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招语文试卷考题分析

2024-05-22

2011中招语文试卷考题分析(精选5篇)

篇1:2011中招语文试卷考题分析

2011年河南省中招考试历史试题评卷情况分析

自6月30日至7月2日的历史评卷工作圆满结束,现对学生答题及评卷情况分析如下:

一、第21题评卷情况分析

(一)、2011年河南省中招考试历史试卷第21题是一个读图分析题,三大问五小问共五分,综合平均得分3、42—

3、54(含零/除零),最高得分5分,最低得分1分(除零分)本题重在考察学生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参考答案要点如下:

1、宋朝(1分)促进了航海事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1分,与题意相符即可得分)

2、阿拉伯人(1分)指南针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开辟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条件。(1分)

3、中国封建制度的落后和禁锢等。(1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二)、学生答题情况如下: 第一问,回答宋朝或北宋都可得到一份,但有少部分学生回答南宋或者宋元或其他年代不能得分,“促进了航海事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一问,有的同学抓不住关键词“航海事业“和“海外贸易”,大部分同学的答案表述为“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这实际上等于用问题来回答问题,并没有答出对中国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而不能得分。第二问,“阿拉伯人”一词是固定的,少部分同学拿不到这一分,答案出错多集中在“欧洲人”、“郑和”、“麦哲伦”等;“为环球航行和开辟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条件”一问中,“环球航行”和“开辟新航路”为关键词,但部分同学抓不住问题的关键,点不到关键词,部分同学表述为“指南针的发明为欧洲人航海创造了条件”,还有一些其他的表述。第三问参考答案表述为“中国封建制度的落后和禁锢等”,但这问属开放型试题,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有大约一般考生能够打出中国封建制度的落后,但也有不少考生表述为“中国闭关自守”,这是一个较为常见的答案,也给了分,也有一些其他的表述。

二、第22题评卷情况分析

(一)、22题是一道由图片和材料组成的分析题,共3小问,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概况。本题满分6分,综合平均得分3、1/

3、68含零/除零),其中考生得分最低分是1分(除零分),最高分6分。

(二)该题提供两则材料,其中第一则材料是地图,考查考生读图能力;第二则材料是文字材料,考查考生阅读文字分析能力。第一问考查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大多数考生都能从地图中找到相关信息,从而归纳出正确答案,但是还有一少部分考生不能正确分析地图,再加上基础知识薄弱,答出的答案离题千里。例如:有考生答出民用工业多分布在东南沿海,甚至说是分布在西北沿海、东北老工业区等等。第二问要求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高峰及其相关原因。其中高峰时间大多数考生能正确答出,但是还是一少部分考生的答案比较乱,例如:有答杂交水稻的、有答两弹一星的、有答一五计划的等等,其中答一五计划的考生比较多。关于相关原因绝大部分考生都能答出列强放松对中国的侵略,而且还有不少考生答出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相关内容(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第三问考查中华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根本原因,这一问总体上来说正确率不是很高,能够准确答出社会性质的考生不是很多,多数考生的答案是: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或外受帝国主义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

三、第23题(1)评卷情况分析

(一)、试题及得分情况分析

对于23题第一问,在确定给分点时,我们对参考答案的设定有不同的意见:

本题问题设置为“据材料一,谈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但参考答案却从三个层次来进行论述,即辛亥革命的性质、历史意义和局限性,显然参考答案设定为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经过商榷后,我们把答案设置为五个要点:辛亥革命的性质、历史影响(分经济、政治、思想三个方面),辛亥革命的局限,学生答出三个要点即可得满分。

学生得分情况如下:平均分(含零/除零)

2、55(2.63),最高分3分,最低分1分(除零)。

(二)、从试卷批改过程看出学生答题存在下列问题:

1、审不清问题,在组织答案过程出现回答孙中山的革命经历或者是三民主义的意义;

2、表述口语化,学科语言不突出,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时往往采用文学化,口语化的表达,背离了历史学科专有的语言表达要求;

3、要点不突出,回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不知道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等方面进行论述,往往只围绕一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4、卷面不整洁,字迹潦草难于辨认,影响得分,5、答题不在规定区域,第一次网上阅卷就出现部分学生不在规定区域答题,任意更改题号,给教师阅卷带来较大不便。

四、第23题(2)(3)评卷情况分析

(一)、本题两问均是2分,共4分,第(2)问得分率稍高于第(3)问。综合平均得分1、96---

2、08(含零/除零),最高得分4分,最低得分1分(除零分)。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如下

1、第二问:

(1)大部分考生可得全分

(2)个别考生出现时间与事件记忆混淆,与推翻军阀统治,推翻清政府统治,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抗日战争等任务混淆。(3)考生出现问题没读清,分别将孙、毛任务写出。(4)答题要点不明确,口语话等问题(5)白卷现象

