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软c期末考试题库

2024-05-23

东软c期末考试题库(精选6篇)

篇1:东软c期末考试题库

填空题: 绪论

1最早的计算机网络是(APARNET)

2.电话网络采用(电路)交换技术,计算机网络采用(分组)交换技术 3.(TCP/IP)协议时internet实施上的标准协议 4.分组交换技术的核心是(存贮转发机制)5分组由(首部)和数据组成

6根据所采用的传输技术的不同,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广播式)网络和(点对点)网络 7根据网络规模大小不同,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和(城域网)8因特网标准倡议(RFC)文档的形式发布 网络体系结构

1.OSI参考模型有(7)层,TCP/IP参考模型有(4)。2.TCP/IP体系结构中,最顶层的是(应用层)3.OSI体系结构中,第三层是(网络层)

4.TCP/IP体系结构中,运输层的两个协议是(TCP协议)和(UDP协议)5.TCP/IP体系结构中,互联网曾的主要协议是(IP协议)应用层

1.TCP/IP体系中,应用层基本的工作模型是(客户-服务器模型)2.在internet中,使用(URL)表示服务器伤可以访问的资源 3.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交互式要遵循的协议是(HTTP)4.Web服务器默认的端口号是(80)

5.HTTP保温分为两类,分别是(HTTP请求报文)(HTTP应答报文)6.FTP服务器会用到两个端口,分别是(20)和(21)7.发送电子邮件使用的协议是(SMTP),接受电子邮件使用的协议是(POP3或Amap)8.域名服务器的默认服务器端口是(53)9.DHCP服务器的端口号是(67),DHCP客户端的端口号是(68)运输层

1.运输层的主要功能有(应用进程寻址)(流量控制)(拥塞控制)(提供数据的可靠传输)2.TCP/IP的运输层有两个协议,分别是(TCP)(UDP)3.运输层使用(端口)机制来实现多路复用和多路分解。

4.UDP首部中的源端口代表(发送数据的应用进程)目的端口代表(接收数据的应用进程)5.TCP首部中的(窗口)字段用来进行流量控制。6.TCP建立连接的过程称为(三次握手)。

网络层

1.为减少转发中的重复项目,可以用一个(默认路由)代替所有具有相同“下一站”的项目,他比其他项目的优先级低。

2.若利用划分子网的方法讲一个B类地址块分为12个子网,则至少需要从主机号中借(4)个比特来做子网号

3.RIP协议利用(距离矢量)算法来找出到每个目的网络的最短距离 4.RIP协议中距离最大为(16)

5.在TCP/IP协议族中,将IP地址映射到物理地址的协议是(ARP)

6.对一个A累网进行子网划分,如果要划分成31个子网,则子网掩码是(255.255.0.0)7.若一台计算机的IP地址为128.1.147.6,子网掩码为255.255.240.0,则此计算机所在子网的网络号是(128.1.144.0)

8.IP地址由(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组成 9.IP地址长度在IPV4中为(32)比特

10.常用的内部网关协议有(RIP)和(OSPF)常用的外部网关协议是(BGP)11.IGMP协议中,常用的3种报文是(Membership Query)(Membership Report)(LeaveGroup)数据链路层

1.(帧)是数据链路层的传输单元。

2.进行流量控制的两种方法是(停止等待)(滑动窗口)3.数据链路层常用的检测帧错误的方法是(CRC校验)。

4.在数据帧的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两类错误一个是(帧出错)另一个是(帧丢失)。5.数据链路层为了检测数据帧或确认帧丢失�每发送一个数据帧都设置一个(定时器)。6.连续 ARQ协议中用 n个比特进行数据帧编号则其发送窗WT的大小(WT<=2n-1)。7.确认帧 ACKn表示前续数据帧已经收到�现在期望接收第(n)号帧。8.HDLC协议定义 3种类型的帧�分别是(信息帧)(监督帧)(无编号帧)9.PPP协议中�认证所用到的协议是(PAP)(CHAP)物理层

1.局域网中常见的拓扑结构有(星型)(总线型)(环型)3种。2.局域网涉及 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3.MAC地址共有(48)比特。

4.以太网使用(CSMA/CD)协议来解决总线使用权的问题。

5.对于 l0Mbps的以太网,争用期为(51.2μs)最短帧长是(64字节)6.l0Base-2使用的传输介质是(.细同轴电缆)。7.l0Base-5使用的传输介质是(粗同轴电缆)。8.l0Base-T使用的传输介质是(双绞线)。局域网

1.数据分为(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信号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信号)。2.信号要在(信道)中传递。

3.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最基本的 3种方式是(幅移键控)(频移键控)(相移键控)。4.根据所传输的信号不同�数据传输可以分为(基带传输)(宽带传输)5.对于模拟信号�采用的复用技术是(频分复用);对于数字信号�采用的复用技术是(时分复用)。

6.常见的导向传输介质有(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7.物理层标准定义了通信接口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

(功能特性)

(规程特性)特性。选择题 绪论

1.有关虚电路数据报,正确的是(B)

A.数据报方式中每个分组一定走同样的路到达目的地 B.虚电路方式中,分组首部中存放虚电路号 C.数据报方式中,需要建立连接 D.虚电路方式,需要建立连接

2.在网络拓扑中,每个节点都通过通信线路与一个中心点项链,这种拓扑(B)A.总线型 B.星型 C.树型 D.网络型

3.在网络拓扑中,节点之间的链接没有规律,存在余路径,这种拓扑是(D)A.总线型 B.星型 C.树型 D.网状型

网络体系结构

1.(A)是距离传输介质最近的层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2.当数据包从底层向高层传送,报文首部会(B)A.添加 B.减去 C.重安排 D.修改

3.当数据包从高层向低层传送时报文首部会(A)A.添加 B.减去 C.重安排 D.修改

4.在OSI参考模型中,第2层位于物理层和(A)之间 A.网络层 B.数据链路层 C.传输层 D.表示层

5.当数据从主句A到主机B时,A中第三层所添加的首部被B中第(A)层读取 A.3

B.2

C.1

D.4 6.物理层关心物理介质上(D)的传输 A.程序

B.对话 C.协议 D.比特

7.关于网络体系结构,正确的是(C)A.各层之间相互独立,没有联系

B.相邻层实体之间通信要遵循共同的协议 C.对等层实体之间通信要遵循共同的协议 D.所有层次之间的通信都是逻辑通信 8.(B)层的主要目的是把分组送到目的地 A.传输层B网络层C会话层D物理层

9.TCP/IP体系中IP协议实现的是(B)的功能 A.传输层 B.网络层 C.会话层 D.物理层

10.关于TCP/IP体系结构,错误的是(C)A.TCP/IP协议体系是事实上的因特网标准

B.TCP协议能够为应用层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通信 C.IP协议能够为传输层提供可靠地数据传输服务 D.TCP/IP协议体系中,没有表示层和会话层 应用层

1.FTP协议中,下载文件的命令是(C)A.LIST B.PWD C.RETR D.STOR 2.FTP协议,PORT命令的作用是(B)A.显示当前所在目录

B.在主动模式中客户端告诉服务器自己的数据连接端口 C.上传文件 D.下载文件

3.SMTP服务器的默认端口是(D)A.21 B.80 C.110 D.25 4.POP3服务器的默认端口是(C)A.21 B.80 C.110 D.25 5.在运输层使用UDP协议的是(C)A.Web服务器 B.FTP服务器 C.DNS服务器 D.SMTP服务器

6.当DHCP服务器收到DHCP Discover 报文时,要回复(C)报文

A.DHCP release B.DHCP Request

C.DHCP Offer D DHCP Ack 7.当DHCP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DHCP Offer 报文时,要回复(B)报文 A.DHCP Release B DHCP Request C DHCP Offer D DHCP Ack 8.(B)报文是以广播的形式发送的

ADHCP Release B DHCP Request C DHCP Offer D DHCP Ack 运输层

1.传输层为应用层提供(C)的逻辑通信 A.点对点 B.点到多点 C.端到端

D.多端口之间

2.有关TCP,论述错误的是(A)A.TCP是无连接的协议

B.TCP能提供流量控制的功能 C.TCP能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D.TCP能提供拥塞控制的功能 3.有关UDP,论述正确的是(A)A.UDP是无连接的协议

B.UDP为HTTP协议提供服务 C.UDP报文中的校验试必需的 D.UDP能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网络层

1.160.101.3.56是(B)IP地址

A A类

B B类

C C类

D D类 2.IP所提供的服务有(A)

A无连接服务 B.面向连接服务C.无连接服务和面向连接服务

D。以上都是 3.路由器属于(C)设备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应用层

4.IP协议是无连接的,其信息传输方式是(D)A.点对点B.广播 C.虚电路

D.数据报 5.以下IP地址中,为B类地址的事(D)

A.112.213.12.23 B.210.123.23.12 C.23.123.213.23 D.156.123.32.12 6.对一个IP地址而言,如果他的主机为全部为0,则这个IP地址指(D)A.一个具体的主机B.网络上的所有主机C.广播地址

D.一个网络

7.对一个IP地址而言,如果他的主机为去全为1,则这个IP地址指(B)A一个具体的主机B.网络上的所有主机C.广播地址

D.一个网络 8.子网掩码的作用是(A)

A.标记一个IP地址的网络为

B区分一个IP地址的类型 C.标记一个IP地址的主机位 D.获得更多的可用的IP地址

9.在IPV4中,IP首部中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长度都是(A)A.32比特B.48比特C.20比特 D.64比特

10.若两台主机在同一子网,则两台主机的IP地址分别与它们的子网掩码相“与”的结果一定(C)

A.为全0 B 为全1 C相同

D不同

11.一个C类地址的网络,可容纳主机数最多为(A)A 254台

B255台

C256台

D不确定

12.计算机A的IP地址是202.37.62.55该网络的地址掩码为255.255.255.224,则该网络最多可划分(A)个子网(除去全0和全1)A.6B

8C

30D 32 13Ping命令使用的事(B)协议 A HTTP BICMP C.TCP

D.UDP 14.当一个A类网络使用8个二进制位为子网地址时,它的子网掩码为(B)A255.0.0.0

B255.255.0.0 C255.255.255.0

D255.255.255.255 15路由器中的路由表(C)

