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司法工作总结

2024-04-13

村司法工作总结(精选8篇)

篇1:村司法工作总结

某村司法工作总结

某村司法工作总结

,我村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区乡司法所要求,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人民司法工作的出发点,发挥我村村民化解人民自己内部矛盾纠纷的重要法律工作,有效的确保了xxx村村民自身利益,现将xxx村20司法工作进行总结:

一、扎实推进村域内民主法制建设

1.社区法制文化建设以普法教育为抓手,以法律学堂为平台,以社区各类载体为依托,积极配合区乡及各系统有关法制宣传教育、图片展览、文艺演出等文化、体育活动,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弘扬法制精神。

2.认真贯彻落实普法教育计划,编印颁发法制小册,提高全民法制意识。通过组织法制宣传志愿者,在我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突出村域内法律的传播。

3.努力提高村域内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面向广大村民,围绕拆迁、土地征用等农村热点话题开展法制宣传工作。以流动人口出租房屋为重点,不断深化流动人口法制宣传内涵,促进流动人口依法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

4.扎实推进村域内民主法制建设,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开展更多次的法制宣传活动,提高村民的民主法制意识。

二、人民调解工作

加强人民调解的第一道防线,首先是领导班子统一认识,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为推进社区人民调解工作提供保证。xxx村按照区司法局和乡司法所关于落实法律服务工作站建设的实施方案,为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xxx村成立依法治村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总支书记张会民亲自担任组长,认真做好矛盾纠纷的调研,做实矛盾纠纷的.有效排查调处工作,六月份,由于邻里因楼道占用使用空间问题,产生纠纷,我村组织民调小组根据法律程序,成功调解矛盾,讲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社区的稳定。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力争做好基础工作,并坚持对于重大节假日期间的矛盾纠纷排查,和非常时期的矛盾纠纷的排查工作。

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着力培养法制观念。

要努力培养村民的守法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根据法律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要注重法律常识教育,培养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养成守法习惯;加强法律基础理论教育,牢固树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阵地,增强村民法制教育的引导性、互动性和趣味性。

我村利用法律工作站这一平台,相继开展了法律法规知识讲座,聘请法律专家来本村讲授法律知识,举办《物权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宪法》《拆迁法》《合同法》等法律讲座,通过学习,基层干部,妇女同志、社区居民在平时工作、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都可以依靠法律程序解决问题,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权益,xxx村的司法工作,也在不断的提升社区法制教育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篇2:村司法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明确各村(居)司法职能工作目标,更好地为构建文明和谐新小海服务,推动全镇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镇政府与各村(居)签订司法职能工作岗位目标责任书如下:

一、主动、积极、及时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在接到纠纷信息时保证在1个工作日内赶到现场主持或参与调解,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镇”。

二、积极开展民间纠纷排查和专项治理活动,参与重大疑难和易激化民间纠纷的调解,做好预防矛盾纠纷激化工作。

三、确保本单位纠纷调解率达99%,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民转非、民转刑控制在本单位总人口的万分之一以下。调解纠纷方法规范,统一调解文书格式要求。

四、各村(居)调委会、司法站要加强规范化调解室建设,各项规章制度达到规范化的要求,软硬件建设达到上级规定的标准。调解纠纷台帐齐全,档案管理达到规定要求。

五、根据“六五”普法规划要求,承担本村(居)普法工作的规划,组织和实施工作;

六、充分利用墙(板)报、广播等宣传形式确保按上级规定开展法律知识宣传等教育活动。

七、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对象工作网络、工作制度和工作运行机制。

八、全面掌握本村(居)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对象情况,建立帮教责任制,落实好帮教措施。

篇3:村司法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 南开区嘉陵道司法所以提高队伍能力为目标, 着力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 有的放矢地开展了技能培训、实战测试、模拟走访等形式多样的练兵活动。

一是坚持技能培训, 切实增强岗位练兵的实效性。针对全所干警需要理论知识“充电”这一情况, 集中时间开展技能培训。针对《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和矫正管理制度进行系统的学习, 使大家对矫正管理制度、程序等方面的内容熟练掌握。同时加强了人民调解、安置帮教、法律援助等工作培训, 邀请市人大代表、南开区嘉陵道街罗江里社区居委会主任孙兰敏宣讲关于社区调解工作以及如何化解矛盾纠纷等业务知识, 收到了较好效果。

二是坚持实战测试, 努力突出岗位练兵的针对性。司法所以增强管理能力为核心, 以提高工作水平为重点, 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 主要考核矫正管理的任务、制度、内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对解决实际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是坚持模拟走访, 不断增强岗位练兵的生动性。坚持寓教于乐, 通过开展模拟走访活动, 以矫正人员可能出现的问题为素材, 模拟走访现场重点培养工作人员的情况分析、法规适用、问题处理、信息汇总等能力提高了岗位练兵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用心打造基层司法行政队伍廉洁自律良好形象

2014年9月3日下午, 天津市南开区向阳路司法所在管的社区服刑人员李某来所里例行报到, 其在向阳路司法所干警不知情的情况下, 暗自将8箱水果梨放在司法所外墙处, 待其例行报告结束后, 才将此事告知向阳路司法所干警。向阳路司法所干警在电话里义正辞严拒绝其所送礼品, 并立即通知他的姐姐叫来出租车将8箱水果梨负责运回其住所。目前, 8箱水果梨已如数退还给李某本人。

