考语文写作素材(共9篇)

篇1:中考语文写作素材

中考语文写作素材:亲情篇

亲情的诗句

1、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2、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5、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6、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7、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李清照《菩萨蛮》

9、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10、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1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13、悲莫悲兮生别离。——屈原《九歌·少司命》

1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16、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17、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18、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1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0、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韩愈

2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2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23、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2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5、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赵瑕《江楼感怀》

26、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27、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28、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29、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30、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王建

范文:

当我遇到坎坷时,总会有一双手伸向我面前;当我感到伤心时,总会有一颗心贴在我心上,当我失去自我时,总会有一个声音回荡在我耳边。我知道,那就是母亲,是母亲对我的爱。母亲的爱无时无刻不沐浴着我,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个随意的动作,一句最平常不过的叮咛,一件日常的琐事,都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它---一份浓的化不开的亲情。

那是一个深冬的夜晚,我的腿疼的厉害,母亲为了让我的腿快点消肿,用手沾着点燃的酒,在我腿上来回搓揉着.母亲怕我疼,便不停的和我说话,鼓励着我.看到蓝色的火苗在母亲那粗糙的手上燃烧,我被那伟大的亲情所感动. 母亲的操劳伴随着我的成长,母亲的关爱哺育着我的灵魂。每当我学习疲劳时,总会发现桌子上有母亲为我准备的切成小块的水果;每当我放学回到家,总会闻到那甜甜的面团被烘焙成金黄色的过程中所发出的喷香味儿;每当我早晨起床时,总会看到潮湿的鞋垫已被母亲放在暖气上烤的热乎乎的,母亲那无微不至的爱每时每刻都围绕着我.

记不清和母亲在书桌旁度过了多少时光。小时侯,母亲总是坐在那把红木椅子上,一遍遍地教我背唐诗宋词。年幼的我自然不解其意,只是傻傻地学着母亲的腔调吟诵。每当这时,母亲就会开怀地笑起来……等我渐渐长大,我才终于明白,笑声中分明是母亲的欣慰和希冀啊。直到今天,母亲仍坐在红木椅子上,辅导我做这样那样繁琐的题,可我却在母亲工作最繁忙的时候迷上了电脑.母亲上千次的劝戒着,我终于被她不厌其烦的说教触怒了,恶狠狠的把书砸在了母亲的面前,母亲默默走出了我的书房。

从她那没有开着灯而又黑漆漆的卧房里传来了低诉的乞求:“上帝呀,请现在就开启孩子的心灵吧!”时间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我的成绩也因此而一落千丈,我抱着成绩单独自走在凄凉黄昏的路上逐渐感到浑身冻的像块石头,想着我用无知的愤怒张狂伤着母亲的心,我连回家的勇气都没有了。这时远出呈现出一个熟悉的身影,她正左顾右盼的张望,我心里惶惑不安,要是母亲问起我的成绩该怎么说呀?母亲看到我急切的走过来,无限温存的把我搂在怀里,一面用双手捂着我的`手,一面轻轻的撩起她的羊毛大衣,盖住了我的肩膀和身体。我躲在母亲的大衣下,一直克制住的泪水终于汹涌而出。我惭愧自责的说:“妈妈,我不好。”母亲更加搂紧了我,我们肩并肩的向家走去。

为了抚育我成长,母亲付出了无穷无尽的爱.在生病时,想起她跑大老远为我买来最爱吃的食物;在生活上,想起她用全身心的爱为全家揉面团的日子;在学习上,想起她是我良师益友的日子,我就会拥有无穷的力量,我就能做任何事情.有人说母亲是天使,她们教会孩子飞翔.我的母亲就是用这份浓的化不开的亲情教会我飞翔的

亲情,是一种奇妙无比的力量;亲情是一个永不褪色的话题;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是一首经典老歌,轻柔温婉;是一方名贵的丝绸,细腻光滑……“

没有“白头生死鸳鸯浦”的轰轰烈烈,却也使“夕阳无语为之动”;没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海誓山盟,却也是“天长地久有时尽,血脉相连无绝期”的亘古永恒;没有“身似门前双柳树,枝枝叶叶不相离”的长相守,却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默默祝愿……飘落的雪花带不走凝固的记忆,穿越时空的凝重进入不会老去的岁月,蓓蕾般地默默等待,夕阳般地恋恋不舍,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深处折射出两个字“亲情”。

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多少文人为此挥毫泼墨,毫不吝惜,留下了不朽的诗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种爱怜,一种不舍,一片爱子的情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种伤感,一种无奈,一片思念的情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种希冀,一种相思,一片期盼的情怀。

