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宣讲

2024-04-20

核心价值观宣讲(共6篇)

篇1:核心价值观宣讲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宣讲提纲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中央政治局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了集体学习,中办为此还下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部署,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指明了努力方向。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整的提法,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出现的。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的问题。

富强,富足而强盛。财富充裕,力量强大。又指富足而强盛的国家。既富又强,富是国家强,人民富。强是不受欺负,和平发展。富强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

民主,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一切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

文明,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逐步形成的思想观念以及不断进化的人类本性的具体体现。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

和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

在国家层面上,紧紧围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宣传阐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引导人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之中。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的问题。

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

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它的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通过法制建设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保证。

在社会层面上,紧紧围绕“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宣传阐释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平等观,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培育良好社会心态,建设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现代社会。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回答了我们要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问题。

爱国,是每个公民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它是当代中国全社会都要坚守和践行的,把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紧密结合,自觉履行爱国责任、实践爱国行动。

敬业,是公民的重要价值准则和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实现我们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归根到底是要靠辛勤劳动、爱岗敬业。

诚信,诚实守信,是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是道德建设的基础。要在全社会积极倡导讲诚实、重信用、守承诺,引导人们树立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真诚做人、守信做事。

友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基础的价值准则。当前倡导的友善,是对人类以往友善理念的继承和发展,体现在人们最普通、最一般的社会生活之中,是一种健康向上的人际关系。体现在街坊邻里、同志同事、上下级之间、服务和被服务者之间,是最基本的人之常情。

在公民层面上,紧紧围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宣传学习先进典型,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形成根基雄厚的崇德向善的人民力量。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三个倡导”的24个字整体上,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上认识和理解。它使人们超越了民族、血缘、语言、地域等方面的区别,跨越阶层、行业、职业、利益等方面的差异,熔铸起实现中

国梦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

二、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创造奇迹,也要在精神文化上书写辉煌。今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焕发什么样的精气神,才能引领思潮、凝聚共识、攻坚克难。在追逐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弘扬什么样的价值观,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更加强大?

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这三个“倡导”,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信仰。

崇高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的政治灵魂,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信仰是前进方向,信仰是精神支柱,信仰是行动指南。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共产党员必须要有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理想。人民群众更离不开正确世界观、价值观的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当前人民群众共同的崇高信仰。

一个政党、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没有凝聚力,就会失去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共产党人的精神

信仰垮了,就会导致红旗变色、江山易主。苏联和东欧国家共产党执政地位丧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共产党自身信仰的坍塌,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丧失。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飞速发展,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社会的物质财富显著增加,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对于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物质资源相对匮乏的大国来讲,取得这样的成就,是非常不易的。但同时,随着思想的解放、财富的增加,一些与时代要求不相符的现象也涌现了出来,如:财富的增加虽然造就了一些兼济天下的“儒商”,却也出现了不少铺张奢靡的“土豪”;发展使得各种经济数字持续增长,但生态环境也出现了恶化;道德底线被不断突破,“扶还是不扶”倒地老人竟成为我们这个有着数千年敬老传统的国家的时代难题;金钱至上导致的畸形成功观,让很多人失去了精神的坚守与心灵的平静。这些问题的存在告诉我们,今天,我们既需要经济的发展、财富的增长,也需要精神的力量、心灵的依归和崇高的信仰。

短短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对时代需求的回应,既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精神内核,也概括了人民群众的共同期待。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提供了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精神价值与信仰。有了

这样的力量源泉,我们国家的发展一定能够持续向好,社会的繁荣一定能够更加稳固,个人的幸福一定能够更加长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一定蔚然可期!

2.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

习近平同志指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转型时期,思想多元、利益诉求纷杂的今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为重要。

强大的核心价值观,离不开其固有的根本。今天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继承升华,传递着中国人自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情怀,镌刻着中国人民百年来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奋斗足迹,也饱含有对世界文明有益成果的借鉴学习。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对一个国家而言,文化软实力是一种支撑力、创造力、推动力、凝聚力和传承力,因而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核心

力量。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经济、科技和军事等硬实力固然重要,但国家思想、文化和道德等软实力同样不可或缺。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是《易经》里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一词的最初的来源。

文化的一个最重要的功能,便是化育天下风气,引导人心。一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需要文化认同。有了文化认同,国家、民族、社会等共同体才能形成有凝聚力的、有序运作的有机体。文化认同是多层次的,其中最核心的是价值认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能将其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使共同体成员自觉维护共同体利益以及他们共享的价值观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社会阶层的经济成分、利益追求、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有了很大差别,价值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其思想观念、文化意识形态的矛盾与冲突集中表现为价值观的冲突。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凝聚社会共识、强化共同信念、整合群体意识、夯实思想基础,以便将矛盾和冲突限制在一定范围和程度内。这就要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统领和整合各种不同的利益力量,化解人们在价值观方面的疑虑和困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民族力量,激发社会活力。

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增

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更加紧迫。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我们更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有魅力和影响力的核心价值观。这也是世界大国崛起之路的共同规律。中华文化是开放包容、与时俱进的文化。我们不排斥外来文化,但也不搞全盘西化。只有在与各种文化不断交流、对话、博弈中完善中国核心价值观的当代表达,才能展示与塑造文明、民主、开放、和谐与负责任的国家形象,增强中华文化对国际社会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并为构建世界价值体系、引领世界价值走向作出贡献。

中华民族正在走向伟大复兴。我们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以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不断增强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3.核心价值观是全党全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全党全社会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有助于形成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客观要求,是引导全社会思想道德共同进步的客观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条件。

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党就会瓦解、9

社会就会动荡、国家就会分裂。共同思想基础不会凭空产生,也不是人为确定的,而是根源于共同的利益、生长于共同的事业、凝结于共同的目标。

对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奋斗过程中形成的共同思想基础作出科学的概括和清晰的界定,明确其基本内涵和要求,使之容易为全党全社会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在今天社会思想观念和人民价值取向日益多样的情况下,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明确地揭示了我们的共同思想基础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将会推动全党全社会更加自觉地维护我们的共同思想基础。

旧中国之所以积贫积弱、备受欺凌,就是因为四分五裂、一盘散沙;新中国之所以能昂首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把人民组织起来了、团结起来了,中国彻底结束了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状态。党和人民在长期奋斗中深深懂得,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大局,团结就是胜利!

三、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由我国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决定的,这个基础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体现在人们生产、生活和日常交往中,体现在政策制度、法律法规各方面。因此,全体党员干部群众都要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国家发展总体目标

下与各方面工作紧密结合、协调推进。1.知行合一,示范引领。

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并非封闭抽象的概念,而是蕴含于社会生活的细节里,体现在公民日常的行为中。

所谓“知”,即内化为道,这是前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知”上下功夫,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春风化雨才能润物无声。首先,要在全社会喊响“三个倡导”24个字,广泛宣传动员,深入研究阐释,使之家喻户晓、众人皆知,尤其是要把此项教育融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要全面系统、分层面、有重点地开展宣传教育,加强分类设计,梳理出各个阶段、各个领域的工作重点,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积少成多、水到渠成,引导人们自觉奉行。

所谓“行”,即外化于行,这是根本。价值观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落实到实践中,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国家、社会、公民三个不同

层面的价值目标,昭之不易,践之尤难。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在于实践,伟力也藏之于实践。我们要更加注重实践养成,用核心价值观塑造每个公民个人的良好形象。

知行合一,要固化于制,这是保证。愈是抽象理念,愈加需要具体落实,愈是知易行难,愈加需要踏实践行。在这个意义上,制度作为社会良性运行、规范有序的保证,对人的行为有着强烈的形塑匡正效应。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建立和完善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体系,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融入制度建设和治理工作中,形成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增进社会和谐等。2.坚守精神高地,勇做时代先锋。

习近平同志指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抓好党员干部这个重点,发挥好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

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带好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为民、务实、清廉,以人格力量感召群众、12

引领风尚。要把古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力量,变成自己前进的动力。充分体现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勇做并且会做时代的先锋。

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强大精神的支撑。古往今来的中国人,之所以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因此,广大党员干部理应响应中央号召,站上时代潮头,坚守精神高地,坚定树立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作风建设方面,坚持领导带头、党员干部带头,自上而下、以上率下,带动了整个社会出现新的气象。这深刻启示我们,党员干部,在弘扬先进思想道德上作出表率、见诸行动,这是重要的导向和最有说服力的教育。要求普通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全社会。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修订后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突出强调的,重德是我们党选人用人的一个重要原则。这个“德”从根本上讲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党员干部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就是要把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情况,作为考核评价、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真正把“德”的要求、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落到实处。

