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党群工作者的要求

2024-04-25

对党群工作者的要求(精选6篇)

篇1:对党群工作者的要求

对党群工作者的三点要求

一、党群工作者要掌握党群工作一条宗旨:切实融入项目生产经营实际,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二、党群工作者要努力掌握工作法宝:

1、掌握两本书:《管理体系文件》《项目管理手册》

2、掌握两张表:《工作计划表》《工作考核表》

三、党群工作者要着力解决三个方面问题:

1、解决“慢”的问题:上级安排的工作必须雷厉风行,马上完成,不能拖拉!

2、解决“差”的问题:要保证工作质量,上报的材料必须体现二分局的水平!

3、解决“闭”的问题:工作要及时与上级汇报与沟通,求得上级的认可与支持!

四、党群工作者要着力掌握四种工作方法:

1、掌握勤于计划的方法;

2、掌握勤于督促的方法;

3、掌握勤于总结的方法;

4、掌握勤于推广的方法。《项目管理手册》

第十一章:党群管理

项目党群工作坚持“三同时”、“三基本”的原则,即在建立项目生产经营管理机构的同时建立党群机构;在明确生产经营负责人的同时明确党群组织负责人;在安排检查生产经营工作的同时安排检查党群工作。形成项目党群工作的基本组织体系、基本制度体系和基本主题实践活动体系。

境外项目党群工作应符合所在国法律规定。

一、党群机构设置与人员配置

(一)组织机构:公司直管项目设党工委;分局管Ⅲ级以上(合同金额2亿元以上)的项目或者党员人数30人以上的项目,设立党工委。分局管Ⅲ级以下项目或者党员人数30人以下项目,设党总支或党支部,个别施工难度大、技术难度高、对分局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项目,可设党工委;党员人数少于3人的项目,党员纳入分局机关支部或片区党组织管理;少于6个月工期的项目设立临时党组织;联营项目党组织的设置,由联营体责任单位党委和联营单位党委共同协商提出党组织设置意见,达成共识,一般应设党工委;合作项目党组织按主导合作方要求设置;没有党员的项目,设立党组织联系人。

设立党工委的项目,项目经理与党工委书记分设,项目经理兼任党工委副书记,党工委书记兼任项目副经理。可配备一名专职党工委副书记兼纪工委书记、工工委主任,也可由其他班子成员兼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工工委主任。设立党总支和党支部的项目,可采取专兼职形式灵活配置党组织负责人。联营项目党工委负责人的任职由参建单位党委共同协商任命。

(二)工作机构:党员人数40人以上或者职工人数120人以上的项目,独立设置党群办公室或党群工作部,党建、纪检、工会、团委等党群组织合署办公,并配置1-3名专职党务工作者;党员人数40人以下或者职工人数120人以下的项目,党群办公室或党群工作部可与行政办公室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双重职责、合署办公”,并明确 1-3名专兼职党务工作者,一身多职、一人多岗,对项目部党建工作统一管理。

二、主要工作内容

(一)党建工作:

1.参与项目重大问题决策;宣传、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决议、决定、指示;研究制定项目党建工作计划、制度、措施,并组织实施。

2.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以“四好” 领导班子建设为目标,以班子民主生活会和中心组理论学习为主要方式,抓好领导班子思想、组织、作风、能力建设;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专业培训与岗位锻炼培养和使用好人才。

3.围绕项目生产经营中心任务,开展党员先锋工程、党员先锋岗、党员身边无事故等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党内“创先争优” 等活动,促进项目施工与管理。

4.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服务;严格党员组织生活;经常分析党员思想状况,解决思想问题;做好党员发展工作,重视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青年中发展党员。

5.加强新闻宣传工作,做好对内、对外宣传,注意宣传资料存档保管。6.密切联系群众,关心职工思想、工作、学习,维护员工正当权益。

7.领导文明工程创建工作,努力做到项目履约进度好、工程质量好、安全生产好、经济效益好、工地环境好、队伍建设好,努力创建局级、股份公司级文明工程。

8.领导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推广公司形象识别体系,宣贯电建集团、股份公司和公司企业文化理念,提炼具有本项目特色的文化理念,宣传先进人物典型事迹。

9.领导项目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坚持项目党建带工建、带团建的原则,领导和支持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独立开展工作。

10.做好维护稳定工作,确保项目平安和谐;协调各方关系,开展“企地共建”等活动。

(二)纪检监察工作

1.搞好项目党员、管理人员党纪政纪教育、廉洁从业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2.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协调工作。3.履行行政监察职能,对安全生产、人事任免、设备物资采购、工程分包、资金使用等方面的工作进行监督。

4.纪检监察负责人列席项目部“三重一大”(重大经营决策、项目安排、人事任免、大额资金使用)方面的有关会议。

5.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项目效能监察工作,落实上级对项目效能监察的建议。6.项目经理、书记与上级单位和项目班子成员及管理部门、作业队(工区)主要负责人都要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并缴纳保证金。

(三)工会工作

1.加强工会自身建设:项目机关部门、工区、班组分别建立工会组织,明确工作人员和岗位职责;建立工会制度体系;做好会员发展、会籍管理工作;做好会员会费收缴与经费上缴、管理工作,坚持经费由工会负责人一支笔管理;做好工会负责人述职考核工作;做好工会工作计划、总结、报表工作;开展“职工之家”建设活动。

