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草书的散文

2024-04-08

大雪,草书的散文(精选8篇)

篇1:大雪,草书的散文

真想做一回草书呀,在生命的掌心里,如鱼得水,自在游弋,像大雪一样,在广袤的天地间,任意东西。

在一方宣纸上弄墨,只写两个字:大雪。是草书。狂放,不桀,飘逸,轻灵,有醉态。纸是白的,雪的白,墨是苍老的,是黑的,魂魄的黑,再大的白雪都无法照亮它。

那纸似一片白茫茫的雪地吧?苍茫辽阔。那墨,似谁游走的身体?有醉态之美,一任裹着的素袍在风里翻飞。

那雪是唐朝的雪吧,风雅,诗情,它以它磅礴的气势激荡着唐朝人柔软而又有广度和硬度的情怀。那墨是狂狷的诗人李白,他好似“大雪”那一行狂草,放荡不羁,一辈子醉酒,吟诗,交友,一辈子都摇摇晃晃的走,好不风流,逍遥,洒脱,豪放!是宣纸上落下的狂草的派头和气质。“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他用一支生花妙笔,替一位妇人诉说着无边的离愁别恨,雪花吹啊吹,吹落轩辕台,却吹不落一场远古,浩瀚而又疼痛绵长的相思。

再写,依然是草书——瘦的狂草,枯笔,是一副瘦骨支撑起的一架身体,瘦得只剩下风骨可感,瘦得只剩下相思可叹,瘦得让人忍不住觉得那是咳了血的。这雪是宝玉雪夜别父时的雪,下了几天几夜。宝玉光着头,赤着脚,他向贾政倒身下拜后,随一僧一道飘然而去。那夜,身后的大观园成了流光碎影,成了幻梦,成了叹息,林妹妹走了,一切都空了,了了,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真干净呀,真干净,从此红尘里的一切都和他无关了。他是那雪地里的一行枯瘦的,苍老的,疼痛的草书,风雪中踉跄着,魂魄在躯体里奔突,奔突。

再写?再写就是北宋的雪了。那纸上苍劲的墨迹的走势,分明就是《水浒》里的林冲在大雪之夜,踩着碎琼乱玉,顶着猎猎的寒风,去买酒,然后挑着仇人的人头,在雪地里狂奔呀,他奔赴梁山,从此在那片血雨腥风的江湖里,刀起刀落,快意恩仇。他无疑是落在宣纸上的狂草,恣意的性情,放纵着,但不是无收无管,而是遵从着自己内心的章法和人情。

想想,这些都是先民门用才情,用性情,用抱负,用命运,抵死浓情书写的草书,他们在历史的长河里,尽显着各自的风骨。

阡陌红尘里,我亦是抵死浓情的,只是人生的这一页宣纸上,我只能是一行行书,格局不大。因了身上的牵绊太多,束缚太多,做不了大开大阖,只偶尔两笔潇洒起来弄弄风云,已觉是穿墙越户了。步子刚迈出去,赶紧又收回来,生怕从此担了个“不安分”的“罪名”。为人妻,为人母了,终究不敢放肆了,亦放肆不了了!再委屈,再有满腔愤懑的情愫,也没有“梁山”可上了,也没有江湖可寄了,只在厨房里的那一方菜板上刀起刀落吧,或者,偶尔在负气之下,甩了锅碗瓢盆不顾,去商场,去长街淘衣去,穿一次逸地的长裙,涂一次墨绿色的蔻丹,度一回莲花一样的步子,花半天的时间看看护城河畔的风景,吹吹天际滑过来的暖风,看着太阳缓慢落下河岸去,就算是一次自我抚慰了,就算是制造的一点“小**”,“小声势”了,就算是自己弄起的一点风云了,可待回头再看看自己手里的钱包,又对自己当初付款时的那种“豪迈”气概感到后悔不已,算计着那么多钱得买多少油盐酱醋呀……咳,真是出息不大!哪里还敢学李白那样去买醉?去云游四海?即使偶尔也会有“怀才不遇”的愁绪,即使偶尔也想去游历万千山水,即使……

若明日大雪,且让我放纵一回吧,优雅从容地倾泻下那三千烦恼丝,褪下华衣,褪下人生里所有的负累和牵绊,在雪地里狂奔,狂奔,奔往哪里?不是如宝玉那般随一僧一道飘然而去,断念红尘,而是奔往属于我的那片未及,未知的美好。我的尘世安暖祥和,爱我的和我爱的亲人们都还在,我又怎会舍得割舍?或者,只一袭兽皮裹身,在雪地里升起熊熊篝火,和势如狂草的雪花一起,都以最原始,最朴素的生命形态狂舞!狂舞!

