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核心价值观践行者

2024-04-18

做核心价值观践行者(精选8篇)

篇1:做核心价值观践行者

做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的评价和总的看法,它决定着我们每个人在处理事情和判断对错时抉择取舍的标准。在我们所生存的人类社会中,大至国家以及整个社会,小至每个行业及个人,都需要构建和引导一种能够代表高尚、正确、主流的信念价值取向。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政法领域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精髓。开展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公安机关自身建设、促进政法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和全体公安人员要充分认识到,以“忠诚、为民、公正、廉洁”为基本内容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是人民警察的精神之魂、立身之本、执业之基、发展之源,深入践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对于公安机关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公安工作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忠诚、为民、公正、廉洁”体现了我国公安队伍优良传统、时代发展要求和民警价值追求的统一。我们广大基层民警,如何做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呢?我以为,根据人民警察核心价值的基本内容,要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一、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要始终坚持忠诚。“忠诚”是价值之魂,做信仰的坚定拥护者。人民警察要永葆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和价值取向。因为,忠诚是价值观的“核心和魂灵”,是每位民警一生中最重要的政治要求和最根本的道德标准,也是最高的价值取向和政治信仰。它可以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激发内在动力,规范行为方式,保持正确方向。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做一名信仰坚定的人。坚定执著地忠于真理,忠于事业,立足工作岗位,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怀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时时处处讲政治、讲原则、讲纪律,这样才能确保我们的内心价值不迷失方向。

二、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要始终铭记为民。“为民”是价值之本,做宗旨的坚定践行者。公安机关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实现我们职业价值的根本所在,同时,这也是由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性质所决定的。公安队伍建设和公安工作必须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公共安全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因此,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一方面,必须树立和强化亲民、爱民、为民的观念,端正工作态度,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公安成果由人民共享,各项公安工作都要做到便民利民惠民,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另一方面,我们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要重视和认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听民情、解民困,多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做群众的贴心人,做人民满意的公安卫士。

三、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要始终坚守公正。“公正”是价值之径,做正义的坚决捍卫者。公平正义,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我们公安机关,是国家的重要执法部门。同时,我们每一名公安民警,也是国家赋予了执法权利的公职人员。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则是我们公安机关和每一位民警最基本的履职要求和实现价值的途径。当前,造成少数民警价值观错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要么公正意识淡漠,要么没有充分认识到公正性对公安执法的重要性和严峻性。因此,只有做到时时处处坚持和维护公平正义,做到秉公执法,公正无私,这样才能保证行使职权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一步提高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从而让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升华。

四、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要始终坚守公正。“廉明”是价值之源,做倡廉的坚毅实施者。古语云:“公生明,廉生威”,清正廉明是从事警察事业的基本要求。公安机关作为执法部门,如何做到拒腐蚀,永不沾,运用好手中的权力,规范执法行为,是履行好职责和树立良好形象的关键。做到公正廉洁,一是要自觉珍惜和维护国家、警队的荣誉,视荣誉重于生命。崇尚荣誉一旦成为民警的价值追求,对其个人的廉洁自律和警队的建设发展都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量。二是要树立正确的廉政观。时时处处都牢固树立反腐倡廉思想,做到“慎独”、“慎

行”、“慎初”,执法工作中不越线,不越位,不越权,本着对组织和自己负责的态度,拒腐防变,廉洁自律,争取进步,在绿色警营这块热土上实现自身的崇高价值。

五、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要要始终无私奉献。“奉献”是价值之基,做无私的坚实倡导者。人民警察时刻面临着血与火的考验。因此,特殊的工作性质也就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具备无私奉献精神。把无私奉献作为警察事业的价值取向,就要求我们首先把奉献当成一种责任。随时献身使命,立足本职,敬业爱岗,履行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用我们不懈的工作去换取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其次,在奉献中体现境界和风格。面对警务劳动的超负荷性、工作条件的艰苦性、执法环境的恶劣性和执法对象的危险性等,我们必须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在关键时刻不怕困难和危险,英勇善战,能够挺身而出,甚至在党和国家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危害之际,勇于牺牲自己的利益。

据有关部门统计,仅1980年以来,全国公安系统共有7000多名公安民警因公牺牲,13万多名公安民警因公负伤。新时期的人民警察以巨大的牺牲和奉献,捍卫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维护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无愧于坚强的“共和国之盾”。但近两百万人的公安队伍的一小部分人在社会转型期无可避免地沾染上了负面的东西,据国家公安部统计,每年受到查处的民警将近一万人,每年因触犯刑律被逮捕并判刑的民警达到400人左右,每年因严重触犯刑律被判处死刑(含死缓)的民警在20人左右。虽然民警受到查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各种客观原因,但更多的还是应该查找主观原因,他们违法违纪都与自己缺乏对“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不足和认识不足有直接关系。所以,必须加强以“忠诚、为民、公正、廉明、奉献”为核心的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如果不及时地在广大民警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保卫国家建设的目标将很难实现,所以加强民警核心价值观教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要做一名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首先要深刻理解和学习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安战线的体现。它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安版本,也是人民警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诚诠释、科学演绎。其次要把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践于行。要坚守“忠诚”的政治本色,自觉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筑牢“为民”的宗旨理念,坚持执法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定“公正”的价值追求,真正做到严格公正执法;严守“廉洁”的基本操守,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总之,要对得起头上的警徽,对得起人民、社会、家庭。这就是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鲜活体现。做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从培育到践行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仅仅凭简单化的理论和思想教育就可以实现的,必须经过实战的磨砺、实践的摔打,才能成为一名优秀人民警察。

