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纸的力量》及教学反思

2024-04-10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纸的力量》及教学反思(精选12篇)

篇1: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纸的力量》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纸的力量》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了解面巾纸的纤维走向特性。

2.感受面巾纸的神奇,萌发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面巾纸若干,带拎把的瓶子(里面装水)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拎一拎

1.教师出示面巾纸和瓶子:今天面巾纸要和瓶子做游戏,游戏的方法是:用一张薄薄的面巾纸把这么重的瓶子给拎起来,不可以直接用手拎,只能请面巾纸来帮忙。你有什么好办法?

2.幼儿试一试、玩一玩,教师巡视。

3.组织交流,邀请幼儿展示拎法,教师讲评。

4.幼儿再次游戏。

5.组织交流:为什么有的能拎起来,有的在拎的时候面巾纸就断了呢?

6.分男女角色尝试面巾纸不同方向的卷法,再拎一拎。男:顺着短边卷。女:顺着长边卷。再互换尝试。

7.组织交流: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长边的承受力大)

二、游戏:撕一撕

1.教师:为什么用长边拎的时候就不断,而短边会断呢?其实面巾纸里藏着秘密。想解开面巾纸的秘密吗?让我们来玩一个撕纸的游戏吧,先撕一撕短边,再撕一撕长边,看看能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组织交流:有什么不一样?(沿长边能撕成条条,沿短边撕成碎片。)

4.揭示纸纤维的走向特性:面巾纸里藏着的秘密是纸的纤维走向(边讲边用记号笔做上纸纤维的走向记号)。我们顺着纤维走向把面巾纸拧成绳,纸的纤维结合在一起,就能共同抵御外界拉的力量,这样纸绳就能拎起瓶子了。

三、游戏:拉大锯

1.介绍游戏玩法:抽一张面巾纸,先在纸的边边上撕一撕。找准纸的纤维方向,再卷一卷,做成面巾纸绳与桌子对面的好朋友勾一勾、拉一拉,边玩边念儿歌:“拉大锯。拉大锯,姥姥家门口去看戏,你也去,我也去,大家一块儿去看戏。”

2.幼儿游戏。

四、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1.师:面巾纸里有纸纤维,还有什么纸也有纸纤维呢?(幼儿自取报纸、白纸、皱纹纸,寻找里面的纤维走向,并用笔做上记号。)

2.师:这些纸里有纤维,你还能找到有纤维的其他东西吗?(出示布,请幼儿回家跟家人一起玩布,找一找布的纤维走向。)

教学反思:

1、提供适宜的材料

材料是幼儿探究和学习的中介,只有主动地与材料互动,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加深入,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经验。本次活动为幼儿提供的物化着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而且是幼儿有持续探究欲望的,它支持幼儿运用原有的经验进行充分猜测和验证,有助于幼儿多方面经验的主动建构,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体验。

2、设计探究的过程

整个过程设计体现了教师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更体现了幼儿亲历科学探究的主体性。活动从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对问题答案进行推测,为证实推测而设计“纸条提水”实验,收集数据(记录表),进行交流,得出结论,提出新问题,提升经验,解决问题拓展迁移经验于生活。承上启下、层层递进的流程,提升了幼儿的思维空间。

3、要求及时的记录

实验记录是幼儿在探究过程中所获得的重要信息,能使幼儿关注探究的过程。本次活动要求幼儿在每尝试一种纸条后就记录下数字结果,有助于幼儿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有助于幼儿同伴间的交流和经验分享。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纸的力量》含反思这篇文章共4014字。

篇2: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纸的力量》及教学反思

游戏目标:

1、了解改变桥面厚度、形状与纸桥承重力的关系。

2、通过自我检验及与同伴之间的相互比对,不断探索增加纸桥面承重力的方法。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游戏准备:

积木桥墩(桥墩固定)、白纸、本子(每份数量相同,用于操作)。记录纸、记录笔。

游戏玩法:

1、幼儿将两个积木固定成桥墩。

2、用白纸折叠后放在桥墩上做小桥,上面放本子。一直放到纸桥承受不起。

3、幼儿继续折叠,再次实验。并将每次的实验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

4、记录折叠的次数和承受的本子数。让幼儿知道折叠次数越多,承受的能力越强。

教学反思:

1、提供适宜的材料

材料是幼儿探究和学习的中介,只有主动地与材料互动,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加深入,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经验。“屈;老师.教,案网出处”本次活动为幼儿提供的物化着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而且是幼儿有持续探究欲望的,它支持幼儿运用原有的经验进行充分猜测和验证,有助于幼儿多方面经验的主动建构,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体验。

2、设计探究的过程

整个过程设计体现了教师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更体现了幼儿亲历科学探究的主体性。活动从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对问题答案进行推测,为证实推测而设计“纸条提水”实验,收集数据(记录表),进行交流,得出结论,提出新问题,提升经验,解决问题拓展迁移经验于生活。承上启下、层层递进的流程,提升了幼儿的思维空间。

3、要求及时的记录

实验记录是幼儿在探究过程中所获得的重要信息,能使幼儿关注探究的过程。本次活动要求幼儿在每尝试一种纸条后就记录下数字结果,有助于幼儿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有助于幼儿同伴间的交流和经验分享。

篇3: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纸的力量》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的纸在水中的结果,能进行简单地实验记录;

2、能发现由于纸质的不同产生吸水速度和程度不同的现象,并能知道大概时间。

3、增强对实验活动及探索事物的兴趣。并运用此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皱纹纸、锡箔纸、卡纸、吹塑纸、牛皮纸、白板纸、宣纸等。

【活动过程】

1、教师提问请幼儿猜想:把这些纸放到水里,会有什么结果?

