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2024-05-03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研报告(共8篇)

篇1: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科学指导乡镇统计工作 提升源头数据质量

统计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是国家科学决策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的信息、咨询和决策服务作用日益凸现,越来越引起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乡镇统计工作是统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综合统计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乡镇统计基础薄弱、统计队伍不稳、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日趋凸现,影响了基层统计数据质量,严重阻碍了统计事业的健康发展。借助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之机,xx县统计局班子成员深入王子树乡进行专题调研,以此探求加强“双基”建设、提升源头数据质量的有效措施,为促进xx统计工作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20xx年,xx县统计局根据省、州、县人民政府的总体部署,完成了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工作,全县9个乡镇统计站于20xx年在各乡镇人民政府相继挂牌运行。9个乡镇统计站有编制19名,现实有统计人员11人,其中:新招录2人、调入1人、所属乡镇统计改革自然过渡8人。其中陇把镇统计站统计员用工方式为聘用。根据《统计法》规定,乡镇统计员主要负责农村基层统计工作,配合完成国家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

二、乡镇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乡镇统计是政府综合统计的重要基础,乡镇经济在全县总体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积极推进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健全统计保障体系,对于提升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的科学性、准确性、权威性至关重要。但是,经过实施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后形成的乡镇统计工作现状依然不容乐观。

(一)改革不彻底,改革目标不到位

纵观省、州、县出台的乡镇统计体制改革政策所明确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基本原则都很理想,但由于各地的条件以及对统计工作理解、重视、支持的程度不一样,因此乡镇统计体制改革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就xx乡镇统计体制改革的情况来看,仅仅是人的理论归属问题和统计工作的安排上有了结果,改革政策上明确的其他改革目标尚未完全实现。

(二)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不匹配,统计人员不安心工作

统计工作无论是在统计干部的切身感受上还是在社会公众的理解认识上,都是一项非常清苦、枯燥的工作,特别是处于统计最基层的乡镇统计员,为完成繁重的统计调查任务,常年抛家离子奔走于乡村之间,却由于统计工作经费的严重不足,与其他行业岗位相比,乡镇统计员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导致乡镇统计人员身心疲惫,厌烦情绪趋重。因此,乡镇统计员不安心工作形成两种倾向:一是各使奇招要求调离统计岗位;二是在工作上忽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难以保证统计报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统计人员加强学习的自觉性不够,统计业务水平亟待提高

乡镇统计站人员基本是从原乡镇统计人员过渡而来,没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统计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对统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基本上处于初始状态,因此不能满足现代统计工作的要求和需要。导致乡镇统计站统计员学习不够、业务素质不高的主要因素:一是乡镇统计员在乡镇统计体制改革进入统计站时缺乏竞争性,属自然过渡,少数既没有专业知识又没有工作责任心的同志也进入了统计岗位;二是虽然在乡镇统计改革的方案中明确了人、财、物归属于县统计局管理,但由于乡镇统计基础设施建设及工作经费奇缺,加之乡镇人民政府人少事多的矛盾日趋突出的实际,乡镇统计站统计员在时间上、精力上、工作任务上更多的服从于乡镇党委政府的统筹安排,在办公及生活条件上更多的依赖于乡镇党委政府的帮助。因此乡镇统计站及统计人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其学习的自觉性在时间上没有得到保障,统计专业水平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

(四)统计经费严重不足,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根据州、县出台的乡镇统计体制改革政策明确:“乡镇统计站的人员工资、办公等经费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除正常的公务经费外,每个乡镇统计站每年的工作经费不低于2万元。20xx年每个乡镇统计站的工作经费按1万元的标准由财政支付,从2009年开始按每个乡镇2万元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安排。”但由于县财政困难,无法将政策规定的经费标准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拨付。在经费难以保证的前提下,乡镇统计站的基础设施建设、日常办公条件、统计人员的培训、外出调查等因缺乏资金的支持而无法得以正常开展。

三、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的建议

(一)继续完善乡镇统计体制改革

要以法律形式具体明确乡镇统计机构的合法地位,建立健全具有行政管理效能的乡镇统计机构,并将村级统计正式纳入统计法律体系的框架之内,进行全方位的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目前,从网上了解到,吉林、北京、新疆、辽宁等省、市正在进行统计改革试点,实行统计垂直管理。这是统计发展的一种趋势,对稳定统计队伍,强化统计管理,加快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统计水平是十分有利的。

实行统计垂直管理,其有益之处非常明显,其关键之处是可以实现依法统计,从源头上保证数据质量。

(二)改善乡镇统计工作条件

一是将乡、村两级统计经费分别列入县级财政部门的常年预算,或直接列入中央、省级预算,然后逐级拨付;二是千方百计解决好统计人员的经济待遇问题,建议发放农村基层统计人员岗位津贴,以调动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加大乡村两级统计员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基层统计队伍的素质。考虑到基层的经济承受能力,任何统计培训都必须实行免费培训,以提高基层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及统计培训的实效性;四是改进统计工作手段,要努力实现乡镇统计计算机联网直报,促使乡镇统计信息化、网络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三)改革农村统计方法制度

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大胆破除那些陈旧落后的统计制度、统计方法和统计指标体系,建立既符合实际,又符合国际一般规则的统计方法制度。具体来说,就是在国家统计报表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农村统计的全面调查,取而代之的是以方案简单、指标较少,符合国际规则,能及时满足各级政府需要的抽样调查、专项调查和一次性调查。这既可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又有利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四)强化统计法制工作机制。坚持依法治统,建立健全统计法制工作机制,全面推动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一要加大统计法制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公众和领导的统计法律意识,为统计执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要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及惩处力度。通过开展经常性的统计执法检查,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为统计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此调研报告由于调研时间仓促,存在问题及建议难免缺乏深刻认识和可操作之处,但我们真诚希望借助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之机,认真解读和破解乡镇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期促进xx统计的科学发展和全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篇2: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高龙 横山统计

乡镇统计是了解掌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各级政府制定和完善农村政策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反映“三农”工作的“晴雨表”.近年来,“三农”问题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惠农政策持续强化,农村的村容村貌已经发生了深刻性的变化。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农业统计工作带来了复杂多变的困难和挑战。乡镇统计基础建设是整个统计工作的源头和基石,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建设是从源头上提升统计数据质量和提高统计的科学性、准确性、权威性,因此,加强乡镇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非常重要。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区统计局进一步加强了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工作,为全区15个镇,3个办事处,1个农场统计所配备了1名公益性岗位统计协管员,同时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硬盘、U盘等硬件,并且安装了OA办公及SV独立客户端软件。并统一制定了《乡镇统计所组织机构》、《乡镇统计所工作制度》、《乡镇统计所工作职责》、《乡镇统计所统计报表报送制度》、《乡镇基本情况统计》等相关规章制度,上墙悬挂,进一步规范了乡镇统计基础建设。

通过对我区乡镇的统计基础工作调查,发现近年来我区的乡镇统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统计工作环境有了很大改善,统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统计事业不断健康有序发展,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和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力度,统计工作环境有了较大改观,统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部分镇(办)领导对农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统计工作无足轻重,只不过是加加减减、计算汇总,极不起眼的重复劳动,不断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对农业统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认识不够,没将农业统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影响了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交接不到位 ,稳定性不强

统计工作默默无闻,干部流动难度大,统计岗位吸引不了人,年轻有为、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往往在统计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后,都调整到新的岗位。导致一些镇(办)统计人员变动十分频繁,仅2016年以来,有十多个镇的统计人员进行了调整,变动率达到60%以上。由于新老人员在交接工作时没有衔接到位,导致新统计人员业务不熟练,严重影响报表上报和数据质量,对全区汇总上报造成很大影响。

三、岗位不专,随意性较大

虽然配备了专职的统计协管员,由于不能做到专人专岗,导致部分基层统计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同时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也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统计工作。由于乡镇工作的繁杂琐碎,导致了一人身兼数职,不能够专心地投入到自己的专业业务工作当中去,()很少有时间从事真正的统计工作,更不要说深入了解乡情村情,加之时有兼顾其他工作,所以往往是“一人多岗”的情况。乡镇统计员只是将常规性的报表报送按部就班的向村级下发报表传达其报表内容,村级统计员对于统计工作的报表任务仅凭自己对报表的认识理解填写上报,随意性较大,长此以往,村级统计工作很难保证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并不同程度地出现迟报、漏报、等现象。

