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天际线居民幸福度

2024-05-16

城市天际线居民幸福度(共7篇)

篇1:城市天际线居民幸福度

2013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题目: 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指数调查与分析 系别专业班级: 信息管理学院网络工程专业

第一作者联系电话 1826618

城市居民幸福指数调查与分析

一、社会实践目的

幸福指数是人们幸福感的度量值,它是反映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目前西方很多国家纷纷研究并计划设立衡量人们幸福感的指标,使它与GDP一样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幸福指数也是通常所说的幸福感的量化,或者说是生活质量的高低值。主要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和主观偏好来对自身的生活状态所做出的满意程度方面的评价,它是城市环境、居住现状、物价状况、个人状态、家庭状况、工作状况的满足感、快乐感、价值感的有机统一。

“幸福指数”已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被频繁提及的话题。为了进一步了解人们对生活、情感等满意状况,提高社会工作者的满意度,调查人们普遍的幸福指数,从而提高对人们的了解和认识,并且从这次调查中研究探讨在哪些外在的客观因素影响制约了人们幸福感,更高层次上要求能够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基于此,我组成员对德州市德城区部分居民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

二、社会实践内容

(一)调查方式

为了保证调查所得到的信息准确可靠、方便统计的前提,所以决定本次调查所采用的方式是随机发放问卷当面填写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为98份。

(二)调查区域

调查区域在以德州学院为中心十公里范围内。

(三)调查内容

基本情况是对受访者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等相关信息的采集。我们将判断幸福指数的途径分为以下六个方面:城市环境、居住现状、物价状况、个人状态、家庭状况、工作状况。从这六点出发,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旨在清晰的了解受调查人群的具体情况,以便我们统计分析研究得出结论。

三、社会实践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73%的德城区居民感觉到非常幸福,15%的居民感觉一般,11%的居民感觉不幸福,另有1%的居民拒绝回答或表示说不清楚。调查数据说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许多城乡居民都感到生活幸福。从调查对象的分类看,有以下特点:

城市居民幸福指数高于农村。城市居民认为自己生活幸福的占81.4%,不幸福的占19.6%;农村居民认为自己生活幸福的占73.4%,不幸福的26.6%。男性居民幸福指数略高于女性。男性居民认为自己生活幸福的占82.6%,不幸福的占17.4%;女性居民认为自己生活幸福的占79%,不幸福的占21%。年轻居民幸福指数高于中、高年龄居民。17-30岁居民生活幸福指数最高为85%,不幸福的为15%;30-50岁居民认为自己生活幸福的占80%,不幸福的占20%。高学历居民幸福指数高于其他学历居民。学历越高幸福指数越高。大专、本科及以上居民认为自己生活幸福的占88%;高中以下学历为76%。

月收入高的居民幸福指数高于收入低的居民。个人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居民认为自己生活幸福的占92%;月收入在2000-5000元占86%;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占77%。表明在当前生活条件下,居民收入直接影响着对幸福的感受。挣到“钱”才能挣到“幸福”。但是也应当看到,也不是越有钱,人们的生活就越幸福。

居住环境好的居民幸福指数高于居住环境差的居民。居民对目前住房满意率为79.3%,不满意的为10.6%。他们的住房环境、房屋质量、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生活压力和负担也相对少了许多。

本次调查主要是对受调查者的个人基本情况、生活环境、情感和工作等方面进行的了解,下面我们将围绕研究人们幸福指数的高低及其影响较大的原因的目的,再进行一个概括性的比较。

通过调查发现,影响居民幸福指数的因素有很多,造成城乡居民幸福指数差异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收入、住房、生活、工作、健康、家庭、物价等各方面都会影响城乡居民幸福指数。

德州市近几年的发展可以看出德州市德城区的发展状况很好,但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也反映出了一些共性的问题,如收入、住房、生活、工作、健康、家庭、物价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总结也是可以推动德州市经济的发展,但这方面需要很大程度上依靠我们的政府。根据我们调查统计的结果,就如何提高德州市居民幸福指数提几点建议:

1、增加居民收入。

这主要要靠政府,加快推进经济的发展,促进城乡居民充分就业。结合德州现时的产业基础和土地资源状况,在推动现有一些企业增资扩产、提升水平的同时,扩大就业机会和空间。加快社区商业布局发展,扩大城乡居民就业渠道。也可以激励群众自主创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工资水平要与经济发展的水平相适应,比如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最低工资标准。

2、重视和正确引导经济发展。

经济感知对工作幸福感和政治和谐感影响最大,因此政府在制定和调整政策时,依然要倍加重视发展经济。目前在经济方面居民变现最不满的是物价和房价,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正确引导经济发展,政府还要充分了解居民生活的现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地制宜,每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以应对的措施也不同。

3、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为了提高居民的身心健康,首先应该引导人们的心态向乐观积极的方面发展,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和辅导,让人们在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中,也能调整和化解工作压力,保持身心健康。另外还要增加公共绿地,健身场所及设施,为居民提供活动场所。都说健康是福,很多因素影响居民健康,比如生活条件,医疗条件,工作压力等。居民生活条件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工作压力小了,居民区的医疗条件好了,也会影响到居民的幸福指数,居民的幸福指数也会有所提高。