2、幼儿操作实验。

幼儿可以选择在水盆里做实验、也可以自己找容器来做实验。

教师指导:

①指导幼儿将纸放在水里,耐心的观察一会数一数几秒钟后,纸会完全吸入水,沉到水底。

②比较一下哪种纸吸水快,哪种纸吸水慢。

③纸吸水后和没有吸水的纸有什么不同?

④观察一下,除了吸水以外,还有哪些现象。

3、选纸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纸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人们根据需要制造出各种吸水和不吸水的纸,请选一选合适的纸:天气热擦汗该选哪种纸?画水粉画该用哪种纸?包吃剩的食品如饼干糖果等该用哪种纸?擦桌子用哪种纸?并说明理由。

【活动延伸】

生活中还有一些很特殊的纸,如不怕水的纸等等,在接下去的活动中我们进一步来研究。

教学反思:

孩子们发现生活中有着那么多不同的纸,感受到了纸的多样性,在实验操作中幼儿积极进行讨论,通过做实验得到求证,懂得要科学地对待事物,不能以主观意见代替实验结果。在活动中感知体验并能清楚得讲述结论,整个活动幼儿的整体状况都很好,积极主动的参与,兴趣浓厚。

篇4: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纸的力量》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同样的一张纸条,通过改变形状,可以变得坚韧牢固。

2.激发幼儿积极思考,探索出不一样的变化方法。

3.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学习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科学探索活动。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份报纸条,每人一个装水的大油瓶。

2.一张大记录表,一支记号笔,三张已粘贴好的报纸。

活动过程:

1.观察材料,导入课题。

看,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发散思维)今天,老师想用这张报纸条提起这个油桶,你们觉得可以吗?(出示表格、记录)(不可以)为什么?

觉得不可以的举手,可以的举手。(统计人数记录)那就一起来试试吧。

注意:

1)每个小朋友一次只能用一张纸条,用坏的纸条放到中间的篮子里。

2)只能用纸条提,手或身体都不能碰到油桶上。

2.幼儿第一次自由探索。

1)幼儿自由操作,老师巡回观察。

如断了:想想办法,怎样让它更牢固些?

如成功了:再想想有没有其它办法,也可以提起来?

老师倒数5个数,你们拿好操作的纸条坐到前面的座位上。

2)集中讨论:

刚才谁成功了?你是怎么做的?(记录)还有谁也是这么做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那再来试一试,看能不能用其它办法,也将桶提起来。

注意:这次只能用一只手提。

3.幼儿第二次探索。

1)一种成功了,再试试还有没有其它办法?

2)倒数5个数,拿好纸条坐到前面。

3)讨论:你用了什么办法也成功了?还有什么不同的办法?(记录)小结:刚才小朋友说不可能,现在通过尝试,我们想出了许多办法,卷、折、拧,把不可能成为了可能,真厉害!那到底哪种方法变出的纸绳最坚韧牢固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拉一拉。

4.幼儿游戏。

每个小朋友一张这样的纸条,想办法让它变得又长又牢固,然后找一个小朋友拉一拉,比一比,看谁的纸条最长最牢固,坚持到最后。

还有谁想挑战老师的?下次活动继续探索。

5.观看表演:纸绳秋千。

两位老师拧纸绳。

让一个小朋友坐在上面荡秋千。

厉害吗?

6.联系生活,拓展经验。

你们知道吗,这种拧绳子的办法,有时还能救人呢。比如在发生紧急状况的时候,门口出不去,有人就用家中的床单或窗帘撕剪成一条条,然后拧成布绳连接起来,从窗口放下,顺着布绳爬下去逃走了。

教学反思:

1、提供适宜的材料

材料是幼儿探究和学习的中介,只有主动地与材料互动,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加深入,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经验。本次活动为幼儿提供的物化着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而且是幼儿有持续探究欲望的,它支持幼儿运用原有的经验进行充分猜测和验证,有助于幼儿多方面经验的主动建构,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体验。

2、设计探究的过程

整个过程设计体现了教师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更体现了幼儿亲历科学探究的主体性。活动从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对问题答案进行推测,为证实推测而设计“纸条提水”实验,收集数据(记录表),进行交流,得出结论,提出新问题,提升经验,解决问题拓展迁移经验于生活。承上启下、层层递进的流程,提升了幼儿的思维空间。

3、要求及时的记录

实验记录是幼儿在探究过程中所获得的重要信息,能使幼儿关注探究的过程。本次活动要求幼儿在每尝试一种纸条后就记录下数字结果,有助于幼儿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有助于幼儿同伴间的交流和经验分享。

篇5: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纸的力量》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萌发探索纸绳承受力的兴趣。

2、大胆尝试,学习制作有力量的纸绳。

3、积极合作,体验团结起来力量大的快乐。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餐巾纸若干,卷纸若干,箩筐若干,油桶若干(有重有轻)

活动过程:

1、出示餐巾纸师: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师:这是我们生活中的餐巾纸,人们喜欢用软软的餐巾纸擦脸、擦汗、擦手……

师:你们玩过餐巾纸吗?

