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拜年的作文:春节拜年的由来、习俗

2024-05-07

关于拜年的作文:春节拜年的由来、习俗(精选7篇)

篇1:关于拜年的作文:春节拜年的由来、习俗

“春节”名称的由来

191月份,孙中山发布《临时大总统关于颁布历书令》,要求内务部编印新历书,随后又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不叫“元旦”。

由此一来,在中国出现了两种历法体系:一种是官方推行的“阳历”,作为公共行政、国际交往等的时间标准;一种是传统社会沿用的“农历”,服务于农时与日常生活。

191月,当时政府的内务部在给大总统的呈文中提出:“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后来只有“元旦为春节”被批准,所以传统农历新年易名为“春节”,传统的“元旦”名称被搁在了公历的1月1日。

不过,民俗专家萧放说,尽管当时的政府一直在推行公历,后来甚至还强令不准过旧历年,严禁民间过春节贴春联等民俗活动,但老百姓不买账,日常生活还是按照旧的年历来过。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成为人们欢度的节日,传统年节也受到了应有的关注。

春节拜年的由来习俗

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把它叫做“年”。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它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这就是拜年习俗的开始。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大年初一,人人都早早起来,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秦汉以来万千的风首朝贺。自明清开始,拜年次序是:首拜天地神帙,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长,最后全家按次序互拜。对尊长要行大礼,对孩童要给赏赐,平辈间拱手致语。拜亲朋的次序是: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现代多行团拜,岁末邮寄贺年片和贺年信。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春节美食

饺子

饺子,古称“角子”,北方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各地吃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饺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饺子。三十晚上北方人不吃饺子,会觉得没有过年的气氛。北方一些山区还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的习俗。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

春卷

春卷也叫春饼,立春吃春饼是中国一种古老风俗。晋代已有“五芋盘”即“春盘”,是将春饼与菜同置一盘之内。唐宋时立春吃春饼之风渐盛,皇帝并以之赐近臣百官,当时的春盘极为讲究:“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直万钱”。民间也用以互相馈赠。

汤圆

南方的元宵节庆食品叫做“汤圆”,在江苏,上海等地,大年初一早晨都有吃汤圆的习俗。元宵节,道教称之为“上元节”。元宵节吃元宵,是取“团团如月”的吉祥之意。清代康熙年间朝野盛行“八宝元宵”、马思远元宵。

年糕

年糕属于农历新年的应时食品,有红、黄、白三色,象征金银。一种用黏性大的糯米或米粉蒸成的糕,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春节吃年糕,“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稔。”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过年有鱼喻意年年有余。所以人们还特意不把鱼吃完,留到次日即新年,年年有余,去年的收获多,吃用不完,余到今年都还有,在物质贫乏的古代,这是人们对物质的渴望向往。成了现在的习俗。

篇2:关于拜年的作文:春节拜年的由来、习俗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新衣,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之间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到宋代,亲朋好友之间会相互送帖致贺,这就是早期的贺年片。到了明代,贺年片设计更加完美、精致,帖上不仅印有送者的姓名、地址,还写上了“新年快乐”,祝福语。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短信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春节拜年的习俗

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把它叫做“年”。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它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这就是拜年习俗的开始。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大年初一,人人都早早起来,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秦汉以来万千的风首朝贺。自明清开始,拜年次序是:首拜天地神帙,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长,最后全家按次序互拜。对尊长要行大礼,对孩童要给赏赐,平辈间拱手致语。拜亲朋的次序是: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现代多行团拜,岁末邮寄贺年片和贺年信。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春节拜年的讲究

1、首先拜家里长辈。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当然,长辈受拜以后,一定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不能忘记的是向邻居长辈拜年。中国有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所以向邻居长辈拜年仅次于本属长辈,一般说,邻居长辈也会给“压岁钱”的。

2、其次是走亲戚拜年。初一或初二必须到岳父、母家,并须带贺礼。进门后还得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

3、接着就是礼节性的拜年了。如给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一般情况下,不宜久坐,客套话完了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也应择日回拜。

4、还有一种就是感谢性的拜年。凡过去一年中对人家欠情的,如曾帮助过自己的人或老师、师傅、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感恩谢意。

