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腮疫苗接种指导意见

2024-04-27

流腮疫苗接种指导意见(精选7篇)

篇1:流腮疫苗接种指导意见

江苏省第二类疫苗预防接种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开展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个体接种疫苗,可以保护个体免受疫苗针对疾病的侵害;通过对群体实施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可以达到预防控制乃至消除疫苗针对疾病的目标。

为进一步规范全省的预防接种工作,科学、有序地开展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三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16年版)》以及国家相关规定、规范、规程,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一、一般原则

开展第二类疫苗预防接种,应遵循以下一般原则。

(一)“优先接种第一类疫苗”的原则。

适龄儿童在接种第一类、第二类疫苗时,应首先保证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规定的起始免疫年(月)龄、免疫程序、接种间隔等要求,完成第一类疫苗全程接种。当第一类疫苗与第二类疫苗的接种时间发生冲突时,应优先保证接种第一类疫苗或受种方自主选择的含第一类疫苗成份的第二类疫苗。

(二)“知情、自愿、自费”的原则。

第二类疫苗是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疫苗,接种第二类疫苗由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承担费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可根据本指导意见,结合辖区传染病防控需要,采用多种形式做好第二类疫苗的宣传、告知等工作,使受种方了解疫苗针对疾病的防治知识,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自主选择和自费接种第二类疫苗。

(三)“第一类疫苗可替代”的原则。

受种方根据“知情、自愿、自费”的原则,选择接种含第一类疫苗成份的第二类疫苗,可视为同效替代(不得使用同一生产企业同品种的第二类疫苗替代第一类疫苗),按疫苗说明书完成全程接种后可视为完成第一类疫苗的全程接种。其合格接种的判定参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说明(2016年版)》执行,并按照疫苗说明书的要求,免疫起始年(月)龄不提前、接种剂次时间间隔不缩短、规定的年(月)龄之前完成接种。

(四)准确运用“通知”、“预约”、“告知”的原则

各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简称接种方)应严格界定“通知”、“预约”、“告知”的不同含义,在实际工作中准确把握和运用。“通知”、“预约”、“告知”三者不可替代或混用,以保障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简称受种方)享有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通知”是指接种方根据第一类疫苗免疫程序,通过某种方式将接种第一类疫苗的信息(疫苗的品种、剂次、接种时间和地点等)通知给受种方。受种方应按“通知”要求接种第一类疫苗。接种方不能用“通知”的形式开展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

——“预约”是指接种方和受种方通过某种方式预先约定接种疫苗的品种、时间和地点。分为两种情形:一是受种方可以通过某种方式主动向接种方预约接种第二类疫苗;接种方视该疫苗供应等情况,确定接种时间,向受种方提供该疫苗接种服务。二是受种方自主选择接种多剂次的第二类疫苗且已完成首剂接种的,接种方可根据该疫苗免疫程序为受种方预约后续剂次的接种服务。

——“告知”是指接种方在日常工作中或疫苗接种前通过多种方式向受种方介绍第一类、第二类疫苗的品种、程序、作用、禁忌、不良反应、费用负担、接种注意事项等情况,前者称为广义告知,后者称为接种前告知。

(五)“依法管理、规范接种、热情服务”的原则。各接种单位在提供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时,应严格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16年版)》等法规、规范要求开展工作,并参照第一类疫苗管理要求,做好第二类疫苗的采购、管理、接种和登记报告工作。应依照疫苗说明书和本指导意见进行接种,可结合受种方的实际情况为其定制个性化接种建议,合理安排接种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的时间。

(六)“主动开展宣传、满足群众需求”的原则。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应当积极、主动、科学、客观地开展第二类疫苗的宣传,向公众普及疫苗及其针对疾病的防治知识,以保护个体健康和预防控制疾病为出发点,有序提供第二类疫苗的预防接种服务,满足群众预防接种需求。

二、接种原则

(一)第一类疫苗替代:受种方要求接种含第一类疫苗成份的第二类疫苗时,接种方应在首剂接种前认真履行告知义务;针对属于多剂次疫苗的,建议受种方选择一种疫苗完成全程接种,原则上不推荐使用不同品种疫苗完成后续接种。

(二)同时接种与接种间隔:不建议第二类疫苗与第一类疫苗或者与其它第二类疫苗在同一天接种。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两种不同的第二类疫苗的接种间隔不少于14天。两种注射类的减毒活疫苗如果未同时接种,应间隔不少于28天进行接种。

(三)紧急情况下接种:用于预防紧急疾病风险的疫苗(如狂犬病暴露后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等),可优先接种。

(四)接种禁忌:对于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有第一类疫苗接种禁忌者,接种方可向其提出可替代的第二类疫苗接种建议,供受种方自主选择。

(五)其他:本指导意见简明扼要地列出了各种第二类疫苗的接种建议、推荐程序、禁忌和慎用等情况,但可能存在信息不完整或有新的疫苗说明书发布,请在接种时参考疫苗说明书的具体规定执行。如遇疫苗说明书的内容发生变更,应以最新的疫苗说明书为准。

