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疫苗接种

2022-07-09

第一篇:轮状病毒疫苗接种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组织实施意见

为确保我乡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安全、有序、高效推进,特制定以下组织实施方案:

一、宣传进万家行动

1.拓宽宣传渠道。要广泛利用微信群、村村响、小区喇叭、宣传栏、宣传单、宣传车、广播电视等手段,引导群众正确认识疫苗的重要作用,清楚接种疫苗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意义,解除群众的思想顾虑,变被动接种为主动要求,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公共卫生工作的良好氛围。

2.压实工作责任。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进村入户开展宣传,按网格划分责任片区,确保逐村逐户宣传到位。

二、全民接种行动

1.提前预约登记。实行接种提前预约登记,由村(居)委会组织开展调查摸底,收集汇总受种人员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由乡指挥部负责,统筹考虑接种能力和接种人数,科学安排接种计划,做到任务精准到天、人员明确到人。按照接种计划,提前发放接种告知单,明确接种地点和时间。

2.及时催种和回访。由村(居)委会负责,提前半天提醒受种人员准时到接种点接种,对未按时间接种的及时催种。接种后,要在第二天再次通过电话等方式回访,核对接种情况和登记信息。对未受种人员要登记造册,及时安排参加下一轮接种。

3.安排错时接种。各村(居)委会要统筹考虑各行业从业人员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接种人员错时错峰接种。

4.实行激励奖惩。乡建立相应接种工作奖惩制度,加强督查检查,严格压实责任。相关督查考核情况将纳入目标考核内容。

第二篇:各类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安排,在继续做好重点人群接种工作的基础上,决定扩大人群接种范围,分阶段做好各类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现制定如下接种方案:

一、总体原则

(一)根据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和疫情防控形势要求,区分轻重缓急,扎实稳妥的推进疫苗接种。

(二)接种过程中充分告知,在知情、同意、自愿的前提下,为居民免费接种。

(三)确保疫苗接种各环节符合法律规定的各项条件、要求,保证疫苗质量和接种安全。

(四)落实属地责任和行业监管责任。

县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周密组织实施,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切实协调推进相关工作。

二、实施步骤

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作为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头号任务来抓,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有关部门按职责落实工作。要在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制定疫苗接种实施方案,倒排工期,精准安排接种计划。合理规划接种节奏和接种进度,在稳妥的基础上有力推进接种工作。

(一)完成第一步第一阶段重点人群接种。

按照第一阶段部署,压茬推进职业暴露风险较高的人群,如涉进口冷链物品的口岸装卸、搬运、运输等相关人员,国际和国内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医疗卫生人员等;有在境外感染风险的人群,如因公、因私出国工作学习的人员等新冠肺炎感染高风险人群,以及公安、消防、社区工作者、机关事业单位中直接对公众提供服务的相关人员等;维持社会正常生产、生活运行的人员,如水、电、暖、煤、气相关人员等;社会基本运行服务人员,如交通、物流、养老、环卫、殡葬、通讯相关人员等维持社会基本运行的关键岗位职业等重点人群接种工作。在疫苗供应有保障的前提下,力争在2021年3月15日前完成接种。

(二)做好第一步第二阶段目标人群接种。

第二阶段,首先将重点口岸地区的18岁以上人群,服务业、劳动密集型行业、高等院校学生和各类学校教职工等疾病传播风险较高人群,部分因特殊原因需接种且身体基础状况较好的老年人,以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在我县居住的港澳台居民等归口管理部门、县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确定的其他需优先接种人群作为目标人群,同时开展第一步第一阶段目标人群补种。力争在2021年6月20日前完成接种。

(三)开展第二步高危人群接种。

2021年7月起,继续做好高等院校学生及各类学校教职工的接种,同时开展第一步目标人群补种。严格执行老年人、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的接种策略。

(四)安排第三步其他人群接种。

在做好前2步目标人群接种工作的基础上,继续高等院校学生、各类学校教职工和其他有接种意愿的人群接种,基本覆盖各领域人群,全面保护群众身体健康。根据疫苗研发进展,适时研究制订18岁以下人群疫苗接种策略。

三、疫苗接种及运输要求

(一)合理设置接种单位。

除目前已经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应当继续提供服务外,根据后续接种工作的总体安排,合理规划现有接种单位,切实提高接种服务可及性,交通便利、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或接种人数多的集体单位可设置临时接种点,农村地区由具备条件的乡镇卫生院设置接种单位,或由县乡级医疗卫生机构派出接种人员入乡村或偏远地区设立临时接种点,提供接种服务。接种单位信息要及时向社会公布。