篇4:崔晓丽白各庄村的司法“管家”

走近

2006年初春,忙着找工作的崔晓丽突然间看到报纸上刊登的北京大学生“村官”选聘启事。大学生“村官”这个新鲜事物闯进她的视野。

当时,崔晓丽的辅导员老师并没有过多地对他们进行动员,“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崔晓丽说。的确如此,大学生“村官”工作真正进行系统、有组织的选聘始于2005年,当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2006年2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等八部委下发通知,联合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此后,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大范围试验阶段。

由于尚不了解,很多同学都持观望态度。崔晓丽却动了心思,生长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农村家庭的她,对农村有着自然的亲近和熟悉。加上当时就业形势业已严峻,崔晓丽觉得,到基层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她萌发了报名的念头。

大学生毕业的就业选择,不论如何都算一件大事。有了这个想法以后,崔晓丽很认真地和好朋友、宿舍同学、自己的家人进行商量讨论。“其实父母还是希望自己能够留在城市里。”她笑着说,家里三个孩子,她是老二,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当时还在上高中,父母希望她能够成为弟弟的榜样。不过,权衡利弊之后,崔晓丽最终选择了参加北京大学生“村官”的选聘,而一向尊重她选择的父母也开明地同意了。同系和她一起成为大学生“村官”的,还有五六个人。

2006年7月4日,刚刚拿到毕业证书的崔晓丽正式被选聘为北京首批大学生“村官”。按照对口选聘的要求,崔晓丽所在的北京科技大学大学生“村官”全部进入北京顺义区各乡镇担任村支书助理。她被任命为顺义区马坡镇白各庄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在农村生活了将近20年的崔晓丽,第一次以另一种身份走进农村。

马坡镇白各庄村位于顺义区城北3公里处,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富裕村,2004年秋天,胡锦涛总书记还曾经来到这里视察。相比于自己家乡的农村,这里在崔晓丽看来有点像城市。齐全的公共设施、宽敞的马路和整洁的村容,都让崔晓丽看到了差距。对比自己家乡偏僻的牧区农村,白各庄村这个富庶得像城市的农村还是让崔晓丽在亲切之余略感忐忑,很多城市同学则为怎么样尽快熟悉农村生活而犯愁。

其实,这也是大学生“村官”所在区县政府相关部门考虑的问题。顺义区经过深思熟虑,特意提出“引得来,下得去,干得好,流得动”的指导思想,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岗前培训。这是崔晓丽们到达顺义区后上的第一课,为期一周的培训,让他们了解了区情、民情,经济水平等基本情况,也对农村生活情况有了基本了解。“我们的培训很仔细的”,崔晓丽对当时的情景记得很清楚,培训课由区、镇各部门领导和礼仪老师来讲,比如讲农村话,懂农村礼,学会与农民沟通,要学习用农民的语言,在沟通中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把政策、科学知识转化为农民易于理解的语言传输给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人乡随俗,学习见面寒暄、穿衣着装、用餐等农村礼节,要会适应环境……

顺义区人事局副局长郭有斌的一句话更是让崔晓丽深深铭记:“简单的事情认真做,认真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创造性地做,创造性的事情经常做。”崔晓丽觉得,在学做大学生“村官”之前,她在顺义区首先学会了更多为人处事的准则。这样的环境,也让她对在顺义区将要度过的三年充满了信心。

融入

与很多大学生“村官”不同,崔晓丽并没有太多的“宏伟理想”,“其实,我并没有特别多的设想。”也许因为对农村的了解,崔晓丽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看待得相对理性和平和,她并没有希望以一己之力就能够让自己服务的村子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而是抱着脚踏实地干工作的想法踏上了白各庄村的土地。

崔晓丽是白各庄村的第一个大学生“村官”。“遭遇好奇”是她在村里受到的第一个“礼遇”,刚开始的时候,不等崔晓丽到村里主动交流,很多老百姓会自己跑到村委会门口,看看新来的“村官”长什么样。但是,他们更多是远远地打量。第一批“吃螃蟹”的大学生,也并不是一开始就受到欢迎,村委会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他们接进门来,村民更是对他们将信将疑,不知道这些“书生”能有什么“道道”。回首三年前,虽然已经把培训内容牢记在心,但是真正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得到百姓的认可,在崔晓丽看来,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村务工作比较琐碎,分工也不精细。上任之后的一段时间,崔晓丽并没有具体工作,接电话、打字几乎就是日常状态,“一个大学生,每天就干这样的杂事。”最初的日子里,崔晓丽也觉得茫然,心中没有方向。但是很快,一件小事触动了她,一次,她接到一个通知村党支书开会的电话,对方通知了时间、地点和需要的材料,這太简单了,她也没有用笔记下来就答应转达。当时,村支书没在,崔晓丽又忙起了手头的工作,等到村支书回来的时候,她发现自己已经把通知的详细内容忘得差不多了。这让她猛然意识到“原来接电话也不是简单的机械劳动。”最平常的工作里,其实蕴含着严肃的工作态度。在白各庄村,村支书张玉英是对崔晓丽影响极大的一个人。这位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优秀干部,在崔晓丽眼里有魄力、有魅力,虽然崔晓丽刚到白各庄村时是个刚刚毕业的小姑娘,张玉英却从来没有因此放松对她的要求。一切从严,也让崔晓丽从一开始就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