三、第二类疫苗接种建议

(一)含第一类疫苗成份的第二类疫苗 1.含乙型肝炎疫苗成份的疫苗

目前有酿酒酵母细胞(HepB-SC)、汉逊酵母细胞(HepB-HP)、中国仓鼠卵巢细胞(HepB-CHO)等三种不同表达系统生产的多个品种乙型肝炎疫苗。

【乙型肝炎疫苗,HepB】

(1)作用:用于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乙型肝炎。(2)接种对象:新生儿及其他未免疫、高危人群。(3)接种建议:不同厂家、不同规格的乙肝疫苗,其适用接种对象、年龄范围、剂量和表达系统不完全相同,接种时应仔细阅读疫苗说明书。一般情况下,不建议使用同剂量、同品种、同表达系统的第二类疫苗替代第一类疫苗。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可选择适于乙肝病毒母婴阻断的疫苗品种替代第一类疫苗,并同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60微克重组乙肝疫苗(酿酒酵母)只适用于16周岁及以上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免疫功能低下、免疫无应答的人群使用。

推荐以下重点人群使用乙肝疫苗:①存在性暴露感染风险的人群,包括男男行为者、多性伴者、性伴为HBsAg阳性者和性传播疾病患者。②存在职业暴露风险的人群,如医学院校学生、接触血液的医务工作者、救援(公安、消防、司法、应急救灾等)人员及福利院、残障机构和托幼机构等工作人员。③存在经皮肤和黏膜暴露血液风险的人群,包括注射毒品者、HBsAg携带者或乙肝患者的家庭成员、易发生外伤者、血液透析者和器官移植者。④其他人群:如其他慢性肝病患者、乙肝高发区的居住者和旅行者、免疫缺陷或功能低下者、HIV阳性者、高校大学生,以及有愿意接种乙肝疫苗者。

2.含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成份的疫苗 目前主要有1个品种的五联疫苗。

【吸附细胞百白破、灭活脊灰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DTaP-IPV/Hib】

(1)作用:DTaP-IPV/Hib主要用于预防白喉、破伤风、百日咳、脊灰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侵袭性感染。

(2)接种对象:2月龄及以上婴幼儿。

(3)接种建议:可替代第一类疫苗中的脊灰疫苗(IPV和OPV)和百白破疫苗。如受种方自主选择使用DTaP-IPV/Hib替代首剂IPV,建议其使用DTaP-IPV/Hib完成全程免疫。

对Ⅰ+Ⅲ型脊灰减毒活疫苗(bOPV)有接种禁忌(如肛周脓肿等)、且对IPV或DTaP-IPV/Hib无接种禁忌的受种者,建议其使用IPV或DTaP-IPV/Hib完成全程免疫。

3.含百白破疫苗成份的疫苗

目前主要有1个品种的五联疫苗和1个品种的四联疫苗,五联疫苗即DTaP-IPV/Hib。

【无细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DTaP-Hib】

(1)作用:DTaP-Hib主要用于预防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侵袭性感染。

(2)接种对象:3月龄及以上婴幼儿。

(3)接种建议:可替代第一类疫苗中的百白破疫苗。如受种方自主选择首剂使用DTaP-Hib疫苗替代接种,建议其使用DTaP-Hib完成全程免疫。

4.含麻疹、风疹、腮腺炎疫苗成份的疫苗

目前主要有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麻疹腮腺炎联合减毒活疫苗等品种。

【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MR】

(1)作用:用于预防麻疹、风疹、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2)接种对象:8月龄及以上的麻疹、腮腺炎、风疹易感者。

(3)接种建议:江苏省已将MMR作为18月龄婴幼儿的第一类疫苗接种。MMR作为第二类疫苗,可用于替代8月龄婴幼儿接种的第一类疫苗MR,但不得用于替代18月龄接种的第一类疫苗MMR。推荐国家免疫规划覆盖以外的人群接种MMR。

【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R】

(1)作用:用于预防麻疹、风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2)接种对象:8月龄及以上的麻疹、风疹易感者。(3)接种建议:江苏省已将MR作为8月龄婴幼儿的第一类疫苗接种。MR作为第二类疫苗,不得用于替代8月龄婴幼儿接种的第一类疫苗MR。推荐用于免疫规划适龄儿童以外的易感者接种,优先推荐大中学生接种或加强接种1剂MR。

【麻疹腮腺炎联合减毒活疫苗,MM】

(1)作用:用于预防麻疹、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2)接种对象:8月龄及以上的麻疹、腮腺炎易感者。(3)接种建议:MM作为第二类疫苗,不得用于替代含麻疹成份的第一类疫苗。推荐用于免疫规划适龄儿童以外的易感者接种。

5.含乙型脑炎疫苗成份的疫苗 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都可作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目前,江苏省确定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为第一类疫苗,乙脑灭活疫苗作为第二类疫苗。

【乙脑灭活疫苗,JE-I】

(1)作用:用于预防乙脑病毒感染引起的乙型脑炎。(2)接种对象:6月龄~10周岁儿童和由非疫区进入疫区的儿童和成人。

(3)接种建议:可用于替代第一类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不推荐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在剂次间相互替代,建议选择同一种类乙脑疫苗(减毒活疫苗或灭活疫苗)完成全程接种。对于有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以及其它有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禁忌者,推荐接种乙脑灭活疫苗。

6.含脑膜炎球菌疫苗成份的疫苗

目前主要有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等品种。

【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MPCV-AC】(1)作用:主要用于预防由A群、C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接种对象:3月龄及以上婴幼儿、儿童、青少年。(3)接种建议:不同厂家、不同规格的MPCV-AC,其适用的接种对象、年龄范围、剂量虽不同,但均可以替代第一类疫苗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建议12月龄以下儿童接种。不推荐不同品种的脑膜炎球菌疫苗在剂次间相互替代,建议选择同一种类的脑膜炎球菌疫苗完成基础免疫。

