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的个人档案简历

2024-04-23

崔永元的个人档案简历(通用6篇)

篇1:崔永元的个人档案简历

姓名:崔永元

生日:2月20日

属相:兔

出生地:天津

籍贯:河北

业余爱好: a.喜好演奏小提琴、扬琴、吉它,但不喜欢当众表演;b.书法“香山”二字写得很好;c.收集电影连环画。

家庭成员:我,老婆,女儿

崔永元:用心去行走 崔永元12年“宁死不屈” 出版首张电影音乐专辑 央视主持人争相加盟 揭秘崔永元的<<电影传奇&& “得到这个消息是在长征路上,开始以为别人拿去年得奖的事情开玩笑,后来上央视国际网站看到新闻才确认自己得奖了。今年一直在忙《我的长征》,奖是2005的,那时候主要做的是《电影传奇》,得奖说明观众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因为有人一直质疑《电影传奇》的收视率低,这个奖的评选对节目就有要求(记者注:评选标准包括上栏目综合排名评价结果列于综合频道前10名或其他频道前5名),事实证明我们的节目是有人看的,我们的工作也是值得的。”谈到获奖,崔永元一如既往地心直口快。

从《电影传奇》到《我的长征》

从《电影传奇》到《我的长征》,甚至更早的《实话实说》,崔永元在节目中注入了很多他自己的个人理想,但是我并不认为他很“自私”,也不是有人说的由着他自己性子来的“玩票”,他只是做了应该做而没有人做,有人想到了却没有做到而他想到了就一定要去做的事情。《电影传奇》挽救了我们对于那些经典镜头和故事的记忆,是对历史的珍视和收藏。《我的长征》除了对长征胜利70周年的纪念意义,他说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重温历史,找寻那段历史。现在有些人热衷于怀疑历史,甚至开始戏说历史,对于真正的历史知道不多,再走一遍,就能更贴近历史,也是最好的纪念。其次是找回长征的精神,这不是空洞的口号,我曾经考虑组织中国、日本、韩国三国青年一起走,看看哪个团队更优秀,看看我们的精神还在不在。”

我是《我的长征》的形象代言人

崔永元说《我的长征》是一个节目,自己需要带领节目组的团队,所以长征的过程他全程参与,但是路途只亲自走了一半。他给自己的定位是节目的形象代言人,主要负责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打好前站,对活动进行宣传;组织策划一路上的公益活动等等;还有就是在资金困难时出面去寻找经费,因为节目的经费是靠整个团队自己筹集的。崔永元说:“曾经就出现没有经费的情况,我们最艰难的时候,节目组三个月没给大家发工资。以前整个队伍一直有许多矛盾,但在四渡赤水到第三渡的时候,突然这支队伍就变好了,变得空前团结。队员们知道了我们的困难,也许是用这种方式来帮助我们吧,把队伍走好,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奔走在路上的人

当问到因为走长征路,没有时间陪伴家人和孩子,他是如何处理的,崔永元说自己从参加工作以来就一直在第一线,一年中有半年都在外面跑,对于这大半年在外做《我的长征》偶尔回家的情况与平时没有太大的区别,“我和我爱人谈恋爱的时候也是这样,她已经习惯了。”崔永元说,“其实最苦的是节目组的同志和队员们,对队员有规定,除非退出否则中途不能回家,家属也不能来探亲,节目组有家属来探亲的,但是也机会很少,他们非常想家。”崔永元开玩笑说,节目组已经把回北京送节目带子当成了一种待遇,只有最近工作最辛苦的人才能得到这个光荣的任务。队员们都形成了很深厚的感情,每当有队员无法继续而离开的时候,所有人都会在一起抱头痛哭。与崔永元交流,感觉他讲话有点像《亮剑》里的李云龙,幽默而有感染力,唯一不同的是李云龙“痞”,崔永元“文”。采访中得知昨天一天崔永元录制了五个不同的节目,接受了一个采访,下午四点就要赶往机场,心里对他昨天没有接记者电话的小小埋怨变成了深深的歉意,同时也对他经常遭受误解有了很多的理解。看着采访完他匆忙离去的背影,我倒希望他早点回到长征的路上,因为听说长征治好了他的失眠,他说有时候大白天走着走着累了就躺在草地上能一睡两个小时,露出惬意的坏笑背后是他发自内心的高兴。一个有许多放不下的事情在心中的人是注定要带着那颗心行走在路上的,我想对于崔永元最好的祝福就是关注。

不爱笑的崔永元

第一次见到崔永元是在中央电视台台里面的美发室,我躺在椅子上冲头发,崔永元就躺在旁边那张椅子上,我从侧躺着的角度和特殊的声音识别出了当时火得一塌糊涂的崔永元,那时候我还是刚到台里的是实习生,《艺术人生》还没有开播,《实话实说》是我每周固定收看的节目之一。

第一次面对崔永元是在《艺术人生温暖2004》的元旦特别节目中,我们来到《电影传奇》的办公室,在审看间里搭起了一个简单的采访环境,与他畅谈2004年的心得。

第一次写他就是现在,在我们的主持人特别节目《2005理想》的最后一集终于顺利的播出之后,在接到了无数的各种同行外行观众对节目的评价之后,开始想想我这个特殊的嘉宾,一个有些许距离的同行,一个比较敬佩而无法接近的朋友„„

在这些与崔永元接触的一面之交之间,我听到和看到了各种的关于崔永元出书,离开,失眠,生病,好转,吵架等等的传说,待我真正的以同事的身份认识了他之后,才知道了很多原来道听途说的真相, 才明白他的自传中“不过如此”的意义。

节目的制片人王峥也是对崔永元情有独钟的人之一, 那句我们写在宣传片的解说词“走了那么久小崔到底变了没有?”就是王峥在节目的策划会上重复了n遍的肺腑之言,在圈子里面大家对崔永元并不崇拜的, 面对这个天天在电梯和食堂里面碰见的同事,却总觉得有一种尊重,和尊老爱幼的“尊重”还不一样„„

好在我还能听懂白岩松和崔永元的段子,也知道他们锋利的嘴下面那种该继承和发扬的责任感,那天在上海的深夜,王峥给白岩松打电话,给我们的节目求个名字,我没有听电话那边的人怎么解读主持人的含义,只是王峥放下电话就打给做喷绘的公司,要他们连夜将节目的名字改写成“理想2005”,声色的坚毅既带着领导的权威又带着一个创意者灵感泉涌时的激动,喷绘的工人抱怨制片人的多变,险些耽误了进度,而王峥却带着坚定的信心,似乎找到了策划过程中的迷津,一语道破机关的白岩松已经在夜色中酣睡了,隔天在没有全晾干的“理想2005”的字符之下,崔永元、白岩松、张越、杨澜等一干人的讲述忽然变得理直而气壮,与那红色的字符交相辉映„„

第二天录制后的深夜,在庆功的酒宴上,一干嘉宾与剧组的朋友觥踌交错,也见了少有酒后“箴言”,那天崔永元没在,不知失眠的崔永元如何打发出差在外的时光?之后,很久了,包括治抑郁症的大夫在内的人都要节目的光盘,说小崔在节目中说的话对抑郁症患者和正常人来说,都是身心的良药„„

那么多人以不同的方式理解着他,我想崔永元他们应该欣慰的„„ 2004年3月11日在北京京文唱片的大会议室举行的一个名为《宁死不屈--一个影迷的回忆》的专辑试听会,作为这张专辑的创意及监制,崔永元终于实现了他12年前的夙愿。

