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工作实施方案

2024-05-03

学校体育工作实施方案(共8篇)

篇1:学校体育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体育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以《新课标》为重点深化体育课堂、体训队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出操、集队、集会纪律,做好出操、集队、集会常规训练,做好各训练队的选材与训练工作,切实提高体训队员体能、运动技能、竞赛能力和心理素质。以《体质健康》为依据,做好体质健康测试与上报工作。

二、主要工作目标:

1、认真制订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和学期体育教学进度计划,课时计划等。

2、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认真备好课,上好每堂体育课,组织好体育大课

间的活动,保证学生在校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3、继续开展第二课堂,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

4、积极开展体育竞赛活动;继续抓好学校各运动队的业余运动训练,积极组织各类体育比赛,认真组织举办好全校运动会等。

5、在体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注重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

三、具体工作:

二月份:

1、制订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和教学进度计划等。

2、按照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认真备好课,开展体育教学教学

工作。

3、布置本学年体育达标工作内容、要求。

三月份:

1、按计划组织开展大课间操

四月份:

1、组织开展师生春季运动会。

2、开展体育教科研活动,观摩研讨体育新课程实验课。

3、整顿大课间活动。

五月份:

规范课堂教学,按计划进行常规教学工作,提高学生体质。

六月份:

1、完成体育学期考核工作,分析数据,有针对性地布置暑期锻炼计划。

2、完成学期体育工作总结。

下学期

九月份:

1、制订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和教学进度计划等。

2、按照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认真备好课,开展体育教学教学工作。

十月份:

1、按计划组织开展大课间活动

十一月份:

1、组织冬季传统项目比赛

十二月份:

1、完成体育学期考核工作,分析数据,有针对性地布置寒期锻炼计划。

2、完成学期体育工作总结。

篇2:学校体育工作实施方案

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贯彻“一切为了学生,健康第一”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及“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把加强学校体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方面,深入开展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学生在增长知识、培养品德的同时,锻炼和发展身体的各项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努力使我校全体学生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

二、工作目标和原则

(一)工作目标

1、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

2、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3、改革学校大课间活动,优化课外活动的时间、空间、形式、内

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地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锻炼。

4、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二)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意识。实施体育育人功能,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有效地设置和开展各项活动,以达到对学生的促德、健体、调智、审美等的教育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2、关注差异,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推动素质教育。

3、增强体质,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营造人人参与、生气勃勃的校园体育氛围,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条件,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确实保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有效实施。

4、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及特点,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活动内容。

切实保证开足开齐体育课,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塑造学生健康品格。

三、组织机构及要求

(一)体育工作领导小组

1.组

长:

2.成员:

(二)学校各职能处室职责

1.学校体育工作组:起草学生大课间及课外活动实施方案(含

活动形式、场地划分)

2.教导处:制定课程表,体育活动时间表

3.后勤处:完善、整理体育器材室的管理制度,班级借用记录,场地划分,体育安全保卫制度,体育器材室帐目,清单。

4.少先大队:营造氛围,大力宣传,协助体育工作组完成好各项体育活动

(三)学校体育工作要求:

成立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学校每天一小时活动(大课间及课外活动)情况资料,做到开足开齐体育课(1—2年级每周4节,3—6年级每周3节),课程表上要体现。完善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资料,完善运动场、器材库等场地管理及使用情况登记信息;完善学生的健康档案资料;完善学生在体育活动期间的安全保障措施;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四、体育工作实施措施

1、时间安排

练:8:20前学生自主锻炼

大课间活动:10:20——10:50

课外活动:3:50——4:30

任何老师不得挤占体育活动的时间。

2、活动实施保障

a、加强领导

健全组织机构,具体分工如下:

校长室:宏观调控,并随时督查。

体育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指导组织全校“阳光锻炼一小时”活动。

班主任、辅导员:负责活动计划实施。

b、全员参与

强化过程管理坚持学生全员参与,学校领导紧密配合,教职工全员协作,建立领导区域巡查、体育教师安排指导、班主任、辅

导员组织实施、年级组检查评比等机制。以保证阳光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3、实施项目内容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为依据,结合我校现状,现内容安排如下:

一二年级:跳短绳

三年级:跳长绳

四五六年级:体操《七彩阳光》

自编校园舞《火花》

慢跑五圈

班级自选项目:乒乓球

踢毽子

羽毛球

趣味篮球

自编室内游戏

4、场地安排

各年级在自己指定的大课间操场上,具体位置由体育老师安排。

5、活动要求

a、活动必须由班主任、辅导员到场负责管理,做必要的技术指导。

b、加强安全防范管理。班主任、辅导员必须加强教育,引导学生安全、文明、有序地参加活动。

c、如果遇到小型体育竞赛,体育老师必须提前到达比赛场地。各班快速、有序地进入比赛场地进行比赛。

d、遇到阴雨天不能进行正常室外活动时,各班由班主任自行在教室进行室内游戏(器材自备)。

五、体育工作保障措施

1.高度重视,周密安排,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落到实处。

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是党和国家对学校

体育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广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高度重视和关怀。学校要按照《大竹县强化学校体育工作的十条措施》文件和本方案的要求,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对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进行自查,查缺补漏,确保国家督查顺利通过。

2.加大对落实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经费投入

学校将对落实校园体育活动加大经费投入,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公用经费用于保证开展体育活动场地器材设施的需要。同时,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发动广大师生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大力加强快乐体育园地建设,切实保证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