崔晓丽就这样从细微之处开始走进白各庄村。

帮助这些大学生“村官”顺利度过最初茫然期的,还有顺义区委区政府。大学生“村官”基本为“80后”,还有很多是城市孩子,家务活对于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一个难题。为了使大学生“村官”安心工作,顺义区拿出专项资金为每个居住点配备了床铺、灶具、彩电、冰箱、电脑、空调、热水器、自行车等生活工作必需品,还特别为女生宿舍安装了防盗门窗。崔晓丽还记得,顺义区政府曾经特意请厨师教他们这些大学生“村官”做饭,三个月之后,一场厨艺大赛在大学生“村官”之间展开了,政府各部门领导亲自担任评委,随着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菜肴端上桌来,崔晓丽觉得自己不仅开始融入自己服务的村,也在走出校门,融入社会生活。

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生,崔晓丽的文字能力在村委会是高人一筹的,于是,她就从发挥自己的基本优势人手,承担了撰写材料这项比重很大的工作。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战,崔晓丽的文字能力在不断提高,从而带动提高了村里各类材料的规范

性、可读性,促进了镇村两级的快速、有效沟通。“新来的大学生还真是不一样!”琐细的工作中,崔晓丽在字里行间体现出一名大学生“村官”的水平,最主要的是,村干部们敢往她肩上压担子了。崔晓丽渐渐对白各庄村产生了归属感。

紧接着,崔晓丽主动着手规范村图书室的管理,解决了书籍分类不清、编排不规范等问题,方便了村民借阅,提高了图书管理效率,夯实了这块文化阵地的战斗力,看着百姓茶余饭后开始习惯性地到图书室里读书看报,崔晓丽心里对自己有了一种认可。随后,她又接手规范各类工作档案,使各项工作有据可循,为日后工作更加便利做了良好的铺垫。在简单、重复的工作中始终力求细致,把村里的各项档案整理的井井有条。年终工作会议上,白各庄村的档案工作得到了镇领导的点名表扬。

2006年下半年,白各庄村两委改选,崔晓丽的任务是协助书记搞好选举前的准备工作。她要调查出选民的确凿人数、年龄等基本情况,看起来简单的工作,对于当“村官”不久的崔晓丽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登门入户地核对登记选民信息,还要录入到电脑中建立数据库,最重要的是,这些信息要保证准确无误,“哪怕漏掉一个选民,选举也是无效的。”最后,她协助村支书所做的选举前准备工作准确、完整,保证了选举工作一次性完成。那段时间,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她经常加班到深夜,但她丝毫不觉得疲惫,深秋的白各庄村已带着深深的凉意,崔晓丽办公室的灯经常一亮就是半夜,回想起来,她却不觉得辛苦,“只觉得充实而快乐。”

随后,利用农业普查的机会,崔晓丽进一步掌握了白各庄村村民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基本情况,为下一步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不断迈出了融入村民的步伐。“村里360多户,基本情况我都了解。”崔晓丽说起村里的百姓,就像聊起自家邻居,因为年轻人白天大多上班或者下地去了,她更多是和村里的老年人打交道,“老年人基本都认识了。”现在走在村子里,经常能听到村民们从自家地里大声喊着她的名字,有时是有事情要反映,有时就是打个招呼,唠唠家常。崔晓丽很享受这种状态,就像一家人。在后来的工作中,她又先后接手粮食直补工作,这时候崔晓丽已经能够自如地完成既定任务,不仅如此,她还抓住这一契机,建立、留存村民电子档案,使村里日后的各项工作得以事半功倍。

因为崔晓丽们的到来,农村与城乡软实力上的差距,也在无形中地缩小着。从2007年开始,顺义区没有大学生“村官”的村都争先恐后地要求选聘大学生“村官”,百姓对崔晓丽这些“村官”的态度从“新奇”变成了“必须”。专注

法律是崔晓丽大学时所学的专业,专业背景在她担任大学生“村官”之后也发挥了相应的作用。对于第一批大学生“村官”,顺义区在任用中逐步摸索培养模式,启动了“全方位的联系帮带机制、科学化的动态管理机制、经常性的教育培训机制、规范化的考评机制”等四项机制加强大学生“村官”的管理与培养。

正是镇机关主要科室轮岗锻炼制度,让崔晓丽的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2007年末,崔晓丽进人马坡镇司法所轮岗锻炼。

一个新的舞台等着崔晓丽施展才艺。

崔晓丽到司法所后,正值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在即,马坡镇毗邻奥运水上项目场馆,奥运大道在马坡镇域内通过,镇里的维稳工作对于实现“平安奥运”的总体目标至关重要。为此,在司法所所长的指导下,崔晓丽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摸排化解工作,完善基层调解组织和各项制度,力争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调解、早解决”,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做到“大事不出,小事减少,管理严格,秩序良好”。