四、资料不完整,服务不到位

部分镇(办)由于人员更换过于频繁,统计员之间交接手续不完整,致使统计资料丢失、损坏,统计资料和村级报表断档现象较为严重。同时统计台账和统计资料归档不够规范,这样不利于农业统计资料的积累。统计人员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步数据汇总整理上报,不能对历年的统计数据做出应有的分析、研究,忽略了统计服务职能;不能准确反映农村经济发展的变化过程,大大影响了农业统计工作的严谨性、严肃性和科学性;不能为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对领导决策的参考价值不足。

五、数据来源基础不牢

村级统计工作是镇(办)统计数据的源头。从目前情况看,村级没有专职的统计人员,多数村的统计工作都是由村会计兼任,他们文化程度不高,认识不足,同时兼顾家庭重担,也没有充分的时间搞调查分析研究,对统计数据上报只能估算得出。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凭经验或运用不正确、不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一些统计指标也不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严重影响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一、强化统计法制工作机制

加大对统计法制的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提高公众统计法律意识,让统计成为全民关心的事业,要让群众认识到统计数据与我息息相关。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及惩处力度,严明统计执法纪律为提高统计公信力而努力。开展经常性统计执法检查,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让各镇(办)领导干部明白农村统计是统计调查工作的源头和基础,是整个统计调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源头统计调查数据质量的关键。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分析是为领导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手段,是贯彻落实统计法、充分发挥统计职能的必然要求,为统计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加强农业统计方法制改革

目前大多数专业开展网络直报,但农业专业,仅有镇卡为网报直报模式,其他报表种类较多且仍为传统模式发纸质报表,逐级汇总上报,造成基层工作量加大。因此,农业统计应根据各级政府需要,减少全面调查,采取抽样调查、专项调查为主,一方面减轻基层工作量,另一方面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可靠性。

三、提高统计优质服务水平

上层建筑的数据来源于基层,基层的数据决定着上层建筑对地区发展规划和政策研究,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乡镇统计工作要狠抓调查研究、统计分析和统计产品的开发,为各级领导指导工作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此,广大基层统计人员应深入到一线,挖掘事物的本质,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认识其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效益;应站在群众的田间地头,同群众谈谈农作物种植及复种的时间、条件和施肥及产量效益等情况;应该去企业看看效益情况,了解本地区的区位资源优势,多出统计产品,为党委、政府招商引资工作建言献策。同时广泛地宣传政府产业扶持政策,为农民朋友创收增加渠道。努力打造优质的服务性农村统计,将工作重点放在统计调查研究上,让每一个群众和门店经营人员都成为我们统计工作的重点调查对象,积极创新工作思路,着力开发统计新品、精品,为社会各界提供大量丰富的统计咨询服务,赢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撑,树立统计公信力。

四、抓培训、稳队伍

基层统计人员不论是从业务方面,还是综合素质的提高,都需要及时加强培训。因此:1.要多举办基层统计人员统计业务培训班,集中学习理论知识、计算机程序和统计方法流程。2.要继续坚持以会代训,利用各种统计工作会议培训理论知识和工作流程。3.带出去交流学习,创新工作思路。当前乡镇统计所统计工作由文书和统计协管员共同担任,文书工作繁杂,统计协管员即担任统计工作任务,同时兼顾乡镇其他工作,大多协管员还要住村,但工资待遇较低,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建议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适当增加基层统计人员的福利待遇。同时积极鼓励统计员考取统计专业技术职称,对取得专业技术职称的统计人员进一步提高工资待遇,这样既提高了业务水平,又稳定了统计队伍,促进统计工作健康发展,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统计服务。

篇3: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目前, 丰县各镇财政所承担的工作大致相同, 主要是承担乡镇一般预算资金的收支管理, 部门综合预算管理, 非税收入的征管, 国有 (集体) 资产管理, 财政补贴资金发放与信息化管理, 执行财政监督, 参与农村综合改革, 协助税收征管等。

(一) 乡镇财政机构队伍建设情况

丰县有14个镇, 按照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 设置14个镇财政所, 属国家机关, 行政编制, 编制全部在乡镇政府。全县共有乡镇财政编制80人, 实有80人, 全部为公务员身份, 其中:本科以上学历43人, 大专37人;年龄30-45岁41人, 45岁以上39人。设置所长、结算会计、税收管理员、项目管理员、单位会计、出纳会计、档案管理员7个工作岗位。

(二) 乡镇财政业务开展情况

1、做好财政收支预算, 保障乡镇正常运转。

编制财政预算, 保障乡镇政府运转是乡镇财政所的基本职能。丰县乡镇财政所根据上级财政“要健全乡镇财政预算制度, 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 力求科学合理地编制乡镇年度财政收支预算, 切实保障乡镇党政机构行政和社会管理等基本运转的支出需要, 努力适应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 严格按照财政预算制度和编制程序按时编制年度财政收支预算, 预算方案通过后, 镇基本支出定员定额管理, 严格控制预算追加, 切实增强预算的约束力。

2、做好涉农补贴和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 认真落实惠农政策。

各乡镇财政所通过涉农财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 对各自辖区内的农户建立了详细的信息库, 内容包括:每户人口数, 主要劳动力, 种植土地面积等情况以及收入状况等。与镇农技中心等部门对涉农补贴对象的小麦种植面积补贴、良种补贴、养殖母猪补贴和购买大型农用机械补贴申报的情况, 认真做好认定、审核和公示等工作, 确保符合条件的补贴对象全部纳入政策保障范围内, 认真做好家电下乡工作, 最后通过“一折通”把补贴款发放到补贴对象本人手中。

3、参与专项资金监督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各乡镇财政

所积极参与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 对于列入乡镇财政预算的专项资金, 建立了全项目库管理制度, 加强项目论证、立项、申报、实施等各环节的监督;对未列入乡镇财政预算的专项资金, 包括农林水专项、农业综合开发、环境保护、土地开发整理等也加强监督管理。根据专项资金项目申报进度情况, 经过核实后, 给专项资金项目拨付资金, 既严防截留、挪用、挤占专项资金的行为发生, 又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管理, 确保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加强财务监督, 健全乡村理财机制。

各乡镇财政所严格执行党委政府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 对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 实行统一财务开支范围和标准, 严格规范财务收支行为, 并按月公开, 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严格国有资产管理, 对镇直属各部门使用的房屋认真做好建造日期及使用年限的登记建档, 对购买的车辆、空调和办公用品的购买日期、品牌、金额、使用年限分别一一登记造册, 制定台账, 做到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统一, 防止资产流失。严格村级经费管理, 对村级重大事项进行审批, 限定报刊费, 禁止招待费, 以便更好地保障村级组织运转经费, 使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5、搞好队伍建设, 提高乡镇财政管理水平。

各乡镇财政人员除积极参加县财政部门组织的培训外, 还参加各镇党委定期组织的学习国家方针政策的活动, 除此之外各乡镇财所人员每周再抽出2-4小时集中或分散学习法规政策或业务知识, 以增强财所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使每个人员的财政管理水平都有突飞猛进的提高。

(三) 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情况

2005年, 丰县严格按照《江苏省财政厅关于推进全省乡镇财政职能转变工作指导意见》 (苏财农税[2005]27号) 的要求, 结合灌南模式进行了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推行了“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票据统管、债务审批”的管理方式, 撤销了镇级金库和镇财政总预算会计, 通过几年来“镇财县管”财政管理体制的运行, 一些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四) 乡镇财政基础建设情况

1、丰县14个乡镇财政所中, 8个所有独立的办公地点, 6个所仍与镇政府合署办公。

全县乡镇财政所共有办公用房4522平方米, 基础设施落后, 办公条件艰苦。

2、加强乡镇财政基础信息网络建设, 搭建了《中国农民补贴

网》、“一折通”和县镇财政网络平台, 乡镇财政申请资金、县级财政拨付资金、发放农民各项补贴等, 都可以通过点击鼠标的方式轻松快捷地实现, 方便了群众, 方便了基层, 提高了办事效率。

3、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使财政管理行为有章可循。

乡镇财政的管理, 必须依靠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操作可行的、规范的、合法的规章制度来保证。近年来, 丰县从实际出发, 相继制定了《乡镇财政所工作职责》、《乡镇财政所内部岗位设置及岗位职责》、《乡镇财政所效能建设六项制度》、《乡镇财政所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乡镇财政所全程办事廉政勤政建设制度》、《乡镇财政所所务会议制度》、《乡镇财政所内部制约机制及联审互查制度》、《乡镇财政考核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相关制度, 并根据需要, 每年进行调整, 严格进行考核, 使财政所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 对号入座, 保证了乡镇财政工作的正常、有序、有效开展。