2、第三问: 关于本题很少能答出完整答案,或只答出一点,或整个答偏。

(1)答出一点的只是答出思想对革命的指导作用,或答出理论与时俱进,适时发展

(2)答案如:“我们将好好学习孙,毛的„„精神,或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人心及对后世有借鉴作用”虽说也属于认识,但是与题目用意稍偏,我们根据考生答题的合理程度酌情给分。

(3)答案如:毛泽东、孙中山对中国革命贡献大,推动中国近代化,我们要好好学习等,则并无实际具体认识。

五、第24题评卷情况分析

(一)、题目及得分分析

本题是一道新题型,属于开放性试题,考察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辨识能力,历史资料的认识及其相关历史知识的汇集能力,对图片英国议会大厦见证英国历史变迁进行知识整合写片历史短文,凡涉及答案所给关键词1689——《权利法案》——限制王权——议会高于王权——君主立宪的皆可得满分。

本题综合平均得分3.19/3.91(含零/除零),最高得分5分,最低得分1分(除零分)。

(二)、学生答题情况如下

(1)大部分考生可凭讲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得分

(2)部分考生讲述过程中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时间,及其文献没有提及则只得1分或不得分。

(3)学生语言书面表达能力差,语句不连贯。不会用历史语言表述。

六、第25题(1)(2)评卷情况分析

一、题目及得分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以及中国如何应对这种变化。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如果对这种演变理解则相对较为容易,但如果平时不注重理解则会造成在考试有限的时间里乱答而造成无法得分的情况。本题两问共4分,综合平均得分2、66/

2、94(含零/除零),最高得分4分,最低得分1分(除零分)。

(二)、学生答题情况如下

①基础知识不扎实。如题目问中国面对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变化积极参与哪些国际组织活动?答案为: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加入WTO、承办APEC会议等。而有学生将APEC错误的写成OPEC,将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写成加入联合国。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所以该说法是不对的。②对问题不理解。如对“世界政治格局“不理解。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个中力量(主要指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而很多学生答全球化,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趋势而非政治格局演变。③对历史知识的时间概念模糊。如题中给出雅尔塔会议的图片,问推动了哪些组织的产生。答案五花八门,有答欧盟、亚太、世贸等等。可见是脑子里有什么写什么。而雅尔塔会议是二战末期三国首脑召开的如何处置战败国的会议,会议还讨论了成立联合国的相关问题。所以如果对这个时间及这个时间的事件清楚的话则非常简单。

七、第25题(3)(4)评卷情况分析

(一)本题.考察内容:

(3)发展中国家加入国际组织对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 1分(4)对中国参加国际组织活动的认识 2分 答案要点如下:

(3)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或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

(4)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在国际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参与国际组织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利益。四点任意两点即可给分,如学生回答出中国加入国际组织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或成为维护世界和平重要力量也可酌情给分。

本题这两问共3分,综合平均得分 1、66/

1、84(含零/除零),最高得分3分,最低得分1分(除零分)。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第(3)问:

本题学生得分不高,导致得分不高主要是由于审题不清,要回答政治经济格局,而有的学生只给出政治多极化,有的学生只给出经济全球化,两者都答出的很少。其次在于初中历史教材中没有使用“公正合理得政治经济新秩序”,学生很难答出,但也有少数学生回答出这一答案。还有个别学生放弃本题。第(4)问:

本题学生总体回答较好,但也有少数学生回答较差,任意两点中只回答出一点,个别学生审题不清将25题中材料一的第二幅图片欧盟总部图当作中国加入的组织,回答出欧盟的作用,很少一部分学生放弃本题。

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提高学生应试能力,教会学生抓关键词。

关键词是试题答案的中心和灵魂,也是考生得分的关键所在,但事实表明,好多考生的答案因为缺少关键词而显得凌乱,一盘散沙,结果写得拉拉杂杂,篇幅很长而找不到给分点,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抓住关键词,答案围绕着关键词来组织,这样答案就有了中心和灵魂,更有利于学生的得分。

二、教会学生用简洁、全面的语言回答问题。

从学生答题情况可以看出,好多同学答题时语言啰嗦,不顾忌篇幅和字数,只管写得很长,而实际上主题散漫,缺乏得分的关键词汇和语句。还有的同学因为语言拉杂,写得太多而导致答题时间不够。针对这种情况,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要注意教会学生用尽可能简练而全面的语言回答问题,争取做到句句都是得分点。

三、尽可能用学科语言回答问题。每一个学科都有各自的特点,而用学科语言回答问题是该学科的最基本要求。从试卷中来看,部分学生答题时不知道或者不注意运用学科语言,语言随意性很强,暴露出缺乏深深的学科素养,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要求学生用学科语言来回答问题。

四、全面提高学生能力。

历史主观性试题是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以及语言表述能力等各项能力的综合性考察,为了使学生能够脱颖而出,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是学生在考试中得到尽情的展现,考出理想的成绩。

五、在授课过程中突出对历史事件的整体分析,不要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死记硬背。

六、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网上阅卷的训练,避免出现不在答题区域内答题从而出现不必要的失分。

