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指导

2024-04-23

写景指导(精选8篇)

篇1:写景指导

中考作文指导:写景作文指导

所谓立体描写,就是抓住景物的形、色、态、势、音、味等方面的特点,全方位地进行生动具体地描写。你看,海潮来了:

午后一点钟左右,从远出传来隆隆的响声,好象闷雷在滚动。顿时,人声鼎沸,熟悉江潮的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向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们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横惯江面,形成一道6米多高的城墙。那浪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开动,发出山蹦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一段关于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的描绘,有声--从远出传来隆隆的响声,好象闷雷在滚动;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开动,发出山蹦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有形--那条白线很快地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形成一道6米多高的白色城墙;有色--白线,白色战马,白色城墙;有势--那浪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开动,发出山蹦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写景物,就应该这样,从各个角度来描写。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感觉到的等等各个方面都具体地描写出来。

4、静态动态相结合

抓住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特点,进行细腻传神的描写,才能写出景物的情趣,才能得高分。比如我们要描写一个小小的池塘,应该注意到景物的静态和动态。静态和动态相结合,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生趣。你看下面的小池塘的静态描写:

黄昏,我爱坐在塘边静观,火红的太阳落进水里了,平平稳稳地躺着,像个红脸娃,全身发着红光。四处散开着的绿水,像一张松软平滑的床,轻轻地托住了它。绿绿的塘水托着红红的太阳,婀娜多姿的垂柳依依向水,多美的一幅画啊!

在这里,“绿绿的塘水托着红红的太阳,婀娜多姿的垂柳依依向水,多美的一幅画啊!”静得惹人喜爱。

小池塘的动态呢?更惹人喜爱:

清晨,微风唤醒了沉睡的苇塘,芦苇发出沙沙的响声。举目向远处望去,芦苇随风起舞,好像绿绸子在摆动。各种鸟儿有的盘旋于芦苇上方,有的在芦苇丛中,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清脆、悦耳的布谷鸟鸣声,不断从芦苇塘深处传来;尖嘴的翠鸟在水中捉着小鱼;一只画眉鸟落在芦苇尖上兴奋地唱着;白色的海鸥从这里路过,给这芦苇塘又增添了生趣。

在这里,“芦苇随风起舞,好像绿绸子在摆动”,“ 各种鸟儿,有的盘旋于芦苇上方,有的在芦苇丛中,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清脆、悦耳的布谷鸟鸣声,不断从芦苇塘深处传来;”还有翠鸟捕鱼,画眉鸟唱歌,白色的海鸥从这里路过……这些动态的细腻描写,情趣无限;犹如一幅幅动态的电影画面……

5、条理清楚,写出变化

我们描写景物,都要注意时间的变化顺序,要注意通过描述时间的变化,来描写景物的变化。比如我们要写一篇小池塘的作文,就可以按一天中的清晨,中午,傍晚,夜晚的时间变化的顺序来描写。再如我们要描写海潮,就可以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的时间变化的顺序来描述;写雨,就可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变化来描述。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能给人一种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之感。

6 、注意渗透情感

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渗透到所写的景物中,是我们练习写作常用的方法,也是应该学会和必须掌握的方法。把感情渗透在景物之中,就是在写景时要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如,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对奇丽景观的陶醉之情,对故乡山水的热爱之情,只有把自己的感情渗透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文章才会具有感染力,才能使读者也随之动情,才能使文章得高分。

篇2:写景指导

一、抓住景物的特征,全面细致地观察。

观察和感受景物还需要发动各种感觉器官。从不同感觉、有动有静地写景,让人读来身临其境。要写出自己的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心里想到的。

二、把握写景顺序,写出层次。

我们描写景物时,可以由高到低,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由物到人,由动到静等。总之,把握住写景的顺序,描写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清晰自然。描写景物的顺序通常有两种:

第一是时间顺序,比如写一棵树,我们可以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出它在各个季节是什么样子的;

还有一种

第二是空间顺序,例如我们描写一座山峰,就可以写远处看它是什么样子,近处看它是什么样子,或者从上看是什么样子,从下看是什么样子等。

三、展开合理的想象。

在对景物进行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张开想象的翅膀,根据所见所感展开合理的想象,再把景物状态、颜色、声音、气味描写出来,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一只黄鹂站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就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黄鹂的活泼可爱; 具体写作时,注意运用好以下的几种写作方法。

l、认真观察,细致描写

描写景物,第一要认真地观察。只有认真观察,才能具体描写,才能写出生动有趣的内容来。比如我们观察水的特点,可从水面的颜色,流动,浪潮,倒影,水中的船舶等等方面来进行。在观察的时候,要注意细致地观察水面的动态和静态的特点。例:小溪是从山间泉水里流下来的,又清又亮,像一幅透明的绸子,抖动着铺向远方。它顺着山势自高向低,“叮咚叮咚”弹着琴弦,“哗啦哗啦”唱着歌儿,再绕过山坡向东流去。水中有许多小鱼、小虾,还有青蛙……

这里写小溪的流水的特点,有形状,有颜色,有声音,有静态,有动态,有景物,有情趣……如果小作者没有进行认真地观察,是不可能写出这么优美的文字的。这说明小作者认真地观察了溪水的形状、颜色,声音、静态、动态等等方面。12、运用比喻和拟人