2.履行维护职能:关爱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广泛宣传职工福利待遇并监督落实;规范开展“工会主席信箱”、“工会主席接待日”、“五必到五必访”活动;开展送清凉活动;加强食堂监管,创建红旗食堂;开展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开展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及时处理劳动争议;配备文体设施,开展职工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生活。

3.履行参与职能:建立健全项目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规范召开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深入开展厂务公开工作;督促、监督《公司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女职工专项集体协议》在项目的执行;参与项目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

4.履行建设职能:以“工人先锋号”为载体,积极开展劳动竞赛、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劳动保护与安全监督、班组标准化建设,带领职工为企业发展建功立业。

5.履行教育职能:开展职工技能竞赛、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活动,建立职工书屋,开展职工读书活动,开展职工教育与培训活动,积极培养劳模等先进人物并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培育“四个一流”职工队伍。

6.做好女职工工作与计划生育工作。

(四)共青团和青年工作

1.扎实推进团建基础工作,依靠党建、工建带团建,履行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工作职责,做好团费收缴及团员青年流动的登记工作。

2.组织开展青年拜师学技、导师带徒活动,搭建青年岗位能手、十佳青年等选优评先的平台,开展优秀青年推优入党或荐才工作。

3.组织开展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新创效、青年突击队等服务项目生产经营中心的活动。

4.组织开展丰富青年业余文化生活的系列活动,构建特色青年文化。

篇2:对党群工作者的要求

责任

1、协助部长抓好宣传管理、队伍建设、效能建设、党建工作;

2、协助部长主持部内日常工作,明确职责分工,对部内的工作内容、进度和质量定期检查,及时向党委副书记汇报有关情况并请示工作;

3、按要求完成宣传报道、党员发展教育、党费收缴使用、企业文化建设等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4、拟定宣传规划并组织实施;

5、全面负责部室的廉政建设,处理问题及时准确;

6、做好公司各部室、区队之间的协调,沟通信息,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做好部长的参谋与助手。权限

1、部内人员、各区队通讯员的建议任免权;

2、有对部室公共资源进行调配权;

3、有对各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指导权;

4、对违反企业文化、员工行为规范的行为进行处理,并有权对责任人进行处罚。岗位要求

1、身体健康,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熟练使用各种常用办公软件。

2、熟悉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法规,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

3、具有较强的协调、计划组织能力,具有丰富的政工工作经验。

4、熟悉本部室全部业务,具有灵活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工作内容与要求

1、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刻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2、协助部长对部室内部岗位进行部学分工、建立健全部室内部各项规章制度;

3、协助部长做好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及时和党费的收缴、管理、使用;

4、协助部长全面贯彻党的宣传工作方针、围绕公司中心工作,作好全公司宣传报道工作;

5、研究企业文化建设方向,协助部长落实上级和公司党政企业文化建设的指示精神,做好企业文化建设;

6、协助部长优质高效的做好领导交办的的其它工作。检查与考核

篇3:对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思考

1、公民社会的发展对党的执政方式的考验。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 公民社会在我国是弱小的, 甚至是缺位的。市场经济是公民社会形成的前提条件, 因为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才能催生出公民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的要求。公民社会的弱小使得公民的政治经济利益诉求处于弱势, 这样就助长了以党代政, 党包揽一切, 政党国家化、行政化, 权力失去监督等现象普遍发生。

2、非政府组织的增多对政党传统权威的消解与考验。

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是公民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非政府组织迅速发展, 成为民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政府组织整合、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以及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作用已经显露出来, 而政党不再是唯一的沟通渠道。因此, 执政党如何对待非政府组织, 是当今时代政党政治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也是政党如何在公民社会的条件下科学执政, 从而构建和谐党群关系要探索的首要问题。

3、社会利益和价值观的多元化对党的意识形态管理方式的考验。

在社会转型期, 人民群众开始以独立思考和理性眼光评判社会经济政治现实, 不再盲目追求主流意识形态。因此, 执政党在意识形态管理方面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团结和凝聚人心, 也是执政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影响党群关系和谐的几个重要因素

1、利益结构的调整。

即, 面对由社会变革所导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 我们能否建立起公平合理的、能够激励各个社会阶层、群体和成员致力于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利益关系格局和利益获取机制, 把利益矛盾和冲突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避免出现利益极端分化的现象, 保障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2、人民群众对执政党认同感。

在市场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条件下, 执政党和政府的决策要获得所有人的拥护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 亟待进一步推进我国以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建设。只有不断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 才能使公众的利益得到切实而有效的反映, 党执政的合法性才能得到积极而全面的认同, 党群关系也才能协同而健康的发展。

3、维系执政党与群众关系的制度基础。

任何公共权力的运作都离不开两个基本的要素:执政者和人民群众。如果政党在权力运作中体现不出人民群众的意志, 必然影响到党群关系。人民群众只有对政党手中的权力进行有效监督和制约, 才能保证公共权力的良好运作。因此, 党以何种方式治理国家与社会, 公共权力能否良好运作, 都严重地影响到党群关系。

三、把握着力点, 构建和谐党群关系

1、实现、维护、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党群关系最终需要以群众利益的保障与发展为连接纽带。发展生产力,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就是第一重要的事情。追求经济效率是各种社会矛盾得到根治的保障, 但是, 对效率的追求并不是制度安排的唯一标准, 以社会公平的丧失为代价的效率追求, 不但最终导致经济效率丧失殆尽, 而且将使社会转型举步维艰。由此, 必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加强政治协调与政治沟通。