篇2:2011中招语文试卷考题分析

2013年河南省中招语文试题共四大题22小题,满分120分,考试内容分四大板块,即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和作文。今年中考语文学生整体感觉有点难。基础知识部分,古诗文阅读和作文难易适中。名著阅读、记叙文阅读和说明文阅读都偏难。名著阅读注重了考查细节,让那些没有认认真真读过原著的学生无从回答。“像《水浒传》《西游记》这样大部头的小说,事件比较纷繁复杂,学生就算认真读了,也难免会遗忘。”所以有一部分学生虽然读过原著,也看过相关电视剧,但依然忘记了一些细节,依然觉得比较难。

记叙文阅读和说明文阅读与往年相比,记叙文阅读和说明文阅读所考查的内容和往年相比,变化比较大,前者没有考概况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后者没有考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令学生觉得有些“陌生”。题干的语言表达形式学生也觉得陌生,再加上分值比较大,学生不太清楚答分点,因此觉得比较难。

作文:“中国式过马路”

作文题的形式和往年一样是二选一。一个是命题作文,一个是半命题作文,在形式上保持了稳定性。

第一个题目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很显然是针对目前热议的“中国式过马路”或不为救护车“让路”的不良行为;还可以写老一代为年青一代“让路”,呵护扶助下一代尽快发展成长的宽广胸怀和无私精神等。

这个题目设置得非常好,非常有时代气息,也体现了一定的道德引领作用。

材料作文比较好审题,只要围绕生命要散发芬芳,需要接受“阳光”的“照耀”就可以。学生在平时的作文练习过程中,一般都会训练到相关的话题,一般不会偏题或跑题。总之,今年的作文题出得有现实感,贴近生活,学生有话可说,出得非常好。

作文是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查,包括书写能力、理解提炼材料能力、遣词造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布局谋篇能力等,提高作文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作文的各个环节规范指导,严格要求,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写作习惯,让学生用心作文,只有这样才能在考场上写出优秀的作文。

为幸福让路

这天早上,我背着书包跑到车站等车,因为是冬天,我哈着气,想暖暖手,天很暗,树上都结了霜,一会看看手表,一会把手伸进荷包,哈着白气,心想:今天真可怜,树上都结了霜,我起的本来就不是很早,车上怎么还不来呀,再不来,我可就迟到的!

过了一会儿,车终于来了,我挤上前去,终于上了车,我看了看表,太好了!还有半个小时。我找到了一个位子,坐了下来,车开的有些快,突然,“吱”的一声,公交车在一个紧急刹车后停住了,我的头差一点撞上了前面的椅子,我慌张的四处望着,以为出了什么事,呼,虚惊一场,原来是一辆婚车横穿了过来。

“烦死了,我还要去开会呢!”

“快开车!我要上班迟到了!”

“我上学要迟到了!”

“开车!快开车!”

“什么破婚车,挡着路,想要被撞死呀!”„„„„

听到乘客们的破口大骂声,司机终于忍不住了,他眉头紧锁,站了起来,大声地对我们说:“你们别吵了,别人结婚是一件幸福的事,所以要开得慢,录下来,换成你们还不是会开得慢,换成谁都会这样,只要我们心里放宽一点,多为别人想,这样,他们幸福了,我们也会因帮助了人而幸福的。”

好一位幸福火炬的传播者,好一位幸福的司机!我心里不禁赞叹道。原来做一个为幸福让路的人是多么简单,做一个幸福的人是多么简单啊!

篇3:2011中招语文试卷考题分析

今年是我省自主命题以来, 传统课标考测的最后一年, 直面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其试卷命意自然体现了继往开来、能力立意的特征, 可概括为“四色”试卷———保持了国考的本色, 体现了湖北的特色, 点染了课改的秀色, 渗透了时代的亮色。

2011年湖北高考语文卷较之去年的试题, 可谓风景依旧, 但显得更务实, 实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贴近教材相关内容;实在切合学生知识水平, 切合语文考试大纲。让考生们感到不偏、不俗。内容上稳中有变, 变中求新;新颖中有突破, 突破中有变化。

比较全国卷与湖北卷, 从结构上来看是大同小异。全国卷21题、湖北卷23题, 异点在基础知识、科技文阅读, 两个板块;从内容上看:基础板块区别于全国卷的是字音、字形、标点、语言表达的连贯, 还有词语的考测。以语音考测为例, 今年第一题不只在考测考生对生字新词的认读能力, 而是侧重于考查考生对汉语拼音方案的掌握, 如平舌音与翘舌音、边音与鼻音、前鼻音与后鼻音的区别。湖北卷用选择填空的题型兼考实词、虚词、成语。全国卷仍是传统的选择题型, 这也是一个纵向的变化, 似乎是要在词语运用中融入语言连贯的考测。

