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电作业危险点分析

2024-05-05

带电作业危险点分析(通用8篇)

篇1:带电作业危险点分析

作为基层安全管理人员又是现场作业人员,我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或现场作业中,切实感到我们鄞州局在这几年,通过深入推进局企业文化建设,加强开展“反违章斗争”、“反事故斗争”及“百问百查”等一系列活动以来,班组安全管理工作有了全面提高;特别是在“班组建设年”中,为消除现场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针对现场作业组织制订完善“ 现场查勘制度”、“站班会制度”等规程制度以来,强化了现场作业安全管理,使局各生产现场作业班组在作业全过程中,做到了程序化、规范化作业,最终达到了防止人为失误事故发生的目的,使我局安全生产日达到了超千日,

我们所说的危险点就是指在作业中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地点、部位、场所、工器具和行为动作等。危险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有可能造成危害的作业环境。如我们一次反违章自查中发现,作业设施前部存在宽20公分的空档,作业人员如果不小心脚踩入空档,可能对人员造成伤害,而危险点分析中没有提到防范措施。

2)、有可能造成危害的机器设备等物体。如我们在另外一次反违章自查中发现,作业设施下部存在高度相当大间隙,作业人员如果不小心工具掉入间隙,可能造成设备短路,而针对此危险点也无防范措施,

3)、作业人员在作业中违反安全工作规程,随心所欲地操作。如有的作业人员在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即使系了安全带也不按规定系牢等,此现象在我们外施单位作业中发现较多。

而一般来说,作业中存在的危险点大致可以分为二大类:一类是显现的危险点,我们通过考察或认真预想就可以发现。例如,正因为大家都知道电气作业会有触电的危险,所以事先都会戴好绝缘手套、穿好绝缘靴,并与带电体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另一类是潜在的危险点,其在作业过程中,不容易被作业人员意识到或能够及时发觉而又有一定危险性的因素。如我们在现场校验表计时,作业人员弯腰站起可能碰到工作柜门角,会造成作业人员碰伤,对人员身体造成一定伤害。

通过学习我们还发现危险点还具有另外二大特点:其中之一就是具有复杂多变性。危险点的复杂性是由于作业情况的复杂性决定的,因为虽然每次作业尽管作业任务相同,但由于参加作业的人员、作业的场合地点、使用的工具以及所采取的作业方式各不相同,所以可能存在的危险点也会不同,而相同的危险点也有可能存在于不同的作业过程中。但是,即使是相同情况的作业,所存在的危险点也不是固定不变,旧的危险点消除了,新的危险点又会出现。所以说我们在对危险点分析时不能一劳永逸,而要针对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做相应措施。但是,实际工作中我们会发现100张“危险点控制措施卡”起码有80%控制措施内容雷同,难道我们在100次作业中有80%次的工作环境、人员等都是不变的?所以这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危险点还具有另一特点就是可知可防性。危险点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而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是可知的。既然危险点是可知的事物,我们在作业中就能完全可以认识和提前预防的,也是完全可以控制与消除的。但是,由于作业中存在的危险点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查找必然会有一定难度,因而实际工作中我们作业人员往往对其不重视,对作业中存在的危险点很少进行查找、分析,造成每次作业危险点分析体现的都是显现的危险点,很少出现潜在的危险点分析及防范措施。

所以从上述我们对危险点了解来看,要在作业全过程中查找和分析危险点,做好危险点预控工作,并完全控制与消除危险点,关键还是在于人;在于作业人员作业全过程中的责任心。因而我们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必须加强现场作业有关人员业务技能及安全教育,通过教育切实提高人员安全责任,使每个人员对作业危险点做到真正重视,而只要我们思想重视了,每次作业事先事中都进行分析预控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事后进行总结分析。那么,现场作业就会有效遏制违章及事故发生,作业就会化险为夷,并确保我们安全生产。

篇2:带电作业危险点分析

危险点分析,是电力生产人员在工作前针对某项具体任务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危险点、危险源所作的全面分析。执行危险点分析制度,便于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防范,以达到超前控制和预防事故的目的,是电力行业确保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举措。然而,有的单位在执行危险点分析制度时,常常只注重对工作场地、工作环境、施工设备及工器具、工作流程、操作方法等因素的分析,而忽视作业人员的心理因素。殊不知,心理因素往往是酿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或主要原因,说心理因素是“最大的危险点”似乎一点也不为过。在电力规程中,对人的身心因素也有明确的规定。《安规》对电气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条件规定:“经医师鉴定,无妨碍工作的病症”;对工作票签发人的安全责任规定:“所派工作负责人和工作班人员是否适当和足够,精神状态是否良好”。这些规定,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说明人的身心因素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

作为安全生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在工作前进行危险点分析时,除了首先要考虑人员的技术水平、身体状况、工作经验能否胜任所安排的工作外,还必须了解人员当时的心理状况是否良好,有无情绪低落、精神不振、性情急躁等现象,发现有心理问题的作业人员应及时进行更换,确保职工生命安全,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篇3:带电作业危险点分析

关键词: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危险点,预控策略

配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关系到电力系统的运行水平, 配电线路会遇到带电维修、作业的情况, 其中存在多重危险点, 会出现复杂的危险问题。特别是带电作业, 施工人员会面临更多的危险点, 遇到更为复杂的作业问题, 必须加强危险点分析, 做好安全预控与防护, 提高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水平。

