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武汉市四月调考语文答案

2024-05-06

2015武汉市四月调考语文答案(精选7篇)

篇1:2015武汉市四月调考语文答案

2014-2015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调研测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2015.4.16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B(陶冶

鄙薄bó)2.A 3.B(主宾搭配不当)4.D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5.C(“公地悲剧”中的“公地”的存在本是人们极为珍视的一种分享)6.D(原因是一致的,都是“人们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的结果)7.B(对生态政治学研究的内容表述不全面)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8.C(停止)

9.B(助词,其他为代词)

10.C(A项“居然没有发现一个是冤案”有误,B项“有幸遇到了尧、舜”有误,D项“勇于变法,施行仁政,不要滥杀无辜”有误)

四、(14分)

11.我听说违抗君王,违背君主,自古以来都认为是很难的事,我认为并不是这样。(4分。“闻”“忤”“然”各1分,其余句意1分。)

12.①零落成泥碾作尘②海上生明月③肯将衰朽惜残年④菊花 相思之苦(10分,每空2分。前三空错一个字不得分,后两空理解正确即可。)

五、(18分)

13.(共6分)特点:“小”而“青”。(2分)以“乒乓球”来描绘其“小”的特点(2分),以“银粉色”“柿蒂部羽毛状呈绿色”以及“很坚硬,硌手”等从颜色和质地来描绘其“青”的特点(2分)。

14.(共4分)通过使用火烤和药熏等作假的方式变得又大又红。(答“采用虚假的非正常的方式来生长”和“徒有西红柿又大又红的虚假外表,却无西红柿的真实特性”亦可。答案要点要落脚在“非正常的作假的生长方式”上)

15.(共4分)表达了对人们希望超越正常生长状态的否定和讥讽。(答案的要点要落脚在“思想情感”上,具体要交代清楚“思想情感”针对的对象——“希望超越自然规律的不正常的生长状态”和“思想情感”的类型——“否定”或“讥讽”)

16.(共4分)节令是一种自然规律,我们要像执行命令一样地遵循自然规律行事。(答案能体现出对“节令”与“命令”的正确理解即可)

六、(8分)

17.4分,每条1分。所设计的问题必须是针对“影响我们和父母(长辈)沟通的因素”,且从四个方面设问。

18.4分。要求针对自己将要面临的选择表达看法,且有让父母(长辈)安心的效果。内容完整,得2分。语言通顺连贯得体,得2分。没有针对问题回答,不得分。

七、作文(50分)19.作文评价标准

本题题意可从“实施规则”和“接受规则”两方面来确定,即“制定的规则只有在实施的过程中才能成就合格的人”或“只有时时接受规则的约束才能成为合格的人”。从任一方面入手写作均可。

文章“类别“和”档次“的说明:

作文从“内容”和“表达”两个方面来评分。

“内容”分为四个层次。一类文:切合题意,主旨鲜明,材料典型。二类文:符合题意,主旨明确,材料较典型。三类文:对题意的理解不充分,主旨含混,材料缺乏典型性。四类文:对题意理解不准确,主旨不清,材料混乱。

“表达”分为三个层次:优秀、合格、不合格。“优秀”: 结构完整,文脉畅通,语言通顺(允许有极少错别字或病句),字迹清晰。“合格”: 结构较完整,思路基本清晰(个别语句有游离现象),语言较通顺(允许有少量错别字或病句),字迹较清晰。“不合格”: 结构不清,思路混乱,语言不通(有大量错别字和病句),严重影响语意的表达。

评价共设五个类别,一至四类文又分设上下两档。作文的“类别”以“内容”为依据来确定,“类别”的档次以“表达”为依据来确定。评卷时,先依据“内容”来确定不同的类别,再依据“表达”来确定上下档次。第五类只需从“表达”方面来评价。 一类:

上档(起评45分)

内容:能准确表达出“制定的规则只有在实施的过程中才能成就合格的人”或“只有时时接受规则的约束才能成为合格的人”的题意。所用材料能恰当而充分地阐释或支撑题意,表达出实施或践行规则对人成长的意义。

表达:结构完整,文脉畅通,语言通顺(允许有极少错别字或病句),字迹清晰。内容和表达的某方面较突出的可给满分。下档(起评40分)

内容:同上档。

表达:结构较完整,思路基本清晰(个别语句或语段有游离现象),语言较通顺(允许有少量错别字或病句),字迹较清晰。

 二类:

上档(起评35分)

内容:能扣住 “实施或践行规则”,但未强调实施规则的长期性或践行规则的自觉性对人成长的意义。所用材料能阐释或支撑“实施或践行规则”。

表达:结构完整,文脉畅通,语言通顺(允许有极少错别字或病句),字迹清晰。下档(起评30分)

内容:同上档。

表达:结构较完整,思路基本清晰(个别语句或语段有游离现象),语言较通顺(允许有少量错别字或病句),字迹较清晰。

 三类:

上档(起评25分)

内容:只是泛泛谈论“规则”,没有具体到 “实施或践行规则”上。所用材料与“规则”有关。

表达:结构完整,文脉畅通,语言通顺(允许有极少错别字或病句),字迹清晰。下档(起评20分)

内容:同上档。

表达:结构较完整,思路基本清晰(个别语段有游离现象),语言较通顺(允许有少量错别字或病句),字迹较清晰。 四类:

上档(起评15分)

内容:未扣住材料整体语意,只是从材料的某一局部内容生发开来,与整体语意无关的。

表达:结构完整,文脉畅通,语言通顺(允许有极少错别字或病句),字迹清晰。下档(起评10分)

内容:同上档。

表达:结构较完整,思路基本清晰(个别语段有游离现象),语言较通顺(允许有少量错别字或病句),字迹较清晰。

 五类:

10分以下:

(1)结构不清,思路混乱,语言不通(有大量错别字和病句),严重影响语意的表达。(2)内容与题目毫无关系,或抄写试卷上现成的文字材料。(3)只写了开头,字数严重不足(100字以内)。

 特殊情况:

1.字数不足600字没有完篇的处理方法:

(1)在文意表达基本完整的前提下,字数不足,每差一行扣1分。(2)在文意表达不完整的前提下,字数不足,每差一行扣2分。2.字数超过600字却没有完篇的处理方法:

(1)文意表达完整,在此文所属类别中给低档分数。(2)文意表达不完整,在此文所属档次基础上降档给分。3.缺少标题扣2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译文:狄仁杰在仪凤年间担任大理丞,一年之内审理判决了积压案件达17000件,没有一个认为冤屈再要求申诉的。当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因不慎砍伐了太宗昭陵上的柏树而获罪,仁杰上奏,认为他的罪过应当免去其官职。高宗下诏命令立即处死他,狄仁杰又上奏说此人罪过不当处死。高宗气得变了脸色,说:“权善才砍了昭陵的柏树,是让我背上不孝的罪名,必须处死他。”左右群臣都示意仁杰退出宫廷,狄仁杰说:“我听说违背圣意,违抗君王,自古以来都认为是很难的事,我以为并非如此。如果处在桀纣时代,的确很难办;但如果处在尧舜时代,就容易做到了。我今天有幸遇到了尧舜一样的贤君,所以不怕像比干那样被杀掉。过去汉文帝时,有人盗窃了高祖庙里的玉环,张释之在朝廷上向汉文帝诤谏,定罪时并没有将盗贼砍头示众。魏文帝准备要发配某个人,辛毗拉着文帝的衣摆而劝谏,也被文帝采纳。况且,贤明的君主能够用道理来使他改变,忠诚的大臣却不能被威权所恐吓。如今陛下不采纳我的谏言,我死后,没脸面去见地下的张释之和辛毗。陛下制定法律,悬挂在象魏之上,流放、处死等刑罚,都有其等级次序,哪有所犯并非死罪,就叫判处死刑的?法律既然没有准则,那老百姓该怎么办呢?陛下如果一定要改变法律,请从今天开始吧。古人说:‘如果盗取长陵一捧泥土,陛下如何治他的罪?’如今陛下为了昭陵的一株柏树杀死一位将军,那千年以后,人们会说陛下是什么样的君王?这就是我不敢奉命处死权善才,使陛下背上无道的恶名的原因啊!”高宗的怒气渐渐消解,权善才因之免于一死。