3.切实加强体育活动的安全管理

在组织开展体育活动时,要切实加强体育活动的安全教育和管理,从活动计划的安排、活动器材设施的检修、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过程的组织管理及医务监督等各方面要严格把关,防范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健康安全。

4.加强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宣传工作

篇3:学校体育工作实施方案

5年来, 常州市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成果喜人, 学校体育活动精彩纷呈, 学生体质有了较好改善。大课间体育活动校本化实施的专题研究成果在《中国学校体育》杂志2007年第11期和第12期连续刊发。《中国教育报》2010年7月2日“新闻版”刊发头条新闻称赞常州市“阳光体育校本化, 不仅使阳光体育运动更加丰富多彩, 也使阳光体育运动有了更多的文化味。”

基于深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需要, 常州市多次邀请学校体育教育专家对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进行专题论证, 并于2010年10~12月期间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市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调研。透过论证和调研, 结合全省乃至全国, 深感大力提倡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是深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 切实增强学生体质”的有效策略。同时发现, 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有许多问题需要用一种理性的、智慧的眼光进行审视, 并进行专题研究。这种研究不仅对本地区, 而且对我国深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思考与追求

1. 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

中央7号文件明确提出“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 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 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教学与活动形式, 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没有规定实施的具体内容, 而是把选择实施内容的权利给了学校和教师, 要求学校“努力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和机能, 提高运动能力, 达到体质健康标准”, 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本质和核心, 为校本化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创设了空间。

2. 为学生个性发展营造更为广阔的空间

我国疆土辽阔, 民族众多, 物质文化、地理条件等地区性差异较大;各地各学校教育资源、学生运动能力、体质状况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即使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常州市, 虽然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 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不断改善, 优质教育资源日益扩大, 但是, 这些差异依然存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搞“一刀切”, 在实施内容上采用统一的行政化管理, 就可能产生不切实际的现象。提倡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 充分考虑教育的适切性, 鼓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 创建学校体育特色, 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避免千校一面、“标准化”和“同质化”倾向, 努力形成独具特质的学校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 应该成为深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策略。

3. 科学运用现代课程实施策略

校本化实施是源于美英等发达国家的课程实施策略, 是对课程进行校本化开发再实施。其本意是要学校根据办学理念、教育资源和学生发展实施课程。这一策略运用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意在引导学校根据学生发展和学校实际, 积极地解决面临的问题, 大胆创新, 自主实践, 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形成学校体育特色, 从而实现“一校一品一特色”的特色学校建设思路。

二、实践与探索

考量常州市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的文化基础和探索历程, 可以发现, 这是地方教育文化的积淀, 也是常州体育人在教育改革探索中凝聚出来的一条基本的教育改革经验。分析它的产生过程, 可以清晰地看到, 先后经历了“自主实践、局部探索、整体推进”三个阶段:

1. 自主实践, 追求有效

面对学校体育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常州教育工作者习惯立足实际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按照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坚实地努力着。比如, 省常中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根据学生体能状况开展体育课选项教学;常州五中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实践校园体育“吉尼斯”挑战会。此外, 兰陵小学的乒乓校本课程建设、鸣凰小学的小排球校本课程、溧阳南门街小学的小篮球校本课程等等。

2. 局部探索, 理性思考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 “校本化开发”的理念在常州体育教育工作中逐步形成, 立足学校文化传统和学生发展需要, 结合传统文化, 以校为本自主开发, 对原有的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体育课外活动和体育运动训练等进行有机整合, 使学校体育工作体现出浓郁的“本土”特色。

2005年, 常州市开展“小学体育主题单元教学开发与建设”研究, 通过“项目引领, 区域联动, 校际联合开发”, 由教育局直属小学、钟楼区、天宁区到全市, 有力地促进了学校体育工作校本化实施的良性发展。2007年《中国学校体育》第四期专栏对常州市的这一校本化探索做了系统报道。2006年, 常州市立足学校体育实际和学生体质发展状况, 直面现实, 对常州市中考体育进行校本化改革, 增加考试内容的选择性。在考试内容的制订和选择上, 根据体育新课程建设的要求, 结合常州学校体育实际情况, 供考试选择的内容共六大类, 涉及篮球、排球、足球、体操、武术、田径、游泳、体能等13项。改革经验在全国引起良好反响, 《中国学校体育》第六期做了专门报告;教育部体育中考试点改革工作会议于2007年10月18日在常州市召开。

2006年, 常州市首次提出大课间体育活动校本化开发的理念, 大课间活动蓬勃开展, 生成了许多深受学生喜欢又能有效增强学生体质的大课间活动形式。《中国学校体育》2007年第11期和第12期刊发专文作了介绍。

3. 整体推进, 创建特色

进入21世纪, 校本化实施学校体育工作的思路在常州教育工作者的心目中逐步清晰。认真研读中央7号文件后, 常州人坚定了走“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之路的决心。2007年常州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提出“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的理念, 2009年独立承担并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与保障体系建构研究》 (课题批准号:DLA090298) , 整体推进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 引导学校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基础上, 坚持校本化实践, 注重多元化发展。

三、成效与作用

1. 赢得了学生、家长的喜欢和支持

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改善, 表现出三大特点:第一, 许多学校自觉地把学校的一切体育活动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进行有机整合, 始终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增强学生体质。第二, 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时具有了校本化开发的意识, 学校的场地设施得到充分利用。第三, 学校开展了许多富有新意的创新实践, 学生认识到通过阳光体育运动受益很多, 不仅学习了体育技巧, 增强了身体素质, 还可以展现自己在体育方面的特长。学校的体育活动深受学生喜爱, 也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2. 学校体育特色创建更加活跃

