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转让合同协议书标准版

2024-05-16

技术转让合同协议书标准版(精选9篇)

篇1:技术转让合同协议书标准版

一、哪些情况下需要签订房屋份额转让协议书?

1、夫妻双方共有房屋,后因离婚或是双方协商等原因,导致房屋财产份额需要转让;

2、房屋原本归父母或者兄弟姐妹等其他亲属所有,后因继承或者赠与等原因而需要办理房屋转让;

3、房屋系与朋友或他人共同购买,之后因关系破裂或是想自己独占房屋所有权,与其他共有人签订房屋份额转让协议,将其他共同共有人或按份共有人的房屋产权份额转让到自己名下;

4、拥有房屋所有权的一方因家庭经济困难或是需要资金周转而将房屋产权份额转让给第三人的情形。

二、房屋份额转让协议书包括哪些内容?

1、房屋份额转让协议当事人、房屋的基本情况;

2、房屋份额转让协议的一般原则和基本要求、条件;

3、何时履行以及如果违约承担何种责任;

4、房屋份额转让协议何时生效,当事人需要履行怎样的义务与手续。

三、房屋份额转让协议书注意事项

1、一般情况下,写房屋转让协议是有一定的范本的,只要按照范本来写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如果不按照范本写的话,会出现问题,协议可能也不会具备法律效力。

2、房屋的首付款一般不会低于总房款的30%,同时要将办理按揭贷款的资料按照银行的要求提供齐全。乙方需要在规定的天数内向银行申请按揭贷款或者是公积金贷款。房屋转让协议中还有这些问题,自申请按揭之日起,如果一个月内银行未能放款的话,乙方必须要以现金的形式付清房款。如果乙方未能按期付款的话,甲方有权将该房屋收回另行出售,如果乙方已交定金不予返还的话,乙方应该要承担房屋产权过户所需的包括公共维修基金、契税还有其他的费用等。

3、乙方需要在约定的时间内办理好相关的按揭手续并且要付清尾款,否则每延期一天,乙方需支付总房款的万分之一作为违约金。如果延期一个月后,乙方仍未付清房款并且办理好房屋的过户手续的话,甲方有权将这套房屋无偿收回,乙方已付房款除定金外由甲方无息退还给乙方,乙方可以自行承担房屋装修的损失。乙方在付清房款以后,甲方可以协助乙方办理房屋的过户手续,如果哦延期一个月后甲方未能给乙方办理过户手续的话,则每延期一天,甲方需支付总房款的万分之一作为违约金。

篇2:技术转让合同协议书标准版

乙方:《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编辑部

第一条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由甲,乙双方签署版权转让协议,甲方将其论文(请填写文题)的相关版权转让给乙方.本协议自甲方签署之日起生效.

第二条自甲方签署之日起,乙方拥有该论文的专有版权,有权对甲方的论文进行审稿,编辑,修改等必要处理.该论文经送审和修改后,如被乙方接受则安排在《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上发表,甲方应向乙方支付相关费用.该论文如不被乙方接受则本协议自动终止,该论文由甲方自行处理.

第三条甲方保证该论文是其全部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成果,享有自主知识产权,无抄袭问题;该论文属首次投稿,没有一稿两投,未经乙方同意不再以任何语种向其他刊物投稿;该论文中的相关内容不曾以各种语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如在有关学术会议上宣读,公布或入选会议文摘集,则必须向乙方说明;作者之间无署名及排序纠纷.

第四条甲方承诺按乙方的《投稿须知》和相关修改意见对稿件进行补充和修改,以满足乙方对该论文的发表所提出的合理要求;该论文发表前,若有作者的姓名,数量和排序的变更,则由甲方指定的通讯作者出具亲笔签名的说明变更情况的信件,乙方根据该信件内容进行变更处理.该论文发表后,甲,乙双方均不得变更其作者的姓名,数量和排序.

第五条该论文发表后,乙方有权将该论文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网等媒体上长期发布;甲方同意该论文发表后被美国《工程索引》(eicompendex),英国《科学文摘》(inspec),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金属文摘》(metadex),俄罗斯《文摘杂志》(sias),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jst),美国《工程材料文摘》(engmaterialsabs),美国《铝工业文摘》(aluminumindustryabs),《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冶金文摘》,《中国化工文摘》,《中国地质文摘》,《有色金属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有色金属文献数据库,中国材料科技信息网等国内外相关文摘与检索系统收录.

第六条该论文发表后,其稿酬由乙方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规定一次性给付甲方指定的通讯作者,以后不再支付其他报酬.若该论文发表后的90天内,甲方指定的通讯作者收不到稿酬汇款,请主动与乙方联系.

第七条该论文发表后,甲方享有非专有版权,可在本单位或本人著作集中汇编出版以及用于宣讲和交流,但应注明发表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的年月,卷期和页码.如有国内外其他单位和个人复制,翻译出版等商业活动,须征得乙方书面同意.该论文及相关科研项目获得奖励或取得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时,甲方应主动向乙方通报,并提供相关证明(证书)复印件.

第八条该论文发表后,甲方不得单方面终止本协议,否则必须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经济和法律责任,并赔偿乙方因此遭受的经济损失.甲方如有违反本协议第三条的行为,乙方有权对甲方进行公开谴责,撤消论文和经济索赔.

第九条甲方指定的通讯作者签名后复印留存一份,原件寄回编辑部,效力相同.

甲方通讯作者签名:

乙方代表签名:彭超群

年月日

篇3:技术转让合同协议书标准版

RFID读写器和标签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由通信带宽、调制方式、信噪比等决定。一般说来,频率越高,允许的通信带宽越大,数据传输速率也越大,但所用调制方式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传输速率。

低频RFID系统占用的通信带宽很小,其传输速率小于10 kb/s,如ISO/IEC 18000-2 TypeA的传输速率为5.1 kb/s。高频以上频段的RFID系统数据传输速率在几十至几百kb/s量级,特别是高频频段RFID系统,由于读写器和标签之间交互的数据量很小,可以同时占用多个子信道进行通信,从而实现短距离的高速通信,如ISO/IEC18000-3 Mode 2前向链路传输速率高达423.75 kb/s;微波频段ISO/IEC 18000-4 Mode2有源标签由于采用高效的调制方式,其传输速率也可达384 kb/s。另外,由于超高频和微波频段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不少空中接口模式允许根据环境的特征改变调制方式或参数,从而自适应调整传输速率,实现系统性能的最优化。

3.4防碰撞机制

由于不同频段RFID系统的通信距离不同,读写器覆盖范围内的标签数量也不同,因此对多标签防碰撞算法的要求也不同。例如低频频段RFID系统中,由于通信距离很短,读写范围内只有少量的标签,ISO/IEC 18000-2采用确定型的防碰撞算法,主要以一些确认机制保证对标签的准确识别;而在超高频ISO/IEC 18000-6 TypeC中,采用的动态时隙ALOHA算法,实现对多个标签的高速识别。

除了多标签防碰撞,对于远场通信的超高频和微波系统,标签发射信号极弱,容易受到临近读写器的干扰,因此密集读写器环境下的多读写器防碰撞算法也日益成为空中接口协议标准化关注的内容,ISO/IEC 18000-6 Type C针对“多读写器”和“密集读写器”模式对发射信号的带外杂散泄漏能量做了更加严格的限制,还提出收发异频方式,前后向链路采用不同的频率工作,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多读写器之间的干扰,便于用户进一步根据需要设计相应的多读写器防碰撞算法。

3.5主要特点与适用领域

由以上对比分析可总结出不同频段RFID系统的优缺点,如表1所示,各领域可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具体的技术方案:如对于只需要进行短距离通信的门禁系统,可以选择低频或高频的低成本智能卡;而对于需要远距离通信且短时间内需识别多个标签的供应链管理、高速公路收费等系统,则需要选择超高频或微波频段RFID系统,甚至有源标签。