篇2:做核心价值观践行者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是我们党站在建设人民群众精神家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及具体内容。作为一名党校教师,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意图,自觉地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干好本职工作,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力宣传者。党校是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党员干部党性锻炼的熔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是贯穿于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一条主线,是党校工作的根本任务。新形势下,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干部,就要做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广大干部的思想共识,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理论水平。作为一名党校教师,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遵循“透、准、实”三原则,认真做好理论宣讲和课堂教学工作。“透”就是研究透,要求全面而充实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对理论的核心观点、重要内容、思想体系和发展脉络不清楚、不熟悉,浅尝辄止、挂一漏万,就不能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而系统地传播到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当中。“准”就是把握准,要求正确而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找好理论宣讲的着力点和侧重点,避免全而泛,大而空,做到能让广大党员干部准确把握理论实质、路线走向、政策重心和方针关键。“实”就是宣传实,要求就是理论联系实际,避免只谈理论、不重实际,既要两眼向上,也要两眼放平和向下,上知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下识世情、国情、社情、民情,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谈理论、讲路线、贯方针、宣政策,结合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落实,让广大干部听得进去、听的有味、听的实在、听的有用。只有坚持这三项原则,党校理论教育才能真正发挥武装党员干部的重要作用,一名党校教师才能真正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格的宣传者。

篇3:做核心价值观践行者

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八荣八耻”相结合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 无论是现代国家还是古代国家, 核心价值都是它的灵魂, 也是社会秩序永远的源泉。我们要深深爱着自己的家乡, 兢兢业业地为家乡建设、发展不遗余力地努力工作, 而不是因为家乡的经济贫困、观念落后、家乡人对自己的漠视另择福地, 这样的人就是一个具备了爱国情结的人。

二、成为新闻事业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新闻工作者肩负着宣传解读党的方针政策、反映群众呼声诉求、引导社会思潮、鞭挞丑恶现象的重要任务, 所以一定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使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系统失调, 对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健康和生命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被认为是当前全球面临的最严峻的环境问题。在这一背景下, 就有必要对我国环境新闻研究的整体发展脉络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 对环境新闻研究理论方面的成果进行详细的解析, 这样才能对我国环境新闻研究形成较为完整而全面的认识。

第二, 牢记使命, 切实肩负起新闻媒体的神圣职责。一是要肩负起传播社会主流声音、弘扬社会主流意识的政治责任, 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要善于用生活化的视角阐释党的方针政策。二是要肩负起维护社会稳定、疏导公众情绪的社会责任。近几年来, 我国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频发, 如我们身边发生的“7·26华阳洪灾”以及“5·12”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事件的发生, 都与当前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国内外政治环境、社会结构和社会心理情绪变化等密切相关, 这就需要新闻媒体和广大新闻工作者, 牢牢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客观公正、全面准确地做好新闻宣传工作。三是要坚持正确导向, 在加强信息服务中开展思想教育。新闻宣传对社会热点问题不能回避, 如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物价、收入分配、生态保护等, 因为这些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第三, 围绕大局、服务群众, 扎实做好新闻宣传工作。

一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党性原则, 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 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放在新闻宣传工作的首位,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 为全县人民服务、为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服务。二要突出典型示范效应的引领传播渠道。学习宣传先进典型, 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种有效形式, 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关于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杨善州、郭明义等先进典型的宣传, 对于激励人们投身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中国环境新闻发展的研究, 虽然各学者选择的角度各有不同, 但从时间的划分来看大体都一致, 基本上都分为三部分———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90年代初到90年代末、21世纪以来, 而且每一部分论据中使用的材料也大同小异, 这说明学者们对于影响我国环境新闻发展的重要因素的认识趋于一致。

对于中国环境新闻学的发展现状研究, 笔者认为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 如环境新闻究竟能否成为一门单独的学科、环境新闻学与环境新闻报道有没有混淆、环境新闻在大学里的学科设置情况如何、有关环境新闻学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类书籍有多少、环境新闻学下设的专业课程有哪些等等, 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很好地解决, 那么对于中国环境新闻学的发展现状研究就失去了立足之本, 难以得到广泛认可。随着生活中关于环境新闻报道实践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关注环境新闻报道,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视我国环境新闻的发展, 而要做好环境新闻的报道, 不能只靠传统的环境学或传统的新闻学人士, 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将传统的环境学与新闻学结合在一起, 全面推动环境新闻教育的发展, 才能推动环境新闻事业的发展。

对于西方环境新闻发展的研究同中国环境新闻发展的研究一样, 都还有很大的空间来继续探索研究, 可以进行局部性的专题性研究, 如环境记者发展史研究、环境新闻理念史研究、环境新闻业务史研究、某一媒体的环境新闻发展史研究等等。

