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管理案例及评析

2024-05-03

幼儿园管理案例及评析(通用6篇)

篇1:幼儿园管理案例及评析

幼儿园管理案例及评析——好心惹来的麻烦

一所原某部属幼儿园,因生源、经营等问题决定转包给另一个机构承办。转包事宜由部委主管领导和承办机构在####年10月开始商讨,双方签订协议后幼儿园开始改建。承包方投入了40多万进行全面装修改造,使幼儿园的办园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无论是室内的设备还是室外的设施,都采用了当前最好的,例如塑胶地毯、大型玩具、感统训练室、木地板等。为此,幼儿园曾在新年春节期间停园近两个月。但自始至终,幼儿园并没有向家长宣布原部属幼儿园解散、原有幼儿退园的消息,而是对幼儿园的转制低调处理。至####年5月,幼儿园的硬件软件(招聘各类优秀教师和特长教师、引进教育模式等)改造已基本完成,幼儿也正式改为×××实验婴幼园,并向家长宣布,原有部属幼儿园已经倒闭,新园将不承担旧园的任何债务和承诺,并要按照新标准收费,原在园幼儿每入每月加收100元赞助费,作为享受新设备的补贴;新招收幼儿将每年交纳赞助费和特长教育费5000元。为了照顾原有幼儿,将实行“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不向原有幼儿加收5000元赞助费。本部属单位新旧幼儿所有新加费用均减半,作为对该部委投入的回报。

园方认为自己的做法可以算是仁至义尽,但仍有部分家长有怨言,甚至抵制交费。他们认为幼儿园悄悄改制,没有征得家长的同意,原有的合同就被该部委单方面撕毁,侵犯了他们的利益,而且既然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就不该加收100元,为此一些家长立告到上级相关部门。但幼儿园认为没有关门解散是幼儿园和该部委对孩子负责、对家长负责,而且现在的幼儿园和原部委只是租用场地的关系,没有其他任何隶属关系,因此没有义务为原部委履行合同,因此坚持现行办法。为此,双方僵持了近一个月,虽然大多数家长陆续交了费,但仍然有几位家长不停地和幼儿园周旋,甚至在幼儿园吵闹,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幼儿园承办者认为当初如果彻底停办,勒令所有幼儿回家,就不会有今天的困难局面,认为自己是好心办了坏事,好心惹了麻烦。

分析与思考

幼儿园改制是目前幼教体制改革中常见问题,如何立足本园实际进行切实可行的改革,是幼儿园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能够得以生存下去的关键所在。但是在改制的过程中,往往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会出现比较多的问题。

案例中改制后的园议长原是基于为家长服务的考虑,才做出“原在园幼儿每人每月100元赞助费,作为享受新设备的补贴;新招收幼儿将每年交纳赞助费和特长教育费5000元,为了照顾原有幼儿,将实行‘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不向原有幼儿加收5000儿赞助费;本部属单位新旧幼儿所有新加费用均减半,作为该部委投入的回报”的决定,但是这样的决定却遭致了部分家长的怨言。主要的原因在于幼儿园的改制没有事先让家长知晓。这就给我们一个警醒:幼儿园的改制不仅仅是幼儿园和上级主管部门的事情,也是有关家长的事情。家长是幼儿无服务对象之一,他们也应该了解幼儿园发展的规划和方向。

案例中还存有另外一个应该引起注意的问题:接管方和幼儿园原来的上级主管部门之间在改制过程中权责关系等的明确问题譬如,案例中提及的场地、对家长负责等等问题,这些在制定改制措施时,都应该给予具体的规定,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以后不因此而出现纠纷。

徐沛欣个人小资料: 1971年:出生于北京

1989年:考入天津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

1993年:进入北京北辰集团

1995年:下海经商

2001年:成为天使投资人,并开始投资多种产业,包括电视剧《乔家大院》

2004年:参与创办红孩子公司,任北京红孩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

“红孩子”是儿时关于电影的记忆,随着时光流逝,这段往事早已尘封。今天,一个被数千万中国妈妈所推崇的红孩子网站又重新红遍了大江南北。一个不能称之为公司的小生意在三年的努力下成为一个事业甚至全国性的行业。红孩子在一位舵手的引领下一路狂奔,这位掌舵者就是徐沛欣。

从助跑到起飞的红孩子,承载着徐沛欣的梦想,这位不按规则出牌的企业家创造了一个商业理想。

商人的本意是获取经济利益,而他却把责任放在第一位?红孩子又获风投,不久也将走上上市之路,而他却说“危机无处不在”?带着这些疑问,在一个冬意浓浓的下午,在位于清华科技园二楼的红孩子公司小会议室里,我们的谈话开始了。

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徐沛欣,这位红孩子的CEO,在记者面前毫不讳言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

“我们希望给中国的零售业做出个新东西来,这几年中国的零售市场都快给跨国公司侵占完了。”

徐沛欣的话讲得很质朴,但就是这朴素的话语成为红孩子坚持走到今天的支点,理想主义者徐沛欣用自己的梦想点燃着大家的激情,也成为红孩子快速成长的原动力。

成立于2004年6月的红孩子,进入母婴用品销售市场时,面临的竞争者并不算少,但它半年就实现了盈利,一年之后就成为北京市场冠军。2006年10月开始异地扩张,截至记者采访时得知,全国已经有16个省市被红孩子入驻。这飞速成长的背后分明是徐沛欣在商海中远大抱负的初步体现。

看过《乔家大院》的观众一定会被特立独行的主人公乔致庸深深吸引,作为这部电视剧的制片人,徐沛欣也毫不掩饰自己对乔致庸的欣赏。

“小时候,最开心的就是听外祖父讲他办厂经商的趣事。他是怎么做生意的,怎么回报顾客的,我都非常感兴趣,要他讲了一遍又一遍。”

生长在商业氛围浓郁的企业家家庭的徐沛欣,在长年的耳濡目染中,从小就对经商充满了向往。从报考天津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到进入北辰集团商业事业部直至最后下海经商,徐沛欣在理想之路上一步步向前迈进。

朝气蓬勃的红孩子也让风险投资人万分鼓舞,2005年红孩子融资250万美元,2006年融资300万美元,而2007年则吸引资金2500万美元,这个加速成长的“孩子”,距离上市只有一步之遥。

徐沛欣对上市则并没有如同外人想象中的那样激动,他的目光早已投向了更广阔的市场:快速消费品的采购,一般是由女性完成,而女性购买力完全能够支撑起一个新的战略规划,那就是打造一条“家庭购物高速公路”。

谈及这一点,徐沛欣谦虚地向记者表示仅仅是“愿景”。然而,一个“对快速消费品消费进行决策”的女性,在孩子的幼年时期会决定孩子的奶粉的购买,当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时,她可能会为自己选购化妆品,为孩子的爷爷奶奶选择保健品,为家庭选购家居用品。看来,这“愿景”并非盲目,而是建立在有根有据的事实之上。

联想收购IBM的PC事业部,十年之前谁也不曾想过,而今已成事实。在理想的推动下,红孩子也会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找到别人没发现的角度

“不管做什么事情,视野很重要,要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找到别人没发现的角度”,这一直就是徐沛欣的经商原则。

这个原则在红孩子公司随处可见。

当大多数电子商务企业将自己的物流外包出去的时候,红孩子却建立了一个700多人的物流队伍。“物流就是我们的一个服务,不管是B2C也好,零售也好,按照国家行业分类都是一个服务行业。我不可能把服务外包出去。”这就是徐沛欣与众不同的地方。他把物流当做与客户交流的平台,700多位配送人员每天穿着红色制服穿梭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街头,顾客看到的不是冷冰冰的网站,而是亲切的“红”。就这样,红孩子把自己做成了电子商务领域里面最大的物流公司。

在北京清华科技园的写字楼里,红孩子的四个创始人至今仍公用一间办公室,对于一家已经获得几千万美元投资的公司来说,这多少显得有些抠门;然而负责物流配送的员工,每月工资最高能达到3000元以上,普通的快递员能拿到这样的工资,在这个行业并不多见。