师:那今天再跟老师一起玩一次。

2、鼓励幼儿做纸绳,尝试提水桶。

师:首先谁能把餐巾纸做成一个纸绳?

师:它有力量吗?能拎起东西吗?

师:有人说可以,有人说不可以,到底怎样,我们来试试吧!

师:听清楚要求,小朋友在“1”号筐里拿一张餐巾纸,把它做成纸绳,然后来到这里拎起水桶,要这样拎,做好了就可以上来试一试了!

3、谈论纸绳的秘密师:请拎起水桶的小朋友站这边,暂时没有拎起水桶的小朋友站另一边。

师:我给你们同样地餐巾纸做成的纸绳,为什么你们可以拎起来,你们暂时拎不起来呢?

师:我们一起讨论下。

师:那到底是为什么呢?你们像不像知道其中的秘密?

(两边各拿一个纸绳)师:你们发现了它们有什么不同?告诉你们哦这里藏着一个秘密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啊?仔细看好啊!

(教师示范做一个有力量的纸绳,延纸绳的不同边来做纸绳)师:现在你会做一个有力量的纸绳了没有?

师:知道了这个秘密,我们再来试一试。

师:纸绳一定要拧紧,越紧就力量越大。

4、尝试拎水桶师:现在纸绳可神气啦!它想拎更重的水桶,谁来试试?

师:想不想挑战更重的水桶?

师:如果要提起更重的水桶你有什么办法?

师:现在难度增加要提起两个水桶,我们可以用几根绳子来帮忙?谁想来试试的?

师:团结起来的纸绳力量大!

5、经验拓展师:你们想不想做一根有力量又长的纸绳?

师:我们两个小朋友合作完成一个又紧又长得纸绳,然后用你的这个纸绳去拎起更重的东西去吧!

教学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强调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和自身所从事的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操作和感知,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孩子在已知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断尝试中取得成功,最终获得知识。在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表现积极,但忽视了能力弱的幼儿的表现,在下次活动中需要个别指导。

篇6: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纸的力量》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珍惜每一份资源,做到不浪费,养成良好的环境意识。

2、培养其口头表述能力,通过听故事,能独立的完整的将大意概述出来。

3、了解纸的由来,学会利用纸,包括废物利用和循环利用。

4、愿意从自身做起,做节约用纸的环境保护小卫士。

5、学习利用纸浆进行创作。

6、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纸、剪刀等,造纸故事,造纸图、蔡伦图、颜料、桶。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纸”。

“有个用具它不简单,可以写字,还可以把数算。

订起来是一本书,拆开来是一张张,它是谁,我们都来猜猜看。”

二.思维发散:

老师: “有没有小朋友告诉老师,纸还有什么用途?你是怎么知道的?那么在平时,我们怎么用纸的呢?”

幼儿:“纸可以写字,画画,折小鸟,还有好多好多。我们自己就是这么用的。妈妈每天给我一个本子,我都写字写完了。”

三.讨论:原来纸是这么有用的东西,那么,你们知道纸是怎么来的吗?

幼儿:“应该是工人叔叔制造出来的。”

(听故事,出示造纸图片及蔡伦图片)

小朋友,你们知道纸是怎么来的吗?是由谁造出来的吗?(小朋友概述,老师点评。)

活动延伸:

我们知道了造纸的过程十分的不简单,而纸的利用率又十分的高,浪费也很大,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降低纸的浪费呢?

(小朋友分组讲座老师巡查)

龙俊杰说:“我们可以用废纸折飞机,不浪费纸又很好玩。”

熊逸夫说:“废纸可以再收上去,再做成纸啊?”

李颜奇说:“我们可以少写点字,就可以节约纸了呀!”

李思宁说:“可不可以拿废纸做衣服?”

小朋友说出办法,引出回收再利用。

实际操作。

我们去找一些已经报废了的纸回来,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养料、桶、剪刀,看看你们怎么再用这些废纸,分组活动。

点评。

有的小朋友把养料染在废纸上,变成一张漂亮的彩色纸,又可以利用起来。

有的小朋友用废纸折出了许多漂亮的完意儿,装饰了我们的活动室。

有的小朋友用剪刀将废纸剪出了美丽的花,将废纸变废为宝。希望小朋友在以后的生活中,都要节约珍惜每一份资源。

教学反思:

纸是小朋友最常见的学习用具,也是最不起眼、最容易浪费的,为了让孩子们珍惜和爱护纸,这次活动的作用相当的大,孩子们在活动中观看了有关浪费的资料和数据,在他们心里有了一定的准备,然后发散他们的思维:“怎样珍惜我们的纸?”孩子们的答案固然千奇百怪,但是他们都动了脑筋,投入了其中,想了不少的办法,当然也有不少的好点了,再让他们把点子运用实际,动手操作,作品不一,也十分的有新意,看着孩子的“精心设计”,老师笑了,孩子们也笑了。

篇7: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纸的力量

金寨镇中心幼儿园 朱忠艳

设计意图:根据《纲要》精神,科学教育的目标强调孩子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发展孩子们实际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次我设计了科学活动《纸的力量》。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尝试让纸站起来,并探索让纸站得稳的多种方法。2.探索通过改变纸的形状,增加纸的支撑力。3.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活动重难点:

1.通过操作尝试让纸站起来,并探索让纸站得稳的多种方法。2.探索通过改变纸的形状,增加纸的支撑力。活动准备:白纸若干张、书若干本。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谈话导入。出示书和纸师:书和纸是一对好朋友,可是他们今天吵架了,小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为什么吵架?瞧!书神气地说道:“我站能起来,还能稳稳地站住!”(老师操作:书本稳稳地站着)可是,纸听了很不服气地说:“哼,你能站,我也能稳稳地站着!” 2.猜想:你们觉得纸能站起来吗?(请幼儿交流自己的猜测)

二、基本部分

(一)幼儿第一次实验

1.到底纸能不能稳稳地站起来,老师今天为小朋友准备了纸,我们一起试一试,好吗?

2.幼儿操作,老师巡回了解幼儿操作情况。3.请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方法。4.小结

(二)幼儿第二次实验。

师:可是,书这会儿又说了:“我不仅能站住,而且还能把你纸稳稳地托起来呢!”(老师演示:书托起一张薄薄的纸)1.猜测:纸也能托起书吗?

2.到底能不能,我们试一试。(幼儿再次实验)3.幼儿尝试操作,教师观察指导。4.教师进行小结。

三、结束部分 教师总结

四、活动反思:

篇8: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纸的力量》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够积极地和同伴一起探索并创造出床单的多种玩法,丰富身体体验。

2.愿意参加多种床单游戏,在锻炼上肢臂力的同时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3.游戏中相互合作、团结协作,感受到团结起来力量大。

4.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5.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积极探索床单的多种玩法,锻炼上肢臂力,丰富身体体验。

2、难点:体验团结合作产生的力量。

活动准备:

1.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小床单数个及大床单一个。

2.课件(包括热身、探索、游戏、放松的音乐。)

3.相机。

4.魔术道具。

5.幼儿熟悉的热身操。

活动过程:

(一)热身游戏,魔术导入。(2分钟)

1.教师与幼儿一起随音乐做热身运动。

(设计意图:用幼儿熟悉的、适合本次活动的韵律操,使得幼儿乐于参与并有效地进行了热身运动。(教案出自:banzhuren)准备活动不仅让幼儿进行了走、跑、跳等身体的预备练习,更重要的是要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引起了幼儿的活动需求。)

2.魔术表演:将床单变成“魔毯”。

(设计意图:用幼儿喜欢的魔术引出活动器具,引起幼儿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二)自由探索“魔毯”不同的玩法,感受快乐。(7分钟)

1.初步自由探索玩法。(5分钟)

(1)教师交代规则,幼儿自由探索床单的玩法。

师:魔毯能和我们玩游戏,你的想法越多,玩法越多,魔毯的魔力就越大。我们可以一个人和魔毯玩、两个人和魔毯玩,还可以大家一起和魔毯玩。但是游戏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探索音乐)

(2)教师及时发现有价值的游戏用相机记录。幼儿结伴自由活动,教师可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游戏,鼓励幼儿创新玩法。

2.交流分享玩法。(2分钟)

请幼儿看照片介绍玩法,鼓励玩法独特的幼儿向大家讲述自己的玩法,并给积极探索玩法的幼儿以肯定和鼓励。

(设计意图:《指南》中指出,要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身体运动的机会,吸引幼儿参与其中,鼓励和支持幼儿主动练习与体验。在这一环节中,请幼儿用自创的玩法来玩,使幼儿体验与同伴欢乐游戏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身体素质和动作上的发展。教师做为一个发现者,努力发现幼儿的独特玩法,并及时肯定他们的创意,调动了幼儿的参与活动的情绪。)

(三)创设情境“魔毯变变变”,集体探索。(20分钟)

1.探索单人游戏——划小船。(5分钟)

(1)教师出示课件,大家一起念咒语。提问:“魔毯”变成了什么?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变成小船你需要怎样做?

(2)幼儿自由尝试,教师小结:坐在船上;腿要盘好;手要抓牢。

(3)交代规则,集体尝试。

(4)分享交流经验。请冠军的小朋友介绍一下自己的经验。

(5)幼儿总结经验,再次集体尝试。

(设计意图:“划小船”游戏是前面探索环节的延续,不同的是,它要求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并获得新的玩法,在尽情游戏的同时遵守规则,以增强幼儿的活动兴趣,感受到“魔毯” 真好玩。)

2.探索双人游戏——拉小车。(6分钟)

(1)教师出示课件,大家一起念咒语。提问:这次“魔毯”变成了什么?这是什么车呢?靠一个人的力量可以完成吗?

(2)幼儿观察并讨论,教师小结。知道要和同伴一起合作,车夫一定要保护好乘客的安全,坐车的人要抓牢坐稳,拉车的人要用力。

(3)幼儿分组体验合作的乐趣。力量悬殊的小组可以请老师帮忙。

(4)分享交流经验,请冠军组的小朋友交流一下经验。教师小结。

(4)交换角色玩。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遵循“跳一跳,摘果子”的原则,增加了游戏难度,给幼儿和同伴合作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与同伴的合作中得到快乐。使幼儿体验与同伴欢乐游戏的同时,获得发展手臂力量的经验。)

3.探索多人游戏:架彩虹桥。(9分钟)

(1)出示“彩虹桥”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他们是怎么架桥的?怎么样才能把桥架得更稳?