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 促使常州市各区学校体育工作呈现出浓郁的本土特色。就区域而言, 武进区、天宁区进行学校体育项目整体布局, 开展校园健身操的创编和实施, 形成校校有自编操;钟楼区、新北区开展创编校园集体活动项目设计, 形成颇有特色的校园集体活动项目;金坛市、钟楼区把“2+1”工程建设推进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相结合, 设计出符合各阶段教育特点的系列活动方案。溧阳市、戚墅堰区加强体育校本课程建设, 开发东方小学羽毛球、西门街小学小篮球等校本课程。就学校而言, 生成了许多深受学生喜欢又能有效增强学生体质的体育活动形式。省常中以俱乐部选项的形式推进大课间体育活动改革, 设置了武术、舞龙、轮滑、健美操、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八大项目, 丰富了课间活动的内容, 增强了学生体育活动能力。市五中每年举办《校园体育“吉尼斯”挑战会》, 主题明确, 形式活跃, 内容丰富, 涉及到:三分钟左右脚盘踢毽、靠墙手倒立计时、单手俯卧撑、两分钟单脚跳绳 (塑料绳) 等几十个项目, 学生参与人数达90%以上。市一中利用自然条件开展各种体育活动, 如, 校园俯卧撑比赛, 还有兰陵小学的《兰陵乒乓》校本课程建设, 朝阳中学的武术文化建设, 花园中学的龙文化建设, 外国语学校课外体育俱乐部活动等等。

3. 坚持“校本化”, 开设开放性、公益性阳光体育夏令营

秉承“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的理念, 2011年常州市教育局推出具有浓厚的校本特色的开放性、公益性、选择性的暑期青少年阳光体育夏令营活动, 提出“与运动相伴, 让健康同行, 享受暑假快乐生活”的活动主题。夏令营共有三种形式:训练营、体验营、参与营。训练营注重提高学生专项体育运动的能力;体验营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参与营则不限人数, 组织学生观摩阳光体育比赛, 感受体育的激情。活动具体内容由营地学校坚持校本特色设计, 内容有篮球、排球、乒乓球, 还有体操、体育游戏、体育舞蹈、射击、击剑、游泳、棋类等。夏令营具有开放性和公益性, 活动大多免费开放, 学生按就近原则自愿报名参加。报名前两天, 12个营地的报名全部满员。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常州正衡中学等多所学校分别自主设计开设夏令营, 各中小学及体育场馆开设的营地已超过30个, 参与人数超万人。

这一颇具校本特色的阳光体育夏令营活动得到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深刻关注, 《常州日报》、《常州晚报》、常州电视台、江苏教育电视台、中央教育电视台相续报道, 《中国教育报》相继刊发新闻报道。

四、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问题与对策

倡导“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 确实有利于学校充分发挥办学资源, 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激情, 有利于有效增强学生体质。然而, 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能否有效, 关键在于要谨防三种不良现象的发生, 做好两件事, 只有这样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才能充满生命活力。

1. 要谨防三种不良现象的发生

一是要防止简单放权, 产生形式主义。简单地理解校本化就是放权, 教育行政部门不管不问, 让学校完全做主, 会产生三种现象:一是学校领导不重视, 简单应付了事, 改改名字, 把课间操改成大课间。二是觉得阳光体育运动就像一场“运动”, 来人了好好组织, 轰轰烈烈一哄而上, 气势很大, 无法长久, 也未必管用。三是不知所措, 不是简单粗糙流于形式, 就是程序化、模式化, 表演的成分多, 形式主义倾向重。

二是要防止跟着感觉走, 诱发兴趣主义。认知不足, 把握不当, 一些教师会觉得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就是让教师或学生跟着感觉走, 就是追求差异性、个性化和特长, 过分强调学生的兴趣、需要, 忽视阳光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作用, 从而与国家倡导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产生距离, 走向兴趣主义。

三是要防止缺乏强硬的政策制度, 出现敷衍现象。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需要强硬政策保障、有效地形成具体措施和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评价是推动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深入有效地开展的坚实基础。没有强硬的政策保障和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阳光体育运动就可能游离于教育行政部门的质量监控之外, 就可能出现敷衍了事的现象, 校本化实施就可能让阳光体育运动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缺乏生命活力。

2. 要做好的两件事

一是坚守: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政策制度建设, 督促学校落实学生在校体育锻炼每天一小时, 确保阳光体育运动正常实施。要把学校依法执教、深入有效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开足开齐体育课、体育课外活动和大课间体育活动, 作为督学、督政和评估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内容, 对不合格的单位采用一票否决制, 坚持原则不打折, 坚定立场不动摇;有了这份坚守, 阳光体育运动才有生命活力;有了这份坚守, 才能在校本化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事业追求中充满激情和爱心, 并能把这种激情和爱心转化为创新的不竭动力。

篇4:学校如何实施校本研修工作

一、校本研修的内容

目前,有些学校在实施校本研修的过程中仍然是“涛声依旧”,茫然无措,不知该研些什么。我认为应从研究自己的行为,解决自己的问题人手:1.加强理论学习。2.加强教材培训。3.落实集体备课。4.狠抓课例研究。5.开展沙龙研讨。6.勤写教学反思。7.认真总结提炼。