4、提高政治和谐感。

政治和谐感是最需要强化提高的国民幸福指数的部分,它与工作满意感、生活舒适感的相互影响比较小。但这不意味着政治和谐感对主观幸福总体水平没有影响。因此,要提高政治和谐感,就要更多地从体察民情民意、顺应民心民愿、提高行政办事效率、简化行政办事程序等方面抓落实。同时政府也要自查自律,树立公正廉洁好行象,这样才能增加政府机制的公信力。

5、提高居民文化水平。

根据这次调查可以发现,居民的文化水平也会影响居民的幸福指数,居民文化水平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就业问题和精神文化素质,也会影响到他们自身的收入、生活、工作、健康等方面的问题。

6、提高环境卫生,绿化净化文化等。

四、社会实践结论或体会

幸福指数下降存在外部因素同时也存在人们的内在因素。快节奏的生活是人们越来越感到不安,生活中的不安定减少了人们的归属感。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增长,紧紧的温饱亦不能使人们感到满足,感情、思想、生活方式等严重制约着人们的幸福。人们的意识水平普遍上升,人们对物质上的追求也不断增加,物质化的社会幸福感大大降低是必然的。想想8090的新一代没有经历过什么苦难,赶上了这个烦躁的世界,社会发展的步伐太快,是他们过于物质化,还是社会过于急速化,他们在为今天无钱消费而抱怨时,是市场经济让他们在竞争中无法提高收入而失去了消费的自由,还是有钱无证而寸步难行失去了就业的自由。

过去的生活和现在的生活是没法比的,但是那时候的人绝对比现在年轻一代幸福感强烈,不是为别的,是因为有一种叫做信仰的东西,相比现在快速便捷的文化显得是那样得磕磕绊绊。有点文化的人都知道金钱不是唯一能够带给人们快乐的东西,但信仰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精神上的支持,金钱至上的社会中,怎样求得生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尺度。

通过这次调查不难发现在少数人看来他们是不幸福的,这不仅仅表现在各种物价上涨,还来源于各自的生活压力和外界不同的权利威胁。人是有需求的,满足需求的同时自然会会激起欲望,就像山里和尚讲故事的故事一样,回环往复,永无止境,真正关键的是能够珍重身边小小的幸福,学会生活。所以作为个体的每个人也要学会知足常乐,感悟生活,寻找幸福。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385。[2] 李英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3]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R].人民出版社,2002。

[4] 胡锦涛.《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N].人民日报,2005。

[5] 中共中央宣传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R].学习出版社,2003。

[6]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N].人民日报, 2004。

录:

德城区幸福度指数问卷

年龄

——

1、您的性别:

□ 男(43.9)

□ 女(56.1)

2、你的居住地:

□城市 68.7

□农村 31.3

3、您的受教育程度是:

□初中 23.6 □ 高中35.5 □ 大学 35.2□ 大学以上5.7

4、您月平均收入(指全部收入)大约是: □ 2000元/月以下11.8 □ 2000~5000元/月78.4 □ 5000~8000元/月 9.8□8000元/月以上0

5、您对您的居住地的社区环境(包括绿化、净化、文化等)满意吗? □非常满意 12.9 □满意 61.4 □一般15.1 □不满意6.8□非常不满意3.8

6、您对您现在的住房条件是否满意? □非常满意6.9 □满意44.8

□一般27.6 □不满意15.4□非常不满意 5.3

7、您怎么看目前的社会保障、医疗保障体系? □非常满意2□满意2.7□一般1.2□很不满意3 □不清楚1.1

8、您对您的人际交往满意度如何? □非常满意 6.8 □满意 87.4 □一般3.8 □不满意2□非常不满意 0

9、您的身体状况和锻炼程度如何?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身体非常健康8.8 □能适当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55.7 □有时候参加体育锻炼,身体一般 19.2 □很少参加体育锻炼,身体状况较差5.3 □几乎不参加体育锻炼,身体状况很差 6.1□说不清4.9

10、您希望通过幸福培训课程的学习有哪些方面的收获? □ 如何经营一段美满的婚姻25.8

□ 如何培养卓越的孩子32.7

□ 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14.6

□ 如何塑造超凡脱俗的形象2 □ 如何打造家庭、事业、朋友三大团队 9.7 □ 如何获得时间、心灵、财务自由 15.2□(其他学习目的请自由填写)

11、您觉得您的幸福人生由哪些元素构成? □ 财富与物质17.5 □ 理想的爱人21.2

□ 浪漫的爱情12.7 □ 幸福的家庭20.4

□ 杰出的子女 10□ 成功的事业11.4

□ 良师益友 0.7□ 健康与长寿5.6

□ 名垂青史0.2 □ 自由的生活 0.2 □ 生命智慧0.1

12、您最关注的社会问题是(可多选)□社会公平、正义8.5 □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12.7 □社会保障体系10.9 □房价32.1 □医疗2.8 □教育公平1.5 □就业18.2 □社会安全 6.1 □食品安全7.2

13、您是否愿意成为一个帮助更多的人成就幸福生活的幸福教练?