(2)幼儿观察并讨论,教师小结。这一次需要我们大家的力量,只有我们大家团结起来,才能架起彩虹桥。

(3)集体尝试架“彩虹桥”,并在架桥的过程中尝试如何让桥架的又平又稳。

(4)勇敢者的游戏,幼儿轮流尝试走过“彩虹桥”。

(5)教师参与走过“彩虹桥”。

(6)谈谈走过“彩虹桥”的感受。

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力量,但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有的事情只需要付出一个人的力量,有的事情需要你和同伴合作的力量,但更多的事情需要我们大家的力量,只有大家团结起来才能拥有强大的力量。

(设计意图:《指南》中指出:幼儿园要多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建议:在安全的前提下,经常开展有利于发展幼儿一定力量和耐力的活动。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幼儿在团结协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的参与更是给幼儿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和无比的信心。)

(四)瑜伽式的放松游戏。(3分钟)

幼儿随音乐和“魔毯”一起做放松运动。

设计意图: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教育建议中提出:成人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影响幼儿”。在紧张而兴奋的游戏之后,教师安排了富有诗情画意的放松活动,幼儿伴着柔美的音乐再次和“魔毯”亲密接触,既满足了幼儿好奇、好玩的天性,又达到了放松身体的目的。孩子间的互助放松更为本环节增添了浓浓的温情。整个放松过程轻松愉悦,其乐融融,孩子们在愉快的情绪中结束了本次的活动。)

活动延伸:

1.在户外活动时间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继续探索运用床单玩各种游戏。

2.幼儿回家与家人一起玩床单,并将新玩法带回幼儿园和同伴分享,扩展学习经验。

用心打磨,呈现精彩课堂

教学反思:

“我们有力量”是大班“下学期主题一“甜蜜一家亲”中的一个体育活动。每次试讲后,我都会问自己,这次活动我到底要给孩子什么?经过多次打磨,我有了一些粗浅的、不成熟的想法,那就是除了要完成“利用多种活动发展幼儿的力量和耐力”的活动目标,还要让孩子感受到立体的、全面的、充满生机的精彩课堂。

一、教具新颖,形式多样

本次活动以幼儿的操作游戏为基础,一改以往体育活动使用成品教具的形式,以床单为教具,设计“魔毯变变变”情境串,引导孩子不断探索,在游戏中感受力量,在合作中体验快乐。

1、床单的创新使用和鲜艳的色彩,大大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便于教师组织活动和完成活动目标。将叠放床单的环节穿插于活动之中,既锻炼了幼儿的自理能力,还可节约教师的人力资源。

2、将“魔毯”变成“小船”“小车”“彩虹桥”等,激发了幼儿的创新精神和探索欲望,既体现了一物多玩的特点,又凸显了活动的教育价值。

二、层次分明,设计巧妙

用幼儿喜欢的魔术引出“魔毯”,引起幼儿强烈探求欲望。同时用“魔毯”作为活动的主线贯穿始终,从自由探索玩法到魔毯变变变的游戏,从单人“开小船”——双人“拉小车”——集体“架彩虹桥”,到最后瑜伽放松活动,孩子自始至终和“魔毯”形影不离、情绪高涨,每一次和“魔毯”的亲密接触都让幼儿体验到游戏的快乐,感受到团结的力量。教师循序渐进、步步引导,使孩子在活动中学会合作、懂得团结。

三、多次对比,反思不足

几次打磨,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首先,语言不够言简意赅,活动中我反复重复活动规则,害怕“节外生枝”,岂不知孩子在完全投入活动时,教师过多的干扰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和活动的效果。其次,活动中我还是会把自己放在老师的位置,没有全身心投入,如果能做到和孩子融为一体,我相信这样会更精彩!

篇9: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纸的力量》及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完成每一项工作都需要众人合作!小到我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大到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都需要团结合作。2013年4月20日的雅安地震以及2008年中国经历的几件大事也证明了这点,比如“5.12”地震后的抗震救灾,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团结一致;奥运会、残奥会的顺利举办更是我们大家团结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神州七号的发射成功也是凝聚了无数人的智慧和力量。所以只有我们大家共同合作,齐心协力,才能获得更多的成功!

本节课旨在:让幼儿从小就有团结合作的意识,在幼儿的心中种下团结的种子,学会与人合作。通过体验式的教学和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亲身体会到团结的力量,团结的重要以及合作成功后的愉悦,为幼儿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的团结他人,有团队精神做好铺垫。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理解“人多力量大”,“大家团结起来力量大”,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2、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亲身体验到团结的重要性和合作成功的愉悦活动准备椅子6把,一兜种子(麻豆、玉米)、一个袋子,幼儿扮演小鸡,老师扮演鸡妈妈、老鹰及相应的头饰,PPT:故事《狼和小羊》,背景音乐“四小天鹅舞曲”,“七龙珠”,“老鹰捉小鸡”“大家一起来”,多媒体播放器,场地一块,大雪花片若干(或栅栏),幼儿坐的垫子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过程:

一、设计情景,引出课题:

“给客人搬椅子”,引出“人多力量大,团结起来力量大”

1、教师指导语:

(黄色)孩子们,今天妈妈要带大家到种植园参加劳动,任务是去播种。看,妈妈把种子都准备好了,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出发吧!别掉队了。(幼儿学小鸡样一个接一个走在鸡妈妈后面,随音乐“四小天鹅舞曲”做动作绕场2-3周后就地坐下)啊,我们来到草地上了,大家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妈妈放下种子)。

哦,忘了告诉你们,我们还有几位朋友要来,它们要和我们一起去劳动,小鸡们看看它们是谁?(另1只鸡妈妈和其他5只黑色小鸡出场),一共有多少位朋友?(6位)那里有椅子,我们把椅子搬过来请朋友们坐,谁愿意来搬呢?(幼儿举手)

2、先请1只小鸡用双手去把椅子搬过来请好朋友坐,大家从1数到10,看看他能不能搬完:搬完了吗?搬了几把椅子?还有人没有得到椅子呢!

小鸡想一想怎样才能最快的让所有的好朋友都有椅子?(幼儿回答)这里有6位好朋友我们就请6只小鸡搬椅子吧。

3、再请6只小鸡重新把椅子搬过来请好朋友坐,我们也从1数到10,也看看他们能不能搬完:搬完了吗?

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把看到的或亲身体验到的感受表达出来(对比花的时间、快慢及感受)“是一个人搬好呢,还是六个人大家一起来搬好?为什么?”(一个人-------力量小、花的时间多;六个人(许多人)--力量大、花的时间少。

这就叫做:人多力量大,团结起来力量大。)

二、通过体验,进行感知:

“为鸡妈妈的种植园搭篱笆”,感知人多力量大,团结起来力量大现在请好朋友和我们一起去看看我们的种植园吧!(随音乐“四小天鹅舞曲”绕场一周)咦,怎么菜园的篱笆断了,谁愿意帮我把篱笆搭好?

1、请三只小鸡来搭篱笆,其余小鸡加油并顺数、倒数,我们看看他们搭好了没有。

2、“哎呀,三只小鸡还没有把篱笆搭好,怎样才能最快的把篱笆搭好呢?”(引导幼儿说出“大家一起来搭”。)

3、大家一起搭篱笆,师幼共同合作4、搭好后提问:“是几个人搭好,还是大家一起搭好,为什么?”(几个人--力量小、花的时间很多,很慢;大家一起--力量大、花的时间很少,很快。)这也叫做:人多力量大,团结起来力量大。

三、观看PPT,开展讨论:

播放PPT:《狼和小羊》的故事,让幼儿明白团结的重要小鸡们帮妈妈搭好了篱笆,现在妈妈要奖励大家,请大家看一部动画片吧!

(教师组织幼儿就地随意坐好)提问:故事中有谁?谁想她?

小羊没有被狼吃掉,为什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团结会怎样?

*讨论:孩子们,我们是小鸡,最害怕谁?谁要吃我们?

如果老鹰来了我们要不要团结起来?

那我们怎样团结起来战胜老鹰呢?(幼儿自由发言)对幼儿的答案进行正确的肯定和否定,排除不可能实现的答案。

最后,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出一个最好的办法:----那好,如果老鹰来了,我们大家应该团结在一起,共同战胜老鹰!

四、迁移经验,共同合作

1、游戏“老鹰捉小鸡”放音乐(七龙珠)老鹰飞出来“哎呀!不好了,老鹰真的来了。”孩子们,快--快--快,我们大家团结起来吧。

快点拉紧妈妈和前面的小鸡,马上跑起来,千万别放手,不要离开大家,谁放了手,老鹰轻轻的就会把它叼走老鹰逮住了一只小鸡不好!我们的鸡妹妹(鸡弟弟)被老鹰逮住了,小鸡们,我们把妹妹(弟弟)救回来:用尖尖嘴(两根手指)去啄老鹰,用爪子抓老鹰,用翅膀扇老鹰,大家一起把老鹰赶跑。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认真反思了这节课,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教学决定,在活动中我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发现、探讨、寻找,让孩子在观察时享受探索的快乐。一节课下来,我个人认为,我设计的这节课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篇10: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纸的力量》及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而且我们乡镇幼儿园还有很多留守孩子,较多的存在隔代爱现象,家长对孩子的溺爱造成很多孩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集体主义感淡薄,还不会和同伴合作、友好相处。《纲要》在教育内容与要求中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我认为《纲要》对发展“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排序,以及各领域对教育内容的表述,体现了一个鲜明的价值取向,那就是取向于培养让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这一幼儿教育的价值。而且其合作的价值在于幼儿能与人共处,认识到团结的力量集体的力量。《纲要》中又指出,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所以根据实际设计了这次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歌唱表演,理解团结的含义。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2、尝试用这种方法学习互助与合作的技能,体验团结互助的成功和喜悦。

3、初步启发集体主义情感,培养幼儿集体主义精神。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让幼儿理解团结的含义,在活动中认识合作的意义,体验团结互助的成功喜悦感。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2、难点:启发幼儿集体意识,萌发集体荣誉感。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蚂蚁头饰8个;豆粒头饰1个;小老鼠、老爷爷、老奶奶、小妹妹头饰各1个;大萝卜头饰1个;儿歌《拔萝卜》音乐;豆子许多、杯子数个。

幼儿准备:每人准备一把筷子。

教学准备:会唱《蚂蚁搬豆》

活动过程

一、引入部分:

1、教师讲故事《团结的力量》,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幼儿听后回答教师提问:老国王去世的时候,心情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会这样?