——感点一:湖北特色, 重语言知识的积累, 也关照了全国卷重语用能力检测的理念, 即体现语文的学科性质, 又切中语文教学的实际。

阅读板块———科技文阅读部分, 全国卷3题 (选择题) 分别考筛选、整合信息, 理解文章内容, 推断、想象等。湖北卷则考4题, 其中第9题仍以问答题型考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本文阐述了中国建筑的多种“文法”, 请列举其中的三种) , 从文本内容上看, “中国建筑的文法”极具人文内涵, 又彰显了时代的亮色。

———感点二:湖北卷一直重视阅读理解能力的检测, 但题型的变化, 传达出落实课改, 努力创新的信息。从新课标全国卷科技文阅读的题量看, 湖北卷科技文的减负亦势在必行。

文言文阅读文本《谏成帝营陵寝疏》, 源自《汉书·楚元王传》仍旧回避了史传文本, 这是很能体现地方教育实力的, 本板块与全国卷的题型基本一致, 但题量仍有差别, 主要是文言翻译, 湖北卷考3句, 全国卷则只译2句。而名句名篇默写填空, 则并入了文学常识题, 而且是两空, 这也是提升阅读鉴赏能力的命意, 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关注。

———感点三:湖北语文教学任重道远

本人十分看好2010湖北卷诗词赏析题, 首先, 选题选体, 堪称经典。“七夕”中国的情人节, 多么丰厚的文化意蕴;体裁上, 全国卷Ⅰ考唐诗、新课标全国卷考元曲, 也算是“三体鼎立”嘛。在考点的覆盖方面:赏析词句的感情表达及艺术表现手法, 体现了阅读赏析课的教学实际, 也彰显诗词品读的重点。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引入教材基本篇目 (《鹊桥仙》秦观) , 摘录典型的词句比较赏析, 文本的体裁, 题材上惊人的相似, 考测的角度极富哲理的思辨和细腻情感的品味, “欢乐”与“愁苦”“短暂”与“永恒”, 多么明晰的思维焦点。

今年湖北卷诗词赏析题仍采用比较阅读赏析的形式, 全国卷Ⅰ考宋词, 湖北卷则考宋诗, 也算是“花开两朵”, 但有一个重大的变化, 在题量上, 由以往的两道题变为三道题, 分别设置“形象特征”“结构作用”“内容要点”等考点, 设题指向明确, 聚焦考点。

——感点四:参悟湖北卷诗词题, 入乎其内———吃透教材;出乎其外———走出文本。

湖北卷第五大题 (文学作品鉴赏) 的命题, 可谓是坚守中彰显特色, 探究中力求创意。

选文既不写湖北风物, 也非湖北的作家, 内容风格上并非《烟花三月下扬州》之类有充满诗情画意的标题, 形散神聚的体式、虚实相生的写意, 深沉温婉的情韵, 清丽典雅的语言, 但也像一本“旧书”, 简洁平实的描述中彰显了人物的个性, 带着泥土的清香, 饱含赤子的情怀, 坚守本真, 体恤民情。一如既往地贯穿了关注民生、弘扬传统文化的主题, 皆与《胡同文化》之类的经典美文一脉相承, 能在考场上赏析这样的作品也算是享受“快乐之痛”, 提升一种生命的境界。

赏读共设四题, 分别考测词句理解、语言特色、细节描写、形象塑造等知识点和能力点。

——感点五:阅读教学与考测也只好“摸着石头过河”。能力立意是重中之重。

语言表达板块也是试卷创新的实验园地, 湖北卷, 这一块也有几个亮点值得关注;

首先, 立足于阅读理解“积累、整合”“观察、想像”“概括、描写” (课标语) 的能力考查, 第20题, 校园“禁烟提示牌”的编写充满了人文关怀, 凸显时代的亮色, 又关涉诗体语言的表达;第21题是图表的分析与归纳, 小有创意。第22题, “课文人物”颁奖词的拟写类似于去年第21题, 《红楼梦》读书交流会开场白, 既关涉课本内容又体现了《标准》对“文化论著研读”的要求, 《标准》要求“考查学生是否认真研读经典原著, 对论著内容的理解和观点的把握是否正确”若考生平时有对课文的积累和赏析, “颁奖词”的拟写是较容易的。

———感点六: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 语言学乃运用之学。

高考作文题似乎聚一卷之形神, 也关一考之成败, 其社会影响犹如激浪之石, 其命制的难度和风险可想而知。

得知今年的作文题, 评家也许不无微词, 本人却独有所好, 首先, 它应时而生、直击民风学情;时下, 大家习惯于读图上网, 信息快餐, 传统的读书观念受到流行畅销书目的冲击;因此“旧书”一题引导学生反观社会人生, 反思生活, 考生可“实题虚写”, 以书为线索, 叙写读书感悟, 也可取其“旧书”之象征意义, 历史是一本厚重的旧书, 解读社会人生亦在“旧书”的命意之中;其次, 它俗中见雅、渗透了传统文化, “旧书”切中了以书为伴的学子生活, 在校园生活中, 学子们读其书, 取其利, 并未识其“旧” (如文史经典、古典名著等) , 旧书之“旧”, 皆有超越时空的经典内涵, 若写读新版古典名著, 也是题意之中;再次, 它推旧出新、拓宽了自主空间。近年来, 考生们大都亲睐板块拼贴的议论性散文, 而“旧书”便打破这种单一的理性思维定势, 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记叙、议论、抒情及说明的空间。 (如写读一本旧书, 一本旧书的故事, 旧书新读等)

