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苦学习的座右铭

2024-05-13

刻苦学习的座右铭(精选6篇)

篇1:刻苦学习的座右铭

1)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青年应当有朝气,敢作为。

3)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

4)无论多麽不重要的一件事,只要乐在其中,都会获益无穷。

5)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6)没有承受困难的能力,就没有希望了。

7)这个世界并不是掌握在那些嘲笑者的手中,而恰恰掌握在能够经受得住,嘲笑与批评仍不断往前走的人手中。

8)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9)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0)先学爬,然后学走。

11)学习要有三心:一信心,二决心,三恒心。

12)若要精,人前听。

13)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

14)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6)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

17)知识永远战胜愚昧。

18)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19)忙于采集的蜜蜂,无暇在人前高谈阔论。

20)不实心不成事,不虚心不知事;不自是者博闻,不自满者受益。

篇2:刻苦学习的座右铭

2.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 —— 鲁迅

3.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 洛克

4.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 屠格涅夫

5.学者贵知其当然与所以然,若偶能然,不得谓为学 —— 孙中山

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唐杜甫

7.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 萧绎

8.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 列宾

9.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 晋葛洪

1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荀况

★ 刻苦训练的座右铭

★ 《刻苦学习,天天向上》演讲稿

★ 有关刻苦学习的格言

★ 关于刻苦学习的名言

★ 刻苦学习的成语

★ 形容学习刻苦的成语

★ 国旗下讲话稿刻苦学习

★ 学习要刻苦议论文作文_议论文

★ 古人刻苦学习的成语

篇3:刻苦学习的座右铭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版) 在课程基本理念第二条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中指出:“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 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包含了重视教育、培养精神、促进主动、形成习惯四层意思, 这段话具有方向性和指导性的意义, 它既是理念又是目标, 告诫我们体育教学不仅要教知识和技能, 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等。

教学的概念是人们精心创设的环境, 通过外部条件的作用方式激发、支持和推动学习内部过程的有效发生和学习结果的达成。从这个意义上讲, 外因是条件, 内因是根据, 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再好的教材、最优秀的教师也只有在激发、支持和推动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前提下, 不断坚持刻苦的学习和锻炼才能取得成功。因此, 如何培养学生刻苦锻炼和学习的精神显得特别重要, 因为刻苦的精神是发自内心的, 是主动的, 同时刻苦的精神又是一个人品质的体现, 不仅是体育锻炼和学习时的需要, 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也必不可少, 它是人一生中走向成功的重要素质和条件。

刻苦的精神不是先天的, 也不是轻易铸成的, 重在养成。养成的途径是有意识地培养, 而培养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磨炼的过程, 要承受许多生理和心理的难受和痛苦、与自我极限的挑战, 接受在无法完成和不愿意再坚持下去时的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的心理痛苦;当在被动地接受苦与痛的积累中, 在痛苦过程后的结果中发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时, 会产生和表现出不怕苦、肯吃苦、主动吃苦的行为;最后, 当把吃苦形成意识、思维和心理状态后, 就会呈现出生气和活力, 吃苦成为了自觉、成为了习惯后, 就会表现出明知山有“苦”, 偏向“苦”山行的气概, 此时苦也不称其为苦了。这个过程就是从吃苦到刻苦, 从刻苦到精神的培养的发展过程。

二、历史的回顾

谈起体育锻炼中吃苦的实例, 不自主地使笔者想起20世纪九十年代, 中国大地上曾发生过的引起社会极大反响和学校极大关注的两个夏令营的故事:《夏令营中的较量》和《未来强者之路》。