2008年3月10日,白各庄村民赵某闯进司法所,情绪十分激动。崔晓丽见状,赶忙扶她坐下,倒了一杯水帮助她平稳情绪。赵某情绪稍微缓和后反映:其爱人肖某是村里农场的场长,2007年8月27日,肖某于中午十二时许在农场院内受伤,后住院治疗,前后花去医疗费用12万余元,其中11万元是赵从村委会暂借的。后来,其夫定残为二级伤残。为了解决费用承担问题,赵某向司法所遞交了调解申请,经初步了解,司法所认为此案不宜调解,建议赵某走诉讼程序。但赵某表示不愿走诉讼程序,希望能通过调解解决此事,并且一再说:“万一调解不成,我们就采取找镇党委、政府领导、区领导或在奥运会期间找新闻媒体反映此事。奥运会就要开了,实在不行就把病人推到奥运大道上去。”

崔晓丽立刻意识到:“这极有可能危害奥运安保大局!”于是,她和司法所领导当天下午就赶到其所在村村委会,向该村党支部书记了解情况并进行初步调解。随后,他们多次找到村委会和赵某分别进行调解,北京燥热的春天里,崔晓丽不厌其烦地奔走在乡镇之间,磨破嘴皮子地做工作,但最终由于双方提出的解决方案差距过于悬殊,调解被迫终止。看着自己的努力付诸东流,崔晓丽有些失望,但是她没有灰心,也不能灰心,随即将工作转入着力引导赵某走诉讼程序,并主动为其联系了区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为其争取法律援助,解决其经济负担。

在崔晓丽和镇司法所同志的不懈努力下,赵某最终同意了通过诉讼依法解决此事。至此,一场可能引发上访、越级访等危害奥运安保大局的纠纷得以圆满解决,看着一纸判决上的结果,崔晓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通过镇机关轮岗和科室的锻炼,崔晓丽的知识和能力水平都有了进一步提高。近三年来,崔晓丽参与调解各类民间纠纷60余起,其中防激化、上访纠纷4起,解答群众法律咨询100余人次,参与组织法律宣传活动20余次,代写法律文书20余份……在总结中,她欣慰地写到:“我为奥运安保和我镇维稳工作尽了一份绵薄之力。”

在解决一件件纠纷小事时,崔晓丽在村里也慢慢得到更多的信赖。虽然年龄不大,面对的都是自己长辈一样的村民,但是此刻,她代表的就是政府和法律。回想起自己解决的一个个棘手事件,崔晓丽坦言,一开始也有压力,但是面对事件之时,“就要有底气、有知识,有理有据、公正地说服双方当事人,处理问题的过程就是树立威信的过程。”身穿职业装的崔晓丽,眼里闪着果断、坚毅而不失温和的神采。崔晓丽最愿意看到的,就是昔日反目的乡亲邻里在自己的努力下和好如初,村里到处都能听到和谐的欢笑。未来

在与后来的大学生“村官”进行经验传授、交流的时候,崔晓丽首先告诉他们要学会与农民打交道,“首先一定要在心里真正接纳他们,所有的交流都要发自肺腑。”崔晓丽说道,她深知,即便再掩饰,也会在言行中表露出对农村的好恶爱憎,而敏感的百姓一下子就会感受到。所以,身为大学生“村官”,首先要过的一关就是从心底接受农村的百姓,像爱自己的父母一样爱他们,而淳朴的百姓,会加倍地欢迎你走进他们的生活。

篇5:村司法站站长典型事迹材料

“五心”司法站长。

不辱使命有决心

春,市决定将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延伸到村(居),在村(居)成立司法站。村党支部在全村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准备推荐担任村司法站长,老段却很担心,怕完不成任务不好交待。自己虽然在村里当了20多年民调主任,调处民间纠纷是轻车熟路,但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其它业务却不熟悉,再说自己只有小学文化,从头学起谈何容易。镇、村领导了解到老段的思想顾虑后,多次找老段谈心,鼓励他丢掉包袱,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贡献。老段考虑再三,觉得不能辜负领导的信任和村民们的支持,应该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出把力,遂走马上任。要干就要干好,干出点名堂来。为了尽快熟悉业务,他经常到镇司法所讨教司法站的主要职责、主要任务及注意事项,还征订了《人民调解》、《江苏法治》等十多种报刊杂志,把空闲时间都用来自学,扑克不打、麻将不摸。通过学习,提高了自己。秋,镇里决定对村境内一条4公里多长的圩堤加固,需拆除27户多平方的民房,160多户180多亩耕地要调整,还有坟墓280座需要迁移,砍伐树木万余株,工作难度相当大,其中有村组与村民土地承包方面的矛盾,有村民之间的界址争议方面的矛盾,有村民家庭成员之间分割补偿款的矛盾,当时村支书、主任都因故不在工作岗位,老段和其他村干部不推不等,不分白天黑夜,挨家逐户做工作,真可谓磨破了嘴,跑断了腿,终使300多件矛盾纠纷得到妥善解决,保证了工程顺利实施。老段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突出的成绩得到了人们的赞许。,镇党委明确老段兼任村党支部副书记,享受正村级干部待遇。

