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家庭计划项目标准

2024-04-20

新家庭计划项目标准(精选8篇)

篇1:新家庭计划项目标准

附件1: 评选标准

(一)读书之星

1.有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每天能主动阅读一小时以上;阅读内容广泛,有个人的阅读倾向,阅读量大;能影响带动同学参与阅读,并作相应读书笔记、撰写一定数量的随笔。其阅读、写作等优秀事迹在班级、校内或县域内有较大影响。

2.诵读大量经典诗文,诵读数量在本校内或同级学生中领先。3.积极参与班级、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各类读写诵等活动,表现突出。4.家长支持学生的阅读活动,家庭藏书丰富,能不断满足学生的读书需求。5.品质优秀,积极向上,无违纪行为。

(二)书香教师

1.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实际,进行大量专业阅读,每天主动阅读1小时以上,并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进行摘抄、撰写教学反思、随笔等。

2.积极组织和带动学生进行阅读,特别是语文主题学习课内阅读扎实有效,在师生中有较大影响。

3.经常购买和订阅适合自己阅读的图书报刊,家庭藏书丰富;能带领家庭成员读书学习,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

4.积极响应和参与学校以及上级组织的各类读书活动,有一定成绩。5.不断促进自己专业成长,教育教学业绩突出。

(三)十佳书香校园

1.围绕全市推进高效海量阅读活动的基本要求以及新教育实验理念,健全领导组织机构,将创建“书香校园”活动列入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制订系统可行的推进工作方案和评价表彰办法,成立师生、亲子读书活动组织,结合学校实际提出系列读书活动主题,在全校范围内推动高效海量阅读,师生员工对创建“高效海量阅读”活动的知晓率和参与率达100%。

2.学校积极创设激励和支持师生阅读的良好氛围环境。在推进高效海量阅读上有注重实效的措施和行动,有资金投入,图书馆、阅览室的图书数量充足; 真正开放书库、开架阅览,实现全天候向师生开放。廊道、班级、办公室等,均设有图书角、图书廊、书吧等;校园设有读书读报橱窗、新书推介栏等,并经常进行更新,阅读推介、宣传氛围浓厚。能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资源,为师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条件,增加师生阅读量。

3.学校开设常态阅读课,不断加强阅读教学研究;定期举办读书节和师生读书会、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主题班会、读书论坛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推进活动,全面深化和推进阅读活动,学校干部、师生、家长读书氛围浓厚。

4.积极推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课内大量阅读有措施有效果。

5.师生、家长读书效果良好,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学生每天课外阅读时间平均不少于半小时,教师每天阅读时间平均不少于一小时。通过读书活动促进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学生的知识背景得到强化,能力得到提升、素质得到提高。

6.学校的高效海量阅读活动在当地产生较大影响,辐射带动了家庭、社区等良好阅读学习氛围的形成。

7.学校校长积极投身书香校园建设,进行大量阅读,并充分发挥校长的影响力和推动力,致力于师生高效海量阅读推进工作;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读书活动,在书香校园建设中起到表率和引领作用。

8.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成绩突出或者有明显提高。

(四)十大推动读书人物

凡是被评为十佳书香校园的学校校长均为“十大推动读书人物”。

(五)书香班级

1.班级图书角有一定数量的图书且内容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健康向上,无不良书籍。

2.图书角布臵美观大方,无杂物堆积,图书摆放整齐,图书角借阅有记录,每学期有更新。

3.按课程规定按时上好读书指导课,激励学生好读书、读好书。4.每位学生要按照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完成必背优秀诗文。5.每人每学期根据所阅读书籍,写好读书笔记。

6.班级积极组织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活泼多样、富有实效,学生参与量大。且积极参加学校读书活动。

7.重视调动家庭及社会力量,引导学生家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

(六)书香家庭

1.有良好的读书环境(有书房或书柜、书架;有书桌、台灯等)

2.有一定数量的适合孩子阅读的课外读物:每年购买新书不少于6册;家庭藏书不少于400册,至少订有2种报刊。

3.家长和孩子能共同拟订读书计划,按计划读书。家长能教育并引导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4.“亲子共读”每周至少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孩子每天的阅读时间不少于半小时。

5.不定期开展家庭读书交流会,家长与孩子共同讨论交流读书心得、读书方法。经常关心孩子在学校的读书情况。

6.家长能鼓励并督促孩子写读书笔记或做读书摘录,并帮助孩子养成记日记,勤练笔的好习惯。

7.利用周末或其他休息时间,家长能带孩子到书店或图书馆一道买书、看书,家长给学生的零花钱能有计划的用于购买新书,让读书成为一种休闲时尚。家庭读书活动能做到坚持不懈。

篇2:新家庭计划项目标准

一、独生子女死亡的,一次性发给不低于4000元的救助金。

二、农村按规定生育两个女孩的家庭,夫妻一方结扎后,一个子女死亡的,一次性发给不低于2000元的救助金。

三、独生子女领证户和农村按规定生育两个女孩的家庭,夫妻一方结扎后,夫妻一方死亡,其子女未满18周岁的,一次性发给不低于2000元的救助金;夫妻双方均死亡,其子女未满18周岁的,按家庭每年发给不低于2000元的救助金,至其年幼的子女年满18周岁。