1 10k 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危险点分析

1.1 维修不到位形成的危险点

通常来说, 10k V配电线路遍布一定的范围, 而且线路布设相对繁琐、复杂, 配网线路经过长时间运转难免出现故障, 然而, 故障维修具有一定难度, 维修人员不能彻底、有效地进行线路维修, 维修质量得不到保证, 导致线路隐患频繁发生, 带电线路故障隐患的出现又对施工人员带来了全新的安全威胁, 带来新的危险。

1.2 特殊气候下形成的危险点

因为10k 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相对复杂, 面临复杂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条件, 其带电作业很容易遭受外界因素的不良影响, 导致操作施工者不能如期开展故障检修, 线路检修受到影响, 常见的恶劣自然因素。例如:气候因素、四周环境因素、狂风暴雨等, 强风控制与破坏下, 将造成带电人员不能掌握平衡, 阴雨天气, 导线电阻也会发生变化, 导致绝缘设备丧失绝缘性, 引发巨大的安全故障问题。

1.3 危险性作业器具

10k 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需要特殊的绝缘工具、作业器具的辅助与支持, 然而, 作业绝缘器具由于长时间的运输与使用, 也容易发生磨损、破坏等问题, 从而失去绝缘性能。例如:个别绝缘工具超出了使用时间, 在未开展电气实验的情况下就盲目带电作业, 绝缘器具出现了受潮、腐蚀、变质等问题, 无法发挥有效的绝缘功效, 或者失去根本的绝缘性能, 甚至由于电气误控制造成车辆倾覆、倒塌, 电气设备之间误碰撞等, 作业绝缘器具自身存在问题也很容易造成危险隐患。

1.4 忽视安全距离

10k 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要想避开危险点、预防安全隐患问题, 就必须把握好安全距离。将带电作业控制在安全、合理范围内, 从而预防带电作业危险问题的出现, 然而, 实际的10k 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过程中却往往忽视了安全距离问题, 在危险区域进行带电作业, 导致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施工事故。

2 10k V配电线路危险点预控策略

2.1 加强现场勘察

10k 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前提是要做好预先的现场勘察工作, 通过对实施作业的配电线路、线路周围环境、各种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等的勘察、检查, 从中预测并找寻危险源, 再针对可能出现的危险问题进行预防和处理, 防止危险隐患问题的出现, 特别是带电作业, 如果预先不进行全面的现场勘察, 就直接带电作业, 日后作业施工中就很容易酿成灾害事故。供电企业应该选择专业实力强、认真负责、技术能力优的作业人员, 亲自深入现场, 全面核查、勘察, 经过细致、全面、专业的勘察, 再对配电线路实施深入地分析、研究, 从中得出可能存在的危险点, 可能出现的危险问题, 并编制出合理的预控方案。

2.2 注重人体电流防护

施工人员在带电作业过程中, 难免会受到一些微弱电流的威胁, 虽然其为安全电流, 不至于触及人身生命安全, 然而, 实际的检修设备、工具等难免会因为受潮、腐蚀等, 失去绝缘性能, 出现漏电现象, 长时间的漏电会为施工人员带来不良威胁, 甚至影响带电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对此, 必须做好人体电流防护工作, 维护带电施工人员的安全, 可以把电流泄漏警示设备安装在绝缘设备的尾部, 一旦所泄漏的电流量较大, 达到危险边缘时, 则会对应发出警告信息, 施工人员对应采取对策。同时, 带电施工地区空气水分较充足、湿度较大, 绝缘子绝缘度受到影响, 不良问题受到影响, 或者绝缘子、线路等长期遭受外界污染、外力侵蚀, 出现破裂、破损等问题, 都可能使人体遭损害。所以, 带电施工人员必须通过佩戴绝缘帽、穿防护服等来维护人体安全。

2.3 回避恶劣天气带电作业

10k 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本身就是一项危险系数较高的工作, 遇到恶劣的自然条件因素、气候因素, 就很容易加大危险点的威胁力度, 加大危险系数, 甚至会危及带电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 必须把握好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带电作业, 当风力达到8-9级以上, 空气湿度达到80。以上时, 则必须停止带电作业, 否则将危及生命安全。

遇到特别恶劣的天气因素、气候条件, 为了切实维护操作人员的安全, 不仅要停止带电作业, 同时, 也要同配电线路保持安全距离, 设定安全范围, 确保一切工作人员都远离危险点, 从而有效规避天气风险。

实际的带电作业前, 也必须细致、全面地勘察气候条件、温度状况、天气状况等, 要做好一个星期之内的天气预报, 明确未来七天内的气候状况、天气情况, 再进行湿度、温度、风力等的测算、分析, 并对应参照现实情况来对电气设备加以勘测、监察, 明确绝缘度、安全水平是否达标, 能否进行带电作业。