总之,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科学把握的必然要求, 是引领多样化思潮的内在要求, 是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种种风险中应对挑战的精神法宝, 也是我们解决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的强力举措。因此, 广大新闻工作者必须提高认识, 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必须在把握新闻舆论正确导向、提升能力素质上狠下功夫, 大力弘扬职业道德精神, 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真实准确传播新闻信息, 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摘要:党的新闻工作者应当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 做践行社会公德的楷模, 切实将自身道德的完善和精神境界的升华作为最高的追求目标, 不断加强道德修养, 禀承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精神状态、科学严谨的作风, 努力工作、不断创新。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新闻传播,践行者

参考文献

[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辅导读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1年10月

篇4:做核心价值观践行者

在中国文化当中,对教师的认知和期望更是有着丰富的道德价值意蕴,比如:有教无类、文行忠信、以身作则、诲人不倦等。

千百年来,教师的师德价值观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健康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引导学生求真、向善、爱美的领路人,教师应该具备丰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敏锐的政治意识,强烈的社会使命感。

为人师表。“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教师应该在道德品质和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意象,有的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没有高尚的人格,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从教师那里耳濡目染,获取许多精神上、文化上、道德上、行为习惯上的营养,给他们全面人格的发展带来重要影响。

勇担责任。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历来最强调的话题之一。由于社会角色的特殊性,教师应该比一般人更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应成为教师的信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理应成为教师的不懈追求。如果只是专注于自己的小世界而忽视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关注,就不能算是真正的知识分子。

严谨笃学。教师只有具备广博的科学和人文知识、深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熟练的教育技能知识,才能担负起培养人才的重任。在当今时代知识层出不穷的背景下,教师每天都面对着新的文化理念的挑战,每时每刻都面对新知识的困扰,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始终要有一种提高自身学习能力的紧迫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教师要想演绎教育人生的华章,做一个学高身正的优秀教师,就必须从做一个终身学习者开始。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教师的责任大于天,肩负着开启民智、传承文明的神圣使命,承载着千万家庭的梦想和希望。道德,是我们每一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作为受人敬重的教师,更应该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担负起教师这一职业赋予的特殊道德。

篇5:做核心价值观践行者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一个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一个民族总是要有些信仰,一个国家更需要有核心价值观。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特别是在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思想和价值观多元化往往使我们在衡量是与非、判断对与错无所适从。为什么会出现不遵守交通规则、生产劣质食品、贪污腐败等道德缺失、诚信缺失的行为?我想大多数人并不是因为不懂何为道德,而是没有坚守的决心,还停留在思想层面,而没有付诸行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层面的意识形态,只有深深植入每个人的心中,化作每个人的行动指南,才能凝聚成国家的强大力量。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每个人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自觉地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贯穿于工作、生活的每个方面,努力成为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弘扬者、践行者。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四方面是个有机整体,在和平时代,爱国的最主要方法就是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而诚信、友善是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必须时刻遵守的行为准则,一个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的人,我想必然是一个原则性强的人,也会有足够的毅力来坚守诚信和友善。因此,从做好本职工作的角度,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也就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要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在写作总结材料和新闻信息时,要始终坚定政治立场,紧紧围绕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准确领会上级会议精神。

第二,脚踏实地,敢于担当,做好本职工作。办公室是一个综合性部门,承担着上传下达的重要职能,也是财政局对外工作的窗口,是单位形象的直接展示。在公文拟稿时确保内容准确、格式规范,在向上级部门报送信息时确保信息及时、保质保量,在写作财政新闻报道时确保文字精彩、数字准确,等等。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就是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基本体现。

第三,认真学习,勇于创新,树立全局意识。办公室文秘工作,接触的信息广泛,需要树立大局意识,找准位置,及时反映财政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做领导的“千里眼、顺风耳”,对收集到的重点问题认真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主动对局里的重要工作进行深入研究,积极献言献策,多出主意,做到“身在兵位,胸为帅谋”。这既是对本职工作的延伸,也是爱岗敬业的具体体现。

篇6: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作为一名大学生,有时我会关注一些看似与我无关,实则内在关系很强的人或事。十八大,我关注到一点,即会上所提出的“三个倡导”,当时我对倡导的内容有点不太了解。今时,我进入大学快一年了,接触到更多的人或事,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与它融合。

而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前,明白其是什么,也是很关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今年5·4青年节,总书记的“北大”讲话内容,让我更进一步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说道:“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这段话,让我明白了,其实核心价值观就在我的身边。对于大学这个阶段而言,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养成的关键时期,我想更应该积极去学习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远,而又近,远是其观念高瞻远瞩、进程任重道远,近是其与民同在。在时代文明的进程中,不是一蹴而就成就文明大国,我们应该抓住主流,积极塑造时代楷模,这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民大众中,只有在民众中扎根立足,我们的社会才能真正富强文明。人民日报曾撰写文章“呼唤莫若实干,心动莫若行动”,身为一名大学生,我也如此认同,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国于民,都是有利的,如果仅停留在理论和形式上,这是我们的一种损失。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