3.反腐倡廉,警钟长鸣。

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政策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用法律来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各种社会管理要承担起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注重在日常管理中体现价值导向,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

腐败现象说到底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格格不入的,也是与党的宗旨、纲领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违背的。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腐倡廉,警钟长鸣,是每个党员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的肌体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诚如陈云同志所说,党风问题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为官发财,应当两道。习近平同志多次告诫领导干部:“如果觉得当干部不合算,可以辞职去经商搞实业,但千万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

他还强调,我们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闻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绷紧拒腐防变这根弦,坚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利,坚持慎独慎微,始终记着“不以恶小而为之”,不该做的事情坚决不做,自觉拒腐蚀、永不沾,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以共产党员的模范言行取信于民。

改进作风要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去年以来,全党上下以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为切入点、以坚决纠正“四风”问题为着力点,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加强作风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与笃行“三严三实”结合起来。

三严三实,概括精辟、质朴凝练、寓意深刻,主要是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密切联系的。它指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直指为人为政的根本,切中干事创业的要害,划定官德红线,是各级领导干部行为的新规范。它使我们学会在约束中工作,习惯在监督下干事。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从古到今,为官者的价值都承载于奉公为民上,体现在民意口碑中。早些年,组织人事部门的同志经常讲的一句话是,要把鲜花和掌声送给那些想

干事、能干事和干成事的人。现在又与时俱进,加上了能共事、不出事这两句,就体现了人们对官德的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中央、省、市委要求我们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宣传和研究,既是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广大市民关注的前沿和热点,更是各级领导干部学习的重要内容。

以上是我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体会,和在座的每一位同志进行交流,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鸣与思考。不对之处,欢迎各位批评指正。谢谢!

篇2:核心价值观宣讲

各位领导同志,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一块来学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确实很抽象,现在的宣传也很多,满大街都能看得到。怎么来理解这个问题,我给大家谈一些学习的体会。

我想讲三个问题:一是从核心价值体系到核心价值观,即过去提“核心价值体系”,现在提“核心价值观”,这个变化怎么来的,为什么有这个变化;二是这个问题为什么这么重要,不但对我们每个人重要,对国家也很重要,所以我们用全球化的视野来看它的机遇和挑战;三是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从核心价值体系到核心价值观

先讲第一个问题:从核心价值体系到核心价值观。这实际上讲一个人的信仰问题,实际上讲一个人类精神的调解问题。人类社会用什么样的一种力量凝聚起来?一个人应该有什么样的一个追求?大家知道,我们每个人的成功需要多种因素,但是如果一个人犯了错误,可能一个因素是最关键的,就是思想,就是信仰。你看那些犯了错误的被“两规”的人,有的能力很强,什么出问题了?主要就是思想观念出了问题。我看监狱里面那些人,交通肇事可能是无意之间,其他犯错误的都是一个品德的问题,都是一个思想观念的问题。所以我们说,有些问题在决定人生方面是非常重要的,这个重要性上升到更高的高度就是信仰。人类社会永远也离不开信仰,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人就是有思想的动物,所以就需要一种精神的调解。最早有图腾崇拜,一个部落,一个氏族,就是一种精神力量,最后发展到宗教。大家知道,现在全世界信教的人比较多,有人说三大宗教、五大宗教,总之很多。有人算了,全世界将近70亿人口,有60多亿人信教;还有10多亿不信教的,大部分在中国。有人说,中国能不能搞一个宗教?中国不可能。为什么呢?这倒不是说哪个人不让,哪个党不让,关键是我们的文化和人家不一样。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是跟我们的文化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的文化是什么呢?是儒家学说占核心的,儒家学说讲究经世致用,讲究现实关怀,讲究伦理道德。我们的节日和西方不一样。我们的节日是春节最大,是顺天时、应民意设的,是家庭的团聚、亲情的凝聚。在西方基督教,最大的节日是圣诞节,是应神而设的,是神本文化传统,而中国强调人本文化。

中国人讲修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你修身以后进一步还要在这个社会上有所作为。齐家就是影响社会,这个不仅仅是一个家庭,还是一个社会,影响周围人。更高的追求是治国平天下,是大德。所以修齐治是中国人的一种抱负。习总书记前些时候回忆他在陕北插队的生活,他说,年轻的时候那么年轻,受了那么多苦,但是靠什么精神支柱?中国人就讲究个修齐治,磨炼没有关系,但是最后我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就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这就是人的一种抱负。宋代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天地立心”就是找到事物运行的法则,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关注民生的福祉,弘扬优秀的传统学说,把中断的圣贤之说传承下去,弘扬下去,然后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中国人的抱负,中国人讲究修身立德是有传统的。

现在,我们发展文化,开始强调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强调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强国,我看至少两个标准。首先要有硬的指标,你的文化产品,你的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这些要满足人们的需求。更重要的还有软指标,文化的核心是一个价值,就说你的价值内核是不是被人们所践行和信仰,这是你的文化是否有生命力、影响力的关键所在。这里我们就提出“价值”这个概念,什么叫价值呢?经济学上也讲价值,说实用价值,价值指投入了社会必要劳动。这里讲的价值是一个哲学的概念,什么意思呢?就是客体对我主体是否有用,这就叫价值,有用就叫有价值,这是一种判断。我们社会发展过程当中都需要有价值的判断,也需要有真理的判断,需要两者的统一。单纯讲这个概念,大家可能觉得比较抽象,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大家就能很清楚。你比如说,我们盖一个楼,你要有真理判断的标准,你符合科学规律,你设计一个楼,要符合力学原理,你的建筑材料要结实,你的地基要牢等等,你不符合这些东西,谁盖楼你也盖不起来。这就是真理的标准,要符合这个规律。价值的判断是什么呢?盖这个楼有没有用?总会有一种判断在里面。你比如说发展教育事业,把学校的教学楼盖得好一点,让我们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老百姓说应该盖,所以你盖得很结实,符合真理的标准,这个事情就统一了,这个事情就办好了。换句话说,一个乡镇,一个县城,那里还很穷呢,但是领导头脑发热盖了一个办公楼,非常豪华,很结实,符合真理的标准,塌不了,但是老百姓就说了,说我们这么穷,你盖这么一个楼干什么啊?这不就是奢靡之风吗?这不就是享乐主义吗?你看,不符合老百姓的价值判断,你这个事情没有干好,就事与愿违了,可能你的形象还受到影响。所以说,一件事情,如果你不按照老百姓的价值的东西去做,你可能费力不讨好。

我们就进一步讲,说社会主义应该有什么样的价值呢?所以从2006年就开始提出这样一个概念,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必须有自己核心的东西。当然,一提出来就开始有争论了,说核心是本质的、内核的东西,价值是一个广大的一个价值体系,广博的东西,又要核心又要价值体系,究竟强调什么啊?是强调核心?还是强调体系啊?领导说,都强调。有人说,都强调好像叫起来不顺,要不叫“核心价值观”,要不叫“价值体系”,合到一块好像不太顺。领导说,叫多了就顺了。现在叫多了也比较顺了。它的内容就是四个方面。又有核心,又有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就是我们的灵魂,在中国,搞中国特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这是核心,这是灵魂,不能背离这个。然后我们的主题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要树立这样一个共同的理想。还有我们的精神,既有历史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也有现时代的、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还有基本的道德,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就是我们讲的社会主义核心体系,这就是我们的主旋律,这就是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不是经常讲宣扬主旋律,哪些主旋律?这就是我们的主旋律,这些东西是不能挑战的,可以说是立国之本。这个东西很重要,很全面,但是后来宣传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大家发现什么问题呢?字数太多记不住,不好传播。既然是核心的东西应该凝练,这么多东西记不住。后来发现一个规律:凡是让你记住的、流传开的话,最好不要超过10个字。你看毛泽东当年多聪明啊,让共产党人记住的价值追求就五个字:为人民服务。这都能记得住,有人嫌少,毛泽东又加了四个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不超过10个字。你这现在一整,整出几十个字,记不住啊。后来有人说,能不能凝练一个核心价值观,这样能够传播开。所以后来就在2008年凝练核心价值观,为什么在那一年凝练呢?因为北京举办了奥运会,为了传播奥运精神,凝练了一个奥运口号,经过全世界的征集最后这个奥运口号正好10个字,大家都能记得住,过去这么多年了我相信很多人还能记得住: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就是语言精炼。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修齐治,也是三个层次,修身就是个人的,齐家就是社会的,治国平天下就是国家的。所以大家就慢慢地接受了。所以从2014年开始,就广泛地宣传,这就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