四、独生子女领证户和农村按规定生育两个女孩的家庭,夫妻一方结扎后,夫妻或者子女有意外伤残或者患特殊疾病的,一次性发给不低于1000元的救助金。

篇3:新家庭计划项目标准

1.现行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项目管理理论从20世纪50年代产生, 到80年代发展, 至今不断丰富和完善, 目前项目管理已经细分为评价、组织、成本、质量、风险、团队管理等多个方面, 涉及的理论和方法更是种类繁多。但企业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往往是只学了形式, 搭了架子, 却学不到实质。项目管理的理论越来越超前, 然而项目管理的实际操作却远远落后于理论发展的步伐, 项目管理的水平依然维持在比较低的层面, 究其原因, 主要是三个方面。

1.1规模扩张与资源相对稀缺的不协调

建筑施工企业正处于一个规模快速扩张时期, 管理跨度和生产链条必将相应地延伸, 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 地域的差别、人才素质的差别都使得企业项目的质量参差不齐。从企业自身管理经验看, 大项目由于集中了企业的优势资源, 往往管理得不错, 但中小项目由于缺少管理、资金、人力资本等方面的足够支持, 仍然维持在较低的管理水平上, 项目干得好坏很大程度上依赖项目经理的个人能力, 项目就像是传统手工作坊生产出来的产品, 生产过程中没有生产标准完全依靠手艺人的手艺和经验, 产品质量的受控性难以保证。而事实上真正支撑企业的还是众多的中小型项目, 中小项目的管理水平上不去, 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1.2管理制度的缺失

制度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法人、项目两个层面。“法人管项目”本来是加强公司、分公司层面对项目支持力度的有效途径, 人、财、物由法人管控, 项目经理集中精力做好现场管理, 有明确的分工和权力责任划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制度, 导致公司或分公司掌握了人、财、物等权力之后并没有很好的履行相应的职责, 没有给予项目足够的支持。其根源就在于企业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三大指标即合同额、营业额、利润, 项目的好坏对公司、分公司经理的年终考评、薪酬兑现影响不大, 出现了项目好坏对考核兑现无关痛痒, 公司或分公司经理无动于衷的现象。公司或分公司经理没有深入项目进行管理的动力, 也就悬在了半空中, 导致了在项目管理上的不作为。

1.3项目检查的标准不明确

检查标准缺乏系统性。过去对项目的检查以专项检查为主, 综合检查为辅, 对项目中存在的问题, 都是突击性的短期的检查, 甚至还有很多是为了应付上级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实施的项目检查, 实际上是割裂了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 而忽略了项目管理全过程中内在的联系。一个环节出现的问题, 可能是由其他多个环节共同造成的, 要弄清楚问题出现的原因, 就必须保证检查标准的系统性, 保证项目检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相对完整。否则, 不仅存在的问题得不到解决, 反而会引出新的问题。

检查标准缺乏量化指标。现行的项目检查能够对专项做出一些专业性评价, 但对于项目整体却没有一个可以量化的检查标准, 完全靠检查人员的水平, 靠检查人员的经验进行模糊的评价。这种综合性的检查由于受到检查人员主观认识的干扰, 容易出现偏差, 不够客观, 说服力也不够。检查提出的意见也不够明确具体, 让被检查的项目难以整改落实。

现行项目管理存在的这些典型问题, 无一不是因为缺少统一的标准引起的。缺乏标准化的统筹管理和组织施工导致了项目质量的参差不齐;缺乏标准化的制度支撑导致公司、分公司在项目管理上缺位不作为;缺乏标准化的量化指标导致项目施工与检查乱象丛生, 难以整改。因此, 要提升项目管理的整体水平, 就要将复杂问题程序化, 模糊问题具体化, 建筑企业的产品工艺、流程大体相当, 是最具模仿性、标准性的, 推行项目标准化管理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管理方式。四局近年推行的项目管理达标, 是对项目管理标准化的有益探索, 实践初步证明项目管理达标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2.项目管理达标体系构建

项目管理达标是企业项目管理的全面考核制度, 它从合同签订、进场施工到工程竣工、清收工程款全部过程分为十大类, 共150条进行控制, 整个达标体系的构建过程分为四个步骤。

2.1明确管理理念

在构建项目管理达标体系之初, 四局就明确了“简洁、实用、能执行”的管理理念, 明确了“可操作性”是项目管理的前提, 项目管理达标150条, 每一条都可操作, 每一条都把握了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点。这一理念的明确, 在宏观层面上, 解决了企业规模扩张和资源不足的矛盾, 使得项目上的年轻人能够以最简单明了的方式做好项目管理, 为快速培养项目管理初级人才提供了优良的土壤;在微观层面了, 摈弃了盲目学习所谓先进管理理论的做法, 而将目标锁定在了基础量化工作上, 用“可视化”的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从而改变项目管理“眼高于手”的现状。

2.2明晰权责

150条检查标准中, 有三分之一的检查是针对企业的。非常有针对性的解决公司、项目两级权责不对等的问题。这50条中提到的要求, 项目单凭自身能力是做不了的, 必须由公司或分公司负责。通过这50条的检查就能够看到公司或分公司的管理责任有没有落实, 管理资源是否到位。同时将项目检查结果与公司或分公司经理兑现挂钩促使公司或分公司主动将管理资源、重心放在项目上, 从而形成合力抓项目, 抓现场。促使更多优势资源流向项目, 流向基层, 形成一种由下至上、根深基固的管理模式。