总之, 一个作文“材料”的解读决不能停留在它的辞采表面, 宜潜伏其里, 发掘深层的思维内核, 又出乎其外, 由此及彼, 直击命题的生命意义及社会内涵。

“旧书“本身就彰显了一个时代的精神, 也能点醒考生的个性思维, 故它的特色体现在一个“直”字, 不至于雾里看花。它没有婉曲的象征, 没有含蓄的隐喻, 也没有干瘪的说教, 只有恰中肯綮的点醒、提引, 让人驰骋于天女散花般的想象。因此, 它的创意又体现在一个“活”字, 不至于千人一面。

今年的作文题虽不像“举手投足之间”那样“生活”, 那样“细腻”, 也不像“幻想”那样“飘渺”与“空灵”, 但辞章上可以俗中见雅, 立意上可以陈中见新, 结构上可以平中见奇。

篇4:2011中招语文试卷考题分析

语文

整理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A.狼藉/慰藉 伺候/伺机而动 日薄西山/薄利多销 ...... B.悖论/蓬勃 催眠/摧枯拉朽 巍然屹立/迄今为止 ...... C.包扎/扎实 巷道/街头巷尾 哄堂大笑/一哄而起 ...... D.咳嗽/洗漱 晦涩/诲人不倦 负隅顽抗/无独有偶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枢纽 荧光屏 人才辈出 通情达礼 B.决窍 狙击手 一筹莫展 矢志不渝 C.懈怠 流水账 相辅相承 粗制滥造 D.庇护 挖墙脚 仗义执言 变本加厉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

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

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

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

A.①②⑤④③ B.③⑤④①② C.④①⑤②③ D.④①③②⑤ 4.古诗文默写写。(8分)

(1),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峰回路转,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想象与友人团聚,秉烛夜谈的句子是:“。”

(4)风雅是一种生活情调,也是一种精神追求。陶渊明的“,”。(《饮酒》),一束花,一抹山,这种随意自然是风雅;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杯酒,一轮月,这种潇洒浪漫是风雅;刘禹锡的“,”(《陋室铭》),一架琴,一卷经,这种恬静淡泊也是风雅。5.名著阅读。(4分)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丰满的,优缺点并存。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分析他的优点和缺点。

①猪八戒(《西游记》)②武松(《水浒》)③米开朗琪罗(《名人传》)6.请给下面的新闻材料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3分)

××网2016年4月22日讯 4月24日是首个中国航天日o为迎接首个航天日,航天专家在国家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作专题报告,总结了中国载人航天、火箭发射、深空探测等方面的航天成就,强调了中国进入太空的能力目前已经达到航天大国的水平,并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每年的航天发射数量稳居世界前三,尤其值得所有中国人自豪的是,近20年中国长征火箭的发射成功率居全球之最。7.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共7分)

据调查,近两年来,中学生对数字化阅读的兴趣明显提高。数字化阅读是一种阅读方式,与传统纸质媒介阅读不同,它是借助网络、手机、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等数字媒介进行的。(1)用简洁的语言从下面两个图表中,归纳出三条主要信息。(3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 资源全部免费

(2)结合下面材料的内容,写一段话来表达你对数字化阅读的思考。要求: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②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③不少于50字。(4分)

某校八年级的李明同学最近喜欢上了数字化阅读,他常用课余的零碎时间来浏览新闻,了解科技知识,偶尔也读读名著,看看喜欢的微博,常与同学交流阅读心得,很受大家欢迎。赵亮同学最近也喜欢上了数字化阅读,他热衷明星八卦,沉迷网络小说,对繁杂的信息不加分辨地接受,现在上课总走神,也不爱跟同学交流了。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1题。(共16分)

母亲养蜗牛

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人感到凄楚。

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

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盒盖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儿内。

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

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

“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

“奶奶,你吃过蜗牛吗?”

“吃?……”

“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

“可……它们现在还小啊……”

“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奶奶你说是不是?”