由于平时劳碌,年节期间人们一般起得较晚。若过早登门拜年,往往让主人措手不及。做客逗留时间一般以半小时至40分钟为宜,这样,既不失礼貌,又不影响主人接待其他客人。拜年时,若进门问声“新年好”,旋即匆匆离去,也会给人以“缺少诚意”的感觉。

贺礼一定得体、卫生、安全。自己如果动手制作一个精美的小礼物,既可表达真挚的情谊,又可显现自己的才华。拜年时还一定要注意礼节和言谈举止。邻里相坐、同学相逢、朋友相聚,皆应“过年言好事,出口称吉祥”。

拜年说的话

拜年就会走亲戚,其实很多人为了在过年的时候氛围更浓,都会选择去说很多的吉祥话,也是为了有一个好的彩头,多说好听的话,来年就会有一个很好的盼望。

我的祝福,不是最早,但是最诚;我的祝福,不求最美,不求最全,但求最灵。无论已经收到多少问候,我依然献上最诚挚的祝福,春节快乐!

春节来临,欢声不断;电话打搅,多有不便;短信拜年,了我心愿;祝您全家,身体康健;生活幸福,来年多赚;提早拜年,免得占线!新年快乐!

值此春节来临之际,一送你缘分的“缘”,送一个祝福是一种缘;二送你财源的“源”,祝你新的一年有财源;三送圆满的“圆”,愿你家庭幸福团团圆圆!

辞旧迎新,新年问好。祝君:新年新面貌、新年新气象、新年新起点、新年新开始、新年新心情、新年新运程、新年新局面、新年新收获、新年新跨越!

篇3:对春节短信拜年文化现象的思考

随着21世纪科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手机、电脑、互联网等现代化的通讯联系方式逐渐普及, 中国春节的民俗文化随着时代一年年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经过十多年的历史变迁, 现在我们感觉到的春节文化已与原来的春节文化有了很大的不同。春节拜年的习俗也在变化, 拜年方式也发生了“变革”, 从一开始天不亮就挨家挨户拜大年, 到电话拜年、传呼拜年、E-mail拜年, 到如今流行的短信拜年。

在一项“你选择用什么方式拜年?”调查中, 选择“在家休息, 不拜年”的人只占8%, 选择电话短信拜年的占到了52%, 选择走亲访友的依然占32%。调查结果显示, 大多数人依然遵循着传统的春节拜年的习俗, 不过拜年的方式发生着转变, 多数人选择了经济省事的短信拜年方式, 这种拜年方式大有逐年盛行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 今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 许多过去常用的过年祝福语因为谐音的关系成了人们的过年禁忌语。比如财源广进谐音裁员广进;财源滚滚谐音裁员滚滚;心想事成谐音薪饷四成;招财进宝谐音遭裁禁饱……凡此种种, 可见手机短信拜年已经成为春节期间人们表情达意不可或缺的工具。

可是, 纵观这些拜年短信的内容, 个人原创的太少了, 很多人或许嫌麻烦图省事, 或许怕写得不好, 找找自己手机里别人发来的, 觉得特别的、有意思的短信, 再转发给另外的人。所以很多拜年短信大多是克隆的、在手机间转来转去的、从网上下载的。更令人郁闷的是, 有些手机拜年短信息, 自己发给别人, 转了一个圈, 又被别人原封不动地发了回来, 连落款都没有变。现在大家在使用拜年短信时, 多数是一按手机转发键, 原文不动, 只把落款改成自己就行了。就这样, 拜年短信在大家的手机上你来我往, 除了给手机通讯运营商带来丰厚的利润, 已经失去了它最初拜年祝福的意义。

虽然通过短信拜年省时省力省钱, 但与此同时带来的诟病也不少。不少人都埋怨拜年短信原创的太少了, 有时候一个同样内容的短信能收到不下十几条, 原因是这些短信大都是转发的, 真正自己写的很少。他们在抱怨的同时也把同样的拜年短信发到其他人的手机上。此外, 也有人感慨:从最初的拜年一定要见面, 到后来有了电话就变成拜年听声音了, 到现在有了短信只能看到两行字, 短信拜年其实已经淡漠了亲情、友情。春节收发短信息原本是件开心的事情, 但是, 当所有的短信息都一样时, 接受短信息不再令人感到开心和快乐, 而礼尚往来, 短信不得不回, 又令人不胜其烦。其实拜年短信息不一定要有华丽的词藻, 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祝福, 别人收到就一定会开心和快乐。