化解纠纷有耐心

老段虽然以前一直担任村民调主任,但近几年还是根据农村变化了的形势,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努力把民间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化解在基层。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经营以后,农民自行安排农事,人员流动频繁,加之合村并组后,全村有十多平方公里,民间纠纷信息难以捕捉。春,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支持下,老段以村司法站的名义,在全村聘请了20多名矛盾纠纷义务信息员,使全村的民间矛盾纠纷能及早发现,及早调处,有效地避免事态扩大。初冬,一组信息员老郑给老段打电话,说本组黄、关两家为了一点琐事发生纠纷,黄某把大粪泼到关某家中,关某已经打电话通知在外打工的孩子回家,这个纠纷可能激化。得到这个信息,老段飞快赶到现场介入调处,很快控制了事态,经过老段反复教育,黄某向对方赔了不是,并清理了污物。由于信息报送及时,一场即将激化的纠纷很快平息。

有些矛盾纠纷当事人,在调解协议达成以后,还会出现反复。因此,老段每隔一段时间都要通过多种方法,对调处过的纠纷进行回访,对爽约的当事人督促履约。四组段奶奶的四儿子以入赘杨家为借口,不肯赡养母亲,经老段调处,小段愿每年供养母亲粮200斤、钱200元。此后,老段经常向段奶奶了解她的子女们赡养情况,使老人的晚年生活有了保障。

还善于对人民调解工作进行总结,力求从中找出一些规律,不断提高自己的理性知识。引发农村民间矛盾纠纷的主要原因到底有哪些?老段经过总结,主要是农忙时心情急躁易上火、玩耍时争强好胜常反脸、分居时移情别恋伤感情、闲扯时搬弄是非惹麻烦、酗酒时神志失控会动粗。他就利用各种机会,提醒村民农活再忙务要安排有序,日子再闲不要参与赌博,分居再久定要坚守贞操,闲话再多不能议论他非,美酒再好务必不能贪杯,有效地遏制了矛盾纠纷的发生。近年来,全村矛盾纠纷发生数较三年前减少了一半以上。对于发生的纠纷,老段也坚持“以法教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德感人”的调解方法加以调处,成功率达100%。,他撰写的《农村非正常死亡闹丧现象成因和对策》在市法学会论坛被评为二等奖,《中国国土资源报》发表了他《因势利导、以理服人》的文章,《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矛盾的形成、成因及对策》被中国法学会法治论坛评为三等奖。

重点帮教有诚心

协助上级有关部门,教育、管理、帮扶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是村司法站一项全新的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工作,老段确实费了心血。

篇6:豆村司法所安置帮教典型事例

为切实做好安置帮教工作,预防和减少释解人员重新违法犯罪,促进社会和谐。我们所总结了五点经验:

一是从思想上帮教。定期上门了解帮教人员的生产、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通过谈心、赠阅书籍、参于社会活动等多种方式,鼓励他们重新走上正常人的生活轨道。

二是从政策上帮教。通过相关政策和技术扶持,帮助回归人员自立自强,重新做人。对有劳动能力要求外出务工的人员,主动为他们提供介绍和服务,进行劳务安置。

三是从法律上帮教。豆村司法所和法律援助中心积极为他们提供各种法律咨询服务,对符合援助条件的对象给予法律救助。

四是从物质上帮教。即通过政策、技术、资金扶持和帮困,帮助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创业和解决生活困难。

五是从感情上帮教。通过频繁的接触,与帮教人员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私人关系,使他们深切感受到世上有真爱,人间有温暖,重新树立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与信心。

下面就今年帮教典型事例跟大家交流学习。薛梅梅帮教事迹简况

薛梅梅,女,出生于1967年7月21日,豆村镇新庄村人。2007年10月,因经常参于“法轮功”活动,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薛梅梅入狱后,其外出打工的丈夫,两个正在上学的儿子陷入了悲痛之中,一时难以接受。当时正值适龄青年应征入伍,薛梅梅的大儿子响应号召,积极要求参军,其它条件均合格,因母亲的原因未能最终入伍。这一件事,使这一家人的情绪更为恶化。薛梅梅的丈夫提出,为了不影响儿子们的前途,坚决要与妻子离婚。面对此种状况,豆村司法所干警提前介入,前后10余次深入新庄村,耐心地与薛梅梅的家人释疑解惑,通过具体事例的讲解比照,使他们逐渐认识到,一者薛梅梅的刑期并不长,还可争取减刑;二者这次事件的影响有限,并不能真正左右子女们的前途;三者原配夫妻,共同的子女,共同的利益,离婚是最不明智的做法。最终,薛梅梅的家人开始面对现实,父子三人在思想上达成共识,要以积极的态度坚强生活,要以血浓于水的关爱来感化、拯救陷入迷途的亲人。此后,薛梅梅的家人坚持每月一次的探望。薛梅梅在痛定思痛后,欣慰地看到亲人并没有抛弃她,由此彻底认清了“法轮功”的邪恶本质,重新树立了回归家庭的信心。经过不懈的努力,薛梅梅在服刑期间表现越来越好,最终得到人民的谅解,法律的宽容,于2010年9月24日提前一月出狱。