(二)规范疫苗接种服务。

在保障常规接种工作秩序的同时,通过精确预约安排接种人数和接种时间,对人员有效分流,防止人员聚集。要按照预防接种工作相关规范要求做好全流程操作。接种前做好健康状况询问、接种禁忌核查和信息登记,充分告知受种者接种疫苗品种、作用、接种禁忌、不良反应和接种后留观等注意事项。科学甄别适用人群,遵守“三查七对一验证“原则,确保安全、规范接种。接种完成后及时提供预防接种凭证。

(三)做好接种相关信息报告和管理。

新冠病毒疫苗流通、接种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等相关信息应全面纳入免疫规划信息系统管理。充分利用省级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和接种单位信息系统,如实记录疫苗流通、接种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情况,及时准确地向疫苗电子追溯平台和国家免疫规划信息系统报告规定信息,做到疫苗全程可追溯,疫苗来源可查、去向可追。按照国家要求,省级拟将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信息纳入本省安康码管理,提供受种者接种信息自助查询。新增接种单位应符合信息化建设标准,实现疫苗和接种信息全采集、可追溯。

(四)规范疫苗储存及运输。

县疾控中心要按照《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制定新冠病毒疫苗储存运输方案,配备疫苗冷藏运输、电子追溯系统和免疫规划信息系统所需的设备,依法依规灵活组织开展新冠病毒疫苗配送,减少配送环节,提高配送效率。要保证新冠病毒疫苗在储存、运输全过程中处于规定的温度环境,并定时监测、记录温度。要组织做好供需对接,督促疫苗生产企业、配送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做好疫苗货物运输前期准备、运输过程、应急响应等工作,强化风险防范意识,严格安全管理,保障疫苗货物道路运输车辆通行的安全和便利。县疾控中心及各接种单位要认真落实疫苗的接收和储存管理责任,建立真实、准确、完整的记录,对包装无法识别、储存温度不符合要求的疫苗,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置并报告相关管理部门。储存、运输、使用各环节严防疫苗流失。

四、异常反应监测和救治

(一)做好异常反应监测与处置。

县卫健委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按职责负责新冠病毒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疫苗质量监督管理等工作,规范开展监测报告、调查诊断和鉴定等工作,提高监测处置质量。因疫苗引发的各类不良反应由国家及省相关单位确定赔偿方法。针对可能发生的新冠病毒疫苗安全事件,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新冠病毒疫苗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对疫苗安全事件分级、处置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预防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保障措施等作出规定。

(二)强化异常反应医疗救治保障。

县级医疗救治专家组要加强对本县医疗救治保障工作的指导。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对口负责责任区域内接种点的医疗救治保障工作,派出有经验的急诊急救人员携带必要的医疗设备、药品等驻点保障。所有参与疫苗接种和医疗保障的医务人员要先培训后上岗,要熟悉疫苗疑似异常反应症状、体征,掌握疑似异常反应救治技术,加强疫苗接种禁忌症问诊,要及时识别、立即处置在接种现场出现的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同时高度重视迟发严重疑似异常反应医疗救治,畅通转诊渠道,建立救治绿色通道,全力组织救治。异常反应医疗救治相关费用由医保基金支付。

五、组织保障

(一)落实属地主体责任和部门的行业管理责任。

各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开发区)党委(工委)、政府(管委会)要加强疫苗全周期质量管理,做好疫苗全链条监管工作,健全疫苗全流程追溯体系,规范疫苗流向管理,评估疫苗质量风险,必要时启动风险控制措施,确保不发生质量问题。强化疫苗库存、检验等安全防护,完善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杜绝非法截留、藏匿和夹带外流。严格疫苗运输、使用等流向管理,做好出入库登记、审核、检验放行等工作,严防疫苗失管失控。打击假冒、偷盗、倒买倒卖等非法行为。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按职责组织、指导、协调行业人员疫苗接种,各归口管理部门要按职责做好海外人员疫苗接种。

(二)落实疫苗接种经费保障。

新冠病毒疫苗在知情自愿同意的前提下实施居民免费接种政策。本轮疫苗及接种费用由医保基金负担,财政基金对医保基金给予补助,居民个人不负担费用。确有不足,县财政可根据实际需要予以支持。

(三)加强疫苗供应调度。

县疫情防控指挥部根据本辖区内接种对象数量,按周制定疫苗月需求计划,报送至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由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疫苗供应统筹管理,根据现有疫苗配送模式安排新冠病毒疫苗的配送。

(四)加强宣传引导。

各乡镇(开发区)、各部门要做好科普宣教工作,向公众大力宣传疫苗保护个人健康、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方面的重要作用,传递疫苗安全性、有效性的科学信息,组织专家解疑释惑,引导公众理性看待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严重异常反应、偶合反应等,引导群众消除疑虑,形成合理预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宣传和讲解,取得群众对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的配合和支持。继续积极倡导坚持合理社交距离、勤洗手、戴口罩、公筷制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公众防护意识。