在描写景物的文章中,适当运用比喻、拟人,能把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例:春天,她像童话里的仙女。山顶的嫩绿色的落叶松,像仙女的纱巾。山间的绿树,像仙女的绿袍,其间盛开的白色梨花,就像点缀在绿袍上的花朵。山下的樱桃花丛就像仙女的花裙。山脚下的一片片蒲公英花,就像仙女穿的黄色绣花鞋。

3、立体描写,色、形、音、势都有

所谓立体描写,就是抓住景物的形、色、态、势、音、味等方面的特点,全方位地进行生动具体地描写。

例:午后一点钟左右,从远出传来隆隆的响声,好象闷雷在滚动。顿时,人声鼎沸,熟悉江潮的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向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们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横惯江面,形成一道6米多高的城墙。那浪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开动,发出山蹦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一段关于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的描绘,有声——从远出传来隆隆的响声,好象闷雷在滚动;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开动,发出山蹦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有形——那条白线很快地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形成一道6米多高的白色城墙;有色——白线,白色战马,白色城墙;有势——那浪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开动,发出山蹦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写景物,就应该这样,从各个角度来描写。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感觉到的等等各个方面都具体地描写出来。

4、静态动态相结合抓住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特点,进行细腻传神的描写,才能写出景物的情趣,才能得高分。比如我们要描写一个小小的池塘,应该注意到景物的静态和动态。静态和动态相结合,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生趣。

例:你看下面的小池塘的静态描写:

黄昏,我爱坐在塘边静观,火红的太阳落进水里了,平平稳稳地躺着,像个红脸娃,全身发着红光。四处散开着的绿水,像一张松软平滑的床,轻轻地托住了它。绿绿的塘水托着红红的太阳,婀娜多姿的垂柳依依向水,多美的一幅画啊!

在这里,“绿绿的塘水托着红红的太阳,婀娜多姿的垂柳依依向水,多美的一幅画啊!”静得惹人喜爱。

小池塘的动态呢?更惹人喜爱:

清晨,微风唤醒了沉睡的苇塘,芦苇发出沙沙的响声。举目向远处望去,芦苇随风起舞,好像绿绸子在摆动。各种鸟儿有的盘旋于芦苇上方,有的在芦苇丛中,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清脆、悦耳的布谷鸟鸣声,不断从芦苇塘深处传来;尖嘴的翠鸟在水中捉着小鱼;一只画眉鸟落在芦苇尖上兴奋地唱着;白色的海鸥从这里路过,给这芦苇塘又增添了生趣。

在这里,“芦苇随风起舞,好像绿绸子在摆动”,“ 各种鸟儿,有的盘旋于芦苇上方,有的在芦苇丛中,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清脆、悦耳的布谷鸟鸣声,不断从芦苇塘深处传来;”还有翠鸟捕鱼,画眉鸟唱歌,白色的海鸥从这里路过……这些动态的细腻描写,情趣无限;犹如一幅幅动态的电影画面……

5、条理清楚,写出变化

我们描写景物,都要注意时间的变化顺序,要注意通过描述时间的变化,来描写景物的变化。比如我们要写一篇小池塘的作文,就可以按一天中的清晨,中午,傍

3晚,夜晚的时间变化的顺序来描写。再如我们要描写海潮,就可以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的时间变化的顺序来描述;写雨,就可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变化来描述。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能给人一种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之感。、加入自己的感情

把感情渗透在景物之中,就是在写景时要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如,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对奇丽景观的陶醉之情,对故乡山水的热爱之情,只有把自己的感情渗透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文章才会具有感染力,才能使读者也随之动情。佳作赏析:

日出

天刚破晓,淡青色的天空镶嵌着几颗稀落的星星,我便爬上山巅,观看久已向往的日出。

此时,大地静悄悄的,四周黑沉沉的。我站在山顶的巨石上,迎着清晨的凉风,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在这种环境中,我的心情舒畅极了。天边,启明星眨着眼睛,好像在提醒我:“请注意,黑夜即将离去,旭日即将升起。”

片刻,东方天际露出了鱼肚白,可以看清云朵了。云朵一会儿就变成了浅红色,黑暗正在慢慢消逝。黎明揭开了蒙在大地上的乌纱,只见东边远处的峰峦在朦胧的云雾中连绵起伏,近处苍松翠柏上的露珠映着红霞闪闪发亮。转眼间,天边出现了大块大块的红霞,很快地向四周扩散,大地在不知不觉中披上了红纱。

不久东方天际出现了赤红色,只见火红的太阳露出来了,慢慢地从云雾中升起,跃出了山峦。它像一团火球悬挂在东方的山尖上,刹那间,万道霞光沐浴大地,四周披上了五彩的外衣,苍松翠柏在阳光的抚爱下显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这时候,我不禁想到: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也正像这红日一样吗?她正在冉冉从东方升起……

佳作评点:

篇3:小学生写景习作的指导

一、大题小做选景点

写景的文章往往可选的范围很广, 如果简单的让学生去写, 不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学生往往笼统的写, 就会使内容空洞, 言之无味。一次习作中我们不可能将一处大场景写的面面俱到, 所以在选题时我们就应当指导学生, 大题小做, 把景点确定的小一点, 有选择地写, 那么就要找一处或几处有代表性的景物, 突现它的特点, 来表达对整体的印象, 从而达到表现主题的目的, 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 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习作前要先想想关于这处景的印象最深或深有感触的是哪里?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秋天的画”, 可以算是第一篇写景的习作, 指导学生介绍自己所选或画的图画的内容, 其实这是编者在有意识地告诉我们选题要小一点, “秋天”大的让人无从说起, 但浓缩到一幅小小的图画上, 可以是一棵挂满果实的果树, 也可以是风吹落叶的图片, 有了着笔点就好写多了;再如:写家乡的景物, 我们家乡要写的实在太多, 那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大题小做来选择景点, 构思时, 要选择具有鲜明的家乡特点的事物, 比如我们沂蒙山区就可以选择村后的那座山, 村前的那条河, 我家的果园, 我们的小山村等, 从中选取一个作为代表来写, 假如我们写家乡的山, 我们知道, 家乡的山上也有很多的景物可以写,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进一步用以小见大的方法来写, 从家乡的山中选一两处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比如山上的花草奇石, 山上的悬崖峭壁。比如写家乡的小山村, 可以写写村前村后的景象, 写写街上的鸡鸭小狗, 写写村里的奇闻异事。