1992年8月, 日本77名和中国30名11~16岁的孩子来到内蒙古大草原, 举办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 要求肩背20公斤步行50~100公里。两国孩子在探险途中的不同表现震动了教育界。中国孩子病了, 回大本营睡觉, 日本孩子病了, 硬挺着走到底;中国孩子家长来了, 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 日本孩子家长乘车走了, 把鼓励留给发烧的孙子;中国孩子在行军途中情绪低落, 日本孩子的吼声在草原上震荡;刚上路, 中国孩子的背包已空, 日本孩子的背包鼓着;走了一半, 中国孩子已粮尽水喝完, 日本孩子控制计算着用。当时最强烈的舆论是中国的孩子输给了日本的孩子, 为中国孩子的表现在心中压上了一个沉甸甸的问号。中国孩子怎么啦?时隔数年之后, 谜底总算揭开, 日方为参加这次夏令营是精心策划和准备的, 由宫琦议员带头, 是一次挑战和考验, 孩子们都是自愿自费来吃苦的, 是有准备的自觉行动。而中方只是为了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 临时指派一所学校参与的, 孩子们是在准备不充分、目标不目确的情况下踏上夏令营之路的。了解上述情况后, 两国孩子在草原夏令营中有不同的表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情理之中。通过这次锻炼活动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是:苦不是人人都可以承受的, 吃苦是要有充分准备的。苦是要精心设计的, 要有一个度, 要符合对象的生理心理特征和生活学习经验。吃苦要自愿的, 只有明确目标后吃苦才能变为自觉行为, 才不会放弃, 才会有刻苦的精神。

1996年由北京全才教研研究中心等举办了《未来强者夏令营》, 来自北京、天津、广东、山东等8省市81所中学150名中学生, 为期7天, 进行了口才表达能力、公关与社交能力、想象与创造能力、生理与心理承受能力、社会行为能力与社会道德意识的综合培育训练。这是在《夏令营中的较量》后, 一次有计划、有目标、有准备的安排, 具有挑战性, 办得很成功, 最惊险的是穿越18公里长的百里峡, 最大收获是骑车150公里返城。营员们不但经受了体力上的刻苦锻炼, 同时战胜了自我, 增强了自信, 学会了合作。

上述两则案例虽然都不是发生在课堂教学中, 但都是身体锻炼中培养刻苦精神的故事, 对我们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有计划、有目的、有措施、有方法地去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有借鉴和启发作用。

三、途径与方法

当前讨论和研究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具有现实意义。体育锻炼中, 苦是客观存在的, 这是体育课程性质决定的, 如何让学生从被动忍受苦转变为主动挑战苦, 甚至把苦变为乐, 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外, 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关系, 教师在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培养的途径与方法有很多, 笔者归纳了以下10种常用的方法, 具体如下。

1. 积极参与, 认真体验。

参与是培养吃苦精神的前提条件, 没有积极地投入和参与到具体的体育活动实践中去体验、去吃苦, 就谈不上刻苦精神的培养。

2. 不半途而废, 能坚持到底。

有时坚持也不一定会成功, 但假如放弃, 肯定是失败。今天的坚持加上明天的坚持, 最后会在坚持中学会忍受、领悟道理, 获得进步, 坚持到底就胜利, 坚持是成功的品质。

3. 不怕失败, 大胆尝试。

人总是在失败中长大、在失败中学习和进步的。失败是成功之母, 成功是失败的总结和结果。只有不怕失败, 在失败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尝试的人, 才能使失败成为成功的积淀, 才能排除无数个失败的障碍, 走向成功。

4. 增强自信, 战胜自我。

在体育教学中, 很大一部分时间用来学习动作的技术和技能, 运动能力和素质较差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会出现胆怯、怕出丑、怕失败而不愿意做下去的心态, 对自己完成动作缺乏信心, 此时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从自我中走出来, 提高学习和尝试的勇气, 分析原因, 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与方法。

5. 不要惩罚, 多加鼓励。

吃苦不是惩罚, 目前课堂教学中有不少教师使用惩罚学生练习的手段, 游戏中失败了要罚、动作做错了要罚、成绩不达标要罚。罚是被动的, 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而造成师生关系紧张, 罚是消极的, 罚是罚不出刻苦锻炼的品质和精神的。教师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慈悲为怀之心, 多加鼓励、多看到他们的长处和进步, 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也要在鼓励中有希望, 希望中有要求, 蕴含一片爱心。