二、全球化给核心价值观带来的挑战

我讲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说,核心价值观会影响到制度设计和权利运行,进而会影响到思维方式和话语体系。现代国家之间的出口实际上有三种层次,一个是产品,这一点我们已经做到了,我们的中国制造已经走遍全世界。更高的要求是标准和规则,一流的企业是生产标准的,你要达不到这个标准你可能只能给人家打工,甚至会被人家淘汰。你比如说现在的手机,大家都用手机,手机的标准是什么啊?手机的标准现在是智能手机,一划,开了,要是低于这个标准,你看现在谁买手机还买那个按键的啊?过去大家用过的摩托罗拉、诺基亚现在还用吗?它没有跟上这个标准,被淘汰了。中国现在经济发展,但是能够引领标准的东西还比较少,这样就很难有长久的、持久的竞争力。另外就是规则,美国为什么这么发达啊?除了发了战争财以外,二战期间各种因素聚集了人才技术以外,很重要的原因是美国战后制定了全世界的贸易规则,全世界的贸易都要美元结算,美元过去是跟黄金挂钩的,所以美元也叫美金嘛,所以美元比较自由,他印美元可以买全世界的东西,我们印人民币不可能买全世界的东西,当然不能乱印,乱印成了废纸也不行,但适当地多印点搜刮点财产那还是很容易的。所以这就是规则,为什么我们现在搞亚投行啊?为什么搞“一带一路”啊?为什么又搞各种各样的基金,各种各样的联盟啊?实际上是努力地在改变过去的规则。

第三个层次是价值观,你的文化是不是被人接受。美国的价值观传播也很厉害,一部美国大片来了以后,全世界影响巨大。而且,好莱坞的电影,大家发现有一个特点,什么特点啊?个人英雄主义,经过努力就能成功实现美国梦,这就是它的主题,一般都是这样,故事可以很复杂,核心的主题就是个人英雄主义,一般就是这个路子,一个大兵加上一个美女的支持,经过千难万险最后取得成功,而且是白人的成功,你看看好莱坞电影哪个大片黑人成功了?基本没有,包括前些年看的《阿凡达》也是美国的,引领3D技术,路子也是一样的,一个大兵,还是残疾的,到了潘多拉星球了国王的女儿又爱上了,训练的时候命悬一线千难万险你都不用害怕,他死不了,他死了就成悲剧了,最后他要成功。你看我们国家这么悠久的文化传统有哪部大片能够走出去啊?非常少。所以说,我们现在急需要文化传播,这就需要一个概念,什么概念啊?现在应该说我们这个中国梦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语体系,你别小看这三个字,它扩大了中国的影响,总书记说我到世界各国讲中国梦,扩大中国的影响。这个概念比我们过去一些概念好,过去我们也提很多政治概念,自己说得很热闹外国人搞不懂,没法和人交流。

国家之间的博弈实际上是有三种层次。政治制度不同肯定有政治博弈,还有利益的博弈、价值观的博弈。所以,不出口价值观和文化就不能叫大国。我们的古人就讲,“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大家知道,现在在政治上影响世界安全的四大主义——霸权主义、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这些东西都跟文化有关系。现在新疆的恐怖势力很猖獗,很多都是一些民族分裂分子。为什么啊?他们对我们的文化不认同。所以,现在援疆,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文化援疆,教育援疆要双语教学,作为一个中国人,必须都会说普通话,这就是一种文化认同。另外,我们现在一些国家的权益能不能守得住,也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如果人家老来欺负你,老来割你的肉,对我们就是一个巨大伤害,所以需要我们维护住我们的权益。现在,我们的海洋、外空、网络空间受到了一些巨大的挑战。最近南海的事端闹得比较凶,美国在那挑事儿,为什么这样啊?不希望中国崛起,希望通过种种渠道牵制着中国。在这点上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为什么海洋争议这么大,大家看看地图就能明白了,我们的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大家都知道,我们有多少海洋啊?海洋有多少万平方公里啊?大家知道吗?好多同志在摇头。当然,这个不能怪大家,过去我们宣传得不够,我们现在号称300万平方公里,为什么说“号称”呢?我们说有这么多,实际上没控制住,我们真正控制的只有60万,五分之一。为什么啊?说是你的,人家不承认,有争议。首先,划界问题没有解决。国际有两种划法,一个是大陆架延伸,最深的海沟上面海洋是你的;还有一种,两国陆地中间线,挨着比较近的,按中间线划比较方便。两个标准都不一样,所以各国都按自己的利益划,矛盾就出现了。

另外,在文化的竞争当中,我们国家是处在弱势上的,而且意识形态没有真空,你不去加强,别人必然要加强。所以,邓小平说过这样的话,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的少,就是这个道理。面对这么严重的问题,我们不能够忽视意识形态,不能够忽视精神文明,不能够忽视我们的价值观。所以现在讲“四个全面”,讲依法治国,在讲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候,中央特别强调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就是这个道理。依法治国是根本,但是必须有德治,可见意识形态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我讲的第二个问题。

三、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面讲一下第三个问题,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我们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家知道,我们现在把它叫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实际上并不是为全世界的社会主义搞一个核心价值观,不是哪个国家只要搞社会主义就是核心价值观,恐怕不是的,我们侧重于中国,我们搞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为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因为我们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指导,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哪来的啊?为什么要搞这个?因为我们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所以我们说,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和灵魂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这个问题很重要呢?大家知道,我们的核心价值观里面既有民主,也有自由,也有平等。但是大家知道,民主、自由、平等,西方也在讲。你讲的民主是不是三权分立?是不是多党选举啊?为什么跟人家不一样啊?我们说,我们有自己的内涵,这个内涵是由我们国家的指导思想所决定的。所以这个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灵魂。当然,这个价值观不是从天下掉下来的,而是在我们的文化当中滋养出来,生长起来的,所以有我们优秀传统文化来做根基。第三,我们吸收了世界上文明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文明成果相结合的一个产物。既然是这样,我们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那就要关注到这些问题,光背那24个字,强调民主,强调自由平等跟西方没有什么区别可能搞歪了,所以关键还要了解灵魂、根基和视野。

我们需要一种理论的教务,我们经常讲,三观很重要,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家说,这三观哪一观最重要,有决定意义啊?有人说价值观,有人说人生观,有人说世界观,可能都有些道理。我给大家举一些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前些年,北京大学有一位数学学院的学生毕业以后不搞数学了,到五台山当和尚了,急得家里面够呛,说当和尚不能结婚,后代没有了,这数学搞的……为什么他觉得庙里当和尚人生有意义,天天念经有价值啊?因为他的世界观发生了变化。他觉得这个世界是佛祖的,所以伺候佛祖有意义。为什么一些基督徒在那传教,再辛苦他也传啊?因为他觉得为上帝献身是光荣的,将来可以进天堂。所以,决定人对世界的看法最根本的还是世界观,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人生当中的一种表达,价值观是人生是否有意义的一种表达,所以不是一个层次的问题。我们讲,信仰的理论基础就是世界观。你的任何信仰都是对一种世界观认可的结果,那些基督徒为什么信上帝啊?他被圣经的学说所吸引了,佛教徒相信佛祖。

