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电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2024-04-20

带电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精选9篇)

篇1:带电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带电作业安全的基本要求

为了保证带电作业时的人身安全,不论是何种作业方法,在安全技术上都须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1)通过人体的电流必须限制到安全电流lmA或以下。

(2)必须将高压电场限制到人身安全和健康无损害的数值内。

(3)工作人员与带电体间的距离应保证在电力系统中发生各种过电压时,不会发生闪络放电。在进行地电位带电工作时,人身与带电体间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的规定。

(4)对于比较复杂、难度较大的带电作业,必须经过现场勘察,编制相应操作工艺方案和严格的操作程序,并采取可靠的安全技术组织措施。

(5)带电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项培训,持证上岗(带电作业证、安全工作证)。

(6)作业前召开班前会,工作负责人向工作班成员进行“三交待”、“三检查”,对工器具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检测。

(7)严格履行工作许可手续,未经许可工作班成员不得进入施工作业现场。

(8)进入现场,工作班成员应根据作业项目穿戴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如工作服、安全帽、屏蔽服、绝缘服、静电服),携带合格的工器具。工作班成员、工作负责人、专职监护人应佩戴标志。

(9)带电作业停用重合闸工作。按规程规定的中性点有效接地的系统中有可能引起单相接地的,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中有可能引起相间短路的,工作票签发人或工作负责人认为需要停用重合闸的作业,必须停用重合闸,并不得强送电。

(10)杆上作业时正确使用安全带,站位准确,按规程要求与带电体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11)带电检测绝缘子必须按规程规定进行操作。

(12)杆塔上有人工作,地面人员不得在下方逗留。在人口稠密、交通情况复杂地段作业,应设置围栏和警示,专人看守和监护,上下传递工器具必须使用绝缘绳。

(13)带电作业必须设专人监护。高杆塔上的作业应增设塔上监护人,监护人不得直接操作。

(14)带电作业过程中如设备突然停电,作业人员应视设备仍然带电,工作负责人应尽快与调度取得联系。

(15)带电作业应按规定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特殊情况或恶劣天气下进行事故抢修,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经领导批准后方可进行。

(16)带电作业人员在作业中严禁用酒精、汽油等易燃物品擦拭零部件,防止起火。

(17)进入等电位(悬挂)作业,登高人员必须携带合格的保险绳。

(18)带电作业,攀登软梯时,应设防止高处坠落的保护措施。

(19)在10~35kV电压等级的带电设备上进行作业时,为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必须采取有效的绝缘遮蔽、绝缘隔离措施。夜间作业时,必须有足够的照明。

(20)在10—220kV电压等级的电气设备上进行带电短接、引流工作时,必须按相关规定选择设备材料,并按规程操作。

(21)使用绝缘斗臂车作业前,应检查液压各操作部件的完好状况,液压系统的油压是否符合作业规定。更换液压油,必须做电气试验。

(22)绝缘斗臂车操作人员应经专项培训,持证上岗,严格按绝缘斗臂车的有关规定进行操作。

(23)工作结束后,认真清理杆塔上的遗留物,并将工器具装人专门使用的工具袋或工具箱,防止受潮、碰撞和损伤。工作负责人向调度汇报,办理工作终结手续。

篇2:带电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根据我们风机现场的具体特点制定本规程

1、用万用表测量电压时,先检查表笔是否完好,如出现表笔损坏

或断线,必须先进行修复,达到使用绝缘要求后再操作,或将其直接更换,严禁拿破皮表笔进行电压测量。

2、在塔底柜进行上电前的检查准备工作时,必须用万用表测量网侧电源端子有无电压,确认无电压后,方可进行检查工作。

3、禁止在网侧带电时,扳动或处理塔底柜网侧电源接线端子或导线,发现有可疑现象时,必须申请箱变停电处理。

4、发现塔底柜机侧电源接线端子有可疑问题需处理时,必须先拉开塔底柜内机侧供电断路器,即:400V或690V电源开关,用万用表确认无电压后,再进行处理,处理时必须戴手套,必须两人进行。

5、在塔底柜内进行线路改动或处理问题进行线路检查时,必须拉开塔底柜进线400V和690V电源开关,确认无电压后再进行,严禁带电进行拔、插电线。

6、7、临时不用的电线,在停电时用胶布包好、放好。

在准备送电前,必须用万用表测量各电源端子处有无电压,确认无电压后,再用摇表摇测各线的相间、对地电阻,必须在2兆欧以上,发现有可疑情况,必须及时查明原因,确认无误后再上电,不可盲目或原因不明上电。

8、初次上电时必须两人进行,一人操作,一人监督,操作时要穿绝缘鞋、带绝缘手套、戴防护目镜。

9、在机舱柜内检查端子或处理接线工艺问题时,必须拉开塔底柜供机舱柜的400V和690V电源开关,停电后必须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警告牌,并且确保塔底与机舱的对讲机通讯无误,严禁口头约定时间停送电,处理问题时必须戴手套,必须两人进行

