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案师傅的岗位职责

2024-04-19

白案师傅的岗位职责(精选7篇)

篇1:白案师傅的岗位职责

白案的意思, 白案的解释

【词语】 白案

【全拼】: 【bái àn】

【释义】: (~儿)炊事人员分工上指煮饭、烙饼、蒸馒头之类的工作(区别于‘红案’)。

篇2:师傅的宝贝

“啥宝贝啊, 不就是两顶破帽子吗?”

“瞧这孩子说的, 这可是爷爷的宝贝哟, 也是爷爷一生的骄傲啊!”

周末, 我带着孩子看望师傅。刚刚进院子, 师傅就迫不及待地拉着孩子参观他的宝贝。提起他的宝贝, 师傅瞬间来了精神。

师傅说的宝贝就是两顶安全帽, 一顶是竹编安全帽, 一顶则是现在常用的塑质安全帽。

竹编安全帽是师傅上班第一天领到的, 同时领到的还有三位师伯。每次施工, 师傅都认真地戴好安全帽, 而师伯们, 只是在领导或者老师傅在场时戴上安全帽, 装装样子, 还不扣上帽带。终于有一天, 二师伯在高空施工中, 不慎掉落一个螺帽, 恰巧落在大师伯的安全帽上, 砸得大师伯险些昏倒。取下帽子一看, 竹编的安全帽被砸断了几根篾条, 好险啊!如果不是戴上安全帽, 后果不堪设想, 大家咋舌!从那以后, 师傅、师伯们从这件事中吸取深刻教训, 工作时无时无刻不戴牢安全帽, 并深有感触地说:安全帽就是保命帽。后来, 即便是换了新的安全帽, 师傅仍然对自己的第一顶安全帽十分珍爱, 以至于当成宝贝收藏到现在。

塑质安全帽是师傅的奖品。1996年是师傅参加工作的20周年, 也是他在供电所安全员岗位上工作的14周年。自他参加工作以来, 从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他的事迹被县供电公司报到了市供电公司。在市供电公司嘉奖会上, 主要领导亲切地握住师傅的手, 在表示慰问和勉励的同时, 奖给他一顶塑质安全帽, 上面印着五个字:安全标兵奖。师傅领回奖品之后, 根本舍不得戴, 挂在办公室的衣帽架上, 还把带字的一面露在了外面。每逢出去施工, 他总是戴着另一顶安全帽。

篇3:金贵师傅的故事

那时候,集体宿舍条件差,4人一问,连一张桌子也没有。金贵师傅在淮北农村的妻子偶尔要来探亲,为照顾他,单位安排我与他两人一间。他妻子来时,我一个人去“打游市”就可以了。如果这一年他回乡探亲,他妻子就不用来了。

我用车间里废弃的黄油箱配了几根角铁,做了一个小桌子,自制了一盏台灯。看书、写字是方便了。但那年头,可读的书太少了,偶尔寻到一本好书,便想通宵达旦地看完。怕影响金贵师傅,我用报纸糊了一个人套子,套在台灯上。金贵师傅说:“没关系,我是个大老粗,你看你的,我睡我的!”

其实,他不是粗人。第二天早晨我起床已经7点多了。金贵师傅不知啥时候轻手轻脚地出去转悠了,我一点也不知道。

只要我在看书写字,他就不呆在宿舍里。问他去哪了,他说钓龟去了。有时,他也借用我的桌子写信。他比老肉头强,一般的句子能够写明白。遇到不会写的字,他就问我,正儿八经地说:“先生,问你一个字!”家里来信了,他就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看,一封信能看几天,仿佛信里有什么秘密。我渐渐知道,他母亲早已去世,家里还有老父亲和一个兄弟,兄弟三十大几了,没成家,他和妻子生了两个女儿。他们没分家,在一个锅里吃饭。

他妻子宋探亲,我见过一次,不漂亮也不算丑,胖乎乎的,左眼角有个疤,碰到人总是问:“你吃了吗?”老婆来了,总得烧菜;烧了菜,还得请周围的小青年来尝一尝。她的手艺实在不敢恭维,不足太咸,就是太烂,好东西也烧不山味。为了给金贵师傅捧场,我们总是说:“好吃!好吃!”