建立和谐党群关系, 内在地要求提高党的政治协调与沟通的能力、水平。执政党上台执政, 拥有一套强大的沟通和信息反馈系统, 对执政党来说十分必要。况且, 执政党进行决策, 本身就需要有畅通的信息渠道。这一系统有着双重的作用:一方面, 它把政党政府的决策传达到广大党员和普通群众中去, 以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 它能广泛收集民众的要求和对政府政策的意见, 以便及时修正决策。上情的下达与下情的上传, 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 而和谐的党群关系正是在互动中不断形成和完善的。

3、建立畅通有效的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机制。

在群众还不能直接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情况下, 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表达是否充分, 群众的意愿能否反映到决策机构, 是关系到决策能否适合大多数人利益的大事情。如果人民群众不能进行充分的利益表达, 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不能真实体现出来, 执政党的政治协调与沟通就会失效。

4、进一步完善党的权力运行机制。

首先, 转变党的执政方式和社会治理模式, 重塑党的权威。执政党应当积极促使国家权力向社会回归, 还权于民。其次, 要完善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地对权力实施有效监督, 才能使权力运作真正地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 执政党也才能获得公众长久而积极的认可。

5、加强对社会意识形态的调控和引导。

意识形态对政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的根本作用之一就是为政党活动的合法性提供理论依据。尽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思想的多元化是不可避免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党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只能是消极的。政党既要通过一定的意识形态把被代表者的利益、愿望、要求反映出来, 也要给人们的思想、价值以健康的引导。

摘要:新时期党群关系需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实际进行再思考, 主要有公民社会、非政府组织、社会成员价值观和利益诉求等因素。改善党群关系需要把握五个着力点。

篇4:对党群工作者的要求

一、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必要性。首先,这是适应社会转型、夯实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在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体制转型的过程中,过去社会成员固定从属于一定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已被打破,大量的“单位人”向“社会人”、“社区人”转变,要应对这个挑战必须实行从单位党建、街道党建向社区大党建的转变,拓展社区党组织的社会功能,推进社区治理和社会管理创新,强化党对社会、公民的关怀和服务,同时不断创新组织管理和社会操控的理念与技术,为党获得更为广泛的社会资本、政治资源与执政经验。以社区党建引领社区发展,切实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社区发展资源,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社区发展优势,把党的组织活力转化为社区发展动力。

其次,这是发挥社会整合职能、拓展公共领域的迫切需要。我国全方位改革不断深入,社区已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托盘”。社区基层是党和政府与人民血肉相连的纽带、是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是社区居民安居乐业的家园。随着城市管理职能社区化,要求城市基层政府转变职能着力点,即由纯粹发展经济转变为供给社区公共产品,致力于形成安定安全的社区治安秩序,便民利民的服务网络,团结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舒适优雅的社区环境,规范有序的社区管理。因此,必须发挥社区党组织的社会整合功能。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较高的职业化、专业化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是推动社区建设不断深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

(二)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可行性。首先,区域性大党建的实践推动社区党务工作的职业化进程。近年来,为适应区域性大党建新格局的要求,黄浦区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创新党务干部选拔机制,采用社会招聘、志愿服务等方式,开始逐步建立党务干部人才遴选、储备和输送机制,以推动基层党务工作岗位的职业化进程。社区(街道)党工委管理的社区专职党群工作队伍活跃在党员服务中心、社区党建以及“两新”组织党建等方面,借助和运用党员服务中心的平台,为居民区党支部开展各项学习教育和主题实践活动提供有力帮助和服务;协调社区党组织横向之间、与驻区单位党组织之间、党员与党组织之间的关系;明显改善了社区(街道)党工委与基层党组织之间管理上的薄弱环节。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的理论素养、务实作风和敬业精神初步得到展示,社区专职党群工作增强了基层党建工作的辐射力,基层党建的工作领域因此得到拓展和延伸。

其次,社会工作职业化为社区党群工作的职业化拓展了空间。随着社区工作的发展,社会工作成为正规的职业。黄浦区相继成立了阳光、新航、自强工作站,促进了社区专业工作者队伍的发展。当前,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总量逐年增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也已正式推开。基层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可以抓住机遇,通过把党员社会人才培养成党群工作者,不断扩大基层党群工作者的蓄水池。同时,充分利用社会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的特点,不断推进党群工作者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在社区、两新组织中设立部分职业化党群工作者岗位,通过公共财力给予支持,是岗位职业化与人员流动化的统一。党组织书记可以在社会化招聘的党群工作者中选举产生,落选后可以继续担任党群工作者,或自主选择从事其他职业,从而实现社会化运作与民主选举的相互衔接,形成可进可出、可上可下的良性机制。同时,还可以通过薪酬体系、职业阶梯和职业生涯的设计,给予基层党务工作者以有效激励,做到人才专业化、岗位职业化、发展有空间、职业有阶梯、退休有保障,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

二、黄浦社区党群工作者队伍职业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黄浦区社区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在区委的高度重视下得到了较好的加强。但是由于社区党群工作者的职业定位、职业定向、职业身份、职业薪酬、职业阶梯等机制尚不完善,他们仍然存在素质能力偏低、年龄结构老化等问题,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社区建设的要求。