母亲愕然。

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

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

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

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

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而母亲总是摇头——根本就没长。

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了。

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

“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

“不行。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

“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 资源全部免费

母亲默不作答。

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地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

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儿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我给你做了,快喝吧。”我狠狠瞪儿子一眼。儿子辩白:“不是我让奶奶做的!”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蜊汤。

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下。她依然每日将菜蔬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

一天,母亲说:“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彩。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沉思……”

(作者:梁晓声。有删改)

8.“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横线处。(4分)

(1)①,波澜顿起。

(2)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波澜再起。

(3)②,波澜又起。

9.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10.细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4分)11.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共12分)

人体器官有可能自愈吗

①自愈,顾名思义是自己愈合之意。自愈能力是人体修复自身缺损、维持生命健康的能力。有些自愈能力是人体原本就具有的,依靠遗传而获得。而科学家所要追求的是,在人体器官出现病变时,以科学手段遏制病变,使器官自己恢复到正常状态。

②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的小白鼠身上发现了一种可快速修复组织的特殊基因。就因为携带了这一基因,本来会长出肿瘤的小白鼠摆脱了“宿命”,不仅没有患上癌症,反而生长迅速,体格健壮。这一发现令科学家们大为振奋。在此之前,这种特殊的基因被认为通常只能在发育的胚胎中起作用,在成年生物体中则会丧失活性。

③“激活”衰老的细胞,重启它们的生长机能,这样的研究并非刚刚出现。在此之前,这个领域最重大的突破就是培育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但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更加强大,它在成年生物体中也能增强组织的修复能力。如果把生病的人体比作一台感染病毒的电脑,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所起的作用就像磁盘格式化,即将所有的数据全部清空,一切从生命最初发育的阶段开始;而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像杀毒软件,清除病毒但不丢失已有数据,保持电脑的健康运行。这就是说,已经成年的生物体,也能以此来修复自身组织器官的损伤。

④这种特殊的基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我们的身体是通过基因调节来认知自己正处于哪个生长阶段的,这种特殊基因类似于一个调节器,它可以让体内的基因误以为机体正处于更年轻的状态,从而使衰老或病变的组织器官的生长机能再次被激活,完成自身修复。

⑤除此之外,科学家还从人体神经系统调节方面进行了器官自愈的研究。他们研制出了一种微型植入器,把它植入人体,让它来监控并促进器官自愈。

⑥人体的各个器官都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相互作用,密切配合,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实现正常的生命活动。微型植入器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在被植入人体后,它会监控人体器官的健康状况,一旦探测到一个器官受到病毒感染、出现损伤或者变得衰弱时,它便刺激神经系统,通过人体的神经系统调节使这个器官自己恢复健康,再度正常工作。

⑦虽然这一研究目前还处在实验阶段,但展现了诱人的前景。许多难以治疗的疾病可以通过神经系统调节得到更有效的治疗,微型植入器或许能从根本上改变医生诊断治疗的方式,取代对药物治疗的依赖。

⑤科学发现让前景乐观起来,然而,要让神奇的科学之光照进现实,道路还很漫长。但这些都不会阻碍科学前进的脚步,相信不久的将来,人体器官自愈将不只是个梦想。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 资源全部免费

(作者:胡宇齐。有删改)

12.在有关“人体器官自愈”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取得了哪些成果?(2分)13.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14.第⑤-⑦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3分)

15.下面这则材料是否可以作为本文的例子?如果你认为可以,请指出放在哪一段中合适,并简述理由。如果你认为不可以,请简述理由。(3分)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手指不小心划了一道伤口,即使不用任何药物,伤口也会自动愈合。这是血液中的血小板在起作用,它能加速凝血,让伤口无药而愈。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0分)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二)《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①四海之众,曾亡柱干②之固守于四境?殆③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④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⑤。

(节选自《汉书》)

注: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⑤英俊:杰出人物。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故虽有名马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B.食不饱,力不足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C.策之不以其道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7.把语段

(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18.“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语段

(一)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分)

19.根据语段

(一)和语段

(二)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3分)

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语段

(一)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① ;语段

(二)用② 的论证方法,强调③。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0-21题。(共4分)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眷泥更护花。

20.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2分)

21.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分)

四、作文(50分)22.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题目:我的青春里有 要求:

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 资源全部免费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画家费尽心力创作了一幅画,在即将完成时,不小心将一滴墨滴在画上,他沮丧极了,想要放弃这幅画o冷静下来后,他反复变换角度看那个墨渍,随后,在墨溃上涂了几笔,墨渍变成了一只飞鸟,与整幅画完美融合。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 资源全部免费

篇5:2017中招英语试卷分析

各位老师,大家好!很荣幸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分享。李校长让我从近几年河南省中招英语命题趋势方面向各位分析汇报一下。

首先让我们分析下2017年河南省中考英语试题特点,河南省的中招英语试题,它的命题依据主要是:《英语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与检测》。近几年的命题又呈现出以下几种趋势:“重视基础,强调能力;淡化语法,强调语境;突出语篇,注重语用;关注热点,透视实际”。而2018年的中考英语试题进一步体现了这些趋势。

试卷准确把握中考考点,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尽量避免了为考点而机械设题,力求将知识点的考查放在一定的真实语境中,体现了语境设计,语篇设计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但是从整个试卷和学生反应来看,试卷难度比往年有所加大,有一定的区分度和选拔功能。先来看下整个试卷的题型结构:

2017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

英语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七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请用蓝、黑色水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听力理解(20题20分 ABC)三小节 二:选择填空:(15题15分)三:完型填空:(10题10分)记叙文 四:阅读理解(20题40分)四篇短文(日常生活类阅读)五:词语运用(10题10分)六:补全对话(5题10分)七:书面表达15分