篇2:2015武汉市四月调考语文答案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2015.4.16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B(陶冶

鄙薄bó)2.A 3.B(主宾搭配不当)4.D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5.C(“公地悲剧”中的“公地”的存在本是人们极为珍视的一种分享)6.D(原因是一致的,都是“人们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的结果)7.B(对生态政治学研究的内容表述不全面)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8.C(停止)

9.B(助词,其他为代词)

10.C(A项“居然没有发现一个是冤案”有误,B项“有幸遇到了尧、舜”有误,D项“勇于变法,施行仁政,不要滥杀无辜”有误)

四、(14分)

11.我听说违抗君王,违背君主,自古以来都认为是很难的事,我认为并不是这样。(4分。“闻”“忤”“然”各1分,其余句意1分。)

12.①零落成泥碾作尘②海上生明月③肯将衰朽惜残年④菊花 相思之苦(10分,每空2分。前三空错一个字不得分,后两空理解正确即可。)

五、(18分)

13.(共6分)特点:“小”而“青”。(2分)以“乒乓球”来描绘其“小”的特点(2分),以“银粉色”“柿蒂部羽毛状呈绿色”以及“很坚硬,硌手”等从颜色和质地来描绘其“青”的特点(2分)。

14.(共4分)通过使用火烤和药熏等作假的方式变得又大又红。(答“采用虚假的非正常的方式来生长”和“徒有西红柿又大又红的虚假外表,却无西红柿的真实特性”亦可。答案要点要落脚在“非正常的作假的生长方式”上)

15.(共4分)表达了对人们希望超越正常生长状态的否定和讥讽。(答案的要点要落脚在“思想情感”上,具体要交代清楚“思想情感”针对的对象——“希望超越自然规律的不正常的生长状态”和“思想情感”的类型——“否定”或“讥讽”)

16.(共4分)节令是一种自然规律,我们要像执行命令一样地遵循自然规律行事。(答案能体现出对“节令”与“命令”的正确理解即可)

六、(8分)

17.4分,每条1分。所设计的问题必须是针对“影响我们和父母(长辈)沟通的因素”,且从四个方面设问。

18.4分。要求针对自己将要面临的选择表达看法,且有让父母(长辈)安心的效果。内容完整,得2分。语言通顺连贯得体,得2分。没有针对问题回答,不得分。

七、作文(50分)19.作文评价标准

本题题意可从“实施规则”和“接受规则”两方面来确定,即“制定的规则只有在实施的过程中才能成就合格的人”或“只有时时接受规则的约束才能成为合格的人”。从任一方面入手写作均可。

文章“类别“和”档次“的说明:

作文从“内容”和“表达”两个方面来评分。

“内容”分为四个层次。一类文:切合题意,主旨鲜明,材料典型。二类文:符合题意,主旨明确,材料较典型。三类文:对题意的理解不充分,主旨含混,材料缺乏典型性。四类文:对题意理解不准确,主旨不清,材料混乱。

“表达”分为三个层次:优秀、合格、不合格。“优秀”: 结构完整,文脉畅通,语言通顺(允许有极少错别字或病句),字迹清晰。“合格”: 结构较完整,思路基本清晰(个别语句有游离现象),语言较通顺(允许有少量错别字或病句),字迹较清晰。“不合格”: 结构不清,思路混乱,语言不通(有大量错别字和病句),严重影响语意的表达。

评价共设五个类别,一至四类文又分设上下两档。作文的“类别”以“内容”为依据来确定,“类别”的档次以“表达”为依据来确定。评卷时,先依据“内容”来确定不同的类别,再依据“表达”来确定上下档次。第五类只需从“表达”方面来评价。 一类:

上档(起评45分)

内容:能准确表达出“制定的规则只有在实施的过程中才能成就合格的人”或“只有时时接受规则的约束才能成为合格的人”的题意。所用材料能恰当而充分地阐释或支撑题意,表达出实施或践行规则对人成长的意义。

表达:结构完整,文脉畅通,语言通顺(允许有极少错别字或病句),字迹清晰。内容和表达的某方面较突出的可给满分。下档(起评40分)

内容:同上档。

表达:结构较完整,思路基本清晰(个别语句或语段有游离现象),语言较通顺(允许有少量错别字或病句),字迹较清晰。

 二类:

上档(起评35分)

内容:能扣住 “实施或践行规则”,但未强调实施规则的长期性或践行规则的自觉性对人成长的意义。所用材料能阐释或支撑“实施或践行规则”。

表达:结构完整,文脉畅通,语言通顺(允许有极少错别字或病句),字迹清晰。下档(起评30分)

内容:同上档。

表达:结构较完整,思路基本清晰(个别语句或语段有游离现象),语言较通顺(允许有少量错别字或病句),字迹较清晰。

 三类:

上档(起评25分)

内容:只是泛泛谈论“规则”,没有具体到 “实施或践行规则”上。所用材料与“规则”有关。

表达:结构完整,文脉畅通,语言通顺(允许有极少错别字或病句),字迹清晰。下档(起评20分)

内容:同上档。

表达:结构较完整,思路基本清晰(个别语段有游离现象),语言较通顺(允许有少量错别字或病句),字迹较清晰。 四类:

上档(起评15分)

内容:未扣住材料整体语意,只是从材料的某一局部内容生发开来,与整体语意无关的。

表达:结构完整,文脉畅通,语言通顺(允许有极少错别字或病句),字迹清晰。下档(起评10分)

内容:同上档。

表达:结构较完整,思路基本清晰(个别语段有游离现象),语言较通顺(允许有少量错别字或病句),字迹较清晰。

 五类:

10分以下:

(1)结构不清,思路混乱,语言不通(有大量错别字和病句),严重影响语意的表达。(2)内容与题目毫无关系,或抄写试卷上现成的文字材料。(3)只写了开头,字数严重不足(100字以内)。

 特殊情况:

1.字数不足600字没有完篇的处理方法:

(1)在文意表达基本完整的前提下,字数不足,每差一行扣1分。(2)在文意表达不完整的前提下,字数不足,每差一行扣2分。2.字数超过600字却没有完篇的处理方法:

(1)文意表达完整,在此文所属类别中给低档分数。(2)文意表达不完整,在此文所属档次基础上降档给分。3.缺少标题扣2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篇3:2015武汉市四月调考语文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B(A.hùnC.jíD.pīng)

2.C(A.逾B.辄D.骋)

3.D(汪:水广而深;条:用于细长的东西;泓:清水一道或一片叫泓;用“泓”“道”恰当,排除A、B。仑.“载着”“装着”同义,但前者比后者典雅,更符合语段用语风格。第三处应是并列关系,用“又”恰当。水流经小镇,用“不知疲得”更为合适。)

4.A(B.搭配不当,将“改善”改为“改变“;C.搭配不当,“······领导干部,是·······工作态度”;D.关联词语位置使用不当,“尽管”应移到“这些学校”后)

5.B(《孔乙己》用第一人称“我”——酒店小伙计耳闻目睹的情况来写孔乙己)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6.B(导致······强加因果)

7.C(A.以偏概全,原文中的“这样”应指所有金融监管部门的“紧急刹车”行为;B.“积极主动应对”,“有力措施”不对;D.“主要动机”“老路重现”有误)

8.C(曲解文意)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9.C(爽,差错)(3分)

10.D(①是韩信的观点,⑤描述琐羽当时的情形,均可排除)(3分)

11.D(原文中说“信之说,不如陈平之言之允也”,可见“赞赏有加”有误)(3分)

12.(l)(如果)君主看轻它,(那么)普天之下的人都想猎取它;如果君主看重它,那么普天之下的人都会把它看作荣耀。(大意1分,“轻”“荣”各1分,共3分)

(2)况且,做君主的人根本就不可以用这种心理去赢得天下呢!(大意l分,“可以”“市”各1分,共3分)

(3)他怎么可能不对夭下人抱有极大的戒心和疑虑呢?(大意1分,“恶”“厚”各l分,共3分)