二、按顺序写作

这是老话长提, 可这始终是小学阶段训练的重点。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在描写景物时, 既可以由远及近, 由高到低, 也可以由近到远, 由低到高, 这样写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 清晰自然, 给人留下较深刻的印象。景物描写的顺序通常有两种:一是按时间顺序, 如果要写《家乡的小河》, 可以按春、夏、秋、冬的顺序, 写出它在各个季节是什么样子的, 也可以按早晨、中午、傍晚、夜晚的顺序, 写出景物一天内不同时间段的景象;再一种是地点变换顺序, 例如我们描写《可爱的小山村》, 可以先写村前, 再写村子里, 村子后, 写一座山可以先写从远处看它是什么样子, 再写从近处看它是什么样子, 或者从高处看是什么样子, 从低处看是什么样子的顺序等。当然, 写作顺序并不是固定的, 这要根据学生的表达需要来确定, 因文而异。

三、抓住景物的特点

每个老师都会告诉学生, 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写, 可哪里才是这个景物的特点?学生就茫然了。要告诉学生, 所谓的特点就是你看到的事物和其他事物不同的地方, 是它自己所独有的。那么, 怎样才能找出景物的特点呢?就需要你留心观察要写的景物。只有认真观察了, 亲身体验了, 你才能发现它的特点, 否则只能看到表面现象, 写起来就显得空洞了!最好举几个例子, 比如, 我在教学写家乡的时候, 跟学生一起讨论家乡的特点, 先让学生自己说, 结果东拉西扯找不到重点, 我就问他们, 我们这里的哪些景象和城里不一样?有学生就说:我们是山区山多小河多, 村庄都座落在半山腰, 村子里鸡鸭成群就在大街上跑, 狗猫在村子里嬉戏也不拦着, 晚上鸡都上树休息, 不用进窝等, 我说这就是我们这里的特点;那写《可爱的小山村》, 就可以抓住了山村人家那无拘无束生活, 各家的鸡鸭狗都在村口玩耍嬉戏, 傍晚大槐树下人们喝茶, 拉呱的悠闲自得, 这是城里人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的景象。这样, 学生写自己比较熟悉的地方, 就能做到言而有物。

四、寄情于景物

篇4:如何指导学生写景

在小学阶段,我所教过的低年级课文中,我认为《黄山奇石》是一篇不错的范文。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开篇就直接引出了本文的重点:奇石。接下来,作者详细介绍了自己认为奇特的奇石景观并加以描述,边描述边表达出了自己心中的感叹。在文章的最后,作者还列举了几个未加描述的奇石景观,把读者带入了无尽的想象中,吸引读者的进一步探索兴趣。

在我们的写景作文教学中,有的场景是可以仿照这篇文章来构思的。比如,在介绍自己所参观的几处美景的时候,就可以有主有次地加以介绍,通过不同的场景转换来达到使人跟着自己游览的目的。

首先要想写出好的景色,关键要做到心中有景才行。这句话的意境就好比文与可画竹,要做到胸有成竹才可以把想说的话说出来。怎样做到让学生心中有景呢?这和学生的阅历也有很大的关系。我在山区教小学的时候,每隔几个星期必定要带着学生出来看一看,让他们体会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景物,他们也有不同的心情。真正到了村外看看,回来再写景就不一样了,真实的景物加上不同的感受,自然成了小小的美文。

其次,在写景的时候不要限制自己的想象。景物的描写可以是真实的场景再现,也可以加入无尽的想象。比如,在写到春天的时候,看到柳枝的学生会想象着春姑娘的长发,看到野花的学生会想到彩色的春衣,看到小河的人会侧重于描写叮咚的声音。

最后,景物虽然是不动的,但是在我们的意念里,它可以动起来。秋天的雾可以是秋姑娘穿着洁白的纱衣在树林间嬉戏,夏天的彩虹可以是小朋友走在上面去天上玩的桥梁。

总之,写景的方法很多,我们作为引导者,关键要解决的是去激发或者拓展学生的想象,而不是要让学生的思想禁锢在作文模具里去“套文章”。只要让学生真正地去观察、去想象,那么,作文将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篇5:写景作文指导

(一)选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写好四季事物

从语言的运用上看,每种文体都有一种主要的语言表达方式,表达文章的内容事物;说明文主要用说明的语言表达方式介绍事物;记叙文常用叙述、描写的语言表达方式写景、写人、记事;议论文则以议论为主,发表作者对某事、对某物的看法、态度等;散文则以抒情为主要的语言表达方式,凭借某事物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一篇文章里常常同时用几种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只是由于文体的区别而有所偏重罢了。