□ 愿意80.7 □ 不愿意19.3

14、假如幸福感最高分为100分,您认为您现在的幸福感可打多少分? 非常幸福 85-100

一般

60-84

不幸福

0-59 不愿说注:红色数据为百分比。

篇2:城市天际线居民幸福度

案 由:

居民住宅小区是城市基础单元,小区物业管理服务质量的好坏与城市基础网格的稳定及居民幸福指数息息相关。近10年以来,随着商品房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物业管理逐步被广大市民熟悉与接受,城市各住宅小区均采用不同方式实施了物业管理。但是,至今为止,我市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均存在诸多弊病,给居民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业管理费用收取难的问题。有些小区业主缺乏付费购买物业管理服务的意识;部分未入住的业主认为没有享受物管服务不愿缴纳物管费;有些业主认为物业服务不到位拒交物管费;部分业主认为房屋存在质量问题,将与房产开发公司的矛盾转嫁到物业公司,拒不交纳物管费。种种原因导致物管费用收取难,小区物业管理运行举步唯艰,时刻面临物管退出风险,而物业管理一旦退出,小区日常管理将因此瘫痪,造成垃圾成山、公共水电停运、安全无人监管等一系列不良影响。

二、业主委员会机构成立难与履职难的问题。一是业主委员会是纯公益性机构,很多业主不愿意费心费时来加入管理小区事务;二是由于利益牵涉不同,业主委员会很难统一全体业主意见,导致机构形同虚设,不能正常履职。

三、物业管理服务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一是物业公司成立门槛低,普遍缺乏专业的物业管理人才。二是清洁工、保安员等职业待遇低、地位低,员工流动频繁,人力资源紧缺,员工素质参次不齐,多重因素导致物业管理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

综上所述,我市有相当一部分住宅小区存在无钱管理、无人管理、管理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给居民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不便,给城市基本单元的安全和稳定带来诸多隐患,影响居民幸福指数的提升,亟待在今后予以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建 议:

一、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物业行业协会要借助各种媒体,从行业法规和法律知识普及角度对物业管理相关知识进行正面、理性的宣传。物业公司撤出小区的报道层出不穷,主流媒体与网站应加大对物业服务企业的正面报道,特别是对物业公司、开发商、业主、业主委员会四方的责、权、利要开设专版,清晰、明确的让民众了解物业管理的重要性。

二、应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监管,许多小区的管理难问题大多源于设计的不科学,不合理,特别是对小区停车位的设计要提高标准与数量,减少停车困难对物业管理造成的巨大困扰。

三、物业管理是微利行业,基层从业人员是弱势群体,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物业服务企业的扶持,除免征三年税费外,应考虑降低税率标准(现行税率标准为5.56%)。

四、维修基金的管理办法与启用要尽快简化程序,提高效率,特别是与急修项目和特种项目相关的维护维修,如消防、电梯维修等。

五、要提高物业管理公司的准入门槛,组织开展物业管理服务相关培训,提高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要引入物业管理服务企业的淘汰机制,对一些服务质量差、群众评议差、整改屡不到位的物业管理公司要予以清退。

篇3:城市天际线居民幸福度

关键词:城市森林,绿肺,幸福指数

一、打造城市森林“绿肺”的意义

1. 城市现代化的体现和政府职责所在

城市森林“绿肺”是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体现, 是有远见、负责任的政府的职责所在。城市首先应该是市民愉快生活和安居乐业的场所, 其次才是金融的中心、工业的基地等, 这是一个极为简单而又极为重要的道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 应该既包括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科学有效的城市管理体系、发达而充满活力的城市经济, 同时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氛围, 更包括生态化的城市园林环境。园林绿化系统是城市中有生命的基础设施, 绿色是城市的形象, 是城市的名片, 更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在地价越来越高、地皮越来越俏的当今, 拿出地来种树种花种草, 看似不划算, 但事实上, 每一片林地、每一片绿色, 都是给城市安上的一个个呼吸器官, 绿地越多, 城市的“肺活量”越大。环境好了, 空气清新了, 自然有人来落户, 愿意投资在美的环境中。因此, 打造城市森林“绿肺”就是在“筑巢引凤”。

2. 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表征

打造城市森林“绿肺”是人类需求的满足, 是低碳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的体现。森林是生态产品的最大生产者, 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吸附粉尘、净化空气, 涵养水源、提供淡水, 增加湿度、调节气候, 防风固沙、减少噪声等。[1]科学研究表明, 在人的视野中, 绿色达到25%以上时, 能消除眼睛和心理的疲劳, 使人的精神压力得到释放, 产生愉悦感, 且处于绿色环境中的人们幸福感更强烈。在人流与物流聚集的城市中, 车辆尾气、道路粉尘、噪音污染、热岛效应等城市生态危机的日渐凸显, 更激起人的本性中向往水、绿色、鸟语花香、崇尚自然的渴望。2011年7月, 由新浪微博发起的网络票选活动中, 参与的1.2万网民不约而同地把“亲近自然”作为减压放松的最向往的方式。从心理学上说, 自然界的蓝天、白云、花香、绿树、新鲜空气、鸟儿鸣叫等, 可以同时从视觉、嗅觉、听觉等多个方面共同作用, 迅速平衡城市生活的非自然环境带给人们的心理压力。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当今, 让广大居民最大限度享受和感受绿化成果, 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本质的具体体现。

二、城市森林“绿肺”建设的原则

1. 以人为本原则。

广大人民群众不仅是城市“绿肺”的直接受益者, 更是“绿肺”建设的参谋者、建设者和维护者。应当广泛宣传“绿肺”的理念, 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 做到城市“绿肺”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 建设成果由人民共享。