2.3统一标准

推行项目管理达标, 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统一标准。150条标准是对现行项目管理中一些做法的深化、细化和量化, 实现了项目标准化采购、薪酬标准化、过程管控标准化、检查考核标准化。

采购标准化。对材料、劳务实行以集中采购和控制采购为形式的标准化管理。充分发挥集团规模效应, 运用现代物流配送方式, 提高了采购质量, 降低了采购成本, 理顺了管理关系, 堵塞了管理漏洞, 获得了管理效益, 实现了优质优价。四局是中国建筑总公司系统中第一家在全局范围内实现材料、劳务集中采购的单位, 成为了总公司集中采购的试点单位。四局通过材料、劳务的集中采购为项目标准化施工奠定了基础。

薪酬标准化。根据项目规模大小, 将经理薪酬统一分为四档, 最高一档能够拿到一万八一个月, 最少也在一万以上, 引导项目经理向职业化方向发展。同时比照项目经理薪酬水平, 大幅提高了项目商务、技术、安全、材料管理、机电、设备主管的薪酬, 吸引优秀人才走上项目管理第一线, 显著提高了项目团队的组织、设计、施工的能力, 减轻了项目经理的负担, 再辅以总部在资金、材料、劳务方面的直接支持, 提升了项目管理的质量, 为项目标准化管理奠定了人力资源基础。

过程管控标准化。为随时了解项目动态, 实时对项目进行监督、管理、指导, 局在总部设立了视频监控中心, 通过专门的视频系统对项目进行监控。目前, 局已经在8个重点工地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通过该系统, 局能够实时对工地进行远程监控, 随时掌握项目进度、安全、质量、现场文明、劳务等各方面的情况, 并根据掌握的情况对项目进行指导、管理, 真正做到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整改解决、随时提高管理。2012年, 视频监控系统要推广到全局50~100个项目上, 对重点项目实行全覆盖。通过科技信息化建设, 全面提高局对项目的管控能力。

检查考核标准化。在检查制度上, 规定每季度进行一次全局性的项目检查, 不定期的进行抽样检查, 并且专门设立了轮换制度, 规定同一检查小组一年内不得重复检查同一项目。在考核标准上, 规定所有检查小组使用统一的材料表格, 考核条款简单分为“是”或“否”, “是”为100分, “否”为0分, 避免了模糊评分, 主观评分的出现。

2.4制订检查考核条例

制订检查考核条例是构建项目管理达标体系最为繁琐的步骤, 将项目管理全过程浓缩在150条里面。一是遵循绝对标准与相对标准的统一, 在制订条例的过程中, 根据项目的种类、规模对标准进行调整, 而不是绝对的所有项目一视同仁;二是遵循不断完善的原则, 首先在制订过程中, 全面听取理论技术和实际操作两个层面的专家的意见, 其次是在条例实施之后, 根据反馈的意见进行总结修改。

3.推行项目管理达标的举措及成效

推行项目管理达标的举措有以下三方面。

(1) 将项目管理达标纳入考核指标。充分利用考核兑现的指挥棒作用。在2011年局与公司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中, 将项目管理达标列为五大指标之一, 占40%的权重。今年, 项目管理达标继续作为重要指标进行考核, 权重提高到60%。

(2) 成立专属机构。成立了局项目管理达标领导小组并下设项目管理达标考评办公室, 监督检查与指导协调全局所属各单位开展项目管理达标工作, 并全面负责项目管理达标的考评工作。

(3) 明确考核奖惩办法及考核标准。首先是制定了详细的《项目管理达标考核奖罚试行办法》, 检查考评结果与项目六大员和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年薪挂钩, 奖罚兑现;其次是印发了《项目管理达标考核标准》, 每季度进行一次全局性的项目检查。《项目管理达标考核标准》已经根据项目实际检查情况, 进行了更新完善, 目前推出了第三版。

推行项目管理达标的成效。四局推行项目管理达标是要把项目做成麦当劳、肯德基连锁店那样的模式。项目管理达标推行一年来, 已经进行了一次模拟检查和三次正式检查。三次正式检查累计抽检、复检了302个项目, 其中共表扬奖励了4个项目, 通报批评了56个项目, 黄牌警告了28个项目, 发放奖金近400万, 撤掉了两个黄牌警告项目的项目经理职务, 让全局各单位各项目大为震动。

一年来, 通过在实践中的不断反思和总结, 项目管理达标发生了三个方面的变化:

(1) 实现了从抽样检查到全面覆盖的量的跨越。第四次检查由以往对各单位在建项目的抽查改为对全局所有在建项目的普查, 扩大了检查面, 实现了全覆盖, 对全局所有在建项目进行了一次系统的体检。这个跨越是艰巨的, 但也是必须的。它的意义在于, 使我们全面掌握了全局项目管理的水平, 也使检查结果更全面, 更真实, 更客观。

(2) 实现了从初始运行到高质发展的质的提升。在项目管理达标上, 局属各单位经历了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 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 这个过程带来了从初始运行向高质发展渐进的喜人变化。全年全局创出了40项次质量管理一流的项目, 有力提升了企业形象。