随着RFID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多模标签”的概念也引起标准化工作组的关注,它在一个标签上实现不同频段(如HF和UHF)标准的技术方案,综合利用了不同频段RFID系统的优点,提供更好的系统性能。因此,针对这种“多模标签”的管理也逐渐成为空中接口协议标准化过程中考虑的内容。

4 同一频段不同模式比较分析

在不同频段的空中接口协议中,往往提供多种工作模式,不同模式之间不必兼容,但不能产生互相干扰。这里将以倍受关注的ISO/IEC 18000-6 UHF空中接口协议为例,分析不同模式之间的特点。ISO/IEC 18000-6标准定义了工作在860~960 MHz的无源标签空中接口协议,目前该标准正式发布的版本中包括三个类型:TypeA、TypeB、TypeC,这三个协议相互独立,且彼此互不干扰[4]。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到RFID系统的兼容性,读写器可同时支持三种协议,标签至少支持一种协议。由于三种协议所针对的应用环境不同,因此其在物理层参数、防碰撞机制及安全性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以下重点从这三个方面比较分析18000-6的三种类型。

4.1 物理层参数

如表2所示为ISO/IEC 18000-6物理层参数对比,主要包括前、后向链路的编码方式、调制方式和数据传输速率三个方面。对于前向链路编码方式而言,TypeB采用曼彻斯特编码,该编码方式的特点是将时钟和数据包含在数据流中,在传输代码信息的同时,传输时钟同步信号,且该码不含直流分量,因此具有自同步能力及良好的抗干扰性能,但上述优点是以带宽加倍为代价的。相比而言,TypeA和C采用脉冲间隔编码(PIE),该编码方式中1和0的长度不同,使得标签的译码更为简单,且其占用的频带更少,但由于1和0的长度不同,会使得该码存在直流分量。对于后向链路编码方式而言,三种协议均采用FMO编码,该编码的好处是无直流分量,便于恢复定时信号,但其抗干扰能力不足。为此,TypeC中除了采用FMO编码外,还采用密勒副载波调制编码,且提供了六种可选的副载波序列,该编码本质上属于一种扩频编码,在带宽一定的条件下,所用的副载波数量越多,其抗干扰的性能越好,但带来的代价是其通信数据率的降低。因此,在周围环境比较理想的情况,后向链路采用FMO编码,提高通信效率;随着周围环境干扰加大,采用副载波数量逐渐增加的密勒副载波调制编码,保证通信的可靠性。

对于前、后向链路的调制方式而言,三种协议均采用基于调幅的调制方式,该调制方式的主要好处是实现简单,且在接收方解调简单,使得成本较低,但其抵抗外界噪声的能力较差。为此,TypeC后向链路中还采用了PSK,该种调制方式相比于调幅而言,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适用于周围环境噪声较多的情况。

对于前、后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而言,TypeA和B均只有两个固定值,由于通信数据率受外界环境影响很大,因此,TypeA和B在外界环境多变的情况下,其适应性不足。相比之下,TypeC协议前、后向链路的传输速率均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当外界环境干扰较少、可利用的频带较宽、读写器数量较少的时候可以采用较高的数据率,保证标签识读的效率。反之,采用较低的数据率,保证标签识读的可靠性,从而使得读写器与标签之间的通信可以根据周围环境进行配置,兼顾通信效率及可靠性。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外,TypeA和B仅考虑单读写器环境,而TypeC提供了三种读写器环境,分别是:单读写器、多读写器以及密集读写器环境,以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在多读写器及密集读写器环境下,存在着读写器到读写器干扰和多读写器到标签的干扰。由于TypeC无源标签采用反向散射形式与读写器进行通信,其信号强度按照距离的四次方进行衰减,导致距离该标签很远的读写器都会对该标签信号进行干扰。为了解决读写器到读写器的干扰,TypeC中将前、后向链路频率分开,减少读写器信号对标签的干扰。同时考虑到实际读写器信号在边带上对标签信号的干扰,标准中针对多读写器环境和密集读写器环境分别加强了边带功率限制,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读写器到标签干扰的问题。

4.2 防碰撞机制

超高频RFID系统中所涉及的碰撞类型主要包括:多标签碰撞、读写器到读写器的碰撞和多读写器到标签的碰撞。由于2004年TypeA和B发布时,多读写器应用场景较少,因此TypeA和B的防碰撞机制针对单读写器环境,仅考虑多标签防碰撞。对于多标签防碰撞而言,表3中总结了三种协议的相关参数,TypeA基于动态帧时隙ALOHA算法,标签选择不同的时隙传输信息,读写器根据标签的碰撞情况调整每帧中时隙的长度,从而减少碰撞的发生。此外,TypeA中采用了随机退避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碰撞。但由于协议中规定一个帧内时隙的最大长度为256,当标签的数量很多时,会导致碰撞率迅速升高,而此时不能通过加大时隙数,减少碰撞次数,系统通过率因此降低。TypeB基于二进制树形分解算法,通过读写器给标签发送时隙状态,控制标签重传数据的过程。该算法的主要优势是即便识别很大数量标签,也能保持较高的系统通过率,但TypeB的标签状态及读写器指令相对简单,一般仅适合于简单识别的场合。TypeC基于时隙随机算法,该算法隶属于动态时隙ALOHA算法,但打破了帧的限制,实现了时隙数自适应调整的过程,以减少冲突时隙和空闲时隙产生,使碰撞标签可以及时重新参与识别。TypeC协议的最大时隙数可达215,在实际应用中,不会受到时隙数的限制,有利于识别很大数量的标签。

TypeC除了规定多标签防碰撞机制外,还规定了读写器到读写器的防碰撞及多读写器到标签的防碰撞,其中读写器到读写器的防碰撞通过前、后向链路频率分开,且限制边带功率来实现,这部分内容在“物理层参数”中已分析过;多读写器到标签的防碰撞则主要通过session和已盘标记来实现,TypeC中规定了四个session,不同类型的读写器可以选择不同的session,避免相互间的干扰。此外,若读写器成功识别某个标签后,对于TypeA和B而言,会使该标签处于休眠状态,避免被重复读取。但该方法不适用于多读写器环境下,因为若其他读写器想要读取休眠标签,则必须将其唤醒,从而导致原读写器重复读取该标签。为此,TypeC对每个session规定了一对已盘标记A和B,使得标签被某个读写器识别后,只需将该读写器对应session的已盘标记转换,此时标签不再响应该读写器命令,但对于其他session的读写器仍处于激活状态,因此session和已盘标记既避免标签被重复读取,又可实现多个读写器相互配合工作。

4.3 安全性方面

超高频RFID系统中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通信链路的建立和对标签内存的访问两个方面,TypeA和日中未规定如何解决上述安全问题,相比而言,TypeC在这两方面均有所考虑。在通信链路建立方面,标签响应读写器Query命令时,产生16位随机数,读写器随后的命令中包含该随机数,使得标签能够比较16位随机数是否正确,以决定是否继续与该读写器建立连接,从而防止未经授权的读写器与标签建立通信链路。对标签内存访问方面,标签有两个访问的状态:开放和保护,允许读写器锁定标签存储器,从而防止内存中信息被恶意访问或篡改。总的来说,虽然TypeC中考虑了安全性问题,但尚无法满足现阶段的安全性要求。为此,SC31新成立的WG7正在着手制定空中接口协议对应的安全标准。