10、在处理变流器内部动力线(机侧定、转子)、发电机(定、转子)出线接线问题时,必须拉开网侧断路器(并网开关)上侧的隔离刀闸,确认无误后,打开盖板,用万用表测量无电压,再进行处理工作,必须戴手套,必须两人进行

11、在处理变流器内部控制线(即:电流电压互感器回路检查时),在打开变流器盖板时,必须拉开并网断路器上侧的隔离开关,打开盖板,用万用表确认无电压后再进行检查,必须两人进行,必须戴手套

篇3:浅谈高压带电作业的安全管理

一、强化作业人员安全意识

带电作业的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带电作业操作者的素质、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而带电作业本身, 是一项高智力、高技能、高投入、高风险的工作, 强化对作业人员的管理, 是保证带电作业安全的关键。从长期的成功实践来看, 应严把新人员关、重视日常培训、严格考核管理。

对计划安排新从事带电作业人员, 首先从身体素质上进行挑选, 身高一般1.70米, 体重60公斤, 高空检修操作技能娴熟的工人。要指派带电作业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逐条讲解“三规”, 组织学习电工基础和带电作业基础知识, 绝缘材料性能, 常用工具的构造、规格、性能、用途、使用范围和操作方法。经理论考试和模拟实际操作后, 颁发带电作业证书。对带电作业人员, 每月安排一天的专题学习, 学习规程制度, 技术问答和考问讲解, 特别是复杂项目的技术交底和事故案例。人员的正规考试, 每年不少于一次, 考试成绩记录在带电作业合格证内。考试不合格者, 收回带电作业证书。对带电作业班组, 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 工作负责人和工作票签发人, 应发文公布。凡脱离岗位三个月以上者, 应重新考试, 履行批准手续。带电作业因人员管理不善发生事故, 是有血的教训的。通过以上环节, 实现人员管理的安全。

带电作业过程中, 高空地电位电工和等电位电工作业安全风险最大。必须要做好自身防护, 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严格作业。对地电位电工, 应使用全方位双保险安全带, 移位过程中不能失去保护, 防止高空坠落, 作用中控制身体对带电导线的安全距离。对等电位电工, 应穿戴全套合格的屏蔽服, 连接螺栓应保证连接牢固, 不易脱落。在进出电场的过程中, 应快进快出, 防止电弧灼伤。作业人员从身体、心理、行为全方面安全, 才能确保高压带电作业工作的安全。

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按照安全管理综合论分析, 事故的发生绝不是偶然的, 有其深刻原因。事故乃是社会因素、管理因素和生产中的危险因素被偶然事件触发所造成的结果。用公式表达为:

生产中的危险因素+触发因素=事故

因此做到管理制度的完善, 开展危险点因素分析, 控制现场危险源, 是保证带电作业安全的基础。带电作业工作不能仅考虑作业现场安全, 在管理制度上应有完善的制度。从规章制度、现场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规范技术管理各项工作, 特别是工作票和“三措”的管理流程, 必须严谨, 对危险点分析应全面, 安全措施到位, 等电位电工对作业内容和安全注意事项熟悉并签字确认。对危险性评估, 应用系统的管理方法, 如:

危险性分值=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出现于危险环境的可能性×事故后危害程度。

对隐患危险性等级划分如下表:

通过以上的量化判断, 加强制度完善, 杜绝管理漏洞。

带电作业中现有三大规程:《带电作业技术管理制度》《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带电作业操作导则》, 是指导和保证带电作业的基础性规程。此外, 还应结合实际制订带电作业现场操作规程和管理实施细则, 修订补充技术导则, 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 开展带电技术交流和劳动竞赛, 完善技术管理, 对重要技术资料以图表形式实现定置管理, 保证作业安全。

三、创新作业工器具

带电作业工器具, 是保证带电作业安全的生命线, 应有专门的工器具管理人员, 配有合格的工器具库房保存带电作业工器具, 工具出入库应有记录。定期开展工器具检查, 按规程规定完成检查性试验和周期性试验, 对未试验工具, 作业人员切不能抱侥幸心理冒险使用。

带电作业常用材料可分为绝缘材料和金属材料。绝缘材料主要用来制作各类软、硬质绝缘工具, 主要材质由3240环氧酚醛玻璃纤维、聚乙烯、聚丙烯、锦纶、蚕丝等。金属材料主要用来制作带电作业用紧线丝杠、卡具、转换接头等, 主要有优质碳素钢、合金钢、高强度铝合金, 在特高压线路上还使用钛合金。

在绝缘工具的使用上, 因绝缘材料的厂家众多, 且良莠不齐, 许多用户由于缺乏必要的检测手段, 无法确定其质量优劣, 如选择不当, 误将低劣的绝缘材料用于带电的部位, 则将造成重大的人身和设备安全事故。特别是近年来, 特高压±800k V、1000k V线路、紧凑型线路、超高压直流线路的发展, 对带电作业工器具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如屏蔽服的屏蔽指标, 金属工具的重量以及绝缘材料的强度等, 必须要创新, 结合带电作业工作需要, 积极开展带电作业技术攻关, 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 解决技术难题, 消除线路缺陷, 确保特高压电网和人身安全。