因此在我看来,践行很关键,因为熟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只是把概念搞懂了,而积极的投身其中,努力践行,才是对社会最大的幸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一方面应该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另一方面也应该建立在具体实践之上。就经济发展而言,离不要开核心价值观的,因为我国改革处在攻坚期,阻力愈来愈大,需要凝聚全民意识,同时需要创新与实干的坚实力量;就惩治腐败而言,也离不开核心价值观,因为腐败作为社会的蛀虫,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从本质上消灭滋生腐败的土壤;就安全形势而言,更离不开核心价

篇7:做核心价值观践行者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我们大学生将是未来社会上的栋梁之才,只有我们自己认真把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好了,才能够做好社会榜样,成长为真正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因此,我们大学生才更应该做到坚持崇高理想追求,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塑造文明道德风尚,爱党爱国,坚定不移地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学习,掌握报效祖国的本领。

首先,我们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观念趋于成型,但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我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但鉴别力明显欠缺。所以我们应该抓住大学的党员教育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党的政策和纲领,按照党的指导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实践的先行者,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

其次,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必须要严格,我们要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的信念。大学期间,我们都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知识才能的丰富,发展方向的确定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树立科学的精神,用科学的理念来处理好这些大事。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个人的奋斗志向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联系在一起,把个人今天的学习进步和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让我们在实现自己的理想的同时也为祖国的进步出一份微薄但不容小觑的力量。

同时,我们谨记自己的身份,做党和国家忠诚的拥护者,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份子,不忘无数的共产党人为我们的今天作出的牺牲。把维护国家利益,维护祖国统一,乃至振兴中华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无论做什么工作,在什么职位,都要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用自己的能力和方式去报效祖国。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培育明是非,知荣辱,辨善恶,讲正气,做贡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身边的同学,一起在实践中不断地创造人生的价值追求更精彩更有意义人生。

然后,我们要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大学生们一生影响很大。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努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最后,道德水平,精神风貌都是能够体现在生活小事当中的,所以我们大学生应该从日常生活做起,努力学习,诚信待人,并且要增强法律知识,做到知法、明法、守法,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完善自我。比如说在路上见到遇到困难的人,我们一定要尽己所能去给予帮助,平时有机会也多去参加一些志愿活动,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努力去这样做了,我们的社会才能够更和谐更美好。

篇8:勇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践行者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 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这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王蒙同志说:“中华文化, 首先是汉字文化。”而“汉字文化”中“汉字”又是根本。 (徐德江2001)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盖文字者, 经艺之本, 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 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 ‘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 (译文:文字, 是经传子史的根本, 是治理国家的基础。是前人用来流传给后人的载体, 是后人用来认识前人的工具。所以说:“基本确立了, ‘道’就产生了”, “懂得天下最深奥的道理, 就不可错乱”。

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需要全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需要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涵义有更为深入和全面的理解。

一、究竟何为文化自觉?

李宗桂 (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 (2011) 认为:从语义上讲, 文化自觉就是对文化的自我觉悟。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自觉, 便是一种文化自觉。这种文化自觉是指对本民族文化的起源、形成、演变、特质和发展趋势的理性把握, 以及对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关系的理性把握。按照费孝通的解释, 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 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 即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特色和发展趋向, 从而增强自身文化转型的能力, 并获得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文化选择的能力和地位。此外, 应具有世界眼光, 能够理解别的民族的文化, 增强与不同文化之间接触、对话、相处的能力。

冯骥才 (中国文联副主席) (2011) 认为:文化的自觉就是要清醒地认识到文化和文明于人类的意义必不可少。反过来讲, 如果人类一旦失去文化的自觉, 便会陷入迷茫、杂乱无序、良莠不分、失去自我, 甚至重返愚蛮。

在下认为:中华文化自觉, 首先是要对中华文化的根本———汉字有正确的认识。懂得汉字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 了解汉字的起源、形成、演变、特质和发展趋势, 了解汉字在过去、现在和将来所起的伟大作用, 对其有理性的把握。还要科学地研究汉字之所以自源产生, 又一直流传、沿用至今的内在深刻原因。同时, 要将汉字放到与世界其他文字平等的地位去共同研究, 而不是像西方早期普通语言文字学家那样, 将汉字排除在外, 专门研究西方语言文字, 也不是像我国有些语言文字学家那样, 将西方语言文字理论视为圭臬, 并将之套用在汉语汉字上面, 甚至更以之做为衡量汉语汉字是否成熟的标准。

二、“文化自觉”首先是谁的自觉?