6. 教学分层, 自我超越。

如果学习没有结果、没有提高、没有进步, 学习的积极性是很难持久的, 也就没有刻苦而言。如果在教学中只设定一个目标, 统一标准、统一要求, 是不可能使每一个人都有收获的, 因为学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只有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制订不同的让他们可达到或超越的目标, 让他们看到成绩、看到进步, 学有所获时, 才能使每个人在原有基础上有提高和发展, 学习和锻炼活动才会继续下去。

7. 设苦有度, 变苦为乐。

苦是要设计的, 不花任何气力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目标是很难培养刻苦精神的。但是苦应该有一个度, 在选择内容, 设计数量、时间、距离时要考虑对象的条件, 让他们通过努力可以实现, 否则会适得其反。如果教师能采用游戏、比赛等巧妙方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欢声笑语中去吃苦, 此时吃苦也成为快乐。体育活动中原本就有快乐, 为什么一定要让学生在痛苦中学习呢?

8. 团队协作, 共同进步。

一个人练习遇到困难时容易退却、遇到失败时总会放弃。如果依靠团队集体的力量, 分成若干个异质分组的小组学习,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和评价, 学习的效果要好得多。如在跑800米的时候, 按好、中、差组成一个4人小组, 以小组集体跑到终点计算成绩和名次, 那么原来经常跑得慢的或在中途想放弃的学生, 在集体的鼓励、带动和鞭策下, 会产生出一种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力量, 顺利地到达终点, 有时会创造奇迹。

9. 学有兴趣, 养成习惯。

体育运动的项目有很多种, 不是每一个项目都能学会, 也不是每一个项目学生都会喜欢。教学中可从学生喜爱的、有能力发展的一两个项目着手, 从学习中学会技术、提高能力、产生兴趣, 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一个较大的进步后, 运动就会成为“我喜欢、我运动”。此时就会产生努力学习、坚持到底, 勇敢面对、永不放弃的学习状态, 一旦体育锻炼成为一种需要, 变成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后, 也就能使刻苦学习成为了习惯。习惯是养成的, 养成习惯需要有意识地培养, 而且是一个长期教育、磨炼和积累的过程。

1 0. 安全保障, 健康第一。

身体健康是体育课程目标中的核心, 也是体育教育中要坚持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在没有任何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的、安全健康的环境中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体育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嗑嗑碰碰、小伤小痛, 这是正常现象。但是, 一旦让学生在事故的伤害中留下痛苦、留下恐惧, 不但不能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 而且会使学生产生不愿参与体育活动的逆反心理。目前, 在体育教学中把一些最能培养勇敢精神和吃苦精神的体操项目放弃掉, 是不正常的现象。只要思想上高度重视、措施上有安全保障、方法上科学合理, 重大的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四、教学案例介绍

教师们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非常有效的培养和帮助学生刻苦学习的方法, 由于篇幅, 只介绍下列比较精典的案例。

案例一:800米跑

县级初中教师Z给我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初二年级有一位体态偏胖的女生, 每次体育课跑800米的时候, 她总是缺乏自信, 感到吃力, 老是想退出, 跑在最后面, 经常坚持不到终点。有一次当她刚跑完500米进入弯道觉得力不从心、呼吸困难、两腿发软想停下来的时候, 突然发现弯道边站着一位教师, 向她投来一个信任、鼓励和给力的目光, 使她振奋, 仿佛加了油、充了电, 浑身充满了力量, 一鼓作气跑完了全程。事后教师Z每次都站在弯道边关注着她。从此, 她改变了以往气馁无力、缺乏自信、甘于落后那种消极的态度, 努力地在跑道上跑着, 在人生道路上向前奔跑着, 后来体育成绩好了, 人也变得苗条美丽了……