“客户在接受我们员工鞠躬的时候,其实他也在接受我们公司从上到下所有人的鞠躬。”每位红孩子的客户在收到网上订购的产品时,如果业务员没有向顾客鞠躬,那么后者可以拒绝付款,这一“特立独行”的公司规定,是徐沛欣自己想出来的。在中国的传统中,向人致敬有三种形式:下跪、作揖和鞠躬。而其中,只有鞠躬是平级的,更能表现企业对客户选择我们的感谢之情。徐沛欣表示,只有真正的尊重客户,企业才能生存。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人监督,就不会有成长。红孩子多年的成长得益于顾客的关怀。”很多企业害怕把消费者组织起来,而红孩子却成立了红孩子家长委员会,当在退换货方面发生纠纷时,就有家委会来决定退、流、换。徐沛欣说,全国的企业没有像红孩子这样做的。尽管有时候企业会受到损失,但红孩子更不愿意的是把同客户的关系处理成简单的买卖关系。

“人家要什么你给什么,比你自己有什么送给人家什么强多了。”这就是徐沛欣区别于其他创业者的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的零售渠道已经被外国的集约式零售渠道基本取缔了,中国的零售超市只有‘家世界’还能占一席之地。如果我们没有和世界500强相提并论的集约式零售模式,那么我们就应该有颠覆传统渠道的创新性方式,红孩子就是零售渠道的创新。”

把责任放在第一位

在红孩子公司二楼的拐角处,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责任、敬业、沟通、分享”几个字,这是红孩子企业文化的精髓。其中,责任被放在了第一位。

今天的徐沛欣虽然给国内市场带来了许多新的创新,但是他始终坚信,中国的企业家们真正要做到的应该是像《乔家大院》的乔致庸一样,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一颗回报社会的心。

一个责任感极强的老板带出的必定也是负责的团队。很难想象,红孩子的管理层在创业初期曾亲自骑车不管白天黑夜的送奶粉;红孩子从早上8点到晚上9点都会提供送货服务,如果一个妈妈七八点钟下班回到家,发现孩子的纸尿裤不够用了,也可以打电话给红孩子,解决应急的问题;红孩子的配送人员除了送货以外,也会进行发刊和信息调查,以便准确把握用户需求。

从母婴用品入手的红孩子靠责任心换取了客户的信任,的确,奶粉都可以放心的从红孩子购买,还有什么不能信赖的呢?

正如徐沛欣所言,B2C是个苦活,没有责任心是不可能做好的。优质的服务和客户的信任是靠辛苦的努力一点点积累起来的。红孩子的客户中有50%是3年维系下来的老客户,新客户的开拓也主要是靠口口相传,用好口碑换来新市场。这份信任是靠责任心来传承的。

在2008年底或者是2009年初,红孩子有望走上上市之路。每个公司经历上市,就像男孩变成男人,上市就是一种仪式。一旦成为男人之后,应对的压力大大增加,肩负的责任也会越来越多。对于红孩子亦是如此,面对越来越多的信赖和期望,徐沛欣和他的团队需要扛起更多的责任。

徐沛欣对记者说,上市对于红孩子并不算成功。企业成功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是能否对整个行业有很强的推动作用,能否带动整个行业向前走、提高整个行业的效率。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对国家对社会对行业有贡献,那企业本身获得的回馈已经超越上市与否。

每天都有危机感

一个有危机意识的领头人,才能带领企业不断快速前行。比尔.盖茨说过,微软离死亡只有两个星期。陈天桥也曾在接受访问时谈到,盛大每时每刻都有可能死去。危机意识,就如同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虽然让人心存不安,可却让人走的更稳。

红孩子今天的发展虽然如日中天,但徐沛欣并没有沾沾自喜。“红孩子今天的发展速度比以前更快,在这种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如何抗击风险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企业现有的资源组合能力、战略规划和发展前景如何都是我每天要想的;每个公司都有不同的需要改善的事务,红孩子和世界级的电子商务公司相比还有很多环节需要不断发展。”

也许这是每一个处在高速发展并有着美好前景的企业领袖的共性。能够总结经验,但更能看到不足,这种想把事情做到极致的不安感让他们不断的挑战极限。采访的当天记者比约定的时间早到了半个小时,热心的助理拿来红孩子最新的商品目录让我们翻阅。考究的设计和精美的印刷让人乍看上去还以为是《时尚》、《瑞丽》的流行杂志,“红孩子的目录还应该起到媒体的作用,除了商品展示,还应该增加更多的内容信息,比如教大家如何化妆,我们准备每期介绍一种脸型的化妆技巧,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这种细微之处见完美的做法,才让徐沛欣走的更坚实。

像徐沛欣在红孩子内刊2008年第一期的刊首语中写的那样,“做坏事远比做好事容易,长久下去,坏的行为和思想会形成一种风气、一股暗流,它会让正常的变得不正常、让好的不能发扬,从而产生劣币逐良币的负面反应。”

不断自我否定的警醒意识,使红孩子成为国内第一个做全线产品、第一个做家庭购物、第一个做全国市场、第一个做成融资的企业。从“所有的供应商对红孩子所采用的目录销售模式都持怀疑态度”到“6000多家快速消费品供应商主动给它供货”,这傲人的转身不是“奇迹”二字所能简单概括的。

诺亚 10:52:51 能大幅提升晶硅电池转化效率的冥王星技术尚难量产?2010年前三季度,无锡尚德净亏损为9755.6万美元,主要原因在于2010年二季度关闭了薄膜电池生产线

你研究的方向是什么啊? 诺亚 10:54:24 光伏组件产业链可分为太阳能级晶硅提炼、硅锭铸造、硅片切割、光伏电池制造、光伏组件封装和光伏系统整合六大环节?

李轶 11:00:12 我搞的就是薄膜电池--李轶 11:00:42 太阳能级晶硅提炼、硅锭铸造、硅片切割、光伏电池制造、光伏组件封装和光伏系统

恩 硅太阳电池是这样的

李轶 11:00:58 我搞的是比的材料的 替代硅的那一种

篇2:幼儿园管理案例及评析

一、什么是案例?

简明概括地讲,教育案例就是叙述一个教育故事。它是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案例的结构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案题、案情、案析。

案例,是实践和理论相互融合的产物,它既要有理论的高度,又要有实践的深度。

幼儿园开展教学案例活动的意义?

1、教学案例分析是教学理论提升的重要方法

2、教学案例分析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之一。

3、教学案例分析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4、教学案例分析有助于教师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随着教改的深入,教学案例分析备受教师的关注,(优势)它贴近教师工作实际,教师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教学案例分析是教学理论提升的重要方法,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佳手段。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实践证明,教师的教育观念、所接受的各种理论与学说,只有在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中,特别是在实践的反思中,才能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教育行为。这需要活动案例,它是我们从教育行为的剖析评价和反思中提升理论认识的载体,成功的案例我们通过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育规律,失败的案例中我们运用正确的教育理论去分析问题的症结、找出偏差。这就是案例的评析,通过评析得来的经验和教训(评析)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又用与指导教育实践、调整教育行为。所以这个过程既是调整完善教育行为的过程,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三、教学活动案例及评析

1、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理论的支撑,设计组织教学活动需要正确的教育观念的引领,评课也一样。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发展观。新纲要颁布以来我们在教育观念上有了一个根本的转变:以幼儿的发展为本。孩子是课堂的主体。一直以来,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都是以教师为主,十分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这显然与新课程所要求的课堂教学价值观不相符合。既然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幼儿的发展,教师的教应该为幼儿的学服务,教师教的效果要体现为幼儿学的效果,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就该看孩子有无进步或发展,从“以教论学”到“以学论教”。总之教学活动要体现“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2、要掌握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路和内容。

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活动内容、目标,准备、过程、效果,教学活动评价的主要内容:

关注幼儿: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除了关注他们的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以外,还应关注他们在活动中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孩子是怎么学的。通过了解幼儿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等等幼儿的行为表现,是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

关注教师: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幼儿的学习,如教师如何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教师如何组织并促使幼儿思考、讨论、引导孩子去操作、探究、教师如何评价和激励幼儿的学习、等,以此来评价教师课堂行为表现(1)看教学方法和手段

评析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评课的又一重要内容。所谓教学方法,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但它不是教师孤立的单一活动方式,它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2)、看师生关系

1、看能否充分确立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2、看能否努力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与幼儿的融洽。(3)、看教师教学基本功

1)看教态:教师活动中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幼儿,师生情感融洽。2)看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确简炼,生动形象,提问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3)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多媒体操作熟练程度(弹唱)。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这既是我们教学的依据也是是我们评析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我们评课的基本的思路和内容。

下面我们针对以上几个环节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来分别进行评析。

一.关于教学活动的内容。内容也就是选材

1、选材内容科学生动,联系幼儿生活

2、具有科学性,教育性,与实际社会生活相联系。

3能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幼儿情感和能力的培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选材是否符合幼儿生活经验水平、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2)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是否准确。(处理是指: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充实,重新组织、科学安排教学程序,选择好合理的教学方法。)

二、关于教学活动的目标

活动的目标决定着活动的方向、影响到活动的范围、涉及到活动的难易程度。是教学、教育活动所追求的价值所在。

新《刚要》提出的三大教育目标是: 认知,情感,能力的目标,对于过去习惯了按照文本写教学目标的幼儿园教师来说,既要完成教育目标又要考虑儿童的发展;既要考虑情感、态度的发展、形成又要注意知识、技能的学习;既要思考各领域的各自特点又要考虑综合性、全面性即各领域之间的渗透……

(一).目标的表述方式可以是教育性的也可以是发展性的,要体现认知能力、学习能力、情感和个性、社会性品质等方面的要求。如:案例1: 小班教育活动“小鸟飞”(韵律活动)的活动目标

一为:“熟悉乐曲的旋律和ABA的结构,听辨鸟飞(A段轻柔、连贯)、鸟吃食(B段轻巧、跳跃)的音乐。学习走小碎步,知道走时应将前脚掌踞起轻轻移动,并能用鸟飞、鸟吃食的动作表现出两段音乐的不同。”

二为::“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探索手臂在不同方位上的摆动动作,以表现鸟飞,并体验创造的乐趣。”

三为:“初步学习找空地方做动作,做鸟飞的动作时尽量不让别人碰到自己,自己也不碰到别人。”

上述三条目标清楚的表明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将要做什么和应做到何种程度。同时,也间接地暗示了教师在活动中应怎样要求幼儿以及怎样帮助幼儿达到要求。

该活动在提出音乐教育活动目标时,突出了以下三方面的要求:1.音乐知识、技能的获得与音乐感的发展;2.学习技能、策略的获得与学习能力的发展;3.情感与积极的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在撰写教育活动目标时,除了要求按照认知能力、学习能力、情感和个性、社会性品质这一顺序撰写以外,在具体陈述时,还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统一行为发出的主体(幼儿或教师),在表述目标时应尽量从一个角度出发进行陈述,追求目标的一致性,克服思维的混乱。陈述时主语可以不出现。

如前述例子“小鸟飞”中的三条目标均是以幼儿作为行为发生的主体的,其中“听辨”、“体验”“表现”、“探索”、“学习”等行为都是幼儿发出的。尽管作为主语的“幼儿”两字在文中并未出现,但三条目标所用的主语是统一的,意思是清楚的。

第二:必须陈述可见的行为,必须时刻补充该行为是属于哪一类发展目标。如前述例子中的目标陈述清楚地表明:幼儿听辨、体验、表现的是乐曲“小鸟飞”中两个段落在性质上的差异; 幼儿学习的是 基本舞步“小碎步”和做动作时不与他人挤在一起货相互碰撞;幼儿探索的是怎样通过手臂的方位变化里表现不同形式的鸟飞的动作。

第三:必要时可补充说明该行为发生的必要条件和行为反应水平的限定语。如“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初步”、“尽量”等,表明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很可能是缺乏自信心、独立性和熟练性的,教师要

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于孩子以指导和帮助,同时,允许他们尝试和发生错误。

自贯彻《规程》、《纲要》后,幼教一线工作者,往往采用着发展目标的表述方式,但常常又混淆不清。

例三:小班音乐活动《北风爷爷别神气》的目标与分析:

(1)

学唱歌曲,能有力、自豪地演唱歌曲……,(这是发展目标)

(2)

通过故事帮幼儿理解歌曲内容……………,(这是教育目标)

(3)

初步探索创编歌词,提高幼儿演唱兴趣…,(前半段是发展目标,后半段是教育目标)

(二).目标的指向应突出重点、兼顾多项

对于儿童来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可能获得的发展是多方面的,诸如:情感、态度、认知经验、技能以及观察力、想象创造等。但是作为一个具体活动来说,由于时间的短少,涉及领域的不同,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原有水平和本次活动的重点,筛选出主要目标。这样才能使每次活动具有本身的特质,才能为儿童的发展构造一个一个不断前行的阶梯。

例四:目标(1)学习儿歌,感受小主人公(李苗苗)爱动脑筋的形象特点;

目标(2)乐意向小问号学习,并初步能提出自己的问题。

例五:目标(1)学习用绘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问题;

目标(2)能大胆地构图,比较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例六:目标(1)初步学会唱歌《为什么》,会用提问的语气唱;

目标(2)能唱准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目标(3)对探索周围现象有较浓的兴趣。

析:从目标的表述中我们可以清楚的感知,虽然都是围绕小问号、提问题等活动开展的活动,但却是三个不同领域的活动。例四是语言活动,例五是美术活动,例六是音乐活动。因为每个案例表述的目标都清楚地提出了相关领域的目标,当然又同时分别涉及到兴趣、能力、社会等其他方面的目标。

即使是综合活动,其目标也不是面面俱到的大杂烩,而应该重点突出。

(三)目标的文字叙述应精确、具体、有可操作性

作为任何一次教学活动,教师都应增强目标意识,每个活动的目标越清晰越具有教育价值,越能促进幼儿发展。例:中班综合活动《会变的脸》的目标:

(1)感知并能用表情表现高兴、伤心、害怕、生气、愤怒等情绪变化

(2)能大胆想象并用绘画或泥塑的方法表现某种情绪,注意眼睛、眉毛、嘴巴等细节的变化

(3)体验表现成功的喜悦

析:本目标一目了然地表达了本次教学活动孩子们在社会(情绪变化)、艺术(表现技能)等领域的发展程度。

例:小班绘画《美丽的鲜花》目标:

(1)通过学画各种形状的小花,提高幼儿对花的认识与理解;

(2)培养幼儿耐心细微的良好品质,发展幼儿的发散思维。修改:

如果以教育目标呈现,可以这样表述:

(1)引导幼儿感知花园中多种颜色、形状的花,感受花的美丽

(2)鼓励幼儿大胆地选用手指或棉签点画出自己喜爱的花。

如果以发展目标呈现,可以这样表述:

(1)能感知花园中多种颜色、形状的花,感受花的美丽

(2)能大胆地选用手指或棉签点画出自己喜爱的花。

(四).目标应兼顾儿童的不同发展水平

另外,在目标表述时亦应尽量改变过去那种喜欢把活动途径、方法写进目标的现象。诸如“通过活动”、“通过看看、说说、讲讲……”“在采集、分类活动中让幼儿……”“通过学习儿歌,使幼儿进一步了解交通安全的知识……”“引导幼儿欣赏和写生花瓶,提高幼儿对美的鉴赏能力……”“在老师的帮助下……”。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用、为达成目标服务的,但它们自身不是目标,因而笔者认为没有必要在目标中呈述。