(一)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现状分析。目前,黄浦区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214名,其中,事业编制56人;非事业编制158人,包括失业聘用的28人,属退休和协保、下岗后聘用的劳务协议人员130人。这支队伍呈年龄老化、学历较低、收入低、业务能力较弱的特点。

从年龄结构看,46-55岁占总数的67.76%,56岁以上的占总数的25.23%,呈现出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趋势;从学历结构看,大专以下学历占总数的69.63%,远低于本市新就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从业务资历看,聘用前无党务经历的占总数的45.03%;从收入情况看,非事业编制干部月均收入仅1100至1600元,事业编制干部月收入保持在3027至4110元之间,但在事业编制中级数最低且无提级增资机制。

(二)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职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职业化建设步伐滞后。各部门对社会工作人才的概念和认识并不统一,理解也不清晰。在实际工作中,与领军人才、非公人才相比,社区党务工作人才并未作为重点真正纳入人才工作格局中,“社区党务工作人才也是人才”的理念尚未形成社会共识,突出表现为:

一是社区专职党群工作的职业身份不明。国家职业分类里没有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这一栏,身份得不到国家法律的认可,导致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的资格认定和职称评定难以解决,引起晋升机制的缺失。

二是工资待遇不规范,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第一,非事业编制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的月收入偏低,只达到社会平均工资的一半左右。第二,分属事业编制内外的职工在工资基数和社保待遇上差异悬殊,存在同工不同酬现象。第三,缺乏收入激励机制,奖金比较平均。第四,事业编制人员工资没有正常晋升机制,绩效工资与街道内其他事业编制人员差距太大,且不同街道之间的标准也不统一。

2、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的梯队建设不合理。从目前的情况看,老中青三代社区党群工作者的人数呈“倒三角形”。一方面,很多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党群工作者面临退休;另一方面,愿意从事社区党群工作的年轻人数量不多,且缺乏经验,需要磨砺和锻炼,工作上较难获得认可。黄浦区社区党群工作者中退休返聘的占总数的53.27%。2009年各居民区党组织换届需调整补员占总数的46.72%。有的街道已出现了“书记荒”,使得未来几年社区党群工作面临年龄断层的隐忧。

3、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工作的持续动力不足。一是看不到职业上的上升空间,工作业绩和能力与职业上升没有挂钩,缺乏个性的职业生涯设计;二是看不到薪酬上的上升空间,无法从收入上体现专职党群工作者的资历、绩效、作用和能力上的差异;三是从制度上缺少对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的人文关怀,缺少激励保障措施,久而久之,他们工作的能动性减弱。

4、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成才的智力支撑不强。目前在招录专职党群工作者的过程中对其职业标准和职业准入的制度设计过于简便,由于考察方法单一和考察力量的不足,以致招录的部分同志“先天不足”。再加上现有的职后培训体系不健全,对社区工作人员重使用轻培养的问题比较突出,绝大部分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走上工作岗位后得不到正规的、系统的社会工作专业和技能的培训,知识更新缓慢,绝大多数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开展工作一靠上级指导,二凭传统经验,而他们的经验大多是计划体制下的党建工作经验,创新的力度和空间受到很大限制。

5、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管理缺少系统性和规范性。首先,选拔渠道不宽。由于受传统思维定势和财政体制的影响,目前社区(街道)党工委选拔聘任的对象大多为下岗职工、退休人员、社区居民等。选拔范围的局限性决定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的年龄结构与知识结构。其次,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目前社区(街道)党工委对社区工作往往是评价单项工作比较多,考核全面工作比较少。部分社区(街道)党工委出于对社区工作者的开支来源、身份、待遇等方面的考虑,对社区工作者基本上不严格考核,只满足于“有人干事”,存在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

三、建立社区党群工作者队伍职业化机制的思考

(一)加强领导,建立责任机制。首先,要建立社区专职党务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健全和完善领导责任机制是强化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根本保障。区委组织部负责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对总体规划、政策研究、宏观指导和部门协调等事宜,进行协调、指导。在社区(街道)党工委领导下,居民区党委直接履行对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的具体管理职能,进行统一管理,完善以居民评价为主要依据的考核机制,健全提升管理和服务能力的素质培训和多层面激励机制。

其次,要落实法律和制度建设,加强规范化管理。要依据基层党组织设置的要求,参照《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特别要参照《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意见稿)》的有关规定,认真落实中央两办转发的《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根据社区工作实际,区委组织部会同人事局、劳动保障局等相关部门,制定了《黄浦区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管理办法》和《关于黄浦区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聘用人员工资福利待遇的规定》等文件,进一步明确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的范围、聘用、管理以及待遇问题。社区(街道)党工委负责制定实施细则,进行考核和管理,实行规范化管理,把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确保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教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

(二)优化结构,完善选拔任用机制。把年纪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和有一定社区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选拔到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中,是推进这支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关键环节。立足“政治素质高,文化程度高,工作水平高,年龄结构优”的目标,运用市场运作模式,制定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的来源、职业定位、岗位要求及准入机制,从而提升专职党群工作者的职业形象、社会地位和功能作用。

首先,来源与配置。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的来源与配置问题是关系到这支队伍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一是来源上,从近期(5年内)可操作性考虑,以事业人员为中坚力量、聘用制人员为骨干、派遣人员为后备进行社会化招聘,多元化进入。二是配置上,由区委组织部确定配置数标准,区财政核定基本经费,由社区(街道)党工委进行管理教育。每个居民区党组织配置一名享有事业编制的专职党群工作者,以及一名聘用制人员或派遣人员。事业编制人员在用人制度上能进能出,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