2.4 加强绝缘工具管理

供电企业必须重视配电绝缘工具的管理, 应该设置专人专门负责, 实行注册登记管理制度, 并将绝缘工具存置在干燥、通风、整洁的环境中, 预防其由于腐蚀变质失去绝缘性能, 同时, 定期进行实验检测, 根据具体的带电作业项目、绝缘工具类型等进行绝缘检测, 实际的绝缘工具检查应由专人进行, 从绝缘器具的使用电压等级、绝缘水平等方面重点进行检查。当绝缘设备不存在外观质量问题时, 则需要使用绝缘监测仪加以检测, 绝缘设备的绝缘电阻值至少要在700MΩ, 绝缘工具要在实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绝缘器具运输过程中要想保持完好无损, 必须将其存放于工具箱内, 其中必须使金属器具与非金属绝缘器具必须分开存放、分开运输, 防止相互碰撞, 从而维护绝缘器具的绝缘性能。带电作业完工, 还要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绝缘工具检测、核查, 并对其进行清洁维护, 而且要把已经使用的绝缘工具正常归位, 放回通风、干燥的位置。例如:配电线路带电作业过程中所使用的绝缘斗臂车, 为了保证作业安全, 则应该进行空斗操作试验, 保证不同部件能够正常运转、常规工作。

2.5 电气安全距离

必须明确电气安全距离, 为带电施工创造一个安全环境, 防范危险点, 避开危险区, 从而减少事故隐患问题。对于10k V配电线路来说, 带电作业过程中, 应该维持安全对地距离达到0.4m, 对临近带电装置保持0.6m以上的距离。当实际条件不允许, 无法满足该距离需求时, 就应该采取绝缘防护措施。实际的带电作业时, 必须保证绝缘臂维持1m以上的有效绝缘长度。如果是相同杆塔、电压等级不同的电力线路, 则要维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必须在保证安全距离的前提下, 才能实施带电作业。

3 结束语

配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关系到电力系统的运行水平, 配电线路会遇到带电维修、作业的情况, 其中存在多重危险点, 会出现复杂的危险问题。特别是带电作业, 施工人员会面临更多的危险点, 遇到更为复杂的作业问题, 必须加强危险点分析, 做好安全预控与防护, 提高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沛庭.“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在10 kV配网带电作业实践研究[J].科技创业家, 2013.

篇4:带电作业危险点分析

关键词:10 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结危险点;预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35-0085-01

10 kV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是满足用户对电能需求的基础性条件,然而目前用户对不间断供电需求与停电检修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应在10 kV配电线路运行故障或者缺陷检修维护中实施带电作业,在不停电的状况下进行各项检修操作,满足用户的不间断供电需求。

1 10 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的重要性分析

近年来,随着用户对电力能源需求量与日俱增,10 kV配电线路建设也在不断扩张,10 kV配电线路分布广泛,且运行环境较为复杂,其运行是否安全直接关系着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用户的用电安全,基于10 kV配电线路的影响力,对10 kV配电线路进行规范的带电作业尤为必要,它是确保10 kV配电线路安全运行的重要举措。此外,一条10 kV配电线路往往会与高压用户及多个台区直接相连,多种设备直接安装在配电线路上,例如变压器、负荷开关及避雷器等设备。在这种情况下10 kV配电线路极易受到外力影响从而产生一系列故障或者缺陷,影响10 kV配电线路运行安全。对10 kV配电线路采取带电作业,能够保证在不停电的状况下对配电线路故障及缺现金进行妥善处理,能够有效解决供电企业与用户之间的矛盾,确保10 kV配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2 10 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危险点生成原因

10 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实施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甚至一些危险点直接威胁着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那么要从根本上避免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危险的发生,首先要认清10 kV配电线路带点作业危险点生成的原因,一般10 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危险点生成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2.1 以天气变化为诱因生成的危险点

天气变化会影响带电作业工作人员的各项操作,例如在大风天气进行带点作业操作会使带点作业工作人员在大风的驱使下失去平衡,从而不能与配电线路保持在安全距离范围内,导致带电作业事故发生。不过该危险点在天气晴朗良好的情况下是不存在的。

2.2 以带电作业检修活动为诱因生成的危险点

当10 kV配电线路出现运行故障时,需要带电作业工作人员在线路带电情况下进行各项故障检修活动。在配电线路检修过程中需要带电作业工作人员始终与配电线路保持安全距离,若不慎触及到配电线路中的不安全因素或线路设备,极易对带电作业工作人员构成威胁。这种危险点会在工作结束时消失。

2.3 以维修质量不佳为诱因生成的危险点

由于10 kV配电线路分布广泛,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配电线路故障维修中,要想保证配电线路故障或者缺陷完全修复存在难度。若工作人员对配电线路的维修质量不佳会致使线路缺陷或故障隐患依然存在,这种故障隐患会对工作人员及线路运行造成危险。例如线路中的挡线绝缘子固定的不牢固,那么工作人员在带电作业操作时就会导致导线脱落,进而引发接地短路故障。

2.4 以安全意识淡薄为诱因生成的危险点

带电作业的实施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带电作业工作人员,供电企业中部分带电作业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在带电作业操作中任意按照自身经验,未以带电作业相关操作为依据,造成人为性的危险隐患。

3 10 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危险点及预控对策

3.1 现场勘察

危险点:部分带电作业工作人员在带电作业操作前,未到10 kV配电线路现场进行实际勘察,且对作业设备熟悉程度不够,凭借自身经验及主观意识选择带电作业操作方法及措施,脱离实际。

预控措施:针对此类危险点,供电企业应组织具备一定带电作业经验的工作人员到10 kV配电线路现场进行全面勘察,而后根据勘察结果对带电作业的方法及措施进行分析判定,选择与实际相符的带电作业方法及措施。