篇2:中考语文写作素材

家庭是文明的核心。——杜兰特

勤劳的家庭,饥饿过其门而不入。——富兰克林

家庭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爱默生

没有母亲,何谓家庭?——艾?霍桑

能在自己的家庭中寻求到安宁的人是最幸福的人。——歌德

家是世界上惟一隐藏人类缺点和失败的地方,它同时也蕴藏着甜蜜的爱。——萧伯纳

对于亚当,天堂是他的家,而对于他的后裔,家就是天堂。——伏尔泰

每个人的家对他自己都像是城堡和要塞。——科克

仁慈始于家庭,但不应当止于家庭。——福 莱

舒适的家,是快乐最大的源泉,它只列于健康和良心之后。——席德尼·史密斯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谚语

在家中享受幸福,是一切抱负的最终目的。——佚名

不论你漫游何方,家庭才是安乐乡。——佚名

一个美好的家庭,乃是一切幸福和力量的根源。——冰心

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比自己的家更舒适,无论那个家是多么简陋、多么寒碜。——梁实秋

“家”这个小圈子只能摧毁年轻心灵的发育成长,倘使不同时让他们睁着眼睛去看广大世界。——巴金

篇3:向语文文本要写作素材

关键词:写作,文本,视角,顺序,语言

子思曰:“学所以益才也, 砺所以致刃也, 吾尝幽处而深思, 不若学之速;吾尝跂而望, 不若登高之博见。故顺风而呼, 声不加疾而闻者众;登丘而招, 臂不加长而见者远。故鱼乘于水, 鸟乘于风, 草木乘于时。”我们在写作中也可“假于物”, 借前人经典的火种, 点亮写作的天空。

俗话有言:“天下文章一大抄, 看你会抄不会抄。”汉时杨雄善于抄录创新;司马相如抄过《易》经、《论语》。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细究可以发现无论其构思、表现手法乃至题目都有俄罗斯前辈果戈里小说《狂人日记》的影子。需要强调的是, 这里所谓“抄”是作为初入门径的模仿。抄袭, 是无能的表现, 是我们要坚决反对的。而模仿是仿照形式和技巧, 或者受到内容的启发进行的新创作。模仿一定要力求创新, 写出特色。以名篇美文作为引领, 依托这个高起点, 大视野, 有自家的新领悟, 新创造。

一、借鉴文本独特的写作视角

儿童视角常为小说写作打开一个全新的视界, 即新鲜的对世界的感受以及新的审美情趣。比如:《最后一课》选择了一个逃学、厌学的孩子———小弗朗士作为叙事主人公, 这个独特的儿童视角在结构上串连起了逃学路上的画眉鸟、操练的普鲁士士兵和镇公所前的布告牌等颇具复杂情感的场景, 更在内容情感和主题开掘上有着独特的作用:一方面是孩子的稚拙天真, 一方面是国土沦丧, 在懵懂之中有觉醒, 在觉醒之时有悲愤, 在悲愤之中更包含懊悔、反思。

在写作中全知视角和限制视角的转换有时会创造出意想不到的表现效果, 如蒲松龄的《狼》是以屠户的视角展开的, 教学中可以转换为狼的视角, 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二、借鉴精巧的写作顺序

同样的情节内容, 采用的写作顺序不同, 表现效果各异。学生写作记叙文时, 往往习惯于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 这种写法叫“顺叙”。顺叙的段落层次跟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是一致的。由于顺叙是记叙的基础, 所以, 顺叙的使用也最为广泛。但是, 这种平铺直叙的写法容易失于平淡。插叙是作者在叙述一个中心事件的过程中, 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 帮助读者了解事件发展的原由, 而暂时中断叙述线索, 不依时间顺序而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衬托、照应、补充、说明, 使情节更完整, 结构更严密, 脉络更清晰, 内容更充实。如《爸爸的花儿落了》就把时间跨度大, 联系零散的材料运用插叙的方法进行了有机的扦插、组接, 集中于英子参加毕业典礼前后几个小时内, 使英子的成长和父亲的良苦栽培相辅相成, 交相辉映!

此外, 恰当运用补叙也可以起到新奇的作用, 续貂之笔, 意味深长, 余音绕梁。如《咏雪》全文仅71个字, 可谓字字珠玑, 却极为罕见地加入了“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5个字的补充交待, 很显然这不是随意之笔。作者对答题的两个孩子, 不是平均用笔, 而是有所侧重, 侧重介绍了谢道韫的身份, 含蓄地表示了对道韫才情的赞赏。

三、借鉴精妙的语言表达

(一) 修辞之妙

除常用的比喻、拟人、夸张的语句修饰外, 互文是古诗文常用的修辞方法。如汉乐府“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最为典型。如果把诗句简化压缩为鱼儿在水中向东西南北游动, 诗歌就索然无味了。每一个互文分支之句, 就是一幅画, 一个情境, 一次强化, 一次渲染。这种技法也可以运用到现代文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就是互文的运用。因油蛉不止一个, 说所有的油蛉都在低唱, 不如说油蛉有的在低唱, 有的在弹琴;同样, 说所有的蟋蟀都在弹琴, 不如说蟋蟀们有的在低唱, 有的在弹琴。尽管低唱和弹琴是拟人, 都指昆虫的叫声。我们可以在句子组织甚至段落组织上加以借鉴运用。