A.包含到达所有主机的完整路径信息 B.包含到达目的网络的完整路径信息 C.包含到达谜底网络的下一步路径信息 D.包含到达所有主机的下一步路径信息

16.如果ISP分配给一个公司的CIDR地址块为202.13.35.0/27,那么这个公司可以建立(A)个C类的子网 A 1|8

B1|4 C4

D8

1.流量控制是为了防止(C)。A.比特差错 B.发送方缓存溢出

C.接收方缓存溢出 D.接收方和发送方之间冲突 2.在滑动窗口流量控制中�接收窗口左侧的帧是(B)。A.接收但未确认 B.接收并已确认 C.未接收 D.未发送

3.在滑动窗口流量控制中�接收窗口里面的帧是(C)。A.接收但未确认 B.接收并己确认 C.当前可以接收 D.当前不能接收 4.在滑动窗口流量控制中�接收窗口右侧的帧是(D)A.接收但未确认 B.接收并己确认 C.当前可以接收 D.当前不能接收 5.在滑动窗口流量控制中�发送窗口左侧的帧是(A)。A.己发送并己被确认 B.己发送但未被确认 C.当前可以发送 D.当前不能发送 6.在滑动窗口流量控制中�发送窗口里面的帧是(C)。A.己发送并己被确认 B.接收并己确认 C.当前可以发送 D.当前不能发送 7.在滑动窗口流量控制中�发送窗口右侧的帧是(D)。A.已发送并己被确认 B.己发送但未被确认 C.当前可以发送 D.当前不能发送 8.在连续ARO协议中�如果1�2�3号帧被正确接收�那么接收方可以发送一个编号为(D)的确认帧给发送方。A.1 B.2 C.3 D.4 9.对于发送窗口大小为 n的滑动窗口�在没有收到确认以前�最多可以发送(C)多少个 帧。

A.0 B.n-1 C.n D.n+1 10.在滑动窗口流量控制(窗口大小为 8)中�ACK3意味着接收方已经收到了第(A)号 帧。

A.2 B.3 C.4 D.8 11.ARQ代表(B)。

A.自动重复量化 B.自动重复请求 C.自动重传请求 D.应答重复请求 12.当发出(A)后�定时器开始启动。

A.数据帧 B.ACK帧 C.NAK帧 D.以上全部 13.在连续 ARQ协议中�如果数据帧使用 4bit来编号�则发送窗口最大为(D)。A.4 B.8 C.16 D.15 14.在连续 ARQ协议中�如果数据帧使用 4bit来编号�则接收窗口大小为(D)。A.4 B.8 C.l6 D.1 15.在停止等待协议中�数据帧用(A)个比特来编号。A.1 B.2 C.3 D.4 16.在停止等待协议中�接收方窗口大小为(D)。A.4 B.8 C.16 D.1 17.HDLC是(A)协议。

A.面向比特的 B.面向字符的 C.面向字节的 D.基于计数的

18.HDLC的(A)字段定义帧的开始和结束。A.标志 B.地址 C.控制 D.帧校验序列 19.PPP帧中�(D)字段定义数据字段的内容。A.标志 B.地址 C.控制 D.协议 20.关于 HDLC协议和 PPP协议�错误的是(D)。A.HDLC协议提供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的功能 B.HDLC协议可以用于多点通信 C.PPP协议只能用于点对点通信

D.PPP协议提供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的功能 21.BSC协议中�表示正文开始的特殊控制字符是(B)。A.SOH B.STX C.ETX D.ETB 1.在以太网中,MAC帧中的源地址字段是(A)。A.发送方的物理地址 B.前一个站点的物理地址 C.下一个站点的物理地址 D.接收方的物理地址 2.在以太网中,MAC帧中的目的地址字段是(D)。A.发送方的物理地址 B.前一个站点的物理地址 C.下一个站点的物理地址 D.接收方的物理地址 3.(C)使用星型拓扑。A.10Base-5 B.10BaSe-2 C.10Base-T D.以上都不对

4.l0Mbps以太网帧的最短长度为(C)字节。A.46 B.18 C,64 D.1518 5.交换机通过将数据帧中的()和自己地址表中的信息进行比较,实现数据帧的转发。A.目的 MAC地址 B.源 MAC地址 C.目的 IP地址 D.源 IP地址 6,集线器工作在(A)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7,交换机工作在(B)。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8.有关 CSMA/CD协议正确的说法是(C)。A.如果有数据要发送,那么主机就立刻发送

B.如果发生了碰撞,则碰撞双方等待一个固定的时间,再继续发送 C.如果过了争用期后都没有检测到碰撞,那么就肯定不会有碰撞了 D.站点在发送完帧之后再对冲突进行检测 1.(A)是距离传输介质最近的层。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2.物理层关心物理介质上(D)的传输。A.程序 B.对话 C.协议 D.比特 3.在(C)传输中�比特是同时发送�在独立的线路上传输的。A.异步串行 B.同步串行 C.并行 D.A和 B 4.如果一个信号的带宽是 5kHz�而其最低频分量是 52kHz�那么其最高频分量频率(D)。A.5kHz B.5kHz C.47kHz D.57kHz 5.在数据传输中�数据只能沿着一个方向传递�这种方式称为(A)A.单工传输 B.全双工传输 C.半双工传输 D.都不对 6.在(D)传输中�比特是依次通过一条线路传输的。A.异步串行 B.同步串行 C.并行 D.A和 B 7.多路信号共用一条链路的技术称为(A)。A.复用 B.调制 C.解调 D.PCM 8.EIA-232标准规定 0必须是(D)。

A.大于-15V B.小于-15V C.-15V ~3 V之间 D.3V ~15 V之间 9.ElA-232标准接口有(C)针。A.20 B.24 C.25 D.30 10.ElA-232标准中�第(A)针用来发送数据。A.2 B.3 C.4 D.全部

11.EIA-232标准中数据针上-12V意味着(A)。A.1 B.0 C.未选定 D.0或 1

计算题:

1.对于网络地址 192.168.2.0�要求划分 6个子网�试计算:(1)最少需要借几个主机位?子网掩码是多少?(2)给出每个子网的网络号和每个子网的 IP地址范围(除去全 0和全 l的地址)。2.某公司需要对 B类网络 139.21.0.0进行子网划分(除去全 0和全 1的子网)�要求每个子网

中的主机数在 1000台左右�试计算:(1)需要借多少个主机位来划分子网?子网掩码是多少?(2)最终可以得到多少个可用的子网?每个子网中有多少个可用的 IP地址? 3.某路由器的路由表如图 5-45所示。现在路由器收到 3个数据分组�其目的站 IP地址分别 为:(1)136.9.40.151(2)136.9.12.130(3)192.4.153.9 试分别计算其下一站。目的网络 子网掩码 下一站 136.9.11.0 255.255.255.0 接口 0 136.9.12.128 255.255.255.128 接口 1 136.9.40.0 255.255.255.128 R2 192.4.153.0 255.255.255.192 R3 *�默认� R4 4.若路由器 A采用的路由协议为 RIP�A的路由表如表 1所示�现在路由器 A收到从路由 器 C发来的路由信息�如表 2所示��试给出路由表 A更新的过程和结果。表 1 A的路由表

目的网络 距离 下一站 N1 5 D N2 2 C N3 1 直接 N4 3 G 表 2 C的路由表 目的网络 距离 N1 3 N2 2 N3 1 N4 3 1(1)最少需要借 3个主机位�子网掩码是 255.255.255.224(2)第 1个子网为 192.168.2.32, IP地址范围是 192.168.2.33~ 192.168.2.62 第 2个子网为 192.168.2.64, IP地址范围是 192.168.2.65~ 192.168.2.94 第 3个子网为 192.168.2.96, IP地址范围是 192.168.2.97~ 192.168.2.126 第 4个子网为 192.168.2.128, IP地址范围是 192.168.2.129~ 192.168.2.158 第 5个子网为 192.168.2.160, IP地址范围是 192.168.2.161~ 192.168.2.190 第 6个子网为 192.168.2.192, IP地址范围是 192.168.2.193~ 192.168.2.222 2.(1)需要借 6位 bit来划分子网子网掩码是 255.255.252.0(2)可以得到 62个子网,每子网中可用 IP地址为 1022个。3.(1)136.9.40.151 下一跳为 R4(2)136.9.12.130 下一跳为 接口 1(3)192.4.153.9 下一跳为 R3 4.路由器 A收到路由器 C发来的路由信息后�会计算出如果从 C出发�到达各个网络的距离� 如下所示�

目的网络 距离 下一跳 N1 4 C N2 3 C N3 2 C N5 4 C 结合 A原用的路由表�A的路由表更新结果如下� 目的网络 距离 下一跳 N1 4 C N2 3 C N3 1 直接 N4 3 G N5 4 C

篇2:东软c期末考试题库

printf(“a=%dn”,a);} 2.main(){ int x,y=1,z=10;if(y!=0)x=5; printf(“x=%dt”,x);x=1;if(z<0)if(y>0)x=3;else x=5;printf(“x=%dn”,x);if(z=y<0)x=3;else if(y==0)x=5;else x=7;printf(“x=%dt”,x);printf(“z=%dn”,z);} 3.main(){ char s[20]=“I like it.”,t[20]=“Are you?”,c[20];int i=0;while(s[++i]!=‘’)t[i]=s[i];t[i]=0;printf(“string s:%sn”,s);printf(“string t:%sn”,t);} 4.int i=5;main(){ int i=3;{ int i=10;i++;printf(“%dn”,i);

} f1();i+=1;printf(“%dn”,i);} int f1(){ i=i+1;return(i);} 5.main(){ int i=10,a[]={10,20,30,15},*p1;char *b=”Learning”,**p2=&b;p1=&i;printf(“%4d”,*p1+20);for(p1=a;p1a[j]){ t=a[j];a[j]=a[j+1];a[j+1]=t;} printf(“The sorted numbers:n”);for(i=1;i<11;i++)printf(“%4d”,a[i]);printf(“n”);}

2.求100~200间的素数。

篇3:谈C语言上机考试的自动评分

若采用系统自动评分,不但将考生作弊的可能大幅减小,并且智能化的给学生的程序进行评分,以取代教师的低效率的、机械的阅卷模式,改变了院校人工批阅上机考试的现状,更加直观地反应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成果。因此,自动评分技术的研究与实现,在高等教育领域和计算机考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以C语言程序设计为例,给出一种利用LD算法实现自动评分的方法。