二.关于教学活动的准备

幼儿园的教学过程是幼儿在与教师、同伴、材料互动中得以主动发展的过程,因而任何一次教学,教师都必须根据课题目标、课题内容作认真的准备。

(一)教学准备应重视儿童的经验准备。

教学准备应该包括物质准备和经验准备两部分。经验准备是教师在备课时对儿童已有基础的分析。教师要树立过程意识,即幼儿的学习、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渐进地、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教师在组织任何教学时都要反复“思前”、“顾后”,使每一次教学成为幼儿一步步成长的阶梯、一个个发展的平台,实现教育的联系性和发展性的结合。

例二:小班科学活动《黄豆爷爷找宝宝》

准备:黄豆、各种豆制品、磨豆浆机、餐盘和勺子等

(二).物质准备要考虑周到、适宜

物质准备是对于每次教学活动所需要的教具、学具、操作材料、场地等的思考和准备,物质准备充分可以保证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物质准备还要努力从便于儿童的活动、便于教师的组织,利于儿童的整体发展等多方面考虑。许多活动,如科学、音乐、体育等还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物质材料、设备的摆放位置和调整……,教师细致 的考虑和合理安排可以减少儿童的等待、减少组织环节的混乱、减少不良行为发生的机率。

例四:中班科学活动《妈妈的小帮手》,教师不仅要考虑提供剪刀、锤子、餐刀、磁铁等工具和青菜、黄瓜、小玩具、沙子等物品,还要仔细考虑每组的物品怎样摆放、垃圾放哪…….如果应该准备的、必要的物品没有准备充分,也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如帮妈妈摘青菜小组,既要有放着没有摘的青菜的筐子,还要准备放剪了根、摘好了的青菜的筐子以及放青菜根的物件,特别是放菜根的东西如果没有准备,孩子们就会乱丢,又怎样自然地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三)努力让准备的过程成为儿童主动发展的过程

新的学习理论认为人的学习过程是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是学习者的经验体系在一定的环境中自内而外的不断“生长”。所以教师在思考教学活动时,一定要尽量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动者,让孩子在参与准备(包括物质准备和经验准备)的过程中学习、思考、提问、积累、尝试解决问题、与别人交流等等。

例六:大班科学活动《动物怎样过冬》

准备:

1、日常生活中与幼儿共同谈论关于动物过冬的话题。

2、与幼儿共同收集有关动物过冬的图片、书籍、音像等资料。

3、物质准备……(本文略)。

析:这是一次互相启发、经验分享、共同提高的集体学习活动,在准备过程中教师不仅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与幼儿共同谈论关于动物过冬的话题”以了解儿童的已有经验、兴趣点、问题,还“与幼儿共同

收集有关动物过冬的图片、书籍、音像资料”,儿童可以在幼儿园收集,也可以在家庭、社区中收集,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幼儿不仅可以增强探索动物过冬方式的积极性,而且在与同伴、成人不同程度地自主获得相应的知识。事前有准备,教学过程中儿童才能积极思维、大胆参与讨论、尝试归纳动物过冬的方式,从而使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科学、语言、社会、情感、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发展。

(四).教师自身作充分的准备,以应对临时的需要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培养幼儿情感、引导幼儿思考、支持幼儿实践、提升幼儿认知和能力、促进幼儿诸多发展的师幼互动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倾听幼儿的声音,尊重孩子的意见和创造,…….因而教师必须为教学认真做好自身的经验准备和充分的物质准备,使教学更加有效。

做好自身的经验准备就是要努力扩展自己的知识经验,力求了解儿童文化,尽量缩短成人和儿童的心理距离,实现教师和儿童的有效沟通。先人告诫我们:“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缸水”,在信息社会儿童有多渠道自主获得沟、川、江、河、湖、海“水”的机会,因而教师必须拥有“纳百川而成河海”的浩瀚之水。

例九:大班主题活动《卡通俱乐部》为了进行好这个主题,教师不仅拥有原有的《西游记》、《猫和老鼠》、《唐老鸭和米老鼠》、《葫芦娃》、《蓝猫》等故事,还要主动关注当前的动画片、儿童读物,如:《百变小樱》、《大耳朵图图》、《喜洋洋和灰太狼》等,这样在讨论“我喜爱的动画片”“ 我喜爱的……(动画片中的人物)”时,才能实现与儿童的有效对话,才能走进童心,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与他们共欢乐、同思索。

三、把握教学过程 体现集体教学效益

(一)教学过程应尊循一般的教学规律,体现活动顺序的层次性。

1、看教学思路、脉络、主线是否清晰。

教学思路就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度,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操作练习等。

另外看教学的层次要主次分明,重点难点突出;脉络清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2、设计思路与实际教学操作是否符合

有时,教师在设计教学思路时对活动预设不够,对孩子的了解不够,或者教学思路不清楚,导致在活动中遇到情况无法很好的处理。

3、看教学的结构安排是否合理,环节是否流畅紧凑。

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要看有没有“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现象,要看指导与练习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看幼儿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集体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没有集体活动过多,关注个体的时间过少的现象。

4、发现幼儿需求,体现因人施教

5、关注活动生成,灵活处置计划。

例一:《“盒、碗、碟、杯”在歌唱》(音乐)

简要过程:

1、出示盆、碗、碟、杯。

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知道其名称、各自的特征。

2、请幼儿自由敲打盆、碗、碟、杯,倾听其不同的音色。

3、欣赏歌曲《盆、碗、碟、杯在唱歌》

4、学习敲打节奏XX XX ︳XX X ︳。

5、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敲打。

要求节奏敲打正确、整齐。

6、引导每个幼儿在教室里除玩具乐器外再找一件生活用品,进行拍打、敲击、摇晃。

7、鼓励幼儿将各种生活用品创编进歌曲,同时为它创编新的节奏。

评析:

例二:《自己画脸谱》(大班 综合)的简要过程:

1、分享关于京剧脸谱的经验。

(1)介绍自己制作的脸谱。

(2)概括京剧脸谱的特点。

师生共同小结:脸谱是我国戏剧独有的艺术,用夸张的色彩、线条和对称的方法表现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和特点。

2、戏剧老师示范画脸谱。(外请人员)

(1)戏剧老师介绍材料、工具。

(2)戏剧老师给自己化妆。

边画边介绍化妆过程和注意事项,重点:小笔勾线、大笔涂色,从上往下画,每种颜色用固定的笔。

3、幼儿自己画戏妆。

(1)幼儿选择自己想化妆的角色。

(2)幼儿自己涂画脸谱(轻放背景戏曲)

教师和戏曲老师共同观察幼儿的操作,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在自己脸上画油彩,给予个别幼儿一些必要的帮助。

4、自由表演

幼儿边听戏曲边自主表演。评析:

(二)、教学过程应该突显重点 提高主要目标达成度

好的教学过程应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应突出重点,分析可能出现的难点,使目标在循序渐进的环节中自然达成。

例四:数豌豆(中班、数学)简要过程:

1、感知豌豆夹中豌豆的数量。

看看豌豆夹的外型特征,数数豌豆夹中豌豆粒。

2、剥剥、数数、记记。

每人二个豌豆夹,剥后数一数并用自己的方法作记录。

3、分析记录单:

重点:怎样记录看得清楚?

豌豆夹里的豌豆粒一样多吗?

4、再次操作:

用清楚的方法记录3—5个豌豆夹中的豌豆粒。

5、交流并小结

讨论:豌豆夹里的豆宝宝一样多吗?最多的几粒?最少的几粒?