二、目前乡镇财政管理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 乡镇财政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

1、思想混乱的现象依然存在。

农业税取消后, 特别是这次“耕地占用税”、“契税”划转地税后, 乡镇财政所的主要职能是什么?乡镇综合改革后财政所到底会不会撤消?如不撤, 乡镇财政所的工作在哪里?该如何工作?这种认识上存在的盲点和误区, 对乡镇财政干部队伍的稳定和工作开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部分财政所存在管理松散、人心不稳、工作消极等现象。

2、年龄结构上不够合理。

全县财政所有人员年龄都在30岁以上, 35岁以下的年青干部仅为1人, 占全体乡镇财政干部的1.2%, 35岁至45岁的40人, 占50%, 45岁到50岁25人, 占31.2%, 50岁以上的14人, 占17.5%。从1998年至今从未招进过公务员, 乡镇财政干部老龄化不断发展的趋势, 难以在新的环境下打开新的局面。

3、待遇偏低、个人成长空间受到制约。

乡镇财政干部的工作热情是高的, 但是仍存在着一些负面情绪, 最为突出的是, 干部轮岗、提拔、正常的工作调动仅能在乡镇财政之间进行, 能力再强也调不进县财政局机关, 因为他们是公务员身份、编制在乡镇, 人事部门不给办调动手续, 严重挫伤了乡镇财政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二是经济待遇偏低。他们绝大部分家在县城, 工作在乡镇, 最远的40多公里, 坐公交车要一个多小时, 早出晚归, 家庭得不到照顾;待遇长期得不到提高, 与乡镇其它部门相比, 乡镇财政工作更繁重, 更难做, 年收入人均仅在2万多元, 其待遇与国税、地税、工商等条条部门相比差距较大。

4、人员偏少, 资金监管薄弱。

个别乡镇财政人员不足, 造成干部兼职较多, 难以做到会计、出纳相分离, 管理、监督相分离, 账户、印鉴相分离, 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能有效建立, 形成财政资金安全的潜在风险。

(二) 双重管理模式对乡镇财政所形成制约

目前, 丰县乡镇财政所编制隶属乡镇政府, 乡镇间人员调配和业务指导隶属县财政局, 这种双重领导模式让乡镇财政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受乡镇政府干扰较多, 没有自主权。

双重管理体制决定了乡镇财政所既要服从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 也要按照县财政部门要求不打折扣, 既要接受县局的业务等综合考评, 又要接受乡镇的“公务员”考核, 乡镇财政所两个婆婆, 既要执行政策, 又要按照乡镇政府要求完成收支任务。乡镇领导只关心财政收入进度、排在全县的位次和支出数额, 对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各项政策要求过问不多, 认识不足, 加大了乡镇财政工作的难度。

2、乡镇财政所的业务量越来越大, 人员紧缺和装备落后已成为突出问题。

国家出台的“三农”政策越来越多, 管理要求越来越高, 绝大多数都要落实到户、到人, 农户个人的基础数据要核实, 要全部录入计算机数据库, 有的补贴要张榜公示, 发放前要逐户审核无误, 加上“村级经费”管理, 有的所还代管着其他单位的账务, 乡镇财政所的工作量成倍甚至几倍、十几倍地增加, 工作强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 丰县乡镇财政所每个所只有3-5名工作人员, 承担的业务量很大, 仅各类涉农补贴就达40多项之多, 他们经常加班加点地工作。这些人, 大部分都是1990年前进入财政队伍的, 年龄偏大, 家庭负担重, 业务知识跟不上时代要求, 有点力不从心。再一方面, 随着财政所工作量的大幅度增长, 需要的办公经费开支也相应增长, 例如下乡所需的交通工具开支, 需要印刷大量的分户补贴清册, 网络费、电费, 计算机的纸张、墨粉消耗等, 而这些都是县镇财政正常经费预算难以保证的。

3、乡镇财政所职能交叉错位, 独立性不高。

大部分乡镇财政所干部既要做财政业务工作, 又要应付乡镇中心工作, 如计划生育突击月等, 缺乏一定的专一性, 导致乡镇财政所在工作管理上出现了“越位”和“缺位”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乡镇财政所干部担心因未做好乡镇工作而影响考核晋级或下岗, 往往把乡镇中心工作放在主要位置。

4、惠农资金监管难。

目前, 各级财政系统安排的支农项目资金, 乡镇财政已经参与监督管理, 但上级各部门安排的水利、道路、林业、农业等“条块”支农项目资金, 乡镇财政所很难参与监管, 往往是“看的见的管不着、管的着的看不见”, 导致很多涉农项目资金游离于镇财政监督之外, 使用效率不高。

(三) 现行镇财县管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1、在乡镇债权债务不变的前提下, 经济落后的乡镇易于产生依赖上级财政的思想,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增收的积极性。

在实行“镇财县管”后, 乡镇对这些债务偿还积极性不高, 同时对债权的清理不积极不主动, 尤其是县乡财政之间的债务, 如乡镇欠上级的往来款项, 农业开发有偿资金, 县级垫还的农村合作基金会借款、支农周转金等, 甚至有的有偿资金被乡镇收回后留作自用的乡有资金。长此以往, 县级财政将不堪重负。

2、与年终决算报表口径不一致的款项 (如扶贫资金、部门转

入的专项补助等) , 只能放在暂存款中直接收支, 导致会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乡镇政府财务收支情况。

3、乡镇总预算会计撤掉后, 县国库科只设置一名总预算会计

代理乡镇记账, 只能准确记录县局与各乡镇的往来款, 未能对收支的真实性和合规性进行管理和审查, 特别对一些暂存、暂付款项无法尽到监管责任, 远远不如原总预算会计记账准确、监管到位。

(四) 农业税的取消、“两税”的划转, 在收入功能弱化、收入结构变化的同时, 乡镇财政支出也在收缩, 支出功能也在弱化

前几年由于乡镇财政困难, 一大批乡镇财政入不敷出, 日益难以维持运转, 保证不了乡镇最基本的支出需要, 逐步影响到乡镇政府的运转和乡镇范围内社会事业的发展。为了保障事业发展的基本需要, 上级不得不把一项项的支出职能上收。近几年教育经费上收、乡镇干部工资支出上收, 一个个的事业站所逐步改为垂直管理。按照公共财政理论, 受益范围在乡镇的公共产品应由乡镇一级提供。乡镇支出职能的不断上收, 无疑弱化了乡镇财政功能, 影响了乡镇范围内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 也带来了运行成本的增加。改革后乡镇教育、卫生、计生等部门每调拨一笔资金, 就要派人往返于县乡之间, 一个星期要来回好几趟, 票据安全、差旅费用等问题开始凸显。单位每用一笔资金, 均要有人往返于县乡之间, 有时一天还办不成事, 有些不该配备车辆的单位如学校等, 还专门配置了车辆, 长此以往, 仅差旅费一项, 单位就不堪重负。

(五) 职能交叉错位

主要表现在乡镇财税机构不配套。现行的乡镇财政与税务机构设置与管理不同, 财政所按行政区划设置, 国、地税按经济区划设置, 财政实行横向管理, 国、地税实行垂直管理, 当地财政所既不管当地国、地税部门的人员, 又不管财、物, 却担负着地方财政收入组织协调任务, 责、权、利脱节, 加大了协调和组织收入的难度。

三、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一) 重新定位乡镇财政管理的职能、机构性质, 明确乡镇财政人员身份。

建议省财政厅协同省编办、人事劳动等有关部门向省委、省政府努力争取, 出台针对乡镇财政所管理职能、机构性质, 乡镇财政人员身份、待遇以及任用提拔的规范性文件。撤除乡镇财政与县财政的壁垒, 畅通县乡人才流动渠道。