四、作业标准化

作业标准化, 就是对在作业系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将现行作业方法的每一操作程序和每一动作进行分解, 以科学技术、规章制度和实践经验为依据, 以安全、质量效益为目标, 对作业过程进行改善, 从而形成一种优化作业程序, 逐步达到安全、准确、高效、省力的作业效果。

高压带电作业不同于一般的停电检修作业, 带电作业的操作技能要求严格, 操作步骤和动作方式都必须保证严格的安全要求。国网目前推进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就是对操作过程进行规范, 每一步操作都严格按照事先编制的操作规范和方案进行。

带电作业工作, 因电气间隙对操作动作的限制, 要求作业必须按指导书进行, 当所编步骤和规范与实际情况不符或矛盾时, 应按规定程序中止作业, 修改作业指导书, 重新履行审批手续。通过对作业的标准化, 保证带电作业安全。

通过以上论述, 高压带电作业的安全应从人员管理、制度的完善、工器具创新、作业标准化四个方面重点入手, 制定措施、落实责任、强化执行, 通过科学管理, 保证高压带电作业的安全。

参考文献

[1]DL/T194-2008.国家电网公司带电作业工作管理规定.[1]DL/T194-2008.国家电网公司带电作业工作管理规定.

篇4:带电作业的安全管理措施探究

关键词:带电作业;安全管理措施;电力市场;电力系统;输配电线路;线路维修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36-0120-02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带电作业逐渐成为输配电线路检修工作中一项重要的手段。当前,高压输电和特高压输电工程的建设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对于电力系统稳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于带电作业来说,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必须要做好带电作业的安全管理,从多方面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促进带电作业安全性的增加,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1 影响带电作业人员安全的因素

1.1 强电场对人体的影响

在输电线路运行的过程中易产生工频电场,而电场的强度会随着电压的增加而不断加大。当作业人员处在这种强电场中,就会产生刺痛、异声等不良的反应。同时,人体也会引起电场本身发生较大的变化。在实际的工作中,轻则产生不舒服的感觉,严重的可能会造成昏厥,甚至死亡。因此,必须要注重做好对强电场环境下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

1.2 电流对人体的影响

在带电作业的过程中,由于稳态和暂态的电击所产生的电流都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当人体与强电场中的导体产生接触时,导体本身的带电负荷便会在瞬间内增大,并对人体形成暂态电击,这种电击的大小与人体的导电能力有着一定的关系。也可以说,对导体的电容和电位的掌握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稳态电击则是由于强电场中的导体遇到耦合电流所形成的一种人体工频电流,通常情况下,这种稳态电压对人体产生的电流强度都超过人体所能感知的电流强度,人体遇到稳态电击时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1.3 静电对人体的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说,由于工频电流本身的电场变化十分缓慢,可以将其视为一个静电场,在这种电场中就会遇到静电感应。对于人体所产生的影响,大多是人体处在强电场中接触接地体而产生的。另外,当人体处在强电场中接触对地绝缘的导体也会产生静电反应。这种静电反应的产生,与放电量有着较大的关系,当电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人体就会产生刺痛感。

2 带电作业的安全管理措施

2.1 加强防护用具的穿戴和管理

在带电作业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要按照规定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具,常见的有屏蔽服和静电防护服。屏蔽服主要由金属纤维和棉纤维按照一定的经纬线规律编织而成。当人员处在强电场中时,电场线中的一部分会通过编织的缝隙进入到屏蔽服内。因此,屏蔽服的密度越大,说明其屏蔽效果越好。工作人员在进行带电作业时,尤其是进入到强电场中,必须要穿戴屏蔽服,才能有效地阻隔强电场中的电流对人体产生的影响。静电防护服的原理和功能与屏蔽服较为类似,但是在相关的技术指标方面比屏蔽服要略低,静电防护服通常是为地面工作人员和塔上的电位工作人员准备的。

2.2 加强带电作业管理制度的构建完善

在电力企业生产和运行的过程中,安全因素是影响其效益的关键因素。在电力作业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对各项管理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制定详细的工作规范并且严格执行。当前,电力企业的制度建设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而且也在不断的完善,但是在带电作业的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比如对带电作业的技术管理、防护工具的性能测试等。这些都是需要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加强的问题。只有具备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2.3 提高带电作业的技术水平

带电作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同时也是一项十分精密的技术,因此对于带电作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是提高带电作业安全性的一个主要措施。由于对不同的输配电线路有着不同的管理制度,因此在针对带电作业的技术管理时,重点在于针对不同的带电作业施工方案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当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接到带电作业的任务之后,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共同到达作业现场,对任务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确定应当采用的作业形式,编制相应的施工方案,并且确保工作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和措施,不得擅自更改施工方案。日常对于带电作业的技术也要进行定期的研究和分析,促进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也能通过技术的更新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保护。

2.4 配备相应的高性能设备

机械化操作是带电作业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步骤,为带电作业的工作人员配备先进的工具,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保证带电作业工作人员的安全。因此,在配电线路的带电作业工作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作业配备先进的操作工具。例如UC-6免换模压接钳、REC-S424充电式切断工具、SH-70角钢冲孔机、1-006间接带电绝缘棘轮切刀等,都是高性能的操作工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5 加强对带电作业工作人员的培训