(给出题目,有要点和要求,80词左右)

【常考语法】 1.名词(可数名词及其单复数、不可数名词、专有名词、名词所有格)2.代词(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反身代词、指示代词、不定代词、疑问代词)3.数词(基数词、序数词)4.介词和介词短语 5.连词 6.形容词 7.副词

8.冠词(定冠词、不定冠词、零冠词)

9.动词(动词的基本形式、系动词、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动词短语)10.时态(现在进行时、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11.被动语态

12.非谓语动词(动词不定式)

13.构词法(合成法、派生法、转化法、缩写和简写)14.句子种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15.句子成分(主语、谓语、表语、宾语、定语、状语)

16.简单句的基本句型(主语+系动词+表语、主语+不及物动词、主语+及物动词+宾语、主语+及物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主语+及物动词+宾语+宾语补足语、there be 句型)17.并列复合句

18.主从复合句(宾语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19.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 下面从具体的题型来说:

一、听力理解(20题20分)2017年听力与往年相比,题材和内容方面都没有太大变化。

听力部分难易适度,语速适中,内容清晰,要求也恰当。通过对学生调查,大部分学生反映题型比较容易,得分率也较高。18年备考的时候,我们要提醒学生注意听力题型中的一些易错点并加强学生答题策略的培养。如: 易错点方面:

1.时间类(日期、钟点),包括直接型和计算型。

2.数字类(价钱、距离、年龄、数量等),包括直接型和计算型。(如2017年第8小题,车票的价格就用到了简单的计算9-6=3)3.地点类 包括直接型和含蓄型。

4.否定类 此类对话或含有not, no, neither, nor,little等否定词,或有but, although等转折词,或由would rather,instead, too...to...结构及虚拟语气等表达,因此要特别注意。

5.人物类 包括人物关系、人物身份两类。此类对话提供一个情节,能反映所涉及的人的关系或身份。关注对话的内容。答题策略:

1.听力测试前先阅读试题及选项,阅读试题要抓住关键词:what,how,who,when,where...2.根据试题及选项进行猜测,以便听时及时捕捉信息。3.对数字类的应及时用笔记下,以防需要计算。

4.第三小节短文理解,要认真观察图片,预测会出现的词汇,听的过程中记录重要信息,提高做题准确率。(2017年五张图片是关于职业的,我们就可以预测是讲职业所做工作等进而选出正确答案。)

二、单项选择题(15题15分)

单选题是对学生进行语法的掌握情况和语境的理解能力方面的考查。“注重基础,突出语境”是今年中考英语单选的一个显著特点。从考点分布上看,以词法考查为主,辅之以句 法的考查,同时,强调语境的的理解。具体分布如下:

从近5年来的考查情况看,单选题上有了一些固定的规律,如第一题考查冠词,最后一题考英文常识。纵观整个15道小题,无论是对词法的考查还是对句法的判断,所展现给考生的都是地道的语言和完美的句子结构。但从试题难度来看,比往年,难度有所加大。主要体现在今年单选选题灵活,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单选23题,名词辨析;26题动词时态的用法;29题语态的用法;30题动词短语(up)的用法。这些题目注重通过对话和上下文给考生创设完整、明确的情景,注意考查运用语言的能力,可以明确的看出“语境”在确定正确答案的作用。避免为语法而语法的试题,从而体现英语作为语言学科在语言的形式、意义和功能的统一。因此,在2018年的备考中应加大对单选的训练力度,同时,掌握扎实的语法知识,模拟情景对话逻辑能力是重中之重。

下面是近几年单选题的一些命题特点,呈现出来给大家复习作一些参考:

基础语法以单词、词组辨义为主;语言交际性、真实性、实用性;紧跟时代脉搏,反映社会热点;考查中越来越淡化纯语法的考查,而更注重语言的运用能力,即语法的考查要放在语境中。

复习迎考的建议:注重基础,避免复习中无谓地拔高要求;避免题海战术,平时练习杜绝偏难怪,可把时间用在强化记单词和句子,把语法渗透在句子中掌握。

三、完形填空(10题10分)

完型填空试题旨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今年的完形填空所选材料很好,读到最后,剧情反转,有向高考英语完形填空接轨的趋势。在场景化的故事情节中,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文章长短适中,设空均匀,考点丰富。

2017年的完形填空文章讲述了一个大熊猫去伦敦的一家饭店吃了饭就走,并拿枪在空中打了一枪,服务员们很害怕,但还是向他讨要一个解释,大熊猫问服务员自己看起来像什么,大家回答说看起来是一个大熊猫,大熊猫说是的,并叫他们去查阅资料.后来服务员报了警并说明了事情原委,警察们在百科全书上查到了答案,百科全书上显示:大熊猫,生活在中国,吃了竹笋就离开。其中既侧重动词(3个)、名词(3个)的考查又兼顾了形容词、连词、代词、介词的考查。对于18年完形填空题型的教学,我认为要着重通过专项练习,训练学生以语篇语境为线索,通过阅读理解进行语意辨析的逻辑推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深入语境,辨析词义,从而选择出正确答案。