真想做一回草书呀,在生命的掌心里,如鱼得水,自在游弋,像大雪一样,在广袤的天地间,任意东西。

篇2:大雪,草书的散文

古代把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鹃鸥不呜;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过了大雪节气,就快到了岁暮,一年的好光景就要过去了,随着迎来新年。人们都期望着大雪纷纷,满眼银装素裹,所谓,瑞雪兆丰年。

在塞北故乡,在这个节气,没有太多的事留在记忆里,零星记得是封河后,有许多孩子们在冰上滑冰,还有的小孩在打冰陀螺,滚铁环,这样的记忆可能在乡间也很少见了。或许这个季节,尤其乡村,多是娶亲嫁女的时间,因为农闲,为儿女操持婚事的事就多了些。故乡的天气要比中原的大雪节还要冷,此间,老人们在家猫冬,年轻人开始行走在返乡的路上,准备回家过个好年。

而在中原,好像在这个时节,也同故乡的风俗相似,只是看不到小雪封地,大雪封河这样的景色,更没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观景象。但仍有雪花飘扬的时候。随着气候逐渐变暖,下雪的冬天,在冬天很少有几场,没准就是一个无雪的冬天。

那日,我与青海诗人李老师说,“好羡慕你们那里的大雪”,他问,“你那里下雪了吗”?我说,“没有啊,下一场就好了”,他说下雪天很冷。我说,“不下雪的冬天,怎么像是冬天”?他笑着说,”也是啊,无雪的冬天,也失去了冬季的美”。是啊,冬季的美是一场覆盖四野的雪,如果在原野,看到一枝傲骨的梅花开了,那必是一个很性感的冬天。

据说在南方,江浙一代,有小雪腌菜大雪腌肉的风俗,我一个北方人,常常嘴馋那些自己打小没吃过的美食,与居住苏州的侄女学会了腌肉,与河南婆婆学会腌菜,然后与广东人学着煲各种靓汤,虽说一样也不精,但是,也希望自己活得不太粗糙,也是我热爱生活的一面吧。

关于大雪,虽没有太多的事物让人想起,在这样的雪季,我喜欢读一读关于雪的文字,川端康成的雪国,雪小禅的充满禅意的银碗里盛雪的文字,也喜欢听雪的歌,听徒有琴的雪落弦歌,竟有一种孤寂的感悟,“落红终有尽散归于土化作尘,听琴楼台上 亦不过 久远平生,醉里挑灯 影朦胧 雪纷纷。”

篇3:尚法时代草书的兴盛

有唐一代, 诸体皆备, 其中楷书和草书成就最高。楷书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书体, 也是其得尚法风尚的原因。唐代总体特征被定为尚法, 这几乎是不容置疑的, 我承认尚法的概括性, 但也质疑他的全面性。将尚法的框架用在楷书上无疑是恰当的, 但将之用在草书上, 却很难使人信服。很明显楷书主法, 草书主意。

一、尚意有法的草书

1. 草书的发展。

楷书在唐代发展成一座后人无法超越的高峰, 但他却不是有唐一代唯一的书坛高峰, 草书尤其是狂草在唐代的发展成就丝毫不逊色于楷书, 两相辉映成为有唐一代书坛的一道亮丽风景。草书在书法五体中拥有特殊的地位, 篆书通行于秦:隶书适用于汉;楷书从唐到清占据科场之体的位置;行书自产生以来就是人们日常使用的最多的书体;草书一直远离实用, 保持着书法作为艺术最纯粹的一片领地。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说“汉兴有草书”, 赵壹的《非草书》, 以维护正体字的地位对草书进行了批判, 这反映出草书已盛极一时。汉末直到唐代,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 出现了无数的草书爱好者。