写关于四季事物的作文,常用各种文体表达出有关内容。因此,我们对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应有所了解。下面介绍说明、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几种写四季事物时常用的语言表达方式。

一、说明介绍四季事物

说明,是说明文最常用的语言表达方式、它主要是对事物作如实的介绍、解释、阐述,把有关科学知识说明清楚,使读者获得科学知识。说明的语言要求精确、平实。

写四季事物的记叙性、抒情性文章,也常用到说明。用以介绍所写事物的性质、特征、作用等内容,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借助事物充分地记叙、抒情,引起读者的共鸣。比如,陶铸的《松树的风格》有一段介绍松树用途的说明性文字:

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你看,松树的干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提制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以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又是很好的燃料。更不用说在夏天,它用自己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荫下休憩;在黑夜里,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了。

作者用说明的方式详细介绍了松树的用途,目的是解释作者对松树怀有敬意的原因——松树具有为他人利益而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品质,同时也抒发自己献身革命事业的情怀。

议论文中的四季事物,常是作为论据的材料引入文章中心,目的是把要论述的观点讲得浅显、生动、形象。写所采用的事物时,也有用说明的语言表达方式的。请看柳宗元《捕蛇者说》开头的一段文字: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这段文字介绍了毒蛇的产地,表面颜色,还写了蛇的毒性剧烈和这种蛇的医疗功效。这些说明性的内容,不是像其他的说明文里专门介绍科学知识而说明,作者的目的是为了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用蛇的剧毒与当时统治者搜刮百姓的毒害作比较,揭露社会的尖锐矛盾。这里,说明的语言表达方式是为议论服务的。

说明事物要灵活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下面介绍写四季事物时常用的说明方法。1.下定义

下定义就是用简练的语言提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它常采用判断句的语言形式表示,如:“云就是由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在空中悬浮的物体。”要说明一种事物,把基本概念解释清楚,常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2.举例说明

为了把比较抽象、复杂的事物说明具体、明晰,常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如:《眼睛与仿生学》一文中,谈到“复眼”时就举了蜻蜓、虾、蟹、蜂、蝇等许多动物的眼睛特点加以说明。

3.分类说明

介绍内容较多复杂的事物时,常按一定标准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一类一类加以说明,让读者加深对所介绍的事物的印象。比如:国际雪冰委员会把千变万化的雪花形状归纳为基本的六类:雪片、雪花、柱状雪晶、针状雪晶、车辆状雪晶、不规则雪晶。

分类说明要熟悉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具体分析它们的类别,又要注意按同一个标准进行分类。比如“降水”这一以多种形式出现的自然现象,如果按照降落到地面上的形态不同来分类,可分为:下雨、下雪、降雹等。上文说的“雪花”的分类只是“降水”这个大类中的小类,它是按雪花的形状不同的标准划分的,因此,不能说“降水”有下雪、下雨、下雪片等,这是使用分类说明方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4.比较说明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加以对比的说明方法就是比较。说明事物时,通过比较,可以更鲜明地突出事物的特征。比如“春兰”有许多种类,根据其花瓣的形状可分几类:(1)荷瓣类。外三瓣(即花萼)特别宽大、厚实,形似荷花瓣。(2)梅花瓣类。外三瓣短而圆,形似梅花。(3)水仙瓣类。外三瓣厚实而尖,如龙字、逸品水仙等品种就是水仙瓣类春兰。

5.比喻说明

说明事物时,找出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此事物比作彼事物,进行比喻说明,使抽象、复杂的事物、事理说得具体、浅显易懂。这也是说明四季事物时常用的一种说明方法。

《宇宙里有些什么》(郑文光)写银河系时就用了比喻说明法:

大约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恒星组成一个铁饼形状的东西,我们把它叫做银河系,太阳也在其中。从地球上望出去,银河就像一个环,套在地球周围。

作者把银河系比作人们熟悉的“铁饼”和“环”,很容易理解,形象很鲜明。

说明文中的比喻与修辞里的“比喻”方法有不同的地方:前者不许夸张,追求准确、贴切、浅显;后者允许夸张,追求新奇、优美、含蓄。

6.引用说明

写四季事物时,也常常摘引前人的科研成果、名人语录、古今诗词、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俗语谚语等内容,使说明的对象更有科学性、可靠性,或增强说明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比如有的人写牡丹花引用《花镜》(清代陈子)中的记载:“牡丹为花中之王,北地最多,花有五色,千叶重楼之异,以黄紫者为最。”

写牡丹花雍容华贵,可引用一些概括性强的诗句,如“一朵妖红翠浴流,春光回照雪霜羞”等,使说明更富于概括性,也更有生动性。

说明牡丹春季不宜分植,可引用“春分牡丹花,到老不开花”等谚语,给人简练、精确的感觉。

引用说明,要求做到引用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和准确性,不能漫无目的地长篇引用,或引用错误的资料,影响文章的科学性;引用故事、诗句等,要注意选择与说明的内容有关的材料。

说明还有列数字、附图表等多种方法,我们先介绍以上这些。

二、叙述和描写四季事物

叙述和描写是记叙文的主要语言表达方式。叙述是指对人物、事物、环境的发展变化所作的介绍、交代。描写是作者对人物、事物和环境进行具体生动的描绘和刻画,把客观事物的特征生动地再现出来。叙述着眼于写清楚事物的基本情况,描写着眼于描绘事物的特色。如,“春雨,不停地下了一整夜”这句话是叙述,介绍天气的基本情况,没有描绘性的词语。而“春雨淅沥淅沥不停地下了一整夜”这句是描写,它不仅写出天气的基本情况,还描绘出春雨的情状。