二、校本研修的实施

1.教研与师训相结合。

①举办专题讲座、报告会和汇报会。每学期由两位校领导作专题讲座和报告,青年教师作学习汇报,以扩大学习的辐射面,收到良好的效果。

②积极创设条件,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学校组织教师参加了国家、省、市举办的“研讨会”、“名师精品课展示”,在青年教师中开展“走近名师”等主题研究活动。通过阅读名人专著、观看名家视频、聆听名师讲座、进行教育实践、写学习体会等途径,让青年教师领略名家的风采,走名家发展之路。

③挖掘校内资源,举办业务培训。由教导处牵头,对全体教师进行了计算机业务培训。中青年教师学会教案的制作,青年教师学会幻灯片、课件的制作和多媒体的使用。举行幻灯片、课件展示活动,促进教师的业务成长。

④充分发挥教育教学杂志的传媒作用,加强了教师业务学习。学校每年支出达一万三千余元,为每两位教师订1份教育教学杂志,由年级组长管理,期末将杂志交回图书室,扩充学校共享资源。实行借阅制度,在教师中开展了业务学习笔记展览和业务学习汇报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业务学习和理论学习的材料,促进教师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的提高。

2.教研与教学相结合。

①充分发挥市、县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每学期由省、市教学能手就语文、数学分别为全体教师上高质量的示范课,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

②开展“青年教师评优赛教”活动,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每学期,在青年教师中开展了“课堂教学技能大赛”活动。教导处成立评委组,采取青年教师报名、自选课题、统一安排、现场打分的办法,评出校级教学能手,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3.教研与科研相结合。

教研活动分四个层次,即行政领导检查督促,教导处指导推广,教研组研究总结,骨干教师领衔研究。

①加强课题研究,注重措施的落实。学校教科研室要确立课题,制订长期有效的研究措施,落实具体工作。如在师生中开展了“端端正正地写字,写工工整整的字”活动,坚持常年加强训练。每学期教导处都要举行“师生书画大赛”,予以奖励,并以年级组为单位办好了“书画长廊”,展示于楼道墙壁上,掀起全校师生学画练字的热潮。

②扎实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教研组结合学校工作计划,由教导处牵头健全教研组组织机构、制订教研组学期目标任务、教研工作落实措施,统一印发活动记录。并以表格的形式确定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中心发言人,使教研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范进行。充分发挥教师业务成长的主渠道作用。

③定期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分别举行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搭建学生展示才华的平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④学校教科研室设计印发校刊,促进校园文化的交流。每学期,学校教科研室承办五期《东风小学校刊》,设有教师论坛、学生作文、艺术天地等栏目,印发各班各办公室,极大地调动师生踊跃投稿的积极性,促进校园文化的相互学习与交流。

基金投入,保障校本研修。学校设立专项基金,用于购置资料,印发材料,奖励先进,形成激励机制,构建学习型校园,研究型校园,专家型校园。

校本研修是一条新课程推动教师成长之路,是创办学校特色的重要支撑,是創设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互相交流的学校文化。在此,谨以我校的一些做法,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以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谋求共同发展之目的。

作者单位 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东风小学

篇5:学校汛期学校安全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为确保我们学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扎实开展学校防汛和安全工作整治,清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杜绝和遏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为全校师生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汛期学校安全工作的预警通知》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我校的工作部署如下:

二、建立领导小组 组 长:王鹏

副组长:李小卫 姜光亮 成 员:全体教师

三、整治重点

1、加强学校饮食安全管理。汛期是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的易发时段,要求食堂管理人员要认真贯彻落实有关食品卫生的法律、法规,学校食堂要严格执行国家卫生标准和相关管理规定,严把原材料采购关,坚持采购索证制度,严禁采购三无产品,杜绝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肉,杜绝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同时,要加强对炊事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实行食堂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严格操作规程,加强对炊事人员身体健康状况的监控,严禁带病带菌上岗。

2、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经常开展防火安全检查,及时消除火险隐患。学校要将《消防法》有关知识进课堂,要在教室、实验室、图书室、远程教育室、宿舍、食堂等人员密集的场所配齐、配足消防器材,有关人员能熟练使用灭火器等消防设施。保证安全疏散通道畅通。

3、加强防雷电伤害安全管理。学校建筑物应按照有关规定定期检查维护。开展雨季雷电知识讲座和防雷击常识教育,教育学生雷雨时,不在大树下避雨,不使用金属杆雨伞,尽量不骑自行车,要远离阳台、金属栏杆、金属防盗网、电线等导体及建筑物外墙,不使用水龙头、淋浴器,尽量不使用电话,同时,关闭电视机、电脑等用电设备。遇到雷雨天气时,在室外活动师生应立即进入教室并关好门窗。

4、加强校舍安全管理。完善校舍安全预警机制,针对汛期到来后极易造成的基础浸泡、下陷、墙体酥松、屋顶漏雨等不安全因素进行全面排查。

5、加强汛期游泳安全管理。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管理职能和学生家长监护人的监管职能,严格控制学生到校时间,全面了解学生课余时间活动情况。教育学生不准在无家长和老师带领的情况下私自游泳,严禁到无安全设施、不熟悉的水域、水库、池塘、江河和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确保学生不发生游泳溺水事故。

6、深入开展学校安全教育活动。一是要按照《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公共安全教育内容,或利用地方课程,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公共安全知识和技能。二是通过举办出行安全、食品安全、计划免疫、预防流行病、防溺水,防雷电伤害等专题讲座,让师生掌握公共安全常 识。三是通过开展防火、防震、防暴风雨、防溺水等应急演练,增强学生的避险自救能力。四是充分利用广播、板报、墙报、宣传栏等设施和班会、主题队会、团队活动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日常安全教育。