3.2 带电作业设备

危险点:带电作业设备是实施带电作业的基础条件,带电作业设备在运输、保管及使用过程中都有可能存在危险,其危险主要表现在:绝缘设备在使用前未进行电气试验、绝缘设备超出使用周期、设备受潮、老化、损坏、绝缘性能消失等多种危险源。

预控措施:带电作业绝缘设备应由专人负责管理,对于采购的绝缘设备进行登记注册,并储存在干燥通风的设备间内,对设备进行定期试验。在使用时应根据带电作业项目实际要求,选取相应的绝缘设备,在使用前要对设备进行专人家检查,若发现设备损坏、老化或者受潮等状况,应及时更换绝缘设备,确保绝缘设备的良好性能。带电作业结束后,为了提高绝缘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供电企业设备投资,应由专人对绝缘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质量合格后对其进行清洁保养,再储存在设备间内。

3.3 现场带电作业操作

危险点:带电作业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若在现场带电作业操作之间不对天气状况进行勘测评估,遇到大风、雷雨、雪雾天气不仅会阻碍带电作业的顺利进行,还会威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一般情况下风力大于5级、空气湿度大于80%应立即停止带电作业操作。

预控措施:在现场带电作业操作中若遇到天气骤变,应立即停止带电作业操作,并与10 kV配电线路保持安全距离。那么要从根本上避免这类风险因素,应在现场带电作业操作开展前,对当地天气进行全面勘测,掌握近几日的天气动态。另外,对于需要进行带电作业操作的电气装置进行检测,看其是否满足带电作业条件,若不满足带电作业条件,禁止对该电气装置进行带电作业。比如说带电作业工作人员在进行线路熔丝、分段、支接等引线时,应保证10 kV配电线路停电侧线路处于空载状态,以免发生带电作业安全事故。

3.4 电气安全距离

危险点:带电作业工作人员与10 kV配电线路的电气安全距离不足会对工作人员造成直接性威胁,可能会导致接近线路的工作人员身体与电路相串,从而引发伤亡事故。

预控措施:在10 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操作中应按照相关要求,与线路设备及地等因素始终保持安全距离。若在部分带电作业操作中无法保证安全距离,应采用绝缘挡板或者采取一定的绝缘遮蔽措施,以此来确保带电作业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4 总 结

10 kV配电线路运行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其中有些安全隐患需要在带电情况下进行隐患排除处理,因此在现今形势下10 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在供电企业得到了大力推广应用,其对于维护10 kV配电线路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在10 kV配电线路中采取带电作业能够及时排除线路故障,为用户提供可靠电能。

参考文献:

[1] 葛晨皎,顾金,钱忠.10 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危险点分析及预控策略[J].华东电力,2012,40(11):163-164.

[2] 仇茂盛.10 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必要性和方法探究[J].电气工程与自动化,2010,4(8):233-235.

篇5:带电作业危险点分析

批准:

审核:

编制:

华亭华电检修运营有限责任公司崇信项目部

二零一六年三月二日 输煤系统有限空间作业危险点及防范措施

一、目的 :

为了加强有限空间内作业安全管理,确保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防止发生中毒、窒息、着火和爆炸等事故,特制定本措施,望输煤运行各班组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进入输煤系统生产区域内各落煤管、导料槽、除尘器、碎煤机、滚轴筛、斗轮机、卸煤沟或其他封闭场所内进行的作业。

三、危险点、有害因素:

1、生产各部门、外委队伍准备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由工作负责人组织作业人员进行工作地点危险因素识别,对危险预控卡进行交底。

2、危险点有害因素包括:积煤塌方掩埋、缺氧窒息、转机伤害、触电、粉尘呛人、积灰烫伤、火灾、粉尘爆炸、高空坠落等。

四、危险点及防范措施:

1、碎煤机检修危险点: ①转动机械伤人; ②工器具伤人; ③粉尘伤害; ④高空坠落;

碎煤机检修危险点防范措施: ①切除相关设备动力及控制电源;

②待碎煤机转子完全停止打开人孔门、检查门通风; ③清理碎煤机内部粘煤;

④碎煤机落煤管搭设脚手架,工作人员必须正确系安全带; ⑤正确使用工器具,进入碎煤机前后清点工具; ⑥正确佩戴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⑦工作地点拉设警戒线; ⑧指定专人监护; ⑨使用合格的照明灯具;

2、滚轴筛检修危险点: ①转动机械伤人; ②工器具伤人; ③粉尘伤害; ④煤粉自燃发生火灾; 滚轴筛检修危险点防范措施: ①灌煤至工作位;

②切除相关设备动力及控制电源;

③清理滚轴筛内部粘煤,防止煤块掉落伤人; ④灌煤位应铺设消防毛毡、现场放置足够灭火器材; ⑤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⑥正确使用工器具,进入滚轴筛前后清点工具; ⑦指定专人监护; ⑧使用合格的照明灯具; ⑨打开检查门通风;

3、落煤管内部检修危险点: ①转动机械伤人; ②工器具伤人; ③粉尘伤害; ④高空坠落; ⑤设备着火;

落煤管内部检修危险点防范措施: ①切除相关设备动力及控制电源; ②清理落煤管粘煤; ③打开人孔门、检查门通风;