二、活动过程

1、请幼儿分别操作折一根筷子和一把筷子,引导幼儿理解故事的含义。

教师引导幼儿折一根筷子。

教师引导幼儿折一把筷子。

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为什么一把筷子不容易折断?

2、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各种音乐游戏,进一步理解团结的力量以及合作的喜悦。

(1)进行音乐游戏《蚂蚁搬豆》活动,引导幼儿理解团结的力量。

师生同唱歌曲后提问,引导幼儿总结故事含义,懂得团结力量大的道理,鼓励孩子要象小蚂蚁一样团结互助。师生共同讨论歌曲中有哪些角色,该如何表演,幼儿分小组表演。再抽一个小组的小朋友全班展示。

(2)进行音乐游戏《拔萝卜》的活动,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喜悦.播放《拔萝卜》CD,引导幼儿理解合作带来成功的喜悦.幼儿讨论怎样团结?

共同讨论有哪些角色?该如何表演?教师引导幼儿合作完成音乐游戏《拔萝卜》.3、拓展活动:组织幼儿玩《数豆子》游戏

分别请1名幼儿与3名幼儿到台上比赛数豆子。

引导幼儿分析结果,讨论原因。

4、教师总结

三、结束、延伸活动

在活动结束之后,进行谈话活动,引导幼儿说一说,在日常生活当中该如何合作?怎样合作最有效?小朋友之间该如何友好相处?

区角活动:

将筷子、豆子、杯子材料放于活动区,便于幼儿随时操作。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语言表达方面:有大部分幼儿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游戏体验后能独立表达自己的意愿,有一小部分幼儿需要听同伴分享总结后才能自己理解总结,幼儿初步认识到了团结的力量。

思维品质方面:在折筷子和两次音乐游戏体验后,孩子们基本上都能对教师的提问做出反映。有一半的孩子反映迅速。

道德品质方面;通过本次活动,我班幼儿初步有了团结合作的意识,但还不太会把它如何运用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需要教师在平时一日活动中多引导。

同时在活动中,教师还需要提炼提问的技巧和方法,在幼儿小组活动中还应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特别是个别表现稍微弱一点的孩子给予鼓励,让整个活动能顺利进行。

篇11: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1、感知物体的轻重、理解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

2、初步学习运用换算的方法计算物体的重量。

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幼儿感受各物体的重量不一样,理解重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学习以换算的方法计算物体的重量。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使用的教具:水果实物(桔子、香蕉各1个)、贴绒水果(3个苹果、4个梨子、1个菠萝)、贴绒动物(1只狗、4只鸡、9只老鼠),自制天平教具两个,积木(大、中、小积木若干),幼儿练习用的作业纸。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实物教具

――教师拿出桔子和香蕉,在幼儿面前掂量掂量,让幼儿猜猜谁轻谁重。并将桔子和香蕉交给幼儿,让幼儿也感受一下谁轻谁重,有的幼儿觉得桔子重,香蕉轻,有的幼儿觉得香蕉重,桔子轻。

问:怎样才能知道它们谁轻谁重?(幼儿回答)

二、教师出示天平、引导幼儿比轻重。

如图:

――教师将香蕉和桔子放于天平上,让幼儿观察谁轻谁重。

――教师出示贴绒动物小狗、鸡和老鼠,请幼儿讲讲它们谁轻谁重。

――教师将贴绒动物放在天平上(如图)。

1只小狗

3只鸡

问:一只狗有几只鸡那么重?

――教师演示贴绒动物,将一只鸡替换成三只老鼠,请幼儿想一想一只鸡 和三只老鼠一样重,那么一只狗有几只老鼠重。(九只)

1只鸡

3只老鼠

――教师出示贴绒水果,并演示。

3个苹果

2个梨子

2个梨子

1个菠萝

问:两个菠萝有几个梨子那么重?

两个菠萝有几人苹果那么重?

四个梨子有几个苹果那么重?

――教师操作贴绒教具,帮助幼儿理解三种水果之间的重量关系。

三、比比谁最快,教师分发积木给每个幼儿。

――教师出示积木教具;一块大积木有两块中等积木大,一块中等积木有三块小积木大,想想一块大积木应该有多少块小积木大。

――让幼儿操作积木学具:1块大积木=6块小积木

――教师演示积木教具。

问:一块大积木有两块中等积木大,一块中等积木有四块三角形积木大,想一想:一块大积木应该有多少块三角形积木大?

――让幼儿操作积木学具:1块大积木=8块三角形积木

四、分组练习(将幼儿分成三组)

第一组的幼儿操作积木学具,第二组的幼儿完成作业纸,第三组的幼儿操作天平教具。

教学反思

篇12: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纸的力量》及教学反思

设计思路:

1.《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神奇的电”就体现这一点,充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资源,那就是结合了长泰电力事业的发展。

2.我设计的这一活动是想通过家乡的电力事业的发展,简单的让幼儿从中了解有关电的简单原理,让幼儿从中体验了电的乐趣。看到孩子们对“电”这一现象产生了兴趣和争论,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让幼儿主动参与,增强幼儿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活动目标:

1、结合家乡的电力事业让孩子初步了解电的主要性能、用途。

2、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教育幼儿节约用电和安全用电。

3、提供实验材料,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能积极的参加探索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爱思考,多动脑。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一、知识经验:

1、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了解一些有关电的知识,学习正确使用常见的家用电器。

2、向幼儿介绍一些安全用电方面的知识,教育孩子节约用电、安全用电。

3、请家长协助收集有关电器和安全用电的图片、影片和书籍。

二、物质准备:

电池、电线、电珠、卡纸、胶布、蜡笔、筷子、铁棒、各种质地的布、纸、蜡笔。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形式引入主题。

师:小朋友们,我们知道了我们的家乡-----长泰,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山美水美,人更美。可是,你们观察过我们县城的晚上美吗?