5 未来发展重点和方向

5.1 新空中接口模式的研究

在RFID的应用过程中,已有一些空中接口协议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因此在RFID空中接口协议标准化过程中,不断会有新的空中接口模式出现,如2006年,EPCglobal UHF频段的空中接口协议经过部分修订后被接受成为ISO/IEC 1 8000-6 TypeC,2008年EPCglobal HF频段的空中接口协议则被接受成为ISO/IEC 18000-3 Mode 3。近年来,IPICO公司也在努力推动其IP-X空中接口协议成为ISO/IEC 18000-6的TypeD,它采用“标签先讲”(TTF)的工作方式,可以简化设计、降低系统成本,但由于其可能干扰现有Type A、B、C模式,因此遇到了一些困难,还需要进一步论证。但是可以预料,随着其它国家和地区RFID技术的发展,在空中接口协议标准化过程中会继续针对新的模式、甚至新的频段进行规定,这对我国同样是一个机遇,在兼顾已有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开展自主创新RFID技术的研究,制定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进一步推动其成为国际RFID标准。

5.2 有源标签与传感器

辅助电源的引入能够大大提高RFID标签的发射功率和处理能力,从而增大标签的通信距离,提高标签的识别速率、抗干扰能力;而传感器与RFID标签结合,使RFID技术不仅可以用于物品的识别和跟踪,更可以实时监视物品及其外界环境的状态,为物品的管理带来极大的好处。因此,带辅助电源和传感器的标签技术很早就引起工作组的重视,ISO/IEC 18000-3 Mode 3与ISO/IEC 18000-6 TypeC分别于2008年2月和2008年6月进行修订,增加了对带辅助电源和传感器标签的支持;而2009年7月发布的ISO/IEC 18000-7也增加了对传感器的规定,包括传感器相关信息的存储、传感器日志信息等。随着“物联网”概念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关注,作为“物联网”基础的传感器和RFID技术的标准化工作必将被进一步推进。

5.3 信息安全

随着RFID技术的逐步推广,其中涉及的信息安全问题受到广泛地关注,特别是空中接口协议由于涉及读写器与标签间的信息交互,其安全性问题尤为突出。而现阶段ISO/IEC 18000标准对信息安全方面的规定很少,仅ISO/IEC 18000-6 TypeC中采用16位随机数和锁定标签内存等安全措施,且这些措施远不能应对恶意信息截获、攻击等行为。考虑到空中接口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复杂,SC31将这部分内容从ISO/IEC 18000标准中独立出来,由WG7制定相应的信息安全标准ISO/IEC 29167(共六个部分),其中ISO/IEC 29167-1为空中接口信息安全标准的框架,定义了各种安全功能及安全机制。其他五个部分规定了不同频段的信息安全标准。目前ISO/IEC 29167-1、ISO/IEC 29167-2、ISO/IEC 29167-6正在制定过程中,其他几部分制定工作尚未开展。

6 结语

ISO/IEC 18000标准是最重要的国际RFID空中接口协议,包含多个频段多种模式,在ISO/IEC 18000-1的框架下,后续各部分针对RFID读写器与标签交互过程中的物理层、协议等通信参数做了规定,为RFID技术在各应用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随着技术的变革,空中接口协议依然在不断演化中,特别是有源标签、传感器的引入,给RFID空中接口协议的标准化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也为中国等后发国家和地区带来机遇。我国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在兼顾已有国际标准的同时,制定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并进一步推动其成为国际标准,为我国RFID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ISO/IEC.ISO/IEC JTC1 18000 Information technology-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for item management-Air interface protocol[S/OL].(2009- 08-09)[2009-09-12].http://www.autoid.org/SC31/ sc_31_wg4.htm.

[2]武岳山.浅谈RFID空中接口标准ISO 18000系列的总纲- ISO 18000-1的地位与作用[J].电子技术应用,2006,32 (11):3-6.

[3]陈国培.RFID技术基础[R/OL].(2008-05-20)[2009-09- 12].http://www.rfidchina.org/ZT/class_3/PPt/8.Pdf.

篇4:论合同转让中仲裁协议的效力

关键词:仲裁协议;债务承担;债权让与

中图分类号:D997.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 (2011) 17-0103-02

在国际商事交易中,当事人订立合同后将其合同项下的权利或义务转让给第三人的情况是很常见的,但如果合同是含有仲裁协议条款,当合同转让给第三人时,该仲裁条款是否也应同时转让给第三人,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先行的国际商事仲裁立法和国际公约均未对此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各国的司法实践也不尽相同。

一、仲裁协议转让的理论

在国际商事交易中,当事人订立合同之后将其合同项下的权利或义务转让给第三人的情况是很常见的,理论上也没有太大争议。但是如果合同中含有仲裁条款,合同的当事人将其权利或义务转让给第三方时,该仲裁条款是否同时转让给第三人?换言之,第三人是否应受该仲裁条款的约束?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尚存争议,各国的做法也各不相同。下面就理论上的分歧作一归纳。

1、支持国际商事仲裁条款与主合同同时转让的理论

仲裁协议同合同一样,其效力仅及于合同当事方,而合同的效力只有在当事人合意之下才能及于第三人。因此,仲裁协议作为合同的一种,是否应当对第三人产生效力的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仲裁协议是否可以因当事人的合意对第三人产生效力的问题。仲裁协议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契约,且是一种实体法上的契约。从契约的相对性原则来讲,仲裁协议仅仅在双方当事人之间有效力。但随着仲裁实践和仲裁理论的发展,当前的主流做法则认定,在特定情况下仲裁协议对未签署仲裁协议的当事人也产生约束力。

实践中,有许多国家采取仲裁协议与主合同同时转让的做法。在美国法中,涉及仲裁条款转让的多数案件均是在整个合同转让时讨论的。在转让整个合同的情况下,美国法院认为,仲裁条款随主合同一同转让,主合同中关于仲裁条款的规定均可以用来抗辩受让人。法国对仲裁条款的转让无专门规定,法院一般判定在主合同转让时,仲裁协议自动转让。在瑞士,除非某些特殊情况,仲裁协议也应当与其他的权利一同转让。

2、反对国际商事仲裁条款与主合同同时转让的理论

反对国际商事仲裁条款与主合同同时转让的观点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1)仲裁协议的独立性

从仲裁条款独立性来看,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是与合同不同的单独协议,仲裁条款独立于合同的其他条款而存在,不因合同其他条款无效而无效,也不因合同本身的存在与否受到任何影响。因此,当主合同转让时,仲裁条款不随主合同转让而转让,除非双方当事人同意此项转让。

但是,依据仲裁条款提起仲裁的权利应当与其他从权利一样随着主债权的转让而转让。如果争议一方能够在争议出现后,随便以合同无效或不成立对抗仲裁管辖权,那么仲裁条款也就事实上失去其约束力。因此,独立性是为了保证仲裁程序的顺利开始,而仲裁条款的转让则是为了保证仲裁程序的顺利完结,以仲裁条款自治性反对仲裁条款随合同转让自动转让是不合理的。

(2)缺乏书面仲裁协议

仲裁是基于双方的合意而产生的协议。各国仲裁法与国际上有关的公约均要求仲裁协议是书面的方为有效。双方当事人如果没有在书面的仲裁协议上签字,就不受仲裁协议的约束。但是随着商业实践的发展,这一要求已逐渐放宽,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确认或者正逐步接受一些没有签字的仲裁协议的效力。所以以需要书面仲裁协议来反对仲裁协议的自动转让的说服力不强,也不符合放松仲裁协议形式要求的国际趋势。

二、不同情形下仲裁协议的效力

合同的转让,准确地说是合同权利、义务的转让,指在不改变合同关系内容的前提下,合同关系的一方当事人依法将其合同的权利和义务全部或者部分地转让给第三人的法律行为。合同转让分为合同承受、债权让与和债务承担三种情形,若合同出让人与合同相对方之间在原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那么对该仲裁协议效力的确认应区别对待。

1、合同承受时仲裁条款的效力认定

合同的承受又称合同概括转让,即合同的整体权利义务全部转让给受让人。在合同承受中,合同的转让人经合同另一方或者其他方当事人的同意,将其在合同中的权利义务概括移转给受让人,如果原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该仲裁条款对合同的受让人与合同的其他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除非在合同的转让过程中,受让人或合同的其他方当事人有相反的意思表示。即在合同承受的情况下,适用的是仲裁条款“自动移转规则”(Antomatic Assignment Rule)。这是国际上的普遍做法。