2. 逆境中的成长。

草书是一种适宜抒情畅怀的书体, 但在尚法的唐代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只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草书尤其的狂草, 几乎完全脱离了实用的范畴, 充分的诠释着书法抒情表意的美学特征。孙过庭《书谱》中有:“达其性情, 形其哀乐。”张怀瓘说过:“散郁结之怀。”五体的美学特征各有不同, “篆尚婉而通, 隶欲精而密, 草贵流而畅, 章务简而便”。草书在抒情表意方面拥有其他书体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可以说草书最“书法”。处在尚法的社会风尚中, 草书却取得了这样伟大的成就, 风尚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但风尚的压制和排斥产生的不一定都是反面的影响, 古语有物极必反的说法, 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科学的唯物辩证法也讲矛盾的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对法的极致追求, 规矩的谨严, 势必会产生一种相对的反动。尚法的风气在中唐达到顶峰, 这个时间也正是狂草崛起的时间, 张旭怀素大致都生活在这个阶段, 草书的兴盛不能说与这种反动毫无关系。

3. 禅宗思想的影响。

唐代佛教兴盛, 禅宗的思想对有唐一代人影响很大, 禅宗讲究思想自由开放, 以己心去参悟外部世界, 不受成法的束缚。中兴的禅宗打破了儒学思想的独尊地位, 表现在艺术上, 动摇了“助人伦, 成教化”的道德桎梏和功名思想。严羽《沧浪诗话》谓:“禅宗唯在妙悟。”誊誊和尚《了玩歌》曰:“修道, 道无可修。问法, 法无可问。”禅宗非理性, 讲自觉体验的古怪思维方式, 无疑给有唐一代的艺术家开辟了一条生路。使在尚法的空间里, 挤出一条抒情尚意的道路。草书以他独特的美学性质, 理所应当的成为了抒情尚意的载体。狂草的两位大师——张旭, 怀素被称为“颠张狂素”, 一颠一狂极尽纵横潇散之意, 也是草书创作时的一种高昂情绪, 这种状态下, 理性法度几乎被净化到了无的程度。心手两忘, 纵情挥洒。楷草, 一静一动, 一法一意, 都在唐人手中被演绎到了极致。但草书的创作只需要颠狂吗?《宣和书谱》中对张旭狂草有这样的评述:“虽奇怪百出, 而求其源流, 无一点划不该规矩法度, 或谓张颠不颠是也。”赵孟頫在《怀素论书贴跋》中说道:“怀素书所以妙者, 虽率意颠逸, 千变万化, 终不离魏晋法度故也。”可见, 狂草的高明处是在于尚意而又不失法。

二、楷书与草书间的相互借鉴

楷书主法, 唐人将楷之法则发展到了极致;草书主意, 也同样在唐人手中达到顶峰。凡世之所贵, 必贵其难, 真书难于飘扬, 草书难于严重。可见楷书的高明处不仅在于法度的谨严, 更是合乎法度基础上的飘扬, 何为“飘扬”?有己意, 不僵化。唐代楷书的可贵处正在这里, 依法而有意。而草书的难点在于“严重”, 何为“严重”?简单来说, 有意而不失法。一静一动的完美结合, 有意有法的相互促进, 这是一种历史现实而不是主观的臆测, 书史中关于书家对楷草关系的认识有可靠的记载, 孙过庭《书谱》中, “草不兼真, 殆于专谨;真不通草, 殊非翰札……回互虽殊, 大体相涉……图真不悟, 习草将迷。”欧阳询也说过:“真书兼行, 草书兼楷, 十年不倦当得名。”唐代楷书最典型的书家颜真卿也曾向草书大师张旭请教笔法, 而张旭给出了:“书之求能, 且攻真草。今以授之, 可须思妙”的建议。可见, 当时两种书体的发展不是孤立的。严肃的楷书和热情的草书在唐代实现了互补, 楷书有了热情的感化没有因为严肃而走向僵化, 实现了法与意的完美结合。草书有了严肃的借鉴也没有因为热情走向放荡, 实现了意与法的完美结合。都说唐代的美是博大的, 何为博大?有容乃大。我想书法在唐代的兴盛最能体现这一点, 有什么样的容量大得过同兼两极?而且不是简单的包裹, 而是包容。两极的碰撞带来的不是毁灭, 而是迸发出了最耀眼的火花。

创作应是带着镣铐跳舞, 我觉得这句话很符合书法创作时的要求。唐人是一位沉稳的舞者, 带着实用与功利的沉重镣铐, 将楷书的端庄演绎的淋漓尽致而又不失自己的风格;唐人又是一位热情的舞者, 脱去一切实用与功利的包裹, 将草书的奔放诠释的惊世骇俗而又没有流于荒诞。

摘要:唐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 各种书体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尤其是楷书和草书的最终成熟, 使书体演变彻底完成, 书法史开始从以书体演变为主的前期进入到以风格演变为主的后期。尚法时代楷书的兴盛情理之中, 我们来了解下草书在唐代的兴盛原因。

关键词:楷书,草书,尚法,尚意

参考文献

[1]《中国历代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 1980年.