第三篇:某街道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实施方案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继续做好重点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基础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决定扩大人群接种范围、分阶段做好各类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做好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设立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点工作的通知》(卫医政发明电〔2021〕66号)和《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市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要求,为确保我街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有序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

坚持区分轻重缓急。从4月1日起对符合接种人群实行全民免费接种。根据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和疫情防控形势要求,按照重点地区优先、重点行业优先、重点单位优先的原则。对不同岗位、年龄、人群等排出先后顺序,初期要考虑必要性、需求性,先慢后快,不断总结经验,扎实稳妥推进。现阶段新冠病毒疫苗实施居民免费接种政策,疫苗接种服务费用由医保基金负担。

二、工作目标和阶段任务

按照“知情同意、免费接种、应接尽接”的原则,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尽可能实现全民接种,目前疫苗接种人群年龄范围18-59周岁,确保在6月底之前完成常住人口的40%即18456人的接种任务。

主要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21年3月10日至3月25日准备工作阶段。按常住人口40%的接种任务制定接种工作方案。开展疫苗接种宣传、动员、摸底、登记工作。

第二阶段,2021年3月26日至3月31日试运行阶段。各村(居)继续做好接种对象摸底、动员、登记。

第三阶段,2021年4月1日至6月30日全面开展接种阶段。各村(居)动员组织本辖区内的接种对象有序到接种点接种。4月30日之前完成常住人口20%接种任务(4月份各村居需完成任务:社区981人、社区1951人、社区1749人、社区1063人、社区664人、社区1066人、村429人、村746人、村579人)。5月31日之前完成常住人口20%接种任务(5月份各村居需完成任务:社区981人、社区1951人、社区1749人、社区1063人、社区664人、社区1066人、村429人、村746人、村579人)和4月份的第二针剂接种。6月30日之前完成常住人口40%约18456人的接种任务(6月份各村居需完成任务:社区1962人、社区3902人、社区3498人、社区2126人、社区1328人、社区2132人、村858人、村1492人、村1158人。

2021年7月之后,继续做好应种未种对象的摸底、接种工作,做到12月底之前,全街实现符合接种人群全民接种目标。

三、建立街道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领导小组

成立街道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领导小组具体人员名单

四、工作要求

1.落实属地主体责任。各村(居)要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成立疫苗接种工作领导小组,对目标人群中有接种意向的人群数量进行测算,科学制定本辖区的疫苗接种实施方案,设定分月接种计划,倒排进度、压茬推进。认真组织做好相关人员的疫苗接种工作。做好辖区疫苗接种摸底统计,要明确专人负责接种人群摸排、信息收集和报告,对报告人员信息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

2.加强宣传引导。加强正面宣传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引导提高接种意愿,宣传接种禁忌症等注意事项,继续倡导接种疫苗后个人防护措施不减,组织专家解疑释惑,回应群众关切。

第四篇: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在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近期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 调查分析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并评价其在预防乙肝病毒感染中的近期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洞口县2007年以后出生的已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369例,通过调查问卷获得乙肝疫苗接种情况,采用固相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表面抗体指标。结果 各年龄组儿童的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与乙肝表面抗体低应答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岁、7岁组儿童的医院出生比例、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疫苗接种后的表面抗体阳性率均明显低于6个月-1岁组儿童,无应答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儿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在预防5岁以下儿童的乙肝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显著,6-7岁儿童的预防效果有限,需定期进行乙肝表面抗体滴度检测与及时加强接种乙肝疫苗。

【关键词】 乙肝疫苗;乙肝病毒;接种

本文主要对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在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近期临床效果予以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洞口县2007年以后出生的已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369例,男性196例,女性173例;年龄6个月-7岁,平均(4.28±1.05)岁。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洞口县户口或非洞口县户口但在洞口县居住时间超过3个月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免疫程序为0、

1、6程序;家长均签署临床调查研究知情同意书[1]。排除标准:接种证、卡遗失及无接种记录证明者;有免疫缺陷、恶性疾病与免疫功能受抑制者;严重疫苗不良反应史者;严重营养不良者;接种期间患有发热、全身不适等急性病者。

1.3 调查方法

1.3.1 疫苗接种情况调查法 ①制定问卷内容:包括基本资料(年龄、性别、职业)、疫苗接种情况(基础疫苗接种时间、地点、种类、剂次、剂量等)。②发放与回收问卷:针对托幼机构儿童,由机构负责人、老师协助家长完成问卷填写;散居儿童凭预防接种证在规定时间与地点接受疫苗接种情况问卷调查;问卷资料由洞口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统一回收,并同时给予乙肝表面抗体免费检测。