短信拜年冲淡了年味儿, 给情感注了水。串门儿、走亲戚、写贺卡、打电话等充满人情味儿的拜年习俗, 被一条条内容雷同、漫不经心的群发短信所取代, 拜年成了一种敷衍自己、敷衍别人的形式, 这让电子时代的人们不禁充满了烦恼。有人列举了贺年短信“造成尴尬、稀释人情、帮运营商赚钱、网络堵塞、审美疲劳、容易受骗、让社会冰冷”等七大罪状。因而就有人开始抵制短信拜年。其实, 我们固守着几千年来的春节拜年文化传统, 内心不过是让我们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得到一种感情上的温暖, 心灵上的慰藉。我们过春节拜年付出或希望得到的应该是他人真实的情感, 而不是手机里一条条冷冰冰、转发来的短信。倒是最古老的挨家挨户拜年, 虽然辛苦一点, 却更有人们渴望的人情味儿。

摘要: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历史悠久。春节拜年作为春节民俗的重要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在形式上发生着显著的变化。本文着重对近年来手机短信拜年方式盛行的原因及效果进行思考。

关键词:春节民俗,短信拜年,盛行,思考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

篇4:拜年习俗的由来等

哪些国家过春节?

韩国、越南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都有过春节的风俗。在新加坡,除夕也讲究守岁,给神佛、祖先上供。午夜后,祭祖拜神,鞭炮不绝。初一从幼小到尊长,依次拜年,孩子们可得到长辈赏赐的压岁钱。街头有狮子舞,龙灯等欢乐游戏。在韩国,家家户户都要贴门画和对联,用枣、松子、蜂蜜和糯米做成像我国八宝饭一样的甜饭,全家共食,表示生活甜美,和睦吉利。还要绑扎稻草人,里面放一些钱,于大年初一扔在街上,驱邪迎福。越南在春节将I临时,商店出售鞭炮及传统年货。大门上贴春联,除夕守岁,大年初一拜年。节假三天,在外地工作的人往往都要在除夕前赶回家,全家过团圆年。

守岁习俗始于何时?

我国除夕守岁,自古有之。据晋周如《风土纪》载: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曰“馈岁”;酒食相邀,称曰“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曰“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除夕之夜,通宵达旦,人们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贴年画、放鞭炮、吃“年夜饭”等。现在的除夕守岁,人们不仅沿袭了古时许多好的风俗,而且还增添了不少新的现代气息的内容。

宋朝国宴吃什么?

宋朝的宫廷宴会,分好几个级别。据《宋史》记载,一级大宴在集英殿举行,二级宴会在紫宸殿举行,三级小宴在垂拱殿举行。一级大宴开始先是斟御酒。斟酒期间,有一系列的节目表演,口技、奏乐、舞蹈,花样很多。饮酒开始,每饮一盏酒都要有一番音乐、舞蹈、杂技的表演。宋朝规定,整个宴会,一般是行酒九盏。下酒的菜肴要等到饮第三盏时才开始提供。依次是:第三盏白肉、咸豉、爆肉、双下驼峰角子:第四盏炙子骨头、索粉、白肉、胡饼;第五盏群仙炙、天花饼、太平毕罗、干饭、缕丝羹、莲花肉饼;第六盏假鼋鱼、蜜浮酥捺花;第七盏排炊羊、胡饼、炙金肠:第八盏假沙鱼、独下馒头、肚羹;第九盏水饭、簇钉下饭。

“胜券”为何物?