三,阅读理解(20题40分)

近几年阅读体裁多变,信息量丰富。

2017年的A篇主要介绍如果周末你想找个特别的地方,去想尝试新的东西,可以去一些四个餐厅.作者分别列举了这个四个餐厅的特色,饮食,一些活动和用餐感受等。题型上设置为三道细节理解题和一道标题猜测题,相对简单。B篇是一篇励志类阅读,主要介绍不仅仅虎妈严格管教出来的孩子能够上哈佛大学,Dawn Loggins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考试哈佛大学的,之前她被家人遗弃,不得不在朋友沙发上过夜,并在一所高中打工,很早就去扫地、收拾垃圾.然后再学习.经过努力,终于考试了哈佛.因此只有自己努力才能成功。有道词义猜测题,有一定的难度,要求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知识储备选出正确选项。C篇是一篇说明文,主要介绍几种颜色信号代表的意义.最开始时,以红色作为停止.绿色作为警告,白色作为通行,但是一列火车在晚上把星星误认为白色,因此发生了不好的事情,最后将红色作为停止,绿色作为通行,黄色作为警告.很多警示牌都是黄色的,因为黄色白天更容易被看到。有道主旨大意题,有些难度,需多加练习。D篇短文讲了青少年每步入一所新的学校,都会有一段新的经历,短文详细的介绍了这些经历和遇到的一些问题。选句填空,考察上下文连贯,仔细用心,先分析选项。

具体地说,今年英语阅读理解题凸显对考生如下能力的考查:(1)注重对捕捉有效信息能力的考查;(2)注重对考生阅读中推理判断能力的考查;(3)注重对文章综合信息理解及主旨大意的考查。备考的建议:

学生要想在阅读理解题中取得好成绩,必须平时多阅读不同体裁,题材的文章,加大阅读量和词汇的记忆,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培养整体阅读能力。同时,要学会根据上下文及语境猜测词性,词义;还要善于思考总结。四,词语运用(10题10分)

词语运用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应用的熟练程度,对语言的迁移能力和对语言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所涉及的知识面广,灵活性高。考查范围均为《英语课程标准》中所列的语法项目,既注重语法知识、习惯用语的考查,还强调篇章结构的理解。词语运用主要考查考生的知识连贯性和对语言的综合运用的能力。它不仅考查学生对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考查学生对词汇的综合运用能力。词语运用要求从12个词中选出10个填空,给文章增加了一定的难度。那么,如何做词语运用题呢?拿到题目后,不要急于看文章,首先研究被选的词汇,对词性做简单的标记,同时对词义做初步的理解。梳理方框中词汇的可能变形。

17年的词语运用介绍的是个幽默故事.年仅9岁的吉姆为撰写家族史而采访了祖母.当他问祖母自己是怎么来的时,祖母说是“鹳鸟带来的”.当他问妈妈和祖母是怎么来的时,祖母做了同样的回答.于是有趣的事发生了。2016年的词语运用讲述了现实生活中人们沉迷于手机网络的话题,很契合日常生活,对于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人称代词的词性特点和词义考察是重点,此外还涉及到基础连词和介词的考点。

五,补全对话(5题10分)

补全对话试题是通过设置语言环境,把语言知识升华到语言技能,旨在通过书面形式来考查学生熟练、灵活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2017年补全对话的话题为“怎样交友”,试题所涉内容比较广泛,语言逻辑,开放性强,问句和答句的结合,考察了实际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重点要学会根据场景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六,书面表达(15分)

2017年的书面表达属于记叙文,我们每天都要做很多事情,有些还很棘手.请以“I did it”为题,并根据要点和要求,用英语写一篇短文,描述一件你完成的棘手事情. 1.要点:1)你做了什么事情; 2)你是如何做那件事情的; 3)你做完那件事情后的感受.

2.要求:1)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称; 2)词数80左右.

题目,要点和要求均已明确写出, 意为我曾做了什么事并且如何做以及做完的感受,贴近生活,让同学们有话可说,但学生想要写出高质量的作文也非易事。作文要采取适当的时态,语态,句式和词语,完整、准确地表达所要求的内容。我需要特意提到一点,慎用口语化的表达,书面就是正式的意思,尽量用正式标准的表达方式。

以上就是我对于17年的中招英语试题做的一些总结分析。从近几年的趋势上看,我们2018年备考的时候应该着重注意下面几点。

一是重视基础,根据《考试说明》该掌握的单词短语一定记牢,该明白的语法一定要明晰,没有稳固的基础,何谈应用。

二是淡化语法,像过去那样,一个语法项目讲几天甚至几个星期,现在已经非常不适合了。尤其是一些钻牛角尖的语法题,该舍弃的要舍弃掉。

上一篇:如何让校本培训更有效下一篇:一年级童话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