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答辩开题论文

2024-04-24

德育答辩开题论文(共8篇)

篇1:德育答辩开题论文

德育答辩论文开题报告

时光飞逝,转眼已经迈入大学校门已经将近三年的时间了。当初我带着梦想、希望踏上这片陌生的土地的那份不安、激动、喜悦随着时间的流逝已慢慢平复下来,随之而来的大学生活向我展示了它的更全面的样子。

这里让我学到了许多以前在中学学不到的东西,更让我明白了这里不仅仅只是一个学习的地方,还是我们由青涩转向成熟的必要的阶梯。在这里,我反思我的生活,我的学习;在这里,我期待我的未来,我的梦想:在这里,我学会做人,做事:在这里,我书写我的展望,我的憧憬!

在高中校园里走过的十二年,我学会了在压力面前保持平和的积极的心态,用适当的发泄调节自己的情绪;对于生活学习有坚定的信念,下定决心的事情要努力完成,绝不后悔;有进取心,希望自己可以做到最好,并会为之不断努力;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有可以达到的目标,在荆棘路上不会退缩。因为这样的品质我才能成功的考入大学。

我的性格是多重的,记得在心理学课上经过老师的讲解知道我的性格是孙悟空和猪八戒的性格,所以我的懒惰是最需要我改的一点,还有我做事急躁不仔细都是我性格中的弱点。在表达上还欠缺一些方法,在平时生活中不爱体育运动,这些都会导致我的大学生活品质下降。我将会不断的要求自己改正,以让我的大学更加完美。大写的压力有很多方面,因为迷茫,找不到方向,失去了坚持的理由,所以觉得有压力,就业压力,学业,情感也是一方面,在学习上想要获得更高的成绩,获得奖学金等大家的认可,在情感上有与同学交往的压力,还有来自于家庭的压力等。这些压力只要我们内心已经非常坚定,自己已经有了追求的目标,那么一切为实现梦想而做出的努力都是快乐的大学里有很多不文明行为,如教师的卫生,上课时有睡觉,大电话的同学,寝室卫生不好,浪费水电等平时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

在大学里,不断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和科学文化素质,当代大学生们才能以崭新的形象和过硬的水平,找准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人生坐标,也才能在改革和发展各项事业中更加自如地挥洒壮丽青春。如果我们对这些不健康思想、不文明言行听之任之,姑息迁就,就是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对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不负责任,就会走向良好愿望的反面。大学校园是走向社会前的最后一站,如果大学生以不文明的方式告别校园,这意味他们不可能将文明的意识带到工作中,带

到社会上。

挫折来自各方各面,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就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它。人在一生中必然会经历过或多或少的挫折,我们会悲伤会难过,会绝望会无助,会哭泣会抱怨,但是,重要的是如何从泥淖中站起来,掸下身上的尘土继续前行。面对挫折从不退却,面对挑战敢于迎接。

其实在大学中的挫折还是挺多的,为了不让自己因为这些挫折消沉下去,我只能在挑战前做好充分准备,在失败后鼓励自己,寻找失败的原因,在下一次挑战的时候不会因为同样的问题再栽倒一次!也许我有些阿Q精神,在遭遇挫折后,我不会感觉到天都塌下来一样,说的好听点是心态好,说得不好听点就是脸皮厚,但不管怎样,我总会让自己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积极的面对各种困难,想办法解决它们,然后带着自信走向下一个关口。

在这两年多的大学生活中,我觉得我的生活很精彩。我参加过“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校大学生物理论文大赛”、“校园青苹果杯集体舞大赛”、“校运动会”、“黑龙江省湿地文化旅游节表演”、“院迎新晚会表演”等等校园活动,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在大一上学期通过了“国家计算机二级”,大二一整年依次通过了“英语四级”,“英语六级”。还参加了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得二等奖。还有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就是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并且继续努力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在班级的建设中我多次参与班级的班会团活创意创新中,为班级尽心尽责,作为心理班长的我,对同学的日常成活的情况一直关心,并时刻帮助他们调整心情,为班级带来了很多欢乐,在班级的建设中我一直都努力配合帮助班长和团支书的工作。

现在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本科甚至研究生也是供大于求的,所以大学生找工作是越来越难了。很多用人单位招聘时一定要注明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多少多少年,这就给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带来了更大的难题。到哪都需要工作经验,没有经验人家不要,可现在没有那么多岗位给你,怎么办?这是一个社会性的难题,当然现在的社会体制有一些的不完善,但是现在只能从我们自身去想办法解决。我们大学生最好是能在大学时候就多增加一些社会经验,做做义工、志愿者之类的事,还可以找一些简单的工作打打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然后才能在毕业时积累工作经验,找到合适的工作。这也许会有点难度,但大学生往往有眼高手低的毛病,只要能克服这个问题,不会没有工作给我们。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把我们的本职工作做好,那才是我们最大的财富!

当今,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我们在抱怨的同时还要要求自己,不断充值自己。我认为我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在学校做到:在校的几年时间,尽可能的多充实自己,不要浪费了这有限的青春时光。掌握专业技能。加强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有意识锻炼培养。让自己和社会接轨,不要与社会脱节,不要做温室里的花朵。

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我会努力学习专业课知识除了学习一些自己专业的知识外,还可以学习一些其他的以后工作生活中用到的知识例如法律,保险,理财,等一些充实自己的知识。力准备考研,努力学习,争取在这一学年能在学习上取得成绩,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得到更扎实的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努力做好毕业设计,完成毕业答辩,顺利毕业。考研复试等相关的事情。并且多接触社会的相关层面,了解时事,争取自己与社会保持同步。并且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国共产党员。

研究生的生活中我希望自己能努力研究自己喜欢的东西,希望自己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发表一篇好的论文,希望自己可以在生活上更加独立而不是过多的依靠父母,并且能考取化工工程师证书,真心期待自己的研究生生活能丰富多彩。

读研,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用思想强壮自己的灵魂,以强烈的求知欲和饱满的热情面对学习、工作和生活,时刻不忘为积累雄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做准备,最终为自己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打好地基。万丈高楼平地起,唯有韧者强无敌。努力拼搏,只争朝夕。我将以坚持不懈的奋斗实现自己的大学和人生规划。

大学的生活过的很快四年就是一闪之间,希望自己在毕业后不会刚绝自己碌碌无为,我对自己也充满信心,用知识武装自己,用经验填充自己,用自信的笑容打扮自己。

化工10——2班

李莹莹

篇2:德育答辩开题论文

德育答辩论文开题报告提纲 转瞬间,一学期的大学生活已飘逝,多年以后,当回想半年感悟、思考和体会,你是否会发现它们是那样地弥足珍贵,在读过《大学青春人生――2xx届本科毕业生优秀德育答辩论文集》,听罢“大学青春人生”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后,你的心里是否已有一股力量在悄悄的萌动?在新奇、悸动、喜悦陆陆续续恢复平静的现在,你是否应该静静的思考点什么?你的大学、青春、人生应该有怎样的色彩?当你回首这段往事时,你的记忆是空白、模糊还是丰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优秀德育答辩论文中记录的内容和报告团成员讲述的内容是师兄师姐们对大学的回顾和反思,大家即将撰写的德育论文开题报告将是对大学的展望和憧憬,站在师兄、师姐肩膀上的你们究竟眺望到了怎样的未来? 我们给你们准备了一份由问题组成的提纲,意在抛砖引玉。请在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构思并撰写一篇德育论文开题报告,对大学的生活进行认真的规划和设计,切莫低估了自己的实力,因为求其上而得其中,求其中而得其下。