带电作业虽然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操作人员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并且严格执行操作规范中的规定,则能够避免事故的发生,因此,对带电作业人员的技能培训也是影响带电作业安全性的一个主要因素。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对带电作业操作人员进行定期的技能培训和素质培养。一方面,在人员的选拔方面要严格把关。选择技能和综合素养都比较高的人员,对这部分人员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在选择带电作业的工作人员必须要经过考试合格之后取得相应的岗位证书,持证上岗,才能进入到相应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选拔出合格的带电作业工作人员之后,在日常的工作中持续对他们进行技能的提升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如果员工不能根据带电作业的特点进行自身技能的提升,就可能在日常工作中产生懈怠的心理,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必须定期或不定期经过对带电作业基本理论、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培训,能够使工作人员掌握基本的理论,用以指导实践工作不断进步,提升带电作业的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够掌握更多自我保护的技能,降低事故的发

生率。

3 结语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也呈现出更加蓬勃的发展趋势。带电作业是当前电力系统中一项重要的内容,由于带电作业的特殊性,对于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电力企业的效益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对带电作业的安全问题进行全面的考虑,做好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 胡涛,胡毅,李景禄,龙立宏.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防护[J].高电压技术,2012,(5).

[2] 胡毅,王力农,刘凯,邵瑰玮,徐莹,郑传广,刘庭,胡建勋.1000kV交流特高压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防护研究[J].高电压技术,2009,(12).

[3] 邵瑰玮,胡毅,王力农,刘凯,刘庭,胡建勋.特高压交流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防护用具与措施[J].高电压技术,2007,(11).

[4] 林根成.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防护与安全管理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3,(4).

[5] 龚杭章.配网带电作业安全影响因素及防护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1,(8).

[6] 胡毅,刘凯,刘庭,肖宾.带电作业技术研究与标准制定[J].高电压技术,2012,(11).

[7] 胡毅.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的研究与发展[J].高电压技术,2010,(11).

篇5:带电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及防护建议思考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对用电需求不断增加,用电需求量越来越大,在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中很容易出现超负荷的现象,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及时进行配网带电作业,处理故障隐患。本文将从提升配网带电作业安全性方面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实践措施。

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用电量的需求不断增长,同时对配电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确保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配电网作业的各个方面需要不断改进,为电力的持续供应奠定良好的基础。配电网的带电作业是提升供电可靠性的最根本措施,要实现对配网的不停检修,对复杂的带电作业检修采取简单的作业处理方式,提高带电作业的安全性。

一、带电作业施工方式

带电作业方式是按照对作业人员的实际定位划分的,有地电位作业、中间电位作业和等电位作业的方式。作业人员实际施工中,将作业人员与带电体位置距离分为直接作业和间接作业两种方式。直接作业的方式是作业人员需要穿戴全套的屏蔽防护用具,要利用绝缘工具进行带电作业,在这一阶段,人体与带电设备是处于同一电位,防护用具需要处于导电的作用,在配电线路的实际带电作业中,作业人员需要穿戴全套绝缘防护用具直接进行带电作业,人体与带电体之间是通过绝缘防护用具直接进行带电体作业,在这个阶段,人体与带电体是没有处于同一电位,防护用具需要是绝缘性相对比较好的。间接带电作业是作业人员不直接接触带电体,会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会利用绝缘工具操作高压带电部件作业,其中中间电位作业、地电位作业等都是属于间接作业,也是距离作业。

二、影响配网带电作业安全性的因素

(一)高压配电网作业特点存在的问题

高压配电线网的电气结构比较复杂,整体的配电设施也比较密集,三相导线之间的线间距较小,带电作业人员在实际的作业中活动范围比较小,一不留神就有可能发生单相接地、线路短路的情况,造成人员伤害或设备故障,为了能够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需要在作业中利用安全防护用具保证带电作业人员的安全性。在实际的带电作业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好绝缘工具进行隔离或遮蔽带电体。另外,在实际的帶电作业中,作业人员需要穿戴合格的电压等级全套绝缘防护用具,确保带电作业方式的正确性,根据相应的作业方式确定绝缘对象,间接作业法应用的是主绝缘,作业人员穿戴的绝缘防护用具是辅绝缘,能够确保配电作业的安全性。

(二)配电带电作业工具应用问题

有关绝缘服穿戴存在的问题,绝缘服穿在身上都比较笨拙,导致实际活动不够灵活,不利于带电操作,还有绝缘服不容易吸汗,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如果作业人员出汗会降低绝缘服的绝缘效果;绝缘手套在接触带电导线时很容易被划破,而且带绝缘手套不灵活,在拿一些工具时很容易滑落,严重影响到整体的施工操作,有可能造成事故的发生。针对带电作业施工时,还没有统一的绝缘服和绝缘手套,在该方面的一些准备工作还不够完善,在带电作业中使用的是一些外国的绝缘防护用户,这些绝缘材料的材质和性能较好,耐压水平高,制成的一些绝缘工具重量轻,使用性能较好。在对进口绝缘工具进行使用的过程中,耐压试验时,需要根据国内电压等级进行耐压试验,防止安全隐患产生。