④搭设合理的脚蹬及梯子,工作人员正确佩戴安全带; ⑤工作地点铺设消防毛毡及足够的灭火器; ⑥指定专人监护; ⑦传递工器具使用吊物袋; ⑧进入落煤管前后工器具清点; ⑨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⑩工作地点拉设警戒线; ⑪使用合格的照明灯具;

4、导料槽检修危险点: ①粉尘伤害; ②转动机械伤害; ③缺氧窒息; ④发生火灾; ⑤工器具伤人;

导料槽检修危险点防范措施: ①切除相关设备动力及控制电源; ②打开检查门通风;

③工作地点铺设消防毛毡,放置灭火器; ④指定专人监护; ⑤传递工器具使用吊物袋; ⑥进入导料槽前后工器具清点; ⑦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⑧使用合格的照明灯具;

5、除尘器检修危险点: ①触电; ②粉尘伤害; ③积灰烫伤; ④缺氧窒息; ⑤粉尘爆炸;

除尘器检修危险点防范措施: ①切除相关设备动力及控制电源; ②放完静电除尘器内静电; ③清理灰斗积灰; ④打开检查门通风; ⑤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⑥指定专人监护; ⑦使用合格的照明灯具; ⑧严禁在除尘器内部带入火种;

6、斗轮机检修危险点: ①高空坠落; ②转动机械伤害; ③工器具伤害; ④吊物伤害; ⑤发生火灾;

斗轮机检修危险点防范措施: ①切除相关设备动力及控制电源; ②使用合格的工器具,工器具严禁抛掷; ③搭设合格的脚手架,工作人员正确佩戴安全带;

④不得在吊装设备下行走、逗留,严格执行吊装作业“十不吊”; ⑤临时拆除的踏板应装设围栏、警告标识,检修完后应恢复原状; ⑥检修地点拉设警戒线; ⑦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⑧吊装作业指定专人监护;

⑨动火作业,办理动火工作票,现场铺设消防毛毡及足够的灭火器。

7、卸煤沟蓬煤清理危险点:

①积煤塌方及误卸煤将工作人员掩埋; ②转动机械伤害; ③工器具伤害; ④坠落伤害; ⑤粉尘伤害;

卸煤沟蓬煤清理危险点防范措施:

①处理蓬煤方案必须服从燃料管理部的统一指挥和调度,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②清理相应仓之前告知相关领导和煤场管理人员,清理人员进入卸煤沟内部之前应在相应的仓外面设置警戒线,煤篦子上面及卸煤沟下面各安排至少2名监护人员监护。

③清理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戴防尘口罩,戴劳动防护用品。④清理人员进入或离开卸煤沟内部时必须切1号皮带及叶轮给煤机控制电源,待工作人员安全离开,清点人数及工器具后,方可送设备电源。

⑤清理时监护人必须到位,不得私自离开,如果有事需要离开时必须安排其他人员监护,并告知组长或副组长。

⑥煤场管理人员应告知班组成员禁止安排车向清理的仓内卸煤及推煤工作。

⑦煤场处理煤篦子人员与处理蓬煤人员禁止在同一个仓内交叉作业,防止高空坠物伤人。

⑧监护人员、操作给煤机人员和输煤程控室应各配备1台同一频率的对讲机,确保信息传达的及时性和正确性,避免出现因为人员误操作导致的不安全事件发生。

⑨输煤程控人员应严格执行监护人员启停设备和堆煤的命令。⑩给煤机挖煤前监护人应指定清理人员站立的安全区域,并告知给煤机值班员挖煤的范围。

五、应急救援:

1、根据作业危险因素编制应急救援措施,作业人员应掌握应急处理方法。

2、发现缺氧、中毒、烫伤、砸伤、碰伤、积煤塌方应立即停止作业,作业人员应立即离开工作现场。

3、发现现场人员窒息、掩埋时应按现场专项应急措施进行有序施救并汇报相关领导,不得在没有可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抢救。

4、厂领导接到险情报告后应迅速赶到现场了解现场情况启动救援预案并进行有效的抢救。

5、必要时应拨打120、119请求救援,不得拖延耽误最佳抢救时机。

七、附则:

1、本规定属华电检修运营崇信项目部解释。

2、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篇6:受限空间作业危险性分析

一、受限空间危险分析及目的

受限空间指是有一定的空间,工作人员可以进入守成指定的工作,但基出入口较为狭窄或空间处于相对封闭、半封闭状态;作业人员进入该场所,存在缺氧或易遭受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氯化氢有毒有害气体中毒;或发生气体(粉尘)火灾和爆炸危险的场所。主要有人工挖孔桩作业、深基坑及管、罐、沟、槽、巷、井、漏斗、漏仓内作业等。

为了加强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防止缺氧窒息,中毒和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保证员工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消减措施。

二、受限空间辨识

1、应对丁二烯装置或作业区域进行辨识,确定受限空间的数量、位置,建立受限空间清单并根据作业环境、工艺设备变更等情况不断更新。

2、应针对辨识出的每个受限空间,预先制定安全工作方案(HSE作业计划书)。每年应对所有的安全工作方案进行评审。

3、对于用钥匙、工具打开的或有实物障碍的受限空间,打开时应在进入点附近设置警示标识。无需工具、钥匙就可进入或无实物障碍阻挡进入的受限空间,应设置固定的警示标识。所有警示标识应包括提醒有危险存在和须经授权才允许进入的词语。