1、你觉得高中时那些特质促使你在高考中获得了成功(请至少列举5点)?(10分)

2、你觉得你性格中有哪些弱点需要改进(请至少列举5点)?(10分)

3、进入大学后你感觉到了哪些压力(请至少列举5点)?(10分)

4、在大学校园里你看见了哪些不文明行为(请至少列举5点)?(10分)

5、你将如何面对大学中可能遇到的挫折?(10分)

6、你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10分)

篇3:德育答辩开题论文

关键词:开题,答辩,教育学硕士,学术能力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是国家高层次创新性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具有坚实的专业素质与人文情怀的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对于丰富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也会对改革与发展国家教育的创新体制、培养大批高精尖的学术人才起到奠基作用。教育学研究性人才主要任务在于带着深刻的人文情怀发现现实中各级各类教育在培养全面发展与创新性人才上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的问题, 揭示现行教育制度以及培养体制上的弊端, 反思影响人们教育与受教育行为深层次的哲学基础, 探讨解决现实教育问题的对策。顺利掌握这种学术能力是教育学研究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和价值追求, 同时也是教育学学科对于其共同体的研究者研究旨趣的基本要求。然而在现实的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上, 存在着诸如问题意识的缺失与模糊等一系列的问题, 反映了我们目前的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制以及制度保障上存在有弊端。

一、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开题答辩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规定授予学士学位的条件之一是“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而授予硕士学位的条件之一是“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因此,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应该比教育学本科生具有更强的学术研究能力。同时, 教育学硕士学位属于学术性学位, 因此它区别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术性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是有所区别的, 前者主要培养科学接班人, 后者以培养高层次技术与管理人员为主, 即高层次应用型人才[1]。所以, 教育学硕士学位相对而言更加强调对研究生学术能力的要求, 这种学术能力不仅要求逻辑思维水平的提高, 也要求对教育问题的意识水平以及阐述、解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目前的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在学术能力养成上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到了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以及答辩报告上。

1. 问题意识不清楚。

问题意识是指“主体在进行认识活动时, 通过主体对认识对象的深刻洞察、怀疑、批判等多种方式, 产生了认知冲突, 经过深入思考后仍困惑不解时, 出现了一种具有强烈的探索情境的真实问题或想做出发现式创新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不断地积极地思维, 直至问题解决。”[2]教育学的问题意识就是教育研究者对于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的由来以及进化非常清晰, 在意识中相信自己能够设计出问题解决的策略。这里的“问题”是“problems”而不是“questions”。教育学硕士毕业论文开题答辩过程反映了研究生问题意识的缺失与模糊, 具体体现如下:

第一, 假问题。所谓假问题就是学生选择的课题在逻辑上不成立, 或者与事实不相符合。如利用社会分层理论研究教师群体内部分层对于教师工作绩效的影响就是一个假问题。因为这个假设暗示着教师工作绩效是由教师群体内部的分工, 以及所谓的“分层”所决定的。实际上, 处在所谓“底层”的教师与处在“上层”的学校领导者在工作绩效上具有某种程度的不可比较性。之所以硕士论文选题会出现“假问题”, 一方面源自我们的研究生缺乏实际的教育教学经验, 不了解一线教育的细节;另一方面主要源自我们的研究生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致使在选择合适的理论解释现实教育问题上茫然无措。

第二, 有问题域, 没有问题。换句话说, 就是“问题太大”, 或者“大题小做”。“大题小做”实际上就是问题意识不清晰, 没有把握住自己所要研究的那个“确切的”问题。“大题小做”的弊端主要在于研究者在论述问题时逻辑混乱, “一旦问题不明确不具体, 涉及的面漫无边际, 肯定不容易论述清楚。现在有些论文动不动就是“论我国……”, “论我国……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 但实际上往往文不对题。[3]问题与问题域的关系是主要矛盾与矛盾的关系。事物之间的矛盾是多样化的, 但是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却决定着矛盾运动。认识了事物之间的矛盾关系, 相当于找到了问题域;抓住了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 则相当于找对了问题。这种认识的逻辑也是我们做任何研究的一般的逻辑。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应该“小题大做”, 也就是找对了问题, 然后针对问题阐发出深刻的、普遍的道理, 这就是“一滴水见太阳” (吴康宁语) 。之所以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会出现“大题小做”, 主要因为我们缺乏对问题追根求源的愿望、毅力、能力及其锻炼。

第三, 言说空洞, 缺乏证据。上面两点情况必然反映出论文陈述上的空洞, 缺乏有效的理论支撑与实证材料的证明。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一般可以采取两条路径:其一走理论逻辑路线, 这条路径对于研究者的理论功底以及逻辑思维水平要求很高, 同时还要占有大量的文献资料;其二走实证调查路线, 这条路线要求研究者必须参与问题的实地调查, 获得大量的第一手的实证资料。不管走哪一条路线, 论文观点的提出必须获得丰富完整的理论的支持或者实证的材料的支持。缺乏了这些证据, 教育研究就落入了“假、大、空”的窠臼。文章也就失去了学术研究的严谨性与严肃性。

2. 研究方法的误用。

教育学硕士论文开题答辩过程中暴露出了我们的研究生在掌握与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研究教育问题上存在着不能回避的欠缺。

首先, 没有分清楚教育学研究的两类基本的方法范式。教育学研究具有两大基本的研究范式, 它们分别是教育中的定量研究与教育中的质性研究。两种范式下分别包括了数种不同的下位的研究方法, 例如教育中的质性研究包括了个案研究、民族志研究、批判理论研究以及历史研究等[4]。再往下细分, 更下位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比较法以及文献法等。由于没有分清楚教育研究方法的层次性, 我们的研究生在陈述论文的研究方法时就出现了诸如把观察法与田野调查法 (民族志方法) 并列, 或者把个案研究方法与质性研究相并列的逻辑混乱问题。

其次, 研究方法选择得不当。正是由于上面那种逻辑上的混乱, 必然影响到了研究者对于研究问题的把握, 适合质性研究的题目却使用了定量研究, 适合定量研究的题目却被质性研究所取代。例如研究课堂学生话语权的相关问题, 有研究生竟然使用了定量研究的方法来统计课堂中学生发表言论的次数, 并认为这个次数是衡量学生话语权强弱的主要指标。这就没有把握住研究此问题最佳的方法。实际上, 话语权的大小并不主要在于言说者发表观点的次数, 而主要在于言说者的地位以及权利, 甚至言说者的话语影响力。显然该研究更适合采用质性研究方法。

再次, 具体研究方法掌握不牢。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论文选题以及论文创作的过程之中。从目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以及答辩的情况来看, 研究生缺乏对具体的研究方法的掌控能力, 是影响他们研究水平的重要因素。由于平时缺乏相关具体研究方法的训练, 很少参与具体的教育科研项目, 我们的研究生仅仅通过学习相关研究方法的课程或阅读相关的研究方法方面的书籍, 远远不能有效提升自身教育科学研究的素质与能力。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缺乏具体教育研究方法的掌控能力与整个教育类研究生的培养机制有关, 当然也与研究者自身对教育研究方法重要性的意识程度有关。