1、明确乡镇财政所为行政单位性质, 可根据乡镇规模明确乡

镇财政所人员编制数额, 一般以6-8人为宜, 明确乡镇财政人员为公务员 (丰县现行乡镇财政人员均是公务员) , 享受行政单位、公务员所有的权益和待遇。

2、进一步明确乡镇财政职能。

只有顺利实现职能转变, 乡镇财政才能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乡镇财政干部才能履行职责, 更好地提高服务“三农”的水平。从建设农村公共财政看, 今后乡镇财政的职能应可概括为服务、管理和监督三方面。服务即是贯彻落实中央支农惠农政策, 以农为本, 服务农民, 服务农村;管理和监督即是管好财政支农资金, 管好乡镇和村级财政财务, 确保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具体来看, 乡镇财政职能应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二是负责支农资金的预算安排和监督管理使用;三是管理监督政府预算单位收支;四是负责涉农补贴资金的发放;五是负责村级财务管理;六是负责农村低保资金发放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收取和管理;七是负责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资金、奖补资金的收取和管理;八是负责提供财税政策咨询服务, 及时向上级提供政策建议。认真履行上述职能, 乡镇财政不是要削弱而是必须加强。

在这里, 特别要建议一点, 由于乡镇财政处于最基础的地位, 其职能分工均未细化, 不可能与省、县财政业务部门形成业务对口。因此, 省、县财政的业务部门如预算、农业、经建、社保等主要涉农部门要主动加强协调, 搞好配合, 尤其要与同级基层财政管理部门多沟通交流, 整合内部资源, 减少内部损耗, 在涉及“三农”资金、政策、项目上, 严格做到“一个口子”对下, 这样既能提高乡镇财政工作效率, 更为重要是, 可以实现上下财政管理的统一, 避免财政职能人为分割, 促进农村公共财政体系建设。

3、将乡镇财政所上划县财政局垂直管理, 也是2005年全省

县乡财政体制改革时省厅的明确要求, 最好能够像国地税、工商等部门那样, 将县乡财政上划省厅垂直管理, 这样能更好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 排除地方干扰, 杜绝虚收虚支现象, 确保财政收入、支出的真实性, 促使县乡财政良性循环, 确保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根据新时期乡镇财政建设的需求, 乡镇财政所一般应设置所长、总预算会计、支付服务中心会计、出纳会计、涉农补贴专管员、项目专管员、档案管理员等岗位。财政所下设乡镇财政支付服务中心, 主要负责乡镇各行政事业单位除工资外日常经费的支付与核算 (应包括乡镇政府、教育、卫生等所有单位) , 负责财政涉农补贴、村级三项资金、支农资金和其他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财政涉农补贴“一折通”管理, 负责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工作;负责村干部、五保户人数的调查核实工作;负责项目支出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等工作。

(二) 将上收的乡镇教育、卫生、计生等部门除工资以外的日

常经费下放给乡镇财政, 既符合公共财政“受益范围在乡镇的公共产品应由乡镇一级提供”这一理论, 又节约了行政运行成本, 强化了乡镇财政的职能。

(三) 安排乡镇财政建设专项转移支付, 加大对基层财政所投入, 改善办公环境, 解决经费不足问题。

(四) 整合惠农政策, 降低惠农政策落实成本。

现行政策, 省级涉农补贴补助、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多达200余种, 具体到某一乡镇的项目也有数十近百, 而且项目数、金额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建议通过专家研究论证, 合并部分同类项, 减少乡镇财政所在落实过程中的工作量和难度, 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五) 加强基层财政人员培训学习。

各级预算要加大干部人事教育资金支持力度, 省级财政确保乡镇财政所长、县级财政确保乡镇一般财政干部每年至少集中培训一次以上。各级财政出台鼓励政策, 通过自学、参赛、参训等多种方式提高业务能力。

乡镇财政是提供“三农”公共服务的终端, 是乡镇政府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建立公共财政体系最基层的组织保障。加强乡镇财政建设,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改革的思路处理改革中的矛盾, 坚持以人为本, 统筹兼顾上级与下级、政府与财政、工作与待遇、眼前与未来、可能与可行等各方情况, 合理确定近期与远景目标, 在理论论证与实际可操作之间探索一条解决问题的途径。建议上级财政部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 尊重基层财政人员合理需求, 以现代团队管理理念、公共财政管理理念重新构架基层财政人员管理体制、机制, 打造一支业务素质高、协作意识强、大局观念重的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基层财政队伍。

摘要:乡镇财政是我国现行财政体制中最基层的一级财政, 是国家财政的基石, 是乡镇政府履行各项社会政治经济职能的财力基础。多年以来, 乡镇财政在管理基层财政、组织地方税收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 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乡镇财政的职能作用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乡镇财政职能的发挥, 直接影响着上级财政政策的落实。为此, 笔者对乡镇财政建设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

篇4: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关键词:乡镇统计工作调查

0引言

统计工作是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各级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而乡镇统计工作是统计调查立足之本,是统计人建功立业之基,是统计事业兴旺发达之源。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不仅是提高统计调查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更是打造“科学统计、依法统计、阳光统计”,实现“内创和谐,外树信誉,优质服务”的关键所在。近年来的统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统计工作环境有了较大改善,统计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统计事业不断健康有序发展。但相对来说,基层统计工作建设还比较薄弱,与统计工作的客观要求相差甚远。

1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1.1统计网络不健全,业务经费无保障由于《统计法》只规定乡镇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员,乡镇机构改革时,不仅撤掉了原有的统计站,而且没有设立专门的统计岗位。统计人员不专一,有的乡镇统计工作由乡镇办公室文书、经管站干部等兼职。统计管理不归口,从分管领导来看,出现了管人的不管业务,管业务的不管人的矛盾:从统计工作归口管理看,未进行详细区分,乡镇政府一个统计往往兼搞农业、工业等多个专业。由于统计机构不健全,绝大多数乡镇财政紧张,造成了统计工作办公条件普遍较差,业务经费无保障,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乡镇统计人员办公设备简陋。由于经费无法保障,大多数乡镇一年难以召开一次,乡镇统计工作会议,对于上级会议精神和工作任务,只能分级贯彻安排,导致会议精神传达不及时、不准确。致使统计工作不能及时完成,统计数据不能准确上报。

1.2统计队伍不稳定、人员不专业由于乡镇统计人员归乡镇政府管理。工资由乡镇政府发放,办公费用由乡镇政府出,而且关于乡镇统计人员的管理问题,有关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的规定,县级统计部门大多权力有限,无力干预乡镇政府调配统计人员,因而乡镇政府随意更换统计人员,随意安排人员从事统计工作,统计人员一年一换、一年几换,导致乡镇统计人员不稳定、素质不高、兼职过多,统计只当副业干,迟报、错报、漏报现象时有发生。

1.3统计资料不完整。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一些乡镇由于统计人员更换过于频繁,统计员之间交接手续不完整,致使统计资料丢失、损坏,年度统计资料断档现象较为严重。同时,一些乡镇统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按上级统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设置统计合帐,对统计资料的归档不够规范。

1.4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滞后,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县乡农村经济发展的多元化,要求统计工作做相应的变化,而多年来,农村统计制度一成不变,农业是一个受自然影响大的行业,因自然灾害和农民生产趋向而改种、弃种的现象时有发生,而报表却不变。如春夏播种面积和全年播种面积调查表,上半年报的数字,下半年不得做任何改动,而实际的情况有时却有很大的出入。这既不能反映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进度,更凸现出统计制度和统计报表呆板,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1.5统计数据处理手段落后,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级数据汇总整理,而忽视了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的职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基层统计人员少,而各种统计调查过多,个人承担的工作过重,无暇开展统计服务;另一方面,部分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缺乏应有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必要的专业知识。

2解决乡镇统计工作问题的对策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指出“要完善统计体制,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加强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的功能互补和信息共享”。切实加强和搞好基层统计工作,确保统计数据源头的真实可靠,成了当前各级统计部门的一项主要任务。加强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应当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2.1明确责任,加强管理。根据情况,乡镇可成立联合型综合统计机构,设置专职统计员1至2名,由组织人事部门统一任命,明确身份为乡镇行政编制,条件成熟的可以享受副科级干部待遇。承担乡镇农村统计工作,并负责收集乡镇各站(所)的全部统计资料及运15-情况,按照上级统计部门统一编制的统计报表进行归集、汇总、分析,将月度统计报表资料和相关分析材料于次月5日前提供给乡(镇)有关领导,经乡(镇)领导审核同意后,同时报送县统计局和县直有关部门,充分保证乡镇统计网络的稳定性,确保统计报表渠道畅通。