我们共产党信仰共产主义,是我们认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结果,因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告诉我们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类社会经过了若干个社会形态,原始的,奴隶的,封建的,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要达到更高的社会,尽管很漫长,但是人类社会必然向更高的状态发展。我们认同这个理论,所以认同这个信仰。我们这个核心价值观就是为树立这样一个共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么样才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啊?必须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啊?三位一体,道路、理论、制度。什么是道路?道路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搞好五大建设。理论就是邓小平理论等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等,三者统一才能到达目的地。就像我们开车,你车再好,要到达目的地,也得这三条。首先要有路,没有路走不了。有的路,往哪条路走啊?你要有导航,要认路,就是行动指南。你认了路、上了路,但不能随便走啊,要遵守交通规则,规则就是制度,三者统一才能到达目的地。中央在讲到这个时候特别强调三个自信。我发现一个特点,总书记凡是讲到核心价值观的时候总要和三个自信联系起来,通过树立价值观增强我们的道路、理论、制度自信。讲到自信的时候,标点符号都不一样,用感叹号,这是十八大报告的一句话,当时我就好奇,我说中央文件结束一般都是句号为什么是感叹号?说明特别重要。我们说用这样一个核心价值观引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为它让我们取得了成就。上了三个台阶,经济实力、生活水平、综合国力等举世公认的成果怎么来的?就是走这条道路,而且来之不易,什么来之不易?90年探索的结果,十八大,还有后来习近平讲话也讲,毛邓江胡四代领导人,每一代人领导人都给我们今天的道路作出了贡献,不能忘记我们的前人。四个贡献,毛泽东成功奠定基础,邓小平是成功开创,江泽民是成功推向21世纪,胡锦涛是成功坚持和发展。我们有这样的历史传统,不能拿现代来否定过去,不能简单拿过去来否定现在,要看到这一脉相承,包括毛泽东虽然晚年犯过错误,但是没有毛泽东的奠基,很难有我们今天的整个社会制度,现在我们整个国体的和政体的制度都是毛泽东奠定的。当然,开创很不容易,邓小平的开创使我们今天有了新路。习近平当了总书记离开北京考察的第一个地方是广东的深圳,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要继续改革。为什么啊?因为现在面临的压力很大,好多人质疑改革。我们必须坚定地推动改革。2014年,邓小平诞辰110周年,搞了一部电视连续剧叫《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就突出了他的改革开放的思想,为今天的改革做舆论宣传,就是这个道理。邓小平这个路开得也不容易,而且实践证明了是正确的,我们必须得走下去。

我们说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一定要立足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共同建设。什么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总书记的讲话其实已经讲了: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传统文化有很多,哪些是优秀的?我们说,和马克思主义相契合的就是优秀的。中国古代有唯心论,也有二元论,当然也有唯物论,我们当然要大力宣传唯物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不就是唯物论?要宣传这样一些思想。再比如,中国古代有很深厚的辩证法思想,福祸之间的转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阴一阳之谓道”,都是这个道理,这个和马克思的辩证统一规律都是相同的。

篇3:核心价值观宣讲

一种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的, 一个社会、一个行业或组织, 需要某种共同的价值, 这种共同的价值就是核心价值。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是图书馆界对于自己的责任或使命的系统说明, 表达的是图书馆人的基本理念。图书馆事业承载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保障人们基本信息权利的使命, 是一项非常高尚的事业。但是, 现在图书馆应该或能够保存的人类知识、信息、文化遗产的职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方面图书馆经费有限, 另一方面现在的信息资源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变化莫测;同时各类新的信息服务机构大量涌现, 甚至其提供的信息更为便捷和通达, 图书馆面临着边缘化的危机。因此, 国内外图书馆界希望通过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形成和讨论, 为图书馆竞争力的提升找到发展依据。

1.1 国外关于图书馆核心价值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西方图书馆核心价值研究者, 一般将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 (图书是为了使用;每个读者都能读到他所要读的书;每本书都有它的读者;节省读者时间;图书馆应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有机体) 作为价值研究的起源, 将谢拉的社会认识论作为新的价值观。美国是最早研究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国家。早在20世纪80代, 美国图书馆协会 (ALA) 主席William Summers在其就职演说中呼吁重视图书馆永恒的价值。1986年, 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 (ACRL) 主席Griffin在一次会议中将“信息平等获取、馆藏平衡”等作为学院图书馆的价值标准。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90年代, 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 “信息自由、普遍获取、普遍平等服务”等一直是国际图书馆界的主流价值观。

国际图联 (WLA) 于2003年通过了IFLA核心价值。即:①认可自由获取信息、观点、想象力作品以及自由表达等《世界人权宣言》第19条的内容;②认可所有人、团体和组织需要广泛而平等地获取信息、观点与形象作品, 以提高他们的社会、教育/文化、民主与经济方面的素质;③提供高质量的图书馆和信息服务, 确保公众有效地获取信息;④承诺使所有参与WLA的成员从中获益, 而不论其公民身份、残疾、种族、性别、地区、语言、政治哲学、种族或宗教。

澳大利亚图书馆和信息协会 (Australia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ALIA) 的核心价值2000年起草, 2002年发布。主要内容是:①保证自由开放获取知识的记录、信息和创作;②促进人们的思想交流;③致力于提高人们的信息素质和提供学习资料;④尊重读者的多样性和个性;⑤保存人类的记录;⑥为我们的成员馆提供优秀的专业化服务;⑦推动这些价值观的伙伴。

加拿大图书馆协会 (Canadian Library Association, CLA) 的核心价值是:①图书馆思想自由的原则, 普遍获得信息和自由是一个开放民主社会的组成部分;②多样性;③向成员提供知识是图书馆和信息中心的政策目标;④图书馆和信息服务的功能是基于认识社会、文化、政治和历史背景的有效的宣传;⑤协会成员都有个人和集体的责任。

挪威奥斯陆大学教授Robe Vaagan分析得出挪威图书馆的职业价值主要有:资源与信息的自由获取、创造阅读文化、知识与能力的传播、职业中立与客观、鼓励终身学习、平等获取、信息素养的传播、鼓励文化多元性、保存记录、保证信息的质量、有效管理与组织、用户隐私的保护和版权保护等。此外, 英国图书馆协会、日本图书馆协会确立的图书馆核心价值, 都在表达与强化这些理念与服务原则, 具体包括:文化权利、平等权利、信息公平、普遍开放等。

许多图书馆也公布自己的核心价值, 如英国、苏格兰国家图书馆, 俄亥俄大学、勒冈大学图书馆, 芝加哥等公共图书馆。

1.2 国内关于图书馆核心价值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1) 我国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也经历着不断地变化。在中国, 一般认为河南安阳出土的大量殷商甲骨, 是最早的图书馆藏的雏形。进入西周时期, 周王室以及各诸侯封国均设有专门的图书馆藏机构, 道家的代表老子就曾担任周王室的“守藏室之史”。古代图书馆的建立, 是以保存人类的纪录与文化为主要价值观。

(2) 从光绪三十二年 (公元1906年) 11月1日庞鸿书上书清廷, 奏请设立“图书馆”, 最早创办湖南图书馆的12名忧国爱民、思想解放的青年志士在《创设图书馆兼教育博物馆募捐启》中提出 “输入文明, 开通知识”为宗旨, “凡有志于学者”都可以按规定“入馆参阅”到近代裘开明等人的“智慧与服务”精神, 又到我国后来提出的“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精神, 都曾激励几辈图书馆人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在这个看似平凡却伟大的事业中。

(3) 在我国对于图书馆核心价值的讨论是近些年才兴起的。

①程亚男在2002年发表的论文《再论图书馆服务》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图书馆核心价值。②中国图书馆界启动核心价值研究的直接推动力源于2006年我国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③2007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新年峰会, 将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列为这次会议五大议题的第一项内容。在这次会议上, 成立了以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学系主任范并思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 专门研究图书馆的核心价值问题。④2008年10月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在重庆隆重召开。本次年会的主题为“图书馆服务:全民共享”, 中国图书馆学会正式发布了《图书馆服务宣言》 (以下简称《宣言》) , 这是中国图书馆界的第一个《宣言》。表达了图书馆行业承诺以及中国图书馆人对图书馆精神、现代图书馆理念所达成的共识和对社会的职业承诺。它的发布, 标志着中国图书馆界步入了行业自觉的时代, 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宣言》明确指出, 图书馆是通向知识之门, 它通过系统收集、保存与组织文献信息, 实现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社会功能。现代图书馆秉承对全社会开放的理念, 承担实现和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缩小社会信息鸿沟的使命。图书馆是一个开放的知识与信息中心;图书馆向读者提供平等服务;图书馆在服务与管理中体现人文关怀;图书馆提供优质、高效、专业的服务;图书馆开展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图书馆努力促进全民阅读;图书馆与一切关心图书馆事业的组织和个人真诚合作。⑤“图书馆核心价值研究”作为“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学科下的第一分主题出现在了我国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指南中, 中国图书馆核心价值的研究已拉开序幕, 成为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研究热点。⑥范并思主持的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研究”学术沙龙于2011年6月29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 这个项目要研究出既能符合图书馆的需要同时也能被官方政府所认同的图书馆核心价值观。