其次,职位匹配性要求。应当充分考虑到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的职业特性,即选用基本素养较高的,且选入后即能迅速投入工作的。因此,在准入机制的设计上应优化以下特定指标:(1)政治素质要求。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社区工作。(2)工作经历要求。聘用人员应当具备3年以上党群工作经验,或担任过党务或群团工作领导职务2年以上。(3)基础知识要求。要有牢固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一般应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4)综合能力要求。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一定的人际沟通技巧,广泛的兴趣爱好。(5)年龄要求。事业新进人员一般在40岁以下。大学生居民区派遣人员,原则为应届或历届大学毕业生;劳务协议人员的聘用年龄:男不超过60岁、女不超过55岁。

再次,加大选拔力度。在区委组织部的统一配置标准下,采取“岗位选人、定向招聘”的方法向社会招录,应形成以下共识:一是招录工作原则上三年一次,每次换届到期之前选拔一批人,每年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补充调整。二是应当由区委组织部会同社区(街道)党工委统一进行社会化招聘,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具体操作。三是要积极鼓励大学生,特别是吸纳政治素质好、有公益心、热心社区事务、有社会学专业背景的大学生,作为居民区派遣人员加入社区党群工作者队伍,建立社区党群工作者人才库,储备一批社区党务人才。

(三)增强素质,强化培训机制。要以建立和完善培训体系为基础,形成以区委党校为主阵地的培训模式。创立“二级三线”的管理体制,“二级”即区委组织部和社区(街道)党工委;“三线”即高校培训基地、党校培训基地和社区基层党组织实践基地。区委组织部和社区(街道)党工委实施对培训的规划、组织、协调、监控,对培训质量和效益进行考评。对新招聘的社区工作人员应由区和街道进行不少于两周的岗前培训,接受基础理论、基本实务、基本技能培训,并进行社区工作资格考试,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对任职期间的居民区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建议届内各类培训累计不少于30天。要定期组织技能测试、综合考核,并及时调整和充实新鲜血液,努力把这支队伍塑造成兼备党务工作与社会工作双重技能的队伍,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社区党建需求。

(四)提高待遇,健全保障机制。对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实现职业化管理,意味着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属于专职社会工作者序列,定位于事业编制,应当领取工作报酬(工资),而不是领取某种补贴。要在全区探索实施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资格认定办法。把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的薪酬与其社区工作年限及社区居民满意率结合起来,建立起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的薪酬自然增长机制,使社区党群工作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从根本上稳定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切实巩固党在城市最基层的执政基础。

首先,构建科学的薪金制度。要综合考虑所处行业薪金状况、社会工资总体水平、地区经济增长程度、岗位差别等因素,保证薪金制度有一定的弹性、梯度和上升通道。这既增加就业安全感,也体现专职党群工作者的成长进步。因此,必须由区、社区(街道)两级财政予以支持,在广泛听取居委会、街道和区、市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拟定事业编制人员、聘用制人员和居民区派遣人员的收入标准。事业人员的基础薪酬应与各单位现有事业人员同步,建议逐步缩小与街道内其他事业编制人员收入差距,各街道之间的标准也应全区统一。根据工作年限、实绩考核确立事业人员晋升和待遇收入上升的空间。大学生居民区派遣人员的收入待遇严格按区机关派遣人员待遇的统一标准和规定执行。聘用制人员的平均月收入,在现有基础上每年实行增长机制。改变现有“一刀切”的薪酬状况,在考评结果的专项奖励中拉开档次和差距,对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以有效的激励。

其次,建立工资收入自然增长机制。事业编制和居民区派遣人员按规定的增资政策执行。劳务协议制人员则参照市劳动局公布的每年增资指导价,根据区财力每年增资,使其增资水平不低于全市城镇职工人均增资水平。

(五)引领发展,完善激励机制。为打造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通过建立资质认定、职称评定、等级晋升等各种激励机制,提高社区党群工作者的政治地位、经济待遇和职业声望,增强社区党群工作对社会人才的吸引力,鼓励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

首先,健全考核激励制度。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成就事业的认同感,需要组织不断地予以激励和引导,为他们的成功创造条件和动力。一是设立职业的上升通道。现阶段,聘用制人员和居民区派遣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实绩突出,考核优秀,且满三年工龄,符合条件,通过人事部门统考,可以录用为事业编制。事业编制人员根据工作年限和工作实绩,经考核符合晋级条件的,并根据职数要求,职员级别可以晋升一级。二是把专职党群工作者纳入社区(街道)的评优评先中,予以表彰和奖励,并培育成地区党建工作中的品牌;同时,还应将优秀工作者在公务员招录中优先录用,甚至纳入街道后备干部培养名单、进行公务员调任等。建立实行激励机制,使社区工作成为被人羡慕的岗位。

其次,构建职业阶梯。提高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必须坚持在职培训和引进人才相结合,建立健全职业激励机制。充分发挥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优势,提高具有社工专业背景者的录用比重,使受过系统训练的专业人员不断充实到现有的专职党群工作队伍中。鼓励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经组织同意参加社工职业资格考试或政工系列职称评定,对获得职称的,按已有的政策给予相应的职称津贴,以营造鼓励专业化发展的愿景。