1.3.2 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测定方法 采集儿童空腹不抗凝静脉血标本2mL,分离血清,用固相放射免疫分析法(SPRIA)检测儿童表面抗原(HBsAg)与表面抗体(HBsAb)指标水平[2]。

1.4 观察指标 疫苗接种观察指标:医院出生率、全程、首针及时接种率;表面抗体(HBsAb)反应观察指标[3]:阳性(乙肝抗体滴度≥10mU/mL)、无应答(乙肝抗体滴度<2.1mU/mL)以及低应答(乙肝抗体滴度在2.1-9.9mU/mL之间)。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19.0软件包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当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2 结果

2.1 洞口县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 洞口县纳入调查的369例儿童中,医院出生比例为94.04%,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9.16%,全程接种率为95.39%;且6岁、7岁组儿童的医院出生比例与首针及时接种率均明显低于6个月-1岁组儿童,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洞口县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的表面抗体反应情况 本次调查的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儿童例数为352例,表面抗体阳性率为84.94%,表面抗体低应答率为5.40%,无应答率为9.66%。且6岁、7岁组儿童的阳性率比6个月-1岁组儿童低,无应答率比其他年龄组儿童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本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洞口县纳入调查的369例儿童中,医院出生比例为94.04%,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9.16%,全程接种率为95.39%,说明洞口县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工作开展效果较理想,预防乙肝的免疫屏障已基本形成,可以有效保护易感人群免受乙肝病毒的侵害,达到控制乙肝的目的。6岁、7岁组儿童的医院出生比例与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均明显低于6个月-1岁组儿童,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医院出生为首针乙肝疫苗的及时接种提供了良好条件,有利于本辖区免疫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本调查中,通过对洞口县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以及接种后的表面抗体反应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洞口县各年龄组儿童的全程接种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0、

1、6免疫程序在洞口县乙肝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较明显,家长的疫苗接种意识与免疫程序接受度均较高。且本研究结果得出洞口县252名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84.94%,随着接种年限的延长,表面抗体阳性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无应答率和低应答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且6岁、7岁组儿童的阳性率明显低于6个月-1岁组儿童,无应答率高于其他年龄层儿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乙肝疫苗接种后的抗体保护效果随着儿童接种年限的推移会有所下降,学龄前儿童可能是乙肝病毒感染的第二个高发感染人群。由此可见,儿童接受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的5-7年,需定期进行乙肝表面抗体滴度测定,了解儿童体内乙肝表面抗体滴度与表面抗体反应情况,定期进行乙肝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可以相应降低学龄前儿童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4]。关于学龄前儿童进行定期乙肝疫苗加强接种在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深入应用价值,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洞口县儿童医院出生比例的升高为乙肝疫苗的首针及时接种创造良好条件,乙肝疫苗全程接种能够相应提高婴幼儿抵御乙肝病毒感染能力,学龄前儿童应定期接受乙肝表面抗体滴度测定并及时加强接种乙肝疫苗,降低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段晋超.5岁及以下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分析[J].免疫学杂志,2013,29(11):1010-1012.

[2] 朱飞燕.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与分布特征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2):2749-2750.

[3] 黄凤晓.百色市1-6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水平状况分析[J].微生物免疫学进展,2013,41(1):16-19.

[4] 王廷材.甘肃省武威市学龄前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和免疫效果调查[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16(6):525-526.

第五篇:儿科病房轮状病毒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1.认真做好腹泻病人的区域隔离和床边隔离,同类病人相对集中安置;原则隔离取消时机为患儿大便轮状病毒检测阴性为止。

2.做好病房空气消毒,每日开窗通风2次,空气消毒机消毒病房 2次,每次时间不少于2小时。

3. 每日擦拭床头柜、电视柜、门把手、窗台等病室物品。发现污渍,立即清理消毒。病人出院后,做好终末消毒,床单位应用床单元消毒机彻底进行消毒。

4.使用专用拖把,拖把用1000 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悬挂晾干,水桶内消毒液为1:1000m l含氯消毒剂。轮状病毒腹泻病房使用专用抹布,禁止与其他病房混用,每日用后用1:1000含氯消毒液浸泡。 5. 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手消制度,接触患儿前后必须洗手。

6.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使用的非一次性物品(听诊器、血压计袖带、护理车、治疗车),每次使用后用消毒剂消毒或擦拭。

7.做好宣教工作,同时减少人员流动 。禁止患儿及家属窜床、嬉戏;劝诫患儿勿交换玩具、共享果品、混用餐器,餐前饭后注意洗手;

8.加强对患儿粪便管理,尽量使用一次性尿不湿,将用过的尿不湿及时用塑料袋打包后放到专用的加盖 垃圾桶内。

9.及时、准确报告感染病例,发现病例立即电话报告。

感染管理科 2014年11月10日

上一篇:厉行节约光盘行动下一篇:律师执业风险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