(二) 句式之变

作者在写作时, 根据抒发的感情和表达内容的不同, 在不改变原意而又通顺的前提下, 灵活地选用不同的句式, 以变换节奏, 美化语言, 增强亮点, 使文章文采飞扬, 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如:长句短句、整句散句、常式句变式句、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句等有不同的表意功能和修辞效果。灵活运用, 会使文章灵动而有意蕴。读起来又会朗朗上口, 具有音律美。在这里, 我想重点谈谈骈散句在写作中的运用。《陋室铭》全文对称工整, 只在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 句式陡变, 散句煞尾。以刘禹锡的语言功夫, 全文皆用整句, 一韵到底是不成问题的, 而作者却偏偏在篇末一改对称工整的句式, 显然是有意使然。如同万绿从中一点红, 更加醒目, 更有侧重, 更引人思考回味。在写作中若能在表情达意的基础上, 进行句式的精心润色修饰, 会大大提升写作的美感。

(三) 章法之精

行文章法变幻万千, 摇曳生姿。语文教材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鉴赏, 学习。比如:《伤仲永》《阿长与<山海经>》的抑扬之美;《桃花源记》的层层铺垫、扑朔迷离之美;《与朱元思书》的写意铺展之美;《背影》的逸笔生姿之美等。

最高境界的阅读是能受到文章的触动, 可能只是某个词句的激发, 从而产生写作灵感。近而言之可以写成读后感, 远而言之, 就是一篇独立的文章了!

由浅层次的语言词句、写作顺序的模仿, 到写作主题、抒发情感的共鸣, 再到对人生、对生命的不同参悟……如同水流与石头、与花草树木、与火的相遇一样, 会有无数种可能, 可以飞溅, 可以滋养, 可以升华!水是一样的水, 遇到的对象变了, 结果就有无限的可能性。教材文本选择的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 这里面有着丰富的资源宝藏, 就看你是否是一位执著的、虔诚的有心人了。

篇4:向语文文本要写作素材

关键词:写作 文本 视角 顺序 语言

子思曰:“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吾尝幽处而深思,不若学之速;吾尝跂而望,不若登高之博见。故顺风而呼,声不加疾而闻者众;登丘而招,臂不加长而见者远。故鱼乘于水,鸟乘于风,草木乘于时。”我们在写作中也可“假于物”,借前人经典的火种,点亮写作的天空。

俗话有言:“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汉时杨雄善于抄录创新;司马相如抄过《易》经、《论语》。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细究可以发现无论其构思、表现手法乃至题目都有俄罗斯前辈果戈里小说《狂人日记》的影子。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谓“抄”是作为初入门径的模仿。抄袭,是无能的表现,是我们要坚决反对的。而模仿是仿照形式和技巧,或者受到内容的启发进行的新创作。模仿一定要力求创新,写出特色。以名篇美文作为引领,依托这个高起点,大视野,有自家的新领悟,新创造。

一、借鉴文本独特的写作视角

儿童视角常为小说写作打开一个全新的视界,即新鲜的对世界的感受以及新的审美情趣。比如:《最后一课》选择了一个逃学、厌学的孩子——小弗朗士作为叙事主人公,这个独特的儿童视角在结构上串连起了逃学路上的画眉鸟、操练的普鲁士士兵和镇公所前的布告牌等颇具复杂情感的场景,更在内容情感和主题开掘上有着独特的作用:一方面是孩子的稚拙天真,一方面是国土沦丧,在懵懂之中有觉醒,在觉醒之时有悲愤,在悲愤之中更包含懊悔、反思。

在写作中全知视角和限制视角的转换有时会创造出意想不到的表现效果,如蒲松龄的《狼》是以屠户的视角展开的,教学中可以转换为狼的视角,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二、借鉴精巧的写作顺序

同样的情节内容,采用的写作顺序不同,表现效果各异。学生写作记叙文时,往往习惯于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这种写法叫“顺叙”。顺叙的段落层次跟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是一致的。由于顺叙是记叙的基础,所以,顺叙的使用也最为广泛。但是,这种平铺直叙的写法容易失于平淡。插叙是作者在叙述一个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帮助读者了解事件发展的原由,而暂时中断叙述线索,不依时间顺序而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衬托、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脉络更清晰,内容更充实。如《爸爸的花儿落了》就把时间跨度大,联系零散的材料运用插叙的方法进行了有机的扦插、组接,集中于英子参加毕业典礼前后几个小时内,使英子的成长和父亲的良苦栽培相辅相成,交相辉映!