1 填空改错题的评分

C语言上机考试系统的题型一般情况下,不外乎有填空题、改错题和编程题,其中填空题和改错题的评分完全可以将比较来判定成绩,即通过比较原题和学生答题找到最长不同字符串,然后将该字符串同标准答案比较即可。其实现方法在VB6.0中可以用以下源代码实现:函数名为CompStrFun,形参indata、dindata表示学生答题结果、试题标准答案,均为字符串类型。该函数返回两个参数最长不同字符串的长度。

2 编程题的评分

对C语言考试系统中的编程题,因为不同学生考虑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存在差异,于是同样的问题学生给出的争取答案多种多样,从而造成系统无法给出标准的答案。

目前,多数程序设计类课程的上机考试系统对于编程题的评判,多是采用比较程序运行所输出结果的文件,而不考虑学生所编写程序。虽然这样能够确保编程完全正确的学生获得该题满分,但是这样造成了以下两种不合理的情况存在。第一种情况,完全不编程而直接通过编辑输出文件来获取满分的情况;第二种情况:编写的程序大部分正确,但程序无法运行得零分的情况。

对于第一种情况,在学生提交考试结果时的时候通过重新生成结果文件来避免。即先删除学生答题所产生的结果文件,再调用编译系统重新编译连接学生编写的程序,生成可执行的exe文件并运行产生最新的结果文件,然后和标准结果进行比较。这样即使学生直接编辑结果文件正确,但没有编写程序,也无法获取成绩。此情况在VB6.0中可以编写如下函数代码来实现。

‘函数名:AgainExe()

‘参数:形参FileName表示学生所编写的源程序文件(包含路径)。

‘返回值:True表示成功重新生成exe文件,Flase表示生成exe文件失败。

Public Function AgainExe(ByVal FileName As String)As Integer

Shell"VCVARS32.BAT"'设置运行环境参数

AgainExe=Shell("Cl.exe"&App.Path&FileName,vbNormalFocus)

End Function

对于第二种情况,因学生的主观因素造成学生的答题结果存在着差异,而编程题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这样造成该类型的题目并不能采用上述填空改错题的方式来评分。本文通过文本相似性来实现编程题的评分,即借助距离编辑(LD)算法,将学生答案和标准答案进行比较获得答案相似度作为得分比例,然后乘以该题总分作为学生该题的得分。

3 距离编辑算法实现

距离编辑算法(简称LD算法)是以一个字符串A转换成另一个字符串B的过程中,所进行的插入、删除、替换等操作的次数表示两个字符串的相似度。在上机考试系统中,从学生答案读取程序行作为字符串A,而标准答案读取程序行作为字符串B,然后即可按行执行LD算法。

例如学生程序行“x=a[j]”如何变成标准程序行“x=b[++i]”呢?第1步,a替换成b,x=a[j]→x=b[j];第2步,j替换成i,x=b[j]→x=b[i];第3步,在i前插入++,x=b[i]→x=b[++i]。故x=a[j]和x=b[++i]的编辑距离为3。

在VB6.0中实现该算法的函数源代码如下:其中函数名为LD,形参StrA、StrB表示学生答题结果、试题标准答案,均为字符串类型。该函数返回两个参数的编辑距离。

4 结论

本文提出的计算机自动评分方法,已经应用于程序课上机考试系统中。不但可以将该系统作为《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期末上机考试系统,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熟悉二级语言考试环境,从而提高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

摘要:在程序设计课的上机考试系统中,如何实现自动评分是最为关键的部分。该文对不同题型给出了不同的评分方法,其中编程题的评分,采用学生答案和标准答案之间的编辑距离作为评分依据,将LD算法用于考试系统的自动评分,并给出用VB6.0实现的函数代码。

关键词:自动评分,考试系统,VB6.0,LD算法

参考文献

[1]吴宗东,李兵元.浅谈SHELL函数使用新法[J].新疆石油科技,2000,21(2):76-80.

[2]王振明,李俊龙.一种简易的文本内容比较算法及在VB中的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7,24(8):199-221.

篇4:东软c期末考试题库

在他看来,企业不断地面对来自政策、经济、技术、市场等变革的压力,若想在不断变化的环境里生存和发展,就不能只靠一条命活着,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找到企业延续生命的源泉。

“供给侧改革”来了,对于东软集团大健康业务板块来说似乎来得恰到好处。

“新医改路线图的核心直指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并导向于重心下沉,关口前移。即不断强化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以及更多的关注健康管理。从全球医疗行业的发展趋势上来看,医疗健康服务正在从大医院走向社区、走向家庭。这也恰好预示着,在国家提出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医疗服务领域肯定大有可为。”东软熙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侯宁对《中外管理》开门见山。

定位于“B2B2C”业务的东软熙康,近些年来在医疗健康服务领域大举发力。它通过健康物联网、健康云平台和优秀医疗资源的结合,纵向整合区域医疗中心和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资源,为个人和家庭提供健康方面的服务,实际上在向“C端”延伸,并且已经取得不小的成绩。

在侯宁眼里,即使没有“供给侧改革”,东软熙康也早已经在自己的业务模式上寻求创新。所谓应变,实为自身核心能力的打造,加速自身转型。

“供给侧改革”是一剂“催化剂”

综合看整个中国的医疗服务产业,虽然从投资主体上来看基本是政府和社会资本投资各占一半,但优质医疗资源仍然集中在公立大医院。随着中国政府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未来,优质医疗服务则可能变成多元投资主体共存的格局。而供给侧改革,犹如一剂催化剂,让这一变化来得更快。

为何?

侯宁解释说,现在优质的医疗资源基本集中在公立大医院。人们普遍认为医疗服务约等于医院内服务,但从全球市场来看,在医院内的诸如诊断治疗,甚至抢救治疗的工作或者服务,实际只占整个医疗健康服务领域的一小部分。而更多围绕医疗健康开展的基于大范畴的医疗服务,未来会在社区甚至家庭中实现。

这背后的原因不外乎两个因素:老龄化和慢性病。

侯宁进一步分析说,首先是在老龄化社会,疾病首当其冲,必然会产生大量的社会医疗服务的需求。而现在中国的医疗市场就是供给方不足或者资源集中在少数大城市的大医院,这使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一直得不到改善。如此,供给侧改革便不难理解。

其次是慢性病的问题,中国目前80%的医疗卫生支出都在慢性病上,而慢性病需要一个长周期的康复过程。只有回归社区和家庭,并且实现成本的降低,也只有这样,个人和家庭才能负担得起。

所以,人群变化、疾病谱的变化,使得医疗服务一定会从大医院向社区和家庭转移,这是大趋势。从供给侧这个角度来看市场,从大医院到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医疗机构,都需要提高服务能力,来满足未来市场的大量新需求。

B-B-C,创新性转型安全着陆

“对于供给侧改革,无论是中间制造商还是上下游企业,都需要围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来创新,做不到就会被淘汰。”侯宁说。

围绕着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来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快速响应整个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变化,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而东软熙康构建的“云医院”平台,正是帮助其中的利益相关者解决相关的问题,针对市场、客户的变化,提供有价值的服务,这就是东软熙康的核心竞争力。

云医院听起来有些玄虚,但实际上它离老百姓更近了。

早在2014年9月,东软熙康与宁波市卫生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联手打造基于云计算、互联网、传感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中国首家O2O(线上线下相结合)医疗服务模式——宁波“云医院”平台。目前,在这个云平台上,已垂直开通了13个“云诊室”,通过云诊室和社区的医生建立起一个协同的联系,利用后台相关数据集成平台,再通过远程会诊,让大医院的医生指导基层医生对患者提供服务。

可以说,在云医院平台上,老百姓不用到大医院挂号,而是在社区,就可以享受到大医院,甚至跨地域,比如来自北京、上海等地大医院的医生所提供的医疗服务。举个例子,老百姓在社区里想看北京某著名医院的相关医生对他的诊断,只要把他的CT片子和相关的电子病历传过去,不用专程到北京就可以看病。同时,实现了家庭医生签约老百姓的服务,家庭医生对百姓进行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除此之外,云医院里还有“公共卫生云路径”,主要是利用云医院平台,医生在网上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包括慢性病的防治,传染病的预防,健康教育等,旨在实现公卫业务的协同化和服务的一体化。

继宁波“云医院”试点成功后,目前熙康又将此种模式复制到了沈阳浑南区和200多个基层卫生机构,建立了基层的云诊室,覆盖全区的老百姓看病需求。如今又在太原,贵阳的贵安新区,齐齐哈尔等地做了一定的推广,成效逐渐显现。

用刘积仁的话来概括:云医院就是一个平台,连接的是B端各级医疗机构,包括基层医生、专科医生、基层的医疗机构及其上级的三甲医院,而最终服务的是C端,也就是人、是患者。过去东软提供解决方案,主要是给“中端”客户提供的,而后来这个解决方案要扩展到医院的客户,就是要实现B-B-C的转变。在他看来,把对客户到客户的这种扩展当作解决方案的一种,对企业转型十分重要。因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商业的成功,也一定要来自于更加贴近客户。

如今看来,“云医院”的推行让东软集团B-B-C的战略转型安全着陆。

实现上下游协同,企业定位很关键

企业所做的创新性转型,终究离不开外部供应链的上下游协同,否则只是一种“自杀式突变”。

在侯宁看来,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要明确自己扮演什么角色。东软熙康将自身定位于一个健康医疗服务的平台。

访谈中,《中外管理》记者了解到,东软熙康希望构建的是一个生态系统,它囊括了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即各级医疗机构,未来也可能纳入商业保险公司、社会保险公司、药店、养老机构等。在这个系统里面,只要他们需要,那么满足有医疗服务需求的人群的业务都可以在熙康的平台上开展。这就是“平台”的价值所在。

围绕着中国的医疗体系改革,从而提供相应的服务——东软熙康始终坚持这个方向。无论是自身定位也好,转型也罢,驱动力都是来自终端用户——老百姓的医疗健康需求。而“云医院”的率先垂范,无疑也给上述生态系统中的合作者打开一个转型的出口,并与之一道开启商业模式的创新之路。

未来,随着中国医疗产业改革的推进,面向社区医疗和家庭医疗提供一个平台,这不仅是产业链上下游的创新机会,也是终端用户所期待的——让看病更方便、更简单。

“供给侧改革对于企业来说不是一种阶段性的提法,而是始终要围绕着用户和市场需求不断创新的内在要求。”侯宁补充说,于企业而言,永续的创新能力才是它持续满足市场变化、用户变化、技术变化的关键。政府提出供给侧改革,说明企业的供给创新力不够,企业不管怎样,都应该针对市场需求来思考问题,而不应该把它当成一个词条来机械地贯彻。