4、经辨识为特殊受限空间的作业,必须经公司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属地及作业单位共同进行风险评价,制定可靠的安全工作方案、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采取特殊防护措施并有组效落实,在作业前织模拟演练后方可实施作业。

5、一未明确定义为“受限”的空间,如把头伸入30厘米直径的管道洞口、氮气吹扫过的罐内。

6、受限空间进入前,应进行清理、清洗。清理、清洗受限空间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1)清空。(2)清扫(如冲洗、蒸煮、洗涤和漂洗)。

(3)中和危害物。(4)置换。

三、进入受限空间采样分析

1、取样和检测

(一)凡是有可能存在缺氧、富氧、有毒有害气体、易燃易爆气体、粉尘等,事前应进行气体检测,注明检测时间和结果。受限空间内气体检测的结果报出30分钟后,仍未开始作业,应重新进行检测。如作业中断,再进入之前应重新进行气体检测。

(二)取样和检测应由培训合格的人员进行;必须使用国家现行有效的分析方法及检测仪器;检测仪器应在校验有效期内,每次使用前后应检查。

(三)由工艺技术人员安排当班人员带领采样分析人员到现场按确定的采样点进行取样。取样应有代表性,应特别注意作业人员可能工作的区域。取样点应包括空间顶端、中部和底部。取样时应停止任何气体吹扫。测试次序应是氧含量、易燃易爆气体、有毒有害气体。

(四)取样长杆插入深度原则上应符合在一般容器取样插入深度为1米以上;在较大容器中取样插入深度3米以上;在各种气柜、储油罐、球罐中取样插入深度4米以上。

(五)色谱分析必须用球胆取样,并多次置换干净后送化验室做分析。样品必须保留到作业结束为止,以便复查。

(六)做安全分析或塔内罐内取样时,第一个样必须用铜制的长杆取,取样时人必须站在取样点的侧面和上风口,头不能伸进人孔内,要与人孔处保持一定安全距离。

(七)当取样人员在受限空间外无法完成足够取样,需进入空间内进行初始取样时,应制定特别的控制措施经属地负责人审核批准后,携带便携式的多气体报警器,存在硫化氢的受限空间,必须携带便携式的硫化氢报警器。

(八)进入受限空间首次气体分析和按要求的频率分析时必须使用色谱法分析,进入后的连续气体检测可使用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气体环境可能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气体采样分析。

四、检测标准:

(一)受限空间内外的氧浓度应一致。若不一致,在进入受限空间之前,应确定偏差的原因,氧浓度应保持在19.5%~23.5%;

(二)不论是否有焊接、敲击等,受限空间内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挥发物的浓度都应满足以下条件:

1.当爆炸下限≥4%时,浓度<O.5%(体积);

2.当爆炸下限<4%时,浓度<0.2%(体积);

3.同时还应考虑作业的设备是否带有易燃易爆气体或挥发性气体。

(三)受限空间内有毒、有害物质浓度超过国家规定的“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的指标时,不得进入或应立即停止作业。

山东滨庆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篇7:火车槽车卸油作业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 本文对当前铁路运输油库中火车槽车卸油作业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根据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在对其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从管理、人员操作、卸油工艺、油品物料的危险特性等角度,论述了槽车卸油过程中具有较大危险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

关键词: 卸油作业 危险因素 分析

1、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油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石油销售企业油库的油品周转量也随之扩大,储运过程中存在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危险性随之增加。卸油作为没有使用管输油库的唯一进油途径,为确保日常生产储运安全平稳,必须对油库卸油的各种危险源尤其是具有较大潜在危险性的和普遍性的危险源加强管理与控制。因此研究卸油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如管线闸阀开启错误、监控未到位、静电积聚放电、电火花的产生等导致的混油、憋管溢罐和火灾爆炸等,是油库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

2、槽车卸油作业中危险因素特点

2.1 槽车卸油过程危险因素产生机率高

事故的产生一般由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缺陷和不良环境引起。槽车卸油过程事故危险因素产生机率高,这是因为它的装卸油料的危险特性、作业环境的不良、和人员的操作失误等所决定的,如静电、高温、达到爆炸极限的油气浓度、火花、高空坠落、碰撞等。

2.2 槽车卸油过程中危险性大

槽车卸油过程中危险性大,是由油料自身的特性、涉及的危险物质数量、操作流程的复杂性和不良的作业环境所决定的。

(1)油品的自身危险因素。汽柴油自身具有易燃易爆、易积聚静电荷性、易挥发等特性;

(2)卸槽作业中人员流程复杂,涉及人员较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有可能造成事故的产生。

(3)槽车中汽柴油的数量较大,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不良的作业环境。由于在夏天,气油的易挥发特性,作业常在夜间操作,人的自身身体特性和光线的不良等因素,也加大了人员的操作失误。同时卸槽外部作业的环境较差,也存在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碰撞等危险因素。3 槽车卸油过程中危险因素分析方法与分类

在安全评价的过程中危险因素辨识是非常重要的程序之一,应按照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预测性的原则。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才能保证安全评价结果的客观、科学,并具有针对性[1]。

在辨识过程中,应从以下方面考虑:

(1)危险、有害因素的分布(分类);

(2)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方式和途径;