2. 整体协调原则。

整体协调应包括两个含义:一是“绿肺”建设内容的整体协调。就是既包括公共的活动空间, 也包括个人的生活居住区, 是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协调美化的有机统一。二是“绿肺”建设参与者的整体协调。需要打破行政体制条块分割局面, 形成城建、林业、水利、交通, 环保等部门协调规划共商、多元化投入、社会化建设、全民参与的合力共建机制, 探索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有效模式。

3. 本土特色的原则。

提倡种植当地树种, 本土植物 (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等) 之间相互依赖、同生共存, 与动物、微生物等构成高效、完整和稳定的生态系统。选择本土树种能够降低建设和维护成本。草坪不可不建, 但不能泛建。花草用水量大, 其养护费用是树木的3倍, 生态效益却远低于树木, 树木的生态效益是花草的4-5倍。[2]对于缺水严重的新疆而言, 城市“绿肺”建设, 更要注重增加乔木树种的数量, 达到景观效果与多种生态功能的有机融合;同时在郊区则要强调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 兼顾景观游憩和经济功能, 使这些地区的城市森林建设有利于引导城市旅游、休闲、生态农业、房地产业等相关生态产业的发展。

4. 文化传承的原则。

建设以森林公园、名胜古迹、古树名木、城市园林、各类纪念林为主, 人文与森林景观相结合的文化传承体系。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传承城市历史文化, 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新疆不同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居住习惯, 共同构成了新疆特有的城市物质文化。如新疆自古就有“瓜果之乡”的美称, 可依据各地林果特色, 让这些地方特色树种在园林绿化中, 出现在街头和居民小区中, 构成独特的地方园林特色。

三、新疆城市森林“绿肺”发展的具体路径

1. 宣传和强化城市“绿肺”意识

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宣传和强化城市森林或绿地的保护意识, 处理好城市现代化与生态化、城市绿肺的养护的辩证关系, 在全社会形成提倡绿色生态行为、唾弃和鄙视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的短视行为的氛围。重视和加强城市森林“绿肺”建设的研究工作、制定和不断完善城市绿化规划和设计水平、培养大批懂专业有技术的“绿色”人才、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和技能、加大“绿色财政”的投入也是打造城市生态文明的当务之急。

2. 探寻耐寒节水型城市森林模式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中心, 远离海洋, 常年降雨量少, 蒸发能力强, 冬季严寒, 夏季炎热, 日照时间长, 昼夜温差大, 是典型的内陆干旱荒漠性气候。新疆城市园林的绿化树种应选择具有抗旱、耐盐碱等特点, 能够适应新疆地区独特的气候土壤条件。例如, 白蜡、金叶疣、胡枝子、柽柳、侧柏、沙棘等, 这些树种不光抗寒性好, 同时具有很高的观赏性, 大范围种植还可以达到节水灌溉, 保护水土的目的。水资源匮乏成为制约新疆城市森林“绿肺”建设地最大瓶颈。因此, 城市“绿肺”的建设也应关注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的建设, 体现因地制宜, 追求生态节能, 有计划地使用水资源。

3. 引进树种打造新疆特色“绿肺”

要加强树种的开发利用等研究工作。通过引进优良树种, 开发试用一些适合新疆特色自然环境条件的新的绿化树种。目前新疆城市内广泛栽培的绿化林木主要有白蜡、榆叶梅、白榆、杂交杨、新疆杨、丁香、玫瑰、红瑞木、五叶地锦、山楂等。这些树种的生长情况在新疆表现良好, 生长势强, 同时具有抗旱、耐盐碱等特点。但也存在着以榆树科植物为主, 植物种类单调、色彩单一等问题。在今后的城市森林“绿肺”建设和规划中, 应做好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的搭配栽培。在选择绿化树种时, 应该在考虑尽快达到绿化效果的同时, 考虑长远绿化目标的要求。可以在速生树种中间夹杂种植慢生树种。这样在速生树种被淘汰之后, 慢生树种也已长大, 从而达到可持续发挥的绿荫效果, 有效地避免了绿化脱节问题, 从而影响绿化景观。[3]二是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相结合, 合理配置, 用以增加城市绿化的层次, 从而丰富冬季的园林景观。三是落叶乔木应选择重点培养高大遮荫、观秋色或观果的树种;花灌木则应该考虑新疆夏季色彩相对单调的问题, 选择不同花色的植物, 再加上筛选观花、观叶、观枝干植物加以改善。四是垂直绿化植物和耐荫树种的培育和搭配。这对于加强城市中心区域的“绿肺”建设以及桥梁、道路等绿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五是新疆特色乡土树种作为当地园林景观代表的体现。如库尔勒的香梨、阿克苏的核桃、喀什的樱桃、阿图什的无花果、吐鲁番的葡萄等, 都可以大量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中, 作为特色树种美化种植。在推广乡土树种种植的同时, 还应当考虑搭配经济植物的栽种。如将果树应用于园林绿地之中, 在完成生态效益的同时, 也可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并有效的节约了土地资源。香梨、核桃、葡萄等这些兼具新疆地域特色和高经济价值的树种, 在满足绿化、观景需求的同时, 果实还可用来食用。因此, 引用特色树种不仅可以代表新疆特色, 更可以合理利用土地、水、人力资源, 达到多种价值效应, 更加适合生态城市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贾治邦.城市森林建设的基本经验和今后的努力方向[J].生态文化, 2011 (3) :6-7.

