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认识的重要性

2024-05-02

自我认识的重要性(共10篇)

篇1:自我认识的重要性

中学生演讲稿:论深刻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中学生演讲稿:论深刻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有研究表明,深刻认识自我的人最终获得成功的几率比常人高出60%,为何当年曹操自比鸿鹄,奥巴马在竞选一事上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周恩来述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些人都曾受到一时的嗤笑,却最终创成大举,因为他们能深刻认识的自我。

当年曹操刺杀董卓未成,在陈宫处被捕,曹操发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感慨,陈宫笑曰:“你自比鸿鹄,安知他人是燕雀乎?”然而,陈宫他料不到,今后的曹操当真成就了一番大事,今后的曹操会是比鹰隼还要锐利的存在!曹操知晓自己志不在此于险地表现出自己的志高务远,成功获得了陈宫的跟随。那时的曹操,知道了自己的深度,在深刻认识自我的前提下,说出了自己的志向,当初做不到又如何,他没有因一时的窘迫而看扁自己,我想,这也是他日后成功的一大要诀吧。

若要说些就近的,首当提及的就是教室后面大家对期中成绩的自我估量,很多人都是笼统的要达到前十名,其实,深刻认识自我的人,写上“我要考第一名”又有什么关系?这张纸上写的是同学们对自我的认识程度,考验的大家对自我的把握。

还有一件事就是最近美术课上要求绘制的图标,深刻认识自我的人能把握住自身核心的特征,绘制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图标,大家扪心自问,绘不出满意的图标,是不是因为不够深刻的认识自我。

以上种种言论,是我对“深刻认识自我”的浅薄认识,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同样需要量的积累,大家需要在生活的磨练下由浅到深的认识自我,在此,我只想提醒大家,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深刻认识自我”是你首先应该思考的事。

篇2:自我认识的重要性

《生活之路》忠告我们:

“在了解上帝之前,人必须先要了解自己”。

当我们心平气和地准备学习智慧,努力去争取做一个智慧人士的时候,首要的任务是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我是谁?”“我的人生是为了什么?”“我为什么会痛苦?”

“我的立身资本是什么?”

篇3:幼儿早期自我认识的特点

幼儿早期主要是指小班3~4 岁的幼儿阶段, 而在这个年龄段正好与小班相对应。小班幼儿正处于家庭生活到社会生活的转型期, 通过自身经验的积累、不同环境的影响, 伴随着语言、动作的逐步发展, 幼儿的自我认知、自我概念、自我评价等方面都有了初步的发展。所以一般认为, 3~4 岁 (即小班阶段) 是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初期阶段, 在这个时期, 幼儿对自我的认识主要具有下面的特点。

一、“自我中心”意识较强

“自我中心”作为一个心理学术语, 是指在观察事物或考虑问题时, 只从自己的角度, 从自己的经验去对待有关事物, 不能设想他人的观点、他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心理状态。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观点, “自我中心主义”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 也是儿童早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在心理发展的每一阶段, 它都由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转变, 即更高的形式代替了较低的形式。譬如2~6 岁儿童, 自我中心主义表现为“征服符号”, 它由婴儿阶段“征服物体”发展而来, 此阶段能清楚地鉴别符号和符号所代表的东西。自我中心行为, 在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看来, 是指某些主、客观相互作用方面缺乏的鉴别能力, 其实质在行为上或观念上完全以个人为主而不考虑他人的倾向, 自我中心行为倾向明显的儿童很难进行角色换位, 不能从他人的角度思考、处理问题, 很多实验证明了这一特点在18 个月至2 岁期间突出表现自我中心的思维和言语, 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没有意识到他人具有不同视角。体会着一切都属于自己的感觉, 只顾着说自己想说的话。

随着认知、语言和动作初步发展, 以及对自身了解的深入, 到了幼儿早期, 他们的自我意识依然具有这种明显的特点, 那就是他们常常以自己为参照物来看待每一件事物, 认为自己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心理世界。在他们的心中, 自己是最能干的小朋友, 是家长、教师心里的小宝贝,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幼儿常常“盲目地自信”, 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 有一种“万能感”。我们曾经试问了10 个小班幼儿:“你觉得班上哪一个小朋友最能干?”结果有8 个幼儿都将自己放在了第一位或者第二位。在游戏中, 我们也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形:一个幼儿正开心地玩着某一个玩具, 另一个幼儿走过来便一把夺过玩具想占为己有, 两人便争抢了起来, 抢别人玩具的幼儿还会说道:“这是我喜欢的, 我要玩这个玩具!”可见在他们的意识中并没有什么先来后到, 因为他们正处在“自我中心”的意识里。一位教师曾经提到这样一件事, 在午餐时, 教师提醒一个幼儿专心吃饭, 轻轻地摸着她的头说:“看着自己的碗, 大口吃, 老师喜欢你!”听完教师的话, 她开心地向周围的同伴炫耀着:“老师最喜欢我, 老师刚才说的。”直到下午家长来接的时候, 她依然自豪地炫耀着教师最喜欢她。这个例子也说明了对于低龄幼儿来说, 他们只是截取对自己最有意义的话语信息, 就像小女孩在教师的提醒中很快地找到并牢牢记住的是与她直接相关的“老师喜欢你”。