7、进一步加强值班值勤工作。汛期前完善了学校领导带班和教师轮流值班制度,在学校操场、楼梯、楼道口、厕所门口等学生活动频繁,易造成拥挤的部位加强值班和巡查,确保不发生拥挤和踩踏事故;坚持门卫值班制度,建立并严格执行外来人员出入登记制度,未经允许,外来人员不得进入校园。上学、放学时间安排值班人员轮流值勤,确保不发生交通事故。

8、学生离校,学校安排值班领导和教师组织学生有序乘车,教育学生不乘坐超载车和无牌无证车辆,保证学生乘车安全。

四、责任分工

校委会成员负责各自责任分工的安全工作专项整治活动的督导、调度工作。安全领导组负责安全整治大检查的调度、协调、指导工作,负责安全教育以及协调有关单位进行校外周边环境治理。总务处负责定期检查、维护、维修基础设施,全面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建筑、围墙、门窗、防护设施、消防设施以及食堂、小卖部的食品卫生监管。

五、工作要求:

(一)切实提高对汛期学校安全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灾意识。防汛是一项政治任务,必须增强纪律观念,服从命令听指挥。灾情发生时,学校教职员工必须立即到位,听候命 令。对擅离职守、不服从命令、不听指挥、不顾大局、贻误战机造成损失的;对汛期内忽视预防,疏于管理,玩忽职守而造成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将依照有关规定从严处理。

(二)在汛期,学校所有领导和广大教师确保通信畅通,随叫随到,共同为学校安全渡汛做出积极努力。

(三)对学校校舍安全状况和学生上学放学交通安全状况要做到底数清。要在全面检查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教室,特别注意检查危房和受雨水侵蚀新产生危房中的危险隐患。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了有效措施,及时除险加固。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四)在汛期内,有专人负责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一旦发觉天气突变,务必提前做好应急准备。

(五)搞好防汛宣传和安全常识教育,抓好防汛演练。学校利用课间操、早会等时机向学生宣传防汛工作,让每一位学生都知道当洪水来了时该如何应对,并组织学生开展汛期急救技能演练,提高了学生的防汛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力争做到“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确保学校安全渡汛。

(六)加强值班和报告制度。严格执行重大事故报告制度,一旦发生事故,在采取有效措施处理的同时,及时向当地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七)在汛期要做好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安排好汛期值班。

第二实验中学

篇6:学校体育工作安全管理工作方案

为确保学校体育教学、体育竞赛活动、体育课外活动及体育训练工作稳定、有序、长效的开展,杜绝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立机制,责任到人。

学校建立体育工作安全管理机制,落实责任,责任到人。

组 长:侯岗

副组长:刘超、王树林

成 员:杨小波、张永健、白玉江、王海东、各年级部长、班主任

二、宣传到位,警钟长鸣。

要组织好学生,要宣传到教师。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防范意识,要月月讲,日日讲,挂在嘴边,常抓不懈。宣传有力度,思想要统一,安全教育决不敷衍了事,心存侥幸,但也不因曀废食,而放弃体育教学工作。

三、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1学校要经常性地对体育活动地场地、器材、设备进行安全大检查,对已破损的体育器材、设备进行整理和整修,坚决杜绝使用有安全事故和隐患的器材设备。

教师在体育活动前要做好器材使用前的安全检查工作。严禁学生穿不符合要求的鞋、服上体育课。

四、严谨治学,一丝不苟。1教师要认真备理论知识,对体育备课工作的认识要提高到一定高度,绝不马虎。理论知识教师要掌握,决不可认为理论知识在体育课中没有用。教师要备场地,备器材,备学生,特别是学生,对个别身体有不适和伤病的,要给予关心和了解,绝不能盲目训练,要区别对待每位学生的运动量和训练强度。教师要科学安排体育教学内容,合理布置教学场地,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严禁在教学时间脱岗,做到学生教师同在。教师要教给学生基本的自我保护技巧,减少损伤程度。

5教师要善于反思,精益求精。教师对体育教学中出现的现象或问题要有反思,对有可能会出现的隐患要力争不再出现,好的经验要互相借鉴,并不断总结提高,精益求精。

五、严密组织,运筹帷幄

大型体育活动(校运会、体育中考及校外体育竞赛活动)等,学校要严密组织,精心安排;赛前要落实专人组织预备活动,以防活动过程中不必要事故的发生;对于校田径队的学生,要动员他们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建立并健全队员身体素质情况登记表。

刀尔登中学

篇7:学校体育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和新区中心校的指导,结合我校“节约型校园”的创建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与节约、节水、节电、节粮、节材为主要内容,运用宣传教育、组织管理和技能改造等多种手段,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在全校大力开展节能减排行动,推进“节约型校园”的建设。

二、工作目标

学校在保持教育规模发展,保证教育质量持续提高的基础上,通过开展节能减排学校行动,认真开展节能减排及环境保护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全校师生的环保意识,力争学校把节能减排工作落到实处。

三、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为确保“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贯彻落实,抓出实效,学校成立“学校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丁学师 副组长:陈利杰

马梦莹

成 员: 刘卫工

刘红斋

刘杰

张红杰

武怀专

全体班主任

主要负责组织、检查、落实我校节能减排。各成员明确工作职责,层层落实,以“绿色、和谐”为主题,通过宣传发动,制定措施、实施推进、检查改进、巩固发展等阶段,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学校行动工作。

2、开展宣传教育,增强节约意识

(1)每学期初一个月内,安排一次国旗下“节能减排学校行动”主题讲话。(责任人:团委)