幼:很美。

师:美有哪里?

幼:圆池很美,还有很多的彩灯。

师:有一天晚上,王老师到街上散步,边欣赏美丽的彩灯,突然,整个县城变得黑呼呼的,一点也不美了,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幼:停电了。

二、让幼儿观看录像,边思考录像里的内容。

1、录像告诉小朋友们哪些电的知识?

2、电是从哪里来?

三、自由讨论:电是从哪里来的?

小结:电是从发电站把高压电输送到变电站,再通过变电所的变压器把高压电减弱成我们日常生活用电(220伏),再通过电线输送到各家各户的。附流程图:发电站----高压电线-----变电站------电线------各家各户。

四、结合长泰发电情况,简单向幼儿介绍几种发电形式。

1、太阳能(出示当时神舟六号的相关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太阳能的运用。)

2、风能(结合我国最大的风能发电站图片,让幼儿知道风也能发电。)

3、水能(结合长泰的发电图,让幼儿了解自己平时所用的电是靠什么能量产生的。)

4、核能(简单向幼儿介绍大亚湾核电站。)

五、认识电池

引导幼儿简单认识各种不同的电池。

六、引导幼儿谈一谈:

如何节约用电和安全用电?

小结:节约用电如电视不看了就要关起来,白天出太阳时,不要开电灯等等。手湿时,不摸开关,也不能把手插在插座孔里,自己在家时,不能乱动有电的东西。

分组活动

1、介绍材料(重点介绍实验“灯炮发光”)

2、分组活动:灯炮发光、纸屑飞向哪一边、制作安全标志、以绘画形式表现节约用电。

3、引导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在一边指导。

活动延伸:

把实验材料投放到区域中,让比较多的幼儿参与实验,继续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探索科学奥秘,养成爱动脑筋,多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反思:

在《电和电路》这节课上,我一走进课堂,学生就迫不及待地要摆弄他们自己带来的那些实验材料了。“道法自然”,就让他们去摆弄吧。我省却了介绍电线、小电珠及电池的构造,省却了说明实验目的,因为这些材料是他们日常早已的熟悉的东西了,这些材料本身就不言而喻地包含着实验目的——怎样连接小电珠会发光?怎样做小电珠会更亮?怎样做会使更多的小电珠一起发光……。

学生自然而然地三、五人一组地忙碌了起来,过了一阵,我看他们已做出许多种连接的方法来了,就说到:“能把你们的连接方法画出来吗?到时候好让别的同学向你们学习呢!”于是,又是一阵忙乱,他们快速地拿出纸和笔,用他们自己的图示方式一边做着实验,一边对照着记录。偶尔发现他们没画清楚的地方,我就做点提示。离下课只有10分钟了,该交流一下他们的研究了,怎样交流呢?还是用那种一个个坐好、由老师点名回答的讨论方式?实际上,在小组实验中,他们该说的都说了,该想到的也都尽了全力了,这种外部的与内部的言语活动已经随之一起充分地展开了,怎样连接小电珠才会亮的问题已经不成问题了,这么多的正确连接方法足以证明亦。“请每一小组派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把你们的连接方法画出来,供大家学习!”

只  能这么做了,还是让他们自己画、自己去评判、自己去学习别人的方法吧。于是,他们争先恐后地跑到黑板前,有的组竟然一下子跑上去两个。不一会儿,满黑板都是他们的电路图了。奇怪的是他们虽然那么拥挤地站在黑板前,却没有一个为此有不善之举的,他们沉浸在自己的研究成果里了。

下课了,我给他们这节课的表现打了100分,全班一下子欢呼起来!这是一种多美妙的感觉啊,我喜不自禁:这节课上得太简单了,我已不是教师,因为我没有教他们任何东西!我只是旁观者,是在一旁欣赏着这群忙碌的“小蚂蚁”工作的旁观者。在适当的时候,我只布置了一点任务,说了几句话,只起了一些促进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作用。这时我真正感受到了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之所以不把老师称为“教师”,而称为旁观者、促进者的理由了。

课是简单的,而学生的创造却是那么的丰富:他们知道了怎样连接小电珠会亮,他们知道了怎样把几个小电珠连在一起会亮,他们连出了串联和并联,他们知道了如何用电池多少来控制小电珠的明亮程度,他们还发现了直接用电线接通两极会使电池发热。

我不得不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简单的教学步骤中少了教师的约束,少了教师占用的宝贵时间,所以学生才能在自己拥有的时空里做出对他们来说这么多、这么复杂的发现。简单孕育复杂,不是吗?

上一篇:黄道小学中小学校长培训心得下一篇:昆士兰大学交互设计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