二、第二世界中的自己与第一世界相融合

英国著名儿童文学家、理论家J.托尔金提出了“第二世界”理论。托尔金认为, 幻想的物力能把我们带到现实看不见的另一个世界去。在那里, 人类的一切梦想都不难实现, 任何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的事, 在第二世界中也能当作事实来体验。按照无限的形象和丰富的表现创造出来的第二世界, 比我们所居住的第一世界还准确、还真实, 能够窥视到人生幽微深处。那么在幼儿的眼中, 实际上就存在有一个不同于现实世界的第二世界 (其实成人心中也有, 只是隐藏得更深罢了) 。小班幼儿由于尚处在主、客体互相渗透时期, 对他们而言, 第一世界与第二世界常常是融为一体的。

比较明显的是, 有趣的动画片、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将儿童带进“第二世界”, 在那里他们看到了美丽、善良、聪明、勇敢积聚一身的完美化身, 对幼儿而言, 这应该是世界的原貌。他们理解与感受, 并沉浸在这个世界里, 因此他们常常将自己以这些故事中的角色命名, 甚至想方设法用周围的物体、材料装扮成他们所喜爱的人物, 现实与幻想自然地融合在一个世界。动画片 《哪吒》 热播之际, 许多幼儿都十分喜欢那个勇敢、机智、聪明、能干又可爱的哪吒, 他们在游戏中, 用各种各样的玩具搭成哪吒的“乾坤圈”, 一手拿着“乾坤圈”, 一手抓着红丝带, 在教室里开心地奔跑着, 还说自己脚踩着“风火轮”。 《狮子王》 是家喻户晓的动画片, 小班的一个幼儿观看后, 对小狮子着了迷, 她要求爸爸、妈妈每天要称呼她小狮子 (嘎哈) 的名字。她还喜欢用小手作爪状, 说自己全身长满了狮毛, 一边学着狮子的吼声, 一边扑向妈妈的怀抱。每次自画像中, 她总不忘把自己的鼻子画成三瓣。在幼儿早期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可能对这个年龄的幼儿而言, 这并不是想象丰富与否的问题, 而是第一世界与第二世界常常融为一体的表现。

三、“镜像自我”现象明显

社会学家库利曾提出“镜像自我”。他指出, “镜像自我”是人们形成自我概念的一种机制。他认为, 人与人之间相互为对方的镜子, 在对方眼里观察自己, 可以看到社会上其他人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 就好像站在镜子面前看到自己的姿态、服装等一样, 同时以一定的标准来衡量自我形象, 产生对自己满意或不满意的情绪体验, 实际上, 他人的反应反映了当时社会规定的角色要求和团体的价值观。这样, 人的自我意识就具有客观性。

我们发现, 幼儿早期由于自我评价正处于以他人评价为主的时期, 因此教师在对他人进行评价或树立榜样的同时, 幼儿很容易进入“镜像自我”的评价状态。在小班美术活动中, 常常通过鼓励、表扬的形式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当教师发现某一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进步后, 便及时给予表扬, 这时同组的幼儿可能举起手中的画纸问:“那我呢?画得好不好?有没有进步?”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幼儿园经常会出现。比如午睡起床, 如果有的幼儿很快自己穿好衣服, 安静地坐在小椅子上, 教师发现后进行表扬:“××小朋友真好, 自己穿衣服, 又快又安静, 真是我们大家的小榜样, 老师喜欢!”接下来的时间里, 一到起床时间就会有很多的小朋友悄悄地走到教师身旁等待表扬, 有时候还会说:“老师, 我今天快快穿, 给大家做榜样, 好吗?”集体活动前, 教师表扬某一幼儿坐得端正, 准备好参加活动了, 接着就会有幼儿喊到:“你看我, 你看我。”或者直接问道:“我坐得好不好?”由此可见, “镜像自我”的现象在小班时有发生, 小班幼儿喜欢在“镜像自我”中进行通过对比来衡量自我形象, 产生满意或不满意的情绪体验。

篇4:认识自我的探索

一、了解脑科学常识——让学生认识大脑的无限潜能

当一个人遇到困难和难题,百思不得其解之时,好多人抱怨自己的能力,抱怨自己的脑袋不是这个料,不具备完成任务的能力,从而合理“服输”,心安理得地逃避。这样做的可怕之处就是“服输”,即潜意识中认为自己的大脑无能,不相信自己的大脑具有无限潜能。要改变这种观念,改变这种自我意识,让学生了解脑科学的基本常识是十分必要的。

1应帮助学生了解大脑的结构

就大脑的脑细胞数量及大脑结构而言,人是资源人,有无限的资源需要开发。人有上百亿脑细胞,正常人即使是科学家也用不了 10%,还有90%的脑细胞“闲置”和被浪费。前苏联曾对人脑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他们把平常人的大脑与有杰出贡献的人的大脑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结论: “最大的秘密——什么秘密也没有。”也就是说,杰出人物的大脑与普遍人的大脑在生理上看不出任何差异,都是丰富的宝藏。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杰出人物皆有“不服输”的性格,面对困难他们相信“天无绝人之路”,面对失败他们认为其是成功之母。爱迪生在进行灯丝材料研制的尝试中,有人说他失败了一千次,他却回答“不!不是失败,我已经知道一千种材料不宜做灯丝材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让学生从生理上认识自己大脑的无限潜能,相信自己的大脑是拥有无限资源的宝藏。