(2)每学期安排一次“节能减排学校行动”主题班会。(责任人:班主任)

(3)每学期利用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及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日、土地日等时机出一期“节能减排学校行动”主题板报。(责任人:宣传部)

(5)向全校师生发出节能环保倡议

每学期开学团委、学生会要向全校师生发起倡议:节能减排、从我做起。倡议全校师生在不降低现有生活水平的前提下,选择科学合理、节约能源的绿色生活方式。从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用等六方面入手,从生活点滴做起,转变不合理的消费模式,崇尚节约、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社会风气。(责任人:团委)

(6)营造节能减排校园文化利用广播、板报、小报、标语等多种方式,在广大师生中开展节能、环保宣传活动,营造良好氛围。学校组织节能环保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树立节能减排的意识。(责任人:)(7)全面采取节能减排措施。根据我们学校实际情况,我们学校继续开展“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粮食、每一张纸”的活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使学生养成人走水停、人离灯灭、字纸入篓,手纸入桶并回收利用的好习惯。(责任人:班主任)

3、设备节能

学校新购置的设备、零部件、耗材均符合国家环保节能要求,有计划地淘汰和改造部分严重破损、老化和超期使用的设备和灯具,努力降低能耗。(责任人:主抓校长)

4、节能产品推广使用

在学生宿舍、食堂、餐厅、会议室、微机室等耗能集中的地方,推广使用节能设备。廊灯、路灯照明尽量使用声控灯具,高杆射灯只在使用时段开启使用,同时采取先进技术手段自动开关电。(责任人:主抓校长)

5、办公室节能

各办公室下班时关闭电脑,上课关闭电脑或显示器。空调夏不低于26度,冬不超20度。人走灯灭。(负责人:校领导)

6、教室及走廊节能

教室是节能的重要场所,班主任要采取措施,把教室用电量降下来。做到人走灯灭,人少灯少。晴朗天气白天不开灯。学生不得在教室利用公共电源给私自带电的各类电器充电、用电。必要时适度开空调、电扇。杜绝室内无人,电器工作。(责任人: 主任、班主任)

7、宿舍节能 寝室人走电器关闭,熄灯铃响灯灭,对提前灭灯的给与表扬。严禁学生在宿舍内私接使用电源,一经发现由值班人员没收电器,并要求学生写出说明及检讨,屡犯的,由学校取消住校资格。

8、公厕节能

公厕是耗水较多的地方,也是节能的重要区域。出现漏水时,年级组要立即派人予以维修或更换,接到报告,要立即出工。重点部位值班人员在晚上学生离开后要督促关闭各层厕所水源并检查,严防夜深水长流。巡视校园时要注意水路,发现漏水及时采取措施并报告。(责任人:带班领导)

9、食堂节能

要经常对炊事员进行节约水电的教育,同时要逐步改善耗能较大的设备,或已经老化的设备。学校在设备更换上给予财力支持,食堂要出台专项的节能减排办法。(负责人:刘卫工)

10、机房、图书馆、实训室等节能

学生电脑机房、图书馆、各实验室、仪器室室等要及时关灯和落闸。(责任人:各口专职责任人)

11、建立节能减排专项档案资料

有关节能减排文件、学校有关节能减排措施、督查检查评比等资料由学校年级负责人收集整理,专项管理。(负责人:年级副主任)

篇8:学校体育工作实施方案

《甘肃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 (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要求,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为指导, 加快推动全省学校美育工作创新发展, 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指导思想, 明确提出了我省学校美育工作的两步走总目标:第一步, 到2018 年实现美育资源配置逐步优化, 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 各级各类学校开齐开足美育课程。第二步, 到2020 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各类学校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甘肃特色的现代美育体系。

五大任务:完善课程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师资队伍、丰富教学活动、健全评价机制

如何完善美育课程建设, 《实施方案》要求, 首先要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育为核心, 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 科学定位美育课程目标。幼儿园美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 保护和培养幼儿拥有美好、善良的心灵, 懂得珍惜美好事物, 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创造美, 使幼儿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美育课程要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兴趣, 传授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发展艺术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帮助学生形成一至两项艺术特长和爱好, 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特质、审美理想。普通高中美育课程要满足学生不同艺术爱好和特长发展的需要, 体现课程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 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涵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 树立学生的精神追求。特殊教育学校美育课程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 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注重潜能发展, 将艺术技能与职业技能培养有机整合, 为学生融入社会、创业就业和健康快乐生活奠定基础。职业院校美育课程要强化艺术实践, 注重与专业课程的有机整合, 培养具有审美修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普通高校美育课程要依托本校相关学科优势和当地教育资源优势, 拓展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 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 强化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 增强学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 要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指导纲要, 逐步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 有条件的要增设舞蹈、戏剧、戏曲等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普通高中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 要创造条件开设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教学模块。职业院校要在开好与基础教育相衔接的美育课程的同时, 积极探索开好体现职业教育专业和学生特点的拓展课程。普通高校要在开设以艺术鉴赏为主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基础上, 开设艺术实践类、艺术史论类、艺术批评类等方面的任意性选修课程。第三, 要重视和加强艺术经典教育, 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 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和学校美育课程。有条件的中小幼各类学校, 要结合当地实际, 挖掘地域美育教学资源, 逐步增设如敦煌舞、秦腔、书法、地方画、剪纸、砖雕、刻葫芦、皮影等富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职业院校要逐步开设符合院校专业和学生特点、具有地域特色的拓展课程。普通高校要发挥优质资源优势, 在校内教育方面增设能反映甘肃地域和民族特色的舞蹈类、音乐类、戏曲类和美术类的选修课程, 同时开展与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教师“联片结对”帮扶活动, 解决城市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技术落后、资源短缺的难题。