冯骥才 (2011) 认为:文化自觉首先是知识分子的自觉, 即知识分子应当任何时候都站守文化的前沿, 保持先觉, 主动承担;还有党和国家的文化自觉, 党和国家也要有文化的使命感, 还要有清晰的时代性的文化方略, 只有党和国家在文化上自觉, 社会文明才有保障。当然, 关键的还要靠政府执行层面的自觉, 只有政府执行层面真正认识到文化的社会意义, 文化是精神事业而非经济手段, 并按照文化的规律去做文化的事, 党和国家的文化自觉才能真正得以实施与实现。上述各方面的文化自觉最终所要达到的是整个社会与全民的文化自觉。只有全民在文化上自觉, 社会文明才能逐步提高、放出光彩。

在下认为:知识分子在文化自觉中的作用极为重要。就汉语汉字而言, 知识分子应当以清醒、智慧的头脑, 分析汉语汉字, 看待汉语汉字, 将中华文化延续并发展下去。当然, 光靠知识分子是不行的, 知识分子要研究、宣传、呼吁、奔走、抗争。但是解决问题, 还是要靠政府部门正确地制订政策, 执行政策。而最终是全民族对中华文化的根———汉语汉字, 要自觉地爱护, 正确地使用, 维护好这一属于本民族乃至全世界的宝贵文化遗产。

汉字是中华文化之根本, 是中华文化的载体, 基于此种认识, 《汉字文化》杂志在1989年创刊, 由袁晓园先生担任主编、徐德江先生担任副主编。该刊编辑部在《创刊词》中说:“为了冲破片面的印欧语文理论僵化模式对我国语言文字科学和语文教学的束缚,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字学、语言学、语文教学科学, 迅速改变我国语文理论和语文教学严重落后的被动局面, 加快扫除文盲的步伐, 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以适应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 《汉字文化》创刊了。”又说:“汉字落后”是长期套搬印欧语文模式得出的结论, 其流毒极广, 影响极深。可以说, “汉字落后论”“拉丁字母万能论”的产生和长期广泛的流传, 是人类语言文字理论尚处于幼稚阶段的表现。因此, 以现代化的科学方法, 从深入剖析“汉字落后论”入手, 全面深入地进行语言结构、文字结构和语文教学的研究, 不仅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字学、语言学、语文教学科学的当务之急, 而且, 必将对人类的语文理论和语文教学理论的发展, 做出贡献。

就吾辈教书匠而言, 面对“汉字落后”论, 本能的反对, 汉字与我们朝夕相处, 汉字与我们终身相伴, 汉字更是我们的衣食之源。对于自己深爱的汉字, 能做到的至多也就是坚守一片土地, 传承绝学。在下曾经戏言:我就是广种薄收, 我坚信不定哪颗种子就会在不经意间于哪块心田发芽生根, 我就是这样期待着, 而事实上我也就真的得到了回报, 有的学生爱上了文字学, 并立志深造。可是, 一旦又有人正色曰语言文字一律平等, 没有优劣之分时, 便一时语塞, 无言以对, 似乎做了贼似的, 不由得心虚起来。而徐德江先生竟然敢为人先, 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早在1988至1989年, 袁晓园、徐德江就在《人民日报》 (海外版) 连续发表了《十论汉语汉字的科学性》。并由此触怒了一些坚持走拼音化道路, 认为汉字越简化越好, 认为汉字是落后的文字、必须改革的权威专家。更有甚者, 对其发起围剿, 攻击谩骂。今天想来, 经过长期思考, 科学研究, 然后大胆发出呐喊, 替汉字正名, 替汉字平反, 并能科学论述汉语汉字的过人之处, 是多么难能可贵, 是多么不容易呀!别说在1988年, 即便就是现在, 又有哪个人敢于并且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呢!

袁晓园、徐德江的主要观点如下:

1. 二十一世纪———汉字发挥威力的时代

近年来,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远见卓识之士在论述:亚洲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美国《新闻周刊》二月二十二日刊登比尔·鲍威尔等人合写的一篇专稿提出:亚洲正在取得主宰世界经济的地位, 二十一世纪是“太平洋世纪”。根据是, 日本现在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角色;“亚洲四龙”———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和中国香港进一步扩大了亚太地区日益上升的经济影响;中国的经济, 正以前所未有的劲头奋起直追, 有朝一日能超过日本的唯一的另一个亚洲国家就是中国。令人吃惊的是, 接受美国《新闻周刊》所做的调查的人中, 有百分之四十二的人持这种观点。

人类语言文字发展的历史表明, 某种语言文字能否在世界上广泛流传, 关键在于使用该种语言文字的国家或地区, 其经济是否发达。英文能成为现在国际通用语文的主要原因, 是英国和美国相继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之故。现在, 亚洲经济在腾飞, 二十一世纪将是“太平洋世纪”。而日本、“亚洲四龙”和中国大陆, 都使用汉字, 汉字使用的范围在世界上将日益扩大, 是不言而喻的了。

最近, 康荣平同志分析了汉字电脑国际系统网络——“汉字技术圈”逐渐形成的趋势, 认为汉字将成为继英文之后的国际性第二大电脑语文。安子介先生纵观世界形势的发展和汉语汉字的优越性, 已经庄严地宣告:“二十一世纪应是汉字发挥其威力的时代”。

可见, 实事求是地揭示汉语汉字的科学性, 已经是社会前进的需要。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为揭示汉语汉字的科学性提供了极为充分的条件。努力促使“汉字文化科技圈”的振兴和发展, 应该首先是炎黄子孙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 汉语声调的优越性