[2]王娟.城市绿地生态场效应因素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8, 28 (1) :77-80.

篇4:城市天际线居民幸福度

【摘要】了解全国主要城市居民对于抗日战争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分析影响我国主要城市居民关于抗日相关知识了解的主要原因;为抗日战争相关知识普及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对国内几大城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主要城市居民对于抗日战争的了解程度仍处在较低的水平,并且存在城市以及学历之间的差异。结论 居民对于抗日战争的了解程度仍处在较低的水平,应加强抗日战争知识普及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部分城市 抗日战争 了解度 相关因素

抗日战争开始于1937年7月7日,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反侵略战争,也是反法西斯战场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全民族抗战。在这场血与火的洗礼中,中华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沉重的代价。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3600万人,其中军队伤亡中国军队共计伤亡405万人[1],日本军队伤亡81.8万人。在预调查的调查结果中显示,能正确回答抗日战争基本问题的只占不到52%,能正确回答抗日战争中程度问题只占36.4%,能正确回答抗日战争高程度问题的不足20%。日本的侵华战争虽然已经过去了多年,但很多教训我们并没有进行深刻的总结[2]。铭记历史、以史为鉴能提高民族战争意识以及民族凝聚力,更是因为它的悲壮惨烈与不屈抗争应该成为民族的共同记忆,更是希望从中汲取智慧启迪,获得开创未来的现实力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次研究通过问卷法对辽宁省沈阳市、大连市、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枣庄市、江苏省徐州市、广东省广州市等地居民进行随机性匿名调查。

1.2 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法由调查者现场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资料、抗日战争相关的基本问题。例如,抗日战争发生、持续时间,著名战役、著名将领等相关知识。按试题难易程度赋分,最后将分值折合成10分制,1-5分为较低水平,6-8分为中等水平,9-10分为较高水平。共发放问卷500份,有效回收问卷431份。

1.3统计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整理,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部分城市居民抗日战争了了解度现状调查分析数据显示,11-15岁年龄段以平均分10分位居各年龄段人群之首。而这其中仅有3名被调查者不是在读初中生。他们分别为2名小学在读生,1名中专在读生。而在对有初中以上学历的多名被调查者的数据分析中,呈现出随着年龄增长,平均分不断下降的趋势。

注:X2=20.308,P<0.05

2.2 平均分随性别分布 本次调查中,男性被调查者占53%,女性被调查者占47%。在平均得分中,男性平均得分8.65,女性被调查者平均得分8.68.用统计学方法分析,P>0.05,不接受假设,即其差距不具有差异性分析的统计学意义

2.3 平均分随地域分布情况调查研究数据显示,地处南方的广州、南京和徐州平均分均要高出地处北方的沈阳、大连和济南。这与南北两地的经济水平、教育方式、居民性格都是分不开的。

2.4 平均分随文化程度分布根据平均得分与文化程度相关性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化程度为初中的居民平均得分最高,在初中文化程度的调查人员中,只有1.8%的被调查者不是初中在读生;而文化程度为小学的居民平均得分最低。这与小学阶段未接受抗战教育有关。

2.5 除去地域、年龄、文化程度等客观因素,仅分析每道客观题的正确率。出来难度一般的基础题外,稍高难度的题目平均正确率不到50%,有的甚至只有2.3%。这说明各主要城市居民对抗日战争知识的了解仍然不尽人意。

3 讨论

3.1 从抗日战争基本知识调查问卷反馈的问题来看,对于抗日战争发生时间、结束时间、持续时间,南京大屠杀死亡人数等相关问题,回答正确率能达到90%以上。这些问题大多是在影视作品、宣传作品、教学等人们接触抗战知识的途径中经常重复的内容。而对于稍微增加点难度的调查题,例如围绕著名战役、标志性战役的问题,多数正确率只能达到40%左右。更令人惊讶的是,对于南京大屠杀发生时间这样的问题,正确率只达到了2.3%。进一步调查我们发现,多数人给出的解释是,抗日战争1937年7月7日在北京卢沟桥爆发,不可能在5个月就打到南京。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们对于抗日战争掌握还是在很表浅的阶段。可以看出,多数当代人对于战争相关知识的了解是初中学习阶段的记忆。在生活中并没有得到加强。结合被调查者了解抗日战争的相关途径以及平均得分与年龄、文化程度的关系,不难发现,在结束学校教育之后,多数人对于抗日战争的了解多是从影视、网络等传媒中得到的。怎样在应试教育结束以后,增加他们对抗战知识的了解,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3.2 从平均得分差异较为显著的地域分布来说,南方各城市的平均得分都要高于北方各城市。尤其是广州,以9.5的高分位列各城市的榜首。这不禁让我们思考引起这样现象的原因。改革开放以后,南方各省尤其是沿海城市借助改革的东风,迅速发展致富,从经济发展的起步或者经济发展的水平来说,南方各城市要优于北方各城市。经济发展必然带动其他方面基础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教育方面的投入。有研究表明,我国财政体制的分权化,使得地方政府在教育投入中的作用变得更大。特别是在义务教育方面,我国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事业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使得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直接引起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3]。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南方教育的步伐,让南方各省市更早认识到进行战争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从性格上来说。调查研究发现,内向学生使用记忆策略和认知策略较多,对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的使用较少,而外向学生更倾向于使用社会策略和情感策略[4]。南方人较北方人细腻严谨,也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南方人知识的识记。