此外,恰当运用补叙也可以起到新奇的作用,续貂之笔,意味深长,余音绕梁。如《咏雪》全文仅71个字,可谓字字珠玑,却极为罕见地加入了“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5个字的补充交待,很显然这不是随意之笔。作者对答题的两个孩子,不是平均用笔,而是有所侧重,侧重介绍了谢道韫的身份,含蓄地表示了对道韫才情的赞赏。

三、借鉴精妙的语言表达

(一)修辞之妙

除常用的比喻、拟人、夸张的语句修饰外,互文是古诗文常用的修辞方法。如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最为典型。如果把诗句简化压缩为鱼儿在水中向东西南北游动,诗歌就索然无味了。每一个互文分支之句,就是一幅画,一个情境,一次强化,一次渲染。这种技法也可以运用到现代文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就是互文的运用。因油蛉不止一个,说所有的油蛉都在低唱,不如说油蛉有的在低唱,有的在弹琴;同样,说所有的蟋蟀都在弹琴,不如说蟋蟀们有的在低唱,有的在弹琴。尽管低唱和弹琴是拟人,都指昆虫的叫声。我们可以在句子组织甚至段落组织上加以借鉴运用。

(二)句式之变

作者在写作时,根据抒发的感情和表达内容的不同,在不改变原意而又通顺的前提下,灵活地选用不同的句式,以变换节奏,美化语言,增强亮点,使文章文采飞扬,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如:长句短句、整句散句、常式句变式句、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句等有不同的表意功能和修辞效果。灵活运用,会使文章灵动而有意蕴。读起来又会朗朗上口,具有音律美。在这里,我想重点谈谈骈散句在写作中的运用。《陋室铭》全文对称工整,只在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句式陡变,散句煞尾。以刘禹锡的语言功夫,全文皆用整句,一韵到底是不成问题的,而作者却偏偏在篇末一改对称工整的句式,显然是有意使然。如同万绿从中一点红,更加醒目,更有侧重,更引人思考回味。在写作中若能在表情达意的基础上,进行句式的精心润色修饰,会大大提升写作的美感。

(三)章法之精

行文章法变幻万千,摇曳生姿。语文教材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鉴赏,学习。比如:《伤仲永》《阿长与<山海经>》的抑扬之美;《桃花源记》的层层铺垫、扑朔迷离之美;《与朱元思书》的写意铺展之美;《背影》的逸笔生姿之美等。

最高境界的阅读是能受到文章的触动,可能只是某个词句的激发,从而产生写作灵感。近而言之可以写成读后感,远而言之,就是一篇独立的文章了!

由浅层次的语言词句、写作顺序的模仿,到写作主题、抒发情感的共鸣,再到对人生、对生命的不同参悟……如同水流与石头、与花草树木、与火的相遇一样,会有无数种可能,可以飞溅,可以滋养,可以升华!水是一样的水,遇到的对象变了,结果就有无限的可能性。教材文本选择的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这里面有着丰富的资源宝藏,就看你是否是一位执著的、虔诚的有心人了。

学习一篇课文,若仅仅是会读几个生字词,记住了几个作家名字,无异于时间消耗,浪掷了一颗颗深情的心灵,错过了一声声智慧的呼唤。这样的阅读是一种黑暗的摸索,我们有必要燃起光明的火把!

篇5:中考语文写作素材积累:哲思断语

每天的下午,我都到山上去,站在山顶,仰望深远的苍穹,我知道深邃的苍穹上是超越时空的自由;我也从山顶眺望不远处的城市,我知道那里正上演着一幕幕悲剧和喜剧。

经过河水清洗的苦瓜,与经过了圣水沐浴的苦瓜,是一样苦的。进入了富人豪宴的苦瓜,与农夫餐桌上苦瓜,也是一样的苦的。

农夫的本色就是耕作与收成,是没有贫富之分的;文学家的本色就是思考与写作,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

文学家穷尽一生都在寻找海螺,渴望让海螺贴近人们的耳朵,让有缘的人听见大海的潮音。佛陀的智慧与菩萨的慈悲,使见到的人心眼具开,大彻大悟。从平淡无奇的事物中,窥见宽广的宇宙,你就是一个文学家了。

诗人说:好的声望是永远找不开的钞票,坏的名声是永远挣不脱的枷锁。我总想告诉天下人,灾难里总是孕育着希望的曙光。最混乱、最秽浊的地方,就有鲜艳的花朵探出头来。

谁都可以从尘世的悲喜中解脱,从此过幸福快乐的日子。当你感觉世界将要坍塌的时候,退一步,你就会发现,世界没有你想象的那样悲观。

有一些鸟,喜欢在雨中飞翔;有一些花,喜欢在黑夜里绽放;有一种人,喜欢在尘世里逍遥。对于一个文学家来说,总是充满了生命的忧郁、时空的焦虑与历史的苍凉,但是,当面对一片绿荫,一泓清泉,一缕花香,一切又都平静下来了。

树木,三年的时间,就渐渐成荫成林了。看着一棵棵茂盛挺拔的树,心中生起莫名的感动:树木成长起来,所有的风雨都变成了掌声,所有的冰雪都变成了永恒,开花结果都在一念之间,人世间的苍凉与繁华也变成了时光的`从容。

有多少人,正在那雾霾覆盖的钢筋水泥壳子里争名逐利;而蓝天白云下的山岗上,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康德,一个一生都没有离开过故乡的哲学家,可是在他去世之后,全世界无数的人,都飞越千山万水来瞻仰他。

能够让自己消失在如织的人海里,也能够在无边的旷野里与天地相照。文学家的心灵,必定有一对美的翅翼!文学家的眼前,必定是无限的苍穹!