2、债务承担时仲裁条款的效力问题

在合同债务承担的情况下,与合同承受的情形类似,债务人转让债务同样需要得到合同的另外一方当事人的同意,因此,原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对受让人和债权人应当具有约束力,除非受让人或者债权人双方或者一方有相反的意思表示。对于合同债务承担,各国一般都规定:债权人的同意是使债务承担有效的最主要条件。债权人同意债务转移,债权人若愿意继续采取仲裁方式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其明示同意债务转移时就视为同意仲裁条款一并转移给受让人。若债权人未明示同意,同时在合理期限内未作出有相反意思表示的特别声明或保留,也视为债权人同意原债务人将仲裁条款中的权利义务随合同债务一并转移给受让人。因此,原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对受让人和债权人应当具有约束力,除非受让人或债权人双方或者一方有相反的意思表示。

3、债权让与时仲裁条款的效力认定

这种情形在国际上争议较多,各国做法不一。在合同权利转让的情况下,各国大多规定转让不需债务人同意,而只要对债务人通知即可对其生效。所以,大多数国家否定了仲裁条款对受让人和债务人的效力。但是,近来也有国家承认在债权让与时,原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对受让人和债务人即合同的另外一方当事人同样有效。法院和仲裁庭对此种情况下仲裁条款自动转让原则的论述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将仲裁条款视为基础合同的从属权利。仲裁协议作为主合同的一个组成部分,唯一的目的是保障合同权利的实现,由此产生的权利与义务属于合同的附属权利,应当与合同其他条款项下的权利处于相同的法律地位,受附属权利转让规则的支配。因此在主合同转让时应该自动转让。(2)对各方公平合理的期待进行分析。合同权利的转让仲裁条款自动转让并不损害相关当事人对合同的公平合理预期。从债务人的角度分析,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合意达成仲裁就意味着仲裁不仅是其应当承担的义务,也是其享有的权利。债务人的义务在原合同权利转让后一般并没有实质地改变。如果仲裁条款不能自动转让,那么只要原合同当事人将合同权利转让给第三人,他就可以逃避仲裁的义务,这样仲裁条款就没有任何意义了。从债务人权利的角度而言,原合同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有理由认为债务人本来是希望以仲裁的方式来解决履行合同产生的争议的。如果仲裁条款不能自动转让,债务人就必须通过诉讼解决争议,其仲裁解决争议的合理期待就要落空。从受让人权利角度看,只要转让合同有效,他所受让的合同权利就应该得到保护,没有理由认为受让人就其受让的权利所受到的保护要比转让人少,故在一项转让中,仅仅让与合同权利而不转让对该权利的保护是难以想象的。从受让人义务分析,受让人不应当被置于比转让人更优越的地位,如果原合同对债权所附加的条件之一是以仲裁方式解决有关争议,那么受让人无权摆脱仲裁的约束。

三、结论

无论从仲裁的产生来看,还是从世界各国的普遍实践来看,仲裁制度的最根本属性在于尊重当事人的自主意志,实行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是指当事人在选择解决他们之间纠纷的方式上拥有一定的意思自治,这种意思自治不仅受到法律的保护和尊重,而且当事人自己也要受到自己选择的制约。在国际国内民商事争议解决机制中,仲裁所具有的合同因素就体现了当事人意思自治这一原则。“无合意则无仲裁”是由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决定的,根据仲裁协议进行仲裁是一个合意的过程,前提是当事人一致认可以其选定的方式解决他们之间的争议。从表面上看,对仲裁合意的要求形成了国际商事仲裁条款转让强有力的阻碍,因为原仲裁条款中没有也不可能表现出非转让方当事人与受让人之间的仲裁合意,如果仲裁条款签字方在未经受让人同意的情况下将仲裁义务强加给他,那么受让人的权利就会受到侵害,使其不能享有通过公正和公开的法院审判维护自己权利的自由,也就否定了他应得的法律援助。但实际上,国际商事仲裁条款转让并没有否定“无合意则无仲裁”这一基本定律,恰恰相反,确定仲裁条款对受让人和非转让方合同当事人的约束力,必须以当事人意图为基础,因为在国际商事合同发生转让的情况下,通常在转让人和非转让方合同当事人之间达成的仲裁条款中根本没有提及该仲裁条款对受让人的效力,在合同转让后,就必须借助对当事人合意的推定来实现仲裁对当事人合意的要求。在国际商事合同转让中,不论从常理还是法律的观点看,合同当事人都可以在授予受让人权利时加以一定限制。合同转让,其中的仲裁条款是否一同转让,是转让协议的解释问题,归根结底,这一解释要服从当事人的意愿。在合同转让时,如果转让人、受让人和非转让方合同当事人明确改变或排除了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原仲裁条款对受让人不具有拘束力,反之,则对受让人有拘束力。

对受让人而言,当债务人与转让人之间的合同载有仲裁条款时,受让人有合理的机会考虑在其受让了合同权利,取得债权人的地位时,通过仲裁解决他和债务人之间的争议对他是否有利。如果他不愿接受仲裁条款,他就应当在合同转让时向转让人表示反对继续适用仲裁条款;否则,他就应当受仲裁条款的约束。

参考文献:

[1]谭兵.中国仲裁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

[2]崔建远.合同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3]赵秀文.国际商事仲裁及其适用法律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乔欣.比较商事仲裁[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5]于喜富.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监督与协助——兼论中国的立法 与司法实践[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6]张圣翠.国际商事仲裁强行规则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7]顾华宁.国际商事仲裁条款转让问题研究——基于国际商事合同转让[D].西南政法大学,2003.

[8]赵健.长臂的仲裁协议——论仲裁协议对未签字人的效力[J]. 仲裁与法律,2000,(1).

篇5:标准的店铺转让合同协议

乙方:

×经双方多次协商,乙方租用甲方门面和一、二楼(含三间大阁楼),计,办幼儿园。现就有关事项签订如下:

×一、租金:每月元,一年元,年头一次付清。

×二、押金:万元,自合同签字时付清。

×三、租期:从××

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租期五年。合同期满后,甲方可优先考虑乙方续租。在租期内)乙方不能擅自转让。

×四、要求:

×⒈租赁期间应交的一切税费等均由乙方负责缴清。

×⒉乙方对所租房屋不能擅自改变它的结构,需改变必须经甲方同意。因水电线路是暗线,墙壁不能钉钉打洞。

×⒊乙方要经常保持室内外清洁卫生和保护好所有设施的安全,如有损坏要照价赔偿。

×⒋甲乙双方均不能擅自中止合同。如单方中止合同,要赔偿另一方壹万元(元)损失费。有特殊情况要中止合同,必须双方协商同意。

×⒌乙方要自觉按时交清房租,如延期一天,加收的滞纳金。

×⒍甲乙双方要团结协作,遇有矛盾协商解决。甲方三、四楼用电用水另外装表,与乙方分开。当甲方用水时,乙方暂时不用,要大力支持。甲方的客人,乙方要支持。乙方如遇到麻烦事,甲方尽力协助。

×五、此合同一式份,自签字之日生效。

×

×

×

×

×

×甲方代表乙方代表

×签字盖章:签字盖章:

×

篇6:技术转让合同协议书标准版

甲、乙双方在签订的“嘉裕.财富中心”项目《商品房购销合同》的基础上,双方就购买车位的具体细节达成一致意向,特签订此补充协议:

第一条 关于车位的约定

1、甲方所售的车位依法按停车场规划的编号发售,乙方以现场的标示选择合适的车位(已知悉车位现状并同意以现状购买该车位)并与甲方签定购买该车位的《商品房买卖合同》(下称原合同),同意甲方除按原合同约定外,以本协议为主要成交依据,双方就该协议达成一致并同意按该协议执行。