13.诸 侯 危 社 稷 / 则 变 置 / 牺 牲 既 成 / 粢 盛 既 洁 / 祭 祀 以 时 / 然 而 旱干 水 溢 / 则 变 置 社 稷。(3分)

译文:孟子说:“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神谷神其次,国君为轻。所以,得到民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欢心的做珠海诸侯,得到诸侯欢心的做大夫。诸侯危害到土神谷神,就改立诸侯。祭品丰盛,祭品洁净,祭祀按时举行,但仍然遭受旱灾水灾,那就改立土神谷神。”

14.(1)第二首诗表现出诗人失意的落魄之情。(3分,直接答“愁”1分,答具体酌情给分)

(2)“亭”“画堂”本是实物,但“亭”前有“缥缈”二字,“画堂”因“临水”而“虚明”,这样,实物便带上了虚幻色形;“秋云”本是无情物,诗人却把它幻化为有知有情以陪伴自己,化虚为实;“客舟”本实物,诗人却从佳人眼中来写,化实为虚;悠思本无形,诗人用浩渺无尽的烟波位之形象化,化虚为实;结尾处将“愁”凝结于“阑干”之上,更是以虚代实。(5分,就一首诗作答得2分,就两首诗作答酌情给分)

附:关于虚与实

(一)“虚与实”具体所指

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想象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过未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描写为实,抒议为虚;正面为实,侧反为虚

(二)虚实相生法的表达作用

1、丰富诗歌的想象空间,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趣味。李白《梦游天姥吟留

别》

2、通过虚实对比,使形象更加鲜明,感情丰富深刻。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3、通过虚实结合,使诗的结构更加紧凑,意象更为充足。

4、通过虚实相生,开拓诗的意境,深化诗的主题。李白《黄鹤楼闻笛》“一为迁客去长

沙,面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15.(1)若出其里(2)虎鼓瑟兮鸾回车(3)恨晨光之熹微(4)岩靡松径长寂寥

(5)佳木秀而繁阴(6)自其不变者而观之(7)犹有所待者也(8)察邻国之政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

16.BD(B“消极思想”不对,D项“对友人的美好祝福”不对)(4分)

17.①有着田园牧歌般的诗意。②异常的短暂。③充满了芳香、哀伤、孤寂、哲思与童

稚。(4分,等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4分,意思正确即可)

18.①景物描写的变幻与绚丽衬托作者心理的敏感与波动,表达作者的无限感叹和对生

命的哲理之思。②贯穿全文,突出主旨,无论是阳光下还是傍晚、夜晚,南方夏日的景色都是美好醉人的,变现了作者对自然、乡村的欣赏、热爱之情。(4分,答对一点2分,意思正确即可)

知识链接:环境(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

1、着眼于它自身来看,主要是突出某时或某地环境(景物)的某种特点。

2、着眼于它与诗文中其它内容的关系来看,不外乎四种:

⑴与写人的关系、暗示人物身份、性格、命运;衬托人物形象、心情、精神品格等;

引出人物/为人物的出场作铺垫;为人的活动提供背景。

⑵与事的关系: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营造某种氛围;象征某种社会现状等(手法);

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结构)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结构)。

⑶与情的关系:渲染/营造某种气氛;以烘托/表现某种情绪;为抒发某种情感做铺垫

(结构);反衬某种情感(手法)。

⑷与理的关系:为阐发某种道理做铺垫;借景物阐明某种道理;写景中蕴含着某些道

理。

1.对主题表达的作用。如《祝福》最后一段写热闹祥和的祝福景象,与祥林嫂的惨死形

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礼教杀人、人性冷漠这一主题的揭露。

2.结构和表现手法方面的其他作用。如前后/首尾照应、呼应,过渡,对照/对比,反

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19.答案示例略。

探究思路:抓住文中由表及里展开的景物之美、生活(人情)之美,生命之美,并结合文本内容有根据地加以阐述,依据考生思考的层次,探究出景物之美2分,探究出生活(人情)之美3分.探究出生命之美3分,共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答案示例.

①该“拒绝词”委婉温和,它没有否认对方买书的渴望,却诱使对方否定自己提出的不

当要求。②表明关系,指明后果,语气强硬,断然拒绝。对方不仅不会生气,反而会视白己为畏友。(4分,言之成理即可)

21.答案示例:

刘邦谦卑躲过杀戮项羽自大错失良机

张良献计刘邦谦卑化险为夷范增出谋项羽自负坐失良机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樊哙闯帐怒斥项王(4分,上下联各2分)

22.答案示例:

我是一只丹顶鹤,我的天地忽然被烟囱排放的烟雾和工业污水吞没了。我为了适应环境,只能搬迁,并让自己的脚像电线杆一样畸形生长,避开毒气。这样艰难的生活何时是个尽头?(4分,想象合理2分,两种修辞2分)

六、写作(共60分,共l小题)

23.见2013年湖北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翻译:

韩信列举项羽的过失说:“有功劳应当封爵的人,印绶破旧了,(项羽也)舍不得授给别

人。”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韩信只担任将领却不让他知晓天下大计,并且不能保全自己到终老的原因,全却在这里了。封爵,应当遵照天意封给有功之人,以表彰、推崇他们,不应当作为君王用来收买人心的手段。再说封爵赏赐难道一定能够使人荣耀吗?封爵赏赐之所以荣耀,只是困为它难以获得罢了。(如果)君主看轻它(或“轻易授人”),(那么)普天之下的人都想猎取它;如果君主看重它(或“不轻易授人”),那么普天之下的人都会把它看做荣耀。

项羽不惜委屈自己而甘居人后,只是吝惜官爵,不愿轻易授人,怎么就不合道义一定要

灭亡呢?

也许韩信说这番话,想要用来要挟刘邦从而抬高自己。所以,齐地刚刚平定,他就请求

做齐王,韩信的内心世界由此可见一斑了。尉佗怀着一颗商人之心来与君主做交易,君主刘邦一眼就看穿了他的用心。韩信得到了好处,但同时也“赚”来了深深的怨恨。他在云梦被俘,在长安未央宫被杀,其祸根隐藏在请求做齐王之日,苗头萌动于登坛拜将时的寥寥数语。杀身之祸起于志欲妄动,没有出现差错的情况。韩信的话说:“用天下的城邑分封功巨,有什么不能征服的。”做君主的人可以有这样的想法,可是做臣子的人就不应当说这样的话。况且,做君主的人根本就不可以用这种心理去赢得天下呢!君主所说的话不一定都要讲信用,所做的事不一定都要做到。君主为什么一定要履行随口所许的诺言从而亵渎苍天的意旨呢?

篇4:2015武汉市四月调考语文答案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2010.4.1

5说明: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1卷(选择题33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A·尴尬(gà)运筹(ch6u)饥肠辘辘(lù)

B·骁勇(ráo)揣摩(chuǎi)拈轻怕重(zhān)

c·镂空(lòu)E.亢奋(kàng)}前瞻后顾(zhān)

D.奠定(diàn)魁梧(wú)悲天悯(mǐn)人

2.下面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惶恐晦暗流连忘返

B.鄙薄殉职莫名其妙

C.拮据荒辟重峦叠障

D.聪慧繁琐却之不恭

3.依次填人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入如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

(2)学问犹如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我们要获得学问的甜果,就要学习和古人勤学苦读的精神。

(3)我总认为这个青年之所以不平再而下定决心求婚,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

A.热忱发挥怀疑B.热情发扬迟疑

c.热忱发扬迟疑D.热情发挥怀疑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网友专门为“春运”制作的漫画《专节回家运动会》表达了老百姓的心声。

B.春节联欢晚会上,湖北姑娘贾玲凭借相声《大话捧逗》一鸣惊人。

c.冬奥会上,经过中国小将周洋的奋力拼搏,终于获得女子1500米短道速滑金牌。

D.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大力发展,汽车数量猛增,停车难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5.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除了纽约,你还能在别的什么地方发现人们这么多的活动和这样纷繁的情景呢?②我把第一天给了我的朋友,给了那些有生命和没有生命的东西,第二天我看到了人类和自然的历史面目。