国内的专家、学者和图书馆的同人们纷纷就这一议题撰写了不少的论文, 将关注的焦点重新集中在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上来。

(1) 宋显彪认为, 核心价值应包括4个方面:①保存人类文明成果, 提供用户使用;②联结用户与思想——通过服务将用户与图书馆文献信息中的思想成果联系起来, 鼓励、激发用户的智力和思想方面的需求, 指导与帮助用户获得经过精选整序的文献信息, 从而启迪用户的思维, 激发其创造力;③保证用户自由、平等获取信息;④进行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图书馆提供教育场所、设备和文献信息资源, 馆员提供知识获取的引导, 即学习技巧与方法。

(2) 蒋永福认为, 维护公民的知识自由权利, 是图书馆职业的核心价值。

(3) 刘月秀认为, 图书馆的价值在于通过促进文献知识的活化与转化, 为全社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由此导致经济效益。图书馆的价值是通过读者利用文献知识而体现出来的。

(4) 詹衍玲认为, 服务是贯穿图书馆发展的主线, 提供更好的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核心价值。

(5)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图书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李青认为, 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为四大功能:独特的资源整合功能;专门的知识挖掘功能;无偿的信息传递功能;有求必应的咨询功能。

(6) 秦晓珠认为, 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是随着社会的变迁、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发展的。唯一不变的是服务, 由过去为少数人服务, 到目前为大多数人服务。图书馆的功能均可看做实现这一核心价值的手段或要求, 充分发挥它的功能, 为社会服务, 是图书馆核心价值的体现。

(7) 黄晓曼认为, 图书馆核心价值较有共性的是:保存资源和为社会提供服务、知识自由、平等获取、教育和学习、尊重读者个性和隐私。

(8) 范并思认为, 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是一种图书馆界对于自己的责任或使命的系统说明, 表达的是图书馆人的基本理念。图书馆核心价值需要以科学的语言简洁地表述出来, 并在图书馆界取得某种程度的共识。图书馆核心价值是一个行业或组织的核心价值, 它必然以所在社会的核心价值为基础, 并受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制约。

(9) 黄宗忠认为, 图书馆核心价值是图书馆员通过收集、整理、存储和传播信息知识等劳动, 实现知识自由存取, 公正平等地服务于社会, 满足每个读者的不同需求, 为社会的进步与和谐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10) 盛小平、刘泳洁认为, 图书馆核心价值应当以精致服务、保存知识、取用平等、引领学习、开展教育、竭诚合作、尊重隐私、倡导宽容和合理使用为内容。

总之, 国内外关于图书馆核心价值的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 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具体应该包括文化权利、平等服务、信息公平、普遍开放等。

2 法律图书馆与法律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内涵

目前, “法律图书馆”尚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主要包括各综合型大学的法学院或政法院校图书馆、研究院所的法律图书馆、政府部门的法律图书馆、律师事务所的法律图书馆等。法律图书馆作为学校图书馆的分馆与学校图书馆存在着较大区别, 法律图书馆作为学校图书馆的分馆主要为所在院系的读者服务, 担负着所属学院专业教学相关的图书文献资料、信息情报的收集整理、储存保管、组织加工、检索分析以及提供服务的重要任务。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 “北京市法学会法律图书馆与法律信息研究会”是依法成立的组织协调在京高校法律图书馆、在京国家机关、立法司法单位、律师事务所及法律网站的学术性团体。隶属于北京市法学会。秘书处设在清华大学法学院图书馆。“全国政法院校图书馆馆际协作委员会”是全国唯一的政法院校馆际协作组织, 该组织在原司法部属政法院校馆际协作委员会基础上, 吸收了全国众多大学法学院图书馆参加, 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为主任馆。

法律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与一般公共图书馆和综合图书馆不尽相同。美国法律图书馆协会 (AALL) 2005—2010年战略方向将法律图书馆的核心目的定义为:致力于强化法律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支持我们所有会员所做出的个人努力。法律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应体现为:生生不息的学习与知识提升;法律图书馆员在一个民主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公正、永久性的法律信息准入;司法质量的持续提升;社区价值。

笔者认为我国法律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应包括以下方面:①根据需求, 建立科学合理完整的法学专业文献信息资源体系。②为读者提供精致、深入的优质的服务, 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③建立良好的馆际协作关系。④加强图书分馆馆员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3 法律图书馆的特色化建设, 演绎法律图书馆的核心价值, 推进法律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3.1 根据法学专业的特点, 建立特色馆藏

(1) 在我国, 法律图书馆的馆藏突出专业性、完整性和系统性, 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的收藏并重。法律图书馆以全面收藏法学专业文献为主, 同时收藏的还有政治学、经济学及其他社会科学文献。但由于经费、资源等方面的限制, 大多数法律图书馆只能满足中文图书资料的收藏和服务, 在外文资料方面则相对较弱。丰富专业的法学电子数字资料的馆藏是法学专业图书馆馆藏建设的一个趋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图书馆的前身——法律系资料室是于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成立的同时建立起来的, 1994年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所资料室合并为法学院资料室, 1998年扩大为现在的法学院图书馆。同时还是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的法学分馆。

(2) 作为国内重要的法律图书馆,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图书馆在法律文献的收藏方面独具特色, 中外法律书刊文献30余万册, 我院直接购买本专业的相关全文数据库或与校图书馆共建数据库资源有北大法宝、中经网法律法规知识库、台湾月旦知识库等代表最高水平的中文法律数据库外, 还拥有Westlaw internation、LexisNexis、HeinOnline、backOnline、world trade law等国际著名的外文法律数据库。上述资源为我院的师生提供了良好的专业信息服务。

(3) 特色馆藏建设是法学专业图书馆的重要物质基础, 与普通馆藏建设相比难度较大。因此, 我们要认识到它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努力的工作, 广开渠道, 打造法律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

3.2 法律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法律专业的读者, 这决定了专业信息服务和信息教育的特点

我们面对的是法学院的师生, 这些读者具有法律专业背景和知识面, 对文献资料的要求较高。法律专业服务是对法律图书馆的基本要求, 也是最高要求。

我院图书馆为了充分发挥馆藏资源的价值, 更好地为法学院的教学、科研服务, 于1999年建立了图书资料计算机信息“文津”管理系统。2009年, 法学院图书馆应用更加先进的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 (与校图书馆联网使用UNICORN集成系统) , 实现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跨越式发展。我们还成立了法学院图书馆日本分馆, 聘请日本成文堂的本乡三好教授为日本分馆馆长, 开设了日本法律专业课程。在服务方式上, 改变以往单一的馆藏文献的内阅服务与外借模式, 利用现代网络平台, 提供相应的数据库服务、知识库服务以及多种在线或离线信息服务, 馆员的服务正在由静态的单线性传递向动态放射性传递逐步过渡。馆员通过与法学院师生建立联系, 主动地、有针对性地提供法律文献信息服务。

法律图书馆只有通过了解法学院师生的价值追求及其在获取信息活动中的行为和感受, 对其做出必要的引导和规范, 从而将法律图书馆员的真诚服务转化为读者接受和认可的价值, 进而转化为读者的知识创新和研究成果, 才能够充分体现法律图书馆的服务价值。

3.3 开展馆际协作与协调, 扩大对外交流, 实现资源共享

法律专业图书馆仅靠现有的资金及人力来收集相关的法律信息在当今信息时代是做不到的, 资源共享已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共识。就高校法律专业图书馆而言, 法律专业图书馆应以高校图书馆为依托, 建立由学校、图书馆、各院系三方成员的协调组织, 制定出相应的共建共享方案与互借制度, 为教学、科研提供更细致、更深入的服务, 最终提升法律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效果和专业水准。

3.4 法律图书馆馆员人才培养建设是法律图书馆急迫的任务

法律图书馆馆员是指主要从事法律信息资源的收集、存储、交换和传递过程的图书馆员。作为有竞争力的法律图书馆, 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团队是体现其核心价值不可缺少的要素。他们应当了解相关学科的发展方向, 善于更新自己的知识, 准确把握读者的心理, 真正做到“读者第一, 服务至上”。