半个月过去了,他妻子回去了。我又结束了“游击”生活。金贵师傅总是刘我拱手说:“对不住!对不住!”

这年秋大,雨水特别多,淅淅沥沥,下个不停。金贵师傅看着窗外自言自语:“今年庄稼完了!完了!”他的工资40来元,除了自己吃饭,寄回家不多,还指望生产队的工分吃饭呢!

时间一天一天流逝,寻常百姓的口子就这么平平淡淡,像一碗白开水。

金贵师傅既不喝酒,也不抽烟,连喝水也是喝白开水。那时候,“消费”这个词没大听说过:用今天的话来说,都像他这样就没法拉动“消费”了。

每周星期六下午的政治学习,是雷打不动的,我和他在一个大组。照㈦是念报纸、读文件,然后大家表态发言。我当记录员,逢到金贵师傅,他就像孩子似的脸红了:“叫咱说啥呢?咱说不好……”我就在他名下,按那时的流行语言胡诌几句交差了。为这,他对我挺感谢的,说:“还是有文化好啊!”

快到了年根边上,那一天,天气已经很冷了,我们儿个小青年出去打野狗,在食堂里请大师傅烧了一锅红烧狗肉,吃饱喝足之后,我盛了一碗给金贵师傅。他还没睡,正趴在我桌上写信,见我回来了,就收起桌上的纸笔。我见他脸色不好,就问了一句:“家里来信了?”他“咽”了一声就躺到床上了,狗肉也没吃。

那晚,也许吃了狗肉火气大,我好长时间没睡着,只听得金贵师傅不停长吁短叹,翻来覆去。我起来,泡了一杯茶。他也坐到床沿上,轻轻叹了一声说:“还是你们没家没小的省心啦!”

我问:“快过年了,你回家探亲吗?”

他摇摇头。

我说:“那就叫嫂子过来吧!过年我去省城,正好房间给你腾出来。”

停了好一会。金贵师傅说:“她怀孕了,不能宋了。”

“那不正好给你添个儿子吗?”

“可那是人家的儿子,不是我的儿子!”泪珠从他铁青的脸上滚了下来。

我递给他一支香烟。

他破例点着了烟,把他的弟弟来信给我看。原来是大队革委会主任诱奸了他的妻子,而主任反告他的弟弟——小叔子与嫂子有染。老父亲气得病倒了,事情闹得不可开交。

“兄弟,你看这事该怎么办?我可没辙了!”

我也无言以对。我读过的几本爱情小说中还没有这样的案例。对我来说,这是一个知识盲点。

天快亮了,一包烟差不多抽完了。在呛人的烟雾中,金贵师傅问我:“你读书多,知道哪个地方招收和尚吗?我真想出家当和尚算了!”

“哪个庙里敢收容你?再说,嫂子纵使有错处,你可以丢下她不管,你的老父亲、你的女儿你可以不管吗?”

他不作声了。

一连几天,金贵师傅的精神快要崩溃了。无奈之下,我向单位领导反映了这些情况。这次,领导总算开恩了,派了工会干事巩大姐陪同金贵师傅回家乡。巩大姐是一位很仁义很厚道的老大姐,口碑好。有她陪同,我们就放心了。

过罢年,我从省城返回单位不久,金贵师傅夫妇俩在巩大姐陪同下终于回来了。不知是做了人流还是引产的缘故,他的妻子脸色苍白,明显瘦了一圈。单位里安排她在车场修补篷布,补贴生活,金贵师傅总算有了家。

我呢,就和他分手了——不住一个屋了。

篇4:做杆秤的师傅

我不知道这个做杆秤的师傅还能坚持多久, 很多人现在连杆秤都不会认, 做生意的人图方便也懒得再用杆秤, 这个师傅如果单凭卖杆秤恐怕已经不能维持生计。幸好他的房子临街, 所以他就把堂屋空了出来, 放两根条凳, 凳子上铺上门板, 再摆了点本子、手帕之类的小东西, 一个杂货摊子就算铺开了。杆秤师傅就边做杆秤边做买卖, 才得以养家糊口。当我们问及做好一把杆秤需要那些工序时, 杆秤师傅才头头是道地给我们讲述起来, 从选材、刨圆、浸泡、打磨到钉秤花、装秤盘, 师傅说得很详尽, 而我们终因为隔行如隔山, 听得一头雾水, 只知道制作一把小小的杆秤也需要很多工序, 花很多时间。