③于是这城市成了我选择的目标。

④今天我要在现实世界里,在从事日常生活的人们中间度过平凡的一天。⑤根据我想象中奇迹的期限,这是我能看见东西的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⑥我没有时间去悔恨或渴望,要看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A.⑥⑤④③②①B、⑤⑥②④①③

c.④⑤②③⑥①D、⑤④⑥②③①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

发挥你的”巧实力”

近日,美国学者苏姗尼·诺瑟提出,美国在外交战略上要发挥“巧实力”,即综合运用硬实力和软实力,当用硬实力时用硬实力,当用软实力时用软实力,或是同时运用、混合运用,从而实现外交战略的转型,摆脱当前的困境。从硬实力到软实力,再到巧实力,人们对实力的认识日益深化,更科学也更全面。其实,“巧实力”并不是一种单独的实力,而是对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巧妙使用。不仅一个国家的外交有“巧实力”,军事有“巧实力”,每一个人也有自己的“巧实力”,方方面面都可以挖掘“巧实力”,就是看你是不是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会不会往这个方向考虑罢了。

“巧实力”,就是不要硬碰硬,要学会四两拨千斤,及时调整方向,不在一棵树上吊死。毕竟,杀人一万自损三千,硬碰硬谁都难占多少便宜,聪明人要学会用巧劲儿,就虚避实,不和你对面硬冲突,以巧取胜。二战时,法国耗巨资修建了一个著名的马其诺防线,据说是固若金汤,坚不可摧,要是硬攻,肯定损失惨重,旷日持久,两败俱伤。德国人干脆避开马其诺防线,绕了一个大圈子,直接来到马其诺防线的后方,几乎毫不费力就攻占了法国,而置马其诺防线于无用。这是作战中的巧实力。

发挥“巧实力”,就是要善于藏拙,以己之长击敌之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聪明的人,就是善于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极致,不求全面突破,争取局部优势,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获得尽可能大的成功。春秋战国时,秦强赵弱,秦王要用十五个城市来换赵王的和氏璧,赵王明知秦王是在欺诈,却不敢不答应。比较起来,赵国的硬实力、软实力都远不如泰国,但赵国有智勇双全善于审时度势的大臣蔺如,充分信任并大胆使用蔺相如,这就是赵国的“巧实力”。果然,蔺相如不辱使命,以自己的大智大勇,折冲樽俎,既避免了两国的交战,又保全了赵国的尊严,最重要的是实现了完璧归赵,成为历史美谈。这是外交的巧实力。

发挥“巧实力”,就是要争取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干自己最擅长的事。NBA的火箭队,因为有姚明这个超级中锋,最擅长的就是打阵地战,一板一眼地按战术来进行,但缺陷是速度慢,不擅长打快攻,如果和善于快攻的球队打,他们就千方百计地把速度降下来.以保证姚明有充沛的体力和对手周旋。相反,如果他们跟着对方的速度跑,以快对快。那就把姚明荒废了,而这样的比赛,火箭队必输无疑。运动场上也要讲穷巧实力。

发挥“巧实力”,就是要善于寻求对方的破绽,在对手最薄弱的环节上下手,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赤壁之战,孙刘20万联军的实力远逊于80万曹军的实力,他们就想方设法在“巧实力”上下工夫。不善水战是曹军最大的软肋,他们就在这个环节上大做文章,先是草船借箭,干扰曹军,接着是派庞统去实施连环计,叉利用蒋干盗书,将计就计,反间计杀掉曹军最精通水战的大将蔡瑁,最后利用火攻,一举破曹,创造了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确,“巧实力”的发挥,使这一仗赢得异常轻松.

“巧实力”的使用,当然不仅限于战争和外交上,在日常工作中,无论是科研攻关,课题破解,还是军事训练,实战演习,商海拼搏。体坛竞技,或者市政建设,开发工程,都有一个如何使用“巧实力”的问题。“巧实力”的成功使用,能降低成本,可加快进度;能减少阻力,可放大实力。至于如何使用“巧实力”,并无一定之规,也无固定模式,那就得用岳飞的一句名言来诠释:“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陈鲁民/文,有删改)

6.对本文的观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巧实力”和“硬实力”、“软实力”有差别。

B.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挖掘“巧实力”。

C.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发挥你的巧实力”。

D.发挥“巧实力”并无固定模式。

7.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马其顿防线的例子证明发挥巧实力需要以巧取胜。

B。作者用蔺相如的例子证明发挥巧实力需要藏拙,以已之长击敌之短。

c.作者用火箭队的例子证明发挥巧实力需要运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

D.作者用赤壁之战的例子证明发挥巧实力需要寻找对手破绽,在对手的薄弱处下手。

8.下面事例不能用来证明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A.战国时田忌赛马,在孙膑的策划下,用好马对中马,用中马对劣马,用劣马对好马,在整体实力不如人的情况下取得了胜利。

B.春秋时孔子在鲁国施政受阻,转而周游列国宣传政治主张,回国后著书讲学,从而使自己的学说发扬光大,流传千古

C、美国的部分星巴克门店日前开始销售速溶咖啡产品,以挽留那些已无法负担传统咖啡价格,但仍想享受“星巴克质量体验”的顾客。这一举措抓住了处在经济萧条中的消费者的心理,从而扩大了自己的市场份额。

D.“暴走妈妈”陈玉蓉以惊人的毅力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她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坚持每日步行十公里,七个月成功治愈自身的脂肪肝,把健康的肝脏捐献给儿子,给了儿子第二次生命。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一l1题。

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②之日:“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④焉。上又尝谓侍臣日:“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此处指唐太宗。②哂(shěn):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③不暇顾:顾不上。④野宿:在野外露宿。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上又尝谓侍臣日未尝稍降辞色

B.故人君之患故患有所不避也

c.夫欲盛则费广我欲乘风归去、D.故不敢纵欲也彼竭我盈,故克之

lo.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腹饱而身毙,君畜而国亡

A.登轼而望之

B.暮寝而思之

C.足肤皴裂而不知

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也

11.下列对老百姓偷盗原因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

B。官吏们贪得无厌

C.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

D.民众没有正确的廉耻观

第Ⅱ卷(非选择题87分)

四、(14分)

12.将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f{合)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13.填空。(共8分,每空2分)

(1)伤心秦汉经行处。(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一鼓作气,再而衰。(《左传。曹刿论战》)

(3)苏轼的《水调歌头》在表达对亲人思念的同时,也表达了面对自然规律的无奈,他感叹:“,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4)近年来流行乐坛掀起一股“中国风”。一些歌词作者常常将古诗词中的句子或意象植人作品中。比如《在水一方》的歌词“我愿逆流而上,找寻她的方向,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就化用了《诗经·蒹葭》中的句子:“,道阻且长。”

五、(15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第14—17题。

工地上的父亲

父亲站起来,一阵眩晕。他下意识地把手往身旁一划拉,扶住了身后一垛垒高的墙石。闭了一阵眼,那阵眩晕过去,父亲用手撑住腰,抻了几下,站直了。

天真热,早上四点钟从家里骑车来的时候。还有一阵阵风,凉丝丝的真受用。六点钟一到工地,趁着凉快,父亲就领了任务。工头说今天是高温天气,上边任务紧,又有几个青年人怕中署没来,所以今天计件。在路边砌一块一米长、半米宽、二十公分厚的条石,可以到手一块钱,傍晚回家就可以拿着现钱走人。

父亲高兴。高温天气怕啥的,也就是热一点。昨天一天,自己砌了五十块条石,按说好的价钱是三十元。其实昨天开工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因为工头让父亲他们帮自己干了点私活。如果不耽误时间,父亲觉得今天自己满可以砌七十块。一天七十决钱,这是啥价钱。那些小青年,小小年纪,碰到天热就不来工地,做缩头乌龟,真让父亲看不起。