3. 研究缺乏创新性。

学术研究的创新性是学术研究的价值所在, 失去了创新性, 学术研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人文社会科学的创新性与自然科学研究的创新性有所不同。自然科学研究的创新主要是研究结果的创新, 而人文社科研究的创新包括研究证据、角度以及结论的创新。这种创新主要体现在“这种理论与世界的同构度的高低水平”, 如果这个角度或者理论能比较贴切地解释社会现实, 并能比较有效地预期社会发展趋势, 那么其合理性的程度就高[5]。

第一, 研究证据上缺乏创新。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与答辩的现实情况发映出了一部分研究生在研究证据上缺乏创新性, 用于支撑自己主要观点的证据主要来自多年前的或者已经被研究“烂”了的二手资料。例如有些比较教育学的研究生在参考文献中仅仅列举了少数几篇外文文献, 大量的文献来自于国内已有的相关研究, 并且这些研究已经相当深入。有人认为相对于教育学博士研究生论文的“言之有理”, 硕士研究生论文的“底线”则是“言之有据”, 颇有道理。

第二, 研究角度缺乏创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某一问题,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 研究角度的变换可以拓展人们对于此问题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因此, 研究角度的创新也是教育学研究的价值所在。当前的一些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对某一教育问题的研究缺乏发散性思维, 在选择不同研究角度切入研究问题上相当迟钝。以教师职业倦怠研究为例, 研究者可以从调查研究入手, 按照问题———原因———对策的理路进行研究, 也可以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探讨教师职业态度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关系, 还可以从非连续性理论的角度探讨教师职业倦怠这种非连续性事件对于师生发展的影响, 当然还可以做相关的叙事研究等。但是, 根据笔者的文献搜索, 相当一部分硕士学位论文仅仅选择上面第一种研究角度, 只不过在教师前面加上了无谓的“小学”、“中学”、“大学”甚至“幼儿园”等限定词, 研究结论以及对策上则没有丝毫的新意。

第三, 研究结论缺乏创新。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在开展教育学研究, 特别是教育法学以及教育政策学的相关研究时, 其研究结论往往会落脚于教育对策的提出, 这些对策极容易变得口号化。很多口号化的研究结论实际上并不能反映出文章的创新性。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论文结论的得出完全依赖于研究资料的堆积, 答辩委员这时候最经常的、也是最尖锐的话语就是:“你认为论文中哪些结论是自己的?”或者“你认为自己的创新点在哪里?”研究结论缺乏创新性在参考文献的列举中也能反映出来。例如有人研究教师职业倦怠, 参考文献中有关职业倦怠的研究论文占了绝大多数, 这样的参考文献势必造成作者研究结论的雷同。研究结论缺乏创新与上面证据缺乏创新以及研究角度缺乏创新密切相关, 都体现了硕士研究生“看书多、思考少”的毛病。

4. 写作能力水平不高。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在论文的准备与写作过程中, 也暴露出了写作能力不高的缺点。教育学是一门人文社会科学, 它对研究者研究素质的要求具有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特点。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生在写作的风格、遣词造句上, 在写作的规范化程度上都必须严格要求, 这样才能提升本学科研究的规范化以及科学化水平。

第一, 写作规范问题。任何科学研究在陈述本研究的文本时都要讲究文本的规范化。对于教育学研究生而言, 写作的规范化程度反映了研究者研究问题的态度以及对学术的信仰程度, 而这种态度与信仰水平必然会体现在研究者研究问题的思路与研究的行为过程当中。从以往研究生开题与答辩的情况来看, 写作规范问题主要体现在:错别字问题、标点符号问题、参考文献与脚注的区别问题、文献的著录格式问题以及排版问题等。这些问题是小问题, 同时也是大问题。“小问题”意味着这些问题经过研究者的认真细致的审查之后完全可以避免;“大问题”则意味着这些问题实际上在几乎所有的研究生论文中都普遍地存在着。因此, 加强研究生规范化写作必须从日常的学术训练中进行。

第二, 语言风格问题。1898年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了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他认为:“译事三难, 信、达、雅……。”[6]仔细想来, “信达雅”三字其实也完全适合于文科研究生的论文写作。“信”就是要求论文在遣词造句、证据收集上可信, 能够让其他研究者顺着自己的思路与证据也能得出相同的结论;“达”就是要求文章的字里行间能够充分表达出作者的思想原意, 而不能出现“文不达意”, “所说非所思”;“雅”就是要求论文文辞优美, 诗意盎然。当前很多的硕士生毕业论文显然并没有达到“信达雅”的要求与水平。官方话语不绝于耳, 冗余罗嗦的句子充斥着整篇文章。

二、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养成建议

针对上面所述的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在开题与答辩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自身学术能力某些方面欠缺的弊端, 笔者试图提出以下几方面较为针对性的建议。

1. 加强学术课程的学习与管理。

培养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 特别是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 在平时就要加强研究生学术课程的学习。其基本的学术课程有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发展专题、教育心理学进展等。这些基础课程的学习对于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把握学术前沿, 训练学术思维, 养成良好的学术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改革这些学术课程, 必须增强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深度, 传统的大班化教学方式应该被小班化的讨论、合作学习所取代, 学生要在课堂下面充分准备, 收集相关专题性知识信息, 做好发言提纲, 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硕士研究生应该自我组织“学术席明纳”, 每期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学术讨论, 每期都要有几个学生做主题发言, 然后同学们就这些发言从研究者的问题意识、研究方法、写作风格以及创新性进行学术批判与学术争鸣, 其形式类似于开题答辩报告会议。这种形式的课程应该形成制度坚持下去。实际上, 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就是一个发现探究、相互促进的研究过程。通过学术课程的学习,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要达到以下目标:问题意识清晰, 能够简洁概括出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逻辑思维较为严密, 总结概括能力得到提升;表达阐述能力得以增强, 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观点;最重要的是形成对于学术研究价值的信仰, 能够忠诚于学术的“真”、“善”、“美”。

2. 导师严格负责。

导师是研究生学习研究阶段的领路人与合作者, 他们的言行以及对待学术、对待学生的态度必然会影响到研究生对于学术的自我感觉及其学术行为。研究生导师好坏的标准不在于导师职称、学历的高低, 也不在于其职位的大小, 而在于导师能否在学术上起到领路人的作用, 在于其能否树立起研究生对于学术研究的信仰与忠诚。研究生导师为人处世的方式, 人格上的魅力对于学生学术行为也有重要影响。因此, 研究生导师必须在多方面对学生严格要求。导师的严格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导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 自己为人处世的方式, 对待学术研究的态度与研究行为都要起到表率作用;其次, 导师应该腾出足够的时间指导学生的研究与学习, 甚至应该让学生参与到导师本人的课题研究中来, 在共同研究中促进学生学术能力的提升;再次, 应该形成导师组, 对学生论文的指导放在平时, 在经常性的学术锻炼与批评中发展学术能力。