析:豌豆夹中豌豆粒的差异,可以引发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积极性,过程紧紧围绕剥豌豆、数豌豆展开:一个豌豆夹里有几个豆宝宝?多的有几粒?少的有几粒?“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为幼儿展现自己的数概念和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表现的机会;又在同伴交流互动的学习情景中,感受记录的不同方法,同时又在分析过程中逐渐把握“怎样才能把几次操作的结果表述清楚”,…….这是一种自我学习能力的锻炼。最后一个环节让幼儿比较最多的和最少的几粒,不仅进行了数学能力培养,更埋下了到生活中继续探索研究的积极性:豌豆夹中比较多的是几粒?豌豆夹的多样性可以引发幼儿思维的积极性、探索的丰富性。活动过程应该努力围绕主要目标、重点突出的进行。

(三)、选取合适的方法、途径,讲究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手段是连结教师和儿童以及教师、儿童和学习内容的媒介,在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时,幼儿教师们注意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活动性、但有时产生为生动而生动,为多样而多样的追求形式的问题。

例五:散文诗欣赏《白云》(中班语言)简要过程:

1、出示一朵白云(图片)

谈谈白云的家住那?

2、欣赏散文诗“白云“(配乐)

3、大班幼儿表演(真实情景)

4、学习散文诗并理解词汇(幻灯)

5、幼儿练习朗诵(动画片)

6、自主选择头饰边念边表演(头饰)

析:散文诗欣赏与学习是提高幼儿对文学艺术的感受、理解力。散文诗充满了想像和美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力图要多种手段让幼儿经历回忆经验—欣赏—学习—理解—表现的过程,但是这几点应该反思:

1、整个过程进度过快

2、教学形式太多。

3、应充分让幼儿感受和体验散文诗的优美意境。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防止追求形式变化而把简单的事变复杂了,我们尽量不要做高投入而低收获的事。应该根据幼儿的理解水平、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教法、教具,防止为直观而直观,为生动(丰富)而生动(丰富)等现象,应该讲究教学的实效性。

例六:彩色的雨滴(小班美术)简要过程:

1、进入“下雨情景”

玩音乐游戏:“下雨了”和“大雨和小雨”

2、教师示范点彩画

欣赏画有天空、草地的大背景图(三张铅画纸拼成)

•教师选不同颜色用手指点画雨滴

让幼儿感受雨滴是从上往下落下的;

•强调:换颜色时要先把手指上的颜色擦干净。

(2)幼儿跟随老师用手指书空练习:一点、一点

3、幼儿作画(配“下雨”乐曲)

•提醒幼儿自己选择颜料,找一处合适的位置操作。

•观察幼儿如何点画雨滴,给予个别幼儿以必须的提示。

鼓励幼儿可以多画几种不同颜色的雨滴。

4、欣赏:

感受自己和同伴共同彩色雨滴的美景

5、幼儿听着音乐的“雨声“、“撑着小伞”离开活动场地。

析:这是一个以美术为主的教学活动,从观察范画到自己练习保证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开场选用音乐游戏,调动了每个幼儿的已有经验和身临其境的情绪,在“雨声”音乐伴奏下作画,可以使幼儿在“下雨”氛围中尽情地表现对下雨的感受,幼儿作画时选用了大副背景图拓展了幼儿的想像空间,创造了既源于真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的艺术氛围,当孩子 “撑者小伞”(想像情境)在雨中漫步时该是何等的满足。这样的自然综合在相互关联的情境中,可以使幼儿如身临其境,既得了点画雨滴的新经验,又同时巩固并丰富了科学、音乐,身体动作、自我保护等多方面的经验与表达技巧。

(五)、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提问是教师与幼儿互动、不断激发幼儿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提高幼儿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教师提问的误区 主要表现为:

1、无效问题多,启发性问题少

很多时候,教师往往没有仔细考虑幼儿的思维特点就随意发问,形成了无效问题。

2、封闭性问题多,开放性问题少

封闭性问题有明确而固定的答案,只需幼儿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的重述,或通过认知、记忆和选择性回想进行再认识,就可以知道问题的答案,如“这种动物叫什么”“兔子是几条腿”“你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等,封闭性问题在教师的提问中占很大的比重。开放性问题则往往有不同的答案,需要幼儿比较和分析信息,建立一种关系,进行概括和解释,如“你知道动物都有哪些防御自己的本领吗”“人们为什么喜欢花呢”等。着类问题才能真正对幼儿的高水平思维形成挑战。

3、提问面对少数幼儿,多数幼儿冷场 提高提问有效性的建议

„„教师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应事先设计问题

2、以开放性问题为主

3、给予幼儿充分的思考时间

4、提问要尽量使多数幼儿参与思考 除了延长提问后等待回答的时间,教师还要处理好两种策略的使用比例——充分应用海门(Hyman,1979)所强调的高原式策略,而避免过多使用尖峰式策略。

所谓尖峰式策略,即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并指名回答后,连续提出较深入的问题由同一人回答,直到某一阶段后才用另一人回答另一系列问题。高原式策略则是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并由多人回答后,再提出深入一层的问题。

如:T :教师 C:幼儿 尖峰式策略

T:小朋友,请说出自行车有哪些零件? C:轮子

T:轮子有什么功能? C:省力,行走方便。

T:自行车一定要有轮子吗? C:一定需要轮子。

T:好!还有哪些零件? C:链子。

T:链子的功能是什么? C:带动轮子。

T:通过什么带动轮子? „„

高原式策略

T :小朋友,请说出自行车有哪些零件? C1:轮子、车把、坐垫„„ C2:链子、刹车。T :还有吗?

C3:踏板、后架。C4:车条、反光灯。

T :共有9项零件了,它们各有什么用处呢? C2:轮子可以转动,方便行走而省力。C1:轮子还可以„„后架„„

多运用高原式策略,有助于更多幼儿参与到思考问题中来,调动更多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5、给予幼儿平等的机会回答问题

教师往往会将回答问题的机会给予那些个性主动、知道答案的幼儿,结果,这部分幼儿的机会越

来越多,知识掌握的越好;那些表现不活跃的幼儿则更加不愿意参与进来。这种恶性循环的直接后果就是积极的幼儿掌握控制课堂发言,不活跃的幼儿长久保持沉默,使“学习机会人人平等”成为一句空话。教师提问时目光应面向所有的幼儿,让他们感到教师是在问自己,应给予所有幼儿回答问题的机会,照应到每个角落的幼儿。

6、对所有幼儿的回答给予积极的反馈

这是提问的延续,对保证提问的有效性至关重要。教师要认可和接纳所有幼儿的回答,不一定是赞同,但要让幼儿知道教师已经听到了他的回答,知道了他的想法,如使用一些表示认可的语言:“嗯,还有别的想法吗”“那是一种可能”“你们对这件事都有一些有趣的想法”。幼儿可以根据彼此的看法确定、调整或重建自己的观点。

7、不诱导幼儿跟随自己的想法

如果教师不赞同幼儿的想法,应该去探究幼儿不同想法背后的原因。因为幼儿往往会在没有真正理解的情况下就把教师(权威)的观点当作事实接受下来。如在幼儿测量了自己投沙包的距离后,教师问“是3块砖长,还是5把尺子长”,一名幼儿回答:“5把尺子长”时,教师请他“再想想到底哪个长”,幼儿看着教师的眼睛沉默了片刻改口答:“3块砖长”,没想到教师又让他“再好好想想”,于是有几名幼儿意识到正确答案,马上回答“一样长”。上述教师的提问引发的不是认知冲突,而是一种对教师想法的揣测,其实是换了一种方法使幼儿接受自己的想法。

8、给予幼儿出错的权利,并分析错误背后的原因

幼儿的错误对教师有很大的意义,如果教师能看到错误背后的原因,就能预测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了解幼儿思维的线索。因此,当幼儿答案错误时,教师不应马上纠正或通过语言(包括语气)和表情让幼儿感到自己出了错,而是要迅速判断幼儿的经验水平,调整对幼儿提出的问题。总之,教师的提问技术至关重要,同样的情境,如果教师提出不同的问题,或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时期提出,幼儿探究的主动性、深度和广度会完全不同。把握好提问的技巧和方法,有助于把握活动节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提高教学双边活动的有效性。正如拉瓦里所说,“教师在最为适当的时候提出适当的问题,这样就有可能推动儿童在较高的水平上进行活动”。