总之,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是构建专业化、职业化和社会化的社区党群工作者体系,加强社区党建的制度保证。专职党群工作者应当纳入专业人才管理,纳入社会职业体系。这是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创新实践。

篇5:对党群工作者的要求

摘要:文章创造性地提出了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党群工作要定位在“围绕中心起作用”、“进入管理起作用”、“在工作着力点上起作用”三个方面,党群工作模式可从寻求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契合点、始终树立“投入产出”理念、把“凝聚力工程”和“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工作密切结合起来、与行政工作相得益彰、打造数字化绩效型机制、用个人的人格魅力去推动党群工作等六个方面实现突破和创新。

关键词:现代企业;党群工作模式;绩效型

一、现代企业制度下党群工作的现状及成因

(一)国有企业党群工作现状

一是党组织的地位、作用弱化。改制前党委会是国有企业的最高决策机构。改制后,按公司法规定,董事会、股东会成为企业的最高决策机构。二是党群工作者队伍受冲击。改制后的党群部门大都与行政相关部门实行合署办公,党群工作岗位兼职化,职数、待遇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一些党群干部感叹:十年技术成高工,十年业务路路通,十年营销成富翁,十年政工一路空。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三是领导对党群工作的重视不够。企业领导认为经济工作是硬指标,党群工作是软指标,务虚解决不了企业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减少和切断了党群工作开展的资源供给。四是党群工作创新不足。党群工作者将党群组织作用发挥的载体局限于“三会一课”等基本组织制度上,面对变革,不寻求突破,抱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观念,党群机构形同虚设,党群工作就会丧失发展空间。

(二)国有企业党群工作现状的成因

就目前改制企业党群工作的现状而言,分析其原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国有企业改制是一项全新的改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再加上理论研究和相关配套政策相对滞后,因此,一段时间内造成了企业党群组织与现代企业制度难以适应。

主观原因:首先在定位上造成了主观错位,存在发展过程中的短视行为。其次在行动上,表现不够主动,敷衍了事的多、积极应对的少。再次指导不力,党群组织的上级主管部门未能及时给予引导,布置工作多,解决困难少。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党群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定位

现代企业的中心任务就是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企业党群组织的全部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这个大局,把融入生产经营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企业发展成果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准。具体到实际操作就是要做到党群工作要“围绕中心,进入管理起作用”,通过党群工作体系与企业管理流程的融合,使“思想政治工作直接参与管理和财富的创造”。

(一)围绕中心起作用

企业党群组织要善于从改革发展的难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入手,始终把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作为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切入点,把民主集中制贯穿于重大问题决策的始终,强调集体决策、依法表达党委意志,确保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

(二)进入管理起作用

企业管理包括决策、执行和监督三个基本环节,要想使“思想政治工作直接参与管理和财富的创造”就必须打破党群工作的“自我循环”,从上述三个环节全面进入。这种进入的主要方式不是通过权利的争夺、制度的约束,而是通过人的意志表达。观念可以决定行为,行为最终决定成败。

具体来说就是抓好以下四个层面的工作,即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维护稳定工作。

(三)在工作着力点上起作用

党群工作必须找到着力点,才能使工作落到实处。这些着力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把握政治方向,支持经理和经理办公会依法行使职权。国企基层党群组织是党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重要单位,一方面要对上级党群组织负责,确保“党对国有企业在政治上的领导地位”,按照“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定位开展工作,不要“越位”;另一方面要支持经理和经理办公会依法行使职权,紧紧围绕生产经营开展各项工作,在“实效”上下功夫,真正做到工作“到位”。

2、充分发挥基层群众性组织的支持作用。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和其他群众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要为员工的成长提供可靠的保障,为才能的展示搭建广阔的平台,为民生民意畅通反馈渠道,为健康的生活营造良好的氛围。

3、认真发挥党组织的监督作用。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发挥和落实监督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决策的监督,看决策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否符合企业发展建设的需要,是否符合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是否符合上级党委的要求,是否符合职工群众的意愿;二是对执行过程的监督,通过监督确保决策“不走样,不变形”,根据发现的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和反馈;三是通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和政绩观。

三、现代企业制度下党群工作模式的探讨

(一)党群工作要从员工需求入手,寻求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契合点

企业发展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即企业经济效益——经济目标;企业社会效益——社会目标,社会形象;企业人才效益——可持续发展目标;企业人的全面发展——企业的最高目标。员工发展需求主要包括工资收入、学习成长、价值现实、精神生活、健康娱乐、权益维护、社会参与、个性需要等。党群工作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结合点:即员工的学习成才和企业的长远目标一致,能够带来持久的经济效益;员工的道德精神需求与企业的社会目标紧密相连,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员工的健康、丰富的闲暇生活、恋爱婚姻家庭问题的圆满解决是企业稳定持续发展的基础;维护职工权益、关照员工的特殊需要、关注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企业发展的最高目标相一致。在上述关系中围绕尊重人的价值,实现人的愿望,满足人的要求,促进人的发展来开展工作,就能体现“企业所需,员工所求,党群所能”。