点评:教师Z的眼光不是一般的眼光, 而是人格的魅力, 这眼光充满了爱心, 充满了期待、充满了鼓励、充满了力量。现在的学生多么需要在过分严厉、强迫, 甚至漫骂和惩罚下的民主和自由;在困难和无助时给予帮助和温暖;多么需要教师永远保持一双公正信实的眼睛, 永远操着健康的心口如一的语言。学生需要体育教师去帮助和教育, 需要体育教师用爱心去培育。希望广大教师要以慈悲之心, 特别要向着正在着急着的、正在困惑着的, 特别要向着正无助的、正自卑着的每一个孩子捧出一颗仁慈之心, 伸手温暖之手, 露出和蔼关爱之情, 投出更多充满爱心和神奇的目光。让体育课变得更加阳光, 让孩子们去享受体育春天的快乐, 用体育塑造孩子们的体魄, 用课堂培养孩子们的品格, 让体育涌入孩子们的生活, 伴随美好的人生。

案例二:叠罗汉

教师J给我看了一堂小学六年级的叠罗汉课。教师J按教材的要求原封不动地教了规定的两个叠罗汉的动作, 遭到了学生们的反对, 一致认为动作太单调, 没有兴趣。教师很无奈, 一气之下说:你们试试看, 还有什么好的叠罗汉动作?回家后, 很多学生查阅资料进行创作, 设计了很多叠罗汉的动作组合, 有三人的、多人的造型, 其中一位学生设计了满满的一大张, 大约有200个。第二节课时, 教师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图型进行练习, 虽然学生设计的叠罗汉图型并不是很高档和优美, 但是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很高涨, 非常投入、非常尽兴。教师应势利导, 提出了很多问题:同学们能给造型取一个名称吗?老师讲一个成语你们能造型吗?你们能把即兴的造型画出来吗?学习进入到了白热化程度, 学习和创造的气氛非常浓, 学生们做到了。我们去听课时, 叠罗汉课已上了好几节了, 当我们问教师J今天学生在课堂上会做出怎样的叠罗汉动作造型时, 教师说不知道。课堂上学生们又做出了许多与原先不同的造型。

点评:学习的目的不是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 不是用教材教教材, 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使教师可以少教或不教。教学的真正含义不是给学生多少现代的结论, 而是揭露知识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习惯, 教师J做到了。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成主动学习、从学会学习转变成会学习, 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学生主动学习了, 刻苦精神也在其中了, 再苦再累也不会感到苦了, 因为这是自己喜欢和愿意做的事, 所以可以这样说, 让学生主动地学习, 学会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培养学生刻苦锻炼和学习精神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五、思考与建议

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和锻炼的精神看起来是一句普通的话, 习惯了也可能变成了一句口号, 但是实施起来是一个漫长的艰苦过程, 是一个被动到主动的过程, 是一个从有形到无形的成长过程。精神是无形的, 它必须通过具体有形的行为来反映。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刻苦精神不能单靠几句口号, 而是要有目的地落实到学生的课堂行为中去设计, 去实施, 去培育, 去养成。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去感受, 去体验, 去领悟, 发生行为的变化。一旦当学生在思想上把刻苦锻炼与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联系在一起时, 那么刻苦就会成为必须, 成为一种责任, 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 苦也就变成了乐趣, 吃苦、刻苦也就变成了一种习惯, 成为一种精神。

篇4:刻苦学习的小学徒

小亨利12岁了。一天,他怀着渴望与兴奋的心情,背着妈妈给他缝制的小书包,到摩镇的一所小学校去读书了。

摩镇是法国的一个小城。为了生活,小亨利的父亲带着全家,从大城市巴黎迁居到这里来。小亨利的父亲是铁路职员,母亲除了操持家务外,还帮别人洗衣服,做些针线活来补济家用。尽管父母起早贪黑地忙碌,可家里的生活还是捉襟见肘,日子很艰难啊!

虽然家里困难,父母还是下决心让小亨利读书了。他心里明白,父母节衣缩食,让自己读书,真不易啊!一定得好好学习,不然,真对不起父母的一片心。小亨利穿着洗得干干净净、补得整整齐齐的衣服,走进了学校的大门。

每天下课后,同学们都跑出教室,尽情地玩个痛快。可小亨利却依然坐在教室里,看书、做作业。他心里想,我的时间,是父母亲用血汗换来的,浪费一点儿,也对不起父母。有一天,老师发现小亨利不爱去玩,就问他:“亨利,下课了,到室外去活动一下呀!”