[2]欧阳中石著.《书法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 2000年.

篇4:草书中的加法

右边这个字是“草”。你注意到了吗?只要在“子”的上面加两点,就可以形成“草”字,所以可以总结为“子+两点=草”。

同样,下面两个字也有相同的规律。仔细瞧:

第一个字,右半边你一定认识吧——“文”,左边加上了一竖,就形成了新的字——“复”。

第二个字,看起来很简单,是“丈”?别急,再看看——左上部还有一个小短撇呢,其实它是“使”。

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说:“文+一竖=复”,“丈+一撇=使”。

现在你发现了吗?在一个字上加上一两个笔画就可以构成一个新的字。这是草书里面藏有的“加法”,叫做“字画相加”。

楷书中,有许多合体字是由两个或者三个独体字“相加”而成的。比如“日”和“月”,加在一起就成了“明”。在草书中,也有一些字,是由几个草体字相加而成的。

右侧左边的字读作“禀”,由“六”和“手”相加而成;“之”和“心”相加,形成了“恶”,所以可以说它们是“六+手=禀”,“之+心=恶”。

你看,草书中真的藏着数学呢。当然,要注意的是,草书中的加法也是约定俗成的,不是随便什么字都可以“加”出来的。

再告诉你两个小算式:“七+红=袁”,“草+钩+反=庆”(即“艹”“横钩”再加上“反”就是“庆”),下面两个字,你能分清吗?

篇5:大雪节气的散文

下雪的情景既单调又迷人。我蜗居在小区斗室,没有暖气,脱去秋装,只是全身换上了御寒的棉袄棉裤,脚蹬棉鞋,身上顿时觉得暖烘烘的。封闭了所有门窗,宁静了心情,屏住呼吸,站在阳台上,仔细欣赏着下雪的过程。透过明亮的玻璃窗,只见老天灰蒙蒙一片,细碎的雪花像个精灵,争相飘飘洒洒,从天而降,瞬间,飘落在楼顶、窗台、高高低低的大树小树上,飘落在小区停放的轿车、电动车、三轮车、自行车上,飘落在洁净的水泥路面、草坪和小区间散落的体育器材上,放眼望去,开始,雪片儿落地迅即被融化掉,可能是空气地温还不够冷的原因吧,变成了雪水,濡湿了大地万物。接着,雪花越落越大,越下越稠,雪片儿容不得融化就慢慢地堆积在楼顶上、窗台上、树木上、车辆上,渐渐地,大地上、草坪上、凡能承接雪花的地方,都白茫茫的,整座城市都覆盖着皑皑白雪,一片肃煞,寒气袭人。侧耳聆听,窗外朔风呼啸,吼声一阵紧似一阵,裹挟着漫天狂舞的雪花,拼命地洒落大地,看似非下一场大雪不可,我的心情也抑郁起来,这场雪不知下到何时啊,我明天还有很多事要做呢!

今天早上一觉醒来,透过几净窗户,室外的白雪映照得分外明亮。我慌忙的吃过早饭,穿戴整齐一下楼,只见地面上已堆积有尺把厚的雪,刚刚踏过的脚印,很清晰,很有力道。再看那电动车,覆盖的雨披上落雪足有二尺厚,洁白晶莹,用手抖落,冰凉冰凉的雪粒冻得双手不愿意都伸出来,看来今天骑车上班是不可能了。于是,我踏着厚厚的积雪,一路和出行的左邻右舍打着招呼,打算出小区东门去乘公交车上班。可是,正值8点钟上班高峰,邻居们有的拿铁锨清路铲雪、扫雪,有的.拿笤帚清理自己轿车身上所落的积雪,有的沿着行人的脚印艰难地骑着电动车,还有打工的小青年急冲冲地走着说着:“路不好走,上班肯定要迟到许多时,不如给老板打个电话说一声,或请个假。”当走到东门里,路两侧的桂花树被厚厚的积雪压断了树枝,挡住了车辆和行人通行。我上前仔细观看,呀,碗口粗的树枝从树干上方的丫杈处一折两半,白花花的树瓤裸露在外,好像是两个亲弟兄打架,拼个两败俱伤,满树掉落的雪片和凋零的树叶一堆堆,一簇簇,来往的行人只好艰难地绕行。再看周围的几棵路边的树,虽没折断,但也险象环生,树枝被大雪压弯了腰,仿佛是向过往行人在鞠躬。即刻,我马上联想到陈毅元帅的一首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桂花树尽管八月花香扑鼻,令人喜爱,但是树枝过于脆弱,不像青松翠柏坚韧不屈,一场大雪压枝头,就落个身败名劣的下场,可见,树亦如人,金絮其外,败絮其中,不堪重任也!