薛梅梅提前出狱,全家人都非常高兴,但是事情远没有想像的那样顺利。经过我所详细了解,薛梅梅出狱后,并没有放下思想上的沉重负担。她觉得自己坐过牢,不敢出门,怕人说三道四,在街坊领居们面前抬不起头,家庭经济条件又很差,所以导致思想非常消极,整天闷在屋子里不吃不喝不说话,亲戚邻居劝而不听。

面对这种情况,豆村司法所再一次深入新庄村,在村干部的配合下,从思想、政策、法律、物质、感情五个方面入手,使这个饱经忧患的家庭重新焕发了生机。

一是司法所的同志低调介入,在不给当事人造成精神压力的前提下,进行思想帮教。主要做法是循序见进,旁敲侧击地与当事人谈心,使她觉得自已并没有什么不可见人的污点。赠阅她一些娱乐性强的报刊读物,转移注意力。让村干部出面,组织亲友串门,让其丈夫、父母规劝、鼓励薛梅梅走出思想困境,融于社会,寻找正确的人生方向。二是从政策出发,从民政、耕地、住房、子女入学就业等方面给予当事人照顾,在她心理最为脆弱的时候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怀。三是持续跟进,赠与当事人法律方面的书籍,从法律的角度使她认识到自己已经是一个正常的人,一个拥有着公民所有权利的,属于社会的人。四是从物质上关怀,针对其家庭经济上的困难,经常上门送面、送油、送衣服被褥等,使她切切实实感觉到党和政府对的关爱。五是司法所干警的长期接触,已经与薜梅梅一家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平等的朋友关系,为接下来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经过一系列的努力,薛梅梅对接受安置帮教工作增加了新的认识,对新生活充满了信心,可谓是浪子回头金不换。薛梅梅回家近两个月了,现在已经正常融于社会,和街坊领居也是有说有笑,还经常凑在一起打打牌,心态已经正常回归社会,当我们问她现在如何看待“法轮功”时,她笑着说:“谁没有犯糊涂的时候?我现在算是明白了,那些东西根本是在骗人,以后要是见了,一定第一个向你们举报。”11月11日镇政府将举办蔬菜大棚知识培训,薛梅梅和她丈夫已经报了名,他们信心十足,表示以后不出去打工了,要在这个产业上发展。两个儿子还在读书,看不出这次事件对他们的有什么不利的影响。

篇7:20##年司法局司法工作总结

县司法局2014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全县司法行政工作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以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把维护社会稳定、坚持民生优先、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经济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全面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强基础、重规范、优服务、促提升,努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一、围绕普法规划落实,法制宣传教育取得新局面

(一)、精心组织开展“以案释法乡村行” 主题实践活动。自3月20日开始,县法治办在全县各行政村开展以“法律政策进村入户、矛盾纠纷排查进村入户、法律援助进村入户、社区矫正、安置帮教进村入户”为主要内容的“以案释法乡村行”活动。通过收集整理我县公安机关近年来处理的治安、刑事等各类案件,重点宣传聚众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务、毁坏财物等违法行为。采取结合巡回法庭、创作法律快板、法制双簧、制作专题幻灯片、播放法制电影、举行法制文艺演出、开办法制课或法制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重点宣传《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土地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婚姻法》、《调解法》、《国务院信访条例》、《物权法》等法律法规,不断提高群众法律意识。活动中,共发放《一封信》2000余份,发放各种法律书籍及宣传资料1万余份(本),解答法律咨询300余人次,共放映法制电影200余场次,集中开展法律咨询60余场,活动社会效果明显。

(二)着力推进法律“七进”活动。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施教原则,全面深化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工作。重点开展了 “法治示范社区”、“法治校园”、“依法行政示范单位”、“诚信守法企业”等创建活动,全县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有声有色。指导全县“法律七进”单位及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利用节点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如组织指导县妇联开展“三八”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县科技局开展科技周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县工商局开展“3.15”消费者权益日宣传周系列活动,县教体局、县公安局开展送法进校园系列活动等,共向科技局等相关单位提交《“六五”普法指导意见书》19份。

大力开展法制宣传进公共场所、区域活动。在银行、商场等人员密集区利用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等形式开展法制宣传。组织律师、司法所干警送法进校园活动11次。组织法援律师赴县直部分单位举办法制讲座(培训班)12场。6月份,县法治办与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联合开展了全县公务员学法用法考试,参赛率达为96%,合格率达到100%。

6—7月份,精心组织开展了“江淮普法行”宣传教育活动。以“送法进景区”为重点,在牯牛降、怪潭等景区举办了大型专题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服务全面深化改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制宣传教育”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9月中旬,组织开展“增强群众法制观念,促进石台和谐”专项法制宣传活动。在全国“六五”普法中期督查活动中,我局被全国普法办授予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单位。

(三)深化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以提升创建质量为重点,完善创建内容、考评标准和考评机制,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居)创建活动,实现美好乡村建设村(居)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县已有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省级民主法治村3个,市级省级民主法治村12个(含2014年新增4个),县级民主法治示范村49个,民主法治示范村(居)创建率达到62%。

(四)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法制文艺创作和演出活动。充分利用表演、绘画、书法、建设文化墙等各种艺术形式开展普法宣传,县文联、县计生委、县检察院等部门开展了法制绘画笔会活动;县文广新局等部门充分利用送电影、送戏下乡等形式,向农村广大群众宣传法律法规,提高依法维权和遵纪守法的意识,受到基层群众的热烈欢迎。