【ACYW135MPV-ACYW135)】

(1)作用:用于预防A群、C群、Y群和W135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接种对象:2周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中的高危人群。(3)接种建议:可用于替代第一类疫苗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优先推荐2周岁以上儿童及成人中的高危人群使用:①旅游或居住高危地区者,如非洲撒哈拉地区(A群、C群、Y群及W135群脑膜炎球菌流行区);②从事实验室或疫苗生产工作的人员;③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在不明确何种菌群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时使用。

【A群C群流脑-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MenAC-Hib】

(1)作用:用于预防A群、C群脑膜炎球菌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侵袭性疾病。

(2)接种对象:2月龄至71月龄的婴幼儿和儿童。(3)接种建议:可用于替代第一类疫苗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建议12月龄以下婴儿接种。如首剂接种选用

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该疫苗,推荐其用MenAC-Hib完成全程免疫。一般情况下,不推荐不同品种的脑膜炎球菌疫苗以及DTaP-Hib等在剂次间相互替代。

7.含甲型肝炎疫苗成份的疫苗

目前主要有甲型乙型肝炎联合疫苗、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甲型肝炎灭活疫苗等品种。甲肝减毒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都可作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江苏省确定甲肝灭活疫苗为第一类疫苗。

【甲型乙型肝炎联合疫苗,HepAB】

(1)作用:用于预防甲肝病毒、乙肝病毒的感染。(2)接种对象:1岁及以上甲肝、乙肝易感者。(3)接种建议:不得用于替代新生儿和婴幼儿的第一类疫苗乙肝疫苗;不推荐用于完成第一类疫苗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的儿童。可用于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甲肝疫苗的1岁以上儿童和成人的接种。

【甲肝减毒活疫苗,HepA-L】

(1)作用:用于预防甲肝病毒感染引起的甲型肝炎。(2)接种对象:1岁半以上甲型肝炎易感者。(3)接种建议:建议用于国家免疫规划适龄儿童以外的易感者和高风险人群。

【甲肝灭活疫苗,HepA-I】

(1)作用:用于预防甲肝病毒感染引起的甲型肝炎。(2)接种对象:1岁及以上甲型肝炎易感者。(3)接种建议:不得用于替代第一类疫苗以及入学、入托儿童的疫苗补种。建议用于国家免疫规划适龄儿童以外的易感者和高风险人群。

(二)其它第二类疫苗 8.霍乱疫苗

【重组b亚单位/菌体霍乱疫苗,rBS—WC】(1)作用:用于预防霍乱和产毒性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

(2)接种对象:2岁及以上年龄的儿童、青少年和有接触或有传播危险的成人。

(3)接种建议:建议卫生条件较差地区、受霍乱流行威胁地区的易感者以及旅游者、旅游服务人员、水上居民、水下作业和污水、粪便、垃圾处理人员、餐饮业人员、食品加工人员、医务防疫人员、部队及野外作业人员、遭受自然灾害地区等重点人员接种。

9.肝炎疫苗

目前主要有戊型肝炎疫苗。【戊型肝炎疫苗,HEV】

(1)作用:用于预防戊型肝炎病毒的感染。(2)接种对象:16岁及以上易感者。

(3)接种建议:建议可能存在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畜牧养殖者、餐饮业人员、食品加工人员、老年人、学生或部队人员、育龄期妇女和疫区旅行者等高风险人群应优先选择接种。目前暂不推荐加强接种。

10.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 【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

(1)作用:用于预防I型、II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感染引起的肾综合征出血热

(2)接种对象:16至60岁的高危人群。

(3)接种建议:建议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地区的居民和进入该地区的人员(如野外作业人员、农牧民、旅行者等)优先接种。推荐从事野外作业的人员、农牧民、部队人员、旅游者以及遭受自然灾害地区的人员等接种。

11.狂犬病疫苗(RAB)

目前主要有地鼠肾细胞、Vero细胞、鸡胚细胞、人二倍体细胞培养的4种人用狂犬病疫苗。

(1)作用:用于预防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狂犬病。(2)接种对象:所有可能被狂犬病毒感染的风险人群,不分年龄和性别。

(3)接种建议:建议II级和III级狂犬病暴露者为暴露后接种的首选受种者,包括被狂犬、疑似狂犬、其它疯动物以及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粘膜或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直接接触可能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或组织者等。III级暴露者在接种狂犬病疫苗的同时,需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

推荐所有持续、频繁暴露于狂犬病病毒危险环境下的个体均应进行暴露前预防接种(如接触狂犬病病毒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可能涉及狂犬病病人管理的医护人员、狂犬病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兽医、动物驯养师、犬类屠宰人员以及经常接触动物的农学院学生等)。推荐到高危地区旅游的游客(成人和儿童)、居住在狂犬病流行地区的儿童也应尽量接种。推荐因职业原因存在持续、频繁或较高的狂犬病病毒暴露风险者应定期加强接种(如接触狂犬病病毒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兽医等)。

接种前和暴露后接种过狂犬病疫苗者,再次暴露后的加强接种详见疫苗说明书。建议尽量使用同一品牌狂犬病疫苗完成全程接种,若无法实现,可使用不同品牌的合格狂犬病疫苗完成后续的接种,原则上不建议就诊者携带狂犬病疫苗至异地接种。建议与其它常规疫苗预防接种有冲突时,优先保证暴露后狂犬病疫苗的接种。进行暴露后接种前要按要求对伤口进行规范的清洗、消毒和处置。不推荐其它已完成全程免疫者定期进行加强免疫。