叙述是一种相当灵活的表现方法,各种文体中都有叙述的成分,议论文中有夹叙夹议,诗歌中有叙事诗,散文中有叙事散文等。叙述是抒情、议论、描写等语言表达方式的基础。写四季事物离不开叙述。

描写是写四季事物的一种重要语言表达方式。它在写景状物的作文中更显得重要,生动、贴切的描写,能够反映特定的时间、地点里的景色,使读者读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生动准确的描写,会使描绘的事物具体、丰满,形象鲜明。

描写和叙述关系十分密切,它们几乎形影不离地结合在一起。如果单用叙述,写出来的事物就难免抽象、空洞,使人感到枯燥无味;如果纯粹用描写,又会使文章条理不清,所写的事物也显得形象模糊。运用叙述和描写的语言表达方式写四季事物,一定要注意叙述和描写的配合使用。

请看峻青《瑞雪图》中一段描绘雪景的精彩文字: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笼罩上了层白茫茫的厚雪。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看近处,那落光了叶子的树上挂满了毛茸茸的、亮晶晶的银条儿;而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则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着,那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落落地抖落下来,玉屑也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开头,作者用叙述的语言简单交代了天气变化的情况,然后才对雪景作具体、细致的描绘,描写中又有“从远处看”、“一阵风吹来”等提示性的语言。这样,人们对下雪前后的变化,对雪景的颜色、情状等有鲜明的总体印象,又能从精彩描写中得到美的享受。

写四季事物的说明文,有时也要用叙述和描写的语言表达方式,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事物说明清楚。《看云识天气》有一段“积雨云”形成的叙述和描写:“夏天,雷雨到来之前,在天空先会出现积云。积云如果迅速向上凸起,成了积雨云。”有条理地介绍了天气变化和云层的活动。

议论文中也常出现叙述与描写。请看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掉》文中的一段文字,有议论,有叙述,又有简练的描写:

听说,杭州西湖上的雷峰塔倒掉了(叙述),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议论);但我却见过未倒的雷峰塔,破破烂烂的掩映于湖光山色之间,落山的太阳照着这些四近的地方(叙述中有描写),就是“雷峰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我以为(记叙、议论)。

说明文、议论文、抒情类的咏物文章等都有采用叙述和描写的。当然它们的目的、作用是有区别的。记叙文中采用叙述和描写是为了使记叙的对象更清晰、具体、形象;抒情类文章中的叙述和描写是为了使抽象的说明变得具体、通俗易懂,是一种说明的辅助手段;议论文中的叙述和描写是提高说理的生动性、幽默性和灵活性的辅助手段。说明文和议论文中的叙述和描写,不能大笔渲染,而要求简洁,和所表达的内容有密切联系。

写关于四季事物的各种文章,都要注意恰当地运用叙述和描写的语言表达方式。

三、议论评价四季事物

议论是议论文的主要语言表达方式。作者对人对事的是非、好坏等问题发表见解时,就常用议论的语言表达方式。

写四季事物,常用议论这一表达方式。在关于四季事物的议论中,议论当然是主要的表达方式。作者直接对所写事物的优劣、功过等进行评论,或借论物而论人,发表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评价。比如,在本章第一节的例文《傲霜斗寒,永葆青春》这篇议论文中,有这样的议论:“诚然,在险恶冷峻的环境中斗争一阵子是不难的,难的是终生矢志不移,永不退却。菊花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她毕生保持贞洁,即使到了寒冬,她的容颜憔悴之时,也仍然挺立着其傲霜的枝干。”作者对菊花“坚贞”的“性格”进行赞颂性的评论,联系全文,其实是借写菊花的“宁抱枝头死”的特征,赞美人们的不屈不挠、矢志不移的品质。

议论文的特征是它的说理性,要求论据充分,议论深刻,才能做到“以理服人”。写四季事物时,对所写对象的议论应有理有据,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为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常常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在叙事、描写中,对四季事物作恰当的评价,表明作者的态度。如杨朔的《荔枝蜜》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是多么高尚啊!”

有议论,又有抒情,对蜜蜂作了高尚的评价。这实际上是作者感情的迸发,抒写对像蜜蜂这样无私地、辛勤地劳动的农民的浓烈感情。议论,在这里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写四季事物的说明文,也要用议论。用得好,能起到点明中心的作用。如《大自然的语言》末尾有这样的议论:“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又如,写苍蝇、蚊子之类的“害虫”,在说明它们的体态、习性,对人类的危害等内容之后,常会发出“苍蝇是传播疾病的罪魁祸首,大家应该消灭它”之类的议论。这些议论是必要的,往往起点题的作用。同学们要学会对事物作正确、精辟的议论。

四、抒情咏叹四季事物

抒情是抒情散文最常用的语言表达方式。借助四季事物抒情、言志的散文,如茅盾的《白杨礼赞》、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之类的文章,抒情成分相当浓厚,文中的抒情是作者不可遏止的感情的强烈迸发。因此这类文章能“以情动人”,作者往往用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感情去感染读者,拨动读者的心弦。