(三)作业环境的影响因素

配网带电作业的施工环境相对比较复杂,作业的环境大多都是集中在城市,会面临比较负载的环境,其中需要施工的线路较多,城市建筑比较多,相应的噪声也就比较大,在实际的带电作业施工中,如果不能对作业环境进行充分了解,很容易导致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配电网带电作业的施工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定进行施工,施工作业的环境需要风速小于五级,雨雪天气不能施工,在不良的环境中施工,很容易增加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因此,在进行实际作业施工之前,需要对当地的环境进行充分了解。

三、复杂带电作业的相关理论阐述

对于比较复杂的带电作业项目,可以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采用配电线路不停电的作业方式,该种不停电的作业方式可以降低操作的风险,也是当前配电线路操作中确保安全性的根本做法。简单不停电作业方法采用的是切换系统停电施工的方法,能够在最小范围内隔离作业区段进行停电,然后始终保持对用户的连续供电,能够将比较复杂的带电作业项目转化成为不停电作业,也能够从根本上杜绝作业事故中触电事故。我国最初采用绝缘杆作业法进行带电作业是在2006年,不仅实现了观念的转变,也解决了安全作业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也是一种比较实用的管理理念。例如在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和工作内容采用不同的作业方式,能够有效实现配电线路不停电作业,其中使用的比较先进的作业方法有切换系统停电施工法、旁路施工法和桥接施工法等,需要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根据地区电网特点和带电作业的要求,桥接施工法是一项应用比较广泛的作业方法。

桥接施工法的作业原理是当作业难度较大时,可以通过敷设旁路电缆同时安装施工用开关,旁路电缆可以与主导线连接进行带电作业方法施工,在进行连接时,开关需要置于分闸位置,在简单连接流线之后,如果确定连接无误后,电流会通过主导线和旁路分别流过。此时的作业只相当于简单的带电断流引线,在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之后,需要采用带电作业的方法制造一个停电范围,能够在该范围内进行停电施工作业,有效提高施工的安全性。

四、配网带电作业安全防护措施

(一)提升对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在电网企业的运行中,需要通过加强对作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定期组织作业人员学习相关的规章制度,企业作业人员需要熟悉行业内的相关规章制度,提高作业人员的个人技能和对设备的操作能力,不断完善对作业人员的管理制度,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培训和测试,确保配网带电作业人员达到基本要求之后参加带电作业。另外,配网带电作业的技术含量比较高,实际作业危险性较大,需要相关的从业人员具备较硬的技术基础,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面对危险的情况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就需要电力企业定期组织开展安全责任培训活动,要注重从思想方面引导人,并用一些制度约束人,同时企业需要不断完善奖惩制度,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规划工作,增强在技术方面的对外合作,充分了解配网带电作业的发展趋势和施工工艺,提升带电作业的技术水平。实践中也需要从绩效考核机制完善、考核力度加大等方面入手,为作业人员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提供保障,实现对配网运行过程的专业化管理,避免给其应用中埋下质量及安全隐患。当作业人员整体素质逐渐提高后,可使配网带电作业开展更加高效、科学,为其稳定运行及性能优化等提供专业保障,最大限度地降低配网运行及生产风险。

(二)优化配网带电作业的环境

在实际的配网带电作业中,经常会发生配网带电作业人员伤亡事故,因此需要加强相关电力设备的出入库管理和登记,设立专人进行管理,要确保设备从采购、使用报废过程的管理,始终确保作业设备性能的良好,对于一些即将报废或使用功能不佳的作业设备严禁使用,减少设备故障对电网造成的危害。如果有恶劣天气发生,需要立即停止作业,不仅是为了保护工作人员安全,也是为了保护配电设备和线路的安全。如果在夜间进行配网带电作业,需要做好照明工作,及时勘查工作范围内的情况,做好对设备的检查工作。同时,在改善配网带电作业环境状况的过程中,需要从可行性、技术内涵丰富性等方面入手,确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积极开展环境影响因素方面的处理工作,给予配网安全性能优化及带电作业高效完成等更多支持,避免电力生产效益、配网运行质量等受到不利影响。当配网运行环境中的隐患及时排除后,可使其应用效果更加显著。

(三)加强对配电设备和线路结构的优化管理

在进行配网带电作业施工时,需要选择优质的线路设备,选择的线路设备需要充分了解其性能和物理特征,对进口绝缘服和绝缘防护用具,需要及时进行验收和接收检验,实际的配网带电作业需要遵循《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的相关要求和管理标准,并做好电气试验和对设备物理特征的检验,相关设备管理人员需要在作业前后对设备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设备的损坏部分,预防设备的绝缘性较差引发一些事故,严禁质量不合格的设备进入到作业现场。配网带电作业有较高的危险性,对技术要求也是相对比较高,需要提高作业人员应急处理能力,不断掌握各种新的技术和方法,确保带电作业的顺利进行。在此期间,为了确保配电设备和线路结构管理状况良好性,满足其科学管理要求,也需要渗透好精细化管理及创新理念,为相应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提供参考信息,促使具体的管理工作开展更具针对性,实现对配电设备与线路结构应用效果影响因素的科学处理,保持电力企业良好的生产及效益状况。同时,也需要借助信息化及精细化管理方式的应用优势,为配电设备高效运行、线路结构优化等提供技术保障,逐渐实现相应的管理目标,避免加大配网运行风险,实现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篇6:带电作业总结