父亲往后走去,他要活动一下腿脚,其实是再次确认一下自己是不是已经砌了二十一块。他嘴里不停的数着“

一、二……”,怕自己眼花,数一块,用手中的瓦刀点一下条石。正好二十一块,不多一块,也没少一块。如今才过了半个上午,到中午没准自己可以砌够四十块呢。父亲往回走的时候,脚步明显变得轻快。他从旁边的垛子上一气搬下十块条石,一块块排放在早挖好的土沟里备用。从脖子上拽下显透的手巾,摸几把脸,喘息一阵,又开始蹲下。今天这天还真是热,早上红彤彤的太阳早变成了一个金麟,浑身冒着火,向工地上瞪着眼。老伴给他搭在脖子上的手巾已经不太管用了,拧一把,水流在条石上,“吱”的一声不见了踪影。汗水早不再是一滴滴,它们在父亲的背上、脸上汇成一道道,似乎要抽干父亲的身体。

早放好的条石还有一块就砌完了,父亲抹一把眼睛,因为汗水把眼睛刺得生疼。他想起身,想弯腰把务石放得更齐整些,省得监工对质量不满意。其实父亲这个想法纯属多余,他不知道监工对他最放心,训斥那些偷懒耍滑的年轻人,总是拿他做榜样。

父亲不知道自己怎么了,只是一阵眩晕,就没有声息地倒下了,好像他只是想躺下来,歇一歇,就像年轻时在地里劳作,累了顺势躺在田野里歇一歇一样。

父亲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工地楼北面的背阴处。身边,围了几个年老的工友。见父亲醒来,在别处休息的几个工友也围过来,高兴地喊:“醒了,醒了!”父亲不好意思地笑一笑,嘴各乏疼。他的下嘴唇磕破了,人中被工友掐得有几道血痕。

“老林,你还是回家歇着吧。今天这么热,你这身体,看来是受不了。”一个比父亲小几岁的工友劝父亲。

“就是,你孩子都工作了,还这么受累干啥?”一个小年轻不知深浅,插一句。

“就是工作了老林才受罪呢。找对象、结婚、买房子,哪样不要钱?”邻村的知根知底。“不用,我没事。也不知怎么就躺下了。歇一歇就行。天太热,我凉快凉快就没事了。”父亲不想让就要到手的钱飞走,为了证明自己身体还行,边说边起身靠着楼墙坐好。

十一点的时候,父亲砌好了三十七块条石。本来他还想多砌几块,工头说什么也不让干了。他说这么热的天,要是再躺倒几个,他就没法交差了。大家都商量下午是不是还来,又有几个年轻人打了退堂鼓,骑着摩托车走了。有几个上了年纪的舍不得今天的好价钱,打算中午去附近找个小酒馆喝上几盅,等下午四点以后再开始。

父亲没有接受大家的规劝跟着去酒馆。从家里拿来的油饼还很软和,带的水也满够。父亲想在工地上找个地方睡一觉。大家给他出主意,让他去楼上跟人家说一声,允许他中午在一楼过道里休息。

父亲在大楼北面的阴凉里吃过饭,觉得好像掉进火窟里一般。他的身上已经不出汗,心里却火烧火燎地难受。他没有上楼麻烦人家,觉得自己在那么亮堂的大楼里,会睡不着。而且人家那些怜惜目光,会让自己很难堪。他铺开从家里带来的半旧草席,躺下来。这个地方,父亲觉得很安心。

父亲很快睡着了,鼾声不均匀,也不那么响亮。不过睡着的父亲梦到了儿子,前几天出去旅游的儿子已经到了泰山顶上,双手托着火球一样的太阳照像呢。他笑得真好看,跟小时候一样甜。

梦里的父亲笑了,皱纹一条条聚拢起来,奏成一个难受的抽搐,引出一串痛苦的呻吟……(郭凯冰/文,有删改。)

14.按照事情经过简要概括故事情节,根据提示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4分)接受任务——————坚持砌石——午休美梦

15.仔细品读下面句子,说说它是如何表现天气的酷热的?(3分)

汗水早不再是一滴滴,它们在父亲的背上、脸上汇成一道道,似乎要抽干父亲的身体。

16.联系全文,概括父亲的形象特点。(4分)

17.读完这篇文章后,老师组织同学们围绕“父亲亲对儿子的爱”展开了讨论。请你在结合文本的基础上,就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六、(8分)

根据要求完成18—20题。

生活条件的改善使众多中学生拥有自主使用的零花钱,为了让中学生的消费变得更加理性,学校决定组织同学们开展以“中学生的自主消费”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帮助解决以下问题。

18·请为调查问卷“中学生的自主消费现状”设计一个调查问题。(2分)

19.在调查过程中,有同学搜集到如下资料。请归纳出图表中所反映的问题,并针对这一问题提一条合理化建议。(4分)

20.过完春节,新学期开始了。同学们到校后相互打听过年收了多少压岁钱。放学后有同学约你一起去聚餐,你表示不想去,同学说:“真吝啬,刚才还说过年收了那么多压岁钱,现在就不肯花钱了。”你觉得花钱还是应该有个目标,有个计划,于是你这样拒绝了他:“。"(2分;

七、(5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地理课上,大家在观察《世界河流分布示意图》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河流都不是

直线,而是弯弯的曲线。当大家纷纷探究其科学原因的时候,老师却谈出了一番人生启示:“在我看来,河流不走直路而走弯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走弯路是自然界的一种常态,走直路则是一种非常态。河流在前进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有些障碍是无法逾越的,只有绕道而行。走弯路,让它避开了一道道障碍,最终抵达了遥远的大海。成长的道路亦是如此,把曲折的人生看作是一种常态,那么走弯路就是前进的另一种方式、另一条途径,这样才能抵达那遥远的人生大海。”

篇5:2015武汉市四月调考语文答案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禁锢 冗(rǒng)杂 鄙薄(bó)瞬息万变 B.斟酌 骁(xiáo)勇 拮据(jū)重峦叠障 C.显赫 镂(lòu)空 窈窕(tiǎo)大彻大悟 D.轮廓 殉(xùn)职 蜥(xī)蜴 风尘仆仆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对于坐船游玩的人们而言,这一段 是惬意的。崎岖的海岸线上满是蓝宝石般的峡湾,翠绿的山峦间散布着精巧的农家小屋,这里不断 的景色都让游客们 到大自然的绮丽风光。

A、旅游

变换

领略

B、旅途

变换

领会

C、旅途

变幻

领略

D、旅游

变幻

领会

3、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对长时间未探望老年人的家庭成员,养老机构可以督促其前往探望。B.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双方在巨额建设费用的分担上未能达成一致。C.我们只有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国际关系,才能铲除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D.加拿大人对于“高考”是个陌生的概念,但大学录职的依据还是考试的分数。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国家疫苗监管有6项职能:上市许可、上市后监管、批签发、实验室管理、监管检查和临床试验监管,这些监管覆盖了从疫苗研麦到使用的各个环节。B.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十的阶段性问题,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公共服务不均等、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的深刻反映。

C.在旅游网上,吉花村前被冠以“酒都”二字。对于该地的介绍,网上是如此表述的:杜牧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成为千古绝唱。

D.美国、欧盟和日本于1990年启动了“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规定国际协调会议”(简称ICH),目在促进新药的同步自报、审批和上市。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人与自然

自然作为环境与自然作为其自身是完全不一样的。自然作为其自身,它与人无关。而自然作为环境,它就成为了人的使用对象。自然作为人的使用对象,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作为资源,二是作为环境。同一对象,既可以看作资源,也可以看作环境,都是为人所使用,但有重要的区别。资源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类。人要生存,要发展,必须要向自然获取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但是,必须有个限度,超出限度,竭泽而渔,就可能严重破坏整个生态平衡,造成某些资源枯竭。这又反过来给人造成严重危害,危及人的生存。

资源是人掠夺的对象,而环境是人的家园。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而将自然界看出环境,不管这里的自然条件如何,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

对于当今人类来说,重要的是要将自然看成我们的家。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居住可以分为三个层级:宜居、利居、乐居。

宜居关乎人的生存。它首先指向环境的生态质量,生态关系人的健康不。利居关乎人的发展。利居,一是指生活方便,二是指创业方便,乐居关乎人的生活质量。

宜居是基础,立足于生存;利居,侧重于创业,立足于发展;乐居则侧重于生活,是前两者的综合与提高,乐居是人类对环境的最高追求。

宜居,重在环境保护。利居,重在环境开发,仍然没有摆脱将环境当作资源的观念,明显地在利用环境,而环境一旦成为利用的对象,它与人的关系就存在某种对立。只有乐居,人与环境的关系才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的。

在环境建设上如何落实乐居呢?