在提问技术的使用上,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值得教师铭记与借鉴,即通过不断的诘问使学生产生怀疑、不确定、迷茫或困惑等心境,从而引起学生的探究行为。利用提问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假设——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假设产生怀疑——促使学生承认自己并确定自己的假设是对还是错——引导他建立一个正确的假设。

(四).教学过程应努力为幼儿主体性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幼儿教师们已认识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传授现成知识的过程,更是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信息时代的新型人才奠定基础的过程。因而应努力把教学过程变为儿童自

主建构的过程。但如果教师没有真正实现从“指挥型”角色转化为“指导型”角色,在过程设计中必然会表现为形式上的创造性。

例七:小兔玩筐(中班 体育)简要过程:

1.筐散放为障碍。

•教师扮兔妈妈和小兔随音乐进入“森林”,模仿不同的小动物作、跑、跨、跳等。

2.以筐为石头铺路。

(1)

妈:不好走路,铺成石头路吧。

(2)

铺成不同颜色的石头路。

妈:“石头”有不同颜色,我们来铺路吧。

(3)

铺成不一样的石头路。

一条平平整整。

一条高低不平。

(4)

数每条石头路的数量。

3.玩筐。

•妈:大筐象什么,玩一玩。(一物多玩)

4.用筐运货:帮河马经理运饼干给熊奶奶。(按数取物)评析:

四、看教育活动效果

1、目标达成度高,幼儿参与主动。

2、师幼关系融洽,和谐民主互动。

3、活动延伸,激发探索兴趣。

集体教学的过程,是完成教育教学的过程,是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真正以幼儿发展为本,无论是教学步骤的安排、教法的选择、提问的设计、教具的使用等等,教师都应努力从“独奏者”“表演者”转变为“伴奏者”“引导者”,正确把握“教”与“学”的关系,尽量满足幼儿发展需要,充分调动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务实求真,保证幼儿在与人、事、物的互动过程中有所感悟、有所积累、有所提升。

长凳游戏

---------大班体育活动设计及评析

目的:

1.利用长凳游戏发展幼儿的平衡、钻爬、攀登能力,让幼儿尝试和探索从高处往下跳的技能,提高灵敏性、协调性。

2.培养幼儿勇敢、果断、互相帮助、临危不惧的良好品质和自我选择、主动参与锻炼并在活动中积极动脑的意识与能力。

准备:

木制长凳(长为2.5米,宽为0.3米)8条、海棉垫2块、塑料弧形积木8个、录音机、磁带。

过程:

1.幼儿四散站立,在音乐伴奏下随老师一起做热身操。

2.教师把活动器材------长凳介绍给幼儿:“长凳是用来坐的,可今天我们要用长凳做各种有趣的活动。”

3.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自由探索长凳的各种玩法,并及时请幼儿示范自己的玩法。

4.带领幼儿进行各种钻爬游戏。

(1)爬过“地道”-----长凳横向间隔2米左右摆成一排,从长凳下爬过。(2)钻过双层“地道”-----将长凳两个两个叠起来,从凳子间隙中爬过。(3)开“火车”--------将长凳横向间隔0.5米左右摆成一排,请幼儿肩搭肩从长凳上迂回走过。

(4)爬过“暗道”------将长凳并拢,让幼儿从长凳下爬过后站到凳子上。5.让幼儿分别用各种方法从纵向放置的一个长凳、两个并排的长凳、两个并排但左右分开的长凳上用各种方法走过“桥”,然后从一旁的塑料弧形积木拼成的“弯曲桥”上走回来。

6.将两个长凳叠在一起,让幼儿走过“桥”,并从“桥上”跳下。然后从塑料弧形积木拼成的“弯曲桥”上走回来。

7.集合幼儿,教师示范从“桥”上往下跳的正确姿势,讲解方法和要领:屈膝摆臂向上跳,前脚掌着地,屈膝缓冲,身体下蹲。

8.将三个长凳叠起来并铺好海棉垫,让幼儿自己爬上凳子走过“桥”并从“桥”上跳到垫子上,然后从一旁的塑料弧形积木拼成的“起伏桥”上走回来。

9.视幼儿情况逐渐增加“桥”的高度,鼓励幼儿尝试从“桥”上走过并跳下。

(1)教师加强保护,尤其要注意幼儿过“桥”的安全。(可让配班教师协助保护。)

(2)引导幼儿帮助爬凳子有困难的同伴。

(3)对能力特别强的幼儿,教师可在其过“桥”时把手伸在“桥”当中设置障碍,让他跨过。

10.对幼儿的表现作积极的评价,表扬幼儿的勇敢精神和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幼儿四散站立,在音乐伴奏下随教师做放松操。12 幼儿离场。

评析:

利用长凳开展体育活动,颇有新意。本活动以游戏为基本形式,把长凳摆放成各种活动形式,组织幼儿进行一系列爬、钻、走、跑等活动,充分发挥了长凳这一“自然”运动器械的多功能性和可变性,幼儿不仅从中获得了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而且发展了钻爬、攀登以及平衡的能力。

从活动组织形式来看,有自由探索活动、分散活动和集体活动,这三种组织形式既符合活动内容的需要,又符合幼儿发展的实际,从而合理、科学地调节了运动密度和运动强度,提高了体育锻炼的实效性。

从活动设计中可以看出,教师对活动过程是经过周密考虑的,如幼儿“自由探索长凳的各种玩法”这一环节是后面“钻爬游戏”的铺垫,“走桥”则是“钻爬游戏”的延伸。此外,由于幼儿的体能、动作发展水平、性格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师没有采用简单划一的活动形式或提出同一要求,而是有意识地在场地上设置高低不同的“独木桥”。对能力特别强的幼儿,教师还在其过“桥”时把手伸在“桥”当中设置新障碍,增加活动难度;对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则及时给以鼓励,并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让他们力所能及地参与活动,从而让每个幼

儿通过锻炼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从实践效果看,本次活动的全过程,幼儿都处于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教师的教态十分亲切,语言幽默、生动,富有启发性,而且教师自始至终不忘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如教师一边带领幼儿参与活动场地的布置,一边与幼儿自由交谈,这既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又使幼儿感到轻松、自然,其乐融融。当幼儿说凳子并排放置就象要“看戏”时,教师机智地说:“那就看我的表演吧。”从而自然地过渡到示范动作的环节。

由于体育活动具有很强的不可预料性,因此,教师常常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如有一个男孩较为胆小、内向,他不敢从4张叠放的凳子上跳下来,教师就以轻松的语气鼓励他试一试,并适时、适当地助了他“一臂之力”。当这位幼儿初获成功体验时,教师又请他连续跳了3次,从而逐渐消除了他对高度的恐惧感,为培养他的勇敢精神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篇3:幼儿教育的最佳时机案例评析

关键词:幼儿,最佳教育时机,教育反思

教育活动中存在着最佳教育时机,教师若善于捕捉最佳教育时机,则其教育必会事半功倍。善于捕捉最佳教育时机,是教育机智与能力的表现,它包含着教师对学生的高度责任感和良好的师德修养,是教师的热情和智慧的统一。正如乌申斯基所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学理论,如果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良的教育实践者。”一位高明的教师总能充分地挖掘偶发事件中的积极因素,从而化弊为利,变被动为主动,这里我讲一讲,我和幼儿园小朋友发生的故事。