来到南阳路与东风路十字路口,我打算穿过南阳路往东200米,乘79路公交去上班,没想到,这里又是一番难忘的场景。上午8点刚过,东西南北的公交车、轿车、电动车几十路在此交汇,一时间,上班的人流、车流成胶着状态:尽管有两位执勤的交警和两位交通协助警察在此指挥,但是已失去了他们存在的意义,红绿灯指挥也形同虚设。原因是因下雪路面太滑,长长的公交车通过十字路口的时间比平时要多几倍,走到十字路口车走不动,不得不动员乘车人下来减轻重量,推车通过,加之轿车、电动车、行人见缝都钻,谁也不想让,所以,气坏交警,累坏交通协助警察,十分钟也才有动静。天上阴沉沉的,还不时飘落着雪花,人们手撑雨伞,穿着各式冬装簇拥在公交站台上,焦急地等待自己所乘车辆的到来,5分钟、10分钟、15分钟、20分钟,等得人们如热锅上的蚂蚁,看着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排起的车队长龙,个个咳声叹气,上班迟到是板上钉钉的事了,不得已,都用手机和单位联系,说明乘不上车的原因,以求老板的谅解。还有的少男靓女,因卖俏穿的薄,冻得嘴唇发紫,等车时在原地蹦跳起来,以期增加热量,暖和身子。一旦等来一辆车,大家像杨六郎招亲抢绣球似的,拼命往上挤,挤不上的很沮丧地再等下一趟。

到了将近9点钟,我还没等到79路车,这时王同事打来电话,让我不要和陈等人再与领导见面说事了,因雪大路滑不好走,今日活动取消,改作他日,并让我通知相关人员,我正求之不得,说明坐车困难,又滑倒摔了一跤,今日请假,领导应允,我返家休息。其实,我看下雪天冷,出门时全副武装,由于穿戴过厚,几经艰难步行,到站台已是大汗淋漓,身上很难受,立即把棉帽、围巾取掉,又怕散了汗患感冒。即使乘车去了,返回时同样困难,请一天假是我出门时曾经脑海里一闪而过的念头,就因与人有约,故才冒雪前行。可是,客人王同志给我发短信,说明因雪大路滑,改日前往。和陈联系, 他已早早在办公室等待,既然取消了活动,说明领导关心同志,以健康为重,我还年轻,身体吃点苦不要紧,让几位七、八十岁的老人跟着受罪就得不偿失了。何况我们所谈的事情并不急呢?想到这里,我在家休息也就心安理得了。

下雪是自然现象,是时令使然。对于农民来说,小麦出全苗,下雪是最好的事情。农谚说:“冬雪像棉被,小麦枕雪睡。”“冬雪下三场,来年多打粮”。雪下的多,下的大,预示着小麦这一主粮冬春不缺水分,营养跟上,就可保证来年大丰收,是农民们所盼望的好事。对于久住省城惨遭雾霾之害的市民来说,无疑也是一件大好事:冬雪来到早,可以净化空气,减少雾霾侵扰,改善生存环境,提高健康水平。空气、阳光、水分、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四大基本要素,下雪过后,必定有灿烂的阳光普照,可以为粮食丰收打下基础,这是间接作用;改善空气质量,提供万物所需水分,这是直接作用。所以,生活在暖温带及以北地区的人类,雪是绝对不可或缺的,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精灵,是人类生活中的朋友。不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下雪往往伴随着寒流,对于无家可归的流浪儿来说,可能是一场生活灾难,但是我通过电视看到民政救助站及时送去了温暖;对于我们大众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在思想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也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不便和困难。只要我们从容应对,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化被动为主动,顺应自然,适应自然,征服自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我们的心情就会乐观豁达,我们的思绪就会豁然开朗,我们的事业就会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篇6:大雪无痕的散文

一朵,两朵,三朵,从冬至的那天开始,一场接着一场的雪花,纷纷扬扬间把冬的思绪,结成一个个美丽的许诺,悄然间给人们一场安静的邂逅。

母亲说:她昨夜也梦见了雪。闻言,我心中不禁一怔。

突如其来的气候变化给母亲带来一场意想不到的病症:脑梗!