人在环境中生活,不能不对环境进行建设,人类的任何建设,都可以算作工程。人类的工程除了纯艺术性的外,均是功利性的。诸如城市中的房屋、马路、高架路、立交桥、下水管道等。无疑,这些工程给人类生活带来诸多的便利,但也给人类带来一些麻烦,有属于生态方面的,也有属于能源、卫生、经济等方面的,它们不同程度地对环境有所破坏。

工程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是环境建设;另一方面,它又是对环境的破坏。但设计合理、创意新颖的工程外观,不仅不是环境的破坏,反而是环境的美化。

这就需要我们化工程为景观。景观的形成,一是景,一是观,景有自然之景,也有人工之景。而观,也不止是生理和心理上的感觉,它涉及诸多的人文因素,实际上它指的是人类的文明。

将工程化成景观,让工程既有利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又有利于人类的审美。工程建设有两种原则:一是功利原则,如何让工程最大地发挥它的功能性;二是审美原则,如何让工程成为一道景观,这二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有人提出,功利第一,审美第二。其实,功利与审美在这里不存在第一第二之分,二者统一就好。

5、下列对“自然”与“环境”和“资源”的关系的理解,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自然往往是被人们当作资源和环境来加以利用的。

B.同一自然物,被看作资源还是被看作环境,其结果大不一样。C.当人们从自然中获职资源,不可避免地危及到人自身的生存。D.当人们把自然看成环境,人们就有可能与自然保持和谐关系。

6、下列对“居住的三个层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宜居侧重生态对人生存的价值,利居侧重环境对人发展的价值。B.乐居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最高追求。C.宜居、利居和乐居这三个层次体现了生活品质的不同。D.宜居、利居和乐居这三个层次体现了对环境的友好态度。

7、下列对文本中“如何落实乐居”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多建设一些没有功利色彩的纯艺术性的工程。B.不应基于人的功利目的,实施对环境有改变的工程。C.在工程建设中,赋予更多的人文因素。D.在工程建设中,将功利和审美境统一在一起。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O题。

郭文,少爱山水。年十三,每游山林,弥旬忘反。父母终,服毕,辞家游名山。洛阳陷,乃步担入吴兴余杭大辟山中穷谷无人之地,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亦无壁障。时猛兽为暴,入屋害人,而文独宿十余年,卒无患害。恒著鹿裘葛巾,不饮酒食肉,区种菽麦,采竹叶木实,贸盐以自供。食有余谷,辄恤穷匮。有猛兽杀大麋鹿于庵侧,文以语人,人取卖之,分钱与文。文日:“我若须此,自当卖之。所以相语,正以不须故也。”闻者皆嗟叹之。

王导闻其名,遣人迎之,文不肯就船车,荷担徒行。既至,导臵之西园,园中果木成林,又有鸟兽麋鹿,因以居文焉。于是朝士成共观之,文颓然踞,傍若无人。温峤尝问文:“先生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则为乌鸟所食,顾不酷乎?’文曰:“藏埋者亦为蝼蚁所食,复何异乎!”又问曰:“猛兽害人,人之所畏,而先生独不畏邪?”文曰:“人无害兽之心,则兽亦不害人。”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临安令万宠迎臵县中。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独全。人皆异之,以为知机。

(选自《晋书卷九十四隐逸》,有删改)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弥旬忘反

弥:满

B.苫覆其上而居焉 居:住

C.文以语人

语:告诉 D.复何异乎

异:惊异

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

A.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 B.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

C.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

D.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

10、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郭文自幼喜爱山水,到山林中游玩,很多天都不回家。父母最终也无法让他留在家乡。B.郭文在山中倚树搭建草棚,当时猛兽常常进入草棚中伤人,而郭文十余年竟安然无恙。

C.郭文在山中种植菽麦,采摘野生的售物换职食盐,生活极为贫穷匮乏,常被别人救济。

D.郭文被王导请出山后,朝中官员都来看望他,郭文却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视若无人。

四、(14分)

11、将第三题文言材料中画线的甸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独全。

12、填空。(1O分,每空2分)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

②,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

③,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④夏完淳《别云间》一诗中,“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中的“泉路”意指,这一诗句抒发了诗人

之情。

五、(18分)

阅读读下面文章,完成l3-16题。

生 命

韩少功

①你看出了一只狗的寒冷,给它垫上了温暖的棉絮,它躺在棉絮里以后会久久地看着你。它不能说话,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它的感激。你看到一只鸟受伤了,将它从猫嘴里夺下来,用药水疗治它的伤口,给它食物,然后将它放飞林中。它飞到树梢上也会回头看你,同样不能说话,只能用这种方式铭记你的救助。它们毕竟是低智能动物,也许很快会忘记这一切,将来再见你的时候,目光十分陌生,漫不经心,东张西望,追逐它们的食物和快乐,它们不会注意你肩上的木犁或者柴捆。它们不会像很多童话里描述的那样送来珍珠宝石,也不会在你渴毙路途的时候,在你嘴唇上滴下甘露。

②它们甚至再也不会回头。

③但它们长久地凝视过你,好像一心要知道更多关于你的事情,好像希望能尽可能记住你的面容,决心做出动物能力以外的什么事情。

④这一刻很快就会过去。但有了这一刻,世界就不再是原来的世界,不再是没有过这一刻的世界。感激和信任的目光消失了,但感激和信任弥散在大山里,群山就有了温暖,有了亲切。某一天,你在大山里行走的时候,大山给你一片树阴;你在一条草木覆盖的暗沟前失足的时候,大山垫给你一块石头或者借给你一根树枝,阻挡你危险地下坠。在那个时候,你就会感触到一只狗或一只鸟的体温,在石头里,在树梢里。

⑤你不再感到孤单的危险,你能感到石块是你的血肉,树梢是你的肢体,而你的一声长啸或大笑其实来自大山那边的谷地。你早应该知道,科学的深入观测已经证明:植物其实有感情,也有喜爱和快乐的反应——当你为之除虫或授粉;也有恐惧和痛苦的反应——当你当面砍伐它们的同类。它们在特殊的“心电仪”和“脑电仪”里同样神绪万端,只是无法尖叫着拔腿而逃罢了。你还应该知道,科学的反复试验还证明:大地同样是“活”物和“动”物,只要你给它们足够的高温,比方说给它们太阳表面的炽热,它们就会手舞足蹈,龙腾虎跃,倒海翻江,风驰电掣,同样会有大怒的裂爆或者大爱的聚合,其“活”其“动”之能耐,远非人类可及。它们眼下之所以看似没有生命的蛰伏,只不过是如同动物的冬眠和植物的冬枯——地球的常温对于它们来说过于寒冷,所以这常温正是它们的冬天。

⑥你是人。其实人只是特定温度、特定重力、特定元素化合一类条件下的偶然。因此相对于大地来说,人不过是没有冬眠和冬枯的山;相对于植物来说,人不过是有嘴和有脚的树;相对于其他动物来说,人不过是穿戴了衣冠的禽兽,没有了尾巴却有了文字、职位、电脑以及偶尔寄生其中的铁壳子汽车。人是大地、植物、动物对某个衣冠者临时的身份客串,就像在化装舞会上有了一个假面。

⑦你抬起头来眺望群山,目光随着驮马铃声在大山那里消失,看到起伏的山脊线那边,有无数的蜻蜓从霞光的深处飞来,在你的逆光的视野里颤抖出万片金光,刹那间撒满了寂静天空——这是更大的一扇家门向你洞开,更大的一个家族将把你迎候和收留——只需要你用新的语言来与骨肉相认,需要你触抚石块或树梢的问候。你知道。

13、第④段开头连用了三个“这一刻”,“这一刻”指称的内容是什么?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4分)