12.伤寒疫苗

【伤寒Vi多糖疫苗,TViPSV】

(1)作用:用于预防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伤寒。(2)接种对象:2岁及以上有感染风险和流行地区的人群。

(3)接种建议:建议卫生条件较差地区、伤寒暴发流行和受流行威胁地区的易感者以及旅游者、旅游服务人员、水上居民、水下作业和污水、粪便、垃圾处理人员、餐饮业人员、食品加工人员、医务防疫人员、部队及野外作业人员、遭受自然灾害地区等风险人员为重点接种人群。

13.破伤风疫苗 【吸附破伤风疫苗】

(1)作用:主要用于预防破伤风杆菌感染引起的破伤风。

(2)接种对象:发生创伤机会较多的高风险人群。(3)接种建议:建议育龄期和妊娠期妇女、从事有创伤风险职业的人员(包括建筑、野外施工、机械加工、医疗及实验室专业人员、救灾人员等),以及军队等相关人员接种。不得用吸附破伤风疫苗替代第一类百白破联合疫苗和白破疫苗;不得用于入学、入托儿童的疫苗补种。

14.流感疫苗

目前我国批准上市使用的流感疫苗有全病毒疫苗、裂解病毒疫苗和亚单位疫苗三种,均为灭活疫苗。

(1)作用:用于预防疫苗针对性流感毒株引起的甲、乙型流行性感冒。

(2)接种对象:6月龄及以上易感者。(3)接种建议:不同厂家、不同规格流感疫苗的适用接种对象、年龄范围、剂量等不同。接种时应仔细阅读疫苗说明书。建议6月龄及以上易感者及易发生相关并发症的人群接种。重点推荐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体弱者、老年人、医务人员、慢性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病、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肌肉功能障碍、代谢性疾病、患有免疫抑制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等)、人口密集场所感染流感风险较高者接种。建议孕妇选择适合的流感疫苗接种。

15.腮腺炎疫苗

【腮腺炎减毒活疫苗,MuV】

(1)作用:用于预防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2)接种对象:8月龄及以上的腮腺炎易感者。(3)接种建议:不得用于替代第一类疫苗的接种。推荐用于国家免疫规划适龄儿童以外的易感者。

16.肠道病毒71型疫苗 【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

目前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有Vero细胞和人二倍体细胞生产的两种疫苗。

(1)作用:用于预防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所致手足口病。

(2)接种对象:6月龄至5岁EV71病毒易感者。(3)接种建议:建议6月龄至35月龄可选择EV71型灭活疫苗(Vero细胞);6月龄至59月龄可选择EV71型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进行接种。建议6月龄及以上儿童尽早接种、并于12月龄前完成全程接种。推荐使用同一厂家、同一品种疫苗完成全程接种。

17.水痘疫苗

【水痘减毒活疫苗,VZV】

(1)作用:用于预防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水痘。

(2)接种对象:12月龄及以上的水痘易感者(参照疫苗说明书)。

(3)接种建议:建议12月龄及以上的幼儿尽早接种。已接种过水痘疫苗的儿童在入学前,根据医生建议或说明书接种第2剂次水痘疫苗。不推荐已感染过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儿童接种水痘疫苗。

18.轮状病毒疫苗

目前只有国产的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RV1】

(1)作用:用于预防由A群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2)接种对象:2月龄至3岁婴幼儿。

(3)接种建议:适龄婴幼儿接种。重点推荐卫生条件、卫生习惯较差的且存在较高感染风险的婴幼儿接种。

19.肺炎链球菌疫苗 目前主要有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等品种。

【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PCV13】

(1)作用:用于预防由肺炎球菌1、3、4、5、6A、6B、7F、9V、14、18C、19A、19F和23F血清型感染引起的侵袭性疾病,不能预防由其它血清型肺炎球菌引起的侵袭性感染。

(2)接种对象:6周龄至15月龄婴幼儿。

(3)接种建议: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合理安排接种时间,兼顾第一类疫苗和其它第二类疫苗的接种,并符合接种程序要求。

【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V23】

(1)作用:用于预防由肺炎球菌1、2、3、4、5、6B、7F、8、9N、9V、10A、11A、12F、14、15B、17F、18C、19A、19F、20、22F、23F和33F血清型感染引起的侵袭性疾病。不能预防由其它血清型肺炎球菌引起的侵袭性感染。

(2)接种对象:2岁以上的易感者。

(3)接种建议:优先推荐≥65岁的老年人接种以及年龄2-64周岁并伴有慢性肺部疾病、慢性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慢性肝病(包括肝硬化)、酒精中毒、耳蜗移植、脑脊液漏、免疫功能低下、功能或器质性无脾者等接种。不建议在免疫功能正常者进行复种,但年龄小于65周岁并伴有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功能或器质性无脾及免疫功能受损者可以进行复种,2剂PPV23至少间隔5年,首次接种年龄≥65周岁者无需复种。

20.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

目前含Hib成份的疫苗有Hib疫苗、DTaP-Hib联合疫苗、MenAC-Hib联合疫苗、DTaP-IPV/Hib联合疫苗等品种。

【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Hib】

(1)作用:用于预防由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侵袭性感染。

(2)接种对象:2月龄婴幼儿至5岁儿童。

(3)接种建议:不同厂家、不同规格含Hib成份疫苗适用的年龄范围、剂量等不同,接种时应仔细阅读疫苗说明书。建议2月龄及以上儿童选择适合起始月龄含Hib成份的疫苗尽早接种。推荐选择同一品种的疫苗完成全程接种。