(二)党群工作要把握“求实创新”原则,始终树立“投入产出”理念

党群工作不同于企业的其他工作,有其自身的工作特点和工作对象,必须结合这个实际,牢牢把握工作务实这一主线。务实就是要坚持重点原则、效益原则和品牌原则。要在头绪多、范围广、资源有限的矛盾中破围而出,力争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以重点带动一般,以特色求发展,重点关注员工的生理心理需求,在情绪管理、压力释放、健康锻炼等方面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本着服务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人才效益最大化的宗旨来开展,对效益突出的活动要精心策划,提前安排,认真实施,务求实效;要在突出重点原则的基础上树立打造精品、形成特色的思想,从其重点活动中选出既有显著经济效益和人才效益,又能突出员工精神风貌的品牌活动,进一步扩大党群部门的影响力。同时,党群工作要坚持观念创新原则、载体创新原则和方法创新原则。要克服“就活动而活动”的观念,在争取服务企业效益最大化上做文章,要转变“向八小时以外渗透”的观念,正确引导员工力争在八小时以内实现本职工作岗位效能的最大化,把更多的业务时间留给员工自己;要尽可能避免追求规模效应而导致工作和活动流于形式,应把员工工作的重心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重心和员工的岗位成长成才紧密结合起来,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和不同的切入点来促进企业的创新增效和服务职工的成长进步;要致力于通过各项活动的设计、规划

和组织,加强党群干部工作方法的交流与学习,进一步引导党群干部更新工作思维和拓展工作领域,进而培养和提高他们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三)党群工作要把“凝聚力工程”和“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建立服务职工群众的党群工作机制

开展“凝聚力工程”建设,就是以尊重人为基本出发点,建立健全了解人、关心人、提高人、规范人、激励人和依靠人等六个方面的工作制度,达到凝聚人、促进职工和企业共同发展的目的。围绕“六个人”,各级党群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在时间和空间上统筹协调起来,在组织活动上要按照“主题鲜明、意境新颖、时地制宜、小型多样、见缝插针”的要求来开展“凝聚力工程”建设,持之以恒、与时俱进地把服务职工群众的工作做得更好。

(四)党群工作要创新工作手段,延伸工作手臂,构建“同心多层”的党群工作机制,与行政工作相得益彰

党群组织要努力优化有利于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适应员工需求多样化的趋势,在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工作实践等方面,为员工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建立能够广泛联系和覆盖员工的非正式组织,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应不同员工需求的各类协会、社团、沙龙、俱乐部。通过社团、协会等组织,促进员工学习成才、创新实践和沟通交流;通过这些健康向上的社团活动,帮助员工解决婚恋需求、舒缓工作压力、满足业余爱好、陶冶个人情操。

(五)党群工作要创新考核方式,打造数字化绩效型机制

党群工作要数字化、职能化。党群工作者要具备系统的思考能力,要充分认识到党群系统各部门虽有分工,但是一个整体,工作要围绕中心目标和共性任务形成合力,发挥整体优势。要探索建立一套数字化党群工作评价机制,打造绩效型组织。

1、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中心目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创新求效观念,按照强化责任意识、规范程序标准,加强激励约束、鼓励创新探索,发挥整体优势、服务中心工作的思路,打造一个数字化、职能化、绩效型党群组织部门。

2、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的制定既要坚持系统全面、重点突出,又要坚持务实创新,指标量化的原则。要按照党建基础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以及群团活动开展等六个大类构建考核标准体系,并将其细化量化。在此基础上,为体现实效性,促使党群工作由重过程、重做法、重形式向重效果、重内容、重实际转变,还可设置中心任务、安全生产、严重违纪条件、重大稳定事件及违反计生政策问题等5项一票否决性指标。这样就在企业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党群目标责任体系,有效改变党群工作软任务、软指标现象。

3、实施严格的考核奖惩。按照责、权、利对等和奖优罚劣的原则,通过薪酬福利、培训开发、职位升迁、岗位轮换等手段对绩效优劣者实行奖惩,激发党群干部的活力和潜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

(六)党群干部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用个人的人格魅力去推动党群工作

1、具有丰富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党群工作岗位是一个要求综合能力较高的岗位,这需要党群工作者具有丰富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党群工作者要学点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心理学、项目管理、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要在培养自己的组织策划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下功夫。党群工作者只有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党群工作才能更好地融入企业中心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企业中的独特作用。

2、要具备健全的人格。党群工作的柔性决定了党群工作者必须具备一个健全的人格。党群工作要得到领导的认可、员工的支持,除了党群工作者需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外,还需要有良好的亲合力、需要有耐心、需要身体力行、需要自律、需要乐观和进取精神等。要用自身的素养和示范去感染员工,用创新工作的本领去不断提升员工的生活体面度和幸福指数。

参考文献:

篇6:对党群工作者的要求

供电公司党群工作同业对标开展情况汇报

开展党群工作同业对标营造团结和谐政治氛围

同业对标是国际上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在省公司系统全面开展创一流同业对标工作后,××公司党委创新思路,将这一先进管理方法引入到党群工作中来,进行了党群工作同业对标的探索。以期

通过建立党群工作同业对标指标体系,用指标对比查找差距,完善各项管理办法和措施,实现党群工作管理的新突破,不断提高党群工作水平。下面,就将公司开展党群工作同业对标的情况作个介绍,仅供参考。