4 解决方案

经过讨论,本小组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民众的爱国主义教育。

4.1 利用纪念馆进行宣传。全国各省市抗日战争纪念馆工作人员对抗战历史掌握的较为准确,同时,纪念馆也拥有更多的影视音频以及其他的实物、模拟物。在实际践行中,各纪念馆或者遗址纪念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免费开放纪念馆纪念馆的免费开放会吸引很多家长带领孩子参观,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对家长也是一次学习。 第二,战争纪念馆的战争故事走进学校 一方面是由于孩子课业压力较重,在节省时间的同时,增加抗战知识。第三, 战争纪念馆的战争故事走进社区,对大多数民众来说,离开学校就意味着与学习脱轨,走进社区可以在增进抗战知识的同时,增加社区的文化氛围。第四,以纪念馆为单位举办多样的活动,让抗战知识氛围走人心。

4.2 利用网络进行宣传。时间走到了21世纪,也走到了网络时代。网络不仅仅是微商、购物也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平台 。

4.3 利用书画、歌曲、曲艺等方式宣传教育。对不同兴趣爱好的人来说,能触动内心的东西是不同的。同样的内容,换一种表达方式,可能会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彭玉龙抗日战争中国军队伤亡调查(二)(2013)04-0068-05

[2]郭德宏论抗日战争史研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J]2005(11)

[3]岳昌君 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对教育资源配置的影响(2003)01-0035-07

[4]隋祥杰内外向性格特征与语言学习策略使用的关联性研究2010,硕士

[5]段蓉 中国历史教学中抗日战争史教育现状的思考和建议 教学反思 2008.10

[6]朱煜 新课程历史教科书编纂的衔接性问题研究——以抗日战争史部分为例 历史教学问题 2006.3

[7]郭德宏 论抗日战争史研究中的若大重大问题 历史教学 2005.11

篇5:划过天际的幸福日记

刚在叹息七个星期的实习就在弹指间结束,一个星期的归校生活也在不知不觉中消亡,这才明白时光真的是如流水一般。实习归来后,很快就完成实习收尾的工作,之后就一直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学生来看过我一次,并多次要求我回去看看他们。我很想回去,可我知道就算回去,现在的我也只能是匆匆的一个过客,不能再参与他们的生活了。回不去了,再也回不去了。我的孩子们。你们不知道你们的何老师把自己最自信的一面展示给了你们,却不忍让你们看到他的脆弱,他的无助,他的迷茫。

我们在学校能够停留的时日不多了,一切要重新安排,一切都措手不及。

再没有太多机会到青山湖边去吹吹风,再没有太多机会迎着阳光走在湖师大道上,再没有太多机会在校园里碰到自己最尊敬的几位老师,再没有太多机会和以前的兄弟一起吹牛,再没有太多机会坐在寝室的阳台上发呆,再没有太多机会到食堂里吃出以前的生活,再没有太多机会在操场上漫步,再没有太多机会站在教学楼顶上看天空……

“校门口的酒馆里,经常有人大声哭泣/黑漆漆的树林里,有人叹息/那宿舍里的录音机也天天放着爱你爱你/可是每到假期,你们都仓皇离去。”歌里唱的是冬季的校园,却更像是我们毕业前的.写照。不管脸上如何应付,心里面有点无措,有点凄凉。

如果,当然也只能是如果,把现在的我换成当初的我,我或许有信心好好地度过那段时光。我要安静地读书,安静地享受那个美丽的校园,安静地享受一切。可是,当初的我们怎么可能懂得,原来时光是可以享受的。

那些熟悉的旋律,偶尔不经意地从耳边飘过,都能在一瞬间将那个年代的记忆清晰地唤醒。那些青春岁月,曾经同歌声一起流淌。记忆如同幽暗的流水,远远的河面上,那一点一点闪动的亮光,总是让人无比的忧伤。

篇6:城市天际线居民幸福度

西方研究者指出, 主观幸福感主要是指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所作出的主观评价。主观幸福感可以理解为社会成员对自身生活的主观体验和评价。对我国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进行研究探讨, 有利于政府把握群众的心理脉搏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的工作, 从而营造和谐、发展的社会大环境, 促进社会进步。

二、我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

长期以来, 人们总是希望找到能够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幸福是什么”更是一直被人们所关注的话题。20世纪以来, 西方研究者将科学的方法带入对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 研究结果集中在财富、人格、年龄、婚姻等要素上。

(一) 财富与幸福

早在古希腊时期, 就有人提出“有中等的财富”为幸福的主要要素之一。我们谈到幸福, 通常将收入作为体现财富的主要指标之一。研究表明, 相对于低收入者, 高收入者会体验较多的正面情感。根据我国国情, 对刚步入小康生活的城市居民来说, 个人收入对于家庭生活的质量和个人的社会地位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低收入者的收入无法保证家庭的正常生活, 在家庭和社会处于较低的地位, 容易导致居民在心理上的难堪、抑郁, 同时容易增加家庭生活中的摩擦和矛盾, 影响家庭生活和谐。