3. 制订研究生科研激励计划。

鼓励硕士研究生参与教育科学研究计划, 对于发展学生的学术能力也具有重要作用。上文分析了, 阅读相关书籍、学习相关课程并不是提升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充要条件。在日常学习中参与教育科学研究计划, 完成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才是促进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进步的重要条件。研究生科研激励计划制订的主体可以是学校科研管理部门, 也可以是学院、研究所的科研管理机构, 甚至也可以是导师组。研究生科研激励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申报课题名称、申报材料与课题论证、共同体成员、研究计划、预期完成时间、经费申报等。科研激励计划需要学生提交充分的课题证明材料, 需要开展课题的论证会议, 当然也需要竞争。科研激励计划对于调动学生参与教育科学研究的积极性, 对于养成学生规范化的科学研究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4. 以学习开题答辩为契机开展学术批评与自我总结。

每学期两度的教育学硕士生与博士生毕业论文开题与答辩论证会是硕士研究生学习的重要机会。开题答辩会议需要研究生提交论文选题与答辩的论证材料, 这些材料的主要内容包括:选题缘由、文献综述、关键概念界定、创新点与拟创新点、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基础、论文框架以及参考文献等信息。研究生在这些材料的陈述过程中会体现出自己问题意识水平、对于基础知识与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逻辑思维水平、创新水平、以及写作与语言表达能力水平。专家组对于论文选题与答辩的会诊过程就是指出研究者学术能力中相关要素欠缺的过程, 是指导研究者本人正视问题、加以改进的过程, 也是其他研究生引以为戒以及吸收借鉴的过程。这样的会议可以说是硕士研究生阶段最为重要的学习机会, 因此,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应该积极参与到会议的旁听中来, 总结他人的经验教训, 提出改进自身学术水平的方案与计划。

(邱关军,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研究生, 重庆北碚400715;么加利,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 重庆北碚400715)

参考文献

[1]胡玲琳, 潘武玲.学术性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调查及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 2005 (10) .

[2]房寿高, 吴星.到底什么是问题意识[J].上海教育科研, 2006 (01) .

[3]陆有铨.从学位论文看基础教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教育学报, 2008 (04) .

[4]乔伊斯.P.高尔, M.D.高尔, 沃尔特.R.博格.教育研究方法实用指南[M].屈书杰, 等, 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03-06.

[5]胡守钧.社会共生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6.

篇4:德育答辩开题论文

环节一:表格的发放及开题准备

给学生三周左右的时间,作开题准备。详细准确地传达具体任务及陈述的基本内容。

基本的陈述内容:①标题;②背景;③目的意义;④小组成员及分工;⑤指导老师;⑥主导课程及相关课程;⑦研究方法;⑧活动步骤及阶段目标;⑨研究所需的条件;⑩预期成果及表达形式。

教学理念:开结题环节陈述的内容给学生提最低要求,不划定上限,但是陈述时间为15分钟内,激励学生自我发挥。

环节二:开、结题活动相关人员的选拔及思考

主持人:在主持人选拔的过程中,我经历一男一女、两男生、两女生、主持人团等多种组合形式。经过两年多的观察,我最终推荐主持人团这种形式。

在主持人选拔时,我采取了激励机制——参与主持活动为自己小组挣分。所以,每个小组只要有这方面能力的同学大部分都会参与进来。

主持人由教师首轮筛选,初步控制主持人的质量,然后召集选中的所有主持人布置任务,提出最低要求。在主持过程中,能力欠佳的注意沟通、及时淘汰,避免过多地影响开题和结题的质量。优胜者在这个过程中能力不断地得到肯定和锻炼,他们会更努力、更认真地投入这项活动中。

教育理念:我认为高中教育不是培养精英,而是让更多的学生获得锻炼的机会,参与到各种教学活动中,体会到其中的快乐。

评委分为两部分:一是教师,一是学生。教师评委对于班内开结题活动就一个科任教师或班主任。学生评委,我是这么设计的:一个班有几个小组,就有“几个评委”,这里的几个评委不是数字上的几个,也不是传统的从学生中选出评委,而是每个小组发了一份评委评价表,由小组内部协商:“怎么干?由谁干?”我看到:“有的小组是商量着打分;有的小组是轮流打分;有的是一个人打分。”不管怎样,我看到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这项教学活动中,而我同样收到合理的评分结果。而更多的权力、合作、协调与锻炼交予学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统分员:统分员也是班内公开、各组推荐上来的,统分员由于能力要求不高,所以人数较多,人数多时,每组限定一人,并将之分为几个工作组,每个工作组连任两期,并负责培训下一个工作组。并在工作过程中引入竞争,最终把那些愿意干、认真干、干得好、干得快的留下。少了就再培养,多了就编组轮流工作。

统分员的职责和任务:在各组汇报完毕后,迅速地将分到的小组的评分登记在表格中,并回到原位,与别的统分员交换、补足信息。然后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计算平均分,并与别的统分员核对,取众数,最后将结果传递给主持人。

统分员的位置设在第一排中央,方便与教师、主持及全班范围内互动。

黑板背景设计员:全班范围内推荐,把那些字写得好、画画得好的登记在册。任由他们自由组合,或一人一期、或一组一期、或两人搭档、或三人配合。总之,不拘一格由学生自主,而我要求的就是上课之前把这节课的主题以大字形式或写或绘在黑板上。

思考:班内开题报告、结题答辩一般由老师布置教学场景,有的老师不擅长书法,大多数老师也不愿意花费太多心思在这上面,

所以我看到的一般都是几个大字在黑板上,谈不上艺术与美感。

但当我将这个舞台和机会交予学生并引入组间竞争时,学生给了我许多惊喜。虽然都是粉笔,但漂亮的艺术字、书画、平面字体设计等都出现了。

环节三:开结题活动相关人员实习

虽然教师交代,但对学生而言,真正实施起来,各类人员之间的配合,以及自己该干什么,该怎么干,并不是很清楚。所以,我非常重视开题的第一次课的各个环节,该提醒的提醒,该干涉的干涉,该交代的交代,该纠正的纠正。这样第一节课只安排一个组做开题,便于所有人员都能清楚熟悉自己的任务和流程,第二节课开始,就可以有条不紊地正常进行了。

班内纪律的调控:纪律控制,我采取了以组为单位的组牌管理制度,将组牌放于小组中间,只要有违纪行为,就扣小组分,全组成员存在连带关系,迫使成员间相互提醒督促。个别屡教不改

的,可开除组籍——遭受小组甚至全班的排挤,因为没有人愿意被拖累,被一个小组开除的学生一般没有第二个小组收留。这样一来,对于爱违纪的学生会承受一定的压力,便于提高他们的自控力。这种管理方法,从小组建好后就可以开始使用。

我推荐“以组为单位的组牌管理制度”,使用起来感觉效果不错,这也是多年教学所悟。被开除的组员,形成“特别小组”,教师重点教育帮扶,一个学期后,又获得新生的机会。

篇5:德育答辩开题报告

班级:03311103 学号:11XX0849 姓名:吕乃静

时光,用它的姿态流逝着,像从指间流过的细沙,在不经意间滑落;像从针尖滴下的水滴,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有些人,有些事,有些爱,注定成为记忆中最温暖的风景;激情,奋斗,笑靥,注定在记忆深处历久弥新。来到北理工已经半年多了,半年的时间,半年的记忆,半年的回想,就让我在此留下成长的足迹。