看着做杆秤的师傅认真执著的表情, 我故意开玩笑说:“那个秤花你随便打打就好了, 要那么精确做什么啊, 现在的人买东西又有几个会看秤咯, 有的奸商为了克扣斤两都要故意把秤弄得不标准, 你还这么认真做什么?”没想到那做杆秤的师傅立马变了脸, 说:“我做秤从来不会短斤少两, 做生意的要怎么称秤那是他们的事, 我做秤必须问良心, 无论偏轻偏重都是缺德, 这是我的原则。”杆秤师傅的话和朴素, 却让我肃然起敬, 不由为自己的随性而自责, 即便是坐在路边毫不打眼的杆秤师傅也有其职业范围内的道德准则, 我要做的应该是尊重而不是调侃。

篇5:蒋师傅的钥匙

蒋师傅为买菜温习了很多功课:哪个季节该买哪种时令菜、什么时候哪个摊点有既新鲜又便宜的蔬菜……家里有了专门的采购员后,一家老少每餐都能吃到很多新鲜的菜,很是欢喜,尤其是嘴刁的儿媳,对新鲜菜更是赞不绝口。蒋师傅买菜更有劲儿了。

可是,不出1个月,家人开始提意见了,说蒋师傅买的菜好是好,可惜就是分量不足。蒋师傅这下心里沉悶起来了,想必是卖菜的商贩在秤上做了手脚!无论怎么小心,他买的菜,到家一称,少一二两是常有的事,有一次买只鸡竟然少了半斤。就在全家准备撤销蒋师傅的采购资格时,蒋师傅先来了个郑重宣誓:“以后买菜绝不会短斤少两了!”他高高扬起一把小弹簧秤,“以后就用它复秤。”

可用上小弹簧秤后,情况也只好了1周,家人发现蒋师傅买的菜又不够斤两了,一问,蒋师傅窘迫地回答:“弹簧秤好是好,就是老忘记带,有次带上却又丢了,连买了两个都是这样。”

怎么办?难道真的撤销蒋师傅的采购资格?可家里也就他有空闲哪,只得让蒋师傅继续担当重任。

3天过去了,1周过去了,1个月过去了,也就奇怪了,蒋师傅买的菜没有问题了,不仅新鲜,而且足斤足两了。

蒋师傅有啥招了?家人越问,蒋师傅越卖关子。等一家人都问过后,蒋师傅把身上的钥匙往饭桌上一搁,说:“招就在这一串钥匙上,钥匙不多不少正好是三两,每次买菜,发觉有问题,就把钥匙往秤上一称,重量不吻合说明秤有问题了。时间长了,商贩一见我掏钥匙。他们赶紧添菜,所以,不再短斤少两了。”

蒋师傅说完,家人眼睛都为之一亮,这办法不错,用标准秤称下钥匙的重量,作为一个标准砝码,当怀疑商贩的秤有问题时,就可以称一下钥匙,钥匙称出来的重量一样,那就可以放心消费了,如果称出来的重量不相符,就说明他的秤短斤少两。

篇6:万师傅的眼泪

这就是我认识的万师傅吗?万师傅60多岁,原来是一位性格开朗,能言善辩,讲话办事雷厉风行的人。退休前在厂销售科做营销,口才出色,结交广泛,销售成绩突出。退休后,自己开公司做生意,忙得几年都没有见过面。前些日子听说他患了中风,没想到病情发展得如此严重。

面对我们的惊讶,家人一边流泪一边说。两年前万师傅第一次中风,病情并不严重,住院治疗后不久就康复了。他以为自己体质好,没有把那次小中风当回事。依旧到处跑生意、忙应酬,不吃药、不复查,半年后,第二次中风。治疗一段时间,没有留下后遗症。出院后,他便将医生的嘱咐抛到九霄云外,仍然是不吃药、不复查,喝酒、抽烟、起居无常。不长时间,脑梗死再次发作。随后就是治疗一康复一出院一再发作一再治疗……短短两年时间,脑梗死反复发作6次,一次比一次严重。第六次发作时,20天持续昏迷不省人事。经医生全力抢救虽保住了性命。但一个生龙活虎的人变成了瘫痪在床不能动弹,全靠鼻饲管注入流质食物维持生命的人。