2应帮助学生认识神经联系的规律

一些学生在学习中怕苦怕难,常常偷懒,图省事。每一次偷懒成功,每一次逃避完成都暗自庆幸,且长此以往成为顽症。殊不知每一次盲目庆幸都是一次能力的退缩,一次神经联系的削弱。这些道理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就应讲明白。研究表明,大脑的能力从资源性的变成现实性的,同样遵从“用进废退”的规律。大脑越用越聪明,越用越灵活,脑细胞之间的神经联系是通过暂时的神经联系不断强化,进而形成固定的神经联系的,所谓“熟能生巧”、“习惯成自然”就是这个道理。

3应帮助学生掌握用脑的卫生知识

常常有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兴趣广泛,参加各种活动占去了不少的学习时间,学习成绩却依然优秀;而另一些学生很少参加课外活动,一门心思用功学习,成绩却不够理想。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懂用脑卫生是一个不容忽略的因素。

“用进废退”的规律固然适合大脑潜能的开发,但必须讲究用脑的卫生。用脑卫生的依据就是大脑细胞兴奋一抑制的规律。何为休息?从生理上说,大脑神经细胞的抑制就是休息,例如,睡眠是整个大脑细胞的抑制,是休息。但是一个人用脑的疲劳常常不是整个大脑皮层的疲劳而是部分脑细胞的疲劳,积极的休息是兴奋与抑制的主动转换。故而,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鼓励学生参加多种活动,特别是让那些性格内向、兴趣狭窄的学生认识这样的道理,从而自觉地调节,使大脑得到有效的休息是十分有益的。

二、认识思维方式的特点——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人生态度有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两种,然而乐观者境遇未必佳,悲观者境遇未必差,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科学地解释这种现象,积极地引导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态度定势,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

经验和研究使我们感到,思维有明显的两极性。请看一堂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课的开始是学生表演一个小品:“两个赴 京赶考的秀才,路遇一出殡仪仗队。一个秀才认为“倒霉”,心情一落千丈,坐在考场上,那个“黑乎乎的棺材”一直挥之不去,结果文思枯竭,名落孙山;另一个秀才一开始心里也“咯噔”一下,但转念一想喜上眉梢, “棺材棺材,噢!升官发财!”自喜鸿运当头,走进考场,文思泉涌,果然榜上有名。

小品之二:夏令营的两个队员,在拉练途中口干舌燥、疲惫不堪,先后在同一树下歇凉,他们都看见半瓶子矿泉水。一个人惊喜:“我真是有福的人,居然有人特意在这里给我准备了半瓶水!他高高兴兴喝了些水,但舍不得喝光,捧着少半瓶水高高兴兴向前走去!另一个人则慨叹,“我真命苦,只有半瓶子剩水”,“然后把水一饮而尽,垂头丧气地向前走去。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因为失败而跳楼自尽,也有人因为战胜失败而登楼欢呼;有人因为受不了上司的严厉而跳槽挪窝,也有人因为“遇到严师而将自己变成高徒”。所有这些都证明一个结论:事物的本身并不能影响人,人们只受自身对事物看法的影响,而对事物的看法就是人们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无所谓对错,但有积极与消极的不同。我们培养学生乐观的人生态度,就是培养学生遇事向好的一面想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面对困难、面对逆境,千方百计寻找希望、寻找解决途径的习惯。强化积极的思维方式,就是相信天无绝人之路,总有可行之途,相信时机变化无数,终有好运光顾,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从而树立乐观的态度。面对艰苦的学习,面对升学、就业的压力,训练如此的思维方式显得格外重要。

乐观的人生态度是必要的,但乐观的人群又可分为两种:一是积极进取、永攀高峰;二是满足现状、不求进步。两种人生态度决定两种人生的现实,两种结果一开始就表现出思维方式的不同。在生活中会有相当一部分人,他们的期望就是追求平平淡淡,他们接受这样的观念:知足常乐、随遇而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枪打出头鸟,树高被风摧。这样的态度决定了他们的行为:差不多就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稍有挫折立即自我安慰, “成功的就那几个人,何必非有我”,“进一步何苦,退一步自在”,他们人生的结果就真的是“平平淡淡”。生活中的另一种人是期望干一番事业,其秉持的观念是:不做则已、做就做好,坚持到底、绝不放弃,这些观念积淀决定他们对人生态度的选择,即:积极进取、努力拼搏、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他们在工作学习中的行为常常是:勤奋有恒、刻苦不辍,份内事尽职尽责、份外事积极参与,遇到挫折百折不挠,跌倒了不气馁再爬起来,成功了不骄傲一如既往继续向前行,他们的结果也往往是成就一番事业。

三、感受成长的规律——做自己人生航行的舵手

人的身心发展有其特定的规律,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特点,每个时期都有劣势和优势。认识自我就要认识发展的规律,自觉地进行自我调节,扬长避短。孔子曾告诫人们: “君子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之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之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在宏观上粗线条地告诉了人们少年、壮年、老年各阶段的注意事项,可谓是最早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一生负责的教育,必须让他们认识自己成长的规律,认识自己所处的年龄阶段的特点,自觉克服自己年龄阶段的劣势。这些听起来似乎有些抽象,但观察起来都有具体的表现形式。再看一节活动课——“爸爸的变化”。