对于如何改进美育教学方法, 《实施方案》要求, 一要坚持全面育人, 因材施教。尊重每个学生接受美育的权利, 按照国家规定的不同学段美育课程设置方案、课程标准以及内容要求, 切实强化美育育人目标, 根据社会文化发展新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积极推行按兴趣爱好分班方式, 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力争让每位学生有所收获。农村和边远地区学校要因地因校制宜, 灵活选用和创造教学方法和手段,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二要遵循成长规律, 开启心智。美育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 多向学生提供感悟欣赏美的机会, 引导学生通过多样的体验和交流活动, 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判断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发现问题, 形成创意, 运用艺术语言和多种媒介创造性地加以表达、解决问题。专业艺术院校要注重内涵建设, 突出办学特色, 专业设置应与学科建设、产业发展、社会需求、艺术前沿有机衔接, 强化实践育人, 进一步完善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高素质、多样化的艺术专门人才。三要使用网络平台, 丰富手段。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扩大优质美育资源覆盖面。以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为契机, 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 加强美育网络资源的建设和共享应用, 将优质美育资源输送到各类学校尤其是偏远农村学校, 支持和辅导艺术教师用好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 创新学校美育教学方式, 不断丰富美育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提升美育信息化水平, 运用慕课等手段, 提高美育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四要加强融合渗透, 形成合力。注重提升学校品质, 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有机融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教室、走廊、宣传栏等, 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 以美感人, 以景育人。与各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发挥各学科教师的优势, 围绕美育目标, 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的育人合力。进一步完善大中小幼学校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机制, 探索建立以大学学科专业为纽带的艺术教育专项联盟, 形成一批“美育实验学校”, 通过“联片管理、联片走教、联片教研、联片督导”的方式, 引领带动和支持地方教育片区和学区的资源中心, 形成学校美育支持体系和特长学生的人才培养体系。广泛汇聚各方教育力量, 激发专业人士投身美育的热情和智慧, 为提升学校美育品质注入活力。五要深化教育科研, 协同推进。组织甘肃省中小学艺术教育与研究中心和各级教育科研部门, 深入开展教学调研, 针对全省美育发展现状, 找准薄弱点和制约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 开展美育科学专项研究。注重美育科研成果的培育和孵化, 强化美育科研管理指导和过程评估, 做好教学现状分析, 为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全力抓好“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和“全国中小学艺术素养测评实验区”试点工作, 研究破解农村学校发展艺术教育的难题, 示范推广典型做法。要研究制定高校、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美育课程学业质量标准, 深入开展美育教学研究和教材研究, 特别是面向农村中小学基于网络环境下音像教材的开发与研究。加强基础教育阶段艺术类学科教研队伍建设, 发挥学科带头人在美育教学研究方面的引领作用, 建立教研准入制度和学科教研员选拔培养制度, 分片区与高校学科力量结合共同形成美育中心教研协作机制, 促进美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关于美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实施方案》明确要求, 首先要补充配齐师资力量。着力破解教师结构性矛盾问题, 将美育教师数量和工作量纳入国家相关测量体系, 以“农村中小学补短板、学前教育补数量、按学区统一招聘”为原则, 严格执行教师资格认定相关规定, 严把艺术教师入口关, 按不同层次学校设置课程和班级数, 有计划、分步骤优化配齐专职美育教师, 实施精准公开招聘。要落实城乡统一的教职工编制标准, 通过特岗计划、乡村教师计划等途径重点补充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的美育师资。加大美育教师交流轮岗、对口支教力度, 推行学区走教制, 推广“学生不动教师动”的经验做法。鼓励聘用社会文化艺术团体专业人士、民间艺人、校外戏曲专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任学校兼职美育教师。其次, 要着力提高教师待遇。制定出台相关保障措施, 保证美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在职务评聘、培训学习等方面同等对待, 不断提高乡村美育教师待遇, 鼓励和引导美育教师到农村任教。将美育教师获得美育活动竞赛等级纳入年度专业技术考核指标和职称评定条件, 将组织课外艺术活动计入教学工作量。第三, 要全面强化师资培训。依托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建立区域分布合理的美育师资培训基地, 组建专家团队, 设计培训课程, 分期、分批对全省专职美育教师进行精准培训。统筹安排各级各类培训项目, 确保在3 年内将本区域内美育教师轮训一遍。全省各高等学校特别是师范类院校要在农村学校设立美育教学实习基地, 探索开展大学生到中小学校艺术教师岗位和幼儿园教师岗位顶岗实习工作, 创造条件让农村中小学美育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到高等院校脱岗培训学习。通过多种方式提升现有美育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在如何丰富美育教学活动方面, 《实施方案》提出, 一要注重学校美育实践。把课外美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 将学生参与社区乡村文化艺术活动、学习优秀民族民间艺术、欣赏高雅文艺演出、参观美术展览等情况与态度表现纳入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内容, 经常开展以班级或年级为主的合唱、集体舞、歌舞剧、书画笔会等群体性活动。二要培育学生艺术爱好。结合体育、艺术“2+1”项目的推进, 面向全体学生, 组织开展艺术社团活动, 确保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项艺术活动, 培养一项艺术爱好, 掌握一项艺术特长。纠正艺术特长培养只重视少数艺术类学生, 而轻视全体学生的现象。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工作指导, 形成政府指导、部门协作、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社会支持的家庭艺术教育工作格局。三要开展多样美育活动。鼓励各地大胆创新, 从今年起, 努力创造条件开展“甘肃省美育创新示范县”培植建设工作, 形成大中小幼连片推进美育的工作模式。各市州要利用区域内资源优势, 分区分层分类举办学生艺术节和艺术展演, 促进学校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美育活动。学校每年要结合美育课程教学, 举办综合性、多样性的美育活动。寄宿制学校要利用乡村学校少年宫等资源, 组织开展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之夜”活动;中职学校要将公共艺术课列入教学计划, 继续开展“百幅名画赏析、百首名曲赏析、百首古诗赏析进课堂”活动, 着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高等学校要发挥自身优势, 开展艺术小分队下乡支教巡演活动, 重点面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农村学校开展艺术普及活动。同时鼓励学校利用社团和学习兴趣小组开展小型分散、灵活多样的学生美育活动, 形成本地、本校美育活动传统。四要拓宽美育社会资源。充分利用当地社会及民族特色资源, 加强艺术院校与文联等专业协会、艺术演出团体、博物馆、美术馆、大剧院等机构的合作共建, 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学校美育学科专业教育。各级各类学校要与当地艺术表演团体合作, 继续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艺术家进校园、戏曲进校园、民间艺术普及等工作。省内各相关部门、团体、企事业单位要提供条件支持学校将课堂教学延伸到剧场、展厅、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文化遗产保护地等场所, 实现校内外美育资源和设施共建共享。五要强化实践活动监管。加强学校美育实践活动的课程化管理和规范办学行为, 禁止任何学校和教师组织学生参加以营利为目的的艺术竞赛活动, 严禁任何部门和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商业性艺术活动或商业性庆典活动。