平日里很是坚强的母亲一下病倒在床上。母亲不愿承受这个现实。而我们这些做儿女的更是难以接受。

母亲的病症一下将我们兄妹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不管大家的工作有多忙,只要能抽出身来,都会守在母亲的身边。看着已年过五十岁的两个哥哥守在医院里精心照顾母亲的情形,让我心里感觉安慰。这倒又让我想起小时候那些无数个寒冷的冬日,想起那年雪花飘飘的季节……

记忆中的童年,冬天很是寒冷。但我们这些生活在贫困中的孩子们,一样有着一份快乐。也许是那得天独厚的环境,造就了我们坚强的意志,使得我们几兄妹在那个缺少温暖的时光里,相互团结,彼此关爱着,抵御寒冷,创造了快乐。所以,才在我的生命里留下许多难以抹灭的记忆。

七十年代初,父亲被下放到农村去劳动改造。母亲因受牵连丢了优厚的工作。年仅十六岁的大哥也去了周边农村成为下乡青年。家中没有了主要劳力,经济拘谨。母亲想尽办法出门去找寻一些零杂的短工活来维持家中的生计。天寒地冻的日子,每一次下雪都会有从头冻到脚的感觉。为了减轻母亲劳作的辛苦,我们每天放学回来都会抢着帮母亲做一些家务。

那时,还没有自来水。平日饮用之水必须到四合院后的水房去肩挑人抬。

通往水房的路不是很远,却有很深的雪。二哥在前面开道,用推雪板将那厚厚的积雪推开一条路来,我与小弟会抬着水桶一起前往打水。但母亲却不让我们用肩膀去挑,怕那水桶压坏了我们正长的身体。常常是二哥自己挑一担回来,我与小弟二人只能抬一桶。虽说天气非常冷,我们却做得极认真。遇到休息日,兄妹三人就到母亲工作的加工厂,帮母亲挑水磨豆子。母亲瘦小的身体有着超人般的气力,一担水在她的肩膀上稳当不洒,脚步轻健,来去生风。那时总感觉母亲有做不完的`活,干完一件事,紧跟着就去做下一件。挑泥上房当泥瓦工、到木材厂拉大锯,去养殖场担泔水喂猪、在果园里挖坑裁树苗。从不放过每个能挣钱的机会。母亲的身影变得越来越瘦小,我们却越长越大。

慢长而寒冷的冬夜,母亲做完了家务会陪着我们一起围在温暖的炕上写作业。哪怕是再冷的冬天,家的温馨都牢牢地根植在我们的心中。所以感觉那时候的冬天好温暖,始终让人回味无穷。

站在病房的窗口前,望着飘雪的天空,用欣赏的眼光看着这些熟悉而陌生的天使,心中升起一丝暖意。她们微笑着来到人间,不单带给人们冬天的气象,一样也给人带来许多的遐想。正如母亲会在一场雪中回忆过去的岁月一样。这些矜持而羞涩的精灵,在空中任意舞动,于是,童年的回忆在我的眼前拉起一个个白色幕帘,它模糊了我的视线。我已看不清楚远方的景物,只看到漫天飞雪纷纷扬扬,飘飘洒洒,为这世界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更加为它们痴迷。

但我却无法让这一季的大雪,来遮掩心里的苔原。

弥漫的雪,如病塌上母亲的呓语,一层一层地把过去和将来连接在一起。同样纠结着我一颗不宁的心。那固执的飞舞,在我的眼眸里闪过,不经意间就撕碎了母亲多年的梦想。新疆的冬天是寒冷的,母亲早已习惯于这样的生活,那白雪折叠的窗外,是炊烟袅袅的故乡,透过梦的缝隙,落在母亲的枕边。可故乡却不曾飘雪。