4岁:我爸无所不能。

5岁:我爸无所不知。

6岁:我爸比你爸聪明。

8岁:我爸并不是无所不知的。

10岁:我爸长大的那个时代跟我们长大的时代非常不一样。

12岁:哦,好吧!自然喽,爸对这件事毫无所知。他太老了,所以记不得他的童年。

14岁:别太在意我爸,他是一个老古板。

20岁:他?我的天!他的陈腐实在是无药可救。

25岁:爸对我所知甚少,但他在我旁边这么久,他实在应该知道。

30岁:也许我该问问老爸是怎么想的,毕竟他经验丰富。

35岁:除非我和爸爸谈过,否则我不做任何事。

40岁:我想知道爸爸是怎样来处理这种事的。他如此有智慧,又拥有整个世界的经验。

50岁:如果爸爸还能在这儿让我和他讨论事情,我愿意付出一切代价。我不能欣赏他的聪明,真是再糟不过的事。我本来可以向他学到更多东西的。

对爸爸评价的变化,无疑是自己成长的变化,是对他人认识的变化,是思维由幼稚到成熟的变化。其中经历了朦胧的敬畏到朦胧的批判,最后到客观的认识三个阶段。心理活动课应明确指出学生们所处的阶段及心理特点,告诉敬畏期的学生,要学会找“师长的不足”,看谁有一双好眼睛;告诉批判期的学生,在你们的固执己见中充满了稚嫩和脆弱;告诉成熟期的青年人,你否定的内容也许原本正确,慎思笃行,理解“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道理。

认识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是自我意识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内容,需要花精力去培养和教育,积极主动地探索性教育、青春期教育已迫在眉睫。为此,在2002年,我市除开展一般青春期心理活动课外,准备探索一条具有自身特色、行之有效的教育引导途径。即学校设立“男生日”、 “女生日”,每月一次, “男生日”父子同桌,讲有关男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的知识和体会; “女生日”母女同桌,讲女生的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的知识和体会。学校讲不周到的,家长对自己的子女进行辅导,学校、家庭两个渠道畅通,将科学、正确的性知识、性理念教给学生。学生由此做铺垫,一可以打破对性的神秘感,客观上降低了社会上不健康内容的引诱;二是正确的东西先人为主,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御有害宣传的侵袭;三是对社会上不法人员提高了警惕,增强了防范意识。这项探索我们正在试行,成熟后,将由点到面推广。

篇5:自我认识的重要性

一、活动分主题:勇于怀疑自我

二、活动材料:参考阅读《我很重要》和《你真有那么重要吗?》(选自《读者》第10期)

三、活动方式:比较阅读 讨论与辩论

四、活动步骤:

(一)阅读与反思

鲁迅曾说过:“看人生因作者而不同,读作品因读者而不同”。作家毕淑敏让我们进一步肯定了自我的价值,对照《你真有那么重要吗?》思考为什么两位作者的观点有如此大的`差异?你认为“自我”重要吗?

(二)以“我是否重要?”为话题,展开全班讨论。

参考意见:这两篇文章的观点貌似矛盾,其实涉及两个不同的方面。《我很重要》强调每个人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是无法复制的那一个,从而肯定个体的价值。《你真有那么重要吗?》则是从生活中的一个普通问题入手,解决普通人“杞人忧天”的烦恼,教导人面对尴尬时应对的方法和策略。正如哲学中所讲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三)作业:请尝试以书信的形式,寻找一位名人,与他一起共同探讨“我很重要吗?”这个话题。

五、活动注意事项:

思辩能力的培养是此次活动的重点,小组间一定要将“辩”与“论”体现出来。“辩”就是要用两分法,全面地分析问题;“论”就是说话要有条理,有根据。

教学后记:

本节课辩论未能开展,只是进行了对比阅读。同学们提出了认为自己很重要和不重要的若干理由。

可能也因为课前准备不充分,同学的辩论知识缺乏,教师指导能力尚需提高。

篇6:自我认识 认识自我大讨论

作为矿机电副总,在我看来,非常有必要开展“认识自我,自我认识”的大讨论活动。以讨论学习形式重新认识自我,对自我有一个新的理解判断,是深刻学习十八大精神、集团公司“三会”精神、提升自我能力,是我矿顺利完成联合试运转目标的必要之举。

今年以来,公司上下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三会”精神,紧紧围绕加快矿井建设,确保联合试运转的既定目标,团结一心,群策群力,矿井生产工作稳步推进,但时有发生的零打碎敲事故暴露出我们在安全管控能力、系统主导能力、专业管理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思维方式、工作作风、责任意识等问题更是不能适应当前形势要求,一些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松散,更成为影响公司完成技改、顺利投产的“拦路虎”。

企业兴衰,人人有责,全矿的兴衰在于我们每一个人是否能改造自己适应新形势,使自身不足得到更为深刻的克服,实现思维方式、工作作风的大转变,使责任真正得到落实,真正履行到每个人的职责。我认为,此次活动的意义就在于,让每一位领导干部提升思想高度,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履行尽责的自觉性,将今后的工作放在更高的位置上,使自己的能力素质适应得了今后工作的要求和形势的需要,将十八大精神,集团公司 “三会”精神认真贯彻到基层,落实到实处,使我矿能加快矿井建设,确保完成联合试运转的既定目标。