抒情在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中,虽然没有抒情散文中的抒情那么浓烈,但叙写景和物同抒发感情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即所谓“情景交融”。比如老舍《济南的冬天》中有这样的一段文字: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作者对水的赞叹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是通过对景物的生动描绘表现出来的。文中的垂柳水草都有人的感情,其实是作者的感情倾注在它们身上的。写景物,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抒情。这种感情是借助事物间接地抒发出来的。这种抒情,必须有所寄托。没有选择最能引起人们共鸣的景物,没有抓住景物的特征,没有找到人与景物两者的“情”的交接点,是很难借景抒情的。因此,写这类文章要注意写好景物,并且做到写景状物为抒情服务。杜甫的著名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和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冥》)都是情景交融的范例。前两句,杜甫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绘,来抒写诗人对国家衰亡的忧愤和对人民离散的感伤之情;后两句,王维的轻松的笔调描绘了月夜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乐于田园隐逸的闲适感情。

用抒情这一语言表达方式时,要注意抒写人民之情,时代之情,才能写出有意义的作文;还要注意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能无病呻吟;借物抒情,咏物言志,应因物因景而抒情,不能脱离所写的四季事物而抒情

二、写四季事物时常用的修辞方法 1.比喻

比喻就是人们常讲的“打比方”。有明喻、暗喻、借喻等几种。恰当地运用比喻,可以把复杂的事物和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把事物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

写四季事物,比喻这种修辞方法有广阔的艺术天地。虫鸣与歌唱、白云与棉絮、飞雪与柳絮、动物与人物、潮水与思绪等等,我们只要做自然界的有心人,处处细致观察比较,就会发现许多事物有其相似点,找到比喻的本体与喻体(比喻句中被比的事物为“本体”,作比方的事物为“喻体”,联接两者之间关系的词叫“喻词”,如“像”、“是”等),把所写事物形象、生动地再现出来。

说明文里的比喻是一种说明方法,与修辞上说的比喻有所不同。比喻说明的目的是把事物的特征准确、形象地刻画出来,一般不能夸张,作比喻的事物(喻体)通俗易懂。请看两段写玉兰花的文字,体会修辞中的比喻方法和说明文中的比喻说明的不同之处。

【例1】

因为玉兰的花瓣很像莲花,在未开放之前,花蕾又像我国书法用的毛笔,所以古来又有“木莲”、“木笔”等别名。„„春天,洁白而凝润的花朵光叶而开放,每朵花直径可达4~5寸,当满树花朵层层开放的时候,真如银铸玉雕,香气袭人。

(庄之模《玉兰花》)【例2】

休息时坐在玉兰树下,举目仰视,蔚蓝的天,洁白的花,自由的风,欢快的鸟,这一切神奇地组成了一幅绝妙的图画:衬在玉兰后面的天空如平静清澈的湖面,洁白的玉兰花像一群纯白的天鹅,风在她们前后欢呼,鸟儿为她们伴奏,她们在湖面翩翩起舞。

(马颖亮《玉兰赞》)例(1)是科普说明文,作者用人们熟悉的莲花瓣比喻玉兰的花瓣,用毛笔比喻玉兰的花蕾的状态,用银铸玉雕描绘了满树竞放的白色玉兰花朵。比喻显得精练、平实。例(2)是咏物散文,作者想像丰富,情景交融,把玉兰花比作“天鹅起舞”,富有诗情画意。如果把这个比喻放在前例里,就会让人觉得别扭、不准确。

比喻中,本体与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而且相似点要准确。如果用同一事物的别名来作比,就只会给人重复的感觉。有人写荷花,说“粉红色的荷花宛如出水芙蓉”,其实“出水芙蓉”本来就指荷花。

本体与喻体两者的相似点要明白、准确。比如郑振铎《猫》写小猫颜色形态时用了比喻:“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把花白的猫比作“白雪球”,相似点较准确,假如说花白的猫比作“盐巴块儿”,就不准确了。

选择喻体时,要求形象、生动,而且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如果喻体是人们不常见、生疏、晦涩的事物,可能越比越不清楚,达不到应有的修辞效果。

2.比拟

比拟有拟物和拟人两种。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描写的一种修辞方法。拟人修辞方法在关于四季事物的作文中,运用也相当广泛。怎样灵活恰当地运用比拟方法来写四季事物呢?首先谈谈事物的拟人化问题。我们说,把植物,动物和自然景象当成有思想、有感情和有个性的人来写,会使所写对象更生动、更形象、更富有感情。动物、植物这类有生命的事物,人们常常选用适合写人的动词、形容词、名词来描写它们,使所描写的对象具有人的动作、人的特征、人的品质、人的感情。如周建人《蜘蛛》把蜘蛛当人写:“南阳诸葛亮,稳坐军中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又如写青蛙冬眠:“秋风习习,冬季也要来临了。大雁成群结队匆匆地飞往温暖的南方。青蛙放声歌唱了一个夏天,也许是觉得累了,正准备躲进池塘深处的泥土里,美美地睡一长觉呢(冬眠)!”