母亲被两个哥哥转到了上级医院进行治疗。

大雪一场接着一场下着,那洁白的雪花舞动着冬的童话,也飞传着母亲病情逐渐好转的消息。许多让人纠结的问题,随着那飞舞的雪花悄然而逝。生命的长河里又多了一份对时光的感恩,更多了一层对岁月的回顾。那日夜牵挂而抛却不掉的愁绪都化作这纯净的雪在冬日里让人感慨。

纷飞的思绪已如窗外的雪花悄然落下,又随风舞蹈。人生不知怎样就过得这样匆匆忙忙。忽然感觉在岁月的长河里,每个人的生命也像雪花一样轻浅而短暂。而我们只在生命的天空里尽情的飘舞,在飞翔的过程中沉静地享受生命的快乐与艰辛。

怀念旧年纷纷扬扬的雪,更期待新年的雪能滋润我的心田。在一份寒冷中,我期盼着春之盎然,祈祷着母亲的安康。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那就以宽大的胸怀来接受上天赋予人类的一切吧。一路风尘,饱经沧桑,经历了生活磨难,承受住生命的不幸,才能孕育出生命中新的活力。

篇7:那一场大雪的散文

我是南方人,连续几年的冬天不曾欣赏到美丽的雪景,今年也是如此,实为憾事!看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发在空间里的一张张冰清玉洁的美图,甭提多羡慕!恨不得去万里雪飘的北国小住几日,一睹圣洁的壮丽河川为快,以解整个冬日对雪的相思煎熬之苦!可是因为琐事缠身,未能成行!

也许是夜里比较安静的缘故吧,我有在夜里写点文字的习惯,所以在早晨特别嗜睡。

前几天清晨还在清梦里,恍惚间听到窗外有小孩在欢快地大叫:下雪了!下雪了!我顾不上披外衣便一骨碌跳下床,迅速推开窗户向外眺望:天空中灰蒙蒙的,在丝丝的小雨里零星地夹杂着那么点雪花。我在想也许终于可以有机会目睹冬日里的一场盛会了,可是根本来不及分辨清她清秀的脸庞,瘦瘦的雪花便掉在地上和湿漉漉的地面融为一体,哪里还有雪花的影子?不一会,天空放晴了,什么也不见了。我带着遗憾又回到床上倒头便睡。

可是我睡意全无,和雪有关的画面在脑海里一幅幅不断呈现!

那年的冬天,晚上出奇的冷,我睡在家徒四壁的床上,寒风肆意地穿过用玉米杆缠绕成的简易墙壁,直扑头顶而来,我用衣服盖住头脸依然可以感受到彻骨的凉意。接着听到‘啪啪’的声音在孤寂的夜空里回荡,我知道一定是下雪了,那声音应该是大雪压断不少竹子抑或树木发出来的吧。

第二天早晨,在父亲反复地催促下我懒懒地起了床,洗漱、吃饭,然后匆匆走出家门,因为得上学。一路上,只见天地之间白茫茫的一片!一夜之间所有的山川河流都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我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雪地里走着,身后留下了一串串脚印,一直延伸向遥远的地方。当然黔北是多山地带,所以走着走着偶尔会滑到,也许会掉进深沟里。最后到达学校时鞋子里肯定是雪,袜子早被划破了后跟。手里提着的烘笼里的一火星早已经不见踪影了。也许是在地上摔几次跤的缘故;也许是艰难步行来不及照料它的缘故吧!

我所在的学校也是出奇的破烂,因为那里原本就是一座遗弃很久的破庙。老师每学期都会动员我们从家里带上一根竹子进行简单的固定在柱子上,那样算是墙壁吧。这样的教室采光是现代化的教室无法相媲美的,因为整个教室都是窗户,也许现代化用玻璃做建筑材料的建筑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此呢!更有趣的是,每到雪天,几个胆大的同学就会悄悄地把绑在柱子上的竹子拆下来,然后拿到教室后面的大石头下燃起熊熊大火。那时还真佩服他们的英雄行径!一个冬天下来,竹子一根根减少,到最后教室就没有墙壁了,老师也是无可奈何,只是象征性的呵斥几句便继续上课。