21.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目前主要有双价人乳头瘤病毒吸附疫苗和四价人乳头瘤病毒(酿酒酵母)疫苗。

【双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1)作用:用于预防HPV16、18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相关疾病。

(2)接种对象:9-25岁的女性。(3)接种建议:建议9-25岁的女性尽早接种,9-13岁未发生初次性行为的女性或无HPV暴露者为首选接种人群,其次为年龄较大的女性青年。接种该疫苗不能替代常规宫颈癌筛查和其它预防HPV感染和性传播疾病的措施。推荐用同一种疫苗完成全程接种,暂不推荐不同品种的HPV疫苗互用。目前不推荐加强接种。

【四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1)作用:用于预防HPV6、11、16、18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相关疾病。

(2)接种对象:用于20-45岁的女性。

(3)接种建议:建议20-45岁的女性尽早接种,女性无HPV暴露者为首选接种人群。接种该疫苗不能替代常规宫颈癌筛查和其它预防HPV感染和性传播疾病的措施。推荐用同一种疫苗完成全程接种,暂不推荐不同品种的HPV疫苗互用。目前不推荐加强接种。

篇2:流腮疫苗接种指导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工作的意见

国办发〔2017〕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加强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确保疫苗质量和接种安全,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完善疫苗管理工作机制

(一)健全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调整机制。国家卫生计生委要建立国家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根据防病工作需要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疫苗针对疾病监测,综合评估相关疾病负担和疫苗安全性、有效性、卫生经济学评价、生产供应能力等因素,经专家咨询委员会论证通过后,会同财政部提出将有关疫苗纳入或退出国家免疫规划的建议,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实施。逐步推动将安全、有效、财政可负担的第二类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使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接种服务。

(二)完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机制。各地区要加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报告工作,提高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及鉴定水平。鼓励建立通过商业保险等形式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受种者予以补偿的机制,逐步建立包括基础保险、补充保险在内的多层次保险补偿体系,提高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效率。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保险机制建立前,应当按现有规定开展补偿工作。国家卫生计生委要会同相关部门在总结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保险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完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机制的指导意见。

(三)建立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会同相关部门建立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政策协调与衔接,及时通报工作进展与信息,共同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协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形成工作合力。各省(区、市)要根据本地区实际健全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协调机制。

二、促进疫苗自主研发和质量提升

支持新型疫苗特别是多联多价疫苗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机制建设,通过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科技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支持符合条件的疫苗研发工作。坚持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疫苗和应急疫苗等重点疫苗立足国内生产的原则,鼓励和支持国内疫苗生产企业规模化生产,确保重点疫苗的产能储备能够满足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需要。促进疫苗生产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规范生产能力,持续提升疫苗产品质量。

三、加强疫苗流通全过程管理

(一)规范疫苗集中采购工作。各地区要尽快将疫苗纳入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按照公开透明、竞争择优、公平交易的原则实行网上集中采购。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汇总本地区第二类疫苗需求,在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通过直接挂网、招标或谈判议价等方式形成合理采购价格,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向疫苗生产企业采购后供应给本地区的接种单位。质检总局要加强对出入境预防接种工作的管理,做好出入境人员接种所需疫苗的采购、储存、使用等各项工作。

(二)加强疫苗冷链配送管理。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要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及时修改完善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指导建立健全疫苗冷链配送管理体系,加强冷链储运过程的规范化管理。省级卫生计生、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指导疫苗生产企业选择确有较好冷链储运条件的配送企业,发挥集中配送的效率优势。疫苗生产企业可采取“干线运输+区域仓储+区域配送”的分段接力方式配送疫苗,干线运输可委托专业冷链运输企业,区域仓储和区域配送可委托具备冷链储运条件的配送企业。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区实际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偏远地区疫苗及时配送。

(三)加强疫苗全程追溯管理。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要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加快推进疫苗追溯信息系统建设,采取信息化手段,加强疫苗生产、流通和使用全过程追溯管理。国家卫生计生委要依托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加快推进全国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逐步实现不同地区预防接种信息的交换与共享。

(四)加强疫苗监管能力建设。各地区要加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检查、检验工作力量,推进建立职业化、专业化药品检查员队伍,加强规范化培训,提高检查专业化水平。逐步提高省级药品检验机构的疫苗检验能力。

四、规范预防接种管理

(一)加强第二类疫苗接种统筹管理。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根据本地区疾病监测信息和疾病预防控制需要,组织开展第二类疫苗的评价、遴选,提出第二类疫苗使用品目等。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根据服务人口和服务范围等因素,确定辖区内接种单位,并向社会公布。原则上农村地区实行以乡镇为单位的集中接种模式。要加强社区、乡镇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严格规范村级接种单位服务行为,不得违规开展预防接种。对于偏远、交通不便地区,要通过加强乡镇卫生院流动服务,提高预防接种的可及性,保证预防接种质量。

(二)加强接种单位规范化建设。各地区要结合本地区实际,依法推进接种单位规范化建设,规范接种单位设置、人员资质、预防接种设施条件、冷链管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处理以及预防接种告知、记录、报告和宣传工作等。接种单位应当在接种场所显著位置公示使用的疫苗品种、禁忌、接种方法、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以及第二类疫苗的价格和接种服务收费标准。