世界万籁俱寂,黑夜里,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即使长了一对翅膀,也未必能够飞离生命的迷宫。当梦想实现了时候,世界归于平静。如果担心你离开这个世界之后的声誉,就努力让声誉在今天发扬光大。

世上没有陌生的人,也没有关闭的门户。把你的负担,卸在那双能担当一切的手中吧!沏上一杯茶,看茶叶在水中漂浮,就想到了山林的云气。

放慢脚步,品味生活的慢板。我们的心里,有过美丽的蝴蝶,也有过密织的罗网。

篇6:中考语文写作素材

会员交流资料

2010中考语文热点主题阅读与写作方案:读书轶事5(思路素材)

思路

阅读是学习的重要方式 读书有益于人生 读书是一种乐趣 读书需要下苦工夫 读书使人增长智慧

既要读有字之书,也要读无字之书 读懂自然,才能与自然和谐共存 生活是一本大书,需要认真品读 读懂社会,读懂人生 名言

书是死的,自然是活的。读书是间接的求学,读自然书乃是直接的求学。只知道书不知道自然的人是书呆子。———李四光

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林语堂

精读一本书,深深挖掘下去,就能寻根求源,探得其中之奥妙,这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池田大作

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高尔基

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奥斯特洛夫斯基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严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学者,皆成性格。———培 根

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培 根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时刻。———孟德斯鸠

每当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伏尔泰

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情况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雨 果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刘向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大师们的作品在我们心灵扎根,诗人们的佳句在我们血管中运行。我们年轻时读了书,年老了又把它们记起。———赫兹利特

人生就像一本书,傻瓜们走马观花似的在随手翻阅它,聪明的人用心地阅读它。因为他知道这本书只能读一次。———尚·保罗

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导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悠婉的安慰者。———佚名

经典素材

《孙子兵法》与索尼公司(读书是创造的基础)

十几年前,日本索尼公司还是一家小公司,但是,经过一番努力,一跃成为日本屈指可数的大公司之一,成为国际知名大企业。当然,这之中自然不乏其本身雄厚的科技实力,但是他们学习了中国的《孙子兵法》,并把它灵活地运用到商业领域,由此打开产品的销路,也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孙子兵法》由军事而推广到商业领域,不能不说是一个创造。但是这个创造有是以读书为基础的,如果不读书,根本不知道有这本书存在,也就不可能了解其中的内容,更谈不上由此而进行的创造了。

由此可见,读书,这一项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正日益显示它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读书,就会被日益发展的时代所淘汰,不读书,就更谈不上什么革新创造。

毛泽东的爱好(热爱读书)

几十年来,毛主席工作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来看书学习。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部被书占领了。

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一下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一部重刻宋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种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一带就是几箱子书。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

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他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的难受啊!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他这才高兴地笑了。

名人与读书(读书的各种方式)

许多名人之所以出类拔萃,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醉书,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书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均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猜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像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抄书,相声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艺术水平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著名的语言学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时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一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林肯读书的故事(肯读书就不怕困难)

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的林肯在15岁才开始吃力的学习字母。这个时候的林肯,每天早晚都要走四英里的森林小道到老师的私塾求学。老师认为只有大声朗读,才可以看出学生是否认真,才可以让记忆更加深刻,出于这样的启蒙,林肯在后来的读书生活里面,大声朗读成了他读书的一个习惯,也为林肯后来杰出的演讲技巧奠定了基础。

林肯习字是以华盛顿和杰佛逊两位总统的笔迹做范本,习字过程非常用心。经过几个月的潜心练习,林肯的字迹清晰且与这两位总统的字迹很像,在林肯后来的律师生涯里,林肯的字迹曾被誉为“有总统天赋”的字迹。

他向一个常请他帮忙挖树桩、种玉米的农人借阅两三本传记,威姆斯牧师写的《华盛顿传》正在其中。林肯看了此书后很着迷,傍晚总是尽量利用月光看到很晚,临睡前,他把书塞在圆木缝中,当第二天日光一照进小屋,就拿起来看。有一天晚上下起暴雨,书本浸湿了,书的主人不肯罢休,林肯只得以割捆三天的草料来作为赔偿。下田工作的时候,他也将书本带在身边,一有空闲,他就坐在围墙顶栏上看书。中午他不与家人一同进餐,却一手拿着玉米饼,一手捧书,看书看得入神。