1991年底,一盘《红太阳——颂歌新节奏联唱》的盒带轰动全国,短短一年便创下500万盒的最高发行量。1992年夏天,29岁的崔永元提出来一个大胆的设想:“录制一盘老电影歌曲的联唱磁带,让它火遍中国。”于是崔永元找到了朋友魏伟,在崔永元的鼓吹下,魏伟拿出3万元制作费。就这样,崔永元开始了自己第一张电影音乐专辑的制作。

所有歌都是崔永元自己选的——其实就是在自己家里的电影歌曲歌本上画勾。最终入选的有阿尔巴尼亚的《宁死不屈》、朝鲜的《卖花姑娘》等近40首电影歌曲。但在录音棚里熬了一周后发现始终弄不明白如何录音,白花了5000元。崔永元又找到了着名的孟卫东老师帮忙编曲和录音,这次包括编曲、录音乐和录人声及最后的合成,总共只用了2.5万元,却请来了宋祖英、张也、胡晓晴、阎维文等着名歌手。按崔永元的说法,一是“只有孟卫东能用这点钱办这么大的事”;二是歌手们都太喜欢这些歌了:宋祖英从外地一回来便赶进录音棚唱《书记带咱向前走》;胡晓晴的二声部都是自己唱的„„崔永元更是自己参与了录音过程,专辑中齐步走的声音就是崔永元和孟卫东同时拍腿的声音„„

就这样兴奋地忙了十多天,做完了母带,结果发现原先有意向发行的几家音像发行公司都反悔了。崔永元只好刻了两盘cd,一张给了出钱的魏伟,一张自己拿走,“我把母带当命保护了起来,搬了四次家,都没丢。”12年后,因为《电影传奇》的合作,崔永元与京文唱片的老板许钟民提到此事,许钟民和崔永元一样兴奋:“棒极了,我给你出版了吧!”

毕竟12年了,连崔永元本人都不大记得当时专辑制作过程中的情况,确认参与《宁死不屈》专辑演唱的歌手及专辑中每首歌曲选自哪部电影、作词作曲是谁,成了京文唱片后期制作的最大难题。如果能顺利找到所有资料,京文唱片将于4月以“一个影迷的回忆”为副标题发行这张《宁死不屈》。

雪后的长春更透着冷。崔永元和他的《电影传奇》摄制组正在此地紧张拍摄。这是他们今年第3次来长春,一猛子扎下来20多天了。曾有长春当地的媒体不断前来要求采访,但都被剧组谢绝了。我这次来,算是第一个被他们请进来观看的记者,自然感到格外荣幸。

长春电影制片厂,似乎比整个市区还要冷一些。大门前的雪厚厚的,泛着白光,走在上面直打滑。院子里空寥寂落,无声无息,令人脚底生寒。我急不可待穿过清冷昏暗的走廊推开7号摄影棚的大门,一瞬间,静寂消失了。崔永元他们的拍摄工作与长影厂里那份寂寥恰好形成强烈反差,紧张而热烈。

崔永元:角色越演越逼真

旷而大的棚里,布景有好几处。光线虽暗,但或走动或站立的人还看得清楚。灯火通明处有人头攒动,说话声笑声虽不高,但透着人气儿旺。那些布景分别是:《龙须沟》的院落;《十字街头》里老板娘出租的板房;《暴风骤雨》中的村公所;不知是哪部电影里的供销社。无论是屋里的摆设还是院里的杂什全都像极了,比真的还真。还有一处是监狱的一角,铁窗、高墙、稻草、条凳。崔永元正在此,披一件军大衣在昏暗的光影下写着什么。

作为惟一跑到长春来探班的记者,我真没想到是在这里,在这个布景下见到小崔。我问:“这么暗,写什么呢?”“一个《实话实说》的嘉宾要出书,让我给写个序。”这位嘉宾不会知道,崔永元是在“监狱”里为他写的序。

导演杨树鹏走过来,他指着“监狱”说:“昨天在这儿拍《永不消失的电波》里李侠的原型李白,有时我们会还原电影本来的真实。解放前夕,李白被枪毙的头一天,他的妻子和孩子去监狱看他。他说,你们不该来。天就快亮了,我们盼望的好日子就要来了,但我看不见了。只要你跟孩子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也就放心了。小崔扮演李白,那场戏他特投入,眼泪在眼圈里转,声音把握得奇好,把我们弄得都特感动。他现在的表演越来越好,情绪越来越对,角色越演越逼真,可以说炉火纯青了。”

升降机装好了,杨树鹏赶紧跑回岗位。他在,就意味着开始工作。再看崔永元,一脸正经相,看来对他们之间这类语言他早就习以为常了。他没再提昨天扮演的李白,倒说起了扮演施洋:“最过瘾的是扮演施洋大律师,4分半钟的台词。当年金山所到之处,人们就要求他说这段。”旋即,他背开了台词。让我始料不及,怎么他现在居然可以说着说着就入戏?还声情并茂地。到目前为止,崔永元演过的电影片段加起来已经是完整的两部影片了。而他扮演过的角色,恐怕比某些演员一辈子演过的都要多。

《电影传奇》:还原大师经典 “最初我们来的时候,长影厂的人带着我们参观,告诉我们,这个棚里拍过《甲午风云》,这个棚里拍过《英雄儿女》,我们听得心潮澎湃。现在我们又来这里拍,来还原大师们的精彩片段,心里有种史诗的感觉。”

崔永元做《电影传奇》,已经不是单纯地还原精彩片段了。“运作起来以后,我们发现,还必须有一个外拍组,就是围绕真实这条线索去采访,然后揉进节目里。因为过去的电影,基本上都是有真事的。”小崔一直干新闻,对那些真实的线索有一种本能的兴趣。比如《暴风骤雨》是根据周立波写的小说改编的,他们这次拍片段时又了解到,元茂屯确有其事,包括一些人物。周立波是当时土改工作组长,在元茂屯呆了很长时间。他们不光拍片段还去元茂屯实地采访。“电影里小猪倌的原型都成老头了,他还记得周立波,清楚着呢。”其实,看过《电影传奇》节目后,会觉得有没有真实这条线,《电影传奇》仍堪称精彩,就电影说电影已经够了。但有了这条线,你会更透彻地感受中国老电影,甚至可以依稀触摸崔永元及《电影传奇》摄制组对电影及电影人的那份情怀,故又成了非看不可的重要线索。

他们的节目还有一点不可不看,央视不少主持人争相加盟饰演角色。除王小丫、和晶、敬一丹外,新近又有王雪纯、贺红梅、罗京前来助阵,且皆演得投入。更有趣的是,摄制组还请来郭振清的儿子郭小清、方化的儿子方志丹一同扮演当年他们的父亲在《平原游击队》中的角色———李向阳和松井。

我不知道那些被邀请来的人,是被崔永元们这种认真加拼命的工作状态感动?还是被他们内心的坚定和执着传染?或许兼而有之。反正与《电影传奇》摄制组打过一次交道的人,没有不想再去的。“什么时候让我再来一次吧?”谁都这样说,也包括我.