着眼于长远,刘积仁的看法或许对行业更有借鉴性:要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始终保持敏感。同时,对自身资源和弱点始终有清晰的认识,还要始终用理想主义面对未来,实现跨越行业或者与客户一起融合外部有效资源的更大创新。

篇5:东软c期末考试题库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1.科学家发现,人类与现代()有着密切的()关系。

2.现在还存活的类人猿有:(),(),()和()。

3.在距今大约30万≈5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已经从用()过渡到()。

4.()被誉为“考察人类历史最神圣的朝圣地之一”。

5.人类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6.黑种人主要居住在();()主要居住在欧洲;黄种人主要居住在()东部。

7.金鱼在水中很少单独流动,经常是()寻找饵料。

8.()对金鱼的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水温急剧(),会引起金鱼的不适甚至死亡,所以有()的说法。

9.常见的材料可以分为()和()。

10.要取得科学研究的成功,就要有积极主动,(),百折不挠的态度。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风能和太阳能是污染很小的能源。()

2.希腊人物普罗米修斯给人类偷来了火。()

3.人类祖先在劳动实践中逐渐学会了生产。()

4.进化论是达尔文提出来的。()

5.“绿色食品”是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绿色社区的内容核心内容是()。()

A.垃圾处理B.节能环保C.绿色建筑D.公众参与机制

2.森林可以用巨大的根系使土壤和水分得到保持,控制()和荒漠化的发生。()

A.干旱B.洪涝C.风沙D.台风

3.一切生物,包括人在内,都是从()生物长期发展来的。()

A.单细胞B.非C.低等D.多细胞

4.达尔文关于()的思想记载在他的巨著《物种起源》中。()

A.遗传变异B.进化论C.基因突变D.相对论

5.我国的能源结构中,占比重最大的是().()

A.天然气B.水电C.燃煤D.风能

6.()是金鱼的祖先。()

A.野生草鱼B.古代金鱼C.野生鲢鱼D.野生鲫鱼

7.研究水质对金鱼生活的影响时,只能改变()。()

A.水质B.饵料C.水温D.放养密度

8.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面对失败,我们应该()。()

A.自曝自弃B.更换研究项目C.从头再来D.查找原因,迎难而上

9.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雨衣的人是()(国家)人麦金杜斯。()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

10.创新是人类文明的()。()

A.障碍B.阶梯C.起点D.坟墓

四、连线题。(8分)

法布尔冶金学家

达尔文《昆虫记》英国

裴文中《物种起源》法国

帕克斯《旧石器时代之艺术》中国

五、简答题。(16分)

1.进化论学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6分)

2.开展问卷调查时要注意哪些事项?(6分)

3.实验具备哪些特性?(4分)

六、分析题。(13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南非探险队登上了南极的马里斯岛,船上的几只老鼠 也被带上了小岛。因为老鼠没有天敌,两年后,这个岛成了鼠岛。为了消灭老鼠,探险队运来了几只家猫,结果老鼠逐渐减少了,而猫迅速繁殖,这个岛又成了 猫岛,6万只猫每天要吃掉60多万只鸟。为了挽救鸟类,南非当局用直升机向 猫扫射,并派上百名士兵捕杀猫。

篇6:东软c期末考试题库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在一个单链表HL中,若要向表头插入一个由指针p指向的结点,则执行()。A. HL=ps p一>next=HL B. p一>next=HL;HL=p3 C. p一>next=Hl;p=HL;

D. p一>next=HL一>next;HL一>next=p; 2.n个顶点的强连通图中至少含有()。A.n—l条有向边 B.n条有向边

C.n(n—1)/2条有向边 D.n(n一1)条有向边

3.从一棵二叉搜索树中查找一个元素时,其时间复杂度大致为()。A.O(1)B.O(n)C.O(1Ogzn)D.O(n2)4.由权值分别为3,8,6,2,5的叶子结点生成一棵哈夫曼树,它的带权路径长度为()。A.24 B.48 C. 72 D. 53 5.当一个作为实际传递的对象占用的存储空间较大并可能需要修改时,应最好把它说明为()参数,以节省参数值的传输时间和存储参数的空间。

A.整形 B.引用型

C.指针型 D.常值引用型·

6.向一个长度为n的顺序表中插人一个新元素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A.O(n)B.O(1)C.O(n2)D.O(10g2n)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1.数据的存储结构被分为——、——、——和——四种。

2.在广义表的存储结构中,单元素结点与表元素结点有一个域对应不同,各自分别为——域和——域。

3.——中缀表达式 3十x*(2.4/5—6)所对应的后缀表达式为————。4.在一棵高度为h的3叉树中,最多含有——结点。

5.假定一棵二叉树的结点数为18,则它的最小深度为——,最大深度为——·

6.在一棵二叉搜索树中,每个分支结点的左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一定——该结点的值,右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一定——该结点的值。

7.当向一个小根堆插入一个具有最小值的元素时,该元素需要逐层——调整,直到被调整到——位置为止。

8.表示图的三种存储结构为——、——和———。9.对用邻接矩阵表示的具有n个顶点和e条边的图进行任一种遍历时,其时间复杂度为——,对用邻接表表示的图进行任一种遍历时,其时间复杂度为——。

10.从有序表(12,18,30,43,56,78,82,95)中依次二分查找43和56元素时,其查找长度分别为——和——· 11.假定对长度n=144的线性表进行索引顺序查找,并假定每个子表的长度均为,则进行索引顺序查找的平均查找长度为——,时间复杂度为——· 12.一棵B—树中的所有叶子结点均处在——上。

13.每次从无序表中顺序取出一个元素,把这插入到有序表中的适当位置,此种排序方法叫做——排序;每次从无序表中挑选出一个最小或最大元素,把它交换到有序表的一端,此种排序方法叫做——排序。

14.快速排序在乎均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

三、运算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假定一棵二叉树广义表表示为a(b(c,d),c(((,8))),分别写出对它进行先序、中序、后序和后序遍历的结果。

先序:

中序;

后序:

2.已知一个带权图的顶点集V和边集G分别为: V={0,1,2,3,4,5};

E={(0,1)8,(0,2)5,(0,3)2,(1,5)6,(2,3)25,(2,4)13,(3,5)9,(4,5)10},则求出该图的最小生成树的权。

最小生成树的权;

3.假定一组记录的排序码为(46,79,56,38,40,84,50,42),则利用堆排序方法建立的初始堆为——。

4.有7个带权结点,其权值分别为3,7,8,2,6,10,14,试以它们为叶子结点生成一棵哈夫曼树,求出该树的带权路径长度、高度、双分支结点数。

带权路径长度:—— 高度:—— 双分支结点数:——。

四、阅读算法,回答问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VOldAC(List&L){ InitList(L);

InsertRear(L;25); InsertFront(L,50);

IntaL4]={5,8,12,15,36};for(inti=0;i<5;i++)if(a[i]%2==0)InsertFront(L,a[i]); elselnsertRear(L,a[i]); } 该算法被调用执行后,得到的线性表L为: 2.void AG(Queue&Q){ InitQueue(Q);

inta[5]={6,12,5,15,8};

for(int i=0;i<5;i++)QInsert(Q,a[i]); QInsert(Q,QDelete(Q)); QInsert(Q,20);

QInsert(Q,QDelete(Q)十16);

while(!QueueEmpty(Q))cout<

五、算法填空,在画有横线的地方填写合适的内容(每小题6分,共12分)1.从一维数组A[n)中二分查找关键字为K的元素的递归算法,若查找成功则返回对应元素的下标,否则返回一1。

IntBinsch(ElemTypeA[],Intlow,int high,KeyTypeK){ if(low<=high){ int mid=(low+high)/2; if(K==A[mid].key)——; else if(K

structBinTreeNode{ElemType data;BinTreeNode*left,*right};

其中data为结点值域,left和right分别为指向左、右子女结点的指针域。下面函数的功能是返回二叉树BT中值为x的结点所在的层号,请在划有横线的地方填写合适内容。Int NodeLevel(BinTreeNode * BT,ElemType X){ if(BT:=NULL)return 0; //空树的层号为0 else if(BT一>data==X)return 1;//根结点的层号为1 //向子树中查找x结点 else{ int cl=NodeLevel(BT一>left,X); if(cl>=1)return cl+1;int c2= ; if——;

//若树中不存在X结点则返回o else return 0; } }

六、编写算法(8分)按所给函数声明编写一个算法,从表头指针为HL的单链表中查找出具有最大值的结点,该最大值由函数返回,若单链表为空则中止运行。EIemType MaxValue(LNOde*HL);

“数据结构”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2分)评分标准;选对者得2分,否则不得分。

1.B 2.B 3.C 4.D 5.B 6.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1.顺序结构 链接结构 索引结构 散列结构(次序无先后)2.值(或data)子表指针(或sublist)3.3 x 2.4 5/6一*十 4.(3h一1)/2 5. 5 18 6.小于 大于(或大于等于)7.向上 堆顶

8.邻接矩阵 邻接表 边集数组(次序无先后)9.O(n2)O(e)10. 1 3 11.13 O()12.同一层

13.插人 选择

14.O(nlog2n)O(n2)

三、运算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先序:a,b,c,d,e,f,e //2分

中序:c,b,d,a,f,8,e //2分

后序:c,d,b,e,f,e,a //2分 2.最小生成树的权:31 //6分

3.(84,79,56,42,40,46,50,38)//6分 4.带权路径长度:131 //3分

高度:5 //2分

双分支结点数:6 //1分

四、阅读算法,回答问题(每小题8分,共16分)评分标准:每小题正确得8分,出现一处错误扣4分,两处及以上错误不得分。1.(36,12,8,50,25,5,15)2.5 15 8 6 20 28

五、算法填空,在画有横线的地方填写合适的内容(每小题6分,共12分)1.feturn mid //2分

returnBinsch(A,low,mid一1,K)//2分 returnBmsch(A,mid+1,high,K)//2分 2.NodeLevel(BT一>right,X)//3分(c2>=1)returnc2十1 //3分

六、编写算法(8分)评分标准:请参考语句后的注释,或根据情况酌情给分。ElemType MaxValue(LNodeO* HL。){ if(HL==NUlL){ //2分

cerr<<"Linked llst is empty!”<data; //3分 LNOde*p=HI一>next; //4分 while(P!:NULL){ //7分

if(max

data)max=p一>data; p=p一>next; } returnmax; //8分 }

数据结构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数据结构是一门研究非数值计算的程序设计问题中计算机的 操作对象 以及它们之间的 关系 和运算等的学科。