马克思的书房(让书籍为自己服务)马克思有他自己的读书方法。

在马克思的书房里,靠墙放着装满书籍的书柜,书柜上堆着一包包的报纸和稿件,直挨到天花板。他从来不允许任何人去整理,或者更确切地说,去弄乱他的书籍和文件。因为那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只是表面的混乱而已,实际上,一切东西都在一定的地方,不需要寻找,他就能很快拿到自己所需要的任何书籍和笔记簿。

他放置书籍时并不注意外表的整齐,各种开本的书和小册子紧挨着放在一起,他不是按书本的大小而是按内容来安排书籍的。书对于他乃是脑力劳动的工具,而不是装饰品。他常说“它们是我的奴隶,一定要服从我的意志”。他不重视它的样式、装订以及纸张和印刷的美观,他经常折叠书角、画线,用铅笔在页边的空白上做满记号。

半部论语治天下(读书求精)

在宋代赵匡胤、赵光义兄弟利用兵变,取得天下,建立了宋代封建政权的时候,第一个著名的宰相便是赵普。

本来赵普读书很少,平素又不喜欢说话,所以人们总以为他没有读书。宋太祖赵匡胤常常劝告他,甚至于很严厉地批评过他。据说有一天,宋太祖“登明德门,指其榜问赵普曰:明德之门,安用之字?普曰:语助。帝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普无言”。类似这样的故事,在宋人的笔记中还能找到一些。可见赵普的文化水平确实不高,连拟定一个门楼的榜额都不会,啰里啰嗦地叫做什么“明德之门”。宋太祖看了很不高兴,所以责问他为什么要加个之字。

但是赵普实际上早已知道读书的重要,而且暗地里很努力学习,常常手不释卷。特别是对于《论语》这一部书,赵普读得烂熟。所以后来在宋太宗赵光义的面前,赵普就敢于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而确实,赵普“临政处决如流”。

可见读书不必求多,而要求精。古人论读书(读书的重要性)

东晋诗人陶渊明,热爱田园生活,喜爱读书。他写了一首《杂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好好读书。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唐代文豪韩愈在一首读书诗中写道:“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指出在治学的过程中,要“多读、多思、虚心、躬行”。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写有一首流传千古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他劝诫人们要勤奋学习,不要错过读书的好时光。

晚唐诗人杜荀鹤,酷爱学习,他写有一首优美的《闲居书事》诗:“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对读书情有独钟,他写过多首关于读书的诗。其中有千古流传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诫儿子,只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还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亲身实践。

宋代哲学家朱熹,写有一首富有哲理的《观书有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把读书和人的知识更新比喻得非常形象生动。

韦编三绝

(有的书需要反复阅读)

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联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篇7:中考写作素材:平凡

2017中考写作素材:平凡

(1)引言

平凡中孕育着伟大,世界就是由无数平凡人依靠平凡的劳动者创造的。

应该重视平凡,在平凡无奇的生活中不断探索,不断进取,不断创造,在平凡中成就传大。

平凡者以一颗平凡的心,默默地为不平凡的事业,不断地作出贡献,应该安于平凡,平凡光荣!

(2)事实论据

平凡岗位 不平凡贡献

纺织女工郝建秀,当她还只是16岁时,就创造了优质、高产、低消耗的郝建秀工作法;广州泮溪酒家特级点心师罗坤,可以制作一千多样点心,响誉海内外,主编了《广州点心》一书。从医学院毕业的青年学生杜德顺,自愿到浴室当修脚工,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编写了《常见脚病医术》。全国劳动模范王崇伦当刨床工时,创造了“万能工具胎”。一年完成四年的工作时。

乘客的“贴心人”

李素丽是北京公交总公司21路公共汽车售票员。她十几年如一日,对乘客热情周到,处处为乘客作想,用真情架起了一座与乘客相互理解的桥梁,被乘客称为“贴心人”。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售票员”、“全国职业道德标兵”、“全国杰出青年岗位能手”。

当过童工的狄更斯

狄更斯,英国著名作家,生于贫苦职员家庭,没有条件受正规教育,当过童工。著作有《匹克威克外传》、《奥利弗尔?退斯特》、《美国札记》、《董贝父子》、《荒凉之屋》、《艰难世界》、《双城记》、《大卫?科波菲尔》。特别是《大卫?科波菲尔》带有自传性,通过孤儿大卫的遭遇,揭露资产阶级的虚伪,自私和冷酷,对贫民和童工的不幸深表同情。只有像他这样经过平凡人的生活,才会有那样深切的人生体验。

平凡的人生,非凡的成就

美国19世纪杰出诗人惠特曼,早年辍学,当过木工、排字工、教师、护士。一生中写出了大量诗歌。其中主要诗集《草叶集》共收录近400首诗。其中著名诗篇有《软骨头之歌》、《在朋友家里受伤》、《自己的歌》、《欧罗巴》、《啊!船长!我的船长哟!》、《哦!法兰西的.星!》、《神秘的号手》等。另有组诗《桴鼓集》等。