在这次大讨论中,只有集思广益,自揭己短,查准潜藏的不足与

症结,勇敢面对自己的问题,才能在此次活动中,使自己的能力素质真正得到提高,才能得到此次学习活动的精华和精神实质。通过对自我的剖析与反省,我意识到在自身存在的问题。

机电在煤矿企业生产中占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从井上到井下,从采掘到辅助,无论供电系统、是通风系统、排水系统、运输提升系统、还是采煤工作面的采掘系统,乃至通讯监控系统,哪一个环节在机电方面出现故障,都会不同程度的给生产造成影响,甚至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从而带来重大的损失。一台设备完好率达不到要求,就有可能引起各种事故的发生,甚至造成重大事故。

作为机电副总,我深感责任重大,深刻意识到,不论是低级还是重大的机电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员工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缺乏正规操作的行为习惯,缺乏相关业务知识、个人素质不高,得过且过,落实执行能力差,工作马虎不负责任,甚至胡干蛮干造成的。而员工“三违”现象的发生,与领导干部管控不力、缺乏现场管理力度和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有关,与管理上缺乏创新意识、思想僵化有关,与工作态度不正、作风浮漂、缺乏对工程的主导能力有关,与未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对设备检查维护力度不足有关。可以说,绝大多数煤矿机电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出现也是因为人员缺乏安全生产意识造成的。唯有不断克服自身的不足和问题,才能确保公司煤矿生产的安全顺利的开展,才能保证公司生产目标的圆满实现。

在当前形势下,需要我努力重新认识自己,突破先前形成的旧理

念,旧模式,旧思想,塑造新的更加符合当前形势的新理想信念,提高我们思想认识的高度,巩固先进的党性观念,勤于学习更加先进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责任担当意识,做好先锋模范作用,并训练自身的创新和学习进取的意识,改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坚持办事认真,一丝不苟,提高办事效率,雷厉风行,行之必果,严格执行我公司干部考核制度。保持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忠于职守,提高个人素质水平,认真做好每项工作夯实每个环节、每个过程,落实“包保制度”,养成“干实事求实效”的工作风格,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把公司利益放在首位。针对自我查找出的问题和不足,认真落实整改措施,深入到现场,及时发现问题并加强隐患的排查治理,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同时要控制各成本因素,提高生产和经营效率,落实“1.4.2”安全管理模式,由上至下切实贯彻执行,真抓实干,履行职务。要在思维方式上,责任落实上,工作作风上有大的转变和自我突破,确保完成各项生产任务,按期联合试运转目标顺利实现。

眼前虽有很多困难和不足需要我们去克服,去改变,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勇于挑战自己,战胜内心和思想上的顽石,就一定可以大展宏图,创造新世界。

篇7:认识自我作文 认识自我:花

你们好!

你们刚经历了人生的第一场战役,成功地完成了梦想之旅上的第一个关卡,中考是人生的一个岔路口,也是此后人生的分水岭。成绩只代表过去,未来充满竞争。少年素有凌云志,且看今朝谱华章。

面对新的高中生活,你们会面对陌生的环境:有新老师、新同学、丰富多彩的文学科目、兴趣课程……你们心中对此憧憬,有迫不及待之意。但在此之前,我们应该如何为自己“画好像”,正确认识自我。

曾几时,我为自己的平庸无能和碌碌无为而愤恨,为总达不到预期目标而懊恼,总觉得无论是相貌还是学识都不如别人优秀,当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时,我并没有气馁而是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不断审视自己,矫正自己,鞭策自己,希望自己能成就一个全新的自我。

你们要想为自己“画好像”,就必须正确的认识自己。认识自我是人生的必修课。

正确认识自我,首先要学会立志。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我们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为之不懈奋斗。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心中立志,就有更好的奋斗方向,在形形色色的诱惑中才不会迷失方向。

正确认识自我,就要努力奋斗并有适合自身的方法。高中可不同与初中,高中的课程内容、学科难度和竞争压力,已远非初中所能相比;需要持之以恒地奋斗,在这一过程中,寻找适合自身的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样一来就能起到事半功倍。

正确认识自我,可以通过他人、社团等来认识自己。对于你们来说,班级和社团是展示自我的很不错的舞台。对于提出你坏毛病的人,诚恳地请求他们随时监督自己,争取早日改掉坏毛病,完善自我。

篇8:正确认识教育对象的重要性

一正确把握教育对象的思想特点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做好人的思想行为的转化工作。它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思想武器, 科学地引导和帮助教育对象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政治立场。而人的思想、观点、立场的形成过程是非常复杂的, 它不是头脑中固有的, 而是认识的客体作用于人脑的结果, 是通过人的思想行为表现出来的。

人的思想是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映, 并受社会环境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发展。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以及社会教育会使教育对象产生不同的思想倾向和思想层次, 形成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思想特点。因此, 教育者只有科学地认识教育对象在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思想政治状况, 才能确定符合时代和形势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正如毛泽东所教导的:“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 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 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这里所指的客观存在的事实, 若联系思想政治教育, 就是指人们的思想实际。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正确认识教育对象的思想特点, 从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 使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建立在可靠的现实基础上,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掌握教育对象的特点, 是调动教育对象内在积极性和实现思想转化的关键