运用现代传媒开展法制宣传。在石台版设立普法专栏向社会进行法律知识宣传,利用县电视台设立的平安石台建设专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积极利用互联网、微博、微信、手机短信等新媒体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吸引广大群众学习法律知识。

二、围绕社会和谐稳定,矛盾纠纷化解取得新进展

(一)健全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实施人民调解“防护网”工程。巩固和发展县、乡(镇)、村(居)以及企事业单位等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健全人民调解组织网络。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围绕党委政府工作中心,有针对性地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活动,着力化解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纠纷。认真组织重大节庆、重要活动、重点时段的排查化解工作,促进社会矛盾纠纷的有效化解。

开展“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活动。按照《人民调解法》规定,结合上级工作部署,全面开展人民调解组织、队伍和工作机制规范化建设。推动示范调委会建设,在各乡镇建设一批“八有”(有领导、有机构、有人员、有场地、有经费、有制度、有考核、有奖惩)、“六统一”(统一人民调解委员会标牌、印章和人民调解标识、程序、制度、文书)的示范调委会,并逐步全面推广,不断提升调委会规范化建设水平。

推进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司法部《关于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的意见》,完善医疗、道路交通等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建设,努力达到办公场所落实、专(兼)职调解队伍建全、工作流程规范、工作全面开展的目标要求。成立XX县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落实调委会成员。

加强诉讼与非诉讼矛盾纠纷化解的有效衔接,与县法院联合制定了《XX县人民法院、XX县司法局诉调对接实施办法》。

(二)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夯实筑牢社会稳定基础。我县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2964件,成功调解2961件,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99%(其中,非正常死亡7例,全部得到妥善调处),协议履行率为100%,已调结纠纷回访率为100%,没有发生一起因民间纠纷调解不及时或不当而引起的自杀、民转刑案件。通过全局干警和广大人民调解员的共同努力,我县的人民调解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其中“石台中学两名学生溺水事件”、“公安业务用房工地民工坠楼死亡事件”等案的调解处理结果,均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全年共编发《重大矛盾纠纷调处专报》10期。

三、围绕管理水平提升,特殊人群管控取得新突破

(一)社区矫正人员平稳管控。把握审前调查环节。全年开展社区矫正审前社会调查评估6件,出具《调查评估意见书》被法院采纳率达100%,为确认被调查人是否适用社区矫正提供重要依据。把握报到环节,实行社区矫正人员接收登记的统一管理。把握常规动态管理环节。建立社区矫正人员月报到、月走访、月教育制度,及时关注掌握矫正人员的日常表现、工作情况、家庭变故等情况。继续严格执行每月一排查,重大节日必须排查,重大政治活动期间加密排查的定期排查制度。把握信息化监控环节。对46名社区矫正人员进行手机定位,动态监管定位人员活动轨迹。主动与检察机关互通信息,通过检察机关的外部监督,提升社区矫正的规范化水平。把握请销假环节。从严控制请假外出频次,对准假外出人员通过电话和信息化定位系统,确保矫正人员不脱离监管。把握奖惩考核环节。充分运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对2名矫正人员给予警告处分。截止10月底,全县在册社区矫正人员99人,其中:管制1人,缓刑90人,假释7人,暂予监外执行2人。今年新增社区矫正人48名,解除矫正35名,无重新犯罪、脱漏管情况。

为推进特殊人群社会管理创新,4月20日,我局组织全县司法所所长、社区矫正管理局人员赴青山监狱学习监管教育改造罪犯经验; 5月5日至5月8日,我局联合县公安局、县检察院在全县各乡(镇)开展集中点验、训诫社区矫正人员行动,达到了预期效果。

为加强我县社区矫正执法公正与执法监督的力度,推动社区矫正执法规范化建设,我局为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配发了15台执法记录仪,并制定了《XX县司法局执法记录仪使用、管理规定》,为干警依法履行职责、促进执法水平提高、监督执法行为等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安置帮教工作稳步推进。信息核查,前移帮教衔接。通过实地走访等途径核实监所关于户籍或居住地在XX县范围内服刑人员的相关信息,并于15日内将结果反馈监狱,便于日后工作衔接。通过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系统平台,及时、全面地将数据库内临释罪犯的信息资料进行核查比对,并通知户籍所在地司法所,提前介入安置帮教,目前刑释解教系统人员基本信息核查率达100%。落实重点人员的“必接必送”和“三无人员”的重点帮扶制度,促使其积极改造和早日回归社会。定向监测,实现监地互动。通过与企业、劳动、民政等部门协调,将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培训纳入社会统筹就业范围,争取为他们找到生活门路。截至10月底,全县刑释解教人员共57名,实现帮教率达100%,就业安置率达98%,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3%以下。