《史记·孟尝君列传》中曾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齐相孟尝君田文礼贤下士,不拘一格接纳天下贤才,以致府中养有食客三千。客多邑少,每天开支巨大,田文渐渐有些吃不消。为备开支,田文就打算派人到自己的封地薛国收债。传舍人推荐了食客冯欢。于是冯欢带着债券就去了薛地。冯欢根据欠债人的情况,给有能力还债的人重新约定了日期,而对没有偿还能力的人则把手中所持的债券烧掉不再要求偿还。薛地的百姓感恩于孟尝君的仁德,及孟尝君在朝中失势被逐返薛时,邑中百姓无不夹道欢迎。这便是“冯欢收债于薛焚券买义”的故事。冯欢手中所持有的债券是一种索偿债务的凭证,谁持有它谁就有了取胜的凭据,多了一分获胜的把握,因此有人把这种债券称为“胜券”,并衍生出了“稳操胜券”、“胜券在握”等成语。

“教学相长”的来历

“教学相长”一词出自《礼记·学记》,原文如下:“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为什么叫房东不叫房西?

因为中国自古以东为上为大,所以东房就是上房。中国的老式房屋组成一般都是一座南朝向的主屋,主屋的前面两侧再造东西向的厢房,主屋的东首房间就是上房,而上房定是主人或家中最权威的人的住房,上房连晚辈和下人都不能住,就更不要说是出租给外人住了,所谓的房东就是住在东首上房的人。可见,房东、东家都表示主人的意思。至于为何以“东”为“主”,在《礼记》中的《曲礼篇》记载:“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客若降等,则就主人之阶。主人固辞,然后客复就西阶。”这句话说的是有关主客之间礼仪的规定。从文中可以看到“东”位就是代表主人。我们平常所说的“做东”、“东道主”中也包含了这个意思。

中国一共有多少姓?

不同时期的统计数字不一样:汉代应劭《风俗通》收录近500个,唐代林宝《元和姓篡》收录1232个,宋代郑樵《通志·氏族略》收录1745个,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收录3736个,明代王圻《续文献通考》收录4657个。今人陈历甫编写出的《中华姓氏书法大辞典》收录10129个,其中汉族姓氏8000多个,少数民族姓氏2000多个。

篇5:关于拜年的作文:春节拜年的由来、习俗

祝我美丽的、乐观的、热情的、健康自信的、充满活力的大朋友——妈妈,新年快乐!

春节赠你一棵愿望树,上面结满开心果,幸运梅,甜蜜瓜,富贵枣,温馨李,幸福桃,映红你一年通畅的运程!

总有一张年画诠释如意吉祥,总有一副春联表达美好心愿,总有一缕烟花放飞精彩生活,总有一桌年饭围成团团圆圆,总有一条短信给你提前拜年鼠年大吉!

在这快乐分享的时刻,思念好友的时刻,温馨甜蜜的时刻,祝你春节快乐,佳节如意!春天悄然至,狗蹄碎碎声,旧事烦心去,辉煌看今朝。祝大家岁岁平安,吉祥如意!

这是郁金香的日子,也是你的日子。愿你年年这一天吉祥如意,芬芳馥郁!

新年祝:工作舒“新”,薪水合“新”,爱人同“新”,家人安“新”,吃得放“新”,玩得开“新”,一切顺“新”,事事称“新”

春节点点祝福:喝酒悠着点,吃饭慢一点,休息想着点,睡眠多一点,健康顾着点,锻炼勤一点,我的叮嘱记着点,春节笑容多一点!

春节你方会猛刮金钱风,狠淋钞票雨,狂下金雹银雹,结钻石冰,长翡翠树,挂珍珠霜,生玛瑙果,小心挨砸!

春节到来,短信送礼:送你一条红鲤鱼,愿你年年有余;送你一盘开心果,愿你时时开心;送你一杯好运酒,愿你鼠年顺心!新年好!

新的一年里,愿我的朋友:钱多钱少常有就好;人俊人丑顺眼就要;人老人少健康就好;家穷家富和气就好;一切烦恼理解就好;人的一生平安就好!

当年的幼雏,如今将凭借强劲的双翅翱游天空,去找寻那未知的天际。但无论他们飞得多高,飞得多远,总不会忘记可爱的家,不会忘记父母大人的养育之恩。

一个灿烂的微笑、一缕淡淡的春风、一声亲切的问候、一个衷心的祝福、都在这个温馨的日子里、来到您们的身边,祝爸妈身体健康,新年快乐!