也可以把风雪雷电等自然景象拟人化。如写风吹树林:“夏夜的风,一阵阵,闹嚷嚷地跑进树林里,亿万片细小的杨叶,顿时舞动欢呼起来。”(王汶石《夏夜》)

说明文中,也常用拟人的方法介绍事物。像《荔树的自述》、《梅雨的自述》 等题目,都是要求把事物当成会说话、会思维的人的口吻进行“自我”介绍的。关于四季事物的科学童话故事、寓言等,常常通篇用拟人的写法。恰当地运用拟人方法表现事物,不仅可以把事物写生动,而且还能发展自己的想像能力,充分发挥内心的感情,使文章更亲切、更感人。

但是,比拟要求用得恰切、得当,又要求有真情实感,褒贬分明。春蚕、蜜蜂等无私勤劳的小动物,把它们当成辛勤劳动,为祖国建设奉献的劳动人民来写,情真意切,倍加感人。如果把“苍蝇”当成“朋友”来写,说它“天一亮,就嘤嘤嗡嗡飞进厨房,站在餐桌上,等待着和我们共餐,‘吃’饱饭,就飞到脸上来和我们亲切交谈„„”这就会使人感到你是非不明,褒贬不分,这样的比拟是不可取的。

运用比拟,要注意互相作“比”的事物之间特征的协调统一,强调表现出所描写对象的特征。说蝉是昆虫中的优秀“歌手”,人们是同意的,如果说啄木鸟是“歌唱家”,大家就会产生疑问,因为蝉有动听鸣叫的特征,而啄木鸟虽然会啄捕虫发出声音,但它平时并不喜欢引吭高歌。

3.摹拟

写关于四季事物的作文,为了使语言更形象,使文章更有真实感,常采用摹拟的修辞方法。摹拟就像美术课讲的“写生”一样,它是用语言文字把所描写事物的颜色、声音、形状等真实地摹写出来,使读者如见其色,如闻其声,如见其状。这种修辞方法能使所写事物生动逼真,形象鲜明,富有立体感。在记叙类文章中,描写自然环境时,摹拟出事物的形、声、色还可以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写抒情性文章,运用摹拟方法可以表示不同的思想感情。

摹拟可分为摹声、摹色、摹状三类。摹声就要选用准确的象声词,把事物的声音描绘出来。如写蝉叫声用“嘶嘶呀,嘶嘶呀”来描摹其声音。摹色就是用表示色彩的词语,把事物的色彩特征描绘出来。如青山绿水,白雪红花,都有其不同的颜色,就要选用不同的形容词分别描绘。摹状就是选用恰当的词语,把事物的状态表现出来。如毛竹是“修直挺拔”,荷花是“亭亭玉立”,各有各自的状态。

多姿多彩的四季事物,为摹拟手法的运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要生动逼真地再现四季事物,也要正确运用摹拟手法。四季事物中,莺啼猿叫,虫鸣犬吠;乌云明月,海浪滔滔„„时时有声音,处处有颜色,样样有情形。我们要留心观察,认真揣摩,选用最准确的词语,把所描绘的事物维妙维肖、有声有色地展现出来。4.映衬 写四季事物时,人们常把两个相关或相对的事物放在一起,让他们互相衬托,互相对比,使要表达的主要事物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常言道,红花还需绿叶扶持。写花朵的艳丽少不了对叶子和枝干的描绘。描写月亮,离不开蓝天、云彩、星星。所谓“烘云托月”,说的就是云和月这两种相关的事物,会互相影响,互相映衬。当乌云满天时,就看不到月亮,或只有朦朦胧胧的月光;而月光皎洁的夜晚,也就难见到满天乌云。写月,以云作背景,写云,就以月去衬托,起到突出主要事物的作用。

同样道理,人们喜欢把常绿的青松、翠竹等事物放到雪景中去描写,目的也是以雪的寒冷衬托青松、翠竹的苍翠、挺拔,从而赞颂它们凌霜傲雪、不畏风暴的坚强性格和英雄气概。

映衬修辞方法用得好,会使表达的内容更含蓄、婉转,而又会使所写的对象更鲜明、更突出。写关于四季事物的作文,可以恰当地运用映衬的方法。

5.夸张

夸张,是为了更鲜明、更突出地表达某一事物,对描写对象的特征、形象、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老舍《骆驼祥子》)“两面奇峰对峙着,满山峰都是奇形怪状的老松,年纪怕有个千儿八百年!颜色竟那么浓,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杨朔《泰山极顶》)

老舍把夏天的阳光夸大到像火一样烫一样热,读后似乎在肤觉、视觉上体会到阳光的火红、火热。杨朔把松树叶子的浓绿夸大到“要流下来似的”,给人在视觉上感觉颜色在“流动”。这种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恰当的夸大,使事物的形象更鲜明、更突出。

写四季事物常常用到夸张的修辞方法。写生物用夸张,写气象等非生物也常用夸张。如贵州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谚语:“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这与事实不符合,是一种夸张,但它反映出贵州的天气特点和地形特点,懂得贵州情况的人,就会觉得合情合理。

运用夸张时要注意以四季事物的客观实际为基础,恰如其分地夸张,才能起到夸张的作用。写夏夜里的萤火虫,说它像天上闪烁的星星,是合理的,如果把它夸大说成萤火虫的闪光就像眼前盏盏明亮的电灯,那就不符合事实。因为天上的星星用眼睛看上去确像萤火虫的亮光一闪一闪的,而没有电灯般的明亮(假如说萤火虫像远处闪烁的电灯还有点说服力)。因此说,夸张要注意掌握分寸。

篇6:写景作文指导

1.写景要按方位顺序,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或由中间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写,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2.可以按景物的类别来写,如山、水、花、鸟等。要写出景物的光、色、味;既要写它的静态,也要写它的动态,还可以写出它的环境气氛。

3.要仔细观察,抓住在不同季节里景物的不同特点进行描写,不要硬编乱造,凭自己的想象来写。

4.写景中也可以具体地写些人和事,若让人、景、事三者交融一体来写,可以使作文更为感人。

5.写景物时不要忘掉自己与景物之间的关系,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感情、感受写进去,这样使人读了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6.适当地、正确地引用前人描写景物的诗词歌赋,也可以为作文增色。这就需要你平时多加阅读和积累,别等用时再去找。

范例:

我爱校园的塑胶操场

我的家乡有一颗耀眼的星星,那就是我的校园,里面还有一簇最耀眼的光,那就是我最喜欢的塑胶操场。(总分总结构)

操场在教学楼的后面,进入操场一眼就看到了环形跑道,还有六根白色跑道线。课后,有许多人在这里跑步锻炼身体。运动会时,这里就变成了选手们激烈对战的地方了。往操场中间走,就会看到我们学校的校徽,在校徽的左右两旁是篮球场,同学们经常在这里龙腾虎跃地打篮球呢!