美国法律图书馆协会 (简称AALL) 对于法律图书馆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制订了一些标准来促进和推动图书馆人员队伍专业素质的提高和推动法律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如2001年3月, AALL执委会通过了“法律图书馆职业能力” (Competencies of Law Librarianship) , 试图通过认同、确定和积极提升法律图书馆馆员的业务能力, 对法律图书馆馆员职业的现在和未来对法律领域的价值进行说明。AALL的“法律图书馆馆员职业能力”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核心能力” (Core Competencies) , 这些能力适用于所有法律图书馆员, 而且在其职业初期即获得。还有一个部分是与专门的业务领域相关的能力 (Specialized Competencies) , 适用于某一领域的法律图书馆员。

在美国, 法律图书馆员将被认可和评估为在法律信息、研究和技术领域最前沿的领导者和专家;法律图书馆员将接受他们所需要的教育和培训以应对不断变化的信息环境带来的挑战;法律图书馆员将影响法律信息的结果, 技术政策以及美国法律图书馆协会会员所关心的图书馆专业议题。

虽然对于法律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资格和素质要求尤为重要。但目前, 我国在这方面的规定还是一个空白。在新的形势下, 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机技术、数字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国际语言化技术的突破, 推动着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全球化和网络化迈进。全面提高法律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建立图书馆员的资格认定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建议法律图书馆工作人员不断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专业知识修养、文化信息素质修养等, 肩负起教师和图书馆员的双重责任;对于法律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 从分类管理过渡成为岗位管理。在将要制定的中国图书馆法中规定图书馆员的任职资格。

研究与建立图书馆核心价值给中国当代图书馆学理论提出了极为严峻的挑战。建立代表一个国家图书馆界的核心价值, 需要求得会员的最大认同, 从长远的发展来看, 法律图书馆不仅仅是对法律文献的收藏和利用, 更重要的是, 通过图书馆工作和职能的实现, 促进法学教育和法治建设的发展。图书馆核心价值在我国还需要继续研究探讨,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任重而道远。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图书馆核心价值历史与现状的描述, 指出特色化建设:演绎法律图书馆核心价值, 只有在馆藏建设、服务手段、人才培养建设等方面加强法学特色建设才能使法律图书馆成为真正的文献信息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及法学教育的重要中心。

关键词:图书馆核心价值,法律图书馆,特色化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图书馆品牌建设[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4.

[2]李青.现代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定位及其实现[J].图书馆论坛, 2006 (4) .

[3]范并思.迈进研究与建立图书馆核心价值的重要一步[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8 (2) .

[4]梁灿兴.图书馆核心价值观的性质与结构[J].图书与情报, 2009 (4) .

[5]王东艳, 周威.图书馆核心价值研究综述[J].情报资料工作, 2009 (6) .

[6]展春岚.2002—2008年我国图书馆核心价值研究综述[J].情报探索, 2010 (1) .

[7]彭洁.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观的演变[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2) .

篇4:核心价值观宣讲

2012年4月,长宁区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先进事迹宣讲报告会在长宁区人民检察院举办。全区政法部门干警代表参加宣讲报告会。

报告会宣讲了长宁区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芮振伟先进事迹,还特别邀请市公安局城市轨道和公交总队三大队民警陈峥作演讲,全面诠释了政法干警应具备的正确价值取向,为全区政法干警树立了榜样,令在场干警深受感动,受益匪浅。会议还就认真学习贯彻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深入推进教育实践活动,服务保障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要求。

据了解,在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中,长宁区人民检察院通过部门推荐、全院干警网上投票评选,选出了6位“身边的榜样”,分别是中国十大杰出检察官、全国检察机关优秀反贪局长、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上海市劳动模范芮振伟;当家理财,精打细算的行政装备科科长周正恒;努力践行为民宗旨,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优秀公诉人朱丽群;以“老黄牛”的精神在审查逮捕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的资深检察官任运芳;具备公诉人核心能力,青年干警的杰出代表欧阳昊;勤勤恳恳、埋头苦干技术部门的一名普通检察官归仪明。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忠于职守、甘于平凡、勤于思考、乐于奉献,体现了 “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

篇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

今天与大家在一起,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活动,共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之魂,党的十八大用二十四个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概括,从国家的层面规定的目标是“富强、明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个人层面提出的要求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一、回顾过去,我们的今天来之不易

作为正在健康成长的孩子们,我们一定要理解处在一个怎样的时代,一定要了解我们国家的国情和历史,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地域辽阔和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人民的生活也在一天天走向富裕,同时我们的社会发展依然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从历史方面来说,我们的国家有过非常辉煌的过去,同时也有过百年的屈辱史。

改革开放前,我们的生活和现在相比完全是天壤之别,那时候农村基本上没有水泥平房,道路泥泞不堪,从城关到红果得花上三个小时,不是堵车就是道路塌方,从XX县到水城要走整整一天,而且只有一来一回两张班车,那时候没有一条象样的柏油路,更没有高速,我们的城市建设也是清一色的旧房子,上学的孩子们穿着补丁裤子和衣服,走上很远的山路才能到学校。学校基本上没有食堂,学生的午饭就是事上干粮,条件好的有个饭团,不好的就是炒几颗干包谷籽就着凉水算一顿。只有少数中学有食堂,但由于国家没有补助,根本无法跟现在相比。

同学们,我们今天生活在很好的环境中,不愁吃不愁穿,甚至不好吃的不吃,不好看的不穿,有的同学跟父母争吵,惹父母生气,甚至动不动就拿不学习来威胁家长,这些都是非常不对的。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要认真孝敬父母,理解父母。当我们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繁荣富裕的时代,后面有一个强大而美丽的祖国时,一定要理解,现代的生活来之不易,是经过一辈又一辈先烈们前仆后继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总书记今年“五四”青年节在北京大学考察时作了题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讲话,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我们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体人民一起努力,通过持之以恒的奋斗,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更加民主、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丽,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从个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从小培养一颗爱国心,对人诚实友善,用良好的品德和言行来严格要求自己,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优良的革命传统,积极向上,努力学习,用身边的好人好事来感染自己,从小就要有一颗学做好人的心。同学们正处在健康成长的青春年华,很多时候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但我们身边经常会涌现出很多的好人好事。我们要向身边品德优良的人们学习,学习他们诚实待人,踏实做事,善良真诚的品格,做正直的人。在这里不妨向大家举两个小小的例子,比如在XX县,今年3月8日,家住两河乡扯扎村的邢XX老人散步的时候捡到了一个看上去鼓鼓的烟盒,里面有好几百块钱,老人寻思着丢钱的人可能会沿路找回来,他就在路边坐下来等,等了好几个小时。没找到失主的邢XX跟他的老伴说:捡到这个钱的时候我就在考虑,烟盒装着的钱,肯定不是富裕的人掉的,这个钱肯定是人家打工的钱,或者是卖东西的钱,如果我们把这个钱用了,一辈子这个心就不安,虽然捡到钱了,我没地方交待,所以一夜睡不着觉。老人捡到钱后受到心灵的折磨,困惑得晚上无法睡觉,求电视台帮他找失主,邢XX老人说:如果这个钱没人来领,我们就准备捐献,用来修路,如果这个地方不修路,我们就准备拿给那些残疾人、孤寡老人就行了。

邢XX老人说的话很朴实,他自己和老伴靠每月500元的补贴金生活,但是他的行为是高尚的,他拾到钱后表现出来的优良品德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大家都知道我们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发展史的民族,具有很多优秀的传统美德故事,每天都有很多人在默默地奉献着自己,很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对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默默地做一颗社会的螺丝钉。比如我们XX县的交警万磊,他就是一个任劳任怨勤奋工作的人,同学们坐车或者在街上行走的时候一定经常会看到,万XX同志不管风里雨里,哪里车流拥挤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不停地向来往的车辆挥着手,不知疲倦,那是因为他的心中装着责任,对自己职业的一种敬爱精神,就是我们说的敬业。同学们在上德育课的时候一定都能学习到很多关于传统美德的故事,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要向身边的好人好事学习,做一个热心帮助别人的人,这也是我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方面。