(二) 人格与幸福

主观幸福观是一个复合变量指标, 由多种具体幸福体验指标构成, 其中知足充足体验、社会信心体验、自我接受体验、心态平衡体验等等都因个体差异而不同。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 幸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个人的人格决定的。

人格带有深深的文化烙印, 因而和教育有着很大的关联。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城市居民的个体主观幸福感有着一定规律可循。受教育程度高的人, 更容易确定较明确的生活目标, 清楚自己所追求的方向并能够积极思考有意义的事情。而受教育程度低的城市居民, 往往受限于自身的知识水平, 更满足于眼前的事情, 不太考虑深层的人生目标, 因而缺乏个性, 更容易不思进取、盲目服从。

(三) 年龄与幸福

年龄作为主观幸福感的一项重要指标, 通常被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 人们的主观幸福感呈逐渐下降趋势。然而最新的研究却表明, 随着年龄的增长, 人们的生活满意感不仅没有下降, 反而呈现升高的趋势, 至少会保持稳定。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 人们往往会适当调整自己的目标, 和年轻人相比, 老年人的期待与实际感受更加吻合。

(四) 婚姻与幸福

20世纪70年代, 坎贝尔等人将婚姻和家庭视为美国人总体幸福感的15个因素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来自婚姻中家人和配偶的理解和支持, 对提高个体主观幸福观至关重要。婚姻是人生事业的支持和幸福的源泉。

三、如何提高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

(一) 大力发展经济, 提高城市居民收入

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本身就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个人收入高的居民, 其主观幸福感较个人收入低的居民要高。因此, 要切实提高我国全体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必须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提高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

促进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全社会各方面共同合力的结果, 健康公平的社会环境对于城市居民的心理有着很大的影响。当今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不和谐因素, 诸如腐败、造假、徇私枉法以及利用不正当手段获取高额收入的恶劣社会风气问题, 对于城市居民的心态平衡、社会信心的影响非常消极。因此, 应坚持严厉打击社会不法现象。

(二)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加大对低收入者的关注力度

提高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 要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 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政府应继续加强宏观调控, 统筹经济协调发展。应努力消除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垄断行业与一般行业之间的非效率性分配差距, 努力消除居民收入差距不合理的各项体制因素。提高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幸福指数,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必不可少。

(三) 加强教育文化建设, 提高居民文化素养, 培养居民健全人格

我国城市居民在受教育程度这一维度上, 总体呈现出居民的主观幸福感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提高的趋势。要加强教育文化建设, 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居民的受教育程度。

首先要抓好国民教育, 确保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落实。降低高等教育的门槛, 加大成人继续教育的投入, 继续探索和完善终生教育的有效途径, 努力提高全社会的不同层次民众的受教育水平。

篇7: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研究

摘 要:基于2012年3月对洛阳市城市居民生活状况的实证调查,发现洛阳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处于较高水平,88.7%的城市居民对生活感到满意;在洛阳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中,年龄、文化程度和收入变量因素对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是显著的,职业变量的影响是比较显著的。

关键词: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变量因素

中图分类号:G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0-0096-02

一、问题的提出

幸福是什么?这是很多人一生都在思索的问题。主观幸福感是指人们对目前社会和个人生活状况满意程度的评价及与此相关的情绪状态,是反映社会及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活跃已久的大量幸福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具有丰富的内涵,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学者提供了不同的视角:人口学研究中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婚姻状况;经济学研究中的收入、就业状况和通货膨胀;社会学研究中的社会比较、社会价值观的稳定程度和信任感等[1]。

本研究在文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从洛阳市选取354名城市居民样本进行初步研究,以了解洛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居民的主观幸福感现状,旨在为促进和谐社会和中部崛起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354名研究样本情况如下:性别(男,47.9%;女,52.1%);年龄(18-34岁,42.4%;35-60岁,42.9%;61岁及以上,14.7%);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0%;初中,27.4%;高中(中专),35.1%;大专以上(含本科、研究生),27.4%];婚姻状况[已婚(含离异后再婚、丧偶后再婚),72.7%;未婚,23%;离婚或分居,2%;丧偶,2.3%];月均收入(1 000元及以下,24.7%;1 001—2 000元,44.5%;2 001—4 000元,24.7%;4 001元及以上,6.1%);职业(国企,14.9%;私企,18.3%;公务员,3.2%;事业单位,9.7%;无业,18.9%;其他,35%);地区分布[市区,56.2%;郊区,21.4%;新区(洛龙区、伊滨区),22.3%]。

(二)调查过程

采取分区定额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从洛阳市选取人口分布密集的老城商业区、涧西区万达广场、洛阳新区和洛龙区4处为调查地点,于2012年3月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发放360份,实际收回354份,有效回收率98.3%。

(三)选用工具及调查内容

(1)主观幸福感问卷,包括个人与家庭基本情况、主观幸福感现状与感知、主观幸福感期望以及老人主观幸福感现状4部分。(2)主观幸福感量表,因素分析抽取10个维度:工作现状、居住环境、家庭生活、收入状况、人际关系、休闲、身体健康、社会环境、心理状态和目标价值。(3)主观满意度评分。