2.2稳定队伍,上下联动。统计工作在国民经济运行中起着指导和监督作用,为各级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依据。乡镇政府要重视统计工作,把统计工作当作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来抓。同时,要建立和完善统计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良好的激励机制促进统计人才不断创新,要使统计人员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自身价值不断得到实现。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福利待遇,解决基层统计人员在工作环境、办公条件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增强统计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严格执行《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基层统计人员变动必须征得统计管理部门的同意,统计员必须持证上岗,统计员不得随意变动。

2.3健全制度,严格考核。制定和完善《乡镇统计工作目标考核制度》、《统计调查制度》、《统计报表报送、审核、评估制度》、《统计数据责任追究制度》等,用这些制度来规范乡镇统计工作,管理约束统计人员,逐步使乡镇统计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真实可靠。

2.4加强乡镇统计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实现基层统计电算化。首先要加强硬件建设。要为各乡镇统计站解决办公用房、办公桌椅、资料柜等必要的办公设备,并配备专用微机,解决统计手段落后的问题,逐步实现县、乡统计信息微机联网,推进乡镇统计信息化建设。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对统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从统计报表指标复杂化,还是从报表的趋势上看,统计工作网络化、信息化是,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所有乡镇都要配备电脑设备,统计人员要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快速提高统计工作的服务水平。其次是加强软件建设。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文化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人才进入统计队伍,并不断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篇5:乡镇计划生育工作现状的调研报告

***镇位于***县北偏东部,距***县城37公里,地处*********。全镇幅员面积45.3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149个村(居)民小组(含2个居民小组)7786户24790人,党员702人,农业人口22887人,共有耕地面积21087亩(其中田6500亩),其中已婚育龄妇女4890人,一孩率60.62%,综合避孕率92.16%,人口性别比为120.83,人流比8.96,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全镇共出身212人(其中符合政策生育183个,政策外生育29个),符合政策生育率为86.32%,出生率8.46‰,死亡232人,死亡率为9.2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一、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低生育水平呈反弹趋势。多年以来,镇党委、政府一直将“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作为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工作来抓,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近几年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依然是出现违法生育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一部分人养儿防老的思想依然存在,生育二胎意愿依然非常强烈;二是由于部分“富人”和条件比较好的群众,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无视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法规超生,在社会上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三是由于流动人口数量逐渐增加,现行的流动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与之相配套的政策不完善,间接导致了流动人口

采用政策解释,做思想工作。面对部分逃避、抵制计划生育工作的对象,就束手无策,这些人以一带十,以组带村,以村带片,从而造成乡镇计划生育工作的被动。

5、流动人口管理难度大。要稳定低生育水平,流动人口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其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流入乡镇人口户籍地发放《婚育证明》不到位,导致流入乡镇人口得不到未办理《婚育证明》的婚姻、生育、节育等信息,影响镇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二是未婚青年管理难。近年来,受打工潮的影响,许多青年初中毕业后便外出务工,由于对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和相关的生育调节知识的不了解,等他们回来时,已有一个或者几个小孩。另外就是这些流出人员流动性太强,居无定所,其户籍地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管理。

6、现行政策的执行难度大。当前,《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在乡镇得到了全面的贯彻和落实,但在倡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部分政策执行起来难度太大。

7、计划生育工作室内材料多而杂。出生一个小孩,光表、薄、册加起来就几十种,这对本来素质就不是很高的村干部来说要求就更高,这不仅打击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工作负担。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分析

1、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自从土地承包到户以后,农

划生育工作良好氛围和高压态势。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容有丝毫放松和动摇的。如何坚持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不放松,应始终把宣传工作放在整个人口计生工作中的首要地位。

2、加强组织领导,严格奖惩,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人心齐,泰山移”,建设一支能吃苦耐劳、团结向上的计生队伍是战胜困难、完成工作任务的关键。实行工作重心下移战略,切实调动村级领导干部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的积极性。

3、提高执法人员素质,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干部要站在落实以人为本的、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战略高度上重新认识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树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理念,切实以人为本、规范执法程序和执法行为。

4、做好惠民政策与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的衔接和落实。做好惠民政策与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的衔接和落实。

5、完善流动人口管理体制,全面推进综合治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镇党委、政府统一指挥,协调部门齐抓共管,将外来流动人口底数摸清,分类梳理,实行动态管理。

篇6: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阜康之窗_阜康市政府门户网站时间:2009-07-02文章来源:阜康之窗

【字体:大 中 小】

为了解阜康市乡(镇、街道)统计机构现状,探索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确保统计源头数据质量的有效途径,给国家出台促进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相关措施提供依据,阜康统计局6月份在全市开展了乡(镇、街道)统计工作基本情况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阜康市辖区内有3乡、4镇、3个街道办事处,这10个单位属本次调查范围。7个乡镇中有6个农牧业乡镇,共有106个村委会,各乡镇村委会分布情况为:城关镇28个、九运街镇34个、滋泥泉子镇28个、上户沟乡6个、三工河乡和水磨沟乡均为5个;1个与工业园区合署办公的工业镇及3个街道办事处共有12个居委会,村委会分布情况为:博峰街办事处5个,阜新街办事处4个、准东办事处1个,甘河子镇2个。1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共有人口14.9万人,行政区划面积达9289平方公里。

(一)机构设置和统计工作制度情况。截止2009年4月,全市共有6个乡镇有统计机构(农牧业乡镇),这6个统计机构为乡镇统计办公室,全部是属于与乡镇政府合署办公的机构,没有统计人员专属编制,从事的农村统计工作由统计部门进行业务管理,建立了统计工作制度并进行了公示,占调查单位总数的60%,各乡镇统计办公室承担着月、季、年等专业报表任务,以及各项调查(普查、抽样调查等); 1个工业镇及3个街道办事处没有专门统计机构和专职统计人员,未建立统计工作制度,占调查单位总数的40%,辖区内各单位的统计调查表主要由单位直接向统计部门报送,定期统计调查任务较少,单位统计调查表、普查、城市住户抽样调查等统计工作由街道或居委会工作人员兼任。

(二)办公设施情况。调查的10个乡(镇、街道)统计机构都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一般都是在党政联合办公楼内,10个单位都有档案、资料柜,没有专用电话和传真机,每个单位都是统计人员与他人合用一部电话,一个单位只有一部传真机。

(三)经费保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情况。10个单位中,9个单位的人员工资、经费列入乡(镇、街道)财政预算,由乡镇街道统筹安排,只有一个镇(城关镇)统计人员属聘用的村干部,工资由村级发放,其统计经费240元、普查经费1400元实报实销。各乡、镇、街道由于经费有限,难以保证统计工作有专项经费,即使有数量也很少。本市财力有限,市统计部门自身经费紧张,没有能力给乡(镇、街道)拨付工作经费及普查经费。乡、镇、街道办事处统计工作人员全部配备了计算机,其中两个镇配有2台计算机,全部以宽带方式连接互联网,本单位未建立专网,未与上级统计部门内网连接。

(四)统计人员情况:10个乡(镇、街道)共有统计人员13人,其中3个专职统计工作人员,占统计人员总数的23.08%,兼职统计人员10个,占统计人员总数的76.92%,城关镇、九运街镇、滋泥泉子镇等3个大镇有2名统计人员从事统计工作。统计人员文化层次较高,专兼职大专及以上学历者达到100%。

(五)统计调查单位数量。据2008年经济普查统计,10个乡(镇、街道)共有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1067个,其中工业173个,建筑业25个,批发零售业82个,食宿餐饮业15个,房地产业11个,其他行业759个。共有法人单位863个,各乡(镇、街道)平均有法人单位86个,产业活动单位204个,各乡(镇、街道)平均有产业活动单位20个,个体户9281个,各乡(镇、街道)平均有个体户928个。

二、乡、镇、街道办事处统计机构现状的特点

(一)农牧业乡镇建立了统计机构,统计基础工作较强,街道办事处及工业镇未建立统计机构,统计基础工作较弱。

在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迫切需要通过统计了解和掌握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经济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农村统计揭示经济现象和认识社会的重要作用也日益显现,农村统计工作得到重视,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得到了加强。近年来,通过开展统计执法大检查、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年、统计制度建设年等活动,各级政府先后下发了

《乡镇统计办公室管理办法》、《关于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各乡镇成立了统计办公室,建立了相关制度,农村统计工作列入乡镇工作的考核范围,农村统计工作得到加强,有效促进了基层统计事业的发展街道办事处及工业镇统计工作任务相对较少,只承担着本单位个别统计任务(如劳资、城调等)和普查任务,未建立统计机构,统计基础工作相对薄弱。