2、因本合同项下出售的车位属于现货销售,地下场车设计存在公共设施、消防等设施实属正常范围,购买车位前,买受人确认已对本车位进行考察,确保所停车辆须适度小于该停车位面积,所停车辆型号、高度(限高2.1M)、宽度符合该停车场规定及车位使用要求,不影响相邻车位的使用,且确保其他业主的正常使用,因乙方购买车位不符合上述规定的,乙方自行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

3、本合同项下的停车位按个计价,地下停车位面积差异对地下停车位购买总价款不构成任何影响;对出现的地下停车位面积差异,双方互不找补。

4、乙方所购的上述车位仅作为车辆停泊专用,不得另作他用,不得任意改变该汽车位的性质、外观、结构和各类设施,若有损坏或由此产生事故,乙方除应负担恢复原状费用外,还应赔偿造成他人的损失并承担后果。日常使用应遵守物业管理规定及车位管理制度,且交纳相应管理费用。

5、买受人没有按照合同及本协议之约定付清购房总价款或其他应付款项之前,出卖人有权禁止业主使用车位及享受相关服务。

第二条 关于违约责任的补充约定:

出卖人如遇下列特殊原因,除双方协商同意解除合同或变更合同外,出卖人可据实予以延期交付该车位,且无须为此承担违约责任:

1、政府行为或法律法规的变动;

2、施工中遇到的异常困难或重大技术问题而不能及时解决;

3、自然灾害(如:火灾、水灾、风灾、地震等)、社会异常事件(如战争、罢工等)等不可抗力情况;

4、市政配套建设导致的延误;

5、买受人未付清应付房款和违约金;

6、其他非出卖人主观所能控制因素导致的交房延误。

第三条 关于交付车位的补充约定:

1、无论乙方选择何种方式支付房款,如乙方未能按合同约定的时间付款,则甲方有权延迟交付该车位,且甲方该行为不视为逾期交付车位,甲方不承担延迟交付车位的违约责任。

2、甲方通知乙方交接车位,乙方应按通知规定到甲方车位所在地办理车位验收和交接手续。乙方在甲方通知期限内仍未接收车位的,则视为甲方已将本合同项下的车位交付于乙方,自视为交付之日起,该车位的风险责任转由乙方承担,此后有关该车位的费用(包括但不限于管理费、服务费等)全部由乙方承担。

3、由于公共原因(包括但不限于上下水、煤气、烟道、电路设施的检查、维修等),甲方或甲方委托的物业管理公司有权临时占用本合同下约定的车位,乙方有义务配合甲方进行包括但不限于检查、维修等活动。若由于乙方不配合而导致甲方或第三方产生的损失及相关责任均由乙方承担。

4、买受人应在约定的交付时间内办理完毕该车位的交付手续,否则视同为出卖人己经按期交付,该车位的毁损、灭失风险以及管理服务等费用等自该交付日起均由买受人承担。

第四条 关于车位标准的补充约定:

1、出卖人和买受人对工程质量、公共设施、设备发生争议的,由甲方给予解释和说明,非因甲方原因导致,乙方可委托经双方认可的有资质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检测工程质量为合格的,因此发生的检测费用由买受人承担,反之,则由出卖人承担。。

2、为确保小区整体防火安全,部分住宅、商铺内部或车位周围可能设置或预埋公共设施、消防设施、公用管线、公用设备,非经有关部门批准或甲方书面同意,乙方不得对此部分设施进行损坏或移动,乙方亦不得以此为由拒绝接收该车位。否则,视为甲方已经完成交付义务,如该部分设施需进行必要的维护、检修等,买受人同意并予以配合。

3、《商品房购销合同》所附图纸作为乙方购买该车位的参考,是依据该项目的总平面图的设计图纸简化绘制,平面图纸与设计图纸不一致的以经政府批准的设计图纸为准,乙方不得以车位的实际状况与附图不一致而提出任何异议、或者要求甲方赔偿,亦不得以此为由拒绝接收该车为。否则,视为甲方已经完成交付义务。

第五条 关于办理登记手续补充约定

1、买受人须在出卖人要求的时限内(出卖人可选择以电话/传真/报纸公告/信件/电子邮件等形式的通知均视为有效)向出卖人提交相关资料,同时按政府规定支付应由买受人承担的专项维修资金和办理车位权属转移所需的各种税费并提供全部代办资料。否则,出卖人有权拒绝买受人提出的交付车位请求,同时由此导致的不能及时办理该车位权属转移登记的后果亦由买受人自行承担。

2、该车位交付时,如果买受人就其权属办理事项未能完善委托出卖人代办的相关手续,且未及时提供相关代办费用、资料的,买受人应自买卖合同约定的该车位交付之日起每日向出卖人支付相当于总购房款万分之一的违约金,且出卖人不承担逾期办理该商品房权属转移登记的违约责任。

第六条 关于停车位的补充约定:

1、“嘉裕.财富中心项目”项目内未经出售的地下停车场及地面规划的停车位的所有权益归出卖人拥有,买受人不得侵犯出卖人对上述车位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买受人应根据物业服务企业制定的收费标准(该标准需符合市政府职能部门的相关规定)向物业服务企业交纳使用的地下停车场车位管理服务费或地面租车位租金,具体收费标准由甲方聘请的物业管理公司制定。

2、在买卖合同签订之前,出卖人已向买受人明示《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商品房买卖合同示范文本》、出卖人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等相关证件。买受人已了解并知悉上述法律法规、示范文本和证件所表明的内容。出卖人还在签订买卖合同前,向买受人明示了《临时管理规约》和《前期物业服务合同》,买受人在此承诺遵守该《临时管理规约》和《前期物业服务合同》。

第七条 其他事项约定

一、关于修改合同的特别约定

1、本合同登记备案后,如乙方产权人或共有人需要增减或变更的,由乙方提出书面申请,经甲方认可后协助乙方办理,由此产生的办理合同登记备案及相关手续所产生的费用由乙方承担。

二、关于广告及其他事项效力的约定

买卖双方均同意以《商品房购销合同》及本补充协议(包括相关附件)之约定为确定双方权利义务的最终有效依据,除此之外的任何要约邀请(如甲方在签署本合同及协议之前或之后,通过报纸、电视、广播、杂志、户外路牌等各种媒体发布的广告中所描述的内容),仅作为要约邀请,不作为甲乙双方协定各自权利、义务的依据,均不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三、关于景观、建筑外立面材质及其色彩、相关设施的约定

1、甲方所有广告模型及宣传资料中的景观效果、建筑外立面及其效果与实际建成后的景观效果、建筑外立面机器色彩效果可能会有差别或局部发生调整,以实际为准。

2、甲方为社区整体综合需要,有权在社区场地中选址绿化环境和建设相关配套设施。如植物、消防栓等。

四、办证依据

以房屋主管部门批准的相关资料及认可的有测绘资质的单位测绘的实测面积结果,作为最后办理房屋产权的有效依据。

五、关于物业管理、维修基金、配套设施费的约定

依据现行《物业管理条例》及国家相关规定,在所购商品房交付后两年内至业主通过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之前。由甲方约定的物业管理公司进行全面管理,在此期间乙方必须遵守甲方委托的物业管理公司制订的物业管理规定,缴纳物业管理费及履行业主公约义务。

根据《公共维修基金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乙方接房时由甲方代收维修基金,该维修基金为¥60元/㎡(按所购房屋建筑面积计算)。

甲方设计图纸以外对该项目新增的配套设施,向乙方另行收取适当费用。

六、乙方承诺,在《商品房购销合同》中填写的联系方式(包括电话、地址等)均真实有效,并同意甲方以此作为通知依据。书面文件送达的唯一联系方式,因联系方式错误导致延误或未收到的责任由乙方自行承担。乙方联系方式有变动,应当及时以书面方式通知甲方,否则甲方不承担责任。