大课间活动,大部分孩子已经做好课前准备,我习惯性地来到走廊,一边督促没有拿好备品的孩子,一边“啪啪”地关好储物小柜的柜门。我正检查着,突然看到一个摆放特别整齐的小柜,我对着旁边的两个孩子随口说了一句:“小浩(化名),你的小柜收拾得真棒!”一阵沉默。林胜(化名)怯怯地说:“老师,那是我的小柜。”他那委屈略带不被重视、茫然的目光,使我心头猛的一振,这是个在我心目当中样样都不突出、啥啥都做不好的孩子。可今天他的储物小柜收拾的有让我“士别三日让我刮目相看的感觉”。我为何不抓住这个契机,让他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呢?居里夫人也曾说过:“弱者等待时机,强者创造时机。”因此说,在教育教学中要主动寻找、创造、设计时机,才能教得主动,学得主动,先发制人。于是,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上课前,我让林胜把书包、衣物拿进教室,组织小朋友坐好后说:“刚才老师检查了小朋友们的储物小柜,我发现林胜小朋友的小柜里面摆放的物品最整齐,现在请他来讲一讲自己的好办法。”林胜先是一惊,接下来开始了自己的表演。他把自己早晨来到后,如何放下书包,整理文具,叠放衣物的过程演示了一遍,又把这一过程结合自己的语言娓娓道来。我能看得出他在讲解的过程中自豪里带着自信,我接着问他:“你是如何做到的呢?”他自信地说:“我仔细听过,老师你不是每天都和我们这样讲的吗?”我大加赞扬他是个有心的孩子。这时,其他小朋友有的露出羡慕的眼神,有的还点头赞许,还有的小朋友向他提出了问题。他都从容自如,一一作答。自然林胜的评比栏中又多了一颗星。第二天,林胜来得特别早,看到我以后红着脸鼓起勇气说:“老师,让我帮助小朋友整理储物小柜吧!”看着他那稚气又自信的样子,我肯定地点了点头。

【教育反思】

这个事例中,我体会到,所谓最佳教育时机,实际上是坚韧和机敏的产物。尤其对于那些表现平平的孩子,“教育时机”绝不是随手可得的,通常它出现在教育过程中,并且总要把“动其情”贯穿于其中,而后才出现“喻其理”的结果。因此,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具有耐心和宽容的品质,最佳教育时机才可能出现在你的教育过程中。此外,更为重要的是,最佳教育时机往往蛰伏于教育过程中能触及、震撼教育者心灵的特定的“情境”之中,这种情境能突然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使他产生一种强烈的情绪体验,从而在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假如抓不住它一旦时过境迁,这种强烈的情绪体验也就会烟消云散,失去了“情”的突破口,“理”也就无从谈起。只有抓住这种情境,才能找到心灵的突破口,从而取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教育评析】

让每个幼儿能够真正拥有一个快乐、自信、天真、活泼的童年,是最新出台的“绿色教育行动计划”的宗旨。它以《幼儿园指导纲要》中蕴含的“在幼儿园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幼儿教育要为孩子的一生打基础;幼儿教育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要利于其长远发展”的全新理念为基点,我们教育工作者应为幼儿创设“绿色”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为目标,尊重幼儿的生理特点及心理发展特点,对幼儿实施一种天真自然、平衡和谐、愉快健康式的幼儿教育。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及一日活动中能够接纳、支持、肯定、激励、信任每位幼儿。就“小柜”这件小事,这位老师为幼儿创设成功的机会———由“不被重视”到“得到认可”,及时当众表扬他,让幼儿找到了做好孩子的感觉。

在这件生活小事中,这位老师自己也得到了教育———即使是天赋不高的孩子,也有受到同等重视的权利。这位老师也在警醒的同时,把握了这一教育契机,肯定个人,激励全班,收到很好的效应,帮助林胜树立了自信,孩子的自信心无论对孩子的学习还是一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只有自信的人,才能在成长过程中继续保持不断的创造力,保持健康的心态。

篇4:幼儿教育的最佳时机案例评析

关键词:幼儿;最佳教育时机;教育反思

教育活动中存在着最佳教育时机,教师若善于捕捉最佳教育时机,则其教育必会事半功倍。善于捕捉最佳教育时机,是教育机智与能力的表现,它包含着教师对学生的高度责任感和良好的师德修养,是教师的热情和智慧的统一。正如乌申斯基所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学理论,如果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良的教育实践者。”一位高明的教师总能充分地挖掘偶发事件中的积极因素,从而化弊为利,变被动为主动,这里我讲一讲,我和幼儿园小朋友发生的故事。

大课间活动,大部分孩子已经做好课前准备,我习惯性地来到走廊,一边督促没有拿好备品的孩子,一边“啪啪”地关好储物小柜的柜门。我正检查着,突然看到一个摆放特别整齐的小柜,我对着旁边的两个孩子随口说了一句:“小浩(化名),你的小柜收拾得真棒!”一阵沉默。林胜(化名)怯怯地说:“老师,那是我的小柜。”他那委屈略带不被重视、茫然的目光,使我心头猛的一振,这是个在我心目当中样样都不突出、啥啥都做不好的孩子。可今天他的储物小柜收拾的有让我“士别三日让我刮目相看的感觉”。我为何不抓住这个契机,让他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呢?居里夫人也曾说过:“弱者等待时机,强者创造时机。”因此说,在教育教学中要主动寻找、创造、设计时机,才能教得主动,学得主动,先发制人。于是,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上课前,我让林胜把书包、衣物拿进教室,组织小朋友坐好后说:“刚才老师检查了小朋友们的储物小柜,我发现林胜小朋友的小柜里面摆放的物品最整齐,现在请他来讲一讲自己的好办法。”林胜先是一惊,接下来开始了自己的表演。他把自己早晨来到后,如何放下书包,整理文具,叠放衣物的过程演示了一遍,又把这一过程结合自己的语言娓娓道来。我能看得出他在讲解的过程中自豪里带着自信,我接着问他:“你是如何做到的呢?”他自信地说:“我仔细听过,老师你不是每天都和我们这样讲的吗?”我大加赞扬他是个有心的孩子。这时,其他小朋友有的露出羡慕的眼神,有的还点头赞许,还有的小朋友向他提出了问题。他都从容自如,一一作答。自然林胜的评比栏中又多了一颗星。第二天,林胜来得特别早,看到我以后红着脸鼓起勇气说:“老师,让我帮助小朋友整理储物小柜吧!”看着他那稚气又自信的样子,我肯定地点了点头。

【教育反思】

这个事例中,我体会到,所谓最佳教育时机,实际上是坚韧和机敏的产物。尤其对于那些表现平平的孩子,“教育时机”绝不是随手可得的,通常它出现在教育过程中,并且总要把“动其情”贯穿于其中,而后才出现“喻其理”的结果。因此,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具有耐心和宽容的品质,最佳教育时机才可能出现在你的教育过程中。此外,更为重要的是,最佳教育时机往往蛰伏于教育过程中能触及、震撼教育者心灵的特定的“情境”之中,这种情境能突然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使他产生一种强烈的情绪体验,从而在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假如抓不住它一旦时过境迁,这种强烈的情绪体验也就会烟消云散,失去了“情”的突破口,“理”也就无从谈起。只有抓住这种情境,才能找到心灵的突破口,从而取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教育评析】

让每个幼儿能够真正拥有一个快乐、自信、天真、活泼的童年,是最新出台的“绿色教育行动计划”的宗旨。它以《幼儿园指导纲要》中蕴含的“在幼儿园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幼儿教育要为孩子的一生打基础;幼儿教育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要利于其长远发展”的全新理念为基点,我们教育工作者应为幼儿创设“绿色”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为目标,尊重幼儿的生理特点及心理发展特点,对幼儿实施一种天真自然、平衡和谐、愉快健康式的幼儿教育。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及一日活动中能够接纳、支持、肯定、激励、信任每位幼儿。就“小柜”这件小事,这位老师为幼儿创设成功的机会——由“不被重视”到“得到认可”,及时当众表扬他,让幼儿找到了做好孩子的感觉。

在这件生活小事中,这位老师自己也得到了教育——即使是天赋不高的孩子,也有受到同等重视的权利。这位老师也在警醒的同时,把握了这一教育契机,肯定个人,激励全班,收到很好的效应,帮助林胜树立了自信,孩子的自信心无论对孩子的学习还是一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只有自信的人,才能在成长过程中继续保持不断的创造力,保持健康的心态。

“教育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培养和保护孩子的兴趣和自信心,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将来都能在社会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愿以这句话与所有教育者共勉。

参考文献:

康清,潘留芳.观察活动中语言教育的最佳区域和时机.幼儿教育,1987(Z1).