站在校微里往北看(顺序),是我们班最喜欢活动的地方——乒乓球台,大家经常在这里打乒乓球。你听,“乒乓乒乓,”他们又开始打了起来。乒乓球台的后面是涂鸦墙,是我们大家观赏、学习的墙报,有《猫吃鱼》、《太空游览记》、《吃西瓜》,这些画都展现了我们童年的想象„„

再往南看,是我们学校的舞台,这个舞台,是我校举行大型文艺表演时用的。它的周围是很多装饰舞台的花朵,有黄的,白的,绿的,紫的(颜色)。各式各样,美不胜收(感受)。

再往西看,是花坛。里面有一棵棵绿油油的黄桷树,它四季常青,好看极了,树下衬托着很多小花,像是孩子们簇拥在妈妈的怀抱之中(修辞)。

再往东看,是体育办公室,里面是体育老师休息和办公的地方,那儿还储存着许多运动器材。同学们经常在里面借各种运动器材去健身呢!

篇7:初中写景作文指导

一、训练目的:

1、掌握写景基本技巧。

2、提高描写景物的能力。

二、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

1、例文导读:

(1)原句:在水天相连的地方,是乌云。改写句:在水天相连的地方,是一道尚未退却的乌云,它翻滚着,好似奔腾的骏马。

(2)原句:而我的脚下是公路。一副多美的画卷啊!

改写句:而我的脚下,银色的公路像是一条哈达,逶迤着伸向遥远的地方„„一副多美的画卷啊!

思考:品味上述改写之后的句子,思考怎样能够将景色写得更美?

三、写景方法的总结: 1.对所写景物加修饰语:越丰富的修饰词,就越能将景色描写地具体生动。

2.运用修辞手法:恰当的修辞手法能够让你的语言充满灵性。

篇8:写景指导

一、审清题意,突出文眼

命题作文是我国传统的作文形式,至今仍存有特殊的价值,具有客观性、统一性和限制性等特点。大千世界精彩纷呈,写景作文取材广泛。教师应指导学生审题时要紧扣题意,抓住重点词语;写作时突出习作重点,确定写作中心,明确写作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如写《早晨》,四季的早晨、城市和乡村的早晨各具特色。又如写《美丽富饶的家乡》,就要突出家乡美丽的自然景色和丰富的物产,也可以写党的富民政策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只有根据题意确立写作中心,才能使文章立意深远、主题鲜明。

二、贴近生活,慧眼捕捉

好的作品来源于生活。观察是生活的前提,是学生认识社会和自然、洞察人生的重要途径。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常见的观察方法有:定点观察法、移位观察法和移步观察法。观察自然景物时,要依据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可以以位置的移动或空间的变换为序,也可以以时间为序。其次,根据时间、地点、季节的变化重点观察,突出自然景致与人文景观的统一,彰显地方特色。另外,要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细致观察,求新觅奇,发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感悟生活的丰富多彩。

三、精心选材,巧妙构思

写作就是将收集到的素材加工提炼,进而抒发真情实感的过程。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写作前积累材料。自然界的景物千姿百态,不能一一罗列、简单堆砌,教师应指导学生围绕一定的主线安排和组织材料;写作时根据游览路线、观察顺序、时间推移、季节变换或景物类别来合理安排材料;还要根据景物特征和中心思想安排段落层次,对那些最能突出中心思想的景物进行重点描写。好的开头和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文章的开头可以直接点题,结尾要直抒胸臆、自然流畅,如老舍先生的《草原》;也可以开头总述全文,然后按照“总—分—总”的形式自然结尾,令文章一气呵成,如《桂林山水》;还可以开头巧设悬念,结尾照应开头,自然点题、意味深长,如《迷人的张家界》;等等。

四、生动描绘,借景抒情

好的写景作文不仅是一篇文笔优美、感情真挚的文章,更是一幅多彩多姿的精美图画。写景文章不仅要语言美,更要意境美。因此,写作时要抓住景物特点,运用精练优美的语言、巧妙的构思,使作文妙趣横生、如诗如画。在表情达意上,还应多运用比拟、比喻、联想等修辞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栩栩如生。此外,写景作文还要借物抒情、情景交融、文质兼美、形神俱备。

五、反复推敲,精益求精

文章不厌百回改。贾岛“推敲”的故事留下了千古佳话,许多“一字师”美名远扬。世界文豪鲁迅先生的文章态度严谨、文风务实,值得学生学习。写作时,学生应在布局谋篇后不断推敲,可以采用自评、同桌互评、小组评改、旧文新作等形式,不仅从字词句段、篇章结构、立意构思、材料选择、主次详略等方面进行细致的修改,还要从标点符号、表现手法、情感抒发上反复推敲,力争使文章精练简洁、情真意切、独具匠心。

上一篇:在女儿家长会上的发言稿二年级下一篇:我当班主任我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