篇2:崔永元的个人档案简历

姓名:崔永元

出生年月:1963年2月20日

属相:兔

出生地:天津

籍贯:河北

业余爱好:喜好演奏小提琴、扬琴、吉它,但不喜欢当众表演;书法“香山”二字写得很好;收集电影连环画,现在有400本左右。

家庭成员:老婆,女儿

职业:节目主持人

篇3:崔永元的第一课

名嘴崔永元从央视辞职后,任教于母校中国传媒大学。为了上好第一堂课,他提前三个多月就开始备课,泡图书馆,查阅资料,制作教案,可谓精益求精。开课前一天,他想在网上再淘点资料以完善教案,没想到,输入关键词后,他当时就崩溃了,因为他发现网上各种观点比他想要告诉给学生的还要全面。

重新备课已来不及,崔永元只得硬着头皮走进课堂。大概讲了十来分钟,就有学生站起来提问,那是个在学术界都没有定论的问题,怎么办? 是装腔作势地谈出一二三点,还是应付一句“这个问题我们将在下一次课谈及”? 显然,这都不是好办法,崔永元知道,如今那个“只有你知道,学生不知道”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蒙混是过不了关的。相较于主持人,老师的要求要高得多,主持人可以说这样的话:“上个世纪有这样一件事。”但大学老师则不能,他们必须说:“一九几几年, 几月几日如何如何,某某报纸怎么报道。”也就是说,主持人丁品森

能够含糊其辞,而大学老师必须提供真实准确的资料。

不过,崔永元反应很快,也很冷静,在那学生提问后, 没有再按教案讲课,而是对全班学生说:“刚才,这位同学的问题很好。一件事在历史上说法很多,哪个才是真相呢? 下面,大家可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在他的引导下,学生们开始畅所欲言,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几十分钟很快过去,这堂课在大家意犹未尽中顺利结束。

从备课到授课,崔永元的第一课其实更像一种历险,他之所以能最终涉险过关,关键在于他没有用“著名主持人”的名头去唬学生,而是把自己摆在“新手”的位置上,对教学环节做过较为充分的准备,以至于面对难以解答的提问时, 能够选择最为恰当的探究式教学法,最终成功完成教学任务。

这就给人们一个启示: 一个人,不管他(她)曾经有多么“牛”,在跨界之后,都应该先老老实实地做一只“羊”。

【导师点拨】

作为央视名嘴,崔永元可以说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为什么放着驾轻就熟的央视主持人不当,而偏要去传媒大学当一个教学新手呢? 这是因为,崔永元认为他要讲授的“口述历史”是一项在我国当代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文化工程,更值得他去致力研究。这也是崔永元所说的从“干活”转向“干事业”。

为了这一与众人迥别的追求, 为了上好第一堂课, 崔永元可真是下足了工夫。尽管第一堂课麻烦就找上了门来,但崔永元还是涉险过关,化险为夷,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虽说第一堂课的气氛非常热烈,虽说此后一年的试讲也吸引了不少学生,但崔永元却觉得:“效果不是特别好,总的来说还是理论上不太扎实,以后还是要改进教法,加强理论学习,毕竟做研究还是要理论先行。”总而言之,他看到了问题,向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感到了压力,决心将压力化为动力,同时他还希望“口述历史”能成为一个专业,填补国内在这个领域的空白,并希望学生毕业后可以加入他的团队继续做研究。

事业大成却不甘吃老本,而是另辟蹊径,开创新路;头顶光环却不随意摆谱,而能“从零开始,不耻下问”;初见成效却不自满自足,而能自找问题,自加压力———崔永元相信,曾经拥有央视名嘴头衔的他,也必将能在新的领域中开辟出一片属于他的更灿烂辉煌的崭新天地。

记得有位哲人说过:“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是追求者。”确实,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不懈地追求和积极地进取。一个人,是选择平平淡淡过一生,还是轰轰烈烈活一回,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活着要有追求,能够在不懈的追求中,体现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们要在事业上有所追求,就要像崔永元那样脚踏实地,认真对待。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嘴巴告诉大家:“我将要建造一个漂亮的花园”,耳朵说:“那好啊,我可以每天倾听花开的声音”,眼睛说:“我可以观赏花开的全过程了”,鼻子的回答则富有诗意:“花香就是我的最爱”, 这时嘴巴哈哈大笑,“我跟你们开玩笑的,没当真哟”。这只是一个笑话而已,但它说明了光有嘴巴是靠不住的。我们应该静下心来, 沉下身来, 扎扎实实地从最小的事情做起, 就像崔永元那样, 从踏踏实实备第一堂课做起,遇到困难,寻找最有效的解决办法,这样才能离目标一步步靠近。

篇4:崔永元的家教

有一次,他考试考得比邻居的儿子成绩好,邻居不舒服了,在大院里含沙射影地骂一些难听的话。他的母亲听到了,坦然处之,毫不纠缠,该干什么还干什么。过了几天,那个邻居有事来找她帮忙,她没事一样,照样帮她。时间长了,那邻居也觉得自己心亏了,坏脾气也改了不少。还有一次,他家的花猫突然失踪了,全家都很着急,到处寻找。在隔壁一老太太家门外听见有猫叫声,便敲门去问,可那老太太说没有看见,也不肯开门。隔了几天,花猫突然回来了,又瘦又脏,一条腿上的毛掉了许多。他心疼地说一定是被那老太太拴的,要找她去说理。可妈妈不让他去,说事情已经过去了,猫也放回来了,还去为难老人干啥。后来,妈妈见了老太太一字不提,照样帮她提菜搬煤。“你要记住,孩子,自己的心情快乐与否,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处世态度。”妈妈教导他说,“你有什么样的心态,就将收获什么样的未来。”

他在这样的家教环境下慢慢长大了,后来成了著名主持人。

他就是崔永元。

崔永元的节目十分受观众欢迎,被誉为中央电视台最有魅力的主持人之一。其实细细想来,崔永远的魅力,很大的成分在于他的人格魅力。他的发展和成功,与他的家教是分不开的。崔永元说:“我的家庭环境是很正规、很传统的。我印象最深的,是父母对我的教育,就是宽容和诚实。他们认为这是第一位的。不能说谎,不能骗人,不能去占人家的便宜。要宽待那些有过于你的人,这样你将会赢得人心。所以,我的哥哥姐姐,我们的品行都是这样的。”他说:“我的父亲像太阳,光明磊落;我的母亲像月亮,温柔无边。给我们幼小的心中也注入了光和热,不给一丝阴暗的心理有存身之地。这是一种终身受用不尽的财富,所以我要说,这一生对我最有影响力的是我的父母。”

品格教育是一个人成长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塑造优良的品格,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智育没有德育做基础,智育就是犯罪的帮凶。体育没有德育做基础,体育就是暴力的前卫。群育没有德育做基础,群育就是社会动乱的根源。美育没有德育做基础,美育就是腐化的催化剂。

崔永元待人宽容,与人为善,有话当面讲,从不在背后搬弄是非、搞点小动作什么的。他在工作间里挂着这样一副对联:“说天说地莫若说真,话东话西不如话实。”他还说:“真诚是一种宝贵的品格,我愿把它奉献给我的观众。”崔永元的人格魅力来自于父母对他的人格塑造,崔永元父母教的是“立身之本”。