一、带电作业工作开展情况

(一)整体情况

截至201*年第三季度末,本单位所辖10kV城市配网开展带电作业共计次,其中开展第一类作业项目次,第二类作业项目次,第三类作业项目

0

次,第四类作业项目

0

次;开展配网工程次,用户工程次,消除危急缺陷

0

件,严重缺陷

0 件,一般缺陷件 件。

(二)主要指标

本单位所辖10kV城市配网开展带电作业共计减少停电时户数

58857

时·户;增加供电量

1850949

kW·h;带电作业化率

82.50

%。

二、带电作业专业管理情况

(一)机构设置情况

网、省公司带电作业管理职责设置在,设带电作业专责1名(或由专责兼任),(是、否)设置带电作业公司(中心),下设个带电作业班组;下辖个地市单位,带电作业管理职责设置在,设专职管理人员名,兼职管理人员

名,带电作业工区个,带电作业班组

个。

(二)人员结构情况

本单位带电作业总人数人;平均年龄岁。

从事带电作业10年及以上

0

人,占

0

%;从事带电作业5~10年

0

人,占

0

%;从事带电作业5年及以下人,占

%。从事带电作业人员中,公司长期在岗人员人,占

%;劳务派遣人员人,占

0

%;非全日制人员

0人,占

0

%。

(三)主要车辆及工器具库房情况

本单位拥有特种车辆共计

辆,其中绝缘斗臂车 1

辆,移动库房车

0

辆,移动电源车

0 辆,移动箱变车辆,旁路作业车

0

已建斗臂车库房

个,其中达到标准要求

个,占

%。已建工器具库房

个,其中达到标准要求

个,占

%。

三、带电作业开展重点工作

除了服务**地区的带电作业以外,还可以满足**周边地区的不停电检修工作,包括***等城市。本在**市开展带电作业**次,**开展带电作业**次。

四、存在主要问题

随着不停电检修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工作量的日益增加,服务半径的增大。为此希望能增派人员、增加带电作业车辆,使带电作业事业更上一个台阶。

五、201*年重点工作

篇7:带电作业申请书

首先我做个自我介绍,我叫任可青,山东淄博沂源县人,身高172cm,出生于1991年。2013年毕业于淄博职业学院化学工程系,大专文凭;现自学参加网络学习就读于东北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文凭,预计2017年6月30日毕业。

本人自2014年3月参加工作,在淄博齐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周村分公司从事10KV线路安装工作至今。

我是个有责任心,团结同事,有上进心的年轻人,在工作中我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严格遵守《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积极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

在领导和同事的的栽培及关心下,在公司我取得了“2014年10KV架空线路比武团体第一名,个人综合成绩第二名”,“2015年安全知识竞赛比武团体第二名,个人综合成绩第五名”。

2015年3月参加进网带电作业许可证取证培训,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3日参加河南省电力技术学院10KV带电作业取证培训。

从进入公司到现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我从一点都不懂到现在可以独立从事杆上作业,对工作中不懂得地方就问,虚心请教,不断补充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我积极从做事中总结经验,工作中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取长补短。我同时在班组中做班组建设和工程资料整理工作。我能熟练使用Windows、office、Auto CAD、画图等计算机软件。

我关注金种子微信,时刻了解电网动态,积极学习电网人的优秀品质。

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足,我会在电力这条路上继续努力,继续成长,我想申请成为一个电网人,申请成为国网带电作业家族中的一员,希望领导能给一个基层员工机会。

篇8:带电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 社会对于电力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受到了日益广泛的关注, 也成为评估供电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 供电企业对配电检修模式进行了改进和创新, 引入带电作业方式, 减少配电检修造成的频繁停电, 提高用电可靠性, 推动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而在带电作业中, 如何保证作业安全, 成为用电企业重点研究的课题。

1 带电作业的特点

带电作业, 是指在高压电工设备上, 不停电进行测试和检修的一种作业方法, 是避免检修停电, 保证正常供电的有效措施, 可以分为带电测试、带电检查以及带电检修几个方面的内容。根据人体与带电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可以将带电作业分为等电位作业、地电位作业和中间电位作业, 其中, 等电位作业是指在作业过程中, 人体直接与高压带电部分接触, 与带电设备处于同一个电位上, 存在危险电流, 必须穿戴全套的安全防护服, 同时确保防护服不同部位之间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 在人体外表形成的等电位体;地电位作业则是指检修人员处于接地杆塔上, 使用绝缘工作进行作业, 因此也称绝缘工具法, 在作业过程中, 为了保证安全, 需要保持好空气间隙的最小距离以及绝缘工具的最小长度。在对安全距离和绝缘长度进行确定时, 需要考虑操作过电压;中间电位作业是指利用相应的绝缘工具, 进入高压电场中的故障区域, 但是并不会与高压带电体直接接触, 需要综合考虑上述两种带电作业的基本安全要求[1]。