汉语的声调同元音、辅音一样具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变换元音、辅音来区分词义是一切语言都共有的方法。而有声调的语言, 在运用语音表达语意方面, 比无声调的印欧语多了一招儿。这显然是一种优越性。以汉语而论, 由于有声调, 就使汉语单音词发达, 加上汉族祖先很善于科学性思维, 主要采取以单音词为基础层层合成构词的方法发展词汇, 这就使汉语的复合词不仅具有可解性, 易于掌握, 而且使汉语的词汇, 以至整个汉语和中文, 都成为世界上最明确而又简约的词汇、语言和语文。可以说, 汉语的声调, 是汉语、中文既明确而又最简约的第一位的物质基础。

3. 汉语单音节本质的高妙

我们认为汉语是单音节本质, 主要根据有两点:一是汉语的单音词发达, 比印欧语单音词的数量多;二是居汉语词汇多数的合成词, 一般都是以单音词为基础层层组合构成的。汉语 (包括语法) 的一些特点, 主要根源于此。

汉语单音节本质是怎样形成的呢?有两个基本因素。一个是物质基础———汉语有声调;另一个是认识根源———汉人祖先善于从整体上进行综合性思维, 因而形成的词概括性高, 逻辑性强。

4. 富于理性的灵活的层层组合构词

现代汉语的书面语词汇, 多数是合成词, 合成词的多数又是以单音词为基础灵活的层层组合构成的。灵活的层层组合构词是汉语丰富发展词汇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手段。这就形成了汉语的突出优点:逻辑性强。

5. 一词多性是优点

汉语的许多词具有多种词性, 这是比较突出的特点。有些语言文字学家认为, 汉语一词多性是落后的, 不科学的, 不如印欧语言, 名词、动词、形容词……分得清清楚楚。其实, 这是以印欧语结构为标准来分析汉语所得出的错误结论。事实上, 汉语的一词多性同印欧语的词汇相比, 不是缺点, 而是优点。汉语的一词多性与数学的特点相同, 是概括性极高的表现。

6. 词序严格的长处

汉语的词序是比较严格的。汉语词序的严格性是与数学的特点相一致的。数学为什么特别注重次序呢?因为从零到九只有十个数码, 要表示无限量的数值, 除了依靠层层组合外, 就是充分利用了顺序的功能。汉语学会三千字 (或称单音词、词素) , 即可脱盲了, 根本原因就在于汉语的单音词 (或称词素) 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并且, 又充分运用了词序的功能来表达语义。

充分利用词序是思维深化的表现。汉语的词序严格是长处, 它也从汉语结构的一个侧面上表明了汉语的科学性。

7. 写意文字的国际性强

一般文字都离不开语音, 都表语意, 因此用“表音”“表意”区别文字会使人产生误解, 用“写音”和“写意”就比较清楚了。

长期受印欧语文理论影响, 人们已形成了一种观念, 好象只有拉丁化的写音文字才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具有国际性的文字, 一切民族的文字都应改革成拉丁化、音素化的纯拼音文字, 以实现文字的国际化。然而, 社会的进步, 科学的发展, 已经说明这种观念是完全错误的。在语言不同的情况下, 越是准确写音的文字, 使用的范围就越狭小。汉字的声旁也都表意, 所以从本质上讲, 汉字是写意字。正因为如此, 汉字能通古今达四方。这种超时间超空间的文字通用性极强。有一点可以肯定, 将来世界上真正在不同语言间通用的文字, 只能是写意的, 绝不是纯写音的。卢遂现博士已经指出:人类文字发展的最高阶段, 不是纯拼音文字, 而是写意文字。

8. 汉语贵在无形态

汉语无形态, 曾被认为是落后的表现, 后来, 又提出语言有无形态一个样, 没有科学性的差别。这都是不对的。汉语无形态, 正是优于有形态的印欧语言的主要原因之一。语言的形态是语言发展落后于观念发展的产物。什么是语言的形态?初步分析, 有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种, 是新观念产生后, 尚未形成单独的词体或尚未利用词序来表达, 而是将与新观念相关的原有观念的词体在局部上加以改变 (如增加或变化词尾词缀等) 来表达新观念。

第二种, 是新观念形成了单独的词体之后, 原来表示这新观念的形态尚未消亡。

第三种, 是逻辑层次更高一级的抽象观念产生后, 尚未产生相应的词体, 于是依然用旧观念的词语表达。

第四种, 是最初的幼稚观念在语言中的残痕, 比如“性”。

人类语言发展的总趋势是词法 (形态) (笔者按:按徐先生现在的观点, 此处当指“形态变化”) 的减弱, 句法 (虚词和词序) (笔者按:按徐先生现在的观点, 此处当指“增加虚词和改变词序”) 的增强。英语的“性”消亡了。法语现在有的代词尚存“格”的残余, 其他词的“格”也都消失, 由“虚词” (单独的词) 和词序代替了。阿拉伯语的代词产生之后, 动词的人称变化就脱落了……这都是语言学家们公认的事实。然而, 在幼稚、陈旧的构形理论束缚下, 没能认识形态的本质, 所以得出“汉语无形态是落后的”完全错误的结论, 或者说, 形态的减少, 由句法的加强来补充, 是一种“代偿”作用, 类似双目失明的人, 由其他感官的发达来补偿, 等等。难怪五十年代初期苏联的语言研究单位还热心地为汉语设计形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 已经使我们能揭示形态的本质了。词法的减少, 句法的增强, 是人类语言进化的表现。这是明确而简短的语言文字发展规律所决定的,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象。印度尼西亚的刘宏谟老先生明确指出:“语言是由综合性进化到分析性的。汉语乃是高度分析性的语言……”英语就是由综合性向分析性发展最快的一种语言, 一些语言学家已将英语列为综合性与分析性之间的一种语言, 有的竟然把它列为分析性的了。这一切都表明:汉语无形态是多么的可贵啊!