编辑薛峰

篇5:写给崔永元的信

写给崔永元的信

小崔贴出照片,称他的九十岁老父亲大过年的,被司马南伤害了小崔:你贴出来的叔叔的照片及文章我看了好几遍,我努力让自己进入包容“异质思维”模式,尽可能从你的角度,来理解这篇文章的基本立意,思考“头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夹下去”?再坚持几年,中国第八艘航母战斗群都形成战斗力了,再坚持几十年,我的头变成骷髅变成灰(这里只说我,不敢提及你,你小子现在过分敏感,总是找茬儿起范儿),哪里还用得着夹,那时,若有一张照片夹在谁人书里,若有照片挂在布满蛛网的残垣之上,就算死有面子了。小崔,避掉你文章中那些叫人心寒的用词,我看到了值得祝贺的你。到了人生这把年纪,有家回,有娘在,革命老父亲精气神不倒,儿孙绕膝其乐融融……与亲爹亲娘依偎在一起的这份欢乐,是世界上其他任何幸福都不可替代的,再加上一个白嫩嫩的小外孙,你小子简直可以成仙了,我也就不慕神仙了。没跟你讲过,在我还没有独立谋生能力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与父母在一起无拘无束的欢乐,只存些儿时的记忆碎片。初中辍学,怅然垄上,后补上一年高中,又体力劳动四年之后,恢复高考上了大学。那时,一个大一的男生,不得不带着上中学妹妹,恳请校方安排她寄住在女生宿舍……(就为这,至今我对母校、同学、辅导员感恩戴德)那时,月18块钱助学金,是我和妹妹全部生活费……从小过惯了失去父母庇护,一切靠自己土里刨食的日子,看到你过往衣食无忧日子富裕心境傲然,这把年纪还可以回家扑见爹娘享受天伦之乐,为你高兴,也羡慕不已。小崔,你知道我们俩有个差别在什么地方吗?除尊族有长寿基因,除你小子福大命大造化大之外,令尊担任我们党的高级干部,享受良好医疗条件,是得以长寿的重要原因,这也是你切齿拊心骂“胡同串子”,找到居高临下感觉,而我不以为受到了贬斥的原因。你的文章,开篇用“慈祥老人”反衬司马南“极端邪恶”,造成强烈的画面情绪对比意在制造情绪冲突,这种手法是主持人惯用的挑拨加带煽情调调,你是闻名天下的金牌主持,我也算是半吊子业余主持,咱都这把年纪了,不这么幼稚,不这么萌哒哒地怼人,好不好呢?年纪小咱一辈的小清新用孩子先天性疾病作煽情诱饵,把pm2.5算到自己“私仇”之下,进而得出“中国环保必须分拆国企”的结论……她们这么玩儿可以,咱这年纪不行啊,老脸都没法看了,丢不起这人啊!截图突然间发出令尊三连照,谴责鄙人不仁不义,大过年的故意冒犯尊家圣德,当然可以让不用脑子思考问题惯用激素自我启动的人,跟着你的话语节奏,夜半时分兴奋起来,高声大嗓污言秽语讨伐司马南……但究竟有多少理性的思考者,会相信司马南要跟两位慈祥老人过不去呢?关于凤凰视频的事儿,应该问这位老哥。依照我对方舟子的了解,依他的学養、风格、习惯,无论开会或做节目,均会条理清晰地用他所掌握的科学知识,例如分子生物学的知识讲道理,至于说到你老兄,他自然会反驳你在转机因问题上刻意传播和制造的谣言,例如不明病原体等等,例如转几因致癌等等。我猜想他不会用“小崔有病”来证明“反转错误”,那不是他的套路。因为方舟子就没有独立于科学家之外的,只属于方舟子个人的别出心裁的科学观点,在转几因安全性的问题上也是如此。小崔,你的那些热闹的说法,不仅在科学上是站不住脚的,而且战术上也犯有错误。你要“摁倒”的对象太多了,没有汉东省武协副主席那位老阿姨的隔山打牛神功,你哪里摁得倒么多人这么多机构这么多的科学证据!5/鞠躬致歉当然,即使方舟子在转基因安全性的问题上,他科普的观点是正确的,方舟子及司马南也没有权利,也绝不应该冒犯你的父母,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你坚持这样说,你的父亲和母亲大过年的被冒犯了,姑且先向你的家人表一个态: 果真因为什么视频,让我无意中冒犯了老人家,不论任何理由,我先行鞠躬谨致12万分的歉意!九十岁的老父亲被冒犯了,这还得了!标题还没看完,有人就已经义愤填膺了,前些日子,那个“辱母杀人”案传播玩儿的也是这个套路。敬请老少爷们儿不揣偏见地想想,即使我跟崔永元有什么矛盾,有什么理由和必要跟两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家过不去呢?江湖恩怨不及妻女,不及父母,我怎会冒天下之大不韪?6/形式逻辑有个技术问题,需要提出来讨论一下。深更半夜昏昏编织文章的时候,你也许忽视了: 既然自己的儿女都不认识了,要你们一个一个把脸凑过去,请失忆老父辨识,令尊大人如何能看凤凰?如何能通过手机那么小的视屏看凤凰?还能听清那语速飞快的港台塑料普通话?还能听清儿子的老朋友司马南说他那最有成就的儿子有病,且为此生气,作出情绪反应?……小崔呀,这就是你不对了,写文章嘛,每个自然段之间,整篇文章之中,逻辑应该是统一的,这叫“同一律”原则,此为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不管你自己愿意与否,只要你准备与别人沟通,且不是要立志把别人弄晕,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不能混淆不相同的概念和判断,不能让我那慈祥的老叔叔九十岁高龄,忽而认不出自己的子女,子女一个个凑到他面前辨认都难,忽而又在手机视频上清晰地辨识司马南说了他儿子的什么坏话……小崔说,老父亲失忆儿女不识,但从手机屏幕上看到司马南,没过好这个年。我没有理由怀疑你所毕业的广院教学质量,小胡当了校长之后,我得凑趣说,阁下荣任教授的传媒大学,已然跻身名校,教学质量狗撵鸭子呱呱叫……但你们当年是不是没开过形式逻辑课呀?不然,文章怎会出现这样明显的纰漏?假定,叔叔阿姨确实在你哥哥的手机上,听出,或看到,司马南在凤凰中“恶毒地攻击他们的”宝贝儿子,老人做出了强烈情绪反应……小崔,你该谢我,还是我该向你检讨呢!这不是歪打正着让失忆老人恢复了记忆吗?这是不有点儿像情景喜剧《我爱我家》里,我演的那一集《气功大师》的情景,伏牛山上下来的大师司马南挥掌发功,将退休老干部傅明同志的歪嘴和多日不能动的半个身子给激活了匡正了……7/小崔笑了此刻,读到这一段,小崔,你应该有一点儿喜剧细胞被激活的感觉才对,你的嘴角应该轻轻上提呈坏笑状。你是个已经被实践证明有着独特喜剧细胞的人,全国人民都见识过你的幽默,对自己不经意之间一本正经制造出来的喜剧包袱,不能繃着不笑啊!你原本的形象是这样的笑过了,分析这个形式逻辑漏洞,我想,可能是个无心之错吧,都是焦虑惹的祸。写完文章,检查一遍都来不及,匆忙发布,飞刀匕首一样射向胡同串子,哪知道会留下致命的逻辑错误,搬起石头会砸自己的脚,仰天而唾还从己堕……8/咋的啦?抑郁啦?“小崔抑郁了”是春晚小品的台词儿,“咋滴啦?睡不好觉啊!咋还抑郁啦呢?”……赵本山说得,宋丹丹说得,全国人民都说得,我如何说不得?咋地了,小崔,咋还抑郁了呢!小崔,你说你被这样的话激怒了,你什么时候能成熟一点呢?你找茬儿发怒借酒撒疯,也要动动脑筋才好呀!小崔,你来想想看,突然间闯入一个自己根本就不了解的领域,把无数的科学家当作敌人,把政府及其监管机构当做羞辱的对象,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一口咬定转几因有毒,污言秽语满天飞……你的作为,叫你的老朋友怎样自处,我接过小品的台词儿说“你有病”,说你睡不好,说你没睡好,是替你遮掩,是替你辩解,替你找辙,是爱护你,是不想让你继续做亲者痛而仇者快的事。不谢我,也就算了,至于发这么大脾气吗?至于事情过去这么多年依然喋喋不休“一日一夹头”吗?小崔,我问你: 除了听到“你有病”三个字,在你所说的大过年播放的视频中,你是否听到了,我对你原本善良天性的分析?