入学篇

我高考前已经通过了北京理工大学的自主招生,面试的时候来过北理工,对它印象还不错。因为我从小就向往首都北京,而北理工地处北三环,交通方便,所以我就决定报考北理工了。报到那天,当我兴冲冲地来到中关村的时候,却被告知大一大二要在房山良乡。当时我一下就懵了,感觉好像被骗了一样,特别伤心,因为我曾听姐姐说过那里是郊区。然后我就坐校车来到了良乡,一路上看到越来越矮的建筑物,越来越荒凉的环境,我的心也跟着越来越凉。终于到了学校,看到在马路两边的学校,我曾一度怀疑会不会不安全。就这样,带着沮丧的心情进入了校园。但是,当我看到热情迎接我们的学姐学长时,心中又有了一丝温暖。大学生学就这样开始了,我的心情也渐渐好起来,良乡虽然有点偏,但就是那种远离大都市的清净,让我们更加投入于学习,不被外界所诱惑。就是那慢悠悠拥挤的环一,真的很让人伤脑筋啊!

军训篇

军训是入学的第一课。入学后,我们很快就开始军训了,站军姿,齐步走,齐步跑,正步走……军训中记忆最深的是和一个营长、两个教官、两个指导员的相处以及打靶的经历。我们的营长真不是盖的,训兵真的挺有一套,而且还很幽默,我挺喜欢他的。两个教官虽然有时候挺严格的,但大部分时候也挺有人情味的,他们会尽可能体谅我们,理解我们。军训结束后,其中一个教官再来学校的时候还给我们带来了他们那里的特产,让我们很是感动呢。还有两个指导员,她们在生活中照顾我们,在军训时激励我们,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在这里,我真心的感谢你们,让我有了这一段美好的回忆。最激动的时刻就是去打靶的时候了,十几秒钟,五发子弹,却成了记忆中无法抹去的深刻回忆。

学习篇

本以为上大学后学习会很轻松,没想到,原来在大学里,学习依然是第一要务,这让我加深了对“活到老,学到老”的理解。第一学期有好多相对来说不是很重要的课,比如近代史、思修、知识产权,所以我就把重心放在了微积分、机械制图、英语、计算机这些学分比较高的课上了。还记得微积分考前的突击,晚上和同学在活动室学到天明,真的是很难忘的回忆,结果出来也让我很满意,努力毕竟会有收获啊。至于我的整体成绩,其他还挺满意的,就是英语视听说不太理想,下学期要好好学英语了,最重要的是得找机会多练习,多动嘴,多听听力。可喜的是,英语四级已经过了,虽然没能报考口语,但我已经很满意了。下学期的课程比上学期更紧了,每门课都得好好学,不能再优哉游哉地过日子了,加油!

工作篇

刚开学的时候,我就竞选了班级负责人,后来顺利当上了团支书。以前就听说当班委挺锻炼人的,当上之后才更加有感触。当团支书真的是很累,每天开会开不完,从班长团支书例会到团支书会,每次都会下发好多任务。之后,要想着如何把团日活动弄得让同学们更感兴趣,如何让同学们积极参加,如何让活动更有意义,然后就是活动的实施和总结。我觉得上个学期我做的不太好,我反省了一下,觉得我应该发动大家和我一起想主意,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嘛;其次,我要学会分担,把任务分配给各个班委,不要总自己干,那样只会得不偿失,自己很累,其他班委还觉得自己没事干没成就感。希望这学期我能吸取以前的教训,干好团支书这项工作。

至于学生会方面,我加入了机械学部学生会女生部,在那里,不仅学会了写策划,办活动,更重要的是认识了很多有能力的人,结交了很多朋友,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朋友多了对以后也会有好处。

入党篇

当学校开始组织学生入党的时候,我就积极写入党申请书,参加每次党课,学习关于党章,参加党课考试。我热切希望投入党的怀抱,成为党的一部分,为党奉献自己的一切。希望我能顺利入党,实现我的愿望。

友谊篇

我真的很幸运,遇到了我的三个舍友。我们来自四个不同的省份,天南地北地聚在一起就是缘分,我非常珍惜。刚开始接触,可能是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和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有点不太适应。不过我的适应能力还比较强,很快我们就彼此熟悉了,组成了我们最温馨、最和谐的宿舍。亲爱的朋友,谢谢你们,让我觉得宿舍就是我的家,让我不再孤单,让我感到温暖。我还认识了好多其他的朋友,班里的男生朋友,辅导员班主任朋友,学生会里的朋友,社团里的朋友,军训十三连的朋友,地铁上偶遇的校友……朋友们,你们是我一生的财富,我会一直把你们放在心里,永远永远。

结语篇

篇6:德育答辩开题报(改)

回首过去的三年高中时光,那三年,是我从一个懵懂的少年变成了一个有理想敢奋斗的好学生的三年。三年,不长,但我的确经历了许多,一开始,我没有目标,毫无目的的学习,渐渐地,时间过去了两年,那时我已经高三了,那一年,对我的影响最深。那时,我明白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那时的我们都在为自己的未来而奋斗,都是那么的奋不顾身,那么拼命,只为了自己将来会领先别人一步。那时,我5:50起床,要去赶6:10的早自习,认真学习一天后,晚上10:30放学后回家继续学习,这样的应试教育的确很辛苦,但是我无能为力。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年,终究,我的努力没有白费,我怀着梦来到了北京理工大学············

初次来到北京理工大学,给我的感觉就是,这地方太荒凉了,不像其他大学,整个就是一世外桃源,这里没有灯红酒绿,没有奢华,是个学习的好地方。从我踏进校门的那一刻,我就意识到,这里将是我梦想启程的地方,那时的我怀揣着一大堆理想来到这里,为自己制定各种计划,各种目标。一开始迎接我们的便是新生军训,这儿的军训没有军校的那样严格,但是比其他大学训练严多了,整天的训练把我们整得喘不过气来,我当初想放弃过,但是最终没有,因为

我知道,过了这一关,你就有足够的信心来向别人说明自己不是孬种。的确,军训的生活让我成长了许多,明白了许多,我懂得了如何去关心同学,如何去团结同学,如何跟别人打交道,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我懂得了什么是坚持,什么是不抛弃不放弃,知道了不管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有恒心有毅力。

大学的生活和高中有着很大的不同,不仅是学习方面,还有生活方面。大学里面完全是靠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独立能力。告别高中,我们来到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不再是在固定的一个教室上课,老师也不会千遍万遍的叮嘱,一切东西都是要靠自己。的确,刚开始,并不适应这种生活,没有目标,不知道如何去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和学习,这完全是一片盲区。

进入大学之后,开始渐渐熟悉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渐渐的自己的壮志也开始慢慢地淡去,但是毕竟这是大学,有着各种竞争,来到了大学,我开始渐渐了解到大学里的竞争无处不在,从班委的选举,各种竞赛,到毕业时的就业压力。记得考试周那会儿,同学们都在为不挂科而努力学习,才发现大学里面的学习是如此重要。过去的一个学期,我学习过,玩儿过,回想起来,这一切是多么可怕,完全没有照着自己的计划行事。