他的创作对美国和欧洲诗歌发展做出了非凡的贡献。

(3)理论论据

有些无名小卒和最有名的人一样伟大。

[美]富兰克林《格言历书》

所有伟大的生平都含有平凡的片断。

[英]罗素《赢得幸福》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中国俗语

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垒起来的,我们又何妨做这一木一石呢。

鲁迅

不会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来。

[俄]罗蒙诺索夫

要成就一件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

[前苏联]列宁

最深刻的真理,是最平凡的真理。

[俄]列夫?托尔斯泰

不以小事为轻,而后可以做大事。

[法]拿破仑

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平凡的事情。

[前苏联]列宁

一个不想淌过小河的人,自然不想远渡重洋。

阿拉伯谚语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高尚的,但让我们做叶的事吧,叶专心而谦逊地董护着绿荫。

[印]泰戈尔

所有伟大的生平都含有平凡的片断。

篇8:初中语文写作素材积累的点拨

一、指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积累, 做好观察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沟通课堂内外, 充分利用学校, 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 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在学生家庭生活、集体生活、社会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可成为学生写作契机, 成为学生提炼思想, 构思文章的客观基础, 成为学生写作素材。我们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语文老师, 要结合当地实际指导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 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扩大学生视野, 从实践中体会生活经验, 积累写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 文章如溪水, 泉源丰富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告诉学生自然界的一草一木, 生活中的一人一事, 感情世界的波折, 只要留心观察, 用心品味, 你会发现所有的一切都可成为写作的素材。告诉他们品读生活这部无字书, 善于联想和想象, 从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中会得到有益的启示:比如极其平常的坐公交车时陌生人的一言一行, 吃饭时父母的一举一动这样的小事。告诉他们, 只要能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达出来, 那就是作文。

二、指导学生用教材作为范例, 做到学以致用

选入课本的文章, 都是经过教育专家精心筛选的, 可以说是提炼后的精华。这些文章具有代表性、教育性, 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练成熟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在教学中, 教师还要善于利用教材, 用好教材, 让学生从读文教学中摄取材料, 吸取思想, 借鉴范文的构思和技巧, 学习表达的方法, 循序渐进, 反复训练, 螺旋式提高, 积累作文素材, 以教材文章内容作为写作的范例, 做到学以致用。

三、指导学生把朗读作为习惯, 做到信手拈来

听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直接或间接促进学生书写的发展。因为读是写之源, 只有读得多了、记得多了, 到了要写的时候自然就会信手拈来。就像俗语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于是我常常让学生多朗读一些课本上的优美语句, 例如, 初中语文课文中的《春》中就有很多对于景色的描写, 还有《小巷深处》关于人物的描写等等, 而针对学生接触面狭窄, 我制定了课前三分钟的你最喜欢的一篇习作朗读, 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遴选朗读作品并记忆作品的过程, 促进学生对优秀材料的积累。而且训练倾听者的耐心与关注。让学生识记了优美语句及写作思路, 一举两得。

四、指导学生以阅读形成积淀, 做好摘抄练笔

阅读理解题, 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平时的讲评中可以紧紧抓住出彩的语段, 指导学生或做旁注, 或作评价, 做好摘抄的工作。“开卷有益”, 多读书读各方面的书, 将有助于学生积累更多的文学文化常识, 语言文字知识, 以及一些人生哲理。同时, 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个记事本坚持每周摘抄课外语段、成语典故、轶闻趣事、自然现象等来积累写作素材, 并时常翻阅, 这些记录便是作文的源头。

五、指导学生用理性独立思考, 做到厚积薄发

学生写一篇文章时, 教师要及时提出独立思考的建议, 注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指导他们的发现能力及掌握判断的方法。文章写成后, 应及时点出学生的不足之处, 同时更要从中提取优点加以表扬, 给学生上进的信心。教师的认可, 在学生的眼中是极为重要的。所以教师决不能吝啬应有的赞扬。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写作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写作的自信心。教师还可以寻求家长配合, 在条件允许情况下, 让他们在节假日陪同孩子去欣赏学校附近或家乡的古迹名胜, 这样既陶冶学生的情操, 还增长见识、丰富了素材积累。日积月累最后做到厚积而薄发, 使所写的文章具有层次和深度。

六、指导学生恰当地运用素材, 做到得心应手

有了素材的收集, 分门别类积累尤为重要。许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 往往是把已有的素材原封不动地抄写到文章中来, 这样写是无法与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连接上的。因此, 这就需要指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素材, 让文章的材料和观点结合得更加紧密等。对学生而言, 作文素材俯首可拾, 很多就在我们身边。告诉学生只要勤于动脑, 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对一些典型素材进行分析和加工整合, 就会发现, 许多的素材都是多功能的, 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主旨。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我要说, 生活中不是缺少事例感悟, 而是缺少积累运用。对学生而言, 作文素材俯首可拾, 只要我们鼓励学生用心观察, 注意积累, 再加上教师适当的指导, 巧妇就会化“无米”为“有米”, 并且“烹饪出香远益清的佳肴”。

参考文献

[1]倪梅凤, 郦鑫.作文素材积累的实践和研究.