你是否听到了依我对你三十几年了解,我打包票不相信你会一条道儿跑到黑的殷殷期盼?你是否听到了,我对你身边的那几个“顾问”、“翻译”一类的人物“装枪让你放”,你不过是被人家当成工具来使用的遗憾和惋惜?你是否感觉到了,我对你永远是话到嘴边留半句,……9/我不忍心小崔兄弟,不是因为我不会说狠话,不是因为你从当年一个绿豆芽样的歪嘴小弟,成长为全国政协委员,我看你形象高大,不是因为你自以为是民族英雄那份镜头前的崇高状定格感动了我,也不是因为我不知道怎么才让你半夜挠墙夜不成寐……而是不忍,不是“小不忍乱大谋”之不忍,而是不忍心之不忍……兄弟一时误入歧途,不忍恶言相向,他我卅载交情在此,不忍怼局泄愤。10/你坏,你坏,你坏坏坏现在,诚不敢提“你有病”这字眼儿了,君有病,天知否,你大脑神经生物电的传导及化学递质概与别人迥异,一些毫不相干的事儿,能把它扯到一起,还有一些本无内在联系,甚至本不存在的事情,也能信誓旦旦言之凿凿煞有介事,强安到我的头上来。有兴趣跟踪你我争论过程的人(如果将你的那些不入耳的谩骂也归入争论的话)会发现,我只对你造谣反转污言秽语反转的行为提出批评,基本不涉及其他问题,更没有将矛盾和冲突上升到破坏两个人正常关系的地步,朋友之交可以红脸但不能翻脸啊,君子绝交不出恶言啊……而阁下恰恰相反,摆了三十几年的友谊积木,上来一脚就踹坍了,大家有商有量的桌子,当场掀翻了事……你没有勇气正视和承认我批评你在转(几)因安全性问题上造谣传谣的事实,而是将矛盾归因到个人品质上,气急败坏地诉说司马南是坏人,而且阴险毒辣坏透了。你坏,你坏,你坏坏坏,夹头,夹头,夹你头,昨天又提出了“一直夹到共产主义”的口号,小崔,你自己不觉得这个心理把戏、逻辑游戏幼稚可笑吗?你全然忘记了央视播放的人物纪录片《司马南》那集,你对司马南人格所打的包票,你全然忘记了《实话实说》特别节目20集当中,我用18磅大锤在你的脑袋上砸碎摞在一起的8块红砖,你对我这个“世界上最坏的人”的信任,那时候,你对我的信任应该没有折扣吧?不然怎敢把脑袋,放在我的18磅大锤之下?当年我就是这样在你头上开砖的。不过那张图片没有找到,哪位好心的人帮个忙?11/证据在哪?为了在那些不了解事情真相的粉丝面前,维持你的正义形象,给自己荒唐任性行为的找出合理依据,“大过年的司马南造谣伤害我慈祥老父老母”……这个经过“口述历史”方法形成固定心理意象,并经过你自己不断修正的“事实”,已然让一部分粉丝信以为真,你还有本事扯到什么司马南污蔑你有“六辆汽车”、司马南污蔑你“贪污基金会的钱”………概以为扯上这些子虚乌有的事情,自己不受控的“一日一夹头”污言秽语的行为就有了合理依据。想夹就夹呗,我对当崔永元教授的假想敌、陪练员、恶意发泄对象、垃圾箱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一向持理解宽容的态度,没必要口述历史案头工作那么充分,编那么多理由出来干啥呀!好吧,如果你看到这儿,依然坚持己见,偏要说司马南大过年的伤害你慈祥的老父亲老母亲……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再一次恳请你把这些证据的链接发出来,最好截图,让大家一块儿来瞧一瞧,司马南大过年的究竟是怎样伤害你父母的,你看这样可好?说来好笑,迄今不解,你有六辆汽车还是八辆汽车,干我何事?有啥好诬陷的?我不曾有过你贪污的证据,怎会指控你贪污?如果小崔确有我污你之证据,证据一经确认,当众公开检讨,给你赔不是,我有这份坦诚。话说回来,如果没这回事儿,你转了一圈儿,找不到你所谓的证据,你的证据证而不明,或者你的证据只适合去证明其他的什么东西,又咋办?12/小男孩玩疯了小崔呀,你是否注意到了,当很多人瞄着你这几年的作为,用简明彻底的语言对你的品行乃至本性作出概括的时候,我总是网开一面,我总是与他们解释:从三十多年的长历史来观察,我认为他依旧是认识问题,不过是为面子一时恼急,跟小男孩儿玩儿疯了收不住一样,跟乙醇刺激之下,两个“酒炸”的朋友翻脸一样,我总是要人们相信你会脑筋急转弯儿,脑筋不能急转弯,脑筋也会慢转弯,我确信你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确信你作为曾经的中国最好的主持人,会意识到自己微博负面言论的社会影响力,良心会有自我发现,愧悔反智疯癫那一段过往,情绪会进入平静的港湾,笑容会再次回到你的脸上,阳光会再次洒进你自虐的心里……13/向死而生说点题外话吧,我忘不了在陈虻的追悼会上,我从告别厅出来,碰见你和敬大姐,三个人那哽咽的表情和交汇的眼神。我也忘不了,三十多年前,在王府井大街张秉贵事迹座谈会上,我第一次认识你的情景。同一天,除了阁下,结识的还有书法家刘炳森及那个与我同年同月同日生的诗人汪国真,如今炳森国真已驾鹤西去,存世的仅有你我二人…… 陈虻,汪国真,刘炳森。从老朋友旧交情曾经的哥们儿的角度,我真的不愿意像你那样几乎不走脑子故意说狠话说绝情的话,也不愿意别人把咱俩当笑柄,在“向死而生”的人生背景垂幕下,近乎内讧似的死掐,只会让亲者痛而仇者快,无亲无仇者目瞪口呆……小崔呀,这就是为什么你骂我骂得起劲,骂得高潮迭起,我总陷于被动招架,总是还嘴不力,总是不忍说狠话的原因。用你的话说,“每次夹他,都老老实实的……”。欺负人欺负惯了啊。每次被夹,我都老实,还“恶心、恶毒”。这也是为什么你啥都敢说,而我总是有所顾忌,顾及你的妻女,顾及你的过往,顾及我们共同的朋友,对你的“叛徒”向我主动提供的爆料,从来不予采信和披露……我想保留一份在你看来,也许是承认甘拜下风又愚腐透顶的分寸感。我想尝试一下,看看面对你这样的老朋友的时候,我能不能秉承古训做到“君子绝交,不出恶言”。不能不承认,有的时候真的很难忍,连三去仑子功媒体制造的关于我的谣言,你都欣欣然拿来加以利用大加传播,而且乐此不疲……每当这个时候,我就多想想你当年的好。你的铁粉为你的大胆、辛辣、果敢、给力欢呼,我却看着你曾经朴实、阳光、平和、自然的面部表情一点点离散,一点点走形,变得越来越陌生,越来越痛苦,越来越遥远……14/相逢一笑有人统计了一下,在小崔微博中,以“夹头”为主题词搜索,有二百余条骂司马南的内容,小崔你太辛苦了!你总是苦口婆心地教导你的粉儿,严肃地告诫他们,司马南阴毒阴险,司马南才是最坏的人……姑且,就依你所说,司马南是这个世界上最坏的人,那又怎么样呢?似也没有必要让最坏的人坏了你的心境,坏了你的健康,坏了你的人生境界,坏了你的后半辈子,坏得你不夹他吃不下睡不着……这些话其实应该说给弟妹,多少年不见了,不知道她咋样,不知道她会不会同意我的观点,我猜想他不可能跟你一样,犟起来驴起来,原本善良的眼睛变得凶巴巴的,凶巴巴的眼睛里除了血丝仇恨,没有温情理性。就算司马南是最坏的人,你也没有必要为了帮助我这么一个最坏的朋友进步,忽略了其他的老朋友。以三友、老方为男代表,以WW为女代表的那么多的老朋友,多少次召集饭局请你来,要咱俩饭桌上推杯换盏各自多做自我批评,打开天窗说亮话,相逢一笑泯恩仇……我一次没有拒绝,我愿以坦然之心与你见面,不拒绝讨论任何一个话题,也可任何一个严肃话题不讨论,只感受渡尽余波兄弟在,回味那旧日的时光……总而言之,怎么都可以,但你一次也没有答应……你是心虚,还是心虚,还是心虚呀?15/把我放了吧!小崔,你看我说的对不对: 之所以“夹头”不已,且是经常凌晨三点钟开始夹起,也许并不关乎什么正义、民族、良心、小白鼠危机……那些只是对外说说的,事实上,夹头行动、诬名行动、摁倒行动,只是阁下内心纠结的产物。以夹头作为惩罚假想敌的有效手段,可以让沉浸在臆想中的阁下获得一种战胜对手的欣快感,否则撕心裂肺、钻心疼痛、濒临窒息的感受交替出现,着实令人难以承受......在这个世上,没有多少人比我更理解你,面对这种焦虑的心情,痛苦的体验和感受,除了寻求专业的帮助之外,我知道你一直为此在努力,有没有那样一种可能: 改变一种思维方式,不要试图“夹死”一个人,没有必要跟丫死磕,索性把他当个屁,彻底放掉……想想,如果你把我放了,世界会怎么样?