9. 联想是一切发明之母

一九八九年元月, 安子介先生为《汉字文化》杂志创刊提辞:“汉字易使人起联想, 联想是一切发明之母。”这是对汉字写意科学性的深刻而高度的概括, 这也就为蒙冤多年的汉字写意性 (一直被诬为落后文字的标志) , 彻底平反昭雪了。

汉字的声旁也是写意的, 所以从整体上讲汉字是写意文字。汉字的产生, 是沿着“观念化哲学化的进路”发展的结果;同时, 已产生的汉字, 又为人们发展新的联想提供了条件。没有联想, 一切发明都不会出现, 想象力是发明家的基本素质之一。而汉字正是发展联想的积木, 七巧板, 万花筒, 是开发智慧的魔方。直到今天, 拉丁文改理论专家们还在宣扬:人类文字的共同发展规律是由象形到写意 (表意) 再到写音 (表音) , 这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三阶段, 认为这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进化运动”。然而, 常识告诉人们:声音、语音都是用听觉感受到的具体事物, 用字形表示语音同用字形描绘其他具体事物的象形方法比, 是抽象一些, 但仍然都属于用字形表示具体事物的范围。而抽象化的写意, 是用字形表示抽象事物, 这就步入更高的层次了。

1 0.“方块”是宝贝

长期受印欧语文理论模式的影响, 人们已经相当普遍地形成了一种观念:方块汉字落后, 改革汉字, 就是要把方块形的汉字改成拉丁化的线形文字。几何常识告诉我们, 就储存信息量来说, 点不如线, 线又不如面。方块形的汉字是平面文字, 它比线形文字储存的信息多。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懂得了, 每个汉字就是一个储存了大量信息的信息袋, 一位日本学者讲得更深刻:每个汉字就是一个IC (集成电路) 。而且, 汉字不论笔画多少, 作为每个书面语言的最小单位———字, 都是一个个相等的方块, 这就大大地减轻了目视的负担, 极利于阅览速度的提高。

汉字之所以形成和保持方块形, 是为了与单音词为基础的汉语口语相配合, 这就创造了人间语文的奇迹。汉语文是人类各种语文中最明确而又简约的语文。明确而又简约, 已经成为人类各种语文发展的主要目标, 个性突出的方块字, 就像一个个阿拉伯数码一样, 极便于灵活地层层组合, 使汉语文的易阅值极高, 语音包容性极强, 号称是“一目十行”、“通古今达四方”。

1 1. 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在北京秦文学会举办的一次学术演讲会上, 我们曾提出, 汉语的科学性对人类语言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并不亚于四大发明对人类文化发展的作用。据赵中健先生介绍,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英国《新科技杂志》原主编、科技发明报道专家迈克·克鲁斯先生宣称:汉语将成为声控计算机的第一语言。他相信, 总有一天, 全世界的人们将必修汉语, 并以汉语语音来声控电子计算机。这就是说, 未来世界的第一语言, 二十一世纪的第一语言, 将是汉语。这是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 科学向人们发出的预告。一九八九年三月二十二日安子介先生在清华大学作学术演讲时, 明确提出:“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汉语汉字长期被误认为是“原始”“落后”的, 特别是汉字要为拉丁化、音素化的纯拼音文字所取代。除其他因素外, 这些主要都是由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所决定的。受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 比如在电脑出现以前, 当时人类最先进的语文工具是简易的打字机等等, 于是人们当然认为拉丁字母的纯拼音文字最先进, 汉字最落后了;然而科学技术又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一直不为人们所了解的、深藏在汉语汉字中的人类高度智慧的奥秘, 现在终于被揭开了。

以上是袁晓园、徐德江二位先生的主要观点。他们的观点极为鲜明, 有理有据, 令人信服。

三、“文化自觉”中的“人格的自觉”和“个人的自觉”

宋圭武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经济学部教授) (2011) 说:文化也是有层次的。最外围的, 是物质文化;居于中间的, 是制度文化;处在中心的, 是精神文化;而精神文化的核心, 就是人格。另外, 在文化的建构和演变过程中, 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所以, 人格既是文化的核心, 也是文化的灵魂。所以, 文化自觉, 既包括物质文化的自觉, 也包括制度文化的自觉和精神文化的自觉, 这里更重要的, 是人格的自觉, 人格的自觉是文化自觉的终极。

所以宋圭武教授认为, 文化自觉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 文化自觉就是对自身文化要有自知之明, 也就是费孝通先生所讲的文化自觉的主要涵义;另一方面, 文化自觉关键是要形成自觉人格。这里对自身文化有自知之明是文化自觉的前提, 而形成自觉人格是文化自觉的最终目的。因为文化自觉最终需要文化灵魂的自觉, 而人格是文化的灵魂, 所以, 人格自觉体现了文化自觉的最终自觉。