2.数据结构被形式地定义为(D, R),其中D是

数据元素 的有限集合,R是D上的关系 有限集合。

3.数据结构包括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 存储结构 和数据的 运算 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4.数据结构按逻辑结构可分为两大类,它们分别是 线性结构 和 非线性结构。5.线性结构中元素之间存在一对一关系,树形结构中元素之间存在一对多关系,图形结构中元素之间存在多对多关系。

6. 在线性结构中,第一个结点

没有 前驱结点,其余每个结点有且只有 1个前驱结点;最后一个结点 没有 后续结点,其余每个结点有且只有1个后续结点。

7.在树形结构中,树根结点没有 前驱 结点,其余每个结点有且只有 1 个前驱结点;叶子结点没有 后续 结点,其余每个结点的后续结点数可以任意多个。8.在图形结构中,每个结点的前驱结点数和后续结点数可以

任意多个。

9.数据的存储结构可用四种基本的存储方法表示,它们分别是顺序、链式、索引 和 散列。

10.数据的运算最常用的有5种,它们分别是插入、删除、修改、查找、排序。11.一个算法的效率可分为 时间 效率和 空间 效率。

12.在顺序表中插入或删除一个元素,需要平均移动 表中一半元素,具体移动的元素个数与 表长和该元素在表中的位置 有关。

13.线性表中结点的集合是 有限 的,结点间的关系是 一对一 的。

14.向一个长度为n的向量的第i个元素(1≤i≤n+1)之前插入一个元素时,需向后移动 n-i+1 个元素。

15.向一个长度为n的向量中删除第i个元素(1≤i≤n)时,需向前移动 n-i 个元素。

16.在顺序表中访问任意一结点的时间复杂度均为 O(1),因此,顺序表也称为 随机存取 的数据结构。

17.顺序表中逻辑上相邻的元素的物理位置 必定相邻。单链表中逻辑上相邻的元素的物理位置 不一定 相邻。

18.在单链表中,除了首元结点外,任一结点的存储位置由 其直接前驱结点的链域的值 指示。19. 在n个结点的单链表中要删除已知结点*p,需找到它的前驱结点的地址,其时间复杂度为O(n)。

20.向量、栈和队列都是

线性 结构,可以在向量的 任何 位置插入和删除元素;对于栈只能在 栈顶 插入和删除元素;对于队列只能在 队尾 插入和 队首 删除元素。21.栈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允许插入和删除运算的一端称为 栈顶。不允许插入和删除运算的一端称为 栈底。

22.队列 是被限定为只能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运算,在表的另一端进行删除运算的线性表。23.不包含任何字符(长度为0)的串 称为空串;

由一个或多个空格(仅由空格符)组成的串 称为空白串。

24.子串的定位运算称为串的模式匹配; 被匹配的主串 称为目标串,子串 称为模式。25.假设有二维数组A6×8,每个元素用相邻的6个字节存储,存储器按字节编址。已知A的起始存储位置(基地址)为1000,则数组A的体积(存储量)为 288 B ;末尾元素A57的第一个字节地址为 1282 ;若按行存储时,元素A14的第一个字节地址为(8+4)×6+1000=1072 ;若按列存储时,元素A47的第一个字节地址为(6×7+4)×6+1000)=1276。

26. 由3个结点所构成的二叉树有 5 种形态。

27.一棵深度为6的满二叉树有 n1+n2=0+ n2= n0-1=31 个分支结点和 26-1 =32 个叶子。注:满二叉树没有度为1的结点,所以分支结点数就是二度结点数。28. 一棵具有257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它的深度为 9。(注:用 log2(n)+1=  8.xx +1=9

29.设一棵完全二叉树有700个结点,则共有 350 个叶子结点。答:最快方法:用叶子数=[n/2]=350

30. 设一棵完全二叉树具有1000个结点,则此完全二叉树有 500 个叶子结点,有 499 个度为2的结点,有 1 个结点只有非空左子树,有 0 个结点只有非空右子树。

答:最快方法:用叶子数=[n/2]=500,n2=n0-1=499。另外,最后一结点为2i属于左叶子,右叶子是空的,所以有1个非空左子树。完全二叉树的特点决定不可能有左空右不空的情况,所以非空右子树数=0.31.在数据的存放无规律而言的线性表中进行检索的最佳方法是

顺序查找(线性查找)。32.线性有序表(a1,a2,a3,„,a256)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对一个给定的值k,用二分法检索表中与k相等的元素,在查找不成功的情况下,最多需要检索 8 次。设有100个结点,用二分法查找时,最大比较次数是 7。

33.假设在有序线性表a[20]上进行折半查找,则比较一次查找成功的结点数为1;比较两次查找成功的结点数为 2 ;比较四次查找成功的结点数为 8 ;平均查找长度为 3.7。解:显然,平均查找长度=O(log2n)<5次(25)。但具体是多少次,则不应当按照公式

ASLn1log2(n1)来计算(即(21×log221)/20=4.6n次并不正确!)。因为这是在假设n=2m-1的情况下推导出来的公式。应当用穷举法罗列:

全部元素的查找次数为=(1+2×2+4×3+8×4+5×5)=74; ASL=74/20=3.7!!34.折半查找有序表(4,6,12,20,28,38,50,70,88,100),若查找表中元素20,它将依次与表中元素 28,6,12,20 比较大小。

35.在各种查找方法中,平均查找长度与结点个数n无关的查找方法是 散列查找。36.散列法存储的基本思想是由 关键字的值 决定数据的存储地址。

二、判断正误(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勾,反之打叉)(×)1.链表的每个结点中都恰好包含一个指针。

答:错误。链表中的结点可含多个指针域,分别存放多个指针。例如,双向链表中的结点可以含有两个指针域,分别存放指向其直接前趋和直接后继结点的指针。

(×)2.链表的物理存储结构具有同链表一样的顺序。错,链表的存储结构特点是无序,而链表的示意图有序。

(×)3.链表的删除算法很简单,因为当删除链中某个结点后,计算机会自动地将后续的各个单元向前移动。错,链表的结点不会移动,只是指针内容改变。

(×)4.线性表的每个结点只能是一个简单类型,而链表的每个结点可以是一个复杂类型。错,混淆了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链表也是线性表!且即使是顺序表,也能存放记录型数据。(×)5.顺序表结构适宜于进行顺序存取,而链表适宜于进行随机存取。

错,正好说反了。顺序表才适合随机存取,链表恰恰适于“顺藤摸瓜”

(×)6.顺序存储方式的优点是存储密度大,且插入、删除运算效率高。

错,前一半正确,但后一半说法错误,那是链式存储的优点。顺序存储方式插入、删除运算效率较低,在表长为n的顺序表中,插入和删除一个数据元素,平均需移动表长一半个数的数据元素。(×)7.线性表在物理存储空间中也一定是连续的。

错,线性表有两种存储方式,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后者不要求连续存放。

(×)8.线性表在顺序存储时,逻辑上相邻的元素未必在存储的物理位置次序上相邻。错误。线性表有两种存储方式,在顺序存储时,逻辑上相邻的元素在存储的物理位置次序上也相邻。

(×)9.顺序存储方式只能用于存储线性结构。

错误。顺序存储方式不仅能用于存储线性结构,还可以用来存放非线性结构,例如完全二叉树是属于非线性结构,但其最佳存储方式是顺序存储方式。(后一节介绍)(×)10.线性表的逻辑顺序与存储顺序总是一致的。错,理由同7。链式存储就无需一致。

(×)11.线性表的每个结点只能是一个简单类型,而链表的每个结点可以是一个复杂类型。错,线性表是逻辑结构概念,可以顺序存储或链式存储,与元素数据类型无关。(×)12.在表结构中最常用的是线性表,栈和队列不太常用。错,不一定吧?调用子程序或函数常用,CPU中也用队列。

(√)13.栈是一种对所有插入、删除操作限于在表的一端进行的线性表,是一种后进先出型结构。(√)14.对于不同的使用者,一个表结构既可以是栈,也可以是队列,也可以是线性表。正确,都是线性逻辑结构,栈和队列其实是特殊的线性表,对运算的定义略有不同而已。(×)15.栈和链表是两种不同的数据结构。

错,栈是逻辑结构的概念,是特殊殊线性表,而链表是存储结构概念,二者不是同类项。(×)16.栈和队列是一种非线性数据结构。

错,他们都是线性逻辑结构,栈和队列其实是特殊的线性表,对运算的定义略有不同而已。(√)17.栈和队列的存储方式既可是顺序方式,也可是链接方式。

(√)18.两个栈共享一片连续内存空间时,为提高内存利用率,减少溢出机会,应把两个栈的栈底分别设在这片内存空间的两端。

(×)19.队是一种插入与删除操作分别在表的两端进行的线性表,是一种先进后出型结构。

错,后半句不对。

(×)20.一个栈的输入序列是12345,则栈的输出序列不可能是12345。错,有可能。(√)21.若二叉树用二叉链表作存贮结构,则在n个结点的二叉树链表中只有n—1个非空指针域。

(×)22.二叉树中每个结点的两棵子树的高度差等于1。(√)23.二叉树中每个结点的两棵子树是有序的。

(×)24.二叉树中每个结点有两棵非空子树或有两棵空子树。(×)25.二叉树中每个结点的关键字值大于其左非空子树(若存在的话)所有结点的关键字值,且小于其右非空子树(若存在的话)所有结点的关键字值。(应当是二叉排序树的特点)(×)26.二叉树中所有结点个数是2k-1-1,其中k是树的深度。(应2i-1)

(×)27.二叉树中所有结点,如果不存在非空左子树,则不存在非空右子树。

(×)28.对于一棵非空二叉树,它的根结点作为第一层,则它的第i层上最多能有2i—1个结点。(应2i-1)

(√)29.用二叉链表法(link-rlink)存储包含n个结点的二叉树,结点的2n个指针区域中有n+1个为空指针。

(√)30.具有12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有5个度为2的结点。

三、单项选择题

(B)1.非线性结构是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种:

A)一对多关系 B)多对多关系 C)多对一关系 D)一对一关系(C)2.数据结构中,与所使用的计算机无关的是数据的 结构; A)存储 B)物理 C)逻辑 D)物理和存储(C)3.算法分析的目的是:

A)找出数据结构的合理性 B)研究算法中的输入和输出的关系 C)分析算法的效率以求改进 D)分析算法的易懂性和文档性(A)4.算法分析的两个主要方面是:

A)空间复杂性和时间复杂性 B)正确性和简明性

C)可读性和文档性 D)数据复杂性和程序复杂性(C)5.计算机算法指的是:

A)计算方法 B)排序方法 C)解决问题的有限运算序列 D)调度方法(B)6.计算机算法必须具备输入、输出和 等5个特性。A)可行性、可移植性和可扩充性 B)可行性、确定性和有穷性 C)确定性、有穷性和稳定性 D)易读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C)7.数据在计算机存储器内表示时,物理地址与逻辑地址相同并且是连续的,称之为:(A)存储结构(B)逻辑结构(C)顺序存储结构(D)链式存储结构

(B)8.一个向量第一个元素的存储地址是100,每个元素的长度为2,则第5个元素的地址是

(A)110(B)108(C)100(D)120(A)9.在n个结点的顺序表中,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O(1)的操作是:(A)访问第i个结点(1≤i≤n)和求第i个结点的直接前驱(2≤i≤n)(B)在第i个结点后插入一个新结点(1≤i≤n)(C)删除第i个结点(1≤i≤n)(D)将n个结点从小到大排序(B)10.向一个有127个元素的顺序表中插入一个新元素并保持原来顺序不变,平均要移动 个元素

(A)8(B)63.5(C)63(D)7(A)11.链接存储的存储结构所占存储空间:

(A)分两部分,一部分存放结点值,另一部分存放表示结点间关系的指针(B)只有一部分,存放结点值

(C)只有一部分,存储表示结点间关系的指针

(D)分两部分,一部分存放结点值,另一部分存放结点所占单元数(B)12.链表是一种采用 存储结构存储的线性表;(A)顺序(B)链式(C)星式(D)网状

(D)13.线性表若采用链式存储结构时,要求内存中可用存储单元的地址:(A)必须是连续的(B)部分地址必须是连续的(C)一定是不连续的(D)连续或不连续都可以

(B)14. 线性表L在 情况下适用于使用链式结构实现。(A)需经常修改L中的结点值(B)需不断对L进行删除插入(C)L中含有大量的结点(D)L中结点结构复杂(B)15.栈中元素的进出原则是

A.先进先出 B.后进先出 C.栈空则进 D.栈满则出

(C)16.若已知一个栈的入栈序列是1,2,3,„,n,其输出序列为p1,p2,p3,„,pn,若p1=n,则pi为

A.i B.n=i C.n-i+1 D.不确定(B)17.判定一个栈ST(最多元素为m0)为空的条件是

A.ST->top<>0 B.ST->top=0 C.ST->top<>m0 D.ST->top=m0

(C)18.在一个图中,所有顶点的度数之和等于图的边数的 倍。A.1/2 B.1 C.2 D.4(B)19.在一个有向图中,所有顶点的入度之和等于所有顶点的出度之和的 倍。A.1/2 B.1 C.2 D.4(B)20.有8个结点的无向图最多有 条边。

A.14 B.28 C.56 D.112(C)21.有8个结点的有向完全图有 条边。

A.14 B.28 C.56 D.112(B)22.在表长为n的链表中进行线性查找,它的平均查找长度为 A.ASL=n;B.ASL=(n+1)/2;C.ASL=n+1;D.ASL≈log2(n+1)-1

(A)23.折半查找有序表(4,6,10,12,20,30,50,70,88,100)。若查找表中元素58,则它将依次与表中 比较大小,查找结果是失败。

A.20,70,30,50 B.30,88,70,50 C.20,50 D.30,88,50(C)24.对22个记录的有序表作折半查找,当查找失败时,至少需要比较 次关键字。

A.3 B.4 C.5 D. 6(A)25.链表适用于 查找

A.顺序 B.二分法 C.顺序,也能二分法 D.随机

《数据结构与算法》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在数据结构中,从逻辑上可以把数据结构分为 C。A.动态结构和静态结构 B.紧凑结构和非紧凑结构 C.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D.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2.数据结构在计算机内存中的表示是指 A。

A.数据的存储结构 B.数据结构 C.数据的逻辑结构 D.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 3.在数据结构中,与所使用的计算机无关的是数据的 A 结构。A.逻辑 B.存储 C.逻辑和存储 D.物理

4.在存储数据时,通常不仅要存储各数据元素的值,而且还要存储 C。A.数据的处理方法 B.数据元素的类型 C.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 D.数据的存储方法

5.在决定选取何种存储结构时,一般不考虑 A。A.各结点的值如何 B.结点个数的多少

C.对数据有哪些运算 D.所用的编程语言实现这种结构是否方便。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A.数据项是数据的基本单位 B.数据元素是数据的最小单位

C.数据结构是带结构的数据项的集合

D.一些表面上很不相同的数据可以有相同的逻辑结构

7.算法分析的目的是 C,算法分析的两个主要方面是 A。

(1)A.找出数据结构的合理性 B.研究算法中的输入和输出的关系

C.分析算法的效率以求改进 C.分析算法的易读性和文档性(2)A.空间复杂度和时间复杂度 B.正确性和简明性

C.可读性和文档性 D.数据复杂性和程序复杂性

8.下面程序段的时间复杂度是 O(n2)。

s =0;for(I =0;i

for(j=0;j

s +=B[i][j];sum = s;

9.下面程序段的时间复杂度是 O(n*m)。

for(i =0;i

for(j=0;j

A[i][j] = 0;

10.下面程序段的时间复杂度是 O(log3n)。

i = 0;

while(i<=n)

i = i * 3;

11.在以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A.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优于链表存储结构 B.二维数组是其数据元素为线性表的线性表 C.栈的操作方式是先进先出 D.队列的操作方式是先进后出

12.通常要求同一逻辑结构中的所有数据元素具有相同的特性,这意味着 B。A.数据元素具有同一特点

B.不仅数据元素所包含的数据项的个数要相同,而且对应的数据项的类型要一致 C.每个数据元素都一样

D.数据元素所包含的数据项的个数要相等

13.链表不具备的特点是 A。

A.可随机访问任一结点 B.插入删除不需要移动元素 C.不必事先估计存储空间 D.所需空间与其长度成正比

14.不带头结点的单链表head为空的判定条件是 A。A.head == NULL B head->next ==NULL C.head->next ==head D head!=NULL

15.带头结点的单链表head为空的判定条件是 B。A.head == NULL B head->next ==NULL C.head->next ==head D head!=NULL

16.若某表最常用的操作是在最后一个结点之后插入一个结点或删除最后一个结点,则采用

D 存储方式最节省运算时间。

A.单链表 B.给出表头指针的单循环链表 C.双链表 D.带头结点的双循环链表

17.需要分配较大空间,插入和删除不需要移动元素的线性表,其存储结构是 B。A.单链表 B.静态链表 C.线性链表 D.顺序存储结构

18.非空的循环单链表head的尾结点(由p所指向)满足 C。A.p->next == NULL B.p == NULL C.p->next ==head D.p == head

19.在循环双链表的p所指的结点之前插入s所指结点的操作是 D。A.p->prior = s;s->next = p;p->prior->next = s;s->prior = p->prior B.p->prior = s;p->prior->next = s;s->next = p;s->prior = p->prior C.s->next = p;s->prior = p->prior;p->prior = s;p->prior->next = s D.s->next = p;s->prior = p->prior;p->prior->next = s;p->prior = s

20.如果最常用的操作是取第i个结点及其前驱,则采用 D 存储方式最节省时间。A.单链表 B.双链表 C.单循环链表 D. 顺序表

21.在一个具有n个结点的有序单链表中插入一个新结点并仍然保持有序的时间复杂度是 B。A.O(1)B.O(n)C.O(n2)D.O(nlog2n)

22.在一个长度为n(n>1)的单链表上,设有头和尾两个指针,执行 B 操作与链表的长度有关。

A.删除单链表中的第一个元素 B.删除单链表中的最后一个元素

C.在单链表第一个元素前插入一个新元素 D.在单链表最后一个元素后插入一个新元素

23.与单链表相比,双链表的优点之一是 D。A.插入、删除操作更简单 B.可以进行随机访问

C.可以省略表头指针或表尾指针 D.顺序访问相邻结点更灵活

24.如果对线性表的操作只有两种,即删除第一个元素,在最后一个元素的后面插入新元素,则最好使用 B。

A.只有表头指针没有表尾指针的循环单链表 B.只有表尾指针没有表头指针的循环单链表 C.非循环双链表 D.循环双链表

25.在长度为n的顺序表的第i个位置上插入一个元素(1≤ i ≤n+1),元素的移动次数为: A。

A.n – i + 1 B.n – i C.i D.i – 1

26.对于只在表的首、尾两端进行插入操作的线性表,宜采用的存储结构为 C。A.顺序表 B. 用头指针表示的循环单链表 C.用尾指针表示的循环单链表 D.单链表

27.下述哪一条是顺序存储结构的优点? C。

A插入运算方便 B可方便地用于各种逻辑结构的存储表示 C存储密度大 D删除运算方便

28.下面关于线性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哪一个? B。

A线性表采用顺序存储,必须占用一片连续的存储单元 B线性表采用顺序存储,便于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C线性表采用链式存储,不必占用一片连续的存储单元 D线性表采用链式存储,便于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

29.线性表是具有n个 B 的有限序列。

A.字符 B.数据元素 C.数据项 D.表元素

30.在n个结点的线性表的数组实现中,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O(1)的操作是 A。

A.访问第i(1<=i<=n)个结点和求第i个结点的直接前驱(1

31.若长度为n的线性表采用顺序存储结构,在其第i个位置插入一个新元素的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C。

A.O(0)B.O(1)C.O(n)D.O(n2)32.对于顺序存储的线性表,访问结点和增加、删除结点的时间复杂度为 C。

A.O(n)O(n)B.O(n)O(1)C.O(1)O(n)D.O(1)O(1)

33.线性表(a1,a2, „ ,an)以链式方式存储,访问第i位置元素的时间复杂度为 C。

A.O(0)B.O(1)C.O(n)D.O(n2)

34.单链表中,增加一个头结点的目的是为了 C。

A.使单链表至少有一个结点 B.标识表结点中首结点的位置 C.方面运算的实现 D.说明单链表是线性表的链式存储

35.在单链表指针为p的结点之后插入指针为s的结点,正确的操作是 B。

A.p->next=s;s->next=p->next B. s->next=p->next ;p->next=s;C.p->next=s;p->next=s->next D.p->next=s->next;p->next=s

36.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是一种 A。

A.随机存取的存储结构 B.顺序存取的存储结构 C.索引存取的存储结构 D.Hash存取的存储结构

37.栈的特点是 B,队列的特点是 A。A.先进先出 B.先进后出

38.栈和队列的共同点是 C。

A.都是先进后出 B.都是先进先出 C.只允许在端点处插入和删除元素 D.没有共同点

39.一个栈的进栈序列是a,b,c,d,e,则栈的不可能的输出序列是 C。A.edcba B.decba C.dceab D.abcde

40.设有一个栈,元素依次进栈的顺序为A、B、C、D、E。下列 C 是不可能的出栈序列。A.A,B,C,D,E B.B,C,D,E,A C.E,A,B,C,D D.E,D,C,B,A

41.以下 B 不是队列的基本运算?