七、乙方声明,已经充分阅读和理解《商品房购销合同》及本协议,对该两份合同的内容完全明白和同意。

八、本补充协议作为《商品房购销合同》的补充,与《商品房购销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内容有抵触的,以本协议为准。

篇7:授信协议书合同范例标准版

方: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方: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 :_ _ ____ 年 ____ 月 _____ 日

授信协议书合同范本标准版

The content of this contract is only a reference for both parties.You must read the listed terms carefully when using it.The content of the contract will be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both parties and should not be directly applied.授信协议书合同

甲方(客户):

乙方(供方):

为了使甲乙双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做到诚信合作,互利互惠,乙方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于甲方,经甲乙双方商定,就甲方购买乙方产品,乙方给予甲方一定信用额度,达成以下协议,双方共同维护遵守。

一.信用额度:

1.经甲乙双方协商,甲方购买乙方产品,乙方给予甲方的授信额度为:甲方平均订单

额 30 万元的预付款以内,即 30 万元以内。

2.授信期限为 1 年,即从 20xx 年 03 月 01 日~20xx 年 12 月 30 日。

二.信用额度使用方法:

甲方订购乙方产品,合同签订时付款方式应约定为:“先付款后发货”或“现款现货”;

单订单预付款在授信额度以内的,甲方无需支付预付款(单订单预付款超过授信额度的部分,甲方需支付预付款差额部分),乙方方可下单生产;后续订单出货时,甲方应按照合同约定的付款条件(“先付款,后发货”或“现款说明:本合同内容仅供甲乙双方的一种参考,使用时须仔细阅读所列条款,合同内容根据双方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切勿直接套用。文件可直接下载编辑,可用于电子存档。

现货”;)即单订单货款全部付清后,乙方才予以发货给甲方。

三.经甲乙双方协商决定采取如下方式结算形成的应收账款。

A.单笔业务,个月以内结清所有欠款。

B.乙方授予甲方 30 万元信誉金,作为乙方对甲方的支持。当乙方实送货物金额累计达到或者大于 30 万元时,甲方应于 5 个工作日内付清包括信誉额度在内的货款(以乙方送货单日期为准),所有额度内欠款包括甲方在 60 天内订货金额不足 30 万时,甲方应在 5 个工作日内结累计签收货物的全部货款。

四.双方合作需配合事项:

1.付款方式:乙方规定的合同付款方式为电汇支付,乙方财务开户名称:____________;

账号为:____________;乙方期待甲方能够全力配合,尽可能使用电汇方式支付货款。

2.对账方式为___A____。

A.乙方(公司/区域)财务将与甲方采购部门人员,每月对账一次,月度结账日为每月日,对账日为次月日。

B.按照本约定的方式对账。

3.送货签收:

3.1 乙方货物送到,甲方应由合同指定收货人签收,并在乙方的《送货单》加盖甲方公章或在《送货单》写上收货人的身份证号码。

3.2 未指定收货人或指定收货人不在时,购货单位必须在《送货单》上盖公章或业务专用章,并要求合同签订人或收货单位签收。

3.3 甲方可委托甲方仓库管理人员收货,但须提供委托签收证明和签字样

式。

4.开票管理

4.1 乙方鼓励甲方确认收货时同步开票。

4.2 可选其他开票类型_A___。

A.乙方财务部每月与甲方对账一次,并按照送货金额开票。

B.货送到 7 天内,甲方单订单货款全部付清后,由乙方财务开具发票给甲方。

5.服务提供

5.1 乙方愿为甲方提供各项优质服务,包含业务咨询、意见或建议、投诉及其他任何疑问,乙方欢迎甲方来电咨询。

5.2 乙方投诉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受理部门:_乙方综合部_____传真: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有效期限为授信终止期限。

六.本协议一式三份,甲方一份,乙方销售区域与财务各持一份。

甲方(签章)乙方(签章)

甲方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乙方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

(或授权代表人):______________(或授权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

经办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办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8:技术转让合同协议书标准版

读写器和标签是R F I D系统中最基本的设备。利用射频信号的空间耦合与传输特性, 读写器对标签上存储的标识信息、应用数据等进行访问, 从而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为了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需要制定空中接口协议, 对读写器与标签的交互过程、传输信号、命令响应格式等进行规范。

ISO/IEC 18000《信息技术用于物品管理的射频识别技术空中接口》[1]由I S O/I E C J T C 1/S C 3 1/W G 4制定、旨在提供符合全球无线频谱规范要求的R F I D读写器与标签交互协议。如图1所示, 截至2009年10月, ISO/I E C 1 8 0 0 0标准包括I S O/I E C 1 8 0 0 0-1、-2、-3、-4、-6、-7六部分 (其中ISO/IEC 18000-5由于不符合全球范围内的频谱要求, 2003年1月被终止) , 覆盖低频 (<1 3 5 k H z) 、高频 (1 3.5 6 M H z) 、超高频 (4 3 3 M H z、860~960 MHz) 和微波 (2.45 GHz) 四个频段, 为RFID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其中, I S O/I E C1 8 0 0 0-1明确了R F I D空中接口协议的定位和指导原则, 提供了统一的参考框架和标准化参数;其他部分则在这一规范下, 针对不同频段规定了具体的空中接口通信参数;同一频段下还提供多种工作模式, 满足不同应用场合不同数据传输速率、识别率等的要求, 不同模式之间可以互不兼容, 但要求不互相干扰。

本文将从ISO/IEC 18000-1定义的参考框架和标准化参数出发, 研究空中接口协议标准化的基本原则和要素, 然后比较分析不同频段、不同模式空中接口协议的物理层、多标签防碰撞等技术, 并进一步讨论现阶段RFID空中接口协议标准化的重点和方向, 为制定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R F I D空中接口协议提供参考。

2 ISO/IEC 18000-1参考框架和参数定义

ISO/IEC 18000-1是ISO/IEC 18000标准的总纲[2], 是“标准的标准”, 规定了R F I D空中接口协议的定位和指导原则, 为其他各部分提供了统一的协议框架, 并定义了空中接口的关键参数, 使后续各部分的标准化工作有章可循。

2.1 标准定位与指导原则

(1) 标准定位

ISO/IEC 18000-1首先明确了空中接口协议的标准化范围。如图2所示为RFID系统的通信结构, 为了实现读写器与标签的信息传递, 需要介质适配 (M e d i a A c c e s s, M A) 实体进行无线信号的发送和接收;而在同一个应用场合中, 可能存在多个标签、读写器需要通信控制 (Communication Control, CC) 实体调整通信参数和协调交互次序, 避免设备之间的干扰;最终在由介质适配实体和通信控制实体建立的链路上, 中央系统 (C e n t r a l System, C S) 通过本地系统 (Local System, LS) , 实现对标签中标识信息和基本数据的访问。

ISO/IEC 18000-1将ISO/IEC 18000定位在图2中的Delta参考点 (Reference Point) , 负责规范通过该参考点的命令和数据交互接口。因此, RFID空中接口协议规定R F I D读写器与标签之间通信的信号波形、命令和响应格式, 但不限制具体的实现方法和达到该标准性能的技术需求, 也不限制读写器和标签内部实体之间的交互机制。这样不同厂商提供的读写器设备和标签设备, 只要符合同一标准要求, 就能够进行正常的信息交互。

(2) 指导原则

除了标准定位, ISO/IEC 18000-1还规定了RFID空中接口标准化工作的指导原则。

首先, 强调标准的通用性。作为全球标准, I S O/I E C1 8 0 0 0需要满足各国家和地区无线频谱政策的要求;同时需要为不同领域提供统一的应用框架, 允许不同用户根据性能需求进行取舍, 满足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

其次, 强调标准的明确性。RFID空中接口允许存在不同的工作模式, 但要求标准中给出各种模式的适用场合;对于一些特殊的工作模式, 如有源标签和标签先说 (T T F) , 需要在标准中明确指出。