14、请用直白的语言表达出对下面句子语意的理解。(4分)

在那个时候,你就会感触到一只狗或一只鸟的体温,在石头里,在树梢里。

15、从写作意图来看,第⑥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什么样的认识?请概括表述。(4分)

16、文章结尾,作者要我们“用新的语言来与骨肉相认”,说说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愿望。(6分)

六、(8分)

根据要求完成17、18题。

班级要开展“走进大自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7、中学生走进大自然,其实就是走进大课堂。请你设计出中学生走进大自然的三条可行途径。要求:依据示例,从目的、方式等角度将设计的每条途径用简明的语言表述清楚。(4分)

示例:为了更直观地了解植物生长的特点,参观植物园,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18、班级需要就“走进大自然”这一活动拟写一份倡议书,倡议书中需要有表达中学生走进大自然的必要性的内容,请写一段话,将“中学生走进大自然的必要性”这一内容表达出来。(字数100—120字)(4分)

七、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科研人员以一项有趣的“伤痕实验”来研究人们的自我认知与感受到的外界对待自己的态度之间的关系。由专业化妆师在每位志愿者的脸上做出一道触目惊心的伤痕。志愿者从一面小镜子看到化妆的效果后,镜子就被拿走了。化妆师又以需要在伤痕表面再涂一层粉末的名义,偷偷抹掉了化妆的痕迹。此时,他们的脸与往常并无二致。对此毫不知情的志愿者,被派往各医院的候诊室,他们的任务就是观察人们对其面部伤痕的反应。结果志愿者都叙述了相同的感受——人们总是盯着他们的脸看,显得粗鲁无礼,极不友好。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篇6:九年级四月调考语文作文600字

——题记

夕阳摇摇欲坠,洒下最后的余晖,灰蒙蒙的天空笼罩着大街小巷。人影摇曳,喧嚣尽寂,唯有飒爽的秋风吹刮着落叶翩然,萧瑟而又悲凉。

耳边仿佛还在回响着妈妈的话,“明天妈妈得加班,不能陪你参加比赛了。”突然的消息给了我当头一棒,本来热血沸腾的我,内心顿时凉了一大半。

难以言表的担忧如同蛛丝一般轻轻地却又粘粘地缠绕在我的心间,是心在挣扎。一旦忘记了演讲词,一旦被突然的变故打乱了思路,一旦……忐忑不安的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手足无措地站在舞台中央的麦克风前的我,以及台下哄笑的观众。

柔和的灯光照亮了眼前的演讲稿,“做我自己”四个大字刺痛了我的眼睛。我反问自己,没有妈妈的陪伴,我就甘愿放弃自己吗?不,这不是我,不是那个永不言败的我。

于是,深沉的夜色被诵读的声音唤醒。我重新拾起了信心与勇气,对着狡黠的月光,最后一次彩排名为“做我自己”的演讲,许下了做我自己的诺言。坚定的信念如同汹涌的海浪,拍打着心岩,激荡一曲曲澎湃的赞歌。如水的月光缓缓流淌,嘹亮的声音在漆黑的苍穹中回荡。

偌大的舞台中央,面对着无数的闪光灯,我微笑地伫立。看不到台下妈妈的身影,只恍惚记得妈妈期盼的眼神。薄唇轻启,洪亮悦耳的声音,铿锵有力的演讲词,娴熟自然的动作,一气呵成的表演。在我弯下腰鞠躬的刹那,台下响起了如潮水般的掌声,没有嘲讽,亦没有哄笑。

又是一个黄昏,余辉依旧。我拿着一张泛着金光的奖状倚立在门口,等待下班的妈妈归来。眼前仿佛浮现出妈妈唇畔绝美的笑靥。恍然发觉,一切原来是那样美好。

篇7:2015武汉市四月调考语文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发窘.(jiǒnɡ)关睢.(jū)忐.(tǎn)忑即物起兴.

(xìnɡ)B怜悯.(mǐn)栈.桥(zhàn)蜷.(juǎn)缩相形见绌.(chù)C撇.(piě)嘴伺.(sì)机校.(jiào)补咎.(jiù)由自取 D侥.(jiǎo)幸轻薄.(báo)拮据.(jū)成吉思汗.

(há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义奋填膺歇斯底里藏污纳垢一筹莫展 B呕心沥血恃才放旷重蹈覆辙锋芒毕露 C谈笑风声惹事生非无与伦比世外桃源 D迫不急待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来势汹汹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青藏铁路建设者攻克了大量的世界性技术难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B西宁电视台的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栩栩如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C班干部建议星期天去敬老院义务活动,同学们随波逐流,纷纷表示赞同。D假使我们不修这么水利工程,遇到这样严重的水旱灾害,其后果是不可思议的。4.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2分)A为感谢我们多年来对广大顾客的关心与爱护,本商场将让利20万回报消费者。B抗震救灾工作能否做好,关键在于领导干部的作风要深入。

C随着“嫦娥一号”的发射升空,全社会已掀起一股关注航天事业发展的热潮。D2008年10月,一场从美国发端的金融风暴席卷了世界各地,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京沪高速铁路预计2010年投入运营,届时乘客从北京到上海只需五、六个小时。

C光波长短不同,产生热效也不同,红、橙、黄光波长,热效应大,蓝、紫光波短,热效应小。

D文章要做到观点鲜明,必须对所论及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弄清楚问题涉及哪些因素,关键在哪里,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现这个问题的。

6.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鲁迅先生的《故乡》和《藤野先生》分别选自《呐喊》和《朝花夕拾》。

B《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粗中有细、豁达明理的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的鲁智深。

C《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构的科幻小说,小说的作者是凡尔纳。D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司马迁的《陈涉世家》、白居易的《观刈麦》是体裁各不相同的文学作品。

7、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8分)

(1)浊家一杯家万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2),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3),枳花照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为政》)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总结西汉兴隆的句子是。(6)《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引用典故,表现词人少年狂气的句子是,(7)《武陵春》用词人将愁化抽象为形象,创意出奇的句子是,(8)写出与“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的哲理意蕴基本吻合的两句诗:。

8.综合性学习(7分)

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人们徜徉其间,体味某种特定的情景,把情绪调到兴奋的波段,尽情释怀,使平淡的日子有了起伏。节日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品尝浸润历史味道的节日食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中,人们更能得到文化的熏陶、精神的洗礼。

让我们一同走进主题为“徜徉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1)【节日搜集】很多古诗句浸润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示例〕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节日:春节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节日: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节日:

(2)【节日探源】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故事和节日习俗。

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人物故事:节日习俗:

(3)【节日论坛】对不少人来说,“吃”成了过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好像吃了某一节日的特色食品就算过完这一节日了。特别是每一个传统节日前夕,商家为了推销节日食品,大肆炒作,为“吃”推波助澜。这种忽视传统节日深层内涵的现象,你如何看? 班上同学对此要举办一个小论坛,请你为本次论坛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看法:宣传标语:重视传统节日内涵。(要求与上句结构相似)

二、现代文阅读

(一)那是一种幸福(14分)

①“不害怕路上有多冷,直到还有一点点余温,我也会努力狂奔„„。”

②那天的风雪真大,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雪花漫天飞舞,风更吹到哪儿都是刺骨的寒。但我坚持要去书店,希望能淘几本好书。

③我走进书店,取下红围巾,抖了抖身上的雪。店里的人很少,我便静静地看,慢慢地选。音响里轻轻播放的是刘德华的《EveryoneIsNo.1》,“不需要自怨自艾的惶恐,只需要沉着,只要向前冲,告诉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忽然从收银台那里传来了一阵争执声,我抬眼望去,原来是营业员在指责一个孩子。那孩子最多十岁,身上棉衣单薄,但是很干净、很整齐。也许他太小,根本就不是来买书的,大概只是来看书吧。营业员尖声地说:“要买就快点买,不要老是磨磨蹭蹭的看来看去!是不是想顺手牵羊啊?”唉,在这样寒冷的风雪天里偏又遇到了说话这样尖刻的阿姨,孩子极力睁大眼睛,泪水溢满眼眶。他努力控制着在眼中打转的泪水,似乎知道不能分辨,因为只要嘴角稍微一动,泪水就会不争气地像决堤的洪水跌落下来。他把目光移向别处,故意不去看那位誓不罢休的阿姨,却难以掩饰满眼的无助和绝望。