(三)强化预防接种能力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医师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室(公共卫生科室)建设,充实技术力量,落实预防接种等公共卫生职责。医疗卫生机构承担预防接种职责与任务的医务人员要通过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

(四)加强技术指导和考核评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加强预防接种工作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划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的重要依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防接种工作的技术指导,组织开展本地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培训。

五、落实保障措施

(一)保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编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标准的有关规定,在编制总量范围内,落实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编制。采取公开招聘、培训等措施提高疾病预防控制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建立稳定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投入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落实支出责任,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发展需要和发展建设规划,足额安排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特别是冷链系统和信息化建设等发展建设支出。统筹考虑第二类疫苗管理模式变化等因素,科学合理核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足额列入预算,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服务性收入按收支两条线纳入预算管理。

(三)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工资制度。根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业风险高等特点,科学核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工资总量。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形成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相联系的考核分配机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各项津贴补贴政策。

(四)完善预防接种相关价格政策。各省(区、市)价格主管部门要科学合理核定接种单位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费标准。各地区要尽快落实本省(区、市)有关规定,做好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向接种单位收取第二类疫苗储存运输费的相关工作。

(五)加强宣传引导。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平台作用,强化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知识的普及宣传,重点宣传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安全性、有效性,引导群众参与预防接种工作,提高疫苗接种率。健全预防接种信息发布机制,强化舆情监测,积极回应社会和公众关切,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六、强化监督检查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具体贯彻办法,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将预防接种等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情况、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财政政策落实情况等纳入政府考核内容,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依法有序做好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各项工作。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适时开展专项督查,重要情况及时报告国务院。

国务院办公厅 2017年1月15日

篇3:流腮疫苗接种指导意见

1 资料与方法

1.1 按种对象

在我所辖玉州区机关第一批500人, 第二批本院职工800人, 机幼儿园300人, 第三批学校教职工和学生共13524人, 年龄在4~63岁之间。

1.2 方法

环境审查设计优化流程安全管理路径表: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流程图→先测体温→个人信息录入→接种注射→观察室休息30分钟无不良反应→离院 (开) , 检查评价, 并墙上张贴醒目注意事项流程展牌。

1.2.1 计划准备由卫生机构和我院向受种对象发放《广西甲型H1N1知情同情书》, 在确保安全前提下, 以“知情同意, 自愿接种, 免费接种”为原则, 18岁以下的接种对象由其家长或监护人登记签名。

1.2.2 组建接种小组人员培训医疗护理急救辅助科室的工作人员组成接种培训小组, 对接种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明确规范受种者在《接种甲型流感H1N1疫苗知情同意书》审核健康状况, 禁忌证筛查上签名确认, 并填写《接种甲型流感H1N1疫苗集体单位预防接种登记表》的工作步骤, 确定人员的角色和职责。此外, 现场还备有急救车, 以防有紧急事件发生。

1.2.3 准入医师必须严格临床查询在接种对象数据信息录入之前, 医护人员必须做好宣教, 热心接受接种对象的咨询、普及接种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

1.2.4 健康教育指导接种时使用无菌自毁式微量输入 (带针) 注射器, 1人1针1管1废弃, 严格消毒, 严格执行安全注射, 根据疫苗说明书使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疫苗注射前应放在2~8℃冰箱内, 疫苗瓶有裂纹、标签不清或是失效者、疫苗外观出现异常浑浊、摇不散凝块均不得使用; (2) 必须核对疫苗品种, 记录批号生产日期及有效期; (3) 告知所接种的疫苗品种作用和禁忌;了解受种者的健康状况, 做好心理疏导干预护理, 使其清楚接种后可能出现的接种反应, 处理方法与之配合和理解[3~4]。使其理解不良反应是正常的且发生的概率很小。

1.2.5 接种室持证接种护士询问测量接种对象的体温情况, 做好对接种对象的提醒指导服务, 耐心, 热情地对家长或监护人受种人询问相关情况: (1) 接种对象最近是否注射过人免疫球蛋白, 如注射过, 至少应间隔一个月后才可以进行接种; (2) 接种对象一周内不能服抗生素及退热药物; (3) 接种对象对吃鸡蛋或对疫苗中任何成分包括辅料甲醛、裂解液过敏等现象, 不应接种; (4) 有急性疾疾、严重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感冒发热;严重过敏体质, 对庆大霉素过敏等的, 也不应接种; (5) 有格林巴利综合症的, 未控制的癫痫, 患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也不应接种; (6) 接种其它疫苗否又不适的现象发生的接种对象, 也不可接种; (7) 接种了乙肝疫苗的, 应间隔至少14天才可以接种。

1.2.6 接种室持证接种护士应认真检查接种疫苗冷藏情况及携带冷藏箱。我国已建立了冷链体系和相应的管理制度, 防止了因疫苗保存条件不当而导致的接种安全事件[1]。桌面上摆放急救药品肾上腺素针剂应该有秩序地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让受种对象坐近“平稳的桌面”周围, 做好受种对象左上臂外侧三角肌部位评估, 保持接种场所光线明亮、空气流通, 我们安排每接种一班 (50人) , 中间停留20~30min后再接种另一班循环运作。