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人的思想、观点的一项艺术, 也是调动人民群众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的一门科学。人的思想形成和发展是有规律的。要调动人的积极性, 就要遵循人的思想活动的规律, 从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对人们有目的地施加教育是引起人们思想行为转变的外部因素, 但是它最终还是要通过人们内在的思想斗争, 自觉地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行动, 才能形成正确的观点和政治立场。所以,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向受教育者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 把党关于革命和建设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交给群众, 变成群众行动的指南。同时,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要善于发现和充分调动受教育者在思想斗争的积极因素, 不断提高正确的道德观念, 并自觉地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

在现实中, 任何一个具体的人, 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思想、观点, 存在着要求上进的积极因素和不愿上进的消极因素, 只有科学地分析教育对象的思想特点, 恰如其分地估计教育对象自身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才能使教育对象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只有掌握教育对象的特点, 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针对性

篇9:历史:心灵的自我认识

“我们研究历史的目的在于更加清晰明白地认清我们必须活动于其间的环境。”

一旦我在对历史观念的思考上迈出新的一步,这种机会便获得了一种可能性。准确地说,这一进步是在1928年取得的,当时我正在勒马尔丢内度假,那是离迪(法国地名)不远的一所令人愉快的乡村住宅。坐在法国梧桐树阴下的阳台上,我尽可能简短地记下自己近九年来探究历史的心得并反省它们。难以置信的是,逼近一个如此明显的观点的速度竟是如此缓慢,然而事实就是这样,我的手稿明白地证实了这一点。我知道自己的思考总是滞重缓慢并充满了痛苦,对我来说,思想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并不会因为努力而迅速成长,也不会由论辩而清晰起来(这对于萌发中的思想是最危险不过的),而是在漫长而沉重的孕育过程中悄然无声地长成,出生之后才由其双亲舔舐修整,使之可以展示于

人前。

正是在迪写下的手稿中,我第一次区分了本然的历史和伪历史,而把伪历史的内容称为地质学、古生物学、天文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式的叙述,这些科学门类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多少呈现出了一些历史性的模样。作为一个考古学家,我通过反省自己的经验认识到,它们所呈现的只不过是历史性的外貌罢了。考古学家经常要求人们注意他们自己的地层学方法与地质学的地层学方法之间的相似之处;相似之处当然有,但相异之处也同样存在。

如果考古学家发现一个土石胶泥层中混有陶瓷碎片和钱币,在它之上有一层平整的石板路隔断了另一个混有完全不同类型的陶瓷碎片和钱币的土层,那么,他们很容易得出结论说,考古学家应该像地质学家使用化石那样,用两种不同的瓷片和钱币来说明两个地层分属不同的年代,把它们与别处发现的含有同类遗物的地层相对照,便可以确定它们的年代。

容易是容易,但此说仍有它的问题。对于考古学家来说,那些东西并不是石头、粘土和金属,而是建筑石料、陶瓷碎片和钱币,是一座建筑物的废墟、家用器皿的碎片和交换的媒介。这一切都属于一个逝去的年代,它们向考古学家展示着自己的目的。只有当考古学家懂得每一件东西的用途时,他才能把它们用作证明历史的凭据。如果他不懂得某一物件的用途,那么他作为考古学家就不需要这一物件,他会把它扔在一旁,但希望某个比他自己更博学或更机敏的人能够解开这个谜。考古学家不仅把别针纽扣之类的小东西视为某种目的的表现物,他也这样看待整座建筑,这样看待整个居落。

19世纪以前的自然科学家可能会说,他们的研究与此相同:“自然科学的每一项研究难道不都是为那个或曰自然或曰上帝的强大存在的目的提供一种解释吗?”而19世纪的自然科学家会坚定不移地回答说,科学研究的意义不在于此。就事实而言,19世纪的科学家是正确的。就自然科学当今的面貌而言或者就它这大半个世纪以来的面貌而言,它那些仍在发挥作用的范畴中没有目的观念。在神学方面,19世纪的科学家也是正确的。我认为,把科学研究置于“我们能够把握上帝的目的”这一预设之上的做法并不值得赞赏。如果一个古生物学家告诉我,他从来没有想到去问一问三叶虫存在的目的是什么,我将为此感到高兴,为他不朽的灵魂、也为他的学科所取得的进步感到高兴。如果考古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根据同样的原则从事研究,三叶虫对于古生物学家就会像“用途不明的铁制器具”对于考古学家一样毫无价值,而“用途不明”将使考古学家极为窘迫和不安。