[2]上海市高级中学.语文学科基本要求.

篇9:初中语文写作素材积累的点拨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素材积累

众所周知,丰富的知识积累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这其中作文素材的积累则是多数学生最缺乏的,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痛,觉得无话可说,常常苦思冥想也确定不了习作的内容。究其原因是现在初中学生的经历太少,他们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家里度过,“两点一线”的学习生活方式,使得他们没有太多的生活体验与感悟。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对此事的真实写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作文素材的积累尤其重要。

一、指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积累,做好观察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在学生家庭生活、集体生活、社会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可成为学生写作契机,成为学生提炼思想,构思文章的客观基础,成为学生写作素材。我们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语文老师,要结合当地实际指导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扩大学生视野,从实践中体会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告诉学生自然界的一草一木,生活中的一人一事,感情世界的波折,只要留心观察,用心品味,你会发现所有的一切都可成为写作的素材。告诉他们品读生活这部无字书,善于联想和想象,从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中会得到有益的启示:比如极其平常的坐公交车时陌生人的一言一行,吃饭时父母的一举一动这样的小事。告诉他们,只要能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达出来,那就是作文。

二、指导学生用教材作为范例,做到学以致用

选入课本的文章,都是经过教育专家精心筛选的,可以说是提炼后的精华。这些文章具有代表性、教育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熟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利用教材,用好教材,让学生从读文教学中摄取材料,吸取思想,借鉴范文的构思和技巧,学习表达的方法,循序渐进,反复训练,螺旋式提高,积累作文素材,以教材文章内容作为写作的范例,做到学以致用。

三、指导学生把朗读作为习惯,做到信手拈来

听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直接或间接促进学生书写的发展。因为读是写之源,只有读得多了、记得多了,到了要写的时候自然就会信手拈来。就像俗语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于是我常常让学生多朗读一些课本上的优美语句,例如,初中语文课文中的《春》中就有很多对于景色的描写,还有《小巷深处》关于人物的描写等等,而针对学生接触面狭窄,我制定了课前三分钟的你最喜欢的一篇习作朗读,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遴选朗读作品并记忆作品的过程,促进学生对优秀材料的积累。而且训练倾听者的耐心与关注。让学生识记了优美语句及写作思路,一举两得。

四、指导学生以阅读形成积淀,做好摘抄练笔

阅读理解题,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平时的讲评中可以紧紧抓住出彩的语段,指导学生或做旁注,或作评价,做好摘抄的工作。“开卷有益”,多读书读各方面的书,将有助于学生积累更多的文学文化常识,语言文字知识,以及一些人生哲理。同时,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个记事本坚持每周摘抄课外语段、成语典故、轶闻趣事、自然现象等来积累写作素材,并时常翻阅,这些记录便是作文的源头。

五、指导学生用理性独立思考,做到厚积薄发

学生写一篇文章时,教师要及时提出独立思考的建议,注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指导他们的发现能力及掌握判断的方法。文章写成后,应及时点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同时更要从中提取优点加以表扬,给学生上进的信心。教师的认可,在学生的眼中是极为重要的。所以教师决不能吝啬应有的赞扬。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写作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写作的自信心。教师还可以寻求家长配合,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让他们在节假日陪同孩子去欣赏学校附近或家乡的古迹名胜,这样既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增长见识、丰富了素材积累。日积月累最后做到厚积而薄发,使所写的文章具有层次和深度。

六、指导学生恰当地运用素材,做到得心应手

有了素材的收集,分门别类积累尤为重要。许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往往是把已有的素材原封不动地抄写到文章中来,这样写是无法与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连接上的。因此,这就需要指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素材,让文章的材料和观点结合得更加紧密等。对学生而言,作文素材俯首可拾,很多就在我们身边。告诉学生只要勤于动脑,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对一些典型素材进行分析和加工整合,就会发现,许多的素材都是多功能的,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主旨。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要说,生活中不是缺少事例感悟,而是缺少积累运用。对学生而言,作文素材俯首可拾,只要我们鼓励学生用心观察,注意积累,再加上教师适当的指导,巧妇就会化“无米”为“有米”,并且“烹饪出香远益清的佳肴”。

【参考文献】

[1]倪梅凤,郦鑫.作文素材积累的实践和研究.

[2]上海市高级中学.语文学科基本要求.

[3]李燕婉.教育教学研究.

上一篇:小牛煤业公司一通三防工作汇报下一篇:小小的幸福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