在校园里,曾经有很多情景诱导着我,看着周围同学吸烟,我有想吸的冲动;看着身边的同学谈恋爱,我也有找女朋友的冲动······总之,这里存在各种诱惑。那是一月份的时候,学校组织一个“大学·青春·人生”的活动,安排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们谈一谈自己的大学经历,就是那一次,我差不多彻底被洗了一次脑,那一刻,我明白了自己的大一上半期生活是如此的颓废,是如此的荒芜;明白了一个人在自己的一生中需要不断拼搏,需要不断学习来强化自己;知道了自己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

那一次活动之后,我开始分析自己,想了想,自己其实还是有很大潜力的,譬如:有很强的钻研精神,这一点在科学研究中是非常重要的;有毅力,有敢闯的勇气。同时也为自己今后几年做了一点规划,想一想即将而来的大一下半期,当仁不让的是好好学习,把c语言,微积分认真学好,还有大学英语6级也该认真准备准备;还有多少参加一些课外活动,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我也想过将来的出路,无非三种:毕业后参加工作,考研,出国。我考虑的是后两种,如果是考研,就得不折不扣的去学习,尽量拿到高分,争取保研资格,虽然大一大二学的是基础课,大三才学专业课,但是基础毕竟是基础,没了基础,哪儿来的高楼大厦呢?所以我想在认真学习基础课的同时,也学一下课外知识,学习一下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与此同时,在假期,自己找一找工作,实习一下,丰富自己的阅历。如果是出国深造,认真学习是

必然的,不仅要学习成绩好,还要有实习经历,不过这个应该是不难的事,摆在我面前难处是,考过雅思或者托福,这对自己的挑战更大了,不过我有信心,有信心做到最好 最后,我想自己的大学生活一定要以学习为主,与此同时参加一些课外活动,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来到这个世上,我不求做出什么惊天地气泣鬼神的大事,只求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事,不想在四年之后,回想自己的大学之路时,有一丝遗憾

姓名:彭晓康

学号:1120110071

篇7:论文开题报告答辩

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答辩主要注意什么?看看下面吧!

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主要有哪几个方面?[1]

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

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

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主要内容包括:⑴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

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论文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

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

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

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论文写作的方法

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论文写作的步骤

论文写作的步骤,也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

论文写作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

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

毕业论文答辩注意要点[2]

1、答辩注意事项

(一)答辩老师一般的提问类型:

1、对选题意义提问

2、对重要观点及概念提问

3、对论文新意提问

4、对论文细节提问

5、对论文数据来源提问

6、对论文薄弱环节提问

7、对建议可行性提问

8、对自己所做工作的提问

9、对超出论文范围的提问

10、没有标准答案的提问

11、对格式是否规范化的提问

(二)答辩提问时须知:

1、应用能力与知识宽度的准备

2、作好常规性问题的准备

3、细节问题不可忽视

4、对自身能力的考查

5、对论文可行性把握

2、如何准备答辩

(一)掌握总体

以下五点是同学们答辩时必须做到:1、脱稿汇报 2、突出重点 3、抓住兴趣 4、掌握时间 5、留下伏笔

(二)开场白的准备

答辩开始时要向专家问好,开场白是整个论文答辩的正式开始,它可以吸引注意力、建立可信性、预告答辩的意图和主要内容。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切合主题、符合答辩基调、运用适当的语言。

应避免负面开头,如自我辩解等(如“我最近找工作压力太大,准备不充分……”“我工作太忙,准备不太好……),既不能 体现对答辩委员会专家的尊重,也是个人自信不足的表现,答辩者在各位专家的第一印象中大打折扣。

牢记谦虚谨慎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但是谦虚并非不自信。

同时 也要避免自我表现,洋洋得意,寻求赞赏。

过度的表现,会引起答辩委员会专家的反感。

(如“经过这么多年的思考,我认为我的这种制度设计已经达到最科学,最 完美的……,”)

(三)报告论文

报告时应注意:掌握时间、扼要介绍、.沉着冷静,语音优美,用普通话,抑扬顿挫,表 情丰富,表达淋漓尽致,语气上要用肯定的语言,是即是,非即非,不能模棱两可。

内容上紧扣主题,表达上口齿清楚、流利,声音要响亮,富于感染力,可使用适当的手势,以取得答辩的最佳效果。

声音大有三个好处:一是增强胆量,减少怯场,二是更加引起老师的注意力,三是会使自己更富激情,从而感染老师。

当然,语言的流畅性、信服力等,非一日之功,看临场发挥了。

(四)如何回答答辩委员会专家提出的问题

研究生报告结束后,答辩委员会专家将会每人提出二到四个问题,记录问题时注意进行确认是否理解正确,有些专家的声音比较低沉,你听不清时,一定要追问一下“如老师您的意思是...?”。

理解错问题就麻烦了,导致回答问题时非常被动。

对专家提出的问题,当回答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时,不要流露出骄傲情绪。

如果确实不知如何回答 时,应直接向专家说明,不要答非所问。

对没有把握的问题,不要强词夺理,实事求是表明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搞清楚,今后一定要认真研究这个问题。

总之,答辩 中应实事求是,不卑不亢,有礼有节,时刻表现出对专家的尊重和感谢。

注意答辩不纯粹是学术答辩,非学术成分大约占一半,要显示出自己各方面的成熟,要证明 自己有了学术研究的能力。

有时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答辩人所作的回答不太满意,还会进一步提出问题,以求了解论文作者是否切实搞清和掌握了这个问题。

遇到这种情况,答辩人如果有把握讲清,就可以申明理由进行答辩;如果不太有把握,可以审慎地试着回答,能回答多少就回答多少,即使讲得不很确切也不要紧,只要是同问题有所关联,老师会引导和启发你切入正题;如果确是自己没有搞清的问题,就应该实事求是地讲明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表示今后一定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切不可强词夺理,进行狡辩。

因为,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这个问题有可能有过专门研究,再高明的也不可能蒙骗他。

答辩中,有时主答辩老师会提出与你的论文中基本观点不同的观点,然后请你谈谈看法,此时就应全力为自己观点 辩护,反驳与自己观点相对立的思想。

主答辩老师在提问的问题中,有的是基础知识性的问题,有的是学术探讨性的问题,对于前一类问题,是要你作出正确、全面 地回答,不具有商讨性。

而后一类问题,是非正误并未定论,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可以互相切磋商讨。

如果你所写的论文的基本观点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又是言之有 理、持之有据,能自圆其说的,就不要因为答辩委员会成员提出不同的见解,就随声附和,放弃自己的观点。

否则,就等于是你自己否定了自己辛辛苦苦写成的论文。

要知道,有的答辩老师提出的与你论文相左的观点,并不是他本人的观点,他提出来无非是想听听你对这种观点的评价和看法,或者是考考你的.答辩能力或你对 自己观点的坚定程度。

退一步说,即使是提问老师自己的观点,你也应该抱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据理力争,与之展开辩论。

不过,与答辩老师展开辩论要注意分寸,运用适当的辩术。

一般说,应以维护自己的观点为主,反驳对方的论点要尽可能采用委婉的语言,请教的口气,用旁说、暗说、绕着说的办法,不 露痕迹地把自己的观点输入对方,让他们明理而诚服或暗服。