历史和伪历史都是由叙述构成的。但是,历史叙述的是有目的的活动,活动留下的各种遗迹(书籍或陶片,原则上都一样)便是这些活动曾经存在的证据。历史学家在何种程度上从目的方面来构想这些遗迹,也就是说,他在何种程度上理解这些遗迹的原有用途,这些遗迹就在何种程度上成为历史的证据。在伪史学那里没有目的这一观念,有的只是各种各样的遗迹,它们彼此不同,就此而言不得不把它们说成是不同历史时期的遗迹,并以时间为轴线把它们排列起来。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history of thought)”,我以这句话来表述新的历史观念。我的意思是说,当你谈到什么东西时说,“我知道制作此物(写作此书、使用此物、签署此名等)的人在想什么”,你就是在历史地思想。在你说此话之前,你可能竭力想历史地思想,但你不会成功。除了思想,没有别的什么可以作为历史知识的对象。政治史是政治思想史。政治思想不是指“政治学说”,而是指占据着从事政治活动的人的头脑的思想——制定一项政策,设想实施的办法,付诸实现的企图,察知他人的反对态度,想出克服敌意的办法,诸如此类。想想历史学家如何叙述一篇著名的讲演吧。他不会让自己去关心其中任何感觉方面的因素,诸如讲演者音调的高低、议员席座椅的软硬、第三排那个老绅士的耳朵好不好使,等等。他把注意力集中在讲演者要说的话上(思想就是由这些话传达出来的),集中在听众的接受态度上(他们心里的想法以及这些想法如何制约着他们对讲演者思想的理解)。军事史也不是叙述酷暑或严冬里令人生厌的行军,不是叙述战斗的激烈残酷或伤病员长时间的痛苦,它要叙述的是作战计划和反作战计划、对战略战术的考虑,以及队列里的士兵如何看待战争。

在什么条件下才有可能了解一种思想的历史呢?首先,那思想必须是表达出来了的,用我们称为语言的方式,或其他表达方式的某一种。以历史为题材的画家似乎把高举手臂指点方向的姿势作为表达指挥官思想的特有姿势,溃逃则表示大势已去、胜利无望的思想。其次,历史学家必须能够重新思想他努力解释的那一思想,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他不能做此项工作,那么,他最好把这一问题搁置一旁。这里的重要之处在于,探讨某一确定思想的历史学家必须思想被探讨的那一思想,而不是另一个与它相似的思想。如果某个人——下面称之为数学家——写下了2+2=4这个式子,如果另一个人——下面称之为历史学家——想知道数学家在纸上写下这些符号时在想些什么,他必须像一个合格的数学家那样想数学家之所想,并把思想的结果表述为2+2=4,否则,他便不能回答“数学家在想什么”这一问题。当他解释纸上的符号,并且说“数学家用这些符号表示了2+2=4的思想”时,他同时在想:(1)2+2=4;(2)数学家也认为2+2=4;(3)数学家在纸上记下这些符号,用以表述这一思想。有读者说,“噢,你所举的例子只是说明历史确实是思想的历史,这对你当然很容易;但是,你不能用这种方式来解释一场战役或一次政治运动的历史。”我不想说服他们。但我要回答说,我能够,读者您也能够,只要您去试。

nlc202309041017

我由此得出了第二条定理:“历史知识就是历史学家正研究的那些思想在他自己心灵里的重演(re-enactment)。”

当我理解了纳尔逊说“我赢得了荣誉,我将带着它们荣耀地死去”这句话的意思,我是在设想自己处于纳尔逊的位置:胸前挂满勋章,暴露在敌方射手滑膛枪短距射程面前,而有人却建议我不要成为惹人注目的目标。我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需要换掉自己的衣服吗?并用上述的话对此做了回答。理解这些话意味着我重新思想了纳尔逊在说这话时的思想:此刻不是去掉荣誉饰物来挽救自己生命的时候。除非我能——或许只在一瞬间——自己思想这一切,否则纳尔逊的话对我便没有意义;我只能像心理学家那样织就一张冗言之网来包裹它们,谈论什么色情受虐狂、罪恶意识或者内倾、外倾以及诸如此类的愚蠢思想。

不过,重演纳尔逊的思想是伴有差别的重演。纳尔逊的思想作为他自己的思想和我对它的重新思想毫无疑问是同一个思想,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又不是一个思想而是两个不同的思想。不同之处何在?在我对史学方法的研究中,没有哪个问题比这一问题更让我费神的了,好些年以后我才求得了完满的解答。区别就在于背景(context)不同。对于纳尔逊来说,那思想是一个当下(the present)的思想;而对于我来说它是一个当下仍然活着的过去(past)的思想,凝缩在现时之中而不是处于自由状态。何谓囊缩(incapsulation)着的思想?就是那种完全鲜活但在发问者的心灵里并不能成为问答综合体的一个部分的思想。问答综合构成了人们所谓的“现实”(real)生活,即表面的或显现的现在。对于我或对于那个初看起来我认为是我的人来说,“是否需要脱掉我缀满勋章的衣服”这一问题是不会提出来的。提出来的问题只会是,“我继续阅读这本书吗?”往后是,“对于一个考虑如何使这场战斗转败为胜的人来说,‘胜利号’的甲板看起来会是什么样的?”再往后,“如果我处在纳尔逊的地位我会做些什么?”最初的这一串问题构成了我的“现实”生活,其中没有什么问题需要以“我赢得了荣誉,我将带着它们荣耀地死去”这句话来回答。穿过心灵的表层深潜下去有这样一种生活,在那里我不仅能够思考纳尔逊,并且我就是纳尔逊,因此,我对纳尔逊的思考就是对自己的思考。不过,第二种生活不允许无节制地浸入第一种生活,禁止的方式就是我所谓的囊缩,即让它存在于最初的或表面的知识背景之下,这就把它固着在它自己的位置上,因而禁止了它的泛滥。我所谓的表面知识是指这一类知识:特拉法加战役发生在90年以前;我是一个穿着紧身衫的小男孩;这是我父亲书房的地毯而不是大西洋,那是书房的镶板而不是西班牙海岸。