(3) 实现了从是否有到是否好的检查标准的提高。刚开始检查时, 对照150条, 我们主要看这一项工作你做了没有, 之后, 在二、三、四季度的检查中, 抽样的量越来越大, 深度也越来越深, 闭合性也越来越强, 切实贯彻了“先有后完善”这样一个原则, 也做到了检查越来越严, 要求越来越高, 从而提高了项目管理达标的运行质量和检查质量。

从目前实施的情况看, 项目管理达标工作收到了实效, 有力提升了项目管理水平, 不仅得到了业主与有关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 而且在社会上也引起了良好的反响, 使企业的项目管理面貌一新。

(1) 深刻转变了项目管理观念。经过四次项目管理达标检查, 各单位对项目管理达标的意义、重要性认识更深, 已经把项目管理达标作为一项日常管理工作来抓。各单位在局每季度检查一次的基础上, 自觉提高了检查频率, 加强了公司和项目部的自检自查, 公司一级每月一次、项目部一级半个月一次的自查自检形成制度。

(2) 全面落实了项目管理责任。项目管理达标实现了管理责任两个维度的全覆盖:首先是项目管理责任纵向到底。项目管理达标检查结果与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年终兑现直接挂钩, 彻底杜绝了公司、分公司管理缺位的现象。其次是项目管理责任横向到边。项目管理达标真正要考核的是公司整体的项目管理水平。实行项目管理达标有力的引导、督促和鞭策法人层面加强对项目的管理, 让优势资源更多的流向项目, 流向基层。

(3) 彻底改变了项目现场管理状况。一季度, 模拟检查时, 全局抽检70个项目, 有34个不合格, 不合格率近50%, 全局平均分58.98分;二季度, 全局抽查41个项目, 不合格项目3个, 不合格率7.32%, 全局平均分上升到79.62分;三季度, 全局抽查63个项目, 不合格项目3个, 不合格率降到4.76%, 全局平均分上升到80.40分;四季度, 在全面检查的情况下, 受检项目198个, 不合格项目22个, 不合格率11.11%, 全局平均分仍然是达到了76.68分。这说明通过达标检查, 全局项目管理整体水平在不断提升。

通过贯彻项目管理达标, 规范了项目现场, 极大的促进了项目现场管理, 全局项目的质量、安全、现场文明都有较大提高。尤其是在一些地方监管不严的二、三线城市, 四局的项目与周边的项目存在巨大的反差, 远远好于周边项目。

(4) 大幅提高了项目风险防范能力。项目达标检查标准规范了商务管理流程, 严格了包括业主方、监理方、分供方等在内的合同相关方的授权管理。项目部根据达标要求, 明确了相关方授权, 完善了授权体系, 做好了内业资料特别是商务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有效的避免了项目商务风险, 为过程报量、结算以及最后的决算做好了基础工作。

(5) 有力推进了项目二三次经营。2011年末, 全局竣工时付款比例在85%以上的项目个数占比达83%, 比去年同期提高5.63%;六个月内办理完结算的项目个数比为80%, 比去年同期提高12%。项目平均毛利率比2010年提高了0.7%, 达到8.96%。

(6) 有效拓宽了人才培养途径。使用是最好的培养, 项目管理达标成为了在使用中培养人才的最好载体。第一, 局从各单位抽择了三十名青年骨干参加培训, 参与检查, 在实践中得到很快的成长;第二, 局分上海、贵阳、广州、深圳等四个地区办了培训班, 400多人参加了培训, 使受训者成为达标的又一批骨干;第三, 项目上年轻人占绝大多数, 他们不缺热情缺经验, 达标的150条教会了他们如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这是真正的实践培训。几轮检查下来, 这些年轻人深深感到受益匪浅, 进步很大。

4.结束语

推行项目管理达标是四局在新时期为加强项目管理进行的一次深刻变革, 它带来了企业上下在思想观念、管理模式上的转变;是顺应企业发展要求, 加快管理升级的一把金钥匙;是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发展鲁布革人的创新精神、市场意识、经营理念、求实态度的重要举措, 为项目标准化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摘要:项目管理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鲁布革经验的推广走过了25个年头, 项目管理在不断发生着变革。中国建筑四局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 对项目标准化管理的理念、制度、模式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 推行了项目管理达标制度, 实现了质量、进度、安全、现场文明、二次经营等全方位的项目标准化管理, 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

篇4:家庭网络标准及其研究计划

关键词:家庭网络;标准体系;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闪联

Abstract: The CE/IT and telecom industries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and development line of home networks in development. Therefore, numerous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s for home networks home and abroad have made different standards for home networks. The Intelligent Grouping and Resource Sharing (IGRS) working group, Home Network Standard Industrialization Alliance and China 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Association (CCSA) are three leading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s for home networks in China. They have made some achievements in standardization research of home networks. In order to improve China’s ability of proprietary innovation in the home network field and speed up its home-network standardization process, these three organizations should break industrial protectionism up, strengthen cooperation, exploit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and make China’s proprietary standards for home networks with a win-win attitude.