最后, 强调知识产权的透明性。RFID空中接口中包含大量专利, I S O/I E C不负责这部分的协商, 但要求各专利权人遵守R A N D原则并提供相关的专利声明。

2.2 协议框架

ISO/IEC 18000-1的核心内容是提供空中接口的协议框架和参数定义。

RFID读写器和标签的交互过程持续时间较短, 分布范围较小;因此, 如图3所示, R F I D空中接口协议栈参考常见实时系统的结构, 只涉及I S O/O S I七层协议模型中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

物理层规定了R F I D读写器和标签进行无线通信的信号形式, 包括基带编码、载带调制、发射功率等方式和参数, 其规定的发射信号频谱需要符合全球无线频谱政策的要求。

数据链路层包括媒体访问控制 (MAC) 层和逻辑链路层, 规定了交互过程中的组帧格式、信道编码、媒体访问控制等机制。在RFID系统中, 特别是在中、远距离RFID系统中, 读写器需要对覆盖范围内的多个标签进行识别, 需要提供多标签防碰撞机制。

应用层规定了数据访问、锁定、解锁等与RFID应用相关的命令和响应方式, 完成R F I D数据采集和交互, 是空中接口协议的目标, 也是R F I D应用的基础。

从上述的协议栈分析可以看到, 空中接口协议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为应用层的命令响应和数据访问提供必要的底层支撑。根据不同频段的频谱特性和应用场合需求, 后续部分将具体对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参数进行规定;对于应用层, ISO/IEC 18000-1要求尽量采用相同的命令和响应, 对于特殊的地方, 需要特别强调。

2.3 参数定义

根据ISO/IEC 18000空中接口协议的定位和指导原则, 针对RFID系统的具体特征, ISO/IEC 18000-1按照物理层与M A C层、协议与碰撞管理两个方面定义了R F I D空中接口的标准化参数。

(1) 物理层与MAC层参数

物理层与M A C参数规定了读写器与标签通信信号的基本形式, 分别定义了读写器到标签 (前向链路) 和标签到读写器 (后向链路) 的通信参数, 包括工作频带、发射功率、编码调制、同步标识、时序特性等方面的参数。

工作频带和发射功率方面包括系统工作的频率范围、带宽、最大发射功率和杂散泄漏等, 很大程度上由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无线频谱政策决定, 是制定空中接口协议的基本约束条件;此外, 为了避免RFID设备之间的干扰, RFID空中接口协议有可能进行更加严格的限制。编码调制和同步标识方面包括基带编码、载带调制、比特速率、前导序列等相关的方案和参数, 直接影响了R F I D系统的识别速率、抗干扰性能和实现复杂度, 是R F I D空中接口协议标准化的两大关键技术之一。而时序特性则是为了实现编码调制等方案, 对系统收发切换时间、发射功率上升和下降时间的要求。

(2) 协议与碰撞管理参数

协议与碰撞管理参数则规定读写器与标签命令交互的基本过程和参数。

协议参数规定了交互过程中读写器和标签所处的地位 (谁先讲) 和数据的大小与格式, 如标签唯一标识、读写数据基本单位、纠检错编码、命令结构与扩展性等参数。碰撞管理参数则是对协议所用多标签防碰撞算法的整体描述, 包括防碰撞算法的名称和类型、线性度、标签识别容量;由于在RFID系统中, 特别是在中远距离RFID系统中, 读写器覆盖范围内存在大量标签, 容易发生碰撞, 并且由于标签结构简单、处理能力比较弱, 对标签的碰撞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是R F I D空中接口标准化过程中的必须研究的另一个关键技术。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到, I S O/I E C 1 8 0 0 0-1建立了R F I D读写器和标签通信的通用模型, 后续各部分能够根据其提供的模版, 针对不同频段和应用场合的需求实现RFID空中接口技术的标准化。对比ISO/IEC 18000-1:2008和ISO/IEC 18000-1:2004可以发现, 尽管近年来R F I D技术快速发展, 但I S O/I E C 1 8 0 0 0-1制定的R F I D空中接口基本框架和参数体系并不需要做本质的修改;传感器等技术引进后, 需要增加对传感器状态的监控和数据获取, 但一般只对应用层有影响, 而由于ISO/IEC1 8 0 0 0-1只规定了命令和响应的格式, 并没有限制具体的内容, 因此仍然能够在这一框架下根据需要增加必要的命令和响应。

3 不同频段标准比较分析

不同应用领域对RFID系统读写距离、识别速率等性能要求也不尽相同, ISO/IEC 18000空中接口协议覆盖了大部分频段, 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由于不同频段无线信号传输特性和无线频谱政策的差异, 相应的空中接口协议也有较大的区别。

3.1 主要频段

如图4所示, RFID系统的主要工作频段包括低频 (LF, 典型工作频率为125 kHz、134.2 kHz) 、高频 (HF, 典型工作频率为13.56 MHz) 、超高频 (UHF, 典型工作频率为433 MHz、860~960 MHz) 、微波 (MW, 典型工作频率为2.45 GHz) 四个频段[3]。

实际应用中, 各频段具体的工作频点和带宽、发射功率, 由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无线频谱管理部门确定。低频频段在绝大多数国家都属于开放频段, 不涉及频率许可申请;高频频段的分配也基本取得了世界范围内的统一;而微波2.45 GHz频段为全球性的工业、科学和医疗 (ISM) 频段, 只要满足一定的发射功率限制, 不需要申请就可以工作。颇受争议的是超高频8 0 0/9 0 0 M H z频段:在北美地区9 0 2~9 2 8 M H z频段属于I S M频段, 为超高频R F I D系统提供了丰富的频率资源;但在其他不少地区, 这一频段已经用于蜂窝移动通信等其他业务, 能够分配给R F I D应用的带宽较小, 如欧洲在这一频段上只分配了8 6 5~8 6 8M H z共3 M H z的带宽, 2 0 0 7年原信息产业部发布了《8 0 0/9 0 0 M H z频段射频识别 (R F I D) 技术应用规定 (试行) 》, 规定我国这个频段上具体的使用频率为8 4 0~8 4 5M H z和9 2 0~9 2 5 M H z, 其中把8 4 0~8 4 5 M H z分配给R F I D应用在世界范围内尚属首次, 支持了我国自主创新R F I D技术的研究。

3.2 工作原理与读写距离

RFID系统工作频率不同, 读写器和标签信息交互的原理也不同, 从而系统的读写距离也有较大的差异。

低频和高频R F I D系统采用磁场耦合方式, 标签线圈感知读写器的磁场信号, 利用磁场的变化交互信息, 属于近场通信。信号强度随着距离的增大而迅速下降, 因此它们的读写距离较近, 低频RFID读写距离在0.5 m以下, 高频RFID系统可达1 m左右。由于这两个频段的工作频率低, 波长比较长, 对一般物体 (除金属以外) 的穿透性较强, 不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超高频和微波频段R F I D系统采用电场耦合方式, 无源标签通过改变天线阻抗将数据反向散射回读写器, 属于远场通信。这类读写距离较远, 无源标签可达10 m, 采用辅助电源则可以进行更长距离的通信, 如2.45 GHz有源标签读写距离可超过1 0 0 m。由于读写距离较远, 障碍物反射和邻近物体的干扰使传播环境变得复杂, 读写器之间容易产生干扰, 多个读写器同时工作时必须经过合理安排。此外, 超高频和微波频段的信号能量容易被液体吸收, 环境的湿度和液态物体容易导致传输距离的缩短, 且液态物体可能因为吸收到R F I D系统的信号能量导致温度升高而变质, 这也是超高频和微波频段R F I D系统在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未完待续)

摘要:ISO/IEC 18000 RFID空中接口协议是RFID标准体系的基础。从ISO/IEC 18000-1定义的参考框架和标准化参数出发, 归纳了RFID空中接口协议的基本要素;对比分析了不同频段标准的特点及适用领域, 并以ISO/IEC 18000-6为例, 从物理层技术、防碰撞技术等方面比较了同一频段不同模式空中接口协议的特点;最后, 总结了当前标准化工作的重点和未来趋势。