关于健全美育评价机制问题, 《实施方案》 从学校、校长、教师、学生等四个层面提出了要求。学校美育工作的评价, 一方面实施自评公示制度。从今年开始, 全省所有中小学校 (含中职学校) 全面实行学校艺术教育自评工作, 省教育主管部门将不定期抽查各市州中小学校自评工作情况并进行公示, 对存在的突出问题下发整改通知书, 学校整改情况专题上报。另一方面实施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发展年度报告制度, 各高等学校和各市州教育主管部门要上报本校、本地学校美育工作情况, 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将对所报情况以年度报告进行公示, 重点报告和公示学校美育开课率、实践活动情况、经费投入、教学条件改善、教师队伍建设等, 并将年度报告纳入对市州年度教育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同时, 推进“快乐校园”示范学校创建工作, 完善创建活动评估办法, 充分发挥引领辐射作用, 带动全局工作整体提升, 努力提升辖区内学校美育工作整体上水平。对校长美育工作的评价, 《实施方案》提出今后要将学校美育工作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年度考核内容, 对积极开展美育工作、富有成效的学校领导在评优选先时予以倾斜;对轻视美育教学及活动、美育办学条件不达标、美育课程开设不足、落实美育政策不到位、学校艺术素质测评总成绩连续两年最差的, 按照隶属关系, 分别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者所属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约谈、批评教育并责令限期纠正, 当年不得评为先进个人, 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对美育教师工作的评价, 要将美育课教师的教学工作纳入学校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奖惩体系, 制定考核评价办法。对不按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上课或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成绩落后的, 美育教师在年度考核中不得评为优秀。教育系统在表彰先进时, 加大对美育教师的表彰力度, 评优选先名额单列。学生美育素养评价, 将继续加强全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试点工作和国家中小学艺术学科学业质量监测评价工作, 在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 总结典型经验, 并逐步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监测督导、注重宣传引导

为了顺利完成《实施方案》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 实现“到2020 年初步形成具有甘肃特色的现代美育体系”的总体目标, 《实施方案》对如何组织实施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将美育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 认真履行发展美育的职责, 将美育发展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 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明确工作部署, 切实抓紧抓好。坚持问题导向, 围绕加强和改进我省学校美育的薄弱环节, 制定年度工作计划, 建立健全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美育工作机制, 进一步细化明确年度目标任务和不同教育阶段的工作重点, 深入推进美育资源优化配置和美育教学改革, 切实落实好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

二要加大投入力度。各地政府要通过多种形式筹措资金, 满足美育发展基本需求, 完善学校美育装备补充机制。大力实施全面完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 加大学校美育教学与活动条件的标准化建设力度。各地要将更多的文化建设项目布点在学校, 促进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互动互联, 推动校内外资源设施共建共享。鼓励各地加大投入并积极筹措利用社会资金对农村中小学美育走教教师给予专项补贴。注重建立艺术类技能型人才从义务教育到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培养体系, 对全日制正式学籍的艺术类学校的在校生, 实行我省现行中高职免学费政策。

三要强化监测督导。深化美育综合改革, 研究制定甘肃省学校美育工作制度, 为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中小学校美育课程开课率要列入教育现代化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由省级教育督导部门牵头, 委托第三方, 配合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 每3 年组织一次学校美育质量监测结果的分析反馈和指导工作, 并鼓励各地运用现代化手段对美育质量进行不定期的自我监测。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将美育纳入督导内容, 定期开展专项督导工作。

四要注重宣传引导。各地各有关部门加大对学校美育理念及政策的宣传力度, 积极引导学校、师生、家长乃至全社会更加自觉地重视、支持学校艺术教育, 尊重、关心美育教师, 为学校美育的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上一篇:机能实验学的目的下一篇:“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