2 带电作业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现阶段, 在配电带电作业中, 存在着一些安全问题, 影响了电力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2.1 作业特点

在配电带电作业中, 虽然电压较低, 但是由于设备种类繁多、电网线路复杂, 导线之间的间隙相对较小, 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安全作业空间;同时, 高空作业的特点也使得作业过程中存在着相应的安全风险, 威胁着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可以说, 在带电作业中, 危险是客观存在的。

2.2 心理因素

部分作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 对于带电作业缺乏正确的认识, 在工作中存在着心理紧张现象, 容易出现误操作或者工具使用不恰当的问题, 导致短路、设备损坏等事故的发生。

2.3 防护工具

绝缘防护工具是保证带电作业安全实施的关键所在, 如果防护工具的质量不合格, 或者存在破损、绝缘失效等问题, 必然会直接危及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2]。

3 配电带电作业的安全管理措施

3.1 完善管理制度

对于带电作业的各种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 是确保电力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现阶段, 虽然电力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其各项工作制度都在不断完善, 但是, 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提高的地方, 如技术管理规范、安全防护设备的性能测试及维护管理、带电作业各种资料的管理等, 都是非常重要的, 必须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善的工作制度, 才能够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保证带电作业的安全实施。

3.2 提升技术水平

在配电带电作业中, 由于存在大量的安全风险, 对于作业技术有着极高的要求, 带电作业技术管理的关键, 在与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的设计。对于电力企业而言, 在接到带电作业任务后, 应该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作业现场进行勘察, 结合故障的原因和影响, 选择切实可行的作业形式, 编制细致全面的安全防护措施。同时, 在实际作业过程中, 应该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 避免违规操作的行为。电力企业应该加强对于带电作业手法及安全防护技术的深入研究, 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和设备, 为带电作业人员的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3.3 强化人员培训

在带电作业中, 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是影响工作效率以及作业安全的关键因素, 因此, 应该加强对于电力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一方面, 应该严格员工选拔制度, 适当提高选拔标准, 确保员工的身体条件和职业素养较高, 做好员工资质的审查工作。通常情况下, 带电作业员工应该在相应的培训中心进行培训, 且考核通过取得相应的带电作业岗位操作证书后, 才能够上岗操作;另一方面, 在日常工作中, 需要加强对员工的技能培训。配电带电作业的任务并不繁忙, 员工可能会出现懈怠心理, 导致工作技能和专业素养的减退。对此, 应该加强日常培训工作, 从基本技能、绝缘材料、常用工具、操作方法等多个方面, 对员工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 促进员工的多元化发展[3]。

3.4 配备专业工具

在配电带电作业过程中, 机械化操作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 配备先进的作业工具, 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还可以有效保证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 在配电带电作业中, 应该从具体的作业任务出发, 配备专业的操作工具, 如UC-6免换模压接钳、SH-70角钢冲孔机、REC-S424 充电式切断工具等, 应用在带电作业中, 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 配电带电作业作为一种新的作业方式, 能够有效避免检修停电, 保证正常供电, 提升供电的可靠性, 但是也存在着许多的风险因素, 威胁着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 在带电作业中, 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 从作业人员和防护工具两个方面着手, 确保带电作业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谢亚雷.配电带电作业安全防范措施分析[J].科技传播, 2013 (07) :80, 79.

[2]任廷杰.配电带电作业安全防范措施[J].现代国企研究, 2015 (02) :67.

篇9:输电带电作业安全管理措施分析

关键词: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M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7-0136-02

1 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对工作人员的影响

1.1 电力对人体的影响

输电线路在输送电力的过程中,会释放稳态电击和暂态电击两种不同类型的电流,这两种电流会透过保护层对工作人员造成巨大的危害。如果工作人员所站位置处于低电压位置或者是与地面绝缘体接触,那么就会导致人体中的电荷会被释放出来,那么这种电荷就会被转化成为暂态电击。

1.2 强电场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交流电网的输电线路在输电过程中会产生一定范围的工频电场,工频电场的影响范围会根据交流电网的电压变化而变化,如果有人在不断变化的工频电场中进行电力作业再加上相应的防护措施不完整,长时间过后人体就会产生不适的感觉,而强电一旦进入人体当中,就会将人与工频电场连接起来,从而对人体造成持续的电击伤害。

1.3 静电感应和人体之间的联系

静电感应与人体之间的反应最为直接的表现主要有以下两种:①静电场内部有生物存在,同时生物接受静电场电力与周围物体产生电击现象;②当人体处于低点位的时候,人体与强电场中的绝缘物体发生接触并产生电击现象。

2 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

2.1 作业安全与安全认识的方式

从字面的角度来看,作业安全通常是指作业人员与相关设备在作业过程中不能受到电击和相应的危险,并且要让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这种安全管理概念不仅涉及到了设备安全运行,同时还涉及到了人生安全,即与相关设备的财产有关,同时还与人的生命安全有关。作业安全可以分为绝对安全和相对安全。