(二)农牧业乡镇统计工作人员相对稳定,街道办事处及工业镇统计工作人员变动较大,统计工作质量差别较大。

农牧业乡镇统计机构健全,统计工作制度健全,职责明确,人员相对固定,通过参加培训,具有一定的统计专业知识,为日常统计和各项普查工作质量提供了保障;街道办事处及工业镇由于没有统计机构,统计工作往往临时安排工作人员,普查工作中基本上是从社区抽调,人员变动较大,缺乏统计专业知识,统计工作质量相对较低。

三、基层统计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统计工作量大,人员不足。对基层统计工作面临的最大困难调查数据显示,70%的单位认为是工作量大居第一位,20%认为是人员不足居第一位、50%的单位认为居第二位。在对影响统计数据质量主要因素的调查中,有40%的调查单位认为统计人员少、工作量大是主要因素。可以说工作量大、人员不足是目前基层统计工作面临的最大困难和问题。

从抽查的1的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2008年统计工作量数据看,2个单位共有27个表种,涉及509个指标,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年数据处理量为552万多笔,统计人员年均处理数据368万多笔。在27个表种中,17个是农业统计报表,占总量63%,乡镇平均处理数据531万笔,占总量的96.2%。近年来,国家、自治区统计局布置的统计工作任务日益增多,特别是各种普查任务在增加,统计方法制度改革进程缓慢,统计报表无用的指标去不掉,新指标在增加,尤其是农村统计调查涉及到村,村级没有统计人员,建立农业台帐、开展各项调查、普查,几千户的调查任务仅靠乡镇统计办公室来完成,农业台帐量太大,村一级台帐基本上都是乡镇录入,光录入一次台帐乡镇统计就要花1--2个月时间。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对统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统计工作新任务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重,在27个调查表种中,有7

项调查属于专项调查和其他部门的统计报表,占总量的26%,统计任务与统计力量不适应的矛盾十分突出。

2、经费不足。从调查基层统计工作面临最大困难的情况看,把统计经费不足摆在首位的占10%,放在第二位占40%,放在第三位占50%,所有调查单位都认为经费不足是基层统计工作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

统计调查任务较重,而统计经费严重不足,统计工作受到影响。统计。乡(镇、街道)统计工作经费主要财政拨付,而各乡镇、街道办事处靠财政拨款,经费相当紧张,统计工作难以有专项经费作保障,开展统计调查难度较大。尤其是乡镇统计部门统计力量薄弱,但承担的统计工作任务又较繁重,编制问题、经费问题、交通问题都没有解决,每个乡镇虽然有1-2名统计人员,但兼职过多,由于统计工作经费少,造成统计工作环境差、统计人员待遇低,极大地影响了基层统计人员工作积极性,导致乡镇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业务素质得不到提高,统计工作质量难以保证。

3、调查单位配合程度低。对影响统计数据主要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占40%的单位认为配合程度低是影响统计数据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经济类型并存,调查对象复杂,给统计数据搜集增加了难度,特别是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他们对统计工作知之甚少,不理解、不支持。同时,受“怕露富”思想的影响,不愿让外界知道自己的财务和收入情况,普遍还存在如实上报数据后会引来收费、加大税收,增加负担的顾虑;另一方面,部分单位统计法制意识淡薄,对统计法认识不足,不能及时、准确、如实填报统计数据,有的单位经多次上门,通过统计执法程序后,才予以提供数据,社会配合程度整体不高。再者,农村统计报表过多、指标过细,报表指标种类繁多,设置不尽科学,收集比较困难,多头统计问题突出,统计部门设置的农村统计台帐包括了种植业和畜牧业,农业局和财政所、水管站也设有种植业台帐,畜牧防疫站设置了牲畜台帐,重复的调查不仅给基层增加了负担,也降低了配合程度。

四、加强乡(镇、街道)统计工作的建议

(一)加快农村统计方法制度改革,使基层统计制度更科学、更具有可操作性。一是简化农村台帐指标,不强求多而全,而要精、准。二是实行全

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制定出可行的调查方案,对农作物种植、牲畜变动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准确反映变动情况。三是充分利用部门(农、林、水、畜牧等)的统计资料,简化统计台帐,提高工作效率。与相关部门加强联系与合作,充分发挥各部门在农村工作中已有的力量,探索建立“统计部门为主,业务部门配合”的组织形式,开展好农村统计调查工作。

(二)增加乡镇统计编制,实行乡镇统计站归属管理。从调查结果看,90%的单位认为应解决编制问题,才能解决兼职过多的问题。我市农牧业乡镇都设立了统计站,每个乡镇虽然有1-2名统计人员,但从运行情况看,兼职过多是最突出的问题,各乡镇根据各阶段的工作重点,随意抽调统计人员从事其它工作的现象普遍存在,乡镇统计人员工作时间和精力很难保证,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统计数据质量。如果乡镇统计人员有专属编制,人员编制根据工作量核定,在2-3人左右,统计办公室的人、财、物由市统计局直接管理,其工作职能就是管理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统计调查的时间得到保证,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供保障。

(三)增加统计经费,改善基层统计工作环境。从调查结果看,60%的单位认为应增加统计工作经费。应根据统计工作的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统计经费预算,加大财政经费支持。国家、自治区布置调查任务时,应按照谁主管调查、谁负责经费的原则,根据调查任务确定调查经费,实现调查任务与调查经费配套,规范各种调查、普查种类、经费负担主体和标准,而不能一味地要求基层统计承担工作任务,而经费来源没有着落。除了解决好统计调查经费外,建议给基层统计人员(包括村级)发放岗位津贴,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同时,改善统计工作环境,加大对统计基础建设的投入,加大对基层统计网络的建设力度,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统计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促进基层统计事业健康发展。

(四)加强统计法制建设,提高调查单位配合程度,确保源头数据质量。开展经常性的统计执法,走依法统计之路,充分发挥法律的威慑作用。一是要加大《统计法》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统计法》的知晓度,增强社会公众和领导的统计法律意识;二是要加大执法的力度,对虚报、瞒报统计数据的等违法行为给予严肃查处,扭转统计工作的被动局面,营造良好的统计工作

篇7: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南华县统计局:李茂春

2012年10月

乡镇统计工作是最基层的政府统计工作之一,承担着描述农业生产状况、反映农村发展进程、揭示农民生活现状的重任,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数据搜集源头,更是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的关键。近年来,党和国家、各级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对“三农”统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统计工作难度与日俱增,统计调查对象也愈来愈复杂,任务也愈来愈烦琐,乡镇统计工作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加强基层统计工作,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长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南华县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一)乡镇统计队伍逐步巩固

南华县2011年实施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将原乡镇人民政府综合统计站与国土、扶贫、企业管理等职责合并为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办公室。改革后的乡镇统计工作职责仍由原统计人员承担,从机构编制上看:原统计站为事业编制机构,改革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办公室为乡镇行政机构,乡镇统计人员的地位得到提高,统计人员基本得到稳定。目前,全县10个乡镇人民政府统计人员有编制21人,专兼职在岗17人,实际专职从事统计工作的有11人,其余6人为兼职。在专职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

中,从性别情况看:男5人,女6人,男女比例基本持平;从文化程度看: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文化水平能满足统计工作需要;从年龄结构看:30-35岁7人,36岁及以上4人,集中在30-40岁,年龄结构较为合理;从统计工作年限看:5年及5年以下7人,5年以上4人;从人员身份看:公务员3人,事业人员8人,事业人员所占比重较大。

(二)乡镇统计办公室硬件设施逐步改善

为适应新时期统计工作的需要,我县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统计工作,将统计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全县10个乡镇于2009年完成乡镇统计办公室规范化建设,硬件设施得到改善。每个乡镇都设臵独立的统计办公室,县统计局为乡镇统计办公室配备办公桌椅、沙发、茶几等必要的办公设施,配备计算机、文件档案柜、打印机、U盘等办公设备,实现统计报表及资料的网络上报,乡镇统计人员的办公效率得到提高。

(三)乡镇统计基础工作逐步夯实

根据州统计局关于开展乡镇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县统计局将主题突出、内容实用、规范的乡镇统计办公室任务和职责、统计办公室活动制度、统计办公室学习培训制度、统计报表报送签收制度、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一览表等统计制度和图表,村民委员会统计数据评估制度、统计资料档案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制作成制度牌,统一发放到乡镇统计办公室和村(居)民委员会。目前,全县所有乡镇和村(居)委会制度、图表已按要求上墙,乡镇统计基础工作得到夯实。乡镇统计办