李宗桂教授说:个人的文化自觉, 对于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个人范畴的文化自觉, 首先体现在对民族文化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深切关怀和科学把握之中。

在下认为:“人格的自觉”体现在语言文字研究中, 就是如徐德江先生所提倡的不能盲目跟着西方的语言文字理论走, 也即不能只强调与西方文化接轨。要把腰杆子挺起来, 说自己的话, 做自己的事, 敢于把理论研究的重心放到中国的语言文字上来, 并从东西方语言文字的对比研究中得出真正符合人类语言文字实际规律的科学结论。而不是像索绪尔等西方语言文字学家那样, 只研究西方语言文字, 而公然声称汉语汉字排除在外, 这样研究得出的理论怎么能说是普通语言文字理论呢?在这方面, 徐德江先生可以说是挺身而出、勇为人先, 他经过多年潜心研究探索, 写出了《普通语言文字学简论》, 这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细胞分析方法, 研究有代表性的东西方语言文字, 从而得出许多独到见解的有创新精神的普通语言文字论著。这部著作的价值就在于作者具有“人格的自觉”, 从而将其灌注到整个研究和写作当中, 使我们看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具有中国人独到见解的普通语言文字理论论著。

四、“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源于何处

冯骥才:文化自觉是真正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和自觉地承担;文化自信的关键是确实懂得中华文化所具有的高度和在人类文明中的价值。

周文彰 (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 (201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表明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表明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信。我们党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源自于对当今形势的正确把握。全会深刻分析了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形势, 提出“三个更加”: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全会深刻分析了国内形势, 强调“四个越来越”: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在下认为:袁晓园、徐德江二位先生可以说在汉字文化的研究、传播与实践上做到了文化的自觉。他们的自觉是由于学人的良知与神圣的历史使命感所致。这种自觉使他们对自己民族的汉字与文化产生了自信, 这种自信不是盲目的自大, 而是经过细致研究和缜密思考之后, 得出了科学的结论, 这种结论使他们对自己民族的文字与文化充满自豪与自信。因此, 徐德江先生认为:

汉语汉字是世界上最“明确简约”的语言文字之一;人类社会的研究, 应结束在索绪尔结构主义方法论中的徘徊, 勇敢地步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细胞分析的方法论的新时代;真正代表人类口说语言发展前进方向的, 是无形态的汉语;真正代表人类文字发展前进方向的, 是不拼音的汉字, 即以字形直接表义通路为主, 以字形间接表义 (先表音再表义) 通路为辅的字音文字———汉字;根据“高效率”和“全球化”的迫切需要, 是有形态的印欧语向无形态的汉语接轨, 是拼音文字向汉字接轨。

在下认为:“文化自信”源于“文化自觉”, 而“文化自信”又源于科学的研究、分析和判断。只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还不够, 还只是停留在认识层面, 更重要的是必须身体力行, 付诸实践, 把这种认识层面的精神活动, 转化为物质实践, 使之成为对全社会进步的推动力。当前, 在党的正确路线的指引下, 有关各方已经在行动起来了, 这真是可喜的现象。中华民族在经济富裕之后, 在文化上也要有个大发展, 这就在内在的层面和外在的层面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崛起腾飞聚集了能量, 无数革命志士仁人为之奋斗牺牲的理想和梦想有望在党的领导下, 在人民的支持与奋斗下最终实现。

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 在顺风顺水的形势下, 能努力去做十分可贵, 而在逆风逆水的情况下, 能够顶着压力, 先行去抗争, 去实践, 去行动, 就更为可贵。在汉字文化的研究、宣传、推广上面, 最早行动起来的当首推安子介、袁晓园和徐德江以及胡双宝、刘庆俄等一批文化人, 他们不顾打棍子、扣帽子, 硬是披荆斩棘, 闯出了一条道路, 为汉字文化的健康发展一直做着努力。他们的所作所为笔者多有论述, 他们走过的艰难历程, 也详细记录在《徐德江语文论著选集》当中。这种有人所称的“徐德江现象”十分发人深思, 值得我们着重强调的是, “徐德江现象”之所以在八十年代后期产生并持续发展起来, 当首推改革开放后党的文化政策以及宽松包容的社会环境, 和相关领导用他们对党、对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 妥善处理着发生在文化界的各种问题, 并给予有效的引导, 这才使各种意见得以发表, 正所谓努力创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

宋圭武说:恩格斯说过, 文化上的每一进步, 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实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权力精英是转变的关键。我们所要追求的是如费孝通先生所说, 应当是“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的美好局面。

参考文献

冯骥才、周文彰、李宗桂、宋圭武《什么是“文化自觉”, 怎样做到“文化自觉”——学者四人谈》, 《北京日报·理论周刊·学习与答疑》2011年11月14日

徐德江《从“语言文字大国”迈向“语言文字强国”》, 《汉字文化》2001年第6期

徐德江《普通语言文字学简论》, 同心出版社, 2009

上一篇:创卫工程下一篇:郑志强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