让提问老师感受到虽接受你的意见,但自己的自尊并没受到伤害。

(五)结束语和致谢

报告结束前一定要进行致谢。

论文答辩之后,作者应该认真听取答辩委员会的评判,进一步分析、思考答辩老师提出的意见,总结论文写作的经验教训。

一方面, 要搞清楚通过这次毕业论文写作,自己学习和掌握了哪些科学研究的方法,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科研能力上得到了提高。

还存在哪些不足,作为今 后研究其他课题时的借鉴。

另一方面,要认真思索论文答辩会上,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修改自己的论文,加深研究,精心修改自己的论文,求得纵深发展, 取得更大的战果。

使自己在知识上、能力上有所提高。

3、毕业论文答辩过程

(一)毕业论文答辩的一般程序

在论文答辩会举行之前1周内,将经过指导老师审定并签署过意见的毕业论文一式三份连同提纲,草稿等交给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的主答辩老师在仔细研读毕业论文的基础上,拟出要提问的问题,然后举行答辩会。

在答辩会上,先让学生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概述论文的标题以及选择该论题的原因,较详细地介绍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

主答辩老师提问。

主答辩老师一般提三个问题。

主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当场立即作出回答(没有准备时间),随问随答。

可以是对话式的,也可以是主答辩老师一次性提出三个问题,学生在听清楚记下来后,按顺序逐一作出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的具体情况,主答辩老师和其他答辩老师随时可以有适当的插问。

学生逐一回答完所有问题后退场,答辩委员会集体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商定通过还是不通过,并拟定成绩和评语。

召回答辩学生,由主答辩老师当面向学员就论文和答辩过程中的情况加以小结,肯定其优点和长处,指出其错误或不足之处,并加以必要的补充和指点,同时当面向学生宣布通过或不通过。

至于论文的成绩,一般不当场宣布。

对答辩不能通过的学员,提出修改意见,允许学员另行答辩。

(二)主答辩老师的提问方式

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主答辩老师的提问方式会影响到组织答辩会目的的实现以及学员答辩水平的发挥。

主答辩老师有必要讲究自己的提问方式。

提问要贯彻先易后难原则。

主答辩老师给每位答辩者一般要提三个问题,这些要提的问题以按先易后难的次序提问为好。

篇8:德育答辩开题论文

毕业论文答辩是确保论文质量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广义的论文答辩程序包括论文评阅、预答辩、正式答辩三个阶段。而论文评阅又分为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盲评和通讯评阅三个子环节;预答辩属正式答辩的预选和预演, 主要涉及预答辩委员会的组成、预答辩决议的结论 (即能否获得正式答辩资格) 和实际效力;正式答辩则包括答辩资格的确认、答辩委员会成员的遴选及狭义答辩程序 (答辩人阐述论文内容、答辩委员会提问、答辩人回答问题、答辩委员会评议并作出决议) 。

一、论文评阅阶段程序设置及对论文质量保证的作用

论文评阅是广义答辩程序的第一个阶段, 它最主要目的是鉴定申请答辩人所提交的论文是否达到了申请相应学位的学术水平。对这一小环节的策划重点在于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的审核。由于论文评阅是答辩环节的第一道关口, 各高校在这一阶段的程序设置上都尽量做到严格、严谨、严密。目前这一阶段的程序设置大多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学术不端行为检测, 或称机评。这部分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学位论文出现抄袭、伪造、篡改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 是对论文最低层次的审核;第二部分包括盲评、通信评审、校内专家评审、答辩专家评审等, 这几种评审也可能交叉进行, 主要由专家从专业的角度审核论文是否符合相应学位论文的要求, 是否具备答辩的资格。

学术不端行为检测是过程检测和检查的重点, 也是针对近年来抄袭、剽窃、伪造、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愈演愈烈、对过程进行处置和改进的结果, 当然也是由于科学技术发展为这种监测和检查提供了条件, 学术不端行为检测是由公共文献数据库开发的快速检测此类不端行为的系统。目前使用范围较广的是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 (简称“TMLC”) , 它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 初步实现了对抄袭与剽窃、伪造、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快速检测。大约十年前, 在笔者开设的《论文写作》课中就专门增加了《计算机、INTERNET与论文写作》一章, 在谈到运用计算机、INTERNET撰写论文应注意的问题时, 强调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抄袭, 并预测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数据库的完善, 在辨别雷同文献方面一定会有所突破, “文抄公”的黑爪就很可能被揪住[1]。现在大多数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始对提交的学位论文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 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在这一程序设置和操作过程中, 仍存在以下问题: (1) 数据库不完备。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图书数据相对薄弱, 早期文献相对薄弱, 这对人文社科基础学科论文检测影响严重。 (2) 检测不及时全面。由于检测系统使用权等因素, 使各高校和科研院所检测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从而影响检测的实际效果。 (3) 检测结果透明度不够。由于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 如本单位形象、领导所指导的学生等, 大多数检测处于密室操作状态, 检测过程和结果缺乏应有的透明度。当然, 即使上述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学术不端行为检测也不过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最低或最起码的一步, 但这一步也必须要做好做扎实, 对存在侥幸心理的申请者形成强大的震慑作用。

盲评, 或匿名评审, 是过程检查的重要一环, 是论文评阅阶段最关键的程序设置之一。它主要是针对人情风盛行、影响评阅人公正评审而设立的,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从本专业专家库选择论文评阅人, 删除被评阅论文作者、指导教师等相关信息, 只留论文主体部分供专家评审。在这一程序设置中, 应注意专家库的范围, 尽量控制在二级学科层次, 但必须尽量涵盖全国;盲评专家的数量应以三位为宜, 这样可以在意见不一致时根据多数意见得出结论;盲评时间要适当提前, 盲评结论应及时反馈给培养单位;盲评结论要明确, 尤其针对是否具备答辩资格给出明确结论。最好针对不同学科, 制定相应的量化标准。盲评是对论文第二层次的把握, 盲评的结论直接影响下一程序的进行。

通讯评审, 特指由培养单位以外的专家对论文进行评审。与盲评不同的是, 通讯评审要有针对性, 所聘专家一定要对提交论文的领域有较深的研究。通讯评审专家可以由培养单位论文指导教师推荐, 本专业负责人确定。通讯评审应在盲评的基础上进行, 重点应集中从更专业的角度发现论文的亮点和不足。校内专家评审, 一般由同专业其他导师进行。由于他们对本单位条件和论文撰写的过程比较熟悉, 一般能更具体地提出论文的亮点和不足。通讯评审和校内专家评审是对论文第三层次的把握, 对进一步提升论文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其意见应及时反馈给论文导师和作者, 以便他们对论文进一步修改润色。

答辩专家评审, 本应该是一个独立的程序, 但大多数高校和科研单位把它与通讯评审和校内专家评审相结合。换句话说, 就是由通讯评审和校内评审专家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即使这样, 笔者认为也不能将两个程序合二为一, 第一次是作为评阅人, 应及时反馈评阅意见;第二次是作为答辩委员会成员, 再次评阅论文, 是答辩的准备, 更是检查作者是否结合评阅意见进行了必要的修改润色。答辩专家的评审意见将在正式的答辩中反馈给作者。