看着万师傅面颊上流淌的泪水,我知道那是悔恨的眼淚,是对自己以往不负责行为的悔恨,是对自己增加老伴、子女负担的愧疚。

据统计,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造成死亡的第二病因,致残率也相当高。其实,心脑血管病和中风都是可以早期预防、早期治疗的。预防的方式很简单,保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合理摄取营养,经常锻炼身体,避免肥胖,有规律地生活和工作。但是这些并不困难的事情,许多人都不认真去做,甚至不屑一顾。仗着年轻气盛,工作时没日没夜,拼搏奋斗;休息时,整夜上网、打麻将,聚在一起飙酒、抽烟,甚至喝得烂醉如泥。长此以往,日积月累,一点一点地侵蚀身体的健康,最终造成严重危害。从这点来说,健康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也会断送在放纵之中。

一旦出现心脑血管病和中风,应及时治疗,遵从医嘱,坚持服药,按时复查;同时注意科学饮食起居,适当康复锻炼,是可以康复并有效预防中风复发的。万师傅的病情反复发作,越来越严重,很大一部分归咎于他的我行我素。对医生嘱咐置若罔闻,不服药,不复查,不注意科学的生活方式。最终这一行行悔恨的眼泪。诉说出自己的悔恨,警醒着周围的人们:爱惜自己,珍惜健康。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千万不要失去了才感到她的珍贵。

篇7:师傅的趣味教学

我师傅一听,笑着说:“没事,孩子们晚来早走的事儿我负责。”

他可真够绝的,也不开会,也不找孩子们谈话。从第二天开始,他上课时给我们先讲十分钟笑话,结尾时留“扣子”,下课前用一两分钟解“扣子”,凡授课老师没在的学员都可以来听。他的笑话和“扣子”那是真好啊。没两天,那几个晚来早走的孩子都提前到了,等着听笑话,到下课的时间,又准时来听我师傅解“扣子”。

我记得,他讲过一个故事。有个非常忠厚、俭朴的老太太,无儿无女,靠每天给人“缝穷”,即做点针线活儿赚钱糊口。穷人家有点儿钱也没处放,怎么办呢?老太太就从墙上取下一块砖,把钱放在里面,再把砖塞上。过了一段时间,老太太想看看存了多少钱,就把那块砖拿出来,往里一摸——糟了,钱都没了。老太太急了,再往窗户那儿一瞧,窗户格子下面有个地方被磨得油亮亮的,显然是每天有人从窗户那儿伸进手来,悄悄把钱掏走了。老太太这个气呀。她找了把锋利、细长的牛耳尖刀,晚上吹熄油灯,躺在床上,手握尖刀,等着那贼。等到半夜,她听见有动静,便假装打呼噜。月光下,一双手从窗户窟窿中伸进来,准确地摸到那块砖,把砖取下,拿出钱来,然后把砖原样放好。老太太双手握刀,用盡全力一插。刀尖竟扎透贼的手背,插到窗台的木头上。这一下,小偷想跑都跑不了。老太太想:我马上就喊人来捉贼,然后让他把偷走的钱全部给我退回来。没想到,她正要喊人时,意外发生了。小偷毫不紧张地说了一句话,老太太“噌”一下就把刀子给拔出来,小偷便乘机逃走了。

正当我们听到关键之处,我师傅说:“你们猜猜,小偷说了一句什么话,能让老太太把刀拔出来?这答案呢,中午下课时到我这儿来听。”

孩子们都去练功了,等到中午下课铃声一响,又都跑来。有的猜:“小偷说‘我是你儿子’。”有的猜:“小偷说‘我也穷得很,饶了我吧’。”有的猜:“小偷说‘不放我,改天杀了你’。”我师傅一笑,说:“老太太没有子女,求饶和威胁能打动老太太吗?那是老太太的活命钱呀!告诉你们吧,小偷当时说了一句‘没扎着’。由于天黑,老太太想,没扎着我重扎,结果让小偷给跑了。”

上一篇:赛门铁克面试题汇总下一篇:毕业论文 会计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