Key words: home network; standardization system; CCSA; IGRS

1 对家庭网络概念的不同理解

家庭网络概念的提出涉及到了电信、家电、IT等行业。这些行业对家庭网络目前的理解是不完全一样的。

1.1 家电/IT行业

家庭网络的概念最早是由家电/

IT行业提出的,家电和IT行业的“家庭网络”指的是融合家庭控制网络和多媒体信息网络于一体的家庭信息化平台,是在家庭范围内实现信息设备,通信设备,娱乐设备,家用电器,自动化设备,照明设备,保安(监控)装置及水、电、气、热表设备,家庭求助报警等设备互联和管理,以及数据和多媒体信息共享的系统。其目标是打破各种“信息孤岛”,实现信息设备、通信设备以及消费电子设备之间在家庭内部或办公室内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目前其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PC机与家庭存储设备、打印机等外设联网实现资源共享;影音娱乐等家庭设备共享协同服务,如实现电视机、音响设备、DVD、计算机等家用多媒体设备的媒体传送和共享;家电网络控制,如灯光控制、空调控制。

1.2 电信业

电信业提出的“家庭网络”概念具有以下含义:

·家庭网络不仅仅是一种网络技术,更重要的是一种业务/服务。

·家庭网络一定要与电信网络进行连接,甚至可以是电信网络端到端的一部分。家庭网络可以通过家庭网关将公共网络功能和应用延伸到家庭。

·家庭网络能够提供和承载多种业务,如集成的话音、数据、多媒体、高质量音视频以及控制和管理等业务。

从目前阶段来看,电信运营商提及的家庭网络更侧重于是“基于电信网络/Internet,面向家庭的多种业务”,并强调“家庭网关”的概念,对于家电/IT行业提出的“家庭内部各种终端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协同服务”的含义在电信业对家庭网络的理解中不太明显。因此,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电信业对“家庭网络”的理解和家电/IT行业对“家庭网络”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2 国际上家庭网络标准化组织的情况

国际上从事家庭网络标准化组织的机构有很多,这些机构也主要分为电信行业组织和家电/IT行业组织两类。两类组织的典型代表分别是ITU-T和通用即插即用(UPnP)论坛。

2.1 ITU-T

ITU-T是专注于电信领域的标准化组织,因此所研究的家庭网络主要是涉及到与公网联接的内容。ITU-T对家庭网络的关注度越来越高,2005年7月ITU-T进行了内部研讨,对家庭网络的标准化活动进行了初步规划,同时建立了家庭网络联合协调行动组(JCA-HN)这一组织机构以开展对家庭网络标准化研究。在ITU看来,家庭网络作为端到端电信网络的最后一段,如何规划、定义和规范这一段网络来最终提供多样的电信业务,是ITU在家庭网络方面工作的主要目的。因此,ITU在家庭网络方面的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以家庭网关为核心的网络架构、家庭网络的服务质量(QoS)、家庭网络的安全机制以及家庭网络相关的电信业务的研究上。家庭娱乐所涉及的有关内部互联和内容共享方面不是ITU-T所关心的领域,相对独立的家庭内部自动化和控制方面也不在ITU-T的视线之中。

2.2 DLNA/UPnP

数字生活网络联盟(DLNA)原名数字家庭工作组(DHWG),成立于2003年6月。它是一个主要由消费电子、计算机工业和移动设备公司组成的跨行业的组织。DLNA的很多活动与另一标准化组织UPnP在技术标准上有很大关联,两者关系非常密切。DLNA/UPnP的远景是:在家中构建一个由个人电脑(PC)、家用电器(CE)和移动设备组成的有线与无线互操作网络,为共享和创建全新数字媒体与内容服务提供一个无缝的环境。DLNA的标准化内容主要包括在家庭内部的设备互联,以实现内容共享、影音娱乐,因此DLNA/UPnP与ITU-T的目标和研究领域是不完全一样的,两者是一种互补关系。

3 中国相关标准化组织的状况

篇5:新家庭计划项目总结

今年以来,xx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综合改革为动力,以健全完善家庭发展政策体系、提高家庭发展能力、保障家庭健康水平为目标任务,紧紧围绕“文明、健康、优生、致富、奉献”主题,全面开展“陇家福.幸福家庭”创建活动和新家庭计划试点工作,健全完善以计划生育家庭为主体的家庭发展政策体系,提高家庭的发展保障能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使家庭发展得到更多政策支持,家庭文明观念进一步巩固。现将今年两项活动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我区高度重视幸福家庭创建和新家庭计划试点工作,将两项活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始终将两项活动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任务,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区乡两级均成立两项活动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确保了两项活动工作责任层层落实,活动有序开展。同时,将两项活动纳入卫生计生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层层靠实责任,定期督促检查,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制定下发《关于开展XX年“陇家福〃幸福家庭示范户”、“健康家庭示范户”评选活动的通知》,表彰命名幸福家庭xx户,健康家庭xx户;确定xxx社区为新家庭计划试点单位。通过开展两项活动,逐步改善计生家庭的生产、生活、生育、教育、健康状况,提高家庭发展能力和典型幸福家庭示范,逐步带动所有家庭参与到两项活动中来。