(四)数据统计方法

采用SPSS.V13.0软件包管理和处理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因素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首先将生活满意度量表的选项“很满意”、“满意”,“一般”重新编码为“满意”,将“不满意”、“很不满意”编为“不满意”;其次按“性别、年龄、职业、收入、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地区”七个变量,将洛阳城市居民分为不同的群体,结合主观满意度评分,运用F检验,就各变量对洛阳市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体验的差异,进行归因分析。

三、数据结果与分析

(一)洛阳市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较高

本次调查的洛阳城市居民中,对生活感到“满意”的有314人(占88.7%),对生活感到“不满意”的有40人(占11.3%)。由此可见,近九成的洛阳市民对生活感到满意,洛阳市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较高。

(二)不同影响因素与洛阳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归因分析

分别将人口学变量因素:性别、年龄、职业、收入、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地区,结合主观满意度评分,进行F检验。结果如下(见表1):

结果表明,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中,年龄、文化程度和收入变量的影响是显著的,职业变量的影响是比较显著的。具体分析如下:

1.性别因素对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

表中数据经过F检验显示,男性对其目前幸福感所打分数的均值(2.96)和女性所打分数的均值(2.97)相差不大,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性别的差异没有对洛阳市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这可能与近年来男女平等思想意识的逐渐深入,女性在家庭、工作中的社会经济地位逐渐提高有一定关联性。

2.年龄差异对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显著

不同年龄阶段的城市居民其主观幸福感体验存在显著差异,其中35-60岁指标值最低(2.90),18-34岁较高(2.95),61岁以上老人指标值最高(3.18)。

35-60岁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体验最差,这是因为此年龄段的人群处于生命发展阶段的高速期,作为家庭和事业的中坚力量,一方面沉重的家庭负担,如子女的抚养教育、赡养父母等,需要强大的经济支撑,而另一方面身体机能、学习和反应能力等下降,知识、技能、收入等方面基本定型,因此往往倍感身心疲惫。18-34岁年龄阶段人群处于求学或工作的初始期,经济收入较少但也没有太多负担,对生活和工作前景抱有较美好的期待,社会信心和成长进步体验较高。但就业难、物价房价上涨等问题也会给他们带来不小压力。相比之下,61岁以上老人主观幸福感体验则最高。这与城市完善的养老医疗保险体系、退休工资对老年人的良好生活保障有关,且老年人乐知天命、知足常乐的豁达心态对此有很大影响。

3.文化程度差异对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有一定影响

在划分的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大专以上(本科、研究生)四组研究群体中,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受教育程度组在主观幸福感评分上差异不显著,但接近显著水平,主观幸福感评分所得均值呈递增趋势。其中,大专以上组较高于其他三组,表明高教育程度人群追求幸福的能力较强,对未来的信心、人生的目标和自身存在的价值都有较满足的感受,主观幸福感体验高。

4.高收入者主观幸福感明显高于低收入者

数据表明,收入在4000元以上人群主观幸福感明显高于1000元以下收入者,1001-2000元和2001-4000元收入人群主观幸福感则相当。这与之前国内外的大量研究结果相同,表明人们的主观幸福感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强,与收入呈正相关。但也并不就此说明,收入越高,主观幸福感就越强,而是存在一种U型关系,即在收入相对较低时,收入越高,主观幸福感越高;但当收入达到一定程度后,收入的提高并不会带来幸福感的提升。

一方面,这是因为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刚刚步入小康社会但距富裕水平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贫富差距长期存在且持续扩大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因此收入因素仍是制约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条件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高收入者倾向于产生较多的正性情感,个人生存与发展的自我选择力强,而低收入者则容易因为比较而产生更多的负性情感,幸福体验较少。

5.职业差异对主观幸福感有比较显著的影响

在所划分的不同职业情况组中,事业单位人群的主观幸福感体验最高,国企、私企和公务员指标值较高且相近,但都明显高于无业人群。这是因为在当前的职业体系中,事业单位人员和国企、私企以及公务员人员都有良好的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和较高的工资待遇,经济、社会地位都较高,且事业单位人员从事科教文卫工作,拥有相对好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自我价值实现良好。而无业人员的收入状况、生活水平都较差,目标价值、自我接受、心态平衡体验低。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为进一步提高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水平,满足人们的精神和心理需求,现对提高洛阳市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提高市民收入。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劳动者通过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通过自主创业、技术创新等方式提高收入,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2]。

第二,努力实现充分就业,进一步凸显社会公平。建立完善促进就业机制,加大就业促进资金投入。强化政府调控力度,提高城市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切实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三,进一步深化政府职能改革,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逐步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完善基层社会组织的服务功能,鼓励、支持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激发社会活力。

第四,提高城市居民文化教育程度,丰富城市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逐步完善城市居民的文化结构,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度[3]。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市民多样化文化生活需求。

参考文献:

[1]温晓亮,米健,朱立志.1990-2007年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J],财贸研究,2011,(3).

[2]叶南客,陈如,饶红,许益军,董淑芬.幸福感.幸福取向和谐社会的主体动力、终极目标与深层战略、以南京为例[J].社会学研究,2008.

上一篇:大学生食堂浪费现象调查总结报告下一篇:安徽省信息材料价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