小亨利很有礼貌地站起来说:“老师,我晚上回家后,还要帮父母亲干活呢,在学校里,我要把功课做完才行啊!”

老师看到他小小的年纪就这么懂事,更关心、疼爱他了。有一次,也是下课休息时间,其他同学都到外面玩去了,老师见小亨利仍坐在教室里,可是不见他做功课,只用小手支着下巴,小眉头拧成一个疙瘩,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亨利,你想什么呢?”老师问。

亨利打开练习本,胆怯地说:“老师,这道习题我做不出来。”

老师一看,笑了:“这类习题你还没学过呢!”

“老师,”亨利恳求着,“我想现在就学,行吗?”

老师点点头,给他讲解了解题的公式、定理,小亨利像找到了开门的钥匙,很快就把这道题解出来了。

小亨利学习很自觉,又很用功,不仅对数学入了迷,甚至对在中学才开设的物理和化学课都有很浓厚的兴趣,而且还超前学了呢。他学一门爱一门,成绩都很好。老师也越来越喜欢这个好学的孩子,耐心给他辅导,希望他能尽快长大成才。

可是,有一天,小亨利突然找到老师说:“老师,我想到药店去做工!”

“什么?”老师吃惊地问,“难道你就愿意放弃学业吗?”

小亨利眼里含着一汪泪水,慑懦地说:“老师,我很想学习下去,可是,我家里太困难了。”老师还能说什么呢!小亨利只在小学读了5年多一点的时间,不得已离开了学校,走向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之路,到巴黎一家药房去当学徒了。

篇5:刻苦勤奋的座右铭

1、懒人老是找不到给他干的活。——沃维纳格

2、不要停顿,因为别人会超过你;不要返顾,以免摔倒。——阿·雷哈尼

3、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4、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5、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6、当一个人一心一意做好事情的时候,他最终是必然会成功的。——卢梭

7、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学习上的。——鲁迅

8、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

9、良机对于懒惰没有用,但勤劳可以使最平常的机遇变良机。——马丁·路德

1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2、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13、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列宾

14、懒散是一个母亲,她有一个儿子:抢劫,还有一个女儿:饥饿。——雨果

15、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

16、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17、才能一旦让懒惰支配,它就一无可为。——克雷洛夫

18、路漫漫其休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9、时间是个常数,但也是个变数。勤奋的人无穷多,懒惰的人无穷少。——字严

20、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21、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22、发明是百分之一的`聪明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爱迪生

23、所谓天才人物,指的就是具有毅力的人,勤奋的人,入迷的人和忘我的人。——木村久一

24、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茅以升

25、闲散如酸醋,会软化精神的钙质;勤奋如火酒,能燃烧起智慧的火焰。

26、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27、毅力、勤奋、忘我投身于工作的人。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28、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华罗庚

29、人类要在竞争中生存,便要奋斗。——孙中山

3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1、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狄德罗

32、勤奋是时间的主人,怠惰是时间的奴隶。

33、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篇6:刻苦学习的谚语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到处留心皆学问。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三人行,必有我师。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领悟。

泉水挑不干,知识学不完。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缅甸谚语)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古作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领悟。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我的发奋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但是是愈来愈发觉自我的无知。――笛卡儿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发奋领悟,不明白真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重复是领悟之母。――狄慈根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温固而知新,能够为师已。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英国谚语)

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

人贵有志,学贵有恒。

读一书,增一智。

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失败是成功之母。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问遍千家成一家。

知识就是力量。

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久住坡,不嫌陡。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蒿如草。

光说不练,枉学百年。

读书需用心,一字值千金。

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古作舟。

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学不可以已。

上一篇:2019公司行政前台工作总结下一篇:二年级语文下册《鲁班和橹板》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