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利用展板、条幅、发放宣传资料等宣传形式,把开展两项活动贯穿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全过程,营造全社会关怀计划生育家庭的浓厚氛围和社会环境,使开展两项活动的意义、内容、目标、任务和要求家喻户晓,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大力宣传,基本形成了舆论先行、组织有序、上下协作、群众积极参与两项活动的良好局面。有效发挥互联网、微博、微信、app等新媒体作用,增强群众对两项活动的知晓度、关注度和参与度。利用5〃15国际家庭日、7〃11世界人口日等主题纪念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文化、家庭健康等宣传活动,营造有利于家庭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挖掘宣传典型示范,发现、培育、树立、宣传一批幸福家庭典型,扩大陇家福品牌的知名度和创建幸福家庭活动的影响力。

一是不断丰富活动内涵。在大力实施以“2111”为主要内容的“陇家福”工程基础上,进一步充实活动内容,扩大服务范围,加大陇家福幸福寓所建设,开展宣传倡导活动,实施健康守护工程,开展扶助关怀行动,完善致富发展政策,切实提高计划生育家庭的发展致富健康保障能力。二是更加注重活动实效。建立健全以“三心室”为服务阵地的陇家福幸福寓所,更进一步规范幸福寓所建设标准,突出功能性、实效性、针对性和个性化,建成集家庭健康、生活便民、生产致富、宣传咨询和文化娱乐五大服务功能为一体的活动阵地。三是积极创新服务模式。以两项活动为载体,利用基层卫生计生服务阵地,发挥卫生计生健康管理队伍作用和基层计生协会群众组织优势,整合资源,建立居家养老、日间照料、集中供养等多形式的医养结合幸福寓所新模式,有效解决计划生育困难群体、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一是与示范区建设相结合。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示范区建设“成才、致富、保障、健康”四大工程26条政策,与创建幸福家庭活动五项行动13项任务、新家庭计划项目的家庭保健、科学育儿、养老照护、家庭文化等四项活动融合推进,形成了有利于计划生育群众长期受惠、有利于计划生育家庭发展政策体系健全完善的长效工作机制。二是试点与示范点相结合。将创建幸福家庭活动示范点与新家庭计划项目试点合二为一,集中资源、力量,合力打造,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三是与重点工作相结合。将两项活动政策协调的重点放在对计生特殊家庭的扶助保障上。截至目前,我区建立“计划生育家庭风险基金”xxx万元,救助特困计生家庭xxx人xxx万元;将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提高到每月xx元,xxx人纳入奖励扶助范围;将计划生育特别扶助金提高到独生子女伤残家庭夫妻每人每月xxx元,死亡

家庭夫妻每人每月xxx元,xxx人纳入特别扶助范围;审核确认符合失独家庭一次性补助对象xx户xx人。上半年落实农村二女节育户及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及环检补助资金xxx元,城镇纯居民独生子女领证户xxx户,奖励金xxx元;独生子女领证户女方年满55周岁xxx户,一次性奖励金xxx元,全部发放到位。

篇6:林海社区新家庭计划项目申报理由

林海社区委员乌拉山镇镇区西北部,成立于2012年12月,辖区面积1.2平方公里,现住8062户20873人,辖全旗最大的休闲公园林海公园,社区服务中心环绕于公园的湖光山色之中,亭台楼阁点缀期间、环境优雅,令人赏心悦目。社区服务中心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设有图书阅览室,电子书屋、道德讲堂、心理疏导室、健身室、文娱舞蹈室等功能室。是一个集居民办事、健身保健、科普教育、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中心。

一、基础设施保障,利于实施“新家庭计划---家庭发展能力建设”项目

1、火热的广场文化条件,利于广泛宣教提高居民保健能力 社区以广场文化为依托,借助林海公园和辖区多个居民小区活动广场的优势条件,引导居民开展各种健身文化活动,营造了浓郁的健身保健文化氛围。经常性在广场开展防震减灾、消防演练、科学育儿、慢病防治等大型宣传教育活动,并利用节点开展送家庭保健知识,送家庭小药箱、送医疗体检等关怀服务,提高居民家庭保健意识和能力。

2、多种功能室发挥作用,便于促进家庭文化

(1)社区以道德讲堂为主阵地,经常性开展五伦关系、仁义理智信等优秀传统文化及保健养生、科学饮食等科普知识讲座,并举办知识竞答、居民论坛、演讲比赛、表彰计划生育幸福家庭,寻找最美家庭、评选公德明星等活动,倡导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社区建有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藏有文学名著、卫生保健、电子技术等各类书籍 册且经常性对居民开放,便于居民生活之余阅读学习。有培训家庭文化,提升居民文化素养的基础条件。

(3)居民戏苑和居民健身室。社区戏苑现有民歌组合、鼓舞队、二人台艺术队等六支文艺队伍天天在戏苑表演节目且场场爆满,许多编有文明礼仪、孝老爱亲等内容的文艺节目即丰富了居民生活又达到了教育感染效果。居民健身室设有多种健身活动项目便于居民针对性健身提升健康素养。

(4)心里疏导室邀请国家二级心理师定期到社区开展讲座、咨询、治疗等心理疏导服务,有效的帮助居民化解心理压力、预防心理疾病,促进身心健康。

3、养老机构,便于开展养老照护活动

社区同驻区单位旗民政局建有日间照料中心且光荣敬老院位于辖区,便利的养老照护机构既方便家庭养老照护又方便居民学习专业化的养老照护知识。

二、社区管理服务模式、支持新家庭计划的实施

社区建立了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四五工作法、楼院文化、微信﹢服务等工作服务模式,凝聚居民全员参与社区建设,以“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多元便捷贴心的服务、文明和谐的人居环境”为工作追求,推进社区健康发展,良好的工作模式契合新家庭计划实施。