④我不知该怎么办才好,甚至犹豫是否应该出言帮助这个深陷困境的孩子。忽然那孩子游移的目光落到了我身上,不再移开,我看到那溢满泪水的大眼睛睫毛弯弯,真是个可爱的孩子。

⑤看着他映在风雪里委屈又无助的样子,我忽然觉得也许他家很穷,没有多余的钱买书吧;或者因为贫穷而退学,独自一人来到这陌生的书店,看看这里的书,渐渐让希望悄悄飞进他幼小的心。在某个晴朗而无风的下午,他或许会躲在教室外某个角落认真地听课吧„„。他曾经也是很活泼很幸福的啊。

⑥现在,营业员竟说这个孩子来这儿看书是为了顺手牵羊!贫穷击碎了多少孩子读书的梦想,贫穷也刺伤了无数孩子的自尊心。希望工程宣传画中那个大眼睛的小姑娘渴望上学的期盼的目光,让人想起来就心疼,而眼前这个孩子的信任的目光,让我觉得此刻我就是他唯一的亲人。

⑦我心中顿时忘记了风雪的寒冷,感受到自己被信任的温暖和力量。我告诉自己一定不可以袖手旁观,不能眼看着这个孩子在这个风雪交加的季节冷冻了他那颗渴望温暖与信任的心,不能让这个渴望学习的孩子在人生的风雪中迷途。

⑧营业员正要动手夺那孩子手里的书,孩子的眼睛低垂下来,他似乎无心再控制打转的泪水。我疾步走了过去,用异乎寻常的冷静的口气对那孩子说:“选好了书也不和姐姐说一声,姐姐等你一起付钱呢。”我手里扬着钱,眼睛笑着由孩子转向了那位营业员。此刻店里回荡着刘德华的歌声:“不怕路上有多冷,直到还有一点余温,我也会你里狂奔„„。”

⑨店外仍是漫天风雪,但心中已不再寒冷,雪花宛若风中飞扬着的片片梨花,一种幸福的暖意油然而生,因为我从那孩子的眼中看到了温暖的春光。

9.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填空,每空不得超过六个字。(3分)

下雪天去书店)想要帮(感到温暖春光。

10.下面对第③自然段划线句子的外貌描写作用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2分)

A“那孩子最多十岁”,暗示了这样小的孩子被人误解深陷困境时需要呵护。B雪花飞舞,寒风刺骨,但那孩子“身上棉衣单薄”,表明他的家境不好。C那个孩子衣着单薄,但还是冒着寒冷来书店看书,说明他是个渴望看书的孩子。D“身上衣服单薄,但是很干净,很整齐”说明孩子讲究卫生讲究文明。11.第2、9自然段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什麽作用?(3分)

12.阅读下面的句子,根据加点词揣摩孩子当时的心情。(4分)第③自然段:“他极力睁大眼睛,努力控制住在眼里打转的泪水。”

(1)极力:(2)努力13.题目中“幸福”在本文中有丰富的含义,请根据文义,完成下列填空。(2分)

(1)小男孩感受到的“幸福”是:(2)“我”感受到的“幸福”是:

(二)善待挫折(12分)

①漫漫人生,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坷。如生活困难,高考落榜,升职无望,体质不佳,办事受阻,无端受控等等。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 挫折随时都可能降临。

②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去面对挫折呢?

③历史上许许多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17岁失去母亲,26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可贝多芬不消沉, 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④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整行动,以更佳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科学家贝佛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可以说,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⑤当然,挫折并不能自发地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经历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 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的,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并自觉地在挫折中磨练,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强者。

14.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采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15.第④段“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作出的”一句中“往往”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16.文章第⑤段加点的“绊脚石”和“垫脚石”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17.本文所论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针对这一论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并作简要分析。

三、古诗文阅读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8—19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8.“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情形?(2分)

19.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四)阅读下列文段,完成20—22题。(7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节选《陈涉世家》)

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会.天大雨,道不通(2)为天下唱,宜.多应者(3)吴广以为然.(4)卒中往往..

语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1)天下苦秦久矣。

(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2.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他具备哪些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3分)

(五)千金买骨

臣闻古之君人①,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

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③

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④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⑤,千里之马至者三。

①君人:人君,国君。②涓人:国君的近侍,又名“中涓”,即阉人。③安事:犹方“何用”。④市:买。⑤期:读jī基。期年:一年。

23.填空

我们还学过一篇有关千里马的文章,题目是《》,作者者,其主题是

24.请点评一下文中“君人”与“涓人”各有什么特点?

四、作文(50分)

有人说,初三是黑色的,尝到的是枯燥,得到的是失望; 也有人说,初三是金色的,经历的是充实,收获的是希望。有人说,初三充满竞争,友情在你追我赶中淡薄; 也有人说,初三充满了关爱,友情在互帮互助中浓厚。

人在初三,你一定有许多想说的话,请以“人在初三”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2013年秋九年级12月调考语文答题卡

一、积累与运用

1、____

2、____

3、____

4、____

5、____

6、____(每小题2分)

7、(8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7分)(1)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9、(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分)____________________

11、(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4分)(1)极力:

(2)努力

13、(2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阅读

18.(2分)19.(3分)20、(2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分)(1)

(2)

22、(3分)

23、(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2分)

四、作文(50分)

2013年秋九年级12月调考语文参考答案

1、C2、B3、A4、C5、D6、B7、(1)(2)、足蒸署土气(3)、槲叶落山路

(4)、思而不学则殆(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6)亲射虎 看孙郎(7)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1)、A。中秋节(1分)B。重阳节(1分)(2)、屈原投江(1分)吃粽子、赛龙舟。(1分)(3)、示例:看法:我们不仅要过“物质的节”、还要过“精神的节”。传统文化需要发扬光大,传统节日不能仅是“小吃节”。宣传标语:彰显民族文化瑰宝“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9、听到双方争执看到求助目光(渴望得到帮助或渴望得到理解)出资帮助孩子(不超过规定字数,意思对即可)

10、D11、第②节中描写风雪,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第⑨节中描写风雪,是为了衬托“我”帮助了这个无助的孩子,从那孩子的眼中看到了温暖的春光时,自己也感到幸福的温暖(是为了衬托“我”被男孩相信是一种幸福油然而生的暖意);前后呼应。(三点,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谈,意思对即可)

12、(1)“极力”修饰睁大眼睛“,写出他听到营业员尖刻的话时十分吃惊难过的心情。(2)“努力”修饰“控制”,写出他内心的委屈之大。(意思对即可)

13、孩子被人相信;“我”被孩子信任。或孩子被人帮助;温暖他人。(意思对即可)

14、(1)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或:例证法)。文中运用司马迁和贝多芬的事例,更有力地论证了“历史上许许多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这一观点,进一步增强了说服力。

15、(2)不能删。因为“往往”一词强调了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常常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作出的,如果去掉,就显得过于绝对。(语意相近即可)

16、(3)绊脚石:人生路上的障碍。垫脚石:人生路上的不断前进的凭借。

17、(4)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是“要善待挫折”(或:要在挫折中磨练,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成为生活的强者)。

事实论据:示例: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过程中,遭遇挫折无数,但他不退却,不放弃,始终坚持自己的追求,终于成功地研究出了“杂交水稻”新品种,解决了世界性难题。

四、18、对偶,表现了雄壮的军营生活和将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19、抒发了作者抗敌卫国的志向和报国无门的苦闷与无奈之情。20、(1)、适逢(2)应当(3)对的正确(4)到处

21、(1)天下百姓苦于秦朝的统治很久了。

(2)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到外面带兵。

22、他具备洞若观火的洞察力,做事周密、细致。卓越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干。

23、《马说》韩愈讽刺统治者不能识别和任用人才;

上一篇:大班美术教案:小蝌蚪教案及教学反思下一篇:90周年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