篇9:技术转让合同协议书标准版

摘 要 合同转让后原合同中的仲裁协议的效力是否及于受让方成为了突出的问题,就该问题国内外并存着两种理论,一是以仲裁协议的书面形式要求及合同相对性原则为依托的非自动转移理论,二是以禁止反言原则、公平合理期待原则为基础的自动转移理论。本文即以该两种理论为研究基础,辅以对相关实践的分析,最终落脚于我国该制度的建设。

关键词 仲裁协议效力 自动转移 非自动转移

一、仲裁协议效力非自动转移理论与实践

仲裁协议是指双方当事人愿意把他们之间将来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争议交付仲裁的协议。作为契约的一种,它受合同相对性原则的规制。此外,书面形式作为仲裁协议的有效要件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1.形式的书面要求

1958年《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以下简称《纽约公约》)和《贸易法委员会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以下简称《示范法》)均对仲裁协议的形式做出了严格的要求。

《纽约公约》第二条第二款规定:“书面协定,是指当事人所签订或在互换函电中所载明之契约仲裁条款或仲裁协定。”意大利Zimmer v. cremascoh案的法官即以上述条文规定否定合同转让后原有仲裁协议对受让方的效力。该案涉及一份包含有仲裁条款的协议的转让,但转让行为本身并没有特别涉及仲裁条款。后受让人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意大利最高法院认为,在转让合同中不明确提到仲裁条款的话,不能满足《纽约公约》第二条关于同意仲裁的表示应当是清楚的无异议的规定。

然而,国际商事活动的实践已经越来越多的突破该限制,联合国贸法会就《纽约公约》第2条第2款的解释建议为:认识到其中所述情形并非详尽无遗。2006年对《示范法》中的有关仲裁协议的定义和形式做出了重大修改,其中备选案文之一规定:“仲裁协议的内容以任何形式记录下来的,即为书面形式,无论该仲裁协议或合同是以口头方式、行为方式还是其他方式订立的。”备选案文二仅规定了仲裁协议的定义,而不再对仲裁协议的形式做出规定,这也就意味着仲裁协议不再拘泥于双方当事人的书面签署,为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效力及于合同受让人提供了可能。

2.合同相对性原则

合同相对性是指“只有合同当事人才受到合同约束,只有对合同规定的权利义务达成一致的当事方才有权享有或应当负担自己缔结的条款中的权利义务①。”由于合同受让人是合同关系的第三人,不享有合同权利也不负担合同义务,所以承认仲裁协议的效力扩张,实际上是对合同相对性的一种背离②。

英国的承包商Cottage Club Estates Limited与房主Woodside Estate Co.之间的建房合同中包含了仲裁协议,承包商将该合同项下的应得款项转让给了银行,后承包商对该应得款项产生争议而提起仲裁,房主辩称因合同权利转让,承包商不能提起仲裁。法官认为,仲裁协议只约束签署合同的当事人,因此合同权利的转让不涉及该合同中仲裁协议的转让。

但是,随着商事实践的发展,合同相对性原则逐渐出现了例外,首先就表现为利他合同。比如,20世纪50年代德国联邦法院创设的“附保护第三人作用的契约”及《美国统一商法典》确立的“利益第三人担保责任”制度。

二、仲裁协议效力非自动转移理论及实践

1.“禁止反言”原则

衡平法上的“禁止反言”原则是指当事人在从事法律行为或实现权利时应“言行一致”(my word in my bond)。也就是说,当仲裁条款的签字方利用合同中的实体条款来主张自己对非签字方的权利时,其主张事实上确认了双方之间合同的存在,并且签字方的主张完全来源于合同或者与合同的内容相关。此时,如果他否认非签字方的仲裁权利是不被允许的③。美国Enron Congeneration Limited Partnership Inc. v. Smith Congeneration Intenational Inc.案中原合同非转让方向法院起诉受让人,受让人以合同含有仲裁协议为由,要求将争议提交仲裁。美国第二巡回法院认为,“受让人要通过仲裁解决的争议源自于包含了仲裁协议的原合同,而原合同当事人已经表示了通过仲裁解决合同项下争议的意愿,根据禁止反言原则,原合同当事人不能逃避仲裁”。

2.公平合理期待原则

公平合理期待原则要求以合同当事人合理的利益来推定当事人的意图,如果当事人有不同于此的意图,应当作出特殊的约定④。笔者认为,讨论仲裁协议的扩张效力实际上就是要对合同进行解释。在无法获知当事双方的真实意图时,公平合理期待原则就应当被运用以推定当事双方的意图。因为,一个理性的正常人都是在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的,但是如果双方都想在获取更大的利益则不免会产生冲突,因此又要兼顾对方的利益,也就是得到自身合理的利益而不追求过分的利益。

美国法院审理的Hosiery Mfg. corp. v. Goldston案,原告作为包含了仲裁协议的合同的受让人,向法院起诉债务人,法院认为,“如果仲裁协议一方可以通过转让受制于仲裁协议的权利而逃避仲裁协议,仲裁协议将没有任何意义。”

三、我国的相关制度建设

我国《仲裁法》并没有对此问题作出明确规定,但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第9条规定:“债权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的,仲裁协议对受让人有效,但当事人另有约定、在受让债权债务时受让人明确反对或者不知有单独仲裁协议的除外。”

笔者认为,该条文包含了以下三层涵义:

1.无论债权受让还是债务承担,受让人都不加区分的适用这一条款。

2.采用自动转移理论,只要当事人没有在合同中限制仲裁条款对当事人之外的人适用,或受让人没有明确反对适用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受让人无需重新做出同意仲裁的意思表示就可以自动的、直接的适用仲裁条款。

3.强调对受让人知情权的保护。若原合同当事人以合同之外的单独协议约定仲裁的话,那么受让人必须实际明知此协议的存在才受仲裁协议约束。

四、结论

综上所述,筆者认为,自动转移理论与非自动转移理论的区别在于前者需要受让人默示同意,只要其没有做出相反的意思表示就推定接受仲裁协议;而后者则需受让人的明示同意,如果当事人没有做出明确的意思表示接受仲裁协议,则主合同的转让不及于仲裁协议。

然而,自动转移理论也存在弊端。比如当事人A、B原合同中包含有仲裁协议,为了保证仲裁的公正性,双方当事人选择了C地仲裁,而后,A将合同转让给C地的D,间接导致了B在某种程度上处于了不利的地位,而D相较于A而言获得了更优的仲裁便捷地位,换句话说合同转让后受让人获得了优于转让人的地位。因此笔者认为在该理论和非自动转移理论之间进行比较,只能说相较于后者给合同非转让方带来的更为不利后果而言,一定的便捷性甚至“公正性”的丧失是整个制度寻求平衡的后果。

我国的《仲裁法》解释是在支持仲裁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产物,符合了国际发展趋势,采取自动转移理论,同时注重保护受让人的知情权,笔者认为该条司法解释合理的解决了现实中存在的合同转让中仲裁协议对未签字人的扩张效力问题,应当给予积极评价。

注释:

①李永军.合同法(第2版).法律出版社.2005:504.

②徐伟.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效力扩张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26.

③Hughes Masonry Co. v. Greater Clark Country School Bldg.Corp.

④刘晓红.论仲裁协议效力扩张的法理基础.北京仲裁.2004(1):60.

参考文献:

[1]赵健.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监督.法律出版社.2000.

[2]李永军.合同法(第2版).法律出版社.2005.

[3]刘晓红.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法理与实证.商务印书馆.2005.

[4]刘晓红.论仲裁协议效力扩张的法理基础.北京仲裁.2004(1).

上一篇:意见400字作文下一篇:四年级作文日出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