篇7:新家庭计划项目标准

创建“新农村,新家家庭”活动的指导思想是:

以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坚持“稳定、提高、统筹”的工作方针,把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政策、生殖保健、科技致富知识等送到农户,千方百计为计生家庭落实奖励优惠政策,让他们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生活上有保障,精神上得到慰籍,带动更多的家庭自觉实行计划生育,进一步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促进低生育水平的稳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根据分局计生委要求,结合农场开展撤组移区进场部,建设万人中心小城镇计划,决定在全场开展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计划试点活动,现就我场开展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建设活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新农村新家庭建设活动的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作业为平台,以家庭为主体,以人的健康、文明、幸福为出发点,不断充实、丰富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生育服务内容,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邻里关系、家庭关系,培育良好的村风、民风,建设“少生优育、文明富裕、健康和谐”的新家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目标任务:按照“先行试点,总结经验,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思路,今年先确定第五作业区为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计划试点单位。开展“十一五”末期,全场40%以上的家庭达到新家庭标准;80%计划生育户掌握1——2种使用致富新技术;每年引导和帮助20户计划生育贫困户脱贫。

二、新农村新家庭建设活动的内涵和基本内容

新农村新家庭建设活动的内涵:围绕“倡导新风尚、培育新农民、争创新家庭、建设新农村”这一主题,以家庭为主,村级为平台,服务为中介,以建设“少生优生、文明富裕、健康和谐”的新家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参与的大众性创建活动。

基本内容主要是:拓展、丰富生产、生活、生育服务内容,以居民组为主,深化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实行村民自治、科学管理,帮助群众少生快富,为育龄群众排忧解难,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形成“党政领导、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社会共建”的格局,广泛开展新农村新家庭评选活动,树立“人文计生、和谐计生、幸福计生”的良好形象。

三、新农村新家庭建设示范区和新家庭标准

(一)新农村新家庭建设示范区标准

1、单位领导重视,机构健全,服务设施齐全。

2、单位无早婚早育、政策外生育、无溺弃女婴、无明显缺陷儿出生,统计数据无水分。

3、宣传品进队入户率达到100%,群众政策知晓率、生殖保健知识普及率达到95%以上;重点对象“三查”率达到100%,当年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率和及时率达到100%,出生缺陷干预宣传100%。

4、已婚育龄夫妇享受免费计生技术服务率和避孕药具发放率达到100%。

5、各种优先优惠政策到位率100%;

6、保障安全,家人健康。无安全责任事故、无重大疾病。

四、新农村新家庭建设工作要求

(一)加强队伍建设,健全服务网络。建立以单位党支部书记或区主任任组长的新农村新家庭建设领导小组,村民小组有新农村新家庭建设宣传员。村(作业区或作业站)级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协会等组织机构健全,计生员责任报酬落实。基层服务室配备1名专(兼)职人员。“幸福家庭活动中心”设施齐全,有人口大院,人口信息服务系统,配备必要的服务设施。

(二)实行队(区)民自治。完善生育指标和生育管理制度,实行生育第一个子女公示、第二个子女持证制度;坚持月例会和台帐登记;加强分类入户访视和重点人群定期服务制度;建立村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育龄家庭需求和服务信息收集、反馈制度;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重大事项民主讨论决定、村务公开、民主评议等制度。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等组织的作用,尊重群众的选举权,维护群众的知情权,落实群众的参与权,体现群众的监督权,实现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三)以“生育、生命和健康幸福”为主题,开展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围绕人的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开展以避孕节育全程服务为中心的优生优育、避孕节育、母婴保健、青少年健康、性健康和更年期健康服务。每年对本辖区已婚育龄群众按规定进行“三查”服务,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夫妻双方自主选择避孕节育方法,及时落实避孕节育措施。

(四)落实优惠奖励政策。认真做好各种优先优惠、奖励扶助对象确认工作,全面落实法律规定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在教育培训、就业、养老保险、医疗改革、致富信息、社会事业服务、扶贫项目中,全方位向“计生户”倾斜。实施对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困难扶助。以“关爱女孩行动”为载体,完善落实有利于女孩成长、促进性别平等的社会保障机制。

(五)以家庭为主体,结合农场工会“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方案,积极推进两个文明建设。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信息咨询等方式,向群众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生产实用技术,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深化和拓展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思路,实施多种模式的少生快富工程,为计划生育家庭提供资金、技术、信息帮助。

定期召开培训,开展讲演活动、上门送宣传品、面对面宣传以及评选表彰活动等,传播生殖保健知识、婚育新风以及新农村、新家庭、新农民的理念,弘扬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尊老爱幼、邻里互助、勤劳致富的良好风尚,使新农村新家庭试点建设活动家喻户晓,逐步形成婚育新文化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严格组织到位

1、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2、宣传发动,统一认识。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宣传《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增强广大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提高家庭文明程度。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领导小组,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篇8:新家庭计划项目标准