二、预答辩阶段程序设置及对论文质量保证的作用

预答辩是正式答辩的预选和预演, 在整个答辩环节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保证和提高论文质量更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目前博士论文设置预答辩程序的较多, 硕士论文设置预答辩程序的以专业硕士、在职硕士为主, 统招脱产的科学学位硕士论文设置预答辩程序的相对较少。

首先, 要充分认识预答辩对确保和提高论文质量的意义。多所学校博士论文预答辩办法都提到:“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是博士生在申请学位论文正式答辩之前进行的一次集体指导, 是保证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 其主要目的是, 查找博士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帮助博士生进一步修改完善论文。”[2]不少学校要求预答辩委员会对学位论文进行严格、认真审查, 重点检查学位论文的创新性、论文工作量、有无违反学术规范现象等, 并详细指出论文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提出改进意见[3]。所以预答辩是作者在论文精雕细琢前相关专家对它的一次会诊, 一次集体指导, 重点是查找论文的不足和问题, 目的是帮助作者修改和完善论文。

其次, 要注意预答辩的时间安排。一般来说, 学位论文预答辩应安排在论文初稿完成之后, 预答辩的时间不应少于正式答辩的时间。我们之所以说预答辩是正式答辩的预选, 主要的意思是预答辩必须给出明确的结论, 该论文是否具备了参加正式答辩的资格。多数学校明确要求预答辩结论应分为:未通过预答辩 (不能如期参加正式答辩) 、经修改后可通过预答辩 (预答辩委员会要明确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论文作者按修改意见要求认真修改后方可如期参加正式答辩) 、通过预答辩。说预答辩是正式答辩的预演, 是指预答辩一定要按正式答辩的程序和要求进行, 答辩过程甚至应超过正式答辩, 因为预答辩要求答辩委员会专家有时间充分阐明自己对论文的看法, 特别是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多数培养单位将预答辩安排在论文评阅阶段之前, 但若能安排在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盲评之后, 与通讯评审大致相同的时间, 似乎对提高论文质量更有意义。因为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盲评重在预选, 与预答辩的第一项功能相近, 结合前两项的结论, 可节省预答辩预选环节的时间, 而预答辩的第二项功能查找论文的不足和问题, 进一步完善论文, 与通讯评审的主要功能是契合度较高, 可以共同作为修改和完善论文的参考, 对提升论文水平很有好处。

最后, 要结合学科特点, 切忌一刀切。很多培养单位预答辩管理办法规定太细太具体, 没有充分发挥学科的作用, 容易导致重形式, 轻实质。预答辩成败的关键在于学科的重视程度, 而每个学科又有各自的特点, 所以对预答辩的具体时间安排、预答辩委员会的选择、每篇论文预答辩的时间安排, 在严格要求的同时, 给予学科一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非常重要。

三、正式答辩阶段程序设置及对论文质量保证的作用

根据200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负责审查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 组织答辩, 就是否授予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作出决议[4]。因此, 正式答辩最主要的目的, 就是审查学位论文是否达到了相应学位的基本要求和学术水平, 它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关于正式答辩的程序, 各学位授予单位大多根据相关文件和本单位的实际自行制定。特别是随着优秀学位论文评选、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开展、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强化, 学位论文正式答辩程序设置日趋严密、规范和透明。

正式答辩阶段程序设置的严密周全是保证论文质量的基础。这一阶段程序设置要从学位授予及培养单位、申请答辩人、答辩委员会三个角度考虑, 学位授予单位要做到领导重视, 相应管理监督机制健全;学位培养单位要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楚;学位授予及培养单位应对申请答辩人严格审核, 确保申请人提交的各项形式要件符合参加答辩的要求, 确实获得答辩资格;答辩委员会遴选应符合有关规定, 既要从学术道德和学术水平层面考察, 也要有必要的回避, 防止人为因素影响答辩。答辩委员会成员应尽职尽责, 公正严格, 答辩过程要严谨、有序。一定的标准化规范十分必要。

正式答辩全过程的公开透明是保证论文质量、答辩过程严肃公正的必要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要求答辩委员会必须有外单位的有关专家参加[5], 各学位授予单位制定的答辩办法均明确规定答辩必须公开进行, 甚至具体规定了公开方式。如规定提前几天公布答辩的时间、地点等信息, 以便广泛吸纳校内外有关人员列席旁听[6]。另外, 答辩办法一般还会规定就答辩过程进行记录, 包括录音、录像、一定的列席旁听及音频、视频、文字材料记录, 既可以防止答辩过程流于形式, 也可以防止由于人际关系而导致对论文给出不公正的结论。

正式答辩应适当突出“议”与“辩”, 这就要求申请人介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提问、申请人答辩、答辩委员会评议, 各环节有必要的联系与互动。具体来说, 申请人介绍论文时要突出论文的基本思路和创新, 避免重复性宣读论文 (或论文摘要) , 此时答辩委员会可适当插话, 以便引导申请人更集中介绍论文的相关内容;答辩委员会的提问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知识点考察, 其目的是使论文进一步深入, 提问前的适当说明和评议非常必要, 答辩人可通过追问, 弄清答辩专家的意思;申请人答辩应从完善、提升论文的角度思考和回答所提问题, 应与答辩专家适当互动;答辩委员会评议论文时一般要求其他人员回避, 评议结束后, 应针对每篇论文进行最后点评, 以便申请人有机会对论文进行最后的完善。

总之, 学位论文答辩虽然是研究生教育过程的最后一个小环节, 但这一环节的策划容不得半点马虎, 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信息量的增大, 更要精益求精, 不断改进。在答辩诸环节的实施过程中, 首先要注意调动学生 (实施主体) 的积极性, 但指导教师、专业负责人、培养单位均不可放松督促和检查, 而是要不断总结, 不断改进, 不断提升学位论文的质量, 进而提升研究生教育的水平。

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是研究生整体素质的集中反映, 它标志着学生对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掌握程度, 标志着学生综合运用本学科专业知识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撰写学位论文是研究生教育的最重要环节, 是研究生学习最后阶段的实战演习[7]。那么, 培养单位建立和完善学位论文质量提高机制, 对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就具有重要意义。广义的答辩, 是论文的收关、检验阶段, 对申请人、学位授予单位、培养单位意义同样重要, 让我们通过进一步完善相关程序, 严格执行相关程序, 为全面提升学位论文质量, 从而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共同努力吧!

摘要:学位论文答辩是确保论文质量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和检验论文质量最有效的措施。广义的论文答辩程序应包括论文评阅、预答辩、正式答辩三个阶段, 而每个阶段具体实施过程的严谨和有效, 直接影响着对论文质量的检验和把握。只要每个阶段具体实施过程的细节设置做到缜密而透明, 必然会引起学生和指导教师的重视, 从而确保论文质量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答辩,学位论文,质量保证

参考文献

[1][7]李春仁等.论文写作新论[M].北京:作家出版社, 2001:224, 28.

[2]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暂行办法[Z].2007;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关于实行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制度的暂行规定[Z].2007.

[3][6]山东大学关于进一步规范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和答辩工作的通知[Z].2007.

上一篇:演讲关于高考下一篇:有关雷锋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