篇5:幼儿园案例评析:语言活动

设计意图:

微笑使人快乐、健康,微笑使人漂亮。由于多种压力的影响,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往往缺乏应有的微笑,有的甚至不善于交往,不会关心他人。为了使幼儿从小懂得微笑能给人带来快乐,学会关心他人,萌发爱心的情感,我设计了这个教学活动。活动目标

1.理解并初步学习完整地讲述故事。

2.能围绕故事主题大胆表述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3.学会关心他人,初步体验当把快乐带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能得到快乐。

活动准备:

1.小蜗牛写给小朋友的一封信

2.信封一个,收信人为xx班小朋友,寄信人为一只微笑着的蜗牛。

3.故事图片四幅,内容分别为:(1)小鸟唱歌、大象干活、小兔送信、小蜗牛着急;(2)蚂蚁搬东西、小蜗牛微笑;(3)小蜗牛把信交给小兔;(4)朋友们高兴地看信。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呀?”(一封信)。这封信是谁写的呢?(小蜗牛)你怎么知道是小蜗牛写的啊?

2.猜猜小蜗牛在信里说了些什么?(幼儿猜测)

3、信里到底说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老师读信)信里说了什么?

4、那你们知道小蜗牛为什么会寄这封信吗?我们来听一个故事,名字叫《微笑》。

评析: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不再使用“信”的交流,再加上幼儿平时缺少生活经验,对“信”的概念不是很理解,因此我请幼儿“猜猜小蜗牛在信里说了些什么?”的时候,幼儿一下子呆了,好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二、完整讲述故事

1.提问:故事讲完了,你在故事里听到了什么呢?

小蜗牛把微笑送给了谁?森林里的每一位朋友分别是谁?

2.小结:森林里的每一位朋友是指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每一样动物。

3.森林里的小动物收到小蜗牛的信,心里感到怎样?

小结:对呀,微笑是一样好东西,它能给孤单的人带去快乐,让难过的人高兴起来。评析: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依据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还不稳定的特点,通过这个故事,让幼儿初步理解“微笑”的含义。

三、看图片分段理解故事

1.出示图片1:

老师给这个故事画了一些美丽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提问:师:“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小蜗牛它怎么了?(心里着急)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那么小蜗牛的心里为什么着急呀?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

讲述A段:提问: 小蜗牛的心里为什么着急呀?(幼儿回答)

小结:原来小蜗牛看见大家都在为朋友们做事,自己也想为朋友们做点什么,可是他除了整天背着沉重的壳,慢慢地在地上爬以外,别的什么也干不了,所以它着急了。

评析:孩子个体的、零散的经验,需要教师进行梳理、提炼,因此,设计提问有利于孩子们进一步消化、吸收故事的内容。2.出示图片2,讲述B段。

提问:小蚂蚁在干什么?小蜗牛怎么做的?

小蚂蚁是怎样夸奖小蜗牛的?(幼儿学说:“小蜗牛,你的微笑真甜呀!”)

评析:在活动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提问,为幼儿提供讲述的空间,启发幼儿用宏亮的声音、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并且注意为每名幼儿创设讲述的机会。

3.出示图

3、图4,提问:接下来小蜗牛又会做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老师讲述故事)

小蜗牛做了什么啊?朋友们都说小蜗牛了不起。什么叫了不起?

小结:了不起就是别人想不到的,他想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他做到了,就是了不起。

提问:小动物们都觉得小蜗牛很了不起,那小朋友有没有觉得小蜗牛很了不起呀?为什么?(讨论)

小结:原来平时能见面的朋友收到了小蜗牛的微笑,不见面的朋友也收到了!近处的朋友收到了,远方的朋友也收到了!认识的朋友收到了,不认识的朋友也收到了!他们都很开心、很快乐,老师也觉得小蜗牛真的很了不起,我们一起拍拍手表扬它!

评析:教师根据幼儿对故事的理解以递进的方式提问,这个环节其实重在揭示思想内涵,进行情感教育,我将它贯穿到整个故事的情节中,它是解决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通过提问和幼儿讨论,引导幼儿自己得出结论,鼓励幼儿自己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师幼完整讲述故事

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一边看图一边跟着老师来讲一遍故事,好吗?

五、情感交流

提问:你喜欢故事里的小动物吗?为什么?你想把快乐和微笑送给别人吗?你想把快乐和微笑送给谁呢?(讨论)

你们知道现在最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是谁吗?(四川人民,他们那边正在闹7.8级的大地震)你们愿意为他们做点什么呢?(捐款、捐衣物„„等)

小结:我们顺湖(1)班的小朋友也是一些有爱心并愿意帮助别人的人,真棒!那我们就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吧!

评析:引导孩子围绕“微笑”线索展开讨论,并让幼儿孩子们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孩子们已被“微笑”这根线牢牢牵住,身心投入,思维积极。好多小朋友都想到了四川地震,我也正好借机向幼儿进行爱心教育,充分体现了时效性。

六:邀请舞《歌声与微笑》

今天有这么多的客人老师来到这里,我们邀请她们一起来跳个舞,把微笑和快乐送给她们好吗?(幼儿邀请教师与之共舞)

评析:情感交流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孩子们的生活经验。音乐又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快乐。让孩子们在优美、富有节奏的《歌声与微笑》的音乐声中互送微笑,体现了“情感与音乐”的交融,使活动在轻松、愉快、温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让孩子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微笑的美好和所蕴涵的力量。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我以讨论、交流的形式进行,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明白了微笑使人快乐,并知道如何去关心别人,表达自己的爱。活动主要分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开始,我利用“小蜗牛来信”的方式导入课题,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微笑,主要是为孩子们体验微笑所带来的快乐作铺垫。由于平时幼儿很少接触“信”,对“信”的概念不是很了解,因此我让幼儿猜猜小蜗牛会在信里说些什么?小朋友一下子呆了,卡住了,真的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第二个环节,我通过猜一猜、听一听、说一说,充分理解故事内容,真正感受到了小蜗牛把微笑送给大家,让大家快乐的情感。

第三个环节是微笑传递快乐。主要是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幼儿进一步感知微笑,体验微笑,传递微笑。这个环节体现了新《纲要》的理念,注重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交流,幼儿在轻松的气氛下愉快地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相关的经验。

第四环节是探索带来快乐的多种方法。自由探索让朋友快乐的多种方法,能充分发挥孩子的思维能力。正好结合四川“汶川”地震的事例,培养他们关心他人,萌发爱心的情感。在自由探索的基础上,通过个别介绍,使孩子们的多种方法得到提炼和整合,给予孩子自信、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充分体现幼儿自主探索、自由表达的活动过程,把幼儿推到主体位置,充分体现了课程整合的教学思想。

篇6:幼儿观察记录及评析

(小三班徐小玲)

记录:在2014年1月2日的区域活动中,张俊伟小朋友自主选择了娃娃家。他自己取出了灶台、锅,以及各种食材。过了大约3分钟,伟伟开心的说:“蛋炒饭做好了!”我坐在一旁,便问:“那你愿意与我分享一下吗?看起来很好吃也。”伟伟很爽快的答应了,“好啊!”我礼貌的回答说:“谢谢你!”我张开嘴巴,“品尝”了两口,“嗯,味道不错哦!陈姝润好像也想尝尝,你愿意分享吗?”,我“故意”这样问道。伟伟还是很爽快的答应了。过了5分钟,站在一旁的陈姝润指着伟伟的勺子,说:“我借下你这个,好吗?”伟伟说:“可以啊!”,但似乎又觉得不对劲,想了想,又补充道“那你等下要还我哦!”陈姝润说:“好,那你也要还我!”他们两个又开心的自己玩起来。过了2分钟,陈姝润说:“你把杯子还给我!”伟伟似乎还想用杯子做什么,并不是很愿意现在就归还,想了想,说:“那你先把勺子还给我!”就这样,他两又交换了玩具。

上一篇:难忘的这一天作文下一篇:教师正常退休的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