公室按照各种制度正常开展统计调查工作,统计数据来源资料逐步完整,统计管理逐步规范,统计服务水平逐步得到提高。

二、乡镇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南华县乡镇统计工作现状来看,虽然各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改善基层办公条件和加强基础工作,确保乡镇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但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乡镇统计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统计工作任务繁重,而统计人员清苦贫寒,尽管各乡镇都按要求配备了专兼职统计人员,但实际按要求专职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较少,基层统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是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部分乡镇统计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统计报表是上级统计部门布臵的,与乡镇党委、政府无关,存在应付了事的思想,对统计工作力不从心,创造性地开展统计调查、分析判断能力弱,缺乏服务意识。二是部分统计调查对象对统计资料的及时性认识不到位,迟报现象时有发生,基层统计人员催报表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远远大于报表录入、处理分析过程。三是村级统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村级统计人员都是由村文书兼任,大部分村文书文化水平不高,思想观念落后,工作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不高,不能很好地将心思投入统计工作。

(二)乡镇统计力量有待加强

乡镇统计人员在组织完成上级布臵的各项统计工作任务、周期性普查和经常性抽样调查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农村基层统计网络的主体,是农村统计信息网络中的骨干力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统计数据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统计调查任务不断增加,各项普查任务接踵而来,给统计工作带来了新情况和新问题。尤其是年报和各项普查任务繁重,乡镇统计人员由于工作任务与工作力量差距悬殊,影响了统计报表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直接影响了源头数据质量。

(三)乡镇统计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乡镇统计人员的工作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级数据汇总整理,而忽视了提供统计咨询意见、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的职能,即使个别乡镇的统计员搞一些分析也仅是从单项或是总结的角度进行,从整个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综合分析较少,没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基层统计人员少,而各种中心工作过多,个人承担的任务过重,无暇开展统计服务;另一方面,部分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缺乏应有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必要的专业知识。也没有专职统计人员对全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往往给乡镇党委、政府领导造成统计工作不重要的错误认识。

三、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统计数据来源于基层,其真实性、可靠性要从基层抓起,笔者结合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充分听取基层统计人员的意见建议,认为加强乡镇统计工作势在必行。

(一)加强基层统计队伍建设,充分调动统计人员的积极性 统计数据准不准,数据质量高不高,关键在于统计队伍本

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面对新形势下的统计工作任务,必须切实加强基层统计队伍的建设,造就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实,勇于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统计队伍。一是要按照《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意见》要求,进一步整合乡镇统计力量,切实加强基层统计队伍建设。二是要加强统计业务培训,提高业务培训水平。尽量保持统计人员相对稳定,保证每年至少对下一级统计人员集中进行一次业务培训,切实加强基层统计人员的统计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统计业务技能。三是要广泛听取基层统计人员(包括村级统计人员和农村辅助调查员)对加强基层统计工作的意见建议,力所能及地给予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支持鼓励。四是要关心基层统计人员的成长。我县乡镇统计员大部分是事业人员,公务员只占27%,事业人员从事统计工作后原已取得的专业技术职称不能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而统计职称的取得又比较难,工资待遇在乡镇事业人员中最低,这是乡镇统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

(二)加快统计文化宣传力度,提高统计服务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统计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而加快统计文化建设是提升统计管理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统计人员要把“学统计、爱统计、兴统计”作为统计文化建设的突破口。上级统计部门要把培养锻炼基层统计人员,增强统计工作者的凝聚力、战斗力和使命感,打造统计服务精品,形成一种“团结、敬业、诚信、奉献”的统计文化。基层统计工作者要开拓创新,提高统计服务水平,特别是要及时为党委、政府领导提供统计信息和统计分析,使统计数据真正成为经济运行的“睛雨表”和“温度计”,使统计分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诊断良方”,变“领导要我分析”为“我要为领导分析”。通过宣传统计文化,提高统计服务水平,使社会各界在体会到统计服务带来方便的同时支持配合统计工作。

(三)巩固乡镇统计办公室规范化建设成果,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南华县于2009年全面完成了乡镇统计办公室规范化建设,至今已有三年多时间,在这三年多时间里,有4个乡镇统计人员作了调整更换,要进一步加强乡镇统计人员的管理,巩固规范化建设成果,保证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要加强统计工作力量,不能因为机构改革而削弱统计工作力量,更不能让规范化建设争取到的办公场所和设施、设备流失。二是要利用现有的统计基础,充分整合资源,加强和改进基层统计制度建设,提高基层统计工作效率。三是要整合农业、水利、计生、教育、卫生等部门统计资源,对各部门的统计数据的口径、方法、时间等进行规范统一,确保各部门上报的统计数据一致,避免数出多门。四是要建立健全奖惩、考核激励机制,提高乡镇、村级统计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五是要健全科学有效的监督检查制度,通过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各项统计制度得到落实,保证各种统计报表数据来源真实可靠。

(四)加强村级统计工作管理,提高数据质量

“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是基层工作的实际,统计数据的源头在基层,数据来源是否真实可靠在村级,要加强村级

篇8:苏北乡镇企业人才需求现状调研

一、调查对象概况

本调查团队按照抽样调查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单位的要求, 结合考虑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及样本单位的区域代表性, 从符合样本单位要求并表示愿意配合本次调查的近150家乡镇企业中, 随机抽取了70家乡镇企业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企业的基本情况如下:一是区域分布情况。70家乡镇企业覆盖了苏北地区的5个地级市, 其中有36家企业分布在地级城市, 有21家分布在县级城市, 13家分布在乡镇;二是业务领域及产值。70家乡镇企业中有62家企业的业务领域为制造业, 5家为商业流通、批发和零售业, 3家为建筑和装修装饰业。其年产值均为1000万元以上, 其中有6家企业年产值在1亿元以上;三是所属行业。70家乡镇企业中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企业数量为52家, 占74.3%, 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企业数量为16家, 占22.9%, 知识密集型行业的企业为2家, 占2.9%;四是员工人数。70家乡镇企业中员工总人数200人以下的有28家企业, 200-500人的有21家企业, 500-1000人的有11家企业, 1000-3000人的有10家企业;五是员工素质。70家乡镇企业中只有18家企业大专学历及本科学历以上员工人数比重达到10%以上, 员工总体素质较低, 知识结构不够合理。

二、苏北乡镇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人才是决定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市场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 否则, 即使有最现代化的设备、优质的原料, 企业也很难在市场中立足与发展。有研究表明, 乡镇企业中有40%缺少管理人才, 有5.4%严重缺乏;有68.4%的企业缺少技术人员, 23.7%的企业严重缺乏;36.8%的企业缺乏供销人才, 2.6%的企业严重缺乏;23.1%的企业缺乏财务人才;21.6%的企业缺乏政工人才, 2.7%的企业严重缺乏。由此可见乡镇企业人才需求匮乏问题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现将本次调查的苏北70家乡镇企业人才需求现状的特点总结分析如下:

1. 企业招聘对人才文化程度的需求

调查统计显示, 企业在开展人才招聘时更喜欢具有中专、大专学历的毕业生, 表示更喜欢中专及大专学历人才的企业数量所占比重达到了87.15%。具体情况参见图1:

在进一步的原因调查分析中发现, 61家表示更喜欢中专及大专学历的毕业生的企业认为: (1) 该层次的毕业生具有更强的动手能力和业务素质; (2) 该层次的毕业生工作心态相对稳定; (3) 该层次的毕业生具备进一步提高和发展的潜质。

2. 企业对五种人才要素的重视程度

调查统计显示, 对于人才的知识、技能、创新、态度及沟通这五种要素, 苏北70家乡镇企业中最高有近60%的企业把技能要素放在第一位, 最高有近40%的企业把态度要素放在第二位, 最高有近51.4%的企业把知识要素放在第三位, 最高有近40%的企业把沟通要素放在第四位, 最高有近52.9%的企业把创新要素放在第五位。具体情况参见下表:

由此可见, 苏北乡镇企业对人才技能要素最为重视, 其次为态度要素, 而对创新要素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 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本次调查样本中的企业绝大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 而知识密集型企业样本的数量只有2家, 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创新在企业人才需求中的重要性;二是苏北乡镇企业在行业竞争中一般处于跟随者的竞争地位, 其对创新的要求不像处于领导者竞争地位和挑战者竞争地位的企业那么强烈;三是苏北乡镇企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新作用的发挥;四是苏北乡镇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创新还不够重视。