2.1.1 绝对安全

作业过程中没有出现威胁作业人员、作业设备的事故,保证了人员的生命财产和相关设备的正常运行。

2.1.2 相对安全

这种安全概念是指在作业过程中的人和设备,都会成为成为危害作业整体安全的因素,对于危险而言,从实际上来看是没有绝对的。

2.2 安全规律与安全因素

安全规律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安全规律是指某一领域范围内的安全问题;广义安全规律是指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中的相关的安全。

2.3 安全管理

带电作业中的安全管理包括四点:全目标安全管理、全员安全管理、全过程安全管理和全因素等多层次的管理。①全目标管理是指要预先明确管理的目标,同时通过不同方式的努力向着这个目标前进。考虑到生产活动安全的同时,还应该将与人有关的所有因素纳入考虑的范围内。 ②对作业过程中的每一位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进行管理,从作业人员的生命基础上出发,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由于作业中的任何环节都会涉及到人员安全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对作业人员开展定期的安全培训。③全过程安全管理是指对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整个过程进行控制,从作业安全的角度出发,多作业过程中的多方面因素进行合理考虑。④整个安全管理框架中会产生多种多样的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统计和推算就是所谓的全因素安全管理。作业人员在进行带电作业的时候,电力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应该进行协同运作,从而便于作业人员的带电作业。

3 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管理措施

3.1 带电作业屏蔽服

由于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具有较高的风险和一些不确定因素,我们在进行带电作业的过程中通常都是采用穿戴屏蔽服。带电作业屏蔽服的主要材质是棉纤维和一定的金属纤维,屏蔽服质量的高低完全由屏蔽性能来衡量,此外,屏蔽服还能有效转移会穿越人体的离子电流起到了电位转移线的作用。

网眼设计是屏蔽服的特色,屏蔽服外的电场线可以通过这些网眼进入到屏蔽服当中,这是电流线的穿透力度将小于屏蔽服外的穿透力度,屏蔽的效果也将得到质的提升。

3.1.1 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屏蔽服的实验

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屏蔽服的实验跟其他三个电力实验同时进行,即:直流离子流穿透实验、直流电场屏蔽实验、暂态冲击电流实验。实验中的电压设定为±500 kV左右。

直流离子流穿透试验中所设定的参数包括:实验间距3.45 mm,电压7 kV,极场强度1.735 mV/m,大气压力为100.7 kPa,实验稳定33.05,环境相对湿度74%。实验当中主要采用的发射器为负离子发射器,此发射器间距接受平板点击的间距为6.7 mm,这时实验当中的压力为113.3 kPa,实验的温度为30 ℃,相对湿度为71%。直流电场屏蔽实验是根据屏蔽服内场长度的规定数值来进行实验的。

在暂态冲击电流的实验当中,实验的温度达到了16.7 ℃,实验环境的相对湿度为61%,屏蔽服任意两个部分最远的通入电流为0.7 A和3 A,实验的持续实验为15 min和2 min。在实验过后,屏蔽服没有出现冒烟的现象,没有出现烧伤的痕迹,只是在屏蔽服的电极附近出现过热现象。

3.1.2 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屏蔽服的实验结果

从上文的实验概述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作业人员在±500 kV的输电线路中采取带电作业的方式,通过人体的直流电应该小于40 uA,裸露部位的最大电流不应该大于220 kV/m,并且还要保证屏蔽服内部的电流不高于14 kV/m。这就说明了在±500 kV的输电线路环境中,作业人员穿戴专业的屏蔽服,那么身体就不会出现不适的现象,还可以有效的屏蔽直流电场,阻隔离子流和暂态电击的穿透电流。

3.2 提升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技术水平

3.2.1 带电作业新人培训

对于电力企业内部新来的带电作业人员,应该由企业组织对其讲解《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带电作业现场操作流程》,并组织新同事学习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基础知识,让其认识带电作业过程中所要用到的工具,同时采用老人带新人的培训模式,让新的带电作业人员进行实践操作,并对其进行考核。只有考核过关的带电作业人员才能够正式进行输电线路带电作业。

由于在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环境较为复杂,很多情况在集体培训中都没有明显的展示出来,因此,电力企业还应该每月组织带电作业人员进行月培训,并且保证每月培训时间不少于6 h。

3.2.2 带电作业人员管理

输电线路带电作业要让工作人员在不断电的输电线路上进行工作,工作危险性非常大,带电作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电力知识,因此,电力企业可以从电力专业中挑选学徒工,并严格禁止学徒工进行带电操作。带电作业人员的在岗时间应该非常的稳定,如果人员出现变动,必须经过上级多个部门的批准。

4 结 语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供电可靠率和电能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带电作业逐渐成为电力行业中的主流技术,如果在带电作业中不重视相关的安全工作规程,那么可能会造成重大电网事故,甚至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参考文献:

[1] 亓蒙.高压输电工程带电作业的安全管理方法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4.

上一篇:秋分节气如何养生最佳下一篇:非法集资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