A.从队尾插入一个新元素 B.从队列中删除第i个元素 C.判断一个队列是否为空 D.读取队头元素的值

42.若已知一个栈的进栈序列是1,2,3,n,其输出序列为p1,p2,p3,„,pn,若p1=n,则pi为 C。

A.i B.n-i C.n-i+1 D.不确定

43.判定一个顺序栈st(最多元素为MaxSize)为空的条件是 B。A.st->top!=-1 B.st->top ==-1 C.st->top!= MaxSize D. st->top == MaxSize

44.判定一个顺序栈st(最多元素为MaxSize)为满的条件是 D。A.st->top!=-1 B.st->top ==-1 C.st->top!= MaxSize D.st->top == MaxSize

45.一个队列的入队序列是1,2,3,4,则队列的输出序列是 B。A.4,3,2,1 B.1,2,3,4 C.1,4,3,2 D.3,2,4,1

46.判定一个循环队列qu(最多元素为MaxSize)为空的条件是 C。

A.qu->rear – qu->front ==MaxSize B.qu->rear – qu->front-1==MaxSize C.qu->rear ==qu->front D. qu->rear =qu->front-1

47.在循环队列中,若front与rear 分别表示对头元素和队尾元素的位置,则判断循环队列空的条件是 C。

A.front==rear+1 B.rear==front+1 C.front==rear D.front==0

48.向一个栈顶指针为h的带头结点的链栈中插入指针s所指的结点时,应执行 D 操作。A.h->next=s;B.s->next=h;C.s->next=h;h =s;D.s->next=h->next;h->next=s;

49.输入序列为ABC,可以变为CBA时,经过的栈操作为 B。

A.push,pop,push,pop,push,pop B.push,push,push,pop,pop,pop C.push,push,pop,pop,push,pop D.push,pop,push,push,pop,pop

50.若栈采用顺序存储方式存储,现两栈共享空间V[1 m],top[1]、top[2]分别代表第1和第2个栈的栈顶,栈1的底在V[1],栈2的底在V[m],则栈满的条件是 B。

A.|top[2]-top[1]|=0

B. top[1]+1=top[2]

C.top[1]+top[2]=m D.top[1]=top[2]

51.设计一个判别表达式中左、右括号是否配对出现的算法,采用 D 数据结构最佳。

A.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 B.队列 C.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 D.栈

52.允许对队列进行的操作有 D。

A.对队列中的元素排序 B.取出最近进队的元素 C.在队头元素之前插入元素 D.删除队头元素

53.对于循环队列 D。

A.无法判断队列是否为空 B.无法判断队列是否为满 C.队列不可能满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4.若用一个大小为6的数值来实现循环队列,且当前rear和front的值分别为0和3,当从队列中删除一个元素,再加入两个元素后,rear和front的值分别为 B。

A.1和5 B.2和4 C.4和2 D.5和1

55.队列的“先进先出”特性是指 D。

A.最早插入队列中的元素总是最后被删除

B.当同时进行插入、删除操作时,总是插入操作优先 C.每当有删除操作时,总是要先做一次插入操作 D.每次从队列中删除的总是最早插入的元素

56.和顺序栈相比,链栈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优势是 A。

A.通常不会出现栈满的情况 B. 通常不会出现栈空的情况 C.插入操作更容易实现 D.删除操作更容易实现

57.用不带头结点的单链表存储队列,其头指针指向队头结点,尾指针指向队尾结点,则在进行出队操作时 C。

A.仅修改队头指针 B.仅修改队尾指针

C.队头、队尾指针都可能要修改 D.队头、队尾指针都要修改

58.若串S=‘software’,其子串的数目是 B。

A.8 B.37 C.36 D.9

59.串的长度是指 B。

A.串中所含不同字母的个数 B.串中所含字符的个数 C.串中所含不同字符的个数 D.串中所含非空格字符的个数

60.串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其特殊性体现在 B。A.可以顺序存储 B.数据元素是一个字符 C.可以链式存储 D.数据元素可以是多个字符

61.设有两个串p和q,求q在p中首次出现的位置的运算称为 B。A.连接 B. 模式匹配 C.求子串 D.求串长

62.数组A中,每个元素的长度为3个字节,行下标i从1到8,列下标j从1到10,从首地址SA开始连续存放的存储器内,该数组按行存放,元素A[8][5]的起始地址为 C。A.SA+141 B. SA+144 C.SA+222 D.SA+225

63.数组A中,每个元素的长度为3个字节,行下标i从1到8,列下标j从1到10,从首地址SA开始连续存放的存储器内,该数组按行存放,元素A[5][8]的起始地址为 C。A.SA+141 B. SA+180 C.SA+222 D.SA+225

64.若声明一个浮点数数组如下: froat average[]=new float[30];假设该数组的内存起始位置为200,average[15]的内存地址是 C。A.214 B.215 C.260 D.256 65.设二维数组A[1„ m,1„ n]按行存储在数组B中,则二维数组元素A[i,j]在一维数组B中的下标为 A。

A.n*(i-1)+j B. n*(i-1)+j-1 C.i*(j-1)D.j*m+i-1

66.有一个100×90的稀疏矩阵,非0元素有10,设每个整型数占2个字节,则用三元组表示该矩阵时,所需的字节数是 B。

A.20 B. 66 C.18 000 D.33

67.数组A[0 „ 4,-1 „-3,5 „7]中含有的元素个数是 A。A.55 B. 45 C.36 D.16

68.对矩阵进行压缩存储是为了 D。

A.方便运算 B. 方便存储 C.提高运算速度 D.减少存储空间

69.设有一个10阶的对称矩阵A,采用压缩存储方式,以行序为主存储,a1,1为第一个元素,其存储地址为1,每个元素占1个地址空间,则a8,5的地址为 B。A.13 B. 33 C.18 D.40

70.稀疏矩阵一般的压缩存储方式有两种,即 C。A.二维数组和三维数组 B. 三元组和散列 C.三元组和十字链表 D. 散列和十字链表

71.树最适合用来表示 C。

A.有序数据元素 B.无序数据元素

C.元素之间具有分支层次关系的数据 D.元素之间无联系的数据

72.深度为5的二叉树至多有 C 个结点。A.16 B. 32 C. 31 C. 10

73.对一个满二叉树,m个叶子,n个结点,深度为h,则 D。

hA.n = h+m B h+m = 2n C m = h-1 D n = 2-1

74.任何一棵二叉树的叶子结点在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序列中的相对次序 A。A.不发生改变 B.发生改变 C.不能确定 D.以上都不对

75.在线索化树中,每个结点必须设置一个标志来说明它的左、右链指向的是树结构信息,还是线索化信息,若0标识树结构信息,1标识线索,对应叶结点的左右链域,应标识为__ D __。A.00 B.01 C.10 D.11

76.在下述论述中,正确的是 D。

①只有一个结点的二叉树的度为0;②二叉树的度为2;③二叉树的左右子树可任意交换; ④深度为K的顺序二叉树的结点个数小于或等于深度相同的满二叉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④

77.设森林F对应的二叉树为B,它有m个结点,B的根为p,p的右子树的结点个数为n,森林F中第一棵树的结点的个数是 A。

A.m-n B.m-n-1 C.n+1 D.不能确定

78.若一棵二叉树具有10个度为2的结点,5个度为1的结点,则度为0的结点的个数是 B。

A.9 B.11 C.15 D.不能确定

79.具有10个叶子结点的二叉树中有 B 个度为2的结点。

A.8 B.9 C.10 D.11

80.在一个无向图中,所有顶点的度数之和等于所有边数的 C 倍。A.1/2 B 1 C 2 D 4

81.在一个有向图中,所有顶点的入度之和等于所有顶点的出度之和的 B 倍。A.1/2 B 1 C 2 D 4 82.某二叉树结点的中序序列为ABCDEFG,后序序列为BDCAFGE,则其左子树中结点数目为: C A.3 B.2 C.4 D.5

83.已知一算术表达式的中缀形式为A+B *C–D/E,后缀形式为ABC *+DE/–,其前缀形式为 D。

A.–A+B*C/DE B.–A+B*CD/E C –+*ABC/DE D.–+A*BC/DE

84.已知一个图,如图所示,若从顶点a出发按深度搜索法进行遍历,a则可能得到的一种顶点序列为____D___;按广度搜索法进行遍历,则可能得到的一种顶点序列为___A___;

bec①A.a,b,e,c,d,f B.a,c,f,e,b,d C.a,e,b,c,f,d,D.a,e,d,f,c,b

df②A.a,b,c,e,d,f B.a,b,c,e,f,d C.a,e,b,c,f,d,D.a,c,f,d,e,b

85.采用邻接表存储的图的深度优先遍历算法类似于二叉树的___A____。

A.先序遍历 B.中序遍历 C.后序遍历 D.按层遍历

86.采用邻接表存储的图的广度优先遍历算法类似于二叉树的___D____。

A.先序遍历 B.中序遍历 C.后序遍历 D.按层遍历

87.具有n 个结点的连通图至少有 A 条边。

A. n-1 B. n C. n(n-1)/2 D. 2n

88.广义表((a),a)的表头是 C,表尾是 C。A.a B()C(a)D((a))

89.广义表((a))的表头是 C,表尾是 B。A.a B()C(a)D((a))