若你决定放掉我,不做司马南是世界上最坏的人的原罪伦理假定,不与司马南在臆想时空中做量子纠缠,不用崔氏利剑亲自刺死这条毒蛇,不必下夹子亲手打死这只老狐狸,不以私刑来匡扶正义完成自我救赎……千万别误会,不是要你承认我是一个好人,不是要在你面前洗清我的罪孽,你栽赃给我的那些东西,只有你动手才能清除,你才是司马南罪孽的“事儿妈”,我请你放过我,是希望你自己原谅自己,不要用一个假想的坏人来惩罚自己。且让坏人自生自灭去吧,让坏人自作自受去吧,你试着这样想,会不会心情好一点?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果我是毒品甲基苯丙胺,你索性就此戒毒,行不行?如若不然,坚持夹头惩罚别人的结果,事实上是惩罚自己啊,扎小人,扎坏人,每一针都会反扎到自己的心上,滴滴血,斑斑泪,这又是何苦呢!16/有机食品已经有聪明的网友发现了: 别看这两个人相互斗嘴打杀不已,他们或许是真爱,司马南正在配合崔永元开店卖有机食品……小崔,你说我冤不冤?你天天夹我的头,我有限地做出一点回应,要被人家说成是与你“二过一”宣传那些以反转为主题特色的昂贵的有机品,开店创业我支持,互联网 行动我更支持,但有必要拐那么大的弯儿,打那么长时间广告吗?网友说的并非完全没有道理,这三十多年,咱俩时有密集交集,比方说,杨伟/光当台长的时候,咱俩在底下鼓捣的那些趣事。有时,很长时间互不搭理,过年发一个问候而已。但是,自从在转(几)因的问题上,我们生出根本分歧之后,这联系太紧密了,你把我像紧箍咒一样箍在你的头上,日日夜夜把玩不已恨恨不已。孙悟空那紧箍咒是外来的,属不可抗力,你把我紧箍咒一样箍在你的头上,纯粹是你的个人行为,是你自我主动选择的结果,貌似夹我的头,实则你的头被紧箍咒箍得难受。此时,咱俩密切交往,这种交往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更密切更彻底……在我的记忆中,我从来没给你写过这么长的信,关于你的大事,写给你的也不过寥寥几十字,“有女父心慈”一句被你夸过,不知道你是不是还记得。你去重走长征路,我担心你安全,留信息给你,告诉你有一件“极重要的事情务必与我联络”。你让王师付来书房取走了我当时也才刚刚拿到,自己还没有来得及用的最新防身装置,那条信息不会超过五十个字……小崔,你若不改弦更张,非彻底“夹死司马南”不可,岂不是把你大好的人生、美妙的前途、崇高的地位和威望,押在了我这样一个让你痛恨的烂人坏人的身上了吗?一个你鄙视的胡同串子值得你这样吗?你这样做的结果适得其反呀,貌似你跟我过不去,实则你在用实际行动表明:司马先走一步,我为生前友好……你这样不依不饶的,司马南挂了那天,网友非逼着你表态不可……17/不与谈政治在事关司马南的微搏内容中,你似喜欢议政涉政,总是攻击我冒充中南/海什么人……容我坦率地说一句,尽管你与某些撞墙沉船的头面人物有这样那样的联系,但你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政治观,还没有什么政治定力,还在幼稚的从众心理期,跟着起哄,跟着流泪,跟着说些牢骚话,跟着打打下手而已。你对政治问题的简单反应式思维似不足论,也便不论……最近你扯出了“司马南十条罪状”,除了大年初一冒犯你老爹老娘之外,涉政内容悉取自网络谣言,包括,大法圈子功的谣言,在此没有讨论的必要。三去车仑功谣言,你好意是拿来凑十条18/“有骂来,无骂去”有网友批评你我: “你们骂过来骂过去有什么意思”?……我回了他六个字:“有骂来,无骂去”……众所周知,这是事实,我决定按照既定方针办,今后,也保持必要的风度。此外,我将一如既往地遵从基本逻辑,尊重事实,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之上展开最低限度的评论,不因为我们有三十多年的交情,就容忍你在转(几)因安全性的问题上信口雌黄,就不批评你的错误和主张,也不因为你在转(几)因安全性问题以其名人效应推动愚昧社会力量的生长,而否认你在其他方面业已有的成就,我将继续努力做到这一点。“有一说一”是对的,“有二说一”是不对的。19/教授雅量如今已为传媒大学教授,不知道你有没有雅量做这样一件事情:把自从你和方舟子闹掰了那一天起,我对您二人的所有评论,与阁下的那些以“夹头”为主题词的回应,编辑在一起,若把方舟子的那些文字也加进来的话,大概会有大几十万字,上百万字之多了吧,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教学,便于教育你的学生欣赏老师如何高手过招,用污言秽语杀得对方片甲不留,顺便让你的学生接受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的熏陶。本来是想建议崔教授在“口述历史”中将此公案相关方邀来每个人讲述一番的,依我对你的了解,你没有这份胸怀,甭说让司马南方舟子讲话,连饶毅那样温文的知识分子三番五次约你,你都躲躲闪闪顾左右不敢见,这些事实充分说明,我们的崔大教授崔大委员,没有实事求是之意,用这样的小心思来做口述历史,“口述谁的历史”也是大可以问一问的……20/叫魂儿愚昧的东西,于今日中国,总的来说,是在减少。遥想大清修铁路,老佛爷怕惊了大清龙脉,能叫人把火车扔到河里去。过去洋人咔嚓一声为国人拍照,很多国人认为自己的魂被摄走了,回到家里要“叫魂儿”……今天这样想事的人已经绝少见到了,但在以转(几)因技术为代表的科学问题上,用摄魂术、保大清龙脉陈旧思维来想事儿的人依然不少,表现形式不同罢了。小崔啊,不怕你现在跳起来,容我实话实说,你的某些言论,依然在叫魂儿”,在“保大清龙脉”……1768年妖术大恐慌和21世纪之初转基因恐慌同质小崔呀,请你不要误会。当年不是你“发现”了我,而是我“开导”了你,“转化”了你,把你从相信特异功能表演的阵营当中转化了出来。后来,才有我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讲座,才有北京春晚的小品(被枪毙了)咱俩的合作,才有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实话实说》二十集特别节目……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你热衷于给别人表演从我那里学到的耳朵听字、意念弯勺子一类“特异功能”把戏,把我唤做你的师付。我对你那一段的表现相当满意,并引以为自豪,现在你咋变成这样了呢!刚看一段视频,你居然说,九十年代你“发现”了我,顺口改编历史,不承认八十年代我认识你无所谓,大言不惭总不那么太合适吧。截图或是恼羞成怒气急败坏的真正原因从“转几因安全性在中国引发的一场公案看愚昧与科学的决斗”,若作为一个学术课题来研究,从传播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角度说,这事儿你最适合做,你不但是当事人,且是反面教员,反面教员的作用通常大于正面教员。当然你不做,别人也可以做,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互联网的痕迹是不那么容易擦掉的。今天的事实,就是明天的历史。依我之见,不仅是传播史,在中国科学史、中国科普史当中,“崔永元谣言秽语反转”这个字号必定留之下来传诸于世,是“流传”而非“流芳”。21/告诉你一个秘密最后,告诉你个秘密吧,我对你有一份私心: 浪子回头金不换,在反转这股愚昧的潮流之中搏击风浪拥有巨大社会影响的我当年的兄弟,我至今不改口的相信你会拐弯儿,会回到相信科学实事求是的正确的道路上来,有个现成的榜样叫马克林纳斯,知道他是谁吧?