为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 充分推动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品更新换代, 做好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 建立完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 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 7月5日, 工信部制定了《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提出到2015年要完成200项重点标准制修订工作, 立项并启动300项新材料标准研制, 开展50项重点标准预研究, 争取覆盖“十二五”规划提出的400个重点新材料产品, 基本形成重点领域发展急需的、具有创新成果和国际水平的重要技术标准体系;新材料国际标准化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提出20项新材料国际标准提案, 推进若干国际标准的立项和制定, 在稀土新材料、稀贵金属材料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新材料产业标准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实现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基础标准的相互配套、紧密衔接。力争通过3年努力建立起一个与新材料产业发展相适应, 并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

力推六大新材料领域标准化

特种金属功能材料。积极推动高纯金属及靶材、稀贵金属、储能材料、新型半导体材料、新一代非晶材料、精细合金等重点标准制修订工作, 成套、成体系制定并发布稀土永磁、发光等功能材料标准, 抓紧研制材料性能测试、成分分析、标准样品等基础和方法标准。完成催化材料、靶材等40项重点新材料标准制修订工作, 提出80项重点标准研制计划, 开展5项重点标准预研究。

高端金属结构材料。重点研制高温合金及耐蚀合金、耐蚀钢、特种不锈钢、工模具钢、轴承钢、齿轮钢, 轨道交通用铝合金、特种镁合金及钛合金等产品标准, 进一步完善金属材料超声探伤、无损检测、力学试验等配套基础和方法标准。完成核电用钢、耐蚀合金、钛合金等30项重点新材料标准制修订工作, 提出40项重点标准研制计划。

先进高分子材料。制定发布丁基橡胶等特种橡胶及专用助剂、聚酰胺等工程塑料及制品、电池隔膜、光学功能薄膜、特种分离膜及组件、环境友好型涂料以及功能性化学品等一批重点产品标准, 完成测定方法、通用技术条件、应用规范等配套标准制修订。完成功能薄膜、特种橡胶等领域65项重点新材料标准制修订工作, 提出110项重点标准研制计划。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重点研制电光陶瓷、压电陶瓷、碳化硅陶瓷等先进陶瓷, 微晶玻璃、高纯石英玻璃及专用原料, 闪烁晶体、激光晶体等产品标准, 加快材料杂质检测、试验方法等配套标准制修订步伐, 强化配套标准研制。完成特种玻璃、氮化硅陶瓷材料等领域50项重点新材料标准制修订工作, 提出30项重点标准研制计划, 开展5项重点标准预研究。

高性能复合材料。制定完善碳纤维、玄武岩纤维等高性能纤维标准, 加快制定发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相关标准, 积极研制树脂基、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品标准, 研究复合材料分类方法标准、性能测试标准、专用原料标准等配套标准。完成高端玻璃增强纤维等10项重点新材料标准制修订工作, 提出30项重点标准研制计划, 开展10项标准预研究。

前沿新材料。及时开展前沿领域标准预研究工作, 协调、优化关键技术指标, 重点围绕纳米粉体材料、石墨烯、超导材料及原料、生物材料及制品、智能材料等产品, 完成5项重点新材料标准研制工作, 提出10项重点标准研制计划, 开展30项标准预研究, 紧密跟踪国际新材料技术标准发展趋势, 提前做好标准布局。

另外, 《计划》还提出, 以高强钢筋、功能性膜材料、特种玻璃、稀有金属材料、稀土功能材料、复合材料等领域标准为枢纽, 面向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领域对新材料的需求, 构建上下游联合、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标准制修订与实施机制, 提高新材料标准适用性, 充分发挥标准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选择重点新材料领域, 在部分有条件的地区, 开展重点新材料标准应用示范专项工程。依托部省合作机制, 积极推动地方新材料标准化工作, 以新材料标准为依据, 探索开展新材料产品认定达标工作。

五大措施确保新材料产业大发展

加强组织领导。按照《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技术标准体系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要求, 加强对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的组织领导, 协调有关部门、地方、协会及企业, 建立完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 将新材料标准体系建设与地方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有机衔接, 积极引导本地企业积极参与新材料标准制定和实施。

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各有关行业协会及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要主动做好标准化技术归口, 组织重点生产企业、用户单位、研究机构, 结合新材料重点产品, 做好新材料标准起草及技术审查, 加快重点新材料标准研究及制修订。要主动加强行业沟通协调, 做好上下游衔接。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技术活动, 推动重点新材料标准国际化。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新材料标准制修订工作机制, 简化标准立项手续, 加大跨行业、跨领域标准立项协调工作, 优先将重点新材料标准列入计划。加快原材料工业现行标准复审修订步伐, 不断提高标准总体水平。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多渠道筹集经费的标准化保障机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围绕重点新材料标准需求, 组织开展专项标准预研究及研制工作。鼓励和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和标准化组织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 提交国际标准提案。

加强标准化人员队伍建设。建立新材料产业标准化专家队伍, 开展新材料标准实施推广、新材料标准技术方法等培训, 培养一批熟悉专业技术、掌握标准化方法、精通国际标准制定规则与程序、外语水平高的复合型、外向型人材。支持地方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标准化专业技术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新材料标准培训和标准宣贯, 提升标准化从业人员业务能力。

上一篇:组工干部入党转正申请书下一篇:2024年度林业贴息贷款计划申报数据