(3)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影响范围;

(4)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结合油库实际情况,常采用直观经验分析方法。根据可供的参考先例、和油库以往经验,使用分为对照、经验法,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对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

根据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对卸槽作业中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GB/T 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6大类。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明火等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等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4)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5)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指挥错误;操作错误;监控错误;其他错误等其它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6)其它危险和有害因素。4 槽车卸油过程中危险因素

解决作业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是保证卸槽作业的安全运行的前提。对危险因素的辨识主要从危险因素如何产生入手,按照危险因素的分类,结合实际作业由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缺陷三方面查找。

4.1 汽柴油的危险特性

汽柴油的易燃易爆性、易积聚静电荷性、易挥发等特性。汽油是原油中的最轻产品油馏分,比重一般在0.71-0.74左右。其油液洁净透明,挥发性很强,闪点低(-500C),极易着火爆炸。轻柴油是柴油汽车、拖拉机等柴油发动机燃料。摄氏20度时与水的比重为0.84-0.86,易燃,其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2]。而油库成品油料的装卸比较频繁,而且数量较多,尤其是在夏天的高温天气,槽车经过长时间爆晒温度较大,蒸发较大,比较容易出现高浓度的油气挥发,达到爆炸浓度。

4.2 设备和工艺未达到本质安全

在槽车卸油过程中,由于汽油润滑性较差,同时过滤器密封老化或杂质过多,从而使泵房内的油气浓度升高,达到爆炸浓度等危险.。

4.3 人的不安全行为

在槽车卸油作业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有以下方面:

a.调度人员的指挥错误。调度人员在整个卸油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如调度员将工艺流程弄错,将会导致混油冒油事故.b.计量人员的操作错误。卸油作业前,计量员由于计量失误把油收到罐区将会引起溢油冒油等数量事故.c.卸槽司泵人员的操作错误。在卸油作业时,如卸槽司泵人员将卸油工艺流程开错将会产生混油事故。

d.卸槽工的操作错误。在进行卸油作业前,车辆油品未静置30分钟, 工作人员没有按照规定穿工作服释放人体静电等将会发生油品火灾;在卸油作业时,如卸槽司泵人员将卸油工艺流程开错将会产生混油事故。

e.化验员未及时化验。在进行卸油作业前,化验员未及时取样进行化验,如油品质量不合格将其收取进入库区储油罐将会产生重大质量事故。

4.4 管理缺陷

油品属于高危物质,在进行卸油作业时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安全事故。回顾以往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故,大都由管理疏忽所致。因此,安全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如果这项工作做不好,势必会给国家和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安全问题应受到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的重视,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懈怠。针对本单位对卸油作业的安全管理,我认为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或者说目前的管理还存在一些缺陷。首先是对员工的培训问题,没有对卸油操作工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定期的专业培训能让员工及时的了解新的安全知识,能加深他们对安全工作的认识,让他们从思想上加以重视。其次是卸油的操作规范没有及时的更新,还是以前的老规范。新规范能提高操作的安全性,降低事故的发生机率。最后是操作场地的安全设备没有及时的点检,一些安全设备坏了却不知道,可能导致一些小事故得不到及时控制而变成重大事故。

4.5 静电积聚、和油气浓度聚集

卸槽过程中火灾爆炸事故的产生主要是静电、油气浓度、火源三个危险因素引起的。油品在卸槽作业过程中,油品分子之间和油品与其他物质之间的摩擦,会产生静电,其电压随着摩擦的加剧而增大;同时人体自身也带有静电,必须在进入泵房前释放人体静电。如不及时导除,当电压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两带电体之间跳火(即静电放电)而引起油品爆炸着火[3]。静电电压越高越容易放电。由于静电的产生是由于大量静电荷的积聚,故要避免静电灾害,就必须从控制静电的产生、积聚、同时对静电荷进行监控三点进行控制。要避免出静电因引起的灾害,找出潜在的危险根源,就必须就静电的产生因素进行有效的监控,从而采取有效的防止措施。

油品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遇有火源即可发生爆炸,所以,油品卸槽作业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如果未掌握油品的闪点、自燃点和爆炸浓度上下限,没严格遵守按分类等级划分的油料收发、运输、储存、使用等

项管理制度,就有可能导致爆炸的危险因素存在。对油库卸槽危险区域的油气浓度进行有效的监控,确保其处于可允许的范围之内。根据产生油气火灾、爆炸的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和火源三要素来进行控制,具体包括对可燃物油气浓度进行监控、对可能产生的火源加强管理,防止电火花的产生。改善措施

针对以上一些因素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1、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做到防范于未然,争取杜绝一切安全事故。

2、对卸油员工严格管理,树立起他们的责任心,让他们严格按照标准作业进行操作,争取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动作都是标准化的。

3、定期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让他们及时了解新的安全知识,加深他们对安全工作的认识,让他们从思想上加以重视,让他们时刻把安全放在心上。和周边油库进行技术经验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

4、及时更新操作规范,针对实际操作情况及时更换操作规程和操作看版。

5、定期对安全设备进行点检。制作安全设备点检卡,争取每天都能对安全设备进行点检。6 结论

本文主要对卸槽作业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槽车卸油作业中危险因素的特点,然后介绍事故危险因素辨识的原则和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的分类方法,最后以此为依据就结合实际就卸槽作业中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希望对油库的卸槽作业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黄坤等.库安全评价方法现状,石油工程建设,2006年,第1期 [2]编委会主编.油与销售安全技术,第1版,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10 [3]张清河.静电接地线谈油库、加油站防静电管理,石油商技,1997年,第5期