工作背景

开展党群工作创一流同业对标的主要背景:一方面,公司党委在对党群工作的检查考核上已有一定的原型,积累了一些经验,具备了良好的基础。03年以来公司党委就较为全面地在公司各基层党支部中开展了“五项工作”(支部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文明创建、政治理论学习、企务公开)检查,每半年考核一次,并作为支部评先的依据。各党支部因此在加强领导、履行职责、建章立制、规范管理、落实工作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在05年省公司系统全面铺开创一流同业对标工作后,公司党委敏锐地意识到创一流同业对标这一崭新课题将会给供电企业管理带来深刻的变化。在这一新形势下,党委思谋党群工作该如何围绕创一流同业对标来开展,如何将建立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与创一流同业对标有机结合起来[本文转载自。2005年5月份,公司党委提出党群工作要紧跟形势、自我加压,要结合公司党群工作的特点,参照省公司系统创一流同业对标的评价模式,探索公司党群工作创一流同业对标的途径。

准备工作

思路决定出路。在确定了要建立公司党群工作同业对标体系后,公司党委考虑,该如何抓好这项工作。我们的设想是,在以往对党支部工作进行考核的基础上,完善内容,细化指标,改进不足。首先考虑的是整个党群工作同业对标的几个“核心”问题。第一,对象——党群工作同业对标的当然对象是各党支部。各分工会、团支部是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独立开展工作的,对其的考核可纳入到党支部综合考核中。党支部书记要作为党群工作同业对标的第一责任人,要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机制。第二,内容——以往对党支部进行考评,考评内容大部分是在考评前根据工作开展情况确定的,每次不甚相同,且不够全面。根据对标所需建立指标体系的要求以及党群工作内容的涵盖,我们确定将对标指标分为五大块:党建、宣传、纪检、工会、共青团。第三,操作机构——根据考评内容,应成立党群工作同业对标领导小组,可由党委工作部、纪检监察部、宣传部、工会、团委负责具体操作。第四,制度保证——为了确保该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制定相应的制度并严格执行,包括制定党群工作创一流同业对标实施办法和相关考核细则以及建立激励机制等。

其次,我们考虑的是整个党群工作同业对标的流程。开展党群工作同业对标的核心是进行指标对比,目的是学先进、找差距、改进工作,因此同业对标的过程控制是对标取得实效的关键。我们设想的流程是这样的:每个月由各党支部根据党群工作同业[本文来源自对标的考核内容进行自查并报送自评表;党群工作同业对标办公室每月对其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并给予指导;每半年组织党群职能部室对各党支部开展对标情况进行考评并通报考评情况;年底对进行全面考评,选树标杆。各党支部对标杆进行定点学赶超,持续改进工作。

具体运作好范文版权所有

从2005年7月开始,公司党委就着手进行党群工作创一流同业对标的具体运作了。

1、设置机构——成立了由公司党委书记叶天明同志任组长、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向建中同志任副组长的党群工作创一流同业对标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为党群各部室负责人,明确了领导小组主要职责,下设了办公室。

2、制度制定——05年7月,组织职能部室进行商讨、研究,制定了公司《党群工作创一流同业对标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党群工作创一流同业对标考核办法(试行)》、《党群工作创一流同业对标工作综合评价表(试行)》等,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3、启动——05年8月,在公司党群工作例会上,叶天明书记就在公司开展党群工作同业对标进行了发动,讲解了开展同业对标的积极意义及具体操作等,要求各党支部自我加压、自我提升、创新思路、努力超越。

4、开展——从8月份开始,各党支部就根据公司党群工作同业对标的有关实施办法与考核细则,按照全面比较、求真务实、持续提高的原则,围绕党建、宣传、纪检、工会、共青团五项内容,进行自查自评,并填写自评表于每月初上交党群工作同业对标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对各党支部对标指标进行汇总分析。

5、考核——按照实施办法,党委采取每半年组织考评小组集中进行一次考核的方

式,对各党支部指标数据的真实性和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全面了解并评价各基层党支部开展党群工作同业对标的情况。考评小组成员为公司党委工作部、宣传部、纪检监察部、工会办公室、团委的主要负责同志。考评时主要采取到现场听、看、查、问等方式进行,即听基层汇报、看对标氛围、查台帐资料、问员工反映。原则上每个基层党支部安排半天时间进行考核,考核

结束后现场进行意见反馈及点评。

6、表彰——根据考评结果,被确认为党群工作创一流同业对标综合排名居第一位的,在年度员工代表大会上予以表彰,授予“江西××供电公司党群工作同业对标标杆单位”。

工作效果

自公司开展党群工作同业对标以来,党群工作职能得到了有效发挥,党群干部动起来了,党群工作活起来了。实践证明,党群工作同业对标为实现党群工作自我完善、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搭建了良好平台,取得的效果是明显的。

1、健全了党群工作管理机制,实现了用指标评价企业党群工作,使党群工作管理更具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

2、调动了党群职能部门及党群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了党群工作的凝聚力,强化了执行力。

3、推动了党群工作管理步入学先进、找差距、再提高、创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实现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好范文版权所有

几点体会

通过开展党群工作创一流同业对标,我们认识到,先进的管理方法不仅适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同样适用于企业党群工作管理,开展党群工作同业对标是创一流同业对标的创新与延伸,十分符合当前供电企业党群工作的管理要求和实际。

主要有以下体会:开展党群工作同业对标,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重要体现;是建立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有效载体;是党群部门自我加压、自我提高,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具体要求;是企业党群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具体举措;使党群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科学规范;体现了“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解决了多头重复检查的问题;为生产经营管理营造团结和谐向上的政-治氛围。

上一篇:低成本战略企业案例下一篇:进一步增强规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