四、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法律服务取得新提高

(一)规范法律服务行业。严把法律服务机构的年检、年审关,顺利完成2家律师事务所、4名执业律师、2名公证员的年检注册工作。加强对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的执业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限期予以整改到位。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开展律师、公证员职业道德执业纪律教育评查,不断加快法律服务诚信体系建设,教育引导律师、公证员恪守执业道德,规范执业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推进法律服务行业的规范化建设。据统计,全县两家律师事务所共办理各类案件81件,其中刑事类13件、民事类49件,行政类3件,非诉类1件,法援15件,担任法律顾问8家,其中政府顾问3家,业务总数66件。

县公证处共受理各类公证85件,出证65件,其中合同类公证12件,声明类公证21件,委托类公证12件,继承公证17件,其他事项公证3件。

(二)深化法律服务功能。引导全县法律服务业主动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中心,深挖法律服务工作在促进经济发展、参与社会建设、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的正能量,做好党委政府的法律参谋和助手。

开展律师进社区“双联”活动,促进和谐社区(乡、镇)建设。我县两家律师事务所与全县8个乡镇签订了“双联”活动协议书,与仁里镇5个社区建立了定期联系,扎实开展师进社区、“双联”活动。截至目前, 累计开展进社区数20次、参与进社区律师20人(次)、开展法律咨询148人(次)、发放普法宣传材料910份、举办法制讲座6场、提供法律咨询意见44件。组织律师参与信访工作,2家律师事务所参与值班信访11次,其中陪同领导接访9次,参与征地接访事项5件,接待群体性事件2起,接访化解纠纷11起。

认真开展“公证行业创建群众满意服务窗口”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回访当事人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加强整改,制定完善了一系列便民措施,以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提升群众对公证工作的满意度。2014年,县公证处共参加政府拆迁安置工作6次,参加县农委举办的秋浦河增殖放流活动8次。

(三)做优法律援助工作。

按照省厅、市局“稳增长、调结构、提质量”的总体布暑及具体工作要求,制定了2014年全县法援工作计划,并落实到全县各法援工作站的目标责任考核之中。

发挥职能作用,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参与信访等重大纠纷转法援案件6件(XX县公安局大楼施工的农民工坠亡案件;三悦制衣拖欠128名农民工工资案件;江龙涛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涂塑布厂职工上访住房纠纷案件;宏鑫鞋业拖欠70名农民工工资案件;仙寓小区杀人案)。

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和法律援助事项范围。调整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逐步实现援助对象从覆盖低保人群到覆盖低收入群体。经县政府同意,我县将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调整为:凡城镇居民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479元、农村居民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247元的均纳入经济困难法律援助受援人范围。把婚姻家庭、劳动就业等与民生问题紧密相关的权益保护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补充事项范围。

县法援中心共办理法援案件301件,其中办结296件。提供法律咨询190人次。为群众挽回损失或获取利益215.9万元。上报法援案例18篇,发布信息481条。

五、围绕完善制度机制,队伍建设取得新加强

(一)以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一是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学习人员、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效果“四落实”。二是领导带头。局领导班子高标准、严要求、做表率,带头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带头参加讨论,带头撰写心得体会,为全局党员干部学习做好示范。三是联系实际。紧密司法行政工作实际和各股室工作职能开展学习讨论。四是广泛征求意见,限时办结。将前期“三走访、三问计”活动中征求到的意见和按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征求到的意见认真进行了梳理,并逐条落实,责任到人,限时办结。五是认真开展“三联三帮三促”活动。活动开展以来来,局领导经常深入帮扶村,广泛走访村干部和基层群众,问需于民,帮助帮扶村理清发展思路,编制发展规划,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争取檀皮基地建设项目;帮助解决了仁里镇永丰村利民组700米道路硬化项目资金短缺问题和柯村、利民、湾里3村民组的饮水困难;协调落实了永丰村村部建设项目。局班子成员每人联系一户贫困户,落实了帮扶措施。六是开展“强责任 敢担当转作风 促发展”专题活动。七是完善制度。结合机关作风建设实际,就进一步转变学风、文风、会风,制定一些务实管用、简便易行的具体规定。对警车使用、财务管理等19项现行制度进行梳理评估,分别提出了修订、废止和新建意见,19项制度中保留11项、修订5项、废止1项,另外新建2项。

努力创建学习型机关,坚持每周五下午集中学习制度。坚持司法所长和司法助理员轮训制度,做到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相结合。

(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修订了《警车及驾驶员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考勤制度》、《公务接待制度》等;制订了《XX县司法局局务会议制度》、《司法所所长工作周报告制度》等。

篇8:村司法工作总结

司法工作室是司法行政向基层发展延伸的重要载体, 在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2014年初部署该项工作以来, 南开区司法局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 大力推行基层司法行政法律服务, 通过建立社区司法工作室, 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方式, 全力搭建公共法律服务信息平台, 构建覆盖全区的司法行政服务网络, 直接将法律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社区司法工作室设有人民调解庭、司法工作办公室。工作内容包括:调处各类矛盾纠纷、社区矫正人员监管、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法律援助、法律服务、法律宣传等。同时将全社区划分为着干网格, 实行网格化管理, 每个网格都确定信息员、调解员、法制宣传员、社区律师, 实现了司法行政工作在社区的延伸。通过将人民调解、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社会稳控等工作职能延伸到基层, 形成零距离司法为民服务体系, 为社区群众及时解决各种实际困难。

上一篇:游城皇庙作文下一篇:三星新经营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