作者简介

篇8:带电作业危险点分析

1 现场作业危险点分析不到位原因分析

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我们可以发现, 造成“危险点分析不全面”主要原因是作业人员在现场作业全过程危险点分析中, 由于受限于作业人员业务素质, 其中我们好多作业人员缺乏对危险点的类型及特点了解, 更有甚者, 甚至不知道什么叫“危险点”, 而使作业人员对整个作业过程的危险性缺乏全面的了解, 造成不能事先针对现场实际进行分析预控, 而在安全措施的编制上也往往较多地照抄“二票”中安全注意事项, 甚至更为简单, “注意安全”成为习惯性说教, 从而导致安全措施缺乏针对性。

所以, 我们应共同来对危险点作进一步了解, 通过学习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什么是危险点, 并通过了解能让我们在以后实际工作中, 能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做好措施加以防范。我们所说的危险点就是指在作业中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地点、部位、场所、工器具和行为动作等。危险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即有可能造成危害的作业环境、有可能造成危害的机器设备等物体及作业人员在作业中违反安全工作规程, 随心所欲地操作。如有的作业人员在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 即使系了安全带也不按规定系牢等, 此现象在我们施工单位作业中发现较多。而一般来说, 作业中存在的危险点大致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显现的危险点, 一般较容易引起重视, 预防措施也比较到位。譬如大家工作中事先都会戴好绝缘手套、穿好绝缘靴, 并与带电体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以防止触电。还有一类就是潜在的危险点, 其在作业过程中, 不容易被作业人员意识到或能够及时发觉而又有一定危险性的因素。譬如我们在现场校验表计时, 作业人员弯腰站起可能碰到工作柜门角, 会造成作业人员碰伤, 对人员身体造成一定伤害。所以我们应注意危险点的隐蔽性, 在进行危险点预控时, 加强对隐性危险点的分析。同时我们由于参加作业的人员、作业的场合地点、使用的工具以及所采取的作业方式各不相同, 所以可能存在的危险点也会不同, 所以还要有针对性的分析危险点的复杂多变情况, 要针对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做相应措施。

2 危险点分析到位下作业过程中的反习惯性违章

危险点分析是现场安全施工作业的前提, 施工过程中反习惯性违章是安全施工的保证。有了认真完备的现场作业危险点分析, 在进行施工作业的过程中, 将危险点分析预控与坚决反习惯性违章有机结合, 才能保证安全生产。

在现场工作中, 如何杜绝习惯性违章, 首先应从认真分析习惯性违章的特点。习惯性违章往往有不知不觉违章或误认为正确的违章两种方式, 在工作过程中毫无意识的违章, 把危险点分析预控上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或自己想当然的认为正确, 或是跟着别人的违章行为做, 并且违章行为一旦形成, 将根深蒂固难以杜绝。譬如在我单位进行的110kV华庄变改造过程中, 就在部分一次班组施工人员身上有此类现象的发生, 并被检查组提出批评。习惯性违章往往伴随着安全意识淡薄、知识掌握不全、平时对《安全规程》、规章制度不重视, 不加强学习, 而且业务技能差, 对应知应会的掌握不全面的状况。有的是明知故犯, 对规程等背得滚瓜烂熟, 可在工作中却嫌麻烦, 抢进度, 心存侥幸心理, 最终因一念之差酿成终身痛苦。还有的是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与安全用具隐患等原因导致。

做好反习惯性违章, 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

(1) 增强安全意识教育工作, 打好反违章基础。施工单位应经常组织职工对《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及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学习, 同时加强对职工的业务技能培训, 规范工作步骤、流程、工艺可以通过各种形式, 并用典型的事故案例和事故录像等, 特别是发生在身边的违章事故, 经常对职工进行教育, 使其认识到违章的重要危害, 清除违章的思想根源, 从而在作业过程中能自觉地用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工作中发现的违章, 特别是习惯性违章行为, 一旦发现, 立即纠正;指出工作中容易出现的习惯性违章行为, 并时时处处提醒;对身边所发生的违章行为按“四不放过”原则分析, 总结教训。

(2) 加强管理, 建立健全严密并有效的管理制度, 形成层层管理网络, 责任明确, 落实到位, 使违章者无机可乘。同时对违章作业者, 及时纠正并进行适当惩处, 以达到警示作用。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 要对违章者绝不留情, 一视同仁。特别是领导更要从自身做起, 不违章指挥, 不违章作业。并狠抓“两票三制”, 落实职责, 对规定的操作人、监护人等必须一一落实到位, 并真正发挥作用, 相互监督。

(3) 定期检查安全工器具。应使安全用具配置恰当, 数目合理。一旦发现漏配或少配的, 一定要马上购置添加, 对已损坏的安全用具要进行更换。对于像绝缘鞋、绝缘手套、验电器等直接关系着作业者的人身安全的电气绝缘工具更是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

3 结语

总之, 危险点分析是现场安全施工作业的前提, 施工过程中反习惯性违章是安全施工的保证。

上一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寒假作业答案下一篇:广告设计毕业生实习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