他的那些言论。前几天发给你了……你会是他吗?你会慢慢地成长为他吗?小崔,我知道你会拐弯儿,因为你不但理智,而且聪明,你的智商并没有因为你心里拧巴而降低,从一门心思“反转几因”一>“反滥种”,你这弯儿拐得多巧呀,从制造和传播“转几因有毒”到后来不怎么说这样露骨的话,转而在政府的公信力问题上做过细的思想工作,专门在“塔西佗陷阱”周边遛弯儿,羞得某部官员递不上话来……这弯儿拐得多好呀!如果慑于心智的原因,你已没有拐弯儿的能力了,我却用这样的话来试图点醒你,涉嫌欺负人,涉嫌对特定群体的歧视。但是,小崔,你没有这个问题,你头脑清晰思维健,心里明白表情糊涂,能拐弯儿而不拐弯儿,不是思想爬不上认识的坡,不是理解不了21世纪的科学精神究竟在当下中国指何物,而是怕失掉所有的本钱。我说的对吗?22/再告诉你一个秘密我再告诉你一个秘密,我们两个在微博上的你来我往,貌似我在与你直接对话,但其实我心里一直装着“沉默的大多数”,不是我忽略阁下,而是在本质上我必须要说与他们听。不同观点的针锋相对,所求的并不是在势头上压倒对方,“胡同串子”、“臭流氓”、“2B夹头”……这类你通常用来消食健脾去滞化瘀的大力丸,当然在街头小混混扎堆儿吵架的时候会赢得欢呼,但毕竟非君子所为,严肃的辩论是将自己的道理和自己的证据讲给别人,并力求做出文明的、理性的、建设性的表达。小崔,你想想看,你刚开微博的时候,呼啦啦上来那么多的人,不假思索地当你的粉丝,多年来《实话实说》所打造睿智幽默的形象让大家都喜欢你,甚至崇拜你,你天神一般的存在,那样稳沉大方机智幽默富有同情心,但是今天呢?有的粉丝掩鼻而去,有的粉丝为你遗憾,更多的人,看到你的样子,感到心疼。尽管与你争论关于转基因的安全性问题,我仍属于见状心疼的那个圈子一员。不错,微博是自家园地,也是公共平台,“我的地盘我做主”,这是必须的,有条不紊地在自己的微博上让各种理性意见得以表达,似也顺理成章,乖张暴戾个欲膨胀,动辄挂人乌烟瘴气,怎么看也不像原来的那个小崔了。这种任性,有人为你辩解说,这是率性而为,真性情好人,但大家未必都能同意这种说法,难以统一认识,难以一直原谅泥里打滚儿污言秽语的你,难以“一直原谅到共产主义”(你的句式)。23/你给我佩戴勋章与你不同,我没有你那份大平台上二十年打造出来的民望,几十年来我在江湖上得罪的那些特异功能神汉,近十几年得罪的撞墙沉船公知,他们持续地有系统地制造各种谣言,彻底涂污了我的形象,我每年都要“被动移民”若干次,还要经常“离婚、叛逃、被抓”,更介入高层政治斗争扮演可耻角色……你以老朋友身份给我的“臭流氓”定位,加强了我的敌人为我塑造的形象。如果说以前我胸前佩戴的勋章是“轮子”的话,小崔,你又给我加上了“臭流氓”的光环。其实你理解,我既要冲锋陷阵,又要夹着尾巴做人,不能给包括阁下在内的人以口实,即使侧过身来战斗,咬碎了牙齿和血吞,也不敢像政协委员仁兄那般汪洋恣肆。我的谨慎,我窝囊,你的恣肆,你痛快。也许这个时代是属于你的,很多人莫名其妙怕你,怕被你“摁倒”,怕被你“挂起”,怕被你“一日一夹头”,要看你的脸色行事,不敢惹你。不然,妻子胃癌去世也会被你揪出来挂起来羞辱一番。你现在变得太刻薄。24/“不举”之辩现在的你不但刻薄,而且过分敏感,凡事都从歪了想,矫情得不行不行的。我称你为“小崔”,这是年轻时候留下的习惯,有年轻网友看不顺眼,在我的微博后面留言“都到了不举的年纪还叫小崔,肉麻不肉麻”?这明明是在奚落调侃我,说我这个北京胡同大爷(你眼里的胡同串子)到了“不举的年纪”……什么举不举?举不举能咋的?谁还没举过呀?我回应了两句,无非善意调侃。多大个事儿啊!天上飘来五个字儿:“啥都不是事”,天上又飘来五个字:“不干你的事”……我都不急,小崔你急甚哩!也不知道你现在到底是一种什么心理驱使,偏偏要把事情揽过来,把我想的那么恶,一口咬定司马南用“不举”侮辱了你“恶心恶毒”。崔呀,如果,我真的了解你不举之实情,实话实说,显然属于客观描述,而非侮辱。但是你举不举,谁知道啊?你主动往枪口上撞,你傻呀?我要真说你不举了,侮辱你了,你急眼也有个根据,如今,大家都看得见,你确实冤枉我了,明白白真真切切的冤枉我,我真没这个意思,他人说不举,也不是影射你。在我的道德观中,根本就不认为“举不举”这件事情会对人格构成了侮辱。西门大官人倒是举得高,那是古往今来全民讽刺的对象;武大郎就是再努力,高举高再举高,估计也举不了多高,那三个奸人害死了大郎,好心人都为老实憨厚的大郎掬一捧老泪,大郎显然是正义的一方;太史公咔嚓“一剪梅”受过宫刑举无可举,仍忠公体国,写出史家之离骚……虽然咱俩认识三十多年了,差不多一辈子交情,但是你举不举,赌天发誓,我确实不知道,过去哥俩好的时候,私谊也没有发展到如此密切的程度(皮疹),咱们那时候不时兴讨论这类时髦话题。反对伪气功,揭穿特异功能骗局,咱俩那时特高尚特正式,说到高举,也绝对是举别的物件儿。行了,老弟啊,不知道这件事儿能不能跟你解释开!早年间,你说我有“语言暴力”倾向,那不过是夸我口头表达流畅连贯,如今在网络上确实有一拨子人有“网络暴力”倾向,这拨子人为所欲为搅得天昏地暗,这情形容易使网络暴力者生出误会来,以为网络是法外之地,愚昧民心可用,他们在快感中呼喊着呼啸前进……小崔呀,你也要警惕呢!25/怎样才叫爱一个人?你的粉丝多,多的像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战士头顶上美国人的飞机。你的粉丝凶,凶的像美国飞机投下来的炸弹。他们多也是有良知的,但对科学哲学的理解会有一个过程。他们喜欢你热爱你,但你没有权利愚弄他们。你的粉丝中也有明白人,对你的粉丝,我反复讲过: 如果你们真爱一个人,未必要事事顺着他,如果你们真爱一个人,就请不要加害于他……26/为啥写信?这封信,在4月躺在床上生病的时候完成了大半部分,怕有些地方话重,你接受不了,造成新、心的伤害……放在那儿没有发出去,见最近你连续“夹头”愈发用力豪情满怀,想你状态不错,心理承受力应该大为提高,才把这封信找出来,续写了后半部分。不知不觉已经写了上万字了,当年老子《道德经》也不过五千言,微言大义,一语万端,群经之首,千古不衰,而今文章口水太多,有效信息量太少,我不能免俗,但我可以做到让文章除去污言秽语,且尽可能说理,给对方以必要的尊重。小崔,你能做到吗?身为大学教授政协委员的你,愿意做到吗?来,让我们温习一下,《小学生文明守则》第八条内容: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不打人,不骂人……27/视频留念读到这儿,知道你会读到这儿,你是这封信的最忠实的读者,读了一遍之后你会再读,也会请你的好朋友来读,这很好啊,我能想象到,读到这里,你的嘴角一侧上提幅度略大,生出鄙夷之色,以为这这封信的落脚点就放在崔永元老师应该像小学生一样讲礼貌的层面上了… …小崔,我还有一段视频送给你,其内容大意是这样的:彼时,你已白发苍苍,以退休老教师的身份被请回学校,有学生认识你圈着你,你身体有些颤抖,喃喃地重复着一段话: 我那时跟人家拌嘴,被批评不懂科学,脸上挂不住了,不知深浅为反对而反对,我愚蠢地反对转几因,宣传转基因产品有毒,吃转几因产品,会得高血压,糖尿病,癌症不孕不育,很多老百姓都信我的……其实直到今天,我也搞不清楚转几因确切是怎么回事儿,但那时我知名度高头脑膨胀啊,冷静不下来,谁跟我怼,我跟谁干架。一个几十年的老朋友批评我,我把一些狗的照片和他的照片编在一起,天天羞辱他,一日一夹头,把他描绘成这个世界上最卑鄙恶劣的坏人,我的粉丝,天天去骂他,我那个时候可任性了,他就那么老老实实地任我欺负,今天我才理解,好朋友才会这样忍着……后来,他给我写了一封长信……(动笔于2017年4月9日,定稿于5月20日,北京南锣鼓巷8号)*“基”作“几”,无奈也,请见谅。???