1.2.7 观察室嘱咐接种对象在接种后应留在观察室休息30min, 方可离开, 并发放受种健康指导处方等相关教育科普手册以及咨询接种服务电话热线, 交代有关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和常见不良反应, 局部反应或全身反应。这些不良反应以轻度为主发生在受种后24h内为一过性反应。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 可自行缓解;对疑似异常情况, 应及时报告医生或到院就诊, 必要时应及时到我院急诊内科就诊, 有利于医护人员对症治疗, 给接种对象提供温馨的人性化医护服务。对正在等待受种的家长及学生开展健康教育宣传, 使家长和受种者能对国家首次接种甲型H1N1疫苗知识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在一定程度上, 知道接种后保护率超过85%[2]。

2 结果

见表1。

在观察室医师护士随时现场检查巡视, 为每个接种对象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评价 (效果) 每组规范了具体细节。针对出现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对象, 及时报告医师, 对其进行悉心护理, 避免发生医疗护理工作缺陷。本组接种对象有13524人, 告知率为100%, 安全率是100%, 接种率达82%。1周内随访受种人群无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3.1 流程安全管理模式

这个模式实现了护理服务内涵和外延的拓展, 提供了多方位安全的护理健康服务。首先对受种对象的思维个性特征或行为表现状态问题加以影响引导, 使之发生指向达到预期目的。众所周知, 疫苗在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新型的流行性传染病, , 甲型疫苗接种是关注的焦点, 它具有特殊风险性、环境脆弱性和使用专业性;见表1可以看出虽然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一些人会有轻微反应, 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但甲型疫苗接种风险不可轻视。接种疫苗后应按照严格的接种工作程序规范风险观察提醒, 全面告知, 针对这次接种过程中, 出现1例注射后出现头痛心悸经院内留观15h好转, 当时受种 (本院医技员工) 只认为对吃鸡蛋无过敏, 事后才对我们说本人对多种药物都有过敏现象未作交代, 由此应引起重视, 在今后接种过程中更应主动热情、细心、耐心询问, 更负责, 细心地关注受种人员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证筛查, 就可以有效的防止接种护理缺陷。在14~15岁中学生中也有个别自做主张在家长监护人上项目栏代家长签名, 我们也很有必要对这种隐瞒加以防范, 确保安全接种达到尊重家属知情同意。

3.2 树立风险意识

全面了解接种对象情况, 保证接种安全, 加强基本技能培训是关键[5], 预防接种是一项具有风险的护理技术操作, 要求护士掌握处理不安全因素的技能和防范措施, 尊重接种对象的权益, 注重技术的安全性和文化的安全性, 避免给接种对象造成伤害, 因此, 将安全意识贯穿于全程护理服务中是必不可少的。强调再继续教育, 例如采用多媒体技术, 方便快捷地把相关接种的专业知识系统地普及给每个专职护理人员, 让她们可以给接种对象提供完善规范的护理服务。这一方法时间短、针对性强, 效果显著, 是各大医院对有关接种人员培训的主流方式。同时, 也可利用护理期刊宣传专栏进行在职教育, 使我们掌握先进的服务理念和护理技术;在接种前做好加强接种禁忌证筛查, 积极做好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是减少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前提[6]。由此可见, 开展人性化护理是稳定受种者情绪, 降低受种风险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王陇德, 齐小秋, 于竞进, 等.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1:103~107.

[2]何大海, 黄振乾, [N].广西日报, 2009, 12, 3.

[3]石平.DPT接种异常反应的护理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 (5) :27.

[4]李明春, 曹爱春, 吴晓敏, 等.预防接种人员实用技术指南[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50~357.

[5]刘良兰, 杨丽凤, 伍翊, 等.我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 2000, 8 (19) :54.

篇4:疫苗接种宣传总结

日宣传活动总结

“接种疫苗,家庭有责”是今年4月25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的宣传主题。根据项城县疾控中心通知的要求,结合新桥镇实际于4月25日至30日紧紧围绕宣传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随着经济建设和旅游的发展,李楼行政村近年来流动人口逐渐增多,给免疫规划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流动人口,计划外儿童是本次宣传活动的重点对象。通过多种宣传,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并能自觉带领儿童进行免疫接种,防止本地区免疫空白的出现,具有深远的意义。从这次宣传活动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尤其是那些流动儿童和计划外儿童的家长,主动带领儿童来进行登记、建卡,接种疫苗。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将再接再厉将李楼行政村的计划免疫工作做得更好。

新桥镇李楼卫生室

篇5:疫苗接种流程

一、新生儿疫苗接种办理条件

1、新生儿为外地户口

2、新生儿父母至少一方为我区常住居民

二、所需材料

新生儿父母双方的身份证、户口本、我区常住居民证明(我区内房产证明或我区内单位出具的工作证明),新生儿的出生证明(或疫苗接种手册)。

三、新生儿疫苗接种办理流程

1、新生儿家人携带所需材料原件,到社会事业发展局办

理。

2、根据提供材料,我局出具符合疫苗接种条件证明。

3、携带新生儿出生证明(或疫苗接种手册)和符合疫苗接

种条件证明到卫生院接种疫苗。

四、新生儿疫苗接种办理联系方式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篇6:狂犬疫苗接种反应

狂犬疫苗接种反应也会发生,

我们可以先去了解一下有关的知识怎么样。

狂犬疫苗接种反应表现良多,比如,一些人在注射了狂犬疫苗之后,局部反应比较明霞,少数的人们在注射了之后,会发生局部的部位疼痛、或者是发生了红肿、硬结、瘙痒、甚至水肿、淋巴结肿大的情况等等。

全身反应:

精制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和精制地鼠肾细胞疫苗,因疫苗经纯化,杂质白极少,所以接种副反应罕见或轻微。

治疗性接种:

由于狂犬病是致命性疾病,为挽救生命任何禁忌症都是次要的,故被患狂犬病的动物咬后预防无禁忌症。属于接种疫苗后的正常反应,但是现在最好还是观察,你去医院医院也会这么说。退烧药最好还是别吃,对疫苗有作用。

预防性接种:

在保证近期不会有接触传染源及狂犬病毒机会的前提下,妊娠期及有急性疾病、过敏体质、使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者可推迟接种。

篇7:流腮疫苗接种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 (卫生厅局、人口计生委) 、教育厅 (教委) 、民政厅 (局) 、财政厅 (局)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局) 、食品药品监管局、残联、红十字会,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人口计生委、教育局、民政局、财务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食品药品监管局、残联、红十字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

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措施, 是《传染病防治法》确定的一项重要制度, 是贯彻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理念、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工作, 已经取得消灭天花、实现无脊髓灰质炎目标等巨大成就。但是由于个体差异等多种原因, 极少数受种者可能会发生严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对受种者及其家庭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 社会和公众愈加关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各地积极采取措施, 加强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鉴定、补偿、医疗、康复、教育、就业等处置工作, 但仍有部分地区存在政策不完善、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为妥善做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工作, 确保预防接种工作顺利开展,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工作的组织领导

地方各级卫生计生、教育、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食品药品监管、残联、红十字会等部门和组织应当充分认识做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同级人民政府领导下, 在补偿、医疗康复、生活救助、入学就业、残疾照顾等方面制定并落实相关政策, 建立协同工作机制, 及时沟通交流信息, 加强联合督导检查, 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使病例及其家庭充分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

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指定人员专门负责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政策解释、教育疏导和信息沟通工作。规范信访工作, 畅通信访渠道, 倾听群众意见、建议和诉求, 及时掌握相关情况, 依法妥善处理, 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二、进一步加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应急处置工作

地方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加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和调查工作, 并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共享监测信息。经专家组调查诊断怀疑引起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疫苗有质量问题的, 地方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相关调查, 对相关疫苗质量进行检验, 依法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应当实时跟踪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信息, 对报告信息实行日审核、定期分析报告制度。针对发现的重大不良事件或疫苗安全性相关问题, 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及时沟通信息, 建立沟通交流机制和联合调查处置机制, 妥善做好处置工作。

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定期发布本省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信息并及时公布重大不良事件处理信息。要建立媒体沟通机制, 及时通报相关信息并做好沟通和解释工作。

三、切实做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救治和康复工作

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可确定1~2家具备条件的二级以上医院作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的医疗救治和康复定点医院并报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备案。各医疗救治和康复定点医院要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和设备设施, 加强技术培训, 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制订治疗和康复方案, 确保病例得到高质量的治疗和康复服务。鼓励各地积极探索符合实际情况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的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模式, 努力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给病例及其家庭带来的不幸降至最低程度。

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受种者, 无论是疑似还是确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相关疾病 (不包括原发病) , 发生的医疗费用要按照规定及时予以报销。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 将符合大病医疗保障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条件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相关疾病纳入保障范围并予以报销和救助。各地要按照原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民政部、财政部、中国残联等5部门《关于将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通知》 (卫农卫发[2010]80号) 等有关规定, 把残疾病例的畸残矫治手术和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范围。

四、进一步规范完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和鉴定工作

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依法完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工作程序, 确保处置工作及时稳妥、规范有序进行。中华医学会要统一制订规范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书格式,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统一制订规范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书格式。

调查诊断工作要坚持分级负责, 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3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情形, 调查诊断应当由设区的市级或省级专家组进行, 其他需要调查诊断的, 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专家开展。必要时, 省级或设区的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可提供技术指导, 避免对同一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重复进行诊断。各地要加强对调查诊断及鉴定专家的培训, 提高其业务能力, 确保调查诊断及鉴定工作科学、准确。任何医疗机构或个人均不得作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疫苗质量和流通监管。对疫苗质量原因或者疫苗检验结果有争议的, 按照《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五、依法落实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政策

省级财政部门要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 足额安排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经费预算并及时拨付到位。尚未制订补偿办法的省份, 地方各有关部门要主动向省级人民政府报告情况, 争取2014年公布施行。

鼓励和推进地方通过商业保险解决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问题。

六、扎实做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后续关怀救助工作

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落实相关政策规定, 对符合政策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残疾儿童的父母, 依据各省 (区、市) 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有关规定, 批准再生育。

教育部门要依法解决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致残适龄儿童的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问题, 落实学前教育、免费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政策, 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资助力度, 保障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致残儿童享有同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残联要将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残疾人纳入各级政府就业帮扶工作范围, 用人单位应当遵守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规定, 为其提供适宜的工种、岗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残疾人符合规定条件的, 享受鼓励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等扶持政策。

民政部门要将符合条件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患儿家庭按规定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范围, 对其中的重度残疾病例, 根据当地政策给予重点保障。

残联要及时为符合条件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残疾病例办理残疾人证, 保障其合法权益。对符合条件的进行康复救助。对0~6岁的残疾儿童病例优先提供康复服务, 并根据实际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

红十字会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特殊困难家庭实施必要的人道救助。

各地要按照本指导意见, 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完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措施, 提高操作性, 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上一篇:二年级学生成长档案袋下一篇:党代会议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