在上课的间隙操场简直成了我们的天堂,同学们三三两两地跑到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当然玩疯了还不忘在手里藏上一小个雪球,回到教室从别人的背心里放进去,然后就会听到哎呀的`叫声。再后来教室里雪团飞舞,一片狼藉,弄得桌子上、地上全是雪团、雪水。老师无奈地叹叹气,也许他也懂我们疯狂的童年吧。

放学后,我们嘻嘻哈哈地追逐着回家。偶尔路过一棵大树,你会突然遭到大雪的袭击:簌簌的雪直往下掉,大家的身上全是雪。原来是某个同学用脚在树的背后使劲踹!接着又是一阵阵无邪的笑声在‘咯吱咯吱’的脚步声中渐行渐远。当然我们也会顺手抓起一把雪扔过去。

回到家,母亲的饭还没有做好,我便放下书包,拧上一把稻草,捆在脚上。因为我知道,谁家储存冬水的稻田里应该结冰了,那冰的厚度琢磨着应该有好几厘米吧。我蹒跚着走到稻田边,果然不出我所料,厚厚的冰覆盖了整个稻田。还有主人不曾收拾回家的几堆稻草搭在田埂上,当然上面也积满了厚厚的一层雪。我小心翼翼地走到田里,一步步向着田中间挪动。渐渐地放开步伐,在冰上悠悠地滑了起来。也许那个情景没有今天的溜冰场明快的音乐动感,没有鼎沸的人群,但是那种宁静的世界也别有一番风味吧!也许此生再也回不去那种情形了。在冰面上玩到大汗淋漓,手也仿佛成了冰棍。临走时,不忘在稻田里丢下几块小石头,就像在水面打水漂一样让它在冰上快速滑行。玩到兴致时还用大石块使劲砸碎冰面,在窟窿里放上箢篼,撒上一小点面团,你只需要静静守候在一旁,等鱼儿成群地游过来觅食时,快速提起箢篼,那么十几条小鱼是没有问题的了。如此几次,晚上一家人便可以享受鲜美的鱼汤了。

如果依然不尽兴的话你可以去溪水边玩。沿着溪水往上走不远,便是一个巨大的岩洞,里面有许多千奇百怪的石钟乳。滴滴答答的滴水声就像一首经典的古韵配乐。也许神仙眷侣的居所也不过如此吧。我们时常在里面玩躲猫猫的游戏。当然在雪天里是听不到流水声了,但是意外的收获会呈现在你眼前:平时至上而下流经洞口的水流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根根流水形状的冰雕倒挂在岩石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念人赞叹不已。

时光荏苒,转眼我已经步入了而立之年。童年那段无忧无虑的日子是回不去了,但是我会选择一颗未泯的童心让它永远珍藏在记忆里。

篇8:从范中的草书说开去

范中学书可谓近水楼台。他父亲是师范的校长, 写得一手好字;他岳父又是当代草书名家。范中自幼开始临帖, 真草隶篆, 一临就是二十多年。范中的长项是草书, 点画不乏怀素之醉、张旭之颠, 古意直追唐人, 更杂糅现代大家于右任之结体, 林散之之用笔, 功底深厚, 个性强烈。

范中选择大草作为主攻方向, 并且选择了操作难度最大的长锋羊毫和焦墨作为常用工具。这是多少书家都望而却步、难以企及的领域。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他知道这是一条不归路, 要么陷在半途, 要么捷足绝顶。而他更明白, 只有长锋羊毫和焦墨并用, 才能表现层次分明的笔墨情趣, 才能写出质感突出的精美线条。

在与古人对话, 与笔墨浸淫中, 范中深谙大师之路, 理论先行。为此, 他花了十多年时间研究古今书法理论, 并结合自己的实践和感悟写出了《感悟草书—读书谱》一文。范中用功最多的是孙过庭的《书谱》, 他说“五乖五合”固然有理, 但其“得时不如得器, 得器不如得志”就应该反过来说。比如在创作过程中会有灵光一现的情况, 这时最容易出现神来之笔, 这叫“得志不如得时”;但如果所使用的工具出了问题, 时机再好也枉然, 所以最终还是“得时不如得器”。他在孙过庭的“草贵流而畅”的基础上, 提出了“更贵枯而涩”的新解。 “草贵流而畅, 更贵枯而涩。流畅得妍美, 枯涩得苍茫”。他的这一新解丰富和发展了草书理论。

2.西风烈68cm×68cm

上一篇:辛弃疾的拼音下一篇:赴XXX考察的函(20140521)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