篇6:崔永元的家庭教育故事

真实和坦诚地做人,是崔永元一贯遵循的准则。

崔永元的背后,是父母对他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提起他的父母,崔永元感慨颇多:这一生对他最具有影响力的是他父母的爱。他把这爱打了一个精彩的比喻,他说:父爱就像日出,那样光明磊落,真挚情深;母爱就像月亮,那样温柔无私,慈爱无边。

崔永元1963年生于天津,3岁时,全家跟随父亲所在的工程兵部队迁往北京良乡,小时候许许多多难以忘怀的故事就发生在那片乡村里。记得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每次逢年过节学校都要组织文艺演出,节目丰富,独唱、合唱、表演、舞蹈一应俱全。

崔永元有一次排练的是群舞《地道战》,构思很巧,换队形,忽而是地道的墙壁,忽而是运动的民兵,通过手与胳膊的组合,还出现堡垒和洞口等等。由于表演难度过大,只好不断调换演员,最终崔永元落选了。崔永元很难过,回家后一直闷闷不乐。当他的父母知道情况后,拍着崔永元的肩膀笑着安慰他:小小挫折算什么呢?并鼓励他说今后有的是机会。

其实,生活中坎坎坷坷的事情总会发生。最后经过努力,崔永元出演了压轴节目的主角,在歌舞剧《野营路上》中扮演部队指导员。当时崔永元穿的是他父亲借来的军装,他父亲在部队当政委,借来的军装大概是小文艺兵的演出服,帽子太大,帽沿经常和眼睛不呈一个方向。戏的结尾是高潮,群众让战士吃甜瓜,战士不肯吃,互相推让,僵持不下时,崔永元所扮的指导员迈上台阶,和战士们一起唱起一首歌:军队和人民/鱼水不能分/发扬好传统/永远记在心……

演出格外成功,于是第二轮就到附近的大队、部队、家属院巡回演出。到崔永元父亲所在的部队演出结束时,他的父亲作为政委走上台逐一和演员们握手,祝贺演出成功,当然也握了“指导员”的手。在崔永元的印象中,他们父子正式握手只有这么一次。崔永元记得,父亲握他的手,感觉父亲的手好重也很暖和,并从父亲的赞许的目光中感受到了强烈的父爱,这爱是那样炽热,那样深沉……

崔永元说:“我们家庭环境很正规、很正统。父亲是部队军人,做政治工作的。父母对我的.教育,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诚实。他们认为这是第一位的。不能说谎,不能骗人,不能去占人家的便宜。这些要求非常严格,直到现在,父母依然这样要求我。”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影响着崔永元。他们家曾经养了一只大花猫,一天早上,发现大花猫守着两条大黄花鱼自鸣得意。崔永元就把这事告诉了妈妈。全家人顺着脚印一查,知道黄花鱼是大花猫从屋后墙外的国营菜市场叼来的。崔永元他妈妈二话不说,就带着黄花鱼和崔永元直奔菜市场,说明情况后,把黄花鱼的钱付给了营业员。

他的父母非常善良。记得有个邻居,脾气非常古怪。她今天和你很好,明天就可能骂你,骂一些非常难听的话。甚至她儿子考试没考好而崔永元考好了,也会令她不满,乱骂一通。为此,崔永元的母亲常常唉声叹气,但从来不会去和她争辩一句。通常是过了两三天以后,那个阿姨又来找她聊天,就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

崔永元讲,他母亲还经常做与人为善的事情。70年代初,崔永元刚开始上学,他父亲在团里做政委,部队上经常有家属来探亲,有时候没地方住,他母亲就把他们接到家里来住,给他们做饭。弄得崔永元他们兄弟姐妹都有一种做好事的冲动感,看见妈妈那样,他们也学着干。妈妈把热汤面端过去了,他们就把自己藏的苹果献给客人。

上一篇:耐久跑趣味练习法探讨下一篇:枝江市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