90.顺序查找法适合于存储结构为 B 的线性表。

A 散列存储 B 顺序存储或链式存储 C 压缩存储 D 索引存储

91.对线性表进行折半查找时,要求线性表必须 B。

A 以顺序方式存储 B 以顺序方式存储,且结点按关键字有序排列 C 以链式方式存储 D 以链式方式存储,且结点按关键字有序排列

92.采用折半查找法查找长度为n的线性表时,每个元素的平均查找长度为 D。A O(n2)B O(nlog2n)C O(n)D O(log2n)

93.有一个有序表为{1,3,9,12,32,41,45,62,75,77,82,95,100},当折半查找值为82的结点时,C 次比较后查找成功。

A. 11 B 5 C 4 D 8

94.二叉树为二叉排序树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其任一结点的值均大于其左孩子的值、小于其右孩子的值。这种说法 B。A 正确 B 错误

95.下面关于B树和B+树的叙述中,不正确的结论是 A。

A B树和B+树都能有效的支持顺序查找 B B树和B+树都能有效的支持随机查找 C B树和B+树都是平衡的多叉树 D B树和B+树都可用于文件索引结构 96.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B。

A.散列法存储的思想是由关键字值决定数据的存储地址

B.散列表的结点中只包含数据元素自身的信息,不包含指针。

C.负载因子是散列表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反映了散列表的饱满程度。

D.散列表的查找效率主要取决于散列表构造时选取的散列函数和处理冲突的方法。

97.查找效率最高的二叉排序树是 C。A.所有结点的左子树都为空的二叉排序树。B.所有结点的右子树都为空的二叉排序树。C.平衡二叉树。

D.没有左子树的二叉排序树。

98.排序方法中,从未排序序列中依次取出元素与已排序序列中的元素进行比较,将其放入已排序序列的正确位置上的方法,称为 C。

A.希尔排序 B。冒泡排序 C插入排序 D。选择排序

99.在所有的排序方法中,关键字比较的次数与记录的初始排列次序无关的是 D。A.希尔排序 B.冒泡排序 C.直接插入排序 D.直接选择排序

100.堆是一种有用的数据结构。下列关键码序列 D 是一个堆。A.94,31,53,23,16,72 B.94,53,31,72,16,23 C.16,53,23,94,31,72 D.16,31,23,94,53,72

101.堆排序是一种 B 排序。

A.插入 B.选择

C.交换

D.归并

102. D 在链表中进行操作比在顺序表中进行操作效率高。A.顺序查找 B.折半查找 C.分块查找 D.插入

103.直接选择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 D。(n 为元素个数)A.O(n)B.O(log2n)C.O(nlog2n)D. O(n2)

二、填空题。

1.数据逻辑结构包括 线性结构、树形结构 和 图状结构 三种类型,树形结构和图状结构合称 非线性结构。

2.数据的逻辑结构分为 集合、线性结构、树形结构 和 图状结构 4种。3.在线性结构中,第一个结点 没有 前驱结点,其余每个结点有且只有 1 个前驱结点;最后一个结点 没有 后续结点,其余每个结点有且只有 1 个后续结点。

4.线性结构中元素之间存在 一对一 关系,树形结构中元素之间存在 一对多 关系,图形结构中元素之间存在 多对多 关系。

5.在树形结构中,树根结点没有 前驱 结点,其余每个结点有且只有 1 个前驱结点;叶子结点没有 后续 结点,其余每个结点的后续结点可以 任意多个。

6.数据结构的基本存储方法是 顺序、链式、索引 和 散列 存储。

7.衡量一个算法的优劣主要考虑正确性、可读性、健壮性和 时间复杂度与 空间复杂度。8.评估一个算法的优劣,通常从 时间复杂度 和 空间复杂度 两个方面考察。9.算法的5个重要特性是 有穷性、确定性、可行性、输入和输出。10.在一个长度为n的顺序表中删除第i个元素时,需向前移动 n-i-1 个元素。11.在单链表中,要删除某一指定的结点,必须找到该结点的 前驱 结点。

12.在双链表中,每个结点有两个指针域,一个指向 前驱 结点,另一个指向 后继结点。13.在顺序表中插入或删除一个数据元素,需要平均移动 n 个数据元素,移动数据元素的个数与 位置 有关。

14.当线性表的元素总数基本稳定,且很少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但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存取线性表的元素是,应采用 顺序 存储结构。

15.根据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中每一个结点包含的指针个数,将线性链表分成 单链表 和 双链表。16.顺序存储结构是通过 下标 表示元素之间的关系的;链式存储结构是通过 指针 表示元素之间的关系的。

17.带头结点的循环链表L中只有一个元素结点的条件是 L->next->next=L。

18. 栈 是限定仅在表尾进行插入或删除操作的线性表,其运算遵循 后进先出 的原则。19.空串是 零个字符的串,其长度等于 零。空白串是由一个或多个空格字符组成的串,其长度等于其包含的空格个数。

20.组成串的数据元素只能是 单个字符。

21.一个字符串中 任意个连续字符构成的部分 称为该串的子串。22.子串 ”str” 在主串 ”datastructure” 中的位置是 5。

23.二维数组M的每个元素是6个字符组成的串,行下标i的范围从0到8,列下标j的范围从1到10,则存放M至少需要 540个字节;M的第8列和第5行共占108个字节。24.稀疏矩阵一般的压缩存储方法有两种,即 三元组表 和 十字链表。25.广义表((a),((b),c),(((d))))的长度是 3,深度是 4。

26.在一棵二叉树中,度为零的结点的个数为n0,度为2 的结点的个数为n2,则有n0= n2+1。

27.在有n个结点的二叉链表中,空链域的个数为__n+1__。28.一棵有n个叶子结点的哈夫曼树共有__2n-1_个结点。29.深度为5的二叉树至多有 31 个结点。

30.若某二叉树有20个叶子结点,有30个结点仅有一个孩子,则该二叉树的总结点个数为 69。

31.某二叉树的前序遍历序列是abdgcefh,中序序列是dgbaechf,其后序序列为 gdbehfca。32.线索二叉树的左线索指向其 遍历序列中的前驱,右线索指向其遍历序列中的后继。33.在各种查找方法中,平均查找长度与结点个数n无关的查找方法是 散列查找法。34.在分块索引查找方法中,首先查找 索引表,然后查找相应的 块表。35.一个无序序列可以通过构造一棵 二叉排序 树而变成一个有序序列,构造树的过程即为对无序序列进行排序的过程。

36.具有10个顶点的无向图,边的总数最多为__45__。

37.已知图G的邻接表如图所示,其从顶点v1出发的深度优先搜索序列为_v1v2v3v6v5v4_,其从顶点v1出发的广度优先搜索序列为_v1v2v5v4v3v6__。

v1v2v3v4v5v6∧∧v2v3v6∧v5v5∧v4∧v4v6v3∧ 38.索引是为了加快检索速度而引进的一种数据结构。一个索引隶属于某个数据记录集,它由若干索引项组成,索引项的结构为 关键字 和 关键字对应记录的地址。

39.Prim 算法生成一个最小生成树每一步选择都要满足 边的总数不超过n-1,当前选择的边的权值是候选边中最小的,选中的边加入树中不产生回路 三项原则。40.在一棵m阶B树中,除根结点外,每个结点最多有 m 棵子树,最少有 m/2 棵子树。

三、判断题。

1.在决定选取何种存储结构时,一般不考虑各结点的值如何。(√)

2.抽象数据类型(ADT)包括定义和实现两方面,其中定义是独立于实现的,定义仅给出一个ADT的逻辑特性,不必考虑如何在计算机中实现。(√)3.抽象数据类型与计算机内部表示和实现无关。(√)

4.顺序存储方式插入和删除时效率太低,因此它不如链式存储方式好。(×)5.线性表采用链式存储结构时,结点和结点内部的存储空间可以是不连续的。(×)6.对任何数据结构链式存储结构一定优于顺序存储结构。(×)7.顺序存储方式只能用于存储线性结构。(×)8.集合与线性表的区别在于是否按关键字排序。(×)9.线性表中每个元素都有一个直接前驱和一个直接后继。(×)10.线性表就是顺序存储的表。(×)

11.取线性表的第i个元素的时间同i的大小有关。(×)12.循环链表不是线性表。(×)

13.链表是采用链式存储结构的线性表,进行插入、删除操作时,在链表中比在顺序表中效率高。(√)

14.双向链表可随机访问任一结点。(×)15.在单链表中,给定任一结点的地址p,则可用下述语句将新结点s插入结点p的后面 :p->next = s;s->next = p->next;(×)16.队列是一种插入和删除操作分别在表的两端进行的线性表,是一种先进后出的结构。(×)17.串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其特殊性体现在可以顺序存储。(×)18.长度为1的串等价于一个字符型常量。(×)19.空串和空白串是相同的。(×)

20.数组元素的下标值越大,存取时间越长。(×)21.用邻接矩阵法存储一个图时,在不考虑压缩存储的情况下,所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只与图中结点个数有关,而与图的边数无关。(√)22.一个广义表的表头总是一个广义表。(×)23.一个广义表的表尾总是一个广义表。(√)

24.广义表(((a), b), c)的表头是((a), b),表尾是(c)。(√)25.二叉树的后序遍历序列中,任意一个结点均处在其孩子结点的后面。(√)26.度为2的有序树是二叉树。(×)

27.二叉树的前序遍历序列中,任意一个结点均处在其孩子结点的前面。(√)28.用一维数组存储二叉树时,总是以前序遍历顺序存储结点。(×)

29.若已知一棵二叉树的前序遍历序列和后序遍历序列,则可以恢复该二叉树。(×)30.在哈夫曼树中,权值最小的结点离根结点最近。(×)31.强连通图的各顶点间均可达。(√)32.对于任意一个图,从它的某个结点进行一次深度或广度优先遍历可以访问到该图的每个顶点。(×)

33.在待排序的记录集中,存在多个具有相同键值的记录,若经过排序,这些记录的相对次序仍然保持不变,称这种排序为稳定排序。(√)34.在平衡二叉树中,任意结点左右子树的高度差(绝对值)不超过1。(√)35.拓扑排序是按AOE网中每个结点事件的最早发生时间对结点进行排序。(×)36.冒泡排序算法关键字比较的次数与记录的初始排列次序无关。(×)37.对线性表进行折半查找时,要求线性表必须以链式方式存储,且结点按关键字有序排列。(×)38.散列法存储的思想是由关键字值决定数据的存储地址。(√)

39.二叉树为二叉排序树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其任一结点的值均大于其左孩子的值、小于其右孩子的值。(×)

上一篇:我与父亲话题作文下一篇:设计院青年之家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