从生活和学习的层面来说,我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表现在具体的日常生活中就是要自觉地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尊老爱幼、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个诚实、善良、乐观、积极、健康的学生,孝敬父母,团结同学,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这是社会对你们的期望,同时也是你们健康成长的需要。现在是你们的父辈在建设国家,但是祖国的未来一定是你们的,毛主席曾经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同学们,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做到以下几点。“爱国”就是用一颗赤子之心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敬业”就是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诚实”就是要诚实善良,真诚处事,“友善”就是要热情对待身边人身边事,团结同学,待人和善。

你们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继往开来的伟大重任,一定要按照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和内在的信念理念。

三、从小事做起,学会感恩

今天是你们开学的第二个星期,度过了美丽的署假后你们又回到了校园,开学我们就举行这次宣讲活动,目的就是为了同学们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的时间有限,同学们的行为也不是通过短暂的宣讲活动就能彻底去改变,但我们一定要记住,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时代,这个时代发生了很多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伟大的祖国越来越富强,越来越美丽。我们是未来的建设者,一定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将来成材,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这就需要我们凡事都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从小严格要求自己,长大后才能在方方面面表现得更加出色。

古人曾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意思就是说不要因为这件坏事很小就去做它,也不要因为这件好事微不足道就不去做它。只有贤明,品德高尚的人才能让人信服。对于同学们来说,我们一定要从很小的事做起,比如孝敬父母,在家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既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又减轻了父母的负担,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比如帮助社区的空巢老人,帮他们扫扫地洗洗衣服,在学习劳动技能的同时又帮助了别人,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当然这是从小的方面说,从大的层面来看,比如上个月云南的鲁甸发生了6.8级地震,导致600多人死亡,十多万人无家可归,我们又能在这些灾难面前做些什么呢?我们国家最近几年发生的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雅安地震,每一次地震都牵动了10多亿人的心,在这些大灾大难面前,很多平凡的人们哪怕捐献一块钱,一件旧衣,一件日常生活用品,汇集在一起就是一股巨大的社会力量,在这里不是要求同学们要捐献什么,但我们至少可以做到少用一块零花钱,少吃一根雪糕,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水,从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心系祖国,心系未来,心系灾区。同学们是祖国的花朵,正是含苞待放的时候,我们理解人生价值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感恩,对养育我们的土地,给我们生命的父母,哪怕是带给我们新鲜空气的一片绿叶,一滴水,学会感谢世界带给我们美好的生活,感谢同学们在一起渡过的快乐时光,感谢社会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感谢我们健康成长的环境,感谢老师对我们的辛勤培育。有人帮助我们的时候,随口说一声“谢谢”,你就给对方心里带来了一股暖流。有人为我们付出了许多,我们感谢他,他可能给我们更多的帮助,当我们学会感恩,用一颗感恩的心面对生活和学习,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和同学、家人、朋友之间互相理解,互相鼓励的时候,我们就慢慢地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这也是我们自觉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方面。

四、在党的红旗下健康成长

国家弱就要受欺负,我们国家曾经遭到日本的侵略,日本在南京大屠杀中杀死中国30多万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国牺牲人的更是不计其数,我们今天的幸福是一辈又一辈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展望未来,珍惜我们拥有的幸福,守卫我们取得的成果。

我们学校的前身是火铺矿小学,我们的同学大多多是矿工的后代,我们的先辈们为了“三线建设”不远万里来到XX县,当时的XX县很落后,很艰苦,老矿工们到XX县住的是干打磊的房屋,吃的是野菜粗粮,但是他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充分发扬团结协作,艰苦创业,爱国奉献的赤子情怀,把我们的矿区从一穷二白建设成欣欣向荣的新矿区。没有三线建设就没有六XX水。

同学们是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在党的领导下健康成长。我们正处在健康成长的青少年时期,只有多学知识,努力读书,掌握各方面的生活技能,将来才能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希望同学们在今后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积极地、自觉地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多做好人好事,学做好人。在这里,我最后祝愿老师们在未来的工作中更上层楼,祝愿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中一帆风顺,用更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家庭,回报社会。

篇6:核心价值观宣讲

为共同的价值取向,但是忠诚于谁,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军队有着很大差异。我们这支军队讲的忠诚,就是要忠诚于中国共产党。

胡主席明确指出:“忠诚于党,就是要自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党指挥。”胡主席这一重要论述,从制度原则、信仰追求、行为取向三者的统一上,阐明了忠诚于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明确了我军官兵最高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追求,为当代革命军人书写对党的忠诚、走好人生之路指明了方向。

一、忠诚于党,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灵魂

有人说,一个人的脊梁,不是骨头而是精神;一支军队的脊梁,不是武器而是军魂。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们这支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忠诚于党作为人民军队听党指挥的必然要求,体现了我军鲜明的党性,决定着革命军人价值观的性质和方向,统领着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其他方面。那么,当代革命军人为什么必须忠诚于党呢?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忠诚于党是中国革命建设的历史必然和现实需要。革命军人对党的无限忠诚,是建立在对中国革命建设历史经验总结、对中国社会美好未来追求基础之上的一种理性自觉。大家知道,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中国革命建设的历史进程中确立的。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坚持不懈的苦苦探索,中国人民进行了无数次艰苦卓绝的斗争。但无论是康梁的戊戌变法还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无论是太平天国农民运动还是义和团运动,都以失败而告终。1921年,中国共产党以崭新的姿态登上了历史舞台。在我们党的领导下,无数优秀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经过28年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实行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面貌和人民群众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历史雄辩地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安危之所系,是国家兴旺发达根本之所在。可以说,忠诚于党,承载着亿万中华儿女维护尊严、自立自强的真挚情感,寄托了中国人民求生存、谋发展的全部希望。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现实承继着历史的发展。到本世纪中叶,我们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前进的道路上还有许多激流险滩和困难坎坷:一是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将长期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二是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加紧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我们将面临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较量的长期考验。三是国内改革处在关键时期,各种利益关系相互交织,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在这样的情况下,惟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统一意志,凝聚力量,攻坚克难,胜利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当代革命军人,要从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高度增进对党的信赖,更加自觉地将忠诚于党内化为价值认同,固化为稳定的情感归属和持久的责任行为。

其次,忠诚于党是我军保持根本性质、有效履行使命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军队是从属于一定阶级并为这个阶级服务的。我军作为党领导下的新型无产阶级军队,忠诚于党是由这支军队的阶级属性和肩负的使命任务决定的。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人民军队要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肩负起保卫祖国、保卫人民和平劳动的根本职能,就必须始终忠诚于党。这与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当代革命军人只有忠诚于党,始终坚定地跟党站在一起,与党同心同德,坚决听党指挥,才能永葆人民军队的根本性质,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我军80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革命军人忠诚于党、献身党的事业的历史。战争年代,无数革命战士靠着对党的赤胆忠诚,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始终一往无前、英勇战斗,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和平时期,广大官兵忠实履行职能,甘愿牺牲奉献,保家卫国、抢险救灾、支援国家建设,用热血、奉献和服从践行了忠诚于党的要求。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官兵对党的无限忠诚,我们这支军队才能够直面强敌而不退却,艰难奋战而不溃散,始终保持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保持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回望历史,忠诚已融入官兵血脉;开拓未来,革命军人更要坚守忠诚。今天,我军建设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肩负的使命任务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不同。始终保持我军的根本性质、有效履行使命,对革命军人

忠诚于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是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力量保证,赋予革命军人忠诚于党新的时代内涵;二是和平时期成长起来的广大官兵,经历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比较少,对忠诚于党缺乏战争年代革命先辈们那样的切身体会;三是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军进行渗透破坏,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日趋频繁,这些都对官兵价值追求造成了冲击影响;四是随着战争形态的变化和我军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如何确保官兵在未来信息化作战中始终忠诚于党,也面临着许多挑战。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要求每一个革命军人必须进一步强化忠诚于党的意识,提高履行党赋予的各项任务的本领,自觉把忠诚于党的信念落实体现到实际行动上。

再次,忠诚于党是当代革命军人全面发展进步的首要条件。人民军队是大熔炉、大学校。翻开我军的历史,1955年授衔的朱德、彭德怀、刘伯承等1600多名将帅,普遍历经艰险、九死一生,在炮火硝烟中成长为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他们的功绩彪炳史册、光照千秋;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李向群,他们虽然只是普通战士,但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让生命焕发出绚丽的光彩,成为激励后人的楷模;苏宁、杨业功、华益慰、丁晓兵、方永刚、李中华,他们把理想写在军旗上,把汗水洒在岗位上,绽放出人生永恒的绚烂,成为当代军人的杰出代表。探寻他们成长进步的轨迹,我们从中深深感受到,他们成长和荣誉的背后,既包含着个人的努力,更凝结着党的亲切关怀和精心培养,深蕴着他们对党的无比热爱和无限忠诚。