3. 企业人才需求的岗位类型

在对70家乡镇企业人才需求的岗位类型的调查统计中发现, 企业对技工类人才需求最为普遍, 样本中有65家企业选择了技工类人才, 这主要是由于调查样本的企业绝大多数属于制造领域;其次分别是营销贸易类、管理类、信息类、语言类和服务类。具体如图2所示:

由图可见, 苏北乡镇企业人才需求量最大的岗位是技工类, 其次是营销贸易类和管理类, 而对于语言类和服务类没什么需求。由此可见, 随着苏北乡镇企业的竞争和发展, 其除了对技工类人才需求保持旺盛以外, 对营销贸易类和管理类的人才需求也逐步提升。而由于苏北乡镇企业现代化管理方法及信息化管理系统运用的欠缺, 使得其对信息类人才的需求仍然不高。另外由于业务范围及业务领域的原因, 苏北乡镇企业对语言类和服务类人才需求较少。

4. 企业平均年人才需求量

在对70家乡镇企业最近五年企业年均人才需求量的调查统计分析中发现, 苏北乡镇企业的人才需求量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大的。其中, 年人才需求量在50-100人的企业数量达到了40%, 10-50人的占了31.43%, 两者共计, 即年人才需求量在10-100人的共占了71.43%。从调查单位的具体情况来看, 一般规模较大的企业, 企业年均人才需求量较大, 劳动密集型企业, 企业年均人才需求量较大。年均人才需求量在100人以上之所以较少, 也主要是因为苏北乡镇企业规模尚不够大。

5. 企业喜欢的人才个性特征

在对企业喜欢的人才个性特征问题调查分析中发现, 70家乡镇企业普遍更喜欢具有活泼、稳重和成熟个性特征的人才, 分别有85.71%、97.14%和92.86%的企业选择了这三种人才特征。具体情况如图4所示:

很多企业表示低调和老实的人才个性特征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和竞争的要求, 认为具备这两种人才特征的员工不容易沟通, 也缺乏工作激情。另外, 很多企业表示之所以不选择冒险这种个性特征主要是由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和经营业务类型决定的, 他们表示对于乡镇企业而言, 可能最重要的首先是企业的生存和稳定的发展, 而冒险虽然可能会带来更多的机会, 但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6. 企业对现有大中专毕业生员工工作表现的总体满意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现各乡镇企业对于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 那么企业对大中专毕业生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如何呢?在对70家乡镇企业关于对现有大中专毕业生员工的工作表现的总体满意度调查中发现, 企业总体上对现有大中专毕业生员工的工作表现是满意的, 其中非常满意为17.14%, 比较满意为51.43%, 基本满意为20%, 基本满意以上达到88.57%, 具体如图5所示。

在进一步的原因调查中了解到, 企业觉得满意主要是因为他们觉得大中专毕业生在专业技能、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当然, 虽然很不满意的比重为0,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大中专毕业生员工在企业里的工作表现就是非常好的。因为在调查过程中, 我们也通过访谈了解到很多企业现有的大中专毕业生员工都是筛选过的, 也就是说已经有一些表现不好的大中专毕业生被解聘了;另外, 其实表示非常满意的企业比重也仅仅只有17.14%, 这都表明我们大中专毕业生及以上学历员工在工作的某些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而在对大中专毕业生主要欠缺方面的调查统计中发现, 企业对其工作表现有所不满主要是因为有些大中专毕业生在吃苦耐劳、工作心态、实践经验及进取心方面表现得还不够好, 例如有些企业表示现在的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会有好高骛远、怕吃苦及不踏实的工作心态。

7. 企业大中专毕业生员工的薪资水平

现如今, 员工工作首先看的就是薪资是否合理, 而企业要想留住员工, 就必须要有合理的薪资水平。在对苏北70家乡镇企业大中专毕业生薪资水平的调查统计中发现, 在这些企业中绝大多数大中专毕业生员工的薪资水平在1500元-2000元之间, 高于2000元的员工相对较少, 而刚进企业第一年一般都在1500元以下。在对企业管理层关于大中专毕业生薪资水平合理性问题的调查中发现, 有8.57%的企业表示其大中专毕业生员工的薪资水平是非常合理的, 有40%的企业表示其薪资水平是比较合理的, 有47.14%的企业表示其薪资水平是基本合理的, 只有4.29%的企业表示其薪资水平是较不合理的, 表示其薪资水平很不合理的为0。具体如图6所示。在调查过程中, 有很多企业均反映虽然他们认为其企业大中专毕业生的薪资水平是合理的, 但很多大中专毕业生却并不这么看, 他们的期望薪资水平一般都会高于企业所给予的实际薪资, 也就是说很多大中专毕业生对自己的薪资水平并不是很满意的。另外, 很多企业也表示之所以会出现期望薪资与实际薪资的这种差距, 主要是因为他们对大中专毕业生的期望能力素质水平与其实际能力素质水平之间存在差距, 也就是说很多大中专毕业生并没有具备企业所期望的能力素质水平。

8. 企业认为制约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关键因素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所关注的, 现在众多院校之所以出现就业难的现象, 问题不仅仅是绝对就业机会少,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学生本身存在制约其就业的因素。在对苏北70家乡镇企业关于制约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关键因素问题调查中发现, 相对于工作经验和知识技能而言, 工作态度和择业心态更会制约到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 分别有94.29%和88.57%的企业认为两者会制约到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 具体如图7所示。在对部分企业的访谈中了解到, 一些企业认为只要大中专毕业生能够摆正心态, 端正工作态度, 勤奋努力, 凭借其专业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完全可以将工作经验和知识技能的欠缺弥补上去, 这也是为什么工作态度和择业心态显得更为重要的原因。

9. 企业的人才供给问题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保证, 企业人才供给出现问题,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会出现问题。在对企业人才供给问题的调查中发现, 有85.71%的企业认为目前自己的人才供给渠道不能满足其人才需求。调查中我们还发现70家乡镇企业主要还是通过职业中介、人才市场招聘和网络招聘这三种渠道满足其人才需求, 而对于运用校园招聘和人才定向培养这两种渠道的企业却非常少, 但有91.42%的企业都认为与相关大中专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对解决其人才供给问题帮助很大。另外, 选择其他选项7.14%的企业主要是指通过公司内部员工介绍这种形式。具体如图8所示:

综合文章第二部分对苏北乡镇企业人才需求现状的分析可知, 苏北乡镇企业的人才需求与供给主要存在以下几大矛盾:第一, 苏北乡镇企业人才需求缺口较大与现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同时并存的矛盾;第二, 苏北乡镇企业期望招聘具备较高文化素质的员工与现有员工文化素质水平较低的矛盾;第三, 苏北乡镇企业现有大中专毕业生员工认为其薪资水平较低、不够合理与企业认为其薪资水平基本合理或较为合理之间的矛盾;第四, 苏北乡镇企业期望大中专毕业生所具备的能力素质水平与现在大中专毕业生实际所具备的能力素质水平之间的矛盾;第五, 苏北乡镇企业所强调或看重的员工要素与相关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侧重点之间的矛盾。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在国家对乡镇企业大力扶植的同时, 曾经蓬勃发展的乡镇企业, 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其中人力资源的匮乏尤为突出。通过对苏北乡镇企业人才需求现状的分析可知, 苏北乡镇企业的人才需求与供给主要存在的矛盾是:苏北乡镇企业人才需求缺口较大与现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同时并存;苏北乡镇企业期望招聘具备较高文化素质的员工与现有员工文化素质水平较低;苏北乡镇企业期望大中专毕业生所具备的能力素质水平与现在大中专毕业生实际所具备的能力素质水平之间的矛盾;苏北乡镇企业所强调或看重的员工要素与相关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侧重点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苏北,乡镇企业,人才需求,现状调研

参考文献

[1]申培轩.乡镇企业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5)

[2]徐元明.江苏乡镇企业的成长历程[J].江苏地方志, 2009 (5)

[3]周虎城.江苏乡镇企业发展落后于浙江的原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 2002 (3)

[4]赵润杰.乡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探析[J].管理观察, 2009 (11)

上一篇:雷锋的经典名言下一篇:浅谈基层部队的安全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