这样我又获得了第三条定理:“历史知识乃是对囊缩于现在思想背景下的过去思想的重演,现在思想通过与过去思想的对照,把后者限定在另一个不同的层次上。”

我们如何辨识“现实”生活的层面和“历史的”层面呢?是通过察看历史问题的提出方式。每一个历史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由“现实”生活提出来的。剪贴史学家不这样想,他们认为,人们首先得养成读书的习惯,然后书本会把问题塞进他们的脑子。然而我谈的不是剪贴史学。在我思考的那种史学中,在我终生实践着的那种史学中,历史问题是从实际问题中提出来的,我们研究历史的目的在于更加清晰明白地认清我们必须活动于其间的环境。因此,从根本上说,一切问题所由以产生的那一层面是“现实”生活的层面,为这些问题的解决而涉及的那一层面是历史的层面。

如果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是过去的思想,如果他是通过自己重新思想它们而知道了那些思想,那么,他通过历史探究而获得的关于环境的知识就不是那种与他关于自身的知识相对立的知识,而既是关于环境的知识,同时也是关于他自身的知识。重新想他人之所想,他自己也就思想了他人的思想;知道了他人思想过的那一思想,他因此知道自己能够思想那一思想;发现自己能做什么就是发现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他通过重新思想而懂得了许多不同类型的人的思想,那么他必定是具有多种类型特征的人,他实际上就是他所了解的那些历史的缩影。因此,他的自知同时也就是对人类事务的认识。

这一连串思想直到1930年前后才最终完成。由此我便完成了对大战以来一直萦绕心怀的那个问题的解答:如何才能建立一种人文(human affairs)科学,就像自然科学已经教会人们应付自然界的各种情况那样,使我们能够从中学到处理人类事务的技巧?现在,答案是清楚而肯定的,这种人文科学就是历史。

这是在19世纪以前不可能获得的发现,因为史学直到19世纪才开始进行一场培根式的革命,从剪贴史学的蝶蛹状态演化成蝶,成为——就这个词的严格意义而言——一门科学。正因为18世纪的史学尚处于蝶蛹阶段,所以,18世纪的思想家们在看到有必要建立人文科学的时候,不是把它当做史学而是视为一种“人性的科学”。所谓“人性的科学”在诸如休谟那样的人那里,以其严格的经验论方法实际上是对当时欧洲人的心灵所进行的历史性研究,这种研究毫无根据地设想,人类心灵的功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无不同于18世纪欧洲人的心灵。19世纪的思想家们同样研究人文科学,他们视它为“心理学”,因而把认识归结为心理活动,真假之间的区别被抛弃了,科学的真实含义被否定了,心理学本身也最终陷于破产。但是,史学方法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本然的历史取代了剪贴史学。这场革命也彻底清除了那些伪科学,使真正的、实际的、可见的和迅速进步的知识形式得以确立。现在,人们第一次被置于这样的位置,在那里他要服从“认识你自己”(know thyself)的古老格言,并获得只有这种服从才能给予的好处。

节选自《柯林武德自传》 北京大学出版社

篇10:认识自我挑战自我的心得体会

为了加强员工的技能培训,提高技术岗位的业务水平,最近公司举办了首届机修工技术大比武活动,活动的举办充分显现了公司领导注重培训的衫性和实效性,不仅使员工都能重新审视自己,认识自我,定位自我,同时极大激发了员工们的工作热情,增强了学习意识,端正了工作态度,培养了员工主动参与沟通交流,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为公司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机修工是设备的守护神,是对机器进行维护、保养、修理的一个工种,机修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设备的好坏,因此机修工对任何企业来说都至关重要,我认为衡量修机修工的技术水平无非有四点:A、责任心和工作态度,B、扎实的专业知识,C、故障的判断能力,D、维修的质量和效率,如果我们都能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加强自身的学习,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都能对设备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那何愁设备不稳定,何愁我们的企业不兴盛,何愁不步步高,此次大比武虽然只通过对焊接、气割、识图制做基本绘图的技能进行评定,但也体现了机修工平时的功底和水平,经过比赛,才知道自身的不足和薄弱点,才知道与优秀机修工的差距,从而可以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明确了自己学习的.方向,及时高速好自己的工作,学习目标,为全面提升自我上了沉淀的一课。

学习永无止境,奋斗永无分期,没有充分的知识准备,何以能提高技能,没有过硬的技能,又何以能立足于自己的工作岗位,在公司大力实行人本管理的理念中,你又能领略到多少精髓?在公司全面进行技能培训中,你又能掌握到多少知识?从这次大比武的活动中,我深刻领悟到其中的内涵,公司正是通过一系列的技能培训,举办各类技术比武,旨在不断提升员工的素质,从而实现创利育人,拨交社会的价值观。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全面提高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

上一篇:急待发展的工业设计--北京顺义工业设计调研报告下一篇: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九一八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