某部战士向南林,来自大巴山区,他怀着信党爱党的朴素而真挚的情感,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作为一种人生需要、一种生活习惯,在不到时间里,反复阅读了40多本理论书籍,记下了30多万字读书笔记;他把本职岗位当成为党建功、成长成才的坚实平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十年七个岗,岗岗叫得响”,先后五次立功,受到胡主席的亲切接见,被中央军委授予“青年士兵楷模”称号,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和团中央委员。向南林成长成才的事迹再次告诉我们,当代革命军人,只有忠诚于党,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才能找准人生坐标,把正前进方向;只有忠诚于党,把个人追求融入党的伟大事业,才能拥有发展进步的广阔舞台,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只有忠诚于党,全身心地投入军队现代化建设,才能形成齐心协力干事业的良好氛围,为个人成长进步创造条件;只有忠诚于党,为完成党交给的使命任务而努力奋斗,才能克服任何艰难困苦,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书写出壮丽多彩的人生。

二、忠诚于党,必须自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们党经过长期探索包括从血的教训中得出的真理性认识,是确保党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掌握部队的根本原则和制度。我军忠诚于党,首先就是要恪守这个根本原则和制度。离开了这一条,革命军人忠诚于党就无从谈起。

那么,怎样才能更加自觉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呢?这里,我想强调三点:

首先,要搞清楚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中“绝对”二字的含义。我理解,这里的“绝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党对军队领导的惟一性。中国人民解放军只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插手军队,更不得擅自调动和指挥军队。二是党对军队领导的全面性。党对军队的领导是涵盖一切的,军队一切组织、一切人员、一切工作,都必须接受党在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领导,不允许有任何例外。三是党对军队领导的直接性。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军队中党的各级组织形成上下垂直的领导体系,直接领导和指挥所属部队,不经过别的中间环节。四是党对军队领导的无条件性。军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完全服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和指挥,不允许讲价钱、谈条件、打折扣。

其次,要全面理解和把握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制度。80多年来,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了一整套领导军队的制度。这些制度在《政治工作条例》中都有明确规定,主要包括:(1)军队的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2)坚持民主集中制;(3)实行党委(支部)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4)设立党的委员会、政治委员、政治机关;(5)支部建在连上制度等。这一系列的原则和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科学的体系,体现了党的政治原则与组织原则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党在军队的组织制度、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党的思想政治领导与军事行政领导的有机统一。正是通过这一系列原则与制度,使党的领导能够从中央直达基层单位,并通过党的基层组织深入到每一个官兵,使党的领导覆盖到部队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各项工作,从而确保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实现。

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制度、并且忠实地执行了这些制度,战争年代,无论环境多么险恶,任务多么艰巨,形势多么严峻,我军没有一支成建制的部队被敌人拉过去,也没有一支部队“占山为王”、搞军阀割据,始终保持了内部的坚强团结和高度集中统一。也正是因为如此,和平时期,我军始终坚定地与党站在一起,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保持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经受住了军事斗争和各种急难险重任务的考验;广大官兵坚决抵制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和错误政治观点的侵蚀影响,始终保持了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

第三,要坚决贯彻执行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制度。能否把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原则和制度贯彻好落实好,既是一个能力素质问题,更是一个对党忠诚的态度和品格问题。任何在执行党领导军队原则制度上搞变通、打折扣的行为,都是对党的不忠诚。我们要从党和军队前途命运的高度,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切实做到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军肩负任务如何变化,忠诚于党的政治信念丝毫不能含糊,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一系列制度不能动摇。每位官兵都要严格遵守党领导军队的各项制度规定,自觉服从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和监督,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特别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要自觉坚持党委集体领导,一切重大问题都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由党委民主讨论,集体作出决定,不能搞个人说了算,更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

三、忠诚于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旗帜指引方向,理想凝聚力量。只有自觉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为党的理想而奋斗,才能真正做到忠诚于党。在当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党的旗帜,也是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作为当代革命军人,忠诚于党,就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化为人生价值追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历经艰辛、不懈探索得来的。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但也走过一些弯路。1978年,我们党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掀开了社会主义建设新的一页。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及时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以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战胜国内外政治**、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纪。十六大以来,以总书记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越来越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

伟大的创造铸就伟大的辉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引领下,经过30多年的不懈奋斗,中国实现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才完成的同样程度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转型;经济保持年均近10%的持续高速增长,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据世界银行统计,过去25年来全球脱贫所取得的成就中,约67%的成就应归功于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事实证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现实的选择、未来的方向。作为当代革命军人,必须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真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伟大旗帜来高举、作为正确道路来坚持、作为科学理论来运用、作为共同理想来追求。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高举旗帜、坚定理想信念呢?

首先,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这样,才能打牢高举旗帜、坚定理想信念的思想理论根基,忠诚于党才能更加理性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至关重要的有两条:一是要通过学习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学习不单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思想的解放和觉悟的提高。我们要紧密联系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奋斗史、创业史、改革开放史,全面学习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增进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以总书记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信赖。二是要通过学习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学习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深刻把握蕴含其中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努力提高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这样,高举旗帜才能更加自觉,理想信念才能更加坚定,指导行动才能更加有效。

其次,要在各种风险和考验面前始终做到坚信不疑、坚定不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能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遇到矛盾问题时,始终做到立场不含糊、信念不动摇,是对当代革命军人忠诚于党很现实的考验。当前,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时期。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也遇到了诸如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消极腐败现象等问题,特别是去年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趋显现。对此,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充分认清封闭僵化的老路走不通,改旗易帜的邪路走不得,只有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我们的事业才能赢得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

再次,要积极投身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之中。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近年来,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得到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广泛认同,在实践中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高举旗帜、坚定理想信念,最现实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投身正在开展的学习实践活动。这也是当代革命军人忠诚于党的集中体现和现实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时代背景、指导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自觉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和做法,切实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引领成长,使之成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转化为走好人生之路、有效履行历史使命的自觉行动。

四、忠诚于党,必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党指挥

忠诚是军人的品格,服从是军人的天职。当代革命军人忠诚于党,说到底是要在行动上坚决听党指挥。这是忠诚于党最实际的体现,也是忠诚于党最直接的检验尺度。只有把忠诚于党的内在认同,转化为听党指挥的自觉行动,才能出色完成党赋予的各项任务,实现当代革命军人忠诚于党的价值追求。

听党指挥,就要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根据《党章》规定,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委员会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党的全部工作,对外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是党领导人民解放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力量的最高军事机构,并且党的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是由党的中央委员会决定的。军队听党指挥,就是要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这是一条重要的政治原则,也是一条重要的政治纪律。对当代革命军人来说,每个同志必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对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决策部署,一定要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拥护和支持;对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命令指示,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完全地无条件地服从;对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不一致的言行,要敢于斗争,坚决抵制和反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思想。党在军队的各级组织是各该单位统一领导和团结的核心,党对军队的领导指挥是通过这些组织来实施的。我们要自觉服从和维护各级党组织的领导,确保政令军令的畅通,始终做到枪听我的话、我听党指挥,革命军人心向党、党叫干啥就干啥。

听党指挥,就要自觉拥护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体现着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的意志和主张的集中体现。高度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纲领和方针政策,是党对军队的根本要求,也是革命军人忠诚于党的根本体现。我们每名同志都要认真学习宣传、坚决贯彻执行,努力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热情拥护者、坚定捍卫者和模范实践者。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路线、纲领和大政方针,对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为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一年多来,我们党适应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根据十七大的精神,相继作出了一系列新的决策部署。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指示精神,深刻认识中央决策部署的英明正确,从根本上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坚定性;自觉拥护支持党、国家和军队深化改革的各项举措,坚决服从和服务大局,正确对待利益关系调整;积极参加和支持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勇于在抢险救灾、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等重大任务中发挥应有作用,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全面落实贡献力量。

上一篇:关于《工作要有责任心》读后感下一篇:汇小贷分析金融危机后英国监管改革带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