新年礼花绽放,温馨祝福悠长;笑容荡漾脸上,好运罩在身上;平安走在路上,幸福印在心上;事业握在手上,祝福连在线上;开心幸福至上,新年快乐无上!

鼠年我愿送你蟠桃,赠你灵丹,举荐你为御狗大仙,再赐你一双金睛火眼,祝福你洪福齐天,等你千古美名传!

篇6:不同的春节拜年习俗

2、华中地区人们初一先拜天地、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拜年是不问亲疏的,称为“拜年无大小”。家中来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待。

3、华北地区有守岁至午夜时分,鸣放鞭炮,互道新禧,晚辈要给长辈叩首拜年,讨要压岁钱,全家再吃一顿素馅饺子,谓之五更饺子、团圆饺子。在百十个饺子里,只有一个放有硬币,说是吃到这个饺子的人,一年诸事顺遂。

4、华东地区拜年五跪。第一次磕头要拜祖先。第二次磕头要拜高堂。第三次磕头是拜乡亲。第四次磕头是送家堂。第五次磕头是跪亲友。

5、华北地区结婚第一年新女婿上门去拜年,里头有很多规矩和讲究。礼品中,荔枝和桂圆是必不可少,这样的“组合”叫做“包头”,“包头”是最重要的礼品。

6、华南地区出门拜年前,都会带上一大包橘子,每走一户亲戚,就要送上大橘,无论多少,一定要是复数,然后说一些祝福的话。同时在正月,每个人都要看紧自己的口袋,切忌让别人掏。

7、西南地区对歌喝酒打花脸。大年初二,同胞开始走亲访友,每到一家,便受到主人丰盛的酒席款待,席间以当地苗族独特的方式相互对歌喝酒打花脸,脸越花表示喝的酒越多,越吉祥,越幸福。

8、西北地区拜年赠面食。聚集子孙礼拜,祭后更醵金饮宴,称为“节坐”。初二各戚友间则以面食、猪肉相赠,称为“拜节”。高陵县元旦,一等到天亮即悬挂黄纸于竹竿上以祀天,称为“接天神”。又以木炭悬于门首,据说可以去瘟疫。石泉县以黄纸作钱,元旦结彩悬于门,名为“宝盖钱”。临潼县以初五为“送穷节”,家家剪纸人后,拿到门口扔掉。当日每人必定饱食,称为“填五穷”。

篇7:关于拜年的传统习俗小学作文

新年里最开心的事情对我来说就是随爸爸和奶奶一起去镇江姨奶奶家拜年了。大年初二,我和爸爸奶奶一起来到姨奶奶家拜年,一走进姨奶奶家院子,恩,农村的房子真大,门口还有条小溪,一条小黄狗四处走动着,看见我过来还凑过来尾巴晃了晃,吓得我慌忙大叫起来。在不远处的小山那边,零散的走动着几只不怕冷的鸡,一切感觉好新奇哦!姨奶奶早就知道我们要来了,在门口等我们,我上前叫了:“姨奶奶,新年好!”姨奶奶很开心的应了声,并摸出了一个红包给我。我们递上南京带来的礼物就进了屋里,一走进里屋,大人们坐了下来聊天,嗑瓜子,喝茶水……大家其乐融融。

不一会叫我们吃午饭了,哇,满满一大桌香喷喷的菜,鸡,虾,鱼,肉圆子等等,还有姨奶奶自己做的肉圆呢,香滑柔软,一入口就感觉跟妈妈菜场买的口感不一样,我喝着饮料,大人们也一样举杯祝福,边吃边喝边聊天,过年的感觉真好,爸爸说大家聚在一起很难得,真的非常愉快的享用了丰盛的午餐。

在镇江呆了两天就回南京了,很可惜哦,真希望的新年快点到,这样我又可以和爸爸一起去乡下拜年了,穿新衣,拿压岁钱,吃好吃的,玩得非常开心!当然,希望他们